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精选3篇)
1.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 篇一
如何理解合法合规问题
企业的运营很像一个人的成长,人活一辈子谁都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不得毛病,那么企业也是一样,一个企业也很难保证永远不犯错误不出问题。
出了问题肯定就要解决问题,那么问题怎么解决以及解决到一个什么程度,倒是需要我们从业人员好好思考的。
我们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一些瑕疵基本的解决思路无非就是:交钱、交罚款、开证明。尤其是开证明,那肯定是说的越详细级别越高越靠谱也越安全,当然拟上市公司都到了那么规模和地位,家大业大关系很硬,那么交点钱没问题,开证明走走关系找找书记也没问题,那么对于新三板企业呢?
当然,新三板业务我们同样可以照搬企业上市的解决思路,不仅省心省力,而且更加没有风险,但是有时候这样对于企业是不公平的。其理由有如下几点:
1、有些问题不一定需要通过交钱或者罚款的方式解决,或者说有些问题不一定要在当下解决至少可以暂缓解决。
2、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不一定付出那么多的成本,如果五块钱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不能为了保险建议企业去花六块钱解决。
3、有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时间的方式解决,如果这个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自动消化,那么我们可以充分披露这个问题以及风险,然后等着问题自己解决。
4、有些问题不一定需要通过开具证明的方式来证明合规性并规避中介机构的风险,开证明是一种懒惰的做法,对企业不公平,股转中心也并非一定赞成。
小兵觉得,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或者问题以及其合法合规性问题的判断,应该简略坚持以下思路:
1、对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大环境进行详细分析,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个案还是当时历史原因造成的普遍现象。
2、对问题发生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以及责任划分,这个问题是因为企业无知造成的、失误造成的还是故意造成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全部是企业的责任还是第三方甚至主管部门也有责任?
3、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证之后进行明确的定性,这个问题是否违法还是违规,违反的是什么规则什么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影响有多大?
4、模拟论证这个问题或瑕疵对公司生产经营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假定这个问题以及瑕疵最坏的结果来打算,那么这个企业是否还能正常经营是否还能够符合挂牌或者上市的条件。
5、企业在相关文件中充分披露这些论证的信息,让投资者知晓这个问题的性质以及影响,并告知投资者公司存在这样的不规范的地方以关注风险。
2.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 篇二
一、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保险理财研究现状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根据一生的收入和支出来安排在各个生命阶段的即期消费和储蓄, 目的是获得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该理论的核心主张是个人财富的多少不是单纯的取决于人生命终了的那一刻, 而是取决于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在国外, 关于对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研究, 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侯百纳提出生命价值概念的基础上, 莫迪利亚尼提出生命周期假说模型、萨缪尔森提出代际重叠模型即生命周期模型、马科维茨提出投资组合理论、科特利科夫和奥尔巴赫合作提出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A-K模型, 这些模型在个人保险理财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成就。
在国内, 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研究上来看, 国内文献集中介绍和应用国外理论上, 并很少用该理论来分析个人保险理财, 主要应用个人理财业务上。例如赵建兴 (2003) 把国外的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应用到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中, 并结合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财新理论, 并用该理论指导投资者投资理财, 为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周晓琛 (2008) 借助生命周期理财理论, 针对客户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理财需求, 提出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所处的生命周期及理财目标和其收支状况, 提供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 并据此为客户设计适合的理财方案等。
二、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保险理财中的应用
(一) 个人生命周期的划分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把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探索期、建立期、稳定期、维持期、高原期、退休期。其中, 探索期 (约15-24岁) 是指从上大学到开始工作的一段时期;建立期 (约25-34岁) 是指从开始工作到成家立业的一段时期;稳定期 (约35-44岁) 是指从成家立业到事业开始稳定的一段时期;维持期 (约45-54岁) 是指事业达最高峰, 小孩开始上大学到大学毕业的一段时期;高原期 (约55-60岁) 是指从小孩大学毕业到开始独立的一段时期;退休期 (约60岁以后) 是指从退休到生命结束的一段时期。
(二) 不同生命周期的保险理财规划
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因个人收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及经济负担等因素不同, 因此有不同的保险理财策略。我们可根据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 制定出不同的保险理财规划。 (见表1)
三、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对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启示
(一) 我国保险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
国际上通常采用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其中, 保险密度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而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 (GDP) 之比, 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通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三方面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1.我国保费收入高速增长, 但近两年增速放缓。从保费收入来看, 我国总体原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10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488亿元, 增加了7倍多。保费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12年, 年均增长20.59%, 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近两年我国保费增速趋于下降, 2010年保费同比增长30.44%, 而2011年保费同比增长-1.3%, 2012年增速为8.01%, 2012年和2011年保费同比增长率明显低于前几年的保费增长。 (图1)
2.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增长较快, 但近两年增速趋于下降。在中国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保险密度从2001年的165.2元/人增长到2012年的1143.8元/人, 增加了近7倍, 保险深度从2001年的1.92%增长到2012年的2.98%, 年均增长4.8%。但是近两年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增速有所下降, 2010年保险密度同比增长29.82%, 而2011年保险密度同比增长-1.77%, 2012年同比增长7.48%, 近两年保险密度增长速度较2010年有明显下降。从保险密度增长速度来看, 2010年保险深度增长10.75%, 而2011年增速为-16.5%, 2012年增速-1.65%, 同样较2010年保险深度增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见图2和图3)
(二)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对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启示
