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精选7篇)
1.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一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光大环保能源(苏州)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 凯 环保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这几年随着外部环境要求的变化,排放标准的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认知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有破除对以往事物的迷信桎梏,才能真正“撕开一道口子,杀出一条血路,趟出一片天地”。
一、破除迷信
我们这里所指的迷信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指现代迷信,思想行为因循守旧,观念不开放,思路不清晰,具体表现在行动上唯唯诺诺,不敢说、不敢做,思想束缚,导致工作方式、方法僵化,思想保守,教条刻板,裹足不前。
现代迷信产生的主要根源是人对自身际遇的未知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入破析前因后果,迷信是人在认识上的偏差,但人的认识偏差,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得到纠正;迷信是人对于自身的认识过度的相信,使人丧失了自我纠正的能力。那么迷信靠什么来破除?就要靠我们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了解。破除迷信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保守教条、先入为主等思想杂念,破除各种人为藩篱、禁区和条条框框,坚信路在自己脚下,一切都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二、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务就是破除迷信,而打破迷信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年我们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过程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通过各种试验,成功的推广,不成功的废弃,对发展有利的就做,对发展不利的就不做,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取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良好的观念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公司自经营六年多来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要清除“自闲症”,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气,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激情和活力。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休息时间、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三是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2、善于思考: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粕留精,去伪存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特点,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3、敢于转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身段,积极主动为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当好向导。
4、永不自满: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往往会沾沾自喜,小富
即安、小进则满,因而就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仅仅满足于已经过去的成绩,躺在以往的功劳本上,长此以往会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三、勇于创新
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困难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新工作要求,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增加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努力超越自我。
1、观念的创新
社会形势在不断地变化,新的目标不断出现,如果眼界不开阔,没有发展的眼光,措施不创新,那么发展就要受到影响,这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战略新思路、新的目标,就会丧失行业优势及已树立的标杆地位。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社会日新月异,这对我们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课题,因此,我们要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创造性思考,敢为人先,敢想敢做。
2、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竞争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进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和市场主导者的基本条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自主开发体系、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尤其象我们这样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环保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对企业
今后的发展乃至生死存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中有成功,同时也存在失败的风险,管理者要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要容忍失败,鼓励广大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大胆应用国际成熟先进技术,始终追求国内第一,山高我为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企业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法宝。
3、机制的创新
机制主要指为实现工作目标,根据企业和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的一致。其实质是抱着人性化的观念,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创新,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序、有效管理。在现有薪酬体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好精神激励方式。
(1)文化激励。通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学习型团队,使其成为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勤奋敬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情感激励。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团体的力量大小并非取决于该团体成员数量或财物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团体内人际关系如何。人际关系的协调能使一个团体具有强大的亲和力,激发人才乐意为该团体奉献。因此,要注意通过情感激励构筑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为人才发挥才智创造良好的氛围。
(3)荣誉激励。人人都具有争取荣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创新、敢转变,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致力超越自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发展就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2.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二
一、教育理论创新点击
在一次公开观摩课活动的评课时, 笔者做了 《向这几节观摩课学什么》 的专题发言, 从几节课“乐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目前学生大量存在的厌学情绪, 提出了“新快乐教育”设想。之后, 笔者开始了《“新快乐教育”研究》 课题实验, 在理论方面提出3点创新见解。
(一) 提出“以乐学为主味”教育主张
2001年, 在“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思维为主轴, 发展为主线, 创新为主旨”的“五为主”素质教育观的基础上, 提出“以乐学为主味”并做概括, 使其成为“五为主”教学思想延伸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素质教育观。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出, 需要丰富的实践做支撑。在“以乐学为主味”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这一阶段实验, 重在传承中创新。
