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 篇一
第11册《神州风采》教学反思
《神州风采》是人美版教材第11册第15课学习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我将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我国主要世界遗产,学会欣赏三种世界遗产,增加民族自豪感。并且提升学生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在这节课上,我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我在课前也做了很多功课,搜集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对欣赏课而言,课前搜集资料直接影响课堂质量。认真的准备使这节课能够顺利进行。
2、较多运用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和文字相比,图片则显得更有生命力。制作课件时,尽可能在网上选取好看能吸引人的图片,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兴趣。
3、恰当地运用比较,比如,如何凸显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美与品质可贵,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拿普通松树的图片与迎客松进行对比,这样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普通松树很直,没有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美,也能很直观得看出黄山迎客松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普通松树生长环境优越。相信学生学习之后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我有更多的不足之处:
1、在结构上,主要学习了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两处文化遗产和黄山一处复合遗产,没有涉及到自然遗产,使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突兀不自然的.。应该适当调整,把一处文化遗产替换为自然遗产,使整节课主线更为清晰,结构更为合理。
2、在形式上,较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三处遗产几乎用了同样的方法,如何使课堂形式多样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学生出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答案之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严格按照教案来备课,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思考改进。
4、不注重学生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答案,在这个时候,我立刻否定了孩子们的答案,很主观地让孩子跟着我的思路我的观点来走,这就违背了欣赏课畅所欲言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不应该盲目武断地否定学生。
5、每一环节的衔接语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如何新颖而自然得衔接,使一节课很自然地成为一体是一个等待我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6、不敢放手,从始至终一直在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不敢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以后的教学中要尝试着放手,相信学生,也要相信自己。
2.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激发动机, 促进主体参与
如何利用复习课的“旧”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呢?我想可以运用“提前预习, 教师引领, 生生互动, 师生评价”的方法使复习课添彩。例如, 我预先告诉学生将要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布置学生预习: (1) 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2) 你准备提什么问题考考同学们? (3) 你还有什么疑问希望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学生通过预习, 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通过学生提问题, 学生来回答, 学生来评价,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提问有价值, 有思考性, 害怕别人的提问自己答不出来, 没面子。为了要提出好问题, 课前就必须去认真复习、认真思考, 去挖掘旧知识潜在的“新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真正成为了复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二、依纲扣本, 完善知识体系
期末总复习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以“教材”为依据, 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 织成网, 组成块,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如复习用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将应用题的主要类型列表如下:
这样列表, 几种基本类型一目了然, 使学生遇到单位“1”的量为未知时, 能将逆向思维转化为顺向思维的数量关系,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构建了用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还沟通了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
三、温故知新, 拓展思维空间
“温故而知新”, 可见复习有巩固旧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但传统的复习课常常是题海战术, 使学生不堪重负, 起不到“温故”的作用, 更谈何“知新”。复习课要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我觉得在复习题的设计上要多下工夫。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典型例题, 为精讲、精练、减负打下基础。复习题要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使旧题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
1. 练习应整合加工, 体现系统性。
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复习分数、百分数、比的问题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出示图)
(1) 如果阴影部分面积用A表示, 空白部分面积用B表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A和B的关系吗?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汇报结果并整理填空。
A与B的最简比是 (%%) , B与A的最简比是 (%%) ;
A相当于B的几分之几?B相当于A的几分之几?
A比B少几分之几 (百分之几) ?B比A多几分之几 (百分之几) ?
A占 (A+B) 的百分之几?B占 (A+B) 的百分之几?
(A+B) 与A的比是 (%%) , (A+B) 与 (A-B) 的比是 (%%) 。
小结:前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四个量:A、B、 (A+B) 、 (A-B) 之间的关系, 清楚地理解及应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要求。
(4)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 你能求出其他三个量是多少吗?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求的?
(5) 如果空白部分的面积比阴影部分的面积多60平方厘米呢?
这一题通过简单的图形, 将分数、百分数、比的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 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解一题而知多题, 便于对数学知识 (分数、百分数) 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进行系统整体研究。
2. 练习应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实用性。
如, 复习百分数后, 可以出示如下实际问题:
(1) 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 (%%) 元, 中奖率是 (%%) %。
(2) 如果奖品全部发出, 则卖出的商品至少值 (%%) 元, 奖品金额占销售额的 (%%) %。
(3) 如果40万元的商品全部以九五折销售, 实际让利给顾客 (%%) %。
(4) 说一说哪种让利方式对顾客让利更多?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够促进销售?
