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精选10篇)
1.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一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厦门市实施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许可法),规范我市行政许可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许可实施机关)。
第三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法律、法规及本规定实施行政许可。
第四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制定许可实施办法,并按经审查公布的许可实施办法实施行政许可。
市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不得实施。
第二章 实施程序
第五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对其实施的每一项行政许可拟定许可实施办法送本级政府办公厅(室)审查公布。
第六条 许可实施办法应根据许可法的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
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许可内容;
(二)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三)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
(四)行政许可条件;
(五)申请材料;
(六)申请表格;
(七)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机关;
(八)行政许可决定机关;
(九)行政许可程序;
(十)行政许可承诺时限;
(十一)行政许可证件及有效期限;
(十二)行政许可的法律效力;
(十三)收费依据及标准;
(十四)年审;
(十五)申请人办理许可过程中的救济权利;
(十六)行政许可受理时间、地点、监督机构及公示网站。
第七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将其实施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全文公布,并允许公众免费下载。
第八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设立统一对外的受理服务窗口,方便许可申报。
第九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根据实施办法编印行政许可申办指南,在本机关网站、受理服务窗口公布,便于申请人了解相关信息。
第十条 许可实施机关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表格等,不得收取工本费、资料费等任何费用。
许可实施机关应允许申请人使用复印的或者从本机关公众信息网站下载的符合规格的行政许可申请格式文本、表格等。
第十一条 申请人向许可实施机关递交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许可实施机关无论是否受理许可申请,均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或向申请人发送电子凭证。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第十二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根据实施办法中的申请材料目录审查申请人提出的许可申请,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超出申请材料目录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场办理受理手续。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场或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场办理受理手续。
许可实施机关提出补正要求,应出具盖有许可实施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三条 许可实施机关审查认为申请材料不合格,但可通过修改补正的,应及时在承诺时限内向申请人出具修改意见书,意见书应一次性提出修改意见,并应注明材料修改的合理时间。
申请人修改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许可实施机关的承诺时限内。
第十四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严格按承诺的许可时限办理许可事项。
许可实施机关公开承诺的许可时限不得超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时限。
第十五条 许可事项涉及许可实施机关多个内设机构的,应确定一个机构牵头办理。
第十六条 一个许可事项由多个许可实施机关实施的,本级政府可指定一个许可实施机关受理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机关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也可实行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行政许可证件有效期限的,许可实施机关不得规定有效期限。
第十八条 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章 行政许可监督
第十九条 政府行政监察部门(以下简称监察部门)依法对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进行监察。
第二十条 监察部门对许可实施机关不依本规定制定许可实施办法并报审查及不执行或者擅自更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应当责成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按相关行政监察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建立行政许可投诉制度,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受理和处理对本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投诉,并在本机关公众信息网站公布受理投诉的机构及电话。
投诉受理机构受理书面投诉的,应当向投诉人出具受理的书面回执。
投诉受理机构应当对投诉进行调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意见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二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履行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政府办公厅(室)报告本机关上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包括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受理情况、许可结果、申请人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及其结果等。该报告应在本机关公众信息网站上公布。
政府办公厅(室)负责对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报告进行分析,对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许可实施机关应严格区分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备案的实施程序。
许可实施机关应参照本规定将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非许可审批、备案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的内容在统一的受理服务窗口公布,并按本规定的受理程序予以受理。
备案事项应对报备材料、备案时间等形式要件符合要求的当场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厦门市实施行政许可若干规定》拟定指引
行政机关对其实施的每一项行政许可,均应当根据设定该项行政许可的有关法律规定并按本指引的要求拟定实施办法,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依据。
一、许可事项、编号
许可事项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准予其从事的特定活动,因此该项下填写申请准予从事的活动,如企业核准登记、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各行政许可机关应根据许可事项的内在联系,对本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科学地排序编号,每一项行政许可编一个号。
二、行政许可内容
填写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如发票使用和管理审批的内容,可填写为:申请使用经营地发票、拆本使用发票、使用计算机开票、批准携带和运输空白发票、自印发票等。如无特别内容,可填写许可事项名称。
三、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填写设定本许可事项的法律、法规、省政府规章的名称以及颁布机关、颁布(修订)日期和条款,条款具体内容可不写。
四、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
注明本许可事项有无数量限制,同时注明申请许可的方式,如直接向本机关申请,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等。
五、行政许可条件
填写行政机关准予申请许可的法定条件或标准,凡符合许可条件的申请,均应予以许可。许可条件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并符合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许可条件必须全部逐一列明,具体客观,不得作笼统含糊的规定,不得留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观决断的余地,如规定符合某某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条件或者有利于经济发展等。对列明的许可条件,应在括号中注明规定该条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颁布机关及颁布(修订)日期和条款,条款具体内容不填;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许可条件的,填写目前实际执行的许可条件,并注明由本实施办法规定。
六、申请材料
要求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并全部逐一列明,不得在办法中保留要求申请人提交行政许可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的规定。未列明的申请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或者作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理由。对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在括号中注明规定该申请材料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颁布机关及颁布日期和条款,条款具体内容不填;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申请材料的,填写目前实际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并注明由本实施办法规定。
七、申请表格
注明有无需要申请人填写的申请表格、表格名称以及取得该表格的办法。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免费提供申请表格,并应在本机关公众网站公开该表格,允许申请人免费下载使用。
八、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机关
填写受理许可申请的机关。
九、行政许可决定机关
填写最终决定许可的行政机关。如属转报的,应同时填写转报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受委托机关为许可的决定机关,但应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行政许可程序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填写申请和作出许可决定的主要步骤、环节。
十一、行政许可的时限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填写自受理申请之日起至作出是否许可决定的期限,并注明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行政许可机关可填写比法律规定的更短的许可时限,一经填写并公布,行政机关应受该时限规定的约束。
十二、行政许可证件及有效期限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填写行政机关决定予以许可后需要颁发的证件名称,如批准证书、执照、资格证书、批文、登记证明等。如准许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颁发《公司营业执照》、准许建筑工程开工的颁发《施工许可证》等。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后需要在被检合格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的,应填写需要加贴的标签或加盖的印章名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许可有效期限的,许可证件上或标签名册、印章上应注明有效期限。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有效期限的,许可证件上或标签名册、印章上不应规定有效期限。
十三、行政许可的法律效力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填写予以许可的决定对申请人产生的法律效果,如领取《公司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领取《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工程施工。
十四、行政许可收费
填写本项许可是否收费,凡是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一律不得收费。
十五、行政许可年审或年检
填写本项许可是否有年审或年检,有年审的,应列明年审的办法。
十六、申请人办理许可过程中的救济权利
明确告知申请人其在办理许可过程中享有那些救济权利,例如:
1、当事人在申请行政许可的过程中,依法享有陈述权与申辩权;
2、当事人在申请行政许可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要求许可部门组织听证的权利;
3、当事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被驳回的,有权要求许可部门予以说明理由;
4、当事人不服行政许可决定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5、许可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当事人因此遭受财产损失,有权依法提出补偿;
