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技工作职责(精选12篇)
1.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一
本人自任职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本人在思想修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扎实工作,尽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任职以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作为农业战线上工作者,只有自己掌握农业生产知识、生产技术,才能进行推广应用。首先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党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保持一致。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宣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参加学习农业知识,人事局和农广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学习,虚心向老领导请教,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田间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认真做好农业项目材料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多年来,中心负责了“利用亚行贷款北方旱作农业临沭县项目、小麦科技入户工程、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项目”、3万亩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等申报项目工作,安排我准备材料,为成功完成项目申报,认真查找相关资料,积极主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材料准备,并受到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好评。
2、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会议准备以及政策落实。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我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认真将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搞好粮食直补的面积核定、小麦、玉米、水稻的良种补贴工作,经认真落实,规范操作,使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让农民得到最大实惠,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了粮食安全。为了充分让农民了解政策,自己加大工作力度,全面领会精神,做好会议材料和宣传,抓好精神讲解和落实。
3、依托实施项目,做好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安排协助领导做好项目实施和材料整理准备工作。项目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组的验收,经过测产2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量519.5公斤,50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量430.6公斤,20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量395.1公斤。专家组对我县项目的实施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顺利完成各项经济和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积极深入农户家中技术指导,为新技术推广提供了宣传平台,给农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安排负责对土样的整理风干,放弃节假日加班,保证凉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协助土肥站做好相关服务。
4、搞好农情系统调查、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指导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上报农业生产进度,积极与各个乡镇相关人员联系,做好农情调度,认真上报山东省农情调度系统。每次遇到特殊的天气,汇总调查情况,及时形成材料,并进行了上报,为所制定科学的管理意见提供依据。尤其是春耕备播、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及时冬春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及时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意见。同时利用现在的网络媒体报纸的优势,积极做好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
5、认真做好电话技术咨询工作。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是我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电话咨询和来人咨询工作,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6、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局党组以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总之、我在任职期间,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搞好各项工作,在政治和业务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主持和参与农业部、盛市、县科技项目10余项次,较好的完成了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应该完成的各项工作,为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二
潘集区共有乡镇街道11个, 耕地6 666.7 hm2, 下设11个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技站不仅肩负着种植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等技术推广工作, 同时还担负着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测等重要工作。目前, 全区乡镇在岗农业技术人员38人, 且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军转人员, 2000年以来未新进工作人员。每666.7hm2耕地平均不到1个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区只有高皇镇、贺疃乡等5个乡镇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近年来,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认真对待, 切实加以解决, 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潘集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推广仍处于弱势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央已连续9年发布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从事农业工作, 特别是农技推广工作, 接触的是农民和土地, 日常工作环境限苦、农技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低。而且由于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乡镇, 子女升学就业十分困难, 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流动大、无法安心工作。
1.2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除人员基本工资外, 农技站工作经费, 试验、示范经费基本没有。技术人员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 出现了“既无钱养兵, 更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1,2]。
1.3 服务条件滞后, 服务与需求脱节
现有的服务条件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区11个乡镇仍有6个乡镇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农技站无试验基地, 缺乏常规设备。对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入研究, 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1.4 知识更新慢, 推广工作跟不上新形势农业发展的需要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较少, 与外界沟通不多, 信息闭塞, 知识老化, 现有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1.5 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现有的体制机制, 使乡镇农技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较为频繁, 大部分技术人员感到所学的农业相关专业得不到有效发挥和运用, 使原本就薄弱的农技推广队伍更加不稳定。
1.6 年龄、人才结构不合理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未能得到加强, 近年来基本没有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出现年龄偏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 加强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针对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 为切实解决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开展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思路, 在农业发展的转型期, 应从解决服务“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 大胆探索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模式, 创造性地开展乡镇农
2.1 充分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稳定推广队伍
2.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完善工作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配备完善基础的设施条件, 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拥有较好的办公场所、齐全的办公设备、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和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 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增强服务功能[3,4]。
2.1.2 切实保障经费, 解决待遇, 稳定队伍。
将公益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险中应由单位缴费的部分, 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区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彻底解除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工作待遇, 留住优秀人才, 稳定推广队伍。
2.2 逐步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2.2.1 推行农技人员岗位资格准入制, 改革现有推广队伍。
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 要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实践能力上综合考虑, 设定岗位资格准入条件, 严格把关, 择优选聘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改革, 使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队伍, 老中青人员搭配趋于合理,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不低于80%。
2.2.2 及时补充新型专业力量, 优化队伍结构。
推广队伍出现岗位空缺后, 要根据工作需要,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选聘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或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来充实队伍。
2.3 综合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
2.3.1 强化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要按照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文件精神, 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形成制度, 保障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时间和培训费用, 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能参加业务培训, 以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服务水平。
2.3.2 学习与实践结合, 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技能。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结合, 不断提升自身农技推广技能, 着重锻炼提高以下3种能力:一是会说。在工作中要自觉学习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尤其是要宣传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要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 准确把握农民的心理, 运用农民自已的语言, 把话说到农民心坎里。要通过介绍典型事例, 教育和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品种;二是会干。推广新技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干给群众看, 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要深入生产一线, 创办示范点, 影响、带动、辐射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掌握扎实的实践本领, 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会写。在工作中要善于探索和总结农业生产的有效办法和宝贵经验, 要善于把高深的科技理论,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进行“拆除”、“组装”, 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 编写成科普读物, 以便于农民接受和实用, 造就“站着能讲、蹲着能干、坐着能写”的基层亟需的实用型农技推广人才。
2.4 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区、乡2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责, 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都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依责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农技服务制, 推行服务承诺,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以提升农民满意度。为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布农技人员手机号, 办公室设立服务电话, 保证随叫随到, 到田到户指导;二是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农技人员要上门指导, 田头开出“处方笺”, 告知农户按方施治、定点购药;三是利用电脑网络设备, 并设立公告信息栏, 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及产品技术等信息服务;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 加强与科技户联系。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出若干个种植业科技示范户, 作为乡镇农技工作站在农业技术上进行重点指导的对象户。建档建卡, 颁证授牌, 常年跟踪服务。每位农技员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 对他们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程技术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 每个科技示范户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再辐射到邻近的其他20个农户, 以点带面, 层层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将极大地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永峰, 马再胜, 董平金, 等.狠抓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粮食连年丰收[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4 (4) :392.
