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发展史

2024-08-03

生物科学发展史(9篇)

1.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一

践行科学发展观与个体科学发展

孙英涛

摘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并把前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因此,实现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反过来讲,作为社会的每个个体,也可以并应该主动行为,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影响所及包括国家政党、企业以及个人等诸多主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因此,实现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反过来讲,作为社会的每个个体,也可以并应该主动行为,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个体之科学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价值 目标

人的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定意义上讲,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并由此出发去科学地认识人、人的本质、人的方针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与现实中正在发展而尚未全面发展的人相对照的。总的来说,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定是从三方面展开的:首先,全面发展的人是劳动能力高度发展的人劳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因此人的方针实质上是指人的劳动力的发展,主要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发展。其次,全面发展的人是在前面的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并不否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两者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主体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于可能性空间中,可能性空间是选择活动的前提,而这个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更不是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或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及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人发展的理想和价值目标。第三,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多方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它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而形成并积淀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实际上,在当今社会,面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和个体的即期需求,很多人在个体发展上往往是狭隘的、片面的,其更多的是重视个人当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不能以宽阔的视野、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个人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现实条件下促进个体科学发展的重要规定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方面的内涵,决定了其对于个体发展的规定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发展是基础、是根本。同样,一个个体要立足社会,要使自身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现实情况,确保自身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只有不断发展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取向是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人的全面发展和 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人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谋划发展的时候,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思维,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从自我做起,通过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三、微观层面上个体科学发展的实现

个体之科学发展,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体作为社会活动主体,其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实践活动、个体需要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微观着眼,从一个个体出发,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亦即要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为突出,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更为高尚,使自己的能力素质更为突出,使自己的行动更有益社会大局。总之,个体的科学发展就是把个体的一切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量,科学谋划自己人生道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增强责任,增强本领,做一个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的人。

在科学发展观规定和指导下,社会个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个体的精神世界 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个体迎难而上、走向成功的主要精神支柱。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给他的理想信念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给他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东西,在于理想信念的定向、动力和支撑作用。没有决定的理想信念人的精神大夏就将坍塌,无异于行尸走肉。二是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要严格自律,时刻注意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严守社会公德修养,严把做人的底线。三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要有崇尚节俭的生产和生活作风,要有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思想品格,要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要有自强不息、任劳任怨的精神风貌。四是要辩证看待人生际遇。客观对待人情冷暖和人生挫折,少抱怨。多实干,不论遇到怎样的艰辛,都始终勇往直前,决不因遭受困难而彷徨失措,决不因遭受挫折而消沉失望,决不因遭受不公而随波逐流。

(二)以积极的学习思考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每个个体唯有克服惰性,增强悟性,勤学多思,博学善思,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素质,满足新形势任务的要求,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退者”。正所谓“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尤为重要。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作为能力之源、立身之本。要多学、多看,坚持向书本、向实践学、向同志学、向群众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多学尚需多思、善思,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工作中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浮于表面、浅学辄止、不愿费心的坏毛病。要开动脑筋,多钻研,多深究,要虚心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学会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的充满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求洞悉事物,通晓事理,明确努力方向,丰富生活思路。

(三)以无私的社会劳动打造个体的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既是个体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个体就无所谓社会;而社会又是各个个体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每个个体都有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存在物,每个个体又有维持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反应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借助集体提供的平台,社会的进步必须由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社会公众的力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付出一分力。同时,劳动、创造和奉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体按照一定的要求,尽到自己的责任,付出自己的劳动,就是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劳动在满足人的物质利益需要的同时,彰显了其协调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动机,以及成为人们表现自己的体力与智力的手段,不断地实现着其物质利益动机、道德动机和创造动机的有机统一,而且劳动的道德动机和创造动机越来越增强,使劳动变成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个体的人生价值,是在为 社会事业积极奋斗中实现的。个体之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永恒追求过程,没有终点。个体要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惟有依靠学习、依靠实践,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通过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通过学习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查找自身不足,弥补自身缺陷,以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

