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挫折教育(精选8篇)
1.中学生挫折教育 篇一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当代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么,该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确认识挫折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二、创设挫折情境。
前几年,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
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我们的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2.中学生挫折教育 篇二
一、磨砺坚强意志,树立可行的目标
树立远大的志向,是坚强意志的前提。因此,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三个目标。远期目标是初中三年里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你将以什么样的成绩跨入高等学校。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你要做到哪几点,你要取得哪些成绩,同时把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以此来激励自己为目标而努力奋斗。近期目标是让学生每个月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每次测验考试时可以达到的名次,使自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适时调整目标。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容易在学习不顺利、考试失败时感到压力,难以承受。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一些变化,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出现意外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磨砺坚强意志,从现在做起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日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教育,如关注每日的室内外清扫等,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他们注入前进的动力。
三、磨炼坚强意志,学会调整心理
要让学生懂得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我。在学校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是拔河比赛,要求每班选出男生和女生各15名参赛。比赛前,本班的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因为在去年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中曾经得了第一名。可是这次比赛的结果却不理想,仅仅得了第三名。比赛结束后,学生们个个垂头丧气,有的甚至互相抱怨。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们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胜败乃兵家常事,虽然这次没有得到冠军,但只要我们找出自身的原因,多在拔河技巧上下功夫,胜利还会属于我们。当我们失败后,只要用心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挫折中振作起来,就能减少挫折的再次出现。”
另外,学生也会遇到人际交往挫折和情感挫折。那些看起来内向、胆小、拘谨、疑虑重重的学生在团体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内心充满着因交往挫折而引起的烦恼和痛苦。同时,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强烈,又很不稳定,当事与愿违时,会产生很强的心理挫折感。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个别谈话或书信来往等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共同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四、磨炼坚强意志,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当今社会,一些家庭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事事有人操心,时时有人呵护,孩子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困难和艰辛。然而孩子一旦遇到困难,遭受打击,便不能承受,总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习惯,教师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当孩子遇到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时,家长应该放手让其去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该让孩子有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磨炼他们的意志。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锻炼和磨炼意志品质的机会和环境。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办事认真、艰苦朴素的品质。另外,教师也可以借鉴军事训练的方法教育学生。每年的下学期,初一学生都会进行一周的军事训练活动,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和学生一起晒烈日、走正步、学武术、唱军歌,做好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中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晨会、每周的班会和团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学生通过阅读伟人和英雄人物的传记、报道等,引导学生从文艺作品中汲取力量。
五、结束语
挫折是促进成长的积极因素,它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经验,增长学生的能力。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如果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在困难面前低头示弱,是永远都不可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因此,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里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汤琪光.浅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挫折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5(09).
3.实施学生挫折教育之浅见 篇三
一、正确认识挫折教育
“挫折”在心理学上认为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孩子成长过程中既有愉悦的成功,也有各种碰钉子的事情发生即遭遇“挫折”。面对挫折有的孩子能从痛苦中很快解脱出来,重振旗鼓,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不是他们没有痛苦,而是认为这只是成长这盘“菜”中特辣的“辣椒”,调味剂而已,缺之未可,使自己更加清醒、精神地面对生活。更能促进人格的健全、心理的成熟。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完全定型,如果不能消除或有效的抵制消极的外界因素,就会情绪低落,形成心理阴影,丧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为严重的是,这可能成为犯罪的动机。这样的悲剧我们身边还少吗?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有着激烈的冲击,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同时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暴力、贪污腐败时时侵蚀着青少年的美好心灵,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迫在眉睫,让他们走出温室,接受点风雨雷电是必要的。
二、挫折教育实施形式
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信心,提高面对挫折的勇气,培养必要的认知能力、情感交流和控制能力,进行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
(一)心理辅导
学校要切实把国家教委规定的《心理健康》课程落到实处,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明事理,克服不良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情绪,调节情绪,从悲观中走出来接受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从而达到预防学生犯错乃至犯罪事情的发生。使其以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
(二)适当的批评
从教六年来,经常听到同事或家长说“某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即使做错了事也不敢批评”。虽然教育心理学强调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但没说不批评呀?现在不培养心理素质,将来长大了如何能承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声音呢?个人认为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是有必要的,而且犯了较重的错误还可以严厉些,但要注意分寸,观察学生的动向,以免触动“安全”这条红线,切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别让“鲜花”过早枯萎。
(三)适度的惩罚
曾有报道,学生在学校食堂买饭,因师傅动作稍慢,该学生恶语相向,校方得知此事,及时做出决定:第二天该学生“停课”一天,按照食堂作息时间表上一天的“班”,早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收工休息。事后该生深知劳动之辛苦,“改过自新”。这既给了惩罚,受到挫折的情感教育,又能学会自我调节,可以说是一次人格的升华。
(四)注意引导
当学生遇到不如意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先弄清真相,加以引导。譬如:上操的时候学生抱怨“累”的时候,老师可以拍拍其肩膀问他该咋办,让其有机会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说老师也一直在陪你跑啊!此时可视情况而定,能坚持的话,拉着学生手跑,这样学生不就没了怨言吗?
