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人(精选12篇)
1.三育人 篇一
“三育人”先进事迹材料
颍上县江店孜镇培蕾小学
吕学安
吕学安“三育人”先进个人材料
吕学安,男,汉族,出生于1980年10月9日,2002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颍上县江店孜镇培蕾小学。
吕学安同志参加工作10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始终如一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政治责任感和执着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江店孜镇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兢兢业业。
一、用心教学,无私奉献:
在教学中,吕老师做到了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吕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明确教育方向,发扬敬业奉献的优良教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吕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备课时非常认真,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进行了方法创新,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一改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以启发式的教学取代灌输式的教学,采用“重点授课”、“师生互动”和“互相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接受新知识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吕老师能主动深入班级和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帮助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吕老师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他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吕老师对学困生从不歧视,并经常鼓励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努力做到,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吕老师对学困生非常有耐心,在思想上,在生活上,在学习上都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吕老师经常与学困生谈心,从各个方面了解他们。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吕老师深刻的认识到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吕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好评。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教养、治学态度方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用爱心育人:
从教十年来,吕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关爱学生,在班级中,吕老师尊重孩子,与他们平等相处,皇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严于律己,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把对学生的爱寓于严格的管理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学生小的缺点,从不视而不见,而是及时纠正。吕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期间,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皇老师积极帮助申请扶困补助,并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帮助。
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近几年来,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离异,这一系列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吕老师所带班级就有这样的孩子,吕老师用她慈母般的爱温暖着这些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经常给予帮助,吕老师班上有一名叫郝士李德学生懒散成性,上课不积极,拖拖拉拉,经常铃声过后方能走进教室,这种现象对同学们的影响极为不好。对他的这种行为,吕老师对症下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说服教育法,从思想上深入进行入微入致的教育,使该生明白了提前几分钟到校,做好上课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道理,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彻底改变了他的不良习惯。吕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吕老师现在所带班级是她从一年级手把手带上来的,吕老师当时在带一年级班主任时,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许多班级事务都必须由她自己做,吕老师从早晨上班进教室就看到她不停的忙碌,到下午放学还看到他在不停的忙碌,冬天为学生亲自生火,手把手的教孩子们打扫卫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等许多日常琐事。学生一年年长大了,吕老师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克服他们依赖老师的思想,对班干部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在吕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该班班干部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当好主人,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三、以身作则,勇挑重担:
吕老师对人友善,与同事们相处非常和睦,经常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无论是自己工作分内的,还是分外的,他都积极参与,乐于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吕老师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能够及时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
上班10年来吕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从没有间断过,在学校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同时他还在2009年兼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学校安排的工作,再苦再累他都尽心尽力去完成,他和他的学生在共同奋斗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吕老师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切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宗旨,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甘当学生的贴身保姆。吕老师通过与学生无数次的交流、谈心,了解了学生的心态、内在思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班主任,吕老师甘当家庭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吕老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变化情况,能够经常性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实施有针对性的家访,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将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让学生始终是在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吕老师在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本着他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相信吕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颍上县江店孜镇培蕾小学 吕学安
2.三育人 篇二
在各大高校为了彻底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培养思想和培养目标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做好“三育人”工作, 并根据社会的需要, 对“三育人”体制建设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国内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飞速发展, 这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许多高校的教育观念落后, 不能与时俱进, 过分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 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 这项工作需要多方的互相配合, 而现在各个部门多是各做各的, 部门之间互相沟通较少, 同时人员自身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认为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三、“教书育人”是培养出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
“教书育人”的意思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身素质进行培养, 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些, 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所以, 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内在表现。但在最近几年, 在教师队伍中不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例如, 教师的理论知识过硬, 但是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 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是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教学方法。现在, 由于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 培养出的教师也有很大的差异, 出现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方面差距很大, 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扮演参加者及引领者的角色, 在课堂上启发学生, 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与此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也会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管理育人”使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管理, 顾名思义, 指的是学校的管理工作, 包括后勤服务, 图书馆的管理, 对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等等。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 也要培育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及管理又育人的目的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学校的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既然存在着管理者, 则必然会有被管理者, 管理者存在的目的是为大众创造良好的环境,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是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对学生实施管理是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 而这些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断更新是很重要的。学校在制度的宣传上力度是很大的, 比如学生入学时, 都要先学习学生手册, 而且在班级及宿舍都悬挂有学校的管理制度。
五、“服务育人”是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服务育人”的意思就是学校在宿舍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服务性的工作。让学生感觉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三育人”是指老师、服务人员和管理者都有培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他们三者所管理和教育的对象不同, 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的人才。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发现, 要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者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学生作为被服务者, 不能像顾客一样什么都能满足, 服务的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对学生的服务要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来办, 不能对学生一味地放纵。同时, 对学生的服务工作还要做到足够细心, 让学生感觉我们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服务者自身的服务意识增强了, 才能为学生做好各项服务。
二是服务者要真正提高服务水平。要提高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而要落到实处。服务者的服务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 达到规范化。同时, 对学生的服务也要诚心诚意, 而不只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要有切实的行动。
六、考核体系
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更好地进行, 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 通过规划一些制度, 来促进工作更好地发展。同时还可以评选出优秀的人员,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服务。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尝试一些好的方法, 为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七、结语
“三育人”体制既是分开的, 又是统一的。这三个育人分别有自己独立的任务与目的, 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说它们相互独立是因为三个方面有各自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而且实施者的身份也不同;说它们相互联系是因为它们总的服务目标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要做好“三育人”工作, 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不断地进行创新, 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 对于这项工作, 我们可以相应地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促使教职工主动地去为学生服务, 使这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聂振英.加强“三育人”工作树立全员育人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0) .