[2]李静.我国农技推广的困境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 2012 (5) :137.
[3]张建昌.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 (4) :22-24.
3.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4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的传递者,也是农技使用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料的首要获得者,对于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而言,他们的综合能力能够产生最为直接的作用和影响[1]。现如今,乡镇农技的推广人员缺乏足够高的综合推广能力,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且其提升和改进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想促进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乡镇农业的发展,必须明确农技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找出有针对性、可行、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农技推广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的改进与提升,使农技推广人员更好地为乡镇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
1 影响因素
1.1 学习因素
很多乡镇单位没有设置相关的技能考试及其要求,所以也不会出现辞退人员的情况,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导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人员比较懒散,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意志,进而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农业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要求。此外,还有部分推广人员的年龄较大,再加上学习环境也不够好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1.2 培训因素
现如今,农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更新,在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部分推广人员掌握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出现衔接不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对相关推广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技能培训来改善[2]。然而,目前对乡镇农业技术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形式也不太乐观。虽然有些推广人员是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但他们培训的时间周期往往很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周的时间,很多单位的培训设备不够齐全,也缺乏足够的培训经费,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了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效果。
1.3 合作因素
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能有效地推动相关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推广人员的合作主要是指其单位内部团队的交流、沟通协作以及单位外部的学习考察活动两种。良好的合作可以促进他们的沟通与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然而,在乡镇的许多单位,相关的推广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外出考察、进行技术交流等;在单位内部也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的环境,即使有环境,也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导致相关推广人员的合作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4 薪酬因素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工资水平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对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而言,他们的薪酬水平都不太高,使其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落差和不满,导致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无法吸收到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许多新进人员的获得都是通过调入这一方式实现的,这同样也影响了他们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体制
对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来说,考核机制是其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机制前,必须明确考核的主体,农技推广服务对象是农户,然而在考核过程中他们却没有被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要想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提升考核过程中相关农户的地位,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时地公布考核的结果。考核的结果应关系到农技相关推广人员的解聘、竞争机会和奖金等,只有这样的激励体制才能使他们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农技推广的相关工作[3]。此外,还要努力实现相关考核机制和奖励体制的相互对应,因为激励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农技推广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他们会为了更好地工作绩效而努力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促进其指导能力的增强。
2.2 做好推广体系与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当前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学历低、年龄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对此,必须引进新鲜的血液来增添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再结合原有的工作经验,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的体系。关于相关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具体人员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和福利;其次,要经常组织培训,对队伍中的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等。
2.3 做好薪酬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工资水平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做好薪酬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例如购买一定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财政支出,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报酬等[4,5]。首先,将乡镇农业技术相关推广人员的业绩情况、工资报酬与其岗位津贴挂钩;其次,做好相关社会福利的提高和覆盖工作,例如为相关推广人员如期如数地发放相应的燃油费补贴和交通费补贴等,并且以此完善薪酬机制和保障机制,更好地保障推广人员合理的物质需求,进而提高他们推广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乡镇农业的进步和长远发展。
3 结语
农技推广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影响其综合能力提升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明确这些影响因素,长期坚持促进其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措施,使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德亮.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公益性技术推广及其决定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7.
[2]黄其萍.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11):3-4.
[3]刘鹤翔,单武雄,佘俭敏,等.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12-14.
[4]姜显锡.关于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198-199.
[5]何汉松.新农村下大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有效性提升探析[J].北京农业,2015(9):316.
