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共18篇)
1.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一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造就人,也改变人,作为父母,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一旁吃喝玩乐,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作为家长又凭什么义正言辞的去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你家长乐此不疲的事,你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要求孩子。五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比作业可诱人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行,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也就聪明起来了。我们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做父母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抱怨说:“家里买的什么书都有,可就是不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读书,相比小伙伴间的游戏,精彩的动画,读书也太枯燥无味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下班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开始,是我给她讲,后来让她给我讲,慢慢地她讲的越来越多,我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巨大的“自我表现”诱惑下,读书也就成了孩子的生活必需。
作为家长,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路。我们不识字,可以让孩子教。试想,一位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妈妈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呢?不仅如此,为了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从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总之,作为家长,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让我们负起责任,和孩子共同成长。
2.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二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
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啊,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我们应从细微处着手, 教育每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光明未来。
1. 立好规矩
抓好养成教育首先要立好规矩, 为此, 我们给每位学生下发了《成长手册》, 从讲卫生、讲礼貌到仪容仪表, 一个规矩一个规矩地立,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良好的习惯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我们开展了“文明伴我行”活动:要求学生牢记1个口号:从小事做起, 多我做起;说好3句话:见到老师时说“老师好”, 影响他人时说“对不起”, 得到帮助时说“谢谢”;坚持5条标准:语言上“礼貌”, 行动上“文明”, 穿戴上“整洁”, 卫生上“干净”, 生活上“节俭”;开展了“三学会”教育:一学说话有礼貌, 谈吐得体轻声调;二学走路秩序好, 避免拥挤不追跑;三学睡觉铺盖牢, 按时作息不吵闹。
2. 自我教育
行为上自律。人是矛盾的集合体, 人的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培养自律能力的完整过程。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了自律能力的培养, 一是督促学生天天写《成长日记》, 二是开展学生“天天对”活动。“天天对”的内容为:今天1.你热爱学校、尊敬老师了吗?2.你对父母有感恩之举吗?3.你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了吗?4.你在学习上有哪些进步?5.你读书了吗?你向老师提问了吗?6.你影响别人工作和学习了吗?7.你与别人礼貌交流了吗?8.你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了吗?9.你自觉预习明天要学的功课了吗?10.你过得快乐吗?你对自己满意吗?明天1.你计划好要做些什么了吗?2.你能做到干干净净去迎接新的一天了吗?“天天对”的时间是每日放学离开教室前, 形式是每完成好其中一项就给自己记一个星。
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过程中, 逐步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孩子们有了好习惯, 长大后才能做到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顺境处得、逆境顶得;表扬受得, 批评听得, 放得下, 拿得起;出得来, 进得去;能顶天, 可立地。
3. 反复训练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在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磨炼, 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惰性、随意性做斗争, 需要自我强制, 才能养成良好习惯。全体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人人都是学校管理者, 都在不同的方面, 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习惯。我们喜欢引导学生谈理想大厦的宏伟, 但更多的还是领着大家搞一砖一石的建设;我们喜欢鼓励孩子当统领大军的元帅, 但更多的还是帮着学生做认真训练的士兵。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好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必须“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始终如一, 持之以恒。
4. 关怀期待
教师应对学生寄予“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期望, 从而从心理上推动学生进步。过去, 学生乱丢纸屑, 乱写乱倒乱划, 践踏草坪走近路, 追逐打闹现象严重, 为此,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谆谆善诱的引领。“弯弯腰捡起纸屑, 就是捡起文明”、“路走近了, 离文明却远了”、“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进步就是好学生, 提高就是一百分”这些温馨的提醒让孩子防微杜渐, 蒙以养正。“栽培心上地, 涵养性中天”。教师如拥有明察秋毫的细心, 坚持到底的责任心, 待生如子的爱心, 和允许学生犯错误的童心, 何愁孩子不长成正直伟岸的大写的
3.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三
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而有了孩子以后的世界,对我来说,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将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怀上天天时,我和先生结婚才1年,两个人本打算多过几年二人世界,没想到小天天迫不及待地想要来到这个家庭。有了宝宝后,心态变得特别平和、安宁。孩子就像一个天使,他那样小,那样纯净,那样可爱,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有孩子和没孩子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对宝宝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对妈妈来说也一样。宝宝小的时候,要喂奶、换尿布、照顾宝宝的生活;宝宝大点的时候,除了要照顾宝宝的生活,还要教育宝宝。所有的一切,除了看书外,还得自己摸索。
从宝宝生下来那一刻起,我就特别注重和宝宝做心灵的交流,除了语言上的交流之外,每天拥抱和亲吻孩子。妈妈和孩子有一种天生的心电感应,妈妈的柔情细语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妈妈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不仅能让宝宝消除饥饿,重要的是宝宝在和妈妈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每天和孩子做亲子交流,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
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
当了妈妈才知道,讲故事也是一门大学问。天天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每次一讲故事,天天就特别乖。最初是把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讲给他听,时间一长就招架不住了,天天还要忙工作,脑子里哪有那么多故事啊。
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忙,给天天讲故事也成了应付,几乎每晚都在重复龟兔赛跑和乌鸦喝水的故事。有天晚上,睡觉前我对天天说:宝宝,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没想到话刚落音,天天就接着说:从前,有一只乌龟。原来孩子已经把妈妈讲的故事给记住了,看着孩子可爱的样子,我觉得好笑又惭愧。我决定恶补童话故事。买回很多的儿童故事书来看,现学现卖的讲给天天听,并借助自己语言方面的特长,对故事举一反三。同时,根据故事不同的情节和人物,用不同的表情和语气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天天的语言能力特别好,通常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一个敏感期,在不同的阶段敏感期是不同的,如何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并且顺势利导,使孩子健康成长。最初,我并不知道孩子有敏感期,比如当孩子喜欢啃手指时,突然喜欢扔东西时,突然冒出一句成人的脏话时,做父母的都会害怕、担心、甚至焦虑,我的宝宝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了?最初我也是这样,后来看了孙瑞雪老师的书以后,我才知道这是孩子的敏感期。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其中的过程。如果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变得优秀,就必须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顺利从一个敏感期过渡到另一个敏感期。
在天天进入口部敏感期时,像其他的宝宝一样,特别喜欢啃手指,或者拿到一个东西就往嘴里送。这个时候,妈妈给天天买很多不同颜色和形状以及软硬度不同的儿童牙胶,当天天在反复探索时并主动和他进行简单的交流。比如:当他咬到软的东西,妈妈在一边对他说:这是软的,咬到硬的东西,对他说:这是硬的。
在天天进入画画的敏感期时,喜欢拿支笔到处画。家里的墙,都快被天天画满了。但我从不限制他,只要他想画,我就给他一支粉笔,他在任何可以画的地方画画,墙壁、沙发、地板、床单,只要能留下印迹的地方,他都画。开始他只会画圈圈,画椭圆,后来开始画竖线,再后来,天天开始画一些图案,画爸爸,画太阳,画早餐,画桃子……
