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液体燃料

2024-09-14

生物液体燃料(13篇)

1.生物液体燃料 篇一

近年来,油价飙升,粮价暴涨,闹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一个粮食,一个石油,都是大事,谁也得罪不起。游移于二者之间的生物燃料,是福是祸,莫衷一是。当前,媒体对生物燃料的负面报道很多,罪名有“与人争粮”“人道危机”“粮食危机的元凶”“破坏生态” 等等,好像面目狰狞的魔鬼。凡事都有它的多面性和相互关联性。面对复杂的现实,更需要人们的冷静与客观。

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发出警讯后,石油进口国就开始寻思“替代”了。巴西和美国20世纪70年代就Www.开始以甘蔗和玉米生产乙醇替代石油。20世纪80年代,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市对9种燃料车进行了十多年的替代化石燃料试验,最后选择了沼气和乙醇两种生物燃料。美国年消费石油9.5亿吨.净进口6.4亿吨,石油对美国经济和外交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过三四十年寻觅才找到能使美国绝处逢生的生物燃料,故不惜顶住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倾其20%以至40%的玉米及技术突破后的非食物性原料,替代30%(2030年)甚至50%(2050年)的石油运输燃料。为减少与粮食供应的冲突,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要求6年内(到)使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生产成为现实,并以1.6亿美元建3个纤维素乙醇示范厂和投入21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开发,全面部署了由玉米乙醇向非粮二代生物燃料的战略过渡。预计到前后,全球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2亿吨,约相当于现在世界石油生产量的5%。

过去,人们也曾进行过煤变油、煤转化为甲醇和二甲醚等替代石油的试验。中国神华集团已经在内蒙古等地进行了煤变油的试生产,据该集团网站称,转化成1吨燃油需要消耗4吨煤炭和用水1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炼的7-10倍。而按能量投入产出比,得到1份能量的甲醇燃油,需要投入4-6份能量的煤,生产1吨煤基甲醇要排放8.25吨二氧化碳,还有腐蚀"-机械、储存困难、影响人体健康等诸多问题尚难解决,美欧经多年试验均已宣布失败。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核能,都只适合于转化为物理态的电能和热能,唯有生物质能才是经植物光舍转化成的化学态能量,最适合转化为液态燃料。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发展生物燃料的非粮原则,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的非粮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生物质原料资源丰富度显著高于美国。其中一类是现在就可供使用的.薯类、甜高粱、甘蔗、木本油料、畜禽粪便及农产品加工产生的有机废水废渣废糖蜜;另一类是尚待技术突破后方能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和能源植物的纤维素原料。此两类原料的年产3量燃料乙醇潜力分别为1.52亿吨和2.80亿吨,二者可替代石油2.7亿吨,是现进口量的1.5倍。1公顷甜高粱或薯类一般可转化燃料乙醇3-5吨,高者可迭10吨。而我国耕地中有非粮低产田5024万公顷可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此外,还有734万公顷的宜垦后备土地。(节录自6月8日《科技日报》,作者:石元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质原料资源”的一项是(???? )

A.玉米、甘蔗

B.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

C.沼气、乙醇

D.薯类、甜高粱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负面报道把生物燃料描述成面目狰狞的魔鬼,给它加上“与人争粮”“粮食危机的元凶”等罪名,其实都是毫无事实依据的凭空指责。

B.为解决严重的石油危机,美国不仅作出了用生物燃料来部分替代石油的具体及远景规划,而且投入了巨额资金,以谋求生物燃料转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C.以煤为原料来生产石油的替代产品,美欧经多年试验均已宣布失败,唯有中国取得了进展,并进行了煤变油的生产。

D.我国的生物燃料资源丰富度显著高于美国,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生物燃料的非粮原则,使我国的非粮作物种植规模走在了世界前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生物燃料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它不仅需要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巨大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B.中国拥有足量的种植非粮作物的适耕宜垦土地,不可能出现“生物燃料”与人争粮争地的局面。

C.美国政府在发展生物燃料问题上立场坚定,他们的计划如能付诸实施,用生物燃料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将指日可待。

D.在石油资源渐趋枯竭的今天,人类主要使用的是生物燃料,同时尝试使用其他各种能源。

阅读答案:

1.C

2.B

3.A

2.生物液体燃料 篇二

研究人员称, 这种新方法有两个优势:第一, 它能回收二氧化碳, 有助于减少由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第二, 它能将太阳能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然料, 并应用于现有的能源设施和大多数汽车上。除此之外, 与其他汽油替代方案相比, 这种转基因海藻在转化过程中不需要中间步骤, 可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据介绍, 通过基因技术, 研究人员首先增加了聚球蓝藻菌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作用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RuBisCO) 的数量。而后又插入了其他微生物的基因以增强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通过光合作用, 转基因蓝藻就可以产生异丁醇气体。这种气体具有沸点低, 承压能力强的特点, 容易从系统中分离。

负责该研究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副主任詹姆斯·廖教授说, 这种新方法避免了生物质解构的需要, 无论在纤维素类生物质还是在藻类生物质中都可生产。它突破了生物燃料生产最大的经济障碍。因此, 该技术将比现有生产方法具有更大应用价值。

3.生物燃料正在取代所有化石燃料 篇三

总部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新兴公司——朱尔生物技术公司(JouleBiotechnologies)透露了一个生产工序的细节,据说这种工序每年每英亩(1英亩=6.07亩)可以生产2万加仑(1加仑=3.785升)生物燃料。如果这一收益率证明是切实可行的,那就有可能用生物燃料代替所有用于运输的化石燃料。该公司还声称,这种燃料的售价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竞争力。

朱尔生物技术公司培育基因工程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生存在专门设计的管状光生物反应器中。这些微生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乙醇或碳氢燃料(比如柴油或汽油的组成部分)。有机物分泌出燃料,然后可以用常规的化学分离技术收集这些燃料。

这种新的生产工序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假如该工序能如朱尔生物技术公司所愿,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也能运用,那对于生物燃料工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传统的、以谷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只能为美国提供一小部分的燃料,因为培育这些谷物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量。但是由于这种新的生产工序十分高效,所以它只需德克萨斯州狭长的土地这样大小的面积就能提供整个国家用于运输的燃料。朱尔生物技术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比尔·西姆斯(Bm Sims)说:“我认为我们是第一家真正解决能源独立观念的公司,而且很快就准备就绪了。”

该公司计划明年年初在美国西南部建造一家试验性规模的工厂,并预计到2010年底大规模地生产乙醇。碳氢燃料生产的大规模示范将在2011年进行。

西姆斯说,到目前为止,公司从旗舰风险投资公司(F1agship Ventures)及包括其员工在内的其他投资者处筹集到的款项“远低于5000万美元”。该公司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融资,以扩大这项技术的规模。

新的方法对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也将是重大的改进。纤维素物质,比如草和木屑,每英亩的产量远高于谷物的产量,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燃料来源可以取代美国目前交通运输所需的化石燃料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用纤维素生物燃料取代所有的化石燃料可能是最后的选择,因为这需要日益改进的实践和燃料经济状况的巨大改进。

以藻类为原料的生物燃料最接近朱尔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潜在产量可达每英亩2000~6000加仑。然而即便如此,新的生产工序将表现出巨大的改进。此外,位于科罗拉多州戈登市的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fional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的研究员菲利普·皮恩考斯(PhilipPienkos)说,由于目前最好的藻类燃料与化石燃料之间存在竞争,原油成本将超过每桶800美元。朱尔生物技术公司声称,其生产工序与原油相比非常具有竞争力,每桶只需50美元。最近几周,石油售价为每桶60~70美元。

