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2024-06-20

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共14篇)

1.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篇一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各种变更(工艺、生产、设计、设备设施等)不引发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设施等变更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工艺参数变更的归口管理。

3.2设备管理部负责联锁摘除与恢复、设备设施机械变更的归口管理。

3.3安全生产部负责监督变更的实施、管理。

3.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变更的归口管理,并负责变更后相关人员的培训。

4.内容

4.1变更管理制度流程图

见附录一

4.2变更类型确定

4.2.1生产、工艺、设计变更

4.2.1.1生产装置的(新建、)改建、扩建;

4.2.1.2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变化;

4.2.1.3工艺控制参数的修订;

4.2.1.4工艺技术改进引起的变化;

4.2.1.5原料、产品、及化学药剂性质的变化;

4.2.1.6工艺操作规程和大机组设备操作规程的改变;

4.2.1.7电力及公用介质的变化。

4.2.2机械设备设施变更

4.2.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2.2.2设备材料的代用;

4.2.2.3更换与原设备材质、结构、型号、处理能力不同的设备;

4.2.2.4临时的配管、接头;

4.2.2.5临时增加的电气设备;

4.2.2.6新增加的设备、容器或储罐。

4.2.3管理变更

4.2.3.1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变更;

4.2.3.2工作制度的变更;

4.2.3.3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

4.2.4无需进行变更管理的情况

4.2.4.1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4.2.4.2更换同一型号的设备和管线;

4.2.4.3更换同一型号的配件;

4.2.4.4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

4.2.4.5日常的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

4.2.4.6修理或重新标定的仪器、仪表;

4.2.4.7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4.3变更等级确认

按照厂有关管理规定确认重大变更(A级)和一般变更(B级和C级)。

4.3.1重大变更申请与审批

重大生产、设计变更为A级变更,由车间填写《变更申请表》,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及风险评估的分析,填写《变更风险评价表》,签字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4.3.2一般变更申请与审批

4.3.2.1B级和C级的变更由车间填写《变更申请表》,并初步论证和进行风险评价,然后报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执行。

4.3.2.3变更项目的审批结果由主管部门及时反馈给申请部门和申请人,并通知相关部门。

4.3.2.3审批未通过的变更,申请部门不得擅自进行变更。

4.3.3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方案

4.3.3.1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相关部门制定变更的实施方案。

4.3.3.2各类型变更的实施按相关部门的职责执行。

4.3.4应急措施

4.3.4.1如有必要,申请部门要编制变更实施过程中的异常应急措施,报主管部门审批。

4.3.5实施变更的沟通

4.3.5.1变更实施前由变更部门将变更内容以文件方式通知其所在部门及操作人员。

4.3.5.2由变更部门把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文字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明确岗位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4.3.6变更的实施

4.3.6.1生产、技术项目的变更,根据等级分别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2机械、设备、设施的变更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组织和管理,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3管理变更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有关部门和基层部门配合实施。

4.3.6.4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内容:

4.3.6.4.1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批复情况,安排变更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责任人员和控制目标;

4.3.6.4.2如属技术动改项目,由技术动改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下达设计委托书;涉及安全卫生设施的项目,由安全生产部负责审查签字。如属外委项目的变更参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执行。如实施过程涉及供应商、承包商,参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执行;

4.3.6.4.3变更项目所在基层部门接到变更(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后,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制订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4.3.6.4.4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及时将批准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通知有关部门和岗位人员;

4.3.6.4.5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施过程的现场监督,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则按制度办理;

4.3.6.4.6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安排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监护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监护工作。变更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紧急情况,则执行应急管理制度。

4.4变更的验收

4.4.1验收制度

4.4.1.1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项目主管部门组成由相关部门和基层部门参加的验收组,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4.4.1.2验收组应对变更的实施做出评价,填写《变更验收表》。

4.4.2验收要求

4.4.2.1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安全可靠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作出验收评价。

4.4.2.2不符合项应制订改进方案,再次实施变更,验收复审,并填写验收报告。

4.4.2.3验收合格的项目,由各部门纳入正常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4.4.2.4验收不合格项由主管部门组织重新变更。

4.4.2.5工艺参数的变更运行一定时间后,将结果分别报主管部门签字验收。

4.5验收合格的变更管理

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操作制度,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按变更后的参数执行。

4.5.1变更的沟通与培训

4.5.1.1变更项目涉及部门和部门应及时对变更内容和风险进行沟通。

4.5.1.2人力资源部和申请部门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掌握新的工作制度和方法。

4.5.2变更资料管理

重大变更相关资料、记录应永久保存,一般变更相关资料、记录保存3年。

2.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篇二

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折就是实施污染预防, 推行清洁生产。我国在21世纪议程和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中都明确将清洁生产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对策和措施。其基本思想就是污染预防, 它着眼于生产发展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 不仅注意生产过程自身, 而且对产品 (包括服务) 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理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统筹考虑, 因而它对深化环境污染防治, 转变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清洁生产的含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的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

“污染预防”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 持续改进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灵魂。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个持续改进、永不间断的过程。清洁生产所强调的是:避免污染的产生, 尽可能在生产发展全过程中减少废物要比污染产生后运用多种治理技术更为可取。因此, 为了有效地减少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需要把传统侧重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污染的重心向源头去削减污染。面向污染预防的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对策体系的优先顺序是:

(1) 首先在污染产生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

(2) 对未能削减的废物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

(3) 采取适当的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削减。

(4) 对残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

2 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

就工业生产来说, 清洁生产是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实施的污染预防对策措施。开展清洁生产需要针对每个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实施。下面将就清洁生产技术在石化公司炼油厂生产工艺中的运用作一介绍。

2.1 清洁的生产过程

对于一个生产过程系统, 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 原材料 (包括能源) 有效使用和替代

原材料使用环节实施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包括以无毒、无害或少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改变原料配比或降低其使用量;保证或提高原料的质量、进行原料的加工, 减少对产品的无用成分。

原油为炼油企业最主要的原料。原油中水含量越少, 在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水越少。渣油中硫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原油中的硫含量, 一部分渣油作为锅炉和加热炉的燃料, 渣油中硫含量低,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才能达标排放。

(2) 改革工艺和设备

包括:简化流程、减化工序和所用设备, 使工艺过程易于连续操作, 减少开车、停车次数, 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单套设备的生产能力, 装置大型化, 强化生产过程;优化工艺条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开发新工艺、新设备。

(3) 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推行清洁生产时常把改进操作加强管理作为一项最优先考虑的清洁生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改进物料储存方法、加强物料管理;岗位操作人员认真巡检, 消除物料的跑冒滴漏;保证设备完好等。

(4) 产品改革替代

清洁产品是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包括改革产品体系, 产品报废的回用, 再生, 产品替代、再设计等方面。例如, 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 无汞电池的设计制造。

(5) 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通常包括将废物、废热回收作为能量;将流失的原料、产品回收, 返回主体流程之中使用;将回收的废物分解处理成原料或原料组分, 复用于生产流程中。组织闭路用水循环或一水多用等。此外, 在一定情况下, 还可考虑将废物收集, 作为企业自身或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 加工成其他产品。从清洁生产的优先顺序看, 对于废物首先应将其尽可能消灭在自身生产过程中, 使投入的资源、能源充分利用。

2.2 清洁的产品

清洁产品, 要从产品及其设计抓起, 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将环境因素预防性地纳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中。通过开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生态产品的设计, 是推动清洁生产向纵深发展的极其重要方面。

3 清洁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改进、永不间断的过程。炼油厂用水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用水、锅炉软化水和脱盐水、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生活用水和外施工单位用水。

(1) 生产工艺过程的用水与节水。工艺生产过程的用水主要包括生产成品或半成品进行高温加热时所消耗的直冷水、主要动力锅炉、余热锅炉蒸汽的耗水、电脱盐用水、工艺注水、机泵冷却水、清罐用水等。为了降低新鲜水的消耗, 一方面需要改革生产工艺, 如增大油品加氢处理力度, 采用管壳式表面冷却器代替大气冷却器, 以真空泵代替蒸汽或采用重沸器代替直接蒸汽汽提;用空气冷却取代水冷却等压缩用水量;取消机泵等的直流冷却用水。

