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红楼梦》的意义(精选4篇)
1.歌剧《红楼梦》的意义 篇一
浅析歌剧《茶花女》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姓名:佐夫
学号:20122410001 闻名世界的歌剧《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创作的。威尔第在阅读由法国作家小仲马所写的小说《茶花女》之后,因为被小说中的情节所打动,于是邀请了作家小仲马对这部小说进行了改编,截取了一部分故事情节,从而完成了歌剧《茶花女》的创作。虽然这部歌剧主要是以当时法国上流社会为故事背景所写的,但自从该歌剧首演以来,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直都是全世界被表演次数最多的歌剧,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并成为歌剧中的经典。同时,这部歌剧中一些经典的唱段,也常常被成为声乐名家们经常表演的曲目。
这部歌剧讲述了十九世纪巴黎城中,一个著名交际花薇奥莉塔和一个乡下的富豪之子阿尔弗雷德的爱情故事。薇奥莉塔因为喜爱茶花而被人们称为“茶花女”,再一次交际舞会上,茶花女邂逅了阿尔弗雷德,并与之相恋,坠入爱河。而后,为了与阿尔弗雷德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依然变卖掉自己的资产,决心与阿尔弗雷德到乡村一起生活,然而,阿尔弗雷德父亲却此时突然出现,他为了他的子女而来,说服了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雷德。薇奥莉塔为了保全阿尔弗雷德家族的名声,依然离开了他,回到巴黎。最终,在一系列徘徊反复的情节之下,在薇奥莉塔生命弥留之际,阿尔弗雷德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理解了薇奥莉塔的痛处,并恳求她的原谅,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一次相遇,两人勇敢的跨越等级界限而走到一起,而因为一个误会,却最后遗憾终身。丰富的故事内容,鲜明的人物特色,使其足以突破时代的界限,受到人们的欢迎。
音乐具有美育的功能,可以给人带来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三种。而歌剧作为一种典型的音乐艺术,《茶花女》也是非常经典的歌剧作品,它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意义。
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歌剧演艺事业也不断升温。而作为经典歌剧,《茶花女》首当其冲的出现在各大剧场中,配合专业的演出团体,《茶花女》的艺术魅力也带给了人们一次次冲击。同时,各大艺术院校声乐歌剧类专业的师生也经常将《茶花女》作为演出的经典曲目,例如,中央音乐学院每一次校庆,就会邀请学校老中青三代的歌唱家们相继登台,连演四场《茶花女》。这足可见《茶花女》不管在专业领域,还是大众演艺市场中,都有着较高的曝光度。
而另外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演艺市场中观看歌剧的主力军无疑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这一部分人群有着对歌剧音乐艺术强烈的兴趣,但却缺乏一些对歌剧背景的了解,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阻隔,无法很好的欣赏歌剧。另外一方面,《茶花女》作为经典歌剧的代表,也由于自身的时代背景所限,难免会和当下的观众们的认知观念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作品本身的表达。因此,分析歌剧《茶花女》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利于寻找歌剧本身演出的营销宣传导向,使歌剧本身的魅力得以更顺畅的传播。
歌剧《茶花女》对于当代大学生有审美作用。音乐对人的三种教育功能首先作用与什么作用,只有当听众感到好听,才会继续听下去,体会音乐中的感情与深意。因此,审美作用也是音乐自身魅力表现的最明显的一点。
《茶花女》歌剧中的旋律具有丰富的形象性,抒情性,生动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情感状态。如歌剧中的唱段“还是永远自由地追逐快乐吧”,刻画了薇奥莉塔的侧面,象那些带有复杂装饰音,自然使我们感受到这薇奥莉塔原本轻浮的性格。除此以外,《茶花女》的一些唱段是从民间音乐改变而来,朗朗上口,有些亲切朴素的特色。例如唱段“祝酒歌”,这段唱段流传之广以至于许多人先知道这首歌,而后才知道歌剧《茶花女》。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当前我国流行歌曲的质量普遍不高,立意也非常浅薄单薄。而《茶花女》作为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它的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们更加高雅的艺术情趣,促进他们对于歌剧艺术的了解,从而有益于他们对于日常精神文化产品的选择。
