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五年级作文

2024-10-04

离别五年级作文(精选8篇)

1.离别五年级作文 篇一

风,还在吹,一阵又一阵……可何老师,却要离开我们了……

何老师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年轻。她平时对我们很好,不过超爱霸课,而且欠交作业的人经常被何老师留到很晚,我们班的差生都超级讨厌她。可我不同,我很喜欢何老师,因为她对我们很好,而且你不欠交老师又怎么会留你到那么晚呢?我相信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可我们没有想到星期三那天会发生什么事……

星期三那天下午,有一节英语课。待何老师来到我们班上,她宣布了一个让我们班所有人哭泣的事。何老师说她要走了!走,就是我们学校要把何老师调出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毫无征兆地落下了眼泪。我真的真的非常不舍得何老师。虽然她老是霸我们的课,但是她对我们真的很好!我们班上的甚至是一些很倔强的男生都流下了悔恨和舍不得的.泪水。下午一放学,我们全班人都跑去礼品店给何老师买礼物,这也是我们的最后一点能给予何老师的东西了。

何老师走的那天,我们五年级两个班全体同学一直送何老师到车站。风吹散了我的头发,风也把我的泪水吹了下来……

有一种爱,叫无可替代;有一种情,叫思念之情.何老师,我们永远祝福你!

2.离别五年级作文 篇二

具体地有条理地写出实验过程, 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个细节。

【课前准备】

一只普通的中号透明塑料水杯、四十多枚彩色曲别针和一大杯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上,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瞧, 我带来了什么实验用具? (板书:实验用具, 出示透明塑料水杯。)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有的说“这是一只杯子”, 有的说“这是一只透明的杯子”, 有的说“ 这是一只 塑料水杯”, 也有的说“这是一只没装水的杯子”。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只透明的一次性的塑料的空水杯。”)

师:这又是什么呢? (出示四五枚彩色曲别针)

(有了刚才观察塑料水杯的经验, 学生很轻松地从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曲别针并回答:“这是彩色的曲别针。”“曲别针真漂亮, 有红的, 有绿的, 有黄的, 有蓝的, 还有白的。”“曲别针小小的, 比我的橡皮还小一点儿。”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来描述彩色曲别针。)

师:我还带来了一大杯冷水。 (出示一大杯冷水)

师:开始做实验啦!看, 我在干什么?

生:老师拿起装了冷水的大杯子。

师:说得正确! (接着往空的一次 性塑料杯 里倒满水) (板书:倒满水)

生:老师慢慢地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倒水, 水很快就倒满了。

师:从“慢慢”可以看出你观察得很仔细!水真的倒满了吗?谁来检测一下? (板书:检测)

(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纷纷举手, 准备到讲台前来检测水是否倒满。教师请一名学生来检查。)

师:看清楚, 他是怎样检测的? (学生进行目测)

生:他用眼睛看了看, 说:“水倒满了。”

师:请你再慢慢地检查一遍, 其余同学仔仔细细地看清他的动作。 (学生再次进行目测)

生:他弯下腰来, 侧着头, 眼睛靠近杯沿, 眯起来, 认真地看了一会儿, 才肯定地说:“水倒满了。”

师:观察仔细, 说得具体。 (问目测的学生) 你怎么知道水一定是倒满了呢?

生:我看见水面是平的。

师:能说更清楚些吗, 水面和什么是平齐的?

生:杯子中的水面和杯沿是平齐的。

师:好!谁还有不同的办法? (请另一名学生来检查) 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把每个动作看仔细、说清楚。

生:他走到水杯旁, 伸出食指, 在杯沿上刮了一下, 一看, 手指上有水, 说明杯子里的水是满的。

师:接下来, 我要请一位同学把一枚曲别针放到装满了水的水杯中。 (板书:放入一枚曲别针) 其余同学的观察任务是什么?

生:看水会不会溢出来!

师:对!除了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还要观察什么?

