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2024-09-16

现代城市建设论文(共14篇)

1.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篇一

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创优美城乡环境

我们所在的集体, 路政管理局是一支具有战斗力、团结奋进、对事业追求无怨无悔的先进集体。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同志都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工作,路政员在工作中能够将心比心,用“心”去理解体谅司乘人员的旅途劳苦,真诚地为他们送一句祝福,始终能够做到对年轻者微笑一点,对年长者和蔼一点,对自大者让步一点,对困难者帮助一点,对反对者诚意一点,对询问者耐心一点。这也是有些路政员为什么能够化解一切不悦,能够圆满解决各种问题得原因。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我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情来建设我们的田园城市,可是只要把我们的身边小事做好,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我相信,就是我们为城市建设出了一份力。

正如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文明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佳的外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我们不是太阳,不可能将整个社会照耀,但是我们可以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用微光将自身点亮。我们可以努力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严守个人的道德底线,为转变种种不良行为作出点滴贡献。

“云清枝劲挺, 秉志造葱茏”,我们带着对路政行业的深情依恋,以打造城市窗口新形象为着落点,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新观念、提高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音符。为了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创优美城乡环境,我们参与,我们分享,我们正在用青春和生命演绎着爱岗敬业一天又一天的故事。

2.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篇二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城市,艺术,特性

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中叶,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气息相通的中国园林艺术与现代城市为园林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而现代城市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催化剂”。园林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构成形态及其理论体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性应用, 是我国园林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现代生命延伸, 园林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 人类生存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 而环境危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问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用地用水紧张, 空气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同病痛一样时刻困扰着我们, 这些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使得人们普遍感到忧心。钱学森先生面对北京的城市现状颇为不满:“现在我看到北京市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 外表如同积木块, 进到房间向外望则一片灰黄, 见不到绿色, 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 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1]因而, 对这种困境的反抗使得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过往生活中的诗意景观, 渴望在其中找到皈依之所, 不少人通过寻求自然与城市建筑相互结合的探索实践, 试图在“城市病”的重压之下找到当下与自我生活的切合处, “建设园林城市”就是其探寻点之一, 它力图在城市建设中促进自然生态与人居活动的互动。

钱学森先生是园林城市建设理论的先驱, 他在1990年7月31日致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院士的信中首先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的设想:“能不能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创立‘园林城市’的概念?”[1]这种园林山水城市建设的最终效果是要使城市中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有完美的人文环境, 继承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观、游、居多重功能, 并将它们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钱先生认为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山水诗词、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城市建设的结合, 而且还涉及到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等诸多方面, 它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多层意象的复合体, 是一个审美与设计工程相映照的集合体。这个概念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它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使人离开自然而又返回自然;2) 园林城市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结合;3) 园林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技术城市;4) 园林城市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城市构筑的模型[2]。

在园林城市的具体实施中,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古代园林的造园之法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当然, 这种重视并非是机械的照抄照搬, 中国园林有其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手法, 叠石、布水、借景等都是从山水的内在规律出发, 从大自然中抽离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并与建筑景观相结合, 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我们不可能原封照搬, 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作支持, 我们的借鉴也要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努力贴近古人对于它们的阐发。正如周干峙院士所言:“园林山水城市理论的提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钱学森先生也说:“园林城市还要充分引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也是高技术城市。”由此看来,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园林城市建设得以实现的两个回避不开的要素, 既是我们以古润今的“瓶颈”, 也是今日园林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持。

实践告诉人们, 在实施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5个特性:1) 战略性:园林城市是缓解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城市化挑战的人居选择, 以前过度集中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而布局相对分散均衡的园林山水城市是出路之一, 但这种转变对传统城市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对于这种转变的认识与接受就具有战略性意义。2) 整体性: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涉及到城市产业布局、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文化保存等基础设施调整的各个方面。所以园林城市的建设则需要广泛的部门合作, 这是它的整体性之所在。3) 层次性:钱学森先生把中国园林分为四个层次, 即盆景—窗景—庭院园林—宫苑, 一些专家还指出往上还有一个“大地园林景观”层次。在这些不同层次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而对于园林城市这个规模浩大的整体性城市建设而言, 它应属于“大地园林景观”建设方面, 其实质是城市的总体景观设计。4) 多样性:园林城市的实践应更注重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地域特性, 在建设中最需要发扬的是创新精神, 任何简单的模仿都无益于园林山水城市理论的实现。5) 长期性: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在实践中既作为蓝图实施, 又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它需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一步步的实现, 即园林山水城市的建设具有长期性[1]。

“园林城市”这一概念是城市形态结构观念中的重大变革, 它在保证现代城市这个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成败的发动机正常运转之时, 又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空间。同时还为现代城市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后盾。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高瞻远瞩并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创建一座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园林城市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现代生命延伸, 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创建现代园林城市的目标。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对于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关切向往是新世纪人们追求生活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园林城市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和人文趋势。因此现代园林城市的建设, 对于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都有着积极且不可替代的意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人居空间———园林城市, 正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城市建设正如本文所谈的有机协同问题一样, 并非是单一的物质或审美问题所能概括的, 因而, 所有的探索必须随时对诸多不可预计的变数做出反应, 并能够理性的自我修正。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 努力以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化和人文关怀为指向, 人们对园林城市的关注既是人们对于自身环境的自然反映, 也是潜意识中对诗意居所的本源回归的表露, 从这个意义上说, 园林城市同时也就超越了我们谈论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鲍世行, 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47, 77, 633.

[2]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1, 60.

3.探索现代化规律 推进现代化建设 篇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探索我国现代化规律的立足点是什么?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重大理论上的创新成果。

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什么是科学发展?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如何?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参考答案:

1(1)立足点:①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即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②当今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即世界多极化和經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科学发展。

3制度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可以构建更加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①有利于反腐倡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证。②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等。

4.后现代语境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 篇四

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转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的.理论反思已经融化在许多思想和学科以及文化讨论的潜在视域之中.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系统的中国文化而言,现代性仍然是“未竞的事业”.在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观照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

作 者:张丽 高鸣 作者单位:张丽(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云南,昆明,650200)

高鸣(昆明大学,社科系,云南,昆明,650118)

5.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建设 篇五

------------XX

卷烟零售终端是卷烟销售渠道的最末端,是连接烟草部门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零售终端建设是以构建和谐的客我关系为主线,以品牌培育为职责,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升客户价值为目的,巩固和完善客我关系,是网络建设是否牢靠的关键所在,更是行业“卷烟上水平”的重要环节。那么该建设什么样的零售终端,我该如何去做?