歌剧《茶花女》对于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作用。音乐有利于人们认识时代的精神和当时的人们内心生活。《茶花女》是意大利歌剧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作曲家威尔第最有影响力,最具社会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以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为蓝本改编,具有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例如,歌剧中将一个薇奥莉塔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交际花形象搬上舞台,并由她的故事来传达一些为人们所歌颂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这在当时是一个轰动性的举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由于史料的局限性,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多的只能基于以文字为主的内容。《茶花女》作为十九世纪的歌剧作品,在丰富大学生对于西方歌剧艺术认识的同时,也能更加生动的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以促进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知识的储备。
歌剧《茶花女》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积极的教育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评分体现在音乐家在作品中对现实做出的情感、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评价,如果这些评价被听众所接受,就能影响听众、教育听众。在歌剧《茶花女》,薇奥莉塔在发现自己爱上阿尔弗雷德之后,她放弃了公爵的关系,失去了自己经济来源。为了维持与阿尔弗雷德的生活,她变卖掉自己的资产。而后来,由于阿尔弗雷德父亲的请求,她又因为爱,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回到巴黎远离他。这样纯真坚定的爱情深深的感人了无数观众。
而当代大学生,往往却因为受到整个社会大风气的影响,在自身的感情生活上往往会受到事业和物质的干扰。爱情在所谓现实的压力下显得单薄无力,更有甚者会为了财富和地位扭曲自己爱情的选择。而薇奥莉塔对待爱情的态度无疑会影响这些大学生观众们,使他们拥有一个正常的爱情观,重寻爱情的忠贞和美好。
歌剧是一门以音乐为主,集合表演,喜剧,舞蹈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茶花女》更是歌剧中的经典作品,我们应当通过分析这部歌剧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对《茶花女》歌剧的演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宣传,使得大学生们可以更加主动的欣赏这部歌剧,接收高雅艺术的熏陶,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郑晓阳.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论析.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汪晓露.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薇奥莱塔角色的形象塑造.南京师范大学, 2006,(04).苏毅苗.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重庆师范大学.2010.1
2.歌剧《红楼梦》的意义 篇二
作品的宏大气场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谬曲演红楼梦”, 是作品的总纲。这一回涉及音乐描写共两处:一处是在睡梦里到太虚幻境。忽然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这是作品中音乐的序曲, 也是对生命的吟唱。生命源于“情”, 可是最终却绝于“情”, 情是生命里最核心的要素。曹雪芹体验到了人类情感的悲剧性, 他从灵魂的深处发出了为情而哭的生命颤音, 它如一个个画外音在提醒读者, 生命如何“亦可免沉沦之苦”?也使整部作品在神界与人界, 在离开与回归之间联通了起来, 如空谷绝音在作品构建的硕大时空里回响不绝, 又如生命情感的隐喻之音, 时时让我们在沉思生命的荒唐里而觉醒。这就使整部作品有了深邃的哲理, 避免了因为“大旨谈情”而使作品流于密实而涩滞。音乐构建了作品生命美学的宏大气场, 我们会在这种气场的氛围里, 占据超越生命局限与生活拘囿的制高点, 来自由地观照生命形态与生活形貌。
