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2025-01-13

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16篇)

1.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一

关注细节,提升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中国先贤留下的至理明言,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无可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也要关注细节,教师的细节行为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能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形象。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细节处理能力的自我提升,能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协调自己与学生、家长、社会、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习者的素养。

如何关注细节,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修养呢?笔者从现状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与大家探讨斟酌,以期共同进步。

一、亟待改变的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版)》颁布至今,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十几个春秋,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渐茁壮,但目前的升学体制让信息技术教师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只要学校里有的工作,这些教师们全干过,工作繁杂而职责难明,工作量无从考量。信息技术教师做的多,但据说贡献小,报酬自然就低。额外的任务必须欣然接受,出色完成,否则,不服从临时工作安排的一票否决,年终考核不合格的结局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放松课、游戏课,所谓的信息素养提高,形同虚设。如此尴尬之境地,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自身素质,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人消沉低迷,得过且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亟待改变,我们不能躺着等救世主的降临,改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提升自身的素养,为未来崛起创造条件。

二、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礼仪细节

完善自我形象。首先要从服饰和仪表开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特点常驻微机室,有时候为了赶课件熬夜加班加点,常常忽视了服饰和形象。我们每周每班一节课,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少,更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一身合体的西装,肩膀上却有零散的头皮屑、粉笔末,实在是大煞风景;一双灵巧的手,指甲里暗藏着污垢,同样让人不敢恭维。其次,教师还要完善自我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和感觉,要注重言传身教,对学生施以正面的教育。如教师能否弯腰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注视着学生的眼睛说话等。如果老师能多点笑容,多点亲切,多点丰富的表情,那他一定会看到学生更多的笑容、更多的欢乐、更多的学习热情、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课堂教学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传播学的知识。除此之外,一些细节问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板书的字体是否美观,位置是否让大多少学生能看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操作是否熟练,尽量避免误操作的出现。课堂教学细节的合理与有效,需要教师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地钻研教材,积蓄内力,善于挖掘教材、处理教材;也唯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去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才有可能捕捉、分析、处理课堂中的细节。有些课堂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理念和思想。例如,在课堂中教师的站立位置、巡视路线,运用有关的教学图片或者音乐,甚至是教学过程的一两个环节等细节,都能够体现教师的高超技巧,为以后课程埋下伏笔。

(三)课堂管理细节

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善于观察,关注细微变化,如果老学生还在乱,还没安静下来时就不要讲课,因为此时讲课这是不知道组织教学,对组织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的表现,缺少教学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发挥好作用的认识,长此下去,学生会不尊重教师,会不遵守纪律,会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将难以驾驭课堂教学。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发言,对随心所欲、不负责的发言要指导、纠正、要求。对发言不积极的要鼓励。老师要学会控制和运用教育机智引导学生的发言。再者,教师储备成功评价。评价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一旦老师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正面评价”,他们会心情愉快一整天。相反,如果学生一直得不到表扬的话,他们就会无精打采,甚至连自尊心、积极性也会受到伤害。我们为什么要吝啬成功的评价呢?

(四)以德育人细节

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尊重他人的思想、敢于创新、有进取心、有幽默感、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等。

在育人方面,我们通过课堂、课下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毅力;让学生生活上能艰苦,学习上肯刻苦,心灵上能承受不公、不平、挫折、打击;就是要乐观向上,永不言弃。

(五)教育科研细节

教育科研不是脱离学生,闭门造车,而是调查研究学生,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认识教育、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教师发展的成果。因此,要把学生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调查。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处理,教师改变活动内容为让学生调查他们获取信息的情况,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达到调查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路漫漫其修远兮,信息技术发展征程,任重而道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让我们关注细节,提升自身素养,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

2.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二

1.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

1.1教师应当具备基本信息知识。

教师的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信息来源和信息工具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掌握如何采集信息源, 如何通过各种媒介掌握信息源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信息检索能力, 能够利用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检索信息, 对于基础的教学应用软件能够熟练应用。

