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小学

2024-10-17

山西省实验小学(精选11篇)

1.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一

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申请报告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作为陕西省规范化学校、西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西安高新第二小学自建校起,就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近年来,学校更加重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各学科教学,又成为各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在获取间接经验的同时又体验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课改、深化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这所现代化的民办小学,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坐落在美丽的唐城墙遗址公园旁。它拥有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优良人文环境。学校创建于2001年9月,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2087人。校园占地面积19333.43㎡,校舍建筑面积16230㎡。在办学中,学校瞄准“创一流水平,办一流学校,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社会各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高新教育的品牌形象。学校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小教高级以上职称的占78.2%。学校有国家级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培训专家1人,全国及省市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7人,省、市、区教学能手13人。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一支思想境界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历年来,学校教师在教学比赛活动中,共有16人次获国家级奖,17人次获省级奖,19人次获市级奖。学校教师在参加论文评比活动中,共有187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19篇获省级奖,134篇获市级奖。历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444项,省级奖329项,市级奖490项。

自建校起,高新二小就紧紧围绕打造素质教育名校这一目标,立足高新、面向未来,重视各科实验教学,使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年年迈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陕西省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绿色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安市一级小学、西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西安市德育实验学校、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西安市文明单位、西安市体育达标学校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国家“十五”课题“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价机制研究实验”先进学校。校少先队大队荣获西安市、陕西省红旗大队称号。2010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全国英语读写示范基地”等139项荣誉。

一、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1、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能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学校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人人能成才”等办学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育人目标。

2、学校装备发展规划健全

学校能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装备工作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实施办法、考核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经费投入保障有力

学校以高标准进行设计建造。校舍、教学设施、软硬件配备先进,2 达到省市小学一流配置水平。校园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教室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木制桌椅配套,照明完全符合要求。各教室配备五机一幕(计算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话机、饮水机、投影幕)。学校设置一部30室:有少先队大队部、音乐教室4个、科学实验室2个、实验仪器室2个、微机室2个,录课室1个,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美术教室、综合实践课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电教资料室、心理研究室、卫生保健室、教师会议室、展室等,还建有明珠少儿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各部室按规定标准配备了活动器材和用具。少先队大队部配备80人用的鼓乐器材和服装。学校校舍管理规范,各种设施设备能及时维修,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并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值班安排和记录齐全。良好的教学设备发挥了保证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学校能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及时安排经费,用于实验室和其他各功能部室的建设(包括补充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药品、图书、资料及材料等),保证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分管领导职责明确,熟悉实验教学和部室活动开展情况。

二、组织领导高效有力

1、领导班子重视实验教学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科等方面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有创新精神,凝聚力强。校长张惠兰是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创新精神、务实作风和组织领导能力。学校还设有副校长2名、正副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1名。班子成员均重视各科实验教学,三位校长每学期听课节数超过40节以上,参加教研活动10次以上;分管领导每学期听实验课均超过4节以上,并 3 能协助实验教师及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课时计划、听课记录、课后或活动后效果评价记录完整。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在工作计划中,对装备工作有具体要求和量化措施。

2、业务管理细致入微

各科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教研活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实验、实践教学所需材料、药品、器械经费能及时拨付,按需采购,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导处对各科实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细致,既重视演示实验过程,又强调分组实验效果。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记录详细完整。另外,学校还建有完整的仪器、设备报废制度。实验室和各部室工作计划、实施记录及工作总结详细、完整。

学校每学年对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其他各功能部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检查。

三、队伍建设狠抓落实

1、配备专业管理教师

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管理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接受过专业培训。其中,科学组组长郑迎进老师,作为市级骨干教师,在实验室的管理及科学实验教学方面成绩突出,多年来,参加省市区乃至全国的赛教,成绩优异。体、音、美、微机、电教、心理、图书馆等部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责任性强,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2、教师管理科学规范

近年来,学校立足校情,通过开展多元培训、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鼓励教师利用网络与名师对话、定期进行专题学习,开展自我研修。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搭建良好的平台。还为 4 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担任校、区级公开教学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区、市级以上的各种竞赛。使青年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时学校还会邀请名家学者到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利用寒暑假,学校派教师走出国门学习交流,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体表现为:

1、信息组教师每学期对全校教师开展一到两次的计算机培训;科学组郑迎进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实验教学技能大赛;

3、全校教师每年开展基本功训练、大赛活动,其中美术组蒋毅老师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4、体育组和西安市体育学校共同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传统游戏进校园”课题研究活动;

5、数学组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校有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各部室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培训记录完整、详实。学校将各部室管理工作、学科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

3、教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

建校伊始,我校即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拔师资力量。学科教师均从省内外众多应聘者中层层筛选录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各类仪器、器材、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卫生室管理人员陈淼大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曾在西安市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擅长于内、妇、儿科。2000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有行医资格证,具有对突发病症及时进行恰当处理的能力。2001调到我校担任校医工作至今。

四、基础条件先进完备

1、用房及场地规范

学校设置两个标准实验室,使用面积共188.5㎡,仪器室面积 5 40㎡。仪器、设备以“一级一类”的标准配置,仪器室、准备室符合标准要求。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管理教师办公室的面积之和为106㎡;电子阅览室可与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合并使用。

学校设置专业的音乐教室4间,总面积达308㎡,器材有22种,220件;美术教室2间,面积100㎡,器材室一间,有器材43种,700余件。面积达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要求。各类活动场地符合相关专业标准。

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跑道操场,田径(兼足球)场环形跑道长200m;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体育器材室2间,面积40㎡;体育场地能够满足在校学生教学和训练需要。

另外,学校设有卫生室一间,面积达25㎡;综合实践室1间,面积达70㎡;计算机教室2间,总面积达230㎡,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2、设施完善

实验室、仪器室的采光、供电、供水、通风、排气和演示桌、实验桌、实验凳的数量规格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陕教基【2006】43号)的要求。

图书室、师生阅览室设座率:学生阅览室设座率达到8.38%,教师阅览室设座率22.3%;图书室设置合理,相关设施、设备,通风采光均良好。

总之,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的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计算机教室的安全、稳压、保温、避光、防尘等措施齐全、有效。教学仪器的品种、数量达到2006年省颁标准。

