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2024-06-28

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19篇)

1.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一

我是一位作文迷,我喜欢看很多作文书,一次,幸运的我竟然得到了创新作文网的网址,让我激动万分,我每次做完作业就看起作文来。可是我每次看得都有那么一点点走火入魔。

有一天下午,我妈妈出去上班了,我正在看创新作文网,对这件事浑然不知,我妈妈刚刚一走,小偷就找上门来了,他敲了敲门:“有人吗?”我正在看那有趣的作文,难得理他,就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有!”他听了喜出望外:“我是你妈妈的同事,我的文件在你妈妈那我来取。”我这次真不想理他了,我只顾自己看作文,没有多说,他急了,一连三次吼道:“快给我开门!”我出奇的没给他开门,小偷不甘心,他等啊等,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给过去了······我仍然沉浸在创新作文网里,久久不能自拔,把小偷当空气了。许久我妈妈回来了,我依依不舍的下了网,突然想起了那个小偷,我看着妈妈:“外面的小偷走了吗?”原来小偷从观察小洞见我还在看作文网,气得哇哇大叫,最后不知为什么跳楼自杀了,幸亏被警察发现并抓到了!

但我劝你们一句,千万不要在我看作文时敲门,否则把你气死,让你昏倒!

2.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二

一、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为了使课堂更生动有趣, 往往会组织一系列的听、说、玩、演等活动, 而忽视了对写作的训练和指导。同时, 教师也会抱怨: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有点难度, 学生的表达中有许多语法和拼写等问题。写作又会影响教学进度, 批改比较费时费力,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易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教师规避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转而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指导。但是, 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其中任何一项能力的滞后都会制约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的思维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

1.取材——源于教材, 贴近生活。例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话题是Our animal friends, 要求学生学会介绍动物的特征, 并通过整单元学习, 学会用完整的语段表达自己喜爱的动物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喜爱的小动物, 通过有组织的语言进行完整表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话题写作。

2.建构——激发思维, 形成框架。在确定好写作的话题之后, 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下一定量的语言印象,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让他们回忆语言知识, 学会新旧整合、学会完整表述语言, 并在生生和师生互动中集思广益, 学会分享。最后, 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作文框架。

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中, 师生通过对话、游戏和集体讨论形式确定本单元作文话题为My animal friend (s) , 学生可以描述一个或两个动物朋友, 可以通过对它 (们) 外貌、能力、习性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来猜猜看究竟是什么动物, 或是直接给出动物名称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其中一位同学描述的是一位动物朋友, 她通过对动物朋友兔子的外貌、能力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喜欢这只小兔子, 并在结尾富有童趣地询问老师和同学是否喜欢, 比较富有个性:

My animal friend

Hello! 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and black. It has a fat body and two red eyes. It has four legs and long ears too. It doesn’t have wings, but it has four legs and two big teeth.

It can run, jump, sleep, drink and eat, but it can’t swim or f ly either.

It likes me and my friends.It is a nice rabbit.

I like my rabbit.Do you like it?

Miss Ni, do you like my rabbit?

通过教师的引导,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搭建作文框架, 他们对于朋友的描述都相对比较完整。而且我们要明确:学生的话题写作只不过是对所学知识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 我们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通过教师有技巧性的引领, 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维运作, 将口头表达细致地自我重构, 通过书面语言呈现出来。

3.写作——善于模仿, 活用词句。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 为了完整表述一篇简短的文章, 学生势必要从教材表达着手, 对句型进行简单修改, 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优美的, 或是能使句子之间衔接更通顺的, 或是比较有新意的词汇和句子, 如果学生能在他们的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不仅能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就要带领学生对这些词句加以关注, 进行有意操练、举一反三, 在反复的口头操练中让学生将这些词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4.评价——相互学习, 鼓励创新。为了调动学生模仿写作和活用词句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措施, 例如在学生的好词好句旁敲上一个五角星, 并和学生约定, 集满20个五角星可以兑换一张作业免做卡。相信在这种鼓励性措施的推动下,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3.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要创新先学习。要做到持续的学习,失败者从不学习、一般者向自己学习,成功者向成功者学习。可以说只有不停的学习是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使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在小学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如何深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都设有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它们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师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扩展视野和知识面,训练技能技巧。兴趣小组也是开展创新意识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同其他实践活动形式相比,小组活动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适合就一个学科或专题开展系列化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为小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索、创作等创造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空条件。

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外小组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专门的、专题性的课外知识,或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但兴趣小组更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事这方面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科学小组,应当在扩展科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初步掌握观察、实验、标本采集、自然现象观测等研究科学界的科学方法,这是小学生开展创造的前提。

为了发挥兴趣小组在创造教育中的功能,指导教师必须超越那种把课外小组理解为课堂教学延续的陈旧观念,特别注意在小组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小学生在研究中创造,在训练中创新。

一、引导观察,鼓励质疑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科学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不仅爱提问题,而且会问问题,能提出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观察活动。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和主要途径。在课外小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特征,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天文现象的录像短片;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商店里的经营活动,街道上的交通状况,公园里的环境卫生。通过细心有序的观察,学生对自热和社会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提出疑问。

例如:在气象活动小组中,学生观测气温、风速、降雨等天气情况,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气温会突然升降?为什么不同的天气会出现不同的自然现象?天气变化同植物生长活动有什么联系?……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气象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劲头十足。同时疑问也成了他创造的目标:可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图画描述出来,再编到自己设计的手抄报或者电脑小报上去。