当妈妈的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只有让孩子顺利渡过一个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学会赞美孩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在最深处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但也要学会赞美,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比如天天,像很多孩子一样,喜欢的东西不肯给其他人分享。有一次,天天和一个小姐姐一起玩,小姐姐把自己的饼干给天天吃,天天很高兴。后来天天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妈妈就对天天说,上次小姐姐就把饼干和你分享了,你是不是要学学小姐姐,把东西和小朋友分享呢?当天天主动把手里的东西和小朋友分享时,妈妈就夸奖他,天天你真棒。这样的夸奖,让天天有了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时,都非常乐意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
4.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四
鲁迅先生《野草•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身为父母,在我们生命的后园里也存在着两株树,一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树,还有一株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树。这两株树伴随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扎下根,却由于后天承受的阳光、雨露或者雷暴、冰霜从而呈现出差异极大的生长景观,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和结果。
“认知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躯干和枝叶是不是自由地涌动着“创造力”独特的浆液;“情感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果实是不是个个坚实、成熟、饱满,经得起风、雪、雷、电的威胁甚至摧折。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孩子未来的希望有多大取决于“认知”与“情感”这两株树共同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创造力的深度也就难以推开真正成功的大门。同时,如果没有情感的深度,即使侥幸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还是难以将成功进行到底,长久地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与国外作父母的相比较,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之树的单一茁壮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也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也许,做父母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同样经历过孩子心灵和肉体成长的的所有阶段,然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之后,却断然拒绝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完成再一次的成长。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仰仗自己经验的权威,施展自己顽固不化的意志,面对着清新、蓬勃、有着无限种潜能的生命却强迫它束手无策地就范于我们已经停止生长了的观念、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不加选择的好奇。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厢情愿、喋喋不休、自私自利的“布道者”;而孩子则成了无所适从,充满着困惑、压抑和挫折感的孤独的“倾听者”。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此后人生成功希望的破灭大致根源于此。
我想在这里对所有作父母的大声疾呼: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它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作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如果成功的父母无一例外首先必须是成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怎样倾听?倾听些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跚跚学步(infants, toddlers, 0岁—3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奠定基础,孩子的“情感”开始初步整合。这时的倾听意谓着:同尚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内在要求的孩子建立基本的信任,也就是,努力“正确”、“及时”地对孩子含糊表达出的“意义”做出积极的回应。容忍孩子模棱两可的行为特征。耐心而明确地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等的初步意识。孩子情感的生长此时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明确的鼓励。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有了渐渐清晰的意识。孩子对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行为到情感开始敏感,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他们的父母。孩子以性别区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形成。这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是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但面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像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像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借用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完全不涉及敏感自我的放松心理状态下,间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挣扎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这一阶段伴随着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以及不得不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追求行为上的独立,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开始习惯于摆脱具体的事件或情境而代之以初步的抽象思维。此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的细枝末节,平等地以自己成人的经验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人各式各样的压力。要理性地面对孩子青春期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以前“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他们领悟到要想让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成长不再仅仅与“当前”事件或情境有关,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体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作父母的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所谓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如果说世界上一切都可能被以某种方式给予的话,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注定要靠自己才能获得的。
我不由地想起一则意大利的童话故事“幸福者的衬衫”(The Happy Man‟s Shirt)。从前,有一个王子总是很不开心,任何物质的享乐也无法让他露出一丝笑容。他整天坐在窗户边,呆呆地盯着外面的世界,沉默得一言不发。眼看着心爱的儿子愁眉不展,国王四处求救,召见有学问的医生、学者和哲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我该怎样帮帮我的孩子呢?”国王逢人便问。博学之士们占星问卜,有一天终于带来了答案:“陛下,只有一件事可做。找到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然后让您的孩子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国王像捞到了救命稻草,广而告之,普天之下寻找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第一个来到王宫的人是位神父。“你幸福、快乐吗?”国王问。“当然,陛下。”“那你想做我的主教吗?”“如果能做,那当然好啦。”“给我滚开。”国王怒吼道。“我要找的是一个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而不是什么“„如果……就……‟的人”。没多久,国王听说一个他国的统治者十分幸福、快乐。他的国家国富民安,妻子美貌倾城,五个孩子漂亮可爱。国王立即派人去想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可信使到了他国,却见这位国王整天哀声叹气,寝食难安。“我拥有了一切。可迟早有一天我会死去,而这一切却带也带不走。” 信使断定这个国王根本不幸福、快乐,于是决定不要他的衬衫,宁可空手而归。
5.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五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庆典,从1949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永不忘国耻,但也不能延续仇恨,而要以史为鉴,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因为当今的中国正在以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姿态,昂首阔步在新世界的黎明,从历史书上看到了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原,到汉朝的文景之帝,唐朝的贞观之治……再延续到中国的开国大典,再到国人引以为豪的北京奥运会……几千年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在维护着祖国的利益为了祖国的欣欣向荣,繁荣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着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而现在这条龙正在不断腾飞与创新,70年来,您的辛勤耕耘谱写着一个个耐人寻味感人的故事,创造着一个个神奇和惊天动地的故事,经过五千年历史源远的流长,中国您早就觉醒了,您才是世界之巅,才是世界之最,天安门前的每一次阅兵都是盛况空前的,您的威武与雄壮,您的豪壮与霸气,都令世界叹为观止,我很庆幸能出生在这令我骄傲自豪的国度,在与日俱增中我成为了一个翩翩少年,我每增长一岁都亲眼见证着祖国的神奇与强大,见证着祖国新的高科技在日新月异中创新,您还在开创着更美更好的历史新纪元!
要想成为祖国更好的接班人我就该从现在做起,必须从现在做起,不忘在国旗下的宣誓,不忘70周年天安门前那阵容强大,威风凛凛,庄严肃穆的感人场面,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知,为成为新一代接班人去奋勇拼搏!
