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2024-09-25

《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10篇)

1.《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一

小溪巴赫(沪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肖复兴

金山中学语文组李书慧

一、教学目标

1.领会借“小溪”的意象来写巴赫音乐、巴赫品格,以实写虚的写法。

2.认识巴赫精神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巴赫的坚韧、沉静和执着的精神,体会作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

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展现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难点

小溪意象及其与巴赫品格、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分析文章思路

一、导入

从化抽象为具象的古诗句中引入课文。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通“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以物喻物。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物喻情。

关于音乐这一抽象的东西,我们如何来描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肖复兴的音乐散文《小溪巴赫》,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巴赫品格的赞颂之情的。

二、作者介绍

肖复兴,北京人,祖籍河北沧县,《人民文学》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分析文章思路(重点)

肖复兴《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中说:我觉得谈音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资格来谈一谈音乐的。

面对其他古典音乐家他娓娓道来。而唯独面对巴赫时,他拘谨得象一个小孩子。让我们走进肖复兴的《小溪巴赫》。

概括文章段意,分析文章思路(重点)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解读文章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思维训练。)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步骤:

1.学生通读课文。

2.学生概括段意。

3.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

第1、2段:写自己一直想写一写巴赫,却又不知该怎么来写,因为“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

第3、4段:过渡段。指出巴赫名字德文的意思开启了我的写作思路。

第5、6段:写巴赫的音乐价值由埋没到被发现的过程,就像小溪即使弱小却能常青常绿。(比喻)

第7段:过渡段。指出小溪的意义。

第8~12自然段:赞美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并指出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13~15自然段:赞美巴赫的伟大如清澈的小溪。

第16~18自然段:描述听巴赫音乐的感受DD眼前永远流淌着静谧安祥、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作者对巴赫欲写又止的心情。

第二部分(3~15段):写小溪的特点,巴赫、巴赫的音乐价值如同小溪。

一层(4~8段):小溪的.意义--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二层(9~15段):小溪与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三部分(16~18段):作者展开想象,描绘了聆听巴赫音乐时眼前出现的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这些画面的中心意象正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的对巴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

--探究、把握小溪意象及其与巴赫精神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探究意蕴

--小溪意象及其与巴赫精神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1.关于题目

--题目为“小溪巴赫”,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小溪的特点,巴赫的特点。二者有相似之处。

作文启示--拟题的方法:运用比喻拟题。

【推出“学习重点、难点”--探究、把握小溪意象及其与巴赫精神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2.小溪有什么特点?

--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第4段)

--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第8段)

--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第9段)

--小溪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第10段)

--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时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第14段)

小溪的生命特征:是遇到阻碍,并不退缩,依然默默无闻,涓涓流淌。平凡却伟大。

板书:小溪(恬静清澈、永葆活力)

3.为什么要写小溪?

明确:为了比喻巴赫的音乐、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小溪”的意象可以贴切地与巴赫的品格、巴赫的音乐相融于一体,成为完美写照。

(1)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

--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2)巴赫的音乐(第5段)

1772年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勃兰登堡对此不屑一顾。

1802年,巴赫死后52年出版了第一部巴赫传。

1829年,巴赫死后79年,他的《马太受难曲》开始被演出。

(原文: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就像小溪一样,不被人注意,却永不消失。

板书:巴赫音乐(静谧安详、旷日持久)

(3)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知人论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出生于在德国爱森纳赫,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经济拮据,生活困难,但由于他嗓音美妙,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1750年,巴赫在莱比锡逝世,由于家境贫苦,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他的死没有引起显著的社会反响。

巴赫善于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他的死没有引起显著的社会反响。就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原文: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

【二者融为一体】

这些看似平凡却伟大的特征是与巴赫性格、品格以及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相照应的。

板书:巴赫品格(沉静内敛、坚韧执着)

作者利用小溪、巴赫、巴赫音乐的相似点,将三者融为一体加以描绘,在描绘的过程中,表现作者对巴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齐读第8~12自然段。