1.2教师应当具备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对信息判断、采集、理解、吸收及传递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各种方式来源的信息感知和思维判断, 确定此信息是否对教学有利, 并主动采集。随后, 教师凭借个人信息知识, 理解并吸收所采集的信息, 将信息整合在教学设计中,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转化步骤。信息处理能力决定教师将信息生成新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果的能力。最终, 教师将整合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表达, 传递给学生, 实现信息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中最关键的, 决定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能否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绩, 可见教师应当着力强化信息能力。

1.3教师应当正确使用信息。

信息具有开放性。教师应当遵循一定的应用准则, 对于对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 应该学会甄别, 在信息应用过程中, 十分注意信息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2.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2.1教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对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教师应当十分重视个人信息素养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并努力主动掌握新的教学技术, 才能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进而提高业务水平。

2.2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信息能力。

2.2.1教师应当多参加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素养是可以培养与提高的。各学校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教师信息技能培训, 培训可以以开展技能辅导班、外出进修、自修等方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技能培训。

2.2.1.1掌握现代化教育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机房控制等, 掌握计算机基本硬件常识, 能正确使用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2.2.1.2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软件 : 要求教师、熟练操作WindowsXP、Windows7等操作系统, 自如使用办公软件office, 尤其是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 能够完全熟练文字处理、排版、打印。具备网络常识, 能够浏览网页, 利用网络图书馆检索资料, 能够收发邮件、开通博客、个人空间和聊天工具的使用。

2.2.1.3有稍高要求的教师, 有的还可以培训绘图软件、音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的使用及计算机日常维护等。

2.2.2注重跟踪教师信息应用效果。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直接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学校可以学科为单位, 对信息能力的培养、实施效果进行规划和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应用教师互评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从中发现问题, 并集中讨论采取措施解决。

2.2.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考核。为提高教师信息技能整体水平, 可采取阶段性考核制度。考核中, 将技能应用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同时学校可组织相关方面的学科竞赛, 如教师课件大赛、各项技能大赛等。

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

教学改革能使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简要介绍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3.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具备的形象化、视觉化、多样化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三角形状的物体, 随后带领学生观看电脑中其他学生身边少见的三角形物体, 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2利用多媒体建立学生认知。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矩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讲授的, 通过播放动画, 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和矩形面积的关系, 由此可形成直观的认知, 引入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学生将接受和理解得更快。

3.3借助多媒体辅助, 拓展学生思维。

创设了新奇的教学情境后, 学生求知欲已被充分激发, 此时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掌握了三角形计算方法后, 教师可以试探性地引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矩形的基础实行“减法”实现的, 在多边形面积计算中, 可以引导学生接受“加法”, 将几种学生已经能够接受的图形面积拼接, 利用动画演示, 逐步引导学生打开思维。

应用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便利,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意识, 并且主动学习各种信息技能, 通过培训和个人学习,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逐步整合, 改进教学方法, 既使学生快乐学习, 又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新环境下, 中小学教师提高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个人信息素养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3.如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篇三

关键词:体育素质;体育教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1-01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为此,综合型的体育教师应努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掌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体育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体育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体育运动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

总之,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 杨 征.论当代教师的素养[J].高教研究,2006

4.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四

莱阳市实验中学 孙晓阳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给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形式,才能上活思想品德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将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优秀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名师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真正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给自己制定计划,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看齐。

1、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 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活到老学到老。

2、创新课堂教学,用事实证明自己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好网络资源,结合实际,融入课堂;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上好每一堂课,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听课,借鉴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质量。

(2)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的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为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转型的重大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制作复杂的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积极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给我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平台,因此,我要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同时,每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论文。

5.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五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人才的培育必须以人文素养做底蕴。班主任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职业特性,注定了这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而读书是拓展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当今许多班主任教师感叹事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大多数是没有心思去读书,有的教师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有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文凭,教小学、初中我还教不了吗?指望着自己的学历享用一辈子,其实大错特错了,不去了解新的东西,只挖掘过去积累的东西,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特别在新课改以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知识面狭窄是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一个教师自身

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

二、班主任教师要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应从加强德性修为做起。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以“立德树人”为已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班为家,努力教育好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要形成关爱学生的情怀。这种情怀建立在对学生“尊重”和“珍视”的基础之上,是班主任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能看到每名学生的长处,给予鼓励与赞扬,善待学生,真情关爱学生,视其为自己的孩子来照顾与对待,全力维护学生的利益。

