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精选8篇)
1.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低年级组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2.你喜欢语文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3.对于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你都认真思考了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4.一节课中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5.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我不会回答()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6.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7.课堂上老师留时间让你们质疑吗?()
a.是b.不
8.我害怕自己答错问题,被别人取笑。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9.老师给我们考虑问题的时间太短,我没时间思考。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0.老师提问时你们班同学们积极参与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1.通过提问,你更快地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2、老师课堂上设置的有些问题不必要,还显得罗嗦。()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2.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二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 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 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 表面上很热闹, 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上。
2. 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 教师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但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 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 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回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 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 而且要会听, 会倾听学生的回答, 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否则, 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 严重地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的, 但是, 能否真正做到“深入”, 却是我们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 对教材的研究, 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 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 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 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 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 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 做到透彻掌握, 融会贯通。
“化”, 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站在教师的角度, 而且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 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 备学生要“实”
常言说, “教师备课, 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 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所谓“实”, 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 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 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 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3. 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 但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自己发掘问题, 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 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 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 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 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必然有高有低, 有学得轻松的, 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 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 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 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 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三有效改善课堂提问现状
1. 改变观念, 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 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 为学生创造机会, 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上创造质疑机会, 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地利用起来, 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 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 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 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学生敢于提问题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 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解决, 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 不仅要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 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 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 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 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 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 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 天长日久, 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 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 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 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 满足学生的需要,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实践中, 教师要联系实际, 优化提问内容, 把握提问时机, 讲究提问技巧, 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三
小学数学 提问设计 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善于提问的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教学中的交流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适宜的问题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有时精心创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试图启发学生提问,但是会提出问题的学生还是少得可怜,学生怕说错被同学、老师取笑,有问题也不敢说,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于提问,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的欲望,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熊妈妈给两只小熊分西瓜,熊妈妈说:“弟弟分三分之一,哥哥分四分之一……”还没等熊妈妈的话说完,熊弟弟便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哥哥分得比我多!”然后教师问学生:“熊妈妈分得公平吗?你觉得谁分得多呢?”学生们对问题很好奇,想要知道问题答案的兴致很高,这样的问题不但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会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老师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问,变“学答”为“学问”,要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并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过:把学生教“懂了”是不正常的,教“不懂了”才是正常的,课上的“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回答提出异议或给予评价,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敢问、善问。
4.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四
摘 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重难点;思维;追问;有效的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科任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特级教师吴正宪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策略。
一、利用情境巧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哪些知识用提问表达,每个环节应该设计的提问的难度如何。对教材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中,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子的可爱深深地吸引着。是啊,猴妈妈为什么笑呢?这“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富有数学味的生动的情境,引发了关键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抓住重难点巧提问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适时提出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e公式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捕捉思维巧提问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是否善于利用学生思维的特点,捕捉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促使其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提问,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会富于创造性,让课堂呈现精彩。比如,我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谁能结合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你对体积的理解。”一个男孩打破了短暂的沉寂,指着讲台上的黑板擦说:“黑板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黑板擦的体积。”“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数学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把体积的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这个适时的提问调动起来,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四、紧扣追问巧提问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先准备了一个没有放有蓝色球的箱子,说:“如果哪位同学能从箱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就能获得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品。”结果几个学生上来都没摸出蓝色的球。有些学生急了:“箱子里是不是没有放蓝色的球啊?”“大家也这样认为吗?”教师反问学生。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要求把箱子里的球都倒出来看个究竟:有红球、黄球、绿球,真的没有蓝球。“老师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中奖!”“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中奖呢?”一个学生回答:“箱子里根本就没有蓝色的球,您却规定摸到蓝色的球才能中奖,我们当然不可能中奖了。”学生都点头称是。我顺势追问:“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有获奖的机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说:“在箱子里放进蓝色的球,这样就有可能中奖了。”……有趣的摸奖情境,充满数学思考的追问,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不可能”“可能”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思维在教师环环紧扣的追问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我们的教学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5.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篇五
字数:2475 来源:教育学 2013年8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已成为一种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数学课是思维体操课,如何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提问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谈谈一些拙见。
一、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提问过于公式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答:“你是怎么想的?”“有知道答案吗?”这种常用问答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如果经常地反复,这样的问题不仅起不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千篇一律的问题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倦怠的情绪,从而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2.提问过于简单化。大多数教师的问题设计成认知目标的问题,而对于更高要求的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所占比例太少.就数学而言,在对有争议的知识以及难点问题设计教学时,开放性问题可以占到很大比例.3.提问的单一化。课堂提问仅限于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忽略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看似有问有答,实际上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交际的实际意义.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4.无效倾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在等待一位学生的回答时,眼睛注视着另一位爱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不等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就急着打断该学生,叫另一位学生作答,或者干脆自己说出答案.这些无效倾听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5.提问对象的集中化。其实绝大部分教师都愿意看到学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因而有意无意地倾向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一些学困生,给予的机会却很少.这样,课堂上听着蛮热闹,被忽视的学生也就永远被打入冷宫,偏离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二、有效提问的应用
