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与处理

2024-09-26

输血反应与处理(共16篇)

1.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一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住院患者输血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检验科血库输血申请决定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凡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应ABO 血型同型输注,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机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只要求ABO 同型输注。输血申请备血(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医生先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并注明准备输血日期,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与血样本送血库登记。在预定输血日期带上处方、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当天输血: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处方和血样本送血库登记,等候血库通知后,同时带上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输血申请血浆:原则上不备血,需要时直接送输血申请单和处方到血库,血库见处方溶解血浆,溶好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由于电话通知容易出错,所以血库以收到处方笺为准。除血浆置换治疗等,需要超过1000ml 用量,才需提前和血库约血。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将输血申请单和处方送到血库,血库负责与广州血液中心联系血小板、冷沉淀等成份,血液送达血库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输血申请分院由于用血量较少和无法预计,所以分院血库贮血量有限,特别是AB 型红细胞。所以AB 型血、用血量超过400ml 或4U 以上均需和血库联系和备血。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护士按医嘱和输血申请单上输血成分要求,在采血管(红色帽的EDTA 管)上贴条码标签,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等,采集血样。抽取静脉血3 ~4ml。由医护人员(非护工)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填写受血者标本登记表。交叉配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取血交叉配血无禁忌后,血库通知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 冰箱,至少15 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每单位红细胞悬液应在1小时内输完。输血流程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表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即发反应迟发反应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疫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反输血相关的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急性肺损伤同种异体免疫细菌污染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免空气栓塞疫出血倾向输血相关性疾病性枸橼酸中毒反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临床处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时: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对侧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 送血库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抢救填写专用的《广东省中医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血库,一份科室留底,各科护士长将结果回报护理部。临床上常常忽略的问题: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测。检验科(血库)处理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检查: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复核患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复核供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抗球蛋白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全血分析、肾功监测、游离Hb 测定等;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血袋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别在4℃、22℃、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热原检查:医院药检室检查。存在问题不论是何种输血反应,是否所有检查项目均做?有无必要?我们建议只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和尿游离Hb 测定、37℃血培养。是否要求医生开申请单?如何收费?* *

2.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二

关键词:妇产科,成分输血,输血反应,护理,预防措施

临床妇产科宫外孕破裂、产后大出血等均要快速、大量输血, 以此保证血容量, 然而在输血过程中, 经常出现一些输血不良反应, 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1]。所以在输血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血液供应充足, 还要加强护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本院妇产科120例输血患者的研究, 总结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输血患者, 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 (35.0±3.3) 岁;妇科肿瘤58例, 病理妊娠22例, 妊娠合并症20例, 其他疾病20例。

1.2方法

1.2.1输血前护理按照医嘱采集患者交叉配血标本, 根据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完成采集, 并且仔细核对, 以免混淆。在血库中取血时, 需要和血库工作人员一起核对申请单、记录单、血袋标签等内容, 确保血液质量满足要求[2]。一名医护人员一次只能取一份血液制品。在取拿血液制品的时候, 一定要轻、稳, 以免震荡剧烈, 影响血液质量[3]。安排两名护士对患者基本信息予以核对, 在确认无误时, 按照医嘱进行无菌操作, 将血液制品输给患者。

1.2.2输血中护理①红细胞输注护理:在输注前, 反复颠倒血袋, 保证红细胞和添加剂混合均匀;在输注时, 可以不时晃动血袋, 保证红细胞悬起, 避免越输越慢。洗涤红细胞要尽快输注, 倘若不能及时输注, 需保存在4℃条件下, 时间为24 h。此外, 避免输血器和其他药物混合。在输注时, 需要使用带有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连续使用5 h后立即更换。因为一些血液成分会附着在过滤器上, 不仅对输注速度产生影响, 也会繁殖一些细菌, 导致血细胞遭到破坏, 析出纤维蛋白, 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②血小板输注护理:在输注前, 对血袋予以轻轻晃动, 使其呈现云雾状, 不要大幅度晃动, 避免损伤血小板。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 血小板功能逐渐下降, 为此, 当取出血小板之后应尽快使用。如果不能及时输注, 需保存在约22℃条件下, 并且每隔10 min予以晃动, 以免血小板聚集[4]。③血浆输注护理:在输注之前, 对其外观予以观察, 正常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倘若颜色不对或伴有絮状物, 一定不要输注。对于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必须马上输注, 防止血浆蛋白变形、凝血因子失去活性。在新鲜冰冻血浆中, 除了含有血小板以外, 还有凝血因子, 其中Ⅴ、Ⅷ因子非常不稳定, 需要存放在-18℃的条件下, 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活性。血浆输注速度不得超过5~10 ml/min, 倘若患者心肺功能正常, 可以在20 min内完成200 ml血浆的输注。④禁忌:在输血中, 除了加入生理盐水以外, 不要添加任何药物。因为药物会对血液渗透压、p H值等产生影响, 导致血液变性出现溶血现象。同时, 也会对输血不良反应产生一定的掩盖作用, 不利于患者康复。⑤输血速度:通常情况下, 输血速度控制在5~10 ml/min。在输血中, 应树立先慢后快的理念, 开始15 min内, 输血速度宜为2 ml/min, 之后对患者情况予以密切观察, 逐渐调节输血速度[5]。⑥成分输血顺序与比例:在患者同时输注全血与成分血时, 需要先输注成分血, 之后输注全血。在输注成分血时, 先输注血小板, 之后输注其他成分。在急性大量失血的情况下, 建议先按照1∶1的比例输注浓缩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 在必要的情况下, 增加输注血小板, 其比例为1∶1∶1。

