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共14篇)(共14篇)
1.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一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资金来源充足,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同比增长6%;负债合计同比增长-4%,资产增长速度大幅高于负债的增长速度,资本比较充裕,资金来源充足,企业处于良性发展期。到三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实现利润额同比上升3%,企业的经济效益平稳提升。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经发展到62家,比去年净增5家。
支柱产业贡献率较大。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值的67.1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45%;医药化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机械电业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2.29%。支柱产业在全县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6%,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1.48%;2017年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79%,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3.48%。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技术型人才缺乏。普工充足,但质量管理和质量鉴定类的技术型人才缺乏,加大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环保问题制约。一是工业垃圾缺少处理途径。部分企业工业边角废料较多,没有合理的处理途径,面对环保部门的严格要求,压力很大,迫切需要在周边建立垃圾处理厂对工业垃圾进行处理。二是环境治理成本增加。部分公司为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投入大量资金购进新设备,环保治理投入大,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一定困难。
营业成本上升。2017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和17%,增速分别高于营业收入1个百分点。随着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一些企业环保、安全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增加,环保费用大大增加。
企业融资难制约。随着国家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系列政策的落实,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缓解,但多数企业普遍感受融资难、成本高。据对部分企业的调查,仍有相当一部分有融资意愿的企业无法通过银行实现融资,只能谋求其他解决渠道。融资难、融资贵依然阻碍着部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政策激励促发展。强力优化发展环境,重奖工业项目招商。同时,鼓励工业企业争创精品名牌,逐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做好成长型企业培植“进规”工作。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重点工业企业落户。一手抓中小企业培植扩规,重点关注、扶持年产值接近2000万元的老企业,使其增资扩规,提质增效,发展为新口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多方联动,解决用工难题。进一步落实国家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用工稳定。全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积极为本地企业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提升企业自身要提升员工待遇。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完善了企业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强化服务意识,健全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强规划指导,健全投入机制,形成层次合理、分工明确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制。
2.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二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既是维护边疆安全、加强民族团结的要求, 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若让西部地区长期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 那么对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缩小地区差距都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 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本文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二、我国西部地区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 面积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71%, 计681万平方公里, 包括了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分别是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宁夏、青海、重庆、甘肃、陕西、贵州、广西、云南等,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 约3.5亿。我国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国需要加强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 西部地区由于受区域位置、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三、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一) 深入挖掘西部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
从目前来看, 西部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化、城市化、工业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同时,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深入挖掘西部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第一, 众所周知, 西部地区的农业比重较大, 农村地区发展缓慢, 但是这也存在着商机, 还未完全开发的西部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大力挖掘广大农民朋友及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 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二, 努力改善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状况, 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尽量减少他们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第三, 要努力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加大对于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二) 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的产业优化升级与结构调整
西部地区应该利用各种重大结构调整项目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冶金工业要加快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 以钢铁工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如不锈钢、稀土钢、无缝管、中厚板等) ;重化工业要走集群化、大规模、高起点发展的路子, 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为重点, 建设国家所需要的大中型重化工基地;能源工业则改善结构、扩大外送、稳定产量、控制产能;重点发展与汽车制造、煤化工、风电、核电等生产相互配套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硅电子产业、生物医药、稀土新材料等) 。此外, 还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治理工业污染源、综合利用资源及工业余热、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来促进节能减排。另外, 扶持当地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对当地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资金供应, 服务上门双优先, 尽量简化手续, 优化办事程序, 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实行领导挂联企业帮扶、信贷人员驻厂包抓企业管理责任制, 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和管理, 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 整合资源环境, 挖掘经营潜力, 促进企业增产达效。
(三) 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逐步树立起经济全球化观念、信用观念、开放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市场经济观念, 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 产业转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应该要充当起“纽带”、“桥梁”的作用, 提供政策支持与组织协调。同时, 政府还应该建立起产业转移协调机构, 定期与东部地区就重大项目推进、共同投资开发、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转移对接、产业合作发展等进行沟通和协调, 以便在承接转移及产业对接时周期更短、成本更小、代价更低、效果更好。
此外,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 务必要坚持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坚决不能吸纳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换而言之, 产业转移应该是在环保节能、技术升级前提下的转移。
(四) 转变中西部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污染物排放日益增加, 资源消耗量也在逐年攀升,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靠物质资源过度消耗、牺牲环境来换得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西部地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要坚持“节约优先、节约开发并重”的原则来综合利用资源, 大力推进节材、节地、节水、节能措施,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形成“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低投入”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姚聪莉.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西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 23 (03) :131-134.
[2]李含琳.中国西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内蒙古“鄂尔多斯模式”解读[J].甘肃理论学刊.2009, 33 (02) :120-124.
[3]陈自庆.把节能减排作为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J].宁夏党校学报.2008, 24 (02) :134-136.
[4]李建丽, 赵占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因子分析[J].发展.2008, 32 (05) :176-179.
[5]刘培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与路径——以河源市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3 (03) :111-114.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篇三
从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同改革开放之初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条件相比要优越的多;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不但将为西部开发提供优惠的政策,而且有能力为西部开发提供较大的财力、物力;第三,已经发展起来的东南沿海地区将会在国家的号召和优惠政策指导下,并为了自身和全局的利益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帮助和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第四,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第五,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国家的政策得当,西部的区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同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云南梁河县温泉疗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云南省
二、项目内容:
投资总额:500万
外资比例:100%
三、合作方式:独资、合作开发
四、项目概况:
勐养镇位于梁河县南部,地处梁河、陇川、潞西三县(市)交界处。潞盈路(国家二级公路)、龙江跨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0公里,距州府芒市68公里,是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汉族等民族聚居镇。据统计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17377人,傣族占46.8%、景颇族占5.3%、阿昌族占4.1%、汉族占43.4%。勐养镇山川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誉为“鱼米之乡”、“葫芦丝之乡”、“歌舞之乡”,2005年浙江大华集团在龙江勐养段投资10多亿元,建设总装机18万千瓦弄另水电站,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节日等特点多、种类多,如傣族特有的撒撇、火烧猪、韵律优美的葫芦丝、欢乐吉祥的泼水节;景颇族独特的舂菜、精致漂亮的服饰、演绎祖先征服自然盛大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优美悦耳的山歌和庆祝丰收的阿露窝节等等,让人留恋忘返。龙江勐养段底养渡口道路畅通,江面宽敞,水流平缓,道路畅通。渡口西岸有3处地热温泉,出水口水温达60℃-80℃,长年不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沐浴后能治疗各种劳伤、风湿、皮肤病,皮肤光滑,心旷神怡。附近具有用于调配水温、饮用的清洁山泉水,竹林密布,场地平整,环境优美,每逢节假日是当地和县内外各族群众集会的场所,在州内的知名度日益扩大,是温泉疗养旅游综合开发、创造财富的理想之地。
五、开发主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示民族文化。
六、开发思路:
发挥温泉、江面、环境、特色民族文化、区位优势,进行温泉疗养住宿、江面旅游、民族歌舞展示、民族饮食品尝。
七、项目建设内容:疗养场所及引水工程建设、航道清理及船只投入、民族歌舞展示场所建设、住宿和购物中心建设,实现疗养、旅游、娱乐、购物一体化。
八、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场地(可征用和租用)和设施固定投入3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九、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以年接待游客3.5万人,人均消费100元,年可完成营业收35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回报丰厚。
十、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可享受省州县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现正在招商过程中,热忱欢迎有识有志之士落户投资。
大峡谷最佳入口处休闲山庄建设项目
一、实施地区西藏自治区
二、项目简介:稚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它从米林县派镇起,向东绕过南迦巴瓦峰(7787米)作马蹄形大拐弯后,向南延伸。米林县派镇转运站是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的要道,也是遇往墨脱县的必往之地。
