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

2024-09-24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精选4篇)

1.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 篇一

变化

我,是一只外表古老但是却被女主人擦得熠熠发光的大摆钟,和主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二十年前。

我被女主人和男主人小心翼翼的买回家,摆在他们的新房里。新婚的房子,虽然不豪华,但是被女主人布置的很温馨,让人感到明亮而宽敞。而最吸引我眼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主人,她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脾气好的让我都羡慕不已,对丈夫的温柔如水,她的笑容飘荡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像花一样动人,特别是她能写一手好诗,显得浪漫而有才情。

十五年前。

家里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位可爱的小宝宝。她的降临让这个家里增添了无尽的欢笑。小宝宝在女主人的牵引下,颤颤巍巍地学步,咿咿呀呀地学语;当然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呜呜的大哭大闹,甚至摔碎桌子上的花瓶和玻璃杯。我看到的最多的场景是:女主人总是抱着孩子,为了哄宝宝睡觉,她在不停的哼唱眠歌。女主人的身姿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婀娜妙曼,但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母性的韵味为她增添了一份风姿和美好。于是女主人的不再有空写一首好诗,而是能唱一口好歌,让宝宝在歌声中静静入睡。

十年前。

家里的最大变化是男主人在女主人的支持下,事业有成。但是此时男主人却外出连连,在家里自然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笑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每天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像一只活泼可爱的百灵鸟。女主人每天很早起床,为全家做好美味可口的早餐,然后又哄又喊的叫女儿起床。夏天,她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回家时累的满头大汗。冬天,她要接孩子放学回家,回到家被冻得瑟瑟发抖。她没有机会再开口唱歌,但是却能够开得一手好车。

五年前。

家里的最大的变化是基本上见不到男主人的身影了,小女孩已经可以摸到墙上的我了。小学五年级的她,开始遇到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她的数学就是弄不懂应用题,于是她总是拿着作业本询问女主人。女主人总是用心的对她进行讲解,直到教会她为止。久而久之,女主人研究小学生的题多了,她不再开得一手好车,而是做得一手好题。

现在。

孩子已经比女主人高了很多,她有时很懂事地体贴女主人,有时却与她争执不休。有一次,女儿为了一件小事把门砰地关上,把自己反锁了一天,绝食了一天。不论女主人如何叫门,女孩都坚决不开。我在只能听见自己运动的滴答声的房间里,听着主人的叹息声,我发现女主人的脸,天啊,这还是她吗?鱼尾纹已经爬上了眼角,几根银丝垂在耳边,再也不是吹弹可破的肌肤和乌黑柔亮的青丝了。女主人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而是开始变得苍老……我多想将我的时针往回拨,可是我不能。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我的时针早已转过了不知多少圈,是我,将那个年轻一无所有的男人变成了成功人士,把一个娇媚动人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把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的功劳。

在我的钟摆晃动间,这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我目睹这些变化,安然自若的、继续走下去……

【教师点评】文章能够紧扣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借助拟人化的手法,以一只“时钟”作为写作的主体,通过“时钟”的自述,选取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以时间的先后作为顺序,反映“一家人的具体变化”,特别是“女主人的变化”,来写出家庭的变化、男主人的变化、孩子的变化,从而概括出“变化”的本质,那就是“时间的流逝”,带来人生的变化。开篇运用拟人化手法,从一只钟的角度入笔,以物的眼光来观看人世的变化,构思很新颖,开篇点题。文章的结尾很有深意,体现出作者对题目的思考和感悟。从行文来看,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以女主人在“二十年前”、“十五年前”、“十年前”、“五年前”、“现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才是“变化”的本质,通过女主人外形上的变化,揭示时间无情,岁月无情,构思新颖。文章的中心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每一段都有具体点题的句子,有强烈的扣题意识。

2.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 篇二

一篇好的记叙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 有一两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所叙说的故事情节不必太复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必太完全, 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

2. 有一两个相对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是一个大写的人。

3. 对故事中的人物要注重细节描写。

不能一般性地陈述人物的所作所为, 须知一两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常顶得上平板的千言万语。