6、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7、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当事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应同时履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义务;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法定许可权利和正常的行政许可秩序。
十七、行政许可受理地点、时间、监督机构及公示网站。
例如:厦门市工商局《企业集团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许可事项
(1)办理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
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大厅: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43号
咨询电话:2232402
(2)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5:00-17:00(夏)14:30-16:30(冬),周三下午内部学习不对外。
(3)监督机构:
厦门市工商局纪检监察室
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43号
联系电话:2202922
(4)公示公开网站:
厦门市政府网站:
厦门工商红盾网站:
发布部门:厦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11月02日 实施日期:2005年11月02日
2.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二
(2002年11月7日)
为做好我区农村居民危房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国务院批准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1983]国函字109号)、《福建省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实施办法》(闽政[1984]68号)、《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和防治管理规定》([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7号)、厦门市实施《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和防治管理规定》的若干规定、《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岛内三个区农村居民危房改造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厦府[2002]207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权属证照清楚的危房,按照《厦门市开元区农村居民危房翻改建审批规程》执行。危房翻改建的面积按照每人30平方米的标准审批,住房总面积未达到上述标准的,给予增容审批;住房总面积超过上述标准的,给予原规模审批。
二、对在1987年1月1日前建设的无权属证照的危房,准许按照原规模对危房进行翻改建,改建后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对在1987年1月1日后建设的无权属证照的危房,原则上不予翻改建,若危及公共安全,依法给予强制拆除。
属上述第二项情况的危房翻改建须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一)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出具的危房鉴定书;
(二)申请人关于房屋来历、建造时间、翻改建意向,并经所属村委会签署意见的书面申请报告;
(三)由两名以上邻居、所属村委会、街道出具的房屋建设时间的详细证明;
(四)与危房地址相一致的户籍证件;
(五)申请人、房屋所有人身份证件。
四、已危及公共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但居民未提出翻改建申请的危房,由区建设局根据《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和防治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对已列入近期规划改造、征用的地段,根据具体情况对危房的翻改建进行审批。
六、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莲前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危房。
开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3.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三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按照海陆统筹、集中协调、科学决策的原则,组织各有关部门建立海洋及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具体工作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漳州、泉州、龙岩市人民政府和金门地区的协调,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机制,共同做好厦门湾及九龙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四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和围海行为。围海、填海等与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工程建设和其他活动,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第五条实行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本市海域环境容量,会同环保、渔业、海事等有关部门,制定本市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及其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海洋环境管理,鼓励海洋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保护、改善海洋环境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海洋生态建设、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实行溯源追究查处。
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在巡航监视中发现下列违法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必要时有权采取暂扣、封存其使用的工具和物品等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一)海上污染事故;
(二)滨海沿岸的码头、度假村、酒店、宾馆、医院等单位直接向海域排放污水、污染物、废弃物;
(三)其他违反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暂扣、封存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九条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或者破坏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及其委托的依法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本市污染海洋环境或者破坏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保护区的损害赔偿标准,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全市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网络和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形成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资料,应当纳入全市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定期评价本市海洋环境质量,经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后发布本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制定赤潮、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海洋、渔业、海事、环保、港口、卫生、工商、检验检疫、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做好海洋灾害、污染事故的防治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信用制度。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上作业单位的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每年向社会公布海洋环保诚信单位和警示单位名录。
海洋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等具体办法,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海事、渔业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对被列入海洋环保诚信单位名录的,有关部门依法给予政策扶持和荣誉表彰。
对被列入海洋环保警示单位名录的,不得参加本市政府投融资涉海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在其申请发行股票等依法需要出具环保证明文件活动时,有关部门不予出具环境保护核查合格证明。
第三章 海洋生态保护
第十四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禁止在厦门海域开采海砂。
禁止在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及其他依法设立的禁渔区进行捕捞。
严格控制在厦门海域从事水产养殖。
第十六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海洋功能区划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制定滨海岸线保护规划,并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禁止任何改变鳌冠滨海自然岸线、环岛路滨海沙滩岸线、鼓浪屿岛屿岸线和东屿湾岸线的活动。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滨海湿地、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按程序选划、建立同安湾西侧、下潭尾等海洋特别保护区。
第十七条鼓励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增殖放流。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适合本市海域的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的规模性放流活动,应当提前十五日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
禁止放流未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
第十八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审核或者核准时,应当组织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影响程度进行评估论证,根据评估论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海洋生态补偿意见,并监督实施。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海洋生态补偿的实施细则。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十九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海域及涉及用海区域的建设、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时,应当编写与该规划有关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在该规划的审查阶段,应当征求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适时开展区域环境累积性影响评价。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每五年对西海域、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五缘湾等海湾开展环境累积性影响评价,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外,在鼓浪屿、筼筜湖、环岛路外侧、五缘湾、杏林湾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上述区域已有的排污口,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整治,不需保留的,予以拆除。
第二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减少向海域排污。新建、改建污水处理厂必须配置除磷除氮设施。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各类污水应当按规定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禁止私设暗管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海域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三条海上疏浚、清淤活动应当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用于工程建设的疏浚、清淤物应当按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时间、条件和地点倾倒。
从事海上疏浚、清淤活动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疏浚、清淤情况,向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在港口水域范围内航行、作业的船舶,遮蔽航区的船舶,以及在海事主管部门确定的特殊航线或者水域内航行、作业的船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排污设备实施铅封,并接受海事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在港口停泊的渔船,应当对其污染物、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并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关于污染物、废弃物的集中收集处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海事主管部门有权依法采取强制清除、强制打捞或者强制拖航等应急处置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未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未提供相应经济担保的,船舶不得开航。