2.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二

1.研究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索的研究形式, 这符合高中生物新课标基本理念, 认为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 第39届国际教育大会明确指出:科学启蒙教育, 应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要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 并培养他们接受科学概念和运用的能力[1]。 高中生物教学是让学生自主经历和体验生物科学探索的过程, 是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一种历史再现, 对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和生物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科学发展史, 这些史事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优秀素材, 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 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培养自身探究能力的过程, 是高中生物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学习方法的基础。 所以广大的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生物科学发展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2.调查及分析

2.1调查情况介绍。

笔者对贵州省贵阳市的几所中学的生物教师对科学发展史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访谈, 访谈题目如下: (1) 请谈谈您对生物教材中科学史的了解情况。 (2) 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科学史是否有必要。 (3) 生物科学史相关内容用于教学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4) 在教学中您使用生物科学史的频率高吗? (5) 您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渗透生物科学史知识的?

2.2对访谈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得知, 大部分教师都能系统地了解科学史, 但是大多只关注考点以内的史事, 不重视科学发展史的引入及其与科学知识的融合教学, 一般情况下只是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 不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史的价值。 运用探究式教学手段引入生物学史的老师少之又少, 即便教师认为科学发展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生物一周只有两课时, 时间的锐减使得很多相对不是应试考试直接考的知识被删减, 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精讲重要知识。 而科学发展史由于其作用的隐蔽性及对应试考试的不明显性理所当然地在被删除的环节, 老师们虽然认为不妥, 但为了顾全大局只能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自己了解相关的知识。

3.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意义

“生物发展科学史”是一门生物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生物科学史研究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西方教育学者玛格纳指出:“生物科学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 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家的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 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2]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试验) 解读 》 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定义是这样的: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为轮廓, 选取科学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研究和事件作为主线, 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历史阐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以论述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采用的创造性方法和思想, 同时在研究科学家的时候不能把人与其所处的时代分割开来, 一定要对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讨论。 生物科学发展史中蕴含丰富的教育素材, 很多还是生物课程的教学资源组成部分, 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优秀素材来源的宝库, 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3.1探究发现, 有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首次将“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概念引入高中生物课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强调了对每个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 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美国的“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 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因此, 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当加以注重, 科学素养的基础是科学知识, 生命科学发展史就是前辈们不断探索生命活动真相的科学过程史。

每个知识点的产生都是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就是通过生物史再现生物学家的探究发现过程。 学生在观察生物学家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科学能力, 在了解生物学家的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中形成自身有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这些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记录, 包含科学家们各种各样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良好素材。

3.2巧妙设计实验,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生物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生物科学的一切知识和理论都是在试验检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但是鉴于很多学校的设备现状, 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生物实验课程。 生物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前人在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过程中获得的, 而生物学发展史就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试验、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过程和历史。 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科学发展史的学习, 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前人实验方法的同时, 模仿设计简易实验, 并在实验过程中思索验证相关已有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索、探究过程, 学生可以很好地开拓自己的思路。 例如在新人教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DNA双螺旋模型结构的整个探索历程:最初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推算出DNA一定是螺旋结构, 并分析出其螺旋参数, 但随后沃森和克里克尝试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模型, 均未搭建出合理的DNA模型, 最后在查哥夫的数据帮助下最终才得出DNA的正确模型。 通过DNA发现过程的教学, 学生根据新人教版课本必修二的50页的模型建构制作流程自己动手制作DNA的模型, 实验方法和实验工具的灵活运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启迪, 激励学生大胆思维并放宽思路, 综合各个领域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导入新课,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科学发展史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心理铺垫。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 可以先介绍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 作为背景材料, 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在学生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时, 可插入史料“达尔文悲痛”: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因为相爱而结婚,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 他们的6个孩子中3人中途夭亡, 其余3人终身不育。 这件事情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他与爱玛都是健康人, 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 精神也非常正常, 为什么生下的孩子却都是如此呢? 在听完这段令人伤感的史料后, 要求学生运用伴性遗传的理论知识, 对“达尔文悲痛”事件进行分析。利用史料对知识进行应用性的归纳,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以致用过程中,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遗传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把生物科学发展史加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和教材中, 并且在教学中把生物科学发展史和生物科学知识有机整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掌握生物学产生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规律, 以生物科学发展史的观念理解生物课程, 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发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完整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例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等, 启迪学生思维。