4. 注意衬托和渲染。

根据需要适当应用, 以突出气氛, 刻画人物, 表现主题。

二、问题聚焦及对策

1. 感情不真实。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文造情。为此, 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并融入真情, 置身其中。

2. 选材低幼通俗。

大路货, 易撞车。为此, 整理成长故事, 力求独家经历;聚焦“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展示阅读视野。

3. 语言贫乏。

言不及意, 干瘪无味。为此, 语言要规范流畅, 改变学生腔, 变叙述为描写, 变直接说为恰当的描写, 变自述为引用等。

4. 不像规范的记叙文。

以议论、抒情代替记叙, 没有描写。为此, 必须学会叙事, 细致刻画人物, 适当议论、抒情 (最多占篇幅的三分之一) , 不无病呻吟。

三、写作技巧

古人主张,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有道理的。教学中, 只要掌握写记叙文的常见规矩, 就能写出较为合格的记叙文。技法如下:

1. 形神兼备法。

形, 是人物的, 包括人物的行动;神, 是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因此, 写人物, 一定要体现人物的风采。要精选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着力用墨, 写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性格。如鲁迅笔下的少年、中年闰土和孔乙己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2. 以小见大法。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 “艺术家在细节上必须竭尽力量”, “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 他才可能感染人, 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等程度上找到这些因素而定”。由此可见, “以小见大法”的本质, 不仅在“以小”———选择典型的细节, 更在于要能“见大”———通过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的手指“震动”, “划破了手”却不作声的细节, 反映出她既眷念丈夫, 又识大体顾大局的美好心灵。

3. 悬念法。

这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结构艺术。作者突破“从头说起, 接下去说”的套路, 将故事中的某个精彩场面抽取出来, 既不叙前因, 也不述后果, 给读者留下疑问, 使读者渴求解开, 从而产生往下阅读的兴趣和冲动。如《枣核》《驿路梨花》《一件珍贵的衬衫》等文章就是这样安排结构的。

4. 先声夺人法。

这是叙事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这种“先闻其声后闻其人”的出场方式, 既有神秘感, 又能与环境氛围形成反差, 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从而表现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思想特征。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 堪称经典, 历来为人称道。

5. 虚实法。

是叙事作品中较常运用的写作技巧。虚写是相对实写来说的, 是指作者不从正面直接描写表现对象, 而是进行侧面烘托。这种以虚写实, 以实写虚, 虚实结合的方法,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最后的常春藤》中的主人公老贝尔曼的崇高人格, 就是采用这种写作技巧得以体现的。

此外, 还有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等等。

四、链接教材

教材是例子, 要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牢记教材范文, 如《我的老师》《背影》等, 便于借鉴, 甚至举一反三。有道是, 熟能生巧。只要掌握写记叙文常见的技法, 并投放得当, 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令老师拍手称快, 妙笔生花。

3.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 篇三

本文分析了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常见语言错误,归纳了常见语言错误的类型,对学生所犯语言错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写作,语言错误,教学策略,纠正策略

写作是一个角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使习作中的语言错误从多到少,从少到无。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语言错误,因势利导,积极帮助学生改正语言错误。

一、了解错误类型,弄清出错原因

学生写作中常见的语言错误有以下几类:

1.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等方面未能保持一致。

例如:Every classroom have acomputer and a TV.

[分析]every classroom作主语是单数,have应改为has.

2.冠词误用。冠词误用主要包括该用时不用,不该用时却用了,以及定冠词与不定冠词之间误用。

例如:My mother is driver andshe likes to play piano.

[分析]driver是可数名词,其前应加不定冠词a,而piano为乐器类,与play连用应时,其前必须用定冠词the。

3.指代不明。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之间关系不清。

The cat under the tree is Lily’s.Her cat is at home,

[分析]Her在此指代不明,到底是Lily的还是别人的,所以这个句子有歧义,应具体说清楚是谁的。

4,词性误用。比如,把介词当动词用,把形容词当动词用,或把名词当动词用等。

They without food and gave upat last.

[分析]without是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但学生却把它当动词用了。

5.中式英语。按汉语表达习惯编造英语词汇或句子也是学生写作中常见的语言错误。

She is a good student,You canfind her in her book room,

[分析]book room是套用汉语中“书房”造的。此句应改为:She is agood student.You can find her inher study.

