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29

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共16篇)(共16篇)

1.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钱金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浙教师〔2010〕175号)有关要求,从2011年起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必须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如何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一个基层从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对我市12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进行了认真策划与实施。

一、精心策划培训计划。

2011年上半年我围绕专任教师数、培训需求、培训方式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策划培训计划。

1.规划办班数。我市小学科学专任教师120人,科学专任教师与语、数不同,绝大多数的教师不兼任其他学科、也不任班主任,他们选择的培训一般就是所任教学科----科学,所以,五年计划举办三期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为提高培训效率,体现培训的层次性,我又根据专任教师的年龄与人数,计划45周岁以下举办2班,45周岁以上举办1班,并经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后,以五年一周期海宁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下发各中小学校,以便教师选课和学校规划培训教师。

2.定培训主题。2004年以来我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先后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培训,这些专题培训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广,对提升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取得显著成效。而今五年一周期的9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什么?需要我们精心策划。从调研中我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比较感兴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乎成为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从历次教研活动来说,教师参与度相当高,于是我把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培训主题。

3.设计培训课程。确定培训主题后,我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设计与技术四大领域,根据当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中对设计与技术领域存在较多问题实际情况,确定从设计与技术领域开始,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培训教程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编教参、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学习目标、提问、教学情景、练习、寻找主线索等八个培训模块,每个模块都还为每位参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给予检验,同时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五个模块的现场诊断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我们还设计了提炼研究主题、寻找资源、创建研究方案、策划研究过程和展示培训成果等五个培训模块(见下图)。

二、变革培训形式

1.激活内需

要使培训收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激活内需。我把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模块作为培训第一模块,请身边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现身说法《谈个人成长经历》,以进一步激活参训教师处在休眠状态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在培训内容上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紧密联系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内容,培训选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最多的领域,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采用“任务驱动.理论学习.互动交流”参与式培训。

2.培训参与式

在网络环境下,培训的伊始我让每位参训教师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作品文件夹,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内容领域,选择一个领域涉及的教学内容备一堂课,既了解参训者的学习设计起点水平,又在培训结束时作为反映每位参训者的本次培训效果如何。围绕备好课,我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八个培训模块(见下图所示),每个模块都要求参训教师完成相应任务,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如本次培训我选择了设计与技术领域,确定教科版四年级《做个小开关》这个教学内容,让参训教师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模板设计学习方案,然后参训围绕《做个小开关》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做一回教参的编者,在不提供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时间请参训教师编写本课的教参,进行互动交流,再对照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自我反思,最后主讲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的过程,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次修改。模块二,分析学习者,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要求参训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创建一个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工具,同时共同寻找学生生活情景中蕴含着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的课程资源,既找准教学的起点,又激发学习兴趣,经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参训教师设计出了如气泡图、提问、测试题等了解学生前概念工具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又让参训教师重温自己的学习方案再修改。模块三是学习目标设计。培训中让参训教师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是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的?请参训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案中的学习目标进行诊断,谁是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哪些“实际行为”能证实目标的达成,用什么行为结果来判定目标是否达成,用什么标准来判定预期目标的达成度,完成行为的相关条件是什么,在诊断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分解与整合。此模块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方案再次进行修改。模块四是设计提问,围绕如何设计驱动性提问,如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如何用问题来“结构化”呈现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设计,看看哪些要修改的。模块五是学习支架设计,根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指导卡、实验观察记录表等提供学生学习的支架,让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进行设计或修改。模块六是情景创设,主讲教师选择部分参训教师的学习方案一起分析,学习方案中情景离学生生活近吗?情景里包含着本课学习的科学概念吗?还有更好的情景设计吗?从分析讨论中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模块七是评价设计,围绕《做个小开关》设计一份评价量规和课堂作业。备好课的最后一个模块是寻找主线索,根据前面的学习,引导参训教师从本课的学问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来寻找一条主线索,将本课的一个个活动串联起来,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使自己的学习方案既有思想,又具有方法策略,形成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学习设计方案。

整个培训是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起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诊断。

2.实践诊断式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方案在实践中给予检验,做到理论与实践培训时间达到1:1。采用“连环跟进.对比分析.合作展示”的诊断式培训形式。

在培训中,我将每班近40多位学员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嘉兴市或海宁市级名优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践培训的第一天我安排学员观摩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在模仿、借鉴、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诊断式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要求每位学员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轮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导师及同组学员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辅助采用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重点研讨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策略。在此基础上,上课学员进行学习方案设计的再修改,尔后再在另一个班上同一课,进行第二轮“跟进式”课堂教学。导师与学员再次观察诊断、分析、研讨。在实践中,部分小组还应用了此实践模式的变式,视情况再安排进行第三轮“跟进式”实践。一课多上,连环跟进,学员在反复的诊断、磨课中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对比分析式”教学实践。通过“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在学员独立设计及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我采用“对比分析式”。要求两位以上的学员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独立钻研、设计,在同一个半天,在实践学校的平行班中进行教学,其他学员与导师在观察同一内容不同学员的课堂教学后,进行对比分析诊断。观察与研讨同样借助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在对比的过程中,学员们能更清晰地分辨学习设计、教学实施的正误优劣,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进的方向与对策。

第三阶段:“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实践培训结束前,我按计划安排了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并邀请全市各校的老师参与观摩与研讨。虽然每个学习小组真正在活动中展示的学员只有一位,但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展示的准备过程,要求每个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议确定展示课的内容,合作备课,全程参与诊断、磨课的全过程。在一次试教并讨论修改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每位学员回校后分别就同一个内容进行自行试教,并作出教后反思,通过网络或通讯工具反馈给要正式展示的学员,该学员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试教„„每组学员都经过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共同备课----集中试教----团队研讨----分头试教----汇总修改”的循环往复的准备过程。“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既展示了上课教师的风采,也展示了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践成果,更促进了每位学员“团队教研”意识及课堂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诊断式中,每个参训学员都是在个体劳动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同伴的客观观察与诊断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被观察者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内省认识,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观察者从中受到教益。从实践中我们还惊喜发现,当教师被观察时,往往会采取更多的新的教学策略,当观察与被观察双方发现新的策略的积极结果和意义时,会进一步激发双方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从第一期的90学时集中培训反映,这样的培训深受教师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2.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定目标学有所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让我们认识到在以往的培训中对于解决表面上的问题、常规性的问题探讨较多, 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们的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 会产生什么影响, 怎样做能够让教师更加受益?新课程改革涉及到价值、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 因此, 必定要关注教师的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不同程度的多样化需求, 把握教师受教育的起点。在培训中充分尊重并满足教师人性的各种合理需求, 以促进其人性的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 而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在培训和自我的主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意识。不仅要让教师学到教学以及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新的补充, 还需要唤醒教师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为满足教师对实际教学实践的需求, 并提供教师自主发展的机会, 我们在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本着“尊重教师、服务教师、提升教师”的培训理念, 一方面根据年轻教师的要求分别开设了新教师培训班, 骨干教师研修班、研究生课程班, 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训年轻教师。另一方面在建立项目招标和课程研发的基础上, 充分开展订单式培训, 由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培训项目, 从最大程度上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 不但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而且大批优秀教师得到发展。

