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4-06-12

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共10篇)(共10篇)

1.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一

公司开展支部建设攻坚行动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支部建设攻坚行动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实施方案》(烟组发〔202*〕2*号)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现就开展支部建设攻坚行动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党支部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支部都过硬”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制约党支部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支部建设攻坚行动,集中用力突破、全面对标提升,进一步提高党支部建设标杆,推动党支部建设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整体水平。

二、攻坚行动

(一)开展支部设置规范提质行动

攻坚重点:着力破解党支部设置不合理不规范、个别企业存在组织空白点,支委会整体功能发挥不够,党支部运行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攻坚措施:

1.规范优化党支部设置。建立党支部设置动态排查调整优化机制,控股公司党委每半年开展1次全面排查,设置不规范的及时按规定调整到位。围绕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目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借鉴抗疫一线设置党支部的经验,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处置重大风险考验、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及时建立党支部,筑牢一线堡垒。

2.强化支委会整体功能。按规定配齐配强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出现空缺的原则上6个月内补齐,及时调整不称职班子成员,对软弱涣散班子定期开展集中整顿。严格按照支部工作条例规定,明确不同领域党支部承担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任务,合理确定支部班子成员职责分工,调动发挥每名支部委员作用,增强党支部整体工作合力。推行任职目标“双诺双评”制度,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每年制定工作目标,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后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公示承诺,年底前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大会述职,接受评议考核。

3.夯实党支部运行保障。按照“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可靠的经费来源、有标准的活动场所”的目标要求,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控股公司党委对党支部议事决策、党务公开、发展党员、党费管理等各项制度全面梳理,统一形成规范文本,作为党支部日常工作的基本遵循。综合采取企业按工资总额规定比例提取、控股公司党委党费留成补助、税前列支、以奖代补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党支部工作活动经费。

(二)开展组织生活平台优化行动

攻坚重点:着力破解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方式单一,学习教育资源匮乏,内容缺乏吸引力,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

攻坚措施:

1.利用好组织生活馆。每年利用各类党性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平台,对党员开展实地教学,以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为重点,实现“党性体检、教育培训、典型示范、党务实训”等教育手段。

2.突出发挥党员作用。注重在生产经营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激励广大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党员学习教育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鼓励党员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管理提升、遵章守纪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3.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控股公司党委每年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专家辅导、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三)开展主题党日质效提升行动

攻坚重点:着力破解主题党日开展不规范,“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攻坚措施:

1.统一规范主题党日模式。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作为主题党日,重点围绕“学习、议事、党务、实践”等“党日四件事”规范开展,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有机结合,合理确定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以主题党日为抓手推动基本制度落实落细。

2.上下联动统筹确定主题。推行“上级点题+支部选题”模式,系统制定主题党日计划安排,控股公司党委围绕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和重大时间节点等,每季度至少集中部署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年至少开展2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

3.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区分不同性质企业,挖掘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主题党日典型案例,利用控股公司各类媒体常态化推介展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年底前,结合实际开展“主题党日十佳案例”评选等活动,向市委组织部择优推荐精品案例予以推广。

(四)开展党员队伍精准管理行动

攻坚重点:着力破解不同类型党员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管理服务难到位等问题。

攻坚措施:

1.扎实推进分类管理试点。控股公司党委聚焦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发挥作用为目的,从国有生产经营正常企业、国有托管企业、非公企业等领域至少确定1个领域开展试点,着眼加强教育、强化管理、发挥作用,深化党员培训、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创新载体机制,探索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

2.全面落实量化积分管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区分不同群体党员特点,进一步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办法,既设定共性指标,又结合不同类型党员特点设定个性指标,既设定鼓励党员做到的正向记分情形,又设定党员不应当发生的负向记分情形,确保符合实际、可操作易执行。以党支部为单位对每名党员表现情况平时记录、季度对账、年底核账。将党员积分作为评先树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

3.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支部每半年对党员组织关系开展1次集中摸排,对符合转出条件的原则上3个月内转出。按照全市范围内统一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优先级次序:党员有固定工作单位且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单位党支部;有固定工作单位但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组织关系转入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所属流动党员党支部或楼宇、商圈等党支部;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支部。

4.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实施发展党员梯次培养计划,加大3年以上国企党员空白班组、多年未发展党员的非公企业党支部等重点领域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后备人才信息库,通过谈话考察、委派工作等方式,壮大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发展党员择优率。刚性落实政治审查、发展对象部门联审、非公企业业主近亲属入党“两推荐两审查”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三、组织实施

1.分级确定任务,细化推进措施。控股公司党委在市级确定的攻坚任务基础上,结合实际找准制约本公司党支部建设提升的瓶颈问题,确定具体攻坚内容,制定工作方案。各企业党组织条目式列出党支部建设攻坚任务,逐项明确具体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攻坚突破问题清单,制定对标整改提升措施,动态销号管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层层加码、搞资料达标。

