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2024-06-09

古诗作业设计实例(精选9篇)

1.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篇一

一、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 b、绝迹,不存在 c、死 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 (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烧或发光 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2.语文暑假作业默写古诗 篇二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______________?

2、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

6、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予谓菊,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_。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9、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左臂挂念珠倚之______________。

11、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谋闭而不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

1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14、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

15、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

16、老妪力虽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

18、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

19、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20、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1、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______________。

22、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

23、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

24、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______。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惟长堤一______________、湖心亭一______________、与余舟一__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______________而已。

28、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____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30、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3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3、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3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

3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36、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

37、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39、适与野情惬,______________。霜落熊升树,______________。

40、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2、王维的《使至塞上》刻画塞外壮美奇景的句子是:

3、陆游《游山西村》中既写景又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核舟记》中说明核舟大小的句子是:

6、《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去服役的两句诗是:

7、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哪两句表达了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真情:

8、请写出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一诗的后两句:

9、《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3.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篇三

(第九册第五单元)

有关谐音的字谜

00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打一字)

002、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003、寄人篱下为糊口(打16笔字)

004、卷尾猴(打一字)

005、家中添一口(打一字)

006、湖光水影月当空(打一字)

007、千分之一百分之一(打一字)

008、甜咸苦辣各味俱备(打一字)

009、重点支援大西北(打一字)

010、巧立名目(打一字)

011、减四余

二、减二余四(打一字)

012、遇水则清、遇火则明(打一字)

013、半价出售(打一字)

014、拦河坝(打一字)

015、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打一字)

016、有凤凰而没有孔雀(打一字)

017、画中不是田(打一字)

018、(谜面空白无字)(打一字)

谜底

001、排 002、哉 003、噙 004、电 005、豪 006、古 007、伯 008、口 009、头 010、啰

011、园 012、登 013、催 014、汇 015、也 016、几 017、十 018、有关谐音的古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有关谐音的对联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有关谐音的歇后语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炉子翻身------------倒楣。(倒煤)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有关谐音的笑话

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说道:“„„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的笑,说道:“傻大舅!你好!我没有骂你,你为什么骂我?快拿来罚一大杯!”(曹雪芹《红楼梦》)

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

作会议上的讲话》)

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错别字造成的后果

有一个小伙子不爱学习,进城里打工,往家写了封家书写到:“爸爸妈妈,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吃的是白馍,睡的是火坑(炕),可是前两天下雨,我才发现我没命(伞)了,你们快给我送命来!”二老一看当场晕倒。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有个人早上出门后,看见旁边有堆狗屎,于是他回家写道:我在家门口看见一堆狗屎,我大吃一斤(惊)!

作文错别字

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 师评:有这样的东东吗?我也要去!(兵马俑)

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师评:一字之差,养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该赶快去养牡蛎?会赚到翻哦„(致癌)

昨晚我和同学到快餐店吃晚餐,我们点了两个汉堡、「鸡块一粪」„ 师评:好吃吗?鸡粪?(鸡块一份)

我的历史老师长发披肩,个子矮小,脾气不好,有一点点「胸」„ 师评:历史老师要我转告你「等下上历史课,皮给我绷紧一点。」(凶)

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 师评:你是该忧了——不及格。(优)

4.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篇四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3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这么动人的旋律,谁能吟诵古诗给大家听听?

2.看,诗歌乐园的大门打开了。

二、借助情景图,认字读词

.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3.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里是芙蓉山。诗人刘长卿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恰好遇上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里。他写了一首诗,板书,读题。(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想知道诗里写了什么吗?把书上的字认准吧。

5.反馈。检查生字读音。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找到这首诗的书签。

2.自由朗读古诗。

3.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反馈。

四、进入诗境,品读古诗

.你们真像小诗人。师范读。

2.读古诗要边读边想象,第一句是我们一起去芙蓉山看看吧!

3.(多媒体播放画面)你们看到什么?

(日暮苍山远

白屋贫天寒)(板书:远贫)

4.师描述。范读。

5.看着图,你们也来读读。

6.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7.赛读。

8.(多媒体播放图画)师描述第二句诗意。你想到了什么?