三、注意事项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勇敢对待挫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挫折,视让学生受挫折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加强引导,达到历练学生坚强个性的目的。
1.进行挫折教育不意味着不需要表扬和奖励。要适时的予以肯定,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其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造就坚强的性格。
2.挫折并非越多越好,难度也并非越大越好,要适量、适度,物极必反嘛。
3.精神和物质上都可进行,但要侧重精神上的鼓励和诱导,要使之学会自我调节,应对生活中将可能出现的挫折压力。
4.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四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10031022 闫彩虹
摘要: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的有关报道见报之后,“挫折教育”一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门话题,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大方面系统性地为挫折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为促进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挫折教育 实践意义 原因分析 开展途径
一、挫折教育提出的背景
“挫折”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折”为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两字合二为一,其意为“失利、挫败”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挫折”可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的消极的情绪反应。①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乃至哲学著作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耐挫能力的教育行为。《周易·乾》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曾在《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教育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毅力》中也对挫折教育有了精辟的论述。而西方学者对挫折问题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都提出了诸多有关挫折的理论,(1)但他们都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挫折教育却极少论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与美、英、日、德青少年在身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的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青少年的“绅士风度”、德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在1992年,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其中中国孩子所暴露出来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的人感到当头一击,于是在1993年
学年论文
难与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风平浪静的人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当水与礁石相碰撞才有浪花的激情,所以苦难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请让我们的中学生在自由与约束的天空中翱翔,让他们不仅采摘到胜利的甜果,也要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地溺爱和娇惯。父母生怕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生活地无忧无虑,就如同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只想着逃避,缺乏严重的意志力,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重任,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想法设法地去解决好这个突出的问题,积极地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这已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又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3)
三、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孩子天性就喜欢被表扬、赞许,他们习惯听好话,一味的鼓励滋长了他们的“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膨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不愿接受老师、家长的善意的批评、帮助,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别人的思想认识与自己的相冲突时,就想与之抗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极端的心理。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就表现出很无助的样子,很难从挫折中走出来。这足以说明了青少年没有正确认识挫折的一种表现,是值得我们帮以引导和改正的。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到他们,只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不但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反而更多的是溺爱和娇宠。
学年论文
家长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4)家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大折扣,同时也容易造成家长与子女的紧张关系,得不偿失。
3.学校教育的错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愿学习,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压力。虽然我国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升学率、学生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师的硬性指标,所以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眼睛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成绩一旦不好,学生的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
4.社会环境的熏染
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需要社会尽可能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如何开展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加强自我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是必然性、普遍性,又具有两面性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它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向大自然索取,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活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然而,人又是社会上的人,他的种种需要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学年论文
矛盾与冲突,所以挫折的产生就是必然的。②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它、对待它。大文豪巴尔扎尔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在磨难中得到历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
中学生要学会清醒地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两面性,如果我们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痛苦、绝望。请青少年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树立勇敢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正确态度。遇到挫折时,中学生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可以采用转移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幽默法等来调节不良情绪,不要让失望、自卑、焦虑等情绪主导自己,(5)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挫折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
1.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首要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作为挫折教育的先行者,父母的责任重大。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唯有读书高,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和体格素质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和谐关爱的家庭“软实力”,并讲究挫折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在孩子成功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可运用说教法、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及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成功就在前方。
