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8篇)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一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
从目标结构上看,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3、《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制定加以说明
4、四个目标相互间的关系: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认知策略)、情感与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
5、过程性目标
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形式: 程性目标行为动词:(1)体验(体会)(2)经历(感受)(3)探索
《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1)《分数除以整数》 可以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
(2)《分数除以分数》则没必要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
(3)再如《分数意义》教学中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则没必要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
6、情感与态度目标
《标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如教学《园的周长》时,要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如:在课堂提问时:鼓励学生多路思维时,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激励,对思维反映慢的学生的启发诱导,则容易出现情感、态度目标。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第一节 分析学生 分析教材
一、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一)分析教学对象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二)找准教学起点
什么是起点能力?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因而数学课堂的复习铺垫就显得很重要。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复习铺垫)
如何了解学生的起点情况呢?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二、分析教材,用好教材
(一)分析教材
(二)用教材教
何谓课程?教材与课程有何关系?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如学习园锥体积联想园柱)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如教学6+3×4,创设小熊购物情境)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将例题改为:老师的年龄比小明多20岁,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
更换为适合的素材。(如一年级教学《9+几》的动物园主题图更换为农村山地主题图)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如《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一课将两课合并)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格式与结构
一、格式:
1、文字式(如七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
2、表格式(见书中P14页表格)
3、程序式(如省编教材第十册57页《比的意义》)
二、结构: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节 教学设计编写的基本要求 体现五个特征:
1、科学性
2、针对性
3、实用性
4、主体性
5、整合性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编制
第一节、教学目标编制的要求和步骤
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
3、要求适度
4、具体可测
5、因材施教
步骤:学年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平行四边形面积)第二节 课型的划分与特征 以教学任务划分的种类:
1、新授课(以新知形成教学为主,如《分数的大小比较》)
2、练习课(以巩固和应用知识为主,如《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
3、复习课(以整理知识和训练思维为主,如《长方体与正方体》复习课)
4、讲评课(以分析学情,查漏补缺为主)
5、实践课(或实验课,如《园柱与园锥复习》活动课)第三节 教法的确定
一、教法的种类
1、以教师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法 ①讲授法 ②谈话法
2、以训练学生知识技能为主的教法 ①练习法 ②讨论法 ③作业法 ④操作法
3、以教师创设情景为主的教法 ①演示法 ②实验法
4、以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教法
①引探法(《分数基本性质》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②探究性教学法(《三角形三内角和》的合作探究)
5、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法 ①尝试教学法
②读书指导法
尝试教学法介绍又叫五步教学法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习讨论——讲解归纳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法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师素养
第四节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新授课教学设计
1、检查复习:以旧迎新促迁移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目标
3、新知教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知识巩固:注重理解应用,形成技能
5、发展练习: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6、课堂小结:注重反馈,概括延伸 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
二、练习课的教学设计
1、基本训练(填写、口算、文字题)
2、变式练习(对比练习、题组变换等)
3、发展练习(知识拓展、能力训练、益智活动)
4、作业评价(点拔指导、合作探究、课后延伸)如《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设计
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精选练习,再现知识
2、整理知识,沟通联系
3、综合应用,发展能力
4、查漏补缺,点拔指导 如《数的整除》复习课的设计 第五节 作业的设置
一、作业设置基本形式
1、课后习题
2、单元习题
3、总复习题
二、当前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作业要求一统化
2、作业布置随意性
3、作业数量偏差化
4、作业形式单一化
5、练习方式封闭化
三、解决作业设置的对策
1、注重“三性”(1)层次性(2)趣味性(3)科学性
2、添加“二味”(1)合作味(2)应用味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及发展
1、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2、教学组织形式与新课程变革
3、影响组织形式变革的因素
第二节 数学课堂活动组织形式
1、秧田式(1)(2)
2、小组合作式
3、半圆式
4、双翼式 第三节 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的实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小组合作式是学生以4~6人为单位围在课桌(几张拼在一起的课桌)周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5、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三)合作学习的契机
1、要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
2、要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
3、要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
4、要在思维的发展处组织
5、要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
6、要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织形式不到位
2、合作程度不到位
3、评价机制不到位
[案例1]《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教学片段:
[案例2]《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案例3]《循环小数》教学片段:[案例4]《循环小数》教学片段:
[案例5]《圆的认识》教学片段:[案例6]《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教学片段:
(五)解决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1、抓住契机,寻找规律,提高实效
2、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技能
第五章 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一个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包含有某些决策疑难问题以及师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教学情景故事加以描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问题解决方法及经验教训等的一种文章体裁。
教学案例=一个真实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三、常见案例类型及撰写示例
1、片断式案例([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2]《找规律》教学[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
2、意外式案例([案例1] 《简单的统计》教学.[案例2]《8的组成》教学[案例3]《应用题》教学)
3、综合式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专题式案例([案例1]评价语的反思——《思考题》教学[案例2] 有关考试题的比较)
四、案例的一般结构:
1、主题与背景
2、案例背景
3、案例描述
4、案例反思
第六章 教学反思
第一节 教学反思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
第二节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定位问题
2、动态生成问题
3、教学设计问题
(1)反思教学意图是否体现
(2)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
(3)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4)科学性合理性如何?