二、补短板学有所得

德国心理学家黑科浩森认为要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修正和改变, 就必须用一种有效的科学理论去“交换”或“替代”教师所拥有的“主观理论”。教师培训的功能就是协助教师用有效的, 客观科学的教育理论替代或交换他们的内隐理论。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当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而“减负”措施却屡屡成效不显著的时候, 教师的困惑逐渐增多。为此, 我们逐渐把教师培训的目光投向一个长期被忽视而恰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我们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具体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在培训中展开研讨又在研讨中培训:1.围绕“学生是什么?”开展讨论、调研和理论解读, 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充分认识“人”的差异性和主动性。2通过脑科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学习典型案例的分析, 让教师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3.以学科为单位, 组建同质和异质工作坊, 开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教学行动探索, 提升教师捕捉问题、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炼和积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经验智慧。4.开展学科课堂教学展示和学习力提升专题论坛, 提高教师课程教学执行力, 积极发挥参与培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改变以前教师既无机会表达自己在教育情境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也无从展现和分享自己和同伴的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现象,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 推进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更深层面的变革。

三、重实效学有所用

“校本教研”作为实施新课程过程催生出来的一种研修模式, 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培训者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是学校和教师拭目以待的。为此, 我们把自主、互动、共享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理念, 把解决问题、改进教学作为区域研修的根本目的, 实践多维目标下的区域联动、研讨展示、主题系列观摩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修方式。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1.建立校本研修链。以提高学科教师研修能力为目标, 探索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策略, 建立“研修方案评选——研修活动跟踪———研修活动反馈———研修经验交流———校本教研课题化”的校本研修链。每一次都有相应的主题, 在方式上每次专题性研修活动前后, 教师分别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前移性”和“后续性”学习、反思和研讨。使研修在比较与分析中步步深入, 整个过程既体现合作交流与碰撞, 又鼓励教师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2.树立区域研修活动典型。不断拓展有价值的研修资源, 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 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 深入思考, 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重视研修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 努力在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及常态化方面予以积极的探索。3.注重反思与提炼。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组织“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经验交流”、“建立学科专题研讨博客”及“教学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 引导教师不断反思, 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四、创特色学有所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路上来。”我们认为只有生动的培训才能吸引教师愉快地学习, 积极地投入。因此, 我们着力创设基于人的成就需求、人的交往需求、人的情绪体验等心理学理论的新研训模式。在研训活动中, 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点:“实质参与”、“输入输出”和“动态生成”。所谓“实质参与”, 是指让教师不再成为搬个凳子的听众, 而是以主角的姿态参与活动策划、研讨分析、观点报告、课堂实践等研训的全过程, 让教师深切感受到研训平台的团队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所谓“输入输出”, 是指对教师个体而言, 研训活动不仅要求有“认知输入”, 同样也要求有“认知输出”。通过创设一个民主批判的研修氛围, 以每个教师自主的“输入输出”来完成对知识的梳理, 实现每个个体充分的认知建构。所谓“动态生成”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研训活动的重要观点提炼是通过集体研讨动态生成的, 而非专家传授所得;第二层含义是整个研训活动的计划是动态生成的, 每次活动的策划是基于前一活动的需求分析, 这样就能做到为教师研训量身定制。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 篇三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县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方针,提出“为教师服务、让教师满意、帮教师提高”全新的教师培训工作思路,变工作计划意识为主动服务意识。一是把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按教龄分成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教师,针对各年龄段教师培训所需不同,开出订单式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乡镇以学区为单位,县直以学校为单位征集培训内容。二是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把先前征集的培训课程,在组织培训前几个月下发培训提纲,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方式,让学习者先行学习,做到心中有底,有备而来;让学习者带着笔记、实验报告参加学习。在学习中举疑答难、互相探讨,从而实现培训教学知己知彼。如此这般,教学间的信息差便显著缩小,教学的针对性便显著增强。三是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制,是教师作为教育第一教育资源价值所在。

其次,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把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教育发展诸多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育人为本,以学员全面发展为本。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好“以人为本”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服务学员发展,全心全意为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服务。学校从全局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地把学员的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学校从2006年开始,在县教文体局支持下,组织开展“绿色耕耘——城乡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活动以农村教师为培训对象,组织由教授、专家、名师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培训团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对偏远、最困难学校的教师进行高质量免费培训。

在培训中,我们采用“集中培训——追踪指导——交流展示”的培训模式。授课老师和教育专家组成导师团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通过听课观察、现场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员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反思教学过程,及时补充必要的专业知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种方法,学校使教师培训从过去单纯的由知识补偿为主转向以能力提高为主,帮助年轻教师尽快实现由“合格教师”向“成熟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切实抓紧抓好。我们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师培训的全过程,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引导学员增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2007年我们在全县音、体、美教师中开展“爱教、爱生、爱校——教师技能培训”活动,增强教师敬岗爱业、关爱学生,热爱学校的责任感;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极大地营造了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

三是坚持抓好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教师培训是学校的主业,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进修学校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优势在培训质量,特色在培训质量,学校的权威性、生命力也体现在培训质量上。我们充分发挥全县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启动之初,学校就配套出台了六个培训项目管理文件,制定了30多个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做到用制度带动从严治学,用质量带动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县教育发展大局。