然而现在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觉得自己曾经吃了那么多苦,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有这样的经历,而是万般呵护,其实这是一种溺爱的表现。他们应该让孩子去碰钉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放手去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们划出拼搏的痕迹。然而挫折教育也并不是家长们简单理解的“故意让孩子去吃苦”,而是适量的让孩子在挫折的情境下可以很好的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束手无措。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还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 ②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解、委屈、冷落,学习或比赛中失利等,增强孩子心理耐受力,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
2.学校应将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学校生活
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课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中,都包含了挫折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挫折教育的计划,如思想政治教师在讲授辩证法时,可以融入辩证地看待挫折教育的两面性等内容。
学校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让教师在实际磨练中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提高梯度,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让学生在实际磨练中体会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社区、社会在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发挥辅助教育的作用
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内容,也需要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辅助。社区可组织中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活动,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等,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社会风气、正面的榜样教育,可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社会认知。(6)
(三)挫折之后的正确引导、争取预期效果
中学生遭受挫折之后,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机,此时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正确引导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终目的的催化剂。(7)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要亲切,态度要温和,方式要灵活。在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础上,针对产生挫折的不同原因,给予具体行之有效的建议。当然了,挫折教育不是打垮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克服挫折过程中变得更强大。
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哲人也会说:“灾难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可以让人快速成长。”所以,面对挫折,我们即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勇气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学年论文
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只有扎实做好挫折教育的工作,切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克服挫折的心理,才能帮助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5.中学生挫折教育 篇五
学《呵护稚嫩生命》教育随笔:廖爱婷
我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三十年,不知不觉当班主任也近三十年,每每从初一到初三送走一届又一届。每届中都有很多至今难忘的人和事。。。
现在的学生,从小在家里被宠坏,享受过多关爱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心态,随其年龄的增大,到他们进入青春期,叛逆更加明显。再加上现代社会的一些崇尚个性张扬的文化使得他们这种“跟老师对着干”的行为,不但不会被同学们“不耻”,甚至还会得到他们的鼓舞和崇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叛逆,他们情绪过激,有时点点小事,都容易造成他们心里的伤害,形成心理上的阴影,这时班主任老师如何去抚慰他们受伤心里,并去除他们心里阴影,形成健康心里,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
记得那还是贺中76班,那时还未实行寄宿制,学生每天上七节课就放学回家,那时正好上头抓体罚学生抓的严。那是毕业班放学的一天,我正布置放学事宜,在课桌巷子里边走边说,正说得起劲,同学们也安安静静地听得认真,旁边有一个同学叫刘继飞大声插了句嘴,我只得停下来,不经意的用课本很轻地朝他扫过去,想警告他一下,书边在他嘴角划了一下,当时他脸涨红了,眼泪直流,且嘴角流了点血,我与同学们都吓呆了。马上意识到这一下可能去得不好,连忙放了学,把他叫到办公室,帮他把脸部清洗干净,并上了点药,边处理边与他谈开了,从人生理想到平时学习生活,从班里现状到他对班上的贡献,一一列举他的各方面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谈了很长时间,他的心完全平静了。就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总要遇到各种挫折,自己要能正确面对。于是帮他分析今天这件事的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的根源。并让他自己充分认识:是我平时爱插嘴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今后如何改正,帮他给出了具体做法。学生完全释然了。我话风一转,其实,今天老师也有不对,不该用书去打你,老师深表歉意。这时刘继飞却笑着说:“老师,您没错!我们班那么多顽皮学生,不严格不行!”学生心理阴影消除了,我也高兴了。于是放他回去了。吃饭时心里越想不对劲,左怕右怕,怕学生回去学不清楚,怕家长误解。于是我和爱人一起骑摩托快速赶去他家把实情说明了,学生与家长三方把情况说开来,家长很开朗,教育学生在校要听老师话,在学校班里要多做好事,尽自己贡献,做个好学生。这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也圆满解决了,但总令人难忘。
6.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六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中学生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焦虑。受挫后的个体陷入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导致生理失调,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自卑心理。②攻击。受挫后直接攻击他人,损毁东西或转向攻击迁怒他人、迁怒自身,严重的导致犯罪或自杀。③退缩。受挫后不敢面对现实,陷入幻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人对学习态度冷漠,与同学不合群,造成性格孤僻,形成心理障碍。④固执。受挫后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一味埋怨或者破罐子破摔,失去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反应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同学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以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历史课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探讨中,在对国家兴衰成败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中进行挫折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史以明志
一个人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关系到意志品质的高低,而意志品质的高低又和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人有了坚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够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和努力。如学习孔子时,他的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中首推颜回,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因为对儒学学习的信念,颜回能藐视贫寒,忍受寂寞而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的第一人。明代的戚继光因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带,立下宏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在遭谗言陷害入狱后仍不改其志。出狱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戚家军,相继肃清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为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1835年9月从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正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使马克思能够忍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历经40年写成煌煌巨著《资本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表明一个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祖国、人民联系起来考虑。用理想来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消除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所礼赞:“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我们也能够使生命变得高尚/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二、学史以自信
要保持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就必须维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