三、投资总额:800万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五、市场经济效益分析:大峡谷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众多的温泉、瀑布,给米林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它处于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的山脚下,使通往派镇转运站的交通要道,转运站是翻越多雄山,通往墨脱县的咽喉,也是大峡谷的最佳入口处,在大峡谷最佳入口建设休闲山庄是完全必要的,具有旷阔的发展前景,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空间。
该项目投资建成后,通过门票收入、住宿收入、餐饮及服务业收人、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等,将可实现税后丰厚的利润,投资回收期预计3年。
六、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建设建议书已完成。
七、项目建设的意义:将向世人展示大峡谷的丰姿,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到来林观光旅游,增加米林的知名度,并带动2个乡、1个镇以及墨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米林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维护边防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
八、优惠政策:可享受自治区、林芝地区及米林县相关政策。
临泽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甘肃省
二、项目简介:以丹霞地貌区为主,以祁连山为主要配套资源进行开发,建成融休闲旅游、餐饮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和旅游商贸区。旅游区有三个功能区组成,即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和商务区。观光区主要为丹霞地貌提供最佳美学观光视角,让游客饱览丹霞全貌和神奇。休闲娱乐区和商务区主要提供休闲旅游、商务、各类聚会、民俗活动以及旅游购物空间。
建设条件:丹霞地貌景观神奇。该项目位于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北麓。该地质群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以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其经典之处主要集中在临泽县梨园口附近,集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和地质研究价值。“丹霞地貌”是地壳经过漫长的上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的冲刷逐步形成的。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特色,在我国北方极为罕见。且交通通讯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三、投资总额:5000万元,需引资4500万元。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其他
五、市场经济效益分析: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和润800万元,税金300万元。
西藏米林县南伊沟景区资源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西藏自治区
二、项目简介:南伊沟位于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沟内有一条南伊河,从南向北流入雅鲁藏布江。南伊沟内景色绮丽,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独资、合资、合作南伊乡境内主要居住着藏、珞巴、门巴等民族。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藏、珞巴、门巴等民族独特的风情民俗,将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到此地观光旅游,是米林县发展旅游业的绝佳之地。
三、投资总额:5000万元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4.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四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一天下来,各位领导汇报交流了联系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情况,发改局、统计局和招商局结合各自职能就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报,X位副县长分别从分管的角度作了发言。X县长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点评,非常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我表示赞同,希望大家在下步工作中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大家的发言,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再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分析形势,充分估计困难,增强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在宏观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我用两句话来概括:
(一)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必须予以充分肯定。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工作有五个方面的特点非常明显: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发展速度与增长质量相协调,工业带动十分明显,农业在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的情况下仍然稳步增长,服务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工业项目增势强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三是招商引资难中求进,大项目、投产项目增多,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外贸稳中有升,出口增幅高于
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稳定、保平安。同时,少数干部抓经济、抓发展的责任意识还不到位,工作举措还没有真正落实,影响了经济工作推进的成效。
在认清我县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较为严峻的宏观形势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转变。9月份以来,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行、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成为继贝尔斯登之后又一家倾覆的巨头,引发了次贷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风暴,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世界经济动荡,股市暴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更趋复杂,经济发展减缓已成定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为3.7%和1.8%,比其年初的预测分别下调0.4个和1.6个百分点。在经济开放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产生了更为宽广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以及输入性通胀加大我国通胀压力三个方面。从经济周期看,2002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2007年达到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后,今年进入第二次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2004年),国内经济改变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格局,出现了经济增长减速但物价总水平不断走高的新形势。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仍然保持良好。9.9%的GDP增速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平均增速。国务院发展
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对我县影响相对滞后。但是,在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依然趋紧,缺乏后续大的新增长点的情况下,我县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较大。
现在,距离年底还有60多天时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振奋精神,集中精力,苦干实干,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要确保实现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二要确保完成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任务;三要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分解下达的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四要确保完成省、市对我县的各项考核指标。对此,全县上下要形成共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一抓到底,务求完成。
二、抓住薄弱环节,强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完成 四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冲刺和决战阶段。在余下的60多天时间里,各乡镇、各部门要在阶段盘点的基础上,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个月,倒排时间,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补足前期的缺口,确保完成全年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农村改革。30年前,我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包干到户,打破了大锅饭。时至今日,再次将新一轮农村改革作
(三)第三产业要立足我县实际贯彻落实好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立足我县实际,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互动,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要抓紧时间、攻坚攻关。一方面,项目工作一刻也不能松,要抓住当前施工黄金季节,全力抓好项目推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突出抓好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度计划。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各招商引资工作组要克服观望等待思想,紧紧咬定年度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强化举措,创新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切实抓好有意向未签约项目的跟踪招商及已签约未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在谈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五)要尽快调研谋划2009年工作思路和目标设臵。及早谋划好新一年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工作思路要早酝酿。各乡镇、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两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对明年的工作思路早思考,早谋划,切实增强来年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工作目标要早拟定。在保持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按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今年、各方面建设成绩高于今年、各项工作标准严于今年的基调,确定来年发展目标。三是工作重点要
心协力、各负其责、合心合力。县两办要加强督查,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三)要克难攻坚抓落实。年前剩下的困难问题,往往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些困难问题面前,广大领导干部不要回避,更不能退缩,要咬定目标,咬紧牙关,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任,敢破难题。目前,完成任务滞后的乡镇、部门要迎难而上,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部门,要做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力争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任务,进而向更高目标冲刺。总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同志们再辛苦一些,扎扎实实地做好年内的各项工作。
5.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五
按照惯例,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的经济形势,部署安排后一段的经济工作,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运行态势。到9月底,预计全市gdp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6%,财政总收入17.65亿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82元,增长12.2%。
讲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丰收已成定局。我们战胜多次洪涝灾害,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烤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可以说是量增、质优、价高,这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新农村建设有序启动。三类试点村的村级规划编制、“三清三改”等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以村级道路、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洛湛铁路永州南段和二广高速永邵段全线开工,秀山纸业公司一期工程建成试产,零烟30万大箱技改项目如期完成,长丰mpv商务车项目顺利完成征地拆迁,舜帝广场主体工程完工。应该说,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来势是比较好的。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中博会”期间我市签约的项目和签约的资金位居全省第二,项目的质量是历年最好的。同时,往年的签约项目也落实得比较好,一批骨干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工业园区。五是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增幅为近来最高。旅游、通信、文化娱乐等消费持续升温,住房、汽车消费成为一大亮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
关于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要求,政府的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已作出明确具体的安排,请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围绕做好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我再从思路、措施、要求层面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科学分析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虽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深入思考,冷静分析,做好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具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对我们加快发展有利。据世界经济权威人士分析,当前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资本流动加速,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在全球经济表现良好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从国内情况看,率先崛起的东部地区新一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大开发的成效正逐步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取得阶段性实效,中部崛起战略自年初正式实施以来,中部各省正在研究出台贯彻实施的具体举措,联动发展、竞相发展、加快崛起的态势业已形成,加之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这为我们实现今年既定目标,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机遇。