3、设备齐全

学校图书馆总藏书量为62610册,各班图书角有图书共4800余册,生均图书30册(不含各班图书角配书),复本≤5本;有教师图 6 书4290册,人均42册,另有电子图书3万册,订阅报刊66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120种;学校每年都设置专门经费添置新书。光盘音像资料1363盘,光盘音像资料及电子图书资料均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按照《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目录》,并结合课标和本校实际配备器材,有能够满足音乐、美术常规教学的设备和艺术欣赏资料;体育器材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并结合课程标准配备;卫生室器材依照《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并结合学校实际配备,应急药品齐全;综合实践室器材按省颁标准和教学实际配备;信息技术设备依照《陕西省中小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技术标准》(修订),并结合课改和学校实际配备。

五、装备管理及使用规范合理

1、实验室

科学仪器室有专人管理,仪器管理规范、存放科学,完好率≥95%;“五防”措施完善。演示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成功率≥95%,及时率100%;师生能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药品与仪器分柜存放,管理规范。实验规章制度健全,并装框上墙;实验室、仪器室室内整洁卫生,学科氛围浓厚。仪器管理帐表齐全,记录规范、准确,有关信息实现微机管理,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资料存放科学。

2、图书馆

图书馆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分类编目、排架;全部图书均实行了电子管理、借阅。书刊著录、目录设置和期刊管理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要求;书刊总账和分类帐设置规范,账目登记准确、及时。每学年坚持对新生介绍学校图书馆概况,介绍图书室借阅有关常识,上好阅读辅导课;书刊流通率≥70%,学生到馆率≥70%,每学年生均借书量≥8册;平均每天对学 7 生开放时间超过4小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图书馆工作,图书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图书馆能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教育教学作用,在师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从06年开始,学校把“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新的奋斗目标,通过开展系列“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与圣贤为伍,和经典同行”。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图书漂流”“图书交换”等活动。广大教师除了自读外,学校还在教师中间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

3、体、音、美

体音美学科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且能认真执行;体育、音乐、美术按照课标要求按时、开齐、开足课程;各部室能经常开展活动,有活动记录。体育组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除了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还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

体音美各部室设施设备完好,器材使用率高;体育器械每学期都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设施、器材账目规范,使用记录及时准确、规范。

4、卫生室

学校卫生室能按照相关规定,对器械和药品按要求分类、编号,妥善管理和使用;无不合格器械和过期药品,无违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现象发生;器材、药品登记帐条目清楚,记录准确、规范。

卫生室老师每天认真坚持开展师生晨检工作,做好师生卫生防疫、学生身体检查工作。卫生室建立有学生健康卡片,学生健康资料齐全,保存完整,有统计分析和应对措施;能定期开展卫生宣传,完成疾病和疫情上报等工作,有活动记录。

卫生室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器材管理科学、规范,有器材《实物流水帐》,记录准确、规范。

5、综合实践室

学校综合实践室器材使用率高,能经常开展活动;有活动记录且记录完整。

6、信息技术

学校信息技术活动室有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有学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完整。学校按照课程开设信息技术课,设备使用率高,完好率达100%。信息技术组教师能认真按课标要求,上足上好信息课,教学成果突出。

六、教学效益成果突出

1、教学教研

自建校起,我校就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研究,能按照课标要求及课改精神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研究,成绩突出、成果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成果突出。

每学期坚持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中老年教师观摩课研讨活动。实验教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均超过每学科三次以上的标准。

2、教学成果

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知识兴趣浓厚;在参加市、区科普知识大赛及航模比赛中,常常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全体音乐、美术教师均能坚持按照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上足上好音乐美术课。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创新教学,促 9 进了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音美组的老师能积极发掘艺术教育元素,坚持开展“民间美术进校园”“小乐器进课堂”等课改实验活动。学生成绩合格率超过90%。除此之外,学校开设了20多个艺术兴趣小组,小组活动制度化。在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及五月份的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节目汇演等方面,美术组积极组织、精心安排,使各项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音乐组老师积极进行合唱排练、舞蹈排练、管乐队训练、民间小乐器训练。在参加省市区及全国的各项比赛中,成绩突出。每年的五月份,为高新二小的“艺术活动月”,届时学校还将举办规模盛大的艺术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0届。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组教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健康发展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师的配备、场地器材的供给方面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每位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的特点,扎扎实实的上好每节体育课。让学生在汗水和笑声中享受体育、分享快乐。在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全校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率达到100%、优秀率保持在20%以上、良好率30%以上、及格率达95%以上。同时,体育组教师加强体育教学研究,进行肥胖儿童的锻炼和教育问题探索,把肥胖率控制在15%以下。全校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肺活量等要高于全国小学生同龄学生的平均值,不低于西安市同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年学校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三跳比赛、长跑比赛和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按时上报,反馈合格。学校是省、市、区的田径训练校,田径项目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在市区比赛中名利前茅。为西安市培养了许多体育后辈人才。

另外,在劳动技能方面,在校学生均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与年龄大小响应的劳动技能,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医疗保健 10 方面,学生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有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卫生习惯;近视率、龋齿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3、各部室作用发挥

各部室除正常教学活动外,能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成绩突出。图书馆智能发挥较好,阅读活动、知识竞赛、网络服务等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辛勤工作和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进行自查,认为:我校已基本具备“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的申报条件。

特此提出申请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2.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二

学校围绕秉承“以心育心, 心心相印”的教育理念;立足“培养身、心、智和谐发展的现代人”办学宗旨;本着“高质量, 低负担, 全面发展”的办学追求;营造出了“天天好心情, 时时心育心”的良好氛围, 逐步形成了“育心”教育特色。

