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24-12-04

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共11篇)

1.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一

试卷分析

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陈光进

本次考试为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期末考试,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没有完全掌握历史答题的方法,学生在答题和解题中暴漏一些问题,所以对本次考试要做一个彻底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为为全市统一命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分为选择题、组合列举题、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五个答题,共26个小题。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组合列举题有2个小题,期中第21题4分,22题4分,共8分。判断题有1个大题,其中分为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材料题分为2个小题,其中第24题14分,第25题14分,共28分。活动与探究题为26题,12分。

本次考试范围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包括四个单元,从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至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考试内容为我国古代历史下册,考试范围很大,知识量丰富,对学生要求较高。

择题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历史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表述,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题整体答题较好,其中第6、9、13、16、20题出错率较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6题考查隋唐的思想家及其思想,学生记的不清楚,容易混淆。(2)历史时代特征把握不准确,如第9题,对于古代制度把握不准确。(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欠缺,如6、13、16题,对材料和选项就理解分析不到位。(4)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弱,如20题,同时体现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5)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尤其是结合知识点就蒙了,体现在9题上。

组合列举题,考察古代书法和战争有关的形历史知识。其中第21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于古代的书法知识掌握比较透彻,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写错字,导致失分,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记清楚怎么写。第22题,考察古代战争的知识,学生答题很差,很多学生能记得战争,但是容易混淆不同战争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时期战争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我们古代学习的战争过多,很多学生就很难准确把握每次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判断题,主要考察古代的文化和元朝对于边疆的管辖。第23题第1小问,学生答题较好,得分挺高,说明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文化了解还是很准确的。第23题第2小问、第4小问、第5小问,学生答题不好,丢分较严重,主要是对课本的知识理解不够。第23题第6小问,主要是考察书本的细节知识,学生如果看书不仔细,就很难打出来。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的题目,所以答题格式不好,不会很好的答题,答题混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判断题答题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分析题,第24题考察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第25题考察清朝的制度建设。第24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古代对外关系问题学习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一小问,材料都学过,读懂材料,学生就很容易回答。第二小问是考察学生对隋唐统一的认识,要认识到隋朝“大运河”的消极影响,很多学生就不能正确把握,导致失分。第三小问考察学生对与唐朝与元朝思想统一措施不同的看法,学生要理解思想统一是大一统王朝的必要条件,才能回答出唐朝与元朝对边疆的不同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以古喻今,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社会的借鉴。第25题考察战国形势。其中第一小问考察大运河的位置,学生答题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地图的学习和记忆,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和记忆。第二小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隋唐时代特征的把握,很多学生能答道一点内容,但是语言不准备,答不到点,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还没有学会理解运用。第三小问考察中国统一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回答。第四小问对学生有很大的难度,学生要学会综合理解材料,做出准确的回答,学生回答并不好,以后要加强对于材料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

活动与探究题,主要考察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影响。这题对于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于历史知识理解应用的能力。学生不仅要理解历史知识,还要学会和现实生活结合。第一小问考察历史图片的认知,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很容易判断出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第二小问通过表格和图例来概括丝绸之路的影响,学生不仅要观察表内容,还要学会概括其体现的影响,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小问考察丝绸之路沿途的景点。这题对于学生读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学生不仅要清楚丝绸之路的路线,同时还要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景点。这题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学生对于很多景点并不熟悉,也没有亲身体会,这个就需要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大量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这题得分并不理想。最后一小问,属于以古鉴今,考察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现实意义的思考。这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学会高度概括和运用的能力。

2.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二

一、“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方面

1. 注重加强公民教育。

第一单元的名称由旧教材“生活在社区里”改为新教材“人在社会中生活”, 增加了“人”字, 词语“社区”改为“社会”。由此联系, 人, 在社会生活中即为公民。新教材意在培养刚升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现代化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 促进学生对现代化社会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为社会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 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土山川的热爱之情。

旧教材的中国地理知识内容量十分不足, 也没有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知识在整个课程中仅占一个单元。反观世界地理知识, 有“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和“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两个单元。中国地理内容不及世界地理, 在知识储备方面, 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了解相当欠缺;在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不够深厚。

新教材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专门就中国四大区域作详细介绍, 将原来一节课中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点扩充为一个单元来讲解, 足见新教材对中国地理部分的重视, 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土山川的热爱之情。