一是深化理论构建。重点解决过去教学只重于课始和课终的激趣与存趣, 而不重视课中乐学问题的弊端, 把一节课结构细化剖析, 分成“课始乐学段, 课中乐学段, 课末乐学段”三段式来研究。立足于新课标教学要求, 着眼于新教材中的快乐新元素开发, 并以现代多媒体快乐教育新手段运用为载体, 宣扬以“乐学为主味”理念, 促进“快乐学习”生成, 构建了“新快乐教育”课堂模式。这一模式流程为:“激趣 (包括:激趣入课、快乐导学) →乐探 (包括:预学乐探、合作乐研、展示乐赏、乐练提高) →存趣 (包括:激情评价、存趣延学) ”三个环节八个步骤。课中乐学段着重进行了异步指导自主乐学、快乐动手操作、快乐合作共同进步, 乐练提高等“乐学”策略研究;开展“乐学主味”诸因素研究, 如:乐学与幽默、乐学与游戏、乐学与多媒体等, 让乐贯穿全程。
二是开展案例研究。以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剧等演绎数学教学内容, 颠覆了传统教学设计方式。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有关0的认识及其相关的加减法”教学时, 将课本的 “盘子上桃子”“树林里鸟巢”“池塘中青蛙”三幅主题图, 用童话“小猴吃桃—小猴逛森林—小猴游西湖”故事串连在一起。从学生喜爱的童话引入, 提出有关0的数学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拟人化的课题 《小猴遇“0”记》, 更增添了这节课的童趣。“有关0的减法”原本是一串枯燥符号的运算, 这节课通过“小猴逛森林” 和教师演学生算等情境, 让学生体会了有关0的减法计算。“有关0的加法”, 在教师演学生算的基础上, 又通过“小猴游西湖”和学生自己演自己算等情境, 让学生体会了有关0的加法计算。而“一个数减去0”的计算, 以手机发短信的方式引出题目, 形式新颖, 根据算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原型等的活动, 有利于学生体会一个数减去0的计算意义。又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9页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教学时, 以“观看乒乓球赛”这一情境串为线索, 重新组合了教材, 把例题、做一做、习题中的有关排列组合知识融会贯通, 以“球赛”为经线, 以“购票付款组合问题、数字排列问题、场次组合问题、服装组合问题、握手组合问题”为纬线, 串成一个大故事情境串,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链, 将排列组合问题趣味化。这样的教学整节课乐学味十分浓厚, 案例与理念相一致, 较好地诠释以乐学为主味教育新思想。
(二) 提出“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教育观
2003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启动, 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把“乐学主味”与落实“情感目标”结合起来, 提出“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教育思想。支持教育思想的实践并非课堂教学一种方式, 一种教育新思想的确立, 需要找到适合的实践论证方式。“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教育思想论证, 简直是数十年磨一剑, 从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
一是采取跟踪实验方法, 以研究快乐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关系。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快乐是学生懂事的基础, 相对快乐的学生往往更懂事, 善解人意, 少犯错误;快乐是学生以及成人注意力集中的根本和基础;快乐是提高反映能力、创造力、灵活性、观察能力的前题和保证;快乐是提高记忆力的前题, 人在平静的时候, 记忆力好, 注意力集中, 在抑郁、心烦、过于兴奋的时候, 才会粗心大意, 记忆力下降;快乐是增强团结合作能力的关键, 快乐的人往往会产生积极的行动和思维, 较少有敌对想法和行为;快乐是自信、勇敢的基础, 快乐、开朗的孩子更有自信心, 胆量更大, 对生活中面对的困难更少害怕、担心、恐惧;快乐是吃苦能力的基础, 人在心情好时, 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往往增强, 在快乐的时候克服困难和自制力较强, 对于烦重的学习负担更具有忍耐性;快乐是高“情商”的基础和根本, 没有快乐的性格, 人不可能有高情商, 西方研究表明, 人的成功因素80%取决于情商, 20%取决于智商, 快乐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二是不断充实, 使“新快乐教育”思想在“海纳百川”中日臻完善。许多课题研究是有联系性的, 我们把“以乐学为主味”与“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研究与其他已实验成功的课题结合。如, 与“和谐教育”研究结合, 开展了 《“乐”在和谐》 研究, 提出了:主动与强迫和谐是一种快乐, 探究与接受和谐是一种快乐, 自学与合作和谐是一种快乐……的观点。又如, 与尝试教学法结合, 开展了 《“乐”在尝试》 研究, 总结出:从“好奇—尝试”中得到快乐;从“尝试—会学”中得到快乐;从“尝试—成功”中得到快乐;从“尝试—拥有”中得到快乐等做法……这样使“新快乐教育”课题研究能够达到长研常新, 同时与其他已实验成功的课题结合, 又进一步论证“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这一教育新思想。
(三) 提出“和易以乐”教育思想
2011年开始辨证思考“乐学”问题。即, 从乐学与勤学的关系、乐学与苦学的关系、乐学与责任的关系、乐学与习惯养成的关系等多角度引导实验教师思辨, 进而提出“和易以乐”教育思想。
一是开展乐学源流研究, 提升认识。乐学思想渊深流远, 在中国,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 他盛赞弟子颜回“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他强调“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形成了“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的孔子学说;近代有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现代有“愉快教育”实践;而新世纪出现的“幸福教育”是当代“快乐教育”新形式。在国外, 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在 《论对孩子的教育》 一文中提出, 让教室里充满快乐, 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 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 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这样, 从中外等乐学研究全方位进行梳理, 系统进行回顾, 全面展示“乐学”研究的历史轨迹与新视野, 让教师“既见古人, 又见来者”“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既有土味, 又有洋味”, 提高对课题研究价值的认识。
二是引导理性思辨, 形成独特理论。“和易以乐”以“和”立论, 形成有别于其他与此相似的教育理论, 拓宽“乐学”教育思想发展新视野。虽然“和易以乐”与“快乐教育”二者都把诸如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做为乐学的基础;以幽默、游戏、故事、多媒体等做为乐学的元素。但是“快乐教育”如果太追求乐, 就会乐而忘“忧”, 乐而忘“学”, 乐而忘“责”;而“和易以乐”重视乐学与勤学、与苦学、与责任等因素关系的和谐, 更能体现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这一本质特征。这正是以和易以乐以“和”立论, 形成有别于其他教育理论的本质所在。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作为一种治教治学的精神倡导, 在我们的民族血脉之中有它宗教般的信仰渊源。然而, 以牺牲教师的职业幸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 早已被时代所抛弃。我们所崇尚的教育应该是有人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 它必然是愉悦的、快乐的, 即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艰辛、困苦, 但是它仍然是幸福的。由此可见, “和易以乐”的“乐”更适合国情。
三是纳入理论研究体系, 著书立说。一种教育思想犹如撒下的优良种子, 终将会在岁月深处萌芽。2013年11月, 《“和易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暨“基于实践创新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模式研究”子课题, 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01061027B) , “和易以乐”成为和易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新快乐教育”通过再次改造, 纳入到“和易教育思想论”研究中。
在今天, 已不同于“述而不作”的孔子那个年代, 一个没论文, 无著述的教师, 犹如“茶壶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 是无法拥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创新的。2013年笔者所著的 《和易以学》 一书, 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进而有了“和易以思论、和易以乐论、和易以异论、和易以简论、和易以美论、和易以需论、和易以智论、和易以渔论、和易以情论、和易以责论”等后续“和易教育思想论”研究方向。这些脱胎于 《学记》 “和易以思”句式的标题, 又引发“《学记》 里的和易教育思想”“《论语》 里的和易教育思想”“《中庸》 《易经》 里的和易思想”“《道德经》 里的和易思想”“《止学》 里的和易智慧”等, 形成回归教育原点的“和易教育认识论”研究;在不同时间节点展开“和美教学环境建设”“和合班级建设”“和悦书香校园”“构筑和乐理想课堂”等贴地行走的“和易教育实践论”草根研究。这样由“认识论”“思想论”“实践论”以及面对信息技术冲击的未来教育思考的“憧憬论”, 把过去所有的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发表的数百篇论文等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构建和易教育7大体系:和易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和易教育教学课程开发体系;和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和易教育校园文化体系;和易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易教育社区 (包括家庭教育) 融合教育体系;和易教育评价体系。