(2) 锅炉软化水和脱盐水的用水与节水。在炼油厂消耗的新鲜水中, 设备软化水和脱盐水占有的比例较大, 主要用于动力锅炉和余热锅炉自产蒸汽。通过加强管理, 提高制水效率, 将会大大降低锅炉排污水量, 提高蒸汽凝结水回收率, 同时也可节约新鲜水和能源。

(3) 循环冷却系统的用水与节水。炼油厂循环冷却系统的新鲜水消耗量占企业新鲜用水量的1/3左右, 主要是循环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浓缩倍数偏低、新鲜水补充量和排污量较大。如果通过选用新技术提高浓缩倍数和开展循环水排污回用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另外, 对冷却设备到期及时更换, 提高水冷器的质量, 避免漏油问题, 可大大提高循环水水质, 减少补水水量。采用先进的冷却器输水器, 降低排水量。

(4) 开展污水深度处理, 作为循环系统补充水。炼油厂是一个用水大户, 如果在二级生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 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生产装置的循环补充水, 即可以节省新鲜水的补充量, 又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通过清洁生产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运用, 让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获得了环境效益。清洁生产是个持续改进, 永不间断的过程。清洁生产必须纳入到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之中, 常抓不懈, 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清洁生产要发展清洁技术要跟上.中国环境报[J].2007, 6.

[2]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基础知识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8.

3.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鸡肉粉 加工工艺 生产过程 质量管理 HACCP

目前,国内生产鸡肉粉主要是采用高温高压蒸煮、萃取、酶解反应和喷雾干燥等复合工艺流程来完成。采用此工艺将鸡肉粉在高温高压蒸煮热反应及酶解后,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鸡肉粉既能保持烹饪技术和酶解出来的鸡肉天然风味,保持绝大部分鸡肉的营养成份不流失,又能使产品具有易仓存性、便利性、货架期增长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这种鸡肉粉生产加工关键技术与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HACCP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控制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引进HACCP关键控制点的食品管理体系,加强对整个生产的管理,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一、复合法工艺加工鸡肉粉流程中的质量检测分析与预防控制

根据复合法工艺鸡肉粉生产流程,为避免有害物质,在关键工序时要进行有害物质分析与检测,预防有害物质进入到工艺流程中,应从生物学、化学、物理三个方面进行危害分析和预防。

1.微生物检测

目前,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鸡肉粉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 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和一种污染。在鸡肉粉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原料受到环境污染,杀菌不彻底,储运方法不当以及不注意卫生操作等是造成细菌和致病菌超标的主要原因。在鸡肉粉加工过程中,主要是食品真菌,比较常见的是曲霉、青霉、毛霉、根霉、镰刀菌等20余种,以及霉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黄米霉毒素、岛青毒素、环氯霉素、展青霉素、念珠菌毒素。在原料控制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检测分析,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2.营养成分指标的检测

鸡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的检测主要保证营养成份在加工过程中不被破坏或大量流失,达到与鸡肉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和天然香气风味。

3.有害污染物的检测

主要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铅、镉)、有机污染物(二垩英、多氯联苯、氯丙醇)等的检测。这些污染物以化学危害产生,检测的目的主要分析有害成分,达到预防和进步控制的目的。在鸡肉原料控制和加工最终成品过程中,进行检测分析和预防控制。

4. 异物的检测

主要是进行金属或异物等探测,防止设备中有金属或异物落入到产品中。主要是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在原料检测控制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探测分析,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二、复合法工艺加工鸡肉粉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根据鸡肉粉生产工艺流程,按HACCP体系建立危害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以便更好地进行质量系统监控管理。复合法鸡肉粉生产工艺确立的关键控制点详见图2。

根据工艺工序流程,分析潜在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详见表1。

在复合工艺生产加工鸡肉粉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清洁生产,做好质量管理和监督控制,保证从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者的全过程食品安全。

结论

4.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篇四

为了加强工艺技术部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整体高效的合力,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现制定工艺技术部员工工作制度如下,需本部人员谨记遵守。

1.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公司下达的一切决议。

2.按照公司的总体培训计划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本部各员工的政

治及业务综合素质。

3.工艺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严格按照工

作内容、岗位职责,考核目标,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4.部室内部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及时做好相互补位工作。

5.严格遵守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公司规定的请假、销假和考勤制度。

6.保持办公及生活环境安静、整齐、有序。

7.各项对外活动和服务,应注重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8.工作中注意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以整体工作为重。

9.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10.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逐级审批制度,力争在工作中不失误、少失误。

1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组织和协调项目各时期的工艺技术工作。

12.依据公司或部门指令性工作进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本部门工作,杜绝

因本部门工作延误而影响公司整体工作计划。

13.应熟悉与项目相关的法规,搜集及学习先进的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主持项目方案及初步设计的审定工作,并对项目方案和技术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14.结合本项目工艺技术工作,认真展开自学和互学活动,使每个员工能够

胜任本岗位工作。

15.编写有关工艺技术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

16.按时完成公司的其他工作。

5.生产管理科工艺主管岗位职责 篇五

生产管理科工艺主管岗位职责

1. 协助生产管理科长加强各项工艺技术的管理工作,并对科长负责。

2. 协助生产管理科长做好生产计划的制订工作。

3. 负责各班组生产过程中各项原始记录的管理及统计工作,保证各种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及时了解各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各项工艺指标的落实,并协助科长对各班进行考核评比。

5. 协助科长定期组织生产技术分析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为检修及改造做好技术准备。

6. 协助工艺副科长做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并负责下达学习任务。

7. 抓好各岗位的环境卫生及设备卫生工作。

6.露天矿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研究论文 篇六

关键词:露天矿;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发展

引言

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矿自开矿以来,经过几代人的钻研努力,由传统的手工作业采掘方式发展到今天全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模式,回顾过去60年的发展历程,为了适应生产工艺的调整变化,设备管理的结构、方式也随着调整变化。而今,露天矿生产工艺由半连续工艺作业替代了斗轮连续工艺系统,大型矿用设备也随之退出生产工艺系统,生产系统战线逐步缩短,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矿区设备大机修的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队伍等管理更需要细化、科学、规范。

1生产工艺的调整变化

1.1设备管理目的

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设备的日常管理。它是从设备的计划开始,对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是一项兼有技术、经济、业务3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2生产工艺调整发展变化

按照露天矿生产发展历程,生产工艺分5个阶段。1)简单的土法、手工机械开采,采用人力车、牛马车、矿车自溜、斗仓、绞车等设备,人工打眼、爆破落煤、人工装车等方式进行生产,本阶段主要设备比较简单,单线生产,设备管理基本单纯。2)露天矿的一期建设工程,采用单斗挖掘机采装,穿孔爆破,机车牵引,绞车提升的生产工艺,本阶段采用采装设备开采,运输设备采用机车牵引,设备管理重点在采装和提升的工艺管理上。3)在一期工艺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机车牵引效率很低问题,进行矿二期扩建工程,采用单斗挖掘机采装、汽车和胶带机运输的半连续工艺系统,本阶段设备管理分成采装设备和运输设备管理。4)为了提高生产能力,露天矿进行三、四期扩建工程及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大型采掘设备斗轮机和配套排土的排土机,对二期的胶带机进行技术改造,形成完整的连续生产工艺系统,本阶段设备数量多、型号复杂、而且大型设备占多数,设备管理任务很重。5)连续系统投入运行后,经过几年的开采,矿坑开采面不断扩大,系统战线逐步拉长,系统中间设备增多,出现的故障频繁,设备管理出现很难局面,为了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运行,有效利用现有设备,露天矿进行了五期扩建工程,使用挖掘机装车替代斗轮,汽车运输,为减少大物料冲击下料口,使用破碎机破碎物料的方式进行半连续生产模式。本阶段设备管理面大,分类明确,加之所有生产类设备进行集中维修、保养管理,使设备管理的方向又有新的变化。