一、烟草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零售终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日益艰难,行业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近年来,自从签署《公约》以后,政府不断加大禁烟力度,许多公共场所已经禁烟,烟草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四大主流媒体上的广告基本消失,烟草企业甚至不能进行商业赞助和公益赞助活动,各种禁烟运动也越来越频繁活跃,社会对于烟草行业的否定态度占据了上风,行业缺乏与社会、消费者有效沟通的渠道,社会与消费者无从知晓。烟草品牌的传统广告路径基本被堵塞,对于拥有快消品和奢侈品双重特性的卷烟商品来说,是致命的。

2、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卷烟危害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降焦减害的发展要求,并且工业企业也已经做出了一些低焦油卷烟品牌上市销售,但在品牌培育时得不到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的推荐和接受。

3、终端形象不够统一。目前,作为超市、商场和烟酒店等业态客户,其 店铺面积比较合理、门头标识较为统一,品牌出样比较规范,而占较大比例的食杂店、娱乐服务和其他类业态客户就很难实现视觉上的统一,不但经营环境杂乱(店铺面积有限、经营物品多、卷烟与其他商品混搭),卷烟柜台陈列凌乱

1且卷烟出样不全,摆放全凭店主个人的喜好,价签、标价难以自觉维护,这一现象在农村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

4、零售客户配合度不高。对政策不支持理解。在服务零售户过程中,偶尔会遇到零售户不配合反而抱怨的情况,比如紧俏货源分配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这势必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容易导致零售户对公司政策的不满、抱怨,不配合工作。

5、信息化应用不够广泛。由于卷烟零售客户的素质与文化水平不同,导致客户不能及时的掌握一些品牌和销售等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客户需求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烟草公司的货源分配信息、缺货到货信息、客户分类信息只能通过客户经理进行传递,传递渠道单一,传递效率低下,客我之间还存在着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分享不对称等问题,没有构筑成一个系统、便捷、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无法实现客我双向互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卷烟零售利润偏低,经营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利润是卷烟零售户追求的首要目的,而利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批零差价和销量,由于卷烟价格透明度高,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比较全,销售卷烟的店比较多,各零售店实行价格战来争夺客源,零售户的卷烟销售利润通常不能达到预期值,零售客户对卷烟经营利润的依赖性低,经营卷烟的热情和精力较弱,经营质量不高,极不利于零售终端网络建设。

二、面对以上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零售终端建设

1、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消费者体验活动,如在一些娱乐场所或烟酒店,开展品吸展销活动,点对点的互动交流模式,以体验为手段,结合各产品的特点进行宣传,发放一些品吸烟、打火机,小包礼盒烟(5支装)等,一方面可以增

加消费者对卷烟的认知程度,开拓新的市场,从而使消费者从“尝试”心里转变为“购买”行为,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比形势浩大的宣传给力。

2、当前发展低焦油卷烟是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践行“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伴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深入实施,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一高双低”卷烟产品(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进一步减少吸食卷烟所带来的危害性。电子商务的开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电子商务的平台、现代物流网络的优势等,向零售客户、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营造一种倡导“低焦、低害、安全”的浓厚气氛,提升低焦油卷烟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吸烟也许有害身体健康,但更有益于精神健康,我们客户经理就要找准目标消费群体,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来促进低焦油卷烟品牌的培育。通过“点”的辐射、“面”的带动,最终实现消费群体覆盖率的不断扩大。

3、抓好柜台陈列工作,品牌培育是否成功卷烟陈列工作是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卷烟零售客户在接到货源后哪里有空就放在哪里,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看不到或者不注意。所以在拜访时必须长期引导客户配合做好相关的陈列要求,对品牌要按价格、产地或者进行集中摆放,使消费者能更好的、更方便的、更直观的看到品牌的整体展示,为了落实行业“532”、“461”品牌发展战略,不但我们行业内部员工要知道,还要让客户知道,使客户时刻记住要重点推介的品牌是什么,无形中使其形成一种推介的惯性;也使消费者在我们大部分客户的烟柜、烟架上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重点品牌。这样对客户的销售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能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行为暗示。

4、耐心做好行业政策宣贯。通过宣传,让客户知晓卷烟不是要产多少就产多少,它是一种具有较强计划性特征的特殊商品,供货等级不是客户经理凭

对客户的印象随便定的,而是营销中心根据各客户经营规模、经营业态、经营能力(测评周期进货量及金额)、工作配合程度、守法经营状况等几个维度分别打分来评定的,这能从根本上化解许多小客户的不满情绪。引导客户实现等级提升。有经营能力的客户都想实现等级提升,这是好事,不要泼冷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然后把如何实现等级提升的条件给客户讲清楚,让他们知晓——在守法、规范经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公司的各项销售工作,紧紧围绕自身的货源计划把销售及结构搞上去,才实现等级提升的愿望,这也有利于我们各项销售指标的完成。指导经营提升客户盈利。等级低的客户经营能力较弱,他们对经营指导的渴求较高,对这些弱势客户,我们要多花时间和精力精力给予帮扶,通过悉心指经营导,要着力提升这类客户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主动推介品牌的能力、品牌互补的能力,不断改善他们的盈利状况,让这些客户多挣钱就是他们信服你的硬道理!如果在我们的指导下,实现了盈利的逐步提升,他们对卷烟经营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配合度也会相应的成正比。

5、烟草行业已然进入了电子商务的时代,对零售客户网络应用能力,网上订货能力,网上操作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要加强零售客户网络操作能力的培训,一定要及时对他们的网络操作情况进行跟进,不懂的要及时进行指导,客户经理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商盟”网上订货、短信平台、客户QQ群等方式告知零售客户,让零售客户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公司的货源分配信息、缺货到货信息、卷烟知识、客户分类信息行业动态,而零售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反馈,提高信息沟通的及时、顺畅和高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引导零售客户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零售客户经营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6、提升客户盈利水平。首先,引导实施明码实价。及时进行明码标价签和

卡座的发放补缺,向客户宣传明码标价的意义,逐步引导零售客户明码实价,保持应有的卷烟批零差率,使客户获得稳定、合理的卷烟经营利润,维护公平、有序的卷烟价格秩序。其次,寻找新利润增长点。为客户进行经营分析,帮助客户分析周边环境、消费 群体与卷烟品牌的结合点,抓住部分消费者尝新心理,通过抢先投放新品卷烟,来带动利润提升。积极开拓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工地等集团客户,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最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客户经理通过对客户购进品牌的动销情况进 行全面分析,指导客户科学合理地购进动销率较高、资金占用较少的品牌,保持 合理的卷烟库存,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逐渐积累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6.城市・水墨・现代性 篇六

90年代以来围绕现代水墨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现代水墨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的问题,比起80年代中国画在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冲击下的危机与生存问题,现在更为紧迫的是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深化,是在中国社会在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中呈现的,与此相联系的,即是水墨画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其中的核心观念是“现代性”,即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现代水墨画发展中的“现代性”,作为视觉艺术的水墨画中的“现代性”与作为社会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有何关联与区别。

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对“现代性”的不断认识过程,即水墨如何追随时代,它何以才能不断追随时代的问题深化史。还在20世纪初,林风眠就注意到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失落,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将这一现象与中国画的形式问题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主观的一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达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1] 林风眠先生在这里点出传统水墨画衰落的要点在于“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即脱离于时代生活的个人笔墨游戏,但他也敏锐地指出,艺术家要表达出与时代气息相呼应的情绪,必须从形式入手。这正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的切入点,从印象派开始,现代主义艺术诸流派正是通过艺术形式的革命,进而达到对现代社会敏感而又深入的表现。如此我们也可以将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变革史,理解为艺术语言的形式变革史,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即是西方式学院艺术教育体系的引入,以及它与中国? ?乘??逃?痛醋鞯募ち页逋弧T?0世纪初期,林风眠还没有明确提出材料与媒介的概念,但他本人的实验,确实是不再拘泥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而取中西融合的道路,在艺术形式上(如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都采用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方式。可以说 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先驱性的深远意义。

