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2024-10-10

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精选10篇)

1.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一

口腔门诊器械清洗消毒与管理

谷秀格 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

【摘要】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器械作为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的传播媒介,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作为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口腔器械 消毒剂 灭菌方法 消毒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管理措施

口腔器械作为口腔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形状复杂、使用频繁、周转较快、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等特点,在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1]86。口腔医疗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2]。一直以来,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都是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及人们保护意思的增强,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管理的检查与规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及管理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3]。现在的消毒措施及管理制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许多报道对口腔器械消毒方法及管理模式的进行了临床效果检测,得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也存在着具有分歧的观点。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口腔器械清洗消毒 1.1 口腔器械分类

①常用器械:每台综合治疗台上医师使用的持物镊、棉球罐或手术剪、持针器等常用器械作为全院通用器械。②口腔科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如牙科手机、拨牙钳、牙挺、骨凿等。③精密小器械:针对根管治疗就有几十种小器械,如成形夹、成形片等[1]86。

1.2 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根据其灭菌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防腐剂和保存剂。消毒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消毒方法来选择。①高效消毒剂(又称灭菌剂): 杀菌谱广,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芽胞、分枝杆菌、病毒。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化酸等。高效消毒剂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适用于口腔高危、中危器械的消毒。②中效消毒剂:除不能杀灭有较多有机物保护的细菌芽胞外,其他微生物均可杀灭。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等)、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酒等)、醇类消毒剂(乙醇等)、煤酚皂、高锰酸钾等。中效消毒剂特点是溶解度好、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适用于口腔中危、低危器械的消毒。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亲水病毒。如苯扎溴胺(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其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无异味、无刺激性。适用于口腔低危器材消毒。④防腐剂和保存剂:仅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能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制剂[4]239。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口腔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污染HB sAg 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20~ 22 g /L的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30 m in、2 h,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表面的HB sAg 灭活率达到100%。浸泡10 h, 未见明显腐蚀。连续使用7 d 后的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 h, 对污染于口腔器械上的H BsAg 杀灭率达到100%。结论 该戊二醛消毒液在碱性条件下,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上的HBsAg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对器械基本无腐蚀[5]。

1.3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低温灭菌法和放射线灭菌法。其中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张莉敏[6]151等人为探讨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对比0.5%碘伏涂抹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涂抹消毒,在HbsAg 检测中镊子、探针、手机、口镜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6.0%、36.0%、16.0%;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在细菌培养和HbsAg 检测中口腔器械的阳性率均为0。

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其机理是利用了光化效应、热效应的双重协同作用同时又借助光波聚焦板对光波的强反射性和短波红外线的强穿透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波消毒灭菌的效率[7-9]。通过研究观察用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出光波灭菌温度在120 ℃时9 min、130 ℃时7 min 或在140 ℃时5 min 都可完全杀灭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说明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灭菌是可行的,并且在器械能耐高温的前提下,温度越高则时间越短[10]。未来将会有更多消毒方法的研究来提高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效率。

1.4消毒流程

不同类型的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不同。①机头灭菌多采用预真空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快捷,效果可靠。其流程为由手机消毒灭菌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回用过的污染手机,实行手机初步清洗—超声波加酶清洗10 ~ 15min — 充分注油—包装封口—高压蒸汽灭菌—监测灭菌效果—保存或发放。有研究表明只有3 次抽真空以后再进行灭菌的方法能确保彻底灭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1]。②普通器械实行双消毒法,初步消毒使用含氯的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15 ~ 30 min 后,用流动水彻底刷洗器械,进行2 次分类送高压、干燥烤箱或浸泡消毒灭菌。③对于小型器械,如钻头、根管锉、扩大器等,应采用预真空高压灭菌或单个流动水刷洗去污- 放入专用密纹框超声清洗- 纯化水漂洗- 烘干。④一次性口腔器械使用后,必须严格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后必须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专人销毁,防止使用后的一次性器械流失院外[4]239。

1.5 消毒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为:①细菌培养和检测计数:取采样液2 ml,融入12 ml 的肉汤中进行稀释,再从中取出2 ml 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培养细菌,培养皿放在36 ℃ ~ 38 ℃的环境下储存2~ 3 d,3 d 后观察和计算细菌落数,并计算出细菌的总数。②HbsAg 检测取采液样的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6]151。

2.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 由于口腔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都自行处理,普遍存在环境布局不合理,操作流程、清洗、消毒不完善,消毒灭菌不合理难以保证效果等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1]87。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将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口腔诊疗器械120 件作为对照组,口腔诊疗器械在口腔科内处理;120 件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诊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将口腔诊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和灭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0.83%,显著高于对照组清洁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器械灭菌效果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17%,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口腔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的模式,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237。解放军第153 中心医院进行集中管理后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保障 定期抽检清洗质量共计15 次,均无蛋白残留;抽检灭菌的质量共计12 次,合格率均为100%。集中管理后使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彻底规范,并使得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得到保障[12]。黑龙江省电力医院自2010 年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启用以后,将口腔科器械全部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13]。

针对目前口腔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给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

①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改建口腔科消毒室,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将消毒中心严格划分为去污区、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区,实行单向通行,禁止逆行或交叉,使消毒流程符合要求[14]。遵守去污、干燥、包装、灭菌原则,按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凡是进入患者口腔的治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都实行消毒或灭菌。

②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将口腔科诊疗器械如持针器、止血钳等统一回收送医院消毒供应室去污、清洁、消毒或灭菌,由专职护士根据数目、性能包装灭菌,保证了消毒、灭菌合格率。优先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

③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对口腔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每天工作后进行终末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各种消毒液密闭保存,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 次,每名患者做到“一机一钻一巾一杯一套口腔器械一副手套。”

④加强监督监测,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坚持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无菌物品及器械,使用中的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保证达标率为100%。供应室每日对消毒包进行化学监测,疾控科每月检查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⑤严格制度管理,根据口腔科诊治特点,建立适合口腔传播预防控制的管理制度,修定完善了20 项传染病管理制度,定期对内容进行更新、培训、宣传和检查。定期对新来人员、进修生等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省级医院感染防控会议,相互交流经验。要求医护人员在各项治疗操作中注意个人防护,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⑥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回收各环节,使用前查看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等放入锐器盒中,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内,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严禁遗漏和造成污染[15]。

但口腔器械集中处理后,对器械的周转使用有一定影响,口腔科应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但精密小器械如扩大针、车针等几十种小器械具有形态大小不

一、精密度高等特点,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包装等过程中存在丢失现象,因此,尚需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使小器械在处理过程中能更好的保存[1]87。通过各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完善更系统的管理模式。

3.总结

口腔器械可分为常用器械、精密小器械、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消毒流程。目前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消毒灭菌法,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有效地提高了消毒灭菌的效率,但其消毒效果及临床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可通过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监督监测、严格制度管理及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方面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对于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及集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尚需各医疗人员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慧.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3): 86-87.[2]喻长友.口腔器械消毒与疾病预防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7): 1105-1105.[3]李慧良, 黄婷, 郭晓梅.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001): 77-78.[4]陈丽.口腔专科诊疗器械清洗灭菌与保养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7(34): 237-239.[5]刘丽萍, 王芳.碱性戊二醛消毒液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 215-215.[6]张莉敏.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51-152.[7]Menzies D,Popa J,Hanley J A,et al. Effect of ultraviolet germicidal lights installed in office ventilation systems on workers’health and wellbeing: double-blind multiple crossover trial[J]. Lancet,2003,362(9398): 1785 - 1791.

