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2024-10-11

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共8篇)

1.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一

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公开、公平、公正,使考核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引导各县(市)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意识,既注重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又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皖政„2008‟90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及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印发的《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省县经办„2004‟1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一条 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日常工作;各市、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考核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第二条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第三条 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允许值”分别取全省县(市)的较大值和较小值。

第四条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按照静态指数占45%、动态指数占55%的权数分布加权平均求得。

第五条 地区生产总值统计为所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当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其人均值为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缩减指数计算;年末总人口为公安部门公布的年末户籍人口数(其他人均指标计算均使用同一口径)。

第六条 人均财政收入为财政收入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财政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中央财政收入是指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增值税2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3%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地方非税收入等。第七条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各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其中,各项税收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第八条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指年底境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的个数。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是指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县城及以上区域内发生的投资,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均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其人均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的总和。

第十一条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所辖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所占的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十二条 实际利用内外资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之和。其计算公式:

实际利用内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汇率(万元)

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由发改委部门提供,是指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安徽省以外地区的资金,不含本地区外的省内资金。实际利用外资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及外商其它投资之和。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即实际使用国外直接投资(FDI),指外国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技术等(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作为投资,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的投资(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在境内设立的企业视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对外发行债券等;外商其它投资,即除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以外,通过其它方式吸收的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及加工装配等)。

第十三条 进出口总额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第十四条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它既可以用于生产、非生产投资,改善物质和文化生产,以及用于再分配的支出和节余的收入。这个指标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其计算方法:

纯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费支出-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调查补贴(元)

第十五条 职工平均工资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的比重。其计算公式:

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元)

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本内城镇职工的平均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第十六条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与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比值,由民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元)

第十七条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为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和与年末总人口比重,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由财政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八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周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值,由教育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

第十九条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为全年专利授权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全年专利授权数/年末总人口(件/万人)

其中,全年专利授权数由科技部门提供,是指在报告内,经专利部门审查合格后,依据专利法授予区域内发明人和设计人对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创造享有专有权的件数。

第二十条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为社会福利床位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社会福利床位数/年末总人口(张/万人)

其中,社会福利机构数由民政部门提供,是指收养社会孤老、残、幼的福利机构,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和社会办福利机构以及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

社会福利床位数是指报告期末全部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第二十一条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与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的比值,由环保部门提供。其计算公式: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100% 第二十二条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为全年第二、三产业用电总量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居民用电量)/二三产业增加值(千瓦时/万元)其中,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均由电力部门提供。

第二十三条 粮食产量增长率为粮食增产相当于上年粮食产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粮食产量增长率=(当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100%

其中,粮食总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单位生产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薯类和豆类等的产量。第二十四条 人工造林完成面积由林业部门提供,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沙丘、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单位面积株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成活率达85%的面积。四旁植树如一侧在二行以上,连片面积0.066公顷(一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第二十五条 针对突发性因素(如旱涝灾害等)造成的受灾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增幅波动,根据省民政厅提供的重灾县名单,采用三年平均增幅对重灾县的指标数进行平滑,即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及灾前两年的三年平均数,灾后一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受灾年及受灾前一年的三年平均数。其中,当年受灾、上年未受灾、上上年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用当年和上年两年平均数;当年受灾,上年也受灾,则受灾当年动态指数计算使用当年数。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考核评价指标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的对比基数均为上年年报数。对上年快报数与年报数相对误差超过3%—5%(不同指标控制的相对误差不同)的指标,在计算比上年增长(或增减百分点)时,对比基数为上年快报数。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为:(︱快报数—年报数︱/年报数)×100%。

第二十七条 行政区划发生变动的地区,需要按新区划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当年数和上年数相应作同步调整,确保指标数据有可比性。

第二十八条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统计表,由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统一印制下发,各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收集、整理报各市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经各市审核后,报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考核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同时以往相关县域考核细则废止。

2.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二

一、县域中小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绩效考核走过场

县域中小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规范, 缺少必要的操作流程, 甚至, 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根本没有绩效考核指标, 就是考核了, 操作性也不强, 没有一点利用价值。

(二)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指标过于传统

在进行县域中小企业改革前, 从宏观方面讲, 国家和政府对企业好坏的评价往往注重绝对值考核指标, 更多的体现在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利税总额的增长上, 后期又引入职工总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等指标, 1993年实行新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后, 随着国有经营机制的转换, 国家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实行了年度经营责任制的考核, 更多将盈利状况指标、资产管理指标、债务风险状况指标、经营增长状况指标引入了对经营者年薪制及年度工作的考核, 同时, 企业内部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 将产供销各环节的一些定性与定量的指标, 将自己的先进指标、行业指标纳入了企业内部考核责任制, 这些对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 推动走集约经营的道路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针对县域企业, 从社会层面来讲, 传统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总额这些指标来看, 更多的体现社会对企业评价和反映企业对社会创造的价值评估上, 突出企业解决地方人员就业及对当地财政的贡献, 没有真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益;从企业层面来讲, 由于投资主体单元化, 企业的盈利状况指标、资产管理指标、债务风险状况指标、经营增长状况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益, 但很多指标缺乏可比性、假设上的连贯性, 不能对企业内部运行进行客观反映;从企业内部层面来看, 一般企业都是将产量与质量指标与各车间的绩效考核挂钩, 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 使得内部考核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三) 考核方法简单, 考核指标单一目

前, 县域中小企业往往采用上对下的考核形式, 考核者作为单位领导, 由于与职工的私人友情、个人的偏好等因素将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单一的人员考核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员工的行为, 同时考核者本身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做出细致的评估, 导致考核信息的欠缺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 使考核结果不客观, 甚至会导致上下级关系趋于紧张, 带来负面结果。