4、教学效果问题 第三节、如何反思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
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考
3、把调查研究作为反思的重要依据 4.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5.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二
新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那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 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着眼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 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乃至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也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扬弃”性的变化。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立足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形式, 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 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参与和学习, 获得成功体验, 造就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 通过学生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 激发运动兴趣, 注重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专长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运动专长的形成, 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在高中阶段根据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的特点,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4.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 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对新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特点的探讨
在课程理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过程中, 部分课程管理者和实施者对这些理念理解不全面, 导致现在体育课教学出现一些实践上的偏差。究竟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呢?我们在深入、细致、全面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 走访了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专家学者, 综合得出以下结论:
1. 身体练习———体育课教学之本, “健康第一”的前提
体育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这是对体育健康课程的本质最精辟的论述, 也是对体育课的定位。这是与新课程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相吻合的, 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来看,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育人, 体育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 体育课程最基本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 这是体育课程在学校得以存在的核心价值。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 学生必须通过身体的活动, 来达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质水平的目的。因此,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合理安排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协调发展, 使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和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生理系统如神经、呼吸和心肺功能等发展相适应。
2. 运动技能———体育课教学之基, “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健康课程另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则是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终身体育的含义是学生在学校阶段通过学习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内容,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终身愿意参与几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 达到强身体、健心智、促适应的目的。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 在运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 甚至带来了自尊、自信的情感, 才愿意终身参与这个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走出学校后, 终身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基础。
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 并对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负荷, 才能促使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掌握技能, 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增强心理承受力, 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根据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安排教学内容, 帮助他们确定符合实际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同时在教学中, 注意诱导与激励相结合, 建立平等和谐的动态关系, 从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 到学生的练习、心理感受、成绩考核, 都应形成沟通的回路, 增强学习的安全感, 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在能力, 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 增强体质, 调节精神, 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并获得成就感。
3. 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保障
新课标要求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能够“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制订并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这是课程的思想和观念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主要源泉, 更是学生终身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保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伤事件, 学生只有获得了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才能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遇到意外运动损伤时, 才可能正确地处理。
4. 成功体验———体育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体育课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其对象是学生, 学校体育则有满足学生运动欲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对象是社会, 则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对象是教育, 则有教化和发展的功能。体育课的教育性, 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适应社会能力的加强与提高, 是在学生快乐的情境体验中完成的。这就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要把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 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真正关心体贴学生, 帮助爱护学生, 当好良师益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区别对待分类教学, 使学生处于身心愉快的学习情境之中, 使其在锻炼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的性格, 造就坚忍不拔、沉着果敢、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
总之, 体育课教学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并保证学生在各种形式中的身体锻炼时间, 这是保障学生健康体魄的前提;必须围绕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和提高进行, 这是保证学生走出学校后, 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积累应贯穿于体育课教学过程的始终, 这是学生终身正确地、健康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 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
[3]王荣.从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9 (1) :64~66.
[4]黄爱峰.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0) :222~224.
3.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三
新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着眼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乃至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扬弃”性的变化。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参与和学习,获得成功体验,造就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通过学生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激发运动兴趣,注重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专长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运动专长的形成,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在高中阶段根据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的特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4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对新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特点的探讨
在课程理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过程中,部分课程管理者和实施者对这些理念理解不全面,导致现在体育课教学出现一些实践上的偏差。究竟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呢?我们在深入、细致、全面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走访了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专家学者,综合得出以下结论:
1 身体练习——体育课教学之本;“健康第一”的前提
体育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这是对体育健康课程的本质最精辟的论述,也是对体育课的定位。这是与新课程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相吻合的,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育人,体育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体育课程最基本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这是体育课程在学校得以存在的核心价值。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达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质水平的目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协调发展,使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和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生理系统如神经、呼吸和心肺功能等发展相适应。
2运动技能———体育课教学之基,“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健康课程另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则是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终身体育的含义是学生在学校阶段通过学习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终身愿意参与几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达到强身体、健心智、促适应的目的。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在运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甚至带来了自尊、自信的情感,才愿意终身参与这个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走出学校后,终身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基础。
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并对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促使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技能,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增强心理承受力,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帮助他们确定符合实际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诱导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动态关系,从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学生的练习、心理感受、成绩考核,都应形成沟通的回路,增强学习的安全感,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在能力,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体质,调节精神,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并获得成就感。