2.健全考评体系,全面评星定级。控股公司党委结合攻坚行动部署,进一步分类完善党支部星级考评体系,各企业党组织细化考评实施办法,向控股公司党委报备审查。分级建立党支部星级评定台账,评定结果一般分5个星级,五星、四星、三星级分别对应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二星级以下的为不合格。其中,四星级以上党支部由各企业党组织初评,报控股公司党委审定;对五星级党支部控股公司党委统一命名表扬,二星级以下党支部集中整顿,相关名单次年1月底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探索对不同性质企业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全面实施分类定级管理。星级评定结果作为党内评先树优、党建工作补助经费、党建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3.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指导。控股公司党委专题研究制定党支部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每年至少研究1次党支部建设工作,对支部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判,交流班子成员下支部、抓支部的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改进措施;各企业党组织每年至少2次研究党支部建设工作,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党支部工作情况汇报;各级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全部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对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控股公司党委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全面检查;各企业党组织至少每季度开展1次自查,内实现所辖党支部全覆盖。

2.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二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 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有院 (系) 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当前,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将文化建设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的意义

(一)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大学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种软实力,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 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学生置身于大学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之中, 接受文化的熏陶, 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 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并成为其追求真、善、美, 促进其全面发展, 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二)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思想引领的需要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改革开放以来, 多元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去影响大学生, 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三)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传承创新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并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是重要的知识库和创新源, 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 对于高校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在更高层次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 世纪以来, 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 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 包括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也包括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 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基层党支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积极走出校门, 发挥优势, 彰显特色, 服务社会。不仅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 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告诉社会大众什么是先进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先进文化, 从而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 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设计, 没有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随意性较强, 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待文化建设工作和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日常工作, 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总认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是硬指标, 看得见抓得着, 而文化建设属于意识范畴, 是软任务, 没有具体的指标, 难以进行考核, 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二) 对文化建设认识片面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的事, 尤其是宣传部门的事, 与党支部关系不大”, 造成精力投入不足, 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 重物质文化建设, 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将高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 片面地认为“只要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就行了”, 缺乏对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 文化建设手段单一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报刊橱窗、党课教育等传统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缺乏对信息时代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 学习的形式多, 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形式少;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 缺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文化实践活动, 师生员工参与率不高;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活动还局限于校园, 缺乏融入社会的文化实践活动, 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三种能力”, 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 以提升文化建设认知力为出发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 具有非常庞大、复杂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记载着人类丰富曲折的历史, 承载着文明的丰硕成果, 承载着社会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养分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 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 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要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 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缺乏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精神品质的高校, 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 要重视凝练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 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 以提升文化建设执行力为着力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 加强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

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支部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执行力, 必须提高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上级布置的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 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文化建设, 离不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 离不开所处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对文化建设科学定位, 认清特性, 把握规律, 明确重点, 整体推进。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 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

3 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各类人才汇聚密集的地方, 要大力挖掘和培养文化建设人才, 鼓励和扶持师生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 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广泛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以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为关键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对矛盾关系。面对多元文化关系, 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满足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2 精心设计, 强化实践, 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不同的党支部, 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不同, 有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主体和文化历史传统,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 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充分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 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设内容上, 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侧重点各不相同, 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 以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为重点;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 要采用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创意, 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重视文化实践, 鼓励师生参与, 提高师生的参与率, 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走出校门, 深入企业、社区、乡村, 通过广大师生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 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3 加大投入, 创新载体, 打造坚实的文化建设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只有打造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数量充足、满足需求的各类文化建设阵地, 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 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文化建设阵地。要加大投入, 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 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通过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7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04.

3.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 篇三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有院(系)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文化建设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大学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学生置身于大学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并成为其追求真、善、美,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思想引领的需要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去影响大学生,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传承创新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并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是重要的知识库和创新源,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对于高校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世纪以来,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包括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包括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基层党支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走出校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服务社会。不仅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告诉社会大众什么是先进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先进文化,从而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设计,没有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待文化建设工作和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日常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总认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文化建设属于意识范畴,是软任务,没有具体的指标,难以进行考核,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二)对文化建设认识片面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的事,尤其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党支部关系不大”,造成精力投入不足,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将高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认为“只要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就行了”,缺乏对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endprint

(三)文化建设手段单一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报刊橱窗、党课教育等传统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缺乏对信息时代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学习的形式多,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形式少;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缺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文化实践活动,师生员工参与率不高;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活动还局限于校园,缺乏融入社会的文化实践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三种能力”,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提升文化建设认知力为出发点,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具有非常庞大、复杂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记载着人类丰富曲折的历史,承载着文明的丰硕成果,承载着社会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养分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缺乏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精神品质的高校,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要重视凝练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以提升文化建设执行力为着力点,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加强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支部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执行力,必须提高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上级布置的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离不开所处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对文化建设科学定位,认清特性,把握规律,明确重点,整体推进。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

3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各类人才汇聚密集的地方,要大力挖掘和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鼓励和扶持师生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泛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为关键点,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对矛盾关系。面对多元文化关系,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2精心设计,强化实践,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不同的党支部,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主体和文化历史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设内容上,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以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为重点;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采用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创意,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重视文化实践,鼓励师生参与,提高师生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走出校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通过广大师生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3加大投入,创新载体,打造坚实的文化建设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只有打造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数量充足、满足需求的各类文化建设阵地,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文化建设阵地。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4.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四

“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教安〔2014〕19号)、《漳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漳州市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漳教安〔2014〕147号)等文件要求,为持续深化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平安校园创建,我校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等省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改革创新的措施办法,提升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我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目标任务

坚持全面覆盖、分类指导的原则,扎实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到2016年底,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更加明确,教育管理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师生安全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升,校园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和遏制。

三、领导小组

和平小学成立学校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方良举 副组长:苏伟 黄彩萍 成 员: 全体教师

