初三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2024-07-16

初三物理下学期知识点(10篇)

1.初三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2.物理知识点在新课改下的创新 篇二

关键词:高二物理;新课程;知识点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新課程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全

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高二物理的很多知识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那么,如何适应课程的变化,根据知识点的改变调整学习策略就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物理知识点的设置也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强调知识是在

实践中获取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巩固,还是对新知识的获取,都需要学生发挥其实际的行动。因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主体的参与。另外,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其实也是探究、选择、分析、创造的阶段。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质疑、研究、探讨、调查和实践的过程,强调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和探索。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强行灌输知识更有效。

二、提高训练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二物理知识点的

创新也表现在练习量的增加上。因为练习在物理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正是储备知识、巩固基础的时候,为了使知识掌握得更稳固,使自己的解题技能更加娴熟,就要认真地做好课后练习,并在大量的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今后再遇到类似题目时不至于犯错。这种在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更加注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的物理教材更加强调了实验在其中的作用。认为实验课与理论课应放到同等的位置上,并在教学中给予同等的重视。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热爱物理,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物理教学也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高二物理的知识点在新课程改革下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这无疑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倪志强.用实验去发现规律,用实例来学会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1(8).

[2]王金军.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五大亮点[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1(10).

3.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三

第一阶段,过课本,夯基础。

1、这一阶段,结合资料的知识点过教材要留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回顾本章内容。

2、师引导点拨课本上:插图、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STS、小资料中该注意的内容、课后练习等,都要仔细研读,抓住其中每一个知识点,解决双基。

3、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比较简单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完成,检查他们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讲解纠错。

4、就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提升,课本是我们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知识,都是考点,是我们复习的最重要资料。纵观这几年中考题,为数不少的题在书上都能找到原型。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点点滴滴,抓全知识点,让学生形成完整细致的知识网络。关于这一阶段的训练, 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每章情况分两三块,或就一章内容,选择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难度不大的题,让学生做。

5、一定注意批改到位,督促学生完成,否则,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会太自觉,使我们的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6.两周一小测,在专题训练中选针对性题目,检测复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过专题,强技巧

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这一阶段, 相对第一阶段讲的更少,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例题,而且特别强调,既然被选作例题,就说明不论在知识方

面还是考查方式 方面都具有典型性。学习中,强调学习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不让他们感到这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解题技巧的掌握,能力的提升。

第三阶段,重模拟,提能力。 模拟是考前的适应性训练,是中考的提前进行。学生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都要在模拟训练中体现。也就是把学生在前面积累的所有本领,在这一阶段转化为实战能力。同样,一周一次标准化 模拟,模拟后,要精批细改,看看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种解题技巧不会应用,赶快查缺补漏,单独辅导,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升,不让遗憾留到中考之后。其余时间同样安排模拟或中考题训练,但不能整份全做,只选难易适度的,学生没有掌握的,题不在多而在精,不敢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对复习感到厌烦,失去学习兴趣,这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阶段,抓双基,强记忆。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自己留下思考反馈的时间。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二、时间安排:

开学————2、22电流和电路

2、23————2、28 欧姆定律

3、2————3、8 电功率

3、9————3、15 电功率

3、16——— 3、22 电与磁、多彩的物质世界

3.23———3、29 机械运动 声现象

4、2————4、8 物态变化 光现象

4、9————4、15 透镜及其应用

4、16————4、22 质量与密度

4、23————4、29 运动和力压强与浮力

4、30————5、10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5、10———— 6.5 专题训练模拟训练

4.初三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要点复习 篇四

2.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 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24.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 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 做冷却剂)。

34.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物理网为大家推荐的初三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复习资料尽在物理网。

5.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篇五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6.初三物理知识点 篇六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应用: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4.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四种基本元件组成。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流动的电荷)的装置。

6.用电器:使用电源供电,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的元件。

7.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8.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9.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10.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11.在串联电路中,若电流相等,则I1:I2:I3=1::1。

12.在并联电路中,若两端电压相等,则U1:U2:U3=1::1。

13.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14.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15.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16.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17.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功率相等,则P1:P2:P3=1::1。

18.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19.在串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P1:P2:P3=1::1。