4.乡镇农技站年终工作总结 篇四
一、思想学习情况
一是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了“两个务必”作风教育活动,并认真作了学习笔记,撰写了心得体会,全面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缺点,提高了自己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二是2005年七月份有幸随镇长赴北京、东北、山东等地考察洋葱市场和农业科技项目,为我镇上万亩洋葱寻找销路,发布信息。通过这次考察,为今年我镇洋葱打开销路,开辟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镇的洋葱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到了外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找范文http://
二、工作情况
1、抓好综合站党支部工作,带好专业技术入员这支比较年轻的队伍。
综合站党支部由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水利站、市苗圃(2006年9月年划归林业站联合支部)等单位的党员组成,党员队伍比较年轻,但大部分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如何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作用引导好,发挥好就是我们党支部的工作核心。两来通过抓党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部分党员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的单位,各自的工作岗位,细心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科技服务。两年来综合站党支部新发展党员4名,1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确定2名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本人也很荣幸的当选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八次党代会的代表。
2、农业科技培训力图创新,注重实效实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两年来的农业科技培训主要结合冬春市郊区工委开展的“四进五化”活动进行。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一是
授课人员由农口系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分赴三镇轮回讲解,讲课水平有了提高。本人除了组织我镇七个村的培训工作
外,认真准备了地膜洋葱栽培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讲义,赴文殊镇几个村进行了讲解。今年春季,受峪泉镇的邀请,赴峪泉镇安远沟村进行了地膜洋葱移栽技术的讲解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二是讲课方式上由过去的照本宣科,改变为以座谈的形式,由农民提问的方式,农民需要什么讲什么,注重了实际和实用。三是强化了生产季节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蔬菜、玉米制种、洋葱育苗、地膜覆盖洋葱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已被大部分群众所接受,并且从中受益。两年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16期的,累计受教育农民达到3500人次。四是今年按照市农林局的安排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接到群众反映小麦、西瓜、洋葱病虫害防治及畜牧方面要求技术指导19次,都能及时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或者与市农技站联系一块赴现场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问题,自己亲自下去8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强化农技服务功能,结合技术推广,开展经营服务
在春耕生产期间,结合种子工程的实施和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推广,我站及时调进良种和部分农资,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两年共调进和销售小麦品种5个15吨,玉米品种3个0.5吨,各种瓜菜类种子16个0.5吨,地膜5吨,农药2吨,化肥120吨。创经营纯收入1万元。
4、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普及推
广优良品种和成熟农业实用技术,促进“两品一游”农业的发展。
根据农林局的统一安排,为了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
5.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五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认真学习实践“三严三实”,切实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水平,服务基层,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农业科技下乡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依靠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新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广作物优新品种,保障“米袋子”的安全。
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分别在我县的麻陂、杨村、观音阁、公庄、横河、罗阳等镇设点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效果良好。重点推广水稻黄广油占、粤农丝苗、黄莉占,甜玉米华美甜8号、新美鲜甜,花生航花3号、汕油199等18个优新品种。配套推广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适用技术10多项。良种良法的覆盖推广,为继续促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障耕地地力的提升。
认真做好土壤取样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采集了300多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化验,主要围绕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ph值等项目进行化验检测,为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在观音阁镇砂岭村和横河镇沙上村建立万亩示范片,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结合田间肥效试验及农户施肥习惯,提供水稻肥料配方,发放10万份施肥建议卡,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95%以上。此外,还采取“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方式对配方肥进行补贴,补贴面积达4295亩,以此带动更大范围配方肥的应用和推广。据统计,2015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约79万亩次,其中水稻约30万亩,甜玉米约12万亩、蔬菜约20万亩、花生约9万亩,水果约8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公斤,亩增收20元,亩节本14元以上,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4元,节本增效2686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配方肥施用面积46万亩次。
(三)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积极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与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对全县农产品产地1917个土壤样品的采样、制样及送检工作。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115个重金属污染监测点的布点、登记、造册,永久标志牌制作及树立工作。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及时掌握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动态,以实现我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全。
不断强化病虫监测预报机制,坚持定点、定期对我县各监测点开展灯测和田间定点调查,收集数据,全面掌握病虫发生与发展动态,适时编写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0期,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我县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建立蔬菜、番石榴2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20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5万多亩。示范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等科学技术,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病虫防治效果提高10%以上,为我县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开展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认真办XX县人大关于红火蚁疫情防控的重点建议案,认真部署,做好2015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罗阳镇、龙溪镇、杨侨镇及罗浮山管委会4个红火蚁监测点的建设及监测工作,优化监测方法,做好数据上报工作。以发放防控物资为保障,适当利用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红火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创造有利于开展红火蚁控制及扑杀工作的舆论氛围。初春以来,先后召开了2次现场观摩会,组织举办防控培训班6期,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控药物5吨。
(六)开展好渔技体系建设工作,保障渔业经济健康平稳增长。拟定主推计划,确定我县水产养殖主导品种:中华鳖、鳜鱼、草鱼、乌克兰鳞鲤、“新吉富”罗非鱼等;主推技术:草鱼双免疫健康养殖技术、淡水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等。从泰美镇、长宁镇、湖镇镇、横河镇等10个镇合理选定30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推广台湾大泥鳅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技术等一系列实用养殖技术示范面积2477亩。结合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和鱼病医院的运作,加大水产病害抽样检测的监控力度,降低我县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据统计,2015年,我中心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已办理水产苗种检疫单98张,检疫鱼苗(种)2378万尾,检疫覆盖率100%,为我县水生动物养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七)积极推进县现代农业展览交流中心工作,保障农业科技服务最大化。