四、工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

二是要把开展落实安全教育和管理“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暨创建“平安先行学校”工作与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内部科学管理和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切实推进校园安全建设。

三是要认真准备,做好迎接上级组织的考评工作。

(二)工作:

1、第一年:

(1)成立学校开展落实安全教育和管理“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工作领导机构;

(2)出台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强化培训,使全体师生充分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从而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为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开展奠定基础;

(4)自查整改。对照标准和考评细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不断排查并及时整改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范设施、标识,充实校园防控体系,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为迎接上级组织的考评做好准备。

2、第二年

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让校园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3、第三年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活动,在学校形成工作高效的安全防控网络,建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防指挥系统,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校园稳定工作、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全面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以学校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

1、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制,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组建立织,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促“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各项工作,明确、落实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配备法制副校长。

2、针对师生不同特点,组织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每学期进行1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每学期组织1次有主题的安全和法制宣传活动,毕业班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法制培训班专题培训,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活动。

3、学校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配合。学校与公安、综治、消防、卫生、交警等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二)以“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原则。

1、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学校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学校人防、技防预警机制,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报送稳定信息,规范校园技防设施。提高安保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把深入细致的 3

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建立整治和管理并重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校园治安情况台帐、与公安配合的联防机制以及学校应急救治和疾病预防机制。规范学校治安、消防、卫生、交通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各项工作检查,杜绝学校安全隐患。

(三)以安全教育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以及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

2、结合安全教育周、119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

3、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1)在教职工方面,以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为主: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意识,让依法治校、依法从教、依法律已成为每一位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增强教职工应对校园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置能力。

(2)在学生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以法制教育、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防震、防盗、防抢、防骗、防踩踏、禁毒、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每一角落。

六、具体安排

1、每学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并通过以会代训、校本培训等方式,组织教职工、学校保安人员等开展相关培训。

2、每学期结合实际制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学期总结。

3、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

4、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门卫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化学药品管理等,每个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围绕校园建筑、消防设施、用电用水设施、师(生)各种矛盾纠纷等,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隐患。

5、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6、结合课间操集队,实现应急疏散训练常态化。

7、结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周、月)”、“综治宣传月”、“禁毒宣传日”、“119消防安全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载体,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宣传专栏、多媒体等平台,每个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专题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8、加强有关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的建档工作,特别是对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校园特殊岗位(食堂员工、保安等)人员的信息的信息,都要形成规范有序的档案材料。

9、由班主任担负安全宣传教育教师职责,结合班级各阶段实际,切实抓好“第天五分钟,每周半小时”的安全教育,并做好教育记录,实现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

5.乡镇农村面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五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委《关于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决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滦平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具体部署为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经济提速”六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的美丽幸福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加强引导,农民自愿。改造提升农村面貌,主体是农民。要加强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自觉的参与到行动中来,发挥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美丽。

二是结合实际,不搞花架子。根据每个村不同的情况,各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搞一刀 切,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切合实际的农民利益出发。

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针对实际,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特色,注重实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实施求是、少花钱、多办事,重点解决农民急需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四是科学规划,示范引领。科学制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

2013-2015年,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总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乡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观,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长效化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雏形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布局优化、居民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等“八化”目标。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安排部署为指导,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经济提速”六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的美丽幸 福新农村。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做到“五个结合”,即要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相结合,实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与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相结合,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改造提升;与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相结合,有效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作用;与开展扶贫攻坚相结合、统筹推动产业富民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改造提升农村面貌的素质能力。

二、主要任务、完成标准

(一)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展“五清 ”(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清养殖小区周边废弃物),加快推进“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到2013年10月底,全乡所有行政村要完成“五清四化”任务,并建立起村内卫生保洁队伍。

1、清垃圾

工作要求:彻底清理公路两侧及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工作标准:村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无污水塘、臭水沟,河塘水面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村庄周边无乱刀乱堆现象。

2、清杂物

工作要求:清理村庄街道两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清理村内散落粪堆、砖头瓦块等。工作标准:彻底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

3、清残垣断壁

工作要求: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坍塌破房、残垣断臂,使村内从主街道到小巷整治通畅。

工作标准:

(1)对村内街道及两侧规划红线内私自建设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棚屋等违章建筑要限期全部拆除,做到房屋主体或院墙外无私搭乱建、村庄街道视野开阔。

(2)对村内街道两侧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和残垣断墙,有修整利用价值的要限期修缮,无修整利用价值的要限期拆除并进行清运,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3)对因自然、历史及人为等因素形成的影响道路通行的各种路障、私自占用街道乱堆乱放、乱摆乱设的各种杂物要限期全部进行清理、平整、清运,达到街面平整,道路通畅的效果。

4、清庭院

工作要求: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

工作标准:“五个好”。(环境卫生好、违建控制好、道路维护好、绿化美化好、厕所卫生好)

5、清养殖小区周边废弃物 工作要求:清理养殖小区周边粪便和生产废料,有效解决养殖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作标准:彻底清理清理养殖小区周边粪便和生产废料,养殖小区周边无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6、净化

工作要求:实现“五清”常态化、制度化,重点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维护和完善提高。

工作标准:道路路面清洁,无堆放建筑材料和垃圾;施工场地进行围栏,设置显著标识提醒;集贸市场秩序井然、整洁有序,达到净化标准。

7、绿化

工作要求: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街道、庭院、隙地、水系绿化,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花草。

