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治报告

2025-01-19

形式与政治报告(精选9篇)

1.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一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理学院统计131

2013210028凯尤木·麦海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原因,并阐述在抗日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对于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体现的作用,并且也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最后对于历史,我们要敢于承认,敢于面对,不忘历史,坚守历史,并且做到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对于国内本身,坚持做好四个“坚定不移”,开创未来

关键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一.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歌在耳边响起,中华民族到了该站起来的时候了。是中国国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大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支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接下来我再将分为五个小的方面讲解下。

1937年7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号召“工厂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应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的最前线。毛主席说过“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分析了所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令人信服地得出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有一个坚持实行持久站战略: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如此不好的环境里逢生,最后能得到最终的胜利

最后符合我们共产党的一种作战风格是开展游击战。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等等对敌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与困扰,为我方的种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策应,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的同时也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一是实现了中国社会史无前例的政治民主;二是开展“减租减息”,改革农村社会的生产关系,提高积极性;三是实行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四是实行抗日的文化和教育政策,激励和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二.述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1年9月,日本率先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再从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10年。在这段期间中国投入的可计量人数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10多个省区,被卷入战争人口达4亿之多,而当时喊的口号“中国四万万同胞……..”就表明了,这战争其实涉及到了每一个国人。

在战争过程中毙伤俘日军

150余万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以上;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其中超过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占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反抗侵略战争长达14年,在期间是苏联、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是英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5倍;后又入缅援英作战远征军,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在3年多时间里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挽救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

在这段期间苏联元帅崔可夫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

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这是在当时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对于整个世界大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但是中国却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且在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中国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931年11月„慰安所,1938年2月18日起„重庆大轰炸,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9年秋开始„三光政策等等事实证明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但是日本右翼势力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混淆人们的视听。甚至全面否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质疑南京大屠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2015年8月14日,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回避直接道歉。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这是世界所不能接受的,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是日本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的不悔过的可耻行为,我们一定要督促日本承认侵华这个不容弯曲的历史。

在日本侵略中国这段时间里中国在抗战中共牺牲3500余万军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和26年的工业总产值;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美元。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短暂性往后退的现象,还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批领导集体在努力建设的情况下,才在慢慢回转。

在结束世界大战后,中国中央坚定维护战后秩序。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形成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通过纽伦堡、东京两场历史性审判,以及战胜国条约、战败国改造等一系列战后制度安排,限制德日两国发展方向与政治军事野心。70年来,中国一直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改革者,助力联合国这艘大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得更稳、开得更好。

最后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做好四个坚定不移。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旧中国“政治腐败,科技落后”。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这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认真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大胆引进人类科技进步创造的优秀成果。全面提升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总结

历史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敢于面对历史。回顾历史,回顾我们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献出了生命,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奋发图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对于国家的四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可能还太远了,但国民的素质体现在与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遵守国家法规,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础上,做出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不要让国家以我们为耻。

2.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二

1思想政治理念不明确

思想政治理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是道德的基础,能为人们确立坚定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价值观念面临着新的撞击和整合,虽然当代研究生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不能不看到研究生的政治观正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另外,由于社会竞争机制及利益驱动功能的增强,研究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趋于务实,个人功利意识增强,讲究个人实惠。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常常以个人的发展为视点来看待问题,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家社会看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和手段,在思想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淡化和弱化,一些人在金钱名利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和人生没有清醒的认识。

2低龄趋势明显,集体意识淡薄

随着应届毕业生继续攻读学位及短期工作后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降低。仅以南开大学2008年研究生招生为例,24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占录取硕士生总数的74%,26岁以下的博士生占录取博士生总数的57%,研究生群体低龄化的特点十分突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本科生有明显差异,他们基于从事学习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因学科 (专业) 或导师等因素而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的班级,加之研究生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式的多层次性,使得“小团队”效应更加突显,一些在读研究生数量已接近或超过本科生的高校,暴露了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

3心理问题频发

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社会对其期望值高,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学业、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的活动领域狭小,交往受限制,因此很难弥补感情上的空白,没有工作趋向,没有感情依托。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焦灼的感觉,学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好,自觉前途渺茫。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常常萌生自卑感且敏感脆弱,遇事容易采取逃避和自闭的做法。有研究表明,研究生当中37%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自身意识或他人察觉,负性情绪容易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爆发,从而直接威胁个人身心健康与校园和谐稳定。

4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是当前研究生面临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研究生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较差,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但由于研究生来自不同地域,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差异明显,所以常常由于无法容忍对方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矛盾。而且现在研究生中独生子女增多,他们从小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做事往往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另外,部分研究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孤傲和自大的心态,从而造成了研究生人际关系紧张。

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难以转化为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诉求。因此,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确立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一是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即引导和调动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以研究生自我教育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二是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寻符合研究生工作内外规律与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分层分类落实到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基于此,当前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强化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

1吸纳研究生导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使研究生学会做学问的同时学会做人。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错误思潮,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动摇,这就要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中,应当时时校正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导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导师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要注意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强调在学术道德和人品方面对研究生的率先垂范。此外,高校在遴选导师时还要注意和加大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

2开展研究生论坛和专题讲座

由著名专家和学者主讲的研究生论坛的内容往往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会吸引很多不同领域研究生来参加。这些学者本身的人格力量和他们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科研经历,也能对研究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研究生论坛也可以加强学风培养,增进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