(3)从处事的方式体现人文品格。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品格,最主要靠的就是加强德性修养。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教师就是一个典型模

范,经常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有自律的操守和道德追求,形成超功利的价值观,不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反对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渴望与梦想,这才是有人文素养教师的的一种表现。

6.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篇六

"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有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阶段,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打造特色”当一名好“研”师。

7.从文化角度谈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篇七

关键词:信息素养,文化,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素养指“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能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来源;能将选择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了解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及社会等问题并能合法地获取与使用信息。”也有人将信息素养译为“信息文化”, 其内涵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理念, 并表现出特定的文化属性。信息素养代表着一种新的交往方式, 体现着信息处理的思维方式、过程与产品, 反映了一种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 信息素养更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作为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执行者,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对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文化角度审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有利于重新探索、构建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联系。

●以强化文化底蕴为基础

文化底蕴是个体所具有的对人类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所产生文化的心理沉淀。文化底蕴的深浅与个体感知新文化、接纳新意识有直接影响。有一定文化底蕴积淀的教师, 对于新的文化形式、新的思想观念有优于他人的敏锐感和接受力, 更易于接受新的信息技术理念和方法, 更愿意承认信息素养的重要地位, 也更倾向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融入不断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学校和社会生活。

这其中应特别强调现代文化底蕴的培养。现代文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融合开放的意识、科学的理念、高效的观念、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大量接触各种现代文化, 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接受与使用, 最终决定教师信息意识的强弱和信息需要的内涵。

●以培养计算机文化为先导

美国学者阿瑟·列尔曼认为:“计算机文化是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当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计算机文化也是一种思维技能, 意味着能够吩咐计算机做那些你希望它做的事情。”信息社会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建立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上, 这直接决定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计算机文化也相应成为与此相关的各种行为的基础文化。对于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的信息素养来说, 计算机文化就像基础的先导性知识, 只有具备这种知识, 才能更进一步获得与信息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才能更进一步培养信息素养。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素养一样, 更重视文化、精神层面的学习。教师应了解计算机发展的相关历史、文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充分认识计算机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教师从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信息的搜寻、分析、获取、使用和传播, 信息素养也在此过程中逐步获得。

●以实现“文化内化”为目的

信息素养的文化内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等的存在而产生的关于这些技术本身的文化;二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导致的其余文化的延伸、变化的部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应囊括以上两个部分, 即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接触信息环境、处理信息事件, 一方面获得对技术本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获得对信息环境中与传统观念不同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认识, 最终使信息行为成为个人的自然活动, 信息素养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自然意识。

要实现信息素养文化内化, 首先, 要保证足够的信息技术使用时间。文化内化是在长期应用实践中形成的, 只有通过长期使用信息技术才能逐步了解信息技术的产生、使用、发展等文化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其次, 学校要建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借助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正确的信息化伦理道德观念。教师在学校及社会的潜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接触信息事件、产生信息行为、获得价值观, 在此良性循环中将渐次获得的价值观积累沉淀内化, 最终形成自身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Vol.61No.3.2000

8.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八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为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绝对的师生关系,而变成学习交流者的身份。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电子幻灯片、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互相探讨,探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课堂辩论、校园BBS讨论、上互联网搜索等,自己寻找答案,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获取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能够自觉主动地利用一切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自己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情况,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二、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放教学内容,归还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的权利,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育应使伴随着网络成长的孩子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民主的意识。而且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各种软件层出不穷,要想全部教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程序的方法,而不是某一个程序的使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如在学习应用软件时,把学生引进门以后就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学习或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不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比如,我在讲“表格信息加工”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对于Excel表的基本操作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很多学生已经遗忘了,而高中阶段对于Excel表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学生要学会利用Excel表去处理自己感兴趣或者相关的数据,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结合学校举办运动会的相关数据,通过布置主题任务,把主题活动和学习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每个操作练习都有相对应的思考部分,是对练习操作内容的提升与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演示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用Excel表计算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Excel表来处理数据,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又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通过对扩展问题的引导、分析和研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堂课采用“主题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校运动会的相关数据的任务为主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加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资料显示,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占到网民总数的85%以上。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既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青少年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相对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面对眼花缭乱的繁杂信息,往往良莠难辨,沉溺其中。因此,转变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同时,要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等。