[8]Kujundzic E,Matalkah F,Howard C J,et al. UV air cleaners and upper-room air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for controlling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al spores[J]. J Occup Environ Hyg,2006,3(10):536 - 546.

[9]Ritter M A,Olberding E M,Malinzak R A. Ultraviolet lighting during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he rate of infec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9): 1935 - 1940.

[10]舒绍兵, 李方, 罗金英, 等.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11]袁选英.牙科手机的消毒灭菌及维护保养[J].当代医学, 2013, 19(21): 164-164.[12]李丽, 李晓予.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体会[J].2013 年 “河南省宣传贯彻执行新规范 确保医疗安全” 学术会论文集, 2013.[13]牛雅萍.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器械的集中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8).[14]王群, 庄根鹰, 王伟.规范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007): 636-637.[15]刘学宁, 黄亮, 赵硕辉.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2: 051.

2.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二

1 口腔医疗器械的污染状况

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等,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诊疗器械种类繁多, 形状复杂, 使用频繁, 且易被患者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尤其是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 当口腔综合治疗台停气、涡轮手机停转的一瞬间, 手机机头负压状态可以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 并可经接头处进入综合治疗台的水、气路系统[1]。若消毒不严、不彻底, 会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此外, 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手术刀、牙周洁治器、牙牙合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都可成为传播疾病的工具[2]。相关资料表明, 口腔科器械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艾滋病病毒 (HIV) 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3,4]。因此, 口腔科检查的器械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 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5]。

2 口腔门诊各类诊疗器械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流程

口腔诊疗器械结构复杂, 缝隙较多, 如手机、吸唾器、水气枪等的内部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更难以清除, 不使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 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因此, 口腔器械应严格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

2.1 清洗

清洗是消毒成功的关键, 口腔科器械执行双重消毒制度, 由于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 手机或其他器械不可避免地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含菌物, 同时还会附着上一些污物。因此, 在正式灭菌前应先用流动水冲洗, 去掉污垢之后在含酶液浸泡30 min以上, 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加含酶液进行清洗, 可加快器械上的血液、体液、脂肪等污染物的溶解与分解, 将器械上不易清洁的附着物振荡下去, 提高清洗效果, 手机表面及手机内部 (如手机轴芯及管道) 的脏物亦可清除干净。

2.2 擦干加油

用流动水冲洗、擦干后在注油机上冲洗, 注油养护将润滑清洗油的接口接到手机加油孔上, 将润滑油注入手机内, 以手机前端有油喷出为止。通过加油, 可以使手机管道内壁及轴芯内的轴承上覆上一层油膜, 这样就能避免在高压蒸汽灭菌时手机金属氧化, 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2.3 封口

分类包装消毒, 使用封口机将加过油的手机或器械擦干后密封包装于带有灭菌指示标志的一次性灭菌纸袋内, 压膜封口, 标记灭菌日期。对于体积小又锐利的小器械, 如扩大针、根管锉、拔髓针等, 则应按常规准备, 每位患者一份, 塑封后高压灭菌。封口的主要意义在于: (1) 可以检验灭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可以区分口腔器械是否已消毒; (3) 可以避免消毒后的器械等存放时受到污染; (4) 打开即用, 操作方便; (5) 防止润滑油蒸发, 长时间积累造成灭菌器械内部污染 (通常消毒袋上有消毒指示剂, 灭菌前后纸袋的颜色有变化,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 就能得知袋内器械的灭菌情况) 。

2.4 灭菌

口腔科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两种, 耐高温的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穿透力强, 温度高, 是热力消毒中效果最好的方法[6]。封口后的手机, 最好放入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中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后的器械放入清洁区无菌容器内备用, 不耐高温的器械放入2%戊二醛中浸泡消毒灭菌。注意事项: (1) 由于2%戊二醛有强腐蚀性, 浸泡消毒好的器械需经蒸馏水冲洗干净, 用无菌毛巾擦干后才能使用。 (2) 2%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 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 还要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灭菌时间10 h。 (3) 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 放于通风良好处。

2.5 其他

清洁区的用品如储槽、带盖方盘等每周更换消毒高压灭菌1次, 干燥镊子罐及持物钳每4 h高压灭菌1次, 部分打开的无菌物品每24 h灭菌1次。

总之, 口腔器械是医源性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一名口腔门诊护理人员, 要做好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诊环境, 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降低口腔诊疗器械使用中的交叉感染, 使消毒灭菌流程规范化, 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 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分析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结果选择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口腔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 保证灭菌效果, 减少交叉感染。结论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能否保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口腔诊疗器械,交叉感染,消毒灭菌流程

参考文献

[1]杨华明, 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176

[2]周惠平, 魏克立.口腔疾病的诊疗方法与交叉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53~55

[3]刘伟红, 丁丽, 刘伟.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污染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1) :36

[4]张兵.ELISA法对口腔诊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情况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5, 5 (1) :36

[5]孙亚夫, 赵荣贞, 王玉玲, 等.口腔器械污染状况和消毒效果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2) :184~186

3.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三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感染;口腔器械;消毒;可追溯

中图分类号:TP391.44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等原因导致当前医院感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同时给医院和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近年来相关法律规定的出台,使得医院工作过程的记录和可追溯管理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其中,器械感染是直接导致病人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提到物联网就有必要介绍一下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电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向全院范围内提供各种无菌器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关键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检验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及病人安全,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物联网技术在器械消毒中的使用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仍停留在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上止步不前。由于物联网作为一项前景技术,还面临着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电磁干扰、成本、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医疗行业全面推行物联网还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在针对口腔器械种类多、小、难消毒、易损耗的特点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系统。医疗行业将是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的最大领域,尤其是在医院消毒物品流程及可追溯管理方面,在每个器械上安装RFID标签或条形码,并结合各类识别设备,对医疗器械在院内的打包、消毒、存储、发放、使用以及回收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实现对器械在院内的无缝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避免疏漏,实现器械消毒的电子化追踪,从而提高器械消毒过程和效果的可信度,成品批次追踪等等,可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的器械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风险,为医疗事故界定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在医院内,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使用,构成一个相对完整、闭合的工作流程。面对新设备、新器械的日益增多的现状,对各类设备动态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个流程中,工作质量是环环相扣的,现有的人工记录方式缺点明显,无法了解和全面控制物品的流转过程,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等循环的整个过程缺乏实时记录,缺乏有力的手段来约束人员操作的随意性,缺乏强制性手段来监控每一个细节,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面对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的社会环境,和医疗事故处理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医疗管理环境,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人工记录的方式根本无法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依据和法律凭证来证明医院的责任。