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船发生上述情形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和公布海洋环境污染风险重点防范单位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更新。
海洋环境风险重点防范单位,应当自重点防范单位名录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制定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急预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不能有效防范海洋污染风险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海洋生态破坏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海洋生态破坏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厦门海域开采海砂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每立方米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在厦门海域禁渔区进行捕捞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规模性放流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的物种未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放流未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私设暗管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海域排放水污染物的,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要求在海上倾倒疏浚物、清淤物的,按非法倾废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如实记录、未报告或者未如实报告疏浚、清淤情况的,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船舶拒不接受铅封管理或者擅自启封的,由海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渔船对其污染物、废弃物未实行集中收集处理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4.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四
关于实施《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
若干规定》的意见(试行)
各有关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已两个月,近期督查情况反映,各单位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总体情况不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为切实推动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把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建设工程结构质量,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1.建设单位作为业主、作为法定的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不能依赖工程质量监督结构,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大力作为,切实履行好法定的质量管理职责;
2.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认真学习《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制定并完善钢筋质量管理制度和钢筋质量验收程序,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堵住管理漏洞;
3.建设单位应抓住钢筋质量管理的主导权,把管理关口前移,在钢筋品牌类别、生产厂家、供应商的考察、选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参与钢筋采购合同的谈判,把质量管理要求及一票否决制写入合同条款,约束供应商的经营行为,实现质量预控;积极参与钢筋质量验收工作,监督监理、施工单位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和验收程序,把住验收关;
建议建设单位学习阜合产业园区管委会的做法,在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规定或约定钢筋品牌类别、限定品牌数量,有效地保证钢筋质量;
4.建设单位应对项目执行《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情况组织月度检查,形成检查报告送我局,我局将把该报告作为基础、主体工程质量验收的要件进行审查;
5.建设、施工、监理三方责任主体应分别确定本单位钢筋质量管理工作责任人,由建设单位送我局书面备案;
责任人应全员全程参与钢筋质量的验收、取样、送样、委托工作,在相应资料(含检测报告)签署意见,并签名确认;
建设、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审查本单位责任人的工作记录,确认符合要求后,分别在相应钢筋检测报告上加盖本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印章,完成钢筋质量联合验收工作;
钢筋质量联合验收工作全部完成后,施工单位递交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启用钢筋的申请书,总监审查符合要求后,签发启用许可令,施工单位方可启用;
6.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进度计划编制钢筋采购计划,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分别送建设、监理单位备案;
7.经销单位应出具手续齐全的销售凭证和销售清单,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并与货同行。
销售凭证的内容应包含钢筋的生产厂家、牌号、规格、重量、发货时间、发货人签名、销售单位签章;
销售清单的内容应包含钢筋的生产厂家、牌号、规格、炉批号、支数或件数、重量、发货时间、发货人签名、销售单位签章,便于验收人员查验;
产品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包括商标、需方名称、发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钢筋牌号、规格、炉批号、支数或件数、重量、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厂方质量监督部门印记等,并符合《阜阳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要求;
产品质量证明书应采用原件,当仅有1份原件经销单位须留存时,可提供复印件,但必须清晰明了,应标注钢筋规格、炉批号、支数或件数、重量、进场时间、原件存放处,经办人签名,并加盖经销单位公章,并提供原件供验收人员核对;
每一盘(捆)钢筋都必须有产品标牌,该标牌的制作、安装应符合规定要求,其内容应与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一致,验收人员应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信息真伪;
8.施工单位应提前约定验收时间,保证三方责任主体钢筋质量管理工作责任人届时到场,并准备好:
(1)钢筋采购计划;(2)联合验收记录表;(3)数显式游标卡尺;(4)取样工具;(5)封样用品等; 9.三方联合验收程序:
(1)核对销售凭证、销售清单与采购计划是否一致;(2)核对销售凭证(含钢筋清单)、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一致;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内容完整,签章齐全,是否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应核对原件,并在复印件注明出处,加盖存放单位印章,签名确认;
(3)核对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标牌内容是否一致,产品标牌是否有手写、内容不全等不规范行为,是否有与销售清单不一致的炉批号等;
(4)核对产品标牌、表面标志是否一致;(5)检查钢筋表面质量,抽查钢筋内径;
(6)上述验收符合要求后,形成验收意见,办理验收手续,形成联合验收资料,并签名确认;
(7)对进场钢筋抽样、封样、送样,填写《见证取样和见证送检记录》,办理委托检测手续,并在报告单上分别签名;
(8)建设、监理单位分别送本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查符合要求后,在报告单上加盖本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印章,完成钢筋质量联合验收工作。
一旦某一步骤发现问题,立即终止该规格该炉批号钢筋的验收工作,在联合验收记录中说明原因,形成验收意见,并签名确认;
10.进场的每一盘(捆)钢筋的产品标牌都要收集、复印、归档,即收集的某一炉批号钢筋的产品标牌数应等于钢筋的进场盘数或捆数,某一炉批号各盘(捆)钢筋产品标牌的标称重量之和应等于本炉批号钢筋的进场重量; 11.每一个炉批号的盘圆(螺)钢筋调直后,三方应取样复试合格,否则,不得继续加工使用,并由总监签发封存令,见证退场,即对于使用的盘圆(螺)钢筋,每一个炉批号都要各有1份调直前后的复试合格的报告单;
12.对于设计文件要求使用带E钢筋,或对普通钢筋有抗震指标要求的项目,要求在设计交底或图纸会审时,交代具体、详细、清楚,并形成会审记录;对设计要求理解不清楚的在建工程,三方应及时书面咨询设计单位,请设计单位以专项设计交底的方式交代清楚,三方必须严格认真执行,否则,即为不符合设计要求;
13.监督抽测是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实行差别化监督的现实要求,我局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监督抽测工作程序,加大钢筋质量的抽测力度。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5.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五
第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第九条 庭审中,公诉人为提供新的证据需要补充侦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查,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应当同意。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通知讯问人员、讯问时其他在【解读】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范围:包括供述、证人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到庭,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宣布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延期审理。
第二条 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第十条 经法庭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审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判前供述可以当庭宣读、质证:【解读】对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采用强制性的规定,(一)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未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即只要是通过刑讯、威胁、引诱欺骗方式得来的言词证据,必须要予以排除,没有裁量的余地。即使它是真实的、可或者证据的;靠的,也不能作为定案根据,没有任何的自由裁量余地
(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已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对或者证据,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问的;提起公诉的根据。
(三)公诉人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能够排除被告
第四条 起诉书副本送达后开庭审判前,被告人提出其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对于当庭宣读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应当结合被告人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当庭供述以及其他证据确定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人员或者其辩护人作出笔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者捺指印。第十一条 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
人民法院应当将被告人的书面意见或者告诉笔录复印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件在开庭前交人民检察院。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条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解读】明确规定法院对非法证据,特别是被告人供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述的合法性有疑问时,可以要求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公诉人必须证明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是合法取得,否则就是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非法。因此,公诉人要提交讯问笔录、播放录音录像,甚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至传唤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该条文明确了应由控诉方对被
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和相应的证明标准。