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自热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社会活动领域也充满了创造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群,寻找创造的源泉。例如摄影小组观察城市的街道,能够提出“为什么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这么严重?”的问题,并捕捉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和车辆信息摄入镜头,创造出有思想、有特色的摄影作品。

二、引导实践,鼓励探究

探究是让学生针对疑问或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开展研究,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创造的知识基础。在兴趣小组中,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调查、考察、实验、查找资料等手段,针对问题卡主探究,使他们掌握探索科学、探索真理,把握事物本质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树立求实的态度。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教师应防守让学生设计试验程序,编制调查问题,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创造想象,制定探索研究的过程、步骤,从而训练学生假想、设计、创造想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小发明”小组观察到小学生学习过程浪费文具的现象,调查出浪费的原因是用久了的文具用起来不方便,提出:铅笔、橡皮用小了之后拿起来不方便,又不该扔掉怎么办?并确立小发明的目标,提出发明铅笔套、橡皮夹的设想,制定出查找资料绘制图样、寻找资料、制作、实验、推广的工作计划。

在鼓励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求异精神。求异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因素。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设计。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较少受思维定式的束缚,能就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方案,尽管有的想法不太高明,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在探索活动中,要创造和谐、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增强自信、活跃思维,从而敢于独立思考、提出新异的设想。

三、引导操作、鼓励创作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专门安排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雕塑、科技制作,以及乐器、舞蹈、书法的训练等。在具体操作中,要尽量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如:一幅美术画,可以由学生选择绘画工具,或自己挑選颜色;在舞蹈训练中创编动作;在乐器练习中创编曲目,等等。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创造出小发明的作品,撰写出小论文或者研究报告。要发挥兴趣小组活动连续性的优势,指导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段时间的活动中,有计划地选题、研究、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多出成果,也能激励小学生在系列化的活动中持之以恒,在创造性劳动中学会创造、理解创造,而不只是简单随意的空想。教师可以在活动总结时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潜心钻研、努力创造。

4.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创新 篇四

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创新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5.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五

“创新网吧”原名“老网吧”,原来倒也遵纪守法,按时营业,公平交易,无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该店经营惨淡,入不敷出。该店老板决心改变现状,于是决定运用创新理念着手对原来的一切来一番彻底改造:简单装修后,将原用名“老网吧”更名为“创新网吧”,可谓“店名创新”;实行传销式会员制度,给介绍人提供奖励,可谓“拉客创新”。诸如此类的创新之举,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它们违犯了法规条令,教唆了少年学生,自当为众人唾弃,留下恶名。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直是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加强网吧的管理上,上级出台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比如,我市就规定网吧不准接纳未成年人,不准通宵营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理应成为网吧经营业务、创新服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网吧”只知道要创新,却不知在这些创新举措中,一次次地踩响了法规设下的“地雷”:吸引和容留少年学生,属于顾客对象违规;通宵开门营业,属于经营时间违规;代做作业,属于经营范围违规;等等。这样下去,虽然能为经营者多赚取一些银子,但是,肯定会毁掉一大批少年学生的未来,“制造”一大批痛苦家长。这样的创新,自然是法规严打的对象,结果只会是“炸”得创新者晕头转向,关门停业。试想,如果他们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大力推行创新举措,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6.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六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使命, 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结合“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多方位、多角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本文从学生社团入手, 就如何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一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21世纪的高质量人才应该是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以人才立国, 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在20世纪末提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 并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 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能力、人的潜能、提高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消除人类对付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差距。”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 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并且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 其高校中已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并设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培养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博士生。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 德国政府提出了“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熔炉”的口号。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创业和创业教育, 开办了TAFE小企业培训, 培训教师大部分是具有较好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 理论和实践兼备。

韩国在各个高校都成立有“风险创业同友会”。而日本自1998年起, 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 并且重视高校创业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进必修课位置。

2.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6月2日, 教育部召开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 袁贵仁部长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 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 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从1999年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举办了九届 (现改名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 每届比赛都吸引了全国千余所高校参加, 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程度日益提升。同时, 各地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如一些高校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SYB (Start Your Business) 、KAB (Know Abou Business) 等课程相继在全国高校推广, 有效帮助大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的认识, 增强创业意识。此外, 各种创业学术交流在各地相继开展, 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3. 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点燃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还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 营造了求变求新的社会创新氛围。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创新创业教育之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思维活跃, 有较好的创新理念和思路, 但是不少学生过于理想化, 缺少实际行动, 很多好的想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实施。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有的研究、创造只局限于实验室、实训室, 使得创新实际内容无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有的创新理念不够, 未跟上时代步伐, 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被单独进行, 而没有很好地融合专业教育, 造成两者脱节的局面。

二、发挥社团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 它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 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 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社团作为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 充分显示其灵活、开放、自发等特点, 因此,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应进一步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

1. 社团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势

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社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更能发挥它在高职教育中的巨大优势。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社团活动形式, 有效组织对专业某一方向有明确兴趣的同学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既能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对于其他类型社团, 如公益服务类、文艺体育类等社团, 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以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尽管高考成绩低于本科生, 但不代表他们的综合能力差。因此, 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自身优势的平台, 可以在某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社团活动形式

社团活动形式应有别于课堂教学, 既可以由社团负责老师全程教学安排, 又可以由学生作为主导, 负责老师进行监督和管理。活动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模拟、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社团, 每个社团人数应有所限制, 年级有所区分, 这样教师开展社团活动时既有针对性, 又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三、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社团, 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以此作为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树立创业意识, 通过动手实践等方式, 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社团活动时, 教师布置任务应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引导他们如何合理安排任务、怎样进行分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时, 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探讨, 但老师应更多地引导他们对完成任务的方式及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 努力做到创新和突破,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都得到提升。