(柴门犬吠归人)(板书:吠归)

9.主人回家后,你对他说什么?演一演吧。

0.学生练读,多种形式读。

五、充分读诗,熟读成诵。

.齐读古诗。

2.读给同桌听。

3.全班展示。

4.尝试背诵。指名背诵。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刘长卿领略了大雪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刘长卿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略

2.略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意思是:傍晚时候迎着风雪,走在山路上,只感觉青山遥远迷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贫苦人家的小茅屋,只好安顿下来。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初读扫清障碍,到理解诗文,再到背诵诗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欣赏诗人风雪途中所见所闻,感受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初任转运使判官,因得罪权贵,下狱姑苏。至德三年,刘长卿出狱后被贬南巴县尉。在赴任途中和到达南巴后,刘长卿写了十多首诗,抒发其对被贬蛮荒的愤懑之情和旅途、住所的孤单寂寞之感。《唐诗三百首》选录了其中4首。在任南巴县尉期间,刘长卿除借吟诗解闷外,还倡办县学,作育人才,为发展南巴的文化教育事业出了力。数年后,刘长卿迁任睦州司马,后再任随州刺史。唐建中元年,刘长卿终老任所,享年72岁。长卿工于诗,内容多为政治上的失意和流连风景之作,少有涉及当时国家战乱者。擅长五律,其诗韵调流畅,词语精练,句意清新,不在大历十才子之下,有诗集《刘随州集》传世。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5.教学设计,观潮实例 篇五

教学设计,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观潮》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6.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篇六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 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

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 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 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 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 2 段)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

草 树 木 的 映 衬,讲 究近景 远 景 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 为 课 文 有 十 多 处 提 及 “ 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

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 个段落(3—6 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 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老师,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 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 文 本 提 供 范例,提 升 学 生 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 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 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 山水风 景 的 形 象,深 知 其 中 的 趣 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 宜,根 据 园 林 的 具 体 情 况 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 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 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 至 于 池 沼,大 多 引 用 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板书——

—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 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水与莲的配合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 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 出 藤 萝 花 的 典 雅 风 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

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 7- 9 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主

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画意之美 标本——完美的图画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变化之多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次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总 分

四、作业。

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这个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请你模仿课文,选择一个地方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

[评析](葛明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使读者在得到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课文是范例。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文字、文章、文化”三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三方面兼顾。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但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情趣,是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范本。语言是文章的灵魂。学习一 篇 文 章,注 重 语 言 的 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感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方能体现语文课的价值。教学一篇课文,应有文章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既可长文短教,又可避免肢解文本。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文章,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切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使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应该是最 终 的教 学 目 标。我 们 的 教 学 追求

是: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即每 一 堂 课,都 应 该让学生学会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

鉴于以上认识,本文的教学分三个环节步步深入: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在本教案设计中,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图画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怎样体现图画之美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侧重抓关键词句,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准确精妙之处。主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

本文语言精练,文化意蕴丰富。对联导入,教师的讲解评说适当插入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引用了一些名家评说和前人诗文,不仅达到激趣的目的,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鉴于学生对苏州园林并不熟悉,为了化抽象的语 言 为 形 象,达 到 教 学 的 最佳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精美的课件,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至于说明方法,因前几篇文章已学过,因课堂时间有限,也不必面面俱到。所以不作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提到,就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4《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温习导入】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简介故宫知识导入 【明确目标】一 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二教师归纳如下:1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2 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3 学习方位词。

【自学探究】方式自主完成预习提纲,不会的问题在题号上画“√”并归纳在问题整理表中。老师要注意归纳问题为展示课做准备。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也可以运用多媒体)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4.研读5——8段重点介绍 太 和 殿 的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写太和殿:

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明确: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5.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 养 心 殿 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按时间顺序 13.苏州园林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轩()榭 ②嶙()峋 ③镂()空 ④蔷薇()⑤对称()⑥相间()⑦庸()俗 ⑧丘壑()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重峦叠zhànɡ()②自出心cái()③翻了一fān()④斟zhuó()3.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签 标本 标志)②谁如果要(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③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 方法)⑤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4.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①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④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③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④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二、阅读(考试链接)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名,著名的 家、家、家。2.选文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6、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552)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 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 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

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两类的共同点是:。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17.解释下列词语。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B)。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作用是:。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四)(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2镂空()

2、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3.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5、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6.“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

“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7、乙中“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的“适当的位置”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A洨(xiáo)河

轩榭(xiâ)

矗(chù)立

河堤(tī)B.匀称(châng)

肃穆(mù)

和谐(xiã)

蟠(fān)龙 C.依傍(páng)

擅(shàn)长

湛(shân)蓝

点缀(zhuì)D.池沼(zhǎo)

斟酌(zhuó)

镂(lòu)空

藻(zǎo)井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4分)A、自出新裁 周到如砥

葱笼 嶙峋

B、不毛之地 万物鼎盛

古朴

丘壑

C、巧夺天功

稀稀落落 逼真 点缀

D、珠光宝器

郁郁葱葱 突兀

匀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4分)①我们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外交历史,有力地