6.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六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读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儿子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7.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意义,教法,效果,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 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往往是最难上好的,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 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因此对作品的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产生共鸣。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手段, 塑造形象, 表达思想情绪, 抒发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美术也是情感的艺术, 一幅生动的画面, 一连串完整有趣的动画、优美的影视画面都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中, 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一片翠绿的草地, 远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 牧羊人骑着马, 甩着鞭子, 在牧放羊群。近处有几个蒙古包, 两个蒙古族少年正在尽情地舞蹈。同时播放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创设出草原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接着, 师生共同跳了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 使学生从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达到聆听这首曲子的预期效果。
二、欣赏教学与学生参与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参与活动的设计, 只是给学生听听音乐, 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 便算完成任务, 这样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条件,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来:
1. 随音乐律动。
即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律动或动作表演。如:欣赏《玩具乐进行曲》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参与表演。
2. 指出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欣赏几首作品, 请学生用线条画出或用色彩绘出每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如:活泼的、优美的、抒情的、雄壮有力的、悲伤的、欢快的等。乐曲若是活泼欢快的, 线条就用“”表示, 色彩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表示:乐曲若是悲伤的, 线条用“———”表示, 色彩便是用暗淡的黑色、灰色表示。
3. 听辨乐器。
给学生播放几首乐曲的片断, 指出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 教师不说出乐曲名称, 让学生听乐曲片断, 并用动作表示出乐曲使用的乐器“唢呐吹奏”姿势。这样, 既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听辨能力。
三、乐曲与舞蹈
在课堂上用舞蹈来体现音乐意境和民族风格, 使欣赏课既增添了新的升华, 又为乐曲增色。在欣赏《丰收锣鼓》时, 我先教给学生几个基本动作和舞步, 让他们听着音乐尽情发挥。有的同学坐在座位上, 双手舞着手帕, 身体随着音乐左右扭动;有的站起来喜洋洋地跳着秧歌步;还有的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同喜庆丰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舞蹈动作,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增强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四、听、议、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欣赏音乐, 必须强调听。要使学生养成静听的习惯, 要动脑、有比较、动情地听。在听的过程中, 按照教师的引导, 对音乐作品从头至尾完整地去聆听, 并领略它的意境, 形成一种充满和谐愉快、活跃热烈的气氛。当学生听完后, 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发言, 各抒己见。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五、用短文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音乐是富有生命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充满着情感。怎样去指导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呢?所以, 我就与作文联系上了。以音乐为基础, 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 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或者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 编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出来。在欣赏《小白菜》后, 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旧社会, 有一位农家女, 她天真可爱却孤苦无依。三岁失去亲娘, 跟着爹爹过日子。后娘生了弟弟, 农家女的日子更难熬。”他把全曲的内容用几句话就描述了。这样, 使他更加了解了作品, 而且还发挥了他的写作能力。学生们能描绘出乐曲的情景, 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六、初步效果
以上音乐欣赏教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 (1) 知觉感受敏锐。学生通过听各种歌 (乐) 曲,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而且从小锻炼了他们的听觉能力。 (2) 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以前班上的学生听过一首歌曲后, 一会儿就淡忘了。而现在当他们听过一首乐曲后, 不但没忘, 还能哼唱出乐曲的旋律, 说出使用的一些乐器、歌 (乐) 曲的情绪和速度。 (3) 注意力大有提高。过去一上欣赏课, 有不少学生注意力分散, 爱做小动作, 把欣赏的乐曲当作催眠曲呼呼大睡, 现在大大培养了他们静心听、用心看、细心想的习惯。每次上课, 学生们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并且集中的时间将持续一节课。学生们始终都坐姿端正, 积极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有说话、做小动作、睡大觉的现象了。正如朱珂莹同学所说:“老师, 我感觉这节课过得真快!”
七、认识与体会
从初步效果看,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我认为是各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包括:一是明确欣赏目的, 扩大儿童视野, 提高学生的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二是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看、听、画三结合, 增加了音乐欣赏课的活力。三是学生参与活动, 大大提高了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四是听乐配舞方面,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8.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八
书名:《和孩子一起涂鸦》
作者:李钊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孩子最早的涂鸦大多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如果懂一点美术知识,完全可以充当孩子的指导老师。本书作者既是一位画家和绘画老师,又是一位懂得家庭教育的父亲。他多年的实践说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让孩子感受幸福快乐人生的源泉。和孩子一起涂鸦,其实还是一种陪伴孩子的方式,这或许比语言的交流更有意义。
本书将绘画教养融入到家庭教育中,针对孩子的父母,如何在孩子画画中启发他细致地观察世界,让孩子保持画画的乐趣,有很具体的案例和指导。还详细介绍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把复杂的绘画技法和艺术概念,通俗化地穿插到故事中,变成游戏指导孩子画画,更全面更系统培养孩子的早期艺术素养。
书名:《发现孩子的潜能》
作者:王晓春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因材施教的原则很伟大,但常常沦为口号和空谈,许多家长和教师虽有因材施教的愿望,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无法诊断孩子到底是什么材料,结果教育方法就只能一般化,一刀切。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关键是找到一些合乎科学的、可操作的、普通家长比较容易掌握的具体方法,来辨析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如此才能把因材施教从伯乐的“绝活”变成一般的技术。本书阐述了如何辨才,如何在辨才的基础上个性化施教。
书名:《和孩子一起编故事》
作者:吴昌品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和孩子一起编故事,不但能够修复平日因工作而疏离的亲子关系,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思考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透过孩子编的故事,读懂他的内心世界,重新构架起亲子间的心灵桥梁。本书不仅介绍了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的方法,还特别收录了80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方便父母效仿和借鉴。
9.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发言稿》 篇九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曾今有过许多次这样的思考: 为什么班上有的孩子就是不爱守规矩?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愿学习?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觉得教不好? ……