二、县域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 充分认识开展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 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和短处, 以扬长避短, 进而有所改进和提高。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 它虽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 但也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 考核者必须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 赢得广大员工的支持, 使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 形成一个良好的考核环境。同时, 还可以借助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 在企业中形成价值创造的传导和放大机制。

(二) 制定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原则

首先了解工作绩效, 考核目标体系的可实施性, 为选人、用人、评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 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为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与成效。在考核原则上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 真实、准确;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责、权、利相结合, 考核方法要科学、可行, 考核周期要适当, 考核计分要合理, 考核结果要反馈, 考核人员要合格、到位, 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

(三) 利用定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将企业盈利状况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 资产质量状况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款率, 债务风险状况指标 (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 经营增长状况指标 (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 引入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行业标准对比评价, 应用功效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判;从非定量指标来看, 从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入手, 对照行业标准, 对企业管理绩效进行分析评议;最后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评判, 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做为市场的主体, 必须紧紧依靠市场求生存与发展, 从企业内部管理与市场的变化节奏上入手, 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以财务因素之外, 着重从客户关注的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品的后期服务、产品价格、产品的使用周期等方面;从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方面;从员工能力、信息系统能力、授权与相互配合以及激励效果方面入手, 确定其目标、指标值和措施, 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内部考核体系, 结合企业各单位、内部各机构的目标值与企业实际运行, 对其企业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以市场为导向, 推进企业不断创新, 根据企业确立的发展战略, 推进企业发展。

3.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三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奖励办法》的通知

2009年06月11日 15时59分8

3主题分类: 计划物价

“县域经济”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奖励办法》的通知

川府发[2009]17号

为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激励奖励作用,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对《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七日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奖励办法

为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调动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奖励原则

以激励加快经济发展为政策导向,以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为激励目标,对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区)领导班子给予奖励。

二、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范围:全省所有县(市、区)。

(二)考核内容:以GDP增幅、入库税收收入综合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考核指标,分别占30%、30%、20%、20%的权重。计算公式:

某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考核得分=(该县GDP增幅×0.3+[该县入库税收收入增幅-全省县级平均增幅]×税收收入贡献率×0.3+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2+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0.2)×100

税收收入贡献率=该县入库税收收入增加额/全省县级入库税收收入增加额×100

(三)奖励对象:根据考核结果,对排名前20位的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奖励。

(四)奖励标准:对排名进入前20位的县(市、区)领导班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超过10亿元(含)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5亿元(含)至10亿元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一次性奖励8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低于5亿元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一次性奖励60万元。

(五)奖金分配:奖金用于奖励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其中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奖金额最高可相当于其他成员的两倍。

三、考核程序及要求

由省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考核小组负责考核工作,每年年终后考核奖励。以省统计局的数据为依据,按上述考核办法计算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经考核小组审核后报省委、省政府审批,由省委、省政府给予奖励。奖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

考核主要看实际的发展成效,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不搞评议。领导班子及成员出现重大违纪违法行为、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以及越级集体上访事件等实行一票否决。为套取奖励资金而弄虚作假的收回奖励资金并对违纪违规负责人按有关党纪、政纪规定处理。省直部门、市(州)和县(市、区)对受奖者不得重复奖励。未经省政府批准,不得自行设立其他任何物质性奖励项目。

四、附则

4.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四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全区信息员队伍的管理,规范信息采集和报送,为区党委、管委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动态和导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全区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信息员”,包括党务政务信息员、网站管理人员、网评信息员等,一人可兼多职。

一、信息员基本条件

(一)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

(二)能准确把握和贯彻区党委、管委会整体工作思路,熟悉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有敏锐的信息触觉和较好的文字编辑和表达水平。

(三)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网络应用软件。

二、信息员岗位职责

(一)党务政务信息员

负责收集、采编、报送本单位、本部门的各类信息,包括:

1、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思路、工作部署和具体措施,特别要注意反映那些创造性的措施及新经验、好做法。

2、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出台后广大干部群众的反映,包括意见、要求和建议。

3、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阶段性成效、工作中的难点、突出的问题和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4、对上级领导到本单位、本部门视察工作时所作的重要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

5、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部门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新成就,遇到的新问题。

6、各种重大事故,如爆炸、火灾、交通、矿山事故等造成重大伤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

7、重大自然灾害,如旱灾、风灾、洪灾、虫灾以及地震等灾害和严重的疫情。

8、重要的社情民意,如一个时期干部群众最关心、议论较多、意见较大的问题,需要领导引起注意的苗头性、潜在性问题以及有可能引发集体访、越级访的信访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9、各类新闻线索及其他需要报送的重要信息。

(二)网站管理人员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网页信息的发布和更新维护工作。

(三)网评信息员

负责随时跟踪、掌握涉及本部门、本单位和管委会的网络信息,进行网上新闻监看和舆情研判,利用新闻跟贴、论坛发贴、发表评论员文章等方式,加强网评舆情监管,正面宣传引导网络舆论,把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消除网络信息和当地各种事件对本单位、本部门及管委会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信息员考核奖励

(一)信息员聘用

信息员由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和海东镇指定专门人员报区党委、管委会聘用,聘用期为一年,可续聘。聘用人员如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发生变动,由所在部门另指定他人报区党委、管委会聘用。

(二)信息任务

党务政务信息员每月至少报送1条高质量的信息,全年不少于12条;网评信息员要主动在中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上发表原创网评文章,积极发帖、转贴和跟贴,遇到突发事件,则按区党委指令行事,全力投入到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工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考核奖励

