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10篇)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米和毫米
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教材
《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后,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除了要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之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所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只是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课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一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解难度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准确的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或者描述物体、线段的长度和长度之间的换算。
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说学法:
学法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上课前我将准备的教具有:课件、米尺、一分硬币、银行卡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我将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学生会说量黑板,桌子等】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学生会说量橡皮,书本等】米跟厘米比,那个大那个小?
这一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个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展开活动。
第一层次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体验和感受1分米。首先:指一指
让学生量铅笔盒的宽引出10厘米是1分米。并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一个1分米,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指给同座位看一看。可以从刻度0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到11,从刻度2到12,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然后、画一画
让学生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画,然后上台来演示交流各自的画法,画完后交给同桌的同学测量一下,以检查画的是否正确,这里可以从0厘米画到10厘米,这时我要乘机引导学生如果老师的尺子没有0刻度,你还能画出1分米吗,在感受不同画法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说一说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有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生通过上面这3个活动充分体验到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且再次感受1分米=10厘米这个单位间的关系。
第二层次.认识1米=10分米
对于这个环节,除了要求学生通过在米尺上数一数获得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推算:因为1米=100 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第三层次、认识和感受1毫米
1、引出毫米,让学生分小组测量本册教科书的厚度,当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时”,我会适当提示:既然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那么测量结果可以怎么说呢?你有没有注意到在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还有很多小格,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几个小格,由此说明,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通过测量教科书的厚度,引起学生的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冲突时,让学生通过比划感受到这里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来表示,自然引入毫米,在情感上,学生是很自然的接受了毫米,知道这个单位是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2、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可以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提示学生可以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并数一数,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数时不仅要数0到刻度1之间这一段,也要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
3、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在课前我会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以及适合用毫米作单位测量长度或厚度的物体,比如,一枚1分硬币、1张电话卡、10张纸等物品,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知道量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到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物体大多是比较短的或比较薄的。
三、乘胜追击,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
想想做做1,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充分建立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先要求学生目测,估一估大约是几分米,写在纸上,再实际测量。学生认识了1分米后,通过估一估,再实际测量,进一步强化对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印象,培养其估算能力。
“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同桌合作先选定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大约各是多少?这一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厘米和毫米的单位比较。
第二层次:综合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这一题要重视让学生看清楚是怎样看出测量结果的,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
床长
黄瓜长
大米宽
2()2()2()
2()比较虽然数字都是2,但单位不同所以表示的长度也有所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件物品,结合给定的数思考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使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这些物体实际长度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第三层次:改错题
出示题目: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洗完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跑步到学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设计意图:该题的练习设计,注重了综合性和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体会了数
四、全课总结,课后练习。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想到什么?存有什么问题? 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后练习: 你能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 53页例1例2.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毫米,但运用很少,对分米更是了解不多。
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第五单元中第一节的内容。《课标》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硬币,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回忆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吗?(板贴:米和厘米)米和厘米是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了,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米=100厘米。)
问:要测量黑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要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认识分米(1)认一认
老师手上有一张纸条,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板书:分米dm)
(2)找一找
提问: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是怎样指出1分米的?
(课件显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3)画一画
我们认识了1分米,也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作业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的吗?
设疑:画得真好!可是老师这把直尺的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我该怎么画这条1分米的线段呢?(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尺子。)
总结:不论从哪个刻度开始画,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4)比一比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比划出1分米,一人用直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5)找一找
引入情境:妈妈帮小莉买了一个漂亮的蓝色文具盒,小莉刚拿到手,就忙不迭的测量起它的长和宽,让我们一块儿来瞧瞧小红测量的结果吧!
(课件呈现直尺测量的结果,以及小红对结果的描述:“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谁能用咱们刚刚学习的知识把小红的话换一种说法?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6)数一数 看来我们的身边有好多的数学知识,而且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很敏锐!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今天新学的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猜一猜。)
究竟咱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让我们一块儿来验证一下吧!每个小组都有一把米尺,四人小组合作,看能不能在米尺上找到答案。
(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验证。)
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回答后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初步感知1毫米。
1.我们小朋友今天都带了1角硬币,请你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在测量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太薄)要想测量它的厚度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2.当测量长度不够1厘米的物体时,我们一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可以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mm)
所以我们刚才测量的1角硬币的厚度是大约1毫米,大家来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
(2)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
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1毫米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10毫米暂停。)板书:1厘米=10毫米
(3)联系生活
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吗?用什么作单位合适?(6毫米)学生动手测量、汇报。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分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完成 “想想做做”第3题。
真高兴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了(课件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分四人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米
分米
厘米
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三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量一量、画一画、排一排和找一找等多个环节,充分照顾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再通过动手实践强化认知。在教学中,对分米表示的界定,采取了指、比和找等大量操作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丰富认知,通过测量和通过手势感受一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体验一毫米帮助学生充分界定一毫米的长度表象。
恰当的运用教材资源,不拘泥教材,非常注重教材的重组与自组开发,既有梯度又有个性,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此外,多个环节安排了估测,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4.《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 罗青龙 223442 【课 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厘米,也可以伸长到一米,乃至几百米、几公里,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适才他们的发言里,你能找出一些咱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咱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一米约莫有多长吗?一厘米呢?咱们丈量教室门的高度用甚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甚么单位呢?