【解读】被告方对于非法证据可以主动申请排除非法刑事诉讼中,公诉机关承担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职证据。开庭前、审查起诉阶段、法庭辩论前都可以申请。责,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被告人庭前供述系非法取
得的线索或者证据,同样承担证明被告人庭前供述系合法启动权在被告一方。取得的证明责任。在控方不举证,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第六条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则应当承担不能以该证据证明指控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的犯罪事实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第十二条 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审判
【解读】明确了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初步责任。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审查,并虽然控方承担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但以被告人审判前供述作为定案根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是,启动这一程序的初步责任应由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承担,以避免不负责任地随意启动对证据合法性的“审理”程序当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检察人员
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情况。
第七条 经审查,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的,被告人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第十三条 庭审中,检察人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未到庭被害人的书面陈述是非法取得的,举证方应当对其取证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对前款所述证据,法庭应当参照本规定有关规定进行调查。第十四条 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
经依法通知,讯问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出庭作证。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公诉人提交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未经有关讯问人员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解读】对于物证和书证可能通过自由裁量的方式予签名或者盖章的,不能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以排除。(这也是该规定的一个重大突破)即物证、书证的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问题取得违反法定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可以被排除。当然,进行质证、辩论。也规定了可补正的救济。即一些技术性的违法,可以责令
6.厦门市地名管理规定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的规范化,适应我市建设、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的地名命名,更名,使用以及地名标志的设置,地名档案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地名是指:
㈠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市、区、镇、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名称、居民委员会名称。
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岩、溪、泉、岛屿、礁、沙滩、港湾、水道等名称。
㈢居民地名称,包括:
⒈集镇、自然村、片村、城镇内的居民住宅区、区片等名称;
⒉城镇道路、街、巷等名称;
⒊综合性办公楼、商住楼以及其它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群)名称;
㈣专业部门使用的地名,包括:
⒈广场、机场、铁路(站、线)、公路、隧道、大中型桥梁、人行和车行立交工程、车站、港口、码头、航道、海堤、水库、水渠、水闸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市政、交通、水电设施名称;
⒉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名称;
⒊工业区、开发区名称;
⒋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其办公楼(群)。
第四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地名管理的主管部门。各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计划、建设、规划、公安、市政等其他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地名管理应从地名形成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第六条 对推广标准地名和保护地名标志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地名命名与更名
第七条 地名的命名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
㈡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尊重当地历史、风俗文化和当地群众的意愿,反映自然地理特征;
㈢禁止使用不良文化色彩的名称;
㈣原则上不使用人名命名本市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和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本市地名;
㈤各类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统一。
第八条 地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不单独使用通名作地名,禁止通名叠用。
第九条 地名的用字应准确、规范、简洁易懂、声韵和谐。避免使用生僻字、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及同音字。不使用“中国”、“中华”、“国际”、“世界”等词语命名本市地名。
第十条 行政区划专名应与驻地名称一致。
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人文景点名称,应选用当地地名。
第十一条 本市范围内的地名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第十二条 新建和改建的居住区、开发区内的地名命名应体现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
第十三条 城镇道路、人工建筑物使用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大道:指宽度(包括人行道)40米以上,长度在2000米以上的道路。
(二)大街:指宽度(包括人行道)40米以上,长度在1000米以上的商贸繁华路段。
(三)街:指商贸集散路段。
(四)路:指宽度4米以上,长度200米以上的道路。
(五)巷:指居民片内宽度在4米以下的小路。
(六)楼、阁:指2至7层的综合性办公楼、商住楼。
(七)大楼:指8至11层的综合性办公楼、商住楼。
(八)大厦:指12层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办公楼、商住楼。
(九)商厦:指底层(或数层)为商场、商店,其余为办公楼的多层及高层建筑。
(十)广场:指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且整块露天公共场地或整块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不包括停车场和消防通道)的多功能建筑物(群)。
(十一)中心:指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十二)城:指用地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功能齐全的大型建筑群。
(十三)花园、苑:指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绿地或人工景点面积为总占地面积40%以上的住宅区。
(十四)别墅:指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以低层住宅楼为主、建筑规格较高、环境良好的住宅群。
(十五)山庄:指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靠山的、以2至3层为主、建筑规格较高、环境良好的住宅群。
(十六)里:指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楼群。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市民政部门可适时对城镇道路、人工建筑物的通名进行调整,在征求有关部门、地名委员和专家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名必须更名:
㈠带有民族歧视和侮辱人民群众的地名以及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
㈡不符合本规定有关命名规定的地名。
不明显属于更名范围,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当地群众不同意更改的地名,不予更改。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第十五条 地名汉字书写应按国家规定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拼写。
第十六条 本市汉语地名中的方言俗字,一般用字音(或字义)相同或相近的通用字代替。对原有地名中有特殊含义、具地方特色的通名俗字,须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审音定字,方可保留。
第三章 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十七条 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集镇、自然村、片村的命名、更名,由所在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区民政部门审核,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所在区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涉及跨两个区以上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相关区人民政府联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 对新规划入网的城镇道路,规划部门应会同民政、市政部门预先确定其名称。
对未规划入网的城镇道路,开发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工程开工后,向所在区民政部门申报命名。其名称经区、市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居民住宅区的地名命名、更名,由开发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工程开工后,向所在区民政部门申报,经区、市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新建居民住宅区、商住楼、综合性办公楼等建筑物的名称,立项部门应将该项目立项批复文件抄送同级民政部门;不须办理建设项目立项的,规划部门应将规划批复文件抄送同级民政部门。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建筑物名称,民政部门应在收到立项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批复文件之日起三日内回函,说明更名的理由,同时将回函抄送开发单位。立项审批部门和规划部门应及时通知开发单位更改建筑物名称。开发单位应在接到立项审批部门或规划审批部门的更名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立项审批部门和规划审批部门办理更名。立项审批部门和规划审批部门应将建筑物更名或注销的相关批复文件再次抄送同级民政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的建筑物名称作为该建筑物的标准名称。因建设项目规模调整等原因进行更名的,按前款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的命名、更名,在征求市民政部门的意见后,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申报地名的命名、更名时,应说明命名、更名的理由及拟废止的旧名、拟采用的新名。
第二十四条 注销、恢复地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 因地理环境变化、城乡建设引起地名消失的,所在区民政部门应及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标准地名使用
第二十六条 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经规范化处理并报经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
第二十七条 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推广使用。
第二十八条 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在公文、报刊、书籍、广播、影视、地图、教材、广告、标牌中必须使用正式公布的标准地名,不得擅自更改。
第二十九条 民政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地名工具书和地名专辑,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纂本部门的标准地名工具书和地名专辑。未经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批准或授权,其它部门和单位不得编纂标准地名工具书和地名专辑。
第五章 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
第三十条 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位、自然村、城镇内的道路和居民点,高层建筑、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要公路、桥梁、隧道、台、站、港、场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方应当设置地名标志。
第三十一条 下列各类地名标志,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设置、维护和更新:
㈠行政区域界位,镇、村驻地,集镇、自然村等地名标志,由民政部门负责;