1、考核

考核工作由区委党务群团工作部组织实施。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员按月将信息上报情况及网评完成情况报区委党务群团工作部,党群部对被区党委、管委会或上级党委、政府采用、发表的信息进行核实登记,填写好发表信息的类别、题目、发表的期刊号、发表日期等清单,作为信息 员年底考核的依据。党务、政务信息员未完成信息任务或信息质量不高将被考核为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信息员,区党委、管委会予以通报批评,解除聘用,并责令所在部门进行整改。

2、奖励

为充分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党委、管委会给予信息员一定的物质奖励,党务政务信息员每上报一条信息奖励30元,信息被上级部门及刊物采用的,再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党委公共经费中列支。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被中央及全国性刊物单条采用的,每条奖励1000元;作为简讯采用的,每条奖励500元。

(2)被省级刊物单条采用的,每条奖励500元;作为简讯采用的,每条奖励300元。

(3)被州级刊物单条采用的,每条奖励300元;作为简讯采用的,每条奖励200元。

(4)被市级刊物单条采用的,每条奖励200元;作为简讯采用的,每条奖励100元。

(5)被区级采用或被区党委、管委会领导作出专门批示的,每条奖励100元。

(6)在中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网站上发表原创网评文章或被设为精华编辑采用的每篇奖励500元,被省级媒体网站采用的每篇奖励300元,被州、市级 媒体网站采用的每篇奖励200元;发表简单网评的分别给予300、200和100元奖励。

以上信息和网评文章被刊物或网站同时采用的不重复计奖,以最高项兑奖。

四、其它

一、所有信息员均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二、信息采用书面或邮件方式报送,邮箱地址:dljkqxx@163.com。

三、本办法自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实施,由区委党务群团工作部负责解释。

附:

1、《大理经济开发区信息月报表》;

2、《大理经济开发区信息上报情况统计表》;

3、《大理经济开发区信息员考核奖励汇总表》。

主题词:信息员 考核奖励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党政领导

中共大理州经济开发区委办公室 2011年月日印制

5.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五

为了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强化班主任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院《班主任管理办法》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的和意义

1、通过班主任考核,落实检查班主任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

2、通过班主任考核,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通过班主任考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为班主任聘任、晋级、评优及发放班主任奖励津贴等提供依据。

二、考核办法

1、班主任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扣分制;

2、班主任考核采用月考核、学期考核、学年考核三种方式;

(1)系部每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系部考核结果按名次报院学生处(团委);

(2)学期考核是在每学期结束后对班主任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由考核小组考核成绩的 10% 学生测评10%、月考核平均成绩的 80%组成。按名次报院学生处(团委);

(3)学年考核,学年内,班主任每月考核成绩的名次累加,即为本学年的名次分,按名次分排出本学年班主任的考核名次(名次分少者排名靠前),确定考核等次,报院学生处(团委)。

3、班主任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考核内容

1、班主任考核内容

(1)做到为人师表,保质保量完成班主任值班任务。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无故不到或履行班主任值班职责较差的,每次扣5分;

(2)按时参加班主任会议,非因公请假,每次扣2分;迟到、早退的,每次扣2分;未经请假不参加的,缺一次扣5分;

(3)每周班会主题鲜明,内容形式新颖,有记录。缺一次扣5分;

(4)按时上交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及时完成学院或系部指令性工作。未按时上交或未及时完成的,每次扣2分;不完成的,每次扣5分;

(5)按时参加夜间值班,空岗一次扣10分,夜间值班每学期累计空岗 3次及以上者,取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资格。

(6)经常与学生谈心,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每周至少联系2-3名学生,作好谈话记录,缺一人扣2分;

(7)主动与任课教师(包括实践指导教师)联系,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每周与任课教师联系不少于一次,有记录(任课老师签字)。缺一次扣3分;

(8)主动进入学生宿舍、教室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每周不少于一次,有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表签字为准),缺一次扣5分;

(9)学生因班主任或班级管理问题退学的每人次扣20分;

(10)积极组织学生交纳学费,学费缴纳率低于90%的,每低一个百分点扣5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2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

(11)在学生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困难学生补助发放等工作中被学生或家长投诉,经查属实的,每件次(人次)扣20分,本月班主任考核为不合格,并取消取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资格。

(12)班级实习后,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取得联系,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进步。与学生失去联系一周内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不上报或没有及时与学生联系的,扣10分。每月向系部书面汇报学生实习情况,不汇报扣10分。毕业学生各环节组织顺利,出现问题的每件次扣5分。

(13)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指导。每学期每考取相关专业从业资格证书一人次加5分,考取初级每人次加20分,分数累加,满分为100分。一学期考取率超过总人数的30%或累计后学生全部考取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的班级作为优秀班集体候选,班主任作为优秀班主任候选。

(14)参照《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因班级管理工作失误造成我系学生管理绩效考核扣分的班主任,依据文件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及文化活动给我系学生管理绩效考核加分的班主任,依据文件加上相应分数。扣分主要参照《学生宿舍工作简报》及其他学生处公布的计入各系绩效考核的文件资料,加分需各班提供佐证材料。

2、班级考核内容

(1)班级学生中有给予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留校察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等违纪处分的每人每次分别扣 9、5、3、2、1 分;

(2)在教室、宿舍和清洁区卫生评比检查中,按评分标准达不到85分的教室、宿舍、清洁区每次扣2分;

(3)每期黑板报,按时完成质量好的不扣分;按时完成评分低于80分的扣2分;没有按时完成扣5分;