第三,教师培训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可持续发展,育人理念和教学技巧不断创新,帮助教师尽快实现由“合格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转型,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奠定基础。这也是教师培训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4.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德江县第二中学

2014年8月1日,在县领导和教育局的组织下,去湖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培训。课程有《科研与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等,教师有张传燧、辛继湘、常思亮、王毅等博导、教授、一线教师。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素质教育对教师任务的要求,以及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掌握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策略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落实,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地按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所教学生的全面素质。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教学中除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外,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我从事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把握“三个环节”,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训练为主、由教师的成就感转变为学生的成就感、由教师的知识传播为主转变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在教学中我力求使课堂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使师生交互活动中达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学到展示”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热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以问引思,以理导思、以变发思,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5.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 篇五

上海市民办锦秋学校 陈晓霞

参加宝山区进修学院闫引堂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培训后,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教师应具备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1、学习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2、敬业精神。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3、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4、创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评价观念,注重课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6.科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作为一个科学教师,下面我就对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更新教学思想,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科学课程教给学生什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所以,科学教学不只是给学生一些知识,更应该给学生一些科学方法和思想:对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进行实验、思考、归纳的习惯,对生活经验的批判及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在平时课堂要注意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要强调实验的作用,要努力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三、说课、评课和观课。

说课、评课和观课是教师的教研手段,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然而新教师由于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缺乏,每次听其他老师头头是道地说着,总是激动无比,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总是无从下手。所以,这几方面的培训让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真本领。通过万胜明老师《如何说课》的讲座,使我掌握了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组成。另外还要分析清楚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设定的原因;选择教法学法的原因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因,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王晓红主任也给我们讲了《如何评课有效》,具体又生动。在观课时要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课堂观察要与自己的反思相结合。

1、“教什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未达成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到达,教师想教什么,而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又在学什么。

2、“怎么教”:教师所组织的活动的价值是什么,活动是否有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理论学习完毕,我们还进行了《物质导电性》说课比赛和《熔化和凝固》评课比赛,通过分组说课、评课,以赛代练,将我们掌握的说课评课方法加以练习巩固。现在,再让我就一节课进行说课或评课,我就不会慌乱,也不会泛泛而谈不够具体。

7.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建立了适合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在校本培训开展的初期, 新课程改革正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 中小学教师对相关新课程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不是很高。因此, 在校本培训实施后, 教师认识到了校本培训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上的意义, 调动了教师自觉进行培训提高的积极性。校本培训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校本培训成长起来的县、乡、校三级骨干教师培训带动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技术水平、课堂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在拓宽资源利用渠道, 整合其它教育教学资源, 综合开发各种乡村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创建了新的、较为有效的模式。

1. 学区和学校学会了挖掘本学区、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方法。

如充分利用中欧项目和国家“远教”试点项目、“义教”项目配备的信息技术设备、图书与软件资料, 整合原有图书仪器、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 以及适合培训教师的音像资料、自制教具等, 拓宽了教师培训资源渠道, 实现了资源利用途径的普遍化和利用方式的多元化。

2. 学会了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的方法。

县项目办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根据县乡实际, 编写适合本地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资料, 开展教学风格明显、课改理念深、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观摩课, 举办导向性较强的专题讲座等, 对农村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条件, 强化对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传送渠道。

县级教研部门以校本培训为载体, 精选活动中积累的教学资源向各级教研组织复制下发, 再由本学区、学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增减筛选后复制下发辖区学校或教学点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 这样便实现了优质培训和教学资源在全县范围内范围的最大共享。

4. 初步建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新体系。

通过校本培训,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激发, 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 对所需资源进行整合, 方便了开展校本培训或教师在家里进行自学“充电”, 为教师的学习最大化地提供了硬件支持。校本培训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校本+自学”的教师培训模式, 已成为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较佳方式之一。

二、校本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培训提高的广泛平台

校本培训不要求统一模式, 但必须注重实效, 并要鼓励教师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在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采取举办讲座、组织观摩教学、案例教学、读书活动、备课指导、教学诊断、师带徒、参与式培训等形式, 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用的单一的讲座形式,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各级教研部门还可组织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深入教学现场与山区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 这种形式可使广大农村教师在不耽误教学的情况下, 得到有效培训。在平时的校本培训活动中利用乡镇资源中心的条件和教师资源优势, 以及其示范、带头作用, 以校本教研为龙头, 解决农村学校分散、学习资源有限的问题, 改善教师的学习环境, 提高培训设施的利用率, 提高教师的素质与工作效率, 改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与学的质量。同时,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辖区学校培训学习支持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让他们为学区或村级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技术上的支持, 使校本培训活动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的组织和纽带, 让农村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能及时得到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形成片区中心校本培训有骨干引领, 全员培训教师能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有培训者指导。多方位开展的培训活动为校本培训的发展开辟了持久的运转途径, 带动了周边学校教师的整体提高。由于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符合教师的教学需求, 因此, 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支持, 在辐射周边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服务社区的活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的信息技术 (ICT) 应用培训, 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 要把ICT培训作为创新校本培训的重点进行促进。为了培养广大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使多数农村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 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校本培训指导中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开出率和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次数等应做明确的要求, 并要作为教师教研及常规管理的硬性指标列入业务考核范围。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参加一次信息技术集中培训, 每学期都要开展五次以上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 并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两篇以上的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论文。对每位教师关于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馈效果、教师的教后感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 在年终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估, 从而激发教师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校本培训效果。

三、校本培训理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既是一个建设过程, 更是一个总结经验, 为农村教育今后的发展建立运转机制的过程。因此, 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环境, 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运转机制, 对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训实践中,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协调组织功能, 牵头组织教研室、电教馆等指导帮助乡镇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 负责开展对乡、校骨干教师的培训, 并在资源库的建设和资源管理上向受训学校提供成功范例与典型经验。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教学的功能, 教研员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学校、教师的需求, 指导帮助乡校开展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部门主办的教育刊物编发教师的论文、教学经验、培训材料等, 通过开展以教学方法为主的研究活动, 把教师的教学感悟和体会挖掘总结出来, 转化成教师共同的学习资源, 在中小学广泛交流, 使教师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电教馆派技术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各基层学校解决技术问题, 现场培训各校技术人员, 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在加强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 加大对各资源中心计划落实的督查力度, 指导完善乡镇学校的培训工作机制等方面, 要随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各中心计划培训任务的完成。