二、教育理论创新感悟
追求创新的时代, 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 教师应当总结自己的教育主张, 提出自己的教育理论, 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振臂高呼, 发出自己强劲的声音。那种认为教育理论研究是专家、名师的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教学本身就是研究, 教师就是研究者。深入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 贯穿于教育生活, 需要老师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如果我们学习教育理论, 不能很好地指导现实教育, 不能对现实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这样的理论是没有任何市场的。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在学习外国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基础上进行的一轮改革。我国很多教育学者在研究、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 如果未能很好地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 并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尽相同, 一味地照搬外国的教育理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 不利于教育发展。教师要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教育, 关注教育、关注教育改革、关注教学和科研。用思考引领教育, 用行动提升教育质量, 从而把握完整教育生活的细节, 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提出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理论, 从而萌生做教育家的梦想。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育, 用自己的情感去做教育, 用自己的生命去为教育讴歌和舞蹈, 进而像教育家一样成长。
一个坚守于教育麦田的教师, 通过反思归纳, 通过读书提升, 通过写作提炼, 通过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述又作, 就会有了理论高度, 就会有教育理论创新。拥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创新, 不是不谦虚, 而是一种报抱负, 一种胸襟, 一种目标。现在, 国家提出“教育家治学”, 如果一个泱泱大国, 像西方国家评论界的那样, 认为除了孔子、陶行知和蔡元培这“两个半教育家”以外, 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如此的条件, 到何处去找寻那众多的教育家呢?人是需要点精神的, “一个不想当元帅士兵, 不是好士兵”。同样, 一个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 不会有教育理论创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终成一代名相。当下的老师们, 尤其需要这种气魄, 敢于创新教育理论, 勇做见贤思齐的教育家梦。
教育家刘佛年认为:“只要有点新意、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 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些, 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 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产生才叫创造, 那就高不可攀了。”我们认为, 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 复又提起的时候, 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 今被人做的时候, 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 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 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 去发扬, 去创新的时候, 它就是新的。这正是“新快乐教育”的“新”之所在, “新快乐教育”就是这样“既旧又新”理念。从“以乐学为主味”到“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再到“和易以乐”, 拓展了古老的“乐学”思想和“愉快教育”思想, 形成以传统“乐学”教育思想的精华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相结合为主要特色新快乐教育, 积累了“乐学”实践案例, 充实了“乐学”理论宝库。“发展是硬道理”, 如果我们能本着“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原则, 融入新课程新理念, 将古老的“乐学”推陈出新, 就可以拓展教育思想研究新视野。可见, 教育理论创新并非高不可攀, 别把教育理论创新看得太神秘。
参考文献
[1]田奇述.打破课题研究神秘感追求课题研究有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 (3) .
[2]田奇述.“和易教育思想”的认识、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 (2) .
[3]代安荣.像教育家一样思考[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
3.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三
一、探索城市管理新路的“破冰”之举
近年来,首都城市管理在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城市区域环境整体水平提高,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提升的城市面貌为2008年“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威武雄壮的游行阅兵增光添彩。但是,随着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期望日益增强,对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当前首都城市管理现状看,城市环境管理在较高水平上运转,但现代化城市管理方法和模式还未完全建立,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以及垃圾围城等“城市病”集中涌现,距离人民群众对宜居生活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城市管理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从土地、产业、人口三个方面以及管理资源配置来看,主要原因是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未顺应城市发展进行及时调整。比如,城市管理力量尤其是基层力量配置不足,在人口激增、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出现管理空白,大量依靠协管员参与管理,降低了管理质量;规划建设与管理脱节带来管理服务缺位,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部门专业化倾向严重,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缺失弱化,很多问题没有主责部门负责;部门与属地之间的事权与财权不清,基层管理责任难以有效落实;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及标准规范建设滞后,缺乏法定职责约束和配套的保障、奖惩措施及问责机制;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现有法规政策不足以应对城市管理新问题,部分环境问题的处罚标准偏低导致违法成本低等。许多问题在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下难以解决,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2014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区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确定石景山区為全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要求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半年多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石景山区积极开展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党建统领、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社会综合”的总体思路,组建了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委员会、区委城管工委、区城管委、各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将城管、公安、工商、食药、交通、环保、消防、安监等8个部门的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办事处,促进基层管理和执法力量的整合,着力构建主体清晰、权责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有力、执法到位、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格局,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城市管理及环境秩序明显改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石景山区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主动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责任,为首都城市管理难点破了题,堪称“破冰”之举。