3.教书育人 为国育人 为人育人 篇三
第一、为国家的使命。
校长办学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校长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为己任,必须站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办学。校长办学必须为共和国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为国家发展。
当代中国处于转型期,教育家更应承担起自身的时代使命。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教育家的教育探索就应该充分地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情怀,同时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代表社会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前进,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要。
第二、为学生的使命。
校长办学必须为学生服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校长办学的重大责任。建平中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我们建平中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是合格加特长,具体内涵包括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所谓自立精神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具有的自主、自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这种自主自立的精神应该包括独立公正、张扬个性的意识与能力;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意识与能力。所谓共生意识是指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意识,有与自然、社会合作共生的意识,具有全球视野、历史视野,包括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理解多元文化的素质态度和一定的外语能力以及民族情感、世界眼光——这种共生意识应该包括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包括对各民族历史文化平等、宽容、尊重的人生态度,也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存意识与能力。所谓科学态度是指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看待事物的眼光是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理性的——能够以科学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相信理性的力量,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能够为实现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且合理地推进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科学预测与自我分析、矫正的能力。所谓人文情怀是指在一定的人文积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人的深厚情感,积极向善,理解他人,同情弱者,既关爱身边的人,又关爱民族,关爱人类。——人文情怀应该包括符合现代发展意义的道德体系的构建,并以这样的道德体系去规范自己的生活,也包括相当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具备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以及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态度的养成。所谓领袖气质不是狭义的,而是指具有创业的意识、组织的才能、领导的艺术,具有包容性和高度的团队责任感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领袖气质既包括作为组织的协调者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结构,也包括对于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相应的决策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第三、为学校的使命。
一校之长对学校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校长必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负责。要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负责,校长首先心中要有浪漫的理想,悉尼大学校长盖文·布朗教授说:“大学的发展基础是很多浪漫的理想。”校长不但自己有梦,还应该让师生员工有梦,激发所有教师员工学生一起为着美好的梦想去努力。我们建平人有梦,我们的建平之梦就是,构建具有建平特色的,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将建平中学建成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共同向往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建平人的美好愿景。建平人是憧憬未来的追梦之人。
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每一任校长应该承上启下,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先进文化,以文化哺育文化人,以文化发展学校。
第四、为教师的使命。
校长对本校教师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在学校,离开了课堂这个舞台,离开了学校这个平台,教师无从发展,而且教师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不可能持续发展。
我们建平中学将教师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将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建平教师的素养,以期达到这样的高度,开阔的视阈、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人不敢言之,我则言之;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悠游的气度,一种自由的情怀,一种人文的理想,一种追梦的执着,一种美丽的教育乌托邦。
我们要提升的既是教师个体素养,同时还有学校团队的整体素养,即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在学校相对纯净的狭小范围里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一种共同的教育哲学思想,营造一种学校精神氛围、一种文化氛围。
那么上述众多的使命的核心是什么,采用回归原点的方式,回到我们的初衷上来,我从哪里来?决定了我现在做什么,也决定了我将向何处去,我认为校长的核心使命还是教书育人,为国育人,为人育人,为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他自己。
再进一步归纳一下:决定校长使命的是什么?决定教育家校长使命意识的是以下内容:
教育梦——教育理想,每个优秀的校长都有他的教育理想,这个梦想不一定挂在嘴边,写在文章里面,其实他也有,他时时刻刻想的是要把他的学校办好就是梦想。
教育魂——价值取向,以什么为重,以什么为先。
教育情——神圣情怀,有人说教师身上有一种宗教情怀,那种责无旁贷的执着情感。宗教一词也许有些人不同意,但为人师者对学生的爱,是没有人否定的。台湾的同行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种情感我用“神圣情怀”这个概念来表述,这种情感支撑着教师,也支撑着校长,义无反顾投身于教育的伟大事业之中。
教育味——文化味道,教育应该是最有文化味道的,但我们应该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言语、教育的行为、教育的细节是否具有文化的味道。
4.三育人先进个人 篇四
赵晓华
“三育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校领导和院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本人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和处室其他人员一起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的矛盾,不畏艰难,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潜能,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下工夫,尽心尽责地抓好师范高等教育迎评、教学管理及成人继续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找出不足和差距,边整边改,力求务实,紧跟新时代政治理论前进的步伐。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的行动和工作指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作好服务工作的意识。
二、做好成人继续教育工作。
中学职务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做为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培训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中学教师业务水平的质量,同时培训工作也是学院的窗口工作,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学院的形象。成人继续教育具有多层次,多类别等特点,教务管理是一个服务型的岗位,工作琐碎,烦杂。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只要是工作需要,总是随叫随到,不辞劳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总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一直是我工作的宗旨。在学校有关处、系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教学管理工作。
三、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1、政治学习不够深入、系统,离学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工作计划性不强,只是忙于日常事务,没有长远的工作计划。
3、还未探索出一条更好地适应我校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今后,我将系统、深入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继续努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为成教工作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三育人申报材料 篇五
一、潜心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工作中,某某同志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钻研考试大纲,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规划教学目标,融合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讲究教学艺术,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热爱。
为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她积极采用“小台阶、勤迈步”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给学生以细致的教导。高三总复习阶段,她反复研究大纲、考纲,研究历届高考试题,阅读数学杂志,了解高考信息,把握命题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积极分析高考题的难度系数,立足双基,把握复习进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在、XX年秋季高考中所教的两个理班平均分超同类学校,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居年级之首。
除了做好教学工作,某某同志还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使自己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以教研促教学。她教育教学经验刊印成册,在全校推广使用;是市级课题《问题教学模式探讨》组主要成员,发表《几何图形的旋转举例》、《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举例》等多篇论文并获一、二等奖。
二、细致管理,做到点面结合
在担任班主任、年级长期间,她严格细致,从学生的衣食起居到坐姿、站姿,从如何听讲到怎样记笔记等都全面跟踪,做好反馈,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她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以一颗母亲的心,和学生谈心、唠家常,拉近了师生距离。进入高三后期,面对学生思想压力大、学业负担重的现实,她一头扎进工作里,关心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每天早来晚走,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常常是晚上十点多回家,早晨六点半已到校。她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在脖子上挂上了家的钥匙,自己上下学,周立兵同志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独立精神”。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周立兵同志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她和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孩子,从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关心、心理上关注。孩子生病了,带上药或水果去探视,平时吃不好,亲自买饭送到孩子宿舍,定期和孩子交流,邀请孩子到自己家里,过年过节,打电话询问。用个人满腔的柔情,给这些孩子以更多的关照和爱,钱之杰、黄智舒等众多这样的孩子,在她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年级组工作,她事无巨细,不留遗漏。每周定期召开年级会议,及时总结成绩,分析解决问题,规划下一阶段任务;结成师徒帮扶对子,指导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帮助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堪当重任。辛勤的汲水终会流成汤汤大河,所有的付出都在高考中呈现精彩,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达学校历史最好,为学校再次获得市高中工作先进校称号做出了贡献。
三、深自砥砺,塑树德育新风
作为教导主任,她言笑晏晏,先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再耐心细致的分析不足。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她亲量圭尺,躬察仪漏,本着一颗朴实的教育良心,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扎扎实实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常规,注重学生习惯养成
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从新生军训开始,以队列训练、各种规章制度讲座、学法指导、歌咏比赛、内务竞技、“五星级教室”及“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争先进的团体精神;组织学生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手册》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动,内化为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礼仪习惯。