多方位、多层次的有机配合, 既可高质量地完成校本培训任务, 又可逐步完善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运行机制。

四、校本培训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

经过这几年的校本培训实践, 我县坚持以乡镇中心小学 (或初级中学) 为主阵地, 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在提高教师素质上,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个体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

开展的校本培训, 使教师对新教材有明确的认识, 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有正确的理解;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感受、谈体会, 会展示自己的新见解;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学会了在对比中学习, 在对比中找不足的方法。

2. 乡、校教师群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各级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带动, 校本培训带来的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和各校开发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在大多数基层学校已“生根开花”。如有的学校以组建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送教下乡”小分队, 极大地缩短了培训周期, 拓宽了培训面, 提高了培训效果, 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值得推广的耗时少、投资小、效果好的校本培训新路子。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 各基层学校在一学期中每个重点学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的整合课程数目达到了相关要求, 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校本培训中以培训促进教师发展、以培训强化教师业务素质的运转途径, 是贫困县教师成长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训途径。教师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校本培训为农村学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拓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学习不再是中小学生的负担。这些变化的出现, 均得益于以教学实际为起点的校本培训活动, 得益于校本培训与常规教研活动的融合, 得益于校本培训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摘要:以学校为依托的校本培训, 对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农村教师的研修方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作者所在县的实际开展情况入手, 阐述了校本培训的实效。

关键词:校本培训,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欧洲教师校本在职教育模式[J].中小学理理, 1997, (9) .

[2]曹大宏.关于“校本教师培训”的辩证思考[J].成人教育, 2005.01.

8.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大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9.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在这次珍贵的培训机会中更是有幸倾听了两位实验教师的科学课《磁铁》和《电磁铁》,龙伟男老师和杨静老师的授课方式各有特点,诠释了在科学领域属于自己的独具匠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从所到的参赛课来看,选手们都能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较好地把握了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来编写教案、设计教法、组织学法等。思路清晰、理念清新。

两位教师能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能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地探索研究,教师并没有对问题的结论包办代替,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自主探索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龙伟男老师讲的《磁铁》和杨静老师讲的《电磁铁》在五年级的教材中算是较有难度的,两位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探究的技能。

整堂课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的身份,俯下

身去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由扶到放,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努力帮助实验有困难的学生,直到试验成功为止。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对学生知识形成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学习和探究态度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身心得到满足,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两位实验教师都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两位老师都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占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

10.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师调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对有关的科学仪器加强管理,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精彩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汇报如下:

凉州区电教管老师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我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凉州区十九中的一位老师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还有一线科学教师的科学实验操作示范,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

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一定指导好、做好实验,不能偷懒。

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

最后,教师要不断扩充知识。当今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是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的时代。小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异常宽阔。为适应当前教育形势,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科学课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之外,还应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以及其他新兴学科的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这些进展适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以便更加体现科学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

11.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形式改良 篇十一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这三种形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个人实践反思往往缺少理论依据;同伴互助缺少整体把握;专家引领缺少实践指向。基于此,寻找身边的专家即同伴专家进行引领成了目前比较时兴的一种形式,校级或区域的专家教师工作室的成立为同伴专家指导搭建了具体有形的舞台。这种工作室是介于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间的一种校本培训形式,担负着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功能,同时指导教师个人反思。由于专家教师工作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师研究和教育实践群体,缺少理论支撑,主要借鉴教研组的运行方式进行活动,但和教研组担负的功能又有明显的差别,运行的形式应和教研组这样的行政指定组织有一定差别。基于多年对多层级多个专家教师工作室运行的观察和思考,我对专家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形式提出了以下改良办法,目的是希望能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专家教师工作室的作用。

一、共同体组建形式改良

专家教师工作室不是指专家教师一个人,而是一个教师群体。现有专家教师工作室组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指令,指定行政层面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成员;另一种是教师自由报名。前一种形式未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教师被动参与其中;后一种形式是成员对工作室专家了解不够,对自身发展也缺少系统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清晰。

1.前期调查,充分准备

调查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专家教师的主要成果、擅长领域、对工作室的愿景、工作室的初步方案、对工作室成员的具体要求等,亦即专家工作室能给出什么;另一方面是潜在成员的基本情况、教学困惑、发展愿景、发展瓶颈、对工作室的期待等,亦即潜在成员需要什么。调查的目的是明确专家教师工作室能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条件,申报对象存在什么发展困难或困惑,需要得到何种发展支持,以便在工作室活动设计时能有较为明确的指向。

2.条件配对,成立共同体

根据调查表进行条件配对。对基本满足条件的申请人员进行条件比对,确定工作室成员。鉴于个性化指导需要耗费专家教师的大量精力,工作室成员以8~10人为宜。建议对申报对象调查时有一定的指向,对条件不满足的申报对象做好说明工作,以免挫伤申报教师的积极性。

3.目标合同,行有导向

专家教师工作室总的目标就是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进而带动学校或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成员大目标的分解往往不够清晰,工作室活动具有随意性,学校或区域对工作室每次活动都要审批,工作室目标性、计划性、自主性缺乏保障。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订立两个层级的目标。

一是工作室成员与工作室订立目标合同。由工作室成员提出,从个人专业发展达成目标和需要工作室提供的条件两方面确定初步目标合同,专家教师根据成员个人特点和工作室实际情况与成员充分协商酝酿订立工作室成员的目标合同。

二是工作室与主管部门订立目标合同。由专家教师提出,从工作室和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目标、工作室阶段活动计划、需要主管部门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主管部门根据实际,考虑各工作室支持的平衡角度确定工作室目标合同。

订立目标合同后,工作室活动有机制和经费的保障,工作室活动有一定的依据,工作室在设计活动时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目标合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工作室或成员阶段性专业活动或预期成果,这对工作室或成员的专业提升活动指导更为明确。