二、抓住“综合、下沉”,管理成效倍增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综合”和“下沉”是关键。城市管理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用基层“小循环”来解决,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因此改革试点突出了“下沉”;专业性的城市管理问题已经能够得到较好解决,现状难以解决的主要是部门交叉性问题,所以改革试点要抓住“综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就是要提升队伍素质、执行能力和科技手段,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形成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规划、标准和制度,石景山区改革试点坚持突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我党传统优势,抓住党建统领这个核心和关键,将原来“条条”管理统筹优化为“属地管理,综合执法”;抓住了“综合、下沉”两个要点,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了管理、作业、执法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格局,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各类协管员整合、统筹安排,增强了街道层面城市管理队伍力量,进一步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实现了“统全局、抓班子、带队伍、促改革、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宝贵经验。同时,通过开展“亮剑”行动,适时展示成绩,加固成果,减少障碍,展现了改革形象进度,赢得民心和社会支持。
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石景山区城市治理水平。从考评指标来看,改革试点以来,石景山区环境秩序、卫生状况等均明显改善,私搭乱建、摆摊设点、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方面,全区干净指数全年排名提升1名,其中背街小巷卫生质量明显提升,2014年达标分数达到98.5分,同比提升0.8分,在六个城区排名中由第5名升至第3名;非法小广告治理进步显著,排名由第6名上升至第1名;园林绿地卫生状况同比提升1.36分;垃圾分类由城六区第5名升至第1名。城市管理监督方面,石景山区“月检查”点位达标率和市级台帐处置率逐步提升,特别是2014年第四季度提升明显,12月份达到了100%,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市信息化管理网格发现问题结案率也达到了100%。群众满意度方面,石景山区城市管理问题群众举报量明显下降,环比下降54.1%;社会评价成绩明显提升,2014年问题社会评价成绩同比提升2.34分,热线回访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石景山区与其他城区相比,基础薄弱、财力不强,资金投入少、历史欠账多。从2014年9月试点以来,石景山区考核指标大幅度提升的项目,都是此次体制改革红利带来的成果。统筹协调度提高,权责更加清晰,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更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管理效果相应就会有提升。据了解,由于改革试点时间不长,石景山区在环境建设资金投入增幅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体现出此次体制改革红利的释放效应。我们相信,下一步通过加大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奖励激励政策的配套,设备设施的改造,将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改革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nlc202309011159
三、坚持总结完善“两手抓”,确保经验做法可复制
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大了区城管委和街道的统筹力度,有效发挥了“条专、块统”的作用,改变了以往街道乃至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管理格局,将“一根针”变成指挥棒,由“块”统领各专业实行联动治理,弥补了“条”管理的空间间隙和时间空档,实现了全覆盖、全时段的有效治理架构。
党建统领,充分发挥了党的建设这一“法宝”的作用,成立城管工委综合统领城市管理系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形成了调动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行政综合,通过将区市政市容委扩容并对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实现了统一协调、集中指挥,防止部门间推诿扯皮,提高了管理效率。法治综合和上下综合,通过8个执法单位抽调人员常驻街道开展“综合执法”,城管执法分队实行街道为主的双重管理,赋予街道较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街道一直以来存在的力量薄弱、有责无权的实际问题,为落实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四全责任要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工作目标提供了机制保障,促进了城市管理“微循环”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综合,通过社区恳谈会、居民议事会、“6070”文明劝导队等多种载体和路径,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社会单位和市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为城市管理领域的共同治理搭建了广阔平台。
改革永远在路上,石景山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下一步仍须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高度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为全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开路先锋”。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完善。
一是要注重制度建设。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探索建立符合首都城市管理发展要求,体现人文化、国际化、现代化理念的首都城市管理法治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城市管理依据、责任、标准、程序等问题,明确划分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界限。强化对执法情况的检查,完善监督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法治城市建设进程。
二是要注重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协调统一管理能力,提升依法管理能力,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城市公共财政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基层机构设置,健全现代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与定位,整合服务管理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街道、社区层面的执行能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应用,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
三是要强化标准意识,注意改革成果的巩固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在改革框架搭建基本完成的同时,认真研究工作标准,结合石景山区实际情况,提出和完善包括“和谐宜居”标准、人口适度标准、环境优美整洁标准、城市硬件维护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城市管理工作中实际需要的标准,确保改革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
四是要注重上下联动,要梳理市级、区级层面对口关系,积极争取市级各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科学划分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和各专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分散式向综合化转变,從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从平面式向立体化转变,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单一式向社会化转变。
五是要注重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培育环境文化,推进城市管理事务的公共治理。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定期披露机制,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畅通城市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信息沟通的渠道。
六是要注重财政保障。按照标准规范提高环境建设和日常管理经费投入,并建立向基层倾斜并逐年提高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适应城市日常管理和城市管理应急保障经费预算制度,落实资金保障,确保城市管理投入;建立城市管理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制度;设立城市管理表彰奖励基金,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一线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津贴制度。
(本文图片由石景山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提供)
(责任编辑:黄荔)
4.勇于担当谋发展 改革创新谱华章 篇四
改革创新谱华章