以我院手工皂社团为例。手工皂社团的学生来自化工学院各个年级, 因为喜爱制作手工皂, 于是加入该社团。起初, 先由社团教师教会学生制作手工皂的基本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时, 学生发现用皂基做手工皂时, 产生的泡沫太多影响成型效果。于是, 学生自己不断摸索, 后来发现要尽量去除液体上的泡沫, 就能提高手工皂成品的透明度。可见, 社团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在不断探索中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2.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开拓性。通过实践, 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形象化”, 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企业运作等方面有具体而客观的认识, 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开展社团活动时, 学校应结合社会实践,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岗位, 增强学生现实感知力。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社会实践基地, 发挥其实践的功能性。专业类社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这些企业实践基地, 与企业领导交流, 熟悉开办企业的流程, 领悟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管理、如何保持创新意识, 做到行业领先。有条件的还可以和企业合作, 开展岗位体验, 让学生对专业岗位有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对于非专业类社团, 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创业类社团是一类注重实践操作的社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和依托高校创业街、孵化园、产学研基地等, 开展有效的创业项目, 使得高职创业教育在创业计划书、创业大赛等基础上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国家对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需要哪些条件和准备、如何更好地创办经营企业等。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及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 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3. 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以社团为依托进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时, 应结合专业教育。即在进行专业社团活动时, 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其他社团活动时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组织学生报名社团时, 可以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报名参加一个专业类社团和一个非专业类社团, 既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培养, 又能在其他社团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如创业类社团可以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 实现创业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为将来走入社会进行创业积蓄知识和经验。而专业类社团可以根据专业的内容、特点、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 社团活动时有机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知识内容,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全面普及创业基础知识,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基本技能。

4. 发挥教师的“伯乐”作用

社团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教师在社团的教第学组织中应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1) 合理安排社团的教学组织, 设计自由发挥性强的教学计划,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 吸引学生, 符合当下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影响学生学习创新。

(2) 在社团活动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 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发挥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 使学生在活动中具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促进其在某一方面创新创优。如果学生在创业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应该重点关注, 帮助其在创业方面进行尝试。

(3)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树立和培养。因此, 社团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基本素养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相互配合, 有效分工, 从而实现活动目标。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难题,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迸发新的火花, 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的不服输精神、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高职教育应依托社团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 抓住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教师的“伯乐”作用, 结合专业与社会实践, 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 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从而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明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新西部, 2011 (27) :185、200.

[2]邱化民, 呼丽娟.高校院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 (17) :54-58.

[3]赵云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2-4.

7.以学生为本的创新音乐课堂 篇七

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以生为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再结合大纲要求,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将兴趣转移到探索美妙音乐世界中。二年级歌曲《大树妈妈》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却是温柔抒情的,怎样才能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轻柔地演唱这首歌曲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当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管大树叫妈妈时,他们有的说她让小鸟在它的树枝上安家;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给小鸟宝宝唱歌,哄她们睡觉;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燕子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发现他们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心疼别人了,在这种情绪的铺陈下,学生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带着真挚的情感,深情地演唱起来。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并从中去体验各种不同音乐形式里蕴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并学会欣赏美,懂得美,并创造美。

不断创新,促进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我们要钻研教学方法,做一个创新型的老师,让学生学得有趣。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加强音乐素质训练两种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去钻研教学方法。在整个低段教学过程中,我运入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约翰·柯温手势用以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高低关系,利用手势来表现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让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易懂,并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多样化。比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先在钢琴上弹出音高帮助学生唱准音阶,再引用了儿歌《拍拍你的身体唱唱歌——身体音阶歌》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概念。再让学生们看着老师的柯达伊手势来唱出一小节的音高,通过主动的参与,用手势来表示音高,再加上钢琴的辨认音准来增强学生的音准概念。既面向了所有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开发,又为紧接下来的和声训练奠定了基础。

在中高年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中高年段歌唱作品的演绎需要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音乐修养及音乐基本技能。过渡识谱难度,通过多种方法学习曲谱是我的一个举措。在合唱歌曲《山谷静悄悄》的教学中,学习后半段高声部时,我没有让学生只是简单识谱和一味视唱,而是请学生找出低声部上方三度音程来,拼出歌曲的高声部。教学情境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合唱谱似乎缺了些什么?

生:高声部的旋律。

师:对!那么,现在老师要请在座的小音乐家们来谱写旋律。请你找出歌曲低声部每一音上方三度的音来,把它们拼成合唱谱的高声部,然后看哪个小组通过合作最先唱出你们的谱曲。

生:展开讨论,有人拼,有人摆。很快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唱起了旋律。

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为单位拼写高声部的创造方法,使学生踊跃的参与。紧跟着,请一个学生用柯达伊手势来告诉大家他们小组拼出的旋律,其他同学先用竖笛吹,再来唱一唱。由展示小组成果而引发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识谱视唱过程变得简单而兴奋,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性学习体现了其优越性。通过平时循序渐进的渗透,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了提高。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活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的特殊性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大树妈妈》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旋律中有好几个“0”,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休止符。我试着运用拍节奏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难题,但我发现学生虽然会拍击,但在演唱歌曲时却表达不到位,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旋律中唱出休止符。经过反复思考,我试着让学生在我的歌声中体会ⅹⅹ 与 ⅹ 0的区别,并运用小鸟捉迷藏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对八分休止符的体会。