精心打造“安静文化”, 努力构建“静心、育心、开心”校园。启动了“静心·育心·开心”三心校园文化达标验收工程。各个处室、功能室、教师办公室、班级围绕“静心·育心·开心”这一主题, 作了精心布置, 校园主墙体张贴了开心笑脸, 安装了校训校徽等凸显办学理念的标语标识;筹建了校门口长达30余米的“家校心桥”;制定了体现育心教育理念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设计了凸显办学理念的校徽, 朗朗上口的校歌也正在创作中, 通过校园视觉文化不断地建设与完善, 营造了温馨轻松的学校氛围。

构建了一流的办公环境。班班通工程、电子白板系统、高档次音乐室、微机室、图书室、美术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现代化综合型多媒体教室 (报告厅) 、校园防盗系统和新型的广播系统等已交付使用;注重了卫生间文化建设, 为各办公室安装空调、添置高档办公桌、文件柜, 组合方凳的补充让高档次的音乐室锦上添花, 校园网站的创办满足了师生的精神需求, LED大型电子显示屏的安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创新德育形式, 关注学生心灵, 促使学生努力达成“双十”培养目标。即:“十心”——忠心献祖国, 爱心献社会, 恭心为自然, 关心献他人, 孝心献父母, 信心留自己, 雄心立壮志, 恒心破万难, 勤心成大业, 静心长智慧;“十Q”——志商 (WQ) 、逆商 (AQ) 、财商 (FQ) 、心商 (MQ) 、德商 (MQ) 、灵商 (SQ) 、智商 (IQ) 、胆商 (DQ) 、健商 (HQ) 。学校推行“以静育心”, 提倡“静能生智, 静以养心, 静如处子”。通过“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入学即专”暨课前三分钟静默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安静的习惯, 通过师生共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的方式反思自我, 聆听心声。推行了“育心乐园”模式,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 自愿报名参加艺术、体育、益智、书画、文心等五个方面共22个兴趣乐园。学校还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开展了“向革命先烈清明节祭祀”、“登高寻美、徒步踏青”等活动;解魔环、转魔方、地画涂鸦、书法比赛、益智魔环、电脑绘画、全员跳绳赛、绕口令比赛、语数英学科活动月、绿色快乐课间大比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三

本刊讯(记者邓园生)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改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江西省于2008年底分三批组织全省549所高中学校校长进行了集中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王占铭强调,课改有实效,校长要先行。参训校长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校本教研,科学推进新课程实验。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做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

据悉,这次培训先后聘请了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湖南师范大学石鸥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主题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培训期间,培训班还组织了参训校长分别赴广东、海南、江苏等新课程实验区样本校学习考察。

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丰城市教育局党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选准“做科学发展标兵,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集中破解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五大难题:一是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下大力气解决城乡之问、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不平衡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二是破解师资队伍素质不强的难题,建立起能出能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执教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破解学校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管理要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四是破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坚持配、管、用并重,以用为目的,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利用率的最大化:五是破解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科学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引导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饶水仔胡剑辉)

特色育人成效显著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陶瓷文化、陶瓷艺术为特色,坚持服务于青少年和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陶瓷艺术培训、作品展示、陶艺研讨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省内外乃至国外青少年的欢迎。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国内外中小学生、幼儿22万人次。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系2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的实训、实践基地,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开放,建有陶艺制作、学习培训、活动展示等几大中心区域,被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之一。(谢文彦)

江西省教研室专题调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最近,江西省教研室将高中学科教研员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分别到南昌、新余、上饶、吉安、赣州、景德镇等设区市,以听课、交流、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从调研的信息反馈来看,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局良好。各高中都成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学科指导小组和选课指导小组。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实施细则。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校都建立了基于模块的必修课教学体系,研究了选课指导的方案,为下一学段选修课的大规模开设储备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各校也迈出了步伐,研究性学习有实质性进展。

4.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四

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体安排,2009年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推进新课程实验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的重要阶段。要在2008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大装备配备力度,加大专业指导力度,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持续深入推进。2009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省教育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下发有关文件或指导意见,主要有:关于课程开设方面的文件,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校本课程、选修Ⅰ课程等开设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文件,包括选课指导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关于考试评价方面的文件,包括学业水平测试方案、2011年高考方案等。同时在认真调研,充分听取市、县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对已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省有关课程改革精神和文件要求,制定并建立符合各自实际的工作制度和落实措施。

二、严格规范课程开设,确保开好必修课

《高中课程方案》和省课程设置意见是国家和省指导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法规,是学校开展新课程实验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2009年,全省各高中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全必修课程,不得减少必修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课程。同时,要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防止盲目加快进度,提前结束课程,拉长高考复习时间。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好选修课程

按照我省课程设置意见,选修Ⅰ课程按“建议选修模块”和“自主选修模块”两类设置。各市要指导各高中学校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课程开设规划,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要在开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足“建议选修模块”,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出“自主选修模块”,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各高中学校必须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使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选修课顺利开设。省厅将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各市教育部门、各高中学校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校内选课制度。

四、认真组织落实好新课程实验重点工作

1、创造条件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省厅将出台《山西省实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全省所有高中学校必须按照我省课程设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省教育厅将组织研究性学习基地校展示活动。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从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资源开发等方面予以保证,做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课时安排、教学管理的全面落实。

2、因地制宜开好通用技术课程。省厅出台《山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同时通过组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施展示活动,促使高中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配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各地要指导高中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课时,在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教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确保开足开齐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合理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逐步开设选修模块。

3、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开设。省厅将出台《山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各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开发和建设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保证完成课程方案6个学分的最低要求。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管理、指导和督查,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高中学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起新的学生、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省将继续为各市和学校提供模块考试样题,继续加大对模块考试和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5、研究制订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并组织实施。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并力争年内组织实施。就制订《山西省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讨论稿)》进行认真调研,力争能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五、组织实施好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建立全面规范的高中学生评价体系。

各市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的实施和指导,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过程管理,保证发展报告覆盖到所有高中学校所有实验年级学生,不留空白。从2009年春季开始全面运行学生综合发展报告电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文本填写工作。省厅将组织所有高中学校负责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精心组织,持续做好培训工作。