二、备课、磨课(观课)形式改良

调查中发现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专业发展最迫切的要求,至少被调查教师是这样认为的。但课堂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体现,课堂教学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的重要阵地。目前,专家教师工作室利用课堂进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备课、磨课(观课)和议课,议课的方向和效能取决于备课、磨课(观课)的指向和要求。

1.整体把握,个性发展

专家教师工作室有两个特别显现的特点:一是有课程和课堂的专家指引,二是成员发展需要个性化指导。专家既可以整体把握课程,又可以具体而微地指导课堂。而现有备课一般按照以下形式和流程进行:

根据教学计划的某一次课题进行备课缺少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在集体研讨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案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和课堂主导人员(教师)的个性。

专家教师工作室可以由专家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期进度和学期计划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或指导工作室成员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学期课程指导意见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分解落实课程标准,要对课程进行整体架构,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的过程就是对课程进行研讨的过程。它既可以提高编写者的课程意识和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可以指导使用者在编制教学案时在整体课程框架内进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在集体研讨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案具有一般性和通用性,但显然忽视了不同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和教学实施者的个性。专家教师工作室应要求成员在集体研讨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甚至在磨课后根据改进意见进行二次备课并重新实施。二次备课是体现个性的重要形式,可以使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和重新实践。

2.指向明确,诊断聚焦

一般教学共同体的磨课要求是:一个时间段磨几位成员的课,一位成员磨几节课,一节课在几个平行班级中磨几遍。这样的磨课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前置诊断不足,所磨课型随机;磨课指向宽泛,展课、观课、议课指向不足;被磨课教师和参与磨课教师收获不够明显等缺陷。磨课一定要有针对性,能指向明确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磨课的指向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提出:一是工作室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多位教师参与一个主题磨课,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解决模式。二是教师个体课堂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提高的方面,由“问题”教师磨课,专家教师进行指点,同伴教师研讨解决。三是结合工作室研究的主题,由不同教师参与主题磨课,既为研究提供样本,还可促使教师获得提高。

根据磨课主题和方向设计,课堂观察表应该是动态的、指向明确的。教师在观课的时候也应在关注整体课堂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和记录与主题有关的内容,为有指向的议课提供依据,为课堂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

三、对外交流形式改良

现在的专家教师工作室都有对外交流活动,一般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目的是听名家教育理念、与校外专家对话、看外界教育生态。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适当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没有主题的外出参观,缺少目的的名家请进,没有任务的交流活动势必造成交流时满心激动、交流后一动不动的状况。

1.带着问题走出去,给以主题请进来

交流的目的是提高,要指向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要看交流的目的,要核算成本。如果是听经验或理论介绍最好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如果是要看装备,感受教学生态现场只能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但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要指向问题,我们交流的本意是把“萝卜烧萝卜”换成“萝卜烧肉”以增加营养,但一不小心选了“青菜”,“萝卜烧青菜”味道是变了,但营养没有改善多少,至少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营养改善。没有主题、没有问题的交流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帮助是很小的,甚至是没有的。

2.交流时带着问题,交流后完成任务

交流前我们就应该给各成员具体的任务,例如,结合工作实际的观察报告、听课感悟等。这样成员在交流时能带有目的,在交流时、交流后能结合工作进行思考,能将所看、所听、所想转化为实际教学生产力。

专家教师工作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形式,实践和研究专家教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能在制度上保障专家教师工作室正常、有序、有效运行,能使专家教师工作室发挥更大的作用。

12.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1. 研究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兴起于六十年代末的美国, 兴盛于七、八十年代的欧美。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并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在2008 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中明确提出, 要加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强调教师要终身学习, 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2009 年始, 教育部、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 “国培计划”, 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这是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项示范性举措, 也是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 的第一个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 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014 年12 月5 日, 根据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又确定了80 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综上所述, 可见党和政府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 同时, 也体现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培训低效仍是困扰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导致培训低效的原因有很多, 但其中最为根本、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原因就是未能做好教师培训需求分析[7]。也就是说,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是确保培训课程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相关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即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持续发展, 直致专业成熟的过程[5]。Hughes[2]将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加以区别。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把教师培养成传授知识的专家, 而教师发展是教师自己决定他们需要学什么, 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以及多方面资源, 如网站、和同事聊天等途径使教师发展更加灵活。教师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Guskey[1]指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目的、连续性、有系统的过程。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 使得 “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4], 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 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 “自我更新”取向。按照时间维度可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 2. 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 3. 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活动。为了使培训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训活动必须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 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只有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准确识别教师的培训需求, 才能使培训真正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7]。

二、研究设计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南通市40 名高中英语在职教师, 其中男性13 人, 女性27 人。

2. 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工具是问卷, 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 份, 收回问卷41 份, 其中有效问卷40份, 占问卷总数的80% 。问卷设计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高中英语教师基本信息及专业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是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培训需求调查, 其中包括32 个教师希望开设的培训课程, 按 “非常不希望”、“比较不希望”、“一般希望”、“比较希望”和 “非常希望”设计成5 级量表。最后附有两个开放性问题: ( 1) 要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 2) 您对走进高校参加英语教师培训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高中教师基本信息

在被调查的高中英语教师中, 性别比例基本为女多男少, 女教师占比67. 5% , 是男教师的两倍以上。在市重点、省重点任职的教师分别占比12. 5% 和32. 5% , 市区普通高中、农村普通高中任职的教师占35% 和20% 。统计结果显示, 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以中青年教师为多数 ( 见表一) 。由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和现行职称评定体制的制约, 高中英语教师职称等级整体较低, 高级职称只占30% , 初级职称比重最大, 占50% 。

如以本科学历为合格标准, 则高中英语教师的合格率较高, 达到97. 5% 。其中70% 的教师毕业于师范学院/师范大学, 系统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类课程, 专业素质整体较高。绝大多数教师 ( 92. 5% ) 工作岗位为一般教师, 仅5% 为名优骨干教师 ( 见表二) 。

2. 教师教学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中, 67. 5% 的教师教学2 个班级英语。周课时数相对较多, 11 - 15 节的占40% , 16 - 20 课时的占32. 5% , 20 课时以上的占5% , 也就是说77. 5% 的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0 节以上, 由此可见教师工作负荷是比较大的。近5 年所任课年级绝大多数都为高一、高二和高三3 个年级轮流, 相对来说减轻了教师教学的持续压力。