这一题通过对有奖销售中奖率的计算, 不仅复习巩固了求百分率和折扣计算的问题, 还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 练习要延伸拓展, 具有开放性。
例如, 在复习分数、百分数问题后, 可以出示这样一题:
(1) 有20个足球, _____, 篮球有多少个?请补上一个条件, 求出篮球的个数。
(2) 学生提出了多种补法: (1) 篮球比足球多; (2) 足球比篮球少; (3) 足球与篮球的比是4∶5; (4) 篮球比足球少25%; (5) 足球比篮球多25%……
根据提出的问题解答。
(3) 提问: (1) (2) 为什么列式不同? (因为单位“1”不同)
(4) (1) (4) 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2) (5) 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样。)
(5) (1) (2) 能用比的知识来做吗?在做法上与 (3) 有什么不同?
这一题将普通的题目通过先提问后解答, 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放, 通过解答后的提问使学生反思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 延伸拓展了知识, 加深了对各数量关系的理解。
4. 练习要生动有趣, 具有探究性。
如, 复习圆的知识后,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故事以生动的电脑画面出现: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 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里, 可是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这么多羊。财主说:“我不管, 如果你要改造, 就得自己花钱去买材料。”可是, 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就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做的吗?
生1:围成正方形。 (电脑演示装不下。)
生2:把羊圈围成圆。
师:为什么?
生2:同样的周长,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电脑显示还是装不下。)
生3:可以靠墙围成半圆。
师:这样, 面积是否会比不靠墙围的圆面积大呢?请同学们课后联系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去思考。
3.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 篇三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 反馈。
3. 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4.小学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11 篇四
(十一)三、把下面五个字写在田字格里,注意摆好位置,写得好看。(5分)
四、按要求填表。(10分)
五、照样子写词语。(8分)
例:胖(胖乎乎)胖乎乎的身子
绿()__________ 白()___________
红()__________ 黄()___________
六、下面每组五个词中,请你划去一个不是同一类的词。(1.香蕉 葡萄 杨梅 花生 荔枝
2.冬瓜 南瓜 西红柿 西瓜 马铃薯
3.麻雀 喜鹊 啄木鸟 白头翁 蜜蜂
七、写出句子中与加黑词语意思相反的词。(6分)
1.你喜欢玩游戏吗?()
2.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
3.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八、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6分)
1.操场上 同学们 在 多么 啊 玩得 快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道 产地 你 哪里 哈密瓜 在 的 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照样子写句子。(4分)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光听别人说,自己不______,不去______是不行的。
2.太阳像个________,______地升起来,发出______的光,一点也不耀眼。
3.深秋的早晨是_________,周总理却送来___________。
4.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我学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知道乌鸦上当的原因是:
()
(1)乌鸦和狐狸是邻居。
(2)狐狸很狡(ji3o)猾(hu2)
(3)乌鸦爱唱歌。
(4)乌鸦爱听奉(f8ng)承话。
2.我学了《狼和小羊》这一课,懂得了:()
(1)狼是一种凶恶的动物。
(2)小羊非常可怜。
(3)不能对狼讲道理。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姑姑给小丽捎(sh1o)来一把小阳伞。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天蓝色的尼龙伞面,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最好看的还是伞柄(b!ng)。伞柄是个戴着飞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头,小姑娘正睁大眼睛朝人笑呢!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_________句。(2分)
2.第三句到第六句分别写了小阳伞的___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5分)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2分)
(1)姑姑给小丽捎来一把小阳伞。
(2)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
(3)伞柄上的小姑娘正睁大眼睛朝人笑呢!
十三、看图写话。(10分)
小学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
(十一)答案
五、参考:
绿油油 绿油油的田野 白茫茫 白茫茫的大雪
红艳艳 红艳艳的桃花 黄澄澄 黄澄澄的柿子
六、划去:1.花生 2.西瓜 3.蜜蜂
七、参考:
1.讨厌 2.很少 3.有头无尾
八、1.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多么快乐啊!
2.你知道哈密瓜的产地在哪里吗?