2.1 研究内容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系统,对所有口腔器械进行物流跟踪管理,全面提高临床科室与供应中心信息沟通效能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实现从回收清点、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和使用等环节全方位监控。

(2)提供包括成本核算和一次性物品库存管理等相应统计报表和质量监控报告,全面提升消毒供应中心风险控制及综合管理水平。可实现单个器械追溯及维护管理,实现与数字设备通讯。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关键

整个管理系统涵盖医院消毒供应物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使用等。系统能够实现实时追踪物品(包)所在的位置和所处的状态,快速有效地追踪与召回过期的或存在问题的产品,通过条码、RFID芯片对单一器械实现追溯管理。软件包含以下模块的设计:物品打包、物品消毒、物品发放、物品回收、过期失效提醒、物品查询、物品追踪、统计报表、物品计划、权限管理和决策支持等。

器械佩带的射频标签里存储该器械唯一的标示信息,标签的选择要尽量小型化和耐用化,可以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对加装了标签的设备进行识别。便于器械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减少交叉感染,贵重、放射性或锐利器械丢失等现象。在每个器械、海绵纱布内嵌入射频标签,术前、术后进行自动统计,减轻医护人员清点工作。可以使用射频识别设备扫描患者身体,确保病人体内没有遗留各类医疗异物。

在全院布置无线局域网,利用手持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工作及通过条码、RFID芯片等阅读器快速输入数据,记录操作流程每一个步骤,对全院范围内的口腔器械实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并记录相关详细数据,提供各类数据报表,具有基于过程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各类消毒器械统一实时管理,包括按批次管理有效期和质量跟踪,提供与临床科室信息化的沟通渠道,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多维度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医院全院消毒器械质量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3 实施过程中三个阶段

3.1 硬件改造

根据口腔器械消毒的规范和流程改造供应室,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架设,在关键的部位加装射频标签设别设备,形成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为相应的科室配置条码打印机、RFID芯片阅读器、条码阅读器和管理服务器。

3.2 软件研发

通过条码、RFID芯片等阅读器快速输入数据,记录操作流程每一个步骤,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器械跟踪管理。利用动态配置设备接口连接清洗机,高压灭菌炉等设备,自动获取相关数据。对数据库表结构进行分析,优化数据存储,提取流程,根据各部门要求设计各类数据报表,可以实现管理决策支持和多维度数据分析。

3.3 应用分析阶段

在实践使用阶段中根据使用部门反馈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后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完善,不断满足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的要求,并最终形成可靠的口腔器械消毒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4.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篇四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手套、护目镜,手套一人一换。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印模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5.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五

口腔门诊是一个集检查、诊断以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仅人流量大,而且摆放着多种复杂的仪器,有些仪器与患者的血液、口腔黏液以及病变部位有密切的接触,很容易导致口腔门诊内医源性的交叉感染[1]。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6(1):138-139.

6.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六

第一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储存等工作程序。

第二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要点是: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在用流动水清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生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第三条口腔诊疗器械清洁后,应当对口腔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对于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第四条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第五条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选用化学方法进行侵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第六条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官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第七条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洁,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口腔护士工作职责

护士的工作职责是配合临床的服务,其任务是创造条件,协调护士助手和医生的关系,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临床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1.熟悉和了解医疗服务行业的规范和牙科各专业的四手配合等业务,熟练掌握口腔门诊常规医疗的业务的护理配合工作。

2.检查护士的日常工作,妥善安排护士工作,保证医生有助手配合。

3.及时了解临床器材使用情况,并做好预购工作,保证诊室不会因缺乏充足的器材供应而影响临床诊治。

4.负责督促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故障,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诊室的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5.负责督促检查器械有效的清洗消毒。

6.负责诊室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的保管,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的需要。

7.按照规定计划,购买,领用临床器械,材料和药品。

8.每月月底检查库存材料药品的有效期,对需要报废者应交出申请报告,由主任审核。

9.发现耐用器械损坏丢失应及时报告和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提交主任审核。

10.有机会的组织和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计划。

11.负责安排卫生员的工作,保证诊室清洁卫生整齐有序。

12.负责科室人员的考勤,保证临床服务不受出勤安排的影响。

1.认真学习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提前10分钟上岗,穿戴好工作服,帽子。

3.开窗通风,开灯,开闸,保持诊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保持治疗室整洁,打扫诊室卫生,整理台面,桌面,候诊杂志,期刊管理,清点。

4.做好开台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液擦拭台面,桌面及拖地。

(2)用75%酒精擦拭调药台,并更换玻璃板

(3)取出消毒的口镜,玻璃板,擦干备用

(4)补充检查各治疗车上药品,消毒液,敷料等

(5)按时更换消毒液,及时补充药品棉球等

5.提前整理当天预约患者的资料,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和缺点预约的时间。

6.衣帽整齐,佩戴胸卡,精神饱满,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指导其舒适就为,调好桌椅,灯光,系好胸巾,准备漱口杯及检查器械。

7.听从治疗医师指挥,与其保持行动一致,密切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主动看阅病历,询问病情,准备所需的物品和器械,及时递送调好的材料和药品。

8.患者就诊完毕,帮助取下胸巾,撤走漱口杯及检查器械。

9.维持诊室就诊秩序,安排陪同人员舒适就诊和阅读报纸书刊。

10.及时补充诊室各种消耗物品,经常整理医生诊桌,调药台,治疗台上物品,保持干净,整齐,各物品归位。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口腔用物均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各种配合前均应洗手,戴手套。

12.负责诊椅,痰盂的卫生及保养,每一个患者治疗完毕后刷洗痰盂,诊椅每半天诊疗结束后清洁。

13.熟练掌握本科器械,药物,材料的作用,用法和常见病的诊诊断,治疗和护理。

14.每日清点并登记器械,每周检查,保养器械,及时补充和报损。

15.登记治疗中需购买的材料,器械,保管好药品和其他物品,定期查对药品及器械。

16.负责下班关好,水,电,窗,锁。

17.配合医师做好收费工作。

口腔护士其他职责:

1.学习口腔医学知识,耐心,专业的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不退,不顶,不冷,不硬,使用文明语言,如您,请,对不起等。

2.了解本科室各级医师的特长和出诊时间。

3.医生因故推迟就诊患者(前一个患者还没有治疗完毕),要向后面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医生会马上给你治疗”.4.配合医生进行预约和改约工作。

5.工作时间不谈与工作无关事,不看与工作无关书报,如因工作需要离开分诊台时须请他人替岗。

6.根据本科室特色做好疾病防治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

7.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及要求,给予恰当的处理。

8.负责管理科室各登记表。

9.负责修复技工加工厂的联系,接收以及登记管理。

10.一次性物品用毕进行分拣,回收处理。

11.仔细清洗各种污染器械,并及时高压或侵泡消毒。

12.每日按时消毒物品,并清点登记,注明消毒日期,保证科室所需器械,物品等物品供应。

13.负责清理托盘上的印模材,并清洗消毒备用。

14.掌握消毒液作用,浓度,配制方法及跟换时间。

15.保管好科内各种器材物品,对手术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如牙钳定期上油等),及时报损和补充。