——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中学发展侧记
一所农村教育传统名校,55年建校史,十余任校长,上百位名师,数以万计精英学子从这里走出,学校以“自强不息、臻于至善”的精神开拓发展,赢得了数十项荣誉“奖牌”和无数社会良好“口碑”,缔造了全县独一无二的铁锁教育品牌现象;
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聚焦了县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目光,连续十一年荣获市县“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成就了全市唯一的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农村典范;
一所宁强教育窗口学校,各级各界“凡迎验必选、凡督导必到、凡参观必荐”的“放心”学校,以精细的管理和优异的质量造就了县城学生向农村“倒流”的独特景观,荣幸地列为铁锁关镇党建、城建、教育“三面旗帜”之一。
翻开铁锁关中学的发展史册,一串串响亮的名字,一个个闪耀的数字,一张张经典的照片,清晰地呈现出五十余年来铁锁教育人披风沐栉、开拓进取的的动人画面,记载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变迁与兴衰荣辱。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不断变革,今日的铁锁关中学学区覆盖铁锁关镇、二郎坝镇计约22000人,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2人(外学区转入学生160余名),住校生690余名,教职工62人。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审时度势继承创新,认真落实“不出事,多出人”的总纲领,以做有教无类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有生长力的教育为思想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为保障,致力于质量铁中、人文铁中、品牌铁中建设,重点实施了“五大教育行动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社会关注度和家长信赖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学区学生转入我校就读。
定方向:构建教育管理目标体系
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为此,学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稳步推进“精品战略”,广泛汲取现代教育思想和名校办学经验,进一步修订与落实校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立德行、强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寄宿制管理特色,创建现代化精品名校”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教、文化育人”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精细、人文、民主”的管理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铁锁教育。
求真务实,建强管理团队。强抓学校管理伍建设。建立学习型、思想型、实干型管理团队,不断加强管理者的督导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形成联动机制和管理合力。定期召开行政例会和专题联席会议,确定行动纲领,会商重大事宜,进行信息反馈。学校校长坚持每学期对全体教职工、全校学生、全体学生家长分别作1次学术或述职报告,学校领导班子检查带主课、带头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承担课题研究、兼任年级管理,管理者做到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分层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学校实行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处室具体负责的管理路径。强化年级管理职能,实行各处室统筹指导下的年级负责制,处室主要负责各项工作统筹安排、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年级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过程落实、督促监管与信息反馈。每位管理者独立行使管理职权,全面、深入、彻底负责工作安排、过程督导、反馈整改、考核评价全过程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检查考核到人,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过硬的管理者要追究其管理责任。
完善制度,建立正确导向。学校建立健全了《铁锁关中学教职工综合考评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规程和评价导向,每学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发放、评选优秀、晋聘职称等挂钩,保证了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财务公开制度,每学年定期召开教代会,不定期开展教师恳谈会、交流会,修订、审议学校工作的落实,聆听教师心声,征询学校管理与发展意见建议,渗透教师民主管理,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
做保障: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近年来,学校抢抓灾后重建、双高双普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验收及薄弱学校改造等机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让学校变成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服务优良的家园和乐园。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日新月异。两年来,学校先后翻新了两栋教学楼,改建了厕所,修建了停车场,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铺设了塑胶操场,添臵了师生休闲桌椅及健身器材,今年暑假又争取资金130余万元翻新了学生宿舍楼,更换了双层架子床,维修了餐厅棚顶,增加了热水洗碗设备和运动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但也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先后完成了学校教工之家建设、学校播音室及校园电视台建设、学生亲情聊天室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建设,新增了两面电子显示屏,更新了校徽、校训文化牌,制作了荣誉墙和理念墙,增设了文化长廊,更换了食堂锅炉及师生餐桌椅,安装了覆盖全校园的视频监控系统,为多一半教室配臵了电子白板,为方便老师们进行网络培训与学习,本学期又将原来的10兆光纤更换成100兆,保证了全校师生在校舒心生活、开心学习、安心工作。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县乃至全市同等层次学校里都处于一流水平。
大力加强食宿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师生住的舒适、吃的安全,是我校后勤管理的基本底线。学校健全完善后勤保障机制,充实了后勤管理力量,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了对后勤工作平时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坚持每周一召开后勤工作例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校财局管制度和食堂“保本经营”制度,做到了“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效益”。扎实做好师生食、宿精细化管理,坚持进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内务整理专门训练和专项评比,始终坚持“8条线”、“8个无”、“8个好”的标准,班级管理教师、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每天查宿、每月评选表彰文明宿舍。师生食堂3名管理员分工负责,严格按照食堂管理操作流程,做好食品加工和安全监管,实行教师和学生同餐制度,每周膳食委员会做好饭菜谱审定和用餐价格核查。近期,学校又实行了学生就餐管理区位制度,采取学生列队进入餐厅,人人固定专座用餐,学生的用餐习惯大为好转。为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每天4元的学生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府助困保学资金等均能按要求及时发放给留守学生。学校宿舍、食堂被评为市级标准化食堂、宿舍,分别被县教体局评为四星级宿舍和食堂,同时被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评为A级食堂和餐饮管理“优秀”单位。
强动力:打造专业优质教师团队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是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校长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教师团队,优秀教师不断涌现,骨干教师体系逐渐形成。
师德建设净化思想灵魂。学校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师德师风整顿紧密结合起来,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全体教师能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意见自觉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与“四风”问题查找和师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教师日常考勤管理和师德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观看《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听取名家名师教育讲座、撰写“身边的感动”师德主题征文、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评比奖励,2014年还举行了全镇教师“身边的感动”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亲自做了师德报告,从教育大视野的高度引领教师成长。此外,每年利用全镇教育工作会、教师节庆祝活动、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开展评优树模、表彰先进,弘扬美好师德,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营造融洽、和乐、求实的人文氛围,踏实勤恳、敬业乐业的铁锁教师形象和善于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风采在全县有口皆碑。