2009年的培训工作总的思路:以市级培训为主、省进行重点项目培训和学科骨干培训。学校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具体安排为:高一年级新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各学科教师由市级组织培训;高二年级省将为每市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其它教师由市级组织培训。同时,省厅将以会代训,对全省高中校长和学生综合发展报告电子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省厅将就2009年培训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组织好2009年市级培训。各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

校本研训规划和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教学实践与校本研训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七、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要把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重点。指导教师按课标要求处理教材、实施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模块教学任务。要针对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质量管理、教研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研究入手,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内容的选择、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教学呈现的方式等进行研究,切实提高理解课标、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例研讨为手段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生由被动式、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

八、加强督查指导,充分发挥基地校的作用,保证新课程实验顺利推进

5.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五

《三国演义》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物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的历史。这本书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为主题,其中像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最使人印象深刻,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刀光剑影的画面。

.全书明显拥刘反曹,以描写刘备为中心,对曹操极力鞭挞。在书中众多人物之中刘备、曹操、孙权、关羽、诸葛亮等人是一大亮点。诸葛亮在书中是‘贤相’的化身,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作者把他形容成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神仙’。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而刘备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仁君,他视贤下士,关心天下百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在写法上构思巧妙,手法多样,这也正是《三国演义》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总之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受益无穷。书中众多英雄人物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好词: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好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好段: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

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此段尽显曹操奸雄本色。感悟: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 1

6.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六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仿佛有数千个波涛在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我的心。记得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我觉得当书本给俄罗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而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一个新世界,更给了我一片属于我的蓝天。

书的主人公叫保尔,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家庭当中。11岁时就到车站食堂当童工,在1919年加入了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1924年,保尔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1925年加入了共产党。但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使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可是他最终还是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后来他不仅以自己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保尔的形象是那么真实而感人,他勇于献身;酷爱学习,嫉恶如仇;永不言败。可他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他的身上也有许多毛病。但他却又深刻的自我反省观念。保尔在革命斗争的炼炉中百炼成钢。他永远不知疲倦的工作着。而现在的孩子们呢?现在的小孩别说是让他们去当童工,补贴家用,就算让他们在家洗洗碗,做做饭,他们也不愿意。在他们的“帐户”中一直以来都是没有进,只有出的状态。这不是因为国家的快速发展,而是因为父母的溺爱。孩子们在家都像小公主、小皇帝一般,只会花钱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回家,更是把家长当成奴隶使唤。餐桌上没有大鱼、大肉或没有自己爱吃的菜,就发脾气,又哭又闹,不吃饭。像我们父母那一代,有饭吃就不错了。而孩子会说时代不同,可是现在山区的孩子只吃地瓜和地瓜干,照样考全班第一。而我们这里的孩子要风是风,要雨是雨,天天都吃大鱼大肉,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可为什么成绩一直提不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上进心,整天泡在糖水里,只怕都忘了苦是什么滋味。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身体稍加修养便立即投入革命工作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保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在生活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忽冷、忽热、忽松、忽紧,也就谈不上不上毅力了。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毅力何在?每个人做什么事心中都有一种动力,而我们被这动力支持着,直到到成功。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小偷偷到了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偷出于好奇把它读完。读完后他收到了极大的震动,从此浪子回头。成为了光荣的地铁工人。

7.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七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实验室开放

教育部早在文件中曾明确提出要求,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都要面向学生开放。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趋势下,该研究通过调查我省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实验室开放的教师,从中总结出实验室的开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试图为山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实验室开放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省内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400名在校本科生和参与实验室开放的老师4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在充分查阅有关理论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开放的基本情况

2.1.1 实验室开放的数量情况

经调查,大部分院系的实验室没有全部开放。完全开放的只有山大、太原理工、太原师院。而山西师大、忻州师院、晋中学院、运城学院和大同大学也仅为部分开放。

2.1.2 学生对实验室开放效果的看法

学生中有60.98%的学生认为实验室开放效果一般,有26.88%的学生认为实验室开放效果不好,在346个被调查者中只有42人对实验室开放效果感到很好,仅占12.13%。教师中,有25.71%的教师认为实验室开放效果很好,有45.71%的教师认为实验室开放效果一般,有28.57%的教师认为实验室开放效果不好。这说明了实验室开放效果与学生期望值差距较大,成为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去做实验的关键因素。

2.2 师资情况

2.2.1 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我省本科体育院校实验指导教师方面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评价好的有山西大学、山西师大以及太原理工大,而其他院校的师资情况相对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2 实验指导教师的职称及学历层次情况

通过调查,实验指导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各有4人,各占调查总数的11.43%;学历结构的调查表明,博士只有1人,大多数是硕士和学士。以上情况表明,实验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以及学历结构相对不平衡。实验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其力量的薄弱。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忙于上课,很少有学习进修、提高能力的时间和机会。这也是影响实验指导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3 实验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在同部分体育院校实验中心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实验指导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平时忙于教学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训练。再者,整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比较紧张,并且对其科研投入的经费较少,致使实验指导教师科研成果很少,甚至没有。

2.3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教师和学生分别只有20.00%和23.99%的认为当前体育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满足实验教学。说明实验仪器设备并不能满足我省学生开放实验,这也是制约实验室开放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随着开放实验的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在晚上、节假日对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频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管理也越来越难,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开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 结论与建议

(1)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如实验室开放数量少、开放时间有限等,制约了学生在自由时间作实验的积极性。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时间全天开放,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自主实验。

(2)实验指导教师的职称及学历整体不高,使得实验室开放受到限制。建议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实验指导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体育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给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秦昌明.构建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8(3):138-144.

[2]陈宁宁,林善法.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3(7):102-104.