这次中博会期间,国内500强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派出代表主动与我们联系,表达投资意愿,可见这些大企业、大集团抢占资源和市场的愿望很强烈,投资转移的趋势很明显。我们的资源非常可贵,特别是一些独特优势资源不要轻易出手,要等待时机招大商,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挖资源,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紧紧围绕全市五大产业集群来开发。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发展影响有限。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表示,今年今后几个月不再出台新的宏观调控行政性手段,就已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看,严把信贷闸门,紧缩银根,对我市一些中小企业和城建项目融资虽有一定影响,但国家投资的重大交通和工业技改项目融资不成问题,而大量的招商引资项目本来就是靠吸引外资、激活民间资金来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随着国家公共财政的倾斜,更是有增无减。国家收紧地根,严格用地政策,这恰是我们规范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契机。
我市实际看,由于前些年市、县两级各有关部门工作较为主动,储备了一批项目用地,企业改制盘活了一批存量土地,通过土地清理,政府掌握了一批土地,实施城镇规划调整,较多的新增用地已进入规划控制区,加之我市可利用的荒坡荒地历来较多,只要运作得好,近期内我市的建设和发展用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里我提醒一下,对这次土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县区的同志要高度重视,不要坐失良机,否则今后的城市发展都会受到土地问题的制约。另外,对城镇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生态良好、环境承载容量大是我市的一大优势,环保问题比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来,并不显得那么突出。由此可以启迪和调整我们的思路,国家调整限制的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等行业,在我市不是完全不能发展,关键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扩大规模,只要这一条做到了,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六
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一年多来,巢湖市在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了融入省会经济圈步伐。因此,认清巢湖在省会经济圈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找准差距,对加快巢湖经济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前三季度省会经济圈各城市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总量描述和横向对比分析,供领导参考。
一、省会经济圈发展概况
省会经济圈由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组成,土地总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4.6%。2006年末户籍总人口1609.2万人,占全省的24.4%。区域内经济实力合肥为龙头,巢湖、六安各具特色。前三季度,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2.9亿元,占全省的29.3%。按可比价计算增速为16.2%,比全省平均水平(13.9%)快2.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6.8亿元,占全省的30.6%,增长17.8%,比全省平均水平(16.9%)快0.9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7亿元,占全省的37.9%,增长57.1%,比全省平均水平(50.7%)快6.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213亿元,占全省的27.3%,增长
130.2%,比全省平均水平(28.6%)快1.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省会经济圈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明显。
二、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一)、经济总量比较
前三季度,巢湖实现生产总值274.4亿元,排在全省第9位,合肥以936.5亿元,排在第1位、六安以312亿元,排在第7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六安总量上升2位,巢湖总量上升1位;巢湖实现财政收入24.3亿元,排在全省第13位,合肥163.9亿元,排在第1位,六安24.8亿元,排在第12位;巢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省的位次比六安落后4位;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巢湖在全省位次领先六安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领先六安6位,在圈内居中。
(二)、发展速度比较
1、财政收入圈内增长最快。1-9月份巢湖财政收入增长32.4%,排在全省第3位,合肥增长29.6%,排在第8位、六安增长31.9%,排在第4位;巢湖在圈内暂列第1位,但比六安仅高0.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圈内增长居中。固定资产投资巢湖增长50.5%,排在全省第8位,合肥增长59.9%,排在第4位,六安增长45.8%,排在第11位,三市投资增幅位次比2006年均有下降,巢湖下降1位,合肥下降3位,六安下降9位。
3、其他主要指标增幅排在圈内最后。前三季度,巢湖生产总值增长12.6%,排在全省第12位,合肥以17.7%,排在第1位,六安以15.2%,排在第4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六安速度上升2位,巢湖下降1位;规模以上工业六安增长39.7%,排在全省第1位,合肥以28.1%,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26.3%,排在全省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合肥以18.4%的增速,排在全省第1位,六安以17.1%,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16.5%,排在全省第12位,六安上升6位,巢湖下降5位。城乡居民收入合肥、六安分别以21.7%和28.8%,占据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的榜首,与2006年末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合肥上升了12位,六安上升了2位,巢湖下降了5位。由此可见,合肥、六安的发展步伐快于巢湖。
(三)、发展质量比较
前三季度,合肥人均GDP(以2006年常住人口计算)20537元,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6620元排在全省第13位,六安以5092元排在全省第14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只有六安上升2位。合肥市人均财政收入3594元,巢湖586元,六安405元,各市的排名与人均GDP完全相同。合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5%,巢湖为8.86%,六安为7.95%,合肥的比例最高;合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2006年末相比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巢湖提高1.63个百分点,六安提高
了0.95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合肥最好,巢湖比六安稍好。
三、巢湖在省会经济圈中发展差距的成因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表明,虽然巢湖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合肥、六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圈内发展的压力正在增大。
1、一产增长缓慢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六安、巢湖均为农业大市,一产的占GDP比重较高,前三季度分别为24.2%、18.55%,在全省排在第4位和第5位,合肥为4.83%,排在全省第14位;在总量上六安与巢湖05年、06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差距分别为10.9亿元、11.9亿元、37.6亿元,而同期一产的差距为8.13亿元、13.3亿元、24.6亿元。在增速上前三季度巢湖一产仅增长3.1%,比六安落后3.8个百分点,比合肥落后2.8个百分点。从一产增长贡献率来分析,六安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1.1%,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巢湖为5.3%,仅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一产巢湖比六安落后1个百分点。
2、投资不足是形成差距的原因之一。2005年合肥投资增长36.4%,六安增长35.3%,巢湖增长22.1%,巢湖比合肥、六安分别慢14.3、13.2个百分点;2006年合肥投资增长67.1%,六安增长60.8%,巢湖增长43.7%,巢湖比合肥、六安分别慢23.4、17.1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但今年以来,合肥、六安的投资速度放缓,前三季度,巢湖比合肥慢9.4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差距缩小35.9个百分点,比六安快4.7个百分点。
3、工业短腿是发展差距的直接体现
前三季度,巢湖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3%,而同期合肥增长28.1%,六安增长39.7%,分别比我市快1.8、13.4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的个数来看,2005年、2006年巢湖增加34个和30个,而同期六安增加64个和112个,是我市的两倍和三倍。从全部工业占GDP的比例来看,06年巢湖为31.51%,07年前三季度为33.04%,比例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六安同期的比例分别为25.55%,和28.11%,比例提高了2.56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六安为54.1%,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巢湖为58.6%,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二产落后0.8个百分点。
7.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七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面积68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1]。西部地区疆域辽阔, 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地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 但和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 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较为稀少、气候恶劣、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投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造成了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拉大了两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中国政府于1999年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性决策, 意在实现东西互动, 促进西部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 这为西部地区高速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1]。但由于西部包括12个省区, 各省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为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西部, 就必须客观、准确地分析西部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找出各省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促进各省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不但在理论上, 在实践上, 对我国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如何科学、综合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是统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相关文献也提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来进行评价[2,3], 此类方法虽然能够反映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 但由于主观认识的差异以及变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明确, 其概念具有模糊性, 从而导致不能对各地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定量分析。也有文献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4], 这种方法虽然评价过程较为综合客观, 评价结果也更符合实际。但缺点是计算非常复杂, 尤其是当指标过多时, 评价异常困难。很多文献也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5,6],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 并最大限度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信息量一般在85%以上) [7]。其优点在于它使多维变量降维, 从而简化数据结构, 给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而且其得出的综合指标 (主成分) 之间相互独立, 减少了信息的交叉。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第一主成分在所有原始变量中方差最大, 因而综合评价函数的方差总不会超过第一主成分的方差, 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8]。还有的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法[9], 聚类分析方法是按着描述事物性质的变量之间的“亲近”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这类方法尽管可以将多指标 (变量) 的数据进行很好的分类, 但并不能得到各类指标之间的优劣程度的评价结果。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 即先做主成分分析, 再取若干主成分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 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对样品进行分类排名。
2.2 评价算法
设有n个观测对象, 每一对象有m个指标因子xj (j=1, 2, …, m) , 所得观测值为xij (i=1, 2, …, n) , 构成原始数据矩阵X= (xij) n×m, 每一样本有m个指标因子xj (j=1, 2, …, m) , 所得观测值为xij (i=1, 2, …, n) , 构成原始数据矩阵X= (xij) n×m。
(1)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了使综合评价的结果客观、合理, 必须消除数量级和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 通常采用的是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为xij*) :
式中:
(2) 计算指标的相关矩阵。
在标准化数据矩阵X*= (X*ij) 的基础上, 计算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 (rij) m×m。其中, rij是xi指标与xj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且
其中, i, j=1, 2, …, m (3)
(3) 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计算特征方程|R-λI|=0, 求出所有的特征根λ1≥λ2≥…≥λn≥0, 相应特征向量tj= (t1j, t2j, …, tmj) 。
(4) 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当前r的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
(5) 求n个观测对象在前r个主成分上的得分。
主成分得分是已标准化的原始数据在主成分所定义的新坐标系中的新数据, 即
(6) 对新数据 (Y1, Y2, …, Yr) 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前r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每个样品的排序, 并进行综合评价。