㈡门牌、楼牌标志,由公安部门负责;
㈢城镇道路、街、巷,市内公交站牌及其他市政设施的地名标志,由市政部门负责;
㈣居民住宅区以及商住楼、综合性办公楼等建筑物的地名标志,由建设单位设置,产权所有人负责维修、更新;
㈤交通、水电设施等地名标志,分别由交通、水电部门负责;
㈥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纪念地地名标志,由旅游、园林、文物、民政部门负责;
㈦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其办公楼的地名标志,由企事业单位负责;
㈧其它地名标志由各自的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十二条 地名标志必须使用标准地名,并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书写,不得用外文书写。辅以外文书写的指示牌,涉及地名书写或拼写的,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
第三十三条 地名标志的样式、布局、书写内容,应由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确定。
第三十四条 负责设置地名标志的部门应在标准地名公布后两个月内设置。
第三十五条 地名标志设置后,应由市、区民政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六条 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进行检查,发现损毁、玷污的地名标志,应通知设置的部门或单位及时修缮、更新。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不得擅自涂改、玷污、遮挡、移动、损坏地名标志。
建设单位在施工中需要移动地名标志时,应事先向民政部门或专业主管部门报告,施工结束后,应负责恢复原状。
第六章 地名档案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 地名档案工作由民政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业务上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九条 地名档案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利用,以维护地名档案的历史面貌,为社会及地名工作服务。
第四十条 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原则下,可开展地名信息咨询服务。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对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同级民政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或送有关主管部门责成下级人民政府或部门改正。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发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期限变更不符合规定的建筑物名称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在申报命名、更名时,隐瞒真实情况,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命名或更名的,原命名部门有权撤销其命名和更名。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使用非标准地名,使用非标准建筑物名称,或不按规定书写地名标志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出版地名工具书和地名专辑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其停止出版和发行,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涂改、玷污、遮挡地名标志的,由民政部门或专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擅自移动、损坏或破坏地名标志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民政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民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7.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七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深圳金融业发展,根据《关于印发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深府〔2003〕30号)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金融机构总部,是指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深圳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经营性金融企业。
本细则所称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深圳市级分行(分公司)。
本细则所称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是指隶属于金融机构总部单独设立的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如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中心、信用卡中心、支付结算中心、业务运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以及专业从事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法人机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参照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本细则所称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是指获得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资格认定,并在任现职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的高管人员以总部任命文件或有关法定文件为准。
第三条
深圳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询委员会”)是为市政府金融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的非常设性议事机构。咨询委员会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每届任期3年。咨询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金融办”)负责。
咨询委员会委员由市金融办在征求各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提名,报市政府审定后,以市政府名义聘任。第四条 自2003开始,在市政府产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金融发展专项资金。
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总部和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补贴在深圳的金融机构购地建设或新购置总部、一级分支机构自用办公用房;补贴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总部、一级分支机构新租赁本部自用办公用房;给予在深圳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住房补贴;市政府金融创新奖的奖励经费;市政府批准的金融业发展调研课题、深港金融合作调研及交流、金融论坛等专项经费;市政府批准的促进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其他支出。
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审核,市政府批准。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金融办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金融机构申请一次性落户奖励和购地、购房补贴的,应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并承诺10年内不迁离深圳。
第五条 深圳市金融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由市金融办接受申报和组织评选,咨询委员会审定,以市政府名义颁发。
金融创新奖常规奖项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100万元;二等奖7名,奖金各50万元;三等奖11名,奖金各30万元;另设特别奖2名,每名奖金各100万元,奖励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创新。若当年没有符合条件的奖励对象,相应奖项可以空缺。
第六条 对在深圳新设立或新迁入深圳的金融机构,按照以下原则给予奖励:
(一)对金融机构总部,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以下按此类推)的,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10亿元以下、5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5亿元以下、2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800万元;2亿元以下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市政府希望重点引进的上述金融机构总部可单项申请、适度提高奖励额度。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且已在深圳注册成立经营性金融机构总部的金融类控股(或集团)公司,如在深圳注册,可参照上述标准享受一次性落户奖励。
(二)对银行、证券、保险类的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其他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三)注册地不在深圳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但其总部在深圳运作的(指机构综合管理、核心业务、资金清算等业务部门设在深圳),可享受金融机构总部一级分支机构的待遇;公司注册地迁到深圳后可再根据金融机构总部标准补足奖励差额。
(四)对金融配套服务机构,人员达到100人以上、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大型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对市政府希望重点引进的特大型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可单项申请、适度提高奖励额度。
(五)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保险代理公司严格依法纳税且上在深圳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纳税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按以下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纳税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以下按此类推)的,奖励500万元;500万元以下、400万元以上的,奖励400万元;400万元以下、3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万元;300万元以下、200万元以上的,奖励200万元;2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万元;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
(六)对在深圳新设的专业金融培训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七)国内外机构参与深圳风险性金融机构重组,以优质资产置换或增资方式注入资金达到1亿元且重组后机构仍留在深圳的,可一次性对重组后的机构奖励100万元,在此基础上注入资金每增加1亿元,奖励金额相应增加100万元,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七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因业务发展需要购地建设本部自用办公用房(含本部配套经营用房)的,需按照国家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并缴交地价款。市政府参照金融机构所缴地价款(含配套费等)的30%,由市财政给予项目建设奖励金。申请金融用地并享受优惠政策的金融机构,其建筑面积自用率必须达到60%。
第八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因业务发展需要新购置本部自用办公用房(含本部配套经营用房)的,对金融机构总部按购房房价给予5%的补贴,对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按购房房价给予3%的补贴。享受补贴的办公用房5年内不得对外租售。
第九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总部,其本部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含本部配套经营用房)的,连续5年给予租房补贴,其中前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的30%给予补贴,后2年按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的15%给予补贴。在深圳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其本部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含本部配套经营用房)的,连续3年给予租房补贴,每年按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的30%给予补贴。若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价格低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则按其实际租价为基准给予租房补贴。
第十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总部副职待遇以上、一级分支机构正职待遇的高管人员,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住房津贴,同时可申报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
第十一条
