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研讨会发言稿(共8篇)(共8篇)
1.作业研讨会发言稿 篇一
新生研讨课作业
(1)为什么要搞绿色建筑生态城市?
答:在全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气候变暖,资源减少,垃圾排放等问题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很有必要。绿色建筑生态城市能通过协调城市与环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不仅在减小城市热岛效应方面效果显著,还能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2)什么是气候变化,及其危害?
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我的理解是气候变化就是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逐渐打破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然的一些气候指标开始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现象。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人类自己,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15项与绿色建筑内容相关行政法规;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通知》、《节能中长期规划》等法规性文件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数十项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成果还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
(4)2005-2011年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事件。
答:2011年10月30日世界可再生能源亚洲地区会议暨第五届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渝举行,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率中国代表团参加2011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系列活
动,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4)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定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指出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并在其生命周期内(原材料生产,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建筑维护以及拆除和再生)始终保持高效率的资源利用(能源,土地,水资源,原材料等)和最低的环境影响;英国建筑设备信息协会(BSRIA):“一个健康的建筑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应基于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原则;欧洲委员会:倡导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其定义现已日益突出延伸到无论是在空气品质还是在使用空间上,都要为人类造福的范畴;美国加里福利亚环境保护协会:绿色建筑也称为可持续建筑,是一种在设计,修建,装修或在生态和资源方面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比如高效的利用能源,水以及其它资源来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产力,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我的定义:绿色建筑就是在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保证人生活的舒适又对环境影响最小(无论是资源的获取上还是环境上,要最高程度的融入环境融入自然。
(6)表格
答:
2.5
1.5
0.5
019982008
20092010
(7)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
相对湿度,原理:湿度越大水分蒸发越慢;水分蒸发越快温度下降越大。简易方法如下: 准备两支一样的气温计一支气温计的玻璃泡放在湿棉花上方(靠近但不接触)另一支不做处理。最后把两只气温计放在想测试的地方。通过两支气温计的读书差(记为A)就可以表示出相对湿度,然后测试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值(B,C,D„„)最后通过比较A,B,C„„的大小得出这几个地方的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定义,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湿空
气中水蒸气的密度。
(8)Well-being的意思?
我认为是幸福的意思,区别于安康,康乐,福利幸福有两成意思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真实的满足感。
(8)热对人的影响,影响有哪些?
答:a,情绪上热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夏天人更容易发怒。特别是当气温很热时人人就暴躁;健康上太热了人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此外热往往伴随着排汗,而排汗的同时会带走一些人体代谢废物有利于健康。当然热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影响。
2.作业研讨会发言稿 篇二
一、练习、作业的功能意义
本届探讨会的主题是“练习”研究, 由于研究背景和关注点的不同, 部分与会者主要论述了“作业”问题。对于“练习”与“作业”的概念内涵及其异同, 会议没有作专门的理论辨析, 更多的是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对其功能意义展开交流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 “练习”与“减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部门关于减负的红头文件发了不知多少, 然而学生的负担反而越发严重, 根源在于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反人性、反教育的, 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诉求, 不应当也不可能如有些人所说的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说我们过去十年的课程改革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改革设计、一种思想发动;那么, 今后的十年更多的应当有赖于我们每位教师、每位校长日常的课堂创造。而破解这个难题的充分条件就是要看清练习的正负能量。
曾有学者说过, 人从某种意义上是“终身练习者”。其实“练习”历来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关注的课题。孔子就说过, 学而时习之。德国教育学家克林伯格认为, 练习是一切教育教学过程的现象形态, 也是教育领域的本质特征。裴斯泰洛齐则提出, 纯粹的、正直的人, 借助习练自身拥有的一切力量和素质, 就能够基于人类的本性获得陶冶, 达到真正的人类的智慧。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兴起了一股改革教育学的浪潮, 学校的“练习”遭到厌恶与批判。爱伦·凯、蒙台梭利等代表人物都谴责练习的强制性, 提出“儿童的权利”“儿童的世纪”, 重视儿童的自发性、互动性、自主性。但当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比如凯兴斯泰纳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劳作学校》, 抨击空喊“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之类的口号乃是“粗暴的言论”, 会招致“空前的灾难”。他感慨学生对系统练习准备不足, 认为没有“机械性的技能”, 任何价值的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在我看来, “练习”涵盖了训练、习练、演练、操练、修炼等不同层次的意义,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练习有不同的语境———练习、作业、活动, 等等, 它们其实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潮或教育思想的背景:要素主义、进步主义、活动主义等, 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些词语尽管有微妙的差别,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都是为学习 (学业) 而展开的外显或内隐的动作和行为。所以我们不妨把练习、作业和活动作为一个概念系统来看待。进一步说, 练习即“做中学”, 即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这些年来“练习”成了一个负面的概念和形象。在社会上一片批判“练习”的声浪中, 我们作为教师、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工作者, 要清醒地认识“练习”的正能量, 要思考怎样让练习变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有趣, 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老师介绍了不久前“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调研”的结果。这项抽样调研涉及六个区县的84所学校, 252个班级。其中包括小学三、四、五年级的语、数、英学科, 初中六、七、八年级的语、数、英、物理学科。调研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和家长。有关作业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呈轻度的负相关;学生睡眠时间与学习成绩呈轻度的正相关。
作业负担不仅来自于教师, 还来自家长乃至学生自身不断追求第一的思想观念。在作业功能的认识上, 不同学段不同群体的看法有一定差异。第一, 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被一致认为是作业的首要功能。第二, 做作业能提高学习成绩的看法得到普遍认同, 但到中学阶段明显下降。第三, 初中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相信作业时间、作业量越多越好, 更相信强化训练的作用。第四, 教师多认同做作业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视程度。第五, 对多做作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的观点, 父母文化的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不太赞同”。从作业的设计、批改、分析到辅导讲评的过程中, 教师花时间最多的是批改作业, 而用在设计、分析、辅导、讲评上的时间比较少。有趣的是, 很多专家倡导作业面批, 但调查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这种方式的,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面批时教师往往在训斥孩子。我们常说作业和教学要一体化, 要有系统思考, 但实际上作业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很严重, 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练习、作业的改革实践