自去年11月投入使用至今,交流中心已接待参观交流人数约3000人次。作为我县首家现代农业展览交流中心,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也是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旨在服务于地区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展示农业企业形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最佳交流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编印展览交流中心宣传画册等手段,截止目前,已引进产品参展企业16家、1间培训学校、一个茶叶协会进驻交流中心,已成功指导举行了“首届春茶上市推介会”、“首届全民饮茶日”、“首届客家山茶文化节”等多项活动,组织企业外出参加展览会8次,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作用,进一步实现辐射扩散效应,带动我县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下来,我们将以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应用和农业电子商务这两项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丰富交流中心的工作内容,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交流平台应用率最大化。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组织专题学习,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结合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会,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五融五联”、“党员责任岗”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搞示范、传技术、授经验。
(二)落实项目负责制,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落实项目负责制,每个项目定出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指导员,进行定向服务与技术指导,并做好工作记录、总结,以备开展下一轮的工作。通过落实项目负责制,培植了一批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农业的发展后劲。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我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引入农科教结合机制,按照“项目带动,科教帮扶”的要求,在省、市各业务部门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搞好服务。以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现场推介为主要手段,201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及科技下乡共80多期(场),受训6000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万多份,接受各种技术咨询1万余人次。不断推进农技信息服务,编辑印发《县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手册》、《县测土配方施肥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工作手册》、《台湾大泥鳅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手册,共5万多份。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在全县确定20多个科技示范点,由农技人员定点联系进行科技示范,水稻“三控”栽培技术、黑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四)落实项目跟踪,提升工作效率。积极落实项目跟踪制度,对已实施的项目进行及时跟踪,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建立“事事有跟踪,工作有效果”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2016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展览交流中心工作。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秉承“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服务理念,服务地区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进一步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展示农业企业形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最佳交流平台。
(二)积极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一切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工作,把农业良种良法送到千家万户,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增添力量。
(三)继续推进植物保护与检疫、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的实施。加大重大植物有害生物检疫、防疫力度,继续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机制,以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6.乡镇农技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篇六
九、株两优02等品种在xxxx大面积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xxxx同志的一份辛勤汗水。
14年间,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乡镇农技干部,从一名乡镇农技干部成长为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从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成长为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从“锄头”到“笔头”的“蜕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平凡而真实,无不凝聚着xxxx同志痴情于农、服务于农的拳拳情怀。
一、“学农爱农,是我不悔的选择”。报考学校时,他主动选择了农校。学习期间,担任了班级实践委员、卫生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柑橘园管理、杂效水稻制种、水稻旱育秧、西瓜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制种等实践工作名列全校同年级前茅。通过花粉预先测试技术,水稻制种亩产达到200公斤。1998年7月,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分配,放弃局机关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带着对农民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深热爱,到普利桥镇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5个月内,帮助农民解决浸种催芽、水稻纹枯病虫防治等技术难题150余个次,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面积2.6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种子3.5万公斤、复合肥等肥料300吨,货值35余万元,名列全站8个门市部之首。
二、“吃苦耐劳,是我‘财富’的积累”
1999年他响应局里号召,主动参与了台湾黑美人西瓜和黑皮冬瓜、大白菜、结球甘蓝等新品种展示示范。每人管理10亩,与当地菜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冒烈日酷暑,顶暴雨寒风,担粪水浇白菜,细细耕耘。一年下来,又黑又瘦,体重减了10斤。当地农民问道:你们从学校毕业分配参加工作,还跟我们一样挑粪水种蔬菜,学是不是白上了,值不值呀?他只是一笑而过。
面对伤痛,毫不畏惧。1999年在拆除机场旁边的示范基地牌子,4米多长水泥杆子倾斜65度角的时候,尼龙绳子断裂,水泥杆子和两根打撑树木已倒下,压在他的身上。当他苏醒过来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50分躺在xxxx市中医院骨伤二科的病床上,嘴里反复念叨着“我现在在哪里,大家怎么样了?„”。经医院检查,右脚裸骨粉碎性骨坼。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右腿还打着石膏,一蹦一跳地回到家中,父母见状失声痛哭,“儿子,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除治疗外,他没有要单位一分补助和营养费。一个月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期间,单位没有发一分工资,每月只先垫付150元生活费,并从收获的产品收成中扣除。一年下来的收入,扣除局里垫付的生活费外,已所剩无几。但他并没在乎这些,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黑美人西瓜首次引种成功后,在xxxx市 “开花结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乐于奉献,是我的价值所在” 他在竞岗演讲时曾经说道:作为农民的儿子,能够走出农村,拥有今天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今天能体面的参加工作,今天能享受的一切,也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理应乐于奉献,为xxxx的农业奉献才智、为xxxx的农业奉献青春。
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没有半点马虎。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为了总结一个观点,用好一个词语,无论在上下班坐车的途中,还是晚上睡觉躺在床上,都在反复思考,直到满意为止。20xx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为第一时间统计上报灾情,克服停电等困难,通过打电话了解灾情,坚持24小时值班,冒着风雪将电脑主机搬到市政府办公楼上报灾情。农业部长来xxxx视察冰灾时,连续五天通宵加班,准备灾情、抗灾救灾典型和专题片等材料。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冰救灾先进个人,荣记二等功。在20xx年xxxx市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抗旱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晚上,市政府安排市农业局在会上发言,需要书面材料发给与会代表。放下电话,心想现在已经晚上22时了,距离明天开会只有10个小时了,怎么办?不能误事,只有通宵加班了。心情稍作平静后,立即构思,在第二天凌晨3时拿出初稿交局长审阅,定稿后复印120份早上7时准时送到了会场。局长叫他上午休息一下,他说年轻人熬一个通宵没事,等会议结束以后再说。
7.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七
1.1 简约原则
首先, 在农技推广体系中, 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所担负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应承担的职能也非常多, 但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不允许评价指标体系穷尽所有的体系特征。其次, 心理学试验表明, 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属性上的差别仅具有5~9级的分辨能力, 所以, 评价指标内标准的级别数不应超过评审专家的判断能力。再次, 农业主管部门总是要求评价的快捷性, 因复杂耗时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 简约原则还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形式直接明了, 评价指标和标准的描述简洁到位。
