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义

2024-09-08

大学生讲义(精选6篇)

1.大学生讲义 篇一

小学生数学竞赛

上海市小学生竞赛简介

1、小机灵杯 

2、中环杯 

3、走美杯 

4、华罗庚杯 

5、希望杯 小机灵杯

 小机灵杯介绍:

 小机灵杯,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竞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较大,与中环杯相比,题目难度更深,但是灵活性没有中环杯大,中环杯的题目更具独创性,尤其是最后的图形的切拼割,更是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机灵杯的考试的题型来说,相对比较集中不零散,历年题目的类型都不会怎么改变,都是填空题型,不会对图形的切拼割进行考察。小机灵杯的复习主要还是分板块进行,不宜过高的难度,也不能太简单,主要还是要学生自己能够比较好的举一反三。

 竞赛特色:小机灵杯考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较大,与中环杯相比,题目难度更深,但是灵活性没有中环杯大。

 参加对象:全市各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分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组别。

 赛程时间:初赛:每年12月;决赛:每年2月。

中环杯

 中环杯介绍

中环杯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中小学数学竞赛,在江浙和上海受到广泛认可。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主要考察奥数水平,复赛考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

 参赛人群:小学四年级~中学八年级,爱好科学、数学的学生。

 竞赛时间:区选拔赛: 12月左右(四、五年级)

 市决赛: 3月左右 希望杯

 希望杯

这一邀请赛自199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行了二一届。21年来,主办单位始终坚持比赛面向多数学校、多数学生,从命题、评奖到组织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一个宗旨: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希望杯不涉及初

三、高三,不与奥赛重复。其他杯赛介绍

 走美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比赛的简称。

 “走美”始创于2003年(第一届没有笔试,仅仅是活动),现在已举行过7届,“走美”作为数学竞赛中的后起之秀,凭借其新颖的考试形式以及较高的竞赛难度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重点中学选拔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客观地说“走美”

一、二等奖对小升初作用非常大,三等奖作用不大。

 华罗庚杯:

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是以“华罗庚”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始于1986年是纪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始创的,“华杯”数学竞赛活动至2010年以有16届。

竞赛时间安排及顺序

 小机灵杯

 2月28号左右  走美杯

 3月7号左右  中环杯  3月20日  华杯赛  4月10日  希望杯  4月11日 各杯赛常考问题

 数字问题:包括奇数偶数问题、整除余数问题、质(素)数问题、数列等问题等。 逻辑推理问题:包括数阵问题、说谎问题、逻辑判断问题等。

 应用问题:路程问题、行船问题、过桥问题、盈亏问题、牛吃草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

 几何问题:数图形个数问题、周长面积问题、立体图形问题、图形切割问题等。 其他问题:时钟问题、定义新运算问题、十进制和二进制问题、抽屉原理、分类讨论问题等。

各杯赛试题分析:

 关于流水问题:  甲、乙两个景点相距15千米,一艘观光游船从甲景点出发,抵达乙景点后立即返回,共用了3个小时。已知第三小时比第一小时少行了12千米,那么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五年级试题) 逻辑推理问题:

 例:四对夫妻,分为四组进行围棋比赛,设A、B、C、D为男士,E、F、G、H为女士,如果比赛的对决有下面的描述:B对H,A对C的妻子,E对F的丈夫,D对A的妻子,F对H的丈夫。那么B的妻子是谁?(五年级试题) 数字运算问题:

 例:如果6*2=6+7,5*3=5+6+7,4*4=4+5+6+7,…...,那么5*5+6*5+……+10*5等于多少?(四年级试题)

 余数问题:

 例:求4321×3275+2983-19×876除以17的余数(五年级试题) 数列问题:

 例:.小青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20能长到32cm。问长到4cm时要用几天?(三年级试题) 应用问题:

 例:.乙丙三组工人参加锯圆木劳动,他们领取的分别是4米、3米和2米长的圆木,要求把这3中木材都锯成长为1米的木断,已知每组工人将一根木材锯成两段所需 

    的时间是6分钟,且甲乙丙3组最后分别锯出了28段、27段、34段,那么工作量最少的的一组共锯木多少分钟?(三年级试题)火车问题:

例: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交错时,甲车上一乘客从看见乙车的车头到车尾一共经过10秒钟,乙车全长为几米?(四年级试题)时钟问题:

例:8点——分的时候,分针与时针第一次形成75°角。(五年级试题)几何问题:

例题:下图是五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单位:厘米),则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四年级试题)

 总结:各杯赛其实是课本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参加杯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开阔。杯赛题目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比较固定的方法,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多加积累和总计,这些方法不仅仅用在参加竞赛上面,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

2.谢飞的“电影讲义” 篇二

作为内地资深的电影教育家,对于电影的教育,对于新人的培养,对于电影节的作用,对于目前国内电影业的大环境⋯⋯谢飞都有自己鲜明的看法,而其发起创办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作品影视展,今年也即将举办第十届——对于中国电影,谢飞做的事远不限于单纯的导演角色。

导演的“教育问题”

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在电影的创作、制作中,导演无疑占据了特殊地位。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上的发展,电影大环境对导演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似乎谁都可以做导演,是否专业出身变得不再重要。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演来源最多的是编剧,还有演员,“比如像伊斯特伍德这样的”。国内的导演则很多是学摄影出身,比如张艺谋和顾长卫。此外还有美术设计,“78班16个学故事片美工的现在都成导演了,比如尹力,霍建起是他们班里改行最晚的,在当导演前做过二、三十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在谢飞看来,现在的情况是“条条道路通导演”。

另一方面,导演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而对于电影学院等专门院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合当下环境的导演,是一个新挑战。对于导演人才的培养,谢飞表示北影也面临着不小压力,毕竟“最近十几年大家都在议论‘导演系出来的成活率低’的话题”。在他看来,当前内地电影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不合适的,培养老师还可以”。

相比单纯的技术性工作,电影导演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吴宇森就说过“当导演不能太年轻”。对此谢飞表示认同,“22岁大学本科毕业,但全世界的导演拍处女长片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不可能很年轻”。其实就各地电影界的情况来看,历来成名导演中高中毕业后就进电影学院的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别的行业过来的,很多都是从徒弟、副导演干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的培养或许不太适合本科教育,“一个高中生进来读几年书就当导演,成活率自然低。”但另一方面,“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很刻板,进来的人经常在创作上已经没什么潜力了,都是死读书的,特别是博士基本都是搞纯理论”。谢飞自己也曾带过导演系的硕士和博士,他坦言比较失望,“我觉得是在浪费我生命,跑来那么几个人,一些明星一年也不上几次课,三年还要弄出一个论文来,累得我呀,结果最后出来的也不是导演”。