20.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1.在串联电路中,若电流相等,则I1:I2:I3=1::1。

22.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3.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24.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25.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功率相等,则P1:P2:P3=1::1。

26.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27.在串联电路中,若电压相等,则U1:U2:U3=1::1。

28.在并联电路中,若电阻相等,则R1:R2:R3=1::1。

29.在串联电路中,若功率相等,则P1:P2:P3=1::1。

30.在并联电路中,若电功相等,则W1:W2:W3=1::1。

7.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 篇七

知识点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正 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负 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_负电荷_,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荷。

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_转移_。

-→ 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②用验电器。

知识点二.电路

1、电路定义: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

2、三种电路:(1)通路;

(2)开路;

(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部分电路短路):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只需一个开关.

(2)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用电器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总电路,各支路上的开关控制各个支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知识点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_正电荷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和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磁铁等);电流的 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电流的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电荷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6、电流的公式:I=Q/t

(I表示电流,单位是: A ;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C ;t表示时间,单位是: s )

7、单位:1、国际单位:安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8、测量工具:电流表,符号:

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 0~0.6 安,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 安; ② ②0~3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 安。

知识点四、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 V ) ;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一节干电池1.5V ;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测量工具:电压表

(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2)、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 ②0~15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 ②1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8.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篇八

走进化学世界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应用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4.理解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5.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纲要求

1.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理解空气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3.应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应用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6.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考纲要求

1.了解纯水和矿泉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理解水的组成; 3.理解水的净化方法;

4.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微粒性;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4.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6.了解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7.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8.应用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9.应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0.应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纲要求

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2.应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4.了解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纲要求 1.理解自然界中碳和碳循环;

2.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纲要求

1.理解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理解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填空:

①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容积为 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

3.下列仪器不宜用来加热的是-----()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蒸发皿

4.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部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6.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3.3g食盐,称量时指针若左偏,此时应该----------------------()

A.增加药品

B.减少药品

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3 g(1 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则所称药品的质量是--------()

A.5.3 g

B.5.1 g

C.4.7 g

D.5.4 g 8.用量筒量取20 mL水,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A.20 mL

B.大于20 mL

C.小于20 mL

D.无法估计

9.向量筒中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A.小于8毫升

B.大于8毫升

C.等于8毫升

D.无法确定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__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3.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_____________或加热__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判断反应类型)。

5.下列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锰

B.五氧化二磷

C.高锰酸钾

D.过氧化氢

6.下列几种物质中,可用来测定空气组成的为-----------------------------()

A.铁

B.碳

C.硫

D.红磷

7.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会使瓶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A.铁

B.碳

C.磷

D.硫

8.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反应制取少量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⑪指出图中的五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改正装置后,该实验有如下操作步骤:a.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水槽里;b.开始收集气体;c.放好酒精灯;d.检验气密性;e.装药品;f.固定盛有药品的试管;g.撤去燃着的酒精灯;h.给药品加热;i从水槽中拿出导管。

其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装有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氧气(排空气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时可用_______________法,又因为氧气_________溶于水,收集它时可用_______________法。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______________放在桌上。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3.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填“变”或“不变”),只是____________在改变,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变”或“不变”);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______气,负极得到_____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前后,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

4.说水资源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水资源缺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列举两个使用硬水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⑪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实验中如果发现滤液浑浊,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什么措施。

10.化学课上,张老师展示出《你们都来污染我》的图片,引起全班同学的深思。课后,同学们围绕“水的污染与防

治”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⑪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节约水。

①若生活污水中含有碎菜叶、鱼鳞片、泥沙等固体杂

质,要除去这些固体杂质,可采用沉淀、等方法。

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浇花、等。

③若生活污水中含有Na2CO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污水中含有CO3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⑫方玲从《福建日报》上获悉:养猪业是龙岩的四大产业之一,但大量的排泄污水对九龙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在五年艰苦的治污过程中,实行:“猪—沼—草—猪”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实现“零排放”。其中“猪—沼”就是将猪的粪便转化成沼气作为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⑬调研后,同学们提出下列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B.禁止在所有水域内养殖 C.禁止在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

⑭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成员,你还想调研的一个问题是。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

2.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名称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