创新升旗讲话模式,以“展现风貌、塑造优秀”为目标,遴选优秀学生代表,开展昂扬情志、奋发学习、爱校荣国、学会感恩、我塑我行等主题讲话,用学生的现身说法,开展自我教育,使其深晓学习大义,规范自身言行,洞彻人生真理,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情操和学习志趣。
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百千万”活动,带领老师们深入家访,并成为惯例,每年深入家访达50余次,走访家庭300余个,并对家访中反应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加强了家校沟通,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成长。
2、率先垂范,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学校地处繁商区,进入某校,是许多外来务工子女的就读首选。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不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历来就是一个难题。但某某同志,勇挑重担,不畏艰难,从学业上帮扶、生活上关心、行为上引导、心理上呵护,使这些学生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业上,她带领教师们认真摸底,分层教学,包干到生,楼道里、办公室经常看到她给学困生补课的身影;她积极行动,在学生之间成立“帮扶小组”,建立“优秀学生培带制度”,每班优秀的学生帮扶1-2名“学困”同学,手拉手共进步,来自黑龙江的高梁地、秦皇岛的唐庭田、安徽的成宝穆等许多外来务工子女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生活上,从入学初,即对外籍生思想状况、家庭状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建立详细档案,进行成长跟踪,时时家访,并汇编《唐山十一中农民工子女家访报告》;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主动帮助解决,带头帮扶贫困农民工子女,每年两次为贫困学生捐赠衣物、捐助爱心助学金,保障了农民工子女能安心就读。
行为上,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活动育人为载体,德育和心育并重,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活动品牌化、教育人性化的“三化”目标,为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心理上,针对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心理、不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等现象,她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充分利用心语室,开好心理咨询课程,开辟心语信箱,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创建“阳光班级”,评选“阳光中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克服自卑、逆反、不求上进等心理倾向;定期召开“亲情、友情、爱情”座谈会及家长座谈会、听证会等,积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农民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3、活动育人,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庆年为契机,结合建党九十周年,先后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五月,创先争优”、“深情九月,教师节”、“回首90,校庆纪念”、“坚守文明、创城迎检”等20余次大型活动,既给学生以良好的团队教育,又锤炼了学生品质,提高了实践能力。
适时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农展馆、博物馆增长科学知识,走进幸福园慰问退伍军人,聆听老革命讲故事;组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使学生在参观、交流中培养起责任感、使命感。
6.“三育人”实施方案 篇六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施方案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意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育人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一)“三育人”工作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
学校成立“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生科,德育办公室,党政办,团委,教务科,社科教研室,财务科,总务科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二)各有关科室的职责和任务
1.学生科、德育办公室是“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牵头做好全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
2.校党政办结合日常工作做好“三育人”的教育宣传工作,结合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在意识形态方面指导“三育人”工作深入开展。负责检查各岗位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做好出勤检查、考勤纪律管理和考核工作。
3.教务科在教学管理中对教书育人工作做出部署,检查,指导开展教书育人工作,负责教书育人的考核和评选工作。
4.团委要配合有关人员选任好团支部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学生干部的考核和评选工作。
5.总务科负责拟定本部门服务育人的岗位责任制,提出工作计划,检查本部门育人工作情况,并做好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6.财务科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活动经费的划定审核、运作管理、支出、上报等。
三、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重在教书育人,同时也担负着结合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党政干部、各类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
(一)教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是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自觉地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用渊博的知识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赢得学生。教师要努力钻研课本,刻苦学习相关知识,精心组织教学,精通所任学科课论,并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用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明礼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强化人格力量,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科内课外,都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是自己成为学生敬佩的师长和学习的楷模。
4.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学生。教师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对错误的言行敢抓敢管,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考核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学生健康成长。
5.用真挚的情意感化学生。教师要坚持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情感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管理育人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履行育人职责。要求固树立管理育人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各类管理人员要增强管理育人意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弘扬敬业精神,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管理人员接触学生要做到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主动热情。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生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2.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修养,提高道德境界和情操,秦正廉洁,做群众的楷模,要把认真为师生解决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作为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提高工作质量。
3.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相互支持、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工作上不相互推诿,克服拖拖拉拉、久议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讲求实效,保证质量,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宜及时承办,并坚持管育结合,注重思想教育。
4.加强校园管理,努力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经常深入到师生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给师生以满意的答复。
(三)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对来说,总务科在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要重一些。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教学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坚持在实践服务职能中,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1.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将服务育人作为后勤工作的宗旨,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工勤人员的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模范表率作用用影响教育学生。
2.配合教学工作,积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育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和校园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服务、效益与育人的统一。
3.组织学生参加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以及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的良好修养和行为规范。
4.在服务工作中,注重以礼貌的语言、热情的态度、端庄的仪表,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接受监督,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机制
1.要把“三育人”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做到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形成“三育人”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要定期总结育人情况。
2.学校定期按比例评选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教书育人工作突出的集体、个人,学校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书育人模范教师”称号,对管理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科室和干部,授予“管理育人先进科室”和“管理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3.学校把“三育人”工作的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向上级推荐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等,首先从学校命名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中挑选。
4.加大“三育人”工作经费的投入。学校在划定经费时,根据财力状况,增加“三育人”工作经费的投入用于教职工的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
7.三育人 篇七
关键词:全面育人,全体育人,全程育人,精神扶贫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群体,他们不仅经济贫困,而且因经济贫困、心理因素等出现精神贫困,面对贫困大学生群体,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国家、社会、学校等都为此采取了物质帮助、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等诸多的措施,解决了他们的系列问题,但是却存在着注重“物质扶贫”或“经济扶贫”,忽视了“精神扶贫”的问题。
无论是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是从高校的培养职能来讲,高校承担着人的伦理本性的塑造功能。没有伦理精神就没有学校教育, 缺乏伦理精神的学校就会与世俗性的社会混为一体。因此,教育应从伦理关怀的角度出发,为帮助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应构建“全面育人、全体育人、全程育人”的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体系。
一、全面育人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教书,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育人,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贫困生的经济拮据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心理调适能力、性格和人格健康,表现为极度自卑或自尊、敏感、多疑。人的健康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际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极易出现心理冲突,而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更由于额外承受来自经济上的、生活上的巨大压力,更易出现心理困扰等“疾病”。因此学校教师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情感教育,在“物质扶贫”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扶贫”,使贫困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全体育人
(一)注重发挥辅导员的前沿作用。
辅导员驻守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前沿重地,是学校与学生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亲近的直接管理人员,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情况,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对学生的情况详细了解并建立书面档案,采取动态的管理方式,及时更新学生信息。同时学校要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号召辅导员改变工作方法,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学生求助变为主动关怀, 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发挥心理教师的防治作用
