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的要素

2024-06-27

写景作文的要素(共16篇)

1.写景作文的要素 篇一

在校园里有万象回春的春天、百花盛开的夏天、遍地落叶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这四季景色各有千秋,美不胜收。校园的早晨更是别具一格,像仙境、像画卷、像天堂,人们见了,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校园的早晨是绿色的。小草伸了伸腰,看着寂静的校园;树们也从美梦中醒了,开始兴奋的交谈着那一个个美妙的梦;花朵睁开了双眼,露出了微笑,向来往的同学露出了笑脸,仿佛在道一句:“早安,同学们!”而最动人的绿色是在那一个个寂静的教室中。他们正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泉水,接受勤劳园丁的抚爱。正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校园里到处充满了绿色,充满了绿的芬芳。

校园的早晨是宁静的,一开始校园里空无一人,连一根针掉地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当同学们走进来时,他们美美交谈着那一个个有趣的话题。说是走路、交谈,其实是十分小声的。就连走楼梯,也只是发出了很小的声音。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校园里的一大特色。

校园的早晨是富有希望的。清晨,金色的阳光破窗而入时,教室里已是书声朗朗了。间间教室窗明几净,桌椅整齐。课堂上,老师那娓娓动听的讲课声为我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教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教室是我们理想的天地,也是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

校园里还有充满生机的阳光。太阳公公醒了,为大地洒下了金光,一颗颗尘埃在金色中翩翩起舞,那舞姿十分优美,仿佛是金光赐予了生命;太阳光映衬着绿树红花,让它们显得更加明艳;同学们也被金光照射了,金光使他们更加精神。

校园里还有清翠的乐曲。鸟儿们也醒了,它们感谢太阳,给予了它们温暖。鸟儿对人们的贡献,就是那优美的乐曲。那声音十分悦耳,让人们清醒了,为新的一天做好了准备。

校园里还有五彩的云朵。云朵们也早早地醒了,它们一醒来就开始工作,它们不知道自己已是五彩缤纷了。天上的云朵再加上远处几座沙山的点缀,就像彩色的丝绸上绣了朵朵褐色的花。

校园里还有同学的笑声和花香。“叮铃铃!”同学们一下课就S忙跑向操场,此时操场已被花香漫延。同学们顿时头脑清晰了,所有疲劳都已被抛到九宵云外,同学们都在尽情地玩耍。

怎么样,我们的校园美吧!它比山水位于第一的桂林还美!

2.写景作文的要素 篇二

笔者认为,好作文有四个要素:

一、立意:扣题→深刻

立意扣题是应试作文的最基本要求。一旦审题失误,立意偏差,其他方面就如无根之木,全盘皆输。如前几年发生的一桩著名事件:南京金陵中学的著名才女费莹莹,作为《美文》杂志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金奖得主,在高考中其作文《人情与节日》被判为跑题,仅得了25分,遭到惨败。

除立意本身即作文主旨应扣题之外,立意是否扣题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明确点题。有一些学生审题很准,但作文立意只是暗合话题或材料,缺乏明确的点题句,因评卷时间紧迫,易使评卷老师误判为作文跑题。所以务必要懂得点题,作文是不是扣题,关键在于是不是点题。2006年,有教师只用两则素材就写出当年所有16个作文题目①。由此可见,对于立意而言,写什么素材不是关键,是否点题才是关键。点题要开头点,结尾点,若文章允许,中间也要点。如2005年广东优秀作文《芬香永存》800字点了9次题,不怕你改卷老师看不见。所以考场作文要写明白文,不要写过于含蓄的文章。正如一个幽默故事讲的:唐僧师徒四人乘泰坦尼克号去西天取经,正行间,不小心撞上了冰山,船被撞破,承受不了四人的重量,必须有一个人要被扔入大洋。谁都不愿被扔,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当师傅的有主意。唐僧说,咱们每人讲一个笑话,谁讲的笑话只要有一个人没笑就要被扔入大洋。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谁先讲呢?孙悟空毕竟猴急一些,说俺老孙先讲,他得吧得吧讲了一个笑话。刚讲完唐僧和沙和尚就哈哈大笑,猪八戒却一言不发,低头沉思。唐僧说,悟空,只好委屈你了。说着,和沙和尚一起抬起孙悟空就扔进了大洋。这时,只听猪八戒哈哈大笑,说,猴哥讲的笑话太可笑了。你看,孙悟空死得冤不冤。考场上若写含蓄文,不知点题,评卷老师误以为跑题,给你个低分,即便后来又悟到了你写的意思,他也不可能再给你更正了。

“立意深刻”是好作文的重要条件。立意扣题仅仅保证作文不得低分,要想拿高分,就要在深刻上下功夫。深刻能够反映写作者的思维认知水平、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作文围绕一句众所皆知的道理说来说去,是不可能做到深刻的。立意深刻,就是要围绕立意,从不同方面阐述道理,解读立意,使作文思想立体丰富。例如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有的学生就只知道写“张三有创新精神,成功了。李四有创新精神,成功了。王五有创新精神,成功了。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这样的说理不深刻,不透彻,难以服人。而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创新精神,它与另类搞怪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其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有创新精神,它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这样的论证焉能不深刻?当然就能让评卷老师叹赏了。

二、内容:充实→新颖

古人讲写文章应该“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指文章开头要漂亮,吸引人;豹尾,即结尾要响亮有力,回味无穷;猪肚,即要求文章内容充实。例如有的学生写议论文,开头一个论点,中间讲两个故事,结尾几句议论,这样写内容贫乏。议论文内容充实首先应该例证丰富;散文类同样要有故事作为抒情的载体或哲理的印证,要旁征博引,否则,感情就显得贫乏无力,无病呻吟;记叙文要做到情节曲折生动。

“内容新颖”既是审美的需要,更是作文现实针对性的需要。“新颖”就是不用大家常用的旧素材,如苏轼、司马迁等。我给学生说过下面的话:

每年的6月7日,这个世界上最忙的人是谁?不是千万个紧张的考生,不是他们焦虑的父母,也不是辛苦的交警,而是司马迁、屈原、陶渊明、苏轼等人。

苏轼一次又一次地在雨中穿行,他的蓑衣每年被雨淋湿几百万次,恐怕早就该换成纳米材料了。陶渊明一次又一次地在南山锄地,他的锄头每年锄几百万次,恐怕早就磨钝了,是不是该给他换台拖拉机?屈原一次又一次地在汨罗江畔做高台跳水,恐怕他的技巧也早超过现在的世界冠军了,他没能参加奥运会实在可惜。司马迁比他们更惨,一次又一次地被施以宫刑;面对汉武帝的宫刑,他忍辱负重坚强活了下来,可是,他会忍受得了每年几百万次考生对他的阉割吗?