2.3 指标的选取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 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的规模、效益以及结构水平。我们通常利用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对一个地区进行全面的评价。但运用的指标也不应过多, 否则在评价过程中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同时也会淡化主要指标的作用。因此如何选取典型的指标变量来反映地区经济实力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开展的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在2003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县的评选中依据22个指标建立的评价体系[10]。二是由《经济日报》和《经济》杂志推出的2003年中国31省区区域经济实力排行榜中采用五大类15个指标描绘我国新经济图景[11]。三是国家统计局自2002年9月至今连续六年采用10项主要经济指标反映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12]。
经过分析和比较, 本文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指标更具有权威性, 故选用国家统计局的10个指标进行评价, 包括地区生产总值X1、工业增加值X2、固定资产投资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X5、海关进出口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X10这10项指标。
3 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分析
3.1 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2007年度西部地区10项指标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使用SPSS (16.0) 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 利用其自有数据标准化功能, 自动对表1中1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 (略) 及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如表2所示) 。
由表2可知, 相关系数的前两大特征根分别为:7.0005, 1.668, 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732%。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 可以认为原来的10个指标能够综合成2个主因子, 作为评价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主成分。
提取的2个主成分的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第一个主成分F1在ZX1 (地区生产总值) 、ZX2 (工业增加值) 、ZX3 (固定资产投资) 、ZX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ZX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ZX6 (海关进出口总额) 、ZX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ZX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ZX10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这9个变量上的荷载值都很大。因此F1主要是全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第二主成分F2中ZX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系数远大于其他变量的系数, 因此F2主要反映了物价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并用它来反映消费能力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2008年统计年鉴》[13]
通过Fi=a1iX1+a2iX2+…+amiXm, 可以计算出前两个主成分的得分, 对样品进行第一主成分排序, 由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没有超过85%, 如果仅按照第一主成分得分来排序的话, 信息量不够大, 会有片面性。因而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再对已选定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本次聚类采用分层聚类过程, 聚类方法采用类间ward法1, 距离测度采用Euclidean distance2, 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谱系图 (如图1) 。最后结合各主成分得分, 通过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求出综合得分。以这个综合得分的大小进行排序, 可以得到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排序表 (见表4) 。
为了更好的比较各类地区间、各省区间的经济实力, 使结论更加直观、清晰, 本文分别求出三类地区的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设第一类地区的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为P1, 第二类地区的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为P2, 第三类地区的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为P3, 计算结果如下:
P1=4.824
P2= (1.552+1.087+0.967+0.472+0.790+0.042) /6=0.818
P3=[ (-0.884) + (-1.130) + (-2.322) + (-2.323) + (-3.074) ]/5=-2.472
4 结果分析
从主成分聚类分析综合得分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中, 四川的主成分聚类得分为4.824, 远远高于其他省区, 排在第一位;内蒙古、广西、陕西、云南、重庆、新疆依次排在2—7位, 这些省区的主成分聚类得分皆大于0, 分别为1.552、1.087、0.967、0.790、0.472、0.042。而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五个省份的主成分聚类得分都小于0, 分别为-0.884、-1.130、-2.322、-2.323、-3.074, 排在8—12位。
从第一主成分排名和综合排名可以看出, 二者的排名仅在重庆和云南的排序上产生了差别。从重庆和云南的经济指标上看,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标上, 云南要超过重庆, 所以云南的排名应该要比重庆的高。也就是说, 在第一主成分没有超过85%时, 其排名可能不够准确, 借助主成分聚类分析来确定排名更为合理。
从聚类分析谱系图看, 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四川, 仅1个省。
第二类为内蒙古、广西、陕西、重庆、云南、新疆, 共6个省区。
第三类为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 共5各省区。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类地区经济实力最高;第二类地区经济实力一般;第三类地区经济实力较弱。
将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综合得分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相结合来看, 可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1) 各类地区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第一类地区四川, 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为4.824, 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得分, 在构成要素的10个指标中, 有7项排首位 (占70%) , 而其余三项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也均排在前四位。故其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的得分都很大, 综合实力排列第一。可见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故应继续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动整个西部地区高速发展。
在第二类地区中, 虽然各省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和主成分聚类得分的数值在西部地区都处在中间的位置, 但与第一类地区相比较, 第二类地区的差距较大, 其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仅为0.818, 还不及第一类地区分值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 这类地区虽然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经济实力一般, 故应利用这类地区已有的经济基础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并大力发挥其技术优势, 发展新兴产业, 来提高其实力。
与第一、第二类地区相比较, 第三类地区的主成分聚类平均得分更小, 仅为-2.472。这说明这类地区经济基础弱, 综合水平低, 与其他省份相比各方面的差距较大, 要赶上平均水平, 只有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这些省份的自身优势特点结合起来, 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 为经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以提高其整体经济水平。
(2) 地区内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第一类地区仅包括四川一个省份, 不存在地区内的差异问题, 故不作分析。
在第二类地区中, 内蒙古的主成分聚类得分最高, 远超过本地区平均得分。内蒙古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两个指标排在西部地区的首位, 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个指标仅次于四川排在第二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指标排在第三位, 故其综合得分远高于其他省区, 排在第二类地区的首位。而新疆尽管在海关进出口总额指标的数值较高, 但其余九个指标的数值相对第二类地区各省区都很低, 故其综合得分远低于其他省区, 排在第二类地区的末位, 从各省区的分差可以看出, 第二类地区中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其中新疆的经济实力与内蒙古差距最大, 之所以仍然把内蒙古与新疆归为一类, 是由于四川在各项指标中的数值很大, 内蒙古与四川差距更大。
在第三类地区中, 贵州、甘肃、青海仅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的值相对较高, 其他九项指标的值很低。而宁夏、西藏在十项指标的值都很低, 各方面发展均滞后。从主成分聚类得分可以看出, 这类地区属于我国最不发达地区。虽然这类地区中各省区经济发展均很落后, 但省区间经济实力的差距仍然很大, 其中贵州与西藏差距最大, 贵州虽然各项指标都很低, 但在这类地区各省区中还算相对较好, 而西藏在经济实力最弱的第三类地区中, 各项指标仍属最低, 排在末位, 故其为我国最不发达的省份。
5 结束语
主成分聚类分析法是对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的综合利用,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作为聚类分析的样本矩阵, 不仅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信息, 使得聚类计算较为简单, 而且原理清晰, 所得结论客观实际, 可靠性强, 利用该方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 其分析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因此, 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为经济实力评价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8.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篇八
一、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2亿亩左右,比上年增长2%左右,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稻谷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6%和50%以上。在夏粮增产4.8%的基础上,早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增长8.8%;秋粮生产也将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明显增加,超过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保持平稳增长势头,畜牧水产业继续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775亿元,同比增长17%,三个季度分别增长17.7%、17.6%和15.8%,增幅平稳回落。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8.5%,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6和1.2个百分点。汽车、水泥、氧化铝生产速度明显放慢。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继续快速增长。二是能源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迎峰度夏任务顺利完成。前三季度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32266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利润8088亿元,增长39.8%,增幅均比前8个月提高。石油开采、化工、钢铁、通讯电子和石油加工五大行业新增利润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0.3%,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增幅继续上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
二、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同比增长27.7%,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9%,回落17.9和1.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取消了一批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和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前三季度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4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12.8个百分点,铝业投资由一季度的增长39.3%转为下降6.5%。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加大。前三季度,教育和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4.8%和27.4%;电力和煤炭投资分别增长50.5%和63.7%,增幅同比提高22.9和10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开、竣工面积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2.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竣工面积增长9.5%,回落6.1个百分点。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新开工项目增加仍然较多,投资需求再次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三、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稳中趋活
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2元,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幅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农民人均税费负担22.5元,同比下降33%。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7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5万人。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同比增长20%,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国内消费市场稳步扩大。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非典期间基数较低的影响明显减弱。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增幅比二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销售增长14.4%,回落2.8个百分点。二是农村销售增长加快,城乡销售差距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248元,同比增长11.9%。三季度城乡销售增幅相差2.9个百分点,差距比一季度和二季度缩小1.8和3.8个百分点。三是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餐饮销售同比增长22.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