九、略
十、略
十一、1.(4)2.(3)
十二、1.6
2.伞面 伞架子 伞柄
5.数学第十二册计划 篇五
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班上学期共有学生41 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9人。上学期县教制定人:张明霞 育局抽考调研五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六年级没有抽考调研。2008年1月湖
南省因遭遇50年来的冰冻雪灾,学生的期末考试被迫取消。根据平时的学
业成绩来看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簿弱,思维不够活跃,且学生的态度不够很端正,差生较多,优生偏少。有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纪律意识较为簿弱,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
生学习刻苦认真, 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他们是陈宏,粟油彪,帅星宇,廖上,廖鹏,彭章,周雅晴,王婷„本学期共有学生 41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
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
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学业成绩。
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
(二),整理和复习。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一)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圆柱、圆锥和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简单的统计
(二):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复习: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习5课时
第四周实践活动、复习测验5课时
第五周圆柱5课时
第六周圆锥5课时
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第十周“五一节”
第十一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5课时
第十二周应用题5课时
第十三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习5课时
第十七周知识分类归纳复习5课时
6.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篇六
三(1)班有学生54人,三(5)班有学生51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六、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七、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7.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篇七
一、学生分析:
今年我新接手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对学生不是很了解,但是初步了解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本班人数30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没及格的有9人,达到优秀的人数只要可怜的4人,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应用题解答能力更差。但是本班学生纪律很好,很听话。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三、本册教学的主要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全册课时安排:
单元章节
一、位置与方向
二、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整理和复习
三、简单的数据分析
平均数
四、年月日的认识
24时计时法
制作年历
五、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整理与复习
六、面积和面积单位
长、正方形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简单计算
八、解决问题
九、数学广角
十、总复习
8.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 篇八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门票的用途、种类,尝试设计活动门票。2.分析买票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简单的版式设计方法与形式,提高设计能力。3.通过活动门票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懂得设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门票,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教学难点:设计实用、美观、有创意的门票。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长方形铅画纸、彩笔、铅笔、尺子等;(教师)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艺术节即将举行的校园活动,我们将开展门票设计大赛,同学们设计的门票将有机会制作成真的门票投入使用。(2)揭示课题。2.新课。
(1)欣赏图片,了解门票的发展史。
(2)欣赏各类门票设计作品,分析门票的基本要素。(门票的主券、副券、主题、图案、时间、地点等)(3)了解门票上各个要素的作用。
(4)分小组讨论,观察不同的门票排版设计,找出异同,画出设计稿。(5)教师总结门票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6)欣赏各类创意门票:异形门票、多功能门票等。
(7)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门票更受欢迎?如为一年级小朋友设计注拼版门票、防伪门票、带地图的门票等。
(8)布置作业:设计实用、美观且有创意的艺术节活动门票。3.小结延伸。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门票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学校艺术节中还需要哪些设计?如门票的包装、海报的设计等。成立艺术节设计组委会,全面开展校园设计活动。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2、班级小报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报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不同小报的特点和作用。
2.欣赏有主题的版面设计,总结小报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宣传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有主题的版面设计。教学难点:小报设计的创意。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笔、铅笔、尺子等。
(教师)课件、有关“低碳生活”的图文资料、报纸、优秀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报纸发给学生(每个人一张或者小组一张),集体讨论:这些报纸上有哪些内容?排版是怎么样的?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2.了解新知,加强体验。(1)了解什么是小报?
(2)出示课件,结合实物报纸,了解报纸的构成要素。
①报头:也可以叫做总刊头,一般由主题画、报名、期号、编报者几部分组成。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报头的位置应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②题图:即小刊头,由文章标题与装饰图形组成。题图设计要注意以文字为主,装饰图形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文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③内文:即小报里面的文章内容,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
内文的抄写要做到:a.字体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b.如果是两人以上一起抄写,要注意字体要统一。
④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
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的位置不宜太大,插图应有“画龙点睛”之效。⑤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线条与简单图形等。总之,手抄报是多个要素有机组合的结果。3.讨论探究,激发创意。
(1)小组讨论:小报的设计步骤,并说明原因。(2)欣赏小报的版面编排。(3)探究小报版面排版:
①小组讨论:小报版面排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思考问题:报头可以放在哪些位置?在小报中文章可以如何排列?在小报中如何分隔两篇文章?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我们班级的专属小报要创刊啦!请为它取一个名字,并用草图的方式设计班级小报版面。温馨提示:
(1)要求有报头、五篇左右的文章。
(2)小报内容安排合理,使版面清晰、美观,对读者产生吸引。5.展示评价,布置任务。
(1)举办版面设计沙龙,请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以适当的语言进行小结。
(2)下节美术课,我们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设计一份班级小报,请搜集有关文章与图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笔、铅笔、尺子等。