在这些孩子的学习及成长问题上,或许很多班主任都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困惑。难道真的是这些的孩子不够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始终坚信大多数孩子的天生资质都差不多,之所以会在后天出现诸多差异,那是有太多的原因所影响的。今年是我执教第16个年头,担任了13年的班主任,尤其做了11年的六年级班主任,关于陪伴学生成长让我感受最深,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陪伴我的学生一起成长的。
我一直坚信,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越走越好,综合能力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这道理每个老师都懂,现实并不是我老师想怎么样,学生就会如何,华丽的语言每个老师都会说,做人的道理谁都会长篇大论,关键学生听不听,能不能听进去,愿不愿去做,慢慢地摸索中我发现,放慢我老师自己的脚步,放低自己的身段,不要一味的居高临下,更不能着眼点一味放在成绩上,多观察这些学生言行,多陪陪学生的得与失,多关注孩子的喜与乐,多和学生们心与心的交流,当我老师掌握了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很多问题解决自然轻松多了。
要想能陪伴好我的学生,我会从了解学生开始,之所以要了解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懂得其中意义,其实要想真的能做到了解学生,你会发现现实的孩子和你所认为的学生是存在很大差异。
我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从沟通好开始,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懂得他们在想什么,知道我老师又在想些什么。
每年我接受的大多都是六年级,要想让这群对我还很陌生的孩子,能静下心与我真诚交流,并非一蹴而就。抵触,不配合,需要很多次的彼此观察到信任建立。每每我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在了解我这班主任,他们也会在观察我,试探我,为此我总会找准切入点,会从班上最让以前班主任头痛的学生开始。这就让我想起2012年我带的一届毕业班,班里有位女生行为我行我素,不守规矩,动作野蛮,班里所有学生都怕她,一天中午我刚到校门口,班长突然跑来说赵霞打了五年级一个男生,平时她打架很正常,班里男生比较怕他,她动不动会轮起拳头,心想这次又怎么了,我该如何和她谈,严厉批评,绝对不行,总不不能算了吧,我总要给五年级男生一个交代吧,还有全班学生在看着我啊,我正想着呢,她很自觉早就来到办公室,一脸无所谓样子,乱乱的头发,不整的衣领,我不敢正视。我也不知当时怎么想的,随口说了一句:“你先去水房先把脸洗一洗,把你的秀发理一下。”她去做了,回来时我顺便把她衣领整理了一下,扣上上衣纽扣。说了一句,看来我要去向人家老师和学生道歉。他很惊讶的说了句:你为什么去,我…..我知道,是不是他打了你弟弟,你只是教训她一下而已,你打了没有,打了,打了哪里?脸。你知道女孩子打男孩子脸是一大忌讳,她点了点头,当时我……他父母要是知道,又会怎样,我是你老师,如同父母,当然是我去了。老师还是我去,要是你去为我道歉,全班同学还不恨死我。听说你五年级时经常帮女孩子出气把班上很多男孩打了,有侠女风范嘛,难怪你叫赵霞,侠义是可以的,行为过,就是横,我可不想以后教你赵横,她笑了,老师你别逗我了,我下课就去道歉。其实道理他们都懂,关键是方式,是理解,是真诚,加上稍稍的宽容,轻松的谈话,家人式的陪伴,学生是很容易被感动。我在这件事上的处理,班里学生都看眼里,明在心里,那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也开始从心底里敬重我。
我们有了信任,平时我会多找机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套近乎,唠唠家常,往往我会刻意不谈学习,多以孩子爱聊的,学生能讲的,也愿意和我交谈,场地一般不选在办公室,我就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村庄,上学或放学路上,我总会和他们聊聊,“家住哪里?”“今天吃了什么?”“今天穿得的蛮漂亮的嘛!”“路上注意安全!”等等一类的话,学生总会和我多聊两句,我在与学生交流最广泛最深入就是陪学生踢球,每学期我会主动带本班体育课,我会尽量让班级所有男生都参加,在踢球中建立信任,在踢球中给他们带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规则,在学习规则中彼此建立交流的桥梁,慢慢不管平时爱说话或者不爱说话都愿找我聊一聊,尤其是那些有“问题的学生”,他们也会主动找我聊天,这样的沟通方式给我提供很好交流平台,为我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印象较深就是我带比较早的一届毕业班,一名叫马龙的学生,有着强烈自闭症,平时什么话也不说,因为他成绩比较靠后,所以我把他安排在前面和学习委员坐在一起,他突然往墙角一趟,把头埋在身下,浑身发抖,当时吓坏了其他学生,我第一感觉,他有自闭症及社交恐惧症,我立马上前问了一句,你是不想想做在最后,他点了点头,当他回到自己座位时,表情一下轻松了。这样孩子我应该多带他踢踢球,让他在球场跑跑,我清楚记得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带他们踢球,一次带球时,到了球门前,我有意识把球传给马龙,他很轻松把球踢进去,他兴奋跑到我面前说声比较模糊的一句,谢谢康老师,我的确足足愣了好一会,立马给他一个手势,竖起大拇指,从那以后慢慢变得自信了,记得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下午,我送走了所有孩子,我正在关门,他突然跑进教室,向我鞠了一躬,就跑出教室,先想想心里还是暖暖的,虽然踢球很简单,在我陪伴学生时,却收获很多,因为球场的沟通很容易会从球场延伸到场下。
和学生交流时我会通过他们的言行去捕捉学生的心理,当我和孩子建立了信任后,这时和孩子聊天明显少障碍,氛围轻松,内容也丰富了,我可以谈谈更进一步的话题,同样我也会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多关注他们心理和行为,或许会发现什么,解决学生内心的一点困惑。上一届学生就出现这样一个例子,班里有位长相比较标志的女生叫张雅,平时成绩还是不错,尤其语文成绩深得班里其他学生羡慕,再加上那手钢笔字,的确是个难得学习苗子,有一段时间怎么不爱说话了,总喜欢一个人发呆,成绩也下降了,尤其数学,日记本写的也是那些缠意绵绵语言,还有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小诗。我的第一感觉出问题了,其实前段时间我和他们谈了关于早恋的话题。知道六年级像这样的现象比较多,毕竟这个年龄,我似乎每届都遇到。
我特意在找了一节体育课,没有陪男生踢球,把她叫到一边。她好像也懂,她最先说了一句:康老师,我很烦,我知道你找我为何事。老师道理我懂,选择什么我也清楚,可我……那堂体育课我静静听了她说了半个多小时。有些话我不便说,我答应她的要保密。说完后她说她心理轻松多了,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老师你会相信我吗?我说会,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其实,当我以一个理解者、同情者走进他们,再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之间的情感会变得曼妙而又美丽,因为很多早恋,仅仅只是好感而已,得当方法会给他们留下很美的回忆。这不进入初中后,有天特意来看我,说了一句,老师我已经做到了。我真替她高兴。
六年级学生学习已经占据他们太多的精力,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伴随是他们成长必不可少的。轻松活泼的集体活动,增添的不仅仅是乐趣,也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凝聚力。书法比赛,诵读比赛,书报比赛,读书交流,小小辩论会,心灵交谈,减压游戏,元旦晚会,毕业晚会等等,尽撒学生风采,激情而富有活力的班级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同样加深我和学生的情感。
多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其实有时很累的,多数父母又不在身边,纷繁复杂的世界充满太多的诱惑,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守护者,更需要一位心灵的陪伴者,我始终坚信,只要多陪陪这些孩子,他们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他们的成长也少走了很多弯路,学校生活不再孤单,学习不再那么无趣,身心也能健康成长,我班主任的道路也会丰富多彩,因为有彼此相伴,天空会越发宽广,人生才会有意义。
10.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 篇十
回顾一年来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感慨颇多。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孩子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希望能够继续和孩子一起成长。
回想上一个学期孩子们背诵的《弟子规》,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里面的许多道理,做为成年人的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是否都做到了呢?在孩子的背诵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学到了许多道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是历史提炼的精华,就是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作用。感谢附小的老师在孩子们入学之初就为他们奠定了生活、求学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相信这些教导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希望我们的古经诵读继续坚持下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精髓。
和孩子一起学会坚强,正确积极地面对困难。
我的孩子在入学前识字量比较低,入学测字只认识四百多字,而且在书写方面也比较差。我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那天,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打字速度几乎是倒数。那段时间,我心里很着急,有时也难免有急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坏。有一段时间,孩子的压力也很大,甚至出现了晚上入睡困难的现象。我意识到孩子这是遇到困难了,如何让一直以来轻松自信的他跨过这道坎,严峻地摆在我的面前。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他的具体情况,给孩子提出了自己和自己比的目标,只要能超越自己就是胜利。自此以后,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进行鼓励。结果期中考试以后再测字时,他的识字量达到了948,几乎翻了一倍。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差,孩子也变得更有信心了。那段经历深深地教育了我,也让我体会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鼓励是多么重要。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咱们附小的老师能够捕捉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赞美中,自信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和孩子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我们的孩子只有七八岁,正处在一生中最最宝贵的童年时代,他们理应属于快乐。西方国家的小学生都是在游戏中度过每一天,或许他们的学习成绩比不上我们,但他们的运动、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要比我们的同龄孩子强许多。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不需要更多的书呆子。所以,我们的教育更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健康。比如说,让孩子从微笑开始一天的生活,每天送孩子上学时,我总要记得对他发自内心地说一句“祝你愉快!”,孩子也总会回应我“祝妈妈愉快”。我觉得这种暗示很有效,会让你以积极的心态开始一天的生活。