3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保障
新课标要求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制订并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这是课程的思想和观念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主要源泉,更是学生终身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保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伤事件,学生只有获得了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才能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遇到意外运动损伤时,才可能正确地处理。
4成功体验——体育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体育课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其对象是学生,学校体育则有满足学生运动欲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对象是社会,则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对象是教育,则有教化和发展的功能。体育课的教育性,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适应社会能力的加强与提高,是在学生快乐的情境体验中完成的。这就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把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关心体贴学生,帮助爱护学生,当好良师益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类教学,使学生处于身心愉快的学习情境之中,使其在锻炼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的性格,造就坚忍不拔、沉着果敢、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
总之,体育课教学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保证学生在各种形式中的身体锻炼时间,这是保障学生健康体魄的前提;必须围绕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和提高进行,这是保证学生走出学校后,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积累应贯穿于体育课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学生终身正确地、健康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 12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王荣,从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9(1):64~66
[4]黄爱峰,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0):222~224
[5]刘素兰,对体育健康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的再认识,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
4.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四
1、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自觉性,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网络资源?P.7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编制)2)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内容,顺序设计 2.教学方式,方式设计)3)教学评价设计(1.形成性评价设计2.总结性评价设计)
4、教学策略应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策略也可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
6、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7、简述五、六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察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8、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反馈原理?P.9答:在英语教学中,1)当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运用反馈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心里、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基础、学习内容等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在方案的制作时给予充分的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性的操练(如仿说练习、替换练习等)时,可以使用即时反馈;2)但当学生在进行较延续的或交际性的活动,如进行连续说话,二人对话、小组操练、角色表演、教学游戏等活动出错误时,只要不影响活继续进行,则应该采取延时反馈,即不要有错必纠,对小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对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讲完,才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帮助。
9、突出学生主体的含义是什么?答:突出学生主体含义有两个方面含义:第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材料。第二,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每个决策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不能一味地满足学校或教师的愿望。
10、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P30答:阅读理解部分的目标是:读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一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11、分析教学对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答: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
12、简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答步骤教师的作用准备--帮助、强化记忆者;呈现--介绍、示范、表演者;巩固--引导、组织、指挥者;发展--评判、监督者记分员
1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使用教学媒体要有明确的目的;2)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3)媒体的选择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15、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16、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关注学习实效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培养积极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5、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6、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7、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7、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英语课程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18、你所了解的课题组织形式
1、传统的秧田式
2、小组合作式
3、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
4、席地式
19、如何理解“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目的”的含义。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个词语叫做“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20、教学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含义尊重个体差异指的是:英语课程的设计及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既不能机械的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只让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1、教学设计的功能是什么? 1)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2)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思想创新。4)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5)教学设计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
22、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哪些?一.理念先导的原理二.目标导向原理三.结构优化原理四.系统有序原理五.反馈控制原理
23、一份教案通常有哪几部分组成?包括以下项目:课题和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环节,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24、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让板书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合理布局,颜色对比,体现视觉美。
25、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哪些?包括:学生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表现的记录,学生阶段性地对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发展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同学相互间对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阶段测验结果及反思等。
26、在Story time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哪些不同程度的要求?优秀的学生要求能描述并表演故事,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能跟随录音朗读故事,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要求理解故事内容及其幽默之处即可。
27、游戏设计怎样做到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要让学生有一些思考的余地,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他们英语思维的能力
28、你所了解的词汇呈现方式有哪些?1)实物呈现2)图片呈现3)动作呈现4)表情呈现5)情景呈现,反义词呈现,定义呈现,例子呈现,描述呈现等等
29、在设计学生课内外作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果课时计划内有作业(口头或书面作业),教案就要写出作业内容以及何时让学生完成。此外,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的存在,布置作业应分层次要求,而且最好有选做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30、简述三、四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察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31、阅读理解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复习巩固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适当扩展语言,增大语言的输入量。
32、为什么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可以直接感受到语言的交际用途,了解所学语言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样就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同时设计在完成该任务时所存在的相应语言环境,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真实的环境中更能有效地表达,出色地发挥,从而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33、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有哪些?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主要有三种: 1)目标的指向作用2)目标的激励作用3)目标的标准作用
34、备学生过程中应突出考虑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答: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
35、简述板书的作用。答:一节好课,需要有传统的媒体——黑板起衬托作用。板书犹如一个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6、如何理解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答:教学设计和教案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注重对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师的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渐进,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英语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即成为教学方案。
37、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应符合什么原则?答: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应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可行性原则
38、教案中的教学环节包括哪几个部分?答:教学环节也叫教学步骤,是教案中的主要部分,它包括:每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语言和动作,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39、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答: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完成几项综合性的语言任务复习巩固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0、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应强调哪些内容?答:教师要强调:句子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子末尾要加标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的句号为实心点,汉语中的句号是空心小圈;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约为一个字母宽。