朱尔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工序似乎与利用藻类生产生物燃料的方法非常相似,但公司声称该工序不使用藻类。该公司的微生物可在透明的反应器内生长,以确保它们都可以充分接触到阳光,并且为它们提供浓缩的二氧化碳——举个例子,这些二氧化碳可能来自发电厂——和其它营养物质。(该公司的生物反应器是一块平板,面积大概是一张胶合板的大小)。藻类生产的油料通常需要经过提炼才能成为燃料,而朱尔生物技术公司的微生物可以直接生产出燎料——乙醇或碳氢化合物。从藻类中获得的油料需要收集和处理有机体,而朱尔生物技术公司的有机体可以不断分泌出燃料,这使得获得燃料的成本更低。

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及董事会成员大卫·贝瑞(David Berry)说,它们使用的有机体是经过挑选和改良的,以使它们能在生物反应器中有效工作,而生物反应器是针对特定的有机体设计的。他补充说,公司仔细考虑过一些问题,比如有机体对高温的反应,反应器可以让温度保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过热一直是过去的生物反应器所面临的问题。

该公司将可能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它试图扩大其生产工序的规模。其他公司,如绿色燃料公司(Green Fuels),未能在生物反应器中经济地生产出生物燃料,因为相较于生产的燃料总量,反应器的建造成本太高了。另一个所面临的挑战是要让微生物生产燃料的速度保持稳定水平。Barber Associates的吉姆’巴伯(Jim Barber)——他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化学品的Metabolix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一说,藻群可以开花,生长速度非常快以至于超过了营养物质或阳光的供应速度,这会导致藻群崩溃。他说:“你会发现它们突然爆发,然后全部相继死亡。”

4.生物质燃料颗粒工厂项目计划书 篇四

第一章 BPM项目方案概述

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 PELLET)(以下简称:BP颗粒)是应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生物废料、稻糠等)作为原材料,通过加入高效添加剂配方,经过粉碎、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高密度、高质量的燃烧颗粒。在欧洲已广泛应用于电厂锅炉的辅助燃料、工业锅炉的化石燃料替代使用,以及家庭能源供应和取暖系统。

OCEANNUS是一家致力于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服务公司,在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研发领域居于领先水平,通过对各种秸秆的成分、燃烧特性等数据分析,开发不同特性BP颗粒和添加剂,并和欧洲锅炉企业合作,开发针对家庭使用的BP颗粒节能炉灶和BIOBOILER供热供暖锅炉及成套系统。

拟建设的BP颗粒工厂将主要利用当地的秸秆资源,加工成颗粒后供应国内的热电厂、企业锅炉和农村的家庭的节能炉灶市场。

建成后的工厂将用长期协议的方式向合作社及农户收集秸秆资源并用货币或者等价的生物质颗粒予以支付,对符合条件的农户通过赠与或者补贴销售的方式供给BP颗粒炉灶,进一步推广生物质节能炉灶的使用。此外,还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推广使用BIOBOILER供热供暖锅炉及成套系统。

BPM工厂将根据当地25~100公里范围内的秸秆资源、以及100公里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物流条件、农户和附近城镇的消费需求进行设立,工厂生产规模分为5万~20万吨不等,大型的颗粒加工厂则需要附近工业企业和火电厂的支持。

第二章 项目背景

1、BP颗粒的发展背景

BP颗粒是采用高品质木屑、秸秆作为原材料,通过加入高效添加剂,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颗粒状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一般农作物秸秆、木屑都具有疏松、密度小、单位体积的热值低等缺点,作为燃料使用很不方便,这是造成人们不愿用秸秆作为燃料的主要原因之一。BP颗粒成型技术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能有效地改变木屑、秸秆等的燃烧特性,实现快速、洁净燃烧。

BP颗粒成型技术将松散、细碎的桔杆、农业废弃物压成结构紧密颗粒状燃料,其能量密度较加工前要大十倍左右,这种颗粒便于贮运,燃烧后排放的烟灰和SO2远低于煤炭,是一种适合于工业锅炉使用的高品位燃料。BP颗粒可以看作一种绿色煤炭,是一种新型洁净能源。

BP颗粒在国外的发展

在美国,据BPA(美国生物质发电协会)预计,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生物质燃料市场预计从5729亿美元增加到693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生物质燃料对电力市场的贡献将从2010年的450亿美元发展到2020年的530亿美元,生物质发电产业每年可产生5百万兆瓦每小时的电力,每年提供1.8万就业机会,并移除6880万吨的森林绿色垃圾。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欧盟承诺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近几年BP颗粒的市场需求量每年的增幅达到20%。预计到2020年BP颗粒的需求量将从当前的600万吨提高到4000万吨在欧洲。欧洲一些国家已经成立了政策性的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公司,并得到了欧盟基金的支持。

在欧洲北部地区,BP颗粒代替传统能源的趋势已经渐渐形成,替代率已经达到5%,而芬兰、瑞典、奥地利等国家则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替代率已经达到7%~10%。目前生物质燃料颗粒主要用于供电和供热以及热电联供领域。作为清洁高效的燃料,居民家庭也乐于接受这一能源的供应方式。位于德国不莱梅的欧洲最大BP颗粒厂 VIS NOVA GMBH 产能达已达到18万吨/年。

BP颗粒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生物质能源在我国是一个亟待发掘的富矿。以秸秆为例,我国一年产生的秸秆热值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20年,全国秸秆废弃量将达2亿吨以上/年,折合标准煤1亿吨,相当于煤炭大省河南一年的产煤量。

以生物质发电和制成BP颗粒等方式能够大量消耗农业、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燃烧后的灰分可以以肥料的形式还田,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过程。每年燃烧后产生的约8000吨灰粉,可作为高品质的钾肥直接还田。若在利用农户家庭生物质方面投入与生物质发电站等量的资金,还能够为农村居民创造多达5到10倍以上的就业机会。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在十一五期间即得到了推广,国家发改委要求2020年实现20%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以及到2020年生物质能源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0000MW这一可再生能源的远大目标。

尽管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厂更多的受到国家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但由于投资回收慢,而且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可预期的固定原料需求,导致目前的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上网电价加补贴依然不能使大部分发电企业保持盈利,同时还有不可预测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生物质发电适用附近100公里范围内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且价格合理的地区。而BP颗粒工厂由于投资小,可根据原料集聚情况就近设点,从而使生物质发电厂无法涉及的区域的生物质得到充分开发。其生产的颗粒可以直接作为电厂的辅助燃料,减少其有害物质排放,并可通过对周边工业、医疗设施用锅炉的改造使其成功使用生物质燃料,在农村,改造当前热效率仅为10%左右的传统烧柴灶,推广效率高的的生物质炉灶技术,推广家庭供暖系统,被国家列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该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方面是高密度生物质燃料颗粒(BP颗粒)生产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炉具的技术开发。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从事BP颗粒的加工业务,但企业较为分散,生产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规模。而且由于原料来源不一,很难形成质量标准,不少手工作坊式的颗粒加工含灰量较大,不能实现颗粒的燃烧效率。

第三章 BPM项目的技术优势

1、颗粒研发能力

BP颗粒项目开发最为至关重要的步骤即是执行广泛的评估,并需要全面了解燃料的类型和使用条件。加工燃料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例如形状、化学组成、热值和含水量等。到目前为止,我们工作中已涉及超过60种的燃料,从设计阶段开始就与欧洲的生物质燃料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以便确定准确的燃料混合比、燃料制备和燃料处理等方面的事宜。燃料的比率、密度和含水量都会影响锅炉的有效燃烧。并通过微电脑程序进行识别和控制。

(各组分秸秆的热值、含灰量、含硫量、含钾量、灰分燃烧温度等)

2、开发的BP颗粒的特点

除具有生物质燃料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1)所有的颗粒尺寸都非常均匀并控制早30mm之内,非常适合充分燃烧。