研讨会上, 来自上海和各省市的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就练习、作业改革实践和认识问题交流了各自研究的成果和心得。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观察, 使与会者对练习和作业的系统开发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 区域层面的举措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在大会研讨中概括介绍了本区中小学近年来在练习、作业方面的改革探索。围绕减负增效、绿色质量, 普陀区教育局以有效教学为抓手, 分阶段落实目标, 层层推进, 针对“练习的系统开发”这一主课题, 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主要措施和经验可以概括为:
(1) 深入调研, 了解现状。2009年, 编制了《普陀区中小学作业调查问卷》。调研发现, 各学校在练习环节中依然存在“偏、难、繁、旧”的现象;教师比较看重“用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信息”, 而忽视了“用来诊断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信息;普遍存在着“作业布置量大”“作业设计针对性差”“作业的反馈不够有效”等问题。
(2) 标准引领, 基地示范。提出建构并优化学科的目标体系, 细化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以此作为作业布置练习设计的“基本线”。同时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 以专题研讨、教学展示、经验介绍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各校教师共同参与制订《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与实施》, 以质量标准规范练习设计, 将课程标准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一个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强调练习设计的精细和适切, 有效地避免了练习的随意无序、过高要求以及练习量膨胀等等加重学生负担的弊端。
(3) 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普陀区在2009年制定了《质量保障手册》, 对作业和练习的要求作了具体的阐述, 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区教育学院组织教研员开展作业设计的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 邀请区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培训和文本的拟定, 从作业练习的“规范层面”“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上提高了教研员自身的专业指导力。
(4) 重视实验, 优化教学。实验也是练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探究问题, 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此, 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区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推进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推广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运行平台”。全区设立了11所实验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已形成了一些新方法和新经验。
(二) 学校层面的探索
本次研讨会在大会研讨之前, 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会场进行了专题研讨,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十多位教师和校长介绍了各自在练习、作业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张蓉老师代表“上海市小学语文作业研究项目组”介绍了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的研究成果。她强调, 作业设计首先要确定正确的作业内容, 一定要以课程目标、年段要求为依据。如二年级要求初步了解句子的意思, 三年级要求在概括句意的基础上概括节意, 四年级能用一定的方法概括段意, 五年级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 三年级教师就不应该出概括段落的作业, 要求高了;而五年级教师则不应该出填空题让学生去概括, 要求过低。我们要首先考虑课程目标, 接着是年段要求, 再细化为单元要求, 最后落实到单课要求, 要把这样一个链搞清楚。在此基础上, 设计作业时才能整体把握知识、能力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训练目标。
浙江省仙居县城峰中学张仙女老师提出, 目标有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等, 有大目标与小目标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要根据教材、课标、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教师自己的授课特点来进行课时目标的设计。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作业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一活”, 作业形式应该是比较“灵活”的, 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二度”, “深度”,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不同需求设计作业;“广度”, 增强综合意识, 训练多种技能, 如英文写作可以采取读写结合、听写结合、说写结合、译写结合等拓展方法。“三实”, 作业设计要有“实际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杨红庆老师认为, 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了个“五严”禁令, 以往课堂作业带到课下做的现象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与教师布置作业时是否清楚地提出具体的要求, 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 要想提高作业设计及其完成的品质, 首先要做到精选习题。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精选讲课与练习内容, 以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如在教学三角形时, 学生对“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的争执最大, 教师应该重点分析, 布置的作业也应围绕这点。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奇思妙想, 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讲评, 挖掘价值, 寻求规律。
上海市普陀区新黄浦实验学校的肖建民老师和王红卫老师分别介绍了该校开发“情趣作业”系统研究的经验。老师们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出发, 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作业形式正在悄悄“变脸”, 具体表现为“三多”: (1) 形式多样。变单一的习题式为多种形式的作业, 注重问题情景设计, 增强了作业的吸引力, 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作业兴趣。 (2) 资源多种。作业设计以教材为主, 同时广泛吸取课外资源, 注重作业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3) 批改多元。批改方式多样,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低年级语文学科《寓言二则》一课的作业, 把原先的“读背文中的两则寓言”改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准备充分后讲给班级同学听”。形式变了, 但其实目标、要求没变, 只是小小的一个新花样却使同学发生了大大的变化。第二天下课时, 好多同学围在老师身边, 主动汇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 有的同学甚至拿着他新买的寓言故事书追着读给老师听。作业少做点、做得精, 可以让孩子们更有时间吸收课外的东西, 学习效果更好。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易建平老师认为, 在我们的课堂或者练习中间,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通过探究得到的,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是一种比较有效而且效率比较高的方法, 要避免为探究而探究的一种“作业秀”。但是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接受学习层面上, 而要把接受得来的知识吸收演变, 成为自己的知识。从学习能力的发展或认识论的角度说, 应该有三种学习能力的发展, 即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这样三个台阶, 由此我们这几年来研究提出了“五环节”“三台阶”式练习设计。针对有效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预习, 基础训练, 课堂学习, 巩固练习和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五个栏目: 即“知识概要、四基训练、经典题例、巩固练习和学习反思”。“四基”是对“双基”的拓展, 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 我们还希望学生得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基本的数学学习经验。“五环节”环环相扣, 依次形成一个难度和层次递进的学习链。
其他几位老师的发言内容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其中有江苏盐城景山中学高中部束长剑的“合作型作业”、福建省漳州一中林丽娟的“英语听力练习系统开发”、上海市真如中学吴长江的“跟进式练习”、上海市奉贤中学季洪旭的“有灵魂的练习系 统”、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林彬的“跨年级综合主题作业”等。
会上还有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孔企平教授介绍了国际数学学习测评研究动态, 沈章明博士介绍了初中语文观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三、练习、作业的研究路径