1.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
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首先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通过家访、个别访谈、问卷、档案归类,结合学生的经济情况和心理情况的变化,在原有心理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信息的搜集整理、跟踪调查等大量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以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为预防心理疾病,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的“精神扶贫”提供保证。
2.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及心理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向贫困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健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制,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分析贫困生无助、困惑、自卑的原因和后果,帮助贫困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要认识到“贫穷”不是过错,强化自尊、自立、自信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地追求知识,发展自我;加强团体辅导——贫困生成长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水平,增强对现实困难的应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为贫困生开设“专家门诊”,聘请有关专家针对贫困生中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办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进行具体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极个别确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专家和自行选择书信、电话、私谈等保密方式,以求帮助,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合理的疏泄渠道,精神压力得到及时的排解,消除心理消极因素。
3.高级功能,发展自我,健全人格。
开展体验式培训, 从心灵深处触动贫困生,主要针对贫困生开展类似于成功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培训, 引导贫困生获得转变, 正确认识贫困问题, 全面了解自己, 客观评价、欣赏自己, 自信、自尊、自强, 顺利学习、生活和成长。将这一先进的理念用于对贫困生的帮助, 效果会比单纯的经济助困有效得多。这样的一段体验式培训经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助困是一时的, 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 而心灵助困的作用却是长远的, 彻底的。在帮助贫困生时, 真正让贫困大学生走向现代社会, 让他们的心灵在现代物质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三)注重发挥优秀贫困生的榜样作用。
选择贫困生的优秀代表、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营造“ 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 的氛围。发掘贫困生特长,帮助树立信心。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心理问题在成绩一般、无特长的贫困学生中发生的几率较高。而在学习成绩好或有某些特长的贫困学生中,则明显低于前者。而且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较高,与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这表明自信对于贫困生发挥巨大的心理影响作用。因此,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应尽力创造机会发掘贫困学生自身的特长与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强能力,创造条件让贫困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掘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适应与他人的沟通与调适。
(四)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交流作用。
各班由学生干部与贫困同学间建立一对一帮扶制, 多渠道关心贫困生,这种帮扶方式比较传统, 但对于经济上、心理上和学习上都困难的学生来说却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贫困生缺少的正是一个倾诉的渠道, 同龄人之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沟通。各班由学生干部担任心理委员并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贫困生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其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五)发挥贫困生社团的陶冶作用。
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提高自身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贫困生应多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 多和周围的人交往, 让自己逐渐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另一方面, 在社团组织中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交际、表达等能力。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解决其心理问题最好的方式。同时,学校还应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团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改变他们封闭、内向、孤独的个性。如成立贫困生自己的组织——自强社, 由贫困生自愿组成, 学校给予物质支持。在这个群体里大家站在一个起点上, 相互之间较少有歧视或轻视之嫌, 较多的是相互鼓励和支持, 在这里很多贫困生有了归属感, 找到知心朋友。这个社团定期组织贫困生座谈, 发表自己勤工俭学的感想, 畅谈自己的心理困惑, 学习应对各种挫折的心理学方法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的方法, 并在每年新生入学不久, 组织有勤工俭学经验的高年级贫困生讲座, 把自己助学的经验传递给低年级的贫困生。
(六)注重发挥思政教师的教育作用
(1)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信意识。
帮助贫困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懂得,家庭的一时贫困,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是一个磨炼,“苦难也是一所大学”,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质,不被贫困压垮的精神,在逆境中奋起。
(2)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意识。
帮助贫困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针对一部分贫困生身上所存在的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等问题,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凡是有助于完成学业的勤工助学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并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报酬,在劳动中解决经济贫困问题,同时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意识。
帮助贫困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真诚地为贫困生服务,循循善诱,真心关爱,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少贫困生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学校各种减免、各项捐助是自己应该得的,要帮助他们坚决摒弃这种思想。
(4)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以及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 既是对贫困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也是对贫困学生的期望。将贫困生对社会的关爱、对他人的关心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有意识地组织一些“ 受助者助人” 和“ 爱心传递” 等实践活动, 倡导贫困大学生带头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如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秩序、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活动等来表现自己的感恩意识,学会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并让他们在各种助人活动中升华情感, 提高素质, 体验人生价值,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约束,学校必须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对受助贫困生,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有效提高受助学生的诚信素质,构建起助学贷款良好的信用基础。
(七)注重发挥学生处的管理作用,完善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贫困生档案,从新生入校起就应根据学生档案和学生自己写的贫困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 并动态修改贫困生档案,开展跟踪性的教育和救助,对于贫困补助的审批要与学生在校的成绩和表现适当挂钩,对于那些违反教学秩序的学生坚决不批,对于那些在校期间学期考试有多门不及格的也适当不批或少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贫困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三、全程育人
(一)制度育人。
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对贫困大学生的伦理关怀,对贫困大学生群体实行“伦理偏爱”。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在符合正义的自由平等原则基础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能使它们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 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的“差别原则”, 即对出身和天赋不平等的人进行伦理偏爱。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 制度与伦理是融为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渗透了伦理精神,其宗旨是关注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 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利益, 实现利益的分享与共享, 以促进和保障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 应该在入学、评优奖励、资助项目、就业、文体活动等学生工作的项目中, 在不违反“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前提下, 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给予适当的倾斜照顾。如对贫困大学生的入学“绿色通道”的制度设计,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等,从而给贫困生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地走到台前, 勇敢和自信地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现实生活。使得贫困大学生群体能切实感受党和国家、学校和集体对困难群体的温暖,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管理育人。
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伦理品质。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反映, 表达了管理者对管理实践过程与结果的“ 应该如何”的价值判断,学校管理者也是学校制度的伦理精神的实施者。因此, 学校管理者伦理品质的提升, 是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和实施伦理关怀的主观条件。“润物细无声”,贫困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社会的阳光。
(三)教书育人。
关心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绝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和心理老师的责任,所有的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老师在教书的同时,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给予积极健康的伦理关怀,以致每一个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校园的集体温暖,使党和学校的阳光通过一系列的善举普照到每个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并演化为对党、对政府、对学校、对班集体的认同和信服,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为帮助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高校的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构建“全面育人、全体育人、全程育人”的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体系。经济贫困并不必然引起心理贫困,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受环境负面影响诱发的。因此,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不仅要针对学生本人,还要与这些学生的身边人进行沟通,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格与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主体,彼此的尊重与理解是对人的基本要求。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学生处、系领导、心理健康教师、思想政治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优秀贫困生等的作用,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使他们既能“经济脱贫”又能“精神脱贫”。
参考文献
[1]王晓倩,潘俊,大学生助学模式新探:从经济助困到心灵助困[J].高教研究,2006,10.