2)通过对不同原料的识别和水分控制,进行充分的压制,确保黄色秸秆颗粒的能量密度较加工前大十倍左右,更便于贮存和使用。

3)根据不同原料成分,研发独特的添加剂,保证颗粒的燃烧特性。

4)根据不同原料成分,分析灰分的燃烧温度,结合BIOBOILER锅炉的智能控制系统,尽可能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灰分。

OCEANNUS秸秆颗粒的燃烧表现:

No.Parameter 参数

Value 值

Unit 单位 1 Calorific value 热值

18,1

MJ 兆焦耳/kg 公斤 2

Combustion heat 燃烧热

19,8

MJ 兆焦耳/kg 公斤 3 Moisture content 水分含量

8,0

% 百分比 4 Ash content 含灰量

7,0

% 百分比 5 Pouring density 密度

0,54

kg公斤/dm³ 6 Specific gravity 比重

1,0

kg公斤/dm³

(不同原料加工后的颗粒图片)

如上所示,颗粒含有非常高的热值,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和煤粉的热值和燃烧状况相当。我们的秸秆颗粒是为商用和居民使用而开发的,在欧洲主要通过就近收集当地的麦秆加工成秸秆颗粒供当地居民家庭使用,并运输到附近100公里范围内(运输范围基于物流成本)的电厂、工厂等工业锅炉和医院、学校等集中供热系统。

3、颗粒工厂的技术特点

要达到颗粒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标准,比如稻草的切割尺寸,稻草的水分含量,以及稻草的无效成分等。我们建造的颗粒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拥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库,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区分,使用不同的加工方式,部分颗粒中含有独特的添加剂配方,达到每小时3吨颗粒的加工能力。可以将稻草从大约 140 kg/m3 一捆压缩到颗粒状的 550 kg/m3的密度。

第四章 BP颗粒的市场分析

1、工业锅炉市场的应用

秸秆颗粒可以用于锅炉的混合燃烧,这些在国外推广的相当普遍,在国外生物质燃料对锅炉市场的贡献将从2010年的450亿美元发展到2020年的530亿美元。

2、在家庭炉灶和供暖领域的应用

农村的普通的炉灶由于直接使用薪柴不仅燃烧效率低,而且不易存放,更不能实现使用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加料等功能。使用煤气和电力又价格昂贵。而生物质颗粒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炉灶的燃烧效率,而且便于存放和推广,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除炉灶外,使用生物质颗粒的家庭集中供暖系统也有望得到推广,这类系统已经在丹麦、匈牙利等北欧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可,这类锅炉可以根据预设模式实现一个星期的持续不断的自动运行,自动加料和温度控制,并自动供应热水。

3、工业锅炉领域的应用

我国60多万台工业锅炉中,燃油、燃气锅炉约占20%,有12万台左右;中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资源总量不低于30亿吨干物质/年,相当于10亿多吨/年石油当量,约为我国目前石油消耗量的3倍。

根据《工业生物燃气替代石化能源项目经济评价报告》,假设对我国10%的工业燃油、然气锅炉进行石化能源替代,工业锅炉平均规模按照10T/H预测,每年需消耗生物质资源约2亿吨,可替代和节约石油资源约7000万吨/年。工业锅炉改造成生物质颗粒锅炉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质颗粒燃料比相同热值的煤每吨节省160元,每年可节省燃料费576万元,跟重油比较节约燃料成本约20%左右。

2)、单位GDP能耗几乎为0,BP颗粒燃料属可再生能源,使用不计能耗。3)、锅炉热效率提高节省燃料费。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可每年节煤3600吨,每吨煤400吨,可节省燃料费144万元。

4)、节省脱硫费用及脱硫除尘改造费用。平均每顿二氧化硫的脱硫费用为1000元,每年用于脱硫的运行费用需78万元。改烧生物质颗粒燃料后,可节省此项费用。

5)、得到节能减排奖励奖金和优惠财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文件)规定,燃煤改燃生物质颗粒后,2010年前每年可获得根据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

元的奖励。

应用案例:(以2吨BP颗粒蒸汽锅炉为例,假定每天工作10小时,每年工作300天,年用蒸汽6000吨)

BP颗粒

180#重

天然气 额定功率(万大卡)

燃料热值(Kcal/Kg Kcal/ NM³)理论燃料消耗量(Kg/h NM³/h)燃料单价(元/t 元/ NM³)满负荷一小时燃料费用(元/h)实际年燃料耗量(t NM³)实际年蒸汽量(吨/年)年燃料费用(万元)节约燃料费用(万元)节约燃料费用(%)年烟气处理费(万元)(脱硫除尘)年污水处理费 年人工费及维修费 年费用总比较

120 4,000 9600 349 142 1,250 4,700 436 667.4 1047 426 6000 6000 130.8 200.22 0 69.42

-34.67% 0 2

4(第一年为0)6

75.42

120

10000 133 4.8 638.4 399000 6000 191.5 61

-31.9% 0 63 不难看出普通企业较为常用的2吨锅炉改造为BP颗粒蒸汽锅炉,如果按年实际使用6000吨蒸汽测算,对比使用重油(重油价格按照4700元/吨),一年可以节省运行费用75.42万元;对比使用天然气(天然气价格按照4.8元/ NM³),一年可以节省运行费用63万元。

4、在农场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很多国家正尝试开发用其作燃料并取代石油和天然气用于干燥谷物的空气加热系统、用于冬季家禽孵化和防寒的取暖系统等。随着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新型的农场集中供暖系统正逐步的受到欢迎。

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

项目选址必须满足就近取材和交通便利原则,以减少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以平均每户农民3亩地计算,一户耕地每年提供大约1.2~1.8吨秸秆计算,实现10万吨的秸秆加工能力必须在50公里范围内要有6万农户,扣除损耗、饲料、肥料等其他用途,相应的秸秆产量约为30万吨。

秸秆加工厂对价格相当敏感,25公里范围内的原料采购最为经济,26~50公里的范围则采购价格要高出40元/吨,51~75公里范围内则再高出30元/吨。因此加工厂的数量应小于当地的秸秆供应量,避免恶性竞争。秸秆加工厂和农户及合作社签订长期合同。

秸秆加工厂对市场距离和物流成本较为敏感,超过100公里范围价格就会缺乏竞争力,同时也可能会遭遇到竞争对手的挤压。

工艺流程

BPM工厂目前采用的是两种加工工艺,具体工艺和设备视原料和当地市场情况而定。

热压成型

原料粉碎—干燥混合一挤压成型一冷却包装等几个环节。

由于原料的种类、粒度、含水率、成型方式、成型模具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对成型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型机构视实际情况而定,挤压成型环节都是关键的作业步骤。

炭化成型

首先将生物质原料炭化或部分炭化,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挤压成型。由于原料纤维结构在炭化过程中受到破坏,高分子组分受热裂解转换成炭,并释放出挥发分(包括可燃气体、木醋液和焦油等),因而其挤压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成型部件的机械磨损和挤压加工过程中的功率消耗明显降低。通过加入科学配比的黏结剂。能够保证成型炭块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潮解性,而且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和异味,生产的成型炭可以采用自然干燥,而不必进行人工干燥。

第六章 项目经济分析

BP颗粒加工厂的投资估算、股权内部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盈亏平衡、设备费用等需要根据选址地区的原料收购价格、劳动力价格、物流成本、配套设施费用、当地的财税扶持政策等进行综合测算。

财税政策参考如下:

1)、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始享受到垃圾发电的税收政策,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降低企业税负成本13%-17%。

2)、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国家电网必须购买我们所有的绿色电力。目前的价格政策规定,国家电网为脱硫电价提供高于当地基准价格每千瓦/时两毛五的补贴和一毛钱的临时补贴。