(教师)课件、有关“低碳生活”的图文资料、报纸、优秀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我们家园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唤起学生低碳环保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小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与教育有关“低碳生活”的知识。2.作品欣赏,问题探究。(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主要从装饰美化方面进行欣赏)(2)如何使我们的小报更吸引人? ①主题突出,图文围绕主题而设计; ②整个版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
③适当的插图与花边能使版面变得更美观。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请同学四人为一组,利用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以“低碳生活”等为主题,设计一份小报。
要求:版面整洁,字迹工整,色彩鲜艳,主题突出。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依照《小报设计自评表》对自己的本课学习做出评价。(2)将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举办小报设计展评会,请同学说一说:①哪张小报吸引你?并说明原因。
②你能为哪张小报提供适当的修改意见?并说明原因。
(3)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手绘的方式做了一张有关低碳生活的手抄报,小报的主题和类型还有很多哦!下面请欣赏不同主题和不同类型的小报。
(4)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成功地办了一张有关“低碳生活”的活动类型手抄报,课下可以尝试其他主题与类型的小报。小报是用于宣传或教育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大胆展示自己作品,扩大其影响力。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3、活字印刷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活字印刷的历史、制作方法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尝试用泥字模的方法进行表现中理解简单的活字印刷原理,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欣赏与体验等活动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加深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活字印刷的基本原理,学习制作泥活字模。教学难点:能抓住活字印刷的特点进行创作表现。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白纸、水笔(或油画棒)、陶泥、刻刀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刻刀、陶泥、范例作品若干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活字印刷》,设问:你了解“活字印刷”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活字印刷的历史和价值。2.通过图片欣赏和视频观看引导学生了解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与步骤,初步感受活字印刷的独特魅力。
3.小练习:请学生快速用反体字写出自己的姓。通过观察、练习、评价引导学生了解活字印刷的字模设计的关键原理。
4.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制作一个字模?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课本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通过欣赏探究学习了解泥活字的制作方法。5.布置作业要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试着制作成一个活字泥板。6.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提示学生注意字的反写。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课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搜集各种有关“活字印刷”的资料,并与家人、同学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白纸、水笔(或油画棒)、陶泥、刻刀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刻刀、陶泥、范例作品若干等。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自己制作泥字模的感受,展示优秀的泥字模,板书泥字模的制作方法:盘泥条、泥板雕刻(阳刻、阴刻)。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关于活字印刷的发展演变史,重点介绍排版中“活”法。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生活中应用“活字印刷”创作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活字印刷”的创新性。
4.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刻五个字模(我、爸、妈、和、爱)组成活字印刷,比比哪组印的作品最好? 5.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通过欣赏同伴的作品打开设计制作和排版印刷的思路。6.学生作业,教师进行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放在学生合作的有效性上。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组际之间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关注点看作品是否体现排版印制的“活”。
8.拓展欣赏:通过欣赏利用活字印刷原理创造的生肖图片等,引导学生课后大胆进行字模或者图案印制,创作出更多有趣的活字印刷作品或画面。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博物馆等,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活字印刷”的综合探究学习。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4、小陀螺,转呀转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感受陀螺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美感特征。2.通过制作纸陀螺及开展游戏活动,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纸陀螺,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增强创意设计制作的乐趣及审美体验,体会中国玩具的魅力。
教学重点:巧妙选用各种材料制作有创意的陀螺。教学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或硬纸板)、彩纸(或相应的材料)、双面胶、纸杯、小棒(铅笔或筷子)等制作陀螺的材料及必要的工具。(教师)课件、陀螺。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课件呈现陀螺,提问:图片中的玩具叫什么?你玩过吗?是怎么玩的?(2)学生交流玩陀螺。
(3)课件呈现课题《小陀螺,转呀转》。2.欣赏了解。
(1)课件呈现各种陀螺,请学生说说喜欢哪个陀螺?为什么?(2)课件呈现中国画《古代风俗之打陀螺》,这幅画表现了古代的小孩玩陀螺的情景,你知道陀螺的历史有多久?教师介绍陀螺的历史: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课件呈现考古发现的陶制陀螺。3.深入探究。
(1)课件呈现纸陀螺,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创作一个漂亮、好玩的纸陀螺。提问:①你知道纸陀螺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由转轴和转盘组成)②转盘有哪几种形式?(圆片形、圆锥形、圆柱形)
(2)学生讨论回答圆片形纸陀螺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教师归纳总结。①用厚卡纸或硬纸板剪出圆形,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圆形纸片。②采用彩纸剪贴或画的方式装饰圆形转盘。
③在圆形转盘的中心点安装固定转轴(转轴可根据转盘大小确定材料:牙签、铁钉、铅笔、小棒等)。(3)讨论转盘的创新设计:①除了圆形转盘,还可以设计什么形状的转盘?(五角形、六边形、多边形、花形)②梯形、爱心形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只有配重均匀,保持平衡,陀螺才能转起来)
(4)欣赏优秀的纸陀螺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4.创作练习。
(1)创作要求:设计创作一个漂亮的纸陀螺。要求造型新颖、装饰巧妙、色彩亮丽。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对作业中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5.展示评价。
(1)分组展示纸陀螺,说一说你喜欢谁的纸陀螺?为什么?(提示:从形、色、图案方面阐述)
(2)分组开展“转陀螺”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纸陀螺转的时间最长。(请转的最长的同学介绍经验)6.拓展欣赏。
(1)根据纸陀螺的制作原理,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的陀螺玩具。(2)提问:还有什么材料能做陀螺?