总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出发,培养学生在遵守网络道德的前提下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9.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计划 篇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恰到好处,它能使广大教师能很快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的活动方案,决定以校活动方案为指导思想,切合自身实际制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计划。

一、用新理念武装头脑:我决定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教育专家的论著,翻阅我校定的《山东教育》、《教材教法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在本职工作上,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注意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使自己融入这个团结协作的学校大家庭。

二、注重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常规。

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10.提升英语教师学科素养范文 篇十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该让学生和自己在完成知识的传递的过程中享受教与学的快乐,得到美的精神享受。我们要创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

基本素养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但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注意爱学生的方式方法;作为英语教师除了教好自己的课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谦虚好学和积极探求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优秀教师个性品格的显著特征;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不单是专业知识,还要有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应该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过渡。

基本素养二:教学素养(教学能力)

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教学素养(技能),其中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教学专业能力。1.教学设计(备课、写教案)技能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技能呢?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写教案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因此,在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就要致力学生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应善于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课堂纪律,能正确处理课堂上的各种偶发事件。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呢?好教师不应闭关自守,而要有开放的眼界,经常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校内、外的同行切磋,经常阅读学术刊物,登录相关的教育网站,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在对外交流受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要善于充分利用本校或者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有必

要多听课,多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优秀教师的课要听,一般教师的课也要听;本学科的课要听,其他学科的课也要听。后者往往被忽视,比如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在语文课上甚至数学课上得到很多启发。3.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11.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 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1-01

一、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来讲,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组成。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是指导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新世纪将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简单组合,而应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这些能力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并保证教育活动有效进行。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

上述四种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体系,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影响、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复杂结构,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

二、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

1.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体现在专业态度上,专业态度是在一定专业意识支配下形成的对专业活动的特定对象的认识、评价与行为倾向,它能对教师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与调节作用,对学生态度的形成与转化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和日常工作负担,提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轻松、快乐、有成就感的氛围中,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进一步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至高的专业境界。

2.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

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类知识。

(1)学科知识

首先,教师应熟悉所授学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其结构,了解基本的学科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学科教育发展史和当前发展动向;其次,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课程知识”,即学科知识是如何体现在课程中的知识。教师要理解所讲授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形成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教师还应具有“整合知识”,即除了系统的某一学科知识之外,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具备跨学科知识,并能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整合的知识。

(2)实践知识

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丰富的个体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利用个人经验,灵活应用原理性知识,能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加以整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人的个性特征(情感、知识、观念、价值观等)相融合,完善个人的教育观念。

(3)教育知识

教师应了解关于教育工作的原理性知识。了解教育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实践,熟悉中外教育思想精华,获得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经验;了解当代主要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关注反映时代需要的教育改革,讨论、提出并开展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改革实践。

信息技术恰恰使得教师,特别是非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拓展了本专业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的课程的准备过程中,当下的“翻转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计算机学科知识的提升。

3.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扩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教师不再是“老学究,之乎者也”的形象,学生也不再是听的昏昏欲睡,因为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听觉感受,能进一步深刻地读懂知识,感受文学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反应中获取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实践的扩展

如果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而没有开展专业实践,就等于什么也没做。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能够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工作以建立师生相互之间的和睦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改革,2013,(3).

[2] 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9).

12.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二

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组成的特定的生态系统, 系统中各“物种”因素地位明晰, 通过特定的“生态链”互相影响, 共同“进化”, 达到平衡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进化”。在整个系统中, “技术”是重要因素, 但不是核心因素, 核心因素是在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活动, 人能够决定信息环境的好坏和发展进度。信息生态观为我们审视和研究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根据信息生态理论,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包含教育信息环境 (教育信息装备、新技术和手段、新理念、教育信息资源等) 、人 (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 及人的实践等“物种”在内的生态系统。而信息装备、人、信息技术是三大主要“物种”, 人是该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 人的主体就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从教育信息环境中, 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与利用知识信息以满足教学需求, 并不断利用自身能动性创造新的教育信息环境, 从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利用教育信息环境的最终价值主体, 他们能否驾驭并使用好教育信息技术, 将直接决定教育信息环境的好坏和发展的快慢。教育信息技术则是教师教育信息开发、传递、收集、产生、存储和利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教育信息化装备则是教育信息生态中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使用工具, 是信息技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三者之间存在清晰的“生态链”关系。在三者互相作用、共同“进化”的过程中, 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健康、稳定、平衡的“进化”状态, 一旦其中某一“物种”滞后发展, 就会破坏整个“生态链”, 使教育信息化“生态失衡”, 进而停滞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影响