1.2 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发点和根本。建立基层站所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是客观真实地描述被评站所的水平和能力[2,3]。因此, 在制定基层站所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下几点:①选用的评价指标能够最充分体现和协调一致地服务于评价目的;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其在程度 (数量) 上的级别划分, 必须与该评价指标的内涵一致;③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必须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目的。
1.3 正确导向原则
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审专家代表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站所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引导的具体体现, 因而具有强烈的导向性。通过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取得的评价结果, 能指引基层站所发展的方向, 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服务农民,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向前发展。与此同时, 这种指标体系还必须能够满足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的要求, 让基于该评价结果的获奖者受之无愧, 落榜者受到启迪和鞭策, 从而使得广大基层农技站所进一步发挥农技推广“排头兵”的作用, 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1.4 适用性原则
首先, 和其他技术或方法一样, 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也只能在应用中体现其价值, 因而不得不考虑其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为保证广泛的适用性, 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 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环境;其次, 评价指标体系要适合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判断能力和专家的信息基础, 因此要求评价指标的内涵清楚、界限分明、计算方便。否则建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不可能发挥积极作用;再次, 以提高评价效率和评价结果准确性为目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化, 要求体系结构直观, 操作简易, 计算便捷[4]。
2 体系说明
基于上述4项原则, 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百分制的基层农技站所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级指标体系的设置是从基础设施、工作人员情况、人员考核制度、服务水平、服务效果和附加分等6个层面加以考察, 前5个层面的分值分别为12、18、20、25、25分, 附加分不设上限。第二级指标体系是第一级指标体系的细化, 在每个一级指标中又分别选出几个代表性的二级指标, 共计25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系统, 每个指标的分值介于2~12分, 由此建立了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上级部门安排的日常性调查、科研任务和授予的奖励不会覆盖所有乡镇, 所以将这些项目在附加分中列出 (表1) 。
2.1 基础设施 (12分)
基础设施是基层站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下设4个二级指标:办公设施面积、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整洁度。在这4个指标中, 面积一项是根据《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规范》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6-1996) 设置, 其他3项作为基本条件列入。随着对农业投入的加大, 各基层站所的基础设施条件必将有所改善, 该项指标也应逐渐弱化直至取消。
2.2 工作人员情况 (18分)
工作人员是基层站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实施者, 人员素质和水平也决定了该站所开展工作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同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 各级部门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和有关要求, 该指标体系选取了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专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层次、专业科技论文和继续教育情况6个主要方面, 设置为二级指标。在各项二级指标中, 人员是基层站所能够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按照《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规范》的要求, 将数量确定6人, 分值也相应确定为6分, 既便于定分, 也体现出人员的重要性, 至于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则通过其他5项进行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80%和有专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务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技体系改革文件中的要求或建议。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队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延续, 理想的比例应是1∶2∶1, 由此确定了年龄结构层次的具体情况。专业科技论文和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根据《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 (试行) 》文件精神, 确定了2项指标的具体要求。
2.3 制度建设情况 (20分)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 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项一级指标的目的是对基层站所各项制度的优劣进行评价, 结合实际, 确定人员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和培训学习制度等4项基本制度作为二级指标。在各项制度中, 对人员绩效的考核制度是最核心的, 只有在所有工作人员加大工作量、强化与服务对象的联系、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的基础上, 基层站所才能发挥最大的服务效果, 所以将人员考核制度分值定为12分 (达到最高分值) 。根据省内岳西县等地的成功经验, 要求考核制度中包含工作日志、工作量、示范户产业收入增长率、考核参与人员包括乡镇村干部及示范户代表和采取末位惩罚措施等, 按项得分。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和培训学习制度等3项制度作为一般性要求, 分值相对较低。
2.4 服务水平 (25分)
基层农技站所的工作职能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所以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提供农民满意服务的前提,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谈到服务成效。鉴于基层站所既要有服务水平, 又要有服务成效的指导思想,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 将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都设为一级指标, 两者同等重要, 相辅相成, 所占分值都较大, 达到25分。在服务水平的二级指标中, 包括基础情况掌握程度、提供服务的种类、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开展培训情况和档案管理等5项。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是基层站所开展技术推广的抓手, 联系的示范户越多, 面越广, 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也越快;同时, 专业技术人员在紧密联系示范户的基础上, 可以迅速发现农民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基于上述原因,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的重要性, 分值定为10分。
2.5 服务效果 (25分)
评价某个基层农技站所取得的成绩, 其取得的服务效果是最直接、最核心的。作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服务效果是最重要的, 其他4项一级指标都是该项的有益补充;当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该项分值必将进一步加大。统筹考虑农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将联系示范户收入增长、示范户满意程度、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业“三品”认证等6项作为服务效果的二级指标。与服务水平的二级指标“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相似, “联系示范户收入增长”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其分值定位10分;为了合理体现示范户收入增长的示范带动作用, 将增长率定在5%以上, 基准分为6分, 每增加5%, 加2分。其他5项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相对较低, 但其考察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针对性, 能够促进基层站所的各项服务职能, 分值都定为3分。
2.6 附加分 (不设上限)
附加分的目的是为了将基层农技站所承接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和受到的主管部门的奖励体现出来, 包括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日常性调查工作、参与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科研项目工作和获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先进单位称号3项内容, 按照省、市、县 (区) 3种级别分别得分。将上述3项作为附加, 原因在于以下2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和主管部门的奖励不可能覆盖所有乡镇, 但必须体现出来;二是能够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得到主管部门奖励的基层站所必然是优良站所, 所以附加分只会“优上加优”, 不会“扶劣进优”。
参考文献
[1]董宏林, 温淑萍, 杨晓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2) :79-82, 96.