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

B.1/12g

C.1D.1.66×10-27kg

5.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为------------------------------()

A.175

B.114

C.61

D.289 6.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

营养成分

含量(mg/100g)

4.5~5 90~100 3~4 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7.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8.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右图是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A.0.5g

B.1g

C.1.25g

D.0.25g

9.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钠离子_________;②铝离子________;③Fe2+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硫酸根离子_________;⑦碳酸根离子______;

⑧2N__________________;⑨3H2O________________;⑩4OH-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氧化铝__________;②氧化铁___________;③氧化亚铁___________;④氧化汞_________;

⑤碳酸钠__________;⑥盐酸___________;⑦硫酸___________;⑧碳酸___________;

⑨石灰石__________;⑩石灰水___________;⑾硝酸铵____________。

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属于__________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带______电,成为______离子,符号是_______。

13.某粒子R3+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X=________,属于________元素。

14.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Na5P3O10中磷的化合价为____。

15.今年2月,在某些番茄酱、辣椒酱等食品中发现含有一种色素苏丹红(C16H12N2O),它能造成人体内肝脏细胞的DNA突变,显现致癌的突性,目前多数国家都已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苏丹红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1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字母序号填空:

⑪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在化学反应X+Y=Z中,已知10gY和X完全反应生成25g Z,则参加反应的X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A+B=C+D中,5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C,若要生成12gD,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

3.下列现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A.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g;

B.10g水可以结成10g冰

C.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D.敞口放置的酒精,越放越少

4.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O2↑+4______。则______中的物质应为

A.H2

B.H2O

C.H2O2

D.HNO3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2HCl=AlCl2+H2↑

B.KMnO4K2MnO4+MnO2+O2↑

C.3CO+Fe2O32Fe+3CO2

D.Cu+FeSO4=CuSO4+Fe

6.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对原子质量:H一1;C—12;O—16;S一32)

7.在—个密封容器内有X、Y、M、N四种物质,在—定条件下反应—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M N

反应前质量(g)10 10 10 10

反应后质量(g)10 15 8 7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透明的____________、灰色的____________和足球状的________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它可用于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可用于制____________;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炭、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有________性,可用于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一个C60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6.我国古代一些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右图所示,把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上述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所列出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13.⑪甲同学组装了实验室还原氧化铜的三种装置:

①若通入H2,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若通入CO,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停止通气体。

②写出氢气、CO、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CO在反应中都用作___________剂(填写“氧化”或“还原”);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注意过,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乙醇(酒精)的箱子上应贴上的图标是-----------()

3.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4.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5.下图是常见的灭火实例,请在图的下方空格内填写所对应的灭火原理。

6.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底放一些碳酸钠,将一燃着蜡烛放入玻璃杯中,杯口盖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蜡烛熄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玻璃片,重新放入点燃着的蜡烛,然后向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过一会儿,蜡烛也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蜡烛熄灭后,用一块表面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玻璃杯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7.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8月底我市将有7万户用上天然气。作为家庭成员,我愿将下列有关天然气的化学知识告知父母:

⑪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⑫ 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我知道填充氮气的目的是。

⑬ 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乙硫醇(C2H5S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

B.SO2

C.SO3

D.CO

8.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

⑪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

⑫再通人过量空气,使剩余的CO转化为该种化合物。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①用灯帽盖灭;②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超过滤纸边缘;④对着自己或旁人 2.5

3.A;4.D;5.D;6.B;7.C;8.B;9.A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氮气,氧气,氧气

2.体积,78%,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3.有新物质生成

4.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反应

5.C;6.D;7.C;8.B 9.⑪没有用外焰集中药品部位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入试管过长、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铁夹没有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⑫d e c f a h b i g;⑬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⑭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集满氧气。⑮大;向上排气;不易;排水;排水;正。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C;2.B;

3.不变;间隔;物理;不变;氧;氢;1∶2;8∶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H2O2H2↑ + O2↑;化学;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4.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5.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6.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7.把肥皂水分别加入水中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8.用硬水洗涤衣物会浪费洗衣粉,使衣物变硬;锅炉煮硬水易形成水垢,会浪费燃料,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9.⑪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⑫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更换滤纸重新过滤。10.过滤、冲厕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往污水中加入稀盐酸,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污水中含有CO32-