对于练习、作业研究和改革的方向, 除了各校教师介绍的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几位教育行政领导和专家也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指出了可供参考的研究路径。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提出, 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是什么”以及一部分“为什么”, 从学习分类的角度来看, 大量的有效时间都用在低层次目标的训练上, 包括课外作业, 也主要是用于增强知识基础。至于怎样“学会学习”, 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爱学习、肯钻研, 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这些高层次的目标往往被忽略了。现在国外提出“翻转课堂”,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高层次思维的挑战, 把情感、态度、兴趣、毅力等目标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往往看见的是“知识点”, 但是看不见“知识点”背后的意义, 没有意识到通过这个点能够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和情感。所以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目标都需要修订和完善。我们的作业设计、练习设计, 需要考虑如何把内容置于情景当中, 让它能够显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去发现和创造。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闵景认为, 进入信息化时代, 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给了我们新的“练习”机会。比如有的学校在研究利用微信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学生利用手机可以随时上传问题, 教师及时解答。各人可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 放在免费的存储空间里面, 复习时可以随时翻阅。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调整改进教学。现在有个show me软件, 它是全球最大的免费微课程平台。老师把学生询问的题目用iPad拍下来, 然后当场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等到讲完, 一个微课程就形成了。放到网上, 班里的同学都可以看解题过程。以后有多少学生点击过这个题目也都有记录, 这对教师改进教学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 信息化平台给我们的练习设计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指出,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方面的问题积累得更多, 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有不少新的理念思路、新的策略方法。但是我们做了这些事情以后, 究竟对孩子的发展有没有作用, 我们设计的作业和练习系统是否真正有效, 或者说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比如国外的一些课程和教学设计, 许多要求非常细致, 教师操作也比较方便, 其后的评价手段如问卷等也十分明晰。而我们的细化研究似乎还不够, 往往把问题都留给一线教师自己去摸索、去创造了。也许有几个会创造的老师做得很好, 也许有许多老师还不会创造, 于是就留下不少空白和缺陷。因此在深化研究这些教改难点的时候, 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关注。比如这些年引进的国外材料不少, 是否请我们的专家学者多提供一点可供实用的借鉴。重要的是, 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是单纯的理念设想, 而是要从教改实际出发改进我们的教学流程, 来设计我们的练习和作业系统,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其有效性, 从而通过实践检验来体现我们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价值意义。
摘要:第八届有效教学研讨会的主题为“有效教学视野中练习的系统开发”。与会者对练习、作业的内涵、功能、改革实践及发展路径展开了讨论, 结合教学现状和减轻学业负担问题交流了经验体会, 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3.张新权 油画艺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篇三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美术理论家、国画家
谈油画,也包括谈其它画种,都要涉及题材和语言问题,两者是相关联的,其实语言也是题材的一部分。张新权一直在历史遗迹、建筑遗迹包括其他文化遗产等题材领域进行拓展。
再来说说语言,中国油画语言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是造型和结构的联系与区别。造型,特别是造型内在的结构,包括人体、景观的描写,不一定非常写实,但要有结构的观念。这是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画的一个弱点,它重视写意,在山水画方面尤其有发挥,这种发挥是外部因素很难理解、很难达到的东西,也是自觉的表现。张新权显然不是写实画家,但他在把握空间方面却有自己的认识,这实际上就是力度,在平面上画这样的油画,怎么样有力度而不显得松散。
画这些建筑遗迹很容易散乱、零散,但是张新权画得结实、有力度。把写意用在油画语言上,是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油画的贡献,但是用得不好,在油画语言故意做出些东西,而失去油画的空间感、失去色调的丰富性,那这个油画是没有成就的。张新权在这方面做的探索是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
还有一个色彩问题,中国人的色彩观念落后于欧洲人。色彩问题在于如何在色彩上、色调上有所追求,并敢于运用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色彩观念是什么?色彩观念不在于五彩缤纷,不在于如何丰富,而是在单纯的色彩运用上取得色调的丰富性,这又是张新权所具备的。他的画面色彩艳丽、丰富,但又是单纯的那种丰富。
贾方舟
批评家、策展人
张新权近些年之所以不断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他把风景画延伸到了历史中去。在过去,艺术家通常只面对自然、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创作,不可能借助于第二自然,或者说复制了自然的图像一类的东西。今天,艺术家可以通过大量图象到达特定年代,因而具备一个有力的条件。
张新权早些的作品,如《十里洋场》很可能出于图象对他的启示。张新权1962年出生,对十里洋场、对1930年代上海没有亲身经历,怎么会对这个时代的远东大都市有兴趣呢,总有诱导的东西使他进入到历史中去,从而产生兴趣。所以他的风景画延伸了题材范围,使风景画具有历史的深度,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
另外,我觉得张新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油画语言,如邵先生特别谈到语言和技法特点,我觉得他已经具备这个能力,用他自己掌握的语言,来叙述历史、来表达历史中的风景。
余丁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策展人
对张新权的作品,应该从两个方面关注,一是图象,二是语言。图象是当代艺术最关注的问题,当代艺术发展的最重要方向是关注图象和图象背后的意义。在张新权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图象、都市景观背后的历史感、文化意义的追求,这种沉重的甚至带有一点破碎的历史感,在他画面中有着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语言也是张新权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种欲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获得某种自由意志的表达。我们看到他的色彩系统其实是三种,而早期现代主义也多是这样的探索,黑白灰、红黄蓝的追求等,往往把色彩还原成三元色。
张新权作品一方面有黑白灰的表现,另外又有纯色的表现,带有很强的抽象性。抽象表达最纯粹的东西,使你的表达脱离对象本身而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但这里边有一个难点,表达历史图象、现实图象时既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表达语言纯粹性这两者有矛盾。张新权的创作正是在寻找这样的结合点,也就是在历史图象和自由表达之间达到平衡。
皮道坚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美术理论家
张新权的油画题材有两大类:一类是工业文明遗迹,包括景观、遗物、舰船、机械,还有都市景观;另一类跟这个反差很大,画的是苏州园林,包括苏州的街景。
工业文明当然西方先发达,我们后来引进,苏州园林则代表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甚至民族文化精神,这两类多少在题材上有内在对立。但在张新权整个创作里,他把两者巧妙地统一了,如何统一呢?我认为他画所有东西,不是把它作为某种特定的历史景观或者特定历史景物给予简单地再现。他的作品两类题材都有一种叙事性,或者说他的画让我感觉到一种历史的流失感。
另外,我们有很长时间在谈油画民族化,现在不谈了——你只是在想怎么把你的感受找到特殊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你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历大历史的转变,你有真诚表达的强烈愿望。张新权的油画里,中国文化艺术的意识很突出。比如他受过传统书法、绘画的耳濡目染,用笔下去就是不一样。
张新权的颜色在西方油画传统用色的规范基础上,有很多主观的颜色,红的、绿的、还有固有色的大片运用,但又和西方油画色彩、调性在一幅画上很好地结合,而这些主观颜色本身又有一种象征意味,增加了画面的可解读性。
邓平祥
湖南油画学会名誉主席、高级美术师
我不太主张油画民族性,我有一个观点,一个艺术家真正做到了个人性就是民族性,因为他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和精神一定是自然地、不刻意地通过个性表达出他的文化精神,这个是我的观点。
张新权画的题材主要是工业历程和历史遗迹,为什么好看呢?它是一种新的好看,颠覆古典美术观念规划,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否则一谈美学就是古典艺术的专利,现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就没有美学。
我还想谈一点,就是张新权对工业文明的态度我认为还是批判性多一些,他有一种悲剧性。我们原来老是批判农业文明,但是有一点农业文明绝对比工业文明高,农业文明所有生产资料和生产结果是可以再生的,工业文明生产的结果都不能再生。
通过画工业遗存,张新权对工业文明提供了意义深刻的一种反思。
陶咏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张新权的作品给了我两种感受,一个勾起我怀旧,一个则有一种雪耻的情感。他的画犹如史诗,有一种质感,不仅仅是表面理想化的风景,而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 他的画的确给我们一种警示,充满一种悲剧的力量,让我想起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我觉得他的构图完全是意象油画,跟写实、逼真不一样,意象可以有许多发挥,所以他叙事空间非常有节奏、非常大。他的画有很多笔触是用“写”的手法,线的穿插很有意思,非常耐看。色彩则基本上都是灰调子、暖灰冷灰,后边自由地表达大红大绿好像也是在做某种视觉尝试,是新的探索。
杨松林
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油画家
张新权的创作需要做大量的画外工作。历史风景画创作或者历史主题性创作同样面临难题,集中来说就是如何把历史变成一件作品。历史画首先是一件艺术作品,而不是历史图片复制。还有,他切入点很鲜明,而且带有连贯性、系列性。将历史图片和史料转化为感人形象,用自己语言完成转化过程中,使作品具有经典性、史诗性、当代性,我觉得在这方面他做了认真的研究。
作为中国油画家完成兼具东方和西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激烈碰撞和冲突,实现本土油画过程中,一个中国画家必须付出两倍的智慧、两倍的胆识、两倍勤奋和投入,从张新权作品展示阅读以后的确有一种感觉,他的确在整个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还有这个题材的社会性问题,刚才谈到像这样题材所表现的东西,这些景物目前还有很多误区,我们这些年来把很多具有百年历史沧桑的景物不断毁掉,值得我们关注。所以他的作品被社会认可以后令人产生反思。
徐虹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评论家
看张新权的作品使我想到两个人,一个是西方19世纪的透纳,打破学院对历史画的定义,而将风景的形式、人如何看风景、人如何在风景的时间流动中,把人性对历史的理解表达出来。我看了他把船景搬上画面,我发现他追求气氛、追求在怀旧中想象历史场景的气氛,画面跟透纳很相像。当然,透纳描绘的是英国蒸蒸日上,描绘繁荣和昌盛,张新权描绘是对工业文明很难说清楚的一种情绪,批判是主调,但对钢铁物的表达上又有自己的迷恋。