对于导演的培养,多实践无疑比只读书更重要,“想当导演的我就告诉他,赶快去拍片,要是拍不了跑到这儿来,学完了更傻。”谢飞说自己和北京电影学院近几年也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05-09年带了四年制的一个本科班,是按剪接招的,他们出来后的情况就还不错,因为有一项技术打底。”在他看来,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相比国内传统的影视人才教学,这种更强调专业性和所谓“技术打底”的模式其实更接近当前的国际主流。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其教学就一贯强调实战性,力求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接触到电影前期到后制的各项实务,该校毕业的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某种“求生训练”。谢飞基本认同这样的思路,“导演需要对影视制作各个部门都熟悉,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此外,有技术底子才能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有工作做也才能积累阅历和人脉,后二者对于导演的培养同样必不可缺。“比如拍广告出来的电影导演,像丁晟原来是学美术出身,后来也到北影进修过,他拍的广告很多都是李连杰、成龙这些大明星的广告,这样积累下来人脉就有了,于是他向导演转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帮他。”谢飞说,现在做导演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只会说,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长远来看是很难成功。”

作为全国目前惟一的电影专门类院校,北影的眼光似乎还得放得更宽更远。在谢飞看来,对新人的扶持很重要的是“大学后”的培养,他觉得韩国的方式值得借鉴:“韩国电影扶植委员会下设一个韩国电影学院,非学位教育一年制,全国每年招导演6个,不限学历年龄,就看剧本和申请者的专业资历,入选后就想方设法帮你拍。”此外,韩国政府在奖金、减税等各方面对本土新人也多有扶助。谢飞之前也曾建议北影搞一个类似的新生代电影扶植计划,“每年全国招3-5个,看剧本和专业经验,来了我们就指定老师,有个二、三十万的剧本扶植,当剧本成熟后就介绍公司给你投资。”影片拍出来之后还可以协助推广,比如电影节的渠道等,“台湾、香港其实都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去各大电影节送片。”相比之下,国内目前扶持新人的机制尚未成型,“各界老有各种想法,但精力没有集中到一个好地方,资金也分散了。原来中影集团曾经有一个青年导演计划,但很多事情后来都沒有下文了。”

对于导演的培养,北影的一个传统策略是通过短片来训练人才,“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苏联学习后逐渐形成的经验,因为光是学校讲课和跟大师实习,最后还是做不了。”短片制作也是北影从创立起就坚持的方向,“文革前的第一班大概有20个人,毕业拍了5部35mm的黑白故事短片,导演都是两个人拍一部。”谢飞自己就读北影时也是如此,“我是1960年入学,1965年毕业时班上有19个人,拍了两部黑白短片。”

虽然是作业性质的短片,但当时拍电影的成本还是很高,“以前拍一部35mm短片算下来也要15万元,因为胶片、摄影机太贵了。”由于僧多粥少,当时的拍摄还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我那时是班长,需要给每个人分配任务,保证每人都能负责拍摄29-30个镜头”。到了文革后,著名的1978班时各系人数多达157人,“81年我就领着他们做了3个黑白短片,每组也是两个导演。我后来拍的《我们的田野》其实就是源自其中的一个短片,当时是带着学生去北大荒拍,也是两个导演系的学生,摄影则有6个,包括顾长卫和现在北影摄影系的主任穆德远。”

短片拍摄作为北影教学的传统,一直为学院所重视和坚持,即便是在条件最艰苦的时期也是如此,“学校也是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一个短片里一般要容纳2-3个导演系的学生。”即便如此,当年78班导演系的29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拍短片的机会,“其他人就跟老师出去实习,像陈凯歌、吴子牛、李少红他们当时就都没拍成,都是通过实习毕业的。”最能干的还属田壮壮,“读书时他就和外头联系拍了一个电视短片《我们的角落》,改编的史铁生的小说,拍得很好。”而到了毕业作品时,田壮壮又和谢小晶等人合作,通过儿童电影制片厂在云南拍摄了一部剧情片《红象》,这也是田壮壮的长片处女作。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设备的普及,现在拍摄短片越来越容易了,“我们现在每年拍大约20部各种类型的短片作业。”在谢飞看来,短片是最能锻炼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实之前有段时间学校都不拍了,各系自己搞篇论文就毕业,而且那一年导演系没有毕业生,我觉得这可不行,于是就把全校当时600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召集到礼堂开会。我说今年没有导演本科,所有人都可以写剧本,我们来挑,挑中的就可以拍作业。”最终学院从征集到的200多个小剧本中挑中了几个拍成了35mm彩色短片,其中就包括万玛才旦的《草原》,“他后来的《静静的嘛呢石》其实最初也是个录像带拍的小短片。”加之当时北影组织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年各系都开始重视这个影展,都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拍短片提高能力,加上展映交流,实际上也促进了我们的教学。”

十年国际学生展

“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

今年11月6日,北影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正式开幕。作为主要创始人和头几届的主要负责者,该活动浸透了谢飞的不少心血。

谈到最初做国际学生展的想法,谢飞说是与当时北影参加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就去过国际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学生影展,像以色列特拉维夫和德国慕尼黑的,发现他们背后都有这个组织支持,当时亚洲还没有类似的活动,我觉得把全世界的学生作业展映给学生看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所以2001年时就开始做这件事。”第一届活动是以北影导演系的名义在网上发的邀请,最终收到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四十部片子,“规模很小,但反响还不错。”

国际学生展一直来的宗旨是“给学生和老师看电影和评电影的机会”。组委会从每年收集的短片里选出九十部以下的作品,展映一周,“每部都是放两遍,不管老师学生看完都要打分,10分制,然后用电脑统计,把老师和学生打的分平均下来,得出总分和名次。”得益于CILECT的资金支持,每年的展映活动还会邀请一些影片主创来京切磋交流,“有的是刚刚毕业,也有在校生。”谢飞说最初的几届活动给北影师生带来了很大震撼,“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从教学的层面,谢飞觉得学生影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和学生反复讲:你们看过电影打完分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电影分高,为什么你的别人看不懂。”在他看来,评奖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影展都太看重评奖了,但忽视了通过评奖来提高大家的审美价值。”

国际学生展从第二届开始正式采用了北影的名义,第三、四届后也渐成规模,“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收到600-900部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学生作品”。举办9届以来,这个展映也渐渐在业内也有了一定影响,其选片尤其引人关注,例如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机器人9号》(Nine)其实是源自导演学生时期的一部短片,后者也曾是当年北影国际学生展的入围作品,“当时老师的分数给了第二名,学生的平均打分则是第一名。”不过另一方面,国际学生展目前的影响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专业的较小范围内,“我们一直都是学生在办,也基本不花什么钱,以前中影集团和时代今典赞助过一些,还有就是CILECT每年支持一点钱”。

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生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可能和机会。今年第十届展映的合办方包括新媒世纪,“这个公司其实也是我们一个学生做的网站,这次帮我们做些宣传”。对于未来,谢飞和北影也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每年我们可以从报名的作品里选出60部比较好的,跟视频网站合作做一个网络上的国际学生电影节比赛。”谢飞的想法是通过这种渠道合作将电影节和电视选秀的形式相结合,“比如每月公布10部新的作品,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评分和专家评委的评分排出名次;这个月的评选中,上一月的某些选手又可以复活。每个月的冠军都有奖金,选中的也要给一个播出费,六个月完了再选出一个年度冠军,这样就可以让网络展映持续有热点,不断滚大观众量”。谢飞介绍说这个计划实际之前已有进行一些筹备,“本来想今年就做,但是发现太急了。合作方也认为可以,只是觉得两三百万的启动资金太大,版权方面也还需要一个章程。但方案已经有了”。