(3)教师引导:任何东西,只要在重心的地方,插上一根棒子,再旋转棒子,来带动整体的旋转,就可以成为陀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大胆尝试。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5、小小建筑师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用立体制作的方式表现建筑模型。
2.欣赏具有几何感的经典现代建筑,运用简单的剪、挖、插、粘、折等技法进行建筑空间的体验创作。
3.激发设计思维,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物的一般特点,能自发地学习、创作,从中学习纸工艺的基本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从平面到立体的的制作过程,以及立面上的门、窗、阳台、屋顶等细节的表现与装饰。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勾线笔、白纸一张、有一定厚度的彩色纸一张。(教师)积木、范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题。
(1)学生上台搭玩积木。①老师带来一套积木,大家玩过吗?谁有兴趣上来玩一玩?(请两位学生上台玩积木)
②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搭出来的像什么?(可以表扬孩子有创意)(2)图片欣赏东京中金舱盒塔楼。
①同学们知道吗,有一位艺术大师就用积木搭出了真正的建筑!(暗示学生可以走近大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看到这张建筑图片,大家有没有觉得它像极了我们玩的积木呢?(引导学生感受该建筑物如同搭起来的积木一般)
(3)揭题。其实我们也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建筑师。2.初步欣赏中外经典建筑。(从外形上感受设计构思,所选图片多为概括的几何体外形,给学生上一盘灵感大餐,用经典的建筑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1)出示一组典型几何体外形的中外经典建筑图片。问:看看都有哪些外形?(资料补充——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古罗马竞技场:代表罗马建筑的顶峰;悉尼歌剧院: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北京天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外形看似一个巨型的“方盒子”,表面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创意十分奇特)
(2)教师:你喜欢刚才看到的这些建筑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夸一夸它。(极具创意、外形上很特别等)3.进一步欣赏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作品,以点带面地分析建筑的构成要素。
(1)出示贝聿铭简介。同学们知道吗,当今,有一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他设计和建造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著名大奖,包括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建筑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名字叫贝聿铭。
(2)出示贝聿铭建筑作品图片。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他的一部分建筑作品,并思考他设计的这些建筑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引导建筑是几何形的组合)①出示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玻璃金字塔图片(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现已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
②出示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图片(造型上轮廓分明,宏伟壮观,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③出示美国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图片,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④出示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图片,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造型新颖独特,平面为三角形,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⑤香港中银大厦(整座大厦由递减的三角向上组成的,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
⑥苏州博物馆新馆(错落有致的几何造型,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展现出现代主义风格)。⑦澳门科学馆(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⑧香山饭店(传承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3)教师小结。
①出示苏州博物馆新馆几何体图片。我们看到他的作品都是由类似这样的一些几何体构成。
②他还有好多建筑作品,就在2014年8月开馆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或许会成为贝聿铭的封山之作。优秀的建筑师总是能巧妙地利用材料设计出符合环境特点的建筑来,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空间,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共同财富,让人百看不厌。
(4)学生谈设想:假如你是设计师,你想建造什么样的房子呢?来说一说吧。(5)出示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以及设计图。其实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大胆地先用草图去进行尝试。
(6)学生第一次作业:现在,请你也来画一画心中的那座房子的设计图吧。(用画草图表现设计构想,形成初步的设计构思。这一环节注重学生表现出外形结构就可以,不要求上色,学生在3-5分钟左右完成)(7)出示房子外形的剪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设作业桥梁)当大家一下子想不出来的时候,有时也可以看看身边的同学或者看看图片,因为有时候美术学习需要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灵感,去捕捉别人的设计为你所用。(8)教师点评作业。美妙的设计来自于你大胆地涂鸦。4.学生初步体验设计。(明白纸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过程)
(1)学生第二次作业:自主尝试让纸站立起来。今天我们想通过一张纸来表现自己的建筑构想。思考怎样可以把纸立起来?自己先试一试。(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并尝试明白原来一张纸可以用折、卷的方法让它立起来)
(2)补充:①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你设计的建筑是要闭合起来的,为了显示美观,在折之前可以在纸的一端预留出一条边,用来粘贴双面胶。如果是开放的也就不需要留出一条边。②还可以把一张纸折出很多个面(出示教师范作)。③出示形状拼合图片。我们甚至可以把两种形状组合在一起,套进去,变成外圆内方或是内圆外方。想想还可以怎样套加?(3)学生第三次作业:修改外形。