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1、有效的提问原则。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2、提问方式的转变。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
三、提问对象单一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6.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六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中挺普遍的教学手段, 因为提问能增加课程气氛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因此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进展。这种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过据观察, 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而问题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就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教学; 运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 老师往往不注意学生他们的学习过程而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不优异。这个时候, 知识的详细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被老师所倾向, 同时还对学生采取了庞大的题海战术练习, 让学生感到无比枯燥和烦恼。显然, 目前的教育趋势是大潮所至的素质教育, 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切实可行, 反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
7.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七
一、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对于低段的小学生而言, 由于年龄较低, 本身都是比较活泼好动, 长时间的久坐, 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还会使学生厌烦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游戏教学法, 不但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调节课堂气氛, 既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游戏教学中, 可以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既可以单独比赛, 也可以分组进行对抗,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游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工作用的应用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作为主要的主导者, 要改变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彻底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创造力, 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能力, 设计出比较有创造力及探索性的问题, 发现合适的游戏来进行教学,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 改变为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对于游戏的设计一定要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难点和重点,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例如, 在教授长度单位这节课程的时候, 可以选择一类游戏, 来进行长度比较, 使学生对于长度这个概念有直观性的认知。老师可以向问同学知不知道自己的手臂多长, 自己使用的学习工具都是多长, 进而可以使学生对于长度可以有一个认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手中的相同学习工具进行长度的比较, 如果学生能够准确的回答出学习工具的长度, 就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通过这样比较简单的游戏, 让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 学会测量长度, 并记住测量长度使用的单位, 分清楚厘米、分米、米, 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相关知识。
2. 教学游戏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 简单的游戏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认知, 通过更加深入的游戏, 则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根据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玩的游戏, 通过改变, 就可以放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是因为学生对游戏本身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和了解, 在放到教学中, 学生对于游戏本身不会有陌生感, 很快就会投入到游戏中去。例如, 在进行小学教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课堂教学中, 就可以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 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会观察到几何图形, 将这些几何图形与游戏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相应几何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 就会在脑海里表现出几何图形, 这样既方便学生记忆, 也方便学生理解。当学生已经将计算公式完全掌握的时候, 就可以不会学生提供公式, 自行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也达到了提高教学难度的目标。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对于新知识、新概念接受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困难, 提高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3. 在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记忆加深, 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在课后练习中, 也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开拓思维。提高课后练习的难度, 加深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建立严谨的思维能力,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同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将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建立游戏教学法的有关建议
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游戏教学, 只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动脑能力, 但是如果这种培养方式没有达到我们教学的教学, 那么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第一, 在选择游戏的同时,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游戏的选择原则, 既要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 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如果教师选择的游戏对于所教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对于课堂教学没有比较大的关联性和指导意义, 或者是对于讲课内容不太适合, 对于这样的游戏也要选择放弃。第二, 对于游戏教学时间的安排。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 他们的好奇心是比较大的, 但是好奇心维持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如果相同的游戏做的时间太久, 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不但会降低教学质量, 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热情, 所以, 在实行游戏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游戏教学实践及游戏频率, 处理要防止学生对游戏丧失兴趣, 也要防止学生对玩游戏上瘾, 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游戏教学的初衷。
结语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教学, 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来讲, 具有它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环境, 对于小学生本身特点而言, 由于年龄较低, 本身都是比较活泼好动, 长时间的久坐, 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还会使学生厌烦学习。在教学改革环境的要求下, 为了适应教学思想的改变, 这就要求教师寻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利用游戏教学法, 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具有它自己的优势及特点。利用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更快的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使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并且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选择的游戏适合学生的教学, 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于教学标准的不断改进和细化, 采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灵活化。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便可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游戏教学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教学效果,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低段数学
参考文献
[1]周述安.浅议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J].考试周刊, 2014 (40) .
8.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篇八
多媒体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采用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一起走进商店,并伴以节奏轻快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音乐结束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我们买东西需要什么?”学生很快回答:“钱”。这时,屏幕上出现“人民币(钱)”。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模拟情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实验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儿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有利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应用题”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春天的景色,池塘边的柳树上3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春天的景色多美,大地披上了绿装,柳树发芽了,大家还看到了什么?”接着利用动画效果,鸟叫声由远及近,又有2只鸟飞来,落到这棵树上。“大家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表示出刚才的情景?”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几十双眼睛紧盯屏幕,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有声有色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从而对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使枯燥的、抽象的应用题和孩子们鲜活生动的动画片结合起来,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多媒体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二年级建立除法概念,区分等分、包含时,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教师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多媒体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讲课时首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教师先出示12个桃子和3个盘子,接着问:老师要把这12个桃子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的同样多,怎样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现在每一个盘子里放一个桃子,同样的方法一直把12个桃子放完,然后让学生观察每个盘子放几个桃子。并让学生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个,每盘分一个,保证每盘分得一样多,即等分。而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这样,演示数学,信息传递快,而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7和3在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7+()=10”,学生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7面小旗,学生自然地在括号里填上了1。学生掌握得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7个,其他都空着,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教师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个,已经放了2个,2+( )=9。学生自然地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7个填在了括号里。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知识不知不觉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五、巩固练习,促进思维发展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设计10-13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心得06-2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09-0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10-10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06-20
小学低段数学集体备课10-24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