这段话尽管调侃意味很浓,但很能说明我们的考生运用素材之陈旧。

“新颖”从哪里来?从现实中来。应该尽量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时刻对这些事进行思考;要有强烈的运用意识,不只是让它们进入自己的眼睛,还要进入自己的大脑,更应该让它们成为自己笔下的关注对象。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日新月异,每天发生多少大事小事、高兴事烦心事,只要愿意从故纸堆中抬起头,放眼去看现实生活,你会发现,有那么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值得诉诸笔端。

三、结构:合理→精巧

作文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布局合理,条理清晰,更高要求是构思精巧。清代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林语堂对此说得更通俗易懂:“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无曲线。”这都是强调作文应该结构精巧,方能引人入胜。平铺直叙往往会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这样的文章在阅卷时自然得不了高分。

所谓“精巧”,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如议论类文体的结构要逻辑严密,记叙类文体的结构要跌宕起伏。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所限,作文的材料往往容易雷同,这时就是考验构思能力的时候。同样的材料由于安排不同,效果就会迥异。所以当我们看到作文题目时不要急于动笔,应先想一想怎样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文章构思新颖、高人一筹呢?在正式开始写之前,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胸中有数。如果是写议论文,就要考虑全文采用什么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对照式?如果是写记叙文,就要构思如何开头、结尾,怎样采用倒叙、设置悬念伏笔,怎么安排片段的先后顺序,以及前后的照应衔接等。

总之,任何文体都很讲究结构,正如一幢建筑,不仅需要材料好,更需要有合理精妙的内外结构,才会成为一座宜居且具有美感享受的凝固艺术。

四、语言:流畅→精彩

根据很多语文教师的评卷经验,作文得高分最重要的要素是语言有文采。即使前三个要素都具备了,但若语言平常,仍然较难得高分。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流畅,更高要求是有文采。一般来说,有文采的语言其风格有两大类:绚烂华丽和平淡质朴。考场作文应该写绚烂华丽的语言,正如苏轼在《与侄书》中所说:“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为什么作文“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而不能平淡质朴?有两个原因,一是正如苏轼所言,平淡质朴的语言是比绚烂华丽的语言更高层次的语言,更难写。二是考场作文的性质决定的,只给两个人看,评卷速度快。

先说第一个原因。作文(此处为广义概念,指写文章)的语言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直白乏味→绚烂华丽→平淡质朴。这正符合哲学上总结的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上小学初学写作时,语言储备有限,语言技巧更是无从谈起。老师会说,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此时,你的语言基本以直白为主,你要锻炼的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的能力。到了中学,随着你语言储备的丰富,写作技巧的掌握,作文会懂得遣词造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尽量使之耐人寻味,这是对小学作文的否定。到了将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写作技巧更加成熟,语言就会又归于平淡质朴。这比绚烂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既平淡质朴,又准确生动,意蕴丰富。这时你若再过多华丽藻饰,反倒会被认为不成熟,矫揉造作,这又是对中学语言的否定。我们看朱自清、史铁生、周国平等人的文章语言便知。这时的语言从表面看似明白如话、质朴平淡,而实际大巧若拙、意蕴深刻。譬如陶渊明的诗,其语言是平淡质朴的代表。陶渊明在唐朝以前其文学地位不被认可,认为他的语言直白无味。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他的语言表面平淡却意味深远,是更高的技巧,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在《与苏辙书》中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很准确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平淡质朴是比绚烂华丽更高的语言,更难写好,硬要去写往往流于直白乏味。所以考场作文不宜写平淡质朴的语言。

第二个原因,即使你有写好平淡质朴语言的水平也不要写,考场作文读者少(高考中一篇作文两个人评,取平均分),评卷速度快(一两分钟),易被看走眼。平淡质朴的语言需要细心体会,评卷那么快,易被误判为语言贫乏。陶渊明那么高的水平,几百年都不被人认识,何况是你。

以上四个要素适用于所有文体,平时阅读应以这四个要素衡量、揣摩、品味每一篇作文,借鉴其优点,摒弃其不足,自己写作文时严格遵守,细加研习,就一定能在作文上胜人一筹。

参考文献

[1]《作文成功之路》2006年第9期(高中版)。

3.写景作文的四种技法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68-01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需要运用写景的常用技法——移步换景。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移步换景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移步换景法,就要心随景动,展现所描绘之景外在和内在之美。在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技法。

一、交代行踪,使文章线索分明

雄奇瑰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把景物尽收笔下,就要使眼中的美景有序地再现笔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很明确地交代清楚自己的行踪,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描写。“移步”指的是脚步的移动,也就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不断变化的,因其变化,才有景物的变化。变化的景物如果没有指明行踪,就像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为交代好作者的行踪,使文章一线贯穿,就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多个琐碎的景物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使文章结构明朗、紧凑。

古代的白居易就深谙移步换景之法,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从孤山贾亭往西行,先看到西湖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燕子筑巢。最后写田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诗人行踪十分明确。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春雨图”,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静到动的顺序,移步换景,把春雨之景写得美不胜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岱宗坊”“虎山水库的大坝”“七真祠”“三座石坊”等行踪顺序,移步换景,把泰山之景,从山下到山上写得生动翔实,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二、抓住特色,让景物具有个性特征

移动的步伐让游览中的景物不断地变化,让人对不同的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把各种景物中的不同“个性”描绘和体现出来。比如写“山”,你会登山而上,而山中不同地段的景物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如山下之水,山腰之树,山顶之石,都有重点描绘的“个性”之美……所以,就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去介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文章变成没有主次的“流水账”。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最后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情”这一特征,写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三、调节色调,使文章整体和谐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和“意”,是作者借景抒发的独特情感,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描绘哪种景物,都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总体“色调”,使文章在整体上显得和谐一致。

虽然所要描写的局部景物各具特色,但它们合起来必须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文章的“色调”。比如著名学者、作家钟敬文的《西湖雪景》,他采用移步换景法写车窗外的景色,“朦胧”是其特点;车过西泠桥以后,“清寒、壮旷与纯洁”是其特点;在岳王庙前登舟时“沉默无哗的幽寂”是其特点。尽管各段景致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清寒”“喜爱”的特点去写的,全文色调不变,文章整体和谐,读后,使人笼罩在一种迷离纯美的意境之中。

四、运用联想,突出具体而微的描写

要具体地描绘出所见景物的特征,要做到对不同的景物特点观其形、思其意,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移步换景技法的文采。比如余秋雨《阳关雪》一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魅力。

掌握了写景作文以上四种技法,就能写好写景作文。

4.写景作文的作文素材 篇四

下雨了,淅淅沥沥。我喜欢雨,所以盼望下雨。rn 咚咚,听,雨点在敲门呢!嘘,它还在跟我说话。叮叮,唰唰,哗哗,小雨在讲故事,讲它环球旅行的故事。 雨慢慢下大了。空气清新极了,一切都焕然一新。

前几天一直下着雪,整个世界都凉飕飕的。可是今天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哇!天气真晴朗!早上我起来的时候空气中透露着一丝凉意意的风,天空的东方太阳徐徐生起,空气中的凉气也渐渐的散开来了,大地有渐渐的变暖了,

常想:天上的云是另一个世界。伫立在窗前,抬头望云。天很晴,白云悠悠地在天空漫步,天很大,他们似乎很快乐。一只憨态可掬的白熊在天空出现,他踩着洁白的云彩,一步一摇地走着,身体摇摇晃晃的,似乎刚喝完一盅美

当东方的一缕阳光掀起黑暗的一角,沉睡的校园也渐渐苏醒了。睡醒的鸟儿唱起了优美的歌曲,鱼儿也欢快的在水中游动。一切都沉浸在静谧的享受之中。 渐渐地,操场上出现了运动健儿们的身影。他们不管严冬还是酷暑

在我老家,有一种花始终让我难以忘怀。正因为它才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它是一朵小野花,一朵普通了不能再普通的小野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把根扎在了这里。也许是鸟儿将它带来的,或许是风儿将它吹来的,

今天南京又迎来了一场大雪,但这次和其他大雪并不一样,这次是“上天”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让太阳公公和雪精灵们一起“上班”。 今天在天空中飘落着鹅毛大雪,一片一片的,晶莹剔透的雪花就像是一个个美丽天

今天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爽朗。因为爸爸妈妈要带我和弟弟到贵阳市黔灵山公园游玩。 一下车,我们就直奔黔灵山公园。这儿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真热闹啊!到处都是小贩在卖东西。有拖鞋、各种各样的玩具、老

早上刚醒来,就看到了窗外飘起的雨丝。我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走出了家门,迈着轻盈的步伐享受着清鲜的雨丝以及好闻的空气带给我的惬意。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公园,公园比以往更热闹了!也许他们也是来享受雨丝的

昨天傍晚,我兴致勃勃地坐在院子里看云彩。 太阳已经下山了,但西方的晚霞还没有消失,只是变成小小的一片,而且慢慢地淡下去。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蓝蓝的天空飘着各种形状的云彩,像棉花,像山峰,像堡垒,像房