工作标准:(1)林木绿化率达到20%以上。(2)居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村内及环村周围的树木人均达到3—5株以上。

(4)进村路和村内路全部绿化。五是主街道全部绿化。

8、亮化

工作要求: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工作标准:(1)村内主干路。(2)村民集会场所、文化广场。

9、美化 工作要求:整治临街建筑立面,规范户外广告、公共标志,实施墙壁粉刷。

工作标准:

(1)建筑外立面。沿村庄主要街道两侧建筑要风格统一、色调协调,窗户整洁,门窗无破损。

(2)墙体粉刷。村庄主要街道围墙样式统一,整体色调要保持一致。

(3)广告牌匾。要清理整顿现有广告牌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安装。

(二)民居改造工程

1、继续推进新民居建设。选择地方有积极性、村庄有条件、群众有意愿的中心村,按照“地方特色、田园风光”的要求,深入推进多样的新民居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农村样板社区,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偏远山区、泄洪河道、地质灾害点、尾矿库下游不宜居住的村庄和10户以下的自然村,加快撤并搬迁,向中心村集中。

2、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格局”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要着力进行就地改造提升。积极开展外墙立面美化,杜绝泥墙粉刷,引导农民进行坡屋顶改造,实现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相协调。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就地翻建住房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采取凸显地方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新民居设计图样,严禁规划区外新建住房。

3、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认真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对危房进行改造,不断扩大农村 危房改造覆盖面,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规范运作,提高质量,提升建设效果,提高新建项目比例,严格规范维修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让贫困家庭真正受益。

(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以改路、改水、改电、改讯、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农户厨房改造、农村厕所改建为主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1、改路。重点村庄和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村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2、改水。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改电。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保障农村用电需求。

4、改讯。积极推进移动、联通、电信信号单项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加强适农信息服务开发与推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5、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运送、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垃圾填埋场的村庄要积极协调,争取早日完工。

各村逐步实施收取卫生费,每月每户2-4元,由村委会统一收取。收取的费用用于成立清洁队,清洁队成员由村干部、五保户、低保户、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组成。同时要构建运用管理制度和台账,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营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

6、农户厨房改造。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7、农村厕所改建。加快农村厕所的改造工作。

(四)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1、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建设标准化幼儿园。加快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鼓励支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授课点向农村延伸。

2、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大力推进乡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到2015年底,每个行政村都要建有文化活动场所。

加强农村体育健身点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活动场所危旧狭小问题。到2015年底,体育健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到80%以上。

3、加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加强镇卫生院和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配齐村医,搞好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4、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大力推广利用现有“空心房”建互助幸福院等多种养老模式,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

(五)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完成时限:2015年底。

1、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严禁污染企业到水源保护区、河流源头及水库库区落户。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综合利用清洁种植、清洁养殖和废弃物源化利用等技术,实现田园(养殖区)清洁、水源清洁和家园清洁,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2、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山坡地、废弃砖瓦窑、废弃矿点、废弃道路、闲置宅基地等整治。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田、水、路、林、村、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实行综合治理。积极推行殡葬改革,适时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节约保护耕地。

3、开展农村植树造林。以经济林为主,以适宜本地生长的杨柳树等绿化树种为辅,在村庄周围建设环村林带;在房前屋后、庭院、村中空地栽植适宜果树;在村里村外、田间隙地、道旁河边规划栽植速生林,实现村庄周边有林带、村中有绿树,形成村在林中、树在村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环境。到2015年,全乡重点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4、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污水网一体化建设规划,成片连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和示范成果。

(六)农村经济提速工程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围绕肉鸡、生猪、设施菜三大主导产业和经济林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以“一寸一品、一乡一业”为目标,确定适合村情民意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互促互动。

三、实施步骤

要本着“发展中心村,提升一般村,打造特色村”的基本思路,实现重点示范,分期分批全面改善的步骤进行,力争全乡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一)典型示范阶段。2013年,重点抓好基层建设年活动村、扶贫重点村、五清四化重点村的五清四化工作。

(二)扩面推广阶段。2014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对其他村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14年底全乡50%的村庄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其他村庄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好改造提升。

(三)全面提升阶段。2015年,对剩余的村庄,全面推进改造提升工作,确保2015年底全乡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农村环境管护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马志民为组长,乡长杨桂清为常务副组长,乡纪委书记张立文、人大主席单维宽、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胡海龙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党委副书记胡海龙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各村包村干部组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村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机构、人员、经费、措施。责任、奖惩到位,确保整个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各村为直接责任人。

(三)科学编制规划。要切实加强规划引导,所有进行改造提升的村庄都要编制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在规划制定和修编过程中,要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确保规划符合实际和农民意愿。

(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后期管理。后期管理是保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成果的关键,要逐步形成村组分级负责、村日常管理为主、农户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各村要建立健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制度,明确成效保持责任人落实成效保持措施。

(五)明确保洁员。各村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保洁人员。保洁人员负责街道清扫、垃圾清运、杂物清理等工作。

6.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及省市全会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有效推动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效能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结

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以治理效能、作风方面突出问题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实现思想认识再提升、办事效率再提速、服务质量再提高、干部作风再加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提高办事效率。对乡政府的所有审批、审核、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准生证、独生子女证、五保、低保、宅基证等事项逐一核对设定法律依据,精减服务对象报送资料,明确办结时限和承办人员,方便群众办事。