校本研训促进教艺提升。学校大力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一是“充电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参加继续教育、阳光师训、网络研修,坚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读专著、写博文、写反思),教师优秀博文“每日推荐”活动,为全教职工订阅报刊杂志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提升。铁锁关中学教师写博现象受到全县的广泛关注,2011年被宁强电视台“文教十分钟”栏目专题报道。学校先后有近百篇篇教学论文或随笔各级正规刊物发表。二是“青蓝工程”。按照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搭桥,开展“师徒结对”、“一人一课”、“全员赛教”等活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高文东老师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另有9名教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三是名师工程。采取“请进走出”,组织骨干教师赴陕北宜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汉中龙岗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邀请省市县校本研修专家、省市教学能手上示范课、指导教研活动,组织校内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新秀)上示范课等,逐步培养出一支善于思考、勇于改革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成长一批教师,激活一个学科,带动一所学校”的滚动式发展。近五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市、县级名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近30人,有20余名优秀教师被县直中小学选聘,学校也被评为汉中市校本研修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2014年学科教师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学校。
育英才: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质量立校,文化育人,是铁锁关中学永恒的品牌追求。学校将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重大使命,既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持续提高,更重视德行修养的同步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为首,身心素质同发展。一是强化日常教育。学校全体教师真正做到“以校为家”、“视生如子”,从周日到周五24小时全程陪伴学生,以“严格要求+全心关爱”为工作准则,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定期进行文明礼仪及仪容仪表检查,大力实施现代班级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改革升旗仪式,值周班级学生和全体教师轮流进行国旗下演讲,增设了学生操后展示,及时进行各类先进表彰,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二是重视活动育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每周二定时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学年举行春季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每天下午保证50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师生野炊、越野赛、书画艺术作品展、重大节庆活动等,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学校高度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针对学生坠楼事件为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先后两次请心理专家侯汗擎教授分别对学生、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师生的心理阴影。三是重视文化育人。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增设了学生午读及晚读,开设了阅读课,大力倡导师生共读共写,坚持每学年举办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温馨、奋进的宿舍及教室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电子屏、校园橱窗、楼层走廊宣传身边的先进,每天下午定时开通校园广播,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四是注重家校共育。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员家长会议,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校长为全校学生家长做专题讲座,开展了以“进进千家、携手育人”为主题的大家访活动,全体教师深入到学生家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坚持用好“校讯通”平台,及时做好家校信息沟通,建立学生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学生与远方的父母通过网络视频见面,倾诉亲情,较好地缓解了师生心理压力,平稳度过了心理调适期。
立足课堂,教学成绩新突破。一是改革与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实行班子成员联系教研组制度,教导处负责对各教研组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学校不定时组织班子成员抽查各教研组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对教研组考核奖惩力度,努力做到“责、权、利”三统一,使教研组“说话能算数、承诺能兑现、安排能推动”。采取“年级交叉检查、教研组长检查、教导处抽查、组内教师互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落实。二是高效课堂建设稳步推进。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理念,我们不断探索实践中调整思路,强调理念践行,不拘形式,鼓励尝试,积极倡导学习小组建设,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要求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晚自习减少教师讲授,教导处、教研组强化了指导力度,教师教法有了明显改变。2014年春季学生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克难奋进,教育质量不退反进,2014年中考重点高中(天津中学)上线145人、全县前100名11人、A+学生17人,杨媛同学获得总分全县第二名,单科成绩全部进入全县前三名(其中语文第一、数学、英语、理化全县第二,政史全县第三名),教学成绩不仅在全县农村初中的继续领跑,而且在汉中市近200所各类初中学校综合评比中,我校与宁一中是宁强县仅有的两所进入前25名的学校,受到了全市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安全防范,构筑生命第一线。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完善了《铁锁关中学安全工作制度》,坚持学期初与教职工、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安保处建立了安全工作台账,学校、年级、班级举行重大活动均制定了安全预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实行门卫专人值班、夜间三人一小组专职校园巡查、双休日专人护校、学生上下楼梯集中时段各楼层专人疏散、宿舍管理员24小时值班、值周组全天候校园巡查等制度。二是扎实做好安全教育。学校按要求开设了安全教育课、法制课,做到“六落实”,安保处经常就安全、法制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加强了安全保卫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安全培训,坚持按学期组织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做到了时时处处讲安全。为有效缓解学生周五、周日乘车难等问题,我们严格执行县局错时放学的要求,并积极主动与公交公司联系,每周五、周日下午将公交车开到校门口接送学生,大大缓解了师生乘车难的问题。三是落实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坚持每半月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排查,每周星期天晚上对全体学生进行危险物品排查工作。学校对重点部位都安装了应急照明设施和报警装臵,校园重点部位均安装了摄像头,对教室窗户、学生宿舍窗户按照了防护网,对不符合安全要求和损坏的教育教学设施能及时维修更换,加强了班级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积极消除“校园三种不良现象”,密切关注重点学生,及时化解师生中的矛盾,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管学校安全工作 “武装到了牙齿缝”,责任明确,防范严密,教育到位,几年来学校平稳和谐发展,但却还是无法预料到今年春季两名学生仅仅因为家人的几句责问、因为老师并无不当的几句过问而选择跳楼、选择效仿,这留给我们反思学校教育何去何从的同时,更引发了对这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警惕!