4.这种借物喻人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又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借小溪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巴赫的沉静内敛、坚韧执着的品格,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巴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板书:借物喻人(物)(物)(人)赞美敬仰之情性格品格之美

5.跟随肖复兴听巴赫

(1)齐读第17、18段,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

把听觉转换成视觉(通感),更感性地理解巴赫音乐带来的感悟。

(朗读)--以实写虚。

(2)听巴赫音乐,享受小溪般的滋润。

(3)拓展

--古诗词的咏物诗中,也有不少采用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

如,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总结:巴赫的性格如同小溪,沉静内敛,坚韧执着,润泽世人;巴赫的音乐如同小溪,静谧安详,慰藉心灵;巴赫的创作如同小溪,作品众多,源远流长,滋养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丰富了欧洲音乐世界。从他对人们的启示这个角度来说,巴赫不是小溪,他是大海,浩瀚而伟大!

二、课堂小活动

--用某一具体的物,来比喻本班某同学。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迁移写作:伟大人物的魅力是永恒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浩瀚书页中,在悠悠五千岁的中华史册上,记载着灿若群星的伟大人物,如屈原、陶渊明、李白、鲁迅、阿炳、苏格拉底、梵高……请选择你喜爱的一位,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绘出他的高尚品格,形式不限。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

1.要描述出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

2.要有机融合,揭示出人的精神。

四、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肖复兴:《音乐笔记》、《只为聆听而存在》

钱仁平:《巴赫》

房龙;《巴赫传》

余志刚:《音乐的大海巴赫》

【板书设计】

小溪巴赫

肖复兴

小溪(物)(恬静清澈、永葆活力)

巴赫音乐(物)(静谧安详、旷日持久)借物喻物

巴赫品格(人)(沉静内敛、坚韧执着)借物喻人

性格品格之美

赞美敬仰之情

该文已经发表于吉林省《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2010年5月24日

刘双平

2.《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 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 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 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追问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与“卿言多务,孰若孤?”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 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 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作为君王,你会从中收获些什么?作为大臣,你会收获些什么?作为今天的你,会收获些什么?

4.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1. 整理《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2. 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邬雪娇

3.《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名、馨、鸿儒、白丁、劳、形”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通过疏通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朗读出美感并能熟读成诵。

2.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内容分析:

《陋室铭》是古代铭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贵有精神”,刘禹锡借此文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出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而且本文篇幅短小,注释详尽,那么对于学生朗读和对内容理解方面的教学指导就变得尤其重要。同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在感受和理解作者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另外这篇铭文之所能历来被人称颂,也有其文章的美感之所在,在教学中,通过品读体会文章之美并读出美感,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学习要点。

一、情景引入

背景故事导入并介绍作者。

[设计说明]:背景故事的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铭”?“铭”这一文体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等。特点:篇幅短小,句式较短,两句相对,押韵有韵律,多用对偶等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去感受“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三、重点读析

1.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用“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说一句话。

明确: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说出“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所描绘出的画面。

[设计说明]:能够在正确翻译描写陋室生活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美化和陋室生活场景的`想象,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关键词。

2.设置情景:在知县老爷和刘禹锡的对话中感受陋室不陋。

明确:在品读中感受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同时让学生了解陋室“陋”与“不陋”的关键取决于谁住在里面,点明“惟吾德馨”是本文的中心句。

[设计说明]:在具体的场景中,通过知县和刘禹锡对话感受陋室的“陋”与“不陋”。

四、拓展迁移

介绍刘禹锡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刘禹锡的作品,分析刘禹锡的理想是不是就这样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

明确:刘禹锡是一位有着安贫乐道的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也是一位志存高远之人。

4.《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四

(第七册)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积累前后字能互相颠倒的词语,并了解在不同语境里读法不同、意思不同的规则。

2、阅读短文,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出问题,并领会句子的含义,学会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也能正确选择。