(二)开展机关标准化建设。结合乡村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学习、考勤、值班、采购、招待等机关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请示报告、财务、四议两公开、党务等村两委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特别是制定并优化涉及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的办事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推动机关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三)全面公开行政权力。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等方式方法,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办事事项流程、所需资料等内容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四)优化权力结构配置。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遵循内部牵制、岗位分享的原则,对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之间、岗位之间的权利进行优化配置。重点是认真纠除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四气”:即牛气、俗气、贪气、匪气,打造风清气正的机关形象及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全乡“效能提升行动”动员大会,对行动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设立“效能提升行动”意见箱,接受群众公开监督。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按照“双减双提”专项行动安排,开展“三全”工作,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开展机关标准化建设、全面公开行政权力,重点做好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的清理、公开及机关标准化建设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

2、围绕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是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存在的“四气”等不良风气进行自查自纠,全面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对象形象,坚决查处违法违纪现象和人员。

(三)总结提高阶段。

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查找制度缺陷,严格进行整改,同时及时总结效果好、操作性强、有指导性的工作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效能提升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作用于今后工作。

四、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乡效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由乡长耿宏程任组长,所有班子成员为成员。明确此项行动为“政府一把手工程”,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与乡中心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调度推进。明确分管乡纪检书记和分管办公室的2名副职领导负责具体行动的组织实施,实现了行动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附:乡效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乡人民政府

7.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 篇七

一、活动宗旨

1.促进教师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我校教师的风采,进一步检验和锻炼中、青年教师,为区级复赛、市级决赛做准备。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评委

1.参评对象: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

2.参赛内容:

(1)学科:课堂教学(粉笔字、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运用)、学科特色项目;

(2)班级管理:即兴命题演讲。

3.评委:教务处人员及教研组分管领导或外校骨干人员。

四、活动注意事项及要求

1.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竞技活动与班主任竞技活动不能兼报,班主任必须为现任班主任。

2.竞技活动分为青年组、中老年组;1978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为青年组,以居民身份证为准。

3.参赛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无特殊情况均需参加此次评比活动,县区级获奖占参加初赛教师总数的30%。

4.所有参赛教师必须按学校统一安排的日期、节次上课,参赛教师同课异构,学科教师赛后将教学设计交给评委(教学设计用纸由教务处提供)。

5.参赛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要美观实用。

6.评委打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评价标准参照“赣榆区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议用表”。所有评委及参赛选手在听课期间将课调好,不得出现空课现象。

五、评比办法

1.学校成立评选小组,由评委打分计奖;参赛学科教师最终得分=课堂教学得分×90%+学科特色项目得分×10%,班主任班级管理最终得分以即兴命题演讲得分为准。

2.此次评选出一、二等奖人数各占学科青年组、中老年组、班主任参赛人数的30%、70%;对获奖者,学校编制简报存档,并给予奖励。

六、活动安排:

8.旅游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篇八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等x个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xx〕xx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x发〔20xx〕xx号)精神,全面推进旅游革命,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促进作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围绕xx打造边、情、绿、宝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旅游诚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全覆盖,游客满意度居服务业前列,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先进水平,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落实“旅游革命”任务部署,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原则和全域旅游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围绕全市美丽县城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一部手机游xx”项目实施,按照规范化、人性化、精品化、智慧化的要求,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20xx年,在全市主要旅游城市(城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6座。

重点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推动旅游景区网络基础、信息安全、数据节点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入推动景区智慧化发展。完善智慧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景区电子票务、综合信息发布、导游导览导航、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互动体验、咨询投诉、紧急救助等智慧化服务体系。完善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提升景区视频及安全监控管理、客流车流监测分析、车船调度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资源监测等管理系统。完善智慧营销体系,开展营销推广、口碑监测、事件直播等活动,发布景区动态,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票务预订、语音讲解等智慧体验服务,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和游客体验。

积极打造自驾旅游新亮点。适应游客出行新方式、新要求,按照“整条打造、分步实施、分期推出”的思路,积极推进全市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建设。20xx年全市重点推进1条精品自驾旅游示范线路建设,打造市内环线游。依托各县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公路建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把xx旅游环线打造成为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的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xx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

逐步培育康养旅游新品牌。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进旅游与体育、康养等有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打造(瑞丽地海温泉度假中心、陇川龙安温泉酒店、梁河金塔温泉酒店)等温泉旅游、2条徒步旅游等康养旅游产品和品牌(一马跑两国、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户撒乡村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活动,将我市打造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度。围绕xx打造边、情、绿、宝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进精品酒店(客栈、民宿)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我市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形成供给完备、结构合理、要素完整的全域旅游供给体系。

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节庆活动,培育打造一批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夜间演艺品牌(珠宝小镇、一寨两国)等演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和文化内涵,传播和弘扬全市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二)丰富演艺产品有效供给

结合市场需求和文化资源优势,丰富xx旅游演艺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演艺产品品质。整合民族文化、民族歌舞艺术资源优势,指导演艺企业开发展现地域特点、体现民族文化、符合市场需求的演艺产品,对现有演艺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满足观众爱好及兴趣的变化需求。