7.口腔科器械消毒规范 篇七

1 规范化管理

1.1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资源配置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布局是根据专业流程的要求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设备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物质基础。在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消毒灭菌设施,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腔镜手术数量的增大加其器械的特殊、结构复杂决定了器械清洗消毒的复杂性。为了解决手术室人员紧缺现象, 减少手术室环境污染, 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完善的现代清洗消毒灭菌设施, 包括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3台、超声清洗机2台、蒸汽真空灭菌器2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Steris低温灭菌系统) 1台、汇日医用灭菌器 (WAYWN-2000型) 1台、环氧乙烷全自动低温灭菌器1台, DHG-924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台、封口机、高压清洗水枪、压缩空气枪等设备, 为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提供优越、坚实的基础。

1.2 运行方法

1.2.1 实施前的准备

实行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筹管理前, 消毒供应中心选派护理人员分批次到手术室腔镜组轮转, 熟悉清洗工作流程和清洗要求及腔镜器械的保养等专科知识[2], 并由手术室护士长和腔镜专科组长将各类腔镜手术器械的常规数目及名称列表记录, 将高压灭菌、汇日医用灭菌器、气体灭菌 (环氧乙烷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几种器械灭菌方法, 也绘制在腔镜器械交接表上, 手术完毕后由洗手护士选择腔镜器械的灭菌方式在表上打钩, 再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清点以便交接。

1.2.2 规范管理的运作流程

腔镜手术器械价格昂贵, 购置数量有限而且部件多, 清洗时要求与普通器械分开, 在交接环节里要做到细节。因此在管理上要规范, 制定好严谨的工作流程。为了保证腔镜器械的便捷使用, 有效防止此类器械在运送中互相碰撞, 将每台腔镜手术的器械在术毕放置在带盖的整理箱内, 每台独立存放, 洗手、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并填写交班表签全名。如果在术中增加的器械要特别注明器械名称, 灭菌方法在交接表上。在消毒供应中心选派2名或3名护士专职负责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保养管理工作;手术结束后通知消毒供应中心专职人员与上台洗手护士“一对一”进行交接, 严格检查腔镜器械的数量、小部件、性能, 根据需要选择消毒灭菌方式, 减少交接环节, 避免多次交接和运输途中造成器械损害[3],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按工作流程要求对每件腔镜器械进行检查和保养, 避免小件配件的丢失;发现器械不干净、关节不灵活等问题, 及时发现及时检修, 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

2 实施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避免了腔镜器械准备遗漏, 及时发现器械的完整性是否良好, 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器械丢失, 器械完好率提高到 98%~99%, 使用率达100%;将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大大减轻了手术室腔镜组护士非直接护理性的操作[4], 平常按照清洗流程清洗腔镜器械所耗时间约60 min, 现在不但使手术室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围术期的工作, 使手术室工作的衔接更加畅通。

3 体会

腔镜手术器械的特殊、结构复杂决定了器械清洗消毒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手术室人员紧缺, 减少手术室环境污染, 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将腔镜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 不需要在手术室内再购置清洗消毒设备节约成本。同时, 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涉及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其清洗质量直接影响着消毒灭菌的效果, 而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 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和专业特点[5]。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腔镜器械的回收, 加强了清点和核对过程, 避免器械的丢失, 规范了腔镜器械的管理, 保证清洗灭菌质量, 选择合适、合理、安全、灭菌方法,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防止医疗纠纷, 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淑容, 李六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表浅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5) :364-365.

[2]程洪波, 王丽波, 周丽娟, 等.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650-651.

[3]张世辉, 黎德芝.手术室神经外科贵重精细器械的安全管理[J].华西医药, 2006, 8 (4) :829.

[4]曾俊, 任辉, 魏静荣, 等.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4) :49.

8.口腔印模消毒 预防交叉感染 篇八

编者按

口腔取膜是口腔诊疗的常见操作,取膜过程中需要根据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印模材料和取膜技术。由于口腔是一个高度含菌的环境,且口腔诊疗操作中印模可能会被患者的唾液或血液的病原体污染,因此,在取膜前、取膜中及取膜后必须执行合适的感染控制程序以预防交叉污染,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本文重点探讨口腔印模的消毒问题。感染来源 口腔印模是致病菌的来源或储存库,研究发现从患者口中取出的印模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病原微生物不仅会传播到技工室环境中还会在灌注石膏模型时传播到石膏材料上,会给口腔诊室医务人员、传递印模的员工及技工室员工带来巨大的感染风险。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程序以防止交叉污染,切断疾病传播。口腔印模材料

口腔印模材料包括非弹性(如混合材料)和弹性材料。多数诊疗操作都会使用弹性印模材料——含水胶体(典型材料如藻酸盐)和无水弹性印模材料包括加成型硅橡胶(VPS或加成反应硅橡胶)(如 Aquasil)、加聚型硅橡胶(如Xantopren),多硫化物(如Permlastic)和聚醚(如Impregum)。印模消毒方法概览 印模材料不耐热,因此必须使用化学消毒方法,且印模材料由于不能长时间浸泡,因此只能达到消毒级别而非灭菌。消毒时必须遵循消毒剂厂家指导说明,总的来说,印模消毒可按照以下步骤:消毒前必须将印模表面的血液及生物负载冲洗干净。取膜后立刻执行清洁步骤,防止血液及生物负载干涸。清洁后使用EPA认证的消毒剂对印模进行消毒。消毒后必须使用流动水冲洗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或送至技工室。如果没有将消毒剂冲洗干净会将残留消毒剂灌注入石膏模型造成模型不合格。消毒剂及消毒喷雾

只有经EPA认证的医疗级别的消毒剂可用于印模消毒,包括碘伏、次氯酸钠(5.25%,稀释比例为1:10),7.5%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双链或增效季铵盐(如卡瓦液)。消毒剂必须能够杀灭分枝杆菌(在标签上标明TB杀灭时间)。消毒剂作用时间是选择印模消毒剂的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使用浸泡方式将印模浸泡在消毒液或其他液体中时间过长会增加印模尺寸和表面形状改变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石膏模型或义齿的精确性。从消毒效果看,不管是使用浸泡还是喷洒的方式对印模进行消毒都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污染,预防交叉感染。藻酸盐