8.山西第一所私立新式小学 篇八

今年,应该纪念榆次车辋常氏私立笃初学堂创办100周年。

按《山西教育志》记载,笃初学堂是省内第一所私立新式学堂,是在清朝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前两年“始植基而开风气”的创新之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常氏第十四世的常麟书(字绂章,号约斋,北常“养和堂”后裔)赴京考中进士,但他目睹朝政的腐败和国运的衰微,以“亲老”为由辞去朝廷授予的“户部主事”(正六品)之职,返回家乡,开始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

在常麟书的倡议和说服之下,常氏家族率先实行教育革新,把全族各家的17所私塾合并,“由族长主持,利用家族公产,创办族塾,吸收本族子弟20余学习”。于当年夏天正式成立了“常氏私立笃初小学堂”,比全国首创的江苏川沙私塾改良会早一年,比榆次县的官办新式学堂早两年,比新政府颁布的《初等小学堂章程》早六年。

“笃初”二字,取义《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堂开办时由第十四世常望春(字东野)和常际春(字辅唐)为经理(即正、副校长),常麟书总管教务。校址利用第十三世北常“锦和堂”常立敬(人称“三先生”)宅院的偏院,位于今车辋村真武庙西之路南。

据民国《榆次县志》记,笃初学堂初办时,学生按优、次、稚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功课起初有经、史、文、算四门。“经”,用《诗经》;“史”用“史鉴节要”,常麟书亲手编定的《外史歌略》也刻书授读;“算”,用笔算数学;“文”,由教者选录。后又增设“天文”、“舆地”和“文艺”三门,教材均由常麟书亲自编定。

按常赞春《行年自记》,笃初学堂最早聘请的教师有侯、史、杜三位,其中侯之麟(字寿)是本乡德音村举人,此人的学问后来受到孔祥熙的赏识。作为山西大学堂首批学生的常赞春(字子襄、北常“贵和堂”后裔)分外热心家族教育,夏天即请假回任笃初学堂教务,后又断续代课,因此被山西大学堂以“旷课久除名”。

常麟书到榆次县主持凤鸣学堂后,笃初学堂由他的堂弟常赞春和常灏春(字瀚卿)先后主持教务。课程改为“国文”、“算学”、“修身”、“图画”、“历史”、“地理”和“体育”七门,后又增设“英文”和“科学”两门。学校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诵读,晚间温习。

笃初学堂(前期)只收男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常赞春之四弟常宝春(字鉴三)等创办“常氏知耻女子学堂”,常赞春又为家族女校代课,并教习字和图画。

光绪三十二年(1906),第十三世常立翰(字子干)任笃初学堂总管,并监督幼稚班;常赞春授甲、丙班文、经、史、地理等课,常麟书之次弟常麟图(字子仪)授乙班文、经、史、地理等课,常灏春任算学,杨道显(字季文,榆次左付村人)任各科学。

此年秋,笃初小学堂增设中学部,这又是当时全省唯一的私立中学堂,经报省学政审批立案,第二年正式定名为“常氏私立中学兼高初两级小学堂”。分甲班为中学部,乙班为高小部,丙班为初小部。中学、高小单式授课,初小复式授课。学生60余人。

这所私立中学比太原平民、山西平民(夏县)、太原山右、太原新民、太原进山等著名的私立中学早建16年。

光绪三十三年到民国元年(1907~1912),主持该校教务的是榆次东会村人杨道显。杨为山西大学法科毕业生,很受师生敬重,他后来被选为省议会议员,还曾出任永和县县长。

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宣统二年(1910)正月,常赞春仍在笃初学堂任教,其间曾赴北京为学堂采购书籍,直至考取北京大学才无暇顾及学堂教务。

常赞春就学北大后,参加过戊戍公车上书的第十三世常立教(字敷五)接任其所授之课,“每为诸生讲文艺史事,声闻隔座,诸生皆乐而忘疲,学大进”。

笃初学堂由于办学有方,成效显著,远至大同等地慕名求学者多达10余人。

宣统三年(1911)六年,高小部毕业;十二月,初小部毕业。

民国元年(1912),中学部长和高小部赴省城开学,只留初小部两个班。民国2年(1913),常家商贸事业全面崩溃,经费拮据,中学和高小均停办,只剩下初小两个班,在常灏春和常瀚春(字浩卿)二人的勉强支撑下,维持残局,直到民国8年(1919)并入车辋村学校。

笃初学堂(前期)从创办至停办,历时17年。后来历任山西大学和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的常彦春(字俊生,第十四世)、颇有建树的人民解放军军医常凤嶂(字叠三,第十五世)、曾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的常国棨(字戟门,第十五世)和著名的爱国学者常乃悳(字燕生,第十六世)等,少年时代都是笃初学堂前期的学生。

在中国封建王朝尚未结束之时,常氏家族的教育能做到既重视社会科学又重视自然科学,既关注本国国情又兼顾各国知识,既高度注重书本学习,又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体质锻炼,实属难得。常麟书、常赞春等人首创这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格式,确实具有教学的非凡才能和育人的远见卓识。

笃初学校的恢复及师资配备

民国14年(1925)秋,经车辋常氏第十四世、山西大学文科教授常赞春建议,常家利用家族旧商号的一些账尾残资作为基金,受著名艺人乔国瑞(艺名“狮子黑”)等人的资助,在北祠堂东偏院(原账房院)恢复“常氏私立笃初小学校”,同时将常氏“知耻女校”合并。校董为常赞春、常彦春、常建春(字星生)、常麟寯(字淳如)、常凤梧(字碧秋)和常风(名凤瑑,字镂青)等人,常宝春(字鉴三)任校长。为维持学校生存,族人共商将仅有的余资投放到可靠的商家入股,以红利支撑办学费用。据常氏后人回忆,曾将部分余资存入榆次要村“致诚信”商号和“积成永”油面店;后又将部分办学经费转往天津“日进五金行”入股。

“笃初学校”位于车辋村东北端,槐柳成荫,幽美雅静。共有房屋20余间,正房是阅览室和教师宿舍,两侧厢房是教室。还有图书室、手工展览室、游艺室(有积木等玩具)、小商社等,外院有宽阔的操场,供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学生两年一招,六个年级均实行两级复式教学。当时的教材是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课程和课本,但山西军阀阎锡山强令发行省内的自编教材,其中自然科学内容肤浅,文史方面又宣讲阎锡山所谓的“六政三事”、“实行公道”等“政绩”,全省教育界普遍不满;笃初学堂率先予以抵制,他们采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教材授课,只是在官方的督学来校视察时,才拿出本省课本应付一下门面。