1.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信息素养”一词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 他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一线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来实现, 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但目前的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手段和工具, 不习惯使用信息设备, 担心信息设备的使用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另外, 教师培训中针对信息化技能的内容不多, 所以教师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性和能力上都比较欠缺。

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衡水学院201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里面的调查数据。在信息意识上, 8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非常重要, 82.5%的教师愿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超过70%的教师通过请教同事和朋友、查阅图书等方式解决教学困难, 仅有20%的教师通过BBS、Email、QQ等方式交流;在信息知识上, 经常阅读信息技术相关文章的教师仅占两成, 熟悉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教师也仅占两成左右;在信息能力上, 83.4%的教师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 仅有7.6%的教师使用其他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果, 20%的教师完全不懂论坛和博客。近3成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仍然只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道德上, 92.4%的教师同意在网上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时要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86%的教师从不在网上制造和传播不健康信息, 96%的教师从不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以上数据表明, 中学教师目前信息道德素养较健康, 但信息意识尚需加强, 信息知识较为缺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都偏弱, 信息技术应用的自觉性较差;缺乏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及能力亟待提高。

2.教师信息素养欠缺成为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1) “人”的进化落后于“物”的进化,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近几十年来, 我国教育信息基础建设已得到大力发展, 但片面重视信息生态“环境”建设而忽视“人”的建设的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 在农村学校, 由于缺乏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 大部分教师表示不会使用这些“环境”或觉得使用麻烦而宁愿选择传统的教育方式, 使得看似高大上的信息工程变成“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 在表面看似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 很多资源内容重复而无创意, 让教师真正能够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严重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 缺乏使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搜集及获取资源的主动性, 从而不能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最终导致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2) “生态链”秩序被打乱, 无法实现自我“进化”

从信息生态理论中我们知道, 教师教育信息实践能力的增强能对教育信息化环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促使教育设备更新换代, 进而促使教育信息技术的改进, 而教育信息技术的改进又能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增强。在这个“生态链”中, 教育信息设备的更新是由教师的教育实践决定的, 是为适应教育需求而生的, 如果要教育反过来适应教育信息设备和技术, 那么正常的“生态链”秩序必被打乱, 整个系统将陷入紊乱状态。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呈现出这种“反适应”模式, 由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欠缺, 无法建设出真正适合教育教学实践的信息化环境所需要的设施和技术, 更无法根据新需求进行创新, 所以教育信息的“进化”大多只能借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例如, 教育信息先进设备大多由通讯行业引进, 每引进一种新设备, 教师都被迫开始学习它的使用, 从而实现“被进化”, 而这种“外来物种”由于没有适应性, 无法和教育真正融合, 成为无法实现自我“进化”的“铁疙瘩”, 经过一段时间又因新的外来先进设备的“入侵”而被淘汰, 教师又开始学习新的外来先进设备。这种“倒逼”进化模式, 破坏了整个教育信息“生态链”,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被动“进化”怪圈, 使得整个教育信息生态系统难以完成自我“进化”。

(3) 直接关闭了学生信息化的通道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2011年,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宁波市江东区初三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在学校、年龄、性别、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使用计算机频率和使用网络频率这七个影响因素中, 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最大, 而学校里对学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 因此, 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无形的抵制将直接关闭学生信息化的通道。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1.转变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人”, 即媒介是人的各种感官的延伸, 这句话强调了“人”在信息世界的主导地位, 充分体现了信息世界里“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把这句话微观化到教育信息生态领域, 则与教育信息生态观中“人是核心因素”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价值所在, 重“物”轻“人”必将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 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生态观, 紧紧把握“人”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 以人之应用为出发点, 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只有将人与信息环境中各“物种”紧密结合, 才能切实优化教育信息环境, 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2.建立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内在驱动力