(4)学生在校园内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学、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穿奇装异服,佩戴另类饰物;男生留长发,剃光头,染发、烫发,;女生化妆奇特,每项每人扣2分;

(5)早操、自习、晚自习、集会或集体活动时,无故缺一人扣2分;纪律差扣2-5分;

(6)故意损坏公物者,除经济赔偿外,按价值多少扣5-10分;

(7)班级出现打架、发生因自身原因造成物品丢失事件及其他安全事故每件次扣5分;

(8)班级考试、补考学生无故缺考,每人次扣2分;

(9)不能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意见和建议,未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隐瞒事实,不如实上报,造成不良后果的;班级发生重大事件,班主任未能及时赶到处理者,视情节每次扣 5-10 分。

3、考核加分内容

(1)学生个人在学院文艺汇演、书法、美术、演讲、征文、绘画中获一、二、三等奖加4、3、2分;在系各项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

(2)班级在校、系部各类评比比赛中获奖,奖励前三名的,分别加4、3、2分;

(3)班级学生被评为市级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人次加5分;

(4)班级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加5分。学生做好人好事每次每人加2分(有材料证实);

(5)所带班级在系考核中,名次在全系班级前3名的分别加 4、3、2 分;

(6)班主任能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发表研究论文获奖者每篇加5分; 班级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每人次加2分;

(7)发现校外人员侵害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行为,及时报警或向值班教师、学校领导及时告知,减少或避免损失加10分;

(8)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系部表扬的加5分;

四、考核结果

1.班主任的考核结果(学期评、学年评)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优秀等次名额分配,根据各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成绩确定:成绩在全院排第一、二名的系,其优秀班主任评选比例为30%;成绩在全院排第三、四、五名的系,其优秀班主任评选比例为20%;其他系,其优秀班主任评选比例为10%。

系优秀班主任人数=系班主任人数×优秀班主任评优比例(结果四舍五入)。2.班主任在学期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等次不得为优秀:

(1)受党纪、政纪处分的;(2)学生评议不满意率在20%以上的;

(3)班级量化排名年级后30%的;(4)夜间值班旷岗被学院通报的。

3.班主任在学期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

(1)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的;

(2)因瞒报、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严重违纪事件或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的;

(3)学生评议不满意率在50%以上的;

(4)值班缺勤率在30%以上的;

(5)在评奖、评助、评贷,推优入党、评优树先等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6)班级学生组织、参与罢课、罢餐、非法集会等不良群体事件的;(7)被学生或学生家长投诉,经调查属实的。

五、成绩使用

1.根据学期考核成绩发放班主任津贴。津贴计算办法(每学期按五个月计算):班主任优秀等次的津贴发放标准为每月:30+1.2元×班级学生人数;合格等次的津贴发放标准为每月:30+0.8元×班级学生人数,不合格等次不发放津贴。

系副书记、学生科长津贴发放标准为每月50元,如果兼任班主任津贴为班级人数×考核系数(优秀1.2,合格0.8,不合格0)。

2.根据学年考核成绩,评选院级优秀班主任,由学院表彰。在职称评聘时,将根据考核等次给班主任赋分。但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不满一学年者,不予赋分。

本办法自2014—2015学第二学期执行。

经济管理系

6.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六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的新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县域涵盖“三农”, 联结城乡,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 县域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首先, 新农村建设赋予了农村经济新的内涵, 突显了以县域为单位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对“村”的建设, 而是对整个农村区域的建设。县域作为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 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诸方面发挥着区域性综合功能。因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县域的作用。

其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在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也是在我国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背景下, 新农村建设既涉及产业经济和工业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演变规律, 也涉及空间 (区域) 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 并由此决定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中的载体地位。

从工业化发展一般进程看, 工业化初期主要是以农补工,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到工业化中后期, 则实行以工促农、以工补农。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不同区域由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价值观念及经济政策等不同, 往往会造成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包括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 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只有当空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这种差距才会慢慢地缩小。由于我国的城市和农村既分别承载着工业和农业两种不同的产业, 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区域, 所以, 新农村建设既遵循了工业化深入发展中以工促农的规律, 也体现了空间经济和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区域均衡、以城带乡的趋势。

那么,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载体是什么?是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接合部, 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县域经济处于“乡首城尾”, 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通过县域经济这个载体, 可以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内许多地方实践证实, 凡是经济比较发达、财政实力比较强的县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比较迅速。这些地区的经验表明,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农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县城或中心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必然对传统的乡村经济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并从总体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也就是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 泽普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泽普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昆仑山北麓, 塔里木盆地西缘, 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是传统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 人口18.6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近10万人, 耕地总面积50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5亩。通过长期努力, 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泽普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努力下, 经过多年的打基础、促发展, 泽普县域经济发展“四大优势”逐渐显现:一是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泽普全县经济林总面积36.86万亩、2229万株, 农民人均占有果树216株。家禽养殖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2008年全县家禽饲养量达到630万只, 2009年将达到1000万只。二是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优势。近些年来泽普坚持“工业立县”,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引进了雅戈尔、昆鹏化工、佰佳肉业、聚丙烯等大企业、大项目, 这为泽普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必将带动泽普的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三是优越的区位优势。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实现大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 随着喀什至和田铁路、喀什至墨玉高等级公路和中吉乌、中巴铁路的修建开通, 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更加畅通。泽普县处在喀什南翼经济发展区的中心, 喀什至和田铁路、喀什至墨玉高等级公路, 315国道横穿全境, 这种区位优势必将会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津泽工业园区的平台优势。按照一园四区的布局, 各功能区已基本完成硬件建设, 并制定完善了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从技改补贴、贷款贴息、土地优惠、工商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园区已落户企业17家, 总投资规模超过6亿元。津泽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为泽普县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 与发达地区相比, 泽普县域经济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小, 财政收入水平低, 财政增收难度大, 严重制约了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有效投入。二是经济总体结构不合理, 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过低。2008年, 泽普县第二产业在GDP中占到27%, 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 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与地区平均水平持平, 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7%,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 创新能力弱, 工业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 有特色、有品牌、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品几乎没有。四是金融环境远不能适应工业经济发展需求, 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多重综合体, 包括自然、社会、人文、法治、金融、服务、市场环境等等, 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去年9月份以来, 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虽然泽普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 对外经济依存度低, 但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会不可避免地波及和影响到泽普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挑战中总孕育着机遇。当前泽普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措施贯彻落实的难得机遇。通过一大批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 不断完善发展的条件, 必将为泽普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二是由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转移带来的难得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 一大批企业都在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这为泽普发挥区位和各类经济发展要素低成本优势, 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三是国家制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难得机遇。为应对经济危机, 国务院专门制订了帮助企业克服困难,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必将为泽普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政策支持。四是国家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难得机遇。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对口支援的工作力度。这为泽普进一步加强与对口支援城市天津的联系与沟通, 争取更大的财力、人力等全方位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 把握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趋势, 大力发展泽普县域经济