政府各有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纳入我市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范围,并按市政府为我市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有关规定,为其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第十二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可根据对外业务需要,确定具备条件的适量业务人员,经市外事或公安部门批准,优先办理出国护照以及赴香港、澳门商务活动的有关手续。
属于直通车企业的金融机构,在办理员工赴港澳商务签注时,可按需申请,名额不限。第十三条
在深圳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及配套文件的规定,经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我市关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第十四条
市政府规划建设或购置部分办公用房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基地,以优惠条件出租给在深圳的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其创新发展。具体由市金融办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和各区政府落实。
第十五条
对注册地在深圳、以中国保监会每年公布的营业收入为标准排名前10位的保险经纪、公估、代理公司,以及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金融服务性法人机构,如信用评估(评级)机构、金融行业评级机构、造币及押运企业等,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除落户奖励以外的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8.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 篇八
第一条 为了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城镇在职职工,均应缴存住房公积金。本市城镇单位聘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和职工可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三条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管委会)是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管委会授权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会议筹办和决策事项督办工作。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称管理中心)负责本市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
第四条 管理中心应当与管委会指定办理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称受托银行)签订委托合同,由受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转移、封存、托管、归还等手续。
第五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和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以及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或者托管手续。
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等信息变更,单位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信息变更手续。第六条 单位新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职工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职工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变更的,单位或者职工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第七条 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不符合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托管手续。
职工不符合住房公积金托管条件且停止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应当自停止缴存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手续,待恢复缴存后,由原单位自恢复缴存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解封手续。
第八条 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是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分别乘以职工和所在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之和。
第九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的月平均工资。单位新录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随职工工资变化调整,每年调整一次。单位应当于每年7月1日前到受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手续,调整后的缴存基数在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内不予变更。第十条 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作适当调整。具体缴存比例,由管委会拟订,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同一单位内所有职工均应当执行相同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一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设定上、下限,具体由管委会每年公布一次。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按月、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上一经营亏损,或者经地方税务机关批准缓缴养老或失业保险金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管理中心审核,报管委会批准后,可以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缓缴住房公积金;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恢复到规定的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降低后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缓缴住房公积金的期限每次不超过一年。到期需延期的,单位应当重新申请。
第十三条 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撤销、破产、解散或者改制等情形的,应当为职工补缴以前欠缴(包括未缴和少缴)的住房公积金。
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确定:单位从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补缴,补缴有困难的,可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补缴时间。单位已缴存住房公积金,但未按照规定的职工范围和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为职工补缴。
单位不提供职工工资情况或者职工对提供的工资情况有异议的,管理中心可以按照本市劳动、司法部门核定的工资,或者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口迁出本市的;
(六)非本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在本市就业且离开本市的;
(七)偿还购买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八)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提取支付房租的;
(九)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三)、(四)、(五)、(六)、(九)项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七)、(八)项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可以同时提取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一年内提取一次各自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累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过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且按年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以转账方式从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入借款人贷款账户,且累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过应偿还的贷款本息额。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优先用于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且委托逐月自动归还住房贷款的,依照我市逐月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得超过应支付的房租额。以前未提取的,不累计计算提取金额。具体比例由管委会根据我市具体情况拟订。第十五条 职工满足下述条件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职工如有未结清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先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
(一)职工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连续满二年未重新就业的;
(三)职工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并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职工因本人、配偶及其直系血亲发生福建省劳动社保部门规定的特殊病症,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规定情形提取住房公积金,应当经所在单位核实盖章后,向管理中心申请。管理中心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第十七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本市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贷款前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规定期限;
(二)自有资金付款不低于规定比例;
(三)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贷款偿还能力;
(四)无可能影响贷款偿还能力的债务。
前款第(一)项中的规定期限和第(二)项中的规定比例,由管理中心拟订,经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第十八条 受托银行应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的有关规定,按照与管理中心签订的委托合同约定办理业务,并向管理中心提供有关业务资料。
第十九条 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受托银行与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对账。
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应当向职工、单位提供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的查询服务。
第二十条 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应当对本单位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一条 管理中心应当每年定期向市财政部门和管委会报送财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上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 管理中心应当依法接受市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审计结果由市审计部门定期公布。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向管委会通报。第二十四条 管理中心和职工有权督促单位按时履行下列义务:
(一)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登记或者变更、注销登记;
(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封存或者托管;
(三)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对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第二十五条 职工与单位发生住房公积金争议,当事人可以与单位协商处理,或者由所在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商或者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管理中心投诉。职工向管理中心投诉要求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书面申请。逾期的,管理中心不予受理。
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或者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单位不按照规定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封存、托管手续,或者拒绝为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进行核实盖章的,职工可以向管理中心投诉,或者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封存、托管及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核等手续。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9.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九