在正确理念的基础上, 机制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使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自觉地结合起来, 建立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明确教师职责、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的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测评系统, 该系统能通过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案例对教师开展情境测评, 从而提高教师测评服务的便捷有效性, 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以便查漏补缺。建立有效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应用教育信息技术, 将应用能力与教师考核挂钩, 作为其职务 (职称) 评聘、绩效考核奖励、资格定期注册和资格认定等的条件。另外, 应把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纳入中学办学水平评估及校长考评体系, 有力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培训—测评—应用”的激励模式, 系统化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3.加大教师培训投资力度, 促进教育信息生态和谐发展

目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比例是9∶0.5∶0.5, 即硬件占了90%, 软件和人才的培养分别只占了5%。学校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即任何信息化项目都是将资金投向硬件, 致使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而无法提高教育信息素养, 也使得几百上千万的设备在教学中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对教师的培训上来, 人培养出来了, 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能实现自我“进化”了, 才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投资方式, 一般国外教育信息化投资比例大致是4∶3∶3, 即硬件占40%、软件和资源占30%、人才的培养占30%。将30%的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和应用效果的奖励上来, 能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 将失衡的“生态链”恢复到正常轨道上, 从而增强整个生态圈的自我“进化”能力, 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组成的特定的生态环境, 系统中各“物种”因素地位明晰, 通过特定的“生态链”互相影响, 共同“进化”, 达到平衡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进化”。本文以该理论为视角, 审视了我国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 并提出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素养,中学

参考文献

[1]关松林.教育信息化校长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89-90.

[2]余胜泉.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EB/OL].http://www.etc.edu.cn/academist/ysq/shengtaiguan.htm.

[3]刘巧丽.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 2003 (2) :146-147.

[4]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的生态观:信息生态系统[J].教育技术导刊, 2006 (7) .

[5]朱永海.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透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2) :21-26.

13.在书写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篇十三

——区新世纪小学聘请“书法专家”进行全员培训

10月12日下午,新世纪小学全体干部教师在阶梯教室集会,参与了盼望已久的书法培训。

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学初我校就把提升教师的书法水平列为这学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学校师资队伍规划及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特邀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胶南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陈东培老师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

会上,陈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只有用心去做,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让老师明白知易行难的道理。然后讲了一些书法规律,并以“永”字为例演示了运笔八法,总结出写好字的三条基本要求“准确、形美、迅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的讲座,将书法与国学文化融为一体,令老师们耳目一新;将书写与做人、做事等方面相给合,给老师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不仅是书法培训,更是师德教育,收到了非常特别的效果。

14.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四

一、概念界定

(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比较全面且较为经典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 (ALA) ,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华东师范大学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指出,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 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其中包含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 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同时王吉庆教授还指出,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 不仅要看他能否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 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信息素养的解释实质上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作为信息素养的核心。然而从当前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考核制度来看, 探讨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展开, 即以“科研来促进教学, 教学促进发展”。因此, 除了必需的教学设计能力外, 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检索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即利用信息素养服务于科研的能力, 也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这个能力对高校教师尤为重要。所以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还应包括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信息素养、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应具有的促进其职业自我发展的信息素养, 即利用信息素养服务于科研的能力。

二、我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 整体。

我校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不是很高, 主要原因是我院处于欠发达地区、属一般院校, 科研课题少, 经费不充足, 图书馆中外文资料不齐全, 信息资源使用不便, 教师见的资料少, 图书馆服务能力跟不上, 教师的信息素养较弱。

(二) 信息意识。

部分老教师主动利用电子信息资源获取有效专业信息的意识淡薄、信息敏感度低、不具备开放的信息意识, 未能意识到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和Internet信息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终身学习的意识还不够全面。而青年教师一般来讲信息意识强, 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 增强教学科研能力, 但工作经验缺乏, 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三) 信息能力。

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能顺利地使用国内的各种媒体信息资源, 获得所需, 但使用国外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缺乏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计算机运用能力薄弱, 在应用计算机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时存在诸多障碍。一些资深的硕士、博士教师的信息素养很高, 对信息获取接受能力、识别利用能力、存储评价能力及创造能力很强。