师:(课件演示)如果金箍棒缩得比一厘米还短,或是比一厘米长但比一米短,咱们怎样来知道它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分米(板书)
二、实践探索,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约莫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如许10厘米长的线段咱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示意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一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末,20厘米就是若干?(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那边到那边呢?(请学生上什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若干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咱们如今比画的就是1柞的长度,1柞约莫是一分米。比画给同桌看。
② 1人比画一分米,另外一人用尺量,看看估量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量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处所剪断,一块儿量一量,看谁估量得最精确。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么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换:你是怎么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现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咱们可以从刻度零画到10的处所,可不可以从1入手下手画起呢?如可以应当画到那边了呢?(11)为何?要是从2入手下手画呢?从3呢?
师:只要画满10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否是1分米。
4、找一找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分米。
全班交换。(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若干厘米?你是怎么样数的?效果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一想做做”第四题
(出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丈量。
(二)认识毫米
1、师:咱们之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如今教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约莫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教师还想知道得更精确,该怎么办呢?今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出示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一厘米有若干毫米。
③ 在咱们四周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莫是一毫米,请你量一量。
(2)学生四人小组学习。
(3)汇报:你知道了甚么?
总结:①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若干毫米?你是怎样晓得的?以是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出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约是1毫米。
问:还有其它物体吗?
3、师:如今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约莫有多长。(老师演示)
同桌相互比画,用1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出示课件)你晓得哪些器材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譬如丈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老师适量解释)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做做”第二题
同桌互相说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样想的。指名回答。
2、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分钱厚大约1()、铅笔盒长大约2()
3、测量你的铅笔。同桌商量选定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再一齐动手测量,然后互相检查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4、辨一辨
小明非常喜欢数学课,他经常写一些数学日记,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课件出示)
3月23日
星期五
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2毫米长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让学生改一改数学日记中用错的单位。可以让学生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1、问:咱们今日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以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咱们已经了解了四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日咱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师:那么如今再来想象一下:如果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甚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越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3、阅读“你知道吗”,进行交流
五、课外活动
测量一下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
分米和厘米的认识
5.“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验: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示学习步骤: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4人小组学习。[评析: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评析: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评析: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6.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2、大家都测量过自己的身高,昨天明明同学去了动物园,他测量了一些高度,可是粗心明明没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
动物 身高或身长
长颈鹿 5 松鼠 20
斑马 150 熊猫 8 蚂蚁 5
蜜蜂 10 揭题:对于一些动物的身高,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表示,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认识毫米与分米
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
1、提问:那么1毫米究竟有多长?
出示银行卡或者会员卡,指银行卡或者会员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2、请同学们拿出磁卡,左手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磁卡,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长。
3、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你能找到吗?
指出:尺子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mm表示)。
4、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小格?(10),每1小格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多少毫米呢?
板书:1厘米=10毫米
5、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请大家想一想身边或者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五角钱硬币厚度、10张纸的厚度)
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活动:测量数学书的厚度。
(二)认识分米
1.自学教材,认识分米。
生独立学习课本上关于分米的介绍,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分米的知识。(1分米=10厘米、dm)
2.用手指在直尺上摆一摆,1分米有多长,把尺子放下,把手举起来,比画一下1分米是多长。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个东西的长度是大约是一分米?(固体胶长度、牛奶吸管长度、手机)师:用分米可以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1:手臂的长度。
生2:铅笔盒的宽度。
生3:桌子的宽度,长度。
测量活动。
学生汇报:手臂长5分米左右,桌子宽3分米,长9分米。
4、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那么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10个10是100。
师:你的意思是10个10厘米是1米,所以10个1分米是1米。
得出:1米=10分米。
5、现在我们来确定最后三个单位应该填什么,熊猫8分米,比划一下大约多高。蚂蚁和蜜蜂的身长呢?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第2题、第5题。
2、明明的日记。
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明写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一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5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做起笔记来。
三.小结。
加上今天学习的这两个新单位,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了,(4个)分别是,指名说。那你能将它们排排队吗?