了解具体的语言错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动预防和纠正语言错误。另外,从以上简单的归类也不难看出,很多语言错误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些语言错误是由于学生受母语干扰,还有些语言错误则是学生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缺乏了解和认识所致。

二、写作教学的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练习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着重选用学生感到难懂和易错的知识作为练习项目,如辨别相似词汇,辨析相似句子,针对重点句型和习惯用语的练习,以及就同一个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用法不同的练习等。

2.模仿文章进行写作练习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首选素材。这就像学生刚学英语时需要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一样,模仿课文中的规范词句进行写作同样非常重要。在学习七年级(Unit8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我们就可利用某一课进行写作,比较自己国家和别的国家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即从国旗,首都,和著名的建筑物、景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3.加强阅读,多了解西方文化。

丰富课外阅读是加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学习者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词汇量,并且语言和文化总是相辅相成的,了解西方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言,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方式。

三、作文批改策略

1.学生自我纠错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错,可用一些不赞同或迷惑的表情暗示,或是给出书面提示,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通过自我纠正比教师纠错所学的东西要好。这种纠错方式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能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2.同学互相纠错

有语言学家认为,教师不应“统治”整个纠错过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让学生交换批改彼此的作文,即相互纠错,可帮助学生辨认更多的语法错误和词汇错误。而且让学生相互纠错,他们会产生一种“当老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相互纠错可以让学生获得思考、聆听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

3.建立错题档案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把错误类型、表现形式、原因及改正的结果和方法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经常翻看、复习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语言错误档案针对性强,所犯的语言错误得到高度重视,以后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不会再犯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笔记本,在翻阅其他同学的错题档案时,反思自己是否会犯相同的错误。

4.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 篇四

一、文章中心思想方面的问题

中心不突出或者偏离中心甚至没有中心是他们习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比如有同学写善良的母亲,全文290个字,仅“母亲用温和的语气问了问那位老奶奶:‘老大娘,您怎么了?”“母亲连忙从包里拿出了二十元钱给这位老奶奶。”这两个句子是直接表现母亲善良的。其余绝大部分文字都用于写自己的所见和所为,与表现母亲的善良无甚关系。还有同学写勤劳的爸爸,全文756字,也仅有“我的爸爸是个朴实而又勤劳的人”,“爸爸每天都很辛苦,自从上海回来之后,爸爸就在工地里干活。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会加班到很晚,看到爸爸一天天劳累”,“回来之后,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劳累差点压垮了父亲”,“前段时间爸爸一直喊累”,“我的父亲是个很勤劳的平凡人”等少数几个语句(一百余字)涉及了父亲的勤劳。其余绝大部分文字都用来叙说父亲对我的教育和愧疚,父亲给予我的温暖和快乐,我报答父亲的努力和决心等等,与表现父亲的勤劳这一中心相去甚远。更有甚者,有的文章则完全误解了题目的意思,从头到尾,找不到一句表达题意和中心的语句。

另外,一番叙述,虽不敢说对读者有多深远的毒害,但也不能让人获得多少思想教益,也是他们文章在中心思想方面的一大毛病。比如有同学写同桌之间的事,无非是抄袭作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之类。这种主题,这种中心,这种思想,不说不健康吧,至少也是境界不够高尚,趣味比较低俗,价值追求比较庸碌。这样的文章没有积极的思想意义,是肯定无法让读者从中受益的。

由此可见,在记叙文写作实践中,农村中职学生往往无力把握和锤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与他们在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等方面有诸多欠缺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根源还在于他们对写作目的的茫然迷惘,心中无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对自己通过一番叙述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甚了然,所以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只好想到什么是什么,信马由缰,胡思乱写,完成任务,应付了事作罢。有鉴于此,我们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和强化写作目的的教育,积极倡导那种有感而发,想写而写的文风,坚决反对那种无病呻吟,为写而写的态度。努力创造这样一种写作情境和氛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不吐不快的真感触,教师在指导中帮助学生明晰、集中、强化这一真感触使之成为文章唯一的主题,学生以表现这一主题为唯一目的进行写作。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这个目的来攫取、分配和使用,所有的力气都紧扣主题紧随目的花在一个点上。母亲就母亲,不要多扯自己,勤劳就勤劳,不要在勤劳之外着眼着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中心明确而突出的文章,才不会出现离题或偏题的严重错误。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写作不仅关乎自己,还在一定的传播范围内影响他人,所以,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强调对“真善美”的宏扬,对“假丑恶”的鞭笞,要努力使自己的叙写具有一些积极的意义,让读者能够从中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得到正面的思想陶冶和有益的审美享受。