结束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唯有不断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法,主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成长为最“美”的自己。

8.以彩虹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八

今天,妈妈到露天晒台晒衣服时,把我叫出来,让我看远处绿色。我走出来,习惯性地抬头一看,哇!简直是独一无二呀!这么美,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妈妈的手臂,兴奋的喊着:“妈妈妈妈,你看,彩虹彩虹啊!”我和妈妈拿起相机“咔嚓”一声,把这无与伦比的美丽奇观拍了下来。

当时还正下着小雨,彩虹怎么会出现?不是说“雨后彩虹”的吗?现在怎么变成“雨中彩虹”了。不管了,先看了再说,别人都说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而今天,我在碧蓝的天空中只能看到“红、黄、绿、紫”这几个颜色,其它都看不清。乍一看,彩虹就像一座五颜六色的弯弯的桥,横跨天边,蔚为壮观,让我很想走上去。过了一会,彩虹两边慢慢变淡、模糊,最后只剩下中间的那一段了。过了不久中间也变得很淡了,我转过身,再转回去,就只剩一条弧线了,不一会儿就完全消失在了空中。

9.以希望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九

希望,支撑着人们走出困境。在沙漠中迷路时,一瓶水就是走出去的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时,微弱的灯光就是希望;在大海上航行时,天边的彩虹就是暴风雨中的希望。

一滴露珠,虽然生命短暂,但对大地的执着没有改变,哪怕只是滚动几下。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只用一条腿获得了观众的眼泪与一片热烈的掌声,是舞蹈梦支撑着她,折断翅膀也能继续飞翔。

雨果说过:“在梦中播下再多种子,也得不到一丝丰收的喜讯,在田野哪怕播下一粒种子,也会有收获的希望。”希望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坐在家里空想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希望是给努力的人准备的。

10.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

【关键词】创新能力;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和谐课堂

创新的概念由德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提出,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渐至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多年来,人们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化,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这种背景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使命。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应怎样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其学习方法是主体的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这一点在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天地”有明确的阐述,即“做学习的管理者”,简单来说即“应学会逐渐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以“独立地承担学习的责任”。显然,在这里,学习不仅仅是一项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更多的是一项学习的“责任”。以“责任”来认识自己的学习就需要学生主体正确地认识并学会学习。即如作家周国平在《做学习的主人》一文中确如题目所言,“首先,要对知识有兴趣”。

要做到对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有兴趣,学生就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主要包括:一、学会“看”书。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及不得不应对的中考发展趋势,教师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看懂看透,是必需的。如此,才能真正深入、吃透、理解相关理论的丰富涵义;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阅读,“与高尚的人谈话”,把貌似枯燥、乏味与空洞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深入心灵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首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其次,自然也有助于帮助自己得心应手的应对每一次考试。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与提问

亚里士多德有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语)。在教材中,八年级上冊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中,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时,教材以“相关链接”的方式,对教师职责的定义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于传递现成的结论,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学生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之后的思考与质疑,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只有学会思考,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亦步亦趋的知识的跟随者。

三、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所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理论对实践的反馈,也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即便为应对考试,引导学生在解决多种类题型题目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提取,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技巧,也是另一种理论对实践的反馈。

四、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的落实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活动,而为保证课堂活动的“和谐”开展,又离不开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对自身职责的正确认知。一如前述对“教师职责”的引述“顾问”、“参加者”与“帮助者”。换言之,作为教与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塑造和谐的教学课堂,以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与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这一点,至少可从三方面做起:一、以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来承载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指学生表达的自由,这也是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保障之一,一如作家周国平所言“做学习的主人,向教育争自由”。因此,教师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致损害学生的表达自由而要有益于与帮助学生的表达自由,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老掉牙的教学观念,拒绝灌输,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能做出类似于江苏刘剑华老师在《老师,请别抢话》一文中所言的“要么揣度着学生的意思说,要么就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需要的思路上暗示”。否则,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即无从体现。即如学生对九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认识,有学生认为前者重要,亦有学生认为后者重要。在此情况下,教师简单地把教材观点与自己的认识强行灌输学生即违背了现代化教学的原则。教师所做唯有指导学生更多的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仔细研读与思考,深入交流与沟通、思辩,才会使学生真正有所认识与感受。亦会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以此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八年级教材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中,即阐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对学生来说合作就是“学业”成功的土壤,只因为“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资料的收集,单靠某个学生个人的力量,难免会使收集工作存在较大困难并失之于片面,而小组内几名学生分工合作则会大大提高收集工作的效率,加速研究活动的推进力度,并共享收集与研究成果。

六、教学策略要“灵活多元”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应时代需求与学生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诸如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科学学习、运用评价激励等。这样的教学策略采取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自从教学设计始即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预设与生成,以在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过程中助力学生的成长。

总之,要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就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唯有以此为基,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伟.教师主体视域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02:22-24

[2]史军锋.论初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04:82-82

11.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校舞蹈,创新路径

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舞蹈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个人艺术素养的提升。然而从国内大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现状看,目前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在目前高校的舞蹈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高校由于舞蹈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舞蹈教学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其课时的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如不同年级学生舞蹈课程选择的空间存在差异,因此,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舞蹈教学;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舞蹈课程的选择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舞蹈课程缺乏时代感,进而使得课程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2、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高校的舞蹈课上,一些教师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教师的舞蹈经验和教材的内容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只能被动地模仿、接受,而无法进行自主思考、舞蹈动作的探究和创新,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在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下逐渐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会导致师生距离的拉远,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问题