生:他怎么把曲别针放下去的。

生:曲别针落到水里的速度。

生:看曲别针是浮的还是沉的。

生:看曲别针沉到杯底的位置。

师:好!这些都是观察任务。 (请出一名学生, 给他一枚曲别针) 大家眼睛不要眨, 细心观察他是怎么投放曲别针的。 (让学生把一枚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再看看, 水杯里的水溢出来没?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纷纷发言 :“他捏着 曲别针……”“他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 曲别针从 杯沿放到 水中。他的 手还有一 点发抖呢!”“水面轻轻晃动了一下, 可是没有一点儿水溢出来。”“曲别针好像一条小鱼跃入水中, 水面起伏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就平静了。”“曲别针就像潜水运动员轻快地跳到水中, 潜到水底。”“曲别针静静地躺在杯底的中央, 好像甜甜地睡着了。”教师又请出一位学生, 他在水杯底座四周用手指一抹, 检查发现, 水杯没有往外溢水。)

师:课上到这里, 我们的实验已经做了一半。小结一下, 完成了几项观察任务, 哪项任务做了重点观察。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四项内容:1.观察实验用具;2.老师往杯子里注水;3.通过目测和动手观察了水杯里的水;4.往水杯里放第一枚曲别针。3、4两项任务是重点内容。

接着,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内容口述上述内容。待学生们口述结束, 教师要求学生尽量把第3项和第4项内容写具体。

随后学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教室里很安静。教师在座位之间巡视, 不时地夸奖学生“写得真快!”“小节分得正确!”有时提醒学生“把动作写仔细”, 不时地请个别学生站起身高声朗读自己刚写好的文字。

下课铃响时, 多数学生完成了这部分的写作内容。)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做实验。一枚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水杯中, 水却没有溢出来。那么, 你猜猜放几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板书:猜猜)

(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 不断窃窃私语, 有的说“可以放两枚”, 有的说“能放二十枚”, 也有的说“能放无数枚”, 还有的摇着头, 不知道究竟可以放多少。)

师:到底能放几枚呢? (请出一名学生) 这位同学每放一枚曲别针, 大家要看杯子里的水有没有溢出来。 (板书:放入十枚曲别针)

(学生往水杯放入了一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想)

生:水怎么还没有溢出来呀?

(这位学生又往水杯里放入四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水面还是没有升高, 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学生连续往水杯里放入五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大家心里想些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 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事实, 有的兴奋地鼓起掌来。他们说:“我想, 这太神奇了!水居然没有溢出来!”“难道老师带来的水有魔力吗?”“这只水杯里到底可以放多少枚曲别针呢?”)

师:下面, 我让大家往水杯里各放一枚曲别针。请想象场面会怎样? (板书:每人放一枚曲别针) 班长你给同学发放。

(班长把曲别针分给了同学们)

(教师请出第一组约十人, 示意他们排好队。他们有的笑眯眯的, 有的一本正经的, 有的在东张西望, 有的歪着头在思考, 有的笑容满面, 还有的正盯着水杯看……)

师:好, 现在开始放曲别针。其余同学一起大声计数, 同时请仔细观察, 他们怎样放曲别针, 各自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开始!

(该组学生依次将手中的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台上的学生投放曲别针的动作确实精彩。有放得很慢很慢的, 有拎着曲别针的, 有朝着曲别针吹了口气才放手的……座位上的学生都挤到了讲台四周, 一边大声数数:“11、12、13……”一边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

此后, 剩余的大概二十多名学生也都从班长 手里各获得一枚曲别针。他们或兴奋地或紧张 地把一枚枚曲别针放进了水杯。杯子底的曲别针堆起来了, 杯中的水渐渐隆起, 水面微微颤动着。学生的情绪更 加激动了。)

师:同学们, 先看四十多枚曲别针在杯底堆得如何, 再看看杯子水面的变化吧。 (板书:杯底……水面……)

(学生不由自主地走下座位观察。一个学生说“杯子里有座小山”,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像一座彩色城堡”, 还有学生说“水面鼓起来了, 像个小馒头”, 细心的学生说“不是小馒头, 是半个水晶球, 你看鼓起的水面在颤抖在闪光”, 教师立即赞赏 :“对!你看得很仔细!眼光很独特!)

师:如果要把这个实验的上半个过程写下来, 应该写哪几个内容?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三个内容:1.一个同学怎么放入十枚曲别针?2.十个同学怎么放曲别针?动作神态有什么不同?3.四十多枚曲别针放进去, 杯底和水面是 怎样的?

同样, 教师仍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口述内容。)

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成文章, 该取什么题目才能概括文章内容呢?