“一年更比一年美,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春风的吹拂下,桃树枝头的蓓蕾几乎在一夜间盎然怒放了! 我和爷爷奶奶一起,驱车到襄阳市万亩桃园去赏桃花。今年,由于风调雨顺,桃花比往年开得更好。今天,正是个春光

秋天,草丛里,小草已变得半绿半黄,小野花在草丛中随风摆动,小蚂蚱们蹦来蹦去,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早晨的天格外蓝,白云在空中悠悠的飘着。几只花蝴蝶,在草丛中嬉戏、玩耍。 看啊,这是几只白色的蝴蝶。它

人生中许多事情都有第一次,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我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 去年暑假,我家筹备已久的香港旅游正式启动,记得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我兴奋的简直睡

我的家乡风光秀丽、山清水秀,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果园。 春天,万物复苏,果园里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春雨的滋润下,果树发芽了,林间的小鸟叽叽喳喳的,似乎在打量和议论果园的变化。

月升起来了,一切归于宁静。似乎曾经的曾经,这里存在的就是和谐。这夜是甜美的宁静的。如水的月光一层层地在水面上晕染开来,泛着轻轻的美的微笑,传递着和谐的气息。一串串音符蕴含着柔柔的亲情的关爱,轻轻地在

去年秋天,我们回乡下爷爷家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看到了金黄的乡村秋色。 在爷爷家的屋前不远处,是一片黄澄澄的稻田。稻秆大约有筷子那么粗,有我的个子那么高。每个稻穗上,都长满了一颗颗饱满的稻粒。那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县城的北边,她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美丽。我爱我们的`校园。 春天,校园里的银杏树、黄葛树、法国梧桐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迎春花被春雨浇得异常鲜艳,和煦的春风一吹,淡淡的清香

几个月前,爸爸从乡下带回了两个仙人掌。妈妈连忙去外面端回了一盆泥土,她把泥土捏细,把杂草也除得干干净净,然后,再把仙人掌栽进装有泥土的盆里。这些仙人掌全身布满了像针一样的刺,身躯像绿色的厚实的手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这优美的歌声在我耳边响起时,一件往事就涌上心头。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正在听老师讲课。突然,我觉得身体不舒服,感到很冷。但我没告诉老师,我以

我们的学校坐落于筼筜湖旁,每天早上伴着碧波荡漾的湖水、低飞的白鹭,走在上学路上,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校园紧邻着凯宾斯基大酒店,宏伟的大楼仿佛一面即将扬帆起航的船帆,在蓝天中迎风而立。还没进校门就

5.秋天的景色作文-写景作文 篇五

金灿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小草非常爱臭美,它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黄色。树林里,有的变成了黄树叶,有的还是绿树叶,还有的已经变成了红树叶。花园里,有的花有些已经耐不住冬天的考验,孤零零地挂在花枝上。万年红正在盛开。最热闹的还数果园。苹果红得像小女孩的脸,梨都要把树枝压弯了,石榴也不例外,它把粉红色的牙齿也露到外面。菜地里,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像在一起聚会。

动物们也一样准备过冬。青蛙不叫了,蚂蚁也找东西往家里搬,松鼠跳来跳去找东西吃。花大姐四处乱飞。在大街上,人们都买大白菜、胡萝卜、地瓜,因为这些菜能存一冬。爱美的人们,都穿着黑衣服、蓝衣服、绿衣服……

6.秋晨的作文-写景作文 篇六

秋天的早晨,到处弥漫着大雾,这些雾洁白而浓郁,在大地上漫延开来。看,他们在田野里,和秋天的田野玩耍着。他们跑东跑西,和稻秸儿打个招呼,又连忙跑去和农夫的房子玩,是整个村庄如同浸泡在牛奶里一般。看,他们在果园里,给成熟的果实们穿上一件薄薄的外套。他们和苹果说了句话,苹果红了脸;他们和石榴讲了个笑话,石榴乐开了花;他们给柿子鼓了里,柿子润了起来。他们使果园里洋溢着成熟的味道。看,他们在公路上呢。跟汽车捉着迷藏,汽车里的人都因为他们的调皮而开心起来了。

太阳出来了,他找到了雾,雾又连忙躲了起来,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阳光照亮了大地,使睡了一夜的大地万物醒了起来,也活跃起来了。太阳见了,笑得越发的灿烂,是天上仿佛烧了起来,天也变化莫测,一会儿是这个,一眨眼,他又调皮的变化成了那个,调皮的使人忍俊不禁。

秋天最有特色的,还是金黄的落叶。你瞧,一片片叶子从树上顽皮的跳了下去,在空中做了几个高难度动作,然后就完美落地了。还有的更加顽皮,在空中翻滚了几下,要么在行人的脸庞上划过,要么落在人们头上,好想要给行人带上的一顶黄色的帽子。在地上的落叶被风儿吹动,你追我赶,看谁能追上谁。有的也如同冬眠的动物一般,在树下沉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下一年,树上会长出一些浓密的厚发吧。

一声声嘹亮的声音从空中传来,原来是大雁,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去南方度假呢。站在空旷而又充实的田野上,倍感舒服,因为在早上,农民在辛苦的工作着,但是他们在收获的是满满的果实,这样,苦涩的汗水也会变成甜的。

7.作文写作四要素 篇七

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就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或恐惧心理,谈“文”色变。所以,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为此,要注意克服两个障碍: (1) 学生客观的生活单调,主观上不善于思考,思想闭塞;有时老师作文教学与学生思想及生活实际严重脱节。这个障碍使作文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迫写,学生只好闭门造车了:写记叙文、无题材可选,只有胡编故事;写议论文,或无话可说,无理可辩,深入不下去了,只有搭空架子,或东抄西摘,扯草塞芭篓,交差了事。如此,学生视之为苦差事,枯燥乏味,何以不恐惧呢?又怎么能够写出有血有肉文质兼美的文章呢?为克服这个障碍,只有丰富学生生活,于是我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春游、秋游、野炊、参观访问以及社会调查等。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比较、联想、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2) 平时辅导,或批阅讲评学生作文时,把一些表述不当、结构混乱的文章当反面教材,一味指责,甚至讽刺挖苦。这种作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文”如虎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兴趣!还有些语文教师对分数也太吝啬了,动不动就打不及格,这同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积累材料,丰富语言。

“鱼无水不能泳,炊无米不能食。”一篇文章看来不长,但它却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技巧等方面素质的一个综合反映。如果把文章看作一个“点”的话,那么,为了写好这一“点”,作者要调动自己所有的储备来支持这一“点”。“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储备丰富,就可妙笔生花、文思如泉涌;反之,文章则会显得苍白无力。毋容置疑,丰富的写作材料、灵动的写作语言,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写作”。因此,一方面指导学生作文决不能脱离“生活”。另一方面还必须扩大写作主体的阅读面,丰富写作主体的文化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的做法是: (1) 要求学生至少两人订一份语文报刊杂志,人手至少一本优秀作文书,班上集体订购《语文报》、《新作文》等; (2) 人手一个笔记本,作为材料库,主要搜集有助写作的书报材料,并不定期传阅交流。 (3) 办好教室后面的黑板报。 (4)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5) 注重“说”的训练,运用上课答问、演讲比赛、讲小故事、辩论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说和写是密切联系的,说得清楚,就不愁写不清楚。 (6) 提倡写观察日记。这样,不断地给学生“供氧”,加大信息储存,丰富写作语言,开阔知识视野,学生就不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力可辩了。