四、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8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4162亿美元,增长33.1%;进口4123亿美元,增长38.2%;贸易顺差39.3亿美元。主要特点:一是贸易差额由“逆”转“顺”。二是宏观调控成效明显,钢材、氧化铝等热点产品进口下降。1—9月我国进口钢材2393万吨,同比下降15.2%,增幅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9月份进口178万吨,为2003年以来月度最低进口量。氧化铝进口增势也明显放缓。三是原油进口数量继续增加,价格大幅上涨;棉花进口量和价格均大幅度回落。
外商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合同利用外资增幅回落,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3.6和7.1个百分点;实际使用金额487亿美元,增长21%,增幅加快11.5和9个百分点。其中7、8、9月分别增长45.9%、55.3%和44%。二是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器件、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增速高于其他行业。三是外商投资向环渤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内蒙、湖北、云南和宁夏等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也比较快。
五、居民消費价格涨势趋稳,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依然较高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4.1%,涨幅同比扩大3.4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上涨5.3%,增幅比一、二季度扩大2.5和0.9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1—9月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0.9%,涨幅同比扩大8.7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3.5个百分点。二是去年涨价翘尾影响逐季加大。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2.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1.4个百分点。三是日用工业品价格明显下降,减轻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四是房屋销售价格高位上涨。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市场供需两旺,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二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上涨8.6%,扩大1.8个百分点。
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进一步推动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主要表现:一是工业品价格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5.5%,主要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9%,影响约6.6个百分点。二是能源和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钢材价格涨势趋缓。三季度,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8%,成品油中的汽、煤、柴油分别上涨14.2%、26.5%和21.6%,受其影响,聚苯乙烯、顺丁橡胶和涤纶长丝等化工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钢材价格二季度后从高位回落,8月份曾一度反弹,9月份涨势趋缓。
六、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信贷增长从高位明显放缓
今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6.2%。近两个月受出口退税增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较多,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16.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出口退税完成1580亿元,同比多退229亿元,各主要税种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增长12.3%。各项支出增速平稳,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215亿元,同比增加2348亿元。
9.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九
彭燕妮
《企业研究》总第267期
2006-9-15
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分析
东部地区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包括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这
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主体,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以上,通过对它们的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我们发现,从主导产业来看,三大经济区域具有同构现象。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主导产业雷同,它们的优势产业都有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服装及纤维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作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分析得出,由于区域内产业雷同,会导致产业内部争夺原材料和各种资源性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竞争加剧,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因为就每个省区的主导产业而言,它们的规模足以满足整个国内市场,同时,造成对电力等各类能源在该区域的极度紧张,在区域内行政壁垒的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不过总体而言,这三大经济圈依然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发展前景非常好,从综合经济实力方面,长三角最高占全国GDP的19%,为19124.98亿元,远高于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冀的6552.63亿元,从人均GDP角度来说,珠三角实力最强,为36440.31元/人,而长三角为25262.24元/人,京津冀为23721.3元。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6246.93亿元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同类指标。
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中部地区地处祖国内陆腹地,主要省份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六省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中部六省的优势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铁路、公路、河流分布于这一地区,货运量,客运量分别占全国的22.6%和24.5%。依靠全国11.7%的土地,承载着28.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的GDP。由于发展起点和环境条件不同,东部沿海借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且发展差距还在加速扩大,西部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后集勃发,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一定时期内将会保持,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而中部地区由于生态状况恶化,集聚了大量农村人口,面临最少的自然资源和严重的贫困问题,直接阻碍了中部的发展。
现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以“十五”中期的2002年为例,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23501亿元,占GDP的23%,比重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若按土地面积平均,中部六省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为228.83万元,是全国平均的2.1倍,但仅为长三角的八分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十分之一左右,中部六省人均创GDP6508元,是全国平均的81.6%,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中部省份的增长速度已落后于西部地区。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
纵观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态势,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广西、四川增长速度很高,尤其是重化工业增长加速,重庆、甘肃、内蒙古均如此。受中央一号文件影响,西部各省区多表现出农业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农牧业打“特色牌”成绩卓著,但经济增长受煤、电、油、运束缚严重。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由于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债投资、旅游业、特色农牧业,领跑西部经济,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工业生产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回升,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自2000年实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新开250个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730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巨额资金的投入,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如长期依靠大规模的财政投入,政府没有这种能力,西部开发也难以持久进行。
四、从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看传统产业西部转移前景
(一)三大经济圈产业特色比较
长三角经济圏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其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石化、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其他经济圈而言,这里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更为突出。珠三角经济圈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引导,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另外,半导体集成电路、微波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增长加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建材、造船、微电子工厂产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二)传统产业中制造业布局现状与区域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的部门结构变化整体上符合工业化结构演变规律,并且有一定的结构升级特征,但整个制造业仍存在一般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机械装备业发展缓慢等矛盾,技术升级、规模扩张、经营机制转换方面相对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1.东中西部制造业分布情况,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制造业分布带。从各地区的销售收入而言,在制造业29个产业中,东部份额超过90%的占4个,份额超过70%的东部占了20个行业,2,反观中西部地区,份额超过50%的,中部只有一个炼焦业(53.47%),西部也只有一个烟叶烘烤业(62.38%)。份额为30%的行业,中西部地区依然很少,中部只有22个,西部地区只有5个,也就是说在全部制造业中,中西部地区只有15%能达到行业的平均份额。
2.东中西部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部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如烟草加工、金属冶炼、炼焦、麻纺织业、盐加工业等等,此外,中部地区在运输设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在出口比重较大的一些产业上,东部比重都在80%-90%以上,轻工业制品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许多重工业加工制品和资本密集产业的比重也占较大比重,约70%以上。
3.东中西部就业结构呈东高西低之势。除了经济发展过程外,在既定的经济总量下,产业结构也是决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在171个小类行业中,东部地区劳动力吸纳超过90%的就业份额的行业有14个,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行业的就业份额超过70%,其中最高的是中部地区的炼焦业(66.42%)。就业份额超过50%的行业中部地区有4个。西部地区只有2个,航空航天器制造业53.5%和复烤业52.15%,由于东部地区的加工轻工业制品部门发展迅速,所占比重较高,因此,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制品部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
(三)制造业中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在“十一五”期间,确定具有高增长特征的制造业新兴主导产业是至关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生一批新兴主导产业,其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化解当前制约增长的矛盾,扩大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潜力。由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公布的研究报告中说:第一,按各个行业的数据进行测算,依据就业带动效应,增长推动效应,可持续发展效应,带动效应四条标准,使用主要工业行业的已有数据,从强到弱对各个行业的上述四种效应进行排序,可挑出前8名行业。
第二,依照吸引外资的密度进行选择,过去的实践表明,外资进入密度和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度相关。第三,依最新趋势选择,信息产业在过去两年中,一直保持着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2002年汽车行业取代电子通讯行业,成为对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带动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综合考虑3个选择标准,课题组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应该并有可能成为新兴骨干产业的制造行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
(四)传统产业西部转移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得出,西部地区已经具备大量吸纳传统产业的各项条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资源采掘、加工产业、原料加工业、旅游业。
1,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信息畅通、电力及部分优势资源供应充分。
2,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大大改观,人才、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提升。
3,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容量。
4,正在形成以原有规模城市为中心,以交通线为纽带,以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为区域经济网等各种形式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区域。
5,每年大批高校毕业生及其西部就业志愿者,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效低成本的人力资源。
10.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初探 篇十
旅游经济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消除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约、基础设施薄弱、客源不足等主要障碍,落实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作 者:唐湘辉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年,卷(期): 12(2)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西部地区 旅游经济 可持续发展 条件 问题