3指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两个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研究生自我教育互相协调、形成合力。由于研究生年龄普遍较大,不但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还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思想状况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开展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依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积极利用研究生会、科技协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研究生中综合素质较好并且发展相对较快的骨干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培养,把他们的积极影响予以整合,带动其他研究生共同发展,此外还要指导研究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听有关报告讲座,为研究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机会,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二)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研究生时期更多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少安排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但在高校仍然普通开设了政治课,这些课程对同学们提高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研究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对知识性原理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另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思维高度和学识修养使得单纯的理论说教会失去新意和吸引力,研究生们为修得学分而象征性地学习,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用性便是当务之急。除了要认清时代变化和学生们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变化,并将其切实反映到当前研究生政治教育理论中,还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联系当前学生们所关心的时势和热点,引导研究生理性的思考各种社会问题。

2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研究生党支部是密切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党建为龙头,强化研究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规范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做好支部内的党员教育,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建设方面, 传统的灌输方法将难以施展其作用,支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洞察能力,采取各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在研究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启发觉悟。通过形势报告、播放录像、组织参观、文件学习和讲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研究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力求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针对研究生社会化程度高、个体比较成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由于研究生个体相对比较成熟,入党动机更加复杂,所以培养、考察更要慎重、严格,必须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

3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深入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时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广大研究生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和交流,敢于竞争,大胆创新。当前研究生教育过多的强调专业领域的成果,从而忽视了隐含在科学知识体系里的人文精神。事实证明,人文精神比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因此学术活动中,既要有专业学术交流,又要设置该领域相关道德的研究讨论目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4努力发挥网络优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社会沟通已走向网络化,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广、速度快、影响大,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学术活动较频繁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克服时空限制,建立工作网络系统,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式,进行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开展组织生活, 把网络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但高校也应认识到:一方面,研究生攫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和快捷,在网络所构建的交互式平台上进行科研和思想状况的交流;另一方面,网络管理的滞后性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让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研究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鉴别力,防止错误不当的网络言论扩大影响。

总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关系到国家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才能始终保持研究生工作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光玮, 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2) .

[2]崔晓雁, 王雪鹏.实效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1) .

[3]赵修渝, 董大法, 刘清才.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12) .

[4]叶孟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增刊) .

3.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三

1思想政治理念不明确

思想政治理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是道德的基础,能为人们确立坚定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价值观念面临着新的撞击和整合,虽然当代研究生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不能不看到研究生的政治观正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另外,由于社会竞争机制及利益驱动功能的增强,研究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趋于务实,个人功利意识增强,讲究个人实惠。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常常以个人的发展为视点来看待问题,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家社会看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和手段,在思想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淡化和弱化,一些人在金钱名利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和人生没有清醒的认识。

2低龄趋势明显,集体意识淡薄

随着应届毕业生继续攻读学位及短期工作后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降低。仅以南开大学2008年研究生招生为例,24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占录取硕士生总数的74%,26岁以下的博士生占录取博士生总数的57%,研究生群体低龄化的特点十分突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本科生有明显差异,他们基于从事学习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因学科(专业)或导师等因素而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的班级,加之研究生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式的多层次性,使得“小团队”效应更加突显,一些在读研究生数量已接近或超过本科生的高校,暴露了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

3心理问题频发

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社会对其期望值高,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学业、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的活动领域狭小,交往受限制,因此很难弥补感情上的空白,没有工作趋向,没有感情依托。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焦灼的感觉,学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好,自觉前途渺茫。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常常萌生自卑感且敏感脆弱,遇事容易采取逃避和自闭的做法。有研究表明,研究生当中37%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自身意识或他人察觉,负性情绪容易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爆发,从而直接威胁个人身心健康与校园和谐稳定。

4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是当前研究生面临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研究生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较差,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但由于研究生来自不同地域,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差异明显,所以常常由于无法容忍对方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矛盾。而且现在研究生中独生子女增多,他们从小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做事往往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另外,部分研究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孤傲和自大的心态,从而造成了研究生人际关系紧张。

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难以转化为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诉求。因此,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确立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一是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即引导和调动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以研究生自我教育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二是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寻符合研究生工作内外规律与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分层分类落实到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基于此,当前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强化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

1吸纳研究生导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使研究生学会做学问的同时学会做人。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错误思潮,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动摇,这就要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中,应当时时校正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导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导师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要注意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强调在学术道德和人品方面对研究生的率先垂范。此外,高校在遴选导师时还要注意和加大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

2开展研究生论坛和专题讲座

由著名专家和学者主讲的研究生论坛的内容往往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会吸引很多不同领域研究生来参加。这些学者本身的人格力量和他们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科研经历,也能对研究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研究生论坛也可以加强学风培养,增进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

3指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两个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研究生自我教育互相协调、形成合力。由于研究生年龄普遍较大,不但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还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思想状况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开展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依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积极利用研究生会、科技协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研究生中综合素质较好并且发展相对较快的骨干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培养,把他们的积极影响予以整合,带动其他研究生共同发展,此外还要指导研究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听有关报告讲座,为研究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机会,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二)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研究生时期更多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少安排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但在高校仍然普通开设了政治课,这些课程对同学们提高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研究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对知识性原理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另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思维高度和学识修养使得单纯的理论说教会失去新意和吸引力,研究生们为修得学分而象征性地学习,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用性便是当务之急。除了要认清时代变化和学生们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变化,并将其切实反映到当前研究生政治教育理论中,还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联系当前学生们所关心的时势和热点,引导研究生理性的思考各种社会问题。