三、铸造人品,训练思维。

“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立场观点不同,思想觉悟相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将不同。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作者的人品,即思想素质,决定文章的灵魂。难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强调,做文先要做人。所以,作文教学应该特别重视对写作主体的人品铸造,即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要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就得有高远的人生境界、广阔的人生视野及对现实的洞察力;得有坚强的意志、坦荡的胸怀、民主的性格以及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教师当然应该从这些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品,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的认识水平,从而把教作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水平,决定了文章的水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象孟子所说的那样,“养吾浩然之气”,因为,教师表率对学生的理想人品的形成尤其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作文的过程,就是师生的精神共同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四、掌握技巧,总结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作文也不例外。那么,总结写作规律,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无疑也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除了在讲解课文、讲评作文时,读写结合,评改结合,总结一些写作规律外,也可设专题讲座。如按写作的一般程序,可从怎样审题立意、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行文、怎样修改等方面设专题讲座;如按文体,则可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写作基本技巧进行专题指导。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题写作训练,以切实掌握一些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品,更是提高写作技巧素质的好方法。至于书写和标点符号这些细节,当然也不可忽视,不可想象,一篇鬼画桃符般的文章会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8.写景作文的“沙盘游戏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 沙盘 写景作文 教学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是普通教育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又是语言教学的“老大难”。作为作文“打底”阶段的写景作文,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是勿庸质疑的。看图作文是常见的写景作文教学手段之一,對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一传统的写景作文教学手段,也存在观察视角单一、个性体验差、难以激发兴趣等诸多不足。

沙盘游戏,它以或干或湿的沙子,装在多种规格的盘子里组成沙盘,辅以成千上万种人物、小桥、器具等现实和想象中的立体造型做为沙具,让体验者或个人创作、或团队协作,表达各种生活、心理层面的原型和象征意义。沙盘游戏作为一项内心世界的呈现、疏导方式,已快速成为现代学校的建设标准。目前,大多数学校均配备有一套或多套沙盘,由于游戏氛围宽松有趣、形式多元多样,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沙盘游戏所具有的立体、形象、可变、趣味性、个性化、体验性强等特点,是否可以弥补看图作文等传统写景作文教学手段“亲和力”不足、体验性较差等缺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笔者尝试着将沙盘引入写景作文教学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巧借沙盘特点,让写景作文更容易

语文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沙盘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作文时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个体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1.利用沙盘的特殊性,降低作文门槛。

首先,利用沙具的立体造型,使观察更深入。如一个建筑物沙具,可引导学生通过俯视、平视、仰视等,全方位、多角度、逐一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揣摩其造型特点;如一个沙盘场景组合,各沙具之间的造型、大小、高低等,都能一目了然。教学时,可把沙盘摆在桌上,同组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按方位顺序进行充分的观察、描述。其次利用沙具的不同质感,使体验更丰富。沙具就是“缩微版”的实物(或想像物),每个沙具都有不同的质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触摸、按压沙具来增强感受。比如,粗糙的石凳,光滑的墙面,柔软的草地,学生很容易通过触摸获得更多的体验。第三,利用沙具的个性化选择,激发学生兴趣。以往的写景作文教学,由于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和生活体验不同,如采取同样的一张图来进行看图作文教学,很难激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而沙盘游戏中成千上万的沙具,学生完全可依据生活经验和个人喜好,较为“随心所欲”地挑选,自由创作出“真实”的场景,为后续的写景作文教学提供了几乎“无所不能”的创作空间,降低了写景作文教学的门槛。

2.利用沙盘的合作性,实现自我完善。

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表面上看似写作水平问题,实际上,往往是“美学”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缺失。这也是作文教学低效、无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学生在利用沙盘进行写景作文辅助创作时,这些“毛病”往往就会暴露出来。如,有的沙盘中摆的沙具太少,没有构成完整的场景;有的沙具与沙具之间太过局促,空间布局不合理;有的沙具摆放缺乏主题性,把不同主题的沙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这时,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创作的形式,小组合作,需要个人生活体验之间的融合。如要求小组成员以《我喜欢的学校》为主题进行创作,最后,推选或随机选择小组成员代表上台讲演、描述。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就必须围绕着“创作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什么样的沙具,沙具之间空间布局如何”等,进行紧密、充分地合作、讨论,哪个沙具与主题不符,需要剔除,沙具与沙具之间布局不合理,如何调整,等等。这个表面上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与“围绕中心、合理布局、取舍有度”的作文策略不谋而合,一个沙盘作品的合作创作完成,以及之后的语言组织描述过程,学生也经历了一次从生活体验到作文能力相互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发挥沙盘优势,让作文更鲜活

1.读写结合,让作文有味。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如教学《颐和园》一课后进行 “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教师提出了创作主题:《公园》,每组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始创作。有些小组选择了亭子、摇椅、树木、喷泉等,进行普通公园的创作;有的选择了灯塔、帆船、沙滩等进行海洋公园的创作;有的选择了过山车、旋转木马、滑梯等进行儿童公园的创作。摆完沙盘后,教师要求同学结合《颐和园》一课的游览、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小组成员间互相说一说,老师选择不同主题类型的小组,将沙盘实物投影,让小组派代表上台,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自己创作的公园。学生拿着激光笔,当起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畅游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有模有样,有趣有味。对写景作文只有紧紧抓住景物的时空特征,才能写出流动的美,动态的美,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2.情感迁移,让作文有情。

文章是情感的载体,写景作文要写好,要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沙盘进行作文辅助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支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比如,中秋节、春节前,教师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为题,进行个人迷你沙盘的创作。有的同学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木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平房。院子里摆上石桌、石凳,几个年龄不同的男女老少围桌而坐,桌子旁边还卧着一只小花猫,这是典型的农村家庭场景。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他几乎利用沙盘“重建”了自己的家。孩子上台解说时,老师要求把“我”摆进去,让自己与景物融为一体,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家,在遥远的乡下,每次想家的时候,我的脑中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分,一家人都回来了。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爸爸是个老茶迷,每天从田里回来,他最喜欢泡壶茶,美滋滋地喝上一壶。妈妈总是喜欢坐在夕阳下埋头打毛线,为我们准备冬衣。我赶在夕阳下山前趴在石桌上做作业,家里的小花猫,总是懒懒地躺在我的脚边,轻轻地,轻轻地打起呼噜……”,孩子述说着他的家,他的脸上,挂着不一样的神采,幸福、甜蜜、温暖,夹着少许想家的酸涩。

三、巧借沙盘变化,让写景作文更丰富

沙盘除了海量的沙具,可作出极其丰富的组合,其用法也灵活多变,在教学辅助中如运用得法,可以使写景作文教学如虎添翼。

1. 巧用加减法,让场景动起来。

根据需要做好沙具的加减法,可以使写景作文从静态走向动态,也可以起到和“多图看图作文”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比如以《城市的早晨》为题。首先,用沙具创作出城市的基本造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动态增减沙具。“清晨,街上行人稀少,昏黄的路灯下,几位清洁工阿姨正在埋头扫地、清理着垃圾。渐渐地,街上的人和车多了起来,他们从街旁的各栋楼房,各条小巷里涌出,步行的,骑车的,开车的,刚刚还冷清的马路,一下了被塞满了……”。这种一个场景不同时间的变换,通过沙具的加减法,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就明白空间、时间和场景变化之间的关系。除了加减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移动法、拼凑法等。

2.巧用还原法,让场景更丰满。

学生通过按主题选择、摆放沙具,再由老师进行系统的引导点拨,其作文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需要通过还原法,来获得更多元、更丰满的写作效果。比如,学生利用沙具的摆放,写出一篇《秋天》的好作文。老师可让他把文章大声念出来,或者投影出来,让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二次创作“还原”。还原者要从文中体会出场景设计、沙具选择、空间布局,不仅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乐趣,而且也独立完成了堪称神奇的二次创作。原作者可以在还原者的摆放异同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另一番场景,通过原创、二次创作以及文、景的多重反复比较、品读,还可以发现自己作文描写时出现的错误。

写景作文教学中引入沙盘辅助,有助于增加写作的直观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但也要适度、适时,毕竟沙具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导不慎,也会让孩子陷入选择的陷阱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 1962

[2]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龙宝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家乡的作文,优秀写景作文 篇九

龙亭的头顶挂着8盏宫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亮起来。亭子里有椅子,可供人们休息。夏天,人们可以在里面乘凉,雨天可以躲雨。

龙亭建在一座石拱桥上,桥下是一条宽宽的河流。河里有很多小鱼。小伙伴们常常趴在凉亭的栏杆上,往水里扔面包屑,鱼儿们就会成群的扑过来,等东西吃完了才慢慢散开。这里规定不能钓鱼,因此鱼儿也变得不怕人。有吹泡泡的,有在水里练跳高的,有追逐嬉戏的……我们常常看得入了迷。

几阵雷雨过后,龙亭又变漂亮了。雨像给它洗了个澡,看起来更亮了。妈妈告诉我,龙亭被重新翻修过了,晚上还会闪呢!