豪感起着积极作用”。2000年教育部制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心理学和成才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超越挫折的内在动因。一个有信心的人会在挫折中反省,在挫折中崛起;丧失信心的人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畏缩不前,从而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之门。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非常明显: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南朝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唐朝的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各国仰慕中国文化、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灿烂的文化不胜枚举。每每学到这些内容,同学们总是深情地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学史以明智
在无处不存在竞争的社会中,个体对知识的储备,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程度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越高,可能遭遇的挫折和烦恼就会越少。我国古代先哲历来重视智慧的培育。孔子认为智慧的培育是“天下之达德”,“智者不惑”。《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在智慧的支配下,人们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是对人类活动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对挫折的认知能力。如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时,可以启发同学认识挫折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它的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是它的积极作用,即适度挫折的增力作用和超限挫折的减力作用。如某次考试失败,是一次挫折,如果能总结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奋起直追,就能获得进步,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挫折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前文谈到耐挫能力强的条件之一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受挫后攻击别人或者伤害自己或者冷漠,这都是一种不尊重生命价值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认识能力。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当马棚失火时,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而不是匹马束丝可以换取5个奴隶!多么了不起的思想!二千多年前的先哲都有这种认识,那么社会进化到今天,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是没有权利去伤害别人以渲泄自己的痛苦。世界史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构筑近代的法治社会,规定每个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地位。借此我们教育同学:尊重别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将有助于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在一个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正如40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的不断学习,丰富我们的智慧,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
四、学史以自强
按挫折教育理论分析,个体受挫后理智性的积极反应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目标,矢志不移。即受挫后经过分析思考,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坚定不移地奋斗追求,以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历史课本中这类自强不息的例子俯拾即是。西汉的司马迁,因为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被处以腐刑,他承受了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看来比死都还难受的奇耻大辱,秉笔直书,写下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又如唐高僧鉴真为东渡日本,不顾海波恶浪途程艰险,经历5次东渡失败后已双目失明,但他坚定不移。至65岁高龄时第6次东渡获得成功。②调整目标,继续努力。即个体受挫后对原来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如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要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终极目标———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从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最后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了的心灵,即使面对国民党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战斗不息,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一种挫折学习、挫折教育。历史上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无不经历挫折。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在经受磨难、遭遇挫折时,表现了一种积极的、理智的情绪反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许来自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许来自于个体生理缺陷、知识能力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简单、人生观念的不当等等。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具有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即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我们应该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引导同学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慨战胜自我,战胜挫折。
7.挫折教育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七
1、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与环境变迁的影响。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 都不得不与他人结成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关系。鲁滨逊那样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毕竟是极少数。众所周知,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尽管这种转型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但是其对人们造成的思想影响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革。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日益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计划走向市场的这样一个转轨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所造成的历史阵痛, 对于已经从事工作很久的中学生的家长而言, 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适应, 而刚刚或即将年方弱冠的中学生自不必说。
2、自身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征。
中学生主体大约在15周岁左右, 其年龄阶段决定了自身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的过份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其成长环境的优越, 使得他们在自主生活和独立处事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就出现孤独、苦闷、等挫折心理。有的同学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 或干脆为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由于生理年龄的特殊性, 中学生群体心理年龄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对于异性的好奇和渴望, 以及对于爱情本质的把握和理解尚有相当差距, 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加入到早恋的行列。虽然中学生从法律意义上来讲, 已经属成年人, 但其心理成熟却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否认有的中学生是真心相爱, 但的确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排除孤寂, 追赶时髦, 互相攀比。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老师的警告和反对, 以及对毕业后的预期又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脆弱的感情一旦受到一点挫折, 就会立刻表现为焦虑不安、郁郁寡欢, 甚至有的人破罐子破摔, 从此一蹶不振, 对整个社会不满, 对他人不信任, 心理发生严重的扭曲。
二、挫折教育视角下的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实现