2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研究生党支部是密切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党建为龙头,强化研究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规范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做好支部内的党员教育,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建设方面,传统的灌输方法将难以施展其作用,支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洞察能力,采取各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在研究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启发觉悟。通过形势报告、播放录像、组织参观、文件学习和讲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研究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力求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针对研究生社会化程度高、个体比较成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由于研究生个体相对比较成熟,入党动机更加复杂,所以培养、考察更要慎重、严格,必须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

3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深入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时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广大研究生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和交流,敢于竞争,大胆创新。当前研究生教育过多的强调专业领域的成果,从而忽视了隐含在科学知识体系里的人文精神。事实证明,人文精神比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因此学术活动中,既要有专业学术交流,又要设置该领域相关道德的研究讨论目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4努力发挥网络优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社会沟通已走向网络化,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广、速度快、影响大,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学术活动较频繁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克服时空限制,建立工作网络系统,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式,进行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开展组织生活,把网络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但高校也应认识到:一方面,研究生攫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和快捷,在网络所构建的交互式平台上进行科研和思想状况的交流;另一方面,网络管理的滞后性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让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研究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鉴别力,防止错误不当的网络言论扩大影响。

总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关系到国家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才能始终保持研究生工作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2]崔晓雁,王雪鹏.实效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赵修渝,董大法,刘清才.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

[4]叶孟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增刊).

4.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四

燃料管理部:胜应排

当今,国家正处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矛盾也日益突出。对于发电公司来说,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煤炭能源市场的冲击,在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不适应的现象、矛盾和问题,职工思想上产生许多疑虑;前些日子,公司电煤供应紧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部分职工纷纷辞职跑到其他单位,职工危机感更强,思想观念变化更大。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企业党组织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怎样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凝聚力,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增强针对性,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职工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把握人的思想变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就必须正确把握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情绪,关心职工疾苦,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针对性,说的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干部和职工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具体解决。企业每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都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改革方案及时准确地宣传到职工中去,赢得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

首先,要把握职工思想问题的焦点。我们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职工经过几年黄金发电的高峰期,稳定期,电厂有了一定的盈利能力,形成了过平稳日子的思维定式。当公司发展到至今,经营状况困难的时候,职工思想就会随着产生担心、焦虑的心情,担心公司的发展前途。这种心情的产生,是公司生产经营状态在职工思想上的反映,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加以研究,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思考公司的煤源开发与持续发展上来。其次,职工思想变化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规定只能规范职工的行为,书本的内容、上级的指令、企业宣传也只能对职工思维造成一定影响,而不能改变职工的思维方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变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这种变化也有好的一面,它有利于人们克服主观主义、片面性、思想僵化,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再次,思想观念的变化,职工岗位考核与竞赛、薪酬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要及时,才能使职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感增强,有利于职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四,价值观的变化,表现为好坏、是非、功过等标准有所改变。这些新变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特别是部分职工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就是谁也不信,什么也不信,或者好的不信,坏的信,把优良的传统丢掉了。对于这些变化,积极的方面要给以因势利导,消极的方面要给以疏导。一是我们要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职工才能心悦诚服,相信你;二是要善于将大道理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小道理,即把大道理同企业的兴衰、单位的工作、职工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会取得较好效果;三是以身作则作好表率,树立典型;五是要富有人情味。做好长期细致的工作,让职工思想发生潜移默化,并得到职工的认可。

二、尊重人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一个团队,唯有相互信任,才谈得上合作,才有可能发挥团队的作用。参加拓展训练的人都知道,拓展训练是从背摔开始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同样,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真诚的信任是基础。

让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保持职工的工作热情。每个职工都希望拥有4个权力:知情权、参与权、商量权与决定权。只有让职工了解、知道公司的情况,职工才会感觉到在企业中得到重视,有参与感、归属感、荣誉感,在具体工作中才会更加努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如何培养人、关心人、提高人的素质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应以平等的态度和群众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尊重人,理解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管人。要由只注重精神激励向既注重精神激励又注重物质鼓励转变,由一致性要求向一致性、多样性相结合的要求转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热情,就必须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随时肯定职工工作成绩。美国富兰克林说过:“人总是向被肯定的方向求发展。”要保持职工的工作热情,就必须让职工保持自信心;职工的信心来自于上级对工作的肯定。要善于从细微之处

着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我们的职工,特别是对“犯了错”的职工,组织要与他们面对面谈心,提供表达真实思想、理解关爱的平台,与他们平等交流,避免“你说我听”的灌输教育与“一刀切”的生硬考核。让“犯了错”的职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也不能这样“错”了,从而达到化解心头坚冰、增强工作信心的目的。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营造一个激励职工干事业,鼓舞职工干成事业的有利环境上来,使愿意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前途,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对一个企业而言,发现人才、培训人才,固然重要,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更为重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让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强的发展后劲,除了继续做好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外,应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呢?还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有利于职工成长的工作氛围。职工之所以愿意在企业工作,看重的并非只是收入,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因此作为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需要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轻松和谐的气氛。只有这样,职工才会尽力,才愿与上级、平级、下级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工作团队。