11.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未抑反扬 篇十一
工业生产总体情况
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增速保持高位。1月~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8975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7.2%,达到199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4、5月份受非典疫情的影响,生产增速持续走低,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6月份生产增势明显回升,上半年累计增速达到16.2%,高于去年同期4.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生产进一步加快增长,各月增速均在16%以上。
轻重工业生产增速均有所加快。1月~9月,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652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323亿元,增长13.9%,加快1.9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4.5个百分点。
产销率稳步提高。1月~9月,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7%,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为96.73%,上半年为97.15%,7、8、9三个月保持在98.4%以上的较高水平。
出口交货值保持较高增幅。1月~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8716亿元,同比增长29.1%,增幅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从年初开始,工业品出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各月增速都超过26%,为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行业生产情况
1月~9月,12个主要工业行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除煤炭和烟草行业外,其他10个行业生产增速同比均不同程度加快,有色、冶金、电子行业加快幅度较大。
能源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库存基本合理。1月~9月,全国原煤产量11.58亿吨(行业统计口径),同比增加2.28亿吨,增长24.5%,增速同比减缓3.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增长15.8%,地方国有煤矿增长14.1%,乡镇煤矿增长52.6%。煤炭累计出口7186万吨,增长11.6%,增速同比加快11.5个百分点。8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1.23亿吨,同比基本持平,比年初上升4.8%。与产销增长相适应,煤矿、主要运煤港口、直供电厂、重点钢厂存煤比年初均有所增加,供需基本平衡。1月~8月,原中央财政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综合售价171.65元/吨,同比上涨4.48元/吨左右。其中炼焦煤价格涨幅较高,电煤价格基本稳定。
电力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提高。受经济较快增长和夏季持续高温等因素的影响,1月~9月全国发电量13527亿度,同比增长15.6%,增速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核电分别增长16.6%和89.7%;水电由于来水偏枯,仅增长4.1%。1月~8月,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3467小时,同比增加271小时,其中火电3812小时,增加358小时。预计全年将突破5600小时,接近80年代缺电时期的水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偏紧。今年以来,共有19个地区出现用电紧张,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12个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石化行业生产增速较快。1月~9月,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630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长19.9%,加快3.7个百分点。据行业统计,全国原油产量1.27亿吨,增长1.4%,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1.66亿吨,增长10%,提高8.7个百分点。原油进口6301万吨,增长27.2%。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化肥、农药分别增长7.1%和1.3%,乙烯、烧碱、纯碱分别增长15.5%、14.9%和9.6%。9月末,主渠道原油库存1011万吨,比年初增加34万吨;成品油库存635万吨,比年初减少170万吨。
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材料行业生产大幅提高
1月~9月,冶金、有色和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5613亿元、2493亿元和40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25.5%和23.6%,同比分别加快10.6、13和8.8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1.6亿吨和1.7亿吨,增长21.6%和19.4%。进口钢材2820万吨,增长48.7%,大大超过去年全年进口总量。水泥产量5.86亿吨,平板玻璃产量1.83亿重量箱,分别增长16.3%和10.2%。10种有色金属产量853万吨,增长19%。
企业库存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在需求拉动下,建筑用钢材和主要建材产品价格稳定回升。线材和螺纹钢市场价格继续了2002年以来的升势,今年7月末超过3100元/吨,近两个月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900元/吨的较高水平。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于去年7月份开始回升,今年9月末重点企业出厂混合平均价分别为286元/吨和64元/重量箱。
机械、电子行业是增长最快的工业行业
机械行业加快发展,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月~9月,机械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9224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工业增长41.9%,加快4个百分点,仍然是当前工业增长的“亮点”。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面市速度,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发电设备、冶炼设备产量分别为2281万千瓦和12.1万吨,增长65%和1.2倍,均已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主要发电设备生产企业任务饱满,订单可满足两三年的生产需要。汽车产量达到326万辆,增长35.7%;其中,轿车产销两旺,产量达到144万辆,增长87.2%。
电子行业生产快速增长。1月~9月,电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4743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居各工业行业之首,同比加快10.3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1.6%、48.8%、26.1%和27.2%。大规模集成电路、光通信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4%、60.6%、91.4%和53.6%。
纺织、轻工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1月~9月,纺织、轻工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397亿元和19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0.7%,同比加快4.8和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1.2%,化纤产量增长17.1%。非典使人们卫生意识日益大大加强,合成洗涤剂需求旺盛,产量增长13.2%,加快9.5个百分点。乳制品、软饮料产量分别增长31.6%和14.6%,吸尘器、房间空调器、电饭锅、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产量增速在21.6%~42%之间。
医药行业生产波动较大,烟草行业增速减缓
1月~9月,医药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786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分月看,前4个月增速基本保持在21%左右。5月份,在防治非典医药用品需求骤增的拉动下,生产增速达34.9%,是当月增长最快的工业行业。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迅速回落,6月份生产增速回落到25.1%,产销率仅为87.29%。企业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节奏,7.8月份生产增速分别降至11.5%和9.7%,但产销率升至93.58%和100.66%。9月份生产增长13.24%,产销率为95.56%。
1月~9月,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7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减缓2.7个百分点。卷烟产量2966万箱,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重点行业出口情况
今年以来,电子、轻工、纺织、机械等重点出口行业,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增势良好。1月~9月,4个行业分别完成出口交货值5752亿元、4913亿元、2901亿元和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22%、19.9%和27.7%,增速同比加快1.3、4.5、8.2和10个百分点,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5.7%、25%、33.6%和13%。
四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达85.3%,在国内市场平稳发展的形势下,出口的快速增长,对本行业乃至全国工业的增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8月重点行业效益情况
12.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十二
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的效率研究大多集中在资金效率方面的分析。例如,马乃毅[2]通过对运行成本的分解,来寻找造成成本损失的原因;褚俊英等[3]从单方投资、规模占地和建设资金来源等多个维度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效率进行了定量考察;褚俊英等[4]采用基于回归分析的平均函数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污水处理厂的成本效率进行比较;高建磊等[5]通过统计河南省129个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及物耗数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和物耗影响因素及规律进行了探讨;高琴等[6]通过运用数据包络CCR模型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效率评价,从而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水处理厂在投资建设过程中资金有效运用问题。杨硕等[7]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影响污水处理厂效益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程度和权重值,为污水处理厂开展定量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赵强等[8]通过数据包络法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效率评价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技术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上研究对污水处理厂的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文章将分别选取西部山地地区典型污水处理厂的5个投入指标和4个产出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选定最优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以分析污水处理厂之间的相对效率。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定的产出指标除了考虑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总量指标,同时还综合了污水处理过程中6项污染物削减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加权平均,体现了污水处理绩效考核分析中的全面性。至于对效率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污水处理厂的方法有多种,且各污水处理厂都有自身运营的特殊性,对其运行效率很难精确预测,因而相对效率的研究是主要途径。基于这一考虑,文章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灰色关联分析。
1 指标与数据说明
1.1 指标选取与指标说明
本文选取西部山地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一些典型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如下指标:
投入指标:X1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元/m3);X2年单位水量电耗(kwh/m3);X3年单位干污泥脱水药剂费(元/吨);X4设计规模(m3/d);X5员工数量(人)。
产出指标:X6实际年处理污水总量(m3);X7年均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X8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X9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指标中的权重通过专家咨询调查取得。
年均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 =(∑Hi*Wi)/H (i=1,2,3,4,5,6) (1)
公式(1)中,H表示全年运行天数(d);H1表示BOD达标天数(d);H2表示COD达标天数(d);H3表示SS达标天数(d);H4表示NH4+-N达标天数(d); H5表示TN达标天数(d);H6表示TP达标天数(d))。Wi表示权重,其数值分别为:W1=0.2;W2=0.3;W3=0.1;W4=0.2;W5=0.1;W6=0.1。
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Ci*Wi (i=1,2,3,4,5,6) (2)
公式(2)中,C1表示BOD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C2表示COD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C3表示SS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C4表示NH4+-N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C5表示TN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C6表示TP年均单位污水削减量指数。Wi表示权重,其数值分别为:W1=0.2;W2=0.3;W3=0.1;W4=0.2;W5=0.1;W6=0.1。
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Ri*Wi (i=1,2,3,4,5,6) (3)
R1表示BOD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R2表示COD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R3表示SS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R4表示NH4+-N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R5表示TN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R6表示TP年均单位污水削减率指数。Wi表示权重,其数值分别为:W1=0.2;W2=0.3;W3=0.1;W4=0.2;W5=0.1;W6=0.1。
削减率指数取值标准参考课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附表。污水综合处理达标率指标中污染物处理效果达标评定标准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污染物单位削减量=(污染物进水总含量-污染物出水总含量)/年进水总量,如:BOD削减量=(BOD进水总含量-BOD出水总含量)/年进水总量;污染物单位削减率=污染物年削减总量/污染物年进水总含量,如:BOD削减率=BOD年削减总量/BOD年进水总含量。
本次研究对于污水处理厂处理绩效考核中的6种主要污染物处理指标采取加权平均求和的方法,在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综合考虑以及简化了计算过程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
1.2 数据来源说明