第一, 县域工业化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工业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 是培植地方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 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工业兴则县域兴, 工业强则县域强。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能力。当然, 强调县域经济的工业化, 并不等于抛弃农业而单纯地发展工业。事实上, 县域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第二产业占GDP的50%以上, 城镇化水平达到50%, 就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了工业化水平。2008年, 泽普县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6亿元, 只占GDP的27%, 城镇化水平也很低, 这说明泽普县工业化进程正处于起步阶段, 离工业化水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要提高泽普的经济层次, 就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 走以工业为主导型的经济发展路子。而要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速优势资源转换, 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 走集约化、基地化发展之路, 只有这样, 才能快速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

当前泽普应在现有基础上, 着力提升“三大基地”建设水平,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加快抓好硼业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硼化工系列工业项目招商, 引进大企业、大集团, 建设硼业企业群, 依托昆鹏化工打造硼系列产品加工基地;二是加快化工产品开发基地建设。依托石油基地优势, 大力开展化工产品开发项目招商活动, 为今后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三是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佰佳肉业、泰润果业, 引进建设饲料厂、淀粉厂、有机肥厂、生物制药厂和养蜂厂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逐步形成循环经济链, 使泽普成为叶河流域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第二, 县域经济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历史经验充分证明, 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就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实施培植主导产业、形成拳头产品、构筑特色经济、实现重点突破的区域发展战略。在一定意义上讲, 特色就是竞争力, 特色经济就是优势经济, 只有突出产业特色, 才能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竞争优势。

要继续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充分发挥光热水土资源优势, 大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3A级国家森林公园金湖杨、黑水营古战场遗址、古勒巴格大草原、法桐王、杨树王等一批旅游景点突出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 不断丰富旅游项目,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增强旅游服务功能, 提升旅游品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三, 县域经济外向化开阔新农村建设的视野。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滚动和不断融合。一个地方的外来资本注入越多, 经济发展后劲就越大, 区域经济活力就越强。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 但不是封闭经济。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 必须走外向化道路,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牢固树立“县域之外都是外”和“无外不兴、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开放性思维和观念,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

2005年, 喀什地委、行署提出了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 这是喀什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当前, 要抓住国家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支持边贸发展的机遇, 紧紧围绕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拓展对外贸易空间, 壮大出口产品规模。

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是借力发展、借梯登高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务院32号文件、中央18号文件、南疆三地州建设项目专项规划的出台, 为泽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民生,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绝不容错失。近年来, 泽普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当前, 泽普县红枣、核桃、家禽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雅戈尔、佰佳肉业、昆鹏化工、聚丙烯等重点企业、项目的落户建设, 对内地发达地区投资者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新的优势。要宣传好、推介好这些优势,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第四, 县域城镇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县域城镇化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县域城镇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 加强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各项公共事业的水平, 将有利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 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要大力提升县域城镇形象, 促进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城镇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 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其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反过来, 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总是向环境好的地方集聚。一个地方的硬件环境如果不好, 形象不佳, 就没有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 就会失去了诸多良好发展机遇, 就不能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盆地。近年来, 泽普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县城建设“一年一个样, 三年大变样, 五年上台阶”、建设南疆最美丽的县城的奋斗目标。要围绕奋斗目标,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拉大县域城镇框架,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城镇空间, 提升城镇功能。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更好的发挥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张弢.发展县域经济新思维[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中共泽普县委第十一届三次全委 (扩大) 会议报告[R].

7.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七

宁德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德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确保我市经济普查质量,全面及时地完成经济普查任务,现将《宁德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考核评比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县(市、区)也可以参照本办法自行开展本辖区经济普查的考核评比工作。

附件:宁德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考核评比办法

二○○八年八月一日

主题词:文秘

考核评比 办法

通知

抄 送:省经普办

宁德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8月1日印发

附件:

宁德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考核评比办法

为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高标准完成普查各项任务,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考核评比办法。

一、考核评比的目的和原则

开展考核评比的目的是明确经济普查各项工作目标和责任,总结经验,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经济普查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推动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普查任务圆满完成。考核评比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工作实绩,按照量化指标,进行认真考核评比。