3)、中央财政的农作物秸杆能源化利用补助

5.生物液体燃料 篇五

2012年9月26日受郝总安排,我随生产部赵部长、霍学鹏、质检乔志生、王志航、王迎迎到国能威县电厂进行参观学习。上午10:15到厂后由威县电厂质检部经理冯总接待。

首先到化水楼二楼会议室,听冯总讲课,内容为:燃料收购的根本任务、燃料的管理。总结为:

1、提质,降水份、无霉变、无杂质、粒度合格;

2、质量,结构合理、总量充足、库存适中;

3、控价,价格合理、平稳、采用价格原则; 4节支;

5、降耗;

6、基础管理;

7、队伍建设。

其次将130t锅炉正常,每天700t以下为正常,超过700t是不正常。目前,实际烧燃料量都在700t以上,是由中国国情和当地人员素质决定的,所以燃料的质量与价格不合理。

最后讲的是各种燃料以后后八轮为例,每车按杂质、水份标准值的话最多能装多少吨,以及国能的收购标准及遇到棘手问题处理方法。

11:55讲完课,由冯总带领我们参观威县电厂燃料储备情况、燃料质量和旋耕机的使用情况、品牌及效果。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感触很深,想法也很多,知道坐井观天后和闭门造车的真正含义了,威县电厂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1、从电厂经营方式来说,威县电厂是根据锅炉来进行定量掺配,比如说锅炉今天需要木片200t、棉沫300t、树皮200t,燃料部根据锅炉需要进行掺配,确保满足供应。目前,威县电厂库存燃料5万吨,对于不能按要求掺配的应由燃料部写出申请、讲明原因,然后,生产部根据情况决定是烧还是停炉。坚决杜绝高成本经营,所以,我建议领导根据目前情况电厂机组现停运;然后,由领导带头把各专工及质检人员合理分配,到各料点进行定点收购好的燃料,等库存够4-5万吨时再启动;这样可保证单耗能降下来、发电量上去、厂用电降下来,实现“两低一高”的要求,实现盈利的要求。

2、从电厂收料来说,威县电厂是通过定点收料,并派人现场收购,确保质量;对于出现料的质量问题及时打电话进行询问,并做出处理决定,以保证进厂燃料质量,供货稳定不致出现;咱们电厂目前是有啥料烧啥料的怪圈。

3、从燃料运输上讲,威县电厂在燃料运输部分采用自己派车运料,根绝运

输距离制定出合理的运输费用,不至于司机在半路给加水、加土现象发生。我建议电厂能够多联系几辆运输车,进行自己运输。

4、从燃料管理上讲,电厂的燃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凡是进厂燃料存量达到三天以上的都要进行翻垛、摊晒,并做好记录,做出什么时间可以燃烧,保证入炉燃料水份达到合格,保证发电单耗不超标,锅炉能进行正常燃烧。

5、从质检工作上讲,要做到坚持原则,杜绝人情料,严格按照厂部制定标准进行收购,做到一视同仁;出现偏差一律不做更改。同时,要对质检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保证不出现任何一切违纪现象。我在这两方面做的牵强人意,我不够资格再做质检工作,希望领导能够及时调换合适人选。

6、燃料收购程序上讲,看似没有漏洞,其实还是有漏洞的,比如说入库单的问题应该再设计一张二检验料结果单,并附上说明、照片、样品并存档,并且入库单经二检验级后送料司机不得再持有入库单回皮,而是由质检人员交送磅房回皮,再一个财务兑单,建议改设在中门西门卫值班室,这样送料货主就没有借口从西大门以兑换单据为由进入后料场,以上就是我的观后感和一些想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白志斌

6.生物液体燃料 篇六

国家能源局: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有效应对大气污染。

国家能源局将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作为应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抓紧建立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供热。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任务和措施。将生物质能供热纳入能源行业管理,制定项目管理指南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与环保及其他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建立生物质锅炉大气排放标准及相应的环保监测体系,完善财税和电价优惠政策。组织生物质锅炉供热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相关产品、设备和工程建设标准。以防治大气污染任务较重、淘汰燃煤锅炉任务较急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重点,组织编制生物质能供热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市场。今年启动一批示范项目,建设200个工业供热和100个民用采暖项目,大力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防治大气污染做出积极贡献。(原标题:《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有效应对大气污染》)(生物谷Bioon.com)

7.生物燃料生产设备 篇七

开发了一系列利用油菜籽油生产柴油的技术及实现该工艺过程的设备。技术具有如下竞争优势:节省短缺燃油;植物性材料再生性;燃烧产物相对环保;可以在放射性污染土地上种植油菜, 从土壤中吸收放射性核素 (大部分进入茎杆中, 实际上不会渗入油菜籽) 。研制了一套利用石油和油菜籽油生产混合燃料的设备, 包括10~20台菜籽油压榨机、利用高活性空化处理与成分混合制备混合燃料的装置。基本部件:流体动力混合器 (激活器) 的结构设计获得了著作权证。操作简单, 可靠, 占地面积小。利用该设备生产的燃料混合物, 在标准的柴油发动机上进行长期测试, 结果表明, 生物燃料:不需要进行发动机改装;保证与使用石油燃料的特性相同;几乎没有环境污染;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分层。研究了由菜籽油制造单成分柴油“油菜甲基醚”的工艺过程, 标准发动机不做结构改装即可使用此柴油。编制了年产6万t“油菜甲基醚”生产厂方案, 计划与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 (原基辅工学院) 联合设计和制造油菜油再醚化成甲基醚的生产设备。每生产1 000 L“油菜甲基醚”, 消耗:100L油菜籽油、110 L甲醇、16 L催化剂。另外形成甘油110 L。技术性能:装置—生产力:2 m3/h;功率:5.5k W;尺寸 (mm) :1 600×1 300×1 280;重量:1 500 kg。压榨机—产油量10~25 kg/h;功率:4 k W;电源电压:380 V;处理种子湿度:2%~6%;油粕残余油:8%~15%;尺寸 (mm) :1 430×930×1 170;重量 (包括更换部件) :502 kg。优点:由菜籽油生产的油料比用矿物原料生产的油更环保。有害化合物的排放量远小于石油, 其中硫的含量只有其1/70。创新点:获得了著作权证。研发阶段:制造试验样机。掌握压榨机的工业生产。合作建议:出售技术文件。

8.生物燃料的中国选择 篇八

中国商飞携手波音研发生物航油

2012年8月,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在北京正式启用,并将废弃餐厨用油(俗称“地沟油”)提炼成航空生物燃料确定为该中心的首个研究项目,旨在识别“地沟油”中的污染物,并确定处理、清洁地沟油以使其转化为航空燃油的相关流程。

据中国商飞相关人士介绍,将“地沟油”炼制为生物航油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化为生物航油,一种是先转化为生物柴油再转化为生物航油,该中心将研究哪种方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更为可行。

波音中国研究与技术副总裁伍东扬表示,新成立的中心将覆盖从“地沟油”的炼制,到生物航油生产和使用的全产业链,未来可以达到直接给飞机使用的状态,最关键的是要达到安全性要求和降低成本。

目前该中心的工作还处于启动阶段,具体的时间表现在还难以确定。

中石化与空客开展生物燃料合作

一直关注“绿色航空”的空客公司也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先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包括替代燃料原料选定、产业链建立以及商业化模式推广等。后又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跨行业合作,共同推动航空生物燃料在我国的生产和应用。

作为航空生物燃料生产技术专利商和产品供应商,中石化利用多种生物质原料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航煤产品,并正在配合民航局对其自主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产品开展适航审定工作。中石化下属的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目前唯一可批量生产航空生物燃料的基地,将为该产品的审定和标准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推动上述航空生物燃料的适航审定外,中石化和空客双方还在积极筹划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航空燃料产业链。该项目包括从原料到加工,将首次实现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航空生物燃料生产体系。