3、收集生活中有关自己成长的故事,体会“生命如同故事”这句话的内涵,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熟记有关生命与健康的名人名言。

4、学会用钢笔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能正确选择下半句。

2、阅读短文,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3、根据短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领会句子的含义,说出自己的感悟。

[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有关自己成长的各种资料(包括故事、照片、物品等)。

2、搜集有关生命与健康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辨析多音字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从带点字中发现了什么。(1)指名学生读句,交流。

(2)归纳: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这四组多音字一个读音表示动作,另一个读音表示一样物品。

2、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多音字,看哪一组写得多。(1)小组交流,优胜者插一面红旗。

二、积累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前后颠倒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欢喜——喜欢;和平——平和;落下——下落;

科学——学科;积累——累积;风暴——暴风; „„

„„

3、师:汉语中有一些组成词语的字一模一样,但颠倒一下顺序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仔细观察左右两组,词语颠倒后有什么变化。例:讲演——演讲

算盘——盘算

觉察——察觉

树种——种树 代替——替代

故事——事故 登攀——攀登

愿意——意愿 „„

„„

4、小组读词,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归纳:词语颠倒后有的意思是相近的,有的完全成为另外一个新词,要适切运用。

三、在最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审题。选择的句子能使前后半句话正确、完整地表达。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选择?

4、师小结:两个分句之间是总分关系,后半句是把前半句的意思写具体。因此要细细品位后半句的意思,能不能准确地将前半句说完整。

5、拓展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1)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2)马上就要公布比赛成绩了,我紧张得

。(3)美妙的乐曲响起,观众们。

指名学生交流。

四、读短文,完成练习

1、默读短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读短文。交流:有什么问题?

3、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题,短文重点要告诉我们什么呢?(1)出示选择题,学生口头回答。

(2)齐读:雪花虽然寒冷,但有一颗包容别人,知道温暖的心。

4、短文哪些句子写出了雪花有一颗包容别人,知道温暖的心?(1)交流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结:雪花的洁白、晶莹、无暇能掩盖世界上一切邪恶和污秽,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5、理解句子:雪花,你总是在一切上面的,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眼泪走开了。

指名学生交流。

6、刚才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小组内讨论交流。

7、有感情朗读短文。

五、语言实践活动

1、将事先收集的自己成长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派代表到讲台上交流。

3、评选出心目中最感动的故事(照片、物品等)。

六、熟记名言

师:父母给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我们应该怎样去珍惜它们呢?

1、出示名言,学生自由读。

例:世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裳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

——蒙 田

可以告诉学生: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健康更重要,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是最美丽的。

2、指名读,说说你对名言的理解或给自己的启示。

3、你还积累过哪些关于生命或健康的名言?

4、读读、背背。

七、练习用钢笔字抄句子

1、学习正确的抄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位置。段前空两格,换行后顶格写。标点符号占一格。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5.《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五

其次,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在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解决方面,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解决,给人一种不连贯的感觉。第二,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随时渗透估算的意识,但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这一点。估算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意识,要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为孩子服务,例如确定结果的大概范围,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等等。第三,对于班级孩子的分析题、讲题还要继续训练,没有做到全员会讲。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养成讲题的习惯,使他们意识到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分析分析题,找找已知条件、问题、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来列式。相信长此以往的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不管是教材的准备还是习题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任教的孩子的准备。他们欠缺在哪里,他们的难点在哪里,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教学,都是我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

6.《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六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中的10个生字:预、兆、祥、泽、态、俊、俏、泼、煦、勃;能正确书写并记忆“兆、祥、态、俏、泼”;能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预兆、吉祥、光泽、体态、俊俏、活泼、和煦、生机勃勃”。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读出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1)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3.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喜爱。激发学生对喜鹊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兆”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泼”容易和“波”混淆。“兆”的书写笔顺。“祥”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2.以第一人称的语气介绍喜鹊的样子。3.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喜鹊,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1、你们知道有哪些鸟吗?