3.4重温经典,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生命科学发展史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家为了探索生命真相作出的努力和长期探索的决心, 这些内容能够从侧面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努力奋发态度和科学献身精神。 比如必修二中提到的现代遗传奠基人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课程时, 可以重点讲解孟德尔做植物杂交实验的整个过程。 他在无数次实验失败后并未放弃, 而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完整记录和统计计算, 通过8年时间才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史实的话, 学生就可以从孟德尔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初步了解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 科学发现绝不是牛顿被苹果砸中后就能够产生的, 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

4.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展望

新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不是枯燥的知识, 若灵活运用生物科学史教学, 则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又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动态知识, 并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 教学针对性强, 占用时间短, 是不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设计而喧宾夺主[4]。 同时生物科学发展史有其深刻内涵和作用, 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 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做的探索改革和努力方向。 生物教师不能因为时间紧张就草草了事, 忽略对生物科学发展史深刻的内部规律, 违背新课改的本意。

生物教师要通过实践挖掘生物科学发展史教育价值, 探索生物科学发展史整合进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课本列出的生物史事实应用到位, 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在讲解习题时向学生列举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但课本中未提及的史实,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摘要:生物科学蕴含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等内容, 因而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同时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本身, 对于学生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够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是提高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命科学发展史,科学素养,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田滢.浅谈科学发展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0) .

[3]谢群.生命科学史与生物科学探究[J].中学生物学, 2007 (5) :26-28.

3.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科学发展 篇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0-0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为此,就要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以及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指导作用。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战线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追求发展价值的多元化及异质价值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3 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指导作用

(1)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教育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教育的首要要求。

(2) 可持續发展战略要求教育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固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关心的具体问题,但为了化解这种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视野亦投向经济、环境背后的精神文明,它是对人类文明进行物质、精神、生态的全面反思而非仅仅停留在经济表层。因此它要求教育有益于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的可持续发展。

(3) 它要求教育促进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否定片面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提倡社会协调的、综合的整体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在政治民主、法制建设、伦理道德等方面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达到社会整体发展相契合的目的。

(4) 它要求教育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类自身资源的合理开发上。

4 教育的科学发展

在我们讨论教育的科学发展时, 应对“教育的发展”的内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完整的“教育的发展”概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在量方面的增长, 教育在质方面的提高。拿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来说, 现阶段采取规模要有较大的发展, 结构要更加合理, 质量要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效益要有明显的提高,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整体协调发展的方针, 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针。要想实现整个国家教育的科学发展,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力推进国家西部地区实现“两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

(2)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3)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

(4)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进入到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5)是落实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 参考文献:

欧艳梅,林翠英.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观念的反思[J].柳州师专学报,2004(6).

4.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四

——暮定水库

黄飞涛

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 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下面是我的一 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澄清在发展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把发展等同于经 济增长,甚至简单地等同于GDP。胡锦涛总书记说过:“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所讲的发展 是包括而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二是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强调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 义是发展,不讲发展的发展观绝不是科学发展观;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 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也有人指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见物不见人”的庸俗生产力论。这是毫无道理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更好地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时要考虑已有的经济实 力以及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 ;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 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 的重要体现。

三、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 认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过去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往往是以破坏或掠夺地球资源而付出惨痛代价的,那么我们现在要发展,是不是 还要走那条老路呢?当然,我们的党也以新时代、新理念,从更高的层次上描绘的我们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 展之路!