电影节的核心

开放本就是电影节的天性,也更有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虽然规模限于学术交流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影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已具有一些电影节的特征和意义,尤其是在选片等环节的国际性方面。对此,谢飞也很自信,他甚至说,就此而言“全中国最像国际电影节的就是我们这个学生作品展”。

电影节对于一地的电影工业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作为教授,谢飞也是各路电影节的常客。其实作为导演,他也是内地最早一批自主参加国际影展的影人,“我最早是1985年的《湘女潇潇》,那时我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自己拿着片子就送到戛纳去了,当时的主席还很惊讶:怎么你们自己把电影送来了?”最终该片入围了当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经历让谢飞很难忘,“那时我把拷贝拿去,不久电影节的人来电话问片子是不是缺了一本,说感觉好像有点不连贯。我说没问题啊。等到正式放映的时候,我在下面看才发现真是缺了一本,故事完全跳了,观众都在笑,把我吓了一跳。结果跑到放映室一看,才发现是把拷贝盒子上的“6”和“9”弄倒了,只好停了重新接过,观众也都在座位上等,直到弄好了才重新把片子放完”。

《湘女潇潇》是主动送片,到了1990年的《本命年》,柏林电影节找上了门,“当时那边的选片人跟这边关系很好,《本命年》在做双片时他就看过一次,当时就跟我说是‘Masterpiece’,说得我很惊讶,结果他回去就推荐并选中了。”最终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本命年》获得了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这也使得谢飞成为内地最早一批在三大影展获得肯定的华人导演。紧接着在1994年,他的第七部作品《香魂女》又在柏林跟李安的《喜宴》并列赢得金熊大奖。

在谢飞看来,自从录影带等新的观影手段,尤其是网络出现后,传统的影院电影的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大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小电影’时代”。也正因为如此,电影节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他也一再强调自己对电影节功能的看法——“电影节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主流电影市场的补充。”在他看来,商业电影在全世界都永远是针对一般观众的娱乐片,但“各国的文艺片总要有个出路,这样的需求就导致了国际上众多的电影节活动”。而既然是主流商业市场的补充,那么电影节“就应该提供给观众一些主流市场看不到的电影,特别是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电影”。在当前好莱坞的垄断状态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过在国内,电影节的这种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活动的主办方对宣传无不重视,选片也往往受到业内的很多关注,但在终端层面,“看电影”的问题始终为各界所忽略。“开幕式都是风风光光,一说开始放电影下面人都走光了。全世界只有亚洲这样,对电影毫无兴趣你来电影节干吗?” 在谢飞看来,电影节最重要的意义恰恰就是要给本地观众一个高质量的看片机会,“我们学院刚花了大钱把放映厅的设备从2K的换成4K,就是因为放映的高质量很重要。”但这在国内往往被忽视,“很多地方搞影展,放映条件很差,有些就弄个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放了,主办方也不好好组织大家看,就忙在那边评奖。”这样的电影节远离了电影本身,“大家都忙于评奖,急功近利,不看电影,也没有扩大观众群,这是办电影节的一个误区”。

目前国内各某些电影节、奖的种种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认识电影节的功能——给观众放电影才是电影节的核心,“像香港电影节,每年差不多都有四十天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展映各国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上海电影节的长处也是每年能有三百来部影片在影院给内地观众放映,这在当地已经形成了氛围。”此外,在国际电影节竞争、抢片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電影节也正是通过放映找到了自身的特色,“釜山每年也没多少国际首映的片子,它就是关注亚洲。台北电影节的一个特色是每年聚焦一个城市,比如今年聚焦的城市是伦敦,那就放很多关于伦敦的电影,每年一个,这样就形成了特色”。

另一方面,电影节的性质决定了其成功需要开放和国际化,但目前在国内,此类活动的审批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尤其是面向国际范围的。国际学生展多年没有做大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包括今年首次举办的“北京电影季”也没有明确采用“电影节”的说法,“其实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但是谁都不去突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而在海外,办电影节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都是民办,基本就是以民间为主,再加国家支持、社会赞助。”

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讲义 篇三

同学们上午好!现在开始上课。

在我们的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呢,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是男女同校好还是女生与男生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好呢?请同学们举手示意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呢,大多数同学呢认为应该男女同校,原因有很多,比如男女同校更利于与同年龄的异性进行互动交流和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春期的心理,刻意地扼杀反而适得其反,这样呢会更加适合将来的社会,因为社会本就是男女共同的社会。那在我国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一直都是男女分校或者干脆不允许女性读书上学,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图景中,大学实行男女同校也许仅是一个小小的点缀,但它的影响却超越了教育领域而彰显出其独特意义。在这一转折中呢我们要提出两个关键词,其一是教育家革命家蔡元培,其二是我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在1919年4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北大招收女生并投稿媒体,呼吁全国妇女同胞为大学解除女禁,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奋起抗争。1920年北大首次招收了邓春兰、王兰等九名女生,1920年秋,各大学和专门学校都已经开放了女禁,这被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男女同校的开端。那我们今天所学的课程也同样与这两个关键词相关联,那就是蔡元培先生的演讲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同学们把书翻到39页,这篇课文是咱们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蔡元培上任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会在这篇就职演说中讲哪几方面的内容?下面呢咱们再请同学来分段朗读一下。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词脉络非常的清晰,很有针对性和条理性,而且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一气呵成。对于同学们来说在理清文章脉络上应该不成问题。咱们一起来看课文。

首先呢蔡元培先生先说了严复先生出任校长时,我在教育部工作,对学校呢有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这是在讲述自己和北大的渊源,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拉近距离。(板书 溯渊源:拉近距离)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是哪三点?同学们一起说: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板书)。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咱们先看第一点希望:抱定宗旨。那什么叫抱定宗旨?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提问)就是明白自己读大学的目的,树立高尚的目标,刻苦求学,不要被流俗影响。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呢是研究学问、提高学识的地方。蔡元培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那课文中所写的当时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咱们来找同学读一下(提问)之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文科、理科甚少,把读书当成升官发财的中南捷径;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官阶大的呢就特别受欢迎。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而之后呢他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这第一条呢是抱定宗旨。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砥砺德行。咱们找同学读一下这一段(提问)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封建思想),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语重心长。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那给青年学子的要求希望提完了,新校长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安排呢?蔡元培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板书)这时候有同学不禁要问了,新校长上任就做这么两件小事啊?那就错啦,这可不是小事!咱们看怎样改良讲义呢?只列出知识提纲,省去细枝末节,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免得学生平时不学习,只是在考试前背讲义,突击学习。那购置新书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在当时啊,新文化运动已然是在酝酿之中,各种先进思想层出不穷,许多国外的先进思想也被进步人士带回国内,蔡元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要购置新书,引进更多、更新式的思想,为北大学子营造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