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水墨能够在新世纪具有跨越地域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就不能只停留在纯形式的层面,而需要将中国水墨画系统内部的问题研究转换为更为开放的从水墨角度对现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从而探讨当代艺术何以通过形式的革新而达至现代精神的探索与表达。以往有关的艺术史研究,往往将艺术史看作是艺术语言和自律性的发展史,晚近以来的西方艺术史界,对艺术史的研究似乎有重新回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方法的趋向,有关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现代艺术的形式变革,都已被置于现代城市、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观察。

有关现代城市与现代艺术及其形式的文化研究,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有过清晰的描述。他看到了19世纪中叶开始的那种地理和社会的流动以及相应产生的新美学,乡村的封闭让位于旅游、让位于新式交通工具(汽车与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刺激(比较一下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3,私人汽车激增,火车不断提速),让位于城市广场、海滨的快乐,我们在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戏、赛马、酒吧、郊游等中产阶级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海滨浴场、火车站、大剧院等有别于传统乡村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这种城市生活的突出特征是强调其视觉性,这是因为“其一,现代世界是一个城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不是读到和听到)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其

[1] [2] [3] [4]

7.现代城市的景观绿化及园林建设 篇七

社区绿化要以小区整体地形地貌和建筑的造型布置进行设计, 考虑社区空间、邻里空间、私人空间的关系, 通过园林植物配置, 让社区居民出入方便, 更能享受由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安逸。居民小区的景观绿化不能过于模仿、缺乏创新, 使小区看起来都是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不能仅追求大面积的草坪绿地, 还要多种植些植物, 制造层次感。将富有特色又巧于立意的园林建筑小品应用于社区绿化, 不仅能点缀园景、美化环境, 还能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购置了小车, 停车位在小区规化中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停车位会占据很多空地, 这就让小区内的绿化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 可多种植一些攀援植物, 让其依附棚架、墙壁、栏杆生长, 空间性地扩大绿化面积。攀援植物依附于建筑物墙壁的时候还能减少墙面的辐射热, 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 改善人们的视觉条件。

老百姓渴求清新空气和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所以, 因地制宜, 靠近居民区的地段做成小游园, 给居民创造活动空间。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文化品位, 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 采纳居民意见, 紧密结合周边建筑, 布局合理、设计新颖, 绿化以满足市民休憩娱乐为主, 创造人文城市。

2 道路绿化, 力求景观优美, 突出城市特点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其道路规化和绿化布局的形式均有所不同。特色的道路景观绿化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及道德水准, 立体鲜明地突出其城市特点。道路绿地绿化一定要掌握与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从交通分流和道路美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分别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以及机动车道的中央隔离位置设计了绿化带。沿线绿化带内、地道与挡土墙位置, 以及沿线绿地的绿化苗木配置、亮化的选型, 整体线型都进行了认真的斟酌, 达到了良好的美化效果。

树木花草具有净化空气, 减低噪声的作用, 同时又能美化环境, 提供休闲空间, 陶冶情操, 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道路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 精心组织, 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 倡导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 构成生态美景。宽度稍窄的分车绿化带和人行绿化带, 其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 缓解眼睛疲劳, 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 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 不必过于繁杂。宽敞的道路也可种植一些冠大荫浓、形态优美的乔木植物, 形成城中有林, 林中有城的境界。而中心环岛、转盘处的绿化则适合采用小乔木和灌木, 配之以花、草的方式进行几何图案设计。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形态的发展道路绿化, 美化城市的前提下还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性。

道路绿化带设计要力求创新, 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多个植物品种, 体现色彩和季象变化, 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丰富植物层次, 形成自然生态道路绿化特色, 形成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空间有序、疏密有致、步移景换的美妙绿地景观。例如, 天津是北方城市, 天气干旱降水量小, 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 所以, 很容易造成绿化单一。月季是天津市市花, 种类繁多, 颜色丰富, 而且花期较长, 栽种在道路的中心隔离带中, 增加道路绿化的色彩感。天津市友谊南路以打造国际性、现代化标志道路为目标, 提升改造绿化面积约31万m2。道路两侧乔木林立, 分车绿化带灌木繁茂, 再利用盆栽摆花增加色彩及图案形状, 融合周边市容改造, 整体风格鲜明统一。

3 公园改造, 彰显文化底蕴, 生活融入自然

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 更要重视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公园是市民良好的休闲去处, 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 能有效缓解工作和精神压力, 也给孩子提供了游乐玩耍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天津市有水上公园、北宁公园、人民公园、眭南公园等, 列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城市公园的建设。

3.1 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南, 占地200多hm2, 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 是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 建筑作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人工与自然似有对立一面, 却又处理得当, 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活泼, 富于变化, 园林建筑和观景路线的安排都与自然融合, 给自然环境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活的气息。全园以翠亭洲上的眺远亭为中心, 亭高26.5m, 是公园的至高点, 随地势设有3层平台, 可在不同的高度观览园景。园内有三湖九岛, 岛与岛之间以造型优美的双曲拱桥、曲桥、桃柳堤相连接, 将水面分割成东湖、西湖、南湖3个大湖, 湖湖相连, 春有桃柳拂水、夏有荷花映日、秋有红叶傲霜、冬日冰清玉洁。园内绿化疏密有致, 沿湖以垂柳为主, 水中栽藕植莲, 岛上林荫道多种植白蜡、国槐、合欢、法桐等树木。座座小岛形态迥异, 景色各不相同, 曲桥、拱桥串连玉珠, 楼台亭阁古朴典雅, 奇花异草争相斗艳, 林木葱笼绿阴浓重。园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含蓄莫测、虚实相扣、精而合宜、巧而得体、天人合一的意境。

近年来, 修整了园内建筑, 使园内的古典园林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2000年以后, 投巨资兴建水景长堤、水晶广场、龙潭飞瀑等新景观, 成为白天赏心悦目, 夜晚五彩缤纷, 让人留恋忘返的津门游览胜地。中国园林遵循画理诗情, 还常赋花木以人性。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更是满足生态功能的需求, 赋情于花草, 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享受、热爱自然, 并融入自然之中, 使得工作之余能身心的放松。

3.2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前身是津门富豪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 名为“荣园”, 始建于清同治2年 (1863年) 。解放后, 李氏裔李歧美把荣园献给国家, 人民政府对该园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 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 更名为人民公园。1954年,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园名, 这是毛主席为我国公园惟一的一处题字。

人民公园仍具有着私家园林特有的风范, 规模小巧, 却通过曲径通幽, 能够以移步换景、渐入佳境方式将有限的空间扩大为无限的遐想。将中国山水园林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文景观密切结合, 形成古朴兼容、老幼适宜、动静结合的新格局。其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内向和收敛, 使即能有静态的“赏”, 还有动态的“游”, 被誉为是镶嵌在繁华闹市中的“绿宝石”。

3.3 北宁公园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石求奇、廊求静、水求曲、路求幽, 假山叠置、奇花异木、四季更迭。重新改造修整后的天津北宁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津北宁公园即宁园, 取诸葛武侯宁静致远之语, 命名为“宁园”, 沿袭了古典造园手法——多以建筑为主的组景, 叠山理水, 花木亭阁错落其间, 有仿效自然的布局和园中有园的手法, 也有诗情画意的构思和因地制宜的处理。水面聚分得体, 湖湖相连, 园内有荷花揽胜、九曲胜境、紫阁长春、待月迎风、鱼跃鸢飞、蓬湖叠翠、曲水瀛洲、静波观鱼、俏不争春、宁静致远等10大景观。园内的致远塔, 为宁静致远景观的主景, 塔高九层74.4m, 塔内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史题材为内容的瓷板釉彩画或青石刻浮雕, 津门美景尽收眼底, 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宝塔。