第二个是德国的基弗,他把对德国历史上一些耻辱、战争以及他对自己国家的爱,非常复杂的感情融入他的画当中,我们确实可以当做历史画来读,为什么当做历史画?因为有人才有历史,有人对空间、时间有自己的发言权,艺术家个人对这个事件有自己的解释。
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从张新权的年表中可以看出,他不是八大美院培养出来的。他曾在浙江美院进修,然后一直在苏州和南京两地工作和学习,这样一个背景为我们了解张新权油画风格中具有书写性因素提供了来源。浙江美院的艺术氛围和教学体系,江浙一带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对张新权的创作,特别是他油画中流畅的书写性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张新权的年表也提到他到了苏州后更多关注苏州园林的风景。这种关注其实有一个背景来源,那就是20世纪初中国出版和摄影界出现了大量历史照片、历史图录,这些东西对每一个读者都有强大的冲击力——而张新权的作品无疑有一个图象梳理和图象重构的问题。在这种梳理和重构中张新权把握了几个要点:一个是他选择军舰作为描绘对象,军舰可以说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也可以说是帝国主义入侵,还可以说是政治制度改革。可见他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而收集以后重构出来的图象,更多是张新权个人的想象重构,这些想象带给我们对今天一些问题的反思。这种重构方式反映出来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太具像,太按照传统理解下的历史予以确证。这样的画作与大历史不是矛盾的东西,一个代表官方教科书,一个是个人基于历史经验的重构。
刘礼宾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策展人、评论家
张新权在文章中写过,他在选择上海题材时有一点距离,一个不是在上海长大的人,或者不是在北京、上海长大的人写这个城市或者描画这个城市的时候,有一种心态很有意思。他对这座城市的想象,特别对民国的想象,可以加进很多东西。这就是陌生化,有特别的可能性在里边。张新权画苏州园林、画上海,作为在山东长大的人,20多岁感知体系在北方环境里长大,这里边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文化问题在里边。
看张新权绘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经常先做一个拼图底子,几个大形体出现以后并不精雕细刻,就是画龙点睛,色块基本一块连着。张新权创作里有某种潜质存在,也即他对颜料的痴迷、对颜料性能的认知和挖掘。
现在看他作品很过瘾就是因为其中具备的抽象绘画因素,他有可能真正走向抽象绘画。
尚辉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评论家
从第一代油画家,例如徐悲鸿,到第二代、第三代油画家都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油画在江南油画家手里变得具有中国文化性——江南那种灵秀、诗意全部被带了进去。江南画家本身并不注重对于历史和真实现场感的呈现,更多强调细腻的手法,色彩也可以变得很主观,笔触可以变得有写意精神。而张新权从山东到苏州的迁移无疑显示出他对江南山山水水有一种情结。
4.研讨会发言稿 篇四
研讨会发言稿2010-04-13 22:51诗意珞珈+++学院+++级+++班+++时光荏苒,恍然又是一年,研讨会发言稿。接到通知的时候,我正在上大学语文课。大三下本是一个忙忙碌碌各自为前程打算的时候,然而每周的这门课都可以静下心来漫步文学的世界,实在是一件幸事。讲台上文学院胡春润老师的的解说总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诗文中所描绘的景致总使人有一种特别的神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种执著的追寻,那种求而不得的怅然,总能动摇人心。一些朋友总是会奇怪,为什么我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会对古典诗词如此痴迷。其实,依我看来,正是在理工科学习,才更需要保持一颗诗意的心。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淹没在数字符号的抽象思维里,所以时常需要从诸如傅立叶与拉普拉斯的复杂逻辑世界中抽离出来,去感受一下现实世界的可爱,去接受一下自我心灵的涤荡。正像我们所知的,福尔摩斯酷爱拉小提琴。在繁琐的理性思维困顿之时,一场艺术的熏陶往往能开拓视野,很多问题便由此迎刃而解。更何况,我辈之流正值青春年少,又求学于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如诗如画的皇皇武大,所谓诗酒趁年华,我们怎能在这如花的时节任由世界失去色彩与诗意呢?而诗词文学的魅力,也不仅仅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往往先哲们的哲学思维,和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洞察分析,也深刻地融于其中。深入剖析那些诗词,吟诵再三,常常会感念于心而唇齿余香。《蒹葭》课上,我们体会到了那种无边追寻的凄美意境和伊人的动人心弦。胡老师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是总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一瞬间心灵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是啊,人类千百年来的寻梦历程不都似诗中所写么,心中的梦想便如诗中的伊人,追寻的道路朦胧不清,我们在途中历尽艰辛,发言稿《研讨会发言稿》。有些人放弃了,有些人坚持;有些人得到了,有些人没有。伊人到底在哪里,寻找到底找到了么,诗中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创造了一个唯美的意境,留下了一个悠远的遐思。我想,这大抵也似我们的人生了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基于各种猜测与假象,而真正美丽的,也就是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追寻历程和沿途的清秋美景。而这些美景,却需要一颗诗意的心才能发现。因为转专业,上个学期整整一个学期都淹没在赶课的痛苦之中。三秋桂子的幽香,雪中梅花的清秀,都与我擦肩而过;而当时的我,却并不知晓。诗意就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滑落,于是整个世界都昏暗下来了。所幸的是,春天,如约而至。纸鸢高展,梁燕低徊,山色苍翠,草长莺飞。蓦然回首,对于错过的景致不禁有些惋惜。其实在忙碌之中偶尔放慢步伐欣赏路边随处可见的美景并非一件难事,而诗心的失落却让我困顿于压力之下而无视了身边的美好。而今樱花节又到,校园又开始游人遍布热闹非凡。但我却觉得,武大被誉为最美丽的校园,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樱花,更多的魅力潜藏于珞珈山上葱郁的树木,山间蜿蜒曲折的小路,路边静默而秀丽的野花,还有那花间诗意盎然的生气。倘若我们身在其中求学若干年却从未发现美景近在咫尺,岂不可惜?语文课上胡老师也说:我们现在在这里上课;但你们毕业之后,或许也不会再记得我的只言片语。听完此句不禁心生感慨。理工科把诗词文章作为必修课的学院的确不多,所以作为计科学子,我感到了自己的幸运。然而倘若这样的艺术熏陶仅仅是为了拿学分,那我们课程所得真的是少之又少。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并且去思考去探寻,才能明白辞章背后的精妙。我并不奢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吾党春英之流流连于花间笔底的诗意生活,但我希望至少珞珈学子们可以保持一颗诗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5.研讨会发言稿 篇五
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不仅仅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得认真不认真,重点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或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教学。
所以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效率、效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效果是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应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二是学生学了后是否能用、会用,是否考得好。这两方面做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恐怕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单一、操作性强。一堂课头绪不能过多,什么都想讲反而是什么都浮光掠影,印象不深。其次目标设置要有梯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不审势即深浅皆误”。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堂落实中,一堂课40分钟,知识量是否适中、知识的转化的有效性怎样、学生记忆和思考投入的比例是否恰当、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转化是否完成等,教师都必须要有相应的预案。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另外老师提问要尽量少问“是不是”“好不好”等这类直观呈现的问题,而要多问为什么,同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类必须讲的问题: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内交流后,全班同学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生成的新问题;三是老师明白这是学习中的重点问题但学生始终没有提出来的问题。三类不讲的问题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使课堂教学变“一人讲”为“大家谈”,变“一人做”为“大家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倡在相互合作中通过彼此进行交谈、倾听,在分享想法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完成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生的讲解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宽度,要做到适当的纵横联系;对弱差生的讲解要适当追求精度(讲透),让差生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有所突破,他可能做不起没讲的题,但要尽力让他把你讲过的题做出来。二是注重规范化,审题的合理性、解题思路的严密性、答题步骤的条理性以及板书的严谨规范,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四、课堂学习氛围的有效性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去发现。”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幽默的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是创设有效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弱差生大多数都是懒人,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增加“快速提问”,加大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等。人人都动起来了,课堂氛围自然就好起来了。
6.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篇六
—做个有心人,当个幸福的班主任