我们绝不做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傻事,因为我们知道,地球的资源正在不断地枯竭,我们人类所处 的环境也在一步一步地恶化,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展的经济效益或速度,那么这样发展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将 来也会为此而付出更加沉痛的代价。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此次学习是我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是自身需要认真学习的神圣责任。

5.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五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汇报,首先是对科技公司4个月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也是对科技公司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规划。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汇报如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汇报,首先是对科技公司4个月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也是对

科技公司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规划。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科技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

科技公司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四个月以来,紧紧围绕“不辱使命、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主题实践;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思想发动;深入学习调研,推动思想解放;紧密联系实际,深刻分析检查;注重整改落实,力求取得实效。准确查找科技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借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共识。明确了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推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党性党风党纪意识。坚持实践特色,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化学习,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务求实效,切实抓

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实施。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人为本,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确立了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即进一步明确科技公司以落实科学治理架构、建设高科技园区、服务集团城市信息化战略为发展战略方向,与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进一步接轨;今年要努力完成集团和董事会下达给科技公司的经营指标。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科技公司存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整改落实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务求实效,切实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实施;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人为本,推动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

科技公司于7月28日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也是进入集中整改的再动员。到8月中旬,科技公司要结合下

半年工作进行集中整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并在8月20日前完成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规划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何用集团注入的5000万元资金,完成集团公司对于广西、海南两个地区的战略承诺,实现北海园区50亿投资、100亿产值和海南园区30亿投资、50亿产值,既是集团公司对于科技公司的信任,更是对于科技公司的重大考验,是决定科技公司能否从一个“壳”公司成长为一个对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核心企业的关键。用区区5000万元,撬动近百亿的投资,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是完全不可能的。

准确定位,查找问题

科技公司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过充分调研,根据科技公

司当前工作的实践,提出科技公司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科技公司以落实科学治理架构、建设高科技园区、服务集团城市信息化战略为发展战略方向,与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进一步接轨的发展思路。要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借力发展的问题。光靠科技公司5000万的注册资金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开放就是最好的借力。这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要有与别人分享“蛋糕”思想、合作开发、合作共赢的观念。政府给予两个园区的土地、政策、资金扶持,是针对整个园区的,即包括园区开发业主,也包括入园企业,后者甚至更为关键和重要。今年,两个园区的招商,真正、全面展开,我们牢固树立“借力发展”的思路,以优惠的条件和热诚服务的行动,引领企业入园,还要帮助入园企业发展,让进驻我们的园区的企业,尽可能多地能够取得大的发展,这样,经

过一段时间,园区的发展可以期待。今年五月,科技公司总经理谢庆华同志到台湾考察、调研、招商,台湾能够依靠50几个园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取得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奇迹,也是得益于其“借力发展”,比如其对于入园企业的土地优惠、比如对于入园企业的房租优惠、比如对于入园企业的技术研发资金的扶持和人才的培养,比如园区委员会反复强调的“服务”意识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敢于重奖、重罚,优胜劣汰,逐步探讨向核心骨干员工的股权、期权发展。更重要的,还要着力在体制上探讨创新,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发展开局良好,有声势、有摸样,公司体制上的创新是最关键因素,这种体制,在董事会、公司经营班子、与各方面的对接等各个方面,都能实现一个优化的配制,为公司的运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证。在北海产业园管理公司和下一阶段科技公司将

要探讨建立的运作子公司,我们也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品牌优势,与优秀的市场化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产业资源优势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共赢、多赢,毕竟,在我们从事的充分竞争的市场化领域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包打天下,通吃所有的利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着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加强党建工作;着力加强各个方面的学习,不断学习我们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着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职工群众得实惠