2结果

120例患者中, 输血不良反应12例, 发生率为10.0%, 其中发热2例 (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 , 溶血1例 (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 , 过敏9例 (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4例, 血浆输血不良反应4例, 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1例) 。

3讨论

成分输血是一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成分输血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发热反应及预防措施①在成分输血开始30 min内, 如果患者出现畏寒现象, 可能是发热前兆, 护理人员需要减小输注速度, 注意患者保暖以防受凉, 并且对患者体温变化予以监测。②当患者出现寒战、恶心、头痛等症状, 需立即停止输注, 并在患者足底放热水袋, 给予保暖。③当患者体温超过40℃时, 按照医嘱给予物理、药物降温, 并对患者体温变化予以密切监测, 每隔30 min测温1次, 一般以1℃/h的下降速度为宜[6]。④在患者汗多的情况下, 及时更换患者衣物、被褥, 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并建议患者多喝水, 以免汗多虚脱。

3.2过敏反应及预防措施①当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瘙痒、荨麻疹等症状时, 减小输注速度, 并马上告知医生, 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抗过敏药物。②针对喉咙水肿患者, 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必要时进行高流量吸氧[7]。③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 马上停止输注, 按照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l, 对患者体征予以密切监测, 做好抢救准备。

3.3溶血反应及预防措施在患者输血开始几分钟内出现腰背疼痛、头胀等症状, 需马上停止输注, 告知医生, 确保静脉通路顺畅, 按照医嘱给予治疗。

总之, 在妇产科成分输血中, 加强输血护理, 重视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施, 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琳.妇产科成分输血的护理及预防输血反应的措施探讨.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 (z1) :56-57.

[2]李灿泉, 刘江平.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 24 (2) :81.

[3]张翠萍, 康丽丽.成分输血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与输血护理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z1) :212.

[4]苗军.临床成分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0) :217.

[5]冉慧玲.护理程序在成分输血中的应用.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4) :44-45.

[6]陈美容, 华春燕, 李碧香, 等.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全科护理, 2012, 10 (1) :22.

3.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篇三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29-02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态性,输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传播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的潜在风险。为了解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特点,加强输血反应监测与防治,现对我院2012—2013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分布于内科、外科、ICU、骨科、血液科、肿瘤科、妇科等。

1.2输血前试验

所有受血者输血前常规采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均为同型输注。

1.3 方法

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临床医生完整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后送输血科保存和统计。

2 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7980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4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0%,其中输全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位1.35%

2.2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11人次,占45.83%,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9人次,占37.50%,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负荷过重1人次,占4.16%;其他反应3人次,占12.50%,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

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我院临床最常用的血液品种为去白细胞红细胞及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也主要由这两类血液成分引起,且以过敏、发热反应为主要表现形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0%,低于文献【1】报道,可能与输血后发生轻微的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和患者往往被忽视有关。

输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较红细胞高,最常见的为过敏,主要与冰冻血浆中含有的白细胞活化产生的生物物质及患者本身过敏体质有关【2】,亦有少数过敏体质的献血者将抗体转移给受血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与抗IgA抗体有关。

输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主要为患者对输入白细胞或血小板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研究认为血液中非治疗成分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多次输血或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这些抗体与输注血液中的白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发热。另外血液在贮存期间白细胞活化后及其释放细胞因子,均可导致非溶性发热反应【3】。因此,輸去白细胞或灭活白细胞的血制品是将来的总体发展趋势。

未经分离的全血比其他血制品含有较多的白细胞抗体,也包括血小板、血浆蛋白抗体。故输全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血制品高。需反复输血的贫血患者,最好选用洗涤红细胞输注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11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循环负荷过重1例,系一老年患者短期内输较多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所致,输血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立刻停止输血,吸氧、利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3例不良反应表现为胸闷、头晕不适等。所有的输血不良反应经处理预后良好,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但也应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果及预防处理各有不同也是多方面的,早期能够观察到的表现也是发热、皮疹,如果不加以仔细观察、鉴别和区别对待。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4】。

总之,为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风险性,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提倡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采用新的配血技术、去除白细胞及血液辐照技术等,将有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江,代琼,罗立。11407例输血反应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3):227—228.

[2] SPIESS.B.D.Risks of transfusion.Transfusion(J).2004,44(12Suppl):4S—14S.

[3] 袁举,马建新,河南省人民医院2003—2005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5(10):2423—2425.