7.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篇七
认识分米和毫米
执教: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通过学生对常见物体长度的测量,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然后通过看、画、说、猜、数等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 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
2014—2015学第二学期教研课资料——同课异构教案 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 2014—2015学第二学期教研课资料——同课异构教案
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学生独立测量。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铁钉长2()。(2)床长2()。(3)大米宽2()。(4)黄瓜长2()。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8.《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八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跳绳长 2 厘米。课桌高 7 米。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9.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九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10.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篇十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直尺、一分硬币、纸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多媒体课件)
1.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 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
3. 1米=( )厘米 生:(看大屏幕说一说) 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生:(一起比划1米和1厘米)
师:(出示课件)谁能从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同时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拿出1分钱的硬币,你能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师:如何表示这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师板书:毫米 mm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个一个的小格。 师: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你再来数一数1厘米之中间有多少毫米。一组数从刻度0到刻度1,二组数从刻度1到刻度2,三组数从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们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 (拿出尺子数)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师:也就是说1厘米 = 10毫米
师板书: 1厘米 = 10毫米
师:现在同桌再来一起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看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出示课件)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能借助这1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毫米特别的`短。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就能更准确的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看大屏幕,这根曲别针多长?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曲别针长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师: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它们是毫米、厘米、米,我们再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生用手来比划。
设计意图:以不到1厘米长的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现在拿出老师发的纸条,同桌一起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 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课件展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这个蓝色部分是1分米,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书:1米 =10分米
师:请看黑板,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生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了,这有一本书测量后忘记了写单位,你来给它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生:这本书长2( 分米 )宽14( 厘米 )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纸条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闯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四、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找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这个猜测?
学生自己数1厘米中间的小格。
(课件放大直尺图)再次验证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声:1厘米=10毫米1cm=10mm
【设计意图:在观察、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究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学习分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猜一猜这个饮料盒的吸管大约有多长?为什么?
学具袋中拿出吸管。每个同学先估计长度?再实际测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实际估测
师:请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办法记住1分米有多长。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师:你能估计桌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为什么用分米做测量单位?
生:毫米、厘米作单位小、米做单位太大,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的同时掌握分米与厘米的进率。】
3、研究分米、米之间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请用手势比1分米,手势比1米,猜几个1分米是1米那么长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师:利用这把米尺来数一数验证,你还可以怎么验证?
生:可以计算,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师: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分米1m=10dm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这些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请用手势从大到小排排队?你能发现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十进制)
【设计意图:通过把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使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一个整体认识,进一步巩固了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用手指来表示长度单位,利用较形象的东西辅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淘气的日记(课件)。
20小学生关于年4月6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2个同学之间讨论评议修正。
五、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纳米等)你可以去上网查找、咨询家长等方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你可以将自己找到的相关知识展示在教室里,大家可以相互来学习。
2、第二项任务,就是大家课后自由选择物体,选定测量的工具,先估测,在实际测量,选择合适的单位,记录下测量结果。老师推荐一个表格给你们。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3
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
小学教学设计☆
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小学教学设计☆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小学教学设计☆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小学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4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淘气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五、交流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视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2.填空:200厘米=()米
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
结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
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结论:
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
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
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
蓝色红色
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
生1:蓝色的线段长
生2:红色的线段长
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用尺子量
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
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
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
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你们知道10cm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对分米有什么了解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数学上,10厘米我们也说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带有尺子,快拿出来用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这段
生:从4厘米到14厘米之间这段
……
小朋友们已经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长了,现在请你估计然后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学习用具中哪些大约有1分米。(自己不好测量的可以找同学帮帮忙)
生:手的长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间
生:头发的长度
……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约长1分米的东西。
3.小组讨论找关系。
老师有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动动脑筋想一想看!(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帮拿尺子数给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学对分米认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练习课件)
铅笔盒长2(分米)
操场跑道长200(米)
教室门高2(米)
一支钢笔长约12(厘米)
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
方案一:呦,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绍毫米的有关的知识吗?
1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习的单位,它叫毫米(出示课件)
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给同组同学看
2)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3)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活动三:实际测量:
同学们,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填在表中
2)进行实际测量,写出准确的长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
生: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复习旧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游戏、谈话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
③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谈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设计意图】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与上位知识“厘米”的关系、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①设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单位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也需要“毫米”作单位。(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毫米”的意义,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3)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5厘米6毫米)
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
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
(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毫米”。
2.认识分米。
(1)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
(4)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意图】传统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习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推荐阅读:
分米、毫米的认识11-10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9-28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12-18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0-11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10-13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9-04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设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