2、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喜鹊。

3、(揭示课题),一起读读课题,边读边想,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师:

1、让我们先来听听喜鹊的自我介绍。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继续学生字。

师:

1、喜鹊到底是种怎样的鸟呢?各小组先学学生字,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

(一)小组自学。

(二)交流。

2、学习生字。师:瞧,鸟儿给我们送表扬信来了,只要大家读一读,你就可以和它做朋友。(兆、吉、详泽、腹、盛、俏、泼、悦、勃)1)字音。盛—后鼻音

2)字型。盛书空。泼拨作比较并组词。3)字义。4)换位读字。

4、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5、选你喜欢的小姐读。四.熟读课文。

师:1.小朋友,这就是喜鹊,喜鹊全身的——那么可爱。(教师指图介绍)2.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大家介绍一下喜鹊。1)指名读。

2)男、女生对读。3)齐读。

3.美丽的喜鹊最喜欢在三月放声歌唱,它是怎样传送春天的信息呢?小组里试着读读背背,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1)小组读,背。2)挑战读,背。4.现在你知道喜鹊是种怎样的鸟了吗?用小圆点圈出有关的词语。5.比较句子。出示句子:

1、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不喜欢它呢?

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小朋友,轻声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五.复习巩固。

师:你们课文学得真好,那生字忘记了吗?

1、看,喜鹊又给你们送来了那么多表扬信。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信最多?

2、这里还有许多喜鹊,读对了词语,它们就会飞起来给你们带来好运。六.说一说

师:人们常用动物植物来代表某种意思,比如:喜鹊代表吉祥,松树代表长寿,你还能说出几个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7.《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七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65~P66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方格数来表示面积,用面积公式来算面积。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先出示长方形图,再出示正方形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

这个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结

你们真聪明,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格子,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利用平移,半个格子凑整及轴对称图形特点求图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平移成为长方形,

2个半格凑成一格。

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个图形面积。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变成

为正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把2个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计算出面积。

二、新授

1.激发学习兴趣

这2个不规则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究竟是哪个图形面积大呢?

今天这节课就具体来研究它们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课题) 不规则图形 面积

2.图形A 我们先观察图形A,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

A、小组讨论

B、汇报各种计算的方法

5×4-42×5+3+34×3+2+24×4……

C、电脑演示并且总结出割、补、移三种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割的方法:4×4=16 补的方法:5×4-4,这两个方法最好!

师总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3.图形B

图形B也是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面。

交流:(利用补的方法将它转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

4×4=16

电脑演示生介绍的方法,并板书算式。

师:现在可以知道图形B和图形A谁大谁小吗?

要准确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在计算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三、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一画,说一说,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交流)

说说:求凸出来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进去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小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四、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1.老师在前不久刚搬了新家,这是老师新家的图片。(交流图片的信息)

老师想买些建筑材料,把新房装潢一下,谁愿意帮老师计算一下各个房间的面积?

书房:________ 客厅:________

阳台:________ 卧室:________

卫生间:________ 厨房:________

走廊:________

3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及时反馈核对。

五、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图形E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游戏

土地拍卖 出示一幅土地图片

那个组先算出图形的面积,

8.《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八

教学内容: 《小海星快回家》 教材分析:

《小海星快回家》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诗歌,描写了一只可爱贪玩的小海星傍晚还在沙滩上玩耍,海风提醒他快回家的事。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儿歌写到海风提醒小海星快回家后就戛然而止,因此,引导学生想象小海星回家后的情景是个难点,此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用想象说话的形式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并可以用演一演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学生的识字量一下子加大了,这一课中出现了八个生字,识字教学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可以在学生原有的识字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一课中出现了两个单人旁的字“他、傍”,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这个偏旁的字,以此教会学生有规律地积累生字的方法。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借助拼音工具读准字音,也能独立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相对而言,由于积累不足,学生对于一些书面语和不常用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习中,学生常常期盼老师给予机会自主学习生字,展示本领,当然,也需要老师在有些词义的理解上给予适时点拨。