苏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学习交流,我想谈谈平时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我的题目是《做个有心人,当个幸福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如果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尽心的去做,我们就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今天我想就班主任个人素养和班集体建设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责任感和上进心让我正确选择—班主任素养
班主任保持积极乐观冷静的心态,会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影响,会给学生鼓舞和促进,使整个班级文明向上,勤奋有为,班集体精神旺盛,充满活力,班主任工作正常有序,卓有成效。
二、班集体建设
(一)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挖掘学生的追求力。
我带的这个班尽管问题很多,入学表现不佳,但我发现学生们其实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不甘于人后的心里表现欲,于是在开学不久后精心组织了一堂班会课,记得开场白是这样的:“同
学们,今天老师心情很沉重,别人都说我们的班是差班。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差班的学生吗?”当同学们流露出不愿意的神情时,我继续说:“佛争一炷香,树争一块皮。我希望同学们要争一口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来改写我们的历史。同学们,扬起我们的船帆,出征吧,胜利就在彼岸。”一番话,点燃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大家希望改变落后局面的欲望。班会课上学生反应热烈,畅所欲言,分析入学以来各方面表现,发现优点与不足。之后,我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班级规章与检查制度。由于是全体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尽管不全面,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因而实施起来学生执行的比较好,一段时间过后,显现了明显效果,特别是上课吵闹现象明显减少,班风有了很大好转。
(二)灵动把握教育机会,目标驱使良好班风的形成。
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确立合情合理的班集体发展目标。有了目标才能驱动班级学生去努力去奋斗。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从各方面树立学生信心,增强其集体荣誉感。特别是重视学生进入五年级以来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家长会,我精心准备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家长会上没有刻意去关注期中考试成绩问题,没有去批评学生,告“黑状”,而是与家长坦诚交流学生存在的潜能,让家长相信学生会发展。让学生明白自己能进步,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家长会上彼此沟通效果很好也为我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像第一次文艺会演,我和学生把获得集体奖作为目标,因为这对一个成绩不好,很少获得过班级集体荣誉的五年级新分班级来说意义重大,于是训练、排演,我都亲自督阵,给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展示自己风采的欲望,增强信心。学生热情高涨,非常努力,结果获得了第三名。面对兴奋的学生,及时予以激励:“我们取得的成绩说明我们同学是有能力的,舞台上能行,学习上也同样能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去努力拼搏。我们不能埋没自己的才能,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努力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能进步一点,就是成功一步。”
如此反复激励,鼓起学生的信心,学生的表现自觉了,学习的劲头也足了,整个班级多方面的改观也就明显了,特别是文化成绩进步很大。
(三)捕捉运用生活细节、增强班级凝聚力。
老师的一些细微举动或者无意之语,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波澜不惊的,也可能是镌刻一辈子的。所以我会有意无意的多关注一些细节,对学生们的教育也是从细节做起。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了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班级管理
无小事,无论事之大小,我们都应认真对待。我们既要从大处着眼,整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又要从细节着手,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只有拥有如此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我们教育教学之路才能充满阳光与欢笑。
我现在带的班两级分化比较明显。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不愿与后进生同桌,而后进生在学习上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有几个同学干脆提出了坐到教室后排去,可以稍微自由些,也免得惹人生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可收效甚微,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上不去。
可就在一天中午。我听见教室声音有些杂乱,刚想推门进去发火,却没想到他们在延续早上语文课的事情,语文老师让他们分了组,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争取考试时班级平均分有所突破。那场景推进去谁都会受到感动,教的是那样认真,学得是那样专注。怎么把握好这么一个教育机会呢?我连忙回到办公室拿了一个照相机拍下了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并且深情地说:“同学们,我被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我的小老师们,当你看到你的学生们这么专注的听你的讲解时,你们有哪些想法呢?小老师的学生们,当你们看到你们的小老师牺牲自己的宝贵的时间这么尽心地给你们讲解时,你的内心被触动了吗?你们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难道只停留在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上
吗?”一些小老师说,开始只是想把那份练习卷上的题目给他们讲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想到被那些学生的认真劲给感动了,没有想到原来自己一直讨厌的人也这么可爱。一遍听不懂问第二遍,第三遍。觉得自己还要再努力些,争取教更多的知识给他们。一些小老师的学生说:“看到XX这么认真的教我,我就在心里想:我一定要把这门课学好,来回报他。”
我深情并满怀希望地说:“老师真希望这种温暖能持续下去,真希望你们每个同学都认真听好每节课,完成你们的心愿。也让我们班的平均分能上一个台阶。”一番教育后,学风有所好转。一次同学的互帮互助,使他们感受到了温暖,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怎么乘胜追击呢?针对班级现在学习积极性较高,可还有些语言,行为不文明的现象,我承担开一堂班会课的任务。我把班会主题定为“团结就是力量”。班会上,我出示了同学们认真学习,互帮互助的照片,采访了被指导的学生及小老师,互相谈了当时的感受,出示了文艺汇演,同学们认真训练,努力拼搏的画面,出示了经过千辛万苦获得的各类奖状,使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与人温暖就是与己快乐,当我出示了同学们最近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讨论该怎么做时,出乎意料的事,好几个当事人当时就站了起来,真诚地向另一方道歉,完全没有了事发时那不争高下,誓不罢休的味道,整个教室荡漾着一种浓浓的暖意。班会后,教室里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边上坐着一些原来不想读书的同学,看上去是那么地和谐,原来让任课老师头疼的教室后的死角也消失了,到办公室告状的同学很少见了。
三、不要再冬天里砍掉一棵树。
这是从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上讲的,大家都明白一到秋天大部分树都将飘落金黄的蝴蝶,融入母亲,直至冬天那些树便俨然死去一般。可是没有叶子并不代表就将死去,那是在积聚力量,好有春天的勃发啊!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能随便将那一棵树当成已死,就无情的砍去,因为冬去春来,他们依然会更俏而争春。学生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学生像那冬眠的树,他们在等待自己的春天,如果我们在此时把他们连根拔起,是多么残忍的事。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会经常遇到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当我们面对这些学生时,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本着:我不能轻易在冬天砍掉一棵树意识,而后去思考如何做他们的工作。对付这类学生,我觉得不求他们的成绩能上升多少,志求他们好好学做人,将来不走向邪路。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慢慢再去引导他们去改,去学。当然还得需要他们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要相信:没有家长的好好学习,就没有学生的天天向上。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需要我们去引导;他们的性格尚未养成,需要我们去塑造;他们的学识尚未丰富,需要我们去培养……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学校里我们既要照顾好学生的生活,也要做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细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烦杂琐碎,非常辛苦,但只要我们做一个班级管理的:“有心人”,我们一定会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总之,几年的班主任下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均尝到过,能让我始终愿意当一位班主任的原因就是这样:追忆过,苦涩全无;追寻着,其乐无穷;追求了,决无悔意!
7.作业研讨会发言稿 篇七
申景奇:发挥金融一体化先导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金融业的先导作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打破京津冀各自“一亩三分地思维”实现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金融业具有先导作用。通过金融创新,基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嫁接创新的金融模式, 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可以实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的融通。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目标。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根本目标,是以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京津冀现代都市金融圈,或京津冀金融区,或现代区域金融系统。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只能走循序渐进的道路。总的工作思路:以资金为纽带,政府、市场和组织作为三个抓手,再造金融功能,重建金融生态,整合金融基础设施,实施金融信息化战略;以金融功能为纽带, 加强京津冀金融合作,发挥政府作用,整合金融资源,构筑大金融发展新格局。