藻酸盐印模材料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可以使用消毒剂喷雾形式进行消毒,如果使用浸泡法,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使用喷雾法进行消毒时,藻酸盐印模必须先经过彻底清洗后使用EPA认证的消毒剂喷雾消毒后置于密封塑料袋中保证消毒剂达到其作用时间(如10分钟),然后将藻酸盐印模从袋中去除进行彻底漂洗。另外,还可使用消毒湿巾将藻酸盐印模包裹起来后置入密封塑料袋。无水弹性印模材料 无水弹性印模材料可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消毒后保持厂家推荐的消毒作用时间,同时要求消毒剂与无水弹性印模材料兼容,不会影响印模精确度。厂家推荐的消毒剂种类繁多,包括标准的戊二醛消毒剂、碘伏、5.25%次氯酸钠消毒剂(1:10稀释)、7.5%过氧化氢、双链或增效季铵盐(如卡瓦液)等。对于聚醚,通常推荐消毒剂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对于VPS,除中性戊二醛外医疗级别的消毒剂都可使用,特别推荐以水为基础配方的消毒剂(如卡瓦液)。对于氧化锌丁香酚印模膏材料(以及非弹性印模化合物),推荐使用2%戊二醛和碘伏进行浸泡消毒。(注意:消毒剂使用必须遵循厂家说明书)综合指南

其他操作指南包括:在进行印模消毒时牙科医务工作者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设备(手套、面罩、眼罩及白大褂);所有员工必须接受感染控制程序的培训;诊室必须符合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署)要求;同时口腔诊室必须为技工室提供印模清洁消毒方法的书面沟通文件(或其他技工室相关条款)。总 结对印模进行消毒能够有效降低交叉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喷雾或浸泡方式均可用于印模消毒,必须使用EPA认证的医疗级别的消毒剂,选择哪种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应综合考虑印模材料的类型,应遵循印模材料及消毒剂厂家的指导说明进行正确操作。

9.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篇九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九、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清洗:使用后将内芯从镜鞘中抽出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镜鞘、内芯、导光束等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5—10分钟,浸泡时注意将官腔内注入酶洗液并拆卸操作部的螺丝等可拆卸的部件。(2)、用软毛刷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如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并且必须两头见刷头,然后刷洗头上的污物;用清洁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清洗管腔、镜头等外表面。注意清洗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定期消毒。

3、清洗消毒(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管道内腔,以去除残留在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2)将镜鞘、内芯及附件清洗去除多酶洗液。

将清洗干净的内镜及附件用高压气枪吹干、上油保养,待灭菌。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硬式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用后处理:硬式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污染物;镜子导光束接头内光钎受污后及时清洗或擦干净。处理后的内镜分别放置在专用篮筐或容器中。避免与其它器械混装,防止因碰撞造成镜身内部柱状晶体碎裂,影响成像。内镜运送到清洗消毒的部门时,还应将盛装内镜的篮筐或容器再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转运。

(二)回收、核查:器械处理前应检查和评估器械的完好状态,注意观察镜身有无变形,如是受力弯折或摔落造成变形,将影响正常成像;观察钳类张开闭合是否灵活;外套管或电凝器械绝缘体有无表皮破裂;镜子前端物镜是否被电刀、激光、动力等辅助治疗设备损伤等。当面交接查对器械完整性和功能状况。

(三)清洗 1.分类预清洗

(1)硬室内镜的镜体宜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应根据器械厂商建议选择使用机械清洗方法。不能使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避免造成镜面的损坏。硬式內镜器械可选用器械清洗方法。(2)将能够拆卸的器械分解后清洗并摆放整齐,例如分解穿刺器芯、多功能阀;穿刺器套管等器械附件;分解后的器械应按顺序摆放在台面上,不要堆放,避免清洗损坏,利于器械的组合;密封圈等小的零部件应放在带盖的清洗网盒中,防止丢失。

(3)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进行预清洗、冲洗。在流动水下进行器械表面的冲洗、刷洗或软布擦洗硬式內镜的镜身;打开所有的开口,彻底冲洗空腔;使用毛刷刷洗管腔器械,可用压力水枪进行管腔以及表面器械铰链、缝隙处冲洗。2.清洗

(1)机械清洗方法:经过手工预处理后开始常规清洗步骤,采用喷淋清洗器进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和消毒干燥处理。清洗前,应将硬式內镜装载于专业清洗架上,确保器械表面和管腔内部得到彻底清洗,其它附件应放置于清洗篮筐中清洗。建议清洗硬式內镜的清洗篮筐使用塑料制品,防止不锈钢篮筐损伤內镜和器械表面。

(2)手工清洗方法:预处理之后,如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应将镜体、镜鞘、操作钳等配件浸没于酶清洁剂内。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参照厂家使用说明,一般浸泡时间5—10min.器械应完全浸没在清洗剂中,浸泡内镜镜体的操作以移动或倾斜的方式放入清洗剂中,排除管腔中的空气。第2步: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镜鞘、操作钳的轴节、齿牙处及器械表面,不应使用金属刷;弯曲部以及管腔内,使用管腔清洗刷,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第3步:不能使用刷子和超声波清洗。避免造成镜面损伤或透镜撕裂,密封受损,或图像中出现尘粒或起雾,成像模糊,甚至视野全黑不成像等问题。第4步:清洗导光接头处,应拆开清洗。如果清洗不彻底会引起镜子导光性能差,图像显示偏暗。清洗內镜镜头可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第5步:器械附件的关节内必须每次清洗干净。可用软毛刷清洗拆分的手柄、、外套管和内芯三部分,外套上有冲洗孔易清洗。残留污迹会影响器械的功能,造成器械张开或闭合偏紧。第6步: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用高压水枪、气枪反复多次交替冲洗内腔,直至内腔清洁;注意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使用相匹配的软毛刷进行彻底刷洗。第7步:消毒:首选清洗消毒器进行湿热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或清洗后即可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干燥处理,操作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包装后及时灭菌处理。

3.干燥:用清洁软布擦干或用气枪吹干光学视管的各个部位;可耐受机械处理的部件采用机械干燥方法;管腔器械烘干处理后,需要再使用气枪进行吹干处理例如穿刺器等。4.检查、保养和包装

(1)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2)组装器械时检查部件的完好性。密封件和密封环是否出现磨损或损伤;进行目镜检查,是否存在划痕、凸起、末端头灼伤等问题;检查目镜清晰度,透过镜头观察写有文字且不反光的白纸,开始目镜前端先距纸8—10cm然后由远慢慢移近距纸2—3cm处,图像应清晰、变形度最低,如图像模糊,可用75%乙醇擦拭镜头,再次复检。如果仍然模糊或变形,则不应使用;进行器械绝缘层出现裂缝、裂纹和整体松动的问题,可用手检查绝缘体于金属环结合紧密,如果出现移动应由专业维修人员修理后使用。也可使用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绝缘性能的检验,检查中出现绝缘体损坏设备自动发出声响;所有器械关节轴、可活动的连接、螺纹、阀门等清洗完毕后必须加入润滑油,部件移动顺畅,不能僵硬;组装尖锐的器械应使用选用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器械保护套,保护袋、器械盒、垫等产品或自制的保护用具。

(四)包装:根据硬式內镜选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法。

(五)灭菌、存储: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或者內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內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对于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镜头,应该在134℃的温度下进行灭菌,因为134℃下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比121℃短,对材料的损伤相比要小;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內镜及附件的灭菌;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处理效率较快,与大部分器械兼容,如果不兼容器械会发生外观的变化和退色;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及附件且没有低温灭菌设备,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灭菌,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参照《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方法;灭菌操作时应根据生产厂商的说明将镜头安全放置,避免造成损伤;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照无菌物品进行储存和管理。须消毒的硬式內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min的方法。