1.3随生产工艺调整的设备管理模式转变

7.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篇七

我国的煤炭储存量和产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储量在9 000亿t以上,含煤面积55万多km2,然而消耗量也居首位。据了解,近些年来我国煤炭消耗比例大约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的75%,而冶金、电站等大型工业对煤炭的需求量较大,在一定时期内,无可替代能源出现的情况下,煤炭仍将作为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不过,煤炭的使用在给我国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原煤在投入使用时未经过任何加工,这样会导致热效率低下,无形中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其次,原煤中的物质硫在经过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众所周知,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各种能源的需求量按以往的标准是无法满足的,这使得我国在能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1 选煤概述

原煤是指从矿井中直接采出的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煤炭。然而,在开采过程中会有一些杂质混入原煤中,对原煤的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各个矿间煤炭成分存在差异,也成为降低原煤品质的因素之一。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洗煤所产生的产品一般分为有尾煤、矸石、中煤、精煤。一般情况下,洗煤所生产出的精煤具有灰分低、硫分低、发热值高的特点。同时,洗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重介质选煤技术不断进步,且在某些方面(如简化工艺系统、设备大型化以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2 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分类

(1)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此工艺中的块煤和末煤均是应用重介质分选,其特点是重介质分选机处理量较大以及旋流器分选精度较高,对于规模较大的选煤厂比较适用,有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

(2)块煤跳汰机—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此工艺充分体现了跳汰机处理量大、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及选煤成本低等特点,不但可以降低选煤成本,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精煤产品的质量。因此,此工艺可在末煤可选性较低、块煤可选性较好并有块精煤用户的选煤厂使用。

(3)跳汰机粗选—重介质旋流器精选工艺。对于此工艺,应用跳汰机进行预排矸石,这样可以很好地降低矸石含量波动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重介质的入料量,减轻旋流器的磨损,产出的精煤产品质量较高。但此工艺存在着一些弊端,其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工艺设备种类也很多,在选煤过程中会损失一定量的精煤。总之,虽然精煤产品质量较高,但产率不高。

(4)重介质旋流器二次分选工艺。此工艺指的是首先应用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进行粗选,以排除矸石,然后将块精煤进行破碎,再与粗精煤一起进入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并进行精选。

3 重介质选煤工艺的管理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选煤厂投产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定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对原有职工的素质也要采取相应手段、适当方法予以提高。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

(2)提高选煤厂自动化水平。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自动化在选煤厂被普遍运用。自动化不仅使选煤厂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减轻了人员的工作强度。选煤厂自动化应实现对选煤厂设备的遥测、遥信和遥控。集控系统监测参数包括:设备运行电流、原煤仓位和产品仓位、小时过煤量、加压过滤机的压力和液位等。这些参数为调度人员科学地组织生产提供了依据。对关键设备有过热、漏电、拉绳、打滑、跑偏、防堵、欠速、纵撕等保护功能。在生产中,设备如出现故障则会自动报警,调度人员可通过提示,第一时间查找出故障设备,并联系现场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调试,以保证生产不中断。集中远程控制:经过不断完善和改造,使选煤厂实现对工艺流程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对工艺流程中所有设备实行集中远程自动控制。

(3)优化工艺设备工作状态。在选煤厂中,主洗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选煤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重介质选煤厂中,主洗设备为重介质旋流器,而旋流器的运行情况与使用效率将对全厂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旋流器的材质和结构、入洗原煤的矸石含量和性质、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重介质旋流器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因素是难以控制的,这就要求选煤厂的管理者加强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合理使用。重介质旋流器内衬的耐磨瓷块的特点是硬度大、脆性高,并且其是直接用胶粘在旋流器内壁上的。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投进旋流器的物料进行筛选,避免有金属异物进入旋流器,同时超限大块物也要经过加工后才可放入旋流器。对正常运转的旋流器应当定期检查内壁磨损情况,当分选易损件磨损>5mm时就会影响分选效果,要及时更换。

(4)控制介质消耗。重介质选煤最突出的问题是介耗偏高,并且这种问题存在着普遍性。介质损耗过高不仅造成介质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污染精煤,增大精煤灰分。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精煤产品质量,就必须在低密度下分选,以减少精煤产率为代价。另外,为了降低介耗,需要陆续地加入介质,这样将会导致介质密度系统稳定性差,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应该针对选煤工艺流程,结合选煤厂生产实践,从介质的选择、工艺设备与生产管理等方面来分析,以降低介质消耗。

(5)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和节水降耗。一直以来,煤泥水的处理问题始终困扰着各个选煤厂,重介质选煤厂也不例外。煤泥水如果处理得当,将会节省大量的精煤泥,同时有助于减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反之,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给重介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扰乱其正常运转。煤泥水处理系统运转正常,才能实现洗水闭路,使循环水接近清水,重介质悬浮液才能稳定,由此带来的是产品质量稳定、介耗低。要实现以上目标,洗水管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要保证煤泥水的流量、浓度等相关指标都符合标准,一定要建立必要的煤泥水监测系统。厂房内所有生产废水、滴水、冲刷水、事故检修防水都汇集到水池予以回收,不仅能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水耗,并且可以保证洗水闭路循环,从根本上杜绝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很多行业对煤炭都有较高的需求量。燃煤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成为煤炭加工企业中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水污染已得到了控制,这主要是通过洗水闭路循环来实现的。而对于粉尘污染,光靠设备进行除尘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让洗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有利用价值,也可创造经济效益,这才是最佳方案,值得深入研究,也是选煤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企业要将污染控制到最低,可以通过采用洁净煤技术改善污染的状况,这种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重介质选煤工艺也将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梁才.选煤厂大型自动化系统网络建设[J].选煤技术,2007 (6)

[2]吴式瑜.中国选煤迅速发展的25年[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7(5)

8.试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篇八

关键词:机械生产制造;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机械制造企业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现状,开展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加快了技术革新。产品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外的一些企业涌入到我国市场当中,涌入了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对我国的机械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相比之下,我国的相关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后劲不足,生产管理水平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优势,生产管理落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与发展环境的变化

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经济等因素制约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以产品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的提高,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品种越来越丰富,交货期大大缩短,成本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发展环境的特点[1]。基于生产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在不断改进,自动化的特點越趋明显,降低了劳动成本,增加了间接劳动的成本原料比重。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市场发展的风向标,立足于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

近些年来市场环境受到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也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对生产管理来说加大了管理难度。

(一)生产范畴扩大加大了管理难度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管理只是针对内部管理而言,是对内部生产制造的管理,如今生产系统的延伸扩大了管理范围。企业将生产场所不仅当做是产品制造改进的场所,还当做是生产系统的空间延伸。现代企业不仅看重的是生产产品的质量,产品能够大量销售出去,而且还注重售后服务,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企业所需要考虑的项目就会相应增加,对生产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加,这就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

(二)组织机构不断动态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广大消费者,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反馈,二者决定了企业生产与发展环境的变化。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发生着变化,越发灵活,才能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柔性多变动态与虚拟的组织结构在其中得以出现。动态组织结构体现在不同部门都是开发项目组的成员,待新产品成功开发之后各自解散,这样的组织具有灵活性,适应性较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共同合作,使开发周期大为缩短。虚拟组织主要依靠的是外力,整合和发挥外部资源优势,并非是实体资源与功能,但企业能够获取到各个环节的具体功能。这种组织结构更具灵活性,企业能够针对市场情况快速做出反应,能够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快速的信息传递,协调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各自权利义务。在生产管理中当新的组织结构出现时,对一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则会使不均衡的生产流程能力配备问题出现,使得工序出现瓶颈问题,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缓慢。

(三)产品设计日渐智能化

新时期以来,产品研发越来越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计算机越来越成为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持,使产品开发的时间大为降低,整个生产过程的周期也就随之大为缩短,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协调性,使设计与生产同步。产品设计的能力得以提高,容易出现设计与实际脱离,生产条件与生产技术不相适应,产品也就会达不到质量要求,在市场中没有销路,客户急需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生产出来,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生产计划做出合理的安排,产品产量与进度保持一致,通过对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增强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2]。