笃初学校的设施在当时同等学校中是相当齐备和比较先进的。教室内初年级两人一桌,统一发石板和石笔;高年级单人课桌,笔砚俱全,铅笔只在上数学和英文课时使用。初年级教室墙头展览着学生们的大字、画图和手工作业;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办壁报。学校还不定期地举办演讲、作文、图画、手工展览和各种智力竞赛。

建校之初,常赞春将家藏的《十三经》、《二十四史》、《二十二子》、《朱子全书》、《昭明文选》等大套古籍捐赠图书室,其它族人也相继捐赠了不少书籍;学校又购进《天演论》、《地球韵言》、《莎士比亚故事》、《伊索寓言》及全套林琴南的翻译小说等。长期订阅《大公报》、《京报副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少年杂志》、《学生杂志》、《儿童世界》、《儿童画报》、《小朋友》等报刊,还有成套的幼年文库丛书。

学校当时有一架德国风琴,供音乐课使用;一台日本电子管收音机,师生们能听到国内外新闻;还有一部油印机,是印制讲义和考卷的重要工具。

笃初此次复学,车辋常家在村的男女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在家族内实现了普及六年制小学教育!外姓或外村的个别学龄儿童因家长有特殊关系也能在笃初附读。

常赞春在山西大学任教的同时,还亲自负责笃初学校的教务。每年夏、冬假期前后,他必亲自审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做出相应的指导。学校的校董们每年都专门到校听课,并检查学生的作业。

在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以高薪聘请太原第一师范和国民师范的高材生来校任校长和教师。笃初复学后聘用教师的待遇为每月18元,比一般公立学校高4元。曾任笃初校长和教师的有:

校长辛克温(或克文,字质甫),寿阳人,1925年开始在笃初学校任教。他知识面宽,功底扎实,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抗战爆发后,他不愿就任伪职,在山村辗转行医,后不知所终。

史克让,字子谦,榆次史家庄人,太原师范毕业生,在校三年一直名列第一。他到笃初学校后采用新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注重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下课后指导学生练习武术、排演话剧,活跃了全校的气氛。1936年,他在榆次魏榆初级职业学校任教导(务)主任。抗战爆发后,他组织范新三等8人参加了牺盟会和八路军,曾任一二九师政治部教育科长兼陆军中学副校长,1942年在太行山反“扫荡”中壮烈牺牲。

范铭晋,字星三(新三),以字行,榆次范家堡村人,太原师范毕业,成绩突出,书法功底很深。在笃初学校任教期间经常结合时事进行评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1936年,他先后在榆次魏榆初级职业学校、龙王庙小学任教,后参加牺盟会和八路军,加入共产党,抗战中历任榆次抗日政府秘书兼行政科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已离休。

李祥州(或祥周),武乡人,太原师范毕业后来笃初任教,是笃初最后一任校长。抗战中,他曾在太行四地委文教科工作。

郑允文,榆次县长凝镇人,抗战前曾任榆次女校教师、榆次城内模范小学校长,后参加牺盟会,加入共产党,历任中共领导下的榆次县游击队长、县政府武装科长,为开创路东抗日根据地发挥了作用。

先后任教的教师还有靳映渭、冯玉如(女)、马映兰(女)和王、魏、阎等教师。

笃初学校的校园生活

在当年学子的记忆中,笃初学校的生活是很快乐的。

1926年至1932年在笃初小说读书的常国蔚女士(现年83岁,常家第十五世,北常“人和堂”后裔,太原七中退休教师)回忆:那时已经男女同校。上课的时候,先要起立向老师问好。教室里有孙中山的肖像。校长辛老师讲授语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魏老师讲授体育和唱歌(当时有一架手风琴),王老师讲授数学和珠算。小时带着墨盒上写字课。上午是语文、数学,下午是体育和唱歌,整队跑步。期终进行考试,但本校没有排名,而是参加榆次县的统一会考。家中的老师都是父亲(常彦春)请回来的,当时父亲在国民师范、太原女师、太原女中、成成中学教书,他的毕业生安排到笃初小学,而且工资比其他学校的较高。当时的教室在二进院子。有三个老师,一个厨师。王老师在正厅,辛老师在西上房,魏老师在西下房。东街(现常家庄园内正街)和西街(真武庙以西)以及南街(南常)全部的子弟都在这里上学。冬天天气甚寒,当时教室后面有一个火炉,进门就去烤火。白天上学,晚上回家,不去其他堂玩耍。

常国慧女士(现年83岁,常家第十五世,北常“养和堂”后裔,画家)在《笃初上学———快乐的童年》一文中写出1930年前后学校生活的片断:

一、可爱的苹果树

这株五米高的苹果树,直立在笃初二门前左侧,形似圆锥,花头大,白色微带粉,开花时十分壮观。浅绿色的苹果成熟了,学生们排队放学时,老师就在校门口给大家分带苹果……

二、到笃初去看戏

那时我还很小,跟着大人去看戏。这是史克让老师指导大班的哥哥们演话剧。话剧在当时是新鲜的、先进的。

三、小卖部

从太原买来毛巾、牙刷、袜子等日用品,让大班学生管理,学生和家长都可在规定的时间到校随意购买,不营利,只为让学生有一种经营意识,而且打算盘可以更熟练地和实用结合起来。

四、图书室

《小朋友》、《儿童世界》、《儿童画报》、《故事会》、《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三公主》等,我们都喜欢看。图书整理、登记、借阅,都由学生管理。

五、好学生会

好学生会由同学们推选出来。有一次选的是常士宣(铁虎哥之三女),学习好,纪律好。

六、投稿、出报

好像是两周一出的墙报,贴在二门道里。同学们随意投稿,故事、诗歌、谜语等,录取的有奖(小画片)。

七、丰富多彩的二门道

优秀的大楷、小楷、图画、作文、日记,都贴在二门道。二门道左侧挂着一个二尺多高的镜子(长方形),当时称“整容镜”。

八、恳亲会

一学期开一次恳亲会。印象较深的一次是靳映渭老师,特别善谈,将会场搞得气氛热烈。

九、教室

教室正面黑板上方有孙中山像,两边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教室侧面墙上贴着“司马光破缸”、“孔融让梨”等通俗教育画。