3. 突出地理学科地位。

就知识内容量而言, 新教材地理学科内容比例高达75%。相较旧教材44.5%的比例而言, 地理学科比重提高近30.5%;就地理知识点而言, 新教材着重添加“文明中心———城市”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个单元;就难度值而言, 地理知识难度有所提高,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社会课程学习带来挑战。

地理学科容量增加, 内容扩充, 难度加大, 提升了其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地位。从初中生长期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地理学科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地位提升是时事所趋, 体现新教材对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视, 能够帮助初中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为初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在课程特点方面

1. 科学性。

新教材在“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中将第三课课题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改为“地域差异显著”, 主要介绍中国区域地理的概况。笔者认为改课题的原因旨在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该课主要内容, 清晰明了, 便于学生把握该课的知识脉络, 在教材编排上更具科学性。

2. 逻辑性。

旧教材第二单元为世界地理的概况介绍, 第四单元为世界其他特色区域的介绍。然而二者并不连续, 中间隔了第三单元即中国地理部分。旧教材的体例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世界地理知识, 造成世界地理知识学习上的截断,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将对本来就具广阔性、复杂性的地理知识更缺乏整体性的理解。

新教材第二、三单元分别为世界地理的概况介绍和特色区域介绍, 第五六单元分别为中国地理的概况介绍和四大地理区域介绍, 编排有序, 逻辑鲜明。学生学完世界地理知识和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后, 在树立整体性和世界性的全球观基础上, 再学习中国地理知识, 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具有逻辑性。

3. 时代性。

“文明中心———城市”这一主题从原来的一课内容扩大为一单元内容, 突出城市这一主题的重要地位。结合当下时代背景, 城市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受广大民众的关注, 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可见城市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之高。

新教材作出了重大调整, 将城市主题的一课扩大为一整个单元,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现时代性。同时促进了新世纪初中生的学习发展, 他们能够学习更具时代性的新知识, 更容易理解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将新知识应用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中。

三、“新”在课程理念方面

1. 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首先, 新教材第一单元名称为“人在社会中生活”, 与旧教材“生活在社区里”比较, “社会”一词突出了“生活”主题, 贴近初中生生活环境,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其次, 新教材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中三课内容分别为“规则的演变”、“传媒的行程”、“生活的故事”, 单元名和课题名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拉近了陌生的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以熟悉的周围事物作为例,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之中。

2.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 新教材将“文明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展现, 这是旧教材仅以一课内容介绍城市所不及的。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作为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板块, 学生应当在更长久的学习中, 通过更多的例子, 才能够深切感受到城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之魅力, 进而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

其次, 新教材编排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单元的知识, 以四课形式分别呈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模块, 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促进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逐步提高其人文素养。

摘要:基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旧教材的体例对比, 新教材有其独特的“新”意, 体现了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土山川的热爱之情及突出地理学科地位等新趋势, 表现了科学性、逻辑性及时代性等新特点, 着重强调了贴近社会生活及提高人文素养等新理念。

关键词:新旧教材,体例对比,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富兵.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篇三

答案 C D D D C A B D C B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A C C D

二、列举组合题(每题8分、共24分)

21.(1)唐诗 (2)宋词 (3)元曲 (4)小说

22.(1)玄奘 (2)岳飞 (3)司马光 (4)关汉卿

23.(1)B (2)A (3)C (4)D

三、判断改错题(8分)

24. 错误: 唐朝 改正 : 隋朝

错误: 蔡伦 改正 : 毕昇

错误: 意大利人 改正 : 阿拉伯人

错误: 山海关 改正: 嘉峪关

四、材料解析题(12分)

25.(1)戚继光:荡平浙江、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2)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2分)

(3)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不为名利、英勇奋斗、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

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篇四

学校: 坐号: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D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

A、(1)(2)(3)(4)

B、(1)(4)

C、(2)(5)

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300年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

B、去江南贩运棉花

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C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25、被誉为“当代()”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在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A、蔡伦

B、毕升

C、沈括

D、王桢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写出下列我国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和白族:

2、汉唐时期有三位杰出女性为促进民族交往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写出她们的名称: 汉朝: 唐朝: 唐朝:

3、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 诗仙: 茶圣: 画圣:

4、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1分)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3分)

──唐2分)赵嘏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1)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2分)

(2)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2分)

(3)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4分)

四、问答题(18分)