[2]符晗,刘海华,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有机整合的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3]蔡立彬,陈莹林,良盛李迎。关于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杨宝泉,贾晓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6]孟新.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J].江苏高教,2003,6.
[7]赵观石.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
[8]梁军,邱杰程,亚利.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8.三育人 篇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个育人”即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它对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四个育人”工作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四个育人”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提高管理水平为前提,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育人能力为核心,以“做合格领导,当星级教师,育星级学生”活动为载体,健全管理机制,分层培养,分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员育人”。
1. 健全机制、全员齐抓共管,实现管理育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管理网络科学运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保障。认真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管理规范,形成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制度环境,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校务公开,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生、老师的合法权益,实现管理的人本化和齐抓共管的局面。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提高各部门的执行力,打造真诚沟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管理团队。加强目标管理,机制激励,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奖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模范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工作交流和展示,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2. 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育人。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学。课程改革,为有效实施课程育人搭建了重要平台。课程育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承担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不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与处理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程度也不同。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研培教有机结合,通过抓实教研教学、注重培训指导、练基本功和绝活、强化自主研修等有效途径,努力为教师搭建锻炼、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同时,坚持以老带新,以学促进,磨砺教学骨干,培育教学新手,扎实做好每项教学技能指导,强化对特岗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课程育人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实效星考评活动激励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常规指导意见》,抓实抓细常规教学五环节管理,重视检查和反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高度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每节课都能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堂,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3. 精心设计,激活活动主体,实现活动育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活动育人是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径,必须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探索和挖掘德育有效载体,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康成长。
(1)坚持活动常态化。常规活动持之以恒,质量精益求精。课前歌演唱、课前经典诵读、两操和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等都有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开展好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活动,加大执行和检查力度,重视工作实效,提高质量效果。
(2)做到活动主题化。主题教育活动力求特色鲜明,活动有实效。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塑造人格”主题教育活动;“老师爱我我爱老师”主题活动;“看家乡变化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主题活动;“让我们在歌声中快乐成长”主题活动;“法治在心中,安全伴我行”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我学习,我快乐”主题教育等活动,努力开展“德育先进校”“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3)德育安全同步化。严抓细节,注重落实,有效开展安全专题讲座、主题手抄报、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和图片等活动,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准备,成功举行“法律在身边演讲比赛”,并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全校性展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师生安全意识达到入脑、入心,真正使之变成师生的能力。放学过程全校学生都带着交通安全警示标识小黄帽,穿着整齐的校服,保持仪表整洁、队列规范、路线清晰,展现了良好的校风校貌。
(4)增强活动实效性。基本要求与示范引领相结合,“主题活动”月常规见成效,“三别、四带、五无”星级评价成精品,“舞动生命旋律,演绎快乐校园——师生共健美”显特色。我们的学生好习惯在不断养成,好品质在逐步形成,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三、美化校园,彰显人文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创建优美的校园校貌,提升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培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彩校园,是实现环境育人的保障。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学校增添各班教室星级学生评选版,班级活动展板,走廊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守则规范、弟子规、新课程理念、国歌、校歌、学生优秀作品展,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投資新建一个宣传画廊,针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进行专题宣传,开展系列活动。制作了“结合实际谋‘创先’,注重实效促‘争优’”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展示板、星级学生揭示板等,不断激励师生成功的信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四、创新“四个育人”工作的深入思考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对提高“四个育人”工作实效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应该说,创新“四个育人”工作方法,提高“四个育人”工作实效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各个环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怎样防止德育“讲”得多、“做”得少;“强制”多、“自主”少;“空洞说教多、身体力行少”的问题?怎样防止教师把传道、授业割裂开来,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轻德,或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不能自觉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的倾向?怎样防止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重学习成绩,轻品德和思想教育的意识?这些问题都是创新“四个育人”工作方法,提高“四个育人”工作实效必须面对和有所突破的问题。
要解决和突破上述问题,有效提高“四个育人”工作实效,必须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实质,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行动纲领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操作中始终坚持“四个育人”,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管理模式,深入研究育人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探索育人工作新方法,开拓育人工作新局面,才能使育人工作登上新台阶。
9.“三育人”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篇九
“三育人”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我要求自己紧跟中央步伐及学校要求去做,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担任外国语学院学工办副主任以来,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主动向前辈们学习学生工作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重视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做好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并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隐患;认真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教育学生认清客观形势,准确定位,积极就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拓展,为学生搭建锻炼提升自我的平台;注重科研,深入思考,发表多篇学生管理方面的论文。先后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学风建设竞赛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