1、就社会的层面而言, 应该有一个法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我们知道,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 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理顺和协调, 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但无庸讳言, 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的公正与正义还没有完全实现, 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还存在着失衡的现象。这当然会对中学生群体产生不可避免地影响。因此, 一方面政府、社会力量、学校和家庭要面对现实, 从实际出发, 正确引导中学生来分析、看待这个事实。另一方面, 也要中学生自身努力, 力求客观地加以分析和判断。
2、就学校本身而言, 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情绪、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 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另外, 高校也应该注重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的建设, 使这些地方既有文化的涵养, 更有精神的砥砺。校园文化蕴含于一草一木, 体现于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成员主体。但最为重要的当属大学精神的建构与传承。大学精神源于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在实践上, 它是人员素质和先进制度的高度统一, 它与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引导学校走向, 塑造高校品格的内在之本。
3、就学生主体层面而言, 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中学生群体中, 同学的互助也是一种战胜挫折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而这种手段能否发挥关键作用, 跟群体中的成员有没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关系至重。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 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经历着不同的个人挫折、更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征, 所有这些都使中学生群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挫折的理解有着非常良好的互补性。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他的工作。
二是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社会实践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眼光、增强他们的耐挫性, 而且能教授给中学生们校园中学不到的东西。与社会一些相对复杂难以处理的事情相比较而言, 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挫折自然也就很容易克服了。另外,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还能够丰富学校比较单一的生活。利用这些时间, 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无疑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重新自我定位, 而且, 对于其对于社会的把握和理解也很有好处。使得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什么, 自己应该怎样做。即使一时间个人难以做到, 也可以使他们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心理预期, 能够减轻中学生的挫折心理, 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
8.中学生挫折教育 篇八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经过初中苦读之后,仍然无望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挫折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一些教育措施和方法,开展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挫折形成的原因
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即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激人上进,也可使人从天堂坠落地狱。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防卫机制尚未完善,无法正确对待外来刺激,在遭遇挫折后,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后果。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属于外来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因素两种。疾病、老去、死亡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法则,天灾人祸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人们都难免遇到生离死别和天灾人祸的袭击,这些不良的自然环境会给人造成心理挫折。一般来说,来自自然环境的心理挫折不是主要的,由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对人的影响更大。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阻碍。如人与人之间不良的人际关系、不当的管理方式以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才能得不到施展等都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
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也可称为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生理上,由于自身的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等条件的限制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而产生挫折。心理上的原因更为复杂。青少年个性尚未完善,认识不够全面,想事情容易偏激,耐力不够,加上年龄普遍比较小,社会阅历也不够,没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常常对自己抱有过高期望。而复杂的社会及残酷的现实常常令他们手足无措,信心倍受打击,形成了挫折心理。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人生的旅途上,挫折情境常常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当挫折情境发生时,要让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事实上,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得好的话,它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因此,人在挫折面前要保持勇气和信心。学生只有对挫折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才能勇敢地迎接挫折的挑战。
三、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信心是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积极的评价。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在挫折面前无所适从。如果自己不信任自己,那么遭遇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无法应对挫折,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自信是成功的条件,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就必须让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当挫折出现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找到切合实际的方法和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恢复自信,扬起希望的风帆。同时,学校可有意识地开展歌咏、演讲、球赛、技能、运动会等各项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勇敢挑战。当他们取得成绩或进步时及时进行肯定的表扬,既能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恢复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学生减轻挫折压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 “岛屿”和 “暗礁”,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适合自己的应付方式或方法。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教教育育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一方面能采用自我鼓励、情绪转移,学会宣泄等正确方法进行自我调试,另一方面能得到心理老师及时恰当地引导,提出一些克服困难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也可以减轻学生所面对挫折的压力。
五、引导学生加强挫折耐受力的锻炼
挫折耐受力只有在克服挫折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挫折,并克服了挫折,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上的轻松和愉悦,形成良好的性格,掌握克服挫折的技巧,提高挫折耐受力。这种亲身经历是任何说教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有意为学生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如拓展训练、特殊条件下的生存训练、到边远山区体验生活等。让学生在克服挫折的实践中,学会处理挫折的技巧,提高挫折耐受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如招聘、实习、勤工俭学等使他们及早融入社会,克服就业性挫折,培养其创业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中学生挫折教育】推荐阅读: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07-06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07-15
中学生安全教育08-11
中学生教育案例10-18
中学生抽烟教育案例11-17
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重点06-08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09-02
中学生心理教育之浅见07-24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