思现状:明辨发展优势与困境
铁锁关中学历经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办学优势,尤其是近年来管理与质量一直呈稳步上升势态,但随着当前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的复杂多变,学校内涵发展、突破发展、特色发展也面临着系列“瓶颈”问题。
四大办学优势:一是优良的办学传统。五十余年的发展积淀了厚实的办学基础,优越的办学条件、完备的管理机制、浓郁的校风学风,以及全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同步协调发展的坚实底子,是学校稳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二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偏爱”,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当地老百姓尊师重教的风尚,是学校阔步发展的外部动力。三是明晰的发展路径。学校有深邃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有高品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有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四是精业乐业的教育团队。从团结务实、敢于担当的学校管理者队伍,到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每一名教职工,人人坚守教育梦想,以较强的事业心、使命感与学校发展同进退、共荣辱,这是学校长远发展、突破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无穷财富。
四大困难挑战:一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重于泰山,当校园安全的利剑时刻高悬每个教育人头上时,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战战兢兢、瞻前顾后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教育致使“人人自危”,尤其是我校全寄宿制学生及一半以上留守学生的现状,学生教育与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系数更大,加之宁强至铁锁关公路路况差、二郎坝及胡家坝方向学生乘车难,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安全责任常让人夜不能寐。二是学生教育难度加大。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熏染,再加上金钱至上的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现在的孩子生活方式、思想品行、人生价值观大大变异,不少学生感恩意识、进取意识、理想信念缺失,在“以人为本”的大旗下,各种政策、规定、纪律约束下的学校教育苍白无力、无所适从、无可奈何、有口难言。三是用水用电成多年积患。中学(含中心小学、幼儿园)使用的是集镇供水,但在枯水期面临严重的水荒,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缓解,但根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随时存在用水困难。同时,电压不足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逢秋冬用电高峰期,学校面临电力不足的问题,照明不够正常,空调难以启动,尤其是幼儿园孩子面临严寒考验,也成为日夜忧虑却一时难以解决的大事。四是学校品位发展、特色发展任重道远。当学校持续发展到一定高度时,要突破现状,上品位、创特色、成精品就成为更高层次的追求,无论是教师的思想行为还是学校的管理策略自然面临着变革与创新,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曲折过程。
做变革:探寻教育“突围”新路子
针对学校管理发展现状,结合全校教职工思想动态、工作状态以及学生教育状态,学校组织了管理者与和骨干教师外出参观交流,开展了全体教职工自查反思,分层召开班子成员、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恳谈会、交流会、请教会,梳理问题,剖析原因,征询意见,共同研判学校管理与发展大计。经反复讨论和意见征集,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做出了在全校开展深入践行“责任•创新•担当”主题精神、全面深化优化教育管理、破解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定。
《决定》的总体构架是:以“过硬,过细,过实”为指导思想,以“统一思想,全校联动,分层负责;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始至终;抓细节促规范,抓评价促落实,抓典型树正气”为总体思路,从“实施精品战略,优化学校管理”、“提升专业学养,打造名师队伍”、“筑牢德育堤坝,培养合格公民”三个层面开展全面、深入、长期的整改提升工作,以期得到观念大更新,作风大转变,质量大提升。
为此,每一名铁中人都坚定“开放的思想、坦诚的心态、实在的行动”办好铁锁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正视困难意图挑战,坦然做到“三不怕”(不怕自我露拙,不怕别人评说,不怕困难挑战),自加压力,自添动力,找准定位,精心谋划,以积极的态度、深刻的反思、务实的行动,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每一小事落实,精益求精,寻求“突围”,顺利度过当前面临的转型期、瓶颈期,真正实现“培育寄宿制管理特色,创建现代化精品名校”的奋斗目标,让铁锁教育成为造福家乡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计。
5.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五
-----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花园中学 李洪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自今年暑期调任花园中学以来,面对花园中学花园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我倍感压力,但想到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看到我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我热血沸腾。信任就是责任,压力就是动力,我绝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殷切期望。在此,我把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思路、措施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打造精神高地。
通过例会、名师报告会、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升旗仪式、表彰大会对师生进行形势教育、师德教育、理想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坚定信心,坚决实现我校教育的跨越提升。使教师形成有态度、有创新、有行动、能实战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二、明确目标,制定制度,确立方案。
1、实施目标战略,明确花园中学发展目标,建立学校发展目标体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目标分解到班、到学科、到人。确保2015年中考和综合考评进入全市前三名,大幅度提高优秀率、平均分,增加高分学生,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针对目标,迅速制定了迅速制定了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常
规检查制度等,用科学的制度来管理人,向常规要质量。
3、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奖惩方案、评优晋级方案。开学初,在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次中层干部会、全体教师会迅速制定了全体教师认可的科学、实用的《花园中学中考和抽考奖励方案》、《评优晋级考核方案》,让教师干工作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
三、深入课堂、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为了了解老师,多次同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深入课堂,与老师们听课交流,掌握学校的师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向课堂要质量。聚焦课堂、聚焦学案、聚焦效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做到备讲统一,杜绝无教案上课。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教材、教法、学习态度、学法的研究,努力把花园中学打造成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3、过区域教研活动、请名师、去名校,让老师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锻炼培养教师好学、能讲、能评的能力,向名师看齐,提升干部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书香校园和科研团队。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必须率先垂范,坚守一线,做师德的楷模、学习的楷模、研究创新的楷模。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博采众长,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4、实现了薄弱学科的突破.花园中学的英语、生物、政治是我校的薄弱学科,一直拖年级的后腿,在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次区域教研活动,通过请宋学静老师、赵凤伟老师等名师来学校上公开课,交流心得,指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教研室的领导也多次来到我校课上、课下进行指导,这些薄弱学科在期中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英语、生物取得全市第六名,政治取得全市第一名。成绩取得的同时,老师们也有了底气和信心,学习、钻研的劲头更大了。两位政治老师制定的学案 有了质的飞跃,得到路主任的充分肯定。
5、接下来务必干的工作。
在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抓紧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教研组织,让教师通过和名师面对面教研,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过程中,从师德、业务能力个方面得到真正的提升。
总之,改革浪潮中的我们,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乘风破浪,再创花园中学的新辉煌。
谢谢大家!