咱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篇演讲词的内容。

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北京大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课文的基本的内容呢我们讲解完毕,同学再次浏览全文,然后大家讨论一下演讲词有什么特点。

那通读全文后,大家觉得演讲词有什么特点。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呢,老师归纳出以下几点:

1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内容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3.条理性 要让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5.适当的感情色彩 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那咱们今天的作业呢是准备一篇演讲词,以《我最敬佩的奥运明星》为题目,下节课为大家展示。

溯渊源:拉近距离

4.大学生讲义 篇四

教学内容:

1、体育课堂常规

2、力量灵敏和协调性素质练习(室内课)学习阶段:水平二 课时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的方法,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2、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懂得学习和锻炼的态度与行为后,进一步强化常规习惯的养成。

3、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发展力量、灵敏和协调性素质。教学重难点:

1、体育课常规习惯的养成

2、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室内操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游戏(传笔)

2、讲解课堂常规一 注意安全

3、游戏(跟我学)

4、讲解课堂常规二服从老师的指挥,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

5、讲解课堂常规三做好保护与帮助

6、两人一组练习仰卧起坐(做好保护与帮助)

三、结束部分

1、讲解课堂常规四准备活动与放松很重要

2、整理与放松(音乐)

3、课堂小结

4、下课

附:游戏说明

1、传笔

教师准备一支没有盖好帽的红色水彩笔,要求学生快速传递。传完后要求学生看手上有没有红色的划印(血痕),用以导入安全的重要性。

2、跟我学

可以设计指鼻子、转笔等小魔术类的游戏,以突出服从老师的指挥,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的重要性。

3、整理与放松的音乐

参考百度搜索“Nightingale.mp3”

4、室内操

参考百度搜索“泡泡室内操”

如何上好体育课(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围绕《新课标》三维总目标的要求,力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多种活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求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的方法,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同时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并发展其力量、灵敏和协调性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的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已经懂得学习和锻炼的态度与行为,但对课堂常规未养成良好习惯的现象。他们一般具有依赖性强、模仿力强、好奇心强且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

三、教学目标:

认知: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的方法,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技能:使学生身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体育课常规习惯的养成

2、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

五、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语言诱导法、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因为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疫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电教手段,音乐进课堂,下面我通过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准备部分:学生在班级坐好,师生问好,然后进行室内操练习,做好后续练习的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 良好的体育课常规习惯的养成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讲解和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新课的教学。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目的。本部分分为 一注意安全;二服从老师的指挥,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三做好保护与帮助和素质练习等几个方面。

3、结束部份:学生边放松边听讲解,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七、场地器材:

多媒体设备、录音机。

八、强度密度

本课的平均心律:80——100% 练习密度:30——35%

如何上好体育课(讲义)

一、注意安全(详)

(1)衣服口袋里禁止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包括发卡、项链、手镯等。

(3)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4)衣服要宽松合体透气吸汗,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运动服。不要穿凉鞋、拖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布鞋。

(5)上课的穿着要合体。合身的服装才能便于运动,拖拖挂挂运动受影响。

(6)体育课上要严肃纪律性,教学活动紧然有序, 教学活动无序存在安全隐患。

(7)跑步时严禁互相推、拉、拌、追逐、打闹,跑步中如果有事情需要停下,应逐渐减慢速度,并在场地旁边停下。

(8)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老师布置过的场地、器材和校园内的各种体育设施。

(9)只能在空旷地区活动,严禁在花坛、台阶、楼梯等不适合运动的地方运动和游戏。

(10)体育课中严禁故意推拉他人和作各种危险动作。体育课自由练习时必须在教师指定场地下练习,不得进入其他场地。

二、服从老师的指挥,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略)

三、做好保护与帮助(详)

随着我们年级的增长,我们学习的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自我保护是练习者自己由于意外原因或在动作失败时,独立运用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动作摆脱危险。常用屈臂、团身、空翻、下蹲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自身采用缓冲技术避免伤害,是练习中常用而有效的保护方法。练习者应根据失误时身体所处的状态果断地作出反应。其要点是:防止头、颈直接冲击地面;避免直臂后撑;应该颈肌紧张、头内扣、屏气、顺势做滚动。如:从高处跳下落地时必须双腿屈膝并拢。前脚掌着地;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立刻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翻滚,切忌直臂撑地,以防手腕或前臂骨折、肩和肘关节脱位等损伤。

体育课是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说上体育课时不注意自我保护,忽视安全,就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轻微的如擦伤、拉伤,扭伤等,严重的会造成骨折、脑震荡,甚至还会造成终身残疾以及死亡。因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方法,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伴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同伴之间只有做好相互的保护与帮助工作,才能减少同伴的心理压力,使同伴更有信心、更大胆地完成好动作,提高动作的质量。在进行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时一定要认真听好老师交给大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可盲目地蛮干。

四、准备活动与放松很重要(略)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或比赛前,有意识、有目的的做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使之达到为即将来的运动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其作用有:

1)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人的适应能力。

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内脏器官更能承受运动带来的负荷。

3)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同时带走代谢产物,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4)使血液中的氧分解释放来以增强运动时肌肉的供氧能力。

5)体温升高,这样,使我们的代谢过程以较高的速度进行.使你对即将进行的训练或比赛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6)减少肌肉粘性并搞高肌肉的工作效率。因为肌肉内部的肌纤维之间存在着磨擦,特别是气候寒冷时,这种粘滞性磨擦加大。

7)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预防肌肉拉伤和运动损伤的出现。

40分钟的课一般准备活动时间为8-10分钟 做好准备活动,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我们的体质。

体育课放松活动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放松活动是克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保护性,使脉搏和心跳恢复正常;降低人体体温,促进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恢复,提高运动成绩,同时也能更好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使我们的身体较快地进入安静状态,充分调整有关的肌肉,生理机能做好放松,并且能以饱满的情绪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5.大学生讲义 篇五

1.1 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学科关系 1.2 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规划论、建筑论、形体环境论、管理论、全过程论(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沙里宁:“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组织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丹下健三:“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时对人类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早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被看作是艺术的处理。“是创造性的活动。在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市环境的形式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戈斯林:“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针对视觉环境满足任何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的尝试”。

(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拉艾:“城市设计是建筑形式与开放空间在社区环境中的合成”。林奇: 城市设计要处理“可能的城市环境的形式”,“为聚居地或其重要部分的使用、管理和形成创造可能性的艺术”。(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美国建筑师协会:“城市是由建筑和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

十人小组:“城市设计必须首先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和其他感知关系,重视人们对时间及场所的感受,创造舒适与安宁的感觉”。(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 1.1.1 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1.1.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1.1.3 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1.1.4 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1.1.5 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的城市设计 1.1.6 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 “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共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 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1.1.8 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郭恩章 金广君 “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1.2 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1.3城市设计的目的

3.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3.3.2为市场经济服务 1.4城市设计的特征 空间向度 时间向度 多学科 多主顾 指导性 人与环境