10.“三育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十
——来自根扎山区教育最底层的爱
“三育人” 先进事迹材料
蔡水旺老师,2001年湖南师大本科毕业,曾在大水田广坪小学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教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兼学校的教导工作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他从教多年,工作扎实,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市信息优秀工作者、县优秀教师、班主任。他的工作经验是:爱山如母
“我是大山的儿子,应该把根扎在山区教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学毕业后,他自愿回到大山的怀抱。为了方便和安定来大水田山区任教的外地教师,他放弃了条件好的初中,选择去村小。毕业刚出工作来,有许多好心人劝他说:“大水田小学,数你学历最高,又是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不去考公务员,岂不可惜。”是呀,他的同学文建山早就进了县督查办。而他却说:“每天当我面对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就明白大山里的娃娃更需要我”。他就这样无怨无悔,选择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共守大水田这片清贫的乐土。记得他去木瓜山村小那三年,每期开学前两天,他总是手舞快刀,扫去通往木瓜山10多里的茅草路。三年风雨无阻,三年埋头苦干后,他又“高升”,调入广坪小学,充实村小教学实力。广坪小学居白马山腰,处群山峻岭之中,冬天白雪皑皑,春天大雾浓浓,房子青苔团团。120名学生来自三山五勾,其中白马山的离校20余里,学生读书真不易。老师教书也不松气,一人包一个班,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差,学校没有福利。恶劣的环境,令人望而生畏。2006年新考进来的肖老师宁可工作不要,也不愿在此教书。儿不嫌母丑,蔡老师每次去学校都要爬山2个多小时,20里山路盘旋而上,汗流浃背,他从不叫苦。他认为这是磨练意志的良机,他总说:“宝剑不励怎能锋?钝铁百炼方成钢”。每天天刚亮,马路上便出现他带领一群孩子晨跑的身影;晚上,教室里留下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为了山里雏鹰展翅飞翔,为了山沟能出金凤凰,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他把根深深扎入教育最底层。
爱生如子
蔡老师一直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看待的。邮止桓鎏乇鸩畹亩昙丁8冒?7人,接手时的成绩:人平32分,3人及格。他第一次上课时竟发现6个同学不会算10以内的加法。绝不能让孩子掉队,他下定决心。一个一个摸清学生的底,为他们查漏补缺,悉心辅导。他教扶云桃同学:数手指、摆石头、画斜线……连续三天扶云桃才会算几加几。其父母说:“蔡老师,我服了你的耐心”。期末考试扶云桃居然得了68分,其原来的班主任说他是破天荒,扶云桃自己高兴地手舞足蹈。该班期末考试人平71,只有一个没及格。对犯了错误孩子,他总是春风细雨,晓之有理,动之有情,努力做好转化工作。他用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不时自己掏腰包买铅笔、橡皮、本子等学习用品奖给他们。他班上学生蔡立仁,其母曾到长沙治病,切去腰子一个,丧失劳动力;家中本负债累累,苦不堪言,可到了2006年,其父又惨遭不幸身亡,这使他幼小的心灵深处,遭到了超越儿童心理所难承受的痛苦,结果大病一场。蔡老师见他没来读书便三上家门,作通其家人的思想工作。见他家离校远,蔡老师将他接到学校与蔡老师同吃同住,还替他教了学费和生活费。在立仁生病的半个月里,蔡老师给他煎药端饭,体贴入微;补课谈心,关怀备至;上厕所去医院,背上背下。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你儿子?”是的,每个学生就是他的儿子。蔡老师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拂去学生思想的浮尘,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父亲般无私的教诲,母亲样慈爱的关心。
爱校如家
蔡老师爱学校胜过爱他自己的家。山区老师要上山,要下田,要挖土,家里的事情做也做不完。但蔡老师认为老师的阵地是课堂,私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教学的事再平常也不能等闲视之。2006年6月,他70多岁的老父被毒蛇咬伤,为了不耽误学校公开课比赛,他托付亲戚照顾老父。2006年10月份的一天上午,蔡老师正在上课,突然觉得腹中绞痛,浑身发冷,只见他手按着肚子,豆大的汗珠直冒额头,他强忍痛楚,咬牙坚持上课。后来医生说他得了阑尾炎,打针时他已烧到41度,人已开始说胡话。学校要他去隆回治疗,不要再做“拼命三郎”了。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蔡老师宁愿不住院报销医疗费,只是晚上到村医院打消炎针,白天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国庆期间蔡老师在大水田医院整整打了7天针,领导见他假期将满病未愈,又特意批了几天假。谁也没想到他提着大包小包的中药,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爬上了广坪!学校就是他的家,教室里有他活泼可爱的孩子。
春季留下他拿雨伞送同学的情意,冬季学校石阶上有他挥锄砸冰迎学生的身影,早上响起他率领小朋友前进的脚步声,晚上教室里留下他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晴天他为学校修凳盖瓦,雨天他为学生掏沟排水。为建学校的厕所他劳心费力,为硬化学校的操场他低声筹钱,尽其所能,建设校园。
爱教如天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多年来,他工作一直呕心励血、勤恳扎实,备教改导考从不马虎。他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学习外面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时常反省对比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效果。从教以来,蔡老师教学成绩突出:2001年下期,初战告捷,夺取四年级语文全乡统考第一,这是他教学生涯的开门红。2003年他在木瓜山小学教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两班学生平均分都
超过80分,及格率100%,六年级26人中,95分以上的就有5人。其中宁孟霞、宁俊分别夺得全乡第一、第二,他所教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
蔡老师积极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本土特色的教育方法。2004年7月,他冒着酷暑到市里参加首批新课程小学数学培训,回来后圆满完成乡里的新课改数学观摩教学及讲座。他多次参加县乡各种教学比武,分别在数学赛课、语文作文讲座、自然教学比武、优秀教案评比、工会论文及调研报告获奖。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能力,提高水平,总结经验。他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嘉奖。他喜
欢写作,在各种教育网络、报刊中发表数十篇,大力报道大水田教育状况,被湖南教育网接纳为通讯员,评上市信息优秀工作者。他带动大水田校园文化的发展,许多学生也积极投稿,大大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他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四年级的科学时,他带领学生测量雨量,将所测数据上报木瓜山水库管理所,为抗旱防洪出力气。2007年春天广坪这里下了一场大冰雹,由于师生的及时预告,很多村民采取了保护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不断的深化理论学习,不断的从外界汲取新鲜的空气和养料来充实自己。蔡老师不仅自己肯钻肯干,还带动其他老师向前发展。刚入门的杨丽老师,接手一年级班主任时,上课了,学生东倒西歪,时进时出,有起有坐,教室里乱七八糟。学生一点儿也不听她的话,她急得哭起来了。蔡老师劝她对小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帮她管理班级近半个月,教她怎样管好班务,辅导她如何备课阅卷,给她上示范课。对青年教师,蔡老师将他的教学心得,毫不保留地传授。
老教师也乐意和蔡老师交谈,蔡老师总是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喜悦和成果与其他老师一起分享,将外界学来的教学技能技巧教给老教师。与老师们同甘共苦,其乐融融,岂不快哉?去年老教师教学比武,学校四位老教师,年纪最小的也有53岁,他们要蔡老师上示范课,他有求必应。帮他们选题材,定内容,制课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都获奖了,其中三易其稿的廖昌松老师还得了一等奖。现在这些老师又和他一起学动画制作,“有力电脑,多方便”,“要多接触现代
11.平等育人 快乐做人 篇十一
一、深化“互助双赢制”,共同进步
学校在各班广泛开展了民工子女教育调研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以“小手拉小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互助双赢制策略,引导当地学生和民工子女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1.学习同步
我们在各班选拔并培养了一批能独立开展工作的小助教,及时帮助身边的民工孩子。一是在合作中“助教”。课堂上,每位小助教留意观察民工子女听课时的表现,协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二是在辅导中“助教”。实践证明,民工子女的学习底子薄,仅靠课堂40分钟收效还不大。为此,我们在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由小助教帮民工孩子解疑答惑,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项措施同时也提高了小助教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2.生活同理
许多外来学生初到学校,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带来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为此,学校少先队发动本地学生与民工子女交朋友,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歧视民工子女,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我们还特别组织了“感动伙伴,温暖行动”“关爱伙伴,体验艰辛”“到同学家过一天”等主题活动,让民工子女和当地孩子感受小伙伴们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努力,民工子女大多能迅速融入新生活,他们脸上不再流露初来时的迷茫和孤独,而是充满微笑和快乐。
3.习惯同养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行为习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各班充分发挥小助教的表率作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自评和互评活动。如把行为规范编成“三字经”,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评比,每周评一次,定期检查并总结。另外,我们让每位同学担任行为习惯监督员,及时指出同学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效地培育了民工子女的自制、自理能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步很大。
4.成果同享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对每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个民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成果。为此,我们倡导每个班级做到“一个民工子女一个角色,人人有角色”,有意识地安排民工孩子在班级的各个岗位上开展工作,鼓励民工子女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担任值日班长、图书管理员、板报管理员,在班队活动中担任小导演、小医生、小主持,自主管理红领巾监督岗、“雏鹰之声”广播等,在实践中引导民工子女学会为集体服务,同时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二、细化“教育导师制”,呵护成长