三、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改机措施

当今时代形势不断变化,技术更新换代,机械制造企业面对新形势不能坐立不动,对生产管理理念加以更新,结合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创造符合实际生产现状的生产管理模式。

(一)对各个组成系统关系加以明确

准备、操作、过程控制是生产管理系统的三大部分。各生产管理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服从的关系,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生产过程的流畅,以此系统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降低生产管理的难度。

(二)对产品结构加以调整

产品结构受到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决定了要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满足于消费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并不是说不可取,归根结底产品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大批量生产将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品种多、小批量与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重点放在这三点的管理上。

(三)转变生产组织形式

转变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是指将生产组织形式由以“产品中心”为主向以“零件中心”为主方向过渡。“零件中心”是将以零件作为单位各种信息流之间进行流动传递,各种信息流拥有统一的单位,不致于因为单位孔径不同出现割裂脱节的现象,信息传递过程中没有障碍,信息流在同一个控制中心接受控制[3]。

(四)实行制度化的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对生产管理问题的处理不当,导致生产现场秩序混乱,生产效率降低,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过去的生产管理并不是标准制度化,标准制度化的生产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执行遵循规章制度与标准。

(五)引进生产管理模式并加以创新

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之所以先进是因为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对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协调。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吸收有创新。对于生产方式为单件,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这样的企业可以引进ERP与MRPII生产管理模式。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准时生产模式更适合于加工装配型机械设备的生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实行ERP模式。无论是哪种生产管理模式,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杜绝一切浪费行为,根据我国生产环境来看目前还不能实现,ERP生产管理模式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但需要计算机系统作为支持,投入资金量大。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管理模式综合,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结论: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与发展环境的变化,生产与发展环境的变化促使生产管理发生变化,第二、三部分针对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策。有效的生产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总而言之,在具体的生产管理中需要注意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冲,熊梦珂,李臻. 深入探究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机械制造生产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14,18:90.

[2]宋文胜.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15.

9.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探讨论文 篇九

摘要: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也是一个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因而安全管理对化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无疑就是工艺技术管理,化工企业工艺技术是化工生产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和任务,强调了工艺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具体管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化工;工艺技术;管理

对化工企业来讲,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因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是对生产活动中相关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控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概述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化工企业对其生产过程中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在化工企业各类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简言之,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完善化工企业工艺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并监督这些规定的落实,通过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安全生产,也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二、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程制定、规程执行情况检查、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组织措施和经验总结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化工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重点是管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部门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管理部门。化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企业的技术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技术管理规定,维护好生产技术工作秩序,督促各部门严守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研究,推进技术创新进度,并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保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三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立足企业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企业的生产、安全、质量、环保、能源管理等均有密切联系。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关系到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同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企业的盛衰。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的管理内容和生产中各个环节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工艺的管理、对技术进行某方面或全面的改造、引进和创新以及对工艺技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进和升级。

1.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产品的工艺规程是在化工产品投入量产前根据前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在征求员工生产实践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工艺规程的制定,补充或修改,都是总结和吸收生产实践的经验而形成的。制订工艺规程时,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并结合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避免陈旧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适用的`工艺装备。在设计制定工艺规程时,应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提出性能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问题,通过成本核算或对比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力求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低,以扩大企业利润。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都应遵守严格的程序,最后必须经过总工程师的签署批准方能有效,重大工艺路线的变更,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技术改造管理。技术改造必须从企业自己的特点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应根据本企业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资金多少,采用适用的技术,不要脱离客观可能,片面追求最新技术。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一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仅要考虑本企业、本行业的效益,而且更要考虑国民经济全局的效益。化工企业技术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在内外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效能、效率和现代物流的基本原则,对包括现有工艺装备的规格参数、功能结构或系统、工艺流程、工序布局、效能和厂房平面布置在内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分析本企业工艺装备及其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缺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确定薄弱环节或瓶颈项,明确技术改造需求。

3.技术引进管理。化工企业技术引进是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迅速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它比开发新的技术所花的时间短,代价小,见效快。在技术引进项目中,技术标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在发展化工产业中总会有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特殊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参杂在一起无疑会给引进项目增加难度。因此,在技术引进中,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建立项目组织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按照现代化管理流程去部署每阶段的任务,遵照流程办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技术组织措施。在工艺技术的组织措施能够将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加以提升,不仅仅可以提高化工企业的产量,更加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无事故。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对劳动的条件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开发研究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等保证实际生产任务的完成。技术组织措施可以克服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生产在新的水平上平衡,有利于改善员工劳动条件,消除生产中的隐患,保证安全和消除环境污染,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在技术措施项目在提出后就要对其加强审查,以检验技术的先进可行性,在经过审查所选定的技术措施项目在上报相关的主管部门之后加以落实。

5.加强检查和监督。经常检查监督可以促进工艺规程的落实,也是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必要补充,是保障工艺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要经常深入到现场实施指导,在进行工艺检查时,要坚决树立从严从细的原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查监督,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到关键问题的细节决不能放松,做到检查不走过场,用检查促进生产、有检查促进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四、结语

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全面的工作,涉及到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化工企业要把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核心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和优化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化工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燕.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山西建筑.(07).

[2]刘继承.化工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保证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13).

10.工艺管理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 篇十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带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的汽车竞争市场竞争异常强烈。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术开始引入到汽车行业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汽车厂商和汽车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产品的配置也越来越复杂。

这样传统的工艺设计就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客户人性化需求,所以规划部门要提高规划能力、提高规划质量、提高规划效率。

1.2 对工艺人员的依赖性强,工艺设计不规范

随着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高速加工和强力切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工过程中,使得加工时间(包括辅助时间)不断缩短,装配时间就成了影响制造周期的主要因素。

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零件的加工精度己不再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但装配工作却仍是以人为主,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技艺水平。

因此,质量又成了提高产品精度的瓶颈环节。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数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尤其突出的是在装配工艺上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表现在组装产品的质量与原装产品还有着差距,而当装配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这种差距相当明显,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在装配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3 现代工艺管理在现代制造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

11.印刷企业生产物流规划管理窥探 篇十一

生产物流合理化

合理的生产物流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物流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并参照适当的单位时间生产量以及使用的运输工具(最好能考虑使用叉车等机械化运输工具)等,以此来设计各处通道宽度及转序产品存放点、存放容量,保证制品、半成品储备合理,为生产物

流顺畅流转提供必要条件。图1为一般的印刷企业的生产物流图。总体来说,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1)工厂平面布置合理化。合理布置工厂平面和车间内的设备,就等于基本上固定了工厂物流的大致方位,应注意减少物流迂回及过远运输等不良情况。

(2)生产物流活动与生产工艺流程同步化。生产物流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要求移动,生产流程应从物流的连续性、时间性、稳定性和有序性等方面进行控制。

(3)物流搬运短距化、直线化。要求各车间的布置尽量紧凑、路线要直,避免迂回、倒流往复,以减少装卸搬运费。理想状态是:物料仅移动一次,移动距离尽可能短,移动时物料置于高效率的运输箱中。生产物料应沿生产线存放,而不是在几个库存区分隔储藏。在任何工厂里,空间都是宝贵的,有些工厂把腾出新的空间定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4)物流搬运机械化、省力化。

(5)库存合理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备品、备件尽可能依靠社会协作解决,以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运营费用。

(6)在搬运工艺设计中,尽量做到装卸搬运集装化,以减少物流搬运次数,提高物流搬运活性指数,提倡储、运、包一体化,集装单元化。

(7)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要求做到协调化,使厂内外运输有机衔接,降低工厂物流费用等。

厂房设计

(1)厂房面积。一般来讲厂房面积越大越气派,从厂房面积上可以体现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大的厂房面积有利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布局,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控制。但从经营上来讲,厂房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而应与印刷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目标、投资规模、基础配套设施等相适应,关键要做到符合当前、适应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般小型印刷企业厂房面积以1000~3000平方米为宜,中型印刷企业要3000~10000平方米,大型印刷企业要10000平方米以上。