空客、EADS和新奥集团携手在华推进新一代航空燃料研发

空客及其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所属技术研究部,联合中国生物能源公司新奥集团在珠海航展上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三方计划共同探索开发环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的创新途径,合作范围包括取得基于微藻油的生物航空燃料开发的技术认证并促进该航空燃料在中国航空市场的应用。

第一阶段,合作各方将对微藻油技术的成熟性进行评估,并对微藻油进行测试和分析;同时,合作各方还将共同评估这项技术对环境、经济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阶段,将使用由新奥公司生产的微藻油作为燃料进行示范飞行,该飞行预计于2013年内进行,并使用A320系列飞机。

点评:

航空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求绿色燃料。节能减排、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碳税引发的全球性“碳对抗”等一系列因素促使航空替代燃料成为国际航空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各国航空公司成功进行生物燃料商用飞行试验,航空生物燃料的可行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但国际上也曾经出现过几例由于生物燃料不合格而导致飞机发生事故的事件。因此发展生物燃料是可行的,但反复验证、稳步推进也是必要的。

发展航空生物燃料不仅可以减少航空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对单一燃料的依赖,还可以给世界上部分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世界喷气机燃料供应中只要有1%由生物燃料替代,就能维持一个有生存力的生物燃料市场。

尽管航空生物燃料领域目前看来一片火热,但若想大规模商业推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成本的压力是一方面因素,整个产业链上获得的支持较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由于可使用的植物种植数量有限,如何获得持续可靠的供给来源也成为一大难题。与此同时,随着油价和粮价的起伏跌宕,生物燃料这两年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航空业多年寻求绿色燃料的努力,是否能最终“修成正果”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9.生物燃料潮助长石油危机 篇九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及工业上的急起直追,首先就是矿产及原油需求的大增。以中国来说,在21世纪初,就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需求国,每天消耗650万桶原油,相当于全球消费量的8%左右。

1991年,中国每天消费石油250万桶,仅占世界石油消费比重的3.8%;2006年迅速攀升至每天消费740万桶,占世界石油消费比重的8.9%,15年内就增加了5.1个百分点,是全世界上升最快的国家。

美国能源总署预测,到2030年之前,世界石油消费成长量,中国高占1/4;为了确保进口能源的安全供应量,中国近来采取了“东扩、西进、北连、南通”四面出击的对策,进行全球布局。除了继续从中东进口石油,提高从俄罗斯、中亚、拉美等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外,中国更把目光投向非洲,目前进口中国的石油已有28%来自于非洲,未来只会更高。

尼日利亚是全球第五大原油出口国,同时也是惟一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非洲国家。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花了27亿美元,购得尼日利亚一处AKPO油田45%的股权,几乎已将近5亿桶原油的储量放进口袋。

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也花了30亿美元,投资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安哥拉的炼油厂,确保今年开始,每年包下至少4400万桶原油。第三大产油国赤道几内亚,虽然还没有出口石油给中国,不过中国已取得南部海域面积达2287平方公里的油区探勘开采权。至于产量排名第四的加蓬,也已经与中国签订合作探勘石油的意向书。

生物燃料消耗粮食

由于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增,刺激美国也提高战备存油达2亿桶,等于每天需增购10万桶原油,造成国际供油不足,油价一路狂飙。为了取得替代能源,欧美竞相投入增产生物燃料,大豆及玉米是当前最重要的制油谷物,也是农民抢种的当红炸子鸡。只是耕地本来就有限,改种经济作物自然就排挤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粮荒的出现不难预期。

其实根据国际壳物理事会估计,近两年全球粮食产量仍会增长6.2%,达到创纪录的近17亿吨,不过仍然将供不应求;以美国政府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玉米乙醇(酒精汽油)计划为例,一年就消耗掉全球谷物增加量的1/2。

如果没有这些生物燃料计划,全球的谷物价格不会上涨这么快。世界银行指出,要把一部休旅车的油箱加满,所需要消耗的谷物,足以供应一个人吃一整年。开车跟吃饭,要选哪一个?

美国在2000年时,玉米转做乙醇的产量约1500万吨,去年暴增到8500万吨,是7年前的5.6倍,成长速度非常惊人。为了制造汽车使用的乙醇,必须消耗相当美国整个玉米产量的1/3,更多的农民被政府鼓励将大小麦田改种玉米;结果是不管哪一种粮食,价格都暴涨。

由于温室效应及沙漠化影响,全球耕地面积其实正在逐年下降,不过人类食用的农产品,却正成为各类生物能源转换的重要原料。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全球可供食用的谷物库存量已经降低10%。预计小麦、玉米价格将会在高价位上持续至少10年之久。更令人担心的是,人类对农产品的全球消费量,已经连续5年超过农产品的生产量,这是有数据记载以来的第一次。

各国竞相储油囤粮

粮价上涨打击最大的,正是进口粮食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讽刺的是,原油出口激增的非洲,却没有因为外销石油,在民生上获得更多的利益。高涨的粮价让长期受到病、乱、贫困扰的非洲人民更难糊口,全世界的饥荒人口也以每年400万的惊人速度增长。

有能力的国家当然也害怕油粮哪天会不够用,趁现在有钱的时候拼命买来储备,更刺激油价涨势。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去年底将石油库储量,从原先的2100万桶,一口气提高了4倍;谷物的出口税率上升4倍、进口税率下降3倍,储油囤粮的意图很明显。

世界上的粮食主要出口国也跟进,祭出提高出口关税、增加本国安全存量、施行配额管理、限制出口等措施。像俄罗斯政府就对小麦开征出口税,阿根廷更是直接停止小麦出口,希望能以此缓和粮价高涨的冲击,并提升自身的安全存量。

相反的,粮食进口国就以降低关税、增加补贴、释出休耕农地、强化储备等方式来鼓励进口、提高国内产量,增加对粮食掌握度;就算价格高,至少能让国内多数民众买得起,避免因挨饿造成国情动荡。像印度近来就大肆采购粮食,增加储备。泰国对食用油、墨西哥对玉米饼、委内瑞拉对牛奶等,都进行价格控管机制,至少民生上先平稳物价,能挡多久算多久。

生物燃料加速地球暖化

生物燃料原本是许多人寄予厚望的抗暖化救星,也是解救地球原油不足的良方;不过为了种植生物燃料的谷物,却排挤了原本粮食作物生产,造成粮荒,引发全球性贫富不均的扩大。

另一方面,科学家更发现,和石化燃料相比,燃烧生物油虽释出较少温室气体,但为此砍伐大片森林、开垦更大的耕地,反而因使用肥料或火烧植物,产生比原先更多的二氧化碳。而且改种的农作物,在吸收碳量上当然远逊于原有绿地森林,地球暖化反倒变得更快。

此外,生物燃料除了对排碳量有反效果外,还对许多弱势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胁。像是制作生物燃料的棕榈油公司,被指控在南亚剥削印度尼西亚原住民,不但以暴力强迫他们放弃世代居住的土地,栽种棕榈施用的化肥与杀虫剂也污染了水源。为了枪种生物原料以获取暴利.类似的事件在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

(摘自《时报周刊》)

10.各国加快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 篇十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从上世纪7 0年代就开始利用甘蔗生产乙醇。如今,巴西的科研人员也把目光瞄准了第二代生物能源。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正在通过转基因技术,开发出一种根部含糖而不是淀粉的木薯,使提炼乙醇成本比一般木薯减少2 5%。目前巴西已建造了3个试验性木薯乙醇燃料厂,并期望2 0 1 0年含糖木薯产乙醇能正式投放市场。巴西石油公司则在研究如何利用秸秆、稻壳和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及林业废弃物提炼乙醇,使乙醇产量提高六成左右。该公司计划于2 0 1 1年修建首座植物纤维素乙醇工厂,2015年使植物纤维素乙醇生产商业化。