①出示几个做好的不同顶的立方体,与学生一起探究方法。问:这些变化了的顶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说一说。(剪)
②你还能剪出什么形状来?出示不同外形的图片作参考。学生试剪外形。③小结:这样一来,我们设计的房子变得更富有变化了。(4)几何体的组合:教师一分钟变城堡。
①老师能一分钟内变出一座城堡,你们信不信?老师给大家变一变,在实物投影上把不同的学生作品拼摆组合,把单体组合成群体。
②出示城堡图片。大家喜欢城堡,就是因为它那圆柱体的外形,圆锥体的房顶,有的高,有的尖,这样一幢幢组合起来后,看上去就高低错落了,好看极了。③你们也能变吗?前后四人小组拼一拼。5.进一步表现设计构思。
(1)问:看看我们设计的房子外形上还缺少什么?(引导学生从门、窗、墙、房顶等细节上感受设计,学生思考并回答怎样表现立体感)①教师用语言做好引导:(门、窗等细节)怎么办?用什么方法? ②教师示范用剪、折、镂空、粘贴等方法设计制作。
(2)教师示范作品的固定与组合,完善创作。如果是闭合式的,把纸的两头粘合;如果是开放式的,可以在底部折一条边剪开再固定到底板上。
6.出示作业要求:根据提供的主题,与同学合作设计制作一个生活小区的主题建筑群。
教师语言情境进行引导:市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建造一座小区,需要招聘小小建筑师进行设计规划,制作一些建筑模型。有儿童小乐园、欢乐故事屋、奇趣小超市、魔幻小城堡、神奇科技馆、爱心小医院六大主题。每人设计的作品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合在一起,再进行主题制作的展示。
7.尝试体验设计过程。学生第四次作业:学生采用剪、折、镂空、贴等方法,尽情表达自己的各种创意。教师巡回指导。
8.展评作业。把全班作品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展示。(围绕精致、特色等细节作点评)
9.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纸的立体制作来表现了我们对建筑的感受。10.拓展: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一座建筑点亮一个梦想!你会是未来的设计师吗?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6、奇石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奇石的造型、纹理及色泽等方面的特点,感受自然美。
2.在欣赏、游戏、探访等基础上,用线描或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奇石之美。
3.增进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水墨画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奇石图片,了解擅长画石头的画家和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等。
教学过程:
1.赏乐猜想,切入奇石学习。
(1)打开“音乐殿堂”这一情景式的PPT页面,请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这段美妙的音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乐器演奏出来的?(灵璧奇石做的乐器)
(2)引导学生欣赏灵璧奇石,问:灵壁奇石“奇”在哪里?如奇在“形态”、“纹理”、“声响”„„(3)引出学习主题:《奇石》。2.探讨分析,感受奇石之美。
引导学生观看雨花石、太湖石,感受不一样的奇石之美。3.水墨游戏,表现奇石纹理。
引导从教师下发的学习卡或自己搜集的图片上,选择自己喜爱的石头纹理进行水墨表现。这一部分教学,可就毛笔执笔、用墨方法作一示范。水墨游戏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灵动地学习中国水墨表现技法,感受奇石的纹理之美。4.走近画家,研磨水墨奇石。(1)出示蒲华的一件《花卉册页》,问:这是谁画的?画的是哪一类石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可就画家作简要说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连线的办法,感受不同石头的水墨表现变化。
(2)欣赏画家王小明的画石示范步骤图,空着手,比划着跟着步骤图画一画,想一想:你觉得画石头的最大难点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作些局部的现场示范,以直观方式破解学生水墨表现难点。
(3)引导学生对不同表现手法的水墨奇石比较,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其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提升式小结。5.我画奇石,表现奇石之美。
引导学生用水墨方式表现奇石之美,并写上几句绘画感受的题款,有印章的学生还可在合适位置试着盖上印章。6.交互赏评,分享中有拓展。
(1)引导学生从造型、肌理及水墨变化等方面,品赏自己和同学创意的奇石水墨画。
(2)课后,引导学生查找各个时代名家画石作品,加以欣赏。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7、会说话的石头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国内外各类石头造型艺术作品,抓住石头的色彩、肌理、质地及形状等特点并合理展开联想,感受石头造型艺术的魅力。
2.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尝试用夸张、变形等绘画手法进行添画,利用生活中其他材料进行装饰,把单块石头表现成动植物等艺术形象。
3.增强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对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石头观察、想象、彩绘、装饰,创作一件石头艺术品。教学难点:抓住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特点进行合理的联想。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搜集各种形状、大小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石头,水粉颜料、画笔、记号笔及其他可用于装饰的生活废弃品(瓶盖、毛线、清洁球等)。(教师):教师搜集国内外各类石造型艺术作品,准备PPT、范作、石头、颜料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石头造型艺术作品图片,让孩子谈谈感受。(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2)揭题:普普通通的石头通过人们的想象和创造被赋予了生命,成了“会说话的石头”。
2.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征并进行联想。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石头,并及时展开联想。教师出示一块石头,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块石头的形状,上下左右翻转着去看石头的形状像什么,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想法。
(2)引导学生从石头的色彩、肌理、质地又能联想到什么(如光滑的像海豹、粗超的像海绵宝宝等)。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及时鼓励他们的想法。(3)小结。
师:我们在观察石头的时候可以根据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等特点把它想象成一个动物或植物,或者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整体想象也可以局部想象,太奇妙了。
3.学习彩绘,讲解方法。