二、考核评比的对象

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考核评比的组织实施

考核评比在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审定。

考核评比根据经济普查进展情况分阶段进行。2008年底前主要考评各县(市、区)经济普查工作准备情况,重点是领导的重视程度,机构的建立及人员、经费落实情况,宣传发动情况,实施方案制订、业务技术培训、普查区划分、地址码编写、调查摸底等工作情况。2009年第一季度主要考评普查登记情况,重点是普查登记的质量控制和普查表以及手工汇总表的填报质量和工 3 作进度情况。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主要考评普查表审核、数据处理质量、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和工作总结情况,重点是普查表的数据质量及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组织抽查、互查,依据检查情况和各县(市、区)上报材料,进行考核评比。

四、考核评比的方法

1.评比采用积分制,将整个经济普查工作分八个方面进行量化分解,采取记分办法,进行评比,各项工作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得满分1000分,否则扣分。

2.评比工作随工作进度适时开展跟踪检查评比,及时计分、公布,增强评比工作的透明度。分数按百分制折算计入市统计局对县(市、区)综合考评内容,累计分数作为经济普查总结表彰的重要依据。

3.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普查各阶段工作完成后,派评比检查组进行考核评定。各县(市、区)要做好相关资料(文件、录音带、磁带、记录等)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第一项:政府、领导重视程度(60分)

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把普查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政府一把手主动过问,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具体抓,切实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记分标准:

1.政府听取经济普查工作汇报(10分)。

2.召开本级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0分)。

3.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10分)。

4.按规定及时上报各阶段工作总结和经济普查工作进度报告(30分)。每推迟一天扣1分,每缺报一次扣2分。

第二项:普查“四落实”情况(50分)

总体要求:及时成立本级经济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检查、督促、协调本辖区(含乡镇、街道,下同)内各级各部门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建立,及时促进本级及辖区内各级各部门人员、经费和办公条件的落实。

记分标准:

1.县(市、区)、乡、村按时建立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10分);县(市、区)按时落实办公地点和主要工作人员(10分);县(市、区)按时落实普查必要的经费(20分);每项工作每推迟一个月扣5分。

2.县(市、区)经普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时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10分)。每推迟一个月扣2分。

第三项:宣传动员(100分)

总体要求:通过宣传动员,有步骤地营造经济普查的社会氛围,使经济普查家喻户晓,使广大干部群众配合和支持经济普查工作,以确保普查登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记分标准:

1.对本辖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宣传到位,各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10分)。

2.按照宣传工作计划安排,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经济普查工作动态,经济普查宣传月组织严 5 密,声势大、气氛浓、效果好(60分)。其中,根据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报道的稿件资料数量,多的30分,较多的20分,少的10分,没有的不得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的次数、规模,好的30分,较好的20分,一般的10分,没有开展宣传活动的不得分。

3.日常宣传工作措施扎实,普查信息传送及时(30分)。根据印刷的宣传材料、编发的简报、上报的信息数量以及在省、市经普办编发的简报和经普网页采用的信息数量等,多的30分,较多的20分,少的10分。

全市将根据各县(市、区)各项宣传活动的数量及效果划分档次,按档计分。

第四项:业务技术培训(70分)

总体要求:组织协调好本级及辖区的普查业务技术培训,通过普查业务技术培训,使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掌握普查前摸底、现场调查登记、审核、复查和手工汇总等方法,熟知各调查表的填报范围及质量控制标准。宣传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既当好调查员又当好宣传员。

记分标准:

1.按照经济普查方案要求,精心周密地制定本级培训工作计划,做好经济普查业务技术培训(10分)。根据培训人数、天数,多的10分,较多的8分,少的5分,没有培训的不得分。

2.按时完成县(市、区)、乡、村普查工作业务骨干培训(30分)。每推迟1天扣2分。

3.按时完成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并考核合格后上岗(30分)。每推迟1天扣2分。

第五项:实施方案制订、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划分、调查摸底、普查登记、复查、手工汇总、事后质量抽查(310分)

总体要求:认真划分经济普查区和普查小区;调查摸底工作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准确、及时做好辖区内各调查表的填报工作,按照普查方案要求进行复查、手工汇总和质量验收,准确无误地进行编码和交接。

记分标准:

1.制订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办法(20分)。

2.按时完成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划分工作(10分)。每推迟1天扣1分。

3.摸底工作,做到不重不漏(20分)。每差错1笔扣2分。4.各项编码准确无误(20分)。每差错1笔扣1分。5.各调查表填报全面、准确、上报及时(150分)。每个指标差错率每高出允许误差范围1‰扣5分,每迟报1天扣5分。

6.及时对登记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自查、议查、互查(20分)。质量好的20分,较好的10分,差的不得分。

7.及时准确完成各类手工汇总表上报(40分)。其中,手工汇总数字准确性20分,每差错一笔扣2分,每迟报一天扣2分。

8.认真进行登记阶段质量抽查验收,并按时上报质量验收表(20分)。每推迟1天扣2分。

9.积极配合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事后质量抽查工作(10分)。

本项对县(市、区)的考核评比,以抽查为主要依据。第六项:数据处理(250分)

总体要求:做好各种普查表的接收、保管和移交工作,及时上报数据录入进度,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审核、编辑、汇总出表及反馈县级汇总表等任务,按时上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等。

记分标准:

1.制订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细则、数据处理人员工作职责、各种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20分)。

2.按要求做好普查表的接收、保管和移交工作,各项交接手续完备(40分)。每差错1笔(处)扣2分。

3.按要求建设数据处理环境,配齐相关设备,培训合格的数据处理人员(20分)。符合要求的20分,基本符合的10分,不符合的不得分。

4.按要求及时上报数据录入、编辑、审核进度(20分)。5.按时按质完成数据录入、编辑、审核任务(70分)。6.按时上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20分)。