参考书目

凯文 · 林奇(美)《城市的印象》 项秉仁译 E · N · 培根(美)《城市设计》 黄富厢译 F · 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 徐思淑等 《城市设计导论》 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王建国 《城市设计》

第二章 城市设计简史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步城市设计史。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 1.1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1.1城市文化特征

——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 ——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 ——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广场、圣地、公共建筑 1.1.2雅典卫城

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 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 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 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亚里士多德: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应加以限制,城市居民自由而有节制的享受生活

希波丹姆:米利都城,几何形、方格网城市结构 柏拉图:《理想国》

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成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全城共含5040个地块,居民5040个(主要指武士阶层的成员),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应当建立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遵循古希腊哲理,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米利都城是体现其规划思想的代表。1.2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2.1 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设计精神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

—体形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场的控制作用 共和国时期——共和广场群,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帝国时期——帝国广场群,皇帝们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 1.2.2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依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须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模式

—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延续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1.3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3.1城市空间特征 自然形成 教堂为中心

道路弯曲、宽度自由

广场封闭式构图,平面不规则 建筑实体界定公共空间

如画的城镇,适合步行的体验空间 1.3.2 城市广场

—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和丰富多样的界面,造成封闭空间 —广场形式和大小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确定,也取决于主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视觉要求

—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塔、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几何中心

—建筑物、纪念性雕塑和广场之间应有紧密的功能上、视觉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1.4.1 城市改造

罗马市政广场的改建:

——米开朗基罗最精美之作

——对古罗马广场和建筑群设计经验的借鉴和改进 1.4.2 巴洛克:戏剧化的城市设计

—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真正影响并改变了西方城市格局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体系 —集中反映当时的几何美学

—轴线系统,放射道路,强烈的秩序感和恢弘的气势 —符合君主和教皇的心理需求

1.4.3 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的影响 2.中国城市设计简史 2.1 《周礼.考工记》

—服从礼制营建制度的需要和人伦秩序的体现 —由外而内,控制式和封闭式 2.2 《管子》与《理想国》

—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 —打破“先王之制”,城市选址因地制宜

—城市布局上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第三章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集中与分散:关于城市理想模式的探索 1.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结合城乡优点 改善城市环境 消除贫富差异

建立新型社会经济关系 新城市运动

1.2 莱特的广亩城市 《消失中的城市》 自然主义者

每人一英亩土地 高速交通连接

抛弃城市结构,真正融入自然 中产阶级郊区化

1.3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明日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空间、人口和各种资源的集中 提高城市运做效率

反对传统城市空间模式 体现现代艺术观

光明城,300万人口,中心24栋摩天楼,60万人居住在周边的板式豪华公寓内。巴黎伏瓦生规划

2.空间和秩序: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2.1 卡米罗·西特: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罗·西特(1843—1903)《城市建设艺术》

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公共广场的形式和大小 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公共广场群

北欧公共广场的布局

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特征 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结论

2.2培根: 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

找出“同路人”的“城市经历” 费城城市中心设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3.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3.1 场所·场所精神

空间 容纳人们日常生活的三维整体

场所 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场所=实体空间+精神意义 场所精神 场所的总体氛围 3.2 文脉·城市文脉

文脉 就城市设计领域而言,文脉就是人、建筑、城市及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脉 包括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

显性文脉 包括人在城市中的社会活动,人的活动领域和领域的构成要素

隐性文脉 对城市有潜在影响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诺伯格·舒尔茨

4.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简·雅各布其人,记者、自由撰稿人,《建筑论坛》助理编辑,赞赏城市原有街道的欢乐与祥和。

“城市规划这一伪科学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至今还未突破那些似是而非、以愿望代替现实,却又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迷信,过分的简单化和象征手法,使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走向真实的世界。”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 ——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 ——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性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纽约时报》:《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或许是城镇规划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力作。《城非树形》(1965)《俄勒冈实验》(1975)C·亚历山大 《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P·达维多夫 《城市设计宣言》(1987)A·雅各布 D·阿普尔亚德

5.环境与意象:城市设计的意象论 凯文·林奇(1918—1984)《城市意象》

条件:识别性 物体的外形特征

结构 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意义 在使用上对观察者的重要性 元素:路径 Path 区域 District 边缘 Edge 节点 Node 地标 Landmark

6.生长与衰败:城市设计的有机论 6.1 有机疏散 伊利尔·沙里宁

—1918年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是有机体,符合生命体的内部秩序,不能任其凝成一片 —把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离开中心的地域 —工业不应占据市中心,空出的面积开辟绿地

—大赫尔辛基规划,建立半独立城镇,控制城市的扩张

第四章 城市设计基本要素

土地使用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公共空间 使用活动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1.1 目的

城市设计研究的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

建筑设计:通过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把建筑蓝图变为真实的建筑物。

城市设计:通过控制相关建筑元素,使建筑师的建成作品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作用。城市设计师的“二次订单”

1.2 城市建筑:建筑·城市建筑 反映地理特征: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 支持城市运转:符合城市的规模、尺度

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涵义:尊重建成环境的意义,尊重历史文化特征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反映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行为:同样功能的建筑物,在城市不同区位,其形态会有所差异

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考虑、对城市既有空间肌理的考虑

1.3 控制要素 高低 大小 形状 风格 色彩 材料 质感 容积率 空地率 建筑高度 体量

沿街退后 质地 色彩

环境影响

1.4 控制原则

1.4.1保护城市地形和天际线的美观和特色

1.4.2保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1.4.3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关系 1.4.4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

1.5 弹性控制概念 1.5.1高度奖励

私人地块修建城市公共福利设施或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1.5.2城市环境日照条件评价

鱼眼镜头结合日照天穹图某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日照条件,为周围体量控制提供依据

1.5.3高层建筑的分段控制

对建筑底部、中部、顶部及屋顶形式的控制 2.土地使用 2.1 研究内容 城市设计:

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 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2.2 土地使用的原则

2.2.1土地综合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保持城市空间的全天候活力 2.2.2 保护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资源

作为城市设计师应当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形体要素突出城市整体景观特色 2.2.3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狭义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及电力、电讯设施 广义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城市的发展和容量 基础设施耗资大,建设周期长,先行建设 土地使用计划中:

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物质空间,提供方便条件 有效协调基础设施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 3.公共空间 3.1 概念

也称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

新型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物的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建筑灰空间 3.2 特性 开放性 可达性 大众性 功能性

3.3 中西城市公共空间演变比较

西方:广场为主要形式,承载大量城市公共生活 中国:“街”为主要形式,承载的城市公共生活有限,以商业贸易为主 西方:近代,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环境的附属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0世纪50年代,城市美化运动,公共空间建设考虑景观、艺术效果,对人的活动需求考虑很少

60年代,简·雅各布的著作发表后,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心理和需求心理

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也发生转变,也开始承载更多的公共活动

近十几年,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量很大,也出现了种种误区,甚至重蹈西方失败的覆辙

问题一:尺度失当,难以积聚人气,缺乏活力

问题二: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缺乏对人的关怀 3.4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理想目标

