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2024-11-28

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精选10篇)

1.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篇一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多少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5.鼓楼中心岛是半径10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小华量得一根树干的周长是75.36厘米,这根树干的横截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只羊栓在一块草地中央的树桩上,树桩到羊颈的绳长是3米。这只羊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地面的草?

2.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篇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的分数的认、读、写。

2、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数学家族“里的一位新成员--分数。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师板书:

(1) 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3) 比较分数大小。

(4) 分母相同分数的加减法。

3、请大家分别对每个知识点举1-2个例子,与同桌交流。

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订正练习三弟1、2题。第1题,提醒学生要数清总分数。

2、指导完成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困生。

3、指导完成第4题,鼓励学生直接写出答案。

4、指导完成第5题。

弄清每个人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再计算。

5.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第5、6题,然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有难度的可以在小组内商量解决。

6.第7题不要求学生都会做,但却都要

去思考。可以启发学生用局部平移或旋转地方式,把复杂的图形变简单些,问题可能也会变得容易些。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说。 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互相评价。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交流本单元所学知识。

2、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根据板书与同桌互相举例。

3、学生独立完成,指明验证答案。

4、理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学生独立完成第5、6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图局部平移或旋转。

可小组内交流,以好生带动差生。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解答教材第1题横排第3幅图时,出错比较多,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延长图中原有的线,在此基础上,学生能一眼看出把圆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站了其中的几分之几。看来有的土模需要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学生才会明白。

课题 整理与复习课时 五(3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感受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从直观图中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理解第67页第2幅图两个杯子不一样大,各杯的三分之一不一样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图联想,梳理活动

1. 出示教材69页第一幅图,问:你学会了什么?

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这幅图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这部分知识我们已整理过,学生翻书回忆)

板书:

分数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板书提问:

A.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B.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6.整理学习方法。

你是怎样学习这一单元的?

指名口答,只要合理,都应肯定。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看图,出示教材67页第8题。

1、完成(1)、(2)题。

2、同桌交流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

1.教材第70页第1题,说一说题的意思。

(1)出示第1题,告诉你的同桌两个分数的意义,并说明怎样涂色,比较它们的大小。

(2)独立做后2题,屏幕展示讲评。

(1)利用图(1)情境让两位同学示范喝水,比较二分之一与三分之一的大小。原因:这两个分数对应的整体是相同的。

(2)利用图(2)情境,同桌2人实验,明白大杯的三分之一比小杯的三分之一多。原因:与这两个分数对应的整体是不相同的。

(3)想一想;比较分数的前提是什么?

教师引导:如果分子都是1,如图上,第二幅图,小男孩和小女孩都喝了1/3,为什么这两个1/3不相等呢?从而引出:这些分数大小时对应的整体是相同的。

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教材第70页第4题的第1、2竖行,先计算,再说明算理。

2、重点指出:四分之一加四分之三等于二。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2、每个人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3、男孩子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4、穿蓝衣服的男孩先吃了四分之一,问还剩几分之几没吃?

理解:整体1可以是1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是否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4个小朋友每人吃了四分之一,问共吃了多少块蛋糕?

拿刀的小朋友把他的一份给另一个男孩,问另一名男孩比其中一个女孩多吃了几分之几?

进一步认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规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明白:动手实践是探索新知的重要途径。

学生独立填空,全班交流,验证答案。

学生可能提出:

1.跳小绳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跳大绳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跳绳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同桌相互说一说,明白5/8>3/8。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仔细观察、思考。

同桌之间互做实验,然后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

生1:分母相同。

生2:分子要是1。

体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分数对应的整体必须相同。

独立计算,说算理。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教材第69页的第一幅图要充分让学生开展提出数学问题的活动。67页的第8题也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素材。

课题 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时 (36)

教学目标:

1、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评估和反思。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单位间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合作学习,梳理知识。

1. 回忆在“面积”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1) 面积的含义

(2) 认识面积单位

(3) 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依板书提问:在理解图形的面积含义时,应注意什么?