发文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厦府办(2007)266号
发布日期:2007-11-26
执行日期:2008-1-1
厦门市安置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市安置房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
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范围内安置房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建设计划、项目建设、配售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置房是指由政府建设或收购的,用于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和其他
由政府负责拆迁的建设项目的安置用房,以及用于落实侨房政策、危房改造的安置用房。安置房应严格按本规定配售并专项用于所批准的安置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销售,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 按照总量控制、集中管理、按计划建设的原则,全市安置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
设、统一配售、统一管理。
第五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全市安置房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市国土房产、发展改革、规划、财政、侨务、监察、审计等部门及各区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安置房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工
作。
市住宅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住宅办)依据本规定具体负责实施全市安置房的建设与管理。市征地拆迁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拆迁办)具体负责实施安置房指标分配管理。各区建设局或区政府指定的其他安置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区安置房管理部门)依本规定具体负责本区安置房的建
设,并协助市住宅办做好本区安置房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安置房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原则上,用于拆迁城市住宅的安置房由市住宅办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组织实施;用于拆迁农村住宅的安置房,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由各区安置房管
理部门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建设计划
第七条 各区政府及市土地开发总公司、市侨办、市危改办等相关部门应于每年10月份向
市建设与管理局申报安置房需求计划和建设计划。
第八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牵头,会同市国土房产、发展改革、财政、规划等部门对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申报的安置房需求计划和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并综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政投融资计划、农用地转用计划、城市规划等因素,编制全市安置房建设资金预算、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安置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以划拨方式供应。
停止审批企业利用乡镇企业用地、工业用地建设安置房的申请。
第十条 安置房项目立项前,项目业主应向市建设与管理局申报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市建设与管理局应依据市政府批准的全市安置房建设计划,综合项目安置对象、项目用
地及周边配套等因素审批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
第十一条 市规划局按照全市安置房建设计划要求负责落实项目用地选址,并依据经审
批的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办理具体项目的相关规划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市国土房产局按照安置房建设计划要求负责将安置房的建设用地列入全市的土地供应计划,依据经审批的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办理具体项目的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市发改委依据经审批的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和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具体项目的立
项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负责安置房建设资金预决算审核,牵头协调安置房项目筹融资工作,审批安置房资金用款申请,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以及对项目各项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监管等。
第三章 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 安置房建设实行项目代建制。项目业主应委托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本市国有或
国有控股企业代建。代建单位的资质等级应与项目建设规模相适应。
第十六条 项目业主应按本市项目代建管理有关规定,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确定代建单位。
代建费按市财政性投融资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计取。
第十七条 安置房建设应严格执行国家住宅建设技术规范,力求节能省地,适合安置。
安置房的户型、面积原则上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多层住宅建筑面积:一房一厅50-60平方米;二房一厅70-80平方米;三房一厅
85-90平方米;
(二)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一房一厅55-65平方米;二房一厅75-85平方米;三房一厅
90-100平方米。
用于拆迁农村住宅的安置房,可在上述户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00-150平方米的户型。安置房使用单位对安置房的户型有特殊要求的,可在申报安置房需求计划时向市住宅办提出。第十八条 全市安置房项目的配套设施、装饰装修应执行统一的建设标准,具体建设标准由
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制定。
全市安置房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由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所负责审查,确保建设标准的规范、统一。
第十九条 项目业主应对项目的建设标准、设计方案、设备配置标准和招标采购方案等进行审定,对涉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重大变更进行确认,对代建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和检查。
第二十条 代建单位在代建合同约定范围内就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效益向项
目业主负责,并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负质量责任。
第二十一条 安置房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依法必须招标的,应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第二十二条 安置房项目建设资金通过项目业主授权代建单位融资、售房款回笼、财政拨款
等方式筹集。安置房的建设费用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审定。
第四章 配售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拆迁办负责安置房指标分配管理工作,市住宅办、各区安置房管理部门负责
安置房的配售管理工作。
安置房配售价格由市建设与管理局、市财政局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市住宅办应建立全市统一的安置房楼盘信息系统,并与有关管理部门实现信息
资源共享。
安置房楼盘信息应包括安置房的具体地点、房号、户型、户型平面图、面积、现房或期房以
及房屋安置基本情况。
各安置房项目业主应在取得安置房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后15日内,按要求在安
置房楼盘信息系统上建立楼盘表。
市拆迁办应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审核确认后15日内将安置信息输入安置房楼盘信息
系统。
第二十五条 拆迁安置房按以下程序配售:
(一)安置房使用单位向市拆迁办申请安置房指标,市拆迁办根据拆迁项目初步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审核,兼顾就近安置原则,出具《安置房指标分配通知书》。《安置房指标分配通知书》
应包括安置房的套数、户型、面积及地点等意见。
初步调查摸底可由拆迁人委托拆迁公司具体实施。
(二)安置房使用单位凭《安置房指标分配通知书》及拆迁项目相关材料向市住宅办办理购
买安置房手续。
(三)市住宅办根据安置房供需计划、《安置房指标分配通知书》有关安置房的套数、户型、面积及地点等意见,确定配售的安置房项目、房号等,与安置房使用单位签订《安置房销售协议》。
(四)安置房使用单位凭《安置房销售协议》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向市拆迁办申请
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五)安置房使用单位应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之日起5个月内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报市拆迁办审核,经市拆迁办审核确认后15日内向市住宅办核销房源。房源经核销后,市住宅办予以开具安置房专用票据,办理交房手续。
(六)核销后剩余的房源由市住宅办收回,退还购房款本金。
(七)拆迁项目需要增加安置房源的,按上述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各区负责组织实施的拆迁安置房项目房源由区安置房管理部门按以下程序具体
实施配售管理工作:
(一)安置房使用单位向区安置房管理部门申报安置房使用计划,区安置房管理部门根据拆
迁项目初步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初审,提出配售方案分别报市住宅办、市拆迁办。
(二)市住宅办审核同意后,区安置房管理部门向安置房使用单位配售、核销安置房,具体
程序由各区参照本规定制定。
(三)安置房使用单位应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市拆迁办审核确认后15日内向区安置
房管理部门核销房源,市拆迁办将安置信息输入安置房楼盘信息系统。
区安置房管理部门应定期将安置房使用情况报市住宅办备案。
第二十七条 全市安置房必须使用厦门市非税收入管理中心统一印制的安置房专用票据。
第二十八条 安置房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应提交安置房专用票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安置房监督检查制度。成立由市建设与管理局、市国土房产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监察局等部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跟踪、检查安置房的建设和使
用情况,并每半年一次向市政府报告全市安置房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
第三十条 对违反规定挪用、擅自销售安置房的,应依法将违法所得全额收缴财政。第三十一条 市住宅办与市财政局建立安置房共管帐户,实行共管专户管理,资金按规定专
项用于经批准的安置房项目。
各区财政、安置房管理部门也应建立安置房专用帐户,统一管理安置房资金。
第三十二条 市住宅办、各区安置房管理部门应做好安置房项目建设、配售、安置资料的收
集、归档工作,建立完整的安置房项目档案。
第三十三条 在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
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用于落实侨房政策、危房改造的安置用房的配售程序由市建设与管理局会同市
侨办、市国土房产局另行制定。
安置房项目配套公建(含营业性和非营业性配套公建)的建设、配售、管理规定由市建设与
管理局、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安置用
房建设配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4]186号)同时废止。
10.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 篇十
《授权确权规定》根据商标法的立法本意,厘清法律条文之间的界限,准确适用法律。
最高法民三庭庭长宋晓明分析,商标授权确权案件涉及到商标法多个条文,明确各条文的含义,厘清条文之间的界限,对于准确适用法律意义重大。
如何理解同国家名称相同或近似?
《授权确权规定》第三条规定,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是指商标标志整体上与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对于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但整体上并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标志,如果该标志作为商标注册可能导致损害国家尊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情形。对于该两项条文的适用进行了区分。在最高法提供的“中国劲酒”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诉争的商标标志虽然包含了我国国家名称,但可以清晰识别为“中国”、“劲”和“酒”三个部分,整体上与我国国家名称并不近似,所以不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所指情形。但是,国家名称是国家的象征,随意将其作为商标的组成要素进行商业使用,可能损害国家尊严,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所指的“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
如何理解“其他不良影响”?