(2)厂房结构。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纸张变形以及印品质量稳定,印刷车间的温湿度要求都较高;同时印刷和印后生产线都比较长,操作空间、维修保养空间要足够大。因此在考虑厂房结构时应注重大跨度的要求,设备车间的最基本跨度为6~12m,这样才能保证普通单双色胶印机、印后处理的模切机和烫金机等设备的摆放需求。如果是要想设备能有更大的辅助空间,厂房的跨度可以做8~15m。当然如果像现在流行的大跨度的厂房,长度有100m,宽度有60m,中间有一排柱子,这样30m的跨度更有利于设备的摆放布局。

(3)厂房层次和承重。一般情况下,都建议厂房修建成单层的,这样主要是为了整个生产环节的物流控制,特别是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纸张和油墨的搬运,因为一卷或一件纸张的重量都在700kg以上。如果是多层厂房,则对电梯的使用频率和载重量要求较高,至少应配备一台载重3吨和一台载重5吨的电梯。还有就是印刷设备的自重,尤其是现在的进口设备,单色组就有7吨多,对楼层的承重要求较高,一般楼层承重要达到每2吨/平方米;模切机、烫金机等后处理设备单台设备都在14吨以上,根本没有上楼的可能。所以说,在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一般要考虑建造单层大跨度的厂房。

设备布局

设备布局对印刷企业生产流程,尤其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辅料等物流的畅通影响巨大。印刷企业的设备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考虑厂房的平面布局、空间跨度、楼层承重等。这就要求主要的生产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必须放在厂房的主体部位,应该优先考虑;后处理设备、小型印刷设备摆放时对空间要求较低。楼层承重能力主要是约束大型设备和后处理设备的摆放,这些设备尽量摆放在一楼,也方便设备的安装。

(2)分析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设备要符合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主导产品、主要工艺流程,占公司业务比重较大,每月甚至是每天都在生产,设备的布局决定了主导产品生产过程是否流畅、工艺安排是否合理、上下工序是否匹配等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

(3)考虑生产区域内的物流控制。印刷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废料等的物料流量都较大,应考虑各种物料进入生产区域的方式、路线,物料应定置管理。只有物料畅通、定置规范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有序。

(4)考虑同一机型的集中摆放。同一种机型的集中擺放,不仅有利于生产管理,还有利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互换、生产物料的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集中摆放、统一布局还可以美化生产环境。

(5)考虑功能区域的划分。工作区域、辅助区域、物料区域和主要通道必须在设备定置的同时规划好,以便它们相不侵占,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对这些功能区域进行区分,特别是工作区域和通道,这样更有利于规范生产现场,强化现场管理。

生产物流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生产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物流流程的顺畅,保证印刷生产的可持续。生产物流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产部生产调度的指挥力度,保证调度的计划性、预见性、集中性、及时性和科学性

要严格按生产作业计划组织货物流程,检查执行情况,掌握各半成品在各工序的投入和生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物流过程中的问题,如某一工序货物积压,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半成品及时转移到下一工序,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此外,还应掌握产品配套和车间场地安排,协调控制工序进度,掌握全部生产物品的流向、数量和速度。总之,生产部应认真研究后制定切合实际的日、周、月、年计划,以便更好地实施对物流的管理与监控。

2.严格控制工序质量

对工序中半成品的好、次、废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标示,严格把关,不合格品绝不能流入下一工序,下一工序接到上一工序送来的半成品时应该进行抽检,积极配合品管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此外,还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防止次品率的上升。只有各个工序都为下一工序提供100%合格的在制品,才能使车间的物流真正高效运转。

3.加强物流过程中对半成品、成品的管理

车间内半成品要定置安放。周围应该保持通畅,员工要负责自己工序在制品的保管。对于成品,如果一时没有入仓,一定要将其安放在通风、避雨、避晒处,并要堆放整齐;对于已入仓的成品,一定要做好验收、验货工作,并做好标签,避免物流过程中的少数、错发、漏发与损失。

4.加强车间内部的生产管理

对生产现场各要素包括人、物、机、料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状况,保证在低成本下的高效运作,并不断加以改进,实行“看板管理”,生产部、车间、班组成员负责制,使现场调度有序,车间内物流顺畅。

5.加强物流中的储运管理

品管部检验合格后的产品要按工艺文件规定严格包装,并注明名称、数量、规格等,然后入仓妥善存放,同时严格填好成品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生产物流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制造各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的纽带,高效的生产物流必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12.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篇十二

1 电子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以及工艺

电子产品的工艺工作主要是对其生产过程中的速度、时间、方法、程序、工作环境、质量监控、组织机构、能源、劳动管理等因素的科学研究总结, 其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任何电子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方案论证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和生产定型阶段。每一阶段都存在一定规律的工艺规程, 如图1所示。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的种类很多, 各个企业选取何种工艺技术主要取决于工厂生产设备、产品、技术力量和设备等因素,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

1.1 表面加工工艺。

铭牌制作、抛光、油漆、刷丝、电镀、油漆等都属于表面加工工艺, 只要功能是起到防腐抗蚀和表面装饰的作用。

1.2 化学工艺。

灌注、三防、助焊剂、防氧化、电镀、浸渍、油漆等工艺都属于化学工艺, 其主要功能也是装饰美观和防腐抗蚀。

1.3 连接工艺。

焊接、胶接、饶接和压接等都属于连接工艺, 使用最广泛的是电气连接中的机械焊接和手工焊接。

1.4 总装工艺。

调试、装配、包装、装联和总装前的预加工工艺和胶合工艺都属于总装工艺。

1.5 机械加工工艺。

车、钳、刨、磨、插齿、铸造、挤压、扎丝、冷作、冲裁、引伸和锻打等都属于机械加工工艺,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原材料的几何形状, 使材料满足产品的装配连接需求。

1.6 塑料工艺。

注塑、压塑和部分吹塑都属于塑料工艺范畴内。

除了上述工艺外, 电子产品工艺还包含数控工艺、老化筛选工艺、质量检验工艺、电火花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等。

2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组成是根据产品的生产类型、生产性质、产品的复杂程度、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阶段而定的。与此同时, 工艺文件也是工业生产部门实施生产的技术文件, 为产品的检验、装配和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并为生产计划、线路、劳动力组织、调度、工模具管理、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和原材料准备提供指导。对于成套的工艺文件, 其必须是统一、清晰、完整和正确的。工艺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工艺纪律,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秩序, 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和合理预算, 方便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资料交换和经验交流。按照形成过程, 工艺文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其一, 试制文件。在设计定型过程中所编写的各种设计文件称为试制文件。

其二, 生产文件。在设计定型完成后, 经过调整修改, 为正式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的设计文件称为生产文件。

按照绘制过程和使用特点, 工艺文件也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2.1 草图。草图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种临时的原始图样, 可手绘。

2.2 原图。原图是供绘制地图用的设计图样。

2.3 底图。底图分为副底图和基本底图, 用来复制复印图的设计文件, 主要用于产品定型的基本凭证图样。

2.4 复印图。复印图有照相复印图、晒制复印图等, 是通过照相和底图晒制而成的, 只要用于生产时使用的图纸文件。

2.5 载有程序的媒体。PC磁盘和CD等载有独立完整的功能程序的媒体也是一种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完善的, 囊括了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各种信息, 同时也包含焊接工艺和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信息, 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想。

3 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实现

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图纸及工艺相关文件的指导下进行产品生产的制造过程中, 必须对其技术、材料和纪律进行管理, 否则极容易引起生产秩序紊乱, 造成整个生产线的损失。

一般来说, 影响电子产品质量的五因素大致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环境因素、生产工艺及其方法和生产材料。要实现对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 需要从这五要素着手, 进而实现对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管理和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方法可参照以下若干建议:

3.1不断完善操作人员的工艺技能和职业素质, 并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技能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3.2生产工艺文件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对特殊的工艺应进行特殊的管理和说明, 以确保整体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