7.按质完成数据处理汇总出表及反馈县级汇总表的任务(60分)。

对不按时报送各类表格资料,每迟报一天扣3分;数据质量以抽查验收为主要依据,每个抽查指标差错率每高出允许误差范围1‰扣5分。

第七项: 执法检查(100分)

总体要求:广泛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经济普查统计违法行为,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记分标准:

1.经济普查执法检查基础工作(25分)。成立经济普查执法检查组(5分);配备经济普查执法人员(5分);开展普查执法检查培训,运用多种形式对本级统计执法人员进行1次以上的经济普查执法检查知识培训(10分);做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经济普查报表签收、催领、催报和查询制度(5分)。

2.经济普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5分)。制定经济普查统计法制宣传计划(5分);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普查统计法宣传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10分);组织开展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的重大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普查宣传统计法(10分)。

3.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工作(50分)。依法查处经济普查统计违法行为(30分)。县(市、区)统计局每立案查处一起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并依法做出处罚决定的得4分(运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得2分),其中处以经济处罚的加2分,给予行政处分的再加3分,以上各项可以合并计算。本辖区内没有查处一起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的扣5分,没有经济处罚的扣3分;认真承办上级统计机关或有关部门移送的经济普查中统计违法案件,并在规定期限内上报查处结果(5分)。逾期未予查处也不以书面说明原因的,扣5分;建立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报告、9 备案制度(5分)。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五条至三十七条的规定,向上一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报告或备案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提高查处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的质量(5分)。按照“证据确凿、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结案及时”的要求查处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并及时归档和立卷;通报或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5分)。

第八项:资料开发利用和工作总结(60分)

总体要求:及时编印本级普查资料,组织指导本辖区内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发应用普查成果。认真进行普查工作的总结和表彰。

记分标准:

1.普查资料编印及时(20分)。2.积极开发利用普查成果(20分)。3.认真进行普查工作总结和表彰(20分)。

以上八项记分标准中,凡是有扣分的,只能扣到本项应得的分数为最高限额。

五、考核评比的奖罚办法

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得分高低对县(市、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进行评奖。若发现县(市、区)辖区内有未入户调查登记而随意填写调查表、没有依据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普查任务、普查数据不合格的,将取消考核评比资格。同时,除责成返工重做外,将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领导责任。

8.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篇八

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发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现将《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各地在办法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总结情况,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以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制办法。

二O一O年十月十八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0年10月19日印 校对:李

打印:吴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县级市与市。辖区组织编制县域、市域或市辖区域(以下统称为县域)新村

建设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规划与建设,应作为

专项规划单独编制。

第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县为单位,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新村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第五条

编制县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六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采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第七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市(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交通、环保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九条

编制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第十条

本办法所换的村,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村;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第二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其余各县(市、区)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

第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

机关应当依法将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

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包括村民代表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整理汇总,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十五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县级 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十六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应当向原审批机

关提出调整评估报告,经审查同意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二、十

三条的规定程序组织调整。

第三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第十七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县

城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的农村发展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新村(聚居点)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新村(聚

居点)建设规划编制。

第十八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l、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摸清县域范围内农村建

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

重点。

3、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县域新村建设的发

展战略与目标。

4、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提出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落,做出行政区划调

整。

5、以镇(乡)为单位,深化并明确镇乡村体系结构,提出村的建设控制标准、发展建设模式,合理布局新村,分类指导建设。明确新村规模与等级等。按照《镇规划标准》;特大型新村大于1000人,大型新村为600—1000人,中型新村为200—600人,小型新村为50-200人,50人以下为散居。

6、统筹布臵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

设施配臵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

村覆盖。

7、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势的文

化传统,提出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和户型设计指引。

8、按照镜(乡)整片推进的原则,以镇(乡)为单位,提

出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目标要具体,措施应具有可操

作性。

第二十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

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

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建设标准、基础

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貌设计、近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应

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l、新村的建设用地标准、用地规模,各级新村建设规模。

2、县域新村空间布局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臵标准。

3、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

4、县域禁建、限建等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

第二十二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民族与地方特色,确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制定保护措施。

第四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第二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

分析县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县域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农村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情况。

摸清现状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特征与主要问题。

2、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归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有关县域村镇发展战略、产业、城镇化水平、村镇体系、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管制等规划的要点,用于指导新村市点工作。

3、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 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

4、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分析县域新村建设的动力机制,提出县域新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预测县域村民转化为市民的数量;分近期(2015年)和中远期(2020年)预测村民聚居度等目标,一般来讲,2015年前,村民聚居度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与民族地区要分别达到70%、60%、50%。

对符合以下迁并标准的村,应考虑进行迁建合并,分镇(乡)提出各行政村、组迁并的具体方案,做出行政区划调整。

(1)人口规模过小的村。

(2)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包括地处洪区、蓄滞区、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

(3)存在严重人居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

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匾乏且建设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

病高发地区的村庄。

(4)压占矿产资源或地下文物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和近

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等。

结合县域地形、交通等条件,充分考虑土地整理、产业连片发展等建设项目要求,确定县域农村的发展建设模式,可分为聚居区、散居区、半散半聚区三类建设模式,提出分类控制原则。

分镇(乡)进行新村建设布点,提出新村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新村的等级、规模等。

5、统等配臵县域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提出农村分级配臵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确定新村设施配臵标准;分镇(乡)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

6、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结合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条件,分片区提出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7、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

按照镇(乡)整片推进的原则,提出县域新村近期建设的目标。

8、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五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成果

第二十四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和基础资料等)。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 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附件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附件基础资料应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注明出处,能作为规划成果的支撑依据。