舞蹈课程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健身的运动项目,同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没有舞蹈基础,其在教学中对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并不高,但是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中,由于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导致其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盲目以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从而使得学生在过于繁琐的教学中逐渐失去了练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舞蹈内容更新上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对于90后学生而言,机器人舞、街舞的吸引力更大,但是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还无法满足学生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4、教学评价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下,许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时,多会采用舞蹈技能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让学生跳一段课上学过的舞蹈,并对其动作的标准性进行评分。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忽视了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开发,也忽视了对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的考查,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路径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凸现出来,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大学生的客观条件出发,确定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推进教学环节;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以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利用舞蹈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舞蹈是人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以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诉说着人类的情感,而这种利用肢体的协调配合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极具震撼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舞蹈的艺术美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美学体验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进而产生了解舞蹈、学习舞蹈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舞蹈与音乐的配合,表现出二者的相辅相成的艺术魅力,进而让学生在音乐中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

3、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舞蹈不是机械的肢体动作,而是一种有情感流露的艺术语言,而只有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来,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要向学生明确舞蹈与个人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变化创造性地编创舞蹈动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中融入情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并及时疏导,以保证学生在课上呈现出最佳的情感状态。

4、发展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过去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指导态度,而是应该以一种平等、相互尊敬的心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课程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通过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参与到学生之中,从而让师生在互动与了解中建立信任,形成默契。

5、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创新舞蹈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多元性与互动性的原则,保证教学评价的系统性。所谓多元性是指教师应该将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情况以及进步程度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用过程评价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全面的认可;所谓互动性,是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保证教师能够及时根据学生需求变革教学策略。

三、结论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积极面对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创新教学实践,以保证学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孟超.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6,11:213.

[2]孔德慧.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5,09:246-247.

12.以温暖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十二

那是我还很小,我在楼下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疯玩,不知不觉中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这里玩太没意思了,不如我们过马路到对面那个的山上树林里面去,听说那里有一只大彩电那么大的泉眼,听爷爷、奶奶们说那里的泉水可以直接喝,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清泉,据说喝上一口可以健康长寿好几岁呢。

这时大家都耐不住了说:“我去我去。”只是有一小部分人还在犹豫不决,他们说:“大人说不应该独自过马路,更不应该独自出院。”

我说:“哼!都是一些胆小鬼,想去的跟我来。”

说完,我就领头出发了,后面的人终于都来了。

我小心翼翼地过了马路,到了树林的门口,我虽然口上说不害怕,可是我的心里也没底,要是半路上杀出来了沙和尚可坏事了。我提心吊胆的进去了,林子里静悄悄的,天色暗了下来仿佛为这个林子蒙上了一条神秘的纱巾。

不到一会我们便到了,只见瀑布飞流直下,正好落到了大人们所说的泉眼里,泉眼里的水正在向外涌涨,我率先从附近的池塘里摘了一片荷叶,到泉眼边上舀起来喝了一口,只觉得那清澈的泉水在我的口中翻腾,忽然我一不注意跌进了泉眼里面,只见我的脚够不着底,其他人见状都飞奔的跑了,只有一个慌忙的在身上找什么,我也顾不上这些了,我在水里不停的翻,过了一会我自知无用便伸手牢牢的抓住树根,毫不放松,只见前方有什么身影来了,我一看是爸妈来了,他们连忙将我拽上来,我感到浑身冰凉,我们三人顿时拥在一起。

13.以清明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十三

我感慨万千,先辈!后生在此有礼了!

我由衷的感谢先辈门以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用淋漓的鲜血为后辈们争取了一点能放松、反省的时间。我很骄傲我继承了先辈们那种苦中作乐的乐观。面对“清明33张”这曾经而又依然令蔡伦自豪前年的东西而无畏惧。

看到十字路口一堆堆纸灰能给麻木的人们带来一丝良知,我感到很欣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堆堆,如火山一般,即将喷薄而出警世醒目的鲜血。

大概由于节日的缘故,我脸上挂不住笑容。

14.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四

一、研究型教学需要改变课堂知识传授方式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学生的最基本途径和核心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他们领悟和掌握知识。在研究型教学中, 同样需要课堂教学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 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 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从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思考型学习,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授课不能采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而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学会思考问题。因为问题是进行思维的源头, 没有问题, 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问题, 将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分解成循序渐进的问题, 激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 更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励学生继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4]。让学生能够知道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 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研究型教学需要发挥实验教学作用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同时通过实验, 提高动手能力, 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但是, 目前的实验教学, 基本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5], 学生只是按照实习参考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更无法真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是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因为它能综合表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真正体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通过开展实验教学,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实验教学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大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教学, 才能发现为什么科学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参加实验教学, 亲力亲为的进行研究工作, 在遇到失败的时候, 也是需要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 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作风、探求真理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2,6]。

三、研究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与能力, 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科学研究更是需要合作精神。大学生在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学习如何相互协调, 做好团体工作, 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种精神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将是十分宝贵的[7]。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样需要靠教育来培养, 需要在充满合作的氛围中来养成[4]。在科研活动和实验过程中, 学生能够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针对某一科研问题寻找答案, 这时他们能都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是有限的, 只有合作才能完成实验, 才能做好科研, 才能取得成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让他们自发感觉到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研究型教学需要增加科研学分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要求在四年的学习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虽然许多高校已经压缩了本科四年的教学学分, 例如, 北京大学从170~180学分减至150学分。但是本科教学学分的压缩是很艰难的, 因为本科生需要进行的通识教育的确需要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 又例如, 我们珠宝学院宝石系本科生的总学分压缩后还有170~180学分。如此高的学分负担, 加之科研活动不与学分挂钩, 这直接影响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使学生难有精力投身科学研究, 也就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2]。增加科研学分是从教学根本上确立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有时间放下书本走进实验室, 参与到科学研究中, 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 增加科研学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必要之举。科研学分应该不仅包括完成科研活动获得的学分, 还应该包括选修科研方法类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学校应该探索如何建立合理的本科生科研学分评定标准与激励机制, 从而为研究型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途径。