同样,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能基本读通课文,当然学生的阅读训练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能力水平处于中等以下的学生较难发现自己读错的字音,也易犯加字、漏字的错误,这就需要伙伴互相倾听、相互纠正,以确保“人人都能读通课文”。因此,在学习生字词语之后,有必要请学生再读读课文,让读的学生边读边巩固生字的读音,让听的学生仔细听听别人是否读对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星、沙、他、怎、么、傍、晚、话”8个生字的字音,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单人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海星妈妈着急的心情。背诵课文。

3、通过想象说话,体会海星妈妈对小海星深深的爱。

4、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他、怎、么、话”。教学重点:

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不加字、不漏字。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理解“傍晚、挂念”的意思。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请看大屏幕(PPT图片)

大海啊,水连天,天连水,一眼望不到边,美不美啊? 2.瞧,美丽的海滩把小动物都吸引过来了!都有谁啊? 3.谁能用“海滩上,有,有,还有。”的句式,(PPT出示)把话说完整?自己先练一练。抽生回答(2人),旨在使语言完整。4.海滩上可真热闹。到了傍晚,小动物们都回到了大海的家,只留下了。。? 预设:小海星(师板书)还在海滩上爬来爬去。

师:跟老师写(板书:小海星)小,先中间后两边;海,左右结构;星,上下结构。5.学习生字“星”(PPT出示生字)谁是小老师?

(1)读准后鼻音

师:(拿出生字卡片)这个生字,谁来拼?(我来拼。)

预设:xing 师:很好,你把后鼻音读到位了,谁再来? 注意了,他可是一个后鼻音,谁来帮帮他?一起来。

(2)谁还能给“星”找找朋友?

【说明:结合了解小海星,渗透学习“星”,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题感知课文内容,又将朗读训练及生字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6.小海星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他的形状像——五角星,他最喜欢在沙滩上玩沙子啦。看,它爬来爬去多高兴。

(1)出示句子: 小 海 星,爱 玩 沙,开 开 心 心 沙 上 爬。

师:是呀,小海星,爱玩沙,开开心心沙上爬。(2)学生轻读句子

自己轻声拼一拼,读一读。(3)指名读

谁来读?

(4)学习生字:沙(音:翘舌音)

(出示 沙)师:这里有个生字,谁来拼?

生:我会拼sha沙,请跟我拼。

师:男生拼,女生拼。

(3)指导读: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师:沙是小海星的最爱,他在沙滩上玩得可开心啦。引读:小海星,爱玩沙。开开心心——沙上爬。(开开心心变色)A.学习“开开心心”:谁能读出开开心心的心情?想想还能用什么词代替开开心心?AABB形式的词语(开开心心是什么意思?)

B.小海星,在海滩上怎么爬得这么开心啊?(PPT:瞧,一直生活在海底的小海星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贝壳,遇见了许许多多小伙伴,能不开心吗?视觉感悟)

师:谁来当当这只开心的小海星?生读句子。

师:真是一个高兴的小海星。谁在来?一起来!/师:看来这不是一个爱玩沙的小海星。开心的小海星在哪?

7.小海星在沙滩上玩得太开心了,(贴板书:小海星——玩)你们看,天都快黑了,可它还不知道回家,老师来劝劝它。PPT出示: 小海星快回家(师示范读)8.谁也想来劝劝它?(指名读2-3人)

你来~你来~我们一起来劝劝它(齐读)

9.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29 小海星快回家(师板书“快回家”课题板书完整)

二、整体感知

1.小朋友,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预设:小海星为什么不回家?谁在找它?又是谁在劝说小海星快点回家?

2.那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播放录音,生静听。)3.听了录音,谁来说说? 抽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板书:玩、找、劝)

4.谁能连起来读一读?(PPT出示)如果能看着老师的板书直接说那就更好了。指名读。(2人)

5.小朋友,“小海星玩沙不回家,妈妈在找它,海风劝它快回家。”

多有趣的故事啊,想读吗?