生:《有张力的水》《会团结的水》《有魔力的水》……

师:好, 继续写作, 把实验的下半段过程写具体。

(学生们迅速在作文本上写起来。教师一边巡视检查, 一边夸奖:“动作写得细致, 心情写得真实。”“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实验的场面。真棒!”大概在10分钟后,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写作时, 教师建议学生上“百度”查阅“水的表面张力”, 了解本次实验结论。然后提出要求:1.在文章结尾添写实验结论;2. 写完作文, 多读几遍, 把句子改通顺, 把语意说明白。)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学写一次小实验。教学目标有两条:一是过程要写完整;二是要描写一两个实验细节。由于采用了现场情景演示的教学法, 把实验过程写完整不 称其为难点, 难的是实验细节的描述。这个难点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细节的确定, 二是细节的观察描述。

我事先把“水的张力”的实验反复做了三遍, 对实验过程和细节反复体验之后, 对其中的教学因 素有了把握, 在教学中就有了突破。

具体说, 本次作文内容应该选定这几个实验细节。

①检测水杯里的水是否满。

②往水杯里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时。③最大极限地投放完曲别针时。

一起来看看这些细节的教学内涵。

细节①:“水面检测”。我请出两位学生先后用“眼睛看一看”“手指刮一刮”的方法来确认杯子里 的水是否“满”了。如果教学时间允许, 还可以采用“盖一盖东西”“摸一摸杯身”的方法……从实验意义角度看, 这些细节是培养科学品质的举动, 从写作角度看, 这些细节能丰富地表现实验过程。

细节②: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我给这个细节确定了三项观察任务:投放的动作、曲别针落水的状态、水平面的变化。细细想来, 三个观察点正好组成第一枚曲别针的投放过程。事实上, 投放一枚曲别针只需“1秒钟”, 而放到作文教学课堂上, 就是一个个“放大了的镜头”, 写出来的就是一段生动的过程。

细节③:投放完所有的曲别针。当四十枚曲别针投进了水杯后, 我设定了“看”和“想”两项任务。先看杯中的“彩色小山尖”, 再看杯子水面堆起的“小馒头”;然后引导学生想:“杯子里的水怎么会不溢出来呢?”把质疑引向探秘本次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 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具有“呈现和观察”的特性, 教学细节就会转化为“写作细节”。

3.离别五年级作文 篇三

一、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文写作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更具生命力,小學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小学生所欠缺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写“我的   ”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这些人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真正让学生来描写,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因此,写起来就觉得语言匮乏,难以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说出妈妈的特点吗?”“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教会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此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活经验的丰富与阅读素材的积累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活实践的感性体验。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课外阅读的资料,通过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作文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收集写作素材,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素材,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念认知,以此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展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4.七年级作文:离别 篇四

军训的最后一天了,隐隐地感觉有点不舍,不知道是因为教官的离去还是军训的离去。就是这样奇妙,一开始总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到最后却希望时间放慢一点脚步,不要再流逝了,就定格在那里吧!

最后一天,空气格外清新,天气格外凉爽,太阳就隐藏在云层中,把艳丽的脸庞遮得严严实实,是否因为它在哭泣?站在操场上,风轻轻抚过我的面颊,带着丝丝凉意。

“向前对正,跑步——走。”我大声喊道,是啊,很意外地,被选为带队的人。“左右标齐,脚步跟对。”我继续说道。看着大家整齐的脚步,“嗒嗒嗒”是那么有节奏感,我暗暗感叹:腿酸,没错,太累,没错,但结果却是很有成就感,不是吗?“带队的在想什么?看持,跑成什么样了?”教官突然的一句,让我从梦中惊醒一般。赶紧,吼了几句,跑向训练地点

是否因为越是不想,时间就过得越快呢?竟然就结束了,“军训结束了,估计以后也不会看到我了,来,集体笑一个吧!”教官幽默地说说,然后挥挥手,从我们的眼中彻底消失了,无影无踪,带来了一切,留下了伤感。

5.离别四年级作文 篇五

在学校里我是个大队委员“三条杠”,瞧!我左手臂上的那三条杠标志,为了戴上它,我可是花了不少功夫。首先,在工作上要以身作则;其次,学习要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几点,我不折不扣地做到了。大家肯定要问了:“这样,你就能带‘三条杠’吧?”告诉大家,这些要求做到了,只能把你列入大队委员的候选人,还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呢,由老师们当评委来评议。通过了老师们的那一关还需要复赛,还要看同学们给我们的投票数目,谁的票数最多,就能戴上鲜艳的“三条杠”。所以说,要戴上“三条杠”真的“过五关斩六将”。