尽量消除城市消极空间,尽量增加城市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无人问津、无法使用的城市空间。大面积的停车场、废弃土地、闲置的河岸、倒闭的工厂、铁路两侧的棚户区、建筑物之间的三不管空地„„

城市轮廓低沉、水平,建筑物内部生活与街道活动紧密结合,户外空间尺度人性化 现代城市脱离街道生活,充斥着高层建筑,户外空间尺度非人性化,产生消极空间。

消除消极空间,“缝合”城市空间的创伤,创造积极空间 设计控制要点

1、边界明确,形成积极空间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及视觉联系

4、强调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人情味 4.使用活动

4.1人的活动类型

必要活动:构成城市活力的基本要素 选择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社交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增加后两种活动,就能提高城市运转的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选择活动和社交活动与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4.2 使用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互动关系

符合人行为心理的环境,可诱发使用活动,反之则抑制

使用活动可改变空间的性质,使之变得有意义,甚至促使其环境品质的提升 4.3 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一:设计活动以增强环境对人的吸引力

策略二: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考虑到使用者利用环境设施的能动性。

策略三: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空间环境

策略四: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段,激发使用活动的产生

策略五:重视环境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以积极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使用活动

5.交通与停车 5.1 重要性

汽车改变城市结构,带来城市问题

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5.2 关注的内容

侧重于定性研究,确立一种模式,以此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根本目的是如何减少大量车行交通与停车空间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使城市不至于沦为“汽车的城市”,仍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最大限度维护步行者利益。5.3 模式研究

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地下、多层、路边 停车与景观的结合:林荫停车场 中心区边缘停车 发展公交捷运系统 建设步行街、区

6.步行街\区

6.1 步行街\区的意义 以人为本

社会效益:增加城市积极空间,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商业活动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交通效益:减少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压力 6.2 建立步行街\区的必要条件 交通可达性,人车分离的可能性

街道界面(硬质、软质)在美学意义上的和谐、连续 必要的环境设施

活动支持(商业活动、特色人文活动)6.3 步行区

步行网络所连接的城市元素在功能上应有紧密的联系 范围过大反而造成不便(德方斯)

适应人的步行心理,提供多种选择,不能强迫人的流线 7.保护与改造

7.1 保护与改造的涵义

保护: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城外,还包括保护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历史街道环境、历史性景观特色和地方性风俗民情。

改造:采取适当措施,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保护活动体现经济价值,利用经济收益更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7.2 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

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

柯布西耶与国际化 空间与心理的归属感

历史:城市生长的印记;

文化:城市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模式

多样性与地方特色 保护与改造的收益

经济、社会和文化收益 7.3 保护与改造的类型

个体历史建筑或遗存的保护及环境整治

索非亚教堂、革新街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群体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旧金山吉拉德广场 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改造

上海新天地 历史性区片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菊儿胡同、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 设计与实施中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 修复或整饬 功能定位 室外空间 视觉条件 交通组织 功能调整 开发

建筑风格

7.4 保护与改造的城市设计控制技术 保护区划 设计导则

视线控制

建筑风格与形式控制

建筑高度 管理手段

空中开发权转让

建筑立面转让

减免税收

8.标志与标牌 8.1 类型 交通标志 公共性标牌 商业性标牌 8.2 作用 标识性

区域识别手段 8.3 管理 台北市

美国查尔罗特市 深圳

哈尔滨中央大街

第五章 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5.1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保持城市总体目标的连续性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通过形体环境规划反映出来。

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建筑体量、形式和风格,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道路与交通,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等。5.2 满足人的需求

1943年,美人文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 生理需求——城市环境的微气候条件

安全需求——交通安全、设施安全、可识别性 社交需求——城市公共空间 自尊需求——空间的私密性、归属感

自我实现需求——城市特色、社区特色、建筑特色、公众参与 5.3 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

城市的特色不仅包括形体环境形态,还包括居民的行为活动、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

5.4 考虑不同的时空效果

5.4.1 开发建设实施的时序性

5.4.2 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人的运动所展开的空间序列 5.4.3 四季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日景及夜景的不同效果 5.5 遵照美学原则组织设计元素 创造格局清晰的景观秩序 保证空间界面的连续与变化 提供轴线和景观条件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交融和渗透

第六章 空间与景观

1.城市空间

1.1 城市空间的构成 底界面 侧界面 顶界面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第一层次轮廓线: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

第二层次轮廓线: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构成的形态 一次街廓 H/D1—1.5 二次街廓 H/D 2—3 1.2 城市空间的领域性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

2.城市景观

2.1 概念与构成 2.1.1 概念

(城市形体环境+城市生活)物质形态的的视觉形式 2.1.2 要素

景物、景感与主、客观 2.1.3 构成 自然景观

山水、地形、地貌 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城市环境表征 人工景观

新旧建筑、建筑群形成的城市轮廓线、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品等。活动景观

能够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反映地方风俗民情的活动。2.2 城市景观建设的策略

2.2.1 加强对城市景观问题的研究,制定长远与近期的景观建设计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2.2.2 建构景观体系 城市天际线形式; 高层建筑的分布; 城市形象标志系统; 主要公共空间的布局; 主要景点的分布;

视线、视角、视廊的形成与保护; 城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地位; 城市广告招牌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的布局与构想等等。

2.2.3 建立景观管理条例,实行景观质量在内的设计评审制度

2.2.4在城市设计领域加强与景观建筑学和公共环境艺术学科的联系

第七章 开发与管理

1.开 发

城市开发是以土地为载体,开发利用空间的经济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种城市活动对空间的需求,如居住、商业、工业和娱乐等。1.1开发的类型

1.1.1 新开发与再开发

城市的生长期到成熟期:新开发递减、再开发递增

城市的中心区到边缘区:新开发递增、再开发递减 1.1.2 公共开发与非公共开发

1.1.3 商业性开发与非商业性开发 1.2 与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 1.2.1 城市区位与地价 1.2.2 开发强度与收益 1.2.3 使用功能与层数 1.2 城市设计与开发

环境品质 环境的经济价值

空间形态 密度、功能、界定、尺度、领域的 划分、环境特色 对开发商的再认识

2.管 理

6.大学生讲义 篇六

形意拳创于何时、何人,众说纷纭,有多种版本。我所学的形意拳,现有史可查,大体如下:姬际可先生,字隆丰,为山西蒲东人氏,传之于陕西曹继武,后曹继武传之于姬寿,姬寿传之于山西太谷戴龙邦,戴龙邦传之于河北深州李能然,李能然传于山西太谷宋世荣,宋世荣传其长子宋虎臣,宋虎臣传之于李旭洲,李旭州传之于卢忠仁,卢忠仁传之于吾辈等人。

卢忠仁先生,字正文,1922年生人,近九十高龄,仍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耳灵目清。先生于1937年拜著名武术大师萧海波习练八卦掌,1944年萧师由津返乡,卢忠仁先生又遇由山西来津的宋派形意拳名家李旭洲,即拜李旭洲先生为师,学习宋氏形意拳,直至1960年李旭洲先生逝世。

卢忠仁先生,随萧海波先师学艺八年,随李旭洲先师学艺十六年,集两大拳种所得真传,历经半个世纪的运动活体,再现传统功力的锻炼实践检验(可经得起现代有关人体运动各学科和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新兴有关事物动态论证的科学思想验证),透视出了形意拳的一切讲究!