3.3机械设备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维护, 并结合现代化监控技术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提高生产过程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生产工序要不断优化更新, 并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 通过对控制点的监测, 通过质量分析表的编制、操作、监控等管理流程多生产工序进行管理。

生产过后, 还要进行电子产品的检验。一般而言, 现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电波暗室进行检验, 能够分析几乎所有的在80 MHz到18 GHz的射频频率范围内的电子产品的抗扰度特性, 并且这一检测还是针对包括了测试产品的样品主件、产品内的线束、产品的辅助装置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检测。因此, 采用电波暗室法, 那些射频频率范围符合要求的电子产品, 基本上都能够较为科学而且系统测量出其电磁兼容性以及电磁抗干扰能力, 能够为产品的生产厂商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并且加以解决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 如果产品通过了检测, 那么基本上也可以确定产品在80 MHz到18 GHz的射频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兼容性以及电磁抗干扰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可以正式投入量产。现在大多数蜂窝电话采用的无线技术是时分多址 (TDMA) , 这种复用技术以217Hz的频率对高频载波进行通/断脉冲调制。容易受到RF干扰的IC会对该载波信号进行解调, 再生出217Hz及其谐波成分的信号。由于这些频谱成分的绝大多数都落入音频范围, 因此它们会产生不想要的听得见的“嗡嗡”声。

4 结论

综上所述,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和管理的主要是通过对其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工艺文件表的制作和质量管理联合开展而实现的, 然后不同的电子产品其生产工艺和管理又不尽相同, 电子产品的更新也日新月异, 企业只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发现, 才能得到一套适合自己厂区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岩;郁杰;高职电子产品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J];职业;201 (208) 123-123

[2]杨帅玲;浅析电子产品生产工序质量控制及管理[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1 (124) :227-227

13.化工企业生产值班管理制度 篇十三

1.为了加强公司的日常生产管理,强化生产值班管理机制,落实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解决生产中的突发事件,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生产值班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主要负责值班人员的安排与调配,并负责各值班记录的检查,值班人员的考勤等,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值班人员。

二、值班模式及人员组成1.值班时间

值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9:00——次日8:00

周末、节假日:全天24小时

2.值班分为公司、分厂和电钳工值班。公司值班人员主要有:总经理,生产副总,生产技术部部长及部长助理,质检处负责人;分厂值班主要有:各分厂、车间主要负责人;岗位值班主要是指电工和钳工值班。

公司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安排1名公司领导人员、1名分厂或车间以及若干名电工、钳工人员值班。特殊情况下按公司文件执行。

3.公司领导值班由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安排,生产系统人员由各分厂负责安排。

三、值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1.公司值班领导的职责

1)负责公司生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负责处理公司的紧急事件;

3)负责对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抽查;

4)负责值班期间公司的安全保障和治安管理工作;

5)负责监督公司的生产情况,主要包括:机器设备运转情况、岗位员工值班情

况、员工劳动纪律情况;

6)负责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7)负责处理好值班期间公司紧急情况下的车辆使用;

8)公司交办的其它事务。

2.公司值班领导的权力

1)处理公司突发事件的权力;

2)监督公司生产运行情况的权力;

3)紧急情况下调用公司车辆及其它物资的权力;

4)公司赋予的其它权力。

3.分厂值班的职责

1)负责生产运转情况的协调、管理、监督,协调值班期间分厂内部生产方面的各项工作,处理好生产、安全等方面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临时停工、临时抢修、抢险、火警等)。遇有重大问题,及时请示公司领导;

2)负责巡查各生产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作好相关记录;

3)负责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4)负责处理生产现场的突发事件,值班期间发生安全、生产质量以及设备等事

故,负责及时到现场组织有关人员处理,并负责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5)负责查岗,重点检查劳动纪律、着装情况、设备状况、工艺纪律和巡检制度

执行情况等。如发现生产、设备、安全等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并协助处理;

6)负责做好值班期间的值班记录,对值班期间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处理

结果详细记录在案;

7)负责监督员工的考勤管理;

8)负责认真检查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并记录考核;

9)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务。

4.分厂值班领导的权力

1)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召集部(室)、车间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现场处理的权力;

2)有直接安排员工的工作的权力;

3)有对突发事件先进行处理后汇报的权力;

4)有管理和监督员工考勤及劳动纪律的权力;

5)有对不服从管理的员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的权力;

6)公司赋予的其它权力。

5.电、钳工值班的职责

1)负责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工作,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2)发现岗位员工违章作业或不按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向值

班经理或相关领导汇报;

3)发生设备故障及时参与处理;

4)负责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处臵;

5)公司领交办的其它事务。

6. 电、钳工值班的权力

1)有对岗位生产工人违章作业、不按要求对各设备进行保养的行为予以制止的权力;

2)有对发现违章作业行为向值班经理或相关领导汇报的权力;

3)有对发生设备故障立及进行排除的权力;

4)公司赋予的其它权力。

四、值班规定

1.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各分厂、部室、车间管理人员仍然是各分厂、部室、车间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负责各分厂、部室、车间的生产、质

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2.每天下午下班之前,各分厂、部室、车间应将当天晚上值班工作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写于交班记录上,并与当天值班领导或值班经理沟通。各值班领导和值班经理应认真阅读交班记录,如遇不清楚的,应及时询问。

3.值班期间,各值班人员应遵守公司相关纪律,穿戴好工作服和其它劳动保护用品。

4.在值班期间,各分厂、部室、车间员工的作息时间由各分厂、部室、车间管理人员安排(包括员工的换班、换休和加班等),若上班人员有变化的,应提前通知值班经理。

5.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好值班记录,对生产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必须记录清楚、详细。在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处理人等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各值班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存档备查。

6.值班经理在值班期间,有权直接安排其它员工的工作,遇到岗位操作或其它技术上的问题,应先询问中控人员或其它专业人员,不得违章指挥。对不服从管理的员工,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7.值班人员实行值班签到制度,所有值班人员,包括电钳工、铲车司机必须到调度监控室进行签到,签到时间公司另行规定,以公司规定为准。

8.值班领导或值班经理,在自己值班期间,应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管理好员工的劳动纪律、安生、设备运行情况等。对发现的“三违”人员要及时根据公司相关制度提出处罚意见。值班期间经公司领导检查发现员工有违纪行为的,值班经理负连带考核责任。考核违纪责任人的50%。

9.公司实行值班巡查制度,公司值班领导,要求每4小时对生产厂区巡检一次,值班经理及其它岗位值班人员,每2小时对生产厂区巡查一次,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案,在记录本上确认签字。

10.不值班的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电钳工、其它相关人员,手机应保持24小时开机,以便联系工作,不得出现无人接听或关机等情况。

11.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在指定场所连续执行任务,不得中途停歇或随意外出,并须在本公司所指定的地方食宿;值班人员因病和其它原因不能值班的,应先行请假或请其它员工代为值班,请假或请其它员工代为值班的,并按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出差时亦同,代为值班者应负一切责任。

五、考核

1.值班人员违反规定的按以下情况予以考核:

1)不按规定时间值班或值班期间擅自外出或离岗的,按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制

度》的相关规定处罚;

2)值班人员未按规定到调度值班室签到的,罚款20元;

3)值班人员未对生产厂区进行巡检的,罚款50元;

4)值班人员未填写值班记录或填写不认真的,罚款50元;

5)管理人员疏忽大意,未安全人员值班,导致无人值班的,罚款100元;

6)值班人员对厂区巡检不认真,应发现的问题或隐患未及时发现的,罚款100

元;

7)值班人员或不值班的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电、钳工、司机或其它相关人员,手机关机,无法联系工作的,罚款50元;连续两次出现的,罚款100元或取消3个月的电话费补助(享受电话费补助的);

8)值班人员不进行工作交接的,罚款50元;

9)值班经理在值班期间,遇到岗位操作或其它技术上的问题,不询问其它专业

人员,进行违章指挥的,罚款500元。

10)值班记录保管不完善,造成记录损坏或丢失的,罚款50元/本;