我从四年级起,就凭自己的努力戴上了“三条杠”。平时的工作很繁忙,每周一主持升旗仪式,每天主持降旗仪式,每月负责好大部队的黑板报,学校有大型活动就帮助老师做好准备工作。还好,我的工作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今年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学们特别喜欢和我一起嬉戏,一起学习,分担烦恼、分享快乐,相处的`十分融洽。

可是毕业即将来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成为中学生了。理所当然,“三条杠”也将离我而去,我对它有点恋恋不舍。因为在小学里,三条杠给我增加了几分自信和优越感,到了中学,我又将重新开始普通学生的日子,这让我有几分失落。不过,我坚信,我一定会在中学了有所作为,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文点评:

6.离别六年级作文 篇六

六年级,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学年,第二学期还要迎来毕业考,这也标志着相伴近六年的朋友将分别。春去了,明年还会来,那段岁月走远了,还能来吗?谁也无法挡住时间的脚步。

无数次地想象着离别时的场景,越想越悲伤,越想越令人惋惜。昔日朋友转眼就离去,惋惜往日与朋友在一起玩耍并不珍惜。

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不,在脑海中永远铭刻着那个人的回忆,或深或淡。但是,许多年后,你还会愿意在一个图书馆般的记忆里,去翻动那本尘封已久的书籍呢?友情,就如同一朵仙葩,最终还是会凋零。被岁月覆盖,擦去上面的尘土,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也再也不记得任何事了,那段快乐的年月,谁还还能记得。揭开那层帘子,外面的事物早已远去,如一丝烟云,被风吹散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一句再见,何时能见!今后的命运,谁能知道。再遇到往日的朋友,可能无数次陌生人般的擦肩而过,就算还有记忆,也不会再象以前那么玩了。如何面对,回答的只是沉默或深思……

步入中学的校门,秋风吹开了那扇一直虚掩着的心门,回忆袭来,一阵寒流使人的眼眶润湿了视野模糊了。往日的友情被无情地斩断,不带一丝联系。喜从何来?悲从何来?乐从何来?哀从何来?被风吹乱的一切,还能拼完整吗?风来了,把你极力所留住的一切都吹走了了,追,又有何用?

人来了,又走了。毕业考结束,先是轻松,但却又不可避免地袭上一阵伤感。后一天相见了,只得默默无语。

一切从这个春天开始,或者更早,但结束的时间,却遥遥无期,或几年,或十几年,或几十年……

7.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七

1.课前学习 ———为更好地阅读做准备

1.1指导预习, 教方法。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生已经升入五年级, 可以熟练掌握阅读方法:首先要求学生通览全文, 将不认识的字词标出, 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随后借助工具书, 明确字词的意思。 其次要求学生熟读课文, 达到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1]。 最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读完课文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2加强词句练习, 重积累。

读课文只有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只有明确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根据需要进行再创造, 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词句本身的理解, 二是要重视词句在句子或文章中的运用[2]。 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及时掌握, 先要明确这些词语和句子一般在哪些情景进行使用。 有些词语意思浅显, 学生很容易自己理解;有些词语语义晦涩难懂, 教师要精讲并造句帮助学生理解。在进行句子练习时, 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变换, 如“被字句”换成“把字句”;当然,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造句、仿句练习。掌握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子, 是更好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2.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2.1多形式读, 启迪思维。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教学自然要避免单调乏味, 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更能进一步达到阅读要求的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设计, 读书形式也就多种多样。 从阅读目的说, 可以开展: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 从阅读速度说, 可以开展:速读、慢读、跳读, 等等[3]。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 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 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例如教学《珍珠鸟》的7、8、9、10自然段时, 由于这几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 因此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引读: (1) 老师:雏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老师:起先在哪里活动? 学生读。 老师:随后呢? 学生读。 (2) 老师:久了? 学生读。 老师:渐渐的? 学生读。 老师:它先? 学生读。 (3) 老师:它放开胆子? 学生读。 老师:它完全放心了? 学生读。 老师:有一天? 学生读。 老师引着大家这么一读,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启发学生写下发现的东西。 然后设计读写结合训练: 雏儿与作者还会有怎样亲密的互动?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几句话。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实践证明:通过引读理解课文内容, 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 可以习得方法, 启迪思维,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 先说后写, 水到渠成, 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自主阅读, 放飞心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读是悟的基础, 悟是读的深入, 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 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 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 “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 “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需要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练习和培养。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鲜明的态度, 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 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 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 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课后学习 ———有兴趣有计划的阅读