另外, 公园还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天津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 曾经有9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租界, 是北方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所以, 城市建设和建筑等具多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天津的五大道中睦南公园是天津解放前英租界的一处花圃, 后增设亭、廊、花架、园灯、座椅等设施, 并点缀了一些园林小品, 改造为小公园, 仍延续了其欧洲人重视形式逻辑, 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绝大多数的西方古典建筑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特点。使其融入周围建筑, 成为城市中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居民区的广场游园、道路景观, 还是大型综合性公园, 丰富多彩的景观绿化艺术构图, 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都能提升城市印象, 营造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符合自然规律, 不盲目追新立意、铺张浪费, 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体现园林景观地方特色的同时, 也要兼顾建设的经济性和加强对自然界的保护,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

摘要:在新世纪里,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是空前的活跃。随着大众审美品位及艺术需求的提高, 人们需要开阔、宁静、优美并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景观建设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本文结合天津市政府加快城市绿化和重新修整各个大型公园, 还园于民的举措, 谈论一下现代城市的景观绿化及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8.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篇八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业创新。会议认为,推行“三证合一”,将工商、质监、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进一步便利企业注册,持续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会议强调,要简化程序,实行“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不重复填报、提交材料。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操作,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档案互认,做到方便透明。在今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过渡期内老证照继续有效,让群众得实惠。

国务院批转《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日前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18位,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1位校验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最大限度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实现兼容,也有利于社会识别机构类别、注册地和登记管理部门等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一经发放,终身不变。《方案》提出,采取“预赋码段、实时赋码、及时回传”的赋码方式,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预赋主体标识码码段,登记管理部门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时赋码,赋码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回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与其他部门共享。

9.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篇九

——成都的双方面协调发展 摘要: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数幢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成片平房被推倒,城市的面貌日趋千篇一律,且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特色,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如何将提高城市功能性,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保存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特色有机协调起来,就成了我们规划城市蓝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危机及成因的探讨,肯定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保护、更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资源、发展、保护、发挥作用、协调、相互促进

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国际著名的城市,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当前,成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成都历史风貌的街区和文物遗存命运堪忧。一是有人把历史文化遗存视为城市规划、改造开发的包袱,而不是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本,对文物实行建设性的毁坏;二是保护乏力,任历史文物自然消亡。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城市个性特点的城市历史文化的减弱和消失,必然是城市文化价值的缩水。要从认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不可调和、兼顾的观念中走出来,既要建立完备的保护法规体系,制定切合城市建设实际的、并严格执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也要有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的新思路。不可否认,政府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了成都历史文化的对内、对外宣传。对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宣传,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停留在宣传的层面上,还是浅层次的利用。要放在更深层次的开掘上,要结合旧城改造,构建宣传展示、开发利用的载体。

一、现代城市和城市化的本质含义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逐步集聚与高度集中的显著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城市形成的三大要素:一是物流,二是资金流,三是信息流,三者缺一不可。正如列宁强调的,“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从初级走向高级。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进程本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对“城市化”一词的概念界定一直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有三种观点较具代表性:

1.“人口城市化”观点。持这种观点者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他们将城市化视为“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2.“空间城市化”观点。该观点者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我国研究城市问题的专家和学者

较多认同这一观点。

3.“乡村城市化”观点。持这种观点者强调乡村与城市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就是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这样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该观点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综合说”。

综上所述,这些关于城市化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对城市化的内容或现象的描述,没有涉及城市化的本质含义。

城市化并非与城市相伴而生,城市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城市化时代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以近代工业为基础的。在这方面,我国的进程是比较缓慢的。目前,我国经济的工业比重是83%,农业比重是17%。从全国人口总量上分析,目前也只有20%多一点的人口在城市里生活。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有着严重的弊病。从其他工业国家的发展过程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都与城市化进程同步进行的。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减少,城市不断扩大。然而只有中国,在全球各个国家中是例外。工业发展了几十年,城市并没有跟上。截止1999年底,我国城市将近700个,其中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32个,人口在50---100万之间的大城市43个,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192个,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400多个,城市化水平达到30.4%。

城市是高科技、通信、交通、金融、信息和教育的主要裁体。笔者认为,城市化的本质含义应完整表述如下:城市化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城乡区别,是以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文明形成过程为特征的。具体而言,城市化的本质含义,应该是城市文明的形成过程。

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是一座有3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早在3200年前,成都就是古蜀国的都邑,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1处,历史文化保护区4处,历史文化风景区3处,各类博物馆33座、文物建筑22处,以及大量有特色的传统建筑物。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我市的地下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先后有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水井坊遗址、船棺遗址、金沙遗址先后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内涵。

成都还有十分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如蜀锦、蜀绣、川剧、评书、清音、川菜、小吃、茶馆等。

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在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成都市始终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成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成都应坚持文物保护工作的“两中心,六体系”。“两中心”即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六体系”即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商业街船棺墓葬遗址、金沙遗址、望丛祠等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杜甫草堂、陆游祠、望江楼等为代表的中国诗歌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前蜀永陵、后蜀和陵、明蜀王陵等为代表的帝王陵寝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刘氏庄园、陈家桅杆、洛带会馆建筑群等为代表的川西民俗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青城山、宝光寺、鼓楼南街清真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辛亥秋保路运动死事纪念碑、邛崃苏维埃政府旧址、十二桥烈士墓及纪念碑等为代表的近现代革命文物教育展示体系。为了加强对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在对成都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三片、一地、四区、五点、一带”的保护格局,分别对其实施保护,弘扬成都的历史

文化。“三片”为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一地”为华西医大近代建筑群;“四区”为金沙遗址保护区、浣花溪历史风景区、十陵城市公园、水井坊历史街区;“五点一带”为船棺遗址、李吉力人故居等五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府南河特色风光带等。

四、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

成都市始终坚持把历史文化传统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与体现时代特色结合起来。

成都市于1993年开始对府南河(城区段)及其沿岸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破旧危屋、疏浚河道、迁出污染企业,建成了安顺廊桥、合江亭音乐广场、思蜀园、活水公园及城市雕塑等。恢复和传承“两江环抱”的城市历史风貌,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地方首创奖”、“最佳范例奖”。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五路一桥”工程,于2002年底全部竣工。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注意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特色交融,注重突出蜀文化和成都地方特色,形成了体现历史文化积淀的若干蜀文化景点、艺术景观长廊、古蜀文化苑。

2002年启动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着重突出城市综合功能。通过修复和建设文化景区,充分表现成都的水文化和川西传统文化艺术。预计再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沙河将成为成都市水质优良、景观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历史人文特色突出的“生命河”,在成都又形成一条靓丽的生态与文化融汇的风景线。

成都市在旧城改造中,不仅注重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而且注重保护和打造有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街区。2002年完成的春熙路、琴台路的改造,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今年完成的红星路改造,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10.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篇十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现