将金融服务观作为大金融格局的理论指针。创建全新特色的大金融格局,实现各方平行站位,优势互补。将金融服务观作为新格局的理论指针。坚持 “服务至上”,引领区域金融发展新潮流,强调服务型理念的树立,以服务引领金融发展新潮流,还金融本来面目。金融业是一个服务业,金融业的发展动力在于提升服务品质,以服务好坏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建设金融中心的核心指标。金融创新———金融效率———金融服务观,凡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金融改革都是值得肯定的。
搞好风险管控设计,防范金融风险。北京市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北京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远超天津市和河北省。京津冀的金融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京津冀地区资金分布极端不平衡,区域资金回报率和成本差异显著。地区分治的银行业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金融资本的快速流动,削弱了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输血”功能。只有加强更深层次的金融合作,才能更好推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当然,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增大,因此需要搞好风险管控设计,防范金融风险,要把金融要素市场、金融主体、后台服务、金融创新等多方面与各方协调起来,自觉地搞好金融体系改革的中后期管理工作,围绕着经济提速的核心点, 实现京津冀三地大资本市场的共荣、共进和共安。
陶晓峰: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规划。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找准定位,避免功能重叠与过度竞争,实现有效协作。京津冀特殊的行政区划特点决定了三地金融协同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引领,需要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实施战略,明确各地发展金融业的目标定位与整体规划,并严格监督相关规划的落实情况。在金融业发展规划上,应以北京为金融中心,以天津、河北为辐射地区和后台区域。具体而言,北京应继续扩展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中心的功能,负责对全国和区域内重大项目和企业进行支持,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辐射。天津第二产业发达,拥有国际港口,应以发展产业金融为重点,创新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好互动。河北作为京津金融业务的辐射区域, 要有效承接京津的金融产业扩散,为京津提供金融后台支持,以此促进当地金融业发展。
完善金融协同发展的法规制度。仅有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是不够的,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金融协同发展法规制度。一旦协同发展出现矛盾或分歧, 必须依靠完备的法规制度来解决。因此,应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制定适于区域金融发展的法规制度,例如,为解决地方保护问题,可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参照欧洲一体化的有关规则,制定反对地方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方面的区域性法规制度。
建立金融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在京津冀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间建立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积极推动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在地方政府层面,可在中央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三地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对话协商机制,对京津冀经济金融协同发展方面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定。在金融监管机构层面,可在“一行三会”的组织下,借鉴“长三角”金融合作以各省市人民银行统筹的经验,由人民银行建立京津冀金融合作协调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参与,统筹制定区域内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的有关政策。在金融机构层面,可借鉴“长三角”商业银行区域金融合作的经验,在同业拆借、资产处置、银团贷款、股权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各地金融机构可统一服务内容、标准、形式,使京津冀各地客户可享受统一便捷的金融服务。
建设有利于协同发展的金融互联互通体系。金融要素在区域间的无障碍流动,有赖于信用体系、支付清算体系、信息共享体系等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与优化完善。在信用体系方面,应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充分采集与整合三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数据资源,结合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尽快建立区域内信用评价数据库,提高金融资本流动的决策效率和安全性。在支付清算体系方面,应研究建立区域内同城化支付清算系统,推进京津冀金融IC卡“一卡通”工程,实现资金在三地的便利流通,真正做到三地间金融结算的“无缝对接”。在信息共享方面,应统一数据统计口径、统计标准与统计内容,明确信息分享、使用的原则与要求,必要时搭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的跨区域业务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
王爱俭:发展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推进京津金融一体化, 不仅有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有益于扭转中国金融业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从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离岸金融中心“泽西”的经验看,司法体系、监管体系和专业能力是撑起成功的离岸金融市场的三块基石。天津、北京在发挥比较优势,同心合作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三块基石做功课,在 “立法、规划、人才、资金”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共建离岸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出台法规政策,夯实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制度基础。首先,结合离岸金融市场运行特点,出台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指导意见。其次,探索建立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协同监管机制,合作建设基础牢靠、反应灵敏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协调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规划。首先,争取国家出台促进津京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划,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的配套措施。其次,力争将此项工作纳入天津、北京两市的“十三五规划”之中。最后,天津、北京需要组织精干力量,编制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发展规划, 明确该离岸市场建设的定位、路径和周期,力争将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成“培育两市创新共同体、实现金融产业规划对接”的窗口和里程碑。
秉承市场导向,确保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互惠共赢。首先,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建设过程中, 在京津毗邻的北京一侧地区,选取某个区域(实施封闭管理),使之成为京津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一个平行部分,使该地区享受与天津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尤其是在发展离岸金融方面相同的优惠政策。 其次,支持津京银行业机构在创新区(自贸区)内建立以国际业务为定位的分支机构,开展离岸金融创新, 以专业能力和定制服务提升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活力。 最后,坚持共同投资、按投资比例共享收益的原则,两市可以约定在共建离岸金融市场过程中,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如10年内)都不从离岸金融市场分取投资收益,待该阶段过后(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按比例分成,成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由两市共同组成的财政部门统一监管,全部用于离岸金融市场等京津金融创新共同体的滚动开发。
坚持协商互访,解决共建离岸金融市场重大问题。为协调解决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一些涉及省市、省部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京津两市领导定期协商和不定期互访机制中。近期,可积极推动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合作共建市级层面的优惠政策出台,使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内的金融机构及专业服务企业同等享受天津、北京两市的相关优惠政策,还需要考虑设立“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合作基金”,用以解决京津两市共同建设该离岸金融市场的政府资金支持和补贴的长期问题。在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中,要落实“互通信息、互接项目、互派干部、互设代表、互介商资、互搭平台”等六个互动。
拓展金融功能,赋予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丰富内涵。京津金融合作,应坚持市场导向,以金融开放和产品创新激发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活力。两市需要依托自贸区建设优势,深化金融制度创新,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第一,在未来的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内),率先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第二,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业务。探索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允许区内企业开展离岸人民币贷款业务和债务融资,额度不纳入外债指标管理。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区内注册的属于同一集团的关联企业,实行外债额度总额管理。企业境外融资不调入境内使用的,额度不纳入外债指标管理。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第三, 鼓励境内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离岸业务机构,简化离岸账户审批流程,探索金融机构账户管理新模式,发展信贷、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货币、同业、黄金和衍生品等多种离岸业务。第四,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境外证券期货。第五,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建设扩容,力争承接“新三板”更多功能,提前研究“新三板之国际板”的发展蓝图,使京津金融市场成为未来海外科技企业赴中国内地上市融资的前沿阵地。第六,依托京津科研资源优势,加强国际金融协同创新,预先研究离岸、在岸业务分账式管理等内容,使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内机构了解国际金融创新的桥梁。