每天晚上入睡前的聊天是必修的功课,通过聊天,我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我的孩子有时候遇事急躁,什么都想做,但时间有限又不允许。比如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已经9点30分了,他还计划着去滑星彩轮,10点得上床睡觉,他就变得很急躁。孩子毕竟还小,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我就耐心教他学会分清主次,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做好一件事,现在马上要考试了,就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等放假了,可以适当的多运动。经过解释,孩子能够理解,自觉地把时间安排好,我也感到很欣慰。
总之,这一年来孩子在附小的进步非常大。每每看着孩子的作业本上还显稚嫩的笔迹,小作文里天真但还算流畅的语句,我有时都不敢相信这是儿子仅仅通过一年的学习就达到的成绩。我知道在这背后包含了附小所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做为家长,除了感谢,更多的是敬佩。我们会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相关文章:
1.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发言稿
2.关于“和孩子一起爱上阅读”家长会发言稿
3.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心得
4.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
5.和孩子一起进步亲子读书心得
6.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心情日记
7.和孩子一起适应新环境作文
8.和孩子做朋友家长会发言稿
11.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篇十一
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我默默耕耘了十几个春秋,虽说没有惊人的成绩,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我便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心中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些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快乐,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身先士卒、以身示范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也始终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平时和学生相处,我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达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就拿一件小事来说吧,只要我發现分担区、教室里有纸屑,我总是悄无声息地弯腰拾起,发现哪组桌椅不整齐,就亲自调整好。久而久之,每当我往教室门口一站,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在看自己周围有无纸屑,桌椅是否摆放整齐。我还和同学们一同组织了“争当文明卫士”“建设绿色校园”等环保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学校的赞扬和肯定。可见,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以身垂范,潜移默化。
二、用爱构建心灵的彩桥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眼中没有差生,有的是潜能生,没有歧视、冷淡,有的是用爱去关心每一名学生,用爱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用爱构建师生心灵的彩桥。这一直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信条,它让我们师生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感情良好。
我班有一个叫朱华的学生,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父亲年岁以高,用失去劳动能力来说他,我想一点也不为过,每年把家中的几亩地包出去来维持生活,处境及其窘迫,他因此也变得懦弱,好像矮人一等,在自卑心的驱使下,他成为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成绩也不理想。对此我不急不气,因为我已找到了病根,他缺少的是爱。课间组织同学主动和他一起玩;向学校争取特殊的补助;利用课外活动为他补课;集体为他庆祝生日;班团会号召同学们为他捐款……在我真诚的关爱下,他的成绩有了新的起色,惜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无意间,我听到他说:世界是那样多彩,未来是那样斑斓,我得努力了!
三、用信心培养才干
信心是教育的指挥棒,是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对学生信心的培养不可或缺,它是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它是一支拐杖,带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力量;它是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新的希望。信心十足的人,才能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才能走过黑暗迎接下一轮的朝阳;才能拨开云雾观看辽阔的天空。
为让每一位学生发挥积极性,重视弘扬他们身上的管理潜质和组织才能,我打破了班级干部一学期不变的惯例。做到班级干部每月换一次。让人人都能当班级干部,让他们从中得到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他们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我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如“老师,我爱您!”“我健康,我快乐”“心中的理想”……看似平凡的团队活动,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长了学生们的才干。让孩子们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12.让思想和身体一起健康成长 篇十二
他想要说什么, 又觉得说不出口, 最后, 他把日记本郑重地放在我桌子上, 说:“老师, 我有些话想跟你说, 又怕一时间说不清楚, 就写在这里了, 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答应了他, 想给他倒杯水, 他却执意要走。
他离开后, 我翻看了几页, 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他遇到了最头痛的问题:他早恋了, 并且是恋得死去活来。
震惊之余, 我心里涌上一阵感动, 我真的是十分感动。现在的中学生啊, 有些学生与异性发生了关系, 都不肯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而他, 在情感的困扰中, 却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我看, 这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对班主任抱着多大的信任啊!感动之余, 我又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能够处理好眼前的这段情感纠葛吗?我想跟他说, 但是又怕伤了他那颗脆弱的心。要知道, 初恋的他是多么地敏感和脆弱啊!他要是有什么想法, 阻断了以后师生交流的路, 处理问题就难了。
这以后的好几天, 我们没有提及那个敏感的话题。面对着他那询问的目光, 我只是微笑着。那里边有理解, 有同情, 也有难言的感慨!几天后我班在河边劳动, 我和他一起清理河边杂草。他看着河水说:“我从这儿丢下一片木叶, 它能漂到海里吗?洞庭波兮木叶下”, 呵呵, 小家伙读的书还挺多的, 他的这个问题不就很有象征意义吗?机会来了, 我说:“可能吧, 因为它总不停地向前漂去。”接着我对他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黄河和长江的感受。听着我的话, 这位男生产生了共鸣, 他对我说:“黄河长江两岸生活过的人难以计数, 可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太少了。老师, 您看我能做出一番事业, 留下姓名吗?”
“我看不行!”我的语气很坦率、果断, 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他愣住了, 这不符合我一贯喜欢鼓励学生的风格啊!我接着说:“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 就得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上去。像你丢下去的木叶, 本来可以顺着河水流入大海, 可中间被什么东西挡住了, 搁浅了, 它就永远看不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了。”
他这时心领神会地笑了一下, 可他马上又问:“难道伟大人物就不恋爱结婚?马克思、傅雷不都是早恋吗?”
这一下问题明朗了, 我告诉他, 伟大人物也是要恋爱结婚的, 但只想恋爱的人显然成不了伟大人物。如果爱情与他们追求的伟大目标相冲突, 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自己, 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反过来说, 能克制感情的盲目冲动, 恰是伟人的素质之一。
我接着与他谈到, 革命时期, 斐多菲有一首很出名的诗歌, 是殷夫翻译过来的。说着, 我就情不自禁地给他朗诵起来:“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我点穿一个问题, 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 就是他能够处理好爱情与理想事业的关系。革命者为了理想, 连生命和爱情都可以不要, 更何况我们现在是学生, 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 生理上正在发育, 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理想呢?也许现在我们遇见的人, 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理想的爱人, 因为还要那么长的时间来考验啊!如果是真爱, 就让时间来验证一切吧!