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②信息讲述、生命科技、脑与认知科技将成为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与主流;终生学习与努力创造将成为人们追求的。

③无怪乎许多来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设法去

一下这个人间的奇景。

A.保护

时尚

观察

B.维护

时尚

观赏

C,保护

潮流

观看

D.维护

潮流

观赏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4分)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从这些小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姹紫嫣红的月季、芳香四溢的玫瑰,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

C.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是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D.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使学生们欢欣鼓舞的事情。

6、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4分)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4分)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描写

B.叙述

抒情议论

说明

描写 C.描写

议论抒情

说明

叙述

D.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叙述

二、非选择题(22分)

8、填空(12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途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两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你仿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黑板”、“家”(任选一题)。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5分)

材料一

德国一家造纸厂在一次配料时由于疏忽,忘了加黏合剂.造出废纸,一写字,墨迹就渗开。厂主为了避免亏本,便发动工人思考它是否还有另外的用途。有位工人发现,有墨水的桌子用它一吸就于干净净。于是他建议把这种纸当作“吸墨纸”推销。产品上市后,果然不同凡响,销路大开,利润滚滚而来。

材料二

制造晶体管的原料是锗,但要把它提炼得很纯。日本的江崎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也孜孜不倦地探索。黑田的操作十分小心,仍不可避免地混进一些杂质。她想:既然绝对的提纯不可能达到,不如干脆添入少量的杂质,看到底能提出什么样的晶体。照此方法,他们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当江崎博士把锗的纯度有意降到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晶体诞生了。江崎为此还荣获了诺贝尔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5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5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3分)

12、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厄尔尼诺的前兆

①2001年入冬后,由于北半球“经向”环流发展,偏北气流加强,使我国12月份的气温明显偏低。今年1月份,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转折,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而南方暖空气随之加强,使我国很多地方暖气融融。

②大气环流之所以发生阶段性调整.乃至出现异常,是与天体活动、火山、地震、大陆积雪触化、海洋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等诸多因素有关,而厄尔尼诺则为其中的一个因素。

③厄尔尼诺是指处于赤道区城的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位于南美厄瓜多尔、秘鲁以西的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比位于印尼附近的太平洋西部要高

8-9℃。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赤道附近由东向西吹的信风减弱,甚至出现西风,则太平洋西部的暖海水将被吹向东岸,使厄瓜多尔、秘鲁附近的海水持续上升一段时间,这就叫厄尔尼诺.由于海温变化对大气温度影响甚大,如100米厚的海水升温0.1℃所释放的热量足以使其上空5000米厚的大气升温6℃,所以厄尔尼诺所引起的气象异常可波及全球。

④从去年秋冬开始,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西风渐渐加强,而东太平洋的东风不断减弱,使中、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面50米以内的水温上升。至今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以西部分海面的温度已出现正距平(比多年均略高)。国际上一般将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面积海温比同期平均高出0.5℃,且持续6个月以上,才称为一次厄尔尼诺。但目前已出现厄尔尼诺的某些前兆。

⑤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设置在环太平洋沿岸的监测器近日显示,今年1月份这一海城的海水出现了反常升温,说明这一地区海城上空的气流出现了异常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每次强度和时间都不同,有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有时则会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资料记载,发生厄尔尼诺的当年容易干旱,而次年则有洪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1954、1969、1998年等大涝年,都是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

17、第①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为“厄尔尼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厄尔尼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9、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0、第五段中“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中“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中“通常”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

1.D 2.B 3.B 4.B(改为“迥然不同”)5.B 6.C

7、C 9.略(答此题,一要考虑修辞;二要考虑句式)10.逆向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有时比预期的效果更好。11.总分

12.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14.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5.“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16.分类别

17.2001年人冬以来我国大气环流出现异常。

18.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面积海温比同期平均高出0.5℃,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现象。19.列数字

海温变化对大气温度的影响甚大。20.太平洋沿海海域的海水出现了反常的升温现象。

7.电镀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 篇七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处理电镀废水,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加以考虑.讨论了含铬废水、含氰废水、酸碱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原理,结合西安某厂电镀废水处理的.具体改造工程,设计了一套电镀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确定以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以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以碱性沉淀法处理酸碱重金属废水.整个工程处理设备较少、造价低、效果稳定,能承受大水量和高浓度负荷的冲击,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作 者:熊家晴 李玉梅 杜立群 作者单位:熊家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李玉梅(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1)

杜立群(山东冶金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00)

8.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3、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情境,了解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型模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不只是理论上的数学问题,它们都与现实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这些函数模型预测未来,改造世界。

二、实例分析

实例

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设问:图中每一个矩形的面积的意义是什么? 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60,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汽车在这5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为360km(2)试建立汽车行驶路程 S km与时间t h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设问:如何建立函数关系式?根据S= vt建立函数关系。单位小时内速度不同,所以构成了一次函数的分段形式.(3)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04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 s km与时间 t h的函数解析式,与(2)的结论有何关系?