音乐是“梦”的显现。第五回涉及音乐描写的另一处, 是在贾宝玉被警幻仙子“醉以灵酒, 沁以仙茗”之后, 又“警以妙曲”——《红楼梦》十二曲。但对于此时“凡心偶炽”、“尝欲”急切的贾宝玉来讲, 这是虚写, 因为这些曲子都是对生命情感的吟唱。在生命的气场里, 生命的形态就是这般虚无缥缈, 扑朔迷离, 这也是“写实”文学里的一种“间离”, 而“间离”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观照。“命”与“运”的纠缠, 演变填充了生命的内涵。十二支曲子, 实际上一直回荡在我们耳边, 回荡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我们在这种悲凉的气场里, 感觉到了生命的沉重, 仿佛也听到了生命那悲欢离合的沉重叹息。这种气场, 使我们自觉地从自然人生、社会人生向审美人生层面过渡。尤其是那支“红楼梦引子”, 是《红楼梦》这部经典的“片头曲”, 更是“主题歌”。“谁为情种”的发问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它确立了生命历程里的起点与终点。它也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本质。情感是最荡人魂魄的元素, 音乐是生命的声音, 是生命的征兆或卜辞, 这些曲子不是宿命的宣示, 而恰恰是人类命运的无奈与荒诞。
生活的缕缕颤音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 会发现小说在生活场景的描绘里, 总爱穿插音乐来渲染主旨、烘托气氛。这些音乐不仅仅是故事的点缀, 而且是生活本身发出的缕缕颤音。比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林黛玉“正欲回房, 刚走到棃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 歌声婉转”。音乐是林黛玉生活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当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 她只是觉得“十分感慨缠绵”。等再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时, 已不仅仅是感官的欣赏, 而是人物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是人物心灵发出的缕缕颤音。作者洋洋洒洒, 把人物的情感世界、命运追问、生活意义, 全都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显得高贵典雅, 不落俗套, 又与人物的心境极度吻合, 与生活环境的氛围极为融洽适宜。
《红楼梦》里的音乐艺术还是生活的铺陈与延展。音乐能够愉悦心灵, 能够为平淡的生活增添无穷的韵味。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制造声音”, 生活就是声音的叠加与组合, 没有声音的生活是死寂枯槁无味沉闷的生活。《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小说, 它的音乐描写就应该成为小说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 就不仅要用视觉, 更要充分调动听觉, 来体验作者那“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深刻意蕴。音乐的氛围里, 我们体验到命运的无常、生命的荒诞, 特别是“秦可卿”死后那“和音奏乐”的排场下面各色人物的表演。音乐在小说里是生命之音、是生活之音。命运无常, 生命短暂, 音乐是一种巫语。“悲音”是小说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 有时候这种“悲音”是通过“乐音”来表达的。《红楼梦》是一部生命“悲音”的大放送, 在生活中麻木陶醉的人们, 会被这让人心颤的“悲音”所击倒。“悲音”是《红楼梦》的“主旋律”, 是对生命“在场”的提醒。《红楼梦》“悲音”从低回细小到高昂粗放的大爆发, 使命运之神开始紧紧地叩响了生命的门环, 我们听到了无常那肆虐的号叫。在生活的欢愉里, 我们看到了“叹人世, 终难定”的叵测与诡谲。
生命的空谷绝响
3.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篇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好了歌》注
《红楼梦》这部极具现实主义意义的伟大作品,反映了历史和现实中关于财富和权力的悲剧性循环。每次重读都是一次震撼。作者以上帝般的眼光俯视人类上演的一出出活剧。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兴衰的轮廓,把我们带入一个悲凉的现实世界;人人皆为小丑,上蹿下跳,群魔乱舞,最终都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1949年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在大陆最后的日子里,在即将飞离成都时,父子二人来到成都市望江公园,在崇丽阁上读起崇丽阁长联: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进攻部队的炮声渐近,蒋氏父子在亭前唏嘘不已,仓皇飞去,到那个孤岛上,终老至死。看看这些历史,感觉这种悲剧性的循环很没有意义。人生苦短,争来争去,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最终没有赢家。
4.歌剧《红楼梦》的意义 篇四
关键词:《红楼梦》;景观环境;象征意义