树立人才意识,吸引精英聚首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受过扎实训练、具备国际视野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咨询顾问、风险管理人员、金融研究人员是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专业化服务的保障。需要在人才集聚上下大工夫,出台法规政策,提高综合改革创新区(及自贸区)对全球人才(尤其是周边人才)的吸引力。
马立:借力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
借力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内容,大有可为。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投资京津冀区域的境外投资者在天津自贸区注册,从而减少对其资质要求、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在天津自贸区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
构建对外投资服务平台。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和个人在天津自贸区成立机构,确立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项目,减少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
增加银行保险机构类型。鼓励京津冀区域的民间资本到天津自贸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开办外币离岸业务;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保险机构到天津自贸区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推进金融产品全面创新。鼓励京津冀区域的金融机构在天津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自主开展直接投资、并购、债务工具、金融类投资等交易;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借助天津自贸区的分支机构到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减少审批和规模限制,所筹资金根据需要调回使用;鼓励京津冀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到天津自贸区开户,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提升金融租赁发展水平。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到天津自贸区共同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设立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和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 支持租赁业境外融资,鼓励各类租赁公司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
建立国际航运融资中心。鼓励京津冀区域企业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业,共同在天津自贸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鼓励京津冀区域的航运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航运服务中介机构在天津自贸区设立营业机构并开展业务。
完善专利仓单交易功能。鼓励京津冀区域企业和个人开展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鼓励京津冀区域的期货交易所在天津自贸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业务, 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促进科技金融快速发展。鼓励京津冀区域的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形成合作机制,联合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在天津自贸区共同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
推动交易市场区域联合。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天津自贸区内开展合作,促进交易市场区域一体化。
高岚华:组建京津冀金融联合体
建立公共政策联合体。京津冀作为全国最大、 综合性最强、示范带动作用最突出的深化改革试验区,在政策设置上要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为了使政策设计更加贴近三地的实际,三地要作为一个政策靶点出现。一是联合组建金融研究院。吸收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建树的实际工作者,尽快组建强有力的金融研究机构,广泛借鉴国内外金融创新的有益经验,全面结合经济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有效需求, 深入探求新形势下金融支撑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为国家制订京津冀一体化金融政策超前研究、系统研究、细化研究,共同争取最大的政策空间、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二是联合组建金融政策联动机构。京津冀要打造高效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必须打破金融壁垒,取消歧视性政策,实现协同发展区内各经济主体的平等对待。要取消跨区限制,实现三地资金的自由流动;要取消规模限制,把三地作为一个信贷区域对待;要保持高水平的存贷比,使自有储蓄资金不致外流;要共同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三是联合组建金融规划谋划体系。三地要自觉摒弃“一亩三分地” 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和大区意识,统筹谋划京津冀金融格局,尽快制订一体化金融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方向、目标、重点和任务。
建立机构创新联合体。一是组建京津冀投资银行,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规模和资金需求,京津冀三地政府可按3∶3∶4比例出资筹建。二是组建进出口银行,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京津冀三地政府出资与国外有实力、有影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资,在天津自贸区筹建进出口银行,开放离岸金融和资本账户,吸收更多的国际资本支持京津冀的国际贸易。三是组建京津冀产业发展基金,并保持相应的资金规模,确保产业转型和产业创新的资金需求。四是组建京津冀产权交易中心,高水平设计好OTE柜台交易规则,有效盘活现有资产特别是闲置资产,实现资产证券化。五是组建京津冀结算平台和清算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六是在天津自贸区组建京津冀金融服务中心,使国际金融更好地与国内金融接轨。七是组建京津冀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把大量自由的民间资本导入正常流通渠道,通过制度创新使民间资本和民间可变现财产转化为投资,支持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
建立体制保障联合体。一是要搭建政府间合作平台,构筑合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形成上下左右互联共通的推助格局,发挥行政资源对金融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放大金融的信用效应。三是要健全和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足、用在刀刃上、用出最大成效。四是要打造良好的金融秩序,使资金和资本流动各行其道、畅通无阻、 井然有序。
李铁: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的建议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要求,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是实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方案设计。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案,就是由京津冀三方共同建立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金融平台。平台以机构对机构的形式出现, 将三地所有金融机构的牌照都挂在网上;另一部分是企业部分,这部分企业名单可以由政府提供一部分,还有各家机构通过授信审批的而没有资金放款的企业。通过平台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直接对接。对于加入金融平台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诚信保证金,保证金可以固定一个数额。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平台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立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建议由三地协商联合成立,由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愿加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只通过收取费用维持运营,而不承担其他银行经营方面的风险。当然,这个平台也可由京津冀三地政府投资成立。第二,风险控制。京津冀三地金融一体化发展中的风险,仍然由各机构自我控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一体化银行平台不提供任何风险承诺。第三,监管。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务监管,建议仍实行属地化管理,即以原机构为主,但要突破一些限制,如三地间金融机构设置问题,三地间银行业务开展问题,三地间银行业间的结算。其中,三地的金融机构设置比较关键,要允许天津、河北的银行到北京设立分支机构。