三、辨析题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本质区别的。P.2(错)教学设计和教案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注重对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师的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英语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即成为教学方案。
2、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P.38(错)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设计游戏时,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语言学习目标,一定要很清楚,不能为做游戏而做游戏,忽视了语言教学目标.游戏的设计是有所讲究的,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并不是游戏设计越多越好.3、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P.42(对)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它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4、任何组织形式的游戏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P.40(对)游戏设计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从难度、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等多方面下工夫。学生是游戏教学的主体,任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5.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延时反馈。答: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即时反馈。延时反馈是在学生作出学习反应后,延迟一段时间才给予反馈,或者反应和反馈都比较滞后。6.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答:错。要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让那些便于操作、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继续发挥作用。这不仅是考虑到各种媒体与手段的互补性,而且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的慎重选择。在许多地区和学校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7.让学生“蹦一蹦,摘果子”是最佳的任务难度设计。答: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8.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答:错。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9.分析教材时只要对某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答:错。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这样就可以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排意图、主要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找不到全套教材,至少也应该通读一遍本册教材,决不可就一篇课文来分析课文。
10、任务设计要吸引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答:错。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
11、游戏设计必须适合参与者的年龄、知识、技能、体能的范围。答:对。如果游戏太复杂,技巧性太高,他们会觉得太深奥;如果游戏适合他们的水平,学生只需努力即能达到目的,他们会倍感成就感。设计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游戏设计要比较简单,活动量要小,对于高年级学生,应多开展一些有益智力开发,挑战性大一些的游戏,活动量也可以大一些。
12、新教师在写教案时应尽量写详案。答:对。对新教师来说,备课周密点,教案详尽点,可以使教学进行得更顺利些。
13、“把戏不可久玩”,英语课堂游戏的形式应该常玩常新。答:对。游戏的形式要多变,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起来。游戏设计要做到常玩常新,不要老玩同一种游戏。教师要利用多种契机,不断设计、翻新游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14、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答:对。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包括自然的生活经验和生理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任务,会很积极、很自信投入其中,并享受其中。教师在这种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歌曲、歌谣是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可用可不用。答:错。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看法。在教学中用好、用巧歌曲和歌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歌曲和歌谣可以用作调节课堂气氛,更可以用于巩固复习所学词汇和语言,同时也可以用于新知的呈现与教学。
16、任务设计越难越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答:错。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
四、观点论述题
如何分析学生?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分析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3、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水平。
4、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渴望。
5、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学生的一两个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6、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
2、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局限性?答:(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2)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4)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5)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3、任务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答:任务设计有以下七点要求:(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3)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4)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5)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性(6)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7)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
4、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目标?答:《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5、英语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答: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6、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答: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1)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3)各种课的内容的把握还在于其“量”的控制。内容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4)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对相对次要的、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内容。因此在一节课中应有多项内容(方案)准备,以便随时调整,决不能照本宣科。(5)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有利的正迁移和限制可能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的负迁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8、如何分析教材答: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9、如何理解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答:(1)要把握好媒体的最佳使用时机(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具的时间要恰当(3)教具的展示还要避免一闪而过(4)教具的运用也要适度
10、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注意哪些要求?答:
1、游戏设计的针对性要强
2、游戏设计的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要统一
3、游戏设计的适应性要强
4、游戏设计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
5、游戏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12、阅读理解部分可采用怎样的教学步骤?答:(1)学生快速阅读对话或短文(2)教师检测学生理解程度(3)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4)精心设计主要句型的书面练习
13、教师可教给学生哪些记忆单词的方法?请例举并分析2-3种。答:(1)利用卡片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就是将单词整理或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并易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随用。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2)联想记忆。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把单词联想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能帮助学生记忆。如eye把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睛,把y想象成鼻子。Banana把a想象成一根根的香蕉。Bird把b和d想象成两个翅膀等。
14、教师在备课时为什么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答:(1)因为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力,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要注意确定教学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2)备课时,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15、如何理解“游戏设计的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应有机统一”的含义?答: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既要避免毫无语言要求的纯游戏,也要避免枯燥的、干巴巴的游戏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知识性,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游戏的形式要多变,“巴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起来。游戏设计要做到常玩常新,不要老玩同一种游戏。教师要利用多种契机,不断设计、翻新游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16、谈谈游戏教学的作用。答: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好玩、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等特点。长久以来,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求知欲成为儿童教育的难题之一。游戏恰好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而且它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欲望的满足。因此,游戏成为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它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
10、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答: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用新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进行表达,需要学生“蹦一蹦,才能获得胜利的成果”,对于此类成果学生在取得之后也能够倍加珍惜。
11、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1)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