哥伦比亚石油署的专家们,则根据本地资源情况,正在研发“海藻柴油”生产工艺,同时试验利用该国资源丰富的蓖麻、松子、葵花子、甘薯粉、甜菜、香蕉、鳄梨和咖啡豆残渣等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近年来美国也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称,乙醇成为美国各农业州的经济引擎,2005年乙醇行业帮助产生了15.3万个工作岗位,使美国农业地区家庭收入增加了5 7亿美元。但美国生物燃料多使用玉米等农作物,与人争粮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势在必行。

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第二代生物燃料取材更加宽泛,除了上面提到的植物外,农业秸秆、甘蔗渣、木屑、咖啡豆残渣甚至动物粪便等都可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生产成本有望不断降低,能源转换效率将不断提高,因此市场前景看好。

此次日航在示范飞行中所使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便是由亚麻荠油(8 4%)、麻风树油(低于1 6%)以及海藻油(低于1%)混合后加工而成的。为此次试验飞行提供亚麻荠油的美国可持续性燃油公司表示,未来5年内,预计能生产1亿至2亿加仑以亚麻荠为来源的可持续性航空燃油。

11.生物质能燃料的收购政策 篇十一

关键词:生物质能燃料,生物质能发电,烯料收购政策

生物质能发电是目前一个很受关注的项目, 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 很多国家也为此制定了许多相应的计划, 它们都将生物质能发电这项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我国为此也制定了相关的计划, 并制定至2010年,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要超过300万kw。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十七大“节能减排”的号召, 我国各级部门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并先后在多个地方选址建厂, 如我国首个生物质发电工程的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 引来欧洲电力巨头捷克CEZ能源集团签约的湖南理昂再生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澧县生物质电厂等。因此合理的运用生物质进行发电极具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生物质能发电利用率较高的是丹麦, 在这个昔日依靠外来能源发电的国家, 现在以生物质能 (主要是秸杆) 等可再生能源已占丹麦能源消费量的24%。丹麦生物质能发电所取得的成果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源于技术的领先, 丹麦BWE公司是亨誉世界的发电厂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之一, 长期以来在热电、生物发电厂锅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的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 迄今在这一领域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保持者。另一方面就是源于丹麦工农业的高度发达。二次大战以后, 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 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通过研究, 这就为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的收购提供了一个极其有利的环境。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是缺少类似发达国家的农场, 再加之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收购政策, 导致如兴化生物质发电厂等因原料收集困难、价格缺乏优势、政策优惠不足而倒闭。这就为生物质能发电的燃料收购带来了巨大困难。国内多家生物质能发电厂目前处于亏损或非营利状态。

二、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发电的瓶颈

如今, 国际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 技术已经不是制约我国大力推行生物质能发电最关键的因素, 制约我国大力推行生物质能发电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燃料收购的政策。我国生物质秸秆的收购组织面广量大, 涉及到千家万户, 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或套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它的解决主要面临三大难题即收购难, 运输难、储存难。

(一) 收购难

目前我国农民对生物质能燃料之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在收购时通常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而且顺利收购的完成需要农民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的同时要花费一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秸杆的收购, 因为此时是秸杆大量出现的时间, 但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在完成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后即进城务工, 使得很多农民不愿意费劲劳神的出售秸杆, 取而代之的是看似相对简单的田间焚烧或推下河道。即使在有条件进行秸杆收购的地区, 秸秆因收购价不高, 往往达不到农民的期望值而使农民放弃为此劳作。究其原因, 是农村缺乏秸秆收购的组织机构或有一定经验和经济实力的农民经纪人, 且无成熟模式或经验可循, 因此看不到其中蕴藏的经济利益与环保意义。

(二) 运输难

由于秸秆比重轻、密度小, 因此运输量巨大, 且对公路运输容量会形成巨大压力。现在有不少厂家为方便运输、节约费用而采取的方法是在田间地头对秸秆打包, 但这必须投入巨资购买较大量的打包机, 且所打包块需符合锅炉燃料系统的技术要求。我国农村运输工具多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 对国外燃料系统设计使用所要求的大型包块难以运输。同时, 打包用的打包带需入炉燃烧, 应为生物质材料, 可能经受不住多次倒运的需要。

(三) 储存难

由于农作物秸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难以做到均衡连续收购, 因此生物质发电企业一般至少需储存半年的秸秆量, 而据相关文献分析一台12MW的发电机组, 半年应该储存6万吨秸秆燃料, 但是农村秸秆比重轻, 体积大, 堆入存储场地广大, 还需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设施建设, 故占用土地多, 投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大, 一般小型企业很难提供场地, 但是把这个储存场地转嫁于农民, 就为本来难以进行的收购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生物质能燃料收购中的建议

本文以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能电厂的燃料收购, 运输储存为例给人、生物质燃料的收购提三点建议。

淮安生物质能电厂燃料的收购信息:

收购范围:200公里。

收购方式:收购站入户收购或利用中间经济人收购, 收购站通过农用三轮车、畜力车等运输, 电厂将燃料打包通过大货车从各个收购站运输燃料到电厂, 整个淮安共设了8个收购站。

储存方式:燃料大部分由电厂集中储存, 少量由农户储存。

1) 适当扩大收购范围, 增加收购范围内的收购站数量, 尽量使得农民可以自己将燃料等通过手推车等自行运到收购点;

2) 厂房建在所有的收购站的中心位置, 并且所有的收购点尽量便于一线运输式布置, 从而便于厂家将燃料运输到厂房, 同时尽量使所有的收购点的运输时间统一;

3) 分批适量的将燃料运往厂房, 从而降低厂房的投资成本。

四、结论与展望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 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 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也站相当大地份额,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合理的运用和开发生物质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晓东, 张典, 陆军.浅论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能发电.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2]马威, 赵晓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前景[J].化工时刊, 2007.

[3]孙永明.中国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现状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 2006.

12.龙力生物:燃料乙醇前景向好 篇十二

据悉,龙力生物现有产品分三大类:一是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低聚木糖和木糖醇等功能糖产品;二是利用功能糖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芯废渣制造纤维素乙醇;三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玉米淀粉或淀粉糖。其中,功能糖和纤维素乙醇业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2012年毛利占比为85%和13%。

资料显示,燃料乙醇作为添加剂可以使汽油燃烧更为充分,有利于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国家能源局在2012年底发布的《生物质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产量达到400万吨。按照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187万吨计算,十二五期间燃料乙醇产量将增长1倍以上。由于国家禁止新建粮食乙醇项目,未来新增燃料乙醇产量将主要来自非粮乙醇。

安信证券指出,公司纤维素乙醇产能6万吨,2012年5月获得国家燃料乙醇定点资格,2012年10月开始向中石化供货,2012年4季度供货量7600吨左右,预计2013年供货量3至4万吨。根据国家政策,纤维素乙醇作为燃料乙醇销售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和消费税免征政策,并可获得一定数量政府补贴。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纤维素乙醇量产并作为燃料乙醇供货的企业,由于目前政府扶持政策尚未落实,燃料乙醇毛利率不到10%。

同时,安信证券测算未来一旦政府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到位,公司燃料乙醇业务毛利率将达到25%至30%左右,按持股比例60%计算,每销售1万吨燃料乙醇可增厚EPS 0.04元。

投资者可以把握的另外一个要素是,龙力生物的功能糖新产能新产品2013年4季度将开始投放。龙力生物是国内领先的低聚木糖生产企业,产能4000吨,由于现有生产线饱和,近年低聚木糖产量维持在3500吨附近。IPO募集资金建设的年产6000吨低聚木糖项目计划于2013年4季度投产,低聚木糖业务2014年开始将再次进入高增长通道。此外IPO募集资金建设的精制食品级木糖及L-阿拉伯糖联产项目也将于2013 年4季度前后投产,全部达产后每年可贡献收入22080万元、净利润4610万元。