他心悦诚服地点头而笑。看得出, 他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纠葛了。后来, 他从我这里取回日记的时候, 心情异常地开阔。毕业后, 他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13.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十三
调完座位,大家都以为一切都会慢慢恢复平静,可是接下来的一切,好像并不象想象的那样简单。
陈林,是最烦恼的一个。本来跟王莹莹聊得火热,感情急剧升温,现在可好,半道里杀来个宋青青,性格不如王莹莹,死倔。长相不如王莹莹,矮胖。更可气的是,敢跟男生火拼。这还了得,哪一天,跟自己再拼命,你说这日子怎么过!
陈林开始故意跟宋青青过不去。宋青青问他物理题,他说不会,跟他说话,他斜着眼,连哼都不哼一声。一下课,就火急火燎地跑到王莹莹座位上,两眼发光地讨好王莹莹。看见王莹莹跟新同桌郭成功聊得火热,不由涌起一阵阵醋意。看看郭成功的样子,缩头缩脑,头发天天炸巴着,跟小丑无异。我呢,男神风衣一穿,头型是经过精心修饰过的,站在操场上,众多小美女频频回首。才调座位两天,你王莹莹就变心了,真是花心大萝卜。陈林恨恨地想。
无论陈林如何恨,都改变不了事实。王莹莹变脸太快。他们不在一个学习小组,接触的机会几乎没有了。现在,王莹莹看见陈林时,好像他们从没有一起秘聊过一样,让陈林忍无可忍,心情郁闷。白天无心听课,晚上痴痴想着王莹莹,脑海中全身这美女的大眼睛,甜美的笑声。
陈林内心很恐惧的一件事,晚上想王莹莹时,非常兴奋,无法自制。脑海中晃着王莹莹的身姿,幻想着轻轻吻着她,抚摸她。根本无法自制,裤头被高高顶起后,湿出一大片,他感觉无地自容,但又很享受这种感觉。不敢告诉任何人,憋在心里,
白天可以假装无所谓,可是,深夜时,无力自拔。他很怀疑自己堕落了,可是,他真的不想堕落。怎么办好?(未完待续)
青春私聊:
一、青春期男孩的性意识萌发是很迅猛的,产生对异性的渴望非常强烈。男孩会遗精,一方面是精满自溢,另一方面对异性产生性渴望,性幻想,还可能辅以手淫的方式发泄。
二、青春期男孩,出现这种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并不是堕落、肮脏不道德。性幻想只是一种性白日梦或性爱的白日梦,是把性幻觉作为性兴奋或性欲满足的主要手段,并成为习惯的一种性的变态行为。
三、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的爱慕很强烈,但又不能发生实质性的性行为,所以会想入非非。从产生的原因上来看,性幻想不能用好或者坏来区分。它导致的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引导,或者是孩子对青春期特征的认识以及自我把控能力。
走出性幻想的困扰,需要怎样做呢?
一、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沟通多观察,如果家长感觉自己无法跟孩子沟通性知识,可以买来相关的资料放在孩子床头,提醒孩子学习了解。
二、首先具备必要的知识为前提,接受性幻想。男孩不必过于压抑,但也不过度沉迷。性幻想作为一种心理成熟的方式,过分压抑造成正常性心理受损,形成心理障碍;过分沉迷,对心智发展不利,也会造成心理障碍。
14.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十四
有家长留言抱怨学校老师不作为,具体的情况是老师布置了一个让家长和孩子(孩子上小学)一起完成的手工类作业,但是家长自己不会,认为这本该是由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让孩子拿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完全就是推卸责任。
看到这里我相信肯定会有家长会持不同意见,这里我就先表明我的个人观点:不是老师推卸责任,而是家长自己不愿学习,在推卸作为家长的责任。不绕圈,直接说我的观点理由。
现在的教育中很多时候都强调亲子互动,尤其是在孩子还处在低年级的时候,学校布置手工作业而且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出发点肯定是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手工课虽然不是考试科目,但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是必修课,对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训练和检测方式。有可能老师并没有预先教授手工制作的具体操作,但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做更多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去探索,小学手工作业的难度相信应该不会太大,从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也很有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不会的在家问家长也很自然。
我设想如果是把手工作业换成语数外的试卷,如果孩子有不会的题目去问家长,但凡会做的家长大多都不会抱怨,不会做的也多半会想办法求助,怨自己知识不够或者是已经生疏全忘了,总之应该不会抱怨老师失责让家长来做孩子的作业。所以同样是能够提升孩子能力的作业,只不过是换成了手工课,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即便家长不会做也是不应该抱怨老师的。
既然不应该把责任推到老师失责身上,那么谁该为之负责呢?我以为是家长的畏难心理。如果家长会做手工,基本上会比较愉快地和孩子一起完成,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也是会有的。不会做但又畏难不想去探索去学习,孩子完不成作业就有可能低落,这种情绪传递到家长这,家长转而就会抱怨老师失责。
这里并不是说孩子在和学习有关的问题上遇到不会的家长就都该去学,学会了再教给孩子。我个人就比较反对家长群里一些家长经常把孩子不会的作业题目(以数学居多)拍照发上来,然后让其他家长或老师帮忙解答。具体的学科知识如果家长的只是储备足够,还能在学业上给孩子以指导那当然很好。但是一般到了高中,即便是家长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很多时候因为生疏遗忘能给予孩子具体指导的少之又少。花很多时间去钻研非常生疏而且几乎不会用到的知识点(常用的基本也不至于非常生疏),然后再蹩脚地去教孩子而且教的还往往并不是最佳方法,家长自己学起来慢孩子听起来还费劲,不论是对家长而言还是对孩子而言这显然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因此最好还是让孩子请教会的同学或者老师,实在不行家里有条件的也不反对请家教。
15.济南儿艺: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篇十五
倾情儿艺
看儿童剧是种亲子活动,也是儿童成长的媒介。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让许多家长与孩子记住了济南儿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所专业儿童艺术剧院,在各级领导及院长丁小秋的带领下,不断刷新着济南儿艺在国内儿童剧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说起济南儿艺不得不说说他的当家人丁小秋院长。初次见到丁小秋院长,让人感觉最深刻的则是他极强的亲和力及浓浓的艺术气息。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丁小秋曾主演了许多影视剧,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一直片约不断。自担任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以来,他婉言谢绝了许多剧组的邀请
心扑在剧院发展上。他在做好剧院管理的同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剧目的创作生产上,造就了不胜枚举的精品剧目。
在他的带领下,儿艺始终不渝地坚持出人出戏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推新人
出精品。先后创作演出了《我家来了机器人》、《少年大舜》、《真实的游戏》、《好朋友之歌》、《小白龟》、《宝贝儿》、《大鼻子叔叔的奇遇》、《青蝴蝶》、《七色花》、《我和我的影子》等几十台儿童剧目,深受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共获得包括“文华新剧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五个工程奖”、“文华大奖”、“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世金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20多个和70多个省级以上的专业奖项。
厚积薄发
在许多人印象中,提及济南儿艺,不得不提的还是那部曾在国内儿艺历史上创造过奇迹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谈及宝贝儿的成功历程,丁院长眼中闪出异样的光芒,言语慷慨激昂。《宝贝儿》从首演至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融入其中的同时受到启发从台词到细节,从人物到情节,从化妆到道具,剧本经过了14次的反复锤炼,舞台也先后经历了5次推倒重来。这部在全国演出高达2040场的儿童剧取材于身边的现实故事,几乎拿遍国内所有舞台演出奖项的招牌儿童剧,而在它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儿艺许多人的心血,济南儿艺也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使他们兴奋、着迷。