(六)注意事项:

1.內镜及附件进行浸泡和清洗时,水的温度不要超过40℃.2.刷洗镜面时避免划伤。勿将镜头、照相系统和光缆使用使用超声波清洗。

3.目镜、物镜或光缆玻璃表面的残留污渍可以用生产厂商推荐的清洁剂或操作方法去除。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去除镜面上的污浊,应将器械送往生产厂商处检测。4.导光束等线圈类的接头部不可水洗,可用蘸清水软布擦拭清洁。

5.含3%H2O2溶液能够帮助分解高频手术器械上的硬结。管腔刷洗时刷头上的污物,即清除后在继续使用,保证清洗效果。

6.清洗后的器械应干燥彻底,不能残留有水分,防止器械锈蚀。

7.清洗、检查和包装等操作中,不要把内镜及器械等交叉或重叠放置,各个器械应单独平稳放置,电缆线应顺势盘绕。

8.应根据生产厂商的建议选择灭菌方法,建议不要随意变换灭菌方法,利于延长降低器械使用寿命。可以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一般在内镜上标注有“Autoclave”.附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1.应选择液体多酶清洗剂,不宜选择固体多酶清洗剂,液体多酶清洗剂应符合以下几点:(1)应有足够的酶含量,酶含量宜在40%。

(2)至少应含4种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酶),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内镜和附件上所有生物污染物。

(3)不应含有毒添加物如乙二醇等。(4)应透明、易冲洗、无残留。(5)PH值应为中性或弱碱性。

2.机洗和手洗均应选用低泡多酶清洗剂,但机洗宜优先选择内镜清洗机厂家推荐使用的酶清洗剂。

3.诊疗量多的医疗机构宜选择分解速度快、标准浸泡时间短的多酶清洗剂。

4.选用多酶清洗剂前应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状况,水质较硬的区域宜选择受水质影响较小的酶清洗剂。一般南方水质较软,北方水质较硬。

5.应选择有良好性价比的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和价格相同时,应考虑酶清洗剂分解时间和附加功能、软硬水适应性、水温等。

(1)应根据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宜水温的水配制多酶洗液,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持水温,增加酶活性。

(2)应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若内镜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浸泡时间。

10.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篇十

(一).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

(二).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三).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五).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六).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比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

(七).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八).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九).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一).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二).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十三).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二.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

(一)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 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 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等。

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

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 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四: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和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三)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 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消毒灭菌的种类

(一)自然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物品在日光中曝晒6小时,可达到 消毒目的,常用于枕头、被褥、毛毯、书籍等的消毒。曝晒时要注意翻动使其各面都能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通风:是一种自然消灭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病室应定时通风,尤其是换药室和治疗室,应通风半小时。

(二)物理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高热或日照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和结构被破坏,最后死亡。2.种类:

(1)干热灭菌法:

a分类:烧灼、干烤。

b适应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

c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干热灭菌前,应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使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防止炸裂。(2)湿热灭菌法:

a煮沸灭菌法:凡是不怕潮湿可耐高温的物品,如搪瓷类、金属类、耐热玻璃、橡胶类及耐高温的塑料用品都可用此法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的压力下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的方法,效果彻底可靠,适应于耐高温、耐高湿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根据排放冷空气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3)紫外线消毒法:

a适用范围: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b使用方法:

①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距离1米,消毒有效区在灯管周围1.5-2米,时间30-60分钟。②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有效距离不少于2米,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③对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和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线灯应装有石英玻璃防护罩,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

c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②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④不得使紫外线光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⑤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⑥紫外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⑦做好消毒使用登记。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1.原理: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细胞内,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沉淀,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方法:擦拭法、洗涤法、喷雾法、熏蒸法。3.使用原则:

⑴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病原微生物,选择适用的化学药品。⑵严格掌握所用化学药品的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⑶被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如物体表面有油污、脓血、水分等都不利于灭菌。⑷挥发性药品要加盖,要定期更换。

⑸浸泡的物品,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规范

(一)戊二醛

1.特点: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并能灭活肝炎病毒,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

2.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3.消毒: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小时后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4.注意事项:

⑴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皮肤粘膜及呼吸道的防护。

⑵对铝有破坏腐蚀性,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⑷密闭、阴凉、通风处保存。

(二)84消毒液

1.特点:是以有效氯(4.5%-5.5%)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可杀灭化脓性球菌和肠道 致病菌。

2.消毒:

⑴医疗器械消毒,按1:200比例配制,作用时间1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⑵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按1:99配制,作用时间20-30分钟。3.主要事项:

⑴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对棉织品有腐蚀脱色作用,毛、麻、丝织品禁用。

⑵有效氯含量有效期为三个月,第四至第十二个月,每延长一个月,药量增加0.1倍使用。

⑶避光保存,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三).过氧乙酸

1.特点: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适应于耐腐蚀性物品、环境及皮肤的消毒与灭菌。

2.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a.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0.1%浸泡15分钟。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0.5%浸泡30分钟。

c.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1%浸泡5分钟,如果是灭菌,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1%的浓度擦拭。⑶喷洒法:

a.对一般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2.-0.4%喷洒,作用30-60分钟。

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上的消毒,用0.5%喷洒,作用30-60分钟。3.影响因素:

⑴.温度: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⑵.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⑶浓度和作用时间: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注意事项:

⑴.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极易分解,因此,应于用前配制,配制后的稀释液应盛于塑料容器中,避免接触金属离子。

⑵.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

⑶.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溅入眼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⑷.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应放置1-2小时,待残留在物体表面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后使用。

(四)过氧化氢

1.特点: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

2.适应范围:适用于丙稀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⑶其它: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4.注意事项:

⑴.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当测试有效含量。⑵稀释液不稳定,应于用前配制。

⑶.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⑷.使用浓度较高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⑸.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可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五)乙醇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

⑵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的棉球擦拭。

4.注意事项:1.乙醇易燃忌明火。2.必须使用医用乙醇。

(六)碘伏

1.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3.消毒方法:

⑴.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0.025%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⑵擦拭法:

a.卫生洗手消毒 :浓度0.05%浸泡2分钟。

b.外科洗手消毒 :浓度0.25-0.5%,擦拭3分钟。

c.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浓度0.25-0.5%局部擦拭2遍2分钟。D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500mg/L(0.05%)擦拭3-5分钟。4.注意事项:

⑴.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防潮、密封。

⑵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⑶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七)甲醛

1.特点: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消毒箱必须有良好 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甲醛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可靠的密闭性能,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得有甲醛气体泄漏。

4.注意事项:

⑴.用甲醛消毒箱消毒物品时,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⑵环境湿度和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消毒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

⑶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放置,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以便甲醛气体有效地与之接触。

⑷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也可用抽气通风或用氨水中和法。⑸甲醛有致癌作用,不易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八)新洁尔灭