10.成功的要素作文 篇十

几天后,小刘约了两位大学的同窗好友一起去应聘,三人开车在马路上飞速行驶,吱的一声车停下来了,只见一个黑乎乎长着俩大耳朵的东西横在马路上,三位把刚才刹车时滑落的眼镜“官复原职”,才看出那是一头驴子。三人一看表,时间快到了,于是小李自告奋勇就去劝驴子让开,小李抚摸着驴头说:“驴子呀驴子,请快让开吧,你若是让开我请你吃麦当劳。”那驴子连动都不动,小李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小王拍拍小李的肩膀说,李老弟不要逞能了,还是看我的吧!小王来到驴子面前对驴子说:“驴子呀驴子,请快让开吧,你若让开,除了请你吃麦当劳,还给你100元钱”。驴子动动耳朵,还是没挪动一步,小王也低着头回来了。小刘下了车,来到驴子面前对它说:“驴子呀驴子,请快让开,你若不让开,就让你穿河南产的耐克鞋”。驴子一听,眼都直了,撒腿就跑,一会就消失在车流如梭的马路上了。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是成功者手中的糖果。

十分钟后,小刘三人来到招聘公司,发现前来应聘者有五十多人,而且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小刘等人只好在后面排队等候,过了很长时间,依然没有轮到小刘等人,他心情异常急切。这时,小刘的目光转向一只蜗牛,这只蜗牛正在奋力地往墙壁上爬,可它每爬十厘米就下滑十厘米,蜗牛一次次地往上爬,可它又一次次地滑下来,在第九次时,它又滑下来,它那小小的触角拼命地捶打着墙壁,显然十分愤怒。但不一会,它又开始了第十次尝试。小刘恍然大悟,立即向服务员打了个响指,把一张纸条让服务员递给经理。经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请您在未面试我之前,不要录用任何人,否则,您会后悔的”。经理立刻让服务员把小刘叫来面试,由于小刘的各项业务水平都很令经理满意,而且他的做事灵活,也让经理大为夸奖。结果小刘进入了一个月的试用期。

有勇敢而没有机智,就像一支没有准星的枪。

在这一个月里,小刘工作兢兢业业,早出晚归,有时为了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刘听到有人说,前几个被试用的,在工作方面也和小刘一样努力,可还是被炒了鱿鱼,小刘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想到经理在试用期开始时说,请各位都努力为公司工作,任何人在工作期间未经领导允许不准去501房间。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嗫手嗫脚地来到501房间门口,他敲敲门,没有人,小刘心想,如果我进去会不会被经理炒鱿鱼呢,唉,算了。这501房间为什么不让试用者去呢?是公司的“白虎堂”?还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说不定,这是经理在考验我呢,他就进去了。桌子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恭喜你被正式录用了,你的胆识过人,你到市场营销部出任部门经理。希望你在岗位上,继续兢兢业业为公司效力。

只有不畏艰难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11.写景作文有妙招 篇十一

一、选取典型代表的景物

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景物最具说服力。例如朱自清《春》中选取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雨中人这些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就有话可说,有文可作。郦道元《三峡》中选取山、水、怪柏、悬泉、瀑布、秋霜、猿鸣,三峡之景历历在目。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选取高峰、清流、石壁、树林、竹子、晓雾、猿鸟、夕阳、沉鱼等,使得山川之美,有话可说。只有选取代表性的景物,才能确立文章的根本,犹如建房子准备的材料一样。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本质区别。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才给人以清晰的印象,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春》中,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花儿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春风是“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春雨是“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再如《三峡》中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按不同季节的水,夏水凶险迅疾,春冬之水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法。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觉,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描写。如《答谢中书》中仰望“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周密《观潮》中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三峡》中正面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因此,观景的点各有变化,它的形态情状就各不相同,写出的景物就各具特色。

第二,移步换景法。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对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之后,依次描写。如《社戏》中月夜行船和午夜归航两个情节中,沿途所见夜景包括纵横的水路,潺潺的溪水,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点点的渔火,悠扬的笛声,仙山楼阁般的戏台,都一一展现出来。作者笔下的景物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远景,有近景等,各不相同,纷呈异彩,读后回味无穷。

第三,调动各种感官法。要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领略不同的形象。如《春》中写花时,触觉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味觉是“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闹着”,这些都是眼前的现实之景,虚景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段文字正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选取合适的顺序。写景作文顺序很重要,它包括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感情顺序等。例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一段,描写白杨树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写树干,接下来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最后两句又概括白杨树的性格 “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突出了它的内在气质美。

四、锤炼词语,选用修辞

写景作文,不仅要有骨还要有血有肉,精当、准确的选用词语,会对所写景物起到加工润色的作用,起到锦上添花的妙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运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语,顿时使景物鲜活起来。又如《湖心亭看雪》中“一点”“ 一痕”“ 一芥”“ 两三粒”,使空旷的宇宙和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把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景作文大多会出现眼前美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这该怎么办,我们就选用合适的修辞,对景物进行描写,对感情进行抒发,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对比、通感等,使得画面生动形象,上面引用的例子大都用了修辞,这里不在赘述。

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能使情与景互相照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写景的真正目的。总之,写景作文方法灵活多样,只要细观察,勤动笔,写得多了,就会得心应手。

12.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三要素 篇十二

1. 丰富的心灵———作文创新的根本

孙绍振教授如是说, 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 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 才可能有创造。写作不仅是一种遣词造句功夫, 而且是心灵升华的过程。写作的源泉不仅仅是外部的生活, 而且是内心的丰富。

笔者亦以为:仅仅靠观察得来, 或者说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对写作而言, 尤其是创新写作是永远不够的, 它还必须是内心感动、共鸣、内化了的东西。因为它独特、与众不同, 所以才具备创新的元素。

2007年高考上海考生的一篇争议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大体内容是:作者暑假随老师去山间写生, 看到农家高高的门槛, 进而留意那里守旧落后的民俗, 以及孩子们的生存状态, 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最初阅卷老师给了20分 (满分70分) , 后经过仲裁给了64分, 差别之大, 令人咋舌。原因是该考生写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坎”, 而是一道“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的一道坎。如果该考生仅仅局限于写“门槛”, 那么, 它反映的无疑是生活的真实, 但不是一种创新。它虽然客观, 但没有经过心灵的净化, 因此, 它不具备创新的特质。而恰恰是这样的作文才具有创新的价值, 阅卷老师却将其疏忽了。因为这样的一篇是经过作者心灵的思考, 是独一无二的, 也即它是作者心灵丰富的产物。

2. 鲜明的个性———作文创新的基础

庄子说“凫胫虽短, 续之则忧;鹤胫虽长, 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 性短非所续”。何谓“个性”?即这一个区别于另一个的人格差异。鲜明的个性即突出的自我。表现在作文中即是说出了心里话不拾人牙慧, 抒发了真性情不虚情假意, 写出了独特的我不千人一面。汪曾祺说:一个随人俯仰, 毫无个性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的。

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先生的《我说语文》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说的是他的一个学生和一位同学聊天, 因为这位同学从小失去了妈妈, 希望世上的一切都能像植物那样,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把妈妈的基因种到地里, 长出的便是妈妈, 这样自己好与妈妈会面。受此启发他的学生写了一篇颇具个性的作文《种妈妈》。因构思的非常个性化, 文章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2010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一考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看“快”与“慢”》的作文。作者突破了多数考生“舍小取大”“舍少取多”的立意角度, 而选取了“舍快取慢”的角度立意。作文立意卓然不群, 发人深思。独树一帜的立意使文章大放异彩。这种立意的极度个性化, 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呵护这些个性, 并为这些提供滋生、繁衍的土壤和空气, 让学生在作文中求真知、吐真言、抒真情、做真人, 充分地张扬个性。因为这样做了, 作文创新才可能有源头活水。

3. 深刻的思想———作文创新的关键

思想的深刻来源于丰富的阅历、思考的习惯。深刻是一个人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表现, 也是作文创新之关键。一个人如果有了深刻的思想, 那么创新之于他也就变得很自然了。既然思想深刻之于作文创新如此之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刻呢?