汽车的行驶里程=里程表读数-2004,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指每个范围的并集.说明:1.本例所给出的函数模型是一个速度-时间图象,向另一种图象模型和解析式模型转化,建立了分段函数模型。

2.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②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③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④还原: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实例2.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y y0e提供依据。早在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rt(1)如果以各年人口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0.000 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

长模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设问:描述所涉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是否是确定的,确定这种函数模型需要几个因素? y0和r 设问:根据表中数据如何确定函数模型? 先求1951-1959年各年的人口增长率,再求年平均增长率r,确定y0的值,从而确定人口增长模型.y55196e得到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0.0221t,tN设问:对所确定的函数模型怎样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函数模型又应作出如何评价? 作出人口增长函数的图象,再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上根据表中数据作出散点图,观察散点是否在图象上.由图可以看出,所得模型1950-1959年的实际人口数据基本吻合.(2)如果按数据表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达到13亿? 该模型只能大致描述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情况,而对于受到人为影响的人口增长情况,如计划生育。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压力,计划生育政策,利国利民.设问:如何根据所确定的函数模型具体预测我国某个时期的人口数,实质是何种计算方法? 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设问:依据表中增长趋势,你算一算我国2050年的人口数? 利用函数模型既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可预测未来走向.说明:本题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检验模型,更体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练习1:某人开汽车以60km/h的速率从A地到150km远处的 B 地,在B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km/h的速率返回A 地。把汽车与A地的距离S表示为从A地出发时开始经过的时间t(小时)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60t0t2.5S1502.5t3.515050(t3.5)3.5t6.5练习2:水库蓄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现有t表示时间,以月为单位,年初为起点,根据历年数据,某水库的蓄水量V(t)(单位:亿立方米)关于t的近似函数关系式为

(1)该水库的蓄求量小于40的时期称为枯水期.以 i1ti2t14t0t10V(t)4t103t404010t12

i月份 i1,2,12表示第 问一年内哪几个月份是枯水期?

(2)求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设问: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三、小结: 本节重点是:

1、体验函数模型是用来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有关实际问题;

2、建立分段函数的函数模型时,要注意定义域“不重、不漏”的原则;

3、利用函数模型既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可预测未来走向。

4、建立(确定)函数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审题

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领悟从背景中概括出来的数学实质,尤其是理解题中所给的图形、表格的现实意义,进而把握住新信息,确定相关变量的关系。第二步:建模

确定相关变量后,根据问题已知条件,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实现问题的数学化,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第三步:求模

利用数学的方法将得到的常规数学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得结果。第四步:还原再转译为具体问题作出解答。

9.动物怎样生活设计实例 篇九

设计理念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其主要活动有:一是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和查阅资料;二是交流汇报获得动物的相关信息,在回顾观察过的动物这一活动中,又有8个小活动组成,即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它的食物是什么、它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它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对外界刺激会做出怎样反应?这些小活动都是围绕着“动物怎样生活”而展开的,所以其结构为轮型,指向核心概念“动物的共同特点”。

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对此,教师首先出示六种小动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去研究“动物怎样生活”这一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观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包括回忆已有的经验和查阅资料,以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建构自己的新的信息,从中归纳出这种动物的共同特点,也为下一节课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六种动物的素材的收集,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运动、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它们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基本特点。

(2)任务驱动,培养从多途径,客观公正地收集事实的能力,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概括。

(3)在活动中,培养爱护动物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生活世界。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种动物,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水彩笔,双面胶;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一些资料、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动物,提出驱动性问题:“领养”小动物需要了解什么。

1、昨天老师让你们每个小组去观察一种小动物,今天老师就把这些小动物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小动物,好吗?

出示六种小动物:小兔子、鸽子、青蛙、小乌龟、金鱼、蚕。

2、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小动物交给你们“领养”,每个组“领养”一种,好不好?要领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小动物的什么?