加大演艺产品宣传推广力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宣传营销体系,组织演艺产品参加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做好“搭载营销”,提升xx演艺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演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剧场演出产品销售终端的职能,大力发展演出院线制,实现演出制作方和演出产品销售终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拓宽演艺企业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丰富投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形成演艺产业投入多元的良性格局。协调产业链上有关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协议合作、技术援助贷款、共同研发课题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新项目,利用融资优势推动演出演艺业发展。

(三)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

构建我市旅游诚信体系,健全旅游标准体系;

扎实推动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重视旅游新业态标准制定,提升旅游业整体效能。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建立诚信评价机制,推动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全覆盖,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加大诚信评价推进力度,构建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提升我市旅游品质。

加大旅游标准宣传贯彻力度。加大旅游要素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复核工作力度;

巩固并扩大旅游业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贯标范围;

加大旅游服务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探索宣传贯彻工作新模式、新思路和新方法,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规范、优化旅游要素服务水平,提升旅游要素行业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细化落实a级旅游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贯彻实施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优化景区控制管理系统,提升游客消费便利度。积极开展一线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性。

优化旅游住宿服务。强化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引导和规范精品酒店(客栈、民宿)行业有序发展,加强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及管理能力培训,全面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发展和改善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持续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旅行社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旅行社等级评定及复核工作,完善旅行社退出机制,规范旅行社经营活动,推动服务信息透明化,探索建立优质旅游服务承诺和管理制度,推动旅行社品牌建设。多角度推动旅行社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技能。

提高导游和领队业务能力。加强导游和领队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导游和领队职业素养、服务技能。宣传推广导游正面形象,增强导游的职业自尊和荣誉感。

(五)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强化旅游综合监管效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发挥多部门联合执法作用,严打严管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高压态势,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切实推动“旅游革命”。

根除不合理低价游。深入落实《xx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打破“以购养游”经营模式,贯彻执行xx省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依法严厉查处发布和销售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组织和接待不合理低价游团队、签订“阴阳合同”逃避检查、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旅游市场整治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欺诈行为。

加强旅游团队运行监管。加大落实旅行社填报新版《电子行程计划书》并上报全省统一管理平台,加快落实旅游客运车辆安装车载视频和卫星定位装置,对未按行程计划运行的旅游团队,重点检查有关旅行社、导游和客运企业,强化旅游综合监管效能。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向游客投诉要案源、向暗访督查要案源、向社会监督要案源、向网络舆情要案源”的原则,认真核查问题线索,提高“诉转案”率。加强涉旅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保持对涉旅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依法查处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管理,孵化、培育和推动旅游新业态成立协会组织;

鼓励向协会购买服务,引导协会在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营造旅游行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环境。

(六)推进“一部手机游xx”工作

优化完善“游xx”app平台工作,推动线上线下紧密对接,推进要素资源优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把“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建设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旅游投诉处置、综合执法服务、综合智慧管理、应急救援服务、游客智慧服务等体系构建和旅游综合经济分析、可视化管理等平台建设,发挥综合管理平台作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健全投诉和售后体系。建设旅游投诉处置工作体系,完善投诉处置规范,落实投诉处置主体责任和各级指挥中心的监管责任,高效处置旅游投诉。

严格执行游客“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和办法。为有效遏制“不合理低价游”行为的蔓延势头和旅游从业人员对游客(消费者)诱导和欺骗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要切实从源头上治理购物店和旅游企业之间暗箱操作欺诈游客的违法违规行为。xx市设立x个市级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x个市级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xx个游客购物退货服务点(其中:xx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市、xx市设立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xx县、xx县、xx县、xx机场、3a级景区以上含3a级景区、x星级宾馆酒店等设立游客购物退货服务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先行垫付游客购物退款,为游客提供购物退货“一站式”服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大落实力度,抓好统筹协调,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旅游业质量提升工作推进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

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充分调动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全市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建设力度,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积极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扎实推进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效果评估

以标准实施作为促进旅游质量提升的抓手之一,加强对旅游质量提升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政府、市场主体和行业组织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加强宣传推介

9.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九

根据《迁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和镇中心校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先导、基础和纽带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发挥学生的宣传、辐射和渗透作用,从而提高我校服务村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迁安市“三城”同创指挥部关于开展市民素质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迁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坚持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实践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争创文明学校,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学习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师生率先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文明风尚的示范者、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城市文明的守护者。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风校容建设为切入点,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整洁的校容校貌、严谨规范的教风学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安全有序的治安秩序、文明高尚的道德规范、整体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文明校园,并通过师生向社会辐射,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三、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实践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我校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各方面道德修养,促进师生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一)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宣传,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1、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宣传条幅、标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口号、提示语和文明礼仪等相关知识,为“创建文明学校,争做文明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制作先进模范人物展示窗。利用学校橱窗、网站、博客等宣传阵地,宣传展示我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三好学生、百优少年先进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报文明行为、文明师生的典型事迹。

3、组织师生走上街头,发放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市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资料,劝导不文明行为,影响并号召村民摒弃不文明行为,争当文明市民。

(二)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争创文明校园

1、以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场所作用,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以“仁”为目标,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践行《迁安市民文明公约》、《市民公共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迁安市民文明公约“三字经”》诵读比赛。

2、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灵工程”。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心灵沟通、心灵塑造、心灵保护三大行动。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水平。以《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进课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征文、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扬中华美德,兴礼仪新风。