6.请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轻声读,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好孩子,挺起胸,左手?师:右手?。师:做到?

7.小朋友刚才读得可真认真,现在会读了吗?(1)女生准备(2)男生准备

【说明:通过打开语文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让学生带着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的感受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研读感悟第一节

1.师:小海星在沙滩上玩得真高兴啊!而此时,海星妈妈正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孩子呢!(贴板书:海星妈妈----找)

(1)媒体出示“妈妈在找他:怎么傍晚不回家?”(2)学习生字“他”,看看这里有一个新的部首,是什么?——单人旁;(指导书写:单人旁和他)小朋友还学过哪些单人旁的字?——们,你,伯,什。课文中还有哪个生字是单人旁的?——傍晚的傍。(3)学习词语“傍晚”:

师:谁知道“傍晚”是指什么时候?(是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是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天快要黑了,晚上快要来到了)

(4)师:天快黑了,妈妈还不知道“小海星”在干什么?所以,她说? 一起来(PPT出示)预设:“怎么傍晚不回家?”(5)学习生字“怎,么”:怎么是一个词语,看,这是什么标点符号?——问号。小朋友们请注意,我们在提问题时常用上“怎么”,你能用“怎么”来提个问题吗?(教会学生提问题,理解“怎么”,学会运用。)抽生说。(2-3人)

【说明:生字教学各有所侧重,帮助学生了解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6)指名读“怎么傍晚不回家?”,读出疑问。

(7)师:是呀,妈妈不明白小海星为什么还不回来,心情怎样? 预设:非常着急。

师:小朋友,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妈妈还没有回来,你着急吗?(联系生活,换位思考)预设:着急。

师:那么,妈妈着急地找小海星时的样子是怎么样的?自己演演看。师:他演得真好,急得眉头都皱起来了。

师:接下来,老师来当妈妈,念妈妈的话:“怎么傍晚不回家?”(师范读)

师:谁也想读读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还有谁?(抽2-3人,当有学生念出“着急”的样子时,师:这个妈妈好着急呀,即达到以学生为榜样的目的。)

2、师:小海星迟迟不归,妈妈会担心些什么呢?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海星妈妈对小海星的挂念。

3.师:现在我们把第一节连起来读一读,争取读出海星的开心,妈妈的着急。先读给同桌听。师:一起读读看。(齐读第一节)【说明:通过想象说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海星妈妈对小海星的担心与关心,同时进一步理解“挂念”的意思。】

三、研读感悟第二节:

1.师:不只是海星妈妈,还有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担心、挂念小海星,连海风阿姨也在劝小海星快回家呢!出示第二小节。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1)学习生字“话”:加一加,换一换

(2)把生字放回句子,请小朋友自己去读,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里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自己在读中感悟)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听他/她读得怎么样,跟你读得一样吗?(指名读)预设:我觉得他读得有点响。

师:你来试试看。—谁想读?—/若没有学预设讲到点儿上,老师引: 师:这海风的嗓门可真大呀!温柔的海风怎样吹? 预设:轻轻吹。

师:那读的时候应该? 预设:轻一点。

师:你来读读看。(指名读2人); 师:真是一阵轻轻的海风。海风轻轻吹,像是在说话——一四小组来 二三 小组来 一起来

2.师:海风说妈妈挂念你,“挂念”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来读读第一节,找找哪儿能看出妈妈挂念小海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谁找到了?

预设:妈妈在找它:“怎么傍晚不回家?”

师:是呀,小海星晚了还不回家,妈妈在想他、放心不下,这就叫“挂念”。

3.师:看来,我们的海风爷爷也挺关心小海星的。他在劝呢!(贴板书:海风——劝)4.现在我请小朋友们来当海风,一起来劝劝,老师念旁白。(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说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的要求,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过渡:海滩上的椰树、海浪、天空中的月儿,也都在提醒小海星回家呢,他们会怎么劝说呢?