第二十五条

规划文本格式如下:

(一)规划总则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点

1、县域发展战略要点

2、县域产业规划要点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4、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要点

5、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点

6、县域空间管制规划要点

(三)县域农业发展规划

1、县域农业发展现状

2、县域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3、县域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四)县域新村建设发展战略

1、县域新村建设发展战略

2、县域新村建设发展目标

3、县城行政村区划调整

4、县域农村建设模式

5、分镇(乡)村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五)县域农村支撑系统规划

1、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规划

2、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六)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产型指引

(七)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

(八)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

图纸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1、县域区位关系图

2、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主要农产品、河流等资源分布状况;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经济分区;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主要工业园区的位臵;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农业产业基地的范围。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各级镇乡的等级、规模、职能;

准确标明中心村、基层村的位臵;

列表统计各级镇乡村总的个数、人口与用地规模。

4、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内主要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分布范围;

准确标明县域优化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类空间的范围。

5、县域新村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农村发展模式分区;

按调整后的的行政区划,尽量标明特大型、大型二类新村的位臵、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6、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准确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臵、规模、容量及工

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7、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尽量标明特大型与大型新村配臵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极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臵标准。

8、分镇(乡)新村布局图则

准确标明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新村的位臵、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准确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准确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臵、规模、容量及工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准确标明各级新村配臵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级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臵标准。

9、县域新村风貌控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农房建设风貌分区,并附文字简单表述及参

考祥图。

10、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分 2011、2012、2012、2014、2015年准确标明当年以镇乡

为单元整体推进新村建设的村名和位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结合我省可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

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

新村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

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

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 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

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要求

第六条

规划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把新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新农村综合体。

第七条

规划应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新村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第八条

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优势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貌,塑造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特色。

第九条

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把握村庄基本情况,解读《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规

划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1、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现场踏勘、走访调查和问题探讨。

3、分析新村(聚集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

及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析新村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

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5、分析新材及其相邻地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情况。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6、收集村民关心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应

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7、根据《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提

出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明确新村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明确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及防治措施。

8、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村用地布局;并根据其自然环境、历

史文化、现状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建筑方

案选型及总平面布局。

9、根据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新村实际,明确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设标准、规模及布局规划。第三章 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

第十二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图纸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

规划图纸与应表达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区域关系图(比例1:500-1:5000)(可用附图表示)与所在镇(乡)及周边村庄的区位关系,交通、经济联系。

(二)新村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l:1000)(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

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分析

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的,不适宜修建的地段位臵及其范围。

(三)新村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宅基地范围、入户路、庭院绿化、建筑(含附属建筑)分布及其功能、层数、结构和质量。

卜沟渠水塘、菜地、果园、闲臵地、林地、集中晒坝、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的位臵及范围。

其他建筑物分布及其基地范围、层数、结构、质量。主要的道路桥涵、地上地下管线的位臵及高程,管线的线 径或断面形式;现状沼气池、取水井分布位臵;其他市政设施。的位臵、规模和用地范围。

历史文化遗存及古树名木的位臵及范围。附现状用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四)新村用地布局规划图(比例 1:500-l:1000)规划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用地性质及主要道路系统组织。附规划用地计算表及布局结构图。

(五)新村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建筑平面布臵、建筑层数

标注。

农房院落的范围、庭院铺地与绿化、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

(如圈舍、紫房、农具房)的位臵和范围。

道路、入户路、排水沟渠、公共绿地、林地、集中晒坝等的位臵和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小学、托幼、村民活动中心、便民店、医疗室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的位臵标注。

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和环卫设施(如

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的位臵标注。

历史文化遗存位臵标注及其保护范围。

附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绿

地率、各类保留建筑面积、新建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等建设指标)。

原则上应该用图例区分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

(六)新村道路、管线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500—1:1000)道路位臵、走向、宽度及主要道路的平面和竖向控制。活动场地、集中晒坝、停车场位臵及范围。

道路红线位臵、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标高、以及道路铺装材料。

排水分区和排水管渠的位臵、走向、断面形式、主要控制标高和材料等。

各类公用管线(供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等)的位臵、走向。

各类管线的敷设方式、埋深、坡度、坡长等。

各类市政设施(取水点、水厂位臵、集中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点、供配电、供气等)的位臵、用地范围和规模。

室外主要公共空间和农户院落的地坪标高、排水方向等。防洪堤、溢洪道、主要堡坎和护坡等的位臵、断面形式等。

(七)新村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示意图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八)新村效果图与重点地段鸟瞰图

第十四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 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证图纸内容不得缺少。

第十五条

规划图纸必须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绘制。第十六条

规划说明书的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现状概况

1、区位

2、自然条件

3、资源条件

4、社会经济情况

(二)新村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

1、建设条件情况及分析

2、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及分析

3、现状人居环境情况及分析

4、现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析

5、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分析

6、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规划总则

1、规划背景

2、上位规划解读及相关要求

3、规划依据

4、规划指导思想

5、规划原则

6、规划期限

7、规划范围

(四)新村定位与规模

1、新村(聚集点)发展性质与定位

2、新村(聚集点)建设标准

3、发展规模

(五)用地布局规划

1、布局结构

2、人用地布局规划(l)农宅用地布局(2)公共设施配套布局

(六)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1、建筑选型与风貌控制意象

2、建筑平面布局理念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七)道路工程规划

(八)市政公用及环卫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排水工程规划

3、燃气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6、环卫设施规划

7、其它设施规划

(九)防灾规划

(十)投资估算

(十一)实施规划建设与措施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上一篇: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300字下一篇:小学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