代化

设现

农业示

范园

区的意

东朝

是探

中索

特国

色农

化道的重路

体,是

快变农业

展方

式、升提

农业发

展质的有量

径,途

展是示

广现

代农业

模展式、展

现农

展发

成果

重要的平

台,是

农业增

效、农

民增

广、育

部门

科技实

验示

范的场所

种,先

进适

技用成果

遍普

得到运,农

民用素

质明

高并

提起

了示

范到

辐射作

用,带

面上农

科技

成果

推的广,粮

食复

数、学科

种田

水大大提

高,民丰农

增收

社会,经济

和生、态

发益。

展四、有

利于

农业

适规

营。

提的有

效收抓

手。

现代

农业

区建示设

。大

一、有

利于

根从

上解

农投业入

高产

经化

营水

农业示

园范区

设建明

了确业

农建

方和向设建重

点,有

于促进利业农投新

人机制的建,立推

动农了业发

基金、农村

合基作金、业承农

款包、动积

劳工累等

制度的建

土立

地流

转机

制,发展

经模,提

高规营

模益,效

是区建的一设

项重

要内

容各

。地从

出发

尊,重群

众意愿,推

双行

制开,发

名特

产探索,以

业企的行为建

立应

场市经济的经

机制,进

制新

创初,步改

土零星、散

分、建

和完善,逐

步形成了

以家

财国、政

贷信

为投

导向

民和,乡

镇()村

主体

体有,关农业

资金

外、商

业、及

体投个人

补充的农

投业

人机制

。二、有

利推

动于传

统农

现向代

业农的转

变兼

业的传统农的业经

格局营

促,专进

生化

产企、业管化

理、贸

体一

农业的产

化业

成的。

五、有利

农业

社会

化服

体务系

建设

成后,区农业基

施础大

改,善

灾能

显增

强,业农机

械化程

提显

高,上加

栽型

技培

术的广应

用推,从

根上

减轻

动强劳,度

告别

传了

统农

各地在区园设建中,把

加强

县镇、村、三级农

业合服

系建体设,提

高农

合业服务

功能,作

为园区

为设民办

实事,求实

效、增

力基的工

础来

;园区所

在形地

以成县为依

托、乡

镇为

村、基为础的全

方、位多

服体

系园;区

所各

乡在镇农

腰弯一肩

”的挑工

操手作,提高

生产

力,速加了传

农业

农代业的迈

。三、利有于

现代

业科

技的运用。

促进

站技

农、机站、水

利站

成为农

业综

合服务的农

教相

结合新

建的园区办成各

级了

政党领

导的丰

骨干;

区在所村创建

农的综合服业务实体是

农服务

最为

直接

有力的基

组层织,通

产示范

样、田板,成为

各级

农科

研、推际

出发,既

轻负担,又

解要

决题

问,老

养保

险纳人以农

医,疗

险保也可

点试

推广,住

度逐

步走

向商

步;

统一

务服,解

了一

家一

分散、兼

经业营

立社

性会的失业

保险

制,励

鼓外在就业

加,强对

工职进行

培以,便重

业就,大

引力

新进

项目

根从本

解决

问题。

37

业代

化现

怎粹

构建

诸劳芳

系动

是基

本的社

经会

济关

系,构

和谐劳

保系障

改善民

生、护

社维

安定

和谐的础

。基当前

和后

今期,时

我国仍

处于

劳关动系

矛盾的发

和种利

关系的调

构,建

动谐

关的任系务十

艰巨。

党十的八

大报

告确明提出,要个

期要,根

我国

劳动

系关工作

新形

势,以实

现劳

合同

制度

盖为重

快加

善完

职工

益权保

制,一进步完

善劳动合同

法套法

规政,策依

健法全

务派遣制度、劳

工案

制度

业和裁员

制;

以进

企业推

资集

商体、建

工资

增常

动健

准标体系

劳关

协系

调机制,加

劳动保

监障察和

调解争仲

裁,对构

劳谐

系提

了出

新的要求。

构建

谐劳

关动

要系重

抓住

下几

个节

:环

第一,健

劳全

动标准

系。要

快制加定

制机为重点

善完利

机制享,不

扩集大

体协

范围,积极稳

妥进

推行

性业、区

域性

商,促

进业在劳动

产率

高的同时

步增加

工资

;以健

全府、工

会和

企业组

劳动

为机

新的动标劳准,进

一步

全利

维有

劳护

点重加快

社会

协商机,进制

步一加

强三

方机

制制

度化、规

建设化,善完三

制机

权者的益动劳准体标系。同时,要落实好现

行的各

劳项

动标

准,重

加点

动定

职能额,充

发分挥

三方

机共

制研究

解同

决劳

关领系域

大题问的独

特作

用,深入开展

谐劳

活建动。

准管理,督促企

业严

格落

实家国

定的工

和特

殊工

度管

理定

规,依法安

劳动排

息休休假,促

改业

劳动善

件,加

人文关,加强

企怀业民

主管

建设,保

障职

工的情

权知、参

权与、表

权达和监

权。

第二,健

动关

调系

机今。

后一

第三,加

劳强保动

监察障。

善和落

保劳障监

执察

制,度健

全违法行

预为

警防控

机,制

建立

保动障监

执法

与刑事

动多

部等门

合治理机

畅,举通

平高的产粮

田和

菜蔬

地,走

出一

了条

建以

中办

办、好

不的事,增

集了体

统的功,加能

先了进适

用技

现实

向力产的转。

促保,建、造

保、相

合基

本农的保田

护新路

。子

七、有

于农

村利

精神文

园设的建区

成六、有利

基农本

田保

范示

区建

在都

基农田

保护

区,高标的农准田

施使基

田保本护

进区一

硬化

”,正落

真到实处,得

有到效

。保

同,时通过园

建区

设,对原

田边的地角

水、塘

荒滩进行

平整、改

造、复垦,加

了耕增地面

。高低

平、不形地

复杂、并荒

芜低的改善了周边村

庄的道路

通交

条件,优

环化境,提

农民的环

保护意

同时。为平

土,迁

搬深

埋、坟

墓推,动了农

村的风

移易俗

建设。

园还区可

引以导农

确民

费,积把累

入投土

地,投

再生

产。

洼田、低

进田行

建,成上规模、上水

11.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概念;应用原则;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我们的生活环境却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大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生态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尤其是注重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营造景观文化的本土化、实现园林文化多样性,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突出城市特有的品牌文化效应,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乡土植物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具体的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指出了应用原则。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与特点

(1)乡土植物概念

乡土植物指的就是家乡本土的植物,这些植物在某一特定区域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改变之后,最终形成的植物。这种植物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的产物,因此对于产生区域有着高度的适应性。这样的植物能够在某地区大量出现,对该区域有很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需求。

(2)乡土植物特点

乡土植物由于长期的在当地生长,其对于当地的环境已经十分适应,这样就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对当地的绿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对园林景观建设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让园林景观设计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首先,乡土植物是千百年来地域发展的产物,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植物种植方面的投资,并且乡土植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园林设计的要求;其次,乡土植物能够及贴切的反映出当地的实际情况,乡土植物的加入不仅能够让外来参观者迅速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特色,更能够让当地人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从以上两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运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

二、乡土植物与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乡土植物既能够有效地对园林起到优化作用,同时也是某一区域特特征的展示,通过乡土植物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地域特征。乡土植物不仅能够被制造成一些优美的形式,为当地的绿化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乡土植物能够良好的反映出当地的植被文化,这两者都对地域性的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性景观