(2)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3)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3、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答: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14、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答:这个教学设计片段很注重词汇呈现的自然过渡。教师引导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创设语言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或挂图、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学生旧知中自然引出新词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15、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答: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16、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答:知识目标:(1)让学生复习五个表示房间的词汇:living room、study、kitchen、bathroom、bedroom;(2)能初步运用句型“Is it in the„?Yes,it is/No, it isn’t.”进行交际,能替换重点词组进行对话练习;(3)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英语句子来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2)使学生掌握本课新句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3、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5、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6、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7、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8、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9、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0、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11、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12、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13、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14、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2、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请列举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八大评价建议。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一.填空题。1.英语课程总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80~90分钟。9 年级完成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3.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4.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5.《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6.《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
7.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
二.判断题“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2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等于考试,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
4、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小至单个的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
5、提倡探究式学习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7.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只要将课堂就行了。(×)8.学习英语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要回避母语。(×)9.教师可以对教材做调整,采用最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
10.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简答题。1.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做到哪几点?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2.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2)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4)对学生的平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3.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哪些原则?答: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4.2011版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时态是哪些?答: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5.请写出一些英语组织课堂的用语。答:Say it louder,please.Let’s read the text aloud.Let’s do a role play.Take out your books,please.Listen to me carefully.Listen to my questions.Turn to Page 20.Let’s act out our play.Sing along with the tape.Work in pairs.Work in groups of four.等等。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新学语言。
2、教学内容:第六册 Unit 3 My birthday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try
3、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格式。(2)能够就12个月份进行四季划分并会唱Let’s chant。
(3)能够使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 My birthday is in „(4)能够听懂并填写Let’s try部分Amy一家人的生日。
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能够运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 My birthday is in „
(2)教学难点:January、February的读音,12个月份中文与英语单词的对应。
5、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 Revision(1)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利用歌词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Let’s start [设计意图采用师生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课关系密切的单词,为后面的教学做不可或缺的铺垫。Step2:Presentation
1、教学单词 March April May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商标中的英语,能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英语。T:Spring is March、April and May.(师总结)
2、教学July June August [设计意图]在板书单词的同时进行拼写和发音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书写和规范发音的习惯。
(3)师生一起做“Before and After”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猜单词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3、教学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单词与自己熟悉的数字想联系,可以适当降低学生记单词的难度。
4、教学December January February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开动脑筋。Step3:Consolidation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Step4:Homework : [设计意图] 进一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使用语言,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调查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英语,增强对所学英语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有关月份的单词和句型。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最后能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即调查同学的生日。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倡导自然、流畅的课堂教学过程
2、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效资源,运用恰当的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注重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4、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5、尽可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上要保证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度,讲得太多,就侵占了学生语言操练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在保证必要的教师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与调整。例如,在拓展环节中,调查内容的选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思维的空间。评析:
1.注重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授课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真实任务的驱使和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比如:歌曲演唱缓解了学生刚开始上课时的紧张情绪,营造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猜词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了高潮。各项活动安排巧妙,循序渐进,贯穿一体,使学生对这节英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之后的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2、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独到的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比如,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做小动作,授课教师马上停下来,然后看着她,说:We are waiting for lily.直到这位学生停止做小动作并认真听课为止。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教师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小组活动以及小调查等环节,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英语。这一节课的容量较大,因而有些环节的实施不够到位。比如,在后期活动中对语言进行听、说、读、写层次性操练不够到位,对中低水平学生的关注还应该加强,因为从学生回答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还是学得有点吃力。如何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反馈环节应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有待上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分析:在这个环节里,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是教师在教学知识技能(说的练习)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在大庭广众下说英语的自信心(即情感态度的培养):
1、给予必要提示——让学生易于开口在英语课堂学生不愿开口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握说好,怕说错。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学生可能用到的单词,就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或帮助,使他们容易说,有信心说,为他们易于开口创造了条件。
2、创造宽松气氛——让学生乐于开口 凡在庄重严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都会变得拘谨,说话前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说不顺畅,以致不敢说不愿意说。老师在这一环节当中借助“惩罚”的方式,以及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无所顾忌,乐于开口。
3、巧用评价手段——让学生勇于开口 分析: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它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利用了“图、音、体”三种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图形与文字——图
图文结合是增强感知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图片、单词、句子制作成漂亮的画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浓厚,感知效果更理想。
2、歌曲与歌谣——音。音乐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媒体,它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感,更能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唱(读)歌曲(歌谣),就是充分利用了音乐这一元素的表现。
3、游戏与活动——体
好动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一堂课当中,让学生静静地坐着不动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在这一环节当中,“Read a rhyme”“指出某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Play a guessing game”等过程学生都有身体动作的机会,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创设语言情景,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分析:在这一环节里,除了继续利用“图、音、体”三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着重把教学目标放在了国家意识、文化意识以及说的培养上:
5.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五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什么是科学案例教学法?
2、按《科学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科学课程是以什么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3、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4、什么是行为观察?
5、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或指导原则)是什么?
6、什么是学习任务分析?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
2、按“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时,其主要由哪五个部分组成?