4.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篇四

(1)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 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5.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五

【发热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

1、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过敏反应】 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溶血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在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因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5、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药,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2、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5、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病人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处理:

1、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30%~50%乙醇湿化吸氧,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6.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篇六

1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就是将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输血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外逐步应用于临床。自身输血有回收式、储存式和血液稀释式几种。①回收式: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自身输血是术中自体血液回输[1,2] , 这种输血法患者及其家属很少参与意见, 较易推广;②储存式:这种输血方式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如: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有60%采取自体储血, 美国择期手术用血的80%~90%源于术前自体储血。自身储血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也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3,4], 由于自身储血是由患者体内采集血液, 并需要推迟术期, 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③血液稀释式自身输血:也是一条自身输血新思路[5]。总之,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多种自身输血方式, 这样既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又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以及感染某些疾病, 对于Rh (-) 患者输血, 也避免了供血者稀有的困难, 同时患者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2成分输血

全血中细胞种类多、成分复杂, 故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或类过敏反应、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热反应、枸橼酸盐中毒等。成分输血不仅可以一血多用、“浓缩”血液某种成分, 而且可以减少某些副效应。例如:反复输血或妊娠可以使患者体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 凝集大多数供血者的白细胞, 当再次输血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发热反应, 对怀疑或诊断有此种凝集素的患者, 若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就可以避免这一副效应的发生。再如:血浆存在使全血容量增大,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 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重则死亡。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症输血, 减少输血反应, 提高输血效能。

3减少非必要用血

“窗口期”的存在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的检测手段尚不能将威胁输血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完全检出, 而且巨细胞病毒、T细胞病毒、疟疾等项目的检测并未在采供血系统全面开展, 因此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用血, 抛弃过去“促恢复血”和“安慰血”的做法。

4不用所谓的“新鲜血”

在 (4±2) ℃冰箱中保存72 h以上的血液, 可以灭活梅毒螺旋体, 从而防止了梅毒的传播。如果这种“新鲜血”还未来得及检测, 传播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就会更多。

5加强医院输血科工作管理,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 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工作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 错贴标签、弄错患者床号等[6]。针对上述现象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 培养输血相关医护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时保留配血管以备回顾性检查。

6取缔非法私自采血行为

尽管国家强令禁止非法采血, 仍然有些医院视国家法律不顾、视患者安全不顾而私自采血, 2004年内蒙某医院多次非法采血致使多人感染艾滋病, 当事人已经受到严惩, 但其行为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使非法采血无容身之地。

参考文献

[1]江晨, 王永文, 薛嵩, 等.外伤性肝破裂内出血自体回输体会.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3.

[2]杨尚伦, 李德福.外伤性脾破裂自血回输79例.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37.

[3]江群英, 吕先萍.自身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97-98.

[4]徐贵全, 黄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5 (6) :411.

[5]张曙, 韩滏同, 王厚强, 等.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应用于手术的临床观察.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2-103.

7.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七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36-02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静脉输血的目的是补充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蛋白质,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去除有害物质。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輸血反应及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尽力防治。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掌握临床常见输血反应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一旦发生能及时正确处理。本科于2014年2月收治一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遵医嘱予输血小板时发生过敏反应,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0岁(住院号为52365)因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4年余反复头痛半年余,再发口腔血疱1天入院。查体:体温36.5摄氏度 脉搏11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10/60毫米汞柱 神清 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淤点淤斑。无肝掌 蜘蛛志,口腔内颊黏膜和舌体可见多发大小不一0.5CM*0.3CM-1CM*2.5CM的血疱,咽红,扁桃体不大,无脓性分泌物。既往:否认“肝炎”“伤寒”“结核”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既往有多次输血,成分输血。 辅助检查:2014年1月11日本院查输血全套:爱滋病毒抗原/抗体联合检查0.16S/CO 梅毒螺旋体特意性抗体0.1S/CO 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 E抗体阴性 核心抗体阴性 核心抗体IGM阴性 丙性肝炎病毒抗体阴性 急查血常规:白细胞 1.72*109/L 中性细胞比率18.64% 淋巴细胞比率79.14% 红细胞 0.97*1012/L 血小板2.0*109/L 示重型再障,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不愿行积极免疫抑制治疗,近半年来只要求申请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血小板低下,现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若并发消化道或颅内等脏器出血危及生命,随时有生命危险,告病危,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家属理解。2014年2月11日17:55同型浓缩红细胞2U,血小板1U到,交叉合血无凝集溶血,患者无胸闷寒战不适,查体T37.0C BP 100/64MMHG,神清,心率108次/分,律齐,无杂音,为预防输血反应,予输血前地塞米送静推,继观输血过程中病情变化。19:48血小板输注中,患者诉皮肤瘙痒,无畏寒寒战腹痛,查体:T37.0C BP100/60MMHG 精神可,全身可见散在皮疹,双侧大腿为甚,考虑过敏。立即调慢输血速度,予以“葡萄糖注射液20ML+葡萄糖酸钙1G+维生素C0.5MG”静推抗过敏,继观病情变化。21:00血小板顺利输完,继续予以同型浓缩红细胞2U输注。患者未诉皮肤瘙痒,无畏寒不适 T37.0C 心率108次/分,律齐,无杂音,精神可。2-12 0:30同型浓缩红细胞2U顺利输完,未诉皮肤瘙痒,无恶心呕吐。查体:T36.9C 心率108次/分 律齐 无杂音,精神可,未见皮疹。

二护理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做好抢救药品和物品的准备。观察皮疹消退情况,观察有无新皮疹出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心理护理

输血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及家属非常恐惧,焦虑,影响治疗和护理质量,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和家属多沟通,使之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输血不良反应,消除误解,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对症护理