笔者以为要使作文思想深刻, 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 以小见大。 (2) 比较鉴别。 (3) 探究因果。何满子先生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其揭示事理之所以能力透纸背, 入木三分, 皆归功于其思想之深刻。首先, 作者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样的小事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大问题, 这就是以小见大。其次, 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 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 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 这就是比较鉴别, 其用意是比较以突出相同点, 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由于有了这样的三步曲, 其揭露的深刻也就显而易见了。

13.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十三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景冬天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1

如今气温越来越暖,天气越来越旱,于是冬天里的雪也越发的稀罕了,姗姗迟来,匆匆离去,还没等人们来得及看清楚它的容颜,就转而消逝了。

今冬,天气异常晴朗,几乎每日都是阳光普照,到了数九寒天还依然暖着,尽享深冬难得的温柔,也在期盼着雪的降临。

老人说近日天气这么暖,有可能是温雪。果不其然冷天气在晴空万里的背后打了一个大大的伏笔,天气说变就变,一股强烈的寒流袭卷了上空,气温骤地降了下来,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阴霾了。

北风夹带着哨音“呼呼”地吹响,令人不由得寒意从心头而发,好冷!看来今年冬天真正的来了,只不过来得晚了些。

风夹带着雨丝飘落下来,先是零星小雨,悄无声地浸润着干裂已久的土地,后雨丝渐渐转为了雨珠,于是大地“咕嘟咕嘟”饥渴地吮着上天赐予的这场甘露,雨的无声也变为了有声“哗哗哗。”

今夜我无眠,蜷在床上听雨珠“啪嗒啪嗒”肆虐地敲打着窗,任绵绵不止的冬雨把惆怅注满心房,对着漆黑的夜听雨声:哀叹发间夹杂的银丝又多了几成,困惑缠绕心头的烦忧挥之不去,感伤大半的年华无声地消磨。

雨珠没有因我的思绪而止住,仍肆无忌惮地在夜空“哗哗哗”地畅响。我又感慨着最是风雨惹人恼。

不知何时睡着了,也不知何时雨止雪飘,醒来时,发现窗外已是软雪堆积。不由得令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雨。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大地天空莽莽苍苍一片,“雪飘冬天”,一阵狂喜,心中的郁结也随之释去。

眼前软软糯糯的雪花,已令我把昨晚的惆怅抛于脑后,何苦自寻烦恼?于是长长地呼出胸中的浊气,深深地纳入一口新鲜的空气,任之在身体里畅快地运行,感觉很舒畅。

同是大自然送给冬天的礼物,却给了我两种不同的心境。

雨生惆怅,雪生祥和。

下了整整一夜,雪花还在风中漫天飞舞着,落地无声,洋洋洒洒,在无人操纵下正大手笔地绘着冬雪图。

软雪炫目的反光刺痛了我的眼,情不自禁地眯起,可又不舍弃眼前的雪景不望,怕它再匆匆离去。于是睐来眼睛,推窗观赏,飞花入户,寒风迎面,只觉面似刀子深刮,身体不由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而呼进的气流却似别样的清新,又深吸了几口,不觉雪花趁机飘入,凉凉的,滑滑的,还有一丝的甜润。

此时我任风雪拍打我的面,伸开温热的掌心,令蓬绒的雪花落入,我要和它亲近,还没等数清楚雪花到底有几个棱角,它竟自化去了,在我的掌心里化做了一滩水渍。我惋惜着,看来雪花只属于寒冷,而于温度无缘。

虽没有见过冰天雪地,也没有见过万里雪飘,但每年冬天能看到一两场飘雪就感到很满足了。

雪是洁净祥瑞的像征,又向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可雪一直在我的眼里是静寂的,清凉的,雪中没有喧嚣,雪中也没有迷惑,雪中唯我,享受着这种安静的同时也就有了置身红尘之外的感觉。

雨张扬,不分季节,一年之中不知令人会多生出了几起惆怅。

雪软糯,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会飘起,用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荡涤人们燥烦的灵心。

雪被无声地铺上房顶,玉树琼花悄然地绽满枝丫,就连路面上那些凌乱的鞋印也被刚刚飘起的雪花遮盖住了。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雪在悄悄地装点着大地。

狗摇着尾在绒绒的雪毯上,小心翼翼地踩着梅花。麻雀扇着翅扑愣愣地一起一落,故意拍落翅上闪烁的点点星星的雪花。山丘上的松柏掩在卧雪间,接受着寒冬对它们的考验。

一嗓子“呦喝喝”,在山间响起,在飘雪的晨间,与往日不同,今日它特别清脆,洪亮。无疑它来自于不畏严冬晨练者的嗓音。看来这一切都归功于上苍地恩赐。雪不仅清亮了灰蒙的尘世,也清亮了干涸的嗓音。

在飘雪的冬天,我虽无力挽住雪的停驻,但已在心里留下了它的美丽,

雪整整落了一天。鲜红的太阳升起了,阳光也如潮水般的泻来。于是积雪开始悄悄地融化,到处都能听到滴水声。

通红的小手揉搓着圆圆的雪球,飞来舞去,在身上绽开了花,雪场是孩子们的天地,一片欢呼一阵雀跃。

“嚓嚓嚓”这是成人的世界,三二成年壮男手持铁铲,除去外衣,踩在还没化去的雪地上,顶着白烟,一锹一锹铲起雪,也许是没有泯灭的童心,让他们来了兴致,认真地设计着雪人的身材,吵嚷着找来废弃的草帽,安上通红的胡萝卜当鼻,乌黑的煤块做眼,一个高高大大的雪人林立了。立在寒风中,站在阳光下的雪人,很鲜艳也很夺目。凡从它身边走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拍拍那张憨态可掬的脸。就连上了岁数的老人也会望着它露出浅浅的笑,眼前这个雪人也许令他们想起了逝去的童年。打雪仗,堆雪人那都是曾经的过去。

阳光下的雪很美,雪在阳光下融化着,滴答滴答……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2

再见了,20xx年的冬天。我们约定过,再过一年,我们再见!