3、简述案例教学的六大特点。
4、简述自主学习的四个特征。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你认为案例教学能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请说明理由。
2、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在设计理由、教学目标、教学分析、策略制定和作业设计、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6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请你从2..个方面对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进行比较。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严格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的本质仅仅是执行教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2、有人认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是两码事,不需要相匹配”;也有人认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要绝对相匹配”。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初中一年级科学课)
课间,两名学生正在给大家的课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蔬菜。一声上课铃,把各色不同衣着、神态各异的一群学生瞬时归入五十多个座位。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要‘与蔬菜交朋友’。大家看到课桌上摆放的蔬菜了吗?现在就4人一组,认识各种蔬菜,把它们的名字、子叶类型、食用部位等填在你们课本第#页的那张表格里,4人填写的内容不能相同。‛老师微笑着给同学们布置任务。
安静的教室立即热闹了。大家纷纷拿起他们熟悉的蔬菜,有带绿叶子的白萝卜、有大葱、有土豆,等等,真的太熟悉了。但如果要说出它们的学名、可食用部位甚至是双子叶还是单子叶,还是有点难。
‚老师,这是什么?‛ 一个女孩的声音。
‚菠菜。你们没见过吗?‛
‚哦,对了,对了,是菠菜。‛
耳边又传来有趣的对话
‚这是土豆。‛
‚不对,是马铃薯。‛
‚哎,土豆就是马铃薯。‛接着一阵欢快的笑声。
因为每个人都要写与小组其他成员不同的植物,所以,大家必须互相帮忙、互相请教,才能完成任务,而且没有人可以偷懒。
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们仍然沉浸其中,老师则轻松地徜徉在学生中间,听他们的讨论,给他们个别的指点。
‚现在,请小组代表发言,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给大家讲讲。‛
一个被老师观察已久的小组代表被首先叫了起来。
‚韭菜的食用部位是根、茎、叶子。‛话音刚落,周围踊跃的小手立刻举了出来。
‚不对,根不能吃。‛
‚能吃。‛
一个全班性的讨论开始了……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填序号)。①新课堂,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②新课堂,不再只是一门课程的“独木”,而是学科知识的“林”。③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④新课堂,不再是机械训练,而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⑤新课堂,学生评价的功能不是“筛子”,而是“泵”。请你就以上某一论点作一分析说明。
2、重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像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分析。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力推桌子,桌子就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静止了,于是和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一样错误地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误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追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根据以上所述,请你对《科学》(7—9年级)任选一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方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课程的概念是什么?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3、什么是学习过程?
4、什么是教学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五项?
5、什么是板书?
6、什么是案例(个案或实例)?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特性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实现有赖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中的落实。为此,探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是探索有效教学之路不可回避的议题。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呢?请简单例举4例。
3、学习过程有哪些要素?
4、简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请谈一下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科学人才”,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你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2、教学目标设计主体应该指向教师还是指向学生?请亮出你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血液循环
1.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等思维和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体会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模式设计
选择‚谈话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也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性质。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采用与课件相结合的形式讲解。
4.教学过程设计(略)5.教学评价设计(略)
请你从“教学设计的程序”的顺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三方面对本案例进行案例评析。
2、科学课上,当教师按预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来检验他们对某种现象成因的猜测是否成立时,却出现了全班学生无人能设计的局面。这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做法?请写出简明的教学案例。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三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列举中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4例)?
2、什么是学习方式?
3、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4、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学习日记?它有哪些特点?
6、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现代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因素?
2、在学科领域,《科学课程标准》认为7~9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请简述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哪些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3、请简述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7—9年级)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4、《科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活动教学要求?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6.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六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听”、“说”、“写”(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读”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9、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0、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
11、《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3、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6、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7、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1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21、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3、“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补充: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4、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5、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中进行。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1、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
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1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3、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15、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1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
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二、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3、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 ”,也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
7、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8、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补充: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4、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与多元的意义重构。
5、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堂上,学生突然喷发的思维火花、一件偶发的事件,学校里进行的各种语文学科的竞赛,孩子们课间的欢娱等都是语文课程的动态资源。
6、“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8、生字复现: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答: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设计,每个纬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是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而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它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9、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10、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答: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1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3、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4、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5、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6、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
7、“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棍”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注意“过程与方法”,不强调知识性地、成人化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书写汉语拼音只要求抄写,不听写,不默写。由此可见,对汉语拼音,一定量的抄写还是必需的。教师要引导喾掌握和巩固汉语拼音,在“四线三格”中按书写的顺序和应占有的位置认真指导抄写(或描红)。
8、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五、教学设计题
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3、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答: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4、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8、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六、案例分析题