11)值班人员对员工的违纪行为不过问、不制止、不纠正、不处罚的,罚款50

元。

2.在值班期间,工作表现突出,或遇紧急情况处理及时、方法妥当,公司根据情况给予奖励。

六、附则

14.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十四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1、目的

本制度确定了本公司适用于其生产活动和其它应遵守的安全责任要求,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与考核等方面,确保本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其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与考核。

3、职责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测量的相关事项。

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4.1 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后交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审阅。

4.2 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

4.3 安全管理部门修改后下发相关至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

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沟通

5.1 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及时下发相关至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并征求意见。

5.2 安全管理部门将征求的意见汇总后反馈给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

5.3 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代表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会。

5.4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修订会结果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定稿。

6、培训

6.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解释。

6.2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对其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学习。

6.3 每次培训学习应有学习记录。

7、评审

7.1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小组由分管安全的副总及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部门组成。

7.2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小组对已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

7.3经评审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上至下层层互相签字实施。

7.4根据评审情况,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进行修订,每年一次。

8、考核

8.1每年底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8.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

8.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结果报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认可,年终奖惩兑现。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

为了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1、管理职责

1.1、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确认;

1.2、分管经理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

1.3、总经理负责变更的审批;

1.4、分管副经理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2、变更分类

2.1、工艺技术变更

2.1.1、生产主要原料变更

2.1.2、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条件的重大变更

2.1.3、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2.1.4、操作规程的重大变更

2.1.5、工艺参数的变更

2.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等的变更

2.2、设备设施变更

2.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2.2、安全设施的变更

2.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

2.2.4、设备的材料变更

2.2.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

2.2.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2.2.7、设备运行程序软件的变更

2.3、管理变更

2.3.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更

2.3.2、公司人员的变更

2.3.3、组织机构的重大变更

2.3.4、管理职责的变更

2.3.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工作程序

3.1、变更申请人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说明变更的具体情况及相关依据,并对变更存在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3.2、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将变更报告送交分管副经理审核。

3.3、分管副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3.4、变更审批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变更的实施。

3.5、变更实施前,实施部门要对变更的实际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实施变更。

3.6、分管副经理负责对变更的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1.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标准、决议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2、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目标,审定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1.3、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情况,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1.4、定期组织分析公司的安全形势,研究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措施或计划。

1.5、对安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较大安全隐患和重大隐患进行研究并作出决议。

1.6、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开展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对演练后的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1.7、定期组织开展综合安全检查和各项专项安全检查,确保生产安全。

1.8、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定期参加基层安全生产活动。

1.9、负责对公司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10、定期对公司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

1、目的:

建立安全检查内容、形式和整改程序,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进行改进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责任者:

公司各车间、部门

4、程序:

4.1安全检查内容

4.1.1 查思想: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责任心;忽视安全的思想有否克服,出了事故是否从思想上认真吸取教训。

4.1.2 查领导:是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和生产“五同时”,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执行情况,出了问题能否严肃处理,落实整改措施。

4.1.3 查制度:查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有无制定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

4.1.4 查生产工艺和职工操作:各种原料是否按规定投入,各单元操作是否按规定操作,操作原始记录是否如实记录。

4.1.5 查设备:机械、仪表、厂房、通道、安全装置、消防器材等安全状况是否良好,工、器具堆放是否整齐,职工劳保用品穿戴、保管是否良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4.2安全检查形式

4.2.1 公司级安全检查,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参加,检查出的不安全隐患由安全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车间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4.2.2 部级安全检查,由部安全主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对发现问题立即安排整改,并把检查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安全部。

4.2.3 车间级安全自查,由车间主任、部门领导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二次,检查情况报部安全主管。

4.2.4 班组级安全检查,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每周一次,检查情况报车间、部门领导。

4.2.5 安全文明生产考核检查,由安全文明生产检查考核小组负责进行,每月至少二次,检查情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4.2.6 各专业性检查,由各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检查出的不安全隐患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4.2.7 季节性检查,应针对不同季节有针对的进行检查,又分管的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组织检查,检查情况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4.2.8 经常性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和职能人员都必须结合自己的业务,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即时指出。每个班组都必须严格进行安全交换班检查,不马虎、不走过场,当面讲清、交换班记录完整。

4.2.9 临时性检查:紧急情况下的抢修、大修项目的开工、长期不用设备开车、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投产,都应进行临时性的安全检查,该项检查由主管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分别负责进行。

4.3检查后的整改

4.3.1 要狠抓安全检查隐患的整改。对检查发现的不安全隐患,由制造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订整改方案、方法,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时间、定责任人、定实施监督复核人。

4.3.2 在隐患整改中做到“三不推”,即班组能整改的不推车间、部门,车间、部门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

4.3.3 在隐患整改中防止流于形式。对不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对责任人采取经济处罚,并在安全生产考核时加倍扣分。由此造成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一切后果,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

1、目的:

建立安全检查内容、形式和整改程序,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进行改进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责任者:

公司各车间、部门

4、程序:

4.1安全检查内容

4.1.1 查思想: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责任心;忽视安全的思想有否克服,出了事故是否从思想上认真吸取教训。

4.1.2 查领导:是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和生产“五同时”,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执行情况,出了问题能否严肃处理,落实整改措施。

4.1.3 查制度:查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有无制定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

4.1.4 查生产工艺和职工操作:各种原料是否按规定投入,各单元操作是否按规定操作,操作原始记录是否如实记录。

4.1.5 查设备:机械、仪表、厂房、通道、安全装置、消防器材等安全状况是否良好,工、器具堆放是否整齐,职工劳保用品穿戴、保管是否良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

1 、目的与范围

1.1、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增强事故的预防和预控能力,避免工伤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1.3、本制度适用于厂内所有单位。

2、职责

2.1、行政部是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监督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办法,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考核相关部门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情况。

2.2、生产调度部负责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2.3、经营计划部负责在编制计划、目标诊断和考核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2.4、各车间负责在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管理规定。

3、经营计划中的安全管理

3.1、企业长远规划中应有安全健康的内容。

3.1.1、长远规划是本企业在一个时期内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总框架。在编制企业长远规划中,应依据企业现状,由行政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指标、措施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

3.1.2、规划针对性强,有配套的措施、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应有诊断总结。规划中的目标指标要科学合理,尽可能量化,且有认证分析的支撑材料。

3.2、企业工作计划中应有安全健康的内容。

3.2.1、企业工作计划中,应建立完整的安全健康目标、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工作计划应有规范的文本资料。

3.2.2、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应由行政部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车间,各职能部门、车间也应建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确保计划落在实处。同时,每季度各职能部门、车间应有阶段分析或目标诊断。

3.3、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应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由行政部依据各职能部门、车间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

4、生产组织中的安全管理

4.1、企业在组织生产,安排任务中要坚持“安全第一”,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2、生产调度部在组织生产时,应同时考虑安全问题,对作业条件进行安全认证。

4.3、厂内每周的生产调度会,由行政部分析安全状态,针对生产经营工作,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各车间的生产协调会,由车间主任分析安全状态,针对生产经营工作,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4、凡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由技术部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行政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条件认证,经认证合格后,方能组织生产。

4.5、各科室、车间在本部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同时进行安全条件认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实施。

5、检修工作中安全管理

5.1、维修部在组织停产检修前应将检修计划报行政部,以便行政部在进行现场检查时有重点的进行抽查。

5.2、停产检修工作开始前,各责任部门应当召开检修保养工作会,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落实检修保养的安全措施。

5.3、所有的检修项目要有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5.4、检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穿戴好劳保用品,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审批”“停送电审批”“动火审批”“临时用电审批”等手续,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5.5、多人配合检修项目要有一人负责总体指挥,避免因多人指挥配合不当而发生事故。

5.6、检修保养时,设备的安全装置应当一并进行保养和检修。检修保养时应当采取安全措施(如:必要时可以切断电源、气源等)防止设备误动作。

5.7、检修保养验收时,安全装置保养、安全整改的完成情况与设备保养检修验收一同进行。

6、考核

对因忽视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规定,按考核规定执行。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7