十、纪念周

每逢星期一有一个“纪念周”,老师念总理遗嘱,还静默三分钟。

十一、有益的活动

例如全校师生参观太谷铭贤中学(突出农业),请太谷仁术医院的大夫为全校师生体检,此举也有一些人非议:“不穿衣服让洋人(外国大夫)看,不妥。”

十二、击鼓传花

平时我们不能随意去祠堂正院玩耍,只有老师允许时才带我们去正院亭子上做游戏———击鼓传花,玩得很高兴。

十三、课外活动

跷跷板在苹果树前面,踢足球、打乒乓、滚铁环都是我们喜欢的活动。辛质甫老师是校长,课后他喜欢和同学们玩。

十四、纸南瓜

冯玉如老师教我们将废纸泡成纸浆,糊在南瓜上面,纸浆干后剖开(取出南瓜),再贴合完整,在这个完整的纸南瓜上画好颜色,追求与实物相似。

十五、优雅的琴声

李祥周老师爱弹风琴,教我们学唱《木兰诗》,随着那优雅的琴声,大家就唱起来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据常崇垕先生(现年81岁,常家第十七世,北常“清和堂”后裔,山西省公路局退休高级会计师)回忆,他曾在笃初小学的幼稚园上学,这个幼稚园只设置了一两年,唱歌跳舞演话剧,也让认一些方块字。幼稚园的老师也是笃初小学的老师,当时的老师都是国立师范学校的毕业生,素质很高。那时没有什么教材,就是老师买来的画报和一些玩具,建幼稚园的目的是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

据1932年至1936年在笃初就学的常国健先生(现年77岁,常家第十五世,北常“慎和堂”后裔,西北师大退休教授)回忆,学校“极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少学生毕业后考到阳兴中学。美工教学用手工彩纸编织图案、风景、人物、泥塑及画画等……,音乐课则教了不少名曲如《阳关三叠》、《小小画家》、《寒衣曲》等;体育方面则有足球、网球、排球、跳绳、铁环等”,学校还有“笃初小学校歌”。

至抗战前,笃初学校师生每天早晨唱国歌。当时的国歌是孙中山先生撰写的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后期的笃初学校,从1925年坚持到1937年抗战爆发。在常氏私立高初两等小学堂就学或毕业的常家子弟从第十五世到十八世,约有200余名。

常氏私立笃初学校,前后办学共24年,合计培育出初中毕业生五期约40余人,高小毕业生十期近100人,连同初小毕业及就学而肄业的学生,估计总数在300名以上。

后期笃初正值国家苦难,爱国教师对民族危亡的大声疾呼,激荡起常氏家族青少年的正气和热血,“七七”事变后,常乃志、常国华、常国毅、常国英、常懋先、常乃助、常士辉等多人投身到抗战的烽火中,常凤铮、常士冕、常乃恕等则喋血疆场,用宝贵的生命为“笃初”、为常氏家族、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壮丽的史页!

9.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九

试题四观察种子的结构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1、认识种子的结构。

2、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二、检查实验用品

1、实验用品:浸软的菜豆种子(或大豆、蚕豆、花生等)和玉米种子,培养皿,刀片,解剖针,放大镜,滴管,碘液。

2、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完备,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三、实验步骤、结果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观察外部形态,指出种皮和种脐。

(2)剥去种皮,用放大镜观察并指出看到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观察外部形态,指出果皮和种皮。

(2)切开玉米种子。

(3)在种子的剖面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镜观察并指出看到的结构。

3、实验结果:

绘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

4、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_____。

10.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十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实验在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微粒时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本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观察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情况,感受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从而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二、课本上的装置图存在一些缺点

1、氨水在敞口装置中会散发刺激性的氨气,造成空气污染。

2、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氨分子要扩散到另一只烧杯中用时较长。

3、原装置只能放在讲台上演示,不能移动,教室后面学生观察现象有困难。

三、改进方法

课本的实验图 改进后的演示实验 改进后的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①将罩的大烧杯 改用 带有底座的密封钟罩;

②将装酚酞溶液的烧杯 改为 喷有酚酞的棉花团;

③棉花固定在树枝上,树枝固定在大橡皮塞上。分组实验:

① 将大烧杯罩小烧杯 改成 集气瓶+玻璃塞; ② 将装酚酞溶液的烧杯 改为 喷有酚酞的棉花团; ③ 将装氨水的烧杯 改为 滴管滴加浓氨水; ④ 棉花固定在小树枝上,小树枝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实验仪器和药品

演示:带底座的钟罩、小试剂瓶、氨水、酚酞、棉花团、小树枝、小喷壶

分组:集气瓶、橡皮赛、滴管、氨水、酚酞、棉花团、牙签、小橡皮塞

五、实验过程

演示:

① 把棉花团做成桃花状固定在不同高度的树枝上;用小喷壶喷些水和酚酞在棉花团上;

② 将棉花树枝固定在大橡皮塞上,放入钟罩内;观察棉花团还是不变色;

留两朵棉花只喷水不喷酚酞;观察棉花团不变色;

③ 将5ml浓氨水加入小烧杯中,迅速放入钟罩,观察约一分钟棉花团自下而上慢慢变红,好像桃花在盛开; 两朵只喷水不喷酚酞的棉花团不变色;

④ 实验后可向两朵不变色的棉花团喷酚酞,观察到不变色的棉花团马上变红。

分组:

① 用小树枝固定一朵棉花,喷些酚酞试液,固定在小橡皮塞上,放入集气瓶。② 滴5滴浓氨水至集气瓶,勿滴在棉花上,盖上玻璃塞,观察现象。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六、实验效果

1、棉花团从下而上慢慢变红,好像桃花在盛开,对学生有视觉冲击;

2、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减少了污染;

3、演示现象很明显,很直观,很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分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5、无论是分组还是演示,装置都可以移动,可以让全体学生观察和分享交流;