在授课过程中, 绝大多数教师会采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采用任务型教学的较少, 仅占12. 5% , 相对传统的教学法已很少使用, 仅占7. 5% 。同时,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经常采取制作课件并借鉴同行的做法 ( 85% ) , 教师讲授与发挥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 90% ) 。除了上课外, 教师还开展研究性学习 ( 62. 5% ) , 组织学科竞赛 ( 45% ) 和办小报 ( 27. 5% ) 等教育形式。另外,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 72. 5% 以上的教师采取过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和上网搜寻教学资料的方法。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高中阶段的英语中, 学习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 ( 60% ) 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 57. 5% ) 。

3. 专业发展现状

( 1) 专业发展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95% 的教师或多或少都曾参加过短期教师培训 ( 见表三) 。在对以往参加过的教师培训, 教师们评价不一。不少教师认为培训也只是走走过场, 没有实质的内容, 也没有相应的专家指导, 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虽然认为以往培训还可以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培训还是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35% 的教师认为实践训练少, 22. 5% 认为培训过于随机、缺乏规划与系统性 ( 见表四) 。从对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上也可以看出教师需要自己亲自实践训练的机会, 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应主要是提交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 他们希望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 以往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 2) 自我专业发展情况

调查显示, 课后一半以上的教师写过教学后记、教学体会及教研论文。在被问及教师培训采用 “走进高校”的方式进行高级研修时, 一半以上的教师选择了自愿参加, 只有7. 5% 的教师不想自愿参加。65% 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持非常在意的态度, 仅7. 5% 的教师持不在意的态度。综上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想提高自己, 也具有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在回答 “要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 很多教师首先认为学校给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其次, 教学时间太长, 教学压力大, 影响了教师进行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最后, 工作、家庭与学习的兼顾也影响了教师进行自我专业发展。例如, 某一教师说,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角色矛盾? 现在的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 应该协调好各种角色。比如, 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的成绩与教师自己的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意味着教师付出巨大的心血, 那么教师自身的发展 ( 理论与专业知识等方面) 往往就被领导甚至教师自己忽略了。所以教师的发展是要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衡量标准吗?”综上可以看出教师自我发展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种种问题亟需得到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有效解决与帮助。

4. 专业培训需求情况

(1) 培训时间及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 多数教师认为一次集中培训10 天左右是最合适的。在选择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时, 教师对英语专项技能培训 ( 听说读写) 的需求最高 ( 52. 5% ) , 其次为国际英语教育教学发展和趋势 ( 42. 5% ) , 英语教学法 ( 37. 5% ) , 及相关教育理论 ( 35% ) 。教师目前在教学中最需要英语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 其次是对课改、新课表、新教材理解与把握的知识 ( 见表五) 。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中, 教师最感兴趣的是教育研究方法, 其次为教学案例研究 ( 见表六) 。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 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比较需要的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 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

只有具有明确的动机, 教师才会从一开始就关注培训的时间、内容、师资、方式等, 才会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 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使培训方及时做出调整, 提高培训质量。调查显示, 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 85% ) , 而不怎么计较个人名利, 仅7. 5% 的教师选择了要提升职业地位。同时, 75% 的教师认为培训应侧重于专业技能 ( 见表七) 。可以看出, 教师更重视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

问卷第二部分为英语教师专业培训课程需求量表, 共计32 个培训课程,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门课程打分。量表分值分为5 个等级: 1. 非常不希望, 2. 比较不希望, 3. 一般希望, 4.比较希望, 5. 非常希望。经统计分析, 综合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 教师希望开设以下课程 ( 排列以需求高低为序) :

1. 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高中英语教材整合———创新设计与案例研究

3.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写论文

4. 高中英语优质课示例及评析

5. 英语教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

6. 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评价手段

(2) 培训方式及师资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培训课程与师资。从对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可以看出, 教师倾向于培训的内容能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 对教学工作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而不喜欢纯理论的讲座 ( 见表八) 。同时, 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 ( 90% ) 。

( 3) 培训期待及建议

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期待为获得新的理念 ( 72. % ) , 获得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 ( 67. 5% ) , 理顺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模糊概念 ( 40% ) , 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 27.5% ) 。教师最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如 “希望培训内容能与教学的实际相结合, 培训内容既通俗易懂又比较详实, 对课堂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培训方法多样化, 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受训的老师有更直观的理解; 期待培训更具有实际意义。” “应该介绍一些较为前沿的理论, 拓展教师的思维。理论可能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 但是能够帮助教师思考总结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 应该多介绍关于学习者方面的研究。随着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习者方面的一些实际的研究。多介绍国外的一些日常教学方法, 方便教师比较思考, 因为教英语, 毕竟还是英语国家的老师最有发言权。”还有 “建议多讲一些具体和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少讲纯理论的东西。”, 等等。简而言之, 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培训内容能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期待培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自己能够有所收获。

四、调查建议

我国的教师培训是按照政府计划安排→中小学校选送教师 ( 送培) →教师接受安排参加培训 ( 受培) →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 效益) 的方式进行的。政府拥有教师培训的主动权、主导权, 政府组织管理与控制教师培训, 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增强业务素质的良好愿望出发, 对培训进行全程设计, 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然而, 这种培训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 很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很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中小学教师自身有培训进修的欲望 ( 求培) , 带着欢乐、愉快的心情参加培训, 培训效果就会很好, 因此, 实现从 “送培” 到 “求培”的转变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3]。至此, 为了促进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教师培训, 笔者现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不仅教师自身需要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学校领导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对教师专业发展及相关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那么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另外, 学校领导也应该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尽量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为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平台。

其次, 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自身的需求,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创造条件, 参加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的意义在于有专家引领, 同时还有机会与同行交流切磋合作。因此, 教师的进步会比较快。同时, 也不要忽视了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作用。尽管工作压力大, 还是要挤时间看书、做研究, 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自我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 找出存在的问题, 探索改进的方法, 专业发展也能够得以实现[6]。

最后, 培训机构及培训者应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 打破以往那种 “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以 “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展相关培训课程。也就是说, 培训方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 随时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从而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

五、结语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40 位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及培训需求, 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 其中存在着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3 点: 一、学校给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 二、教学时间太长, 教学压力大; 三、工作、家庭与学习之间兼顾的矛盾。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 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平台。同时, 高中英语教师本身也应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另外, 调查发现, 现有的教师培训效果也并不理想, 教师的需求并未能尽可能地得到有效满足。因此, 培训方应打破传统的 “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开展 “自下而上”的培训, 高效的培训一定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Guskey, T.R.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California:SAGE.2000.