本次研究选用来自西部山地地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于2011年的运行基础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根据课题要求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10个示范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每日的化验数据和生产运行数据,保证参与示范研究所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模型建立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以关联度作为其关系密切程度及相互比较的相对标志,以分析系统中主行为序列和相关行为序列曲线的几何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为其基本思想,以关联度计算为其基本手段的一种灰色系统分析方法[9]。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为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10]。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最优的参考数列即投入最少产出最多,计算各个污水处理厂的指标值与最优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以此分析各污水处理厂的相对效率,并且计算各指标对污水处理厂关联度得分的影响程度,对各个评价指标做出综合比较和排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区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建模步骤如下。
2.1 确定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
所谓参考序列就是作比较的母序列,根据污水处理厂统计数据和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在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实际处理水量、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单位水量电耗、单位干污泥脱水药剂费、设计规模、员工数量中选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x0,参考序列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最优样本,作为污水处理厂效率评价的标准,其中,正向指标选择最大值,逆向指标选择最小值。与参考序列相比较的因素就是比较序列,把x1,x2…x9作为比较序列。
2.2 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指标间存在不可公度性,主要体现在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不一致以及各指标的属性也不同。因此,只有对不同属性的指标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来消除指标的量纲,将指标值转化为指数值,才可用于效益评价。本文采用直线化无量纲化方法,即:
xmax、xmin为最优参考序列的数值,把无量纲化后的数据记为x*,最优参考序列记为x0*={1,1,…1}。
2.3 计算关联系数
首先要计算各个指标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绝对差序列。则关联系数为:
式中:Δij为各指标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绝对差序列。Δ(max)、Δ(min)分别为两极最大差与两极最小差;ρ为分辨系数,一般在 0-1 之间。关联系数反映某两组对比序列紧密程度,关联系数的范围为0<θij≤1。
Δij=|xij-1| (6)
计算第i个指标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关联度:
ri反映的是第i个被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序列x0*相互关联的程度,因此,如果ri>rj,表明第i个指标序列比第j个指标序列好。所以,根据{ri}就可对各个指标序列做出排序和比较。
将10座污水处理厂效率评价指标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取分辨系数ρ=0.5,经上述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计算出最终关联度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2所示,各污水处理厂的关联度得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污水处理厂的相对效率,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对污水处理厂关联度得分的影响程度,即分析各个指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关联程度,各指标的关联度,如表3所示。
3 效率评价与分析
3.1 纵向比较评价各个污水处理厂
从各污水处理厂的关联度得分可以看出,厂二各指标与最优参考序列关联度最高,其后依次是厂六、厂八、厂九、厂一、厂十、厂七、厂五、厂三、厂四。厂二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实际污水处理总量较少,但是其它各项产出指标数值都很大,而且该厂规模较小,员工投入较低,其它投入指标与同规模甚至较大规模污水处理厂相比较低,总的来说,该厂有4项指标是各厂中的最优值,还有2项指标与最优值比较接近,因此,厂二与最优序列的关联度最高,说明该厂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在干污泥脱水的处理上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效率。厂六是十个厂中规模相对较大的,该厂在实际污水处理总量符合设计规模的前提下,污水处理质量很高,与最优值比较接近,投入指标也控制得比较好,各项数据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短板。厂八在各项投入指标中运行成本和电耗控制很好,而且没有对污水处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厂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人力投入却是比较少的。厂九规模最大,员工人数仅次于厂十,它的实际污水处理总量也是最多的,可以看出该厂污水处理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而厂十污水处理质量出色,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厂五、厂三、厂四实际污水处理总量相比同规模污水处理厂偏小,这三个厂污水处理质量没有什么优势,投入指标更是处于较差水平,这就导致它们与最优参考序列的关联度较低,说明它们的运行效率一般。
3.2 横向比较评价各个指标
分析各指标与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关联度数据见表3,在各项投入指标中,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和年单位水量电耗两项最基本的反映污水处理投入成本的指标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较大,关联度分别为0.665 0和0.681 6,而单位干污泥脱水药剂费与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关联度仅为0.435 1,该指标仅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关联,所以关联度较低符合实际情况,设计规模和员工数量指标反映污水处理厂规模大小,与污水处理厂效率关联度在投入指标中属于中间水平;而在产出指标中,实际年处理污水总量与污水处理厂效率关联较低,该指标受污水处理厂规模和地理位置、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反映污水处理厂的效率,而年均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三个指标可以从各个方面全面的反映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质量,包括各种污染物削减情况和污水处理达标情况,这三个指标与污水处理厂效率关联都很大,分别为0.938 4、0.868 6、0.836 0,对效率评价的影响远远大于实际年处理污水总量以及各项投入指标。
从各个指标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想要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整体效率水平,投入指标中应该更加重视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和年单位水量电耗。我们对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年单位水量电耗和运行负荷率、COD负荷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对控制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和年单位水量电耗提供一些思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COD负荷率(X)与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566X+2.2659,相关系数为-0.197;COD负荷率(X)与年单位水量电耗(Y)的回归方程为:Y=-0.0278X+0.3275,相关系数为-0.568;运行负荷率(X)与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Y)的回归方程为:Y=-1.91X+3.0556,相关系数为-0.597;运行负荷率(X)与单位水量电耗(Y)的回归方程为:Y=-0.1593X+0.4303,相关系数为-0.668。说明无论是提高运行负荷率和COD负荷率都能对降低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以及年单位水量电耗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产出指标中的年均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对污水处理厂的效率水平也比较重要,但是各个污水处理厂对污染物的处理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受处理工艺、设备和地区特点等客观情况限制,比较难以提高。争取以较低的投入换取较高的产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应该考虑该地区污水排放实际水平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对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除了尽量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处理总量,增加规模效应,对提高污水处理厂效率有一定的作用。
4 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陷。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简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本文选取合适效率评价指标系统,分析各个指标与污水处理厂效率评价的关联程度及影响作用,并对各个污水处理厂效率水平进行评价与排序。
从纵向比较分析各个样本厂的指标来看,可以得到结论:①按照各个投入产出指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影响大小,关联从大到小依次是年均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量指数、年均污染物综合削减率指数、年单位水量电耗、年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员工数量、设计规模、实际年处理污水总量、单位干污泥脱水药剂费;②要形成一个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运行绩效考核统一标准,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上各种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依据这些指标之间的客观联系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③本文对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分析和评价可以为西部山地地区污水处理厂提高运行效率提高一些借鉴: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在所有投入指标中,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设计规模、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和年单位水量电耗,其中,设计规模的影响性在表1中能够得到体现,规律表现为,在西南山地地区的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规模越大,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负向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事实反映了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效应在这一类地区无法体现出来,从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西部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时,一定要仔细考察该地区的污水生产量水平,否则会导致固定成本增加,且后期运行过程中单位变动成本也会高出一般水平。这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相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想要提高运行效率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既要通过多种途径控制投入成本,尽量采用比较先进和节能的设备和方法来进行污水处理,同时还要控制好进水总量以及进水污染水平,相对于符合设计标准的进水水质和进水总量来说,想要达到符合标准的出水水质,处理超过设计标准水质和水量的进水会耗费更多成本和电能。
从横向分析各个指标及几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十个样本厂的COD负荷率及运行负荷率与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及单位水量电耗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COD负荷率与年单位水量电耗相关系数为-0.568,与年单位水量成本相关系数为-0.197;说明COD负荷率对年单位水量电耗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力,而对单位水量运行成本的反向影响力不大,但实际上,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当COD负荷率在超过100%的情况下,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实际上有上升的趋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COD负荷率,否则一旦超标,处理成本尤其是电耗成本会有上升;②运行负荷率与单位水量电耗和单位水量运行成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和-0.597。我们发现,当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在100%以内时,其与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及单位水量电耗有着严格的负向关系,尤其是当运行负荷率达到100%之时,单位成本和单位电耗显著地低于非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成本。这表明,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要尽量使污水处理厂满负荷工作,避免超负荷或低于设计规模的负荷运行,这对于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变动成本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本文的研究分析对于正在设计和处于投建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厂来说同样具有借鉴价值,即在考虑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污水产生的规模以及污染水平,并对应这些因素设计建设与之规模相符的污水处理厂,以争取达到投入产出效率的最大化。
摘要:基于实际调研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西部山地地区10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比较分析。计算各污水处理厂与最优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得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污水处理厂的相对效率。通过对各污水处理厂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按各指标与最优参考序列关联度纵向比较评价各个污水处理厂,找出差距及改进方向;计算各指标与污水处理厂效率的关联度得分,分析投入产出对污水处理厂效率的影响,为污水处理厂提高运行效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污水处理,灰色关联分析,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乃毅,徐敏.污水处理企业投资运行效率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5):115-116.
[2]马乃毅.基于New-Cost-DEA模型的污水处理企业成本效率研究[J].企业经济,2012(3):73-75.
[3]褚俊英,陈吉宁,邹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2(3):27-29.
[4]褚俊英,陈吉宁,邹骥,王灿.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04(2):242-246.
[5]高建磊,闫怡新,吴建平.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
[6]高琴,张辉国,安哲.基于DEA分析的乌鲁木齐市污水处理厂规模技术有效性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6,23(2):211-215.