二、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职学生的文章普遍存在内容不完整,不充实,不具体等问题。许多习作就只两三百字,甚至单薄到不能成篇的程度。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习作里那些真正能够表达题意和中心的内容,则更是惨不忍睹。如前所述,那样的文字零零星星,寥寥无几,一篇习作里,难觅百八十字。

从思想上说,写作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理解文章题意,不能正确确定文章中心,不能扣题选材,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才能表现中心,表达题意,是造成农村中职学生记叙文写作内容单薄不具体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混沌状态下,学生虽绞尽脑汁,苦思苦想也还是茫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要么写不出东西草草收场,要么就胡思乱写许多其他无关的内容。

从写法上说,农村中职学生脑子里缺乏中心事件的概念,习惯于用那种概述化的语言来进行主观化的叙述,而不是客观地对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这也是导致农村中职学生记叙文写作内容单薄不具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那篇写勤劳的父亲的文章,全文不见一件表现父亲勤劳的中心事件,更谈不上对中心事件的详细展开。就所写到的与父亲勤劳有关的那点文字来看,也都是那种高度概述化的主观叙述。再如写母亲善良的那篇文章,记叙六要素有所交代,勉强可以算有一个中心事件。遗憾的是,作者不是把母亲置于事件的中心推到台前,让母亲自己在台上尽情表演,把母亲在这样一个事件中的神情表现,语言表现,行动表现和心理表现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自然地,具体地,艺术地展示母亲的善良品格,而是把自己置于事件的中心现身前台,写了大量自己的所见和表现,把诸如“我有一个善良的母亲”,“我感到了母亲是那么的善良”这样的主观感受高度概括地强加给读者。这种没有具体的描述和展现的写作,中心内容当然不可能具体充实,血肉丰满。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向学生灌输中心思想,中心事件的概念,培养他们紧扣中心思想进行完整叙事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中心事件中集中、具体展现中心人物言行举止,外表内心进而充分、艺术地展现中心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的能力,培养他们置身事外,客观描述的能力。

其次,文章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由于思路的零乱、涣散、模糊、无序而导致的层次不清晰上。还以写勤劳的父亲那篇文章为例,全文所写的主要内容不仅与题意和中心无关,而且零散杂乱,无序堆陈,失去了文章在结构和层次方面应有的美感。很显然,这是由于作者思想的含混造成的,归根到底又是因为写作的目的不明晰造成的。知道自己是为达到什么目的而写,才会知道自己要怎么样去写。在作者脑海中,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父亲是勤劳的这一写作目的如果明确而清晰,他就能摒弃那些与这一目的无关的材料,从而有条不紊地展开对相关事件和材料的叙述。心无旁骛了,文章自然也就不会杂乱无序了。

三、语言文字修养较差问题

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有字词句及标点方面的错误。这些文字标点方面的错误,致使叙述语言不能通顺,造成了阅读上的诸多麻烦。另外,农村中职学生语言修养不够还表现在修辞方面。在他们的习作中,所用的语言几乎谈不上加工和修饰,造成语言不生动,不形象,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他们的习作,难觅一两个修辞运用的实例,更别说用得好的了。因此,文章读起来让人倍感寡淡无味,毫无语言的美感可言。这些问题,应该说跟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有很大关系。教学中,教师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好夯实语文基础的工作,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积累,多读多写多实践,这种状况才有可能得到改观。

总之,农村中职学生的记叙文习作,从思想到内容,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都有不少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帮助他们顺利写出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的记叙文,以期提高他们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在这方面对他们的要求。

上一篇:党员条件和入党程序党课心得1500下一篇:校园安全演讲稿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