1、《桂林山水》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2、《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答: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多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3、“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5、《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6、《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答:(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目标的达成上,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3)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
7.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七
1 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建立的意义
教师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责任,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和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 因此, 教师不但是“教”者, 更是“学”者。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他们并不满足于教师只传授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 传统意义上“好教师”的标准已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3]。固守着几本旧教材、靠着几套旧教案的教师是教不好学生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论、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才能够被现在的大学生所认可, 才能够不断自己的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常讲常新[4]。
笔者在讲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时, 尝试着把真实的科研成果引进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堂教学, 把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新知和体会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该文献资料的理解讲解出来, 与教师和同学分享。由此, 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 使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联系更加紧密, 解决了课本知识基础性强、但新颖性不足的缺陷,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
2 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新新模式的构建
在原有专业课学时本就不宽裕的情况下, 建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这就意味着
任课教师必须要压缩原有课程内容的授课学时, 为科研案例的课堂引入腾出授课时间。压缩授课学时, 并不表示要省略好多本应该讲授的内容, 而是要求任课教师要在精通现用教材的基础上, 重新组织教材, 言简意赅地讲授教材内容。其次, 要求任课教师要注重自己平时科研工作的累积, 注意选取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科研案例。同时, 还要注重自己的授课方式, 注意科研的课堂引入及与课本知识的衔接。
2.1 精通和重组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 “以本为本”的处理教材的习惯既限制了教师的思想, 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5]。教学, 不仅仅是机械性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一个个富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意图, 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教材上的内容好比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海洋, 而知识的核心则隐藏在大海的深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使深埋在海底的真理浮出海面, 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潜入海底去发现[6]。传统的授课方式犹如将不识水性的学生强行摁入大海, 这不仅会使学生晕头转向, 还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要在短学时内将教材内容讲解清楚,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组织好教材。读教材和领会教材是一个将书变厚的过程, 而讲解教材则是一个将书变薄的过程。
笔者在讲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时, 为了授课内容的连贯, 同时也为了防止讲授内容的过多重复, 将教材相关的内容加以适当地调整。如, 在讲述第二章X射线衍射方法时, 考虑到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在原理上是类似的, 因此, 将课本第十章中倒易点阵的知识点穿插在第二章中讲述。这样调整, 既可以为后面章节的内容做了铺垫, 同时, 也防止讲解第十章时过多地重复X射线衍射方法的内容, 节省了授课时间。再比如, 电子探针通常作为一个附件安装在扫描电镜或者透射电镜上, 从而起到一机多能的功效。笔者在讲述第九章透射电镜及第十三章扫描电镜部分内容时, 直接将电子探针的功能以科研案例的形式直接给出。而当课程进行到第十五章时, 笔者只需要简要地介绍一下电子探针仪的构造即可。除此之外, 为了为科研案例的课堂讲解预留了宝贵的时间, 笔者在备课过程中, 精心准备授课用多媒体课件。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 既可以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大地压缩了学时。
2.2 选取和引入科研案例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 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结果分析相结合。科研案例的引入, 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课堂所学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以此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当然, 为了更好地构建与科研案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选取合适的科研案例、恰当地引入和讲解科研案例是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 开始讲授一门新课程时, 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任课教师往往要强调很多, 诸如, 这门课程在大学阶段有多么多么的重要……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 学生们是司空见惯、置若罔闻, 甚至心生厌倦。笔者在讲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前, 首先精心地选取一篇已见刊的科研小论文。上课时, PPT上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篇不熟悉的科研小论文。这时, 学生窃窃私语—教师不讲课要干吗啊?这时, 笔者不紧不慢地说:“大家都以为高校教师比较容易胜任, 其实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现在的职称评审太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职称评审时, 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这样的科研小论文, 尤其是那些发表的期刊比较有影响力的科研小论文……”现在的学生更注重现实, 笔者这样漫不经心地开始, 反倒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他们更关心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这时, 课堂上就传来了学生的小声嘀咕……一看到大家的胃口被吊起来了, 笔者就又漫不经心地说:“就我们材料类的专业而言, 咋样才能将科研论文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然后利用很短的时间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本论文中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相关的内容, 并着重强调其在这篇科研小论文的重要作用……因此, 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 这门课是我们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的。这样开篇, 学生们发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确实和自己未来的专业工作相关, 由此,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该课程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大地削减了对该课程的抵触情绪……
绪论课作为一门课程的开始, 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该课时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地位[7]。如果任课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感觉不到本专业课开设的必要。笔者在讲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时, 精心准备绪论课该讲解的内容, 力求绪论课讲得比较精彩, 以此紧紧地抓住同学们的视觉神经。如, 在讲述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时, PPT上出现了伦琴妻子左手的照片。大家一看, 这不是和我们熟知的胸透片一样吗?借助这点相似, 笔者给同学们讲述了X射线的性质……正是由于X射线具有这样的性质, 因此, 在X射线发现之初, 人们对它的性质一无所知的时候, 已经开始了它的应用。借此, 我们就顺其自然地开始了X射线本质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把与该课程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贡献灌输进去。如, 最早关于X射线本质的争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英国的布拉格父子和德国的物理学家Laue……我国的物理学家吴有训在此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时, 学生们都变得特别期待。因为他们特别想知道:Laue实验到底如何完美, 以至于获得了爱因斯坦的高度赞扬? Bragg父子的研究结果看似很简单, 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的突出贡献又在哪里?为什么吴老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整节课下来, 同学们变得聚精会神, 大家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答案中度过这一节课……
这就是案例教学的魅力:恰当的科研案例、合理的授课方式, 能够紧紧地拴住学生的视觉神经, 同时也剔除了专业课带给大家的枯燥感, 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 新模式尝试应用的课堂效果
当然, 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任何授课方式都有它的两面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笔者率先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实施了案例教学, 且指导学生亲自查阅了与该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让几名学生就自己对文献资料的理解进行了课堂讲解。为了检验“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 笔者回访了很多学生, 同学们对该次课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并且以匿名信的方式给笔者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接下来, 笔者剪切几段学生们的来信, 与大家共鉴 ( 如图1 所示) 。
通过学生们的意见反馈, 笔者发现, 案例教学还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当然, 由于这是第一次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改革, 此次课改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已将学生的来信装订策成册, 希望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能时刻鞭策着我, 始终伴随我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授课的始终。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其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学有所用的平台, 这两个方面在开展科研上能够得到完美的结合。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所用是间接的, 而科研对师生教学水平的提高则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有机结合在一起, 可以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科研是一个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学校受益三赢局面的成就点。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的鼓励下, 笔者及团队成员努力将真实的科研案例引入到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尝试着建立一种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授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鹏飞, 胡艳华, 赵鸽.“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1) :18-20.