从近些年我国保险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可看出, 2010年我国保险密度100多美元/人, 保险深度3.62%, 世界平均水平700美元/人, 保险深度10%。目前, 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 而我国2001-2012年的年均保险深度才2.83%。保险密度方面, 早在2007年, 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人, 而我国2012年保险密度达1143.8元/人。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不管与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十二五”规划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险意识, 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 加强保险保障功能, 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 为使我国保险理财更好地发展,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所以研究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保险理财业务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束语
近年来, 我国的保险理财业务高速发展, 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成倍增加。但是, 我国保险理财业务也存在诸多问题, 及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距。
为使我国个人保险理财业务更好地发展, 用生命周期理财理论来指导供需双方在保险理财业务中的实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供给方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及所处的生命周期, 对客户按生命周期进行市场细分, 提高保险产品创新能力, 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个人保险理财业务。另一方面, 需求方要加强自己保险意识, 确定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及保险需求, 以生命周期理财理论作为指导保险理财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冯占军, 刘占国.保险也是理财[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冬梅, 保险:为你插上隐形的翅膀[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刘彦斌, 人人都该买保险[M].中信出版社, 2011.
[4]陶存文, 人寿保险理论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孙祁祥,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赵建兴.生命周期理财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经济师, 2003 (5) :16-17.
[7]黄向阳.西方生命周期理财概念的评析及启示[J].中州学刊, 2004 (5) :47-49.
[8]周晓琛.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08, (12) .
[9]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 篇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理财产品;发展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理财有更加强烈的兴趣和意识。个人理财俨然成为了一种趋势,人们希望通过个人理财来达到赚取收益或保值增值的目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结合客户信息、投资信息与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的理财业务。尽管我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如国外的久远和完善,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人们对理财的热情只增不减。随着国内理财业务不断的进步和经济环境、政策的支持,居民生活品质和收入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步入21世纪后,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放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逐渐向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靠拢。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个人财富管理成为了人们日趋热议的话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备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64332.38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485261.30亿元,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上涨,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对减去必要消费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问题。除了个人之外,广大家庭也需要对剩余资产进行管理理财,合理对家庭财产进行投资理财不仅可以使资产保值,还能获得额外收益。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家庭来说,理财业务的发展十分必要。
2.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念,比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房奴”“车奴”现象,说明了人们广泛接受超前消费,解决了人们消费与时间不对等的难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信贷的发展,增加了个人消费信用,也促进了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的影响下,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各项业务共同发展促进了银行向收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搭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得到了发展,成为了银行中间业务的主力军。同时,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使人们的投资选择更加多样化,有效地改变了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分散了风险。
3.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必要途径。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各大银行卷入了全球金融化的浪潮,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样的全球化竞争中劣势凸显,与国外金融机构抢占市场时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存贷款业务都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占银行收入很大一部分。而发达国家银行的利差收入占其总收入来源的50%以下,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中间业务,作为中间业务主力的个人理财业务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近25%这一数据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状况并未改变,银行的业务结构急要调整。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善个人理财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起点较晚,时间也十分短暂,比不上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规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初始发展时期,那时人们对这种新兴业务并不了解也不热衷,少有人关注。从21世纪初到现在,随着个人理财环境、观念、产品、意识和理财团队的建设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能接受这样的理财方式。尽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与国外个人理财的发展相差甚远,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也不断开发新的个人理财产品来吸引人们投资。
此外,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争相推出了许多理财产品,大有百花争艳的架势,比如中国银行的“中银致富理财计划”,建设银行的“汇得盈”,工商银行的“灵通快线”等。尽管国内各大银行都在推出理财产品,但是各个产品之间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依靠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充当主力军,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仅仅是靠数量取胜。如果国内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对理财产品不断地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缺乏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以银行传统业务为核心来设计开发,没有更多的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上。产品本身就是为了客户而设计,只有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才能获得收益,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设计产品,才能让银行与客户两者共赢。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则做到了这一步,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设计,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要求和需要设计开发出让客户青睐的产品,因此大部分产品具有多元化和私人理财服务的特点。产品是否符合客户自身的购买需求,是吸引客户购买的主要因素,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息息相关。
(二)理财人员专业素质匮乏