[2]卢茂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20) :7.
[3]李敏.新世纪杭州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2.
8.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八
关键词:农业推广;新农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的能力,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更有效提高了科技转化率。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的转化方面相差甚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就是把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好,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而生产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认为必须优化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我国农技推广的现状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已经向“效益农业, 绿色农业、信息农业、数字农业”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已无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应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2 优化农技管理机构
传统的农技推广机构比较分散、推广力度薄弱,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多地方还存在部门职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更没有开通一站式问询服务平台。在很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受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技术无法有效传递到农民手中。
3 加强农技推广力量
农技推广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农业技术和前沿成果与技术的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相对偏低,还存在年龄断层、服务能力弱和经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受经费短缺的影响,工作人员接受系统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科技知识更新缓慢。同时,有的农技推广人员思想守旧,没有积极主动服务农民的意识。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指导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
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大批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劳动力转投其他产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认识不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弱,无法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现实的生产当中。
5 农技推广机制亟待创新
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加快农技推广管理机制的改革工作。要从选人、用人、管人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开辟一条畅通的农技推广道路,架设起新农村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有效融合的桥梁,加速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互通。
6 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技推广是联系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增加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因此,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应该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技体制机制改革,绝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直接推向市场。
7 加大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究的经费投入,使农业技术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一是要解决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夯实农业科技传播和普及的人才基础,建设好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保证基层农业推广队伍的稳定。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多多关心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8 结语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就是要为农民送去更多更适用的科学技术和新品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因此,必须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加快改革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使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农民手中形成实际生产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九
XX县农业局
XX省XX县地处西北山区,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1万人。卫拍版土面积3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3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4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全山区县。全县11个乡镇均设有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现有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84名。为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我们XX县农业局着力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制体制建设,坚持强化农技公益性服务人员能力建设,促进了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96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农民人均达到3013元,比上年增加513元,比2005年翻一番。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达到49.8%,比上年增长3.8%,比2005年增长13.6%,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转换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2006年以来,我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乡镇农技推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建立优化管理机制、科技推广责任机制、技术需求反馈机制、以农民满意为主的考核考评机制、体现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以及县域统筹协调机制”等,实行了单位由事业性质改为企业性质,农技人员由干部身份改为社会自由人,自愿中心签订聘用合同,形成了新型用工关系;实行资质管理,对全县所有农技中心的人员都实行了考试考核,严格资格认证,颁发资格证书,实行竞争上岗;对公益性服务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打破铁饭碗,实行工效绩效机制,与“以钱养事”资金挂钩;严格考核,由县主管局、乡镇政府联合对其服务项目完成情况逐项进行考核,由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兑付公益性服务经费。通过改革,彻底改变农技人员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增强了危机感、责任感,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健全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乡镇农技推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是搞好农技公益性服务的根本保障。近两年中,我们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有关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地方财政扶持、部门支持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对11个乡镇农技中心服务设施进行了改善,增设服务网点33个,使全县原管理区(办事处)偏远地区都有了农技服务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技术咨询,配套500台机动喷雾器,组建了100个机防服务队,健全了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手段得到优化。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为迅速改变基层农技人员观念滞后、知识老化被动的现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一是组织了系统培训。每年春、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全县农技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及专业院校专家、教授讲课;二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2007年以来,先后三次组织农技人员赴海南、山东等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地区学习观摩。三是引进优秀人才。先后从对口大专院校引进高新技术人才8名充实基层,并挑选5名骨干到农业院校学习进修,抢抓国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政策机遇,选送72名农民技术员脱产进修;四是加强函授继续教育。农技人员积极参加函授学习,目前全县86名农技人员都获得了大专专业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22名,专科62名,你家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五是严格资质管理。每年对农技公益性服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考试、考核,严格持证上岗。
四、领办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10.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篇十
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2007-12-08 13:53: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2)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受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我镇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恢复灾前产量(2004年洪灾)。其中:水稻播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98亩,单产403公斤,总产量7334吨,比上年增加1180吨,优质稻播面积万亩,比上年增中万亩;旱粮总播面2000亩,总产量2238吨。油菜播面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亩,单产81公斤,总产量364吨,增加85吨。多年生、一年生经济作物播面稳中有升,收益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第1文秘版权所有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05年××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三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镇4千亩优质稻推广”。项目涉及到11个村,推广的优质稻组合主