《红楼梦》中有大量景观环境的叙述与人物的性情意趣达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意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动感契合、交流。是中国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极好的一部古代小说。曹雪芹用他独特的方式去感悟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艺术地把他的感知形象的表达出来,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和描写风格,其中灵活的运用象征手法,向人们含蓄地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一、《红楼梦》中“竹”的描写与象征
首先来说竹,曹雪芹笔下的竹是一大特色。竹的外观、神态,全都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一起摆动,就好像是林黛玉婀娜的身材和扶风弱柳的步态,并且竹傲视群芳,这与林黛玉不浓妆艳抹及高洁清高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寒风冰霜,冬傲冰霜白雪的不屈品格,真可谓是"竿竿翠竹映潇湘"。与黛玉叛逆的性格完全相符。竹是林黛玉完美的象征。竹又反映了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的悲惨命运。竹是林黛玉清新脱俗形象的象征,首先象征了林黛玉的貌美容貌,婀娜的身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写尽潇湘馆的幽雅,完全是诗歌儿化了,可以想像这样的画面,居住在这种环境的人,一定是位体态轻盈、情丝袅袅的女子。她像并砌的竹,给人带来舒服、安静;她像窗外的竹能使人永远感到快乐。请永远不要去打扰竹(黛玉),美梦已经在纯洁的心灵中回荡…
二、《红楼梦》中“石头”的描写与象征
作为《红楼梦》的一个中心意象"石头",对全书的整体文化基调的定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红楼梦》的开篇:"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从此开始,曹雪芹开始详尽的描写的贾所带宝玉的由来,指出其原本是补天剩下的石头,落入凡间便成为了贾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从此,石头便成了贾纨绔心性的象征,他蔑视狡诈的世俗经济,嘲笑迂腐的八股文,嫌弃男人追随学习八股文,这一点可以从他说过的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可以知道,他靠近男人就觉得恶臭污浊,靠近女孩便觉得神清气爽可以看出。他坚持着自己原本的品行,强烈反对家庭和社会对他的雕琢,直到最后,宝玉遁入空门,这块与生俱来的玉也还原为弃石,落回到了茫茫的荒山。
三、《红楼梦》中“水”的描写与象征
大观园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因人而异设置景物、因景而异设置植物,不同植物象征着不同人的品行,有塑造人文环境,烘托情景气氛的作用。大观园内怡红院是最金碧辉煌的院落。院外有蔷薇、碧桃花等,院里有海棠、松树、芭蕉树等。所以怡红院是以红色的暖色调为主,背景辅以淡绿,颜色明快,清新淡雅,极好地表现了贾宝玉"花花公子"的性格特点。薛宝钗住的蘅芜苑。没有鲜花,没有树木,只有各种香草。香草虽然不美艳,但是其香味让沁人肺腑,这种植物配置,准确地体现了薛宝钗朴实无华而心地善良的人物特征。
《红楼梦》中水的意象大体有流水、眼泪、雨水等,它是大观园中女儿高洁无暇的心灵和淳朴爱情的象征。曹雪芹极其喜欢水。大观园的景观结构规划中,随处可以见到流动的水,使园中诸多景致增添了绵远的韵味;并且大观园里的水条条连通,永远流动,甚至没有一处是死水,这也是曹雪芹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用延绵不绝的活水来类比大观园中人物的纯洁、蕴含着天地灵气。当人生愁苦时,由己及物,人们大多考虑落花,使其成为抒发愁肠百结的物体。即使是表达一种对永恒生命的哲理式感悟,也可以借花朵以发抒。到了《红楼梦》,仍然保留着传统,其伟大的艺术构思又使花意象具有多重功能。在《红楼梦》中,有许多章节来详细的写花,如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等等,可谓美不胜收。这么多描写中,"黛玉葬花"被人传颂最多。
《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之多,抛开自然景物,其楼阁建筑,装饰也是极为用心,对中国园林建筑史的意义非常大。作者在书中的每一景,每一言,都做了很深的考究,以使人景交融,以人称景,以景喻人,以达到极高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呕心沥血终成一代名著。
参考文献:
[1]吴琼. 论《红楼梦》中“风”意象的叙事功能[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高淮生,李春强. 十年来《红楼梦》叙事学研究述评[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
【歌剧《红楼梦》的意义】推荐阅读:
中国歌剧赏析06-10
歌剧江姐分析06-19
歌剧卡门分析09-10
中国歌剧发展11-02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08-17
歌剧片段欣赏(11)教案09-21
歌剧舞剧观后感10-03
浅谈欣赏《中外歌剧》感想09-30
《歌剧魅影》观后感600字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