《授权确权规定》第五条和第二十四条分别对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其他不良影响”和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做出了规定,明确其分别适用于“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消极负面影响”和“以欺骗手段以外的其他方式扰乱商标注册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不正当占用公共资源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对于仅仅损害了特定民事权益的,不属于该两条涵盖的范围。在“海棠湾”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中争议商标的申请人在多个类别上注册“海棠湾”商标,以及没有合理理由大量注册囤积其他与海南省著名景点有关的商标的行为,并无真实使用意图,不具备注册商标应有的正当性,不正当占用公共资源、扰乱商标注册秩序,属于修订的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所指的“其他不正当手段”。
《授权确权规定》倡导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在先权利,遏制恶意抢注,维护商标申请和授权的良好秩序。
宋晓明分析,商标作为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是市场主体用以吸引消费者和积累商誉的利器,维护商标领域的良好秩序对于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和消费者利益,以及促进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至关重要。修正的商标法第七条明确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授权确权规定》在对商标法具体条文的适用上充分体现了该立法宗旨,体现了保护诚实经营、遏制恶意抢注商标的一贯司法导向。比如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禁止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抢注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实践中有的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不以自己的名义,而是以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主体,比如近亲属,或者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等来抢注商标。如果此种情形不能按照商标法该条款受到规制,将导致该条款极易被规避,明显与诚实信用原则不符。《授权确权规定》第十五条第三款明确“商标申请人与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等特定身份关系的,可以推定其商标注册行为系与该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恶意串通,人民法院适用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审理。”即在此情况下将与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恶意串通的商标申请人视为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充分发挥该条款制止抢注的功能。后附的“新东阳及图”案反映了这个问题。
又如,商标法第三十二条关于保护在先权利和禁止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规定,是体现诚实信用原则、遏制恶意抢注的重要法律依据。《授权确权规定》从第十八条到第二十二条均是对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在先权利在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总体表明在先权利是一个开放性的规定,既包括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在先权利,也包括其他应予保护的合法权益。然后分别对在先著作权、姓名权、字号权益等以及角色形象等的保护进行了规定。比如涉及姓名权的问题,姓名权是《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一项权利,商标领域主要涉及的是未经许可将他人姓名申请注册为商标并进行使用的行为,《授权确权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从“相关公众认为商标标志指代了该自然人,容易认为标记有该商标的商品系经过该自然人许可或者与该自然人存在特定联系”的角度,认定了对姓名权的损害。对于实践中出现的并非以自然人的户籍姓名,而是以笔名、艺名、译名等特定名称来主张姓名权的,该条第二款规定,“如果该特定名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该自然人建立了稳定的对应关系,相关公众以其指代该自然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并依照第一款规定判断诉争商标的申请是否对其构成损害。最高法最近审结的“乔丹”案件所明确的相关标准,既是对法律规定的准确适用,也是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准确阐明。
《授权确权规定》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基本原则,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授权确权规定》中对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损害角色形象著作权的审查进行了规定。明确“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如果作品名称、作品中的角色名称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将其作为商标使用在相关商品上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其经过权利人的许可或者与权利人存在特定联系,当事人以此主张构成在先权益的,法院予以支持。”最高法民三庭副庭长王闯分析,这是个亮点条文。在最高法提供的“007”案中,北京高院认为:根据丹乔公司提交的证据可以认定在被异议商标申请注册之前,“007”、“JAMES BOND”作为丹乔公司“007”系列电影人物的角色名称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007”、“JAMES BOND”作为“007”系列电影中的角色名称已为相关公众所了解,其知名度的取得是丹乔公司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由此知名的角色名称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也是丹乔公司投入大量劳动和资本所获得。因此,在先知名的电影人物角色名称应当作为在先权利得到保护。并以此为由撤销了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王闯还列举了“哈利波特”角色名称,以及“孙悟空的形象”“功夫熊猫“等作品形象的案件,强调,《授权确权规定》通过“在先权利”对此进行了覆盖性保护。而两位庭长都指出,对于作品名称、角色名称的保护要慎重把握“度”的问题,既保护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避免妨碍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正当使用。据了解,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目前对涉及此类问题的案件有事先报备的要求,也是便于了解情况和统一掌握保护的尺度和条件。
《授权确权规定》遵循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特点,充分发挥司法审查功能,加大实质性解决纠纷力度,提高商标授权确权效率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商标授权确权案件是作为行政案件审理的,但是由于此类纠纷,特别是商标不予注册复审和商标无效纠纷,更多是当事人之间就商标能否授权或者是否应当无效而产生的争议,商标评审委员会居中裁决,其性质更类似于准司法裁决而非行使行政职权,因此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有其不同于一般行政案件的特点。《授权确权规定》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一般应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理由确定。原告诉讼中未提出主张,但商标评审委员会相关认定存在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陈述意见后,可以对相关事由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这既表明了此类案件的特点,也体现了充分发挥司法主导作用,减轻当事人诉累,强化人民法院实质性解决纠纷,避免程序空转和循环诉讼的总体思路。
因为受制于目前行政诉讼的框架,人民法院无法在行政诉讼中直接认定商标的效力,只能判令商标评审委员会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所做裁决可能再次提起行政诉讼,导致循环诉讼的出现,影响授权确权效率。尤其是商标评审委员会完全依据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事实和理由重新作出的裁决,其事实上是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行为,并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九)项“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情形,应当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故《授权确权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对于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已作出明确认定,当事人对于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据该生效裁判重新作出的裁决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然,如果商标评审委员会所做裁决引入了新的事实或者理由,则不适用该条。
提高商标授权确权效率是20商标法修改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也一直在强化实质性解决纠纷的思路,这也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加大司法审查力度,对于当事人所提出的理由尽可能在实体上给出回复,为商标评审委员会后续裁决以明确指引。《授权确权规定》的相关条文均体现了上述精神。
相关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内容,该司法解释明确,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因此,根据商标法,上述公众人物姓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数量激增
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是指当事人不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驳回复审、商标不予注册复审、商标撤销复审、商标无效宣告及无效宣告复审等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宋晓明表示,近年来商标授权确权案件数量增长迅速,近两年来增幅尤为迅猛。
据统计,此类案件自20商标法修正后纳入人民法院司法审查范围,从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商标授权确权行政一审案件2624件,而年该院受理的一审商标行政案件达到2161件,更是增加到7951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一审案件7545件,其中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5501件,约占其一审案件的73%。
政治文化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不得作为商标
《规定》中第五条明确,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可能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
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属于前款所指的“其他不良影响”。
根据商标法第十条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据了解,新的司法解释将从3月1日起施行。
1.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
2.解读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
5.诉讼费用交纳办法(2)
6.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3)
【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解读】推荐阅读:
厦门市酒类管理规定(修订)07-15
厦门市建设工程市级文明工地创建、评选与管理暂行规定07-01
厦门市乐安中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10-15
厦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11-0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07-25
厦门大学管理信息系统12-12
厦门大学企业投资管理08-27
厦门大学管理会计习题10-10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