患者病危,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重视口腔卫生,对各种穿刺,注射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注射完毕延长按压时间。动态观察皮疹颜色,形态,大小的变化,观察局部有无渗出,破溃,有无新发皮疹,有无合并感染。患者过敏反应轻立即予以减慢输血速度,调至10-15滴/分,禁止绕抓,避免感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可参照青霉素过敏休克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就地平卧,抢救,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给氧气吸入或面罩给氧,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立即予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推,若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散在淤点淤斑,口腔内颊黏膜有多发大小不一的血疱,血小板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恶心呕吐头痛不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饮食护理

禁食辛辣,刺激,海鲜,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保证生长发育需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小便通畅。

三讨论

本例患者曾多次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本次发生过敏反应,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可以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成抗原而致敏。2,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或在采集血液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和食物,随血液输给受血者,一旦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3,多次输血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因此,采集血液时勿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员。供血元在采集血液前4H不宜食蛋白质食物,可用清淡饮食或饮糖水,对有过敏史及需多次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时,按反应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轻度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等,用药后症状可缓解。中重度反应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给抗休克治疗。

参考文献

8.大型医院临床输血反应分析 篇八

摘要: 临床输血在当今医疗领域越来越常见,是抢救急诊患者的必备手段。但是,目前医院血液大多都来自无偿献血,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生活习惯、饮食、身体健康等因素影响,且患者个体差异突出,使得所献出的血液成分非常复杂,输血环节经常存在一些潜在恶性反应。因此来说,输血可谓是一个效果显著、危险性强的治疗措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血液成分,严格执行医院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严密观察患者输血之后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相关反应,积极的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医院;临床诊疗;输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81-02

临床输血是当今医院临床诊疗中的常见手段,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条件、饮食方式、身体素质等情况使得所献血液成分异常复杂。同时在诊疗的时候因为患者体质、身体状况差异的不同,使得输血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潜在的反应,如果这些反应得不到有效的预防,必然会影响患者诊疗,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因此,在数学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医院和国家相关的制度,以患者安全为最终目的。本文结合某医院2008年至2013年期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就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某医院共发生不良输血反应5867例,在这其中包含了反复输血者,其中全过程输血的病例共有54例,红细胞悬浮液输血患者共有3729例,有12例患者为洗涤红细胞,2025例患者为血浆输血,47例血小板输血。经过对这些数据总结得出,5867例患者当中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共有37例,其中年龄分别为5~82岁不等。

1.2统计方法

在输血的时候,每一次输血前后都填写了《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执单》。且该医院在医护工作中还设置了患者评分制度,通过将输血中发生的各种不良件进行整体评估,然后填写在《输血记录单》上面,并且输入到病例当中,然后再由医护人员填写《输血反应回执单》,且将这份报告在一天之内报送给输血科进行统计,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再根据这两份报告中描述的情况对患者发生反应症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某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37例不良输血反应进行分析,其占据输血总人数的0.63%。就这37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其中红细胞悬浮不良反应为12例,为综述的0.21%,血浆不良反应为22例,为总数的0.38%,全血患者的不良反应为3例,占据总数的0.05%。就整个输血模式进行分析,其中洗涤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液的过程中未曾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输血效果极佳。

3讨论

3.1输血不良反应原因

在该医院的37例不良输血反应患者当中,其中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三种,分别如下:①发热反应,这种反应是输血反应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而外在原因是因为致热原或输血时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引起。②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过敏体质的受血者。由于供血者血内可能含有致敏物质,而受血者体内有相应的lgE、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并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或反复输血后受血者体内产生过敏抗体等原因。③其它反应。如溶血反应、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等。

3.2临床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要立即针对症状判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1发热反应。患者在输血后15分钟左右出现症状,有时发生在输血结束后1-2个小时。出现先有发冷、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40℃左右,并伴有头痛、皮肤潮红、恶心呕吐、血压多无变化,一般于1-2小时后逐渐缓解。轻度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症,并给与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

3.2.2过敏反应。出现的14例过敏反应中,中重度过敏反应1例。在输血前要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和妊娠史,认真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应作抗体筛查试验。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轻者仅为皮肤瘙痒或荨麻疹,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根据过敏反应的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轻度过敏反应,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症状逐渐缓解;中重度过敏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3.2.3其它反应。

本次调查中,无溶血反应。一旦出现溶血反应时要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送检剩余血液、患者尿标本和血标本,热敷双侧腰部,保护肾脏,碱化尿液,及时纠正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短时间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及皮肤黏膜、伤口有无出血倾向,输库存血3-5个单位,应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并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每输5个单位库存血,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预防发生低血钙。

4、结束语

总之,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具有其它任何药物不可代替的疗效,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及输血操作技术进行,在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提高科学用血意识,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燕菊,蒋学兵,成海,张立萍,张蓉,陈丽,刘慧珠,任爱玲.235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50-51

[2] 蔡昕,杜跃耀,陈勤奋.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5)575-578

9.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急演练脚本 篇九

演练事件:8床患者,刘欢,女,29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输血5分钟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寒战、高热、胸闷、腰背酸痛。

演练目的:充分提高护士对病人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及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安全质量,特进行本次演练。参演人员:负责人:A陈A 值班医生:张××,值班护士:甲张×、乙周××、丙于×、患者刘欢及家属

场景布置:病床一张、输液架一个、心电监护仪一台、吸氧装置一套、抢救车一台。演练流程:

1、第一场景:血液科3号病房:

(旁白)2016-08-31-16:00:责任护士张给×8床患者刘欢输注红细胞,5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护士甲张×:刘姐,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

患者:张护士,我全身难受,胸闷、心慌,浑身发冷、特别是腰痛的厉害。

护士甲张欣:刘姐,您别急,我们马上处理。同时立即关闭输血器活塞,停止输血。(立即大声呼救:“快来人啊,8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赶快来帮忙。”),给予吸氧,保暖,心电监护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口述:现在已给与吸氧、心电监护、您现在给患者测下体温,医生马上就来)。

2、第二场景护士站:

旁白:护士乙周××、护士丙于×听到呼救。

护士乙周××立即推抢救车至病房,携带病历,用屏风遮挡病人。护士丙于×听到呼救:立即通知医生、科主任和护士长。

口述:张医生,8床患者突然发生输血反应,请你马上过来看一下,(打电话)告知护士长、科主任:(口述)8床患者突然发生输血反应,请你马上过来。

护士丙于×告知家属:阿姨你好,现在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我们现在需要处理,你不要着急,先在外面休息一下。

3、第三场景血液科3号病房:

护士乙周××协助护士甲张欣更换输液器,输注0.9%生理盐水500ml,保留剩余血液和输血器。

护士甲张×:核对病历,核对输血核查单,发现血型输注错误。

护士甲张×(口述):8床刘欢,女,病例上患者血型为A+。护士乙周××口述):8床刘欢,女,输入血型B+。

旁白:患者病例血型与输注血型不相符。医生进病房 医生张:患者病例血型与输注血型不相符。(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

患者:我全身难受,胸闷、心慌,浑身发冷、特别是腰痛的厉害。医生张×:体温测了吗?

护士甲张×:体温38.5℃,病人身份和血袋已经核查过了,血型不符。现已更换输液器、输注0.9%氯化钠。

医生张×:病人这种情况考虑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护士乙周××:执行医嘱,复述,医生确认无误。

医生张杰: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采集患者血标本重新做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溶血、凝血系列,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护士乙周××核对采血项目:口述:采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溶血、凝血系列,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采集血标本,口述:采血完毕。(旁白)将患者血标本和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鉴定。

(独白)溶血反应的重要治疗:①抗休克: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鲜全血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②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溶血反应 ④防治DIC;⑤如果输入的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换血治疗;⑥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5%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头部冰敷。旁白:半小时后

医生张×;现在体温多少?

护士甲张×:现在体温37.5℃,比刚才降了一些。医生张×:刘姐、现在感觉怎么样? 患者刘×:现在感觉好多了。

医生张×:心电监护显示正常,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尿量、观察尿色。

护士甲张×:(安慰患者)刘姐,你别紧张,你的这种反应是输血引起的一种反应,我们已经给你做了多项处理,现在你的病情平稳,心电监护显示正常,你安心休息,我们会继续密切观察你的病情。护士甲张欣:洗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尿量并记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10.某院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统计

本院2 01 1年1月至2 01 4年12月共输血4097例。根据输血反应判断标准判断输血反应类型[1],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发生输血反应的例数、存在的输血反应类型及所输血液成分等。

1.2实验室检查资料

患者输血前均进行ABO、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时采取交叉配血标本进行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ABO、RH血型试剂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均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微柱凝胶检测卡) , 凝聚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共发生输血反应62例 (1.5%) , 其中男33例, 女29例;年龄5~20岁6例 (9.7%) , 21~60岁2 7例 (43.5%) , 6 0岁以上2 9例 (46.8%) ;内科5 2例 (8 3.9%) , 外科1 0例 (1 6.1%) 。

2.2 输血成分及输血反应类型

(1) 输注红细胞悬液2327例, 发生输血反应43例 (1.8%) , 其中发热31例 (72.1%, 31/4 3) , 过敏反应1 2例 (2 7.9%, 1 2/4 3) 。 (2) 输冰冻血浆1485例, 发生输血反应17例 (1.1%) , 表现为过敏反应15例, 发热2例。 (3) 输单采血小板207例, 发生输血反应2例 (1.0%) , 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各1例。 (4) 冷沉淀输注54例 (1.3%) , 洗涤红细胞输注24例 (0.6%) , 均未发生输血反应。

2.3 2011—2014年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2011年输血1035例, 发生输血反应28例 (2.7%) ;2012年输血931例, 发生输血反应12例 (1.3%) ;2013年输血991例, 发生输血反应9例 (0.9%) ;2014年输血1140例, 发生输血反应13例 (1.1%) 。

3 讨论

输血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发生输血反应的风险。输血反应分为输血传播疾病与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两种类型。输血传播疾病通过供血者相关传染病项目检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本文旨在讨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引起此类输血反应的因素很多, 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成分中的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

从本文结果中看出, 本院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 占5 6.8%。输红细胞悬液引起的输血反应率也最高, 其次为输入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与王维娜[2]报道相近。输注红细胞悬液引起的输血反应以发热为主, 而输注血浆发生的输血反应以过敏为主。主要由于普通红细胞悬液中残存的白细胞与受血者发生了免疫反应, 产生的白细胞抗体导致发热, 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3]。本文输血反应发生率1.5%在1%~10%的范围内[4]。从年度分布来看, 本院2011年输血反应率最高, 后呈下降趋势, 2014年又略有回升, 但未超过2012年, 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院对输血工作的高度重视。