3. 你们都学会了哪些面积单位?距离说明它们分别用来测量什么?拿出学具说给你的同桌听。互相交流。

4.请分组把你认识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生说师板书: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评估、反思。

1.独立做第70页第3题。

2.小组自评,反思。

3.全班评估,反思。

三、综合应用知识。

1.出示第69页第2幅图。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2.电脑出示铺瓷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镜,产生问题。

3.小组合作:提数学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4、全班交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认真倾听。

5.重点引导学生讲思路:为什么改写单位。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 房间面积?

(2) 瓷砖面积?

(3) 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 面积的含义

(2) 认识面积单位

(3) 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篇三

积》教案苏教版

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提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2、教学重难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与应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一、知识点一: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意义。

①、周长意义:。

②、面积意义:。

二、知识点二:整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想想说说怎么进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

①、我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排一排,并用双箭头把它们连起来。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②、我能写出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③相应练习

60h2=2

07h2=2

34d=

26d2=2

0=

40d2=2

三、知识点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

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用字母表示是()。

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用字母表示是()。

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是(),用字母表示是(),圆周率是()。

④试一试整理成知识网络图理解记忆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知识点四: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说说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有哪些?

②想想这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并根据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整理成知识网络图。正方形:

③三角形:

④平行四边形:

⑤梯形:

⑥圆形:

小结:本89页思维导图,熟读本公式。

四、达标测评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6厘米,高是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梯形茶园,上底24米,下底30米,高18米。如果平均每棵茶树占地0平方米,这个茶园一共有多少棵茶树?

3、如图,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周长是

3312,求斜线部分面积?

归纳总结:

4.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篇四

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经历回忆和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转化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深化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

1.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2.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吗?

请你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

板书:S=abS=a2S=Лr2

4.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你能根据推导过程进行整理吗?

5.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P100的网络图.

6.提问:通过整理,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说说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口答

举例说说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

回忆计算公式

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整理过程说说体会

三、展开练习,应用深化

1.画一画

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这条线段长()分米,是1米的( )( )。

学生操作思考

2.折一折

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分成()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填一填

P.101第3题

4.估一估,测一测

出示图形,估计图形周长和面积,再测量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5.选一选

(1)用一根长4米的绳子将一只羊栓在一根木桩上,这只羊最多能吃到()平方米的草。

A、6.28B、12.56C、25.12D、50.24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A、2B、4C、8D、6.28

(3)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圆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面积,

()

A、圆面积大B、正方形面积大C、同样大D、无法确定

6.比一比

P.101第5题

比较以后,追问思考过程

7.摆一摆

用12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学生折纸

在课本上填空,并口答是怎么想的。

估计后再测量、计算

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分组讨论

动手操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图中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取近似值3)

2.万大伯家用65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平方米。

5.面积和周长对比教学方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旨在从三方面去区分周长与面积:①从概念上分清;②从计算方法上分清各应该怎样算;③从计量单位上分清各该用什么单位。

本节课设计采用了饭店招牌这一实物图,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情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问题,通过学生观察、计算,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根本上加以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练习题设计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教师激趣: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引入课题: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活动展开.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3.出示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6.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篇六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就是:圆的半径(r)的平方乘以周长C,S=πr*r。

圆周长公式

7.[数学教案]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篇七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 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较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谁愿意到前面来,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指出:我国实际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周长约是4万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拿出手帕等东西指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8.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应用题练习 篇八

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都有哪些爱好呢?

生1:我爱好滑旱冰。

生2:我爱好看电视。

„„

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爱好非常广泛。我呢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也喜欢收集整理一些好看的图片。十一假期,我发现很多地方都摆出了漂亮的花坛,所以我不但拍摄了还收集了一组关于花坛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生:好。

师:图片欣赏完了,想说点什么?

生1:那么多的花坛真漂亮!

生2:真美丽!