3、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配合好教育局组织的“文明礼仪大讲堂”,并做好承办工作。发动更多的学生家长和其它村民、群众加入学习队伍,充实学习队伍。学校也将组建校级“文明礼仪小讲堂”,吸收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讲人,普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爱心四个一”行动,即参加一次爱心救助,栽植一株爱心树木,主动帮助一次他人,劝阻一次不文明行为。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争做文明教师

1、以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以“诚”为重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争做文明行为的表率;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树立雷厉风行、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争做诚信为民的标杆。每位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本职岗位上示范职业文明素养,传播文明新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召影响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开展“争做学习型教师,增强创新能力”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读书1小时,每月至少通读一本书、每天至少记学习笔记500字”。学校将结合市局开展的“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征文,并进行评比;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师生红色经典朗诵会。通过读书活动焕发学校和广大教师活力,增强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3、以“双百千”工程为载体,塑造教师文明形象。结合市局“千名教师进家庭”家访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要注重文明礼仪,带着感情家访,打造文明家访,树立教育形象。要将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素质的知识、文明言行、文明风尚带进家庭,延伸到社会,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将师德建设列入教师考评体系,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与评职、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职业修养,自觉抵制不文明从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做文明表率。以“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

(四)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争当文明学生

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城市”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以“仁德、孝德、诚德、爱德”为主题,引导学生知感恩、懂礼仪,倡文明。

1、开展“三个一”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结合市局活动要求定期组织“励志警句”背诵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感恩故事”讲故事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好习惯”标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三个一”活动及“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贯穿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日常活动中,切实把每名学生培养成具有文明理念、文明习惯、文明素养的文明学生。

2、以“孝”为切入点,弘扬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风尚,在学生中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三个一”的家庭实践活动,即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父母唠一次家常,每月给父母洗一次脚。并通过教师家访活动,向每位家长了解活动落实情况,学期末通过走访结果和学生整体表现及社会反响评选“孝敬父母”小标兵。

3、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开展“有序乘车、主动让座”活动。倡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序乘车、主动让座、不拥挤打闹,维护公共设施,做到文明相处、文明乘车、文明行走、文明骑车,使用礼貌用语等,使文明乘车逐步成为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我们将以班为单位,进行乘车“让座”统计,学期末,评选“文明乘车”模范标兵。

4、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学生将文明、卫生、环保等理念传播到家庭和村庄,促进学生和家长一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家庭。针对我村乱倒垃圾比较严重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劝导活动,通过“你倒,我扫”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村民受到感染,让小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大人们的表率。通过学生行为影响家长和他人,让村民都能够按时、定点倒垃圾,为创造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四、时间安排

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自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11月,分三个阶段实施,抓出成效后常态开展。由教导处牵头,负责整个行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落实,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认真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10月28日-11月5日)。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校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1月6日—2012年10月)。教导处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的活动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确保此项活动顺利组织实施。少先队大队部和各班要以活动为载体,配合学校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创建、师生道德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动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2年11月)。

学校对各班文明素质教育大提升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与此项活动不和谐的现象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要不断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行动教育成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师生文明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活动开展,确保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工作组织机构。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常态机制,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确保行动体现特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10.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篇十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是浙江质量和“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品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质﹝2017﹞57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大力实施建筑强省和质量强省战略,以推进建筑工业化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质量赢得市场,市场选择质量”理念,通过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建筑市场环境,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常态化治理,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不断提升我省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安全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努力打造“中国建造”的标杆省份。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主体责任

1.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建设单位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源头上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建设单位必须依法选择参建队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拨付工程款,科学确定合理工期,及时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勘察单位要加强工程勘察现场和室内试验质量控制,确保勘察成果真实准确。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强化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和现场服务。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过程控制作用,认真审查进场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要依法履行相应的质量责任。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图纸坚决不予审查通过。质量检测机构要客观、公正出具检验报告。

2.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建立检测机构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终身责任和追究方式追究其责任。

3.严格落实从业人员责任。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规范从业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对从业人员各项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到位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更换重要岗位人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履职情况的动态监管,发现违反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对相应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记分管理。行政处罚及记分情况应当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及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信息平台上公布。强化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注册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加强考核管理,规范从业行为;探索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

4.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确保各项制度100%落实到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全过程监管,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凡不按规定提交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的不得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凡未设立永久性竣工标牌、质量信息档案不按规定移交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5.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检查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和相应行政处分,并按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办法>的通知》(浙建监„2006‟80号)要求,记入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并将不良行为和处罚信息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及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信息平台上公布。

(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设计要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坚持适用经济,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回归建筑基本属性,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要坚持绿色低碳,在确保建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塑造美观形象,充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项目实施内容、集约节约用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项目后评估。贯彻落实《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建筑设计竞赛、勘察设计大师、优秀青年建筑师评选,造就一批优秀建筑师队伍,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规划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事务所。

2.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动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编制工作,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企业要强化施工过程中企业标准的执行。要积极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研究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细则”及有关配套文件,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建立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组织现场观摩交流会,发挥典型示范的引路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各地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操作人员。

3.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研究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制定管理办法,加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推广应用。修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规程》,从设计、施工等环节入手,深入治理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完善质量投诉处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投诉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实施优质优价、优质优先政策,建立质量优秀企业赢得建筑市场的激励机制,指导企业开展省建设优质工程(钱江杯)奖和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国优奖)创建活动。