6.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六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我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次学习中,要深刻理解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是关键所在。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践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久持续的健康发展。只有认真的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才能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永不迷失方向,在处理、协调各类问题和矛盾中,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好务 几年来我局党组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提高对产品质量控制力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重要保证,为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推动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施展作为,尽全力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作用,在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认证认可、法制建设、市场监管、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等各各方面,积极、勤奋、扎实、有效的开展着工作。今年省局党组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了质监系统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暂短,但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它使我们质监系统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年比一年壮大,这些经验必将在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质监事业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实质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着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就必须以这个为轴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解决民所需,人所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的党和政府的肯定,赢的社会各界的赞誉。实践证明我局应对水污染事件、春雷行动、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政务大厅的启动等等,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关注民生、必须有科技作为保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先进检验设备仪器的引进及使用,两个前移监管模式的推进,这些都为构建和协社会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质监部门的职责。共2页,当前第1页1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共2篇)]篇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

我局是全省首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之一。这次省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全党范围内,将用一年半的时间,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省局党组的发动及近前的封闭式学习、听辅导和自学,自己对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我党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是“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国要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遵循一个原则即科学发展,这些目标才能实现。

全党必须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去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做为一名中共党员,质监系统的一员,质量管理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跟党走,坚定不移的听党的话,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一名普通党员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做人的准则。暂短的学习,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我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只有认真的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才能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永不迷失方向,在处理、协调各类问题和矛盾中,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好务 几年来我局党组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共2篇)]提高对产品质量控制力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重要保证,为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推动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施展作为,尽全力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作用,在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认证认可、法制建设、市场监管、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等各各方面,积极、勤奋、扎实、有效的开展着工作。

今年省局党组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了质监系统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暂短,但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它使我们质监系统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年比一年壮大,这些经验必将在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质监事业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实质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着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就必须以这个为轴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解决民所需,人所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的党和政府的肯定,赢的社会各

界的赞誉。实践证明我局应对水污染事件、春雷行动、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政务大厅的启动等等,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

关注民生、必须有科技作为保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先进检验设备仪器的引进及使用,两个前移监管模式的推进,这些都为构建和协社会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

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质监部门的职责。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今年省局党组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我局职能,向全战线提出了八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质量工作也紧密围绕这一部署,拟定了工作计划,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主管局长亲自挥下,在各地市局、有关处室、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质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质量工作给省局党组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处职能,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本职工作。

1、在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职能优势、装备优势、人员优势,为农民兄弟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还应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到我们系统护农、爱农的行动中来。对支持并愿意参与我们这项活动的企业,我们要为它们创造条件,让它们同质监人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同时我们质量工作应当围绕着省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分析乡办、村办、县办企业的现状,寻找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帮扶途径,特别是针对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力量缺乏,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检验检测设备能力不足等情况,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落实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具体方案,争取在为我省乡镇企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2、对国家实施生产许证管理的行业,作为我们主管部门,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引导、帮助企业按照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使其合法生产,规范经营。我们力求做到,凡是到受理大厅或来到我处办事的部门或企业,要热情周到,百问不凡,一次告知,使外来人员真正体现到温暖、舒畅。地、市、县质量工作者,要在帮助企业申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面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填报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帮助企业掌握了解国家产业政策,避免由于盲目投资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我们规范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今年全省有519户企业申请办理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已获得许可证企业180家,占全省2301家的7.8%,其它正在申报、审查过程中,许可证收费108万元。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质监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共2篇)] 质监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

我局是全省首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之一。这次省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全党范围内,将用一年半的时间,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省局党组的发动及近前的封闭式学习、听辅导和自学,自己对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我党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是“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国要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遵循一个原则即科学发展,这些目标才能实现。

全党必须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去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做为一名中共党员,质监系统的一员,质量管理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跟党走,坚定不移的听党的话,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一名普通党员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做人的准则。暂短的学习,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我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今年省局党组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了质监系统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暂短,但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它使我们质监系统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年比一年壮大,这些经验必将在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质监事业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实质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着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就必须以这个为轴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解决民所需,人所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的党和政府的肯定,赢的社会各界的赞誉。实践证明我局应对水污染事件、春雷行动、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政务大厅的启动等等,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

关注民生、必须有科技作为保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先进检验设备仪器的引进及使用,两个前移监管模式的推进,这些都为构建和协社会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