三、贴紧职工思想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面向干部职工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解疑释惑,干部职工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往往是他们最想解决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委和党群部门要自觉把这些难点、热点、疑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性,说的是未雨绸缪,因势利导,把工作做在前面。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需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干部职工在想什么、急什么、干什么,切实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从而找准主要问题,选好工作切入点。调查研究一定要认真扎实,切忌走马观花,搞花架子,图形式。要把调研的过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干部职工的思想和情绪,解开疑点和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觉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企业建设。近年来党群干部利用下基层调研的机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

题,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5.政治组织形式 篇五

2014/05/22

一、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

(一)政体

在谈论政权组织形式时,肯定会涉及到政体,我国理论界曾经将二者视为同一概念,但依照何华辉教授的观点,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之间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什么是政体?依照洛克的观点:政体、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视为隶属关系而定,并据此将政体分为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君主政体。现代法学理论上将政体划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民主制或民主共和制,当然也存在少数的君主制,此外多数君主制是虚君主制。

(二)政权组织形式

而政权组织形式则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它实际上是指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或者说是指国家机构内部构成形式。所以说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二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政体侧重于体制,政权组织形式侧重于机关;体制粗略的说明国家权力的组织过程和基本形态,政权组织形式侧重于说明实现国家权力机关及各级机关的关系。因此政体是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和概括,政权组织形式则是政体的具体化。以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为例:当时的雅典政体是典型的民主制,雅典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公民大会特别是五百人议事会,既是立法机构,也是行政和司法机构,在总体上管理城邦的事务:法院除了具有司法权外,也享有立法权。它们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构成了雅典的政权组织形式,雅典的民主政体也是通过它们实现的。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与比较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混合制),政权组织形式也就分属两种不同的政体。

1、资本主义共和政体下有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等四种政权组织形式。(1)总统制主要特征:第一,国家设有议会,议会行使立法权,议员有选民选举产生。第二,国家设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不能罢免总统,总统亦无权解散议会。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一个人不能同时担任议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第三,国家司法权归属法院,法院享有司法审查权,有权依照宪法审查议会立法的合宪性。第四,总统与国会和联邦法院三者平行分立,相互制约。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横向权力之间的严格分立和相互制衡,其中的关键就是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制衡关系。

(2)议会共和制主要特征:第一,国家设有议会掌握立法权,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第二,政府由获得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合组成,政府成员一般由议员兼任,议会与政府相会渗透,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辞职,政府也可以解散议会。第三,国家设有元首,通常称之为总统,总统由议会联合会议选举产生。总统不掌握行政大权,行政权有议会内阁首领总理行使。第四,最高司法委员会是最高司法权力机构,拥有独立司法体制和任命法官的权力,有法官的任命、分配、调遣、提升和规定措施等项权力。

议会共和制的优缺点:一方面行政和立法机构有联系,可提高政府效率和避免政变发生。另一方面议会制容易形成立法部门操控行政部门的情况,而且行政上很难趋向专业化,因为议员的行政专业性远不如技术官僚。一旦发生政党轮替,就对政策的连贯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议会制比较容易形成政党冲突,当议会中反对党占多数时,必然导致政府改组、倒台或议会提前解散,容易引发宪政危机。意大利就是典型的议会共和制国家。

(3)半总统半议会制主要特征:半总统制半议会制主要是1958年后的法国。第一,国家设有议会,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第二,法国总统由普选产生,是国家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拥有任免总理并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会议;有权解散议会,但一年内不得解散两次;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等。第三,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理是总统与议会的中介,对议会就政府的施政纲要承担责任,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要与总政策,迫使总理向总统提出辞职。第四,宪法委员会可通过违宪审查分享立法权,而委员会中有三名成员都是总统任命的。

(3)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委员会制国家主要是指瑞士。

第一,瑞士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只有两院一致批准,法律或决议方能生效。第二,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委员会由众议院选举产生,由7名委员组成,分任7个部的部长,实行集体领导。设主席和副主席,由联邦委员轮任,任期1年,不得连任。第三,众议院不能对委员会提出不信任案,委员会也无权解散议会。第四,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由30名联邦法官和15名候补法官组成,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正、副院长每两年改选一次。联邦保险法院:由9名法官组成,由议会选举产生,正、副院长每两年改选一次。

2.资本主义国家君主制政体中,根据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限制程度不同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1)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征在于:议会君主制类似于前面的议会共和制,只是国家元首不是选举产生出来的总统,而是世袭君主。第一,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严格限制,权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要么必须在有关大臣的“忠告”并连署下行使,实际处于“临朝不临政”的地位。第二,议会和内阁掌握立法、监督、财政等实权。内阁由君主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成员必须是议员。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若下院通过对其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提请君主解散下院重新大选。首相典型的国家如英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时。

(2)二元君主制主要特征: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二元君主制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地主阶级长期拥有巨大势力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带有更多的封建专制君主制的色彩。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都是共和制,但政权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在这里主要介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的主要特征:

第一,选民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大,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机关,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二,人民代表机关在整个国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不可能与其他国家机关存在分权与制衡的关系。第三,人大设常委会,在人大不开会期间代理人大行使权力。

三、人大与议会的了异同

写到这里,自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就是中国的人大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有什么本质区别,二者本质上都是最高权力机关,就拿英国来说,英国式议会至上原则,中国则是人名代表大会掌握国家一切权利,行政权上,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中国则是中央政府对人大负责。

找了一些相关论文之后,总结出来议会制与人大有以下几个区别:

(一)组织原则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会是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一点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西方议会的根本区别。西方议会制度的核心就是分权与制衡,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各自独立、相互制约,不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力。

(二)权力与地位不同 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高度集中地行使国家权力。虽然有些西方国家议会也称为国家权力机关,但在法律地位上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它们的权力还是要小得多。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产生与负责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在监督方面,西方国家的议会也都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但没有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那样广泛。

西方国家的议会对政府主要是预算监督和重大国事行为的审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仅如此,还要对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实施审查和监督,可听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或汇报,可对它们实施执法检查等。议会对司法机关的广泛监督,在西方国家更是少有,因为它们奉行司法独立,法院办案不受包括议会在内的任何组织的干涉。为了确保司法的独立,西方国家大多实行法官终身制,除非违法,他们是不会受到议会的干预或免职的。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则可以通过质询、特定 调查、信访等手段或渠道,对司法案件实行监督,并可以按期选举司法机关的领导人,罢免法官和检察官。全国人大还有一项重要的权力,就是它可以行使认为应该由它行使的权力,这是一项无限的权力,西方国家的议会是没有的。

(三)组织机构不同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与西方国家的议会也不相同。西方国家的议会一般分为两院,分别产生。在立法方面,要结合起来才能行使议会的立法权。我国的人大尽管在内部结构上也分为两个层次,即在人大当中设立常委会, 但是,人大常委会与西方的上议院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代表大会负责,受代表大会监督。常委会仅仅是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权力的机关。所以,西方议会的两院之间的关系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根本不同。

(四)组成人员的产生及其罢免方式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的议员基本上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多层次间接选举产生的,除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外,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议员独立行使职权,一般是不受选民罢免的。他们认为这是议员独立行使职权的保障,主张议员选出之后,是代表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在议会行使职权,不受本选区选民的强制委托,而按自己的能力和独立判断行事,不必拘泥于选民意愿,若让选民罢免议员,势必使议员惟命是从,局限于地区利益或某集团利益。而我国的人大代表则要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罢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能不能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是议会的真民主和假民主、完全民主和不完全民主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制都建立了罢免制,并将它放在突出位置。代表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和罢免,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重要区别之一。

(五)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会议员是专职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西方国家之所以规定议员不能兼任其他职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如果议员兼任其他职务,容易使议员分散精力,从而不能高质量地履行议员职责;二是如果作为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议员兼任其他职务,往往会造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集于一身,从而使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流于形式。西方国家国会议员专职制度是比较完备的,既有宪法上的规定, 又有制度上的保证。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而且有相当—部分兼任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公职。只有在人大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任职的少数代表才属于专职。因此在每次人大会议结束后,各级代表都回到了自己的单位而致力于其本职工作。目前,宪法对人大代表任职问题只是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规定。而且就这一规定而言,它只是排斥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兼任国家公职的可能性, 而对于其他社会职务,宪法并未禁止。事实上,在我国各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有很多人员担任了国家公职之外的其他职务。

六、与政党的关系不同

西方国家,通常是先有议会,后有政党,议会孕育、培养了政党,而且政党又不止一个。所以,政党没有获得超于议会之上的地位和权威。政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议会途径去掌握政权,所以,政党必须服从于议会的形式,离开了议会,政党就难以发挥作用。

6.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六

一、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形式主义流弊,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并且时常改头换面,乔装打扮,招摇过市。当前常见的有:

1.理论学习,装潢门面。把学习理论当成包装自己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武装头脑而是为了武装嘴巴,既不联系思想实际也不联系工作实际,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

2.讲话撰文,空洞无物。作报告写文章,装腔拿调,八股习气浓重,夸夸其谈,洋洋洒洒,尽说些大话、套话、空话,言之无物,了无新意,满篇“思想泡沫”。

3.文山会海,远离实际。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全靠开会议发文件指导工作,无论什么重要的事,似乎只要开了会发了文,就可以万事大吉、心安理得,使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4.名星作派,虚荣浮躁。热衷于在传媒上抛头露面,追求报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忙于各种剪彩和迎来送往,缺乏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敬业精神。

5.刮风跟风,照搬照套。喜欢刮风跟风,闻风而动,见风行事,一个新东西出来,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就照猫画虎,照搬照套,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6.空喊口号,爱鼓虚劲。打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旗号,空喊些不切实际的所谓“新思路”、“新举措”之类的高调,乱定异想天开的目标,干打雷,不下雨,工作一阵风,结果一场空。

7.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热衷于造声势、搞花架子,追求表面的轰轰热热、热热闹闹,实际工作没做多少,汇报起来却头头是道、经验一套一套,其实只是停留在纸上、墙上、嘴上。