6、变红后的棉花可喷少许盐酸褪色后晾干重复使用。

七、自我评价

改进后的实验可做演示和分组;

现象明显,直观性很强,趣味性极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较密闭的条件中反应,减少环境污染,体现环保意识;

11.山西省实验小学 篇十一

关键词: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科技成果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按照建设创新型江西的要求,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紧密结合江西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培育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提高江西科技创新水平,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后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现代研究开发体制和机制的一种创新,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积极贯彻、“联合、开放、共享、竞争”的方针,以优越的科研条件、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团结进取的的学术氛围吸引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我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加强江西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结构布局、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依托单位加大了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支持力度,使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得到进一步提升。

1 主要成效

(1)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建成一批设备设施国内一流,能为重点行业、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研发平台。目前,我省已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省重点实验室37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6个。

(2)科技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改善。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扶持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依托单位逐步增强了科技投入的意识,使我省研发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至2008年底,全省重点实验室用房面积达10.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截止2008年,全省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13亿元,较上年新增0.81亿元,增长18.8%;到2008年底,实验室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为1488台,新增74台;至2008年底相关文献、技术资料90.21万册。截止2008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房面积达23.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截止2008年,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55亿元,较上年新增1.08亿元,增长24.2%。至2008年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为1267台,新增217台。至2008年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生产线73条,相关文献、技术资料81万册;至2008年底,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硬件建设共投入累计14.63亿元,依托单位安排年度运行经费累计6.68亿元。

(3)具有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江西涌现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如南昌大学江凤益教授领军的发光材料研发团队、江西师大廖维林教授领军的石油化学品研发团队、江西农大黄路生教授领军的动物遗传学科研团队、贺浩华教授领军的超级稻科研团队等等,这些创新团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创新型江西做出了重大贡献。

截止2008年,省重点实验室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30项,其中国家级奖9项,省部级奖147项,市厅级奖74项;2008年,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5项,市厅级奖4项。其中省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参与的《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的“短Q综合征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发病机制研究”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主持的“以壳聚糖为佐剂HP疫苗的免疫保护和免疫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的“复杂条件下矿井风流有效流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和“金属矿山应力测量与声波探测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截止2008年江西省工程中心成果获奖406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234项,市厅级奖160项。2008年,工程中心获得各类科技奖6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26项,市厅级奖38项。尤其值得可喜的是2008年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周健儿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其产业化”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2008年底,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共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1034项,获得专利授权数589项,其中发明专利299项;出版论著共计259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14523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2667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8036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专利531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拥有发明专利207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数3项。其中,实验室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277项,获得专利授权数项1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分别比上年底增加89项、39项、34项。

单位:项

实验室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8582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1844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716篇。2008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805篇,2007年度发表1596篇。至2008年底实验室出版论著共计132部,其中2008年出版28部,2007年出版27部。

单位:篇

其中,工程中心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申请专利受理数总计757项,获得专利授权数459项,其中发明专利196项,分别比上年底增加206项、150项、101项。

单位:项

工程中心组建以来到2008年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5941篇,其中,被SCI、EI、I STP收录823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320篇。2008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28篇,2007年度发表1012篇。至2008年底工程中心出版论著共计127部,其中2008年出版16部,2007年出版21部。

(4)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技术支撑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研发平台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辐射能力,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到2008年底,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各级科技项目7398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0.93亿元。其中重点实验室共承担科技项目3303项,比上年增长726项,增长28.2%,科研经费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亿元,增长23.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科技项目4095项,比上年增加1343项,增长48.8%,科研经费15.2亿元,比上年增加6.49亿元,增长74.5%。2008年,实验室在研项目1533项,新立项675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95和144项,2008年,工程中心在研项目达1148项,新立项655项,较比上年分别增长314和167项。

(5)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省创新平台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广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能力,促进了产业化形成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与各种重大科技计划相互配合,推动了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08年,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项目1851项,直接投入累计9.36亿元,累计增加值53.69亿元,实现利税累计5.37亿元,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收累计12.55亿元;仅2008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单位招商合作项目81项,引进资金1.4亿元,与国外单位招商合作项目28项,引进资金2430万元。截止2008年,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实施单位年增加值累计7.01亿元,科研成果转化创收累计8083.1万元;仅2008年,重点实验室与国(境)内单位合资合作项目数为51项,引进资金4932万元,与国(境)外单位合资合作项目数为19项,引进资金5700万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减免税额为1968.2万元,获得政府采购的产品与服务销售额为7.3亿元,技术贸易收入为7558.8万元。

(6)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近年来,在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强产学研结合,重视科技合作与交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了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08年底,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定工作人员5259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分别为658人和798人,正高职称和副高职称人员分别为745人和1198人,进出人员比4.7:1;与国内外建立稳定科研合作关系单位889个,聘请客座研究员783人,国内外学者在我省研发平台工作4865人次,开展科研合作项目892项,重点实验室培养研究生累计2954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训人员38996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7892人,其中,研发人员14396人,拥有高级职称5641人,博士124人。

2 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仍存在的问题

(1)研发平台总量不足,高端研发平台缺乏。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缓慢,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极少,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总量处于全国25位之后。

(2)结构和布局不甚合理,研发平台发展不平衡。研发平台往往自下向上申报认定,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研发平台的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同时,由于依托单位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同,现有研发平台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

(3)科技投入不足,平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依托单位科技投入少,政府投入研发平台的建设资金有限,缺乏稳定的支持模式,资金匮乏造成研发平台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能正常开展,导致现有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

(4)科技合作与交流不够,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服务滞后。大多研发平台缺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合作、联合与交流活动,缺乏对本领域或本行业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意识,缺乏有效的行业或产业的引导作用,资源共享文化氛围尚未形成,辐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合作还未全面展开。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总体来看,我省研发平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且技术储备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现有专业技术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培养、吸引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

(6)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良性运行模式和机制尚未形成。部分研发平台体制建设尚未完善,大多研发还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经济单独核算的科研实体,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其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落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根据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形式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通过不断加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有力推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方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2008年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发展报告[M].

上一篇: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业至今活动下一篇:公务员经典面试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