乡土植物能够形象的塑造地域性的景观,让地域的景观更具有特点。例如:在北方,乡土植物一般多为针叶树或落叶阔叶树等,针叶树一般高大挺拔、四季常青,而落叶阔叶树较针叶树林较矮,四季变化明显,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南方,乡土植物一般多为常绿阔叶植物,这样的植物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对于热带地区来说,棕榈科植物是其主要的乡土植物,这种植物的造型千变万化,树干高耸挺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热带风情,所以棕榈科植物是热带代表性的植物,一旦提到热带地区,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棕榈遍地的景色。

(2)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从目前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发现,当今的园林设计过分的强调形式,仅仅是将一些园林进行大幅度的修饰,而忽略了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要。我国的城市园林中,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缺乏地区的个性,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吸引当地的人们,让人们对园林设计产生喜爱和依赖,这样是对当地文化的极大的浪费。所以,对于园林设计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人需要的设计道路,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当地人对园林景观产生归属感,这样的园林设计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其最初的设计目的。

(3)乡土植物文化能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人类从产生到现在,其一直都在与当地的植物生活在一起,随着千百年来的发展,很多植物被赋予了更多人类的情感在里面。例如:我国北方的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代表着一种高贵的气节,梅则象征着一些清新、洒脱的君子。在我国,经常用松、竹、梅这三种植物来形容高风亮节、洒脱飘逸的君子,这些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在其中。这些都体现出了乡土植物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将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乡土植物表现出来,通过植物文化内涵和园林设计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园林设计更具有意境之美。例如:大连市的很多中心花坛,很多都是用乡土植物构成的海波、浪花、海鸥,这样充分的体现出大连海滨城市特点。

(4)乡土植物能够与诗歌结合、营造乡土景观

我国古代对于园林都有着特殊的喜爱,在古典文学中随处可以找到他们的痕迹。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里的得真亭周围种植着数颗黑松,这几个黑松取义于《荀子》中的一句话:“桃李倩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通过诗歌与乡土植物的结合能够有效地突出两者的特点,让这些植物更具有风土民情。

(5)乡土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乡土植物文化性的表现除了需要乡土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只有通过园林中各部分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够让园林大道理想的效果。在这其中,对于山石、庭院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园林设计中不可能仅仅由植物的参与,更多的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如:荷花是我国生命活力的象征,其在生长时枝繁叶茂、花美叶青,而当荷叶枯萎时,生长在泥土里的藕仍然生机勃勃,这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加入荷花的元素能够很好地与乡土植物形成呼应,让园林效果更加的明显。

(5)乡土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的应用

通过乡土植物能够提炼出相关图案,将这些图案运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加强园林文化性的展现。例如:在大明湖改建的过程中,坚持通过对园林改造,突出该地区的荷花文化。这样让大明湖在改建之后各景点的风景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各景区之间由于主题的明确而遥相呼应。在大明湖的主路的路旁摆设着众多石雕,这些石雕上面都刻有一些有关荷花和荷叶的造型,此外,在石雕的底座刻成了盘旋的藕瓜,这样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石雕的稳固和结实,同样也能够凸显主题,让荷花的主题更加的明确。

(7)乡土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注意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我国古代的园林之中处处能够见到两者的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氛围,让园林更加的引人入胜。在大自然中的风吹、鸟鸣、日出、日落、高山、流水等等都能够为园林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背景。我国古代更有将松、竹、梅结合营造园林氛围的方法。古代的文人骚客们喜欢通过松竹林来听风声,将抽象的风形象化,不仅增加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将植物的性格进行了淋淋尽致的展现。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植物形象、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乡土植物文化能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此外,乡土植物能够与诗歌结合、营造乡土景观,乡土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乡土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以及从乡土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这些都是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地域景观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02).

[2]秦春林.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优势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6(03).

12.现代城市建设论文 篇十二

图书馆主要职能不是本身创造文献, 也不是自身利用文献,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把文献与读者需要联系起来, 起到知识交流的中介作用, 成为社会知识生产和社会知识利用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其本身不是社会生产力, 而是作为社会知识交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将日益增长的知识传播到社会利用活动之中。

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 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现代高职教育与图书馆的特征

现代高职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具体地讲, 现代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关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 培养现代社会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现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第一, 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未来人才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第二, 在教育时空方面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第三, 在教育地位方面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第四, 在教育过程方面, 师生关系表现为平等、民主,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等。

现代图书馆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为标志, 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 使图书馆日益成为一个自控的知识信息交流系统。现代图书馆表现在:第一, 文献信息的收藏与利用是一致的, 且突出重在利用;第二, 现代图书馆呈开放型, 与社会各系统联系日趋紧密;第三, 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服务, 注重效益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目标;第四, 收藏的知识信息载体形态呈多样性;第五, 馆际协作密切, 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第六, 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使文献信息的储存和输出大容量、快速、准确、远程。图书馆功能数倍放大。

现代高职教育特征和现代图书馆特征, 他们各自体现了所属学科的性质、功能和发展水平, 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图书馆建设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一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和精神方式。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状态相适应而存在的种种形式, 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越发展, 社会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迅速发展, 本世纪初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发展, 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图书馆发展水平。经济越发展, 就越需要依赖图书馆的支持, 也就越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功能。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的机构, 它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文献信息并为社会提供使用。它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其中,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社会职能中显得尤为明显, 即使在市场经济形式下,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不能削弱, 只能加强。

现代高职教育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它能够促进人的身心朝着全面和谐的方面高效率的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是具有文化功能, 它传递和保存, 创造和更新人类文化。三是具有政治功能, 它促进社会民主, 维系国家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民主。

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二者关系。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离不开图书馆参与, 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图书馆是学校教学三大支柱 (即师资队伍、实习实验设备、文献信息) 之一,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先导, 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学又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教育学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建设又为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 促进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第一,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极为丰富, 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第二,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限制, 各类读者都能从这里受益,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第三, 图书馆除为读者提供知识, 还为他们提供自学的场所,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第四, 图书馆通过指导阅读, 教育青少年读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读书门径;第五,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检索教育, 教会读者掌握查找文献的技能, 提高文献利用率。总之, 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是其他职能机构不能替代的。

三、加速我国图书馆现代化, 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积极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基因, 而文化能得以代代相传, 又赖于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播。

社会的文化水平受其特定历史时代的制约,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图书馆的兴衰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 图书馆收藏文献与读者利用文献, 是图书馆活动的两个方面。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所以, 利用文献是实现文献效益的最终途径, 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必定会促进文化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能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我国生产力有大的发展。为此, 现代图书馆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 就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实训实验、科研工作服务。二是管理决策者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为此, 图书馆要利用有利条件, 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提供决策信息。三是依法办馆, 努力加快我国图书馆的立法工作。四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财政和主管部门加大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五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志更新观念、认识自我、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尽职尽责。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中心。21世纪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坚定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中心的信念, 成立“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产业。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构建个性化用户动态模式, 各部门要将自己深加工过的个性化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信息服务中心;搜索、挖掘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和组合, 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 并以在线和离线形势, 主动发送到用户, 实现决策支持。在现阶段可由图书馆资深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参与个性化信息的质量评估, 制定出高职院校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可结合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来参与网上信息管理, 选择网上的核心检索系统, 匹配检索策略, 进行个性化资源建设;同时, 建立智能化查询接口, 充分表达用户需求, 并根据结果编好和反馈自动检索, 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自动运行, 做到真正面向用户。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支撑点, 是时代转型时期所有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在服务方式与理念, 在合作与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1世纪的现代图书馆, 在知识服务领域会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领航员”。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 2003 (6) .