[7]杨硕,徐冰峰,赖应良.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3):37-40.
[8]赵强,张慎峰,吴育华.污水处理厂规模与技术相对有效性评估研究[J].成都工程信息学院院报,2003(1):36-39.
[9]刘思峰,史开泉.灰色系统学术论文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11-214.
13.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十三
西部地区环境改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东部得以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无疑是利民强国之举.但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劣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造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不平凡四个阶段,根据西部区情,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作 者:彭珂珊 Peng Kesh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水土保持研究所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年,卷(期):20026(1)分类号:F2关键词:退耕还林(草)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治理对策 中国西部
14.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篇十四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VAR模型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量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而且对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开始产生制约作用。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力量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西部地区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民间投资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 对西部地区政府与民间投资结构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西部地区政府长期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着重从西部地区具体实际出发, 基于非结构化的VAR模型来探讨西部地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互动关系, 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中西部地区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 按照经济类型把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政府投资 (国有经济投资) 与民间投资 (本文将其定义为广义范围, 包括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及其他投资) 来分析两者在西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 变量、数据与计量方法
2.1 变量设定、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 实证分析的样本空间为1978-2007年, 共30个样本,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8》、《新中国统计资料55年汇编》和中宏数据库, 选取的三个变量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对于时间序列的影响, 本文将所有数据统一折算为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的不变价。GDP用1978=100的平减指数进行计算,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均以1978年为定基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由于国内生产属于存量数据, 而可获取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属于流量数据, 在实际的研究中需要将投资的流量数据转化为存量数据, 因此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将投资数据折算为真实政府资本、民间资本的存量数据, 其基本公式为:Kt=It+ (1-δt) Kt-1,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 K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 It表示第t年的投资, δt表示第t年的折旧率。我国一般采用综合折旧率, 为了方便起见, 参照解三明、马拴友、王小鲁等人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假定δt=5%。基期年的资本存量可按照国际常用方法计算:Ko=Io/ (a+δ) , 其中a是样本期实际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 Ko是基期年资本存量。由此形成三个时间序列, 即不变价的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WGDP, 真实的西部地区政府资本存量Kg和真实的西部地区民间资本存量Kn。此外, 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记为LGDP、LKg、LKn。
2.2 模型设定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 VAR模型及在VAR模型上建立的脉冲相应函数不需要添加不必要的假定约束, 能够充分详尽地描绘出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轨迹。我们选择非结构化的VAR模型来考察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的关系, 以及在给定单位条件变化下各变量系统内相互影响的综合动态反应。我们选取了三个内生变量, 并且不考虑外生变量的影响。模型可设定为如下, 见式 (1)
其中p是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VAR的回归结果, 可估算西部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 (Innovation) 扰动的脉冲响应值。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IRF) 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系统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的取值的影响。借助于此, 我们可以测算出西部经济、西部地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如果数据系列存在协整关系可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 进行分析;反之, 则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响应测算。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经济变量不平稳产生的伪回归, 需要对经济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若变量非平稳则需要进行协整分析。本文采用ADF和PP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的平稳性。原变量经检验发现存在单位根, 将序列进行一阶差分,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 (1) 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2) 数据的处理与计算采用的软件均是Eviews 5.0, 如无特别说明, 后文中表的注释均同表1。
检验结果说明:LGDP、LKg和LKn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 都在1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 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进一步对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 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 进行协整检验以前, 需要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3.2 VAR模型的确定
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一般用赤池信息准则 (AIC) 或施瓦茨准则 (SC) , 选择最大滞后期P值, 原则是在增加P值的过程中使AIC或SC的值达到最小。适当加大P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 但P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 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不同滞后期所建立的VAR模型的稳定性, 本文最后选择滞后2期, 即P取2, 通过滞后长度准则 (Lag Length Criteria) 检验, 五个检验准则同时得到了满足。VAR模型的具体表达式见式 (2) , 为方便起见, 把系数写成矩阵形式, 括号内为t检验统计量值。
对该VAR (2)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通过, 表明该模型是稳定的。从上式可以看出LKg在滞后1、2期对LGDP施加的全是正的影响, LKn在滞后1期对LGDP施加的也是正的影响, 在滞后2期时施加的是负的影响。LKg在滞后1、2期对LKn施加的全是正的影响, LGDP在滞后1期时对LKn施加的是正的影响, 在滞后2期时施加的是负的影响。
3.3 协整分析
对一阶单整序列LGDP、LKg、和LKn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并求得协整向量, 依据AIC准则选择含截距项和不包括趋势项。
表2中的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 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r≤0的原假设, 即变量之间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通过分析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证实LWGDP与LKg、LK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关系表达式为:
由上式可知, 在长期关系中, 政府投入每增加1%, 西部地区经济就会增长0.69%, 这从数量证明了在样本区间内,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推动。
3.4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趋势, 但无法得知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如果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误差修正模型表述。基于此,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表达式为:
调整后R2=0.72;F=8.033
其中, 误差修正项为: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与政府投资的影响方向相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34,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
3.5 脉冲响应函数
经过前文的分析可知, VAR模型中LWGDP与LKg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并且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于其短期的波动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由于LWGDP与LKn不存在协整关系, 无法通过上述方法得以分析, 因此, 只能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民间资本投入对于西部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图1是基于VAR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y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新息作用的期间数 (单位:年) , 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 两侧的虚线是脉冲响应函数加减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表明冲击响应的可能范围。
由图1可见,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来自政府投入的新息冲击, 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正向效应, 在前4年内增长幅度很快, 随后在保持一种稳定的水平状态, 这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主导的。
根据图2可知,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来自民间投入的新息冲击, 也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正向效应, 但增长幅度非常有限, 基本保持一种稳定的水平状态, 从中可以看出在样本观察期内, 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作用十分有限。
根据图3可知, 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对来自政府投入的新息冲击, 在一开始出现正向效应, 并迅速扩大, 在第3期之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保持平稳的正向水平。从中可以看出, 在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非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相反, 政府投资带动了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
4 结论
本文采用VAR模型对1978-2007年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和西部地区政府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等时序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 我们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府投资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在长期关系中, 政府投入每增加1%, 西部地区经济就会增长0.59%, 分析其原因, 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目前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 经济仍比较落后, 发展任务很重, 这是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一个基本点。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 尤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较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西部地区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从西部地区人均GDP、产业层次、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来看, 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推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 既需要运用市场力量, 更离不开政府作用。也就是说, 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在实现西部地区战略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私人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 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要高于民间投资。而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从长期来看, 因为投资主体具有企业化、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市场有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及高投资回报率的要求, 民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要优于政府投资 (钞小静、任保平, 2008;任保平、刘丽, 2004;刘德华、杜淑玲, 2007;廖佳欣, 2007) , 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持续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 我国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
4.2 通过对图3的脉冲响应分布图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在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即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即政府投资的扩大通常会带来民间投资的增加, 表明国家对西部地区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的政策不仅未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反而增加了民间部门的投资, 产生了挤入效应。因此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4.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在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投资重在启动与引导投资, 民间投资重在吸引与扩大投资, 他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就目前来看, 政府投资过多、效率低下, 民间投资不足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西部地区应当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入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硬件环境的建设, 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避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制度, 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 完善的法律规章体系, 良好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等。近年来,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民间投资逐步由投机性、盲目性走向理性化, 注重集聚经济和规模效应, 投资战略转向市场导向型, 这启示我们, 只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才能推动区域民间投资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当前政府投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Khan M.S, C.M.Reinhart.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 1990, 1:19-27.
[2]任保平, 刘丽.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 :50-54.
[3]卢中原.我国民间投资态势分析[J].上海投资, 2003 (1) :14-18.
[4]陈兆荣.民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J].经济纵横, 2007 (4) :60-61.
[5]钞小静, 任保平.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于政府投资转向[J].经济科学, 2008 (2) :5-15.
[6]张桂林.关于启动民间投资加快西部开发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 2000 (9) :37-40.
[7]樊士德.我国东西部民间投资的比较及战略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2 (2) :64-68.
[8]叶帆.东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对策[J].行政论坛, 2005 (1) :79-82.
【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推荐阅读:
西部地区案例10-25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 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08-11
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10-21
西部生态环境资源化对策分析11-07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07-05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