(四) 信息道德。

教师们已具有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 尊重知识产权, 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合理规范地使用他人成果;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 但对信息道德和法律问题及网络安全问题的了解不太到位。

三、高校图书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服务措施

(一)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大以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图书馆来工作, 逐步改变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较低的状况, 尤其要引进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决策者要强化图书馆人的网络意识, 注重计算机应用教育, 在懂得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图书馆要加大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继续教育, 有计划地实行继续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培养, 要在强调知识、原理、观念的基础上, 重视吸纳、驾驭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获得意识的提升;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同时, 注重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员只有通过岗位培训、参加培训班学习、学术研讨会及到高等院校学习和实习等不同的形式, 提高自身素养, 才能肩负起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任。

(二) 制定培养规划, 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训。

1. 培养教师的信息利用能力。

当教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能力, 就能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在图书馆的指导下由自己建构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 能选定并联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教师就会在信息海洋中遨游;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在考虑所需信息的可用性时, 能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搜索信息, 如图书馆图书借阅、异地使用资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网上资源。这就是说, 对所要获取的某种信息, 教师会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 有条不紊地获取, 最终决定取舍信息。图书馆要思索的是如何挖掘教师信息素养的潜在能力, 使教师在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其价值能力得以兑现。兑现是多元性的表现, 因为教师对信息的选择和参考程度是多元性的。如与学生交流某个课题;探索研究课题及其它信息需要;对课题的确认和理解归纳;在反复执行过程中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课题熟悉程度的探索;对所探索认可的信息源使之条理化, 并且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得到认同, 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低价文本等。这种对信息选择和参考的多元性, 正是教师信息利用能力的表现。

2. 培养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

教师要有效而高效地获取文献或网络信息资源, 关键是其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 即能否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 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 确定网上信息搜索的范围和重点, 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 而且对所索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创新;能否选用最适当的探究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 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图书馆是网上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承担着信息传播的重任, 必须懂得怎样提供服务, 如提供数据服务、数据查询、数据传递及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因此, 图书馆要重视人员和用户的培训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进行网络技术、网上资源利用、各类常用软件使用与服务的培训;书目指导、数据库检索方法和经验讲授、帮助用户制定多种数据库的检索策略。通过浏览器下载资源, 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用FTP进行文件的传输, 下载网上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杂志, 将下载资源归类、整理, 使信息有序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果教师的需求能力已经具备, 加之图书馆员处理信息技巧有序, 双方无障碍的提供与选择的合作, 图书馆网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将井然有序。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真正实现共建、共知、共享的完美。

3. 培养教师的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也是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体现, 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由计算机素质、图书馆素质及批判性思维构成。具体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 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及表达信息、创造使用信息的能力;从所收集的信息中遴选出信息文本的中心思想, 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在综述和评价信息当中具有创新理念。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不是纯粹的技术性服务, 而是在网络环境下面对新信息技术的发展,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提供有深度、研究级的信息服务。信息人员面对浩如烟海但鱼龙混珠的网上信息, 就是要开发新技术去甄别、去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应该建立更多的数据库, 提供有序、有用的信息。

4. 培养教师的信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凸显, 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创新的表现。教师拥有这种能力, 就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它的效果在于用一种组织内容并运用一种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和有利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格式。比如教师在运用知识的同时, 即将知识与技能整合, 寻找信息、评价信息、对新旧信息进行整合, 选择一种有利于目的实现的表现形式, 再将设计与信息交流、创新的作品融合在一起, 展示教师个体创造性的一面, 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一个先进的图书馆应当是拥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的文化信息机构。在这种机构,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当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当他在利用WWW技术开发各种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求编制导航系统、建立特色数据库、利用最佳网点、最佳路线与方式帮助读者查询信息等一系列的服务时, 其服务的过程即是创造和创新的过程。

5. 加强教师的信息道德水平。

教师要懂得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并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和有关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的礼貌和网络行为规范。应当具备较为准确的判断力, 懂得知识产权、版权和合法使用带有版权的资料。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教师也需要有信息道德意识。有必要思考的是: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服务过程中, 怎样建立一个符合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机制, 使传播者和用户懂得如何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 尊重信息知识产权, 保护信息隐私, 防止信息垃圾及信息污染, 不传播不良信息等。