[2]胡艳华, 李鹏飞, 赵鸽.案例教学法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C].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2012, 1116:30-33.
[3]林群, 刘秀君, 仇计清.高校教师要坚持走科研与教学相长之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2) :1-3.
[4]张扬, 易自力, 尹红.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新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教育管理, 2009 (8) :40-42.
[5]郝振辰.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 :42-44.
[6]王东武.科研与教学互动并进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2) :169-172.
8.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八
高中化学课程《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化学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旧化学课程的编排理念、体系、栏目组成、功能作用等各方面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仅以人教版新、旧化学课程《教师教学用书》为样本,对其编排特点作了对比分析。
一、栏目组成
旧版《教师教学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对教材的说明、各章节教学目的的要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和资料。但总体内容上陈述简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谈的较少,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指导性意见较多,对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科技的联系较少,注重和强调了教学指导建议,不利于教师教学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则在旧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教学资源等新栏目,体现了编者对新书内涵的重新定位以及对其编写理念的重大变化。由编者围绕课程的编排理念、特点、课改背景等多个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创造性。
二、编排特点
(一)旧版《教师教学用书》
1.对章节教材的分析处理以“概述”“说明”“教学要求”的方式展开,主要是针对知识与技能方面阐述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程度,但对教材的编排思想、所学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该章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做的一些设计准备、对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内容谈的都比较简单概括,对化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体现的不够充分,对给予教师具体的教法帮助较少,课程资源内涵极其单薄有限。
2.“参考资料”则是一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科学成就等资料,但缺乏章节化学知识与生活、现代科技和社会的最新资料,学生必然就缺少了对概念规律演变发展过程的了解、对科学思维发展过程的体验和锻炼、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等。
(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
1.介绍了高中化学课程的特色,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科书采取“紧密配合”的方式,逐章逐节进行分析说明。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课程的开放性、时代性与科技性,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这些编排特色符合时代特征,有利于教师对新理念的认可和接受。
2.“本章说明”栏目不仅详细的介绍了本章教材编排顺序和问题思考,而且还以框架的形式展现了本章的内容结构,然后详尽的介绍了这一章的内容特点,指出了与学习前后知识间的相互衔接关系,进一步从多方面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目标。
3.“教学设计”是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编排上的又一个创新之处,它用简洁的语言从学科角度、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等方面全面分析阐述了“本节教学重点”和“本节教学难点”,突出了学生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设计,更有启发性和借鉴性。
4.“活动建议”根据突出教学重点的实际需要,安排了一些演示实验,从教师操作的角度,给予了具体的实验指导,介绍了实验的具体做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处理方法,有效的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5.“教学资源”编入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其内容全面详实、内涵丰富,具有完备的课程资源功能。
(三)二者对比之后所突显的教学功能
1.对教师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基础
旧版《教师教学用书》缺乏对基层实际教学的调研,不利于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落实。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突出了课程资源建设利用的功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内容和知识内涵的认识进行重新界定,对栏目的使用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参考性建议,对教师教学有极强的引导、启示和帮助作用。
2.建立教学资源,提供宽广厚实的教学资源储备
新版《教师教学用书》在每章最后开设了“教学资源”一栏,编入了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宽广厚实的教学资源储备。
三、研读后的启示
(一)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的系统研究学习
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新书的系统研究学习,从课程框架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思路、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课程资源等有一个清楚明晰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各个栏目的作用,教师在使用教师用书时要做到学习、领会和创新使用,把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的具体教学建议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用书》的课程资源功能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科学探究活动、实践活动、问题设计与创设有利于问题生成的情景等新型教学方式,积极寻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从教师教学用书中吸取养分,整合升华,从而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成效。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1-12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09-09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12-06
英语新课程6~9级教学案例08-27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06-09
新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07-17
新课程教学理论07-20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07-30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