评:教师从学习内容的学问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出发,寻找到了本课的主线索——动物是怎样生活的?于是提出了驱动性任务——领养小动物,在此基础上,要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小动物的什么?有机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二)讨论得出要“领养”好小动物需要了解的知识,引出课题。

1、指名说,板书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动物喜欢吃什么?住哪里?怎么活动等。

2、现在我们想到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没有其它?我们尽量想得周到一点。小组内商量一下,还有没有其它方面?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3、好,请大家静下来,经过刚才的讨论,你们又想到了哪些方面呢?哪个组愿意先说。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动物对环境的反应、生长过程的变化、繁殖等

4、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老师建议大家再研究一下动物的身体结构。

板书: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5、以上的八个方面,实际上都跟动物的什么有关?(动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怎样生活。

出示课题:动物怎样生活

评:教师有机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一系列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这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学生需要了解的科学概念。

(三)根据研究内容,思考研究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

1、为了研究的方便,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表格(出示表格),要了解这些知识,你们有什么办法?

(1)指名说。

(2)我们刚才想到了观察、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那么哪些内容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哪些可以用其它方法呢?

(3)小组讨论结束后(不汇报),教师提出:对于可以观察到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如果这个内容难以观察,我们可以采用其它方法。

(4)现在我们研究的内容有了,方法也有了。同学们再想一想,现在每种动物要研究八项内容,我们每个组有5个同学,因此每个同学要研究1~2项内容,由小组长来分工。每个同学拿到研究内容后,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在纸条上(教师出示纸条)写下来或画下来。研究任务完成后,小纸条上的内容先相互交流一下,大家觉得没意见了,再把它贴到表格里。同时每个同学就自己负责的项目作好发言准备。

观察与研究的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1~2项研究内容。

2、每个同学拿到研究内容后,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在纸条上(教师出示纸条)写下来或画下来。

3、研究任务完成后,小纸条上的内容先相互交流一下,大家觉得没意见了,再把它贴到表格里。

4、每个同学就自己负责的项目作好发言准备。

小黑板随机出示以下要点:

评:学生自己提出了想了解的问题,再加上要养好小动物愿望,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如何探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给予指点,并提出观察与研究要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内化信息

1、清楚了吗?请各组长把小动物和表格领走,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分工

(2)开始时学生以观察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可以把小动物拿出来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3)教师视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到前面来领取资料或标本。

评:根据生命科学的学习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观察、查阅资料、思考、记录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教师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整理、内化提供了保障。

(五)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感悟动物的结构与环境联系及动物的共同特征。

1、各小组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一下,做好交流的准备。

2、每个小组可以汇报你们小组研究的小动物,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提一些问题,了解他们小组的小动物是怎么生活的,问1~2项他们研究过的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当交流“运动”这一项内容时,选择小乌龟、鸽子等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或让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动物的运动与身体、环境等都是紧密相关的。

3、教师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对比交流(如食物、运动等)让学生明白:动物虽然吃的食物不一样,但都要吃食物„„这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评:交流与表达是生命科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进行交流,既是小组学习文化的营造,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丰富了学生对每种小动物的认识。

(六)拓展到课外,开展课外的养殖活动。

1、今天我们的研究为养好小动物作了很好的准备,现在课上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师建议大家把研究的成果展示墙上,把表格和图片贴上去,让别的小组也来了解这种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2、当然,我们真正在饲养小动物的时候,肯定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碰到新的问题,把这些新发现和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一起研究,祝同学们养好自己的小动物。

启示: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纵观这堂课的教学与实施给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1)一条主线索——将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寻找一条主线索,从学习内容的学问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出发,本课选择了以“动物怎样生活”这一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便顺利地引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2)任务驱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的伊始首先需要我们思考的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因为情感推动注意,注意推动学习。本课的教学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对此,老师首先出示六种小动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去研究“动物怎样生活”这一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观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包括回忆已有的经验、查阅资料、实际观察和向有经验的人了解等,以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建构自己对这种法动物的新的信息,从中归纳出这种动物的共同特点,也为下一节课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3)打开课堂——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课前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和收集相应的信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实物、标本和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资料卡展示交流或收集起来,做成一本小书,指导我们饲养小动物、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的生活是不同的,同时把自己实践的经验写下来,丰富自己饲养小动物经验,也为别人饲养小动物提供帮助。

(4)自主、合作——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教学中我们看到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去收集获取某种小动物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喜爱进行分组。在组内学生们对要了解的内容又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学生根据分工进行运用多种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再进行组内交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探究成果。

上一篇:我的课余生活手工彩棒作文下一篇:导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