13.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汇报材料) 篇十三

打造农民致富平台

——xxxxxx村设施农业汇报材料

尊敬的市、县(区)各级领导同志:

首先,我代表xxxxx村党支部、村委会感谢各级领导同志对我们发展设施蔬菜基地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xx村发展设施蔬菜基地的情况做一汇报。

一、xxx村发展设施蔬菜基地的基本情况介绍

xxx村位于xxxx方向 公里处,位于市区、矿区之间,南邻棚户区,周围厂矿林立。周边人口达60万之多,有着广阔的蔬菜消费市场。正在修建的xx村东路横跨东西,三环路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农户510户,总人口1249人,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有效耕地面积822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种植玉米、养殖业及周边企业打工等。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75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32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077元。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扩张和周边企业的用地增加,村民土地流失严重,闲散劳动力增加。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年

月开工建设“xx村设施蔬菜基地”。蔬菜基地总占地面积 亩,集体投资 万元,引资1.07亿元,建设温室大棚1000栋(包括水、电设施配套,硬化路面和绿化)、蔬菜配送中心一个、育苗基地一个。2009年一期工程已完成温室大棚

栋,项目二期工程

栋温室大棚和蔬菜配送中心将于2010年9月底全部完工。目前,已有100栋大棚投入使用。

二、xx村建设设施蔬菜基地的主要做法

1、集中整合土地,做大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们按照“抢抓城郊型设施农业发展机遇,领跑全市无公害蔬菜大棚市场”的思路,改变过去建大棚存在的分散建设规模小、实际种植面积小等缺点,通过复垦旧大渠和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土地1450亩,把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形成规模。在大棚设计上,我们在不影响温室采光、保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生产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做好土地流转,倾听民意,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在向村民返租土地过程中,按照自愿原则,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出台了现金补偿、调换土地、抵顶大棚三套方案,相关村民可自由选择。从协议的酝酿出台到与村民签订执行,村委会程序到位,公正公平。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户数为390户,其中在过去已经承包了温室大棚的为83户,剩余307户。通过蔬菜基地建设,xxx村将实现户均一个大棚。以种植一栋面积442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为例,大棚年产蔬菜 万公斤左右,按每公斤平均 元计算,年产值为 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 万元。

3、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运作,尽快投产达效。

在建设蔬菜基地的过程中,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山东寿光、京津等地区学习,既看到了寿光蔬菜的规模效应,也看到了京津地区城郊型农业的特点。针对我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来发展。目前投产的温室既有分散的农户种植,也有企业的新特品种示范。

我们相信通过xxx村设施蔬菜基地的投产达效,到2011年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

万元,上缴国家利税

多万元。

三、下一步打算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打算

1、做好规划,积极争取土地政策,搞好蔬菜配送中心建设。1000栋大棚能否真正投产达效,关键在于配送中心。无论是基地内众多的种植农户,还是基地周边巨大的消费群,都要求必须建一个设施齐全、高效工作的蔬菜配送中心。同时配送中心更是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配送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将结合蔬菜基地本身规模和周边市场环境等因素,另一方面还将结合我市道路建设及生态工程项目,从全局考虑,上规模上档次。

2、在安置好村民的基础上,搞好大棚对外承包工作。在实现全村户均一个大棚,有效解决了本村闲散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保障了村民收入后;剩余的693个大棚将采取面向社会承包的方式,来增加村集体收入。这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通过各位领导向社会上对农业有兴趣、有意 向农业生产方向投资的集体和个人,做一个宣传。欢迎大家来xxx村投资。

3、积极寻求市场和技术支持,力争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xxx省农科院、xxx农业大学等大型农贸市场和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利用他们丰富的市场和技术资源为我们的设施蔬菜基地寻求优质的市场和技术支持。同时,开始着手启动有机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认证申请工作,打造自己的品牌。

存在的问题

1、政策支持。省、市、区对于土地的流转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村民个人利益、生产习惯、认知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个别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这一方面与我们工作不到位不细致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相关鼓励政策上的欠缺有关。在建设大棚和配送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与部分国有厂矿、事业单位在地界等土地遗留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问题。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能够得以解决。

2、资金支持。去年,我们按照“抢抓城郊型设施农业发展机遇,领跑全市无公害蔬菜大棚市场”的思路,建设规模较大,但随之而来了资金缺口大的问题。虽然上级农业部门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后期村集体和农户配套投入巨大,还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14.现代仓库的建设与规划 篇十四

■文/张婷

仓库作为企业实际运作的最基础的单元,企业运营和管理效益的直接体现,在直观上就成为分辨一个企业的优良劣差,所以硬件设施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建造一个标准仓库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规划。

关键词:仓库、规划、细节

“仓库”是进行商品流通必要的基础设施,正所谓“渠道为王”,制造企业、分销企业及第三方物流都在各地有着众多分销仓库,决定着企业成败的战略性业务实体,所以,诸如仓库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如何设计等这些问题应该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由于城市的发展,五六十年代的仓库被融入城市中心,所以许多城市都将仓库的重建和搬迁提到日程中进行规划,但社会上对于仓库的理解有着很多误区,建筑业中也将仓库的规划和建设定位为五类取费标准。然而仓库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系统规划和详细论证。

仓库的设计原则: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例如海尔集团作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在各地管理着众多的仓库,对于仓库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企业战略需要,海尔将在全国各城市建立集工贸、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HMS中心,为寻找最具优势的合作伙伴,其有关基本需求为:

根据具有代表性海尔企业的要求,我们来探讨仓库建设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先应定位客户,现代物流分工详细,工业原料、机电产品、日用消费品、医药产品、食品冷链对于仓库的要求千差万别,尤其公共型仓库,建设前必须先搞清楚客户定位,不要盲目上马建设。

1.根据地址的形状来决定库区布局:

通过考虑建筑利用率、容积率等因素,决定布置仓库面积,选择最佳的建筑方位和进出口。此项工作大多由建筑设计院来完成。

2.决定动线规划:

仓库动线基本上分为:I型、L型、U型。

动线最好为双向进出,进出通道分离设置,保证车辆不交叉对流行驶。

3.决定厂房形式、高度及跨距:

仓库是否为多层楼库,由地价成本来决定,如平面仓储年平均收入低于土地租金3倍以上,再考虑多层仓库,国内的地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低决定了除有特殊原因时不需要考虑立体仓库。

仓库以矩形为佳,仓库宽度应包括2~4米宽主通道,加上(以1个托盘的倍数1~1.2米)至少在5个以上托盘的宽度,仓库的长度可以是仓库宽度的3倍以上,仓库内应无立柱和横梁,宽敞高窗。

在柱子的跨距方面,跨距愈大成本愈高。应取得平衡点,根据料架的规划尺寸及恰当的通道尺寸为规划参考尺寸,大多为24~30米。

在高度方面最好能够储放4层栈板的商品,计算公式:(栈板上货物的高度+叉举高度20cm+梁高10cm)×N层=实际作业高度。另外电灯、冷气风管或消防水管等空间高度还要再加上去,一般为8米以上。

对有温度要求产品的储存,应选择的仓库是:仓库的墙和屋顶,应是厚的混凝土砖墙、厚的泡沫塑料夹心(5公分以上)彩钢板或其它保温性良好,非易燃的材料,门窗保温、密封性良好适合。