三点建议。第一,加快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整合。建议由京津冀三地所有银行发起成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银行,可以由北京银行、天津银行、河北银行发起,其他在三地设有机构的银行自愿参加。或者指定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出面组建。银行可以实际注册,但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以互联网金融为依托采用银团的形式组成,不需要实际注册,只是需要投资时,有机构与客户对接。第二,加快京津冀三地企业资源整合。目前北京的信贷资源已经相当紧张,而津冀两地均显不足。天津和河北大量企业贷款难。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可以让三地企业共享三地金融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资金余缺,对接资金供求。第三, 加快三地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北京、天津拥有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对于人员的整合,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来实现。如:北京的许多银行对河北的项目感兴趣,自然就会组织人员到河北去开展业务。而银行间也需要通过一些业务的对接,实现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王学龙:全面推动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
寻求合作切入点,全面推动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首先,在金融市场方面实现支付结算系统、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等一体化,进而实现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其次,在金融机构合作方面推动金融资源的一体化。在现有框架下,可以从同业拆借、异地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等银行资产业务入手,通过签订协议,在资金保证、定价机制、贷款安排、信息沟通等方面达成一致,为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提供渠道。再次,应积极鼓励区域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跨地域参股、组建跨区域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 进而提高区域内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第四,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助力京津冀金融合作一体化。京津冀金融资源整合需要构建统一的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跨区域选择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推动跨区域业务的开展。人民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管部门,三地人民银行借助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东风,力求使征信体系更完整、信息更准确,共同培育面向整个区域的现代化信用服务业。
摘要:确定金融的优先地位和优先方向,从顶层设计入手,发展先导性金融体系;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整合与创新刻不容缓,区域金融发展应当分工明确,金融创新链与产业链、项目链应实现高效连接;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是实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借力天津自贸区,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推进京津金融一体化,不仅有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有益于扭转中国金融业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发挥金融一体化先导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8.作业研讨会发言稿 篇八
从企业角度看,防伪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技术措施;从政府角度看,防伪是加强假冒商品治理、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从社会角度看,防伪溯源是质量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质量诚信和品牌保护的重要手段,加强防伪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方面;从发展角度看,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加强防伪,甄别信息员的真伪,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
运用防伪技术进行品牌保护是防伪行业的重要使命。
品牌企业使用防伪技术是企业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企业进行品牌保护,如果不使用防伪技术很难落地;企业进行品牌保护,增强消费信心,提升企业品牌在社会和消费者中的口碑,会提升品牌价值。
高水平防伪技术是企业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从信用的大概念上来说,品牌保护、防伪技术应该是商业信用的分支。因为一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信用的建设。从整个的产品,抛开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到最终销售,防伪技术对保护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诚信建设应该有很大的意义。
防伪产业是支持和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维护企业商业诚信的重要利器。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商业诚信建设,和商业诚信建设密切相关的防伪行业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高水平的防伪技术,是企业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新防伪技术关乎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假冒伪劣产品,对企业的整体的信用、信誉都会产生恶劣影响。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企业形象和诚信建设。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欺诈等行为造成缺失诚信行为,对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企业需要在所有环节上均做到产品可溯、去向可查、来源可查、责任可究。如何实行监管,技术防伪确是很重要的手段。
品牌也是知识产权
世界级的品牌,除了有良好的产品质量、优秀的服务、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相关的宣传资源投入之外,还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作为保护。
国际级品牌的公司,防伪技术都走在前面。比如苹果、IBM、奔驰以及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都用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防伪技术也需要有专利保护,否则没有挽回的途径。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公司防伪技术确实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仿冒、假冒品牌防伪技术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企业在前期就要进行严密的保护。
防伪技术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和空间,可以进行深入的布局。企业应充分用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了解专利的技巧,把创新重点找准,形成知识产权优势,不断提升市场控制力。
好的防伪技术可以促进假冒伪劣的治理关口前移
防伪技术、打击假冒伪劣工作的预防前移、关口前移非常重要。
全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工作领导小组,于2010年成立。全国双打办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各省区市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每年进行督察和考核,考核列入对各省区市的政绩考核,所以各省区市相关部门也都非常重视。从2011年开始,各部门相互协作,组织开展了150余次的专项整治,累计查办假冒违法案件100多万件、起诉将近6万件,也建立了一些执法司法的机制。
打击假冒伪劣时,“防”是非常重要的。“防”就是把预防放在前面,防伪工作就是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的防伪技术有很多种,防伪技术也日新月异。东方印象公司的防伪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对防伪技术领域或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
防伪行业技术现状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这个中心主要负责防伪技术,一个是防、一个是攻、一个是检。第一代的防伪技术就是物理防伪,我国80、90年代从美国引进,就是全息防伪,全息防伪生产的成本很高。美国50、60年都攻不破它,在中国10年不到就攻破了。现在这个技术已经不具备防伪功能了。
后来出现了数字防伪技术,其中海南兆信做得较为成功。海南兆信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但是这个技术随着技术的快速革新也有些过时了。现在用智能技术、信息处理,包括身份证芯片,这是现在主流的防伪技术。和电子信息结合,能够实现可追、可查、可究。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方面从材料、编码、光学等各个技术手段研究防伪技术,另一方面在实验室组建攻防小组,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防伪技术更新,这也是一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
未来防伪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的电子证件防伪技术分为三个部分:传统的物理防伪技术,主要保证的是证件实体的真实安全可靠;数字安全防伪技术,保证的是电子信息存储、交互;生物特征防伪科学技术,实现了人和证同一性认证,为将来的自动识别提供了技术保障。
对于防伪技术来讲,自动识别验证技术是未来安全防伪技术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希望安全验证尽可能简单、便捷、可靠。自动识别安全技术应该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防伪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防伪技术作为安全防伪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仍然还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化防伪技术的发展空间会不断拓展,将与传统的物理防伪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建更为完整的安全防伪体系。
【作业研讨会发言稿】推荐阅读:
体育中考研讨会发言稿08-08
政治纪律研讨会发言稿09-02
课改研讨会的发言稿11-04
年班主任研讨会发言稿11-10
2024高考县研讨会发言稿06-27
四个意识研讨会发言稿12-14
九年级中考研讨会发言稿物理09-19
严以律己专题研讨会发言稿08-31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09-06
中考数学总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