1、简述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及其特点。(9分)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CCCBD 6-10CDAAD 11-15CABBC 16-20BCBDC 21-25CDCDB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藏族祖先是吐蕃,维吾尔族祖先是回纥,满族祖先是靺鞨彝族,白族祖先是六诏。

2、汉朝是王昭君,唐朝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3、药王孙思邈,诗仙李白、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

4、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1)科举制度、隋朝(2分)(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3)诗赋(1分)

(4)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1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1分)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分)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分)涿郡指的是北京、江都是扬州(2分)相同点:其南北两端都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不同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去曲折;元朝运河河道较通直,且航程缩短。(4分)

四、1、原因:(1)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2)经济繁荣,出现盛世景象。(3)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同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1)唐朝文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2)唐朝文化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3)唐朝文化在许多领域领先于世界,并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进步,具有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9分)

2、主要内容:(1)中央设中书省,它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2)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它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进行管辖11个行省。(3)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5.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五

一、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22题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时间、朝代顺序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23题中的材料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宋代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有何显著变化,在作答时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最有效信息组织答案。而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如第21题提供了两段选自《贞观政要》的文言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由于两段文言材料学生比较陌生且难于理解,导致本题得分最低。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今后教学打算:

1、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2、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3、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4、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七年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6.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C A D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A A B A C A

21、(1) 汉朝、唐朝、明朝 共同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史实说明:交往的范围广,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如中国的玄奘和鉴真先后到过印度、西亚和日本,日本的遣唐使也 多次到中国唐朝;许多城市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22、(18分)(1)方式:会盟、和亲(2分)

(2)朝代:元朝(2分) 影响:x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2分)

(3)册封__和**(2分) ;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2分);设置驻藏大臣(2分)

(4)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3分)

意义:加强对x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x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3分)

23、(1)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主父: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

局面:大一统(2分)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两条,4分)

7.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七

1.东汉时期科学家()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A.泰伦B.张衡C.祖冲之

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沙尘暴B.台风C.滑坡

3.世界地球日为每年的()

A.3月23B.4月22C.6月5

4.地球的“肌肤”是指()

A. 天空B.大地C.数目

5.()做法不利于同学之间团结。

A、在背后说同学坏话B、去看望生病的同学C、主动把文具借给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

B、我国的森林面积广大,木材丰富,可以任意砍伐

C、一次性筷子干净卫生,我们要鼓励大家使用它

D、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7、人类曾设想在()建立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A.木星B.月球C、金星D、火星

8、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以后,可以通过()等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

A、生闷气B、对父母大喊大叫C、谈话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的打“×”,共30(每题3分)

1、一个集体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和女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2、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闪光点。()

3、李刚的篮球水平很高,王老师让他帮助训练班里的女队,他却说:“我不跟班里的任何一个女生说话,更谈不上让我帮助她们训练了!”()

4.在朋友有困难时,我们要尽力帮助他们。()

5.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场所。()

6、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不必节约用水。()

7、把高科技用于战争,将会给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8、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9、临别赠言应该说心里话,送上一份祝福与希望()

10、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当我们面对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做?

2、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8.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八

七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分析

莲庄镇中 2018.7.1

一、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满分为50分,题型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个部分。其中选择题总分为20分,非选择题总分为3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试卷考试范围为七年级历史教材全册,涉及的试题知识面广并且全面,能够全面检测七年级下半年的古代史部分的重难点掌握情况。

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但是部分题目不够直接,七年级学生不能够适应此种问答模式,因此回答问题不够明确。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而且更加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单纯的记住一些历史基础知识,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差,那就很难在这次考试中得高分。试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并联系生活实际,仅凭死记硬背得不了高分。

二、试卷分析

单项选择题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有的题目问法新奇,学生无法适应;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失分也较多,原因是学生不能正确阅读材料并从中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理解能力不强;有的题目虽然贴合知识点,但是考验学生的理解分析、知识提取能力,七年级学生并没有对这些答题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三、今后教学方式改进

1、必须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新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2、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3、注重巩固,加强训练。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4、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5、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对材料中出现的新的观点的敏感性,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注意读图、析图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

7、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8、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9、通过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作文 篇九

唐朝贞观之治时的宰相魏征给太宗皇帝谏书中敢于直言,指出太宗的错误,甚至有时在朝堂上也敢直接指出太宗的错误,有时还批评太宗,令太宗颜面扫地,几次都差点杀了魏征。但魏征一直认为若不敢指出错误或者对皇上唯命是从有错误也不指出就有愧于皇上,有愧于百姓。魏征去世了,唐太宗伤心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去世连失去一面明镜啊!