1.特点:属单链季胺盐的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

2.适用范围:皮肤粘膜消毒,环境物品消毒。

3.使用方法:

⑴皮肤消毒:用0.05-0.1%皮肤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⑵粘膜消毒:0.05%擦拭,作用3-5分钟。

⑶环境表面消毒:0.1-0.2%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4.注意事项:

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不宜合用。⑵有机物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严重污染时应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七.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前医护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

(二)执行无菌操作时,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

(三)灭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容器内、无菌台或无菌巾中,平时掩盖严密,保持干燥,无菌巾一旦潮湿,视为有菌。

(四)在执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得跨越无菌区。

(五)要用灭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无菌容器中取出,不可再放回。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员使用一次。

(六)夹取无菌物品时,要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腰部以上或桌面以上。

(七)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八)打开无菌包前,要检查包布外侧的名称,灭菌日期和无菌标志。

(九)无菌区的边缘3cm内,是无菌区的安全范围,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八.一次性无菌物品放置、使用和处理

(一).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点分类放置,无过期物品。

(二).使用前检查有效期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过期,破损、漏气物品禁止使用。

(三).使用后按规定毁形,分类浸泡消毒,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

(四).建立发放、回收登记,认真记录。

(五).禁止另做它用。

(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袋)、采血针、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 6 烧。

(七).没有接触人体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毁形后即可回收。

(八).明确没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输液袋(瓶)、配制药物的针筒等,使用后不需要浸泡,只要毁形后即可回收。

九.抗菌药物治疗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十.病房感染管理

1.科室卫生无死角。

2.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日二次。3.擦床头桌用专用巾。

4.扫床巾每日使用前,按规定配制84消毒液浸泡后拧干,用后浸泡10分钟,用清水洗 净拧干,放置在扫床巾晾挂架上,晾干备用。

5.每日要开窗通风。6.墩布洁污分开,挂干。7.不在病房清点被服。

8.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9.棉被褥、床单、被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十一.手术器械和用品灭菌

(一).手术器械的灭菌 1.清除污染

⑴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选用加酶洗涤剂浸泡擦洗或选用洗净消毒装置。⑵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分别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处理。2.包装见有关制度章节 3.装载见有关制度章节

4.灭菌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二)手术缝线的灭菌:可采用环氧乙烷或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三)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用于高压灭菌。

(四)不耐热手术器械的灭菌:只能用冷灭菌方法或化学灭菌处理。

(五)手术用敷料的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除极少数不宜用湿热灭菌的敷料外,手术敷料首选用压力蒸汽灭菌。2.干热灭菌:凡士林油纱条、纱条的灭菌,蒸汽不宜透过,应选用干热灭菌。

十二.一般诊疗用品及急救物品的消毒处理

(一).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清洗,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二).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三).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的酒精或0.1%过氧乙酸浸

泡10-30 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四).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用后立即清洁消毒,消毒采用高压灭菌方法。

(五).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清洁后浸泡在0.1%过氧乙酸或0.05%84消毒液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封闭保存备用。

(六).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路、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七).氧气湿化瓶的内芯接管、皮管,每周消毒一次,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八).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用水,鼻塞每日用酒精擦二次,鼻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或棉签擦二次,保持清洁通畅。

(九).雾化吸入喷嘴,原则上一人专用(一次性),如多人使用,每次用后必须用0.0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十).吸痰管一次性,一用一更换。

(十一).吸痰盐水勤更换。

(十二).急诊室平车、轮椅、观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十三.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一)外科手消毒:略。

(二)卫生手消毒:

1.各科治疗、操作前的消毒: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2分钟后,用流动水、皂液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3.连续治疗和操作的消毒:若连续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捷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

十四.病人皮肤粘膜的消毒

(一)一般肌肉、静脉或常规的注射与穿刺前皮肤的消毒,用无菌棉签浸润有效碘0.5%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二)特殊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 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面积不小于5cm×5cm,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它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

(三)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准备:手术部位的皮肤应选用肥皂和水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 和水擦拭干净。

2.消毒方法:消毒范围应在手术区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四)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选用0.5%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

3、会阴及肛门周 围,做备皮处理后,用0.5%碘伏液棉球涂擦处理,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分钟),用上法再次涂擦消毒。

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0.025%碘伏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小时重 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有效碘0.025%的洗涤液消毒。

十五.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主要是Ⅱ类环境、空气消毒,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换药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环境检验:细菌总数≤500cfu/立方米,(cfu消毒感染菌量)。

(三)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

⑴紫外线灯的选择:可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协调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⑵紫外线灯安装位置: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 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具灯,上述各种方法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

3.熏蒸或喷雾消毒:可利用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学 消毒剂有:

⑴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立方米计算,熏蒸时间2小时。

⑵季胺盐类消毒剂:每立方米喷1.2ml(折合药物浓度10mg/立方米左右)作用30分 钟。

⑶中草药空气消毒剂:按说明书操作。

十六.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二)消毒标准: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

(三)消毒方法: 1.地面消毒:

⑴.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上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⑵.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 2.0-2.5米高即可。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200ml/㎡,用0.5%过氧乙酸消毒。

3.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适用范围: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⑴.一般情况下,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 9 次擦拭,可清除大部分微生物。

⑵.当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①用0.5%过氧乙酸擦拭或喷洒。②紫外线灯照射,离污染表面不超过1米,照射30分钟。

4.其它表面的消毒:

⑴.适用范围: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

⑵.方法:每天用洁净的水擦拭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消毒 方法参照以上方法。

十七.治疗室消毒灭菌

1.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桌面、地面每日消毒2次,保 持清洁无积灰。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按灭菌日期依次排列,无菌包清洁无损,注有物品名称、有效日 期及化学指示带,无过期包。

4.治疗盘内碘酒、酒精应加盖保存,无菌盘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

5.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抽吸的溶媒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液体开启后(配制后)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6.器械液每周请领,每周更换2次,棉签缸、镊子、止血钳每周高压灭菌1次。7.镊、钳浸泡液面要求达到容器口高1/2—2/3处。

8.镊、钳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放蒸馏水溶液中保存。9.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八.换药室消毒灭菌

1.开启的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液体均需注明使用时间。

2.储存棉球、纱布的无菌罐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并注明开启 时间,频繁使用的无菌储物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

3.消毒液应有专用盛器,专柜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签清晰。4.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敷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

十九.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无菌观念的强弱,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一)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可再接触未消毒物品,穿无菌隔离衣后,背部、腰 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区,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二)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布单或手术台边缘以外 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在用。

(三)手术中如果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 菌地方,应更换隔离衣或加无菌袖,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弄湿,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立即更换,如条件不允许,也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四)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应背对背移位。

(五)暂时不用的器械、用物摆放在器械桌上,并用无菌巾覆盖,尖锐器械、缝针应尖 朝上,以防穿透无菌敷料被污染;需植入体腔内的物品,使用时应用专用器械或无菌敷料夹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六)污染手术行隔离技术:在切开空腔脏器前,应用盐水垫保护周围组织,并及时吸 除外流的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敷料应放在污染盘内,不再使用。如器械需使用,须用碘伏处置后再用,手术人员手套应用消毒水冲洗或更换。