学校建立并实施了民工子女教育导师制,即“大手牵小手”活动,具体从关爱每一个民工子女的成长出发,提出了“六导”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民工子女辅导工作,落实平等育人的理念。
1.榜样上先导
一个合格的导师首先是真心关爱学生的老师,做民工子女的导师更要如此。为了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心,学校多措并举,开展了走访慰问、换位体验、定期家访等活动,让老师全面了解、体验民工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生活情况。2006年初,全校教师冒着漫天大雪走访了全镇300多户外来民工家庭,真切感受民工孩子的内心渴望。这一活动不仅给每位民工家庭带来了感动和温暖,而且深深触动了老师的心。
民工子女是个特殊群体,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又怕伤害自己的自尊心。鉴于此,学校教师着力加强了自身修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学生。其次,教师善于仔细分析每位民工子女的特点,注意关心对象、场合的变化,细化关爱民工子女的方式方法,不仅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民工子女,而且能从生活、学习、思想、品行、心理等各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
2.思想上引导
为了促进民工子女不断进步,学校提出了“只要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思路,抓住民工子女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在教育过程中,各位老师高度重视辅导技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如民工子女普遍胆小怯懦,教师就格外注重学生的个体心理上的特殊要求,课外多与民工子女接触,充分发掘、展示民工子女的闪光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演唱会”“民工子女才艺展示”“评比特长生”等系列活动,为民工子女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坚强、自信、有毅力等品质。
3.学习上辅导
为了帮助民工子女树立自信,提高学业水平,老师们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对于新插班的学生,放低要求,耐心辅导,做好查漏补缺,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课堂上,各科教师根据民工子女的学习基础,多角度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启发民工子女的求知欲望,培养民工子女的自信心。有些教师抓住民工子女存在怕羞心理、交际范围小等特点,巧妙地利用各类活动课增加他们与本地学生交往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交往的热情。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导师们则给予了更多的关心,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把成绩赶上去。
4.生活上指导
民工子女由于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在生活上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老师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尽力帮助他们。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指导,如通过劳动课加强生活技能训练,通过音乐、美术课指导他们初步学会艺术欣赏,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小比武”“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科学组织劳动,在劳动中及时进行指导、评价,促进劳动习惯的逐步养成。如指导他们制定《一日生活作息表》,学习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教育并督促他们认真履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有个别学生遇到生活困难,老师们更会主动出钱出物,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5.心理上疏导
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理念,创设师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的民主气氛。每位老师在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家校联系等不同层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表达了对民工子女的尊重与信任。其次,多渠道疏导心理。教师通过谈心、家访、调查等方法了解每位民工子女的个性、心理、家庭状况等,建立民工子女个人档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经常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及时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及时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此外,还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引导民工子女与老师交流,说出心里话,消除负面影响,从而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6.习惯上训导
民工子女流动性强,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加强了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辅导训练。首先是加强集体训练。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制定具体有效的实施计划,集中开展训练。如,通过班队活动、队列广播操训练等形式,集中强化坐、立、走等行为训练。其次是注重个别训练。每位导师负责若干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训练,从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等不同层面,予以针对性的辅导,因材施教,重点对象重点指导,注重积累养成。如有些孩子卫生习惯不好,结对导师就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为其介绍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其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
浙江长兴县教育局)
12.三育人 篇十二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提供服务的任务,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部在配合高等学校教育、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充分图书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起着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1 组织部室人员积极学习“三育人”的含义,领悟“三育人”的精神
“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指的是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在进行从事自己工作的过程里,用一定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的过程。教书、管理、服务同育人是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它体现了系统育人的思想,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时间和形式上的有机统一。
1.1 教书育人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寓德育教育于智育、美育、体育中,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式。老师要以高尚的道德准则,严谨的治学态度、端庄的仪表面、优良的精神风貌面对学生,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引导和教育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有的老师,都应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体现在课堂科研和实践教学等过程中。
1.2 管理育人
所谓管理育人就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育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通过强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的管理途径,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管理部门应把握住我们的教育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案,实施和组织育人工作。还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优化育人环境。管理者要从本职工作出发,不断创新,勇于开拓,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做学生的榜样。
1.3 服务育人
所谓服务育人就是指在高校中从事服务工作的所有教职工,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在为科研、教学和师生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以多样的对学生的人生理想和思想品德进行间接的教育。作为学校的服务部门要为学校的提供后勤保障,为服务育人创造优美的环境。我们服务部门的教职工要树立自己的优质服务和模范行为,在思想、道德、纪律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良习惯。
作为图书馆技术信息部,我们主要是为师生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阅读服务,经过认真学习,我们认为可以以“服务育人”为出发点,开展我们的创先争优工作。
2 加强技术信息部部室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部建设中,人是最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部通过对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阅览室管理工作,实现其服务育人的宗旨。通过为读者提供服务,达到育人的目标,这是图书馆技术信息部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要完成此项任务,需要我们技术信息部大力加强部室队伍素质的建设,充分发挥和发扬部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部室工作人员要身体力行,用优良的职业道德来进行服务育人。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部是为科研、教学服务的学术型服务机构,它既是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又是学校图书资料信息中心。部室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技术信息部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基础。技术信息部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图书馆的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要在工作的创新性和价值完善性之间找出契合点,以便最大程度的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