我从十几岁开始就作为人室弟子跟随武术名家“神枪”杨月波先生习练形意拳及六合枪法十几年。1988年拜入卢忠仁先生门下,通过科学的训练,恩师的悉心教诲,我对传统武术——形意拳有了一些较为深刻的理解及体会,切切实实地明白了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形式,内脏受影响的状况,以及人体骨架布局直到调动人体进行运动时肌肉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样式。在所有这些地方上,可以看得出来哪些是中国传统吐纳导引和养生之道所讲究的要害之所在,哪些是在传统武术历史演变中所留下的痕迹。比如:从马上过渡到步下以后,外在形式是“马步”或是“川字步”;内在形式必须是“圆背吸胸”,否则人体在动荡起来会喘不成声的。再如:从手持兵器到拳脚的过渡,外在形式像是持刀抱枪指向对方,内在形式上必须是变更肌肉工作用力的形态(手持器物与徒手打拳肌肉样态是不同的),否则拳力是打不出去的。所以在这部形意拳函授讲义里演示讲解的各个拳式动作,都会将上述的种种形式一一展现出来。因为“机能与形态的统一”是生物科学的最高法则;本质性的东西是通过“结构”展开的,就如同生物分子的说明,是以“双螺旋结构”为成果相似一样。

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同属“内家”拳技,那么形意拳在动作的劲力问题上,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先大体地看一下我国武术锻炼的历史。

由古代狩猎和战场上使用弓箭刀斧并兼有兵器舞到兵器术和拳技的形成,在兵器“杀法”与拳技“打法”互为媒介、互为前提、互相过渡和互相创造的历史进程中,拳技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初期如何组织拳式动作的结构(包括确定基本动作)和增强动作力量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到了明代戚继光整理民间流传各家拳法时,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戚继光对宋、明以来的十几家拳法,指出了许多如踢、打、跌、拿、软、硬、长、短,以及捆锁、翻转等各自具有的特长。说明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各家拳技相继地在组织各式各样的动作结构和表现人体各运动部分的动作力量方面,已经是丰富多彩了。但具体到一家拳技上,正如戚继光所说:它们都是“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偏于一隅”。因此,戚继光对当时流传的十几家拳法,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汇编成一套如长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和“上下周全”的三十二式长拳。在武术的动作问题上,作了一次动作外在结构形式上的补充。

在戚继光整理长拳的时期,兴起了“内家拳法”。这一历史时期拳技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开始深化,表现为在任何一个拳式动作上如何从人体内在、外在完整一体地体现动作劲力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被认知,是由各家拳技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决定的。戚氏以前,各家拳技共同解决的“组织动作结构和表现人体各运动部分的动作力量”的矛盾,可以说是极尽能事了(包括戚氏在内)。然则,我国武术的锻炼史并没有停步不前,而且是有意地和依赖人的控制能及地进入到运动动作更深处的一个层次里面,来改建其中的各种关系。可以说,拳技动作要做到打击有力,对于一臂一腿的抡、压、探、伸仍嫌不足,再继以步法、招数和弹跳直到“操打之法”以加强臂腿手足的硬度,因而成为早期各家林立而起的内在动机和意向,反过头来,对人体自身内部完善各个关系,以便达到一臂一腿的一举一动也要体现人体内在、外在完整一体的动作劲力,成为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法及后来称为“内功”诸拳技所共同追求的目的了,形意拳的技法是整体力的直冲直进。武术的功能表现,抛去江湖骗术不论——诸如刀枪不入那些早经媒体人士揭穿了的,而可信的、可靠的和久经武术界有识人士所公认的是:来力不入,去力无形,周身反弹,一触即发。

上面这个描述,可称得起是传统武术,武功发展的历史高峰。这部由天津爱祥武术发展有限公司理论小组整理编写的“形意拳函授讲义”里所演示的桩法及拳法动作,完全有根据并且还不须旷日持久地依之锻炼,就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

形意拳作为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因其传承以言传身教为主,其具有私密性和局限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重组、科学的发展,如何将形意拳这一优秀的拳种发扬光大成为新一代武者的共同追求目标。爱祥武术公司理论小组全体成员正是以此为己任,历经半载,运用现代语言和现代科学知识诠释了这一古老的拳种,之所以将它无偿地公布出来也是希望有志者可以通过它能真正领悟到形意拳的真谛,以达到武者追求的境界,如果大家在习练当中有什么疑问和体会,但又相距遥远,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www.wuzheregal.com),我们真诚地希望真正爱好形意拳的广大武友们可以从中得到裨益!

二、桩法

(一)桩法的重要性

“……久站无极之式,气顺、血和、筋舒、皮腱、劲足,而有极生焉。”

在站桩的锻炼实践上,“气顺、血和、筋舒、皮腱、劲足”都是有一定的标志的。

“气顺”首先要“气沉丹田”。从人体胸廓的呼吸形式上看,是胸部平稳、腹部丰满、背部圆撑、腰不过分地塌陷。这样的呼吸形式,一方面调整了脊柱形成的习惯性弯曲,一方面促进了内脏“内稳态”的机能平衡。

“血和”可以从手、臂部的静脉有无“曲张”现象可断。四肢的动作用力得宜,静脉管总是回血通畅,管隐状,而肌肉的韧度则是很强的。

“筋舒”是周身各处的肌肉没有局部性的紧张缩短现象,这一点和“气顺”、“血和”又是互相制约的。

“皮腱”不是皮粗肉厚,而是肢体的皮部与肌肉呈“滑脱”状态,古代称这一步功夫为“腾膜”(即肌膜能够禁受较大的“撕扯”)。

“劲足”、“……而有极生焉”。所谓的“有极”,它的含义不是指人体某一处或某些处做出习惯性的肌肉用力,而是指周身各处通过“气顺”、“血和”、“筋舒”、“皮腱”的锻炼,即使是在静止性的动作上,周身肌、腱、皮部的韧性都是很强大的,当桩功取得“有极”素质时,传称“三校归一”(人体筋络上、中、下三个部位横向连结称作“三校”,“三校”的纵向连结称作“归一”),基于此,再进行人体四肢、躯干等各处的锻炼,形成一个“整中有分、分不失整”的完整系统性的统一整体。