(七)尽可能限制参观人员人数,减少污染机会。参观手术时,不能站的太高、离术者 太近,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

二十.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一)特异性感染手术的护理配合

气性坏疽、破伤风均为厌氧芽孢杆菌感染所致,引流物、分泌物要进行隔离处理,但因 芽孢型细菌比繁殖型细菌抵抗力强,芽孢对干燥、高温、消毒剂都有强大的抵抗力,在尘埃中可存活数年。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形成厌氧环境而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以绝对保护其它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气性坏疽、破伤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广泛性的扩创、引流或截肢术,其护理配合如下:

1.术前准备:当接到这类特异性感染手术的通知时,应立即进行准备。

2.手术配合: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推车留在手术间,关闭门窗。

3.术后处理:参加手术人员脱去口罩、帽子、拖鞋、手套进行个人清洁卫生后方可解 除隔离进行其它工作,手术间由内巡回护士处理:

⑴所有器械、带血布类、拖鞋分别浸泡于1:100的84消毒液内2小时,所有用过的敷料如纱布、绷带、棉垫、一次性注射器、口罩、帽子和手套均浸泡于配有1:100的84消毒液的污物桶内2小时。无菌布类用清洁大布单包好。

⑵浸泡过的布单单独送洗,浸泡过的器械和包好的无菌布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每天一次,连续3天方可打包使用;浸泡过的拖鞋仍放房间内熏汽消毒;浸泡于污物桶内的一切物品及手术中切下的组织送出焚烧。

⑶墙壁、地板、所有家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洗。打开抽屉,竖起手术床垫,撒开推车上的棉絮,房间用400%甲醛和PP粉熏汽消毒,按每立方米甲醛2ml、PP粉1g计算,房间按以上料理连续3天,每天一次。

⑷3天后,打开门窗通风,将室内各用物放回原处,解除隔离。

二十一.检验科消毒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簿,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名。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验时,应带手套。受致病 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剂浸泡(0.2%过氧乙酸)3分钟后清洗。

3.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按㎡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大于30 分钟。

4.污染区的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污染的化验单送 出前用紫外线把化验单两面照射3-5秒后送出。

5.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钟,再反复洗刷、沥干、烘干,用于微 生物培养的器皿须高压灭菌后使用。

6.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酶标检测仪等)有污染时,用2%戊 二醛液擦拭。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镊、钳、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 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8.废弃标本(液体)用漂白粉(5g/100ml)搅匀后倒入厕所。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 漂白粉溶液搅匀后作用2-4小时,肝炎或结核病标本延长至6小时后倒入厕所。

9.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应焚烧,对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 分钟,再用消毒液浸泡。

10.废弃标本及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烧,每日处理一次。

二十二.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原则:实行所有病人的标准隔离原则,简化控制感染的措施。

⑴治疗区操作台:治疗每个病人后均需用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外周区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消毒及通风。

⑵外科器械及穿破组织或接触组织的器械都应进行灭菌。

⑶只与皮肤接触或可能被传染性气溶胶污染的手、污染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⑷处理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⑸每月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二)空气器械的消毒灭菌

1.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牙钳、解剖刀、骨凿、探针根管器械等)必须灭菌。

2.不穿破口腔软组织但与组织有接触的器械(银汞充填器、塑料器械)应当进行灭菌。3.与皮肤接触,可能暴露在体液或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物理测量仪、混汞机)应当进行消毒。

4.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如非一次性,可用高压灭菌方法。

(三)的消毒灭菌:每次治疗后,使用过的手机必须进行去污、清洁、消毒

或灭菌,手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表面消毒,可采用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法,手机灭菌温度不超过136℃。

(四)口腔车针的消毒灭菌:车针经常接触破损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 品,必须灭菌。

⑴车针用后立即进行消毒灭菌。

⑵灭菌:①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

②浸泡消毒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五)治疗环境的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的污染比 较严重,应对环境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六)室进行消毒处理: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者签名。

二十三.放射科消毒技术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桌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 液(0.2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桌面、物体表面。每周对各诊室进行彻底情况消毒一次。

3.操作人员在检查操作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后,应进行手的消 毒处理,在常规洗手。

4.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毁形,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在做无 害化处理。

二十四.功能科消毒技术规范

1.科室建立消毒登记,详细记录消毒方式、行动时间、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溶液签名。2.各诊室通风良好,地面、墙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无污,每日用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后用皂液流动水洗手。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时应戴一次性手 套,如果双手被病原菌污染后,应先将手浸泡于消毒液2分钟,再用肥皂水洗手。

二十五.内镜的消毒灭菌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脏器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效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管道与官腔粘膜的内镜及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湿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耐湿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的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4.酸性氧化电解水消毒:适用于胃镜内镜的消毒。

(三)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干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 泡20分钟,结核病患者使用 后的内镜需浸泡45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用蒸汽压力灭菌,不能承受蒸汽压力灭菌的内镜或其它部分,首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3.内镜附件的消毒:

⑴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0.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⑵口圈、弯盘、敷料缸等首选蒸汽压力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0.2%过氧乙酸或0.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⑶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用水彻底 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⑷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 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⑸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洗,再用0.2%过氧乙酸 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

二十六.洗衣房消毒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包括全院病人衣服、被单和医护人员的一般工作服清洗消毒工作,但不负责手术室和隔离室的灭菌。

污染区:收集、分检、清点、处理及清洗衣服、被单。

清洁区:晾晒、烘干、缝补、熨烫、折叠、储存及发送洗净衣被和办公。

(二)被的洗涤和消毒:

1.洗涤消毒原则:病人的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批洗涤,先洗工作人员 的工作服、帽子,再洗一般病人的衣被污染衣等,最后洗传染病病人和烧伤病人的衣服。

2.一般衣被洗涤消毒:一般衣被指无明显污染及无传染性衣被。棉质衣被用1%消毒洗涤剂>0℃以上温度,化纤衣被只宜10-45℃,在洗衣机内洗26分钟,用清水漂洗。

3.有传染性的衣被: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衣被,视为污染性的衣被,在用热水洗涤 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用有效氯0.05%消毒洗衣府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三)衣被储存:包括晾(烘)干、熨烫、折叠、储存。1.工作人员和病人衣服分开。

2.一般污染和有传染性的衣被分开。

(四)洗衣机(池)的消毒:洗衣机(池)洗衣后,特别是洗可能有污染的衣被后,应 用50℃以上热水或消毒剂消毒。

(五)洗衣房的环境清洁消毒:

1.污染区清洁消毒:上班时打开窗户,保持良好通风,下班时污染的地面用0.2%过氧 乙酸溶液拖地一次。

2.清洁区保洁:上班时开窗通风一次,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保持清洁,下班时关闭门窗,减少灰尘和风沙,地面用清水拖地一次。

上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辅导班真题状元笔记下一篇:英文求职信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