[2]Hughes, J.Self-service development[J].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2009 (60) :27-28.

[3]陈跃辉, 杨建潮.高效能教师培训策略:从“送培”到“求培”[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01:15-16.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

[5]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家芝.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需求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10, 05:90-97.

13.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篇十三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总结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科学仪器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实验仪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临沂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于2014年9月12日-14日在市怡朦酒店四楼会议室举行,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沂水徐京峰所做的对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实验室教学工作的学习与思考。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小学实验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李西勇所做的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管理入手,如层层剥笋一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揭开了科学实验室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实验室规范管理的科学的本质。朱颜芳所做的小学实验室管理培训,从明要求、思做法、抓落实三个层面解读了上级文件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介绍了实验室的管理的各项做法和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迎查策略。整整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用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亲身的体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实验管理的新天地。

一、管理方面:

(一)提高认识是管好实验室的前提

实验室的工作包括建、配、管、用等方面。而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实践证明,只抓建设不抓管理,仪器设备配备越多,损失就越大。建设实验室一次性投资就可以完成,而管理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艰苦而繁复的工作,才能见效。因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只有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才能增强管理的自觉性,才能管好实验室,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实验室管理包括两个大方面,即人和物的管理。

1、人的管理: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角,是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搞好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选好实验教师,应选那些懂管理、懂教学、懂仪器维修保养,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来担任。

2、物的管理:

财产管理是实验室的主要基础和环节,搞好财产管理对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减少浪费、避免损失,节约经费都有重大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财产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1、教学仪器两帐的管理

基本要点:建立帐页、规范记帐、增减有据、帐物相符、保留老帐。

2、教学仪器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品种繁多、规格各异、使用频繁,要管好实验室各种仪器,就应从编制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采购、验货、建档、建帐、分类存放到保管、维修等各个环节都要缜密处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仪器说明书装订成册

任何一件仪器的正确使用都离不开说明书,即使仪器的使用方法现在弄明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忘记,为了保管好仪器,便于使用和查找,有必要分类装订成册保存。有些说明书还画有线路图,写有技术指标,有利于维修时的参考。

4、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最基本的做法“十防”即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霉、防冻、防火、防爆、防毒。只有十防措施到位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服务教学方面: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在上实验课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实验的准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使用、规程、习惯、安全、卫生、环保)、实验结束及时检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制度。

(二)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实验教师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帮助,为自制教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提供材料和资料。要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素质。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寻仪器、药品和代用品的意识。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实验管理员要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组织一些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照,促进反思 这次培训属于专项培训,专业性比较强,培训的内容,平时工作中不被重视,思考较少的方面。专家们的讲座非常有针对性,指导培训非常到位。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认真听讲,不断与自己的工作进行对照,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认真总结了在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梳理了工作思路,为下一步计划的制订、工作的开展、制度的推行和措施的创新校正了方向,提高了效率。

14.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中心学校 王国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和学习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那么,何谓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国家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基于此,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是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因此,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以促进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学校管理者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首当其冲,身体力行,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和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自学‚教师的专业化‛理论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专业结构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3、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

4、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其次:通过自我反思,提高专业管理素质只有了解自己的实际问题,才能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自我反思我把它列为促进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切实的自我反思与实践,能够不断更新教育教 1

学观念,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管理能力。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看云识天气》课后,与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在进行评价时,我充分肯定了教师能够骂驭教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们的潜能。但对于学生提出的‚下定义与作诠释质疑‛的说法时,教师解释不够具体,学生模棱两可,只能不了了之。我客观的提出了自己建议,教师欣然接受并认识到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素质,是需要不断进修和学习。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不同学科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管理者的评价标准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应实施低利害评价,避免把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利益直接挂勾。否则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不利于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中的问题。

第三;把这些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自己专业成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并能把科学思想同时渗透到管理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根据我校教师专业结构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等级,结合自己近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制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们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评价内容是以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基本内容。倾向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看成是专业素质的基本成分。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历、业务能力、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评价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职业态度,师德水平是直接关系教师形象的因素,在评价中也予以重视。我校在教师评价方面立足于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发现和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为突破口,开展生动活泼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教师活动。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更深入,更扎实向前迈进。

三、开展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开展‚以学论教‛的课堂评价。彰显教师的专业素质。

1、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课堂评估标准,即‚好课标准‛。

新课改下的课堂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的拓展,课堂的生成等情

况,这就要看教师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发挥如何。

我校的具体做法:首先利用教研组活动集体学习和教师本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以《走进新课程》和《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并写出一定数量的学习笔记和体会。然后,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拿出本学科的意见。最后提交学校教务处进行审定和修改,确定最终标准既有共性也有不同点,如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突出了教师对学生语言感知力的训练;数学课堂评价突出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化学课堂评价标准,则突出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现象探究能力训练;政治学科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尤其与学生思想行为的密切联系;英语课堂评价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这样评价标准的建立,立足于教师的参与,强调要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教学功能,让教师能够把握学科特点发展教学个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2、由教师本人、教师之间、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课堂评价,发挥不同的评价功能。

(1)教师自评:教师自评就是通过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评价,促进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创新课、评课中和学校领导听平日课的反馈中,教师本人都要首先进行自评,谈自己的课堂设计理由,谈课堂中有哪些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有哪些收获等等。先进行自我分析,然后再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更好的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使评价的意见更具有说服性。教师的自评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中只作为参考因素。

(2)教师互评:教师互评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最好形式,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星期至少听一节课并且课后要进行评课,并写出1至3篇的优秀评课稿;创新课的时间也安排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目的是便于及时地评课。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听课时要带着问题听课。如这个教学环节处理得好吗?你是否想得到?如果是你,会如何设计?你与他设计相同或相近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设计理念是什么?优点在哪儿?评课时要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既要谈本节课的优点,也要敢于发表意见指出不足。教师的互评分数权重值较重,作为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3)领导评价: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实行包教研组制度。平日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坚持不打招呼的听课,课后及时地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既包括这堂课的优缺点,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挖掘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和表扬,鼓励教师今后继续努力,既注重评价,又注重提高和因势利导。评课,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课堂指导,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成为教师再努力的起点,尤其对青年教师激励性更大。