8.弄虚作假,自欺欺人。为炫耀所谓“政绩”,不惜采用各种掩人耳目、瞒天过海的手法,欺骗领导,欺骗群众,欺骗自己,明明是白偏说成是黑,明明是东偏说成是西,明明是事故偏要包装成事迹,很多问题被掩盖着,一旦爆发,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

9.急功近利,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而是立足于树“个人形象”、搞“面子工程”、制造“轰动效应”,不顾客观条件,干出一些劳民伤财的傻事蠢事。

10.取悦领导,投其所好。善于观察领导脸色,研究领导心理,投领导所好,满足领导需要,一门心思跑后门拉关系,以博取上级的赏识和提拨。

11.思想保守,唯上唯书。遇事不动脑筋,不想办法,思想僵化,行为保守,书上没有讲的不能动,上级没有指示的不敢干,教条主义严重,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2.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深居“衙门”,居高临下,难以迈开双脚,即使偶尔到群众中走一走,也是摆起架子,装装样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根本无意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显而易见,形式主义是一种藏污纳垢的东西,在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形态下掩盖着各种思想和心理:掩盖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无所事事的官僚主义;掩盖着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观主义;掩盖着丧失党性、放弃原则的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掩盖着虚荣心、享受欲充盈的个人主义;掩盖着以投机、欺骗为特征的市侩意识。在形式主义泛滥之处,上述思想政治污垢必然随之滋生和发展。

二、形式主义危害的严重性

形式主义图虚名,招实祸,害人害己误党误国:

1.形式主义劳民、劳官、伤财。形式主义重形式轻内容,重行动轻实效,务虚多务实少,其后果必定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高投入,在实际效益上的低产出甚至不产出,最终劳民伤财。形式主义不只劳民伤财,而且也无端地“劳官”。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形式,天天就像赶集一样,一场未完,又要赶一场,疲于奔命,造成精力的无端消耗,不可能真正潜下心来,及时地、系统而深入地去调查研究,去解决改革和建设中所遇到的急事、难事和大事,其结果必然成为忙忙碌碌的官僚主义者。

2.形式主义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因此,只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才能实事求是地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方法。而形式主义只局限和禁锢于书本上的某些抽象理论、条文,自我捆绑,唯书是从。在形式主义者眼里没有群众,没有实践,没有变化发展,窒息和扼杀了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胆略和才干。结果,使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是在文件上、计划上、口头上“落实”,实践上“落空”,丧失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贻误改革和建设大业。

3.形式主义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和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建立起来。如果领导者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不和群众打成一片,尽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事情,吃苦头、受伤害的是群众。违背人民利益和意愿的事情多了,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形式主义与权力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主义催生腐败,腐败助长形式主义;不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腐败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腐败与形式主义结合,会进一步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破坏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不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什么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增强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教育,都不会有多少说服力。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4.形式主义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干部只要沾染了形式主义的恶习,就必然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脑后,就必然运用投机取巧的手法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就必然助长党内和社会上只顾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和整体的利益、思想懒惰、墨守成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等歪风邪气。久而久之,人们看见那些搞以假乱真的形式主义者,往往受“益”不浅,必然仿而效之,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三、形式主义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根源

形式主义这种顽症之所以久戒不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的来讲,主要有以下根源:

1.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样的思想作风,就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形成主观主义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不能摆正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观察和处理问题带着某些主观想像的框框,不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思想认识路线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导致行为上的形式主义;有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片面追求某种形式,忽视了事情的实质内容而导致形式主义;也有的则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抓不住事情的本质或必然联系而导致形式主义。这都与领导者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有关,都是因思想路线不端正而导致形式主义。

2.个人主义。形式主义者,大多数并不是不知道形式主义违反党性原则和人民利益,但是,有的人顾虑个人的仕途和名利,或者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既不愿意下功夫真抓实干,又想取宠于上级领导,因而去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这类形式主义者常常以“对上级负责”为借口,其实,真正对之负责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名利或他们那个集团的利益。因此,宁肯不顾实际需要,使工作受损失,也要去迎合、应付、讨好上级;从根本上讲这是个人主义在作怪。

3.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在本质上互为表里,一物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层层下压,逼下面搞形式主义。评比、达标活动过多过滥,基层应接不暇;检查工作不深不细,蜻蜒点水,走马观花,下面做表面文章,上面看表面文章。有关部门考察干部不深不透,提拔重用了一些惯于搞形式主义的人。这些,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纵容和助长形式主义的作用。于是,本来在阴山后面、躲躲闪闪的形式主义,便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4.体制弊端。在现行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下,不少地方和单位机构繁杂,人浮于事,许多人闲得发慌,就没事找事,搞一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检查、评比、竞赛等等,以此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由于某些级别的领导干部任期太短,也由于职务上的攀比风,使得干部走马上任之日就想到届满时的归宿,于是便搞短期行为,专拣见效快、看得见的事情干,不考虑长远利益和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歪点子、损点子、花架子便纷纷出台,这必然使形式主义大行其道。

四、反对形式主义的基本对策

鉴于形式主义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及其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反对形式主义也要综合治理:

1.反对形式主义,最根本的是要端正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形式主义与实事求是是背道而驰的。回顾党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才经过无数艰难曲折,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正是因为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反之,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吃苦头,走弯路。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丝毫偏离不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万万丢不得。一个党是这样,一个领导班子是这样,一个领导干部也是这样。我们一定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修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样,形式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反对形式主义,关键在领导。反对形式主义,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上级要为下级做出样子。一方面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对下级布置任务,检查工作,都要考虑到切实可行,坚持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下面形式主义的东西要有所警觉,千万不能光听听汇报,看看典型;要到群众中去,作一番艰苦的实际的调查和了解,以获取真实的情况,从而不致被“形”所遮,为“表”所感。尤其是,不能与下面搞形式主义的行为同化,防止形式主义越过领导关。

3.反对形式主义,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形式主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眼睛向上。他们做样子,是给上级看的,心中根本没有群众。谁搞形式主义,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痛恨。因此,反对形式主义,必须依靠群众来进行。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工作孰优孰劣,让群众来评判。要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真正让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人获得荣誉,得到重用。对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厉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此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有效遏制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

7.贴近实际 创新政治教学形式 篇七

一、积极开拓学习视野,沟通课堂内外的内在联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自有其逻辑体系,能够为教育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载体,但是,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材资源的滞后性、教学内容的简约化等决定了政治课堂不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时空。因此,教师不妨积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从时事政治、日常生活、历史演绎等方面挖掘教学资源,使之与教材形成多角度的补充、交流和碰撞,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明晰、接近真理的观点。

一种思想道德认识和观点的提出必然基于大量的客观事实,从事实中提炼而成,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从教学规律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观点,把握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的内涵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需要回到客观世界去印证。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政治课堂往往止步于观点的输出,最多再加上些许感性材料,但是这只会徒增学习的枯燥感,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雾里看花”的层次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学生具备了更加宽广的视野,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就能自如地游走于课堂内外,那么,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会大大加强,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比如“感恩”二字,学生理解并不存在障碍,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让他们明白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而是将思想道德观念植入他们的灵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历史经纬、社会万象、国外情况等多方面去引领学生广泛地占有资源,见多识广,方能形成切肤之感,最终达到教化目的。

二、积极实施生本教学,深度释放学生的自我潜能

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只有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构建更庞大的资源库,增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点燃学生认知的火花。

(一)明确学习任务,占有感性材料

初中阶段的思想道德教材相对通俗,不过,很多思想道德观念学生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采取分工合作的办法搜集学习资源,能使学生在体验感知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甚至形成独特的观点。感恩教育是教材中的必选内容,但是对于感恩的内涵、历史演绎、现实意义等理论性认知,仅仅依靠教材,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而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并形成学习报告,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了。可见,占有感性材料的过程就是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教化的过程。

笔者教授“感恩”主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搜集了“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等材料,为下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学习时就能无师自通。

当然,教师也要同步准备教学资源,筛选出典型材料,按照图片、视频、理论、故事、自我解读等不同类型分类整理,并及时植入课堂,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的学习生态。另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观点,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进而实现思想道德的教化目标。

(二)积极构建争鸣平台,唤醒学生自我修正的意识

生本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拥有开放、绿色、和谐、共赢的交流空间,能够自由表达思想。为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自我呈现的空间,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同样的思想道德概念,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解读,甚至有的理解会超越正常认知的范畴。但是通过交流平台,这些观念或认知就会得到呈现、放大、批判,从而为持有这些观念的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修正的机会。至于具体的交流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客观实际,我们可以设置多种选项,灵活务实地使用。比如案例陈述和辩论。

首先来看案例讲述。思想道德课堂离不开案例,而案例往往要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讲述故事,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帮助他们体会其中的道德元素。如结合“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材料,让学生讲述其中感动人的故事(或者讲述自身、身边的故事),学生感知多了,就会在不经意间形成感悟,从而让感恩这一概念留存在他们的心中。另外,故事本身的生活性较强,必然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是辩论。辩论能够使观点更加明确,能够很好地将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转化为教化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辩论性话题,开展辩论活动。如“感恩好人,那么敌人、小人要不要感恩呢?该如何感恩?”这就是很好的辩论话题,学生围绕话题,搜集资料,并形成观点,再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辩论,就能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

总之,思想道德的教育无法强制化推进,只能依靠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思考,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当中。

摘要:理性认识必然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思想道德的教化断不可进行传经布道式的枯燥讲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积极开拓学习视野,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释放学生的自我潜能。

8.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八

【关键词】教学成效 高中政治 教学形式 活化 对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要努力推动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与活跃,敢于破除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本文以人教版政治教材为案例,论述高中政治提升教学成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传统的政治教学是以“一张黑板、一位教师、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为基本形式,这种延续多年的教学形式根本不顾及学生理解、掌握功课的好坏,仅凭教师“一言堂”,师生双方都提不起兴趣来,长此以往,导致教学成效事倍功半。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潮流中,高中政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形式。教师可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内容,借此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学习人教版“政治生活”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教师可借由多媒体提前制作好短片或图片,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生涯用多媒体图片展现出来,凭借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优势特征,学生们会很快集中注意力,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只见多媒体播放了《东方红》和《春天的故事》两首歌曲的MTV,教师可请学生们跟随演唱,并谈谈个人的感想,并请大家说一下反映了“政治常识”中的什么道理。学生们会积极踊跃地回答,待回答完成后,便可直接引入教学主题。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会把看似枯燥的政治理论给具体化、形象化,在增强兴趣性的同时,学生也不感到学习沉闷了,并加快了思考进度,教学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