一年四季中,我爱的不是鸟语花香的春天,不是绿树成荫的夏天,不是满地金黄的秋天,而是雪白无痕寒风凛冽的冬天。踏在雪地上,我不忍心踩下去。啊,多么洁净,纯白。冬天又到了。

我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一蹦一跳地走下楼。无论外面多么寒冷,我都不能忘记我和冬天的“约会”。

你瞧,小树微微地弯了腰,它的腰上缠绕着一层又一层的麻绳。哦!那个我知道,那是人们用来做为小树“保暖”的“棉衣”。

你再瞧,大地再一次穿上了雪白的毛衣。它在对我们微微笑呢!多么动人的笑!好像又在诉说,似乎又在挽留,挽留这里的雪景,美丽的雪景。

寒冷的雪呢?她停留在了哪里?停留在树梢上,为小树织了一件毛衣;停留在小河边,它就结冰了;停留在屋顶上……

雪,那么美丽!一年四季中我最爱冬天,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明年,我继续和冬天完成这个还未完成的“约会”。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3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的时间好短好短,冬天“蹭”地一下就来到了……

路旁大树上的叶子全部落光了,树枝光秃秃的,一阵大风吹来,弄得树枝你挤我碰,好像要折断了。小鸟早就吓得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冬天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的时间好短好短,冬天“蹭”地一下就来到了……

路旁大树上的叶子全部落光了,树枝光秃秃的,一阵大风吹来,弄得树枝你挤我碰,好像要折断了。小鸟早就吓得飞到南方去过冬了。

街上的行人都把厚厚的衣服堆在身上,还把头缩到毛衣里像缩头乌龟一样。开车的人把窗关得严严实实的,车里都开着暖气,好像与周围人没有关系了。骑摩托车的人把帽子、围巾、手套全套上了,有的还戴着面罩呢!他们迎着寒风,用力地前进。

冬天的风儿冷冰冰的,刮在脸上好像刀一样锋利,有点痛痛的感觉。晚上,躺在床上,也冷冰冰的。风儿像两头狮子在发怒,在吼叫。风声越来越大,吵得我睡觉也睡不安稳,只觉得风到处乱钻。

天空还飘着小雪粒,只有黄豆那么大,放在手心里,一下就化了。

到了冬天,讨厌的小蚊子不再“嗡嗡嗡”地在我的床边唱歌了;池塘边再没有“呱呱呱”叫的小青蛙了;小青蛇不再穿着它的.新衣裳扭来扭去了;那些已经建好了新房子的昆虫们,都舒舒服服地在屋里过冬了。

冬天只有菊花不怕冷,它们很神气地立在风中。我不要做那怕冷的缩头乌龟,我要做迎着风跳着舞的菊花。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4

这时还是早晨,但雪已经把大地甚至世界都盖上了棉被。我们踏进校园的门,好像踩了棉花似的,绵绵的,软软的。这时虽然是早晨,但天色很暗。

我们走入校园,踏着雪来到校园的花丛中,这时的花丛不像春、夏和秋天一样,有着五颜六色的花。这时的花丛中只剩下花的树枝,而且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放学后,我们集体来到小河边,寒风吹打个不停,更不用说小河了,早已没有了水声,听,寒风打在我们脸上,打在树枝上,总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这一下,不知什么时候才停下。啊!我看到了太阳、雪融化了。下午我们来到校园,已经不是那么冷了,刚下过雪,我闻到了泥土的气味,那么清新那么凉爽,那么……

我们又来到花丛中,我看到一朵梅花,这朵梅花不顾寒风,在冬天的雪中茁壮成长。这是一朵多么不畏严寒的梅花啊!原来冬天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而是那一朵红红的梅花!

第二天,雪又给大地盖上了一张厚厚的棉被,但是景色不太一样,我来到校园的一个角落发现这儿有几棵松树,松树挺拔地站在那儿,像几位士兵在保卫我们的校园。但转念一想,冬天怎么会有树呢?我回到教室看了百科全书。哦!我知道了,这就是因为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也叫“常绿树”。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5

当树上的最后一片红叶从树上落下来,冬天来了;当最后一朵花在寒风中凋落,冬天来了;当第一片雪花从天上落下来,冬天来了。

冬天,令人喜爱。熊,蛇等动物都进入了冬眠状态,大地上的勃勃生机消失,只有能抗寒的植物在守护着大地,周围是一片寂静,久久都听不到一点声响。虽说其他动物都该干啥干啥去了,但是。有一种高级动物人,还在冬天里欢声笑语,没有一点诅丧。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小巷里,都可以看见人们的身影。他们有时欢呼,有时抱怨,谁也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当你见到他们,就可以看见他们用地上的雪球来砸与他们一起玩耍的同伴。这时,你可能会疑惑不已,因为你的心里拥有着太多的问号,但是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个游戏,一个名叫打雪仗的游戏。 冬天,也让人恨。寒风,无时无刻的陪伴着人们,使人们经常感觉到寒风刺骨的痛苦;冰雹和风沙,令人们恐惧到极点。三者若一起来临,绝对是人类世界的一个巨大的敌人。衣服,从未干过;嘴唇,从未湿润过;帽子,从未摘下过,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规矩和伤害。

啊!冬天,你所蕴含的韵味,令我陶醉。

写景冬天的作文 篇6

冷风过境,天空冻结成冰,茫茫的一片惨白。天是白色的,漫无边际的白色,向远处蔓延开去。死一样的惨白。

无情的狂风,撕咬着已秃顶的森林,它喧哗着,咆哮着,它要向世界宣战。迷茫的落叶被狂风飞快地卷起,着整个森林,一圈又一圈。

阳光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太阳,已不如夏日般火辣,鲜红,显得有点苍白。冷得不可思议,试乎此时的太阳只能给地球带来光明,而温暖却不复。

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而且永远不会停下来。偶尔驶过一辆飞驰的汽车,惊飞了几只林中的麻雀。

动物们,匆忙来去,是冬天的食物而奔波,是大雁的都飞到南方去了,是蚂蚁的都好过冬的食物了,是熊的都挖好冬眠的洞穴了,一切都显得紧张。

湖上的水气冻成了一团雾气,薄薄的轻盈的乳白色的雾气罩在湖上是在美丽,但也危机四伏,早上的过路行人也许会分不清湖上和路上的行人而一头栽进冰冷的湖里……

梅花树上已绽放了几朵寒梅,和白雪一样的白色,难怪会和白雪混为一谈了。久闻梅花傲雪盛开,今日一见,惊叹之余,也觉得它可怜:在茫茫雪海之中孤芳自赏,难免寂寞难耐,但当百花盛开之即,却又悄悄隐去,真是不折不扣的独行侠。

14.故宫的写景作文 篇十四

故宫始建于公元14,明朝皇帝朱棣时,14竣工。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故宫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成为一个长方形的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着,形成一个森严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壁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以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15.写景作文的要素 篇十五

现状分析:

从小学升上初中, 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知识结构上都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写作教学也对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形式, 甚至字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小学的写作练习及自身认知能力的简单化,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描述能力较弱, 语言表达和词汇应用较机械, 单一, 贫乏, 甚至有些模式化。诸如写到同学必是“大大的眼睛, 小小的嘴巴……”, 写到春天必是“春姑娘来了, 草儿绿了……”。而且一些学生升上初中以后, 面对加重的学业负担和更高的教学要求往往束手无策, 不知如何着手为文。因此除了写一写让座, 忆一忆童年往事, 学生觉得无米为炊, 下笔异常艰涩, 即使写上几句, 也干巴无味, 缺乏激情和朝气。如何帮助学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实现初中写作教学目标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仔细研读语文教材, 不难发现, 七年级上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中, 有不少古今中外文笔优美的写景类诗文, 并且穿插了对自我, 对自然抒发情感的写作训练。而经过了小学几年学习的学生都能写此类文章, 只是大多数写得平淡干瘪, 没有味道。由此, 教师不妨以提升写景类文章的质量为突破,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眼中有“物”

1.感悟生活, 开启学生的“慧眼”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校园、社会、家庭生活都如源泉, 包罗万象。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学生眼里似乎司空见惯, 很难有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观察周围事物。看一看窗外, 金黄的秋叶已不知何时悄悄落下;听一听耳边的风声又是咆哮不止, 告之冬天的到来;闻一闻, 桂花的甜香正弥漫在校园里……一花一草, 一鸟一虫, 都在变化着, 只要留心观察, 我们总能从身边找到一些素材。笔者曾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下当天的所见, 所闻, 所想, 不拘字数, 但内容必须真实。不少学生就是从小草、小花开始描写, 写到了校园之景、社会之人、生活之象, 慢慢地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生活为写作提供事实材料, 也包括情感和认识。生活体验深, 情感才强烈, 认识才深刻, 文章才会内容丰富, 情感充沛。一次笔者阅读一篇学生写桂花的文章, 一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 桂花有花苞么?”这个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强烈的兴趣。若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仔细观察桂花的外形和颜色, 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定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获得更深的体验, 从而找到他们各自写作的“源泉”。