其次,技术信息部工作人员以优质的业务素质进行服务育人。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部面对的是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的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想向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技术信息部工作者就一定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技术信息部工作人员应在熟悉本室电子文献馆藏的基础之上,对全馆馆藏、藏书体系都要熟练知悉,还要熟悉各种工具书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为读者服务和解答读者提问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空白领域。广开门路,以便更好的配合学校全面开展育人工作,不断提高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效率。
3 部室提出综合要求,个人发挥自身特色,开展内容丰富的“服务育人”工作
3.1 树立参与意识,强化育人观念
要向全体同志强调充分认识“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图书馆技术信息部在学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时的了解和学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把握住“服务育人”的现状,把配合学校开展“服务育人”作为部室的重要工作,收纳进日常工作计划议程,精心指导,认真规划。总结别的单位的育人服务的成功的先进经验,探索和创新活动模式和寻求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生德育教育当作部室每个成员应负的基本责任,真正落实在自己的工作中。而与此同时,还要要争取馆里和学校的有力支持。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既要有效发挥育人主要作用,还要积极发挥各方面各单位的积极作用,还要重视本部室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自身作用,形成“服务育人”工作的有力合力。比如我们的同志可以经常性巡回检查学生上机情况,发现学生上不好的网站,及时提醒学生,学生下机时,提醒他们不要丢失自己的东西。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关注学生的成长。
3.2 丰富阅读指导内容,提高阅读指导质量
阅读指导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育人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开展“服务育人”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指导实践中大家总结出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阅读指导工作要想服务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就需要增强阅读指导活力,强化阅读指导的德育功能,并且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学习。首先,在阅读指导的内容上,需要改变以前较为注重文艺书籍,专业书籍的阅读指导导向,应有效加强德育书籍的阅读指导,比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的文献,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集体主义等方面的书籍。在我们的图书馆网站上,积极推荐我们的优秀书籍,融入具有生动直观性、学生有兴趣接受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媒介。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思维动向,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满足读者各个不同层面的要求,使“服务育人”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质需求。我们的同志可以针对每年新生来电子阅览室,都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要咨询,他主动地、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向学生推介积极健康的书籍,引导读者正确使用我们的电子信息资源。
3.3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的环境下,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大学生的行动规范和群体心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进行“服务育人”的一个重要的隐形课堂,它可以使校园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等方面,向着有序而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校园文化到建设开始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的眼光,但是因为当前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校园文化中隐藏着隐性的危机因素,集中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和功利化。面对这一局面,各个高校在组织物力和人力,积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文化活动,重铸校园精神,重塑校园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综合性工程,需要我们各部门的有机配合和共同参与,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作为图书馆的一部分,技术信息部应全面而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构建对“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过去育人活动自身业务范围的工作模式的局限性。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文献馆藏优势,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注意组织和围绕学生社团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电子文献信息服务。要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方式,自觉的把部室各项工作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相结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来。建设优良的服务育人环境是部室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育人环境的建设,一是物质环境的建设和完善,它是部室的主要外在标志。所谓物质环境,是指建筑设施、馆容馆貌、环境布置等物质状态。理想中的物质环境是部室文明的有效表现形式,它直接的反映着部室的精神风貌,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二是人文环境的构建,这是高校图书馆育人环境建设的中心点。所谓人文环境,是指人际环境,它主要体现在部室每个成员的精神面貌上,是部室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具体外化。“服务育人”与以知识积累为特征的教学活动不大相同,我们部室成员的人格、形象、作用、言语、仪表、行为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有着无形而有力的深远影响。所以,要做好育人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要高度重视部室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既要注重营造学生德育“绿州”,有要不断地扩展部室成员德育素质。所以说,高校图书馆需要制定馆员的道德规范,设计和研究部室成员的整体形象,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激发全体部室成员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塑造一个优良的部室精神文明的环境。
3.4 优化电子馆藏建设藏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育人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化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着新型的阅读方式,电子文献信息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高校馆要调整藏书结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我们的馆藏分布。在新形势下,我们技术信息部充分了解到大学生“服务育人”是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实践,就会给学校“服务育人”工作以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就会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针对校园网经常运行不正常,网络病毒特别多,造成网络运行很慢的具体情况。为了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可以在每月的10日左右,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维护电子阅览室的网络运行,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更新系统,更好地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的资源。
4 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三育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下去的工作,“服务育人”更是我们图书馆、我们技术信息部日常工作的重点。高校的理论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改革创新等全部具体活动都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与支持。大学生通过对图书馆的充分积极的利用,以巩固课堂上学来的文化知识,依据自己的具体爱好、兴趣来选择性的获取知识。我们技术信息部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和环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努力积极的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摘要: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提供服务的任务,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技术信息部,我们主要是为师生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阅读服务,经过认真学习,我们认为可以以“服务育人”为出发点,开展我们的创先争优工作。
关键词:技术信息部,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1]魏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刍议[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2]陶莉.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