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质监部门的职责。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今年省局党组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我局职能,向全战线提出了八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质量工作也紧密围绕这一部署,拟定了工作计划,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主管局长亲自挥下,在各地市局、有关处室、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质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质量工作给省局党组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处职能,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本职工作。

1、在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职能优势、装备优势、人员优势,为农民兄弟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还应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到我们系统护农、爱农的行动中来。对支持并愿意参与我们这项活动的企业,我们要为它们创造条件,让它们同质监人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同时我们质量工作应当围绕着省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分析乡办、村办、县办企业的现状,寻找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帮扶途径,特别是针对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力量缺乏,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检验检测设备能力不足等情况,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落实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具体方案,争取在为我省乡镇企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2、对国家实施生产许证管理的行业,作为我们主管部门,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引导、帮助企业按照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使其合法生产,规范经营。我们力求做到,凡是到受理大厅或来到我处办事的部门或企业,要热情周到,百问不凡,一次告知,使外来人员真正体现到温暖、舒畅。地、市、县质量工作者,要在帮助企业申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面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填报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帮助企业掌握了解国家产业政策,避免由于盲目投资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我们规范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今年全省有519户企业申请办理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已获得许可证企业180家,占全省2301家的7.8%,其它正在申报、审查过程中,许可证收费108万元。

通过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使我们的企业基本达到并满足了生产条件的规定要求,使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我们以引导、帮教为主,让企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使获证前与获证后管理水平不降低,设备条件不变化,产品质量有保障。

3、全力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在摸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规划及现状的基础上,省局党组又提出了为全省373个大项目的服务方案。自今年7月以来,全省质监系统行程62万公里,走访各级政府、部门、大项目办等有关部门528次,深入企业1392次,为大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免费培训各类人员2180人次,修改制定标准52项,办理生产许可证75份,免费检定、校准各类仪器、设备4070件(套),减免费用232万元。这些数字的展现,说明质监系统上上下下在行动,时时处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了更好的发挥质量职能,利用设备监理协会、质量管理协会,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期间,设备选型、设备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实行监管。在企业管理方面,特别对较优秀的企业,加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其在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管理上更加规范合理,上档次上水平,早日跨入国际化管理的先进行业。

4、在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意识,抓住有利时机快发展、大发展,使龙江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多创几个中国名牌产品乃至世界名牌,协调地方政府将品牌扩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2季度质量分析情况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8亿元,同比增长15.4%,有29种重要工业产品不同程度的上升,有11种产品有所下降,据100户大型企业统计来看,等级品率82.1%,其中优等品率26.39%,一等品率达到57.69%,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做好质量分析,坚持把质量分析搞得更加准确、更加完善,将此项分析真正作为各级政府评价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可靠依据。

7.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七

迎新先辞旧。回眸“十一五”, 我们心潮澎湃。 “十一五”期间, 卫生工作取得了九大方面成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五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 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 妇女儿童健康得到保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监督工作进展明显, 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医疗管理力度加大, 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不断加强, 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 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卫生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一年, 卫生工作更是捷报频传、佳音不断。随着新医改的普遍实施, 党和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扩大了医疗保障覆盖面, 推进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加强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列出专条论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并特别强调将“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 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 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近日, 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更是给未来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送上了一粒定心丸。

继往为开来。展望“十二五”, 我们信心满怀。以上这些振奋人心的政策走向, 预示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 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产生新的历史性飞跃。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应该如何作为?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就是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核心, 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农村卫生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 不仅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 使医疗服务活动始终闪耀出人道主义的情怀, 也要真正以广大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为本, 注重调动他 (她) 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心其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 尤其要解决村级卫生人员的退休养老等后顾之忧, 和谐医患关系, 实现共同发展。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就是要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使农村卫生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改革发展, 做到统筹兼顾。统筹兼顾, 就是总揽全局、统筹谋划, 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加强科学管理。一是要统筹兼顾“改革与继承”, 既注重改革现有的问题与弊端, 又要注重继承发扬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好传统, 真正做到兴利除弊、除旧布新。二是要统筹兼顾“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 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内外结合、两相协调。三是要统筹兼顾“病人利益与员工利益”, 注重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实现病人利益过程中实现医务人员的权益和价值, 从根本上避免医患冲突, 和谐医患关系。四是要统筹兼顾“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 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要像发现、培养医护人才那样, 发现、培养有管理潜能的管理干部。五是要统筹兼顾“硬件与软件”建设, 改变硬件先进、软件滞后的现象, 提升农村卫生事业“软实力”, 为国家整体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率先发展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篇八