6. 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

图书馆要经常介绍现代文献信息特点, 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应大力宣传人文精神, 消除学者的学术浮躁心理, 树立“只求透析, 不求闻达”的学术理念。信息资源浩如烟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信息教育中的领航人的教师, 应时刻了解国际上科研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 并能从大量信息中感知有用信息, 提高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这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紧迫性、责任感, 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 提高信息素养。

最后, 高校图书馆还要直接参与教育信息化改革, 应积极促进信息资源的建设, 大力发展远程登陆服务 (Telnet) , 提供联机检索功能, 克服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衡状况, 保证高校教师信息资源供给, 提高整个校园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 在信息时代, 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际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这需要人们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提高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利用互联网吸取国外先进的东西, 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赶超世界先进教学水平, 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文章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出发, 针对我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一系列服务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07月第1版, 47-48.

[2]张文萍.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中的作用和对策[J].高教论坛, 2008, 6.

15.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五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 计算机教师 技能 素养

在中职教育发展及信息化的共同作用下,提升计算机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成为中职院校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技能和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中职教学的理念、方式和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计算机教师掌握了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所以在信息化教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计算机技术、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在不同学期,中职计算机教材和教学软件版本等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最后,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为学生和教学服务。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构建者、提供者以及活动组织者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技能与素养的有效途径

1.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保证自身素质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学校必须定期组织计算机教师深入企业实习,或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保证知识结构的时效性。

2.参与教学软件的研发

计算机教师自身具备研发教学软件的能力,所以中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开发教学软件。中职院校所使用的大多数软件,是由专业团队与学校一起研发,计算机教师参与其中,不但能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确保软件的适用性,还能在参与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

3.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信息化教学不仅能给教学提供便利,也给计算机教师带来了挑战。在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更新教学理念,切实、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资源,将现代化教学理念与计算机教学有机融合,提高计算机教学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4.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比赛

我国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化大赛,是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效交流及展示的平台,赛事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及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参加比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技能与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发展和改革的速度。

5.建设资源库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技能及素养,中职院校要建立完善且丰富的资源库,以支持计算机教学。如课件中所需要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师可以把它进行分类并建成相应的资源库,方便教师教学所用。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技能及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素养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7).

[2]刘健.浅谈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技能与素养[J].教师,2015,(5).

[3]刘艳阳.外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内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2013年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J].才智,2013,(35).

16.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总结 篇十六

为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成为学生尊重和喜爱的教师,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学习和提高:

一、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

本学期,我读了《点击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小学语文教学》……在认真阅读这些书籍的同时,我一边做笔记,一边写心得,并努力把读书获得的知识,应用在课堂上。

二、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提升课堂技能技巧。

阅读教材的时候,我努力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课备的充分了,教学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课上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练习,达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课上,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某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我马上提醒;有学生在交头接耳,不注意听讲,我马上把他叫起来;有孩子老走神,那可能是他在课外或课间,遇到了烦心事,意识到这些,正确地处理,就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了。

三、加强平时批改、评辅作业。

作业能很好地反映出孩子近段时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状况。所以,平时我就严抓作业,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项作业,我都要去他们认真完成,然后我及时批改,有错的及时发下去改,不会做的,我叫到跟前予以辅导,关注学困生,尽量使每一个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四、动手写下水文,重视习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提升我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和交谈对象及随时反馈与沟通。因此,有时口头语就显得不完整、不准确。这就是生活中常见到的有的人很健谈却不会写。而书面语言就必须要求十分完整和精写。文章中若出现用字不当,语意不通这类现象,就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因此,当我们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就得到提高。课堂上一个语意清晰、出口成章的老师一定会深受学生们喜爱。教学效果自不待言喻。写作也能提升我们的阅读品质。当一个人有了写作的习惯时,那么在阅读上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你一定会去不自觉地地品味别人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揣摩别人是怎么立意的,探讨别人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想法从别人的佳作中汲取值得学习的东西。阅读的层次很自然地得到升华。

2013—2014年第二学期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总结

蛮会中心小学

陈丽

上一篇:2018届四川重点高中高三收心政治考试题下一篇:企划部年终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