要是川香3号、新两优6号、p88s/0293、两优培
九、准两优
527、红莲优6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的实施。于9月7日---11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项目单产为公斤,比全镇单产亩增加公斤,增收80元以上。项目总产增加30万公斤,达到了增产优质的目的。(详见技术总结)同时还完成了2000亩无公害优质稻的产地认定。
二是“××镇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00亩。(详见技术总结)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按照局里的要求,我们在××村六组进行了200亩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竖起了示范牌,订出了保障措施,刊出了宣传墙报,拟定和张贴
了30份宣传标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印发了技术资料31份,参训率达100。根据历年土壤普查资料和县局下发的施肥配方参数,确定了示范片的配肥参数为亩施用量:有机肥600---1500公斤、尿素5---15公斤、25复混肥40---50公斤。并为示范片的农户都下发了施肥通知单,通知单入户率达到100。示范片于4月14日---20日播种,5月20日---28日移栽。实行科学管水和病虫防治。镇农技站于9月6日对示范片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示范片平均亩产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1公斤,增收44元,共增产8200公斤,增收8800元,户均增收250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
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2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标语、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全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5篇。自拟和张贴技术宣传标语30份。并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0期,接受咨询服务1000人次。
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活动,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搞好病虫防治工作。今年由于田间病虫基数大和水稻生长前期的长期阴雨。导致今年病虫发生量大,危害重。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按照县局的要求,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按时上报,及时发出防第1文秘版权所有治通知。全年共下发病虫防治通知单100余份到村组,组织指导群众分别于6月8日---15日、7月8日---15日开展了两次大的病虫防治歼灭战。由于防治及时补治得力,从而有效控制了我镇中稻病虫发生程度,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没有出现成灾失收的田块。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
11.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十一
一是栏目全面,内容丰富。既有技术指导,又有政策服务,还有市场快讯;既有种植技术,又有养殖天地,还有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
二是技术实用,指导性强。前一段时间乡下的姐姐打来电话,说电视广告里介绍的秸秆气化炉如何省钱、高效,问我能否购买。当时我手头没有较全面的资料,看看很多刊物广告上都只说好的一面,一时没敢帮她拿主意。此后没几天,2009年第三期《科学种养》杂志来了,恰好上面登有《推广秸秆气化炉应谨慎》一文,我仔细阅读后,向姐姐介绍了秸秆气化炉的主要优缺点,建议她等这项技术有大的突破后再购买。这件小事说明编辑部的老师很负责任,向读者介绍技术很全面。
三是工作认真,要求严格。通过阅读近几期《科学种养》登载的《提示来稿常见技术性错误》的文章,可以略窥编辑部老师在审阅稿件时的认真态度。我试着向杂志投稿,编辑部老师回信要求是原创稿,说明他们对稿件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四是讲求时效,服务读者。《科学种养》标明每月1日出版,其实我在每月1~2日甚至更早的时间就能收到杂志,与其他一些杂志拖延出版时间相比,时效性非常强。我给编辑部发去电子邮件,希望补齐漏订的第一期杂志,结果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编辑部老师寄来的杂志,这也证明了《科学种养》服务读者的精神。
总体来看,《科学种养》技术实用、信息全面、服务周到,是一本面向“三农”的好杂志。只是希望以后少登大块头文章,多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版面设计得活泼一些,以增强可读性。
12.乡镇农技工作职责 篇十二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体系建设五到位, 条件建设明显改善
2005年新干县探索乡镇农业四站综合建站管理模式, 启动综合建站, 2009年初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构建以农技指导员队伍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阵地的农技示范推广服务平台。一是乡镇农业站全部整合到位。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界限, 将原来的13个乡镇分散设置的农技、畜牧兽医、经管、农机等专业站整合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实现四站合一, 一套人马, 一处办公。选备站长一名, 副站长一名, 推行站长负责制, 站内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协调、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等, 做到了人员合理流动、力量合理配置、技术有效整合。二是岗位责任落实到位。全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定编115名, 目前实有在编人员108人, 每个站确保农技人员8个以上。依据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职能, 分别设立了粮油、畜牧、经作果业、农机、能源、水产、经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等专业岗位。坚持因人定岗的原则, 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岗位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财政保障到位。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津贴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 县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推广工作经费2万余元。四是站房建设到位。全县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公楼, 并按要求悬挂了农业部统一设计的标志牌, 按功能设置了“一厅四室”, 即咨询服务大厅、办公室、培训室、化验室和贮藏室。五是内部管理到位。建立健全并有效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考评制、农技人员培训制、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安全卫生考勤等8项制度, 以文件形式下发, 并全部在乡镇综合站内上墙。近年来, 加大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 乡镇农业站的办公和住宿条件建设明显有了改善, 而且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服务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 服务有手段, 经费有保障。
1.2 农技队伍稳定健全,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乡镇综合建站后, 全县重点是壮队伍, 提素质。全县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有专技人员95人, 专业农技人员占在职人数86.3%, 专技人员中获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1人、其余为初级职称。为解决基层一线农技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招聘“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录用农业院校定向培养毕业生15人, 在全部充实到乡镇综合站。其次, 狠抓了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 对乡镇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教育, 每年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全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以及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农技人员轮训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每个农技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有专科以上学历65人, 占总人数的59.6%, 学历提升较2009年前增加了18.7%, 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1.3 农技推广理念转变, 服务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
当前, 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全县以转变农技推广理念和方法为核心, 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果为目标,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改变过去依赖行政推广的方法。一是开展“综合服务站+基地 (专业合作社、专业户) +农户”的服务模式。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立足本乡镇主导产业特色, 均分别建立了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展示、新模式推广为一体种养示范基地和沼气生态示范村等4个以上;每个农技员包1~2个村, 并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 每户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20户普通农户, 农技人员与示范户的对接情况能及时在本乡镇村范围内公布告知, 接受群众监督, 农技人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达100天以上。以种养基地、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户为示范服务平台, 加强农机与农艺、农艺与气象的结合, 注重技术综合配套, 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直观认识, 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生产, 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逐步开始从单项技术服务向集成技术服务转变、从产前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转变。二是以农广校、职业学校、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清洁养殖等项目, 大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 培训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合作社成员等涉农人员, 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14年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共举办各类培训380期, 共培训农民2.65万人 (次) 。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姻。采取“合作推广项目、联合建立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实施对口帮扶”等做法, 与省农科院、江西农大合作实施的科研项目6个, 建立长期合作试验示范基地6个。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实施科研推广项目, 结成科技推广联盟, 使最前沿的农业科学新技术、新品种落户新干县, 大幅度提高了新干县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1.4 服务渠道拓展, 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明显快捷