布置规划图完成了,然后需考虑建筑材料,例如有RC结构、钢骨彩色钢板结构、彩色钢板结构及石棉瓦结构等几种,目前国内的物流中心约80%是采用钢骨彩色钢板的建筑结构;拥有足够的强度且施工既快又便宜的优点。

4.决定运搬方式及设备:

在物流中心的运搬方式也有许多种类;人工、手动搬运设备、叉车、堆垛机,采用哪种设施会直接影响到地面及高度,月台的设计,所以在规划仓库前,必须决定搬运方式。

5.细部布置规划:

当栈板的形式及尺寸、料架种类及尺寸、运搬设备、厂房形式、高度及跨距等全部决定之后,接下来则是物流中心的细部布置规划:

(1)卡车通道:

在物流中心内部的卡车车道,单线车道宽度为3.5M,双线车道宽度为7.0M,车道的地板荷重必须是能承担10吨/每轴的地面。

(2)卡车回转区:

在物流中心的卡车回转区,可以使大卡车容易地停靠月台,卡车回转区的长度是根据卡车的长度不同设置,原则上是卡车全长的两倍;例:2吨车为11M,4吨车为13M,11吨车为20M及拖车、货柜车为33M。

(3)月台高度宽度:

月台,是进出货必经之路,高度是配合卡车货台的高度,但是卡车的种类非常多,可导入油压升降平台来辅助装卸,一般而言月台的高度2吨车约为 0.7M,4吨车约为0.9M,11吨车约为1.2M,而拖车及货柜车约为1.3M左右。考虑防撞的装置,避免月台遭卡车撞坏。低温仓库则必须配合门封设 备。

月台考虑到拣货和叉车回转,月台宽度一般为3米左右为宜.(4)遮阳(雨)棚高度及长度:

商品对湿度及太阳直射非常敏感,因此进出货的地方必须有足够遮阳(雨)棚的设备。遮阳(雨)棚与月台的高度至少需要3M以上,与地面的高度至少需要

4.5M以上,遮阳(雨)棚的长度至少需要5M以上;斜度最好是往内部顷斜,避免雨水滴落到车厢后被风吹进月台。

(5)地板荷重和地板材质:

地板荷重及地板表面材质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多层楼式或是有地下室的楼板,可发现地板的承载荷重不足情形,地板不正常之龟裂及震动,或者是结构体严重受损情形。

目前仓库地面基本以普通水泥混凝土为主,一般采用C20以上强度,15~20cm厚的素混凝土直接收光做面层,或在垫层上再做3~5cm 厚,C30以上强度的水泥砂浆罩面层。使用两年以后,地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翻砂、起尘。随年限的延长,加上碳化、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地坪表面会继续粉化,影响正常使用。具体表现在货物堆放无论时间长短,上面总是布满灰尘。

水磨石地面和地板砖地面,根据不同材质的选择,一般1㎡造价增加30~60元左右。解决了混凝土地面的翻砂起尘问题,但其面层本身与混凝土基层 是剥离的,所以在重车的作用下,极容易造成水磨石或地板砖面层起壳、空鼓、碎裂、脱落现象,影响了库区平整,且随着使用,破坏区域会扩大,使用寿命也很 短。

耐磨地坪是新建仓库地面最佳的选择,是耐用、经济的一种方案。地面不翻砂起尘,使用寿命达20年,且施工速度快、周期短,与混凝土摊铺施工同步,完工以后可承受重荷载车辆的碾压。

无溶剂“自流平”环氧树脂,但价格高,从70-100元/㎡(3mm厚)不等。另有一种叫环氧树脂砂浆,也拥有差不多同等功能。两者的防滑、防渗水都差不多。砂浆自流平比树脂处流平更耐磨,因其在环氧树脂内加入了金刚砂。

(6)屋顶、屋高及梁高:

仓库的厂房屋顶根据厂房的不同屋顶的设计也完全不同,常见的库顶建造材料有:彩色钢板、RC、库体板、石绵瓦等几种;以彩色钢板为普遍。由于建造方式的不同屋顶的样式各异,有平屋顶、单面斜度及两面斜度等几种,因此屋顶斜度须注意,屋顶斜度会影响屋高及梁高。

(7)墙壁及门窗

仓库的墙壁种类有:彩色钢板、彩色钢板+隔热层、库体板、砖墙等几种;彩色钢板的价格便宜,隔热防尘效果不佳;库体板及砖墙的价格高,隔热防尘效果好。

库门有:手动卷门、电动卷门及手动快速门等,手动卷门价格便宜但费力,电动卷门较贵但省力。窗户尽量规划在较高的地方,开窗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采光及紧急时逃生。

库房大门的高度应在4米,宽4米左右,开门方式为左右开门,也可用移门。没有装卸平台的地面仓库,门口要设有能安装防水闸设施。

(8)消防

仓库须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种类有:烟感报警器;消防栓;灭火器;自动洒水系统;自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几种;消防栓及灭火器的价格便宜但须由人操作,自动洒水系统及自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价格贵但效果佳。

仓库内紧急出口需配有紧急照明设施。配有备用的不间断电源,该不间断电源至少可提供30分钟的照明负载工作时间。

(9)仓库的换气

仓库的换气,尤其是夏天,换气方法有很多种:天窗自然换气;强制性通风器(自动);空调系统等几种。在利用自然通风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天气、季节来决定通风的起止时间。

(10)采光及照明

采光及照明对于仓库的作业非常重要,光线不足造成捡货错误;自然采光方法有两种:屋顶采光板和门窗采光两种。在规划照明使用人工光源时,必须把采光区规划在走道的上方。

仓库的照明光度依区域不同设置,应至少如下所列的光度,进出货暂存区100~200lux;库存储存区100~200lux;捡货区200~300lux;检查区200~400lux;办公室200~300lux以上的光度。

除了仓库的主题设施外,其它设施对于评价仓库也尤其重要:

大型仓库应配置专门独立的警卫室、配电房(包括发电机作业地)、食堂、门卫;

宿舍寝室:宿舍的建造按照民用住宅居住标准,配有基本的照明和通风设备,建造位置应要与仓库有隔离围墙,或库区外,并且配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停车:停车区域分为铲车停放区与其他车辆停放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铲车应配备固定的停车房(便于铲车的保养与维护)安置于库房地外围。

防虫害,防晒等:对于食品类等特殊要求仓库必须安装灭虫害荧光灯,灭蚊灯具应安装在门的二侧,高度1.8~2米。对于食品类仓库以及对库房光线有要求的,应安装窗帘等防护设施。

厕所浴室:按照民用住房标准建造,厕所分为对内和对外。内部厕所应建于办公室内部,员工宿舍区内。外部厕所建于保安门卫室周边便于监控(主要向送货人员提供)。

办公室(应为无烟区):办公室应建于仓库存货区旁边(必须与存货区域隔离)或库区二楼以上,办公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硬件设施。

仓库名称标识及库区示意图:公司的标识及示意图应安装于办公室、存货区入口处。标识要统一、美观醒目,制作材料尽量使用防水材料。

在设计规划从理论上说,仓库可以具备如下一些基本功能:

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装卸搬运功能;4.包装功能;5.流通加工功能;

上一篇:假如我是建筑师优秀小学作文下一篇:加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