投资具有风险,理财也不例外。随着居民收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投资浪潮,证券、基金、期货等投资方式收益高、风险大,国内“卖房炒股”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人们没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独特的眼界,盲目跟风的投资往往亏损巨大。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经济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对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理财从业人员需要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及风险控制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了解证券、期权期货、保险等各方面的金融知识以及各个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目前,各大银行十分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理财队伍。
nlc202309081113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人员大多都是从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挑选的,简单的培训根本不能满足个人理财对就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业务,不同于柜台人员,它的服务范围极广,对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行业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在如今全球金融化下,个人理财方面的高端人才将会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理财产品存在信用风险
国内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客户不能充分了解到产品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而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这些理财产品时,应尽可能避免谈到风险控制这一话题,更多的向客户解释产品带来的效益,同时客户也对风险这一因素不大重视,只关注到了产品带来的高收益、高回报。最后,产品的风险往往都是由客户来承担,银行的信誉会因此而受到损失,客户也会对个人理财产生误解,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阻碍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出于风险控制这方面的考虑而言,这样的管理机制或许很安全的避开了一部分风险,但是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开发上的创新。在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下,三者分离,无法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方式分散风险,不能将资金合理配置。银行、证券、保险站在各自的阵营里为客户投资理财,同时投资资金在各自的体系中流转,三者的资金没有交集,不能交错组合投资,银行更是只有提供证券及保险咨询和代销的资格,导致理财业务的创新十分有限。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大商业银行争相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但效益甚微。目前各类产品对客户而言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解决客户理财方面的难题。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国内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银行对理财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模式,结合国内的经济、政策条件来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各大银行应该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理财产品的多样性。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要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风格,避免理财产品模仿和复制,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更要推出有创新、有品牌特色的理财产品。
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可以实行分类管理模式,从客户实际情况出发将客户划分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还可以实行阶段管理,将客户划分高、中、低端三个阶级,对不同的阶级采取不一样的方式。例如针对高端客户,银行可以为他量身定制理财计划,中、低端客户就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提供服务,使个人理财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养,提升人员素质
因为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具有一定的风险,还对理财从业人员有很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在招聘员工时应该格外看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从业务成熟度、具有责任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的个人理财知识储备等方面来考察应聘人员。此外,在理财人员就职前,还要接受证券、基金、保险税收等金融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考试制度,允许通过考试的人员上岗工作,达到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和理财队伍的目的。
(三)加强营销力度,提高营销质量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营销已经出于尴尬地位。银行在对产品进行宣传前,除了要合理计算广告的投入,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模式。比如同时选择广告、营业推广、公关促销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宣传产品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还应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对于到营业网点的客户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详细介绍理财产品。
(四)建立完善的业务信息披露机制
在设计、开发产品时,要清楚本产品的收益的同时要测算产品的风险。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时除了要向客户介绍产品,也要将产品收益和风险一并告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由客户自身衡量利弊后决定。销售人员不得为了自身的销售额,而故意向客户隐瞒产品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告知客户产品变动收益或损失的情况,出现重大变动、异常风险、资金不安全等情况要及时向银监会和有关管理部门上报。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风险,完善理财业务的服务及投诉机制,切实建立起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机制。
(五)完善个人理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中,法律文件和监管机尤为重要,需要这样的机制来督促个人理财业务的良好健康的发展。没有监管必然会出现混乱,带来诸多问题,引发人们对于个人理财的误解,必将阻碍理财业务的发展。对此,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是个人理财业务取得长远发展的一个方面。就像证券从业人员监管一样,证券从业人员上岗工作必须取得从业证书,还要接受证券业协会的管理。银行个人理财人员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式,对个人理财业务从行业上、人员上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总结
面对全球金融化趋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在竞争中怎样才能占得优势?商业银行避免不了调整业务结构,将重心从传统存贷业务转移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上。而在中间业务占大头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除了对个人理财给予更多重视之外,还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虽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们对它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改变不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6-210.
[2]雷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J].华人时刊,2013,(11).
[3]于磊.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創新导报,2010,(13).
[4]王芸芳.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甘肃科技,2008,(14).
作者简介:汤晓庆(1994-),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推荐阅读:
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09-21
理财业务分析报告范文08-25
农村信用社理财业务09-25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10-26
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01-17
浅析派驻业务经理的履职能力10-12
中国房价问题浅析11-18
浅析人口与失业问题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