加快全面小康进程,走率先发展之路

培育大企业。发挥泰州工业产业优势和特色,推进产业集聚和整合,着力培植和发展规模经济,全市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中,春兰、扬子江、陵光、正太集团进入1000家中国大企业集团前500强,4家医药企业成为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家企业年利税过亿元。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05家,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30%。我们已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产业基地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达到700亿元,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主攻大项目。去年实施了40个重大技改项目,平均单体规模达2.28亿元,且多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两年来,累计开发实施省以上火炬计划、星火计划89项。建成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实施大开发。扎实组织好沿江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初步形成了靖江开发区以船舶修造、新材料、现代物流为重点,泰兴开发区以精细化工为重点,泰州经济开发区以石化、制药、建材为重点的三大经济集群。沿江地区投资在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重大项目达20个。

构筑大通道。有6条始发线路的宁启铁路泰州站建成启用;总投资18亿元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已全线开工建设;泰州港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营运;泰州过江通道今年即将开工。大企业、大项目、大开发、大交通带动和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今年前三季度,泰州市工业经济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连续四年呈现销售收入增幅高于生产增幅,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的良好态势。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形成了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等十大特色产业,建成了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个省级示范区,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农户创办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亿元以上的30个。加快培育民营经济群体,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的73%。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劳务转移人数已超过80万,农民年收入的3/4来自二、三产业。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着力统筹城乡建设,去年在投资60亿元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多着并举,加快农村新型村镇建设,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6%,比1996年建市初期上升6.6个百分点。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中心镇5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家,省级重点中心镇7家,有22个乡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

区域协调发展。在鼓励和支持沿江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同时,积极加快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步伐。对30个经济薄弱乡镇继续实施市委常委分工挂钩负责制,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经济薄弱乡镇的农民自主创业。去年,30个乡镇人均GDP同比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3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建成了两所本科院校,高教园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投资3.5亿元的市文化中心动工建设。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去年全市累计投入60亿元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增长30%。积极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在全国率先实行环保信访听证会制度,所辖四市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制定并组织实施科学的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到集约、节约发展,去年全市能耗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全省最低。着力打造“绿色泰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银杏森林公园、江苏最大的水上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15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过省级园林城市考核标准。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和谐发展之路

领导接待听民声。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组成10个信访值班小组,轮流参加信访值班,每个小组值班一星期。去年,市领导参加信访值班接待上访群众40批、335人次,接访的绝大多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同时,在全市实行律师参与信访制度,引导上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由此避免群体上访事件40多次。

干部下访察民情。深入推行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以“下访”促“和谐”,下发了《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实施意见》,并制定下访预告制、限时办结制、双向承诺办理制、及时反馈报告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去年,全市各级干部累计下访2.6万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近万件,为群众办实事8700多件。我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得到了中纪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信访局长张云泉成为全国重大典型。

百姓论坛知民意。在基层建立百姓论坛和民主恳谈制度,每次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座谈对话、征求意见和民主协商,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近3年来,全市基层和社区开设各类论坛和恳谈800多期,消除群众各种疑虑、解决各类“疑难杂症”1300多个。在开辟《行风热线》,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的基础上,今年还创办了“百姓议事园”,定期邀请市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共商发展计策,受到干部群众欢迎。

不遗余力解民困。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去年仅为3.8%,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被国务院表彰为再就业先进集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8%、98%和95%。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保率达82.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前实现应保尽保。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开展“快乐从心开始”爱心医疗救助活动,免费为20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手术治疗。