(4)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工作结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学生的评价更具有直接性和实在意义,学校每学期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进行评教活动。问卷的内容包括:任课教师的上课特点;你最喜欢的教师;哪位教师使你产生兴趣;使你学习进步快;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做那些改进等。由教务处确定参加问卷学生的学号,并对学生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从而了解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学生评课的结果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

在实施教学评价工作中,注重尊重学生评价权利,让学生敢说,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爱说,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说,启发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各自特长,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学校根据学生评价的意见进行梳理,编成‚辫子‛在业务会上对教师进行反馈,并要求教师对号入座,限期整改不足,学校把学生评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5)家长参与评价,为了便于让家长了解学校和老师,了解正进行的课程改革。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听课、评课,和任课教师交谈,听学校开设的关于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留下评价意见,学校及时反馈给教师,此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情不敢说,家长敢说不知情的问题。我校在2008年度做了试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教案检查,突出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后反思评价。新的教案检查,改变过去重点看教学环节全不全,教师的书写详不详细等方面,侧重于看教师有没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没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同时也通过对课后记的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每一节课后进行反思,及时自我总结和调整,自我弥补不足。学校在学期的教学计

划中对课后反思做了具体的说明,包括:这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都做到位了,课堂中有无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是否被调整到最佳;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反映有多少差距;哪些知识点、解题方法还需进一步巩固等。引导教师全方位的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导’‛进行有价值的反思总结,并及时地记录下来,便于今后借鉴。学校不定期的对课后记进行检查,并及时地召开专任教师业务会议反馈意见,使教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质量和层次。目前,课后反思成为每位任课教师教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让教师自我提高和欣赏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特别是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到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因此我校一直坚持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承担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并把指导的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之一。从选题的指导到研究过程的步步引导,到最后结题形式的辅导,学校教务处都要进行跟踪评价,并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指导。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家长座谈会或家长信的形式反馈到学校。最终形成对教师开展研究性活动的评价。

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激励和调控,促进教师在全面发展中发挥特长,张扬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走进课改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取得较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价还需要随时的调整,因此我校将继续努力探讨教师评价策略,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

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的管理者专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引领广大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只有学校的教学领导专业化水平超出一般教师水准,才有能力、有自信,领导和指导教师在专业化快车道上把握方向,快速发展。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快与慢,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引领和榜样作用,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与教师共同赛跑,而且必须成为排头兵,专业理念具有先进性,专业发展具有超前性,专业的层次具有高度性。学科具有多样性,只有这样,一校一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扎扎实实,由浅入深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15.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总结 篇十五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专业素养想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的教学经验,那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如何运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否,全在教师本人,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欢天喜地、山欢水笑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呆若木鸡、愁风恨雨的备受折磨;教师既可以培养天才,也可以造就傻子和畸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教学的理念,而应该本着学生想学什么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氛围以及家庭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征。当一个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有意识的解除那些世俗的“权力”,而去适应各种不同的学生时,他就会发现学生是多么的聪明和可爱。引用浙江省语文教研员蔡少军老师的观点就是:课堂应以生文本,学为中心,而教师是课堂的导学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16.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六

期待中,龙海市小学骨干教师第二阶段集中培训开始了,当活动安排出来后,我是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大。高兴是因为这次培训可以听到几节优质的科学课,而且又是同课异构还会请专家来进行点评,压力大是我竟然也是开课老师中的一名。当然在经过紧张而又艰辛的准备过程并顺利完成开课任务后,我所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提高。

一、重新定位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课堂的宝贵时间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成为一名引导者和领路人,陪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现在应该提倡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认识到科学课堂探究为主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以问促学,以问导学,以问题为学习主线,教师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愿望去学习。那么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知答案,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从问题提出,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到最终解决,这才是教学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教学目标就不难达成了。

2、把探究摆在首位。科学课堂上没有什么比探究更重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和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

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当然探究不是唯一学习模式,他需要和别的教学模式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现在的科学课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研究自然领域,更多地于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如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这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经常看到好多老师拿着一本书去上课,整整20分钟的讲解,十分钟的作业外加十分钟的批改,偶尔会在一学期拿出一些实验器材出来亮亮相,将实验器材当成宝来使用。科学器材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小学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为小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服务,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学生上课的一份尽兴,一份热闹,它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应该为学生升入初中、高中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也不能为其服务而服务,那么势必会使小学科学走向应试教育的道路,那么科学课那光辉亮丽的一面肯定会被遮挡,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我们应该在彼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让它在中间徘徊,带着那一份神秘的色彩,带着一份心驰神往在其间游离。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又离不开好奇心的培养、实验习惯的培养、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实证习惯的培养。科学课讲究过程的严谨,特别是实验材料的操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需要个个都能熟练操作,但必须有一些正确的意识,如酒精灯该怎么加热、火焰怎么熄灭、滴管怎么使用等等。假如老师都是随便操作,不注意规范和法则那么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作用,所以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终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将伴随孩子们走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得更轻松。

四、不要忽略课堂实验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很多科学课因为实验器材的准备麻烦,都是在四十分钟的老师讲授中度过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似懂非懂,学生保持着一颗沉睡的心灵在上课,好多同学只是盯着眼睛看书本,最多做下科学作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小学生对知识容易遗忘,哪怕今天见过的,到第二天再让他回忆就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的孩子需要真实的体验,需要动手做一做,这样的学习他们兴趣会更加高涨,他们会更加觉得有趣,实践出真知,科学中许多结论都需

要实验去加以证明,我们为何不慷慨一些,把探索的时间让给我们的孩子们呢?千万别把老师的探索外化为学生的探索,把老师的体验替代学生的体验。只有亲历亲为,才会有所感有所悟。这样的体验才是真实的,孩子们才会从中学的多,懂的多,收获的更多。

上一篇:组块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下一篇:西安事变微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