唐太宗皇帝从魏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决策更加利民,使天下百姓更加安定、幸福。太宗皇帝身边有魏征这样的一面镜子才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可见明镜的作用非同一般。虽然有时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有污点,但是你身边有一面“镜子”的话,你就会清晰地看到它,“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面对外界,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

当我们对外界一无所知时,当我们对外界充满好奇时,当我们渴望看到外界的美景时,一扇窗子打开了,一束阳光照进来了,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又有些害怕的爬上窗台看着外界美丽的世界。老师,她就是这扇窗子,是她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明亮与美丽。

对于航天工作者来说,万户就是他们的窗子。还记得那美丽的故事吗?一个人坐在一把绑满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两个大风筝,他的朋友帮他点火,随着一声巨响,美丽的梦碎了……但是他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他像一扇窗子让航天工作者看到了宇宙的美丽,总结他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智慧,终于在21世纪实现了美丽的梦。

10.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作文 篇十

早晨,我背着书包往学校走去,刚到学校,我们班最调皮的陈轩就被我手中的镜子吸引了。他说:“哇,李思念,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啊,这么漂亮!我能看看吗?”我告诉他不能,他就开始大喊:“李思念,你带玩具,我要告诉老师给你没收。”边说着他就来抢我的镜子,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已经被镜子吸进去了。

我赶紧往镜子里看这是怎么回事,我发现我居然能看见镜子里面的陈轩。只见他到了一个彩虹屋,那里有很多有趣又好玩的神奇的东西,有彩虹滑梯、彩虹棉花糖、还有彩虹棒棒糖……陈轩一看到这些绚丽的玩具简直是乐坏了。他东玩一会,西玩一会,简直乐不思蜀啊。

好大一会儿,他才离开那里,一转身又去了棉花糖游乐园。我猜棉花糖乐园里只有棉花糖,没有别的东西啦。果真,这个游乐园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棉花糖做的,有棉花糖摩天轮,还有彩虹棉花过山车,甚至棉花糖的各种小人。陈轩玩得可开心了。

可是,正当他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强烈的风。这阵风呼啸着朝他吹来,把他吸了进去,吹着他在空中飘呀飘。不知道他在风里飘了多久,终于,他被冲了出来。他冲到了一片冰冰凉凉的雪地上,这里有一个蓝色的冰滑梯,他顺着滑梯来到了一个黑黑的隧道里。他顺着隧道一直滑一直滑,不知滑了多久,他终于从隧道里滑了出来。隧道外面的世界别有洞天,这里是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里面有百合花、蝴蝶兰……简直美丽极了。这真是一次奇妙的镜子之旅呀。可是在镜子外面的我无心欣赏这些了,我不禁非常着急,我该怎么把陈轩从镜子里弄出来呢?

11.历史七《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篇十一

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2009—201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卷(无答案)

(试卷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l、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汉武帝时 B.隋文帝时 C.隋炀帝时 D.唐太宗时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慈禧太后 B.叶卡特琳娜二世 C.武则天 D.萧太后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唐朝农民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是()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8.开始举行殿试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9.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A.文科 B.武科 C. 进士科 D.医科 10.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A.崔志远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玄奘 1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2.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苏州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赵州桥 D.卢沟桥

1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1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5.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于世界的陶器艺术珍品是()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青花瓷

16.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

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A.李白 B.自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17.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骨”、“佞臣”

分别指的是()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坤 C.戚继光、巫术 D.岳飞、秦桧

1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B.南宋初期的四川地区

C.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D.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19.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回纥

20,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两汉与东汉 B.西周与东周 C.北魏与东魏 D.西晋与东晋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其中第2l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6分,第24题6分,计30分)

21.历史人物风云榜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

一。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皇帝。两位皇帝分别重用的人才,各举两例。(8分)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2分)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22.识图填图题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上面是隋朝大运河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河两端:A.________________(地名)B、________________(地名)(2分)(2)运河四段: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4分)(3)这条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②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③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1)本材料出自何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北宋有什么利弊。(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你能说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吗?(4分)

上一篇:乘法口诀数学二年级上学期说课稿下一篇:家乡的特产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