泰州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开拓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扎扎实实、又好又快地向着新的目标奋进。我们确定,到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再翻一番,以县级市(区)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努力建设一个产业更加先进、城乡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新泰州。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9.生物科学发展史 篇九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本质最深刻、最精辟的揭示与概括,是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最宏观的定位。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各级审计进一步理清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国家审计,应当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的形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高效之途。

一、准确领会和把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和意义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全面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审计跟进”要求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跟进”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是对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要求,两种理论都要求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免疫系统”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提出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审计跟进”的要求不断修正完善。

(二)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审计理论至今共产生“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两种体系性提法,两种提法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计定位也都十分准确。从层次上看,“经济卫士”论具有首创性,“免疫系统”论则更多体现出继承与创新性,表现为“与时俱进”。“免疫系统”论继承了“经济卫士”论强调审计经济监督的本质,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提出发挥预警、抵御和建设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这是对“经济卫士”论的突破与深化。

(三)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审计工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审计工作将长期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期,时势发展已使基层审计充分认识到审计转型的不可回避性,但是,对审计转型终极目标的认识却相对浅显。“免疫系统”论适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揭示国家审计的根本性质、功能特性等要素,为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审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基层审计而言,就是要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中,通过发现和揭示存在问题,促进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审计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基层审计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免疫系统”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首先,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审计新举措;同时,要把审计置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牢固树立“大局”的理念。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开展,通过揭示分析各种阻碍发展、影响全局、损害民利的问题,在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上提出宏观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牢固树立“绩效”的理念。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政府职责履行和工作绩效评估的重点,着眼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其次,基层审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责是手段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把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整改、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免疫系统”论重申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对基层审计而言,要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消除监督盲区;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纪违规和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审计要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伴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项目量逐年增加。在确保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同时,基层审计要高度重视质量这条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符合审计工作规律、切合审计工作实践的审计业务准则,逐步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审计“正人”必先“正己”,因此,要以审计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使基层审计的队伍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基层审计工作现状与“免疫系统”要求存在差距

当前,审计的作用正逐渐由经济扩大到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地位也与日提升,领导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免疫系统”要求相比,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基层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审计使命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基层审计在审计使命认识上存在“三个不足”,需要在观念上“三个破除”。“三个不足”是:对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对审计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职能认识不足;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审计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三个破除”是:思维方式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审计目标要破除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审计方法要破除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二)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建设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要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向以监督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建设者转变。之前,基层审计对审计的定位更多是监督,近年来逐步转向了监督与服务并重,但审计工作立足于服务、反映审计情况着眼于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重于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不相适应。

(三)审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建设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宏观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不适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知识与专业结构与审计事业发展不适应,综合性人才缺乏;三是力量与任务不适应,力量未能与任务扩展同步增强;四是技术方法与形势要求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审计成果转化不够,成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多年来,基层审计在审计成果转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运用还非常有限,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比较少;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和整合还不够,审计成果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管理科学性不够,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的计划管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要表现为:项目选择自主性受限制,缺乏科学性;审计对象选择和项目确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审计计划安排偏重本,缺乏长远性;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受限制,工作开展依赖于资料报送,且跨项目较多;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跟进不及时;项目“调增调减”相对随意,审计成本意识不强。

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把握现阶段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认真研究和思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支持。基层审计不符合“免疫系统”要求的几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四、基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基层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特性,克服和弥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四方面的探索力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审计重点,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二是要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三是要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二)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五个观”,发挥好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局观,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既强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又突出重点部位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二是人本观,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关注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实事惠民;三是绩效观,以促进提高资金和决策效益为目标,探索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绿色观,以促进节约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节能降耗、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五是安全观,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为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三)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自主研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督。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监督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创建审计文明为抓手,在审计队伍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更新升级”;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共事、勤勉廉政、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强化审计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提高审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

上一篇:中班其他教案:《制作不倒玩具》下一篇:干部履职情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