4.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建筑施工项目应当成立由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项目部组成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材料。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当成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管理制度,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5.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控水平。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体要对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负责,保证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关键工序、关键节点要样板引路,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逐道工序由操作和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全面梳理各类风险点、危险源,掌握各类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辨识的工作原则、操作程序、分析方法、记录形式等要求;对各类风险点、危险源进行深入排查、科学评估、分级管控,全面查清风险点、危险源分布情况,探索建立统一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库和决策分析系统;通过科学评估、动态管理、分级监管,及时发现风险点、危险源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制度、技术、管理等措施对其关键环节进行风险干预来降低风险。通过深入开展风险点、危险源整治,由点及面,全面降低城市安全风险,全力防范事故发生。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开展科技研发,研发符合我省工程实际需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BIM技术应用软件,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的BIM技术应用企业、建筑企业、BIM软件开发企业及BIM专业人才。在贯彻落实国家BIM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加快编制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统一标准。制定满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招标和合同示范文本,出台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服务和预算定额。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延伸BIM技术应用范围,促进BIM在建设工程各领域专项技术的应用,推进应用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及平台集成及数据共享。转变政府监管方式,把BIM技术应用融入到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的机遇,建立基于应用BIM技术的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方案比选、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及验收备案、工程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与政府平台的互联互通。

2.推进建筑工业化。要抓紧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装配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原则,研究制定工程主体结构尤其是竖向结构的装配率。要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工程,把钢结构住宅作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工程结构标准,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一批实用技术标准,制定一批标准图集,加快标准化进程,为建筑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3.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全面推行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全面完善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编制、论证审查、实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全面推广应用新型支模架等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强化技术创新,积极在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引入BIM技术、物联网+思维和先进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培育一批既懂设计又懂施工的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二次开发和自主创新,积极申报和创建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利。积极推动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鼓励企业总结推广“四新”技术应用,争创省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建筑企业的工法、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科研成果、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切实保障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权益。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政府监管。进一步改进和工程质量监管方式,强化对影响结构安全的重点工序和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督,注重把关键环节抽查和随机巡查有机结合起来,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和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必要的行政处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和水平,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质量监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图审机构责任,对审查人员不具备条件、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质量不高的图审机构,要依法作出处理。要全面推行施工图审查网上统一受理制度,积极推进摇号等公平公正的送审方式。监理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对施工质量安全承担监理责任。积极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工作,更大程度的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强化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报告负责,承担检测责任。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规范检测程序、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和准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与质量监督机构建立信息联系,并及时将检测信息传递给质量监督机构。加快工程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以实行不良行为记录为切入点,将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法定程序办理情况和承发包交易情况,以及参建各方的市场行为,逐步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发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方法,由主要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转变为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督。要积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方式,改变事先发通知、打招呼的做法,重点采取随机检查、飞行检查的方式,真正地发现问题,真正达到检查的目的,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对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多发的企业和项目,要加大检查力度和频次。深入开展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支模架、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和事故易发多发部位的监督执法检查,要求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数量、进度、专项方案落实情况逐一建立台帐。强化对轨道交通、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工程特点的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保障及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

3.加强城乡联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农村地区工程质量问题,提高认识,重视农村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着力解决因监管力量不足导致的农村地区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要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城乡联动取得实质成效;要加快农村危旧房治理,有效减少农村自建房倒塌事件的发生。

4.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市场准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合同备案、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量,建立全过程封闭管理和综合执法机制。要在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充足保障,保持监管队伍的稳定。要强化对监督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我厅将在全省范围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等监管机构负责人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宣贯培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对监督执法一线人员进行宣贯和落实交底。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数据库建设,实现市场、队伍、施工、监理、执法等职能机构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三、工作计划

本次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4月底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全面动员部署提升行动,将提升行动相关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本辖区每个企业、每个项目,并组织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所有在建项目开展自查自纠。请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实施方案于4月30日前报我厅。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底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和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提升行动。重点对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承发包情况、质量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消除质量隐患。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我厅将每年对本地的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提升行动督导检查。

(三)总结分析阶段(2020年1月至2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和建议。同时,对提升行动中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我厅已成立厅党组书记、厅长项永丹为组长,厅党组成员、省建管局局长朱永斌为副组长的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省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具体抓;要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将任务逐一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各企业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提出相关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机制,加强联动监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通报协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动,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主动补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强化现场和市场的“两场联动”,重点发挥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的作用,既要查现场的质量,也要查市场的违法行为,将质量安全现场监管与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竣工备案管理相结合,形成“两场联动”的有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企业自律、引导企业自立、强化指导服务的作用。要重点发挥专家在监督检查、技术支持、政策制定和专题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三)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工作的考核,将考核内容与“建筑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和评优评奖相结合。要强化层级督查,继续实施通报、约谈、督办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上下层级督查。我厅将加强对各地提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定期通报制度,通报表扬行动迅速、工作得力的地区和部门,对查处、曝光不力或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将进行警示约谈并严肃追责。

(四)积极引导,加大舆论宣传。各地要畅通工程质量信访投诉渠道,公布受理电话和邮箱;要健全信访投诉处理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作进行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既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一批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和优质工程项目,传递行业正能量;也要曝光反面典型,及时向全省通报在提升行动中被查处的违法违规企业;有条件的要在本部门门户网站设立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专栏。

上一篇: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一篇:人力资源优化感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