甲烷;CH4 + 2O2 CO2+2H2O;A、C;

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中有哪些物质、或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合理则可以得分)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分子、离子

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氧化铝、Al2O3 4.C;5.A;6.C;7.C;8.A;9.略;10.略 11.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12.16;3;6;非金属;得;负;阴;S2-。13.13;金属 14.+5 15.4;31;4∶3;48∶3∶7∶4;6.45% 16.⑪A、D;⑫A、C。17.A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5g; 2.10g;

3.C;4.B;5.C;6.C;7.B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石墨、C60。

2.金刚石;钻探机的钻头、玻璃刀; 3.铅笔芯;电极、电车的电刷;

4.疏松多孔、吸附、冰箱去味剂、防毒面具的滤毒罐 5.60个碳原子

6.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7.大理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8.向上排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制造舞台云雾缭绕效果

10.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H2O=H2CO3、红色又变紫色、H2CO3=H2O+CO2↑ 11.B;12.C;

13.①A;通入氢气、加热;防止氢气混有空气加热时发生爆炸;B;熄灭酒精灯直至冷却; ②H2+CuO=Cu+H2O;CO+CuO=Cu+CO2;C+2CuO=2Cu+CO2↑; ③还原;检验气体的纯度,气体不纯混有氧气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C;2.B;3.B;4.D;

5.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得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6.消耗尽杯内氧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隔绝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甲烷、CH4+2O2=CO2+2H2O、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混有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使天然气泄漏时易于察觉;B。

9.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反思 篇九

在这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下:

一、课堂提问做得不好,指向性不强,让学生甚至听课老师感到无从回答,分散注意。注意力在课堂上是个很重要的东西,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等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唤起学生注意力的手段。正因如此,课堂提问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恰到好处,而不是想到哪算哪,流于随意,那样是对学生注意力的破坏,以后需要注意。

二、教学内容不够精准,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说明某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不够准确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出现这样的`状况与备课不够认真细致有关,需要课下在多下工夫,比如多查找资料,多思考,多权衡,反复比较事例的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问题,说话时一句话的最后吐字太轻,学生听的不清楚,影响学生听讲。

四、课件制作的问题,做课件时没有完全顾及到学生的观感,因为学生是在教室里用投影仪看课件,效果比不上在电脑屏幕前看得清楚,这一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

五、演示实验的问题,实验的内涵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没有达到比较好的示范效果。首先是拖沓,实验过程太过繁琐,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简化表达,比如说实验的原理可以直接简要说明,打到课件上或者直接板书好,一些电路的连接也可以在课下事先完成,不必要占用课上的时间。归根结底,演示实验是为一节课所推进的主干内容服务的,要简明,否则会本末倒置,使学生的注意力流失,浪费教学资源。

10.初三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篇十

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常考知识的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预习光学和近现代物理

光学和近代物理,虽然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基本只考察2~3个选择题总计12~18分,但是这部分内容和传统的有实际模型的物理内容非常不同,更加抽象和难于理解。例如,相对论部分和量子力学部分,绝大多物理校的处理方法就是避重就轻,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并且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主要的结论。这样的方法在新课改初期,题目考察特别基本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在新课标高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今天,这样的自学模式显然不足以应付。因此必须适当的预习,开学后才可能更加深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光学部分,一定要搞清楚的问题:

(1)什么是几何光学,什么是物理光学?(2)光发生干涉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3)光的干涉分成哪些类别,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训练)

(4)*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稍微研究一下,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以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这部分内容训练的是探究能力。并且承接了光学和相对论等近现代物理的知识。

原子物理需要预习清楚的是:

(1)汤姆孙枣糕模型的特点,和提出这个理论的实验依据

(2)卢瑟福行星模型的特点,以及卢瑟福轰击金箔实验的主要实验现象

(3)波尔氢原子轨道模型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个模型的局限性。

近现代物理要抓住两条历史主线:

(1)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相对论的直观结论

(2)量子理论的提出,量子力学的基本结论

例如,对这部分的预习可以做类似的小总结:

上一篇:魔鬼脸作文下一篇:认知能力测试训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