从大学发展的历程来看,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源于教学的需要, 教学始终是大学的中心工作, 在大学教育中保持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的需要, 研究型教学是对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强化, 是实现高标准大学教学质量的途径。这种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 而不等同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或学术探讨, 它是有机地将研究的思想、观点、过程和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让教学与研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从而深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工作, 让大学教育能够培养出知识融通、学科综合、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者[1]。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对大学教学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它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学习, 培养知识融通、学科综合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学习者。本文认为应该从改变课堂知识传授方式、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增加科研学分四个方面, 利用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实践

参考文献

[1]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1B) :43-47.

[2]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述评[J].中国大学教育, 2011, (10) :90-95.

[3]何春歧, 刘阳.大学生学习改革问题初探[J].理论观察, 2005, (47) :152-156.

[4]李德平, 徐跃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7:124-125.

[5]闫淑红, 燕鸣.对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学之友, 2007, (11B) :108-109.

[6]李德平.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改纵横, 2007, (4) :75-78.

15.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五

一、 在科技小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由此,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一个个新颖有趣的科技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并要求学生三五人一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有时教师也可作适当调整)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技小实验活动,同时要求学生记录、收集相关实验数据,认真写好详细的实验报告,然后在班里交流展示。如:“点燃长短不同的两截蜡烛,并用大小相同的两个玻璃杯同时倒扣住两截蜡烛,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自主设计实验,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一星期后,我又专门组织实验小组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有的长蜡烛先灭;有的短蜡烛先灭;有的却两截蜡烛同时熄灭)。怎么会这样呢?学生们也觉得有些奇怪,于是,我又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进行了认真对照分析,发现:长蜡烛先灭的组,所用的杯子较小(细短),短蜡烛先灭的组所用的杯子较大(粗长),而同时熄灭的组所用的两截蜡烛长短相差不多。显然,由于各组所用材料的长短、粗细(大小)不同,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一样。为了验证这一推测分析是否科学,经热烈讨论后,同学们都一致认为,要设计两组实验,每组所用的蜡烛要相同(可分别取6厘米、3厘米长),玻璃杯大小(粗细或长短)不同,但同一组实验的两个杯子要一样大。经过认真准备、细心操作,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和科学的解释。原来,当杯子较小时,里面的氧气(可帮助燃烧)较少,二氧化碳(可使燃烧熄灭)还来不及沉下去,杯子顶部的氧气就烧完了,所以长蜡烛就先熄灭了;而杯子较大时,里面的氧气比较充足,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慢慢往下沉至短蜡烛周围时,就先把它浇灭了,但由于杯子顶部还有氧气,所以长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这样,学生从“选取材料”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到“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乃至“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成果的展示”,从“提出问题”到“分析、研究问题”乃至“问题的解决”,均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完成,老师只是参与其中,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和督促,一旦发现问题或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般也不作直接解答,只是(也只能)引导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法、途径。这样,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实验操作中探索发展,让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萌发。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在科技小制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新决策,创建新理念。

小学生受生活、知识、经历等制约,尚不具备否定旧事物创建新事物的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多指对事物内涵外延“潜台词”的求索、应变与扩散想象,不受一方定势的桎梏,不拘于某一答案的思维方法。据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或课堂教学之余,经常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想象,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构思”说出来、写下来,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学校评奖,再择其优秀作品寄有关报刊发表。

同时,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内容,我还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活动”,如在学生学习了 运动和力、电和能量等知识后,指导学生开展了鸡蛋撞地球、水火箭、物体运动60秒和手摇发电机等科技小制作竞赛;又如当学生知道了“空气有浮力,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这一科学道理后,便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自制降落伞、热气球飞行比赛等科技小制作评奖、展示活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不断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如在“热气球飞行比赛”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和搜集古今中外有关热气球的制作、飞行信息资料,认真学习,不断钻研有关热气球制作的技巧、飞行秘诀,指导学生从热气的浮力到热球的重力及其燃料的多少等都遂一进行研究、设计和试验,以便择其最优的材料,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制出最好的热气球,飞出最高的水平。这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巧妙地“逼”学生学以致用,使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乐此不疲地探求和猎取自己所需的科技知识。

同时,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究事物的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动脑、动手的自我磨炼中,逐渐学会科学思维,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求真、求证、务实、独立的科学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甚至能够学会广泛联想,周密设计和常出新意。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创新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志趣和科技创新精神。

三、 在科技小发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

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火花,而创新却是想象的深化与发展。为此,我在着力激发学生想象、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同时,还常常利用《科学》课上课前五分钟时间专门给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辅导,给他们讲解一些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发明技法。如教给学生“主体附加发明法、加减发明法”和“找缺点发明法、逆向思维发明法”以及“联想发明法、异想天开发明法”等,使学生知道,其实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其资源处处有、时时在。且介绍完一种技法后便让学生每人写出五个小发明方案(如:主体物品+附加物品=新物品),随后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项目进行发明(创新)制作,并在班里交流展评,然后将优秀作品送往县市参加科技小发明评奖。