由于血液成分极其复杂, 很难真正模拟血液[5], 制造完全的血液代用品或者红细胞代用品难度很大。在输血无法完全取代的情况下, 唯有加强合理用血, 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才能减少输血反应。建议可采取以下手段: (1) 输血前筛查:输血前除相关传染病指标以及ABO、RH血型基本检测项目外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常规检测指标。 (2) 提倡发展自体输血:尽可能避免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和因异体输血产生同种免疫引起的各种输血反应[6]。 (3) 由于护士采样过程而致输血失误占10%, 血样的收集和管理过程而致输血失误占51%[7]。加强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提高护士对输血风险的认识, 可有效减少输血差错导致输血反应的可能。 (4) 输血前抗过敏药物的应用:根据输注不同血液成分会容易导致的输血反应情况准确提前预防用药, 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5) 输血采用白细胞过滤器, 预防体内产生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作用, 而降低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8]。总之, 运用输血手段挽救生命的同时应注意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高烽华, 夏永刚, 于艳文, 等.17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 27 (4) :308.

[2]王维娜, 邢志勇, 李玉龙, 等.107例非传染性输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 (3) :296.

[3]邱威, 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 :62.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93.

[5]余明华, 修瑞娟.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7, 26 (2) :303.

[6]任伟, 李春华.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与分析[J].四川医学, 2014, 35 (1) :60.

[7]郑丽君.安全输血的护理过程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3) :226.

11.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十一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胃癌病人的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

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治疗与护理

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根治性切除为彻底切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受累邻近器官,依据肿瘤原发部位不同分别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次全切除:姑息切除:主要用于肿瘤已有不能清除的淋巴结转移或累及重要脏器及血管,原发肿瘤在解剖上尚能作胃大部切除;短路手术:原发肿瘤已无法切除,肿瘤造幽门梗阻或可引起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起到解决梗阻,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可抑制细胞活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采用术中放疗,清除不能切除或肉眼看不见的癌灶,可提高手术疗效。(1)术前注意病人的营养与进食情况:按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软食、半流食或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对重度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贫血者,术前补蛋白质或输血。有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每晚用温盐水洗胃,消除胃内积存物,减轻胃粘膜水肿。严重幽门梗阻者,应于术前1~3天作胃肠减压,使胃体积缩小。予术日晨放置胃管,抽尽胃液后留置胃管。(2)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硬膜外麻醉4~6小时或全麻清醒血压、脉搏平稳后半坐卧位。注意保持卧位正确,以利呼吸和腹腔引流。鼓励深呼吸、咳痰、翻身及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腮腺炎。(3)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管接无菌瓶,每3天更换1次,以防逆行感染。必须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一般在24小时内量多,为血浆样渗出液,以后逐渐减少。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超过500ml应考虑有出血。要勤巡视,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有无扭曲、脱落。

(4)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以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预防吻合口水肿和吻合口瘘。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每次量不超过20ml并相应吸出,避免压力过大,冲洗液过多而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有鲜血抽出,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胃管应妥善固定,不可随意移动,并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使胃肠减压停止。

(5)术后饮食:术后3天禁食、禁水,静脉补液,每日3000ml左右。在停止胃肠减压后,可饮少量水。次全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术后饮食要求有一定的区别,术后饮食常规 术后日数 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

第4天 清流200ml/2小时,两餐间饮

水200ml,每日7次 禁食

第5天 清流全量 禁食

第6天 流质全量 清流50ml/小时 第7天 流质全量 清流100ml/小时

第8天 流质全量 清流200ml/小时

第9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0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1天 半流 流质全量

第12天 普食 流质全量

第13天 普食 半流

第14天 普食 半流

第15天 出院 半流

第16天 普食

第17天 普食

第18天 普食

第19天 出院

(6)观察术后并发病:

①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7~14天,病人进食后感到头重、心悸、脉快及出汗或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增加、腹泻等。应少食多餐,进低糖、半固体饮食,嘱病人平卧位进食,并卧床休息1小时,症状可逐渐消失。②空肠梗阻:远端肠梗阻可有上腹部胀痛,胃管内无胆汁,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及腹膜炎。其梗阻多发生于术后7~14天,表现为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应及时报告医生。

6、预防

胃癌病因尚不明确,应祛除与胃癌有关致病因素。

(1)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食盐、咸菜及烟薰食物。忌烟、酒。

12.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篇十二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

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配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4)环境适宜配药应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

(5)操作规范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6)遵医嘱或根据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处理措施】发生输液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1)发热反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1)减慢输液速度、保暖。

2)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时对症处理。3)严重者,立即停止该药物的输入,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备查。

4)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器具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7)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2)急性肺水肿 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高浓度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4)遵医嘱给药。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1)发热反应应急处理程序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封存、送检—报告相关部门。