针对过去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而一味地灌输知识的现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就要摒弃这一陈旧的教学形式,积极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唯有如此,才会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实现学有所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经济生活”中的《多变的价格》一节课时,作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首先就要把学生们划分成若干个兴趣学习小组,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探究的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提前引入问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现象分别有哪些表现?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这样一改以往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的教学方式,而是由学生根据教材、课件和板书,再加上个人预习,自主解决,自己得出系统的答案后,再在小组中各抒己见,依靠群体智慧与才干,促进探究学习取得良好的实效。教师最后再就教学难点、重点进行引导和点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综合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突出教学的延伸性

高中政治教学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指导生活。教师必须善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为教学创造优良的环境,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师需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平时可推荐阅读《半月谈》和《环球》等相关时政杂志,对国内外的热点和焦点进行及时捕捉,注意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日积月累,逐步积淀出深厚的政治素养,为减少教学的难度、快速理解知识夯实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政治教学与生活的紧密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教师可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当地基层单位走访慰问,与当地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等有关情况,也更加深了人民民主选举村干部、投出理性一票的认识,有利于回扣教材内容,还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新课改的初衷相吻合。

四、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教学包含人的基本价值和情感。政治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站在新课改的战略高度,在摒弃原有教学模式的同时,不断赋予教学新的形式和手段,正确对待实践与理论的内在联系。

例如学习《市场的交易原则》时,必须要让学生们分组表演市场的主体,学生们也亲身经历了一番场景,有助于大家了解市场交易的准则,激发学习的兴趣与乐趣。可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场景,请几位学生表演销售者和消费者,妙趣横生的形式无疑会增强教学的渲染力,学生们不仅能体会到自己主宰课堂的成就感,也能深切地感悟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自觉遵守市场交易规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才能配合国家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要使教学成效得以稳步提升,就要活化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们的思维“动起来”,时刻注重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程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指引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新富.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03) .

[2]林国祥.活化教学方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成效[J]. 考试周刊, 2010(33) .

9.形式与政治报告 篇九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本书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是经济常识的起点课,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共分三节。第三节阐述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是全书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框围绕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为学习下一框“价值规律的作用”奠定基础。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目标设置: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掌握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着重理解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学生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3.重点难点:

第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本课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从本章体系上来看,价值规律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本课难点。首先: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不等价交换似乎到处都是。这里,理论和现实似乎出现了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4.教材处理: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顺序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课外资料,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5.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受众是高一年级新生,普遍缺乏理论功底。一方面对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又较为活跃,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鲜活的事例又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取其“长”,而补其“短”是我这堂课的重要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引导学生抽象出一般道理 , 尽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 很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主要采取设疑提问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悟出道理;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当堂反馈、课后作业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一:视频资料《长阳火烧坪蔬菜热销》。

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三峡晚报新闻《蔬菜遗弃带接近2公里》。

提出问题:同地、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局面?蔬菜为什么会下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此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思考问题。)

屏幕显示课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课教学: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对这一重点的教学,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只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回味、归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进一步分析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规律两方面的内容分别存在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生产、交换),但二者不可分割。并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只羊可以换2把斧头的原因(加深对价值规律内容的理解)

过渡:由前面事例可以看出,货币出现以前的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

提出问题: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贯彻的?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层层分析的方法,把问题细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这一难点。)

反思旧知识: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

提出新问题: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否总是与价值相符合?请举例。

反思回味已有知识,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产生认知冲突,达到设置悬念,引发探究的目的。

问题: 价格为什么会涨跌?(通过具体问题降低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①供求影响价格(引导学生去分析前些年火烧坪蔬菜价格上升,近两年价格下降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B:反过来价格会不会影响供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见到的现象分析)

②价格影响供求 (引导学生分析近几年农村生猪价格时高时低,你家周围的乡亲们会怎么办?突出分析价格对供求是怎样影响的)

通过已有分析,归纳的出结论:

(1)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表现形式之一)

分析总结: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关系(同时画出图示),并指出正是由于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

问题:价格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上升或者下降?(让学生分析:市场上自行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无论如何它的价格也不会比飞机价格高,这是为什么?)

得出结论:

(2)价格由价值决定(表现形式之二)

正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才使得价格在受到供求关系影响时不会离开价值太远,而是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给出图示)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怎样贯彻(是不是每次价格与价值相吻合?→为什么叫等价交换呢?)(层层设问、诱导学生思考)

结论: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高于价值部分和低于价值部分相互抵消,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不是完全相等)

分析引导,得出结论:

价格的波动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分解,降低理解难度,师生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前面分析得出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是否应遵循价值规律?(学生自己试着分析一些经济现象,看是否遵循价值规律,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利用价值规律,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三、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同时也可以认识和利用

(学生分析)提炼归纳:课前多媒体演示的火烧坪蔬菜滞销问题的实质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认识价值规律,才能利用价值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赢利。

课堂小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高考要求简析)

对于这一考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②价值规律内容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③等价交换原则的涵义。

④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 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⑤明确价格和供求双方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价格涨落与供求关系变化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 价值规律就无从发挥作用。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略)

课堂练习:(针对本课难点设置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略)

上一篇:安全业务知识竞赛下一篇:服装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