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的少年儿童都是很有创新天赋的,只要充分发动和稍加辅导,就会激发出无限的创新潜能。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发挥奇思妙想,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要鼓励。如在小发明活动中,老师往往只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技法,而从“项目的创设”、“方案的制定”到“研制的实施”,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是从中作一些必要的指点。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手不断地培养脑,脑就会越来越聪明。在小发明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用心。这样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二者结合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其潜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创新程度;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由于小发明项目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源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不仅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故而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寻求“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思路和方法,依靠自己的独立感受、独自思考,鲜明地反映作者个人的意趣、风格,促使学生在多思多练的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行为,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皮亚杰说:“教育的首先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几年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了一系列科技活动,不仅成功地为学生开拓了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构建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创造了一个适合学生个人潜能发展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创新过程中,经历了成功的体验,获得了可喜的科技活动成果。

(浙江省龙游县横山小学 324406)

16.小学生以微笑为话题作文 篇十六

天,阴沉沉的。仿佛快要下起雨来,此时的我已欲哭无泪,无力的倚在树旁。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太阳的升起。“哒,嘀嗒”天空开始洒落雨点,我仍是静静的倚着。任凭风划过苍白的脸,雨融入颤抖的身体。好像雨再下大些,这样也许就能摆脱一切痛苦与忧愁。

回首,已不再是无助心灵的漂泊;回首,已不再是失败的象征。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情逝深冬,在昏黄的`弯月下,世界格外寂静。雨,一直在下。我提了提嘴角,踉踉跄跄地来到草丛边,吮吸着冬雨的气息…….

“傻瓜,别着凉啦”一双宽大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抬起头,发现雨点落下时形成了一道弧线形的线条。四周围都好像从未受过水的滋润,干巴巴的。只有远处那一片草地,尽情享受着雨露。“怎么了,傻瓜?”一阵温暖的风暖入我的心底。好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霎时·忽然,有阵很迅速的力量包围着我,从未有过的幸福开始洋溢,使我仍不住把心底的痛苦发泄。泪水与痛苦相互交错,颗颗融湿了宽大的手臂。“呵呵,多大的女孩呀,别哭哟”。他搂的很紧,仿佛整个世界已沦陷。那拥抱让我感到非一般的甜,我好像因那拥抱而找回自我。

那虽是位平凡的父亲所给的拥抱,可却包含着无数多寒冬中的温暖。

雨,停了。期盼已久的太阳出来了,在梦中的我醒了,发现隔壁只剩下只肥大的熊。我知道:这不是梦,只是他走了,在雨停前走了。

17.以钓鱼为话题小学作文 篇十七

八号那天,尚昊叫住我,李正和李森一起去钓鱼。我们一起去买鱼线,鱼钩和鱼浮,然后回他家带上鱼秆,拿了点面,放了点香油和了和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大晴天,可是到了那里之后天就阴了,尽管天阴了,但还是阻挡不了我们钓鱼。我和尚昊。李正。李森,跑到石桥那儿里钓鱼。尚昊先把鱼秆伸长,再把面团钩在鱼钩上,最后 把鱼浮插到鱼秆上。然后把鱼浮抛到水里就行了,我们静静的等着……不一会儿下起了雨,我们看见不远处有个厕所,就飞快地跑过去避雨。雨下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尚昊又把鱼浮扔进水里,鱼 浮一动不动的漂在上面,然后尚昊把鱼浮拉出来,想去别的地方钓。别人告诉我们一直往前走在有几个古人的像,还有三个石桥的地方。你们在石桥下面钓,准能钓很多鱼,于是我们就去那里钓。果然 不一会鱼浮就动了,因为尚昊拉鱼秆拉晚了,所以没钓上来。鱼浮又动了尚昊猛一拉鱼上钩了,我们欣喜若狂,钓到了一条“大”鱼。我们找了一个瓶子装满水把鱼放了进去,然后尚昊又钓了二条鱼, 这时下起了雨并且越下越大,所以我们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这次只钓了三条鱼,下次一定要钓十条鱼。

18.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八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的自由性、新奇性、丰富性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新媒体信息发布较之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实用,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例如,通过校园网,大学生可以查询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成果等等,也可以在校园网里写一些自己对学校和教师的看法和建议。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教育方式。我们知道,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在网络上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富于娱乐性的多媒体形式的潜移默化,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什么学什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都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学内容硬塞给学生,却从来不问学生的想法。其实,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电子邮箱、微博以及各种聊天软件,进行平等的交流,唤醒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识。在网络上进行思政教育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福音,将枯燥无聊的思想政治内容演变成网络活动,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思政内容,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造诣。网络使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干瘪走向饱满,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得活跃起来,超越了时间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网络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网络建设还在初期发展阶段,不能完全监管网络资源,因此,网络上传播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据《计算机世界报》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互联网上输入、输出的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2]。大学生的心理还尚未成熟,面对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他们往往丧失判断能力,出于猎奇心理,他们对西方思想文化了解的越深越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众所周知,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类似大学生猝死在网吧的新闻。网络游戏成瘾,使得一些大学生通宵游戏,有的大学生甚至“住在网吧”,旷课、逃课也屡见不鲜,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际沟通,脱离现实生活群体,性格变得怪异孤僻,如果在虚拟世界中人际交往受挫,就开始怀疑现实、怀疑人生,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态。