13.妊娠输血非免疫性溶血反应一例 篇十三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33岁, 平素月经规律, 在预产期11 d前出现腰酸、腰痛, 腹部下坠感, 就诊当地医院, 以先兆流产收入院, 入院后待产, 入院日凌晨1点出现阴道流血, 拟行剖宫产术, 发现白细胞高达30×109/L, 建议到上一级医院就诊,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该院。患者病史:无发冷、发热、头晕、腹痛、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适龄婚配, 已正常分娩1次。7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4年前行脾切除术, 输血史, 头孢过敏, 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和传染病。无家族性疾病[3]。入院查体:T=36.8℃, P=88次/min, R=16次/min, BP=120/70 mmHg, 一般状态较好。心肺理诊 (-) 腹膨隆, 妊娠足月腹型, 双下肢浮肿, 四肢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型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为31.9×109/L, 红细胞计数为3.57×109/L, 血红蛋白:64 g/L, 红细胞压积0.19;血型AB, RH阳性。因患者化验检查结果有异常, 尤其白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分类高、血色素低且尿胆红素 (+) , 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请血液科会诊并排除。按医嘱, 患者输注4单位同型红细胞, 输血时无明显不适。输血结束后1 h患者诉尿中有血少许, 医嘱继续观察;6 h后患者依然肉眼血尿, 此时患者依然生命体征平稳, 自诉腰痛、自觉胎动良好。值班医生请上级医生会诊、同时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后不排除血管内溶血, 护肾、扩容、碱化尿液, 溶血相关检查, 交待患者及家属。结束妊娠, 全麻, 子宫下段破宫产术, 手术顺利分娩一正常女活婴, 留置导尿, 酱油色;转重症医学科考虑血管内溶血, 原因血管内免疫因素或非免疫因素输血后标本均溶血, 尿检结果支持。治疗:碱化尿液、肾脏功能检测及保护、适当增加输液量同时利尿、激素治疗、注意酸碱、离子平衡稳定, 观察贫血程度, 必要时可输洗涤红细胞。

2 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测

2.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31.9×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59.1%;红细胞计数:3.57, 血红蛋白:64 g/L, 红细胞比容:0.19 L/L, 血小板计数:230×109/L;

2.2 尿常规

尿胆原:++, 尿胆红素:+, 尿潜血:+++, 尿蛋白:+++;肝肾功:总胆红素为40 umol/L↑, 直接胆红素为12 umol/L↑, 非结合胆红素为28 umol/L↑, 血肌酐:48 umol/L↓, 尿素氮为3.30 mmol/L, 总蛋白为56 g/L↓, 白蛋白为25 g/L↓。

3 输血后相关实验室检测

3.1 尿常规

尿胆原:+, 尿胆红素:-, 尿酮体:++, 尿潜血:++, 尿蛋白:++++。

3.2 肝肾功

总胆红素:72 umol/L↑, 直接胆红素:21 umol/L↑, 结合胆红素:10 umol/L↑, 非结合胆红素:51 umol/L↑, 血肌酐:47 umol/L↓, 尿素氮:4.30 mmol/L, 总蛋白:53 g/L↓, 白蛋白:23 g/L↓。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4.4×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50.8%;红细胞计数:3.39, 血红蛋白:68 g/L, 红细胞比容:0.24 L/L, 血小板计数:138×109/L;

3.3 网织红细胞:0.3↑

输血科再次复核该患者输血前、输血后标本, 血辫、血袋内残留血液复查血型 (正反定型) ,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分别用了盐水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技术, 结果均正常。除外污染及血型不符造成的溶血。血站疑难血型鉴定排除亚型[4]。

3 d后, 各项指标平稳, 转回产科;4 d后出院, 愈, 患者一般状态佳, 未诉特殊不适, 精神饮食睡眠均可, 二便正常。查体:T:36.7℃, P:72次/min, 心肺理诊未及异常。切口拆线切口无渗出, 无红肿及硬结, 愈合好;签字出院。

4 讨论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后, 依据病史、临床体征及症状, 输血史, 血红蛋白尿等辅助检查, 排除ABO血型及RH血型不符产生溶血, 当时不排除其他亚型不同引起的溶血、不排除PNH,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输血溶血反应。溶血诊断成立。但是,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迅速, 只要输入5~20 mL, ABO不相容血液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输血量超过200 mL, 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常见症状是发热, 多数伴寒战, 烦躁、颜面或全身潮红、胸痛、腰背痛、恶心等。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是最早出现的溶血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DIC。输血反应后游离血浆血红蛋白及DAT两项检查中任何为阳性, 结合发热、寒战、低血压等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基本成立, 而该患者输血后表现不符合。另外还需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诊断[2]。

4.1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血液或血液成分严重污染导致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休克、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和DIC, 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酷似。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应检查血袋剩余血有无变色、凝块、溶血、气泡等细菌污染现象。该患者输血后表现也不符合。

4.2 理化因素引起的溶血

血液运输或保存不当 (冷冻、过热) , 输血前加温过热, 体外循环时机械损伤, 药物、低涨或高涨液体加入血液或与血液同时输注, 均可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 输入人体将引起输血反应, 主要特点是无症状血红蛋白尿 (无发热、寒战、低血压等症状) 。DAT应为阴性 (但某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性溶血使DAT阳性) 。检查血袋可发现游离血红蛋白, 输入溶解的红细胞有可能引起DIC, 但临床罕见。

而该研究中该病例有几样不能排除:医疗服务队送血血液运输、保存不当 (冷冻、过热) , 输血前加温过热, 药物、低涨或高涨液体加入血液或与血液同时输注, 但可以肯定的是检查血袋剩余残留血液可发现游离血红蛋白, 故结合该患者输血的过程、临床表现, 实验室输血前与输血后各项检测, 最后定为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患者输血前供者血制品已出现部分红细胞破坏及溶血。

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关键措施在于加强教育和管理, 严格遵守实验室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避免在血样采集、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发血、血液运输、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以便及时作出正确处理。

摘要:在临床输血工作中, 由于严格的输血科规章制度管理, 使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患者输血后出现了溶血反应, 通过各种相关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表现排除了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考虑由于输注的成分血运输、保存等理化因素改变引起非免疫因素溶血反应, 临床输血工作中应加强管理。

关键词:妊娠期,输血,溶血反应

参考文献

[1]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2-199.