业绩预测方面,安信证券给出如下判断:不考虑政府扶持政策的影响,预计公司2013至2015 年EPS 分别为0.47、0.70和0.99元。如果政府优惠政策2013年能够兑现,将分别增厚2013至2014 年EPS 0.15元和0.20元。

13.生物液体燃料 篇十三

扎实工作

积极进取 努力开创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2011年12月16日)

尊敬的罗富和副主席,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国家林业局党组同意,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同时又面对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挖掘林业潜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指示精神,观摩学习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总结“十一五”、研究部署“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

昨天,我们参观了大兴沟林业局和天桥岭林业局木质颗粒生产和供暖现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历程,见证了他们的发展成效,感受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给延边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很多,令人振奋。通过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延边的实践证明,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个大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是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于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兴林富民、繁荣地方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延边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原因。

刚才,延边林业集团和吉林省林业厅分别介绍了颗粒燃料产业发展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吉林省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增强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信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探索、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的五年。

(一)机构建设得到加强。为适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步伐,2005年,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造林绿化管理司,并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此后,各地都将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纳入了职能范围,云南、江苏、四川、吉林等省相继成立了省级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科研机构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国家非粮作物研发中心,重点加强生物质能源原料培育、开发和利用研究。在国家林业局的推动下,分别在中国林科院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成立了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相关企业成立了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在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设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室。林业生物质能源管理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全面加强,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一是编制了发展规划。通过近两年的调研和编写,完成了《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了原料数量、分布情况和发展空间,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任务、目标、重点、布局和具体措施。该规划业经专家论证,将报国家林业局党组审定后发布。二是实施了财税扶持政策。2006年,我局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2009年以来,对7个企业营造的89.2万亩油料原料林基地进行了补贴,补助资金达1.78亿元。特别是今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将林业成型燃料纳入享有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范畴。三是加强了对能源林建设的指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国家林业局相继颁发了《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小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经财政部同意,印发了《林业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检查验收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能源林发展的范围、目标、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提出了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的企业能源林基地建设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加强了能源林种苗管理,指导建设了一批能源树种种苗培育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能源林营造所需的良种壮苗。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全国建设能源林5000万亩以上,其中基地建设面积300万亩。

(三)试点示范效果显著。各地以能源林基地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试点示范工作。一是能源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进和试验,各地筛选出一批优良的油料类、淀粉类以及木质类的能源林树种,借鉴经济林管理模式,开展了能源林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如福建源华、三青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无患子基地、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小桐子基地、北 大未名集团建立的光皮树基地等。今年11月28日,生物燃料客机成功试飞使用的原料,就出自云南神宇公司的小桐子基地。二是企业转化引导得力。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试点示范企业,成功实现了生物质能源的集中利用。通过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自2008年11月投产以来,利用沙柳进行生物质发电6000多万度,并带动当地建成33万亩沙柳能源林基地。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林业剩余物、废弃木耳菌袋加工成型燃料,为周边酒店、企业供热,为林区职工供暖,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吨,成为北方林区新能源供热取暖封闭运行的样板。三是林业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迅速。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目前,河北、云南、湖南、安徽等省涌现出一大批林业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科技支撑明显增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加强了有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十一五”期间,通过“948”、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计划,在林业生物质资源培育与能源转化利用等方面设臵项目53项,安排经费近7000万元。二是研发了一批关键性技术。先后攻克了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生物质多途径热解气化、利用二氧化碳培育螺旋藻等技术难关。开发出发电能力1兆瓦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将生物质原料气化发电系统转化效率提高到18%以上。三是加强了技术的推广应用。由陕西德融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高科技专项“黄连木采种基地建设及其生物柴油生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建成生产,并获得多项独立自主的生产专利和知识产权。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手中国林科院生化所,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成了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北大未名集团依托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中心,成立了湖南未名创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成为市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典范。四是加强了国际合作。延边林业集团成功引进瑞典热/电/颗粒燃料联产技术,破解了发展林业剩余物循环经济的难题。此外,还与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等拥有生物质能源先进技术的国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必须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质能源建设。如延边林业集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森林抚育剩余物和木耳菌袋开发生物质能源,既消化了剩余物,消除了林火隐患,又满足了居民、企事业单位的供暖需求。二是必须坚持科技先行。科学技术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 林业生物质能源,延长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降低运行成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北大未名集团开发生物柴油的成功范例证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首要前提是先拥有经济实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技术。三是必须坚持示范带动。成功的发展模式也是生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最为有效和成功的模式就是依托龙头企业进行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示范带动下,各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四是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绝大部分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吉林省林业厅、延边林业集团在资金、土地、技术等多方面给予的大力扶持和有力引导。

“十一五”以来,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初步打开了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国家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没有摆到应有位臵,认为可抓可不抓,工作不连贯、不系统、不得力,迟滞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进程。二是能源林建设标准低。一些重要的能源林树种还未列入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一些虽已纳入造林计划,但建设标准偏低,没有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其产量也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科技支撑仍显薄弱。在原料林综合开发利用、良种壮苗选育、营造林、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缺少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企业营造的能源林,技术问题尤显突出。四是建设经验少。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长,对基地建设与产业的衔接、发展途径、建设布局等研究不够,成功案例和可供借鉴的典型模式单一。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中央财政对利用秸秆生产成型燃料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综合性补贴,但利用林业剩余物生产成型燃料尚未纳入补贴范围。六是支持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较窄。目前,已经出台的造林试点补贴政策不包括企业造林。纳入国家补助的企业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基地,目前每亩补助只有200元,与企业的实际投入相比,差距很大,影响了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幸福与憧憬。但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福音,能源的巨大消耗、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生态状况的持续恶化,已使人类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发展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在工业文明发展触发的阵痛中找到的一条可 行之路。

(一)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达3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4.49亿吨标准煤。按照煤炭现有储量817亿吨标准煤计算,只能维持33.4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2.3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5%,超过国际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年均消耗量仍会增加,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难题。其中,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就是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公认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替代方式。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有3类:一是木质纤维原料。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有3.5亿吨。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纤维原料可转化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通过纤维素酶生物降解可获得燃料乙醇,即第二代液体燃料;通过热裂解方法可制备快速热解油;也可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途径直接制备生物柴油。木质纤维原料转化气体燃料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热解气化和生物发酵,得到的生物燃气可直接燃烧,也可进一步用于发电。上述转化产品中,热解气化生物燃气、生物发酵生物燃气(沼气)、固体成型燃料已形成规模化产业;第二代液体燃料,即纤维素酒精已建成5000吨级生产示范线;快速热解油和木质纤维素直接制备生物柴油尚处于中试阶段。林业生物质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据报道,全球生产出的纤维素总量相当于6700亿桶石油的能量,约是现在全球每年石油消费量的20倍。目前,科技人员已研究发明了一项堪称21世纪最重要的工业和生物技术——裂化纤维素技术,它可使纤维素有效地转化为生物乙醇。纤维素是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化学惰性非常强,很难转化,但现在发现的一种存在于真菌中的酶,能裂化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链,使其转化生成生物乙醇。我相信,这一技术必将成为又一缓解能源危机,特别是缓解液态燃料危机的新途径。二是木本油料资源。我国林木种子含油率超过40%的乡土植物有150多种,其中油茶、油桐、光皮树、黄连木等主要能源林树种的自然分布面积超过100万公顷。这些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还可年产100万吨以上果实,如能全部加工利用,可获得40余万吨的生物柴油。三是木本淀粉植物。如栎类果实、菜板栗、蕨根、芭蕉芋等,其中栎类树种分布面积达1610万公顷,以每亩产果100公斤计算,每年可产果实2415万吨,生产燃料乙醇约600万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持续。能源可持续供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的根本途径。林木是真正的可再生物质。大家知道,能量的主体都来自太阳能,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它转化为生物能,再把生物能转化成各种各样的能量,我们用的所有东西,实际上都是不同形态的能量,包括一部电话、一杯水、一支铅笔都是如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是最强大的,也就是说,它通过光合作用接收和转化太阳能的本事和数量也是最大的。只要太阳永远挂在天上,这种能量的获得就是可持续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只要经营得法,便可源源不断地获得,这是一种可持续供给的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最突出、最重要的优点正在于此,就是“可持续”。因此,我国丰富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为林业生物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而且可利用空间很大,这将为缓解国家能源危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林木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主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发展林业,增加林木蓄积量,增强碳汇功能,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缓解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行动。通过培育能源林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同时发挥增加碳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的功能。我们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利用的是果实,林分主体可长期发挥固碳作用,利用果实生产的生物能源又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据测算,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使用1吨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吨,使用1千度生物质电能替代燃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吨。《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油料能源林422万公顷,按5年后达到林木盛果期计算,到2025年仅新增油料能源林一项,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19万吨。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由4亿年以前的生物资源转化而来的,并已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化石能源的形式收集和封存起来,现在加以利用,又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来。但我们现在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中,通过燃烧、利用 又释放到大气中,可以说是来于大气还于大气,实现的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可有力地控制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充分发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维护气候安全中的重大作用。