网络信息的复杂化也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越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进度就越难推进。网络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淡化了大学生政治意识、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责任感,他们的思想波动性较强,影响了思政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也受到打击,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消解了教师的信息优势,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大部分想获取的信息,学生的认知空间大大开拓,这对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3]。

二、创新思政工作的网络策略

(一)拓展网络阵地,创新教学手段

网络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然而,网络的开放性导致虚假、不良信息泛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呼吁教育工作者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网络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模式,它的丰富性和娱乐性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高校应探索把传统的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新兴的网络媒介之中,建立校园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网络教育的时代感,以满足不同形势、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需求[4]。现在很多大学生爱玩人人、微博、Q Q、微信等社交软件,学校可以注册专门的账号,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把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化,结合当下网络流行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政教育。打造校园网络也不容忽视,校园网的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传播先进文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及时关心大学生思想状况,引导大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建设教育队伍,适应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效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而且要拥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网络技术,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网络教育工作。反观,如今很多高校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不能转变传统观念,他们依旧认为教师就是权威,就是学生知识的来源,再加上个别高校因经费限制不去革新电教设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如履薄冰。教师应该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不能被网络取代自己的教育主导地位,而应把网络变成自己的教育武器,控制它,把它组织成符合要求的教育资源。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者、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者、网络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正确处理好几者之间的关系就能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想及时关注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必须充分了解网络平台动态,熟练掌握网络软件的使用,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三)完善网络技术,开展丰富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平台的完美结合是实现文化传播、促进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举措。教师通过网络的辅助,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全面的交流。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建设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优势。在图书馆、计算机机房等现代教育中心,优化其应用软件配置,引进优秀软件和数据库资源,有能力的高校还可以自主研发设计一些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实用软件和数据库。在本校的论坛和贴吧上设置专门的留言区,收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一些看法,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定期组织教育工作者在线为学生解答疑惑。学校在出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举措时,也可上网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交流、提问和投票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和互补。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其优势,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内容、新载体和新途径,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参考文献

[1]郭利,林杰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06).

[2]王渊,丁振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机制探索[J].理论月刊.2012(02).

[3]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4]彭波,张静.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发展.2008(05).

19.小学生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篇十九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生为本

[作者简介]王晨晖(1971- ),男,山东济南人,山东交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山东 济南 250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83-01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个性心理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是值得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全方位影响

信息网络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大学生作为网络受众的主要群体,在获得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信息网络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学生在信息网络中获得了新的自由和权利,主体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凸显。信息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大学生身处其中,个性得以自由张扬、肆意宣泄,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网络的去中心化,使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平等对话,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世界的中心,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网络使大学生更便利地获取信息和交流意见,利用这一载体,大学生理应成为网络道德规范的自律主体,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在信息网络环境中的困境与危机不容忽视

网络自身的特点束缚并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海量和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以及网络信息控制和过滤技术相对滞后,对大学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形成严峻挑战。据报载,当前约有10%大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人机对话和人网虚拟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现实中感性人际交流丧失严重;网络信息获得的廉价化、高度综合化,容易使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信息和网络渠道,导致思维能力的匮乏和实践能力的退化。网络环境中各种文化的融合,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念淡漠、道德责任感减弱等现象不容忽视。

二、以学生为本,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通过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设计,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在知识积累、能力锻炼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道德教育要快速适应,唱响主旋律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严重脱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脱离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倾向。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要快速适应,主动出击。

1.网络环境条件下的高校道德教育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以疏导为主要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最迫切的目标,指导他们学会选择,着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以培养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使大学生成为网络道德的自觉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

2.需要重新设计道德教育的内容。网络既是德育的手段,又是德育的内容。学校网络德育要在原有德育内容基础上突出价值观的教育和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3.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网站,占领网络“红色”阵地。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技术化、时代化的迫切需要。建立网络德育信息数据库,通过网上“两课”答疑和辅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文化中的指导地位。

(二)网络舆论引导与技术监管要及时有力,掌握主导向

普及发展校园网络,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控。

1.利用网络调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可以通过网上论坛或利用E-mail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采用问卷、图像、样品在内的多种测试工具,不易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2.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网络运行规则,严肃网络行为规范,强化网络信息的适时监控、分析、加工和处理。通过网络化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倡导文明上网,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并维护网上法制观念与道德观念,提高判别能力和防护能力。

3.舆论引导要及时,技术监控要有力度。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认真分析,及时采取对策,积极进行引导。努力提高网络“滤毒”能力和技术监控,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防范网上不良行为。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突出主体性

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只有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充分被激发,才能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主动地接受教育,发展自己。

1.开发特色栏目。栏目开设应生动活泼,灵活多样,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增强吸引力。如开设留言信箱,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开设热点追踪,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形势教育和咨询讲座;开设网上影视,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设网上党团培训班等。

2.增强互动性。通过校园网,鼓励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开办个人博客网页、利用QQ和E-mail聊天、参与BBS网上论坛,为大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平台,以便与学生交友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要精心培育,打造主阵地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1.丰富校园网络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和针对性。结合世界和时代发展情势,从国情、党情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确定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发挥教师网络管理与引导作用,减少学生上网随意性、盲目性,促进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将要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

2.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实践活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找准与实践的结合点,进一步坚定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价值。大力开发德育工作信息资源,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同时注意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力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提供便利,为青年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网络信息环境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更新观念,树立网络教育意识,掌握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本,既要立足网下,又要关注网络,构筑网下网络互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檀传宝,等.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宏武,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J].同济教育研究,2005(1).

上一篇:初三以美德为主题作文1000字下一篇:活动开场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