3.1鼓励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 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一时难于解答, 可以发动学生把疑难解决。 在我引导同学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节课后, 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骆驼可以在沙漠中生活? 其他生物像羊、牛, 为什么不能在沙漠中生活呢? ”这是从课文中引申出的问题, 难以预料。 我随即向学生发问,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读物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读物,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2小组阅读, 制订计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 组内成员共同制订阅读计划, 具体可以包括:读哪些书, 什么时间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等。 这样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 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促使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又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合作, 共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 小组阅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等等。

阅读,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长时间下工夫;而且要切实落实《课程标准》, 更应将课前、上课过程中及课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教育工作者感受着中国教育领域的理念及行动变革。如何提高阅读质量,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不仅要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形式读和自主阅读, 而且要从课前学习的预习及增强词句练习, 课后的课外阅读及制订计划读着手。三管齐下,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进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2]袁艳杰.阅读伴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8.五年级:盼春节 篇八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邹 春

要求:

春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呢?习作要突出“盼”字。

快乐导航: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想到春节放鞭炮、包饺子、拜年、走亲戚、拿红包等喜庆的场面,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盼着春节快点到来,会有很多的话要说……那就赶紧拿起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过节的快乐吧!

词语加油站:

形容节日喜庆气氛的词语:

欢歌如潮 张灯结彩 普天同庆 锣鼓喧天

火树银花 其乐融融

名言加油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老 舍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刘绍棠

盼春节

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五年级 沈心甜

翻开精美的日历,我细数着日子。春节将要来临,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

我家过春节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就是要亲手做一个大红灯笼挂在客厅里,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个灯笼会在除夕晚上挂出来。从我记事开始,除夕晚上,一家人在灯笼下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家的温馨,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美好的回忆。正因为如此,亲手做灯笼在我家就多了一层特殊意义。以往的灯笼都是爸爸妈妈做的,从去年开始爸爸要我学做灯笼。想到这里,去年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笨手笨脚跟着爸爸做灯笼,做了一个四不像,除夕晚上还是挂了爸爸重新做的灯笼。

一晃时间真快,又要过春节了。这次我一定要亲手做一个漂亮的灯笼挂在客厅。说做就做,我叫来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准备材料。一会儿,铁丝、彩条、彩纸、老虎钳……一大堆做灯笼的材料放在面前,我胸有成竹地开始做灯笼了。我先用两根铁丝做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圈,再剪了四根长短一样的铁丝,两只手互相配合,把做好的两个圆圈分别固定在铁丝的上下两端。这个步骤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我失败了好几次,手都被扎破了。我咬着牙坚持着,好不容易一个精致的灯笼架才做成。看着这灯笼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灯笼架做好就剩外框了。我小心翼翼地剪了一张和圆柱形架子长宽一致的彩纸,然后用胶水把它糊在灯笼架外框上。为了让灯笼更漂亮,我还剪了几朵美丽的小花和几只栩栩如生的彩蝶,贴在外框上。为了让灯笼更好看,我在灯笼的底部粘上了一束红色的彩带。一个灯笼做成了,与去年的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我的灯笼今年终于可以展示了。

我欣喜地把灯笼放在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仔细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这盏灯笼虽然没有商场买的漂亮、精致,但它凝聚着我的心血和劳动。我有些爱不释手。是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做任何事情不都是这样吗?只要你认真对待,就一定会有收获。想着除夕晚上一家人在我做的灯笼下吃年夜饭,那种感觉真好!

春节春节你快点到啊,来拜年的亲朋好友我会一个个地向他们介绍我的作品。

指导老师 邹 春

点评:

春节之所以让人期盼,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亲情与祝福。小作者从“盼”入手,细致描写了自己家的春节传统节目——做灯笼。文章结构清晰,充满童趣。阖家团圆之际,喜庆的灯笼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还伴随着作者的自豪和炫耀。这样的春节太美好啦!相信你读了全文,也会和小作者一样盼望这个吉祥如意的节日赶快到来吧。

教师简介:

上一篇:四班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江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