一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全县高度重视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县政府的财力支持, 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 定编4人, 以县乡农业推广机构为主,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辅, 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依托新干农业信息网、“12316”热线和惠农短信平台、网络书屋、新干农业工作简报、县有线电视“为农服务专栏”等平台, 通过农业技术专题视频讲座、现场咨询、网上发布供求信息、“12316”短信服务、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等方式, 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及时传播党的惠农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简明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使农民群众真正从信息服务中获得了利益, 信息服务平台已成为农民的贴身好帮手。每年免费为农民发送手机短信10万条以上, 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 200条以上。二是加强农业与气象合作。为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农业局与气象局建立联合为农服务新机制。依托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新建、改造升级区域自动气象站, 将两部门的技术创新、农技推广能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联合建立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重点、延伸到村、服务到田的气象为农服务网络体系。免费提供粮油栽培、畜禽防疫、灾害性气候预警等农事气象短信服务, 服务信息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实现零距离服务,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资源效益, 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技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推广队伍青黄不接
一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服务能力较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有49人为上世纪90年代招聘转编的农民技术员, 年龄均在46岁以上, 占目前实有在编人员的44.5%, 农技人员断层现象突出, 已步入青黄不接状态。同时, 基础性文化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普遍老化, 更新速度缓慢, 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县乡镇农业综合站专技人员中, 主要以农学专业为主, 占总数的56%, 畜牧专业占18%, 农村经济管理占14%, 其余为农业机械、水产等专业学科, 农技人员只好跨专业从事技术推广工作。
2.2 乡镇综合站人员配置不足,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由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的模式, 基层农技人员主要以属地乡镇管理为主, 农技人员的配置偏少。在2003年的全县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中, 反而分流了一部分农技人员到乡镇其他事业单位, 目前平均每站8.8个编制, 实有人员8.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综合建站后, 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不仅需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经营管理、水产技术推广、农村沼气等农业公共服务, 而且不可避免地被乡政府抽调从事一些中心工作, 如从事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任务繁重, 技术推广力量尤显薄弱。
2.3 农技推广新手段应用少, 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近几年, 虽然推行了农民田间学校、12316服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新的农技推广手段, 但还是处在摸索阶段, 加上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 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没有发挥更高、更好的应用效果。
3 乡镇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3.1 强化农技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首先知识更新是关键。采取派出去请进来, 离岗培训或现场实践培训、网络教学、自学等多种方式, 每年对乡镇农技人员分批分专业进行5~10天轮训, 学习农技新知识、实用新技术, 特别是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实现一专多能,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农技人员现场操作技能。二是逐年解决人员短缺问题。2014~2018年全县乡镇农业综合站有21名农技人员陆续到龄退休, 势必导致缺编缺人, 应通过公开招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水产、农产品加工或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足, 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为基层农技推广注入新生力量。三是加强队伍管理, 狠抓作风建设。乡镇农技人员既是技术指导员, 又是农业法律和惠农政策宣传员。首先要大力提升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建议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对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展开轮训, 达到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农技推广队伍带头人, 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乡镇农技人员重点要解决一个“实”字, 始终保持嘴勤、腿勤、手勤“三勤”优良推广传统, 与农民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 达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
3.2 强化内部管理,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着眼于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在政治上提拔使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 积极探索农技人员县内异地交流、选拔和更新机制, 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活力。继续实行岗位设置管理, 建议省农业厅协调省人保厅扩大专技人员高中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 从根本上解决农技人员的评聘矛盾, 为农技推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二是着眼于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推行奖惩机制创新。继续完善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服务对象、当地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三方参与的考评机制, 重点对农技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 把农技人员的工作量、推广三新 (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业绩、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考核依据, 将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奖优淘劣等挂钩。建议省市县农业部门会同人保等部门每2~3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十佳农技服务明星”, 激发农技人员干事创业活力。三是着眼于规范内部管理, 推行制度管理创新。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管理, 造就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做, 让能干事的人多干事, 让不干事的人想干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人, 让制度监督人, 让制度引导人。实行日常监管, 规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管理, 有利于调动乡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农技人员实践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选择基础好、规模优势强、科技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既是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又是农技人员指导大面积生产的指挥田, 农民参观学习的样板田, 培训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的教学田。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引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有利于提升农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不断健全农技推广的组织体系。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 充分发挥种养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等乡土人才对农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 构建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长效机制, 把农技推广不断向村级和社会化组织延伸。
3.4 强化农业科技投入, 提升农技推广保障能力
【乡镇农技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农技中心半年工作总结08-07
农技人员个人工作总结09-29
农技推广中心上半年市工作总结汇报10-01
农技推广中心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11-18
农技教案09-04
参加农技人员培训心得10-05
农技推广特岗计划采取08-08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先进事迹08-18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