椰树(海浪、月儿)________。像是在说话: 小海星,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是啊,小海星听了他们的话,一定会赶紧回家的。

5.师: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连起来读一读,老师念黑色字体部分,小朋友念红色字体部分。(师引读儿歌)

6.好的,学习了儿歌,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谁能把空格填一填。(1)指名交流 1——2人(2)大家一起说一说

【说明:给学生一定的句式,引导学生大胆的展开联想,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听了海风的话,小海星回家后,他会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小海星回到了家,妈妈会对小海星说什么?] 预设:妈妈我回来了。预设:你到哪去了,可把我急坏了。预设:小海星,你去哪儿了,天都黑了。你是小海星,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预设:对不起,妈妈,我回来晚了,我下次不敢了。预设:妈妈,让你担心了。

【说明: 通过学生合理的想象小海星和妈妈的对话,初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五、复习巩固

师:小朋友,我们的小海星是回家了,词语宝宝也要跟小海星一起回家了,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家。

(PPT:词语在小海星上,跟着一起回家。)生拼读词语,复习拼音,积累新词。【说明:媒体出示许多“小海星”,上面写着许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读出词语,就能送小海星回家。通过“送小海星回家”的游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所学生字。】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过渡:我相信,可爱的小海星经过这一次,他以后出去玩得时候,一定会和妈妈说一声,并且记得及时回家。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也一定会这样做的。今天大家回家后可以把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附板:

9.《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楼、河、海、千、层”五个生字。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诗中展现的壮阔景象。[教学重难点] 识字、诵读古诗是教学重点,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王之涣给我们当导游,去鹳雀楼看看。想认识这位导游吗?(幻灯—介绍作者)

看!这就是鹳雀楼。(幻灯—鹳雀楼简介)下面我们就随诗人出发吧!(幻灯—出示课题,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诗人说,过了以下两关就能顺利到达鹳雀楼,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来闯第一关:请你们借助拼音,读准下面5个字的音(幻灯—出示有注音的5个字)

①生试读②指名读③领读④齐读

师:同学们能读准字音,王之涣诗人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借助拼音,看谁能读通古诗。①请同学们好好表现自己,读读古诗。②指名读 ③范读 ④小组赛读

⑤男女生分角色赛读

三、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诗人王之涣让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幻灯—鹳雀楼)想象一下,自己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幻灯—“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⑴诗人在楼上看到了什么?

①指名说 远处:太阳-------。

楼下:黄河-------。

②诗人用怎样的语言写出这些景物的呢?

③指名读第一句诗(板书 看见 白日 山)

师:诗人由远及近,看见远处的落日依傍着群山落下,楼下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谁能读第二句诗

⑵登上鹳雀楼看到太阳。。。黄河的水。。。这真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们可以读得比老师更好。

①练读 ②赛读 ③齐读

⑶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还想看到更多的景象,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 ①生读3、4句诗

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板书 想到: 想看远 须登高)

②(幻灯—第3、4句诗及大意)生再度第3、4句诗。③范读 ④指名 ⑤齐读

小结:诗人由远及近,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用这首诗写出来。我们下面也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诵读古诗

小小的吟诵会现在开始 ⑴试吟

⑵指名上台吟诵 ⑶闭目体会诗意

10.《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 篇十

本学期以《牧童短笛》为主教材内容上了一节课,组织教学内容围绕着单元主题田园随想进行,以听赏领先,教学主要内容为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通过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贺绿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拓展了笛子这一课外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在实际授课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过多次完整的欣赏作品,学生听辨出了乐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师播放了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弹奏《牧童短笛》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了现场钢琴演奏的效果和表现力。这节课所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体验欣赏作品时,学生自主欣赏体验的太少,教师说的太多,在今后的欣赏教学中应设计的更为合理,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再多一些。

上一篇:高三英语五课型复习方法教育论文下一篇:妹妹的“不帮之恩”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