(1)教师示范人物头像,添画头发,眼镜、嘴巴变成了一个人的头像。
引导学生添画头发、眼镜、嘴巴时可以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比如眼镜画的特别大,头发可以是卷曲状,嘴巴可以张得很大,也可以露暴牙等。看了教师的示范请学生说说感想并保证一定的时间量给学生对自己的石头进行观察,最后说说创作思路。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鼓励独创性。(2)学生动手创作单块石头造型作品。
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石头一定蠢蠢欲动了,这时教师宣布开始动手画石头,同时出示作业要求:
①根据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等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②运用夸张、变形等绘画手法让石头变成一件有趣的作品。③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给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化装饰。④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3)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的石头故事。这里是学生深入展开想象,继续赋予石头艺术生命的环节,也为下一步的石头画组合创作做铺垫。
4.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石头组合创作。(1)欣赏石头组合造型艺术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的石头作品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石头人物和动物在干什么,幻灯片出示石头组合造型作品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2)分组合作。
可采用报名当组长的方式,让有能力的积极性高的学生来担任组长,并立刻组织讨论创作主题或者构思故事情节,达成一致意见后明确分工。(3)学生小组合作开始进行石头组合创作。(4)教师巡回指导。5.小组展示组合作品。
师:同学们真能干,请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合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由组内一名解说员对作品进行解说。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合作成果。6.小结、延伸。
师:小小的石头在我们的手下变得活灵活现,它们会说话会唱歌,感谢同学们给了它们生命。除了用画笔给它们创造生命,我们还能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添加创作等。其实,石头造型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师:生活中都有它们的身影,石头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馈赠,我们要珍爱它,只要我们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心,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8、山外有山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感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出空灵的山水意境。
2.尝试中国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用毛笔或用浸染的方法表现一幅具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
3.体验独特的水墨韵味,激发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空间。
教学难点:对水墨的运用、山势的控制、位置的经营,表达山外有山的意境美。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调色盘、墨汁、笔洗、抹布、生宣纸若干张
(教师)毛笔、调色盘、脸盆、墨汁、笔洗、抹布、课件、作品展示所用的长卷。
教学过程:
1.感受山水,引入课题。(1)课件欣赏。
欣赏《云海中的山峦》《湖南张家界》图片。
(2)说说这两幅图片美在哪里?远近的山有什么不同?(3)揭题:《山外有山》。2.对比欣赏,初步感受。
课件展示:漓江山水图片与李可染《漓江风光图》,让学生对比欣赏摄影与国画作品的区别,了解国画山水的基本艺术特点。基本特点:笔墨交融,可游可居。3.观察分析,了解风格。
(1)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山的层次(近、中、远)。
(2)提问:李可染作品中层峦叠嶂的山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3)学生猜想方法,师生共同解析用笔与用墨的方法。教师讲解画家创作背景及作品风格。
4.初步尝试,经验分享。
(1)试一试:学生以毛笔竖起来或躺下去在宣纸上尝试山的没骨画法。(2)说一说:教师选取部分成功作品,让学生介绍成功经验。5.深入实践,解决重点。
(1)教师提问:以前面同学介绍的用笔及蘸墨方法,画出近、中、远山。(2)练一练:学生再次实践体验。(3)教师从中选出用墨、用笔较好,有层次或山有大小不同的作品向学生展示。(4)说一说:学生再次分享蘸墨、用水、用笔的基本方法。
(5)赏一赏:欣赏名家作品后,教师讲解并示范,分别用没骨和少量的线条画出不同的山。
6.感悟意境,化解难点。
(1)想一想:出示两幅作品,学生欣赏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哪幅作品中的山显得更远。想象一下远处你认为还有山吗?(旨在回应课题,笔墨升华)(2)悟一悟:欣赏山水名画,感悟作品空灵的意境。7.布置作业,构思创作。作业内容:
①以没骨法表现远近、高低不同的山水画面。
②以线条及其他有趣的方法表现远近、高低不同的山水画面。③少量的山表现出《山外有山》的画面空灵感。8.作品展示,交流点评
(1)学生以组为单位把作品贴在长卷上,其他学生参观点评。(2)教师组织点评。9.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后提醒学生收拾工具。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9、南宋官窑
实施日期: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南宋官窑瓷器,初步了解南宋官窑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2.小组合作学习,在简单的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中感受南宋官窑瓷器的艺术特点。
3.感受我国绚丽多姿的陶艺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南宋官窑的历史和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与魅力。教学难点:掌握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笔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南宋官窑瓷器仿制品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1,在学生汇报反馈后教师揭示课题《南宋官窑》。
2.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南宋官窑瓷器的形体与色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2。
3.学生反馈交流任务单2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南宋官窑的历史发展(板书:宋代陶瓷—北宋官窑—南宋官窑)。