(二)三体式

著名学者武术大师卢忠仁先生说:“桩法是练武的根本,就如同盖房打地基似的。”拳谚云:“未操拳,先站桩”,桩功作为武术中发展稳固素质,提高内在力量,调整身体机能,强化锻炼功力,培养周身一体的拳劲的必要手段和直接简便的方法,从来就是武术入门的第一课。形意拳基本桩步、基本桩法都是三体式。形意拳讲究“万法皆出三体式,入门先站三年桩”,因此练好三体式尤为重要。当然,由于时代和具体对象不同,今天学习形意拳,并不要求人人都花上三年时间去练三体式。一般说来,站上一年本函授班传授的三体式桩,就可以内劲充盈,形意合一,在技击中随时可以集中周身的力量,瞬间发出强烈的爆发力,以致手起如箭,与人较技似虎扑羊,所向披靡。看一家拳法,练它,是否能真正提高身体素质,按现代体育训练的标准,即是在力量、速度、耐力、韧性等方面,并且是否同时在武术技术上“按照传统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高的标准”,通过锻炼,是否能在练者身上反映出来“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最可靠的观察,莫过于从“桩法上观察——因为它是练武的根本的根本”!此说充分严谨地阐述了桩法的重要性。

1动作说明

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正,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向前,眼向前平看。要点: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要合闭,舌尖抵住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全身任何部分都不可紧张。

身体不动,两小臂向上折叠合拢至眉端,同时上体前倾二十五度。随即两小臂下按至小腹丹田下端,同时头向左转,身体直立。要点:两手下按时要与胸腹摩擦,以使劲力不空泛。同时头要上顶,整个过程要干脆。此式技击意义:当对手拳向我胸腹击来时可用此瞬间化解。

右脚向右侧后撤半步,约一脚的距离,脚尖内扣约四十五度,身体向左转约四十五度,两手握拳,右拳贴腹至胸在嘴前钻出,高以鼻齐,大小臂成大于九十度的钝角,随即左拳贴腹至胸在嘴前至右肘部在右小臂上前伸,两拳变掌重叠;左掌在上,两掌心朝下,掌指向前。同时收左脚至右脚踝关节处,前脚掌着地。随即左臂前伸小臂与大臂成约七十五度夹角,右臂向后拉按大小臂成约六十五度夹角。同时左脚上步约一个半脚长,脚尖内扣约二十五度。

前脚尖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左手与嘴平齐,右手与左臂肘关节处齐平,双肩下压,两肘横撑,两腿下蹲,右髋部后拉,左膝前顶脚趾后扒。身体以正前方成四十五度夹角,胸部心窝处与两脚尖连线中点垂直,形成前后两脚各承担一半体重的状态,即前五后五状态。两手吊腕挑领食指拔纲前挑,双腕涨把,虎口撑圆其它各指微扣,两眼平视前方,呼吸自然。

如无特殊说明,本讲义所述之三体式均为左手在前的三体式。

2注意事项

(1)站桩前要清除大小便。

(2)暇装要合适,宽松,使肢体不受任何束缚。

(3)初练者以自然呼吸为好,随着站桩时间的增长,再辅以呼吸的锻炼方式,练功的时间一开始能站十分钟就很不错,慢慢加到半小时一次一面站半小时,共计一个小时。

(4)站桩完毕后,双臂要慢慢放下,然后以中速甩臂行走十分钟。

(5)站桩时背向太阳,在室内站桩时,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6)饭前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进行站桩,以免影响食欲及消化。

(7)站三体式桩是求人体的三盘连通,通过呼吸使阳而肌肉和阴面肌肉都得到充分拉伸。

三、五行拳

五行拳是劈、崩、钻、炮、横五种基本拳法的总称。古代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拳,故称五行拳。五行拳动作简单,规矩严谨,左右式反复练习,其它各式拳法多由此演变而成,故有“形意母拳”之称。初学者要通过五行拳的练习,才能打好基础。

(一)劈拳

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而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古拳谱曰: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润肺通鼻气须抟,起钻落拍劲力宏。

动作说明

1预备式: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做法同前。

2劈拳左起势:由三体式开始,两肘不动,两手握拳,两小臂内旋经胸前外旋至嘴前向前划弧劈出,左拳在前与嘴齐平,右拳在后与左肘齐平,同时左脚向前迈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四十五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

3并步左蓄式:右脚上步与左脚齐,右脚踝部贴左脚腕后部,同时两手变掌,左手回收至距胸约三拳,右手同时由胸部前伸于左手上,右手食指与左手食指重叠,高与嘴平,两肘横撑,掌部要求同三体式。

4劈拳右起式: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右掌向前劈按击出,左脚不动,成右三体式,两肘不动,两手握拳,两小臂内旋经胸前外旋至嘴前向前划弧劈出,右拳在前与嘴齐平,左拳在后与右肘齐平,同时右脚向前迈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四十五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右腿,左脚不动,左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

5并步右蓄式:左脚上步与右脚齐,右脚踝部贴右脚腕后部,同时两手变掌,右手回收至距胸约三拳,左手同时由胸部前伸于右手上,左手食指与右手食指重叠,高与嘴平,两肘横撑,掌部要求同三体式。

6动作1至5可依次按要领反复多次练习。

7劈拳回身:当练拳至左三体式时即可回身,方法为:双手握拳小臂内旋下落至小腹两侧,同时身体向右后转,左脚跟进约一脚距离脚内扣,右脚不动,随即右脚向前迈步长约一脚左右。两小臂内旋经胸前外旋至嘴前向前划弧劈出,右拳在前与嘴齐平,左拳在后与右肘齐平,同时右脚向前迈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四十五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右腿,左脚不动,左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然后做并步右蓄式,动作同动作5,如此反复来回练习即可。

8劈拳收式:撤右脚约半步脚内扣,两手合拢于胸前交叉,掌心向内,左掌在外,成十字手,两手外展在下落于体侧,左脚向右脚并拢成立正姿势。

劈拳劲力指导:练习劈拳用掌击打时,前手的劲力为前扑下按之合力,后手用肘部向后下方拉按,形成前后两手对争的发力模式,用拳击打时要形成弧形路线的撞、劈之力。

劈拳技击指导:形意拳用三体式为格斗预备式,当对方用直线形拳法,如直拳向我面部击来时,我速用后手挂劈对手拳臂,前手用拳或掌劈击对手面部或胸部,两手在步伐的催动下连续劈击,直至将对手击倒。

(二)崩拳

崩拳是左右拳拳轮换向前直打的练习方法。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拳势猛烈,快速劲整,出拳与步法进退合拍整齐。古拳谱日:崩拳属木似放箭,生炮克横紧相连,舒肝明目周身劲,蓄势崩炸涌向前。

动作说明

1预备式:崩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做法见三体式动作说明。

2进步撞掌:左脚向前迈一大步,脚尖向前,同时左手立掌前撞,高与鼻齐,右手立掌置于胸前,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

3炸步崩拳:左手不动,右脚上步于左脚后,右脚尖约与左脚跟齐,脚掌由前掌至脚跟弧形下搓击地时,右手握拳向前涌射击出,左手握拳收于左腰部。

4翻拍蓄势:右肘不动,右小臂外旋向上划弧与眼同高,动作不停下拍成掌心向上,与胸平齐,左手掌心向外贴于右肘处。

5撒手崩拳: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左拳向前涌射击出,高与鼻齐。右脚离地跟进半步,前脚掌搓点地面,右腿形成似直非直状。

动作2至5式可依次反复练习。

上一篇:2017教师资格证考哪些下一篇:英文语法much用法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