[2]田兆嵩.临床输血进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60-269.

[3]吴思梦, 王哲, 胡清, 等.围产期输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2) :131-132.

14.输血反应与处理 篇十四

1、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要求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第六十条执行。

(1)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清洁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身血、贮血、发血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贮血冰箱应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并定期清洁及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建立健康档案。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输血科及实验室的感染管理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身输血时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袋;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或灭菌后入污水池)。

(5)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1)所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集中采购。输血科(血库)不得自行购入。

(2)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3)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4)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5)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7)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4.一般性应急措施

(1)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倒于被污染处,待1小时后拭净并用清水冲洗。

(2)如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小心脱下,以消毒液浸泡,再洗涤;如手被污染,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5分钟,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刷洗干净。

(3)如有传染性物质误入口内时,应立即吐出并0.1%高锰酸钾液多次漱口,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免疫制剂预防。

(4)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衣服和手。

(5)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的试剂,废弃之前应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6)易燃易爆品,有毒物品应妥善放置,专人管理。

5.实验操作过程中锐器刺伤的处理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锐器刺伤传播疾病。医疗垃圾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在工作中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等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

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被HCV抗体阳性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干扰素等处理。

(4)被锐器刺伤者须登记、检查、追踪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紧急局部处理: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理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直接针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创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④要求在实验室或HIV初筛查实验室里必备冲眼器,以备急用。伤口的消毒可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

⑤尽快口服一次预防药。

(2)安全事故的报告、检测和保密按HIV暴露的预防处理。

①事故发生单位在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填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告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在时内对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

15.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篇十五

(一)发热反应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处理:1 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处理:1 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 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

16.临床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篇十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其相关信息。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收到129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其中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有83例,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64.34%。

1.2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

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收到129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其中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有83例,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64.34%。在这83例输血相关过敏反应中,男性36例,女性47例,分别占43.37%和56.6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0.05)。患者年龄在15个月~84岁,平均35岁。36例有既往输血史,47例为首次输血,两组对于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χ2=7.386,P<0.01)。此外,83例过敏反应中,有5例较为严重,发生了休克,其中,4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但是性别在输血相关过敏性休克反应中仍无统计学差异(χ2=1.536,P>0.05)

2.2 不同血液制品类型引起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情况比较:

在输血相关过敏反应中,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33例,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31例,,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7例,由洗涤红细胞和全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各有1例,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过敏反应的报告。不同血液制品类型引起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有统计学差异(χ2=14.179,P<0.01),其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比例明显低于血浆类血液制品(χ2=11.535,P<0.01)。

3 讨论

在反馈到我中心的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竟然有83例,比例高达64.34%,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输注全血、血浆及其他血液成分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4]。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的预防。

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患者是否具有过敏体质和血液制品中是否含有致敏因子[3]。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性别对于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但是有过输血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过敏反应。而且我们发现过敏反应发生的平均年龄为35岁,相对较为年轻。这些可能都证实了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至于血液制品本身,我们研究发现:不同血液制品类型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由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悬浮红细胞。这是因为过敏性反应主要是由于血浆制品中存在大量的致敏因子[5],而患者可以针对这些因子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产生的结果,一些情况下,某些献血者血浆中会存在特殊抗体或在血液存储过程中释放累积一些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子,此类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存在经被动免疫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3]。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明显降低了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但对过敏反应影响不大,说明白细胞抗体与过敏反应无关[6]。

通过对反馈到我中心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我们了解了本地区输血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为临床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对于需要反复输血或者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患者,我们应通过预防性用药、有针对性选择血液制品或者改进血液制品制备方法等途径,以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3,7]。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以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收到129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其中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有83例,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64.34%。在这83例输血相关过敏反应中,性别无统计学差异,而是否有输血史对于过敏反应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血液制品类型引起过敏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由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悬浮红细胞。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或者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患者,我们应通过预防性用药、有针对性选择血液制品或者改进血液制品制备方法等途径,以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

关键词:输血相关过敏反应,悬浮红细胞,血浆

参考文献

[1]林静霞,任俊,肖帆,等.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291-294.

[2]刘建萍,于付,张丽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7):107.

[3]袁晓华.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4(2):356-358.

[4]陈金美,李春华,任艳丽.输血所致过敏反应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32(5):405-406.

[5]单明华.226例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4(11):966-967.

[6]Kel ley W E,E del m a n BB,D r a che nb e rg CB,et al.Wa sh i ng platelets in neutral,calcium-free,Ringer's acetate[J].Transfusion,2009,49(9):1917-1923.

上一篇:同学聚会活动上的主持词下一篇:餐厅店设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