2009年在政府及儿艺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儿艺有了自己的剧场——宝贝儿剧场,丁小秋院长说,剧场之所以取名为宝贝儿,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纪念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而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被众多家庭视为“宝贝”的孩子们而取。宝贝儿剧场作为济南的实验艺术剧场在把剧场打造成泉城亲子剧的演出阵地的同时,也陆续推出歌舞。戏曲,曲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文艺演出。2010年,儿艺携手济南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都市女报共同打造了部经典话剧《画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20年来,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出足迹遍及全国200多个市县,区,累计演出近万场,观众逾千万,并远赴新加坡韩国港澳地区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荣获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省青少年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虽然儿艺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他们负重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谈及今年打算,丁院长说:“今年将不断推出儿童剧目,充实亲子剧场,争取宝贝儿剧场每周都上演1—2场剧目,将剧场真正打造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除了亲子剧场外今年儿艺将计划推出2部值得人们期待的原创大作剧目,儿童剧《乌龟也上网》,话剧《周馥》,两部大作的面世,将会为儿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6.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 篇十六
光阴似箭,在民哲老师追踪指导下一个月过去了,在这段的时间里,儿子逐渐地打开心扉,压抑感降低,愿意和我谈话交流,家中氛围也日渐和谐。
一个月前的我,看到儿子上高中以来的成绩如此之差,总是禁不住的想发火,一有时间就爱絮叨着和他说,可是说不上几句,他就厌烦,争执、冷战,是我家的常态,周末他也总在家呆不住,上网无节制,不愿意去亲戚家,不愿意和亲人交流。
偶然的网上浏览,我进入民哲老师的博客,看得越多,感触越大,我有些后怕,如果家庭关系就这样,儿子还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吗?随后我阅读民哲老师的博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听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录音,加入高中家长群。我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控制欲带来了严重后果;我认识到自己的强势、苛责、不信任是令儿子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我懂得了孩子身上的问题折射地是家长的问题。我意识到自己改变是刻不容缓的,时不我待,再不改变儿子就彻底毁在我的手里了!
在老师指导教诲下,我焦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我认真的学习有关文章,记录下和自己相关的内容,用红笔记录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工作休息之余,翻翻笔记,再反复重温。我还把相关的博文、资料、录音下载在手机上,晚上接儿子在校门口等待时的时间(我一般提前半小时去),反复听、反复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用朋友的口吻给儿子写信,也第一次专程拜访了儿子的老师。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的改变还很生硬,遇事情急躁、不信任、不放手、关注成绩之类的问题还经常出现。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大度的儿子,他原谅了我之前对他过分的举动,他喜欢我的改变,变得愿意和我交流。学校的安排、学习上的事情、课堂上的表现、与同学的关系,由一开始在我引导下说上三两句,到现在想起来就说;由我催促着做作业,到自己安排时间学;由总想跑去上网、玩游戏,到现在知道节制;由不愿意和我说同学间的交往,到五一假期邀请四名同学到我家做客„„
更为可喜的是,儿子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物理小测试由满分100分的20多分,到满分30分的28分;由生物成绩开学来的下降,到老师在课下单独发给他试题,个别培育他;班主任也时常找他做小助手。儿子在学习上拾回自信,重换风采,自上高中来,他压抑的内心得到了舒缓,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最令人惊喜的是,生活中的儿子长大了,五月二日中午我包水饺时,儿子全程擀皮;去奶奶家时,指点我给老人尽孝心,别斤斤计较;老公出差回来时,他告诉爸爸说:妈妈早送晚接他上学,妈妈辛苦了;五一晚上主动给在******大上学的表哥打电话,向他问好。
儿子这些行为上的变化,正是儿子内心改变的见证!冷漠、无所谓正被善良、关爱所取代。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是对我学习、感悟、自省的最好表彰!
儿子的学习基础差,他自己说之前的课堂有些没有听,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大。现在我知道,问题越大越需要冷静,不能焦虑,更不能急躁。学习成绩不会一蹴而就,面对儿子,目光中应该是赞同、信任;眼中是儿子的进步、优点;我不再给儿子指点学习的内容、方法,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虽然现在的放手还那么地不彻底。
我的做法还很生硬,贯彻老师的指导,也不是很彻底,有些走样,但我会继续努力。因为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儿子才会天天向上!
民哲点评:经过我和家长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他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也逐步走上了正轨。虽然,家长的有些做法还显生硬,甚至有时候还在重复犯原来的错误,但是,这些都是她走向平和淡定、收放自如等享受状态的必经之路。从她的这份月总结,我们还能感受到孩子对家长要比家长对他们宽容的多,更比家长心目中的孩子懂事明事理得多。只是我们作家长的往往缺少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慧眼,同时,也缺乏对孩子足够的信任。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家长就不敢于对他们放手,家长不放手,孩子就会失去很多自我成长和自我认同的机会。这样下去孩子怎么能有自信心。
几年来,不断有家长在向我咨询时表示:“我认同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是我担心我改变了孩子不改变怎么办?”
我给他们的回复是;“你为何不先去行动看看结果呢?”
更有的家长在向我咨询时自始至终述说着孩子的不是,而对自己没有一点反思的意思。这样的家长我通常归为昏睡型家长。
不论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一定不要被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所迷惑,因为孩子身上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答案,换句话说,问题的表象体现在孩子身上,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家长身上,我们只有透过表象抓本质和根源,才能有效地解决困扰你的问题。
17.我和祖国一起成长观后感学习感悟 篇十七
那一刻,我们站起来了,今天我们迎来了祖国71岁生日,也迎来了改革开放40多年,多年来,全国各地人民用歌声赞美祖国,歌唱祖国。
71年,见证了一个国家由衰到盛的过程。在许许多多的不怕牺牲,付出生命换取祖国昌盛的伟人铺垫下。我们更要保护国家,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爱祖国,现在小就从爱家乡说起吧.