(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途径。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承诺,“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现有的宜林地,87%处于气候和立地条件差的区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双增”目标,就必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用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树种,大多是抗逆性优良的乡土适生树种和优良的生态经济树种,特别是油料能源树种,不仅适宜在贫瘠干旱的荒山荒地、沙地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生长,而且郁闭成林快,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能源林能够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群众造林积极性高,利于组织、发动。另外,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个可以长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通过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激发全社会参与营造林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用于营造林,加快实现“双增”目标;既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宜林地造林难的问题,又可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因此,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当前林业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昨天的现场参观,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变,以及对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让该地区彻底告别了木柴柈子取暖的历史,用上了清洁、高效、价廉的新能源,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一景象将在北方广大林区普遍显现。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其中约50%分布在比较贫困的山区、沙区,生活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近年来,我局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油料能源林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油料能源林树种种植简单,投入相对较少,一次种植,多年采收,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经营,每年都会有可观的收益。林农既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取得收益,也可以通过参与原料采收、运输、加工等,增加收入。根据现有建设经验推算,建设一个2.5万千瓦的林木生物质发电厂,可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仅卖原料一项就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4000万元。种植1亩小桐子,每年每亩可增加林农收入300—700元。除直接增加林农收入外,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建设,还可以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形态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固体直燃,如固体成型燃料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第二种是气态利用,如利用高温热解技术将植物体转化为以一氧化碳为主的可燃气体,用于居民生活燃料或发电燃料;第三种是液态利用,如利用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使用石油等液态燃料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石油等液态燃料供给的不可持续性造成了液态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试想,如果这些发动机都无“油”可用了,或者必须改用其他形态的能源,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什么?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人类生活的“动力系统”的改造成本,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阻碍社会进步,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可怕的挑战。利用林业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可有效解决液态能源危机,减少社会改造成本,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必须加大生物质能源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生物质液态燃料,特别是生物乙醇的研究与生产力度,增加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现在,我们在考虑很多问题,包括作规划的时候,为把握起见,对这一块留的余地最大。其实,恰恰是这一块,潜力、意义、前景也最大。

三、切实做好“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

“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目标,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能源林基地建设。强化良种繁育,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引进适宜的能源植物,通过定向培育、定向利用,着力发展以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重,提高林业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位,推进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十年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建设能源林834万公顷,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率达15%以上。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1070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1.5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9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10%。到2020年,能源林建设达到1678万公顷,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替代2025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达到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7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25%,燃料乙醇贡献率为5%。

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需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可开发利用的林业生物质原料及能源结构状况,规划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林业生物质能种类,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木本油料林和含淀粉类林业资源,提高林地质量和林地产出率,新造能源林要和现有的林业工程紧密结合,推进国土绿化及边际性土地利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三是坚持山区、林区优先发展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通过合理安排开发规模,优先满足林区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四是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现有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能源林建设,实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协调发展。五是坚持示范带动、多方共赢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在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以示范带动为模式,以政策激励为推动的框架下,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共生共赢。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落实好以下基本布局:

在北方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布局以木质成型燃料为主的“林热一体化”产品。结合森林抚育、林业剩余物利用及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利用,着力解决林区基层用能问题。

在三北荒漠化地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布局以灌木林为主的“林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开展生物质发电,拉动三北地区以造林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增加群众收入。

在西南、中南、东南及降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重点布局以生物航空燃料及生物柴油为主的“林油一体化”产品,积极营造含油量高、结实早的速生树种,如油棕、无患子、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等,尽快形成产业链,取得实效。

在西南地区:重点发展以淀粉植物转化燃料乙醇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品。结合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等,推广种植芭蕉芋、葛根、菜板栗等淀粉植物,通过加强淀粉原料植物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

按照以上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布局,“十二五”期间各地 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虽然“十一五”时期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各省区市发展很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通过这次会议,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机构,特别是还没有确定林业生物质能源主管领导和处室的,要尽快明确,落实职能。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个新兴领域,技术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能力要求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尤其要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以确保正确履行职责。要切实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化到服务、指导和监督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狠抓落实,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地要依据《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成本,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确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收益和生态建设共赢。全国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各省区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各地要坚定不移地发挥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等主体的骨干带动作用,统筹抓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进展情况,不断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为企业和林农服务。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规划任务。

(三)突出重点,加强能源林培育工作。科学培育能源林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关键所在。各地要结合实际,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能源林树种。营造能源林与营造经济林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是一年种植,长期受益,必须高度重视良种壮苗的选育。要通过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建设采穗圃、种子园和定向培育苗圃,尽可能地提供营造能源林所需的良种壮苗,确保营造能源林的产量和效益。要大力开展能源林基地建设,加强现有低产能源林的抚育管理和改造,提高能源林建设的规模和产出量。要积极主动地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千方百计寻求能源林培育政策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能源林造林计划实行单列、能源林营造纳入造林补贴范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营造能源林的积极性。

(四)着眼关键,加大林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项新兴产业,工作基础薄弱,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要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应用到生产中去。科 研主管部门和广大科研院所要把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项目安排的优先领域,积极服务于生物质能源建设。特别要加大优质速生高产能源植物的选育、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如大规模良种育苗技术、纤维素乙醇技术、抚育剩余物收集技术、机械采摘技术、林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等,努力解决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对成熟技术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包括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今后我局将按照能源林树种栽培技术的成熟度,陆续编写和印发相应的培育技术标准和指南,以指导能源林培育,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五)示范带动,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步伐。生物质能源是商品能源,也是完全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采取市场经济的措施和办法,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在示范中带动,在带动中发展,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进程。各地要重点加强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各项技术和行政手段,率先引导龙头企业、造林大户、合作组织等,建立起高标准的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要覆盖产业链的全过程,包括原料种植、收集、运输和生产转化等各个环节。示范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归纳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实用的林油、林热、林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这次会议后,每个省区市至少要抓好1—2个示范项目。我局将对各省区市的示范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适当时间组织示范工作交流和命名表彰。2012年,国家林业局将在严格检查评审的基础上,命名一批能源林建设示范项目。

(六)扩大宣传,营造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努力营造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既要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大意义和功能作用,也要宣传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宣传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普及有关基础知识,取得广大民众和各种社会主体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中来。

上一篇:培训学校前台管理制度下一篇:描写蔷薇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