师:看得出来大家都为生活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出问题:保护好花坛里的花我们该怎么办呢?

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围花坛一周”的方法,对“一周”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易掌握。

(第一次小组讨论: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己想出办法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生5:派监督员在一边看着。

„„

活动三: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都觉得给花坛安上护栏比较妥当,我们就用这种办法来保护这些美丽的花儿吧。根据我们学校的花坛情况及刚才提到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评析: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指一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围花坛一周”的方法,对“一周”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易掌握。】

活动四:深化感知,认识周长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怎样才能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所以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的问题。(板书:图形的周长)

师:有关周长,你想说点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长?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

生2:周长到底有多长?

生3: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

师: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贴圆形花坛)

生:(边指边说)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从起点围绕图形边沿一圈再回到起点)

师:你说得真好,对,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哪位同学能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贴正方形、长方形、扇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扇形的周长是它一周的长度。

视频暂停:大家一起说周长,熟悉周长

活动五:合作探究,理解周长的含义

师: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什么是周长,怎样知道图形的长度。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呢?

师:有同学说用测量的办法,下面咱们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

(第二次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哪个图形的周长。生1:我们觉得测量圆形可以用绳子。

生2:测量较大的图形周长可以用步量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根绳子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做好标记,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测量方法,那么像圆形、扇形这样的图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围一围的测量方法来求它的周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评析:概念的应用,新旧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拓展;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调动其心灵深处的思考,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六: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通过测量我们就能知道学校花坛的周长。我想同学们会很快买回适合花坛长度的护栏。下面请用你们学到的本领来看看这些图形吧。

1、新知学习,边说边做,用小手边指边说各种图形的周长。

2、感受周长,请学生用软尺测量同学头围、腰围并记录,还可以测量课桌面周长、讲桌面周长,其中两人测量,一人记录。

3、走进生活,逢年过节,把教学楼安装上彩灯,教学楼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灯线?

4、动脑筋,激发孩子学习周长和数学知识的兴趣。

5、理解体验,请一列小火车的同学围着某一排同学的座位步测周长(两步是1米)。

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围花坛一周”的方法,对“一周”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易掌握。

生活中找周长,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学习用周长、算周长。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长,感知周长的存在并探索测量周长的办法并学会用周长算周长。小结提升,提出学生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9.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篇九

③ 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怎样推导出来的?

[简析:由学校照片引入,感受学校的美,激发了学生爱校爱学习的情感;又引出操场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

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第128页,图略)

(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

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

3、想想议议(2):老师家有一块菜地宽45米,长比宽的3倍还多5米。老师要给菜地四周插上篱笆,至少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简析:让学生给没有规定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出高招”,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通过老师的菜地问题,营造了“生活画面”,学生很乐于去帮助教师去解决,除了知识上的自豪感,还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的情感收获。]

(三)复习面积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纸上写出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抽样展示,并对应板书。)

2、想想议议(3):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电脑演示其推导过程。

[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小组合作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教师出示网络图。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简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四、应用,提高能力

1、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28页,图略)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①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

②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③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3、对号入座。

①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 )

A周长面积 B 周长面积 C周长面积 D 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②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A5 B12.5 C 25 D 50

4、走进生活。

老师要给锅口直径是0.95米的锅子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比锅口直径大5厘米。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圈铁片,铁片长多少米?

[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怎样复习的?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2、回顾:现在你能解决操场问题了吧?课余,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有关数据,去算算看,下午把结果告诉我,好吗?

六、作业,留有回味。

10.圆的周长和面积 篇十

1.练习教学体现“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练习课教学同样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上课伊始,我就引进了圆形花池的生活实例,设疑引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列举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现实情景中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练习教学体现“数学化”

我们应该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同时我们又应该注为了防止“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数学化”。为此,在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圆之间的不断移动、变化、组合的变式练习题,让学生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练习教学体现“开放化”

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形势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

上一篇:新东方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