我的家乡,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已为有鹿的地方,故包头有“鹿城”之称。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内蒙古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包头市国务院首批确定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
包头早在50前就有人居住。直至清乾隆时期,包头才形成两条小街的村落。包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多种。稀土矿储量就世界首位。邓小平同志生前曾自豪的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故而包头又有“世界稀土之都”的美称。1959年1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剪彩,内蒙古草原空前矗立了一座雄伟的钢铁城,当时的包钢与鞍山,武汉并列为三大城市,所以包头又称“草原钢城”。包头又被评为首批国家文明城市,这样一个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城市,让我值得珍惜,爱护家乡,为祖国北方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8.成长,就是和孩子 一起慢慢来 篇十八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他回到家里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地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当他克服困意与疲倦给孩子脱衣服时,还必须每天完成和那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儿子挠痒痒的嬉闹游戏;当他心急地想告诉孩子记住一些事情的做法时,孩子却总是那么漫不经心地重复着他的话,或是把玩着自己的手掌,例如他的儿子永远都不会记住玩具狗不能放在电视机上;当他告诉儿子不能去游泳时,孩子却不懂话地一遍遍磨叨:想游泳,想游泳,……这些是电影《海洋天堂》里的故事情节,影片里孩子的年龄出乎你的意料,是21岁的青年,患有孤独症。水性超好,被父亲称本是一条鱼,投错了胎。影片里的父亲王心诚人到中年,是单亲爸爸,身患绝症,只剩下三、四个月的生命了。
当王心诚放弃带孩子一起自杀的想法后,便积极向社会寻找支持,同时绞尽脑汁地想找到各种灵活的适合儿子的教育方法,授予儿子生存能力。
孩子偏爱吃鸡蛋,王心诚一遍遍地教会了孩子磕鸡蛋。在教孩子煮鸡蛋时,他示范着将鸡蛋放入有水的锅里,和儿子一边守着锅一边带着儿子晃着身子耐心地数着:1、2、3、4……王心诚将每件衣服上缝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后,还细心地将衣服分类,并在放衣服的柜子上贴好标签,一遍遍地嘱咐,他相信儿子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一定能够记得住。王心诚在影片中与儿子对话最多的对白就是夸儿子乖和聪明。
王心诚为将来儿子的独自出行,更是煞费苦心。为了教儿子记住站名,并且要儿子在听到售票员报站名时,能够大声地说出“我下!”王心诚将自己打扮成公交车售员的模样,一遍遍地做着现场模拟,轮换着各种语言提示,疲倦的他脸上始终挂着耐心的笑,看着他认真和儿子做“游戏”的模样,让我再一次心酸地流泪。
因为生命无多,王心诚急切地希望他在离开后,儿子能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又带儿子去自己工作的海洋馆做清洁地面的工作,尽管他讲解的步骤很细致,示范动作也到位:要先拧干拖布,两只手拿着拖布横着擦,一边擦,一边向后退。儿子却一只手拎着拖布不着调地走来走去,他终于失去了耐心,发起了脾气:“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点儿事你都记不住啊!”没有做事能力的儿子被吼时,除了不知所措地哭泣外还能做什么?王心诚很快理智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安慰着孩子:“没事的,慢慢来……我们慢慢来。”
好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来
真的记不清楚,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眼睛里的泪一次次的涌出过多少回。看完影片后,静下心来,再一次细细品味其中的教育真谛。
我真的记不清对淘气、顽皮的儿子曾经发过多少次脾气,嫌他慢、嫌他做得不够好,歇斯底里地谩骂过他不听话,坏情绪升级时,就要动用暴力管教。开始时,处于弱势的孩子因为惧怕家长的强势,暴力还是有些威力的。时间久了,我没有收获期盼中的成长,相反种种问题在孩子身上出现了:磨蹭、拖沓、撒谎、不自信的同时又极其的逆反。时过境迁,再回头来看当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如果我有影片中父亲一半的耐心与宽容,我的孩子那几年会快乐许多,那几年的我也会轻松许多,我们之间的问题也不会有那么多,我和孩子成长之路拐的弯也将小许多。
现在的我,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转变了教育观念,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当年的我太急切,是我急促的脚步将年幼迈不了大步伐的孩子带得摔了跟头;是我急躁的语气让成长的孩子感到焦虑,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
现在的我,经常会与一些家长打交道,他们惊人地重复着我当年教育孩子的成长经历。现在的我会气定神闲地听着他们叙述着困惑、悲伤以及愤怒,再含笑倾听着家长回馈给我的信息。对于家长的茫然与苦恼、对于家长不能接受孩子问题源于自己的种种情况,我都会逐一地根据他们的具体问题,由现象分析着问题的原因,补全他们没有讲完整的问题,引导他们透过问题看本质。大多数家长会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望子成龙的那颗心的确太急切了,忘记了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客观规律。心急的家长情绪会处在焦虑之中,盯着一个问题不放。严重时,问题的导火索会是因为孩子错写的一道题、一个偏旁部首。
现在的我很多时候,都几乎在重复做一件事情,最终让家长们认清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是一生的,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海洋天堂》里孩子的名字叫大福。我猜测编剧的寓意是:孩子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在他得到社会上好心人帮助的同时,更大的福气是孩子在父亲离世后,掌握了一切父亲生前希望他学会的本领。每天早晨起床后,大福重复着父亲生前教他做事的模式:将电视机上的玩具狗拿开;煮鸡蛋时边数数边等待;出门找得到所乘公交车的站牌,听到报自己要下车的站名时,大声喊:我下!拖海洋馆的地面时,姿势标准、态度认真,堪称一丝不苟。在父亲曾休息过的工作间里,吃煮鸡蛋,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去游泳……我想孤独症孩子的世界与正常人的世界一定有扇沟通的门,这扇门的名字叫:慢慢来。大福记得“爸爸变成大海龟”的遗言,与海龟共舞的那场景唯美惊艳,我想那一刻的大福应该是幸福地记着爸爸的话,想爸爸的时候就和大海龟一起游泳……
我向正遇到教育困惑的很多家长推荐了电影《海洋天堂》,想让他们从影片中去感悟家庭教育的魅力与真谛:给孩子消化你教育语言的时间,给孩子琢磨你榜样行为的时间,也要给孩子体验错误、反思错误的时间。孩子回报家长的必然是快乐地成长。做到这些其实不是很难,甚至可以说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家长以平和的心态放慢脚步,和孩子一起慢慢来!
责编:王敬川
【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推荐阅读: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09-26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演讲稿09-29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发言稿11-02
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06-27
《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06-29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06-21
我和孩子一起阅读征文08-23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11-19
和孩子们一起快乐过“六一”.doc11-06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