4.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重点从釉色、胎质等方面了解南宋官窑瓷器的独特特征:“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和“文武纹片”。
5.引导学生分小组欣赏南宋官窑瓷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体会。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讲解。
6.布置作业要求:选择教师提供的一件南宋官窑瓷器进行简单的评述。引导学生互相介绍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是否抓住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上。
7.拓展欣赏:了解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教师简单介绍“南宋官窑博物馆”后总结: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三、板书:
9.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九
一、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共有学生167人,其中女生78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有很多学习优异的学生,但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针对这些情况,本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负数(2课时)
二、百分数
(二)(5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广角——鸽巢问题(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6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图形与几何………………………………………………6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3课时左右 4.数学思考………………………………………………3课时左右 5.综合应用…………………………………………………4课时
10.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工作计划 解放学校三年级数学组 彭新花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为指导。紧跟教育改革的新步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们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数学教学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7.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8.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9.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0.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重视直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媒体资源上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学具的作用。 1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 2.年历卡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 4.面积单位卡片 5.简易天平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单 元 章 节 课 时 时 间 安 排 一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3月1日―3月7日 二 口算除法 3课时 3月8日―3月12日 笔算除法 9课时 3月13日―3月27日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月29日 三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3月30日―4月3日平均数 2课时 4月4日―4月6日 四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4月9日―4月11日 24时计时法 2课时 4月12日―4月13日 制作年历 1课时 4月16日 五 口算乘法 3课时 4月17日―4月20日 笔算乘法 4课时 4月23日―4月27日 整理与复习1课时 4月28日 六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5月6日―5月8日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5月9日―5月14日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5月15日―5月18日 七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5月21日―5月24日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5月25日―5月29日 八 解决问题 4课时 5月30日―6月5日 九 数学广角 2课时 6月6日―6月11日 十 总复习4课时 6月12日―6月20日
11.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篇十一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二、学情分析: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开始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仍然有一些困难。在学习用两位数乘时,对于乘的顺序,每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往往弄不清。在学习用两位数除时,要较快地试出准确的商,以及除的方法,也比用一位数除难掌握。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教学用两位数乘、除的乘、除法中,分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等。这些数量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不仅加深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把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5、适当分布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课时安排:
【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模拟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12-16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09-29
1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11-20
六年制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09-09
数学全册教学反思08-30
11生活数学教学案11-19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计划09-18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