1、目的: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安全工作的沟通和推进安全管理,及时了解公司的安全状态,特制定安全会议制度。

2、适用范围 :

适用于本公司。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召开本单位的安全会议。

3.2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召开每季度末安全会议及总结、表彰大会。

3.3各部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并编写会议记录。

4、安全会议组织:

4.1安全生产会议是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主要形式.因此,为了保障生产信息流的畅通,安全生产会议必须及时召开,并形成会议记录,需要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司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4.2公司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每周召开一次,并形成会议记录,备查。

4.3公司安全生产例会由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事务局组织召开,地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在召开会议前临时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般有:公司总经理,各部门等有关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并根据有关情况对与会人员按需要随时增减。

4.4各部门安全生产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和人员由各单位自定。

4.5公司安全生产会议采用到会人员签名制,对无故不参加会议者,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6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人员应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主管生产的领导,必须熟悉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他人替代参加会议。

4.7各部门安全生产会议的组织形式可参照公司安全生产会议的组织形式进行。

4.8 当公司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及时召开会议。

5.会议内容:

5.1总结和分析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各部门提出已经发现或隐藏的安全隐患,并针对隐患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5.2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和指示。

5.3 研究和决定对各项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以及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5.4研究决定对各项安全有功及安全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的表彰。

5.5各部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5.6公司安全会议由安全环境管理委员会事务局负责组织,安全员做好记录,安全会议之后,安全员将会议精神和会议纪要下发和张贴,并跟踪了解重大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8

1、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规范生产作业行为,控制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车间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及上级的要求和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三违”行为,指的是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简称。

1.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车间、部门,以及各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范围内生产作业行为。

2、“三违”的范围

2.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章作业行为:

2.1.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不听他人劝阻而冒险作业的;

2.1.2、擅自变更操作程序而未采取安全措施的;

2.1.3、对领导者正确指令拒不执行或私自变更而冒险作业的;

2.1.4、违反有关规定,私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的;

2.1.5、习惯性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2.1.6、未按个人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的;

2.1.7、违反人们正常工作秩序和习惯的。

2.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章指挥行为:

2.2.1、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而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

2.2.2、施工、作业场所不完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但又未采取安全措施而下令施工或作业的;

2.2.3、工程项目未经开工前的安全验收而下令施工或作业的;

2.2.4、不采纳安全员或施工人员的正确意见而下令施工蛮干的;

2.2.5、作业人员未经过安全教育或培训便指令上岗作业的;

2.2.6、不按规定给操作人员发放个人劳保用品而强令工人作业的;

2.2.7、不懂得机械设备工作原理或技术方法而下令蛮干的;

2.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2.3.1、上班之前饮酒的;

2.3.2、工作期间私自离岗、睡觉、干私活的;

2.3.3、工作期间打闹、斗殴的;

2.3.4、生产场所不允许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而违反规定的。

3、反“三违”的管理

3.1、公司安全办公室领导全公司的反“三违”工作,负责反“三违”的宣传、教育工作,并重点加强对车间、部门负责人“三违”行为监督检查与处罚,对因“三违”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按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3.2、公司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本车间、部门反“三违”工作,在布置、检查安全工作时,把反“三违”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行布置、检查,并对此负责。

3.3、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三违”行为,情节较轻且未造成后果的应及时予以处理,情节较重或已造成后果的,应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研究处理。

3.4、各级专兼职安全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纠正生产作业中的“三违”行为,并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罚结果应上报安全管理办公室。对未履行职责,隐瞒不报或没有处罚的,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3.5、对“三违”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纠正,“三违”行为人不得为此而对指正人打击报复或进行人身攻击。

4、特别规定

4.1、生产作业人员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不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而发生违章作业行为,不予处罚。但车间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4.2、生产作业现场出现集体违章现象,相关负责人负管理责任,接受相应处罚,其他人不予处罚。对负责人的处罚,没有造成后果的,按照本规定第十五、十六条执行;造成后果的,按第十七条执行。

4.3、操作者在工作时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负责人在现场未制止的,除行为人受处罚外,负责人负违章责任,接受相应处罚。本条适用于专兼职安全员。

5、“三违”行为的处罚

5.1、行为人第一次违反本办法第四、五、六条规定,情节轻微,尚未造成后果的,车间、部门领导或安全员可以给予行为人口头警告和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30元;第三次罚款50元。

5.2、行为人第一次违反本办法第四、五、六条规定,虽未造成后果,但出现事故苗头,车间、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可以给予行为人30元处罚;一年内出现第二次,给予行为人100元的经济处罚。

5.3、由于“三违”行为造成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后果,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 元以下,按10%罚款;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按5%罚款(最低罚款额不少于100元);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处理意见。

6、奖 励

6.1、反“三违”成绩突出,班组内无违章、无事故的,在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6.2、个人因制止违章行为而避免事故发生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情节予以奖励,在授予荣誉称号时优先考虑。

7、附 则

7.1、本规定若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以上级规定为准。

7.2、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

7.3、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9

一、总则

1.1本制度适用于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了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2生产部是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2.1认真做好装臵停工检修的准备工作,成立临时检修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中必须设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检修全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安排、检查、验收。车间检修现场必须有兼职安全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

2.2停工检修应做到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制度(规定)。

2.3装臵停工后,按停工方案和工艺要求切断进、出装臵的物料,易燃易爆气体的排空,要缓慢进行,放空管线末端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2.4对盛装可燃性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应按规定进行彻底的清洗及蒸气吹扫氮气臵换,使其内部不含有余气,并用仪器测试指标合格后方可作业。

2.5在吹扫过程中,装臵附近禁止动火。

2.6严格禁止装臵停车后就使用压缩空气直接吹扫带油品管线和容器,以防止爆炸起火。

2.7在停工检修中,罐、塔、管线、容器等设备如有易燃易爆物质时,其出入口或设备系统连接处所加的盲板处应挂“有物料注意防火”警告牌。

2.8检修中的用火规定

2.8.1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2.8.2施工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工业动火管理规定)。

2.8.3禁止使用汽油或易挥发的溶剂洗刷零件及工服。

2.9装臵检修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2.10严禁交叉作业,特殊情况必须交叉作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否则不许作业。

2.11高空作业使用电焊时,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电焊机电源要独立设臵电闸,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接地良好,焊条的夹钳必须绝缘良好。在潮湿地点电焊作业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

2.12使用气焊时,气焊作业施焊点与乙炔瓶和氧气瓶的安全距离不小于五米,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小于五米,搬运气瓶时要轻拿轻放,气瓶上的防护胶圈、防护罩要保证完好,搬运氧气瓶的手套上不得沾有油污

2.13装臵检修期间的临时用电,均应按有关临时电源使用标准,认真架设,达到使用要求,手持电动工具要配备漏电保护器,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完好。工作前要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绝缘良好,如有漏电现象一定要请专职电工进行修理。不得私自维修。在进行电气修理时,要设专人监护。

2.14装臵上拆卸的设备及螺丝等部件,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塔、架上严禁堆放零部件,以防落地伤人。

2.15保证装臵检修现场消防设备、器材齐全、完好,严禁将拆卸的物品堆至路边,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2.16检修过程中如有改动,要绘出图纸,并做好记录和备案工作。以免装臵运行时发生事故。

2.17在清洗油罐(容器)时如要进入,必须先用仪器测试有毒气体的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后方可进入,并加装送、排风安全设施。

2.18在装臵、管线清洗排污时,要规范管理,装臵检修中的带油污的废弃物要放进指定的垃圾箱,然后进行统一处理。

2.19加强厂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特别是外部施工队伍四轮车的安全管理,要加强检查,确认车辆性能良好,严禁超速行驶,进入生产区必须挂灭火装臵。

2.20任何施工人员不准随意挪用消防设施及器材,

2.21对外来施工维修队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2.22检修期间要严格遵守上述安全管理规定,如发现违章操作,除处罚当事人还要处罚车间领导。对外部违章施工人员也要进行经济处罚。

三、附则

3.1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3.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