2.撷英揽萃, 增加写作的素材积累

有些学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孪生兄弟, 提出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写作是阅读的深化”等观点。如果学生不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 就难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更谈不上什么文学熏陶了。这些作品可以来自课本、优秀课外读物或者是同学的优秀习作等。通过阅读, 学生开阔了眼界, 感受和体验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方式。当阅读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 学生有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判断, 会想通过写作, 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二、激活写作的情感———心中有“情”

1.创设情境, 抓住契机,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生活中, 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经历与平常不一样的感受, 因而与人的生命和心灵活动发生碰撞, 激发起“一抒情怀, 一吐为快”的需求。这种碰撞和刺激是偶然性的, 有些被敏感的学生灵敏地捕捉了, 更多的却被忽视了。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例如一直被认为最简单的写景作文训练, 对于个别学生来说, 自然界里的花草鱼虫随手拈来, 下笔即成美文;而对于粗心和水平比较低的同学来说, 就得搜肠刮肚, 绞尽脑汁了。笔者在教授《春》时, 发现让学生模仿写几段有关春的句子比较困难。正好窗外秋风大作, 几天的气候突变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于是马上换题, 让学生写这几日的秋风。“一语激起千层浪”, 初一的学生思想活跃, 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看着窗外随风狂舞的树枝, 听着耳边秋风肆虐的咆哮声, 想着自己的经历, 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了。于是短短的十分钟, 《发抖的秋》, 《坏心眼的秋》等小片段立刻完成。这些段落语言活泼, 情感真切。在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时,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播放班德瑞的《雪》、《春野》等轻音乐。伴随着柔和优美的音乐, 学生尽情地让思维驰骋在原野上, 溪水间, 丰富的联想和美妙的想象使文章生动了不少。

2.注重个性, 激发情感, 挖掘真实的生活体验

写作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活动, 讲究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不少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文章比较规矩, 三段体, 开头总起, 中间叙述, 结尾点题,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但读起来却总是少了一些味道, 少一些个性, 就像是没有入味的菜肴, 色香味足矣, 只是少了食材的天然之味。教师应该在开学之初就引导学生明白, 写作不是简单地写眼前看到的事物, 而应是描写那些与心灵发生了联系、碰撞, 激发起情绪变化的那部分生活。古人云:“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情者, 文之经也。”带着感情去观察, 去描写才会动情于衷, 下笔皆有情。这样的作文才会反映出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情感世界, 写出来才会真实具体。例如今年杭城多大雪, 面对漫天飞舞的雪花, 教师可启发学生:“你的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同样的“雪”会让他们产生完全不同的联想, 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觉得雪很美, 拟题为《赏雪》、《雪是美丽的》, 有的想起了以前和伙伴们一起打雪仗的事, 拟题为《雪中的“战斗”》、《那一场关于雪的故事》, 有的想起了雪中的往事, 拟题为《雪中行》《孤独的雪》, 有的由“雪”联想到了某人和某物, 拟题为《雪中的XX》等。虽说学生们还不懂什么是“话题作文”, 但是围绕这个话题, 每个人都能寻找到最触动自己内心的素材。因为只有最熟悉的才是最好写的, 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最真实。这是从命题作文转向话题作文的一个有效训练,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会不相同, 会彰显出不同的个性。这也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相互有别的独立社会个体的要求。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之有“法”

1.循序渐进, 由点到面

写作像写字画画一样, 需讲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作品要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需要不断的练习以及写作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在写作学习的初期, 要求初一的学生写出立意深刻、见解独特的文章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先从小片段入手, 布置一些局部训练, 使学生逐渐产生一些意识, 即在把话说清楚的前提下, 争取慢慢把话说生动。片段形式可多种多样, 从仿句成段开始, 到改写、扩写和读写都可以。由句而段, 汇段成篇。古诗文的改写扩写练习也很有可行性, 如白居易的名诗《钱塘湖春行》语言凝练, 却极有画面感, 可以让学生从“初平”、“云脚”、“暖树”、“渐欲”等词衍生出丰富的联想, 围绕“水、燕、花、草”等景象, 综合应用写景的各种手法, 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现代散文。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其他如《天净沙·秋思》、《观沧海》等作品也可以采用这种写作训练方法。

2.以“文”为鉴, 学习技巧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 古今中外的美文, 都运用到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例如课文里的《济南的冬天》运用了直接抒情、创设意境流露真情、想象中抒真情等多种手段, 使文章情景交融, 感情自然。《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文章真实感人。《春》调动多种感官感受,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强烈的画面感。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模仿、借鉴的摹本。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品析, 把写作技法、修辞手法等逐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 并加以改造, 完成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3.趁热打铁, 讲评得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 能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由此可见, 学生才是修改作文的主体, 通过修改丰富其写作体验,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讲评的重要目标。而从小学开始, 学生一直习惯于教师为主的写作评议。实际情况是几十篇习作全部靠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评, 不切实际, 效果也不理想。初一作文讲评可以采取教师讲评和小组评议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文章修改中, 互相讨论, 交流意见, 共评得失。“一人行短, 众人行长”,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作文的要求更具体化, 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提高其语言鉴赏和应用的能力。每次的讲评要有针对性, 讲评可以从片段写作开始。片段写作最好是当堂写, 当堂改。这样的写作教学往往效果会更好。当然, 讲评中要自始至终坚持赏识原则, 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对于一篇文章不管是立意高, 还是用词精妙, 或是比喻新颖, 或者仅仅是写了一个生动准确的句子, 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保证。针对初一学生的写作现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 找到写作的源泉, 创设情境, 教授一些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发掘并抒发出内心真实的情感, 帮助学生以写景类作文为突破, 不断练习、修改, 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6.浅议初一写景作文教学 篇十六

一、抓住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

不同的时候,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的景物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同是一种景物,由于时间的变化,它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些微妙的变化,就会给自己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就会进一步去留意事物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知识。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组课文,就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经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秋天,“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只有抓住了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可以说,一篇好的写景作文,应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特点来写,所以学生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

二、抓住不同空间的景物变化

一篇好的写景作文,尤其是游记类的写景作文,更应注重空间的变化。因为随着空间的变化,景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在参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鱼类博物馆时,博物馆内的鱼的特点与在自然环境中湖泊水流中鱼的特点肯定不一样。这时,学生就应该抓住不同生存空间下鱼生活的习性不同来写,包括游的姿势、觅食习惯等,这样才会写得准确可信。又例如,如果要描写青藏高原,就要抓住青藏高原的山脚下景色与山顶的风景大相径庭的特点。山脚下小溪流水,树木郁郁葱葱,而到了山顶,竟是雪花漫天飞舞了。所以说,如果能很好地观察,注意不同空间景物的变化,善于把握这种变化,在写作中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抓住不同天气的景物变化

生活中,不同的天气总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即使是同一片景色,在不同的天气中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天气变化景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特点。

例如,泗洪世纪公园内有一座千禧塔,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巍峨屹立在汴河边,清晨,塔顶上有无数只飞倦了的小鸟在休息,塔上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摆,整点报时的悠扬钟声传得很远很远;可是到了细雨霏霏的秋天,远远地,人们只可以看见千禧塔的塔尖,时隐时现,虚无缥缈,仿佛是到了如来佛祖的灵霄宝殿一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到实地看看,让学生留心观察。所以,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写景作文应根据不同的天气,去抓住不同的景物去写,这样写才能符合景物的特征。

四、抓住写作时不同的情绪变化

作者不同的心情,看同一景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关于两会召开的思想汇报下一篇:彩钢板墙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