6.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六
张妍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网络信息的飞速变革,促使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趋于复杂化、诉求呈多样化。经济改革必然引领教育改革,当前形势下,高校应当多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自身找问题,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1活动很丰富,学生积极性不高。高校教育者组织了丰富的思想教育文化活动,但学生参加的热情并不高。作为教育实施者和活动组织者也应找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出了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思维能有效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剩产能。
1.2供给侧改革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学校融入社会的,这就需要高校努力调整原有教育供给中的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不尊重和保护学生成长的做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服务改造,培养方式、就业指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众多领域进行升级转型。
1.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教育教学课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密切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供给侧的一方,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中国特色的神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如此,恰恰是忽视学生所处的思想实际、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需求,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单一;备课只备内容不考虑学生;强调理论灌输而背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个性需求,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没有起到作为教学供给侧对大学生需求侧的引领作用。
2.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针对性不强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了很热闹、很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学生参加的热情不高;请来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在报告厅里玩手机等。组织的教育活动不能说不精彩,也不能说没有教育意义;请来的专家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讲解的内容也很有“营养”。可是,学生为什么不想参加、不想听呢?学生还想了很多名词来形容这些现象,叫什么“被活动、被报告”。这就好比绞尽脑汁、下大功夫做了一顿大餐,可是客人反映很平淡,还不想吃,厨师心里很落寞,客人心里也不高兴。2.3忽视了供给侧自身的能力提高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有效平衡,防止过分偏向一方,导致失衡的现象发生。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队伍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些高校只侧重于大学生的需求,过分地强调教育教学方法,却忽视了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滞后,有些甚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效果。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3.1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要多样化
3.1.1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将专业课教师、学生管理及服务部门共同参与,了解把握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可将社会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典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内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构建全员育人的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3.1.2创新供给方式
对于高校学生,要加强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要探索适合本科生及职业院校等不同群体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在课堂的教学上,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化、情景化和多元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2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供给内容优质化
从供给内容的角度出发,高校应该注重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供给内容的优质化。高校积极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制等综合性教育体系,确保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不仅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需求,真正从政治理论、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角度,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共同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同时,高校注重巧妙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微课堂教学、时事政治讲座、思想政治专题讲座、法制辅导报告会和教育实践活动等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全面化,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促进供给内容优质化。
3.3高校应建立“需求侧思维”
“需求侧思维”的核心是以“学生需求什么”为导向,反观思政课的提供方是否都满足了这些需求,形成思政课“供―需结合”的整体化改革之路,实现“从学生入手―瞄准不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展开特色教学―让学生满意”的循环,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解决长期困扰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单纯依靠供给端持续发力已显不足,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指针。学生在想什么?他们乐意接受什么?他们希望什么?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将极大推动以往思政课“供给侧思维”向“需求侧思维”转变,从受教育者“应该如何”向“需要如何”转变,将教育资源的供方与需方有机联系起来,为思政课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新思路。
3.4建立“互联网+”供给模式
首先搭建更加便捷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创新供给资源的输出形式,实现学生的私人订制、按需推送,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交互式、集约化、碎片式的供给方式。其次要有专业的维护团队。广泛的信息搜集团队、专职教师的质控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支持团队。要针对“微媒体”的特点,生动高效、有的放矢地填补学生的心理需求,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平台的构建打破了大学生与辅导员和学校职能部门之前的沟通壁垒,使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群体舆情动态,为高校推广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谐校园创造了条件。结束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7.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 篇七
实行“扁平化管理”,最大化满足师生需求。成立校务委员会,其成员由幼儿园、小学部和中学部干部组成。学校重大事情交由校务委员充分讨论、集体决策,有效地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结合。所有校务委员会成员均承担相应年级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学校信息的通畅,迅速解决一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校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由各学科教研组组长组成课程委员会,以“专业探究,提升课程领导力”为宗旨,制定了近三年的发展目标:第一年——课堂探索发展年;第二年——课堂特色发展年;第三年——课堂成果展示年。任务:加强课程的理论学习、专题学习、案例学习、同伴学习、专家学习、实践学习;学会诊断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围绕魅力课堂进行深度探索与实践,走进课堂、研讨课堂、提升课堂。
汇聚各方智慧,立体思考教育。在不断创新学校内部教育的同时,我校还汇聚了各方智慧,促使教职员工立体思考教育。2011年教师节,我校组织了“社会名家教育论坛”,汇聚各行各业的诸多名家,倾听社会呼声,从而让学校教职员工跳出教育看教育,从立体角度思考教育,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营造温馨校园文化,使教师产生归属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尊师重教,增强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学校工会成功组织了“齐聚一堂,共享幸福”全校教职工教师节欢聚活动,团结一心、创新发展;教育处、团委、小学部、幼儿园设计的系列尊师重教活动,让教师暖意融融、深感自豪;各班主任设计的年级、班级主题班会精彩纷呈,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每月工会组织的“幼小中教职员工”生日聚会,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师生发展需要为依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办学中,我校不断根据师生的需求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建温馨的校园文化,使师生快乐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
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宿舍内基本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完成了对学校食堂的改造,增加了630多个就餐位;总务处与音乐教师一起拜访了解放军军乐团的专家,参观了军乐团的专业训练演出场所,邀请专业设计院的工程师精心设计、严格挑选了质优价廉的广播音响及监控设备,全力打造了一座专业、大气、美观、实用的艺术排练楼,为培养艺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办出特色,创造辉煌。充分利用学校“幼小中十五年制”办学资源,开展“幼小中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研究”,让幼小中教师开展思维的有效碰撞,更好地汇聚集体智慧,激活了全校教师的内动力,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学校凝聚力的增强。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带来了学校一系列的变化。我校合唱团参加北京市第十五届学生艺术节比赛获得二等奖;管乐团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比赛,荣获组委会特别奖和维也纳城市表演奖,刘智慧老师获得最佳指挥奖;健美操代表队获北京市健美操比赛一等奖,苏剑桥同学获北京市传统比赛少林拳第一名;成功接管柳明嘉园幼儿园,实现了立新幼儿园名园办园、引领示范的作用;荣获”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学校”称号;曾军良校长还当选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并以网络投票第一荣获全国“开学第一讲(2011)”最受欢迎校长奖。2011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召开了曾军良教育思想研讨会。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区级高中示范学校,北京市立新学校将承担起素质教育之范,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对人民负责的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要求而努力奋斗。
【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改革学校教育】推荐阅读:
旅游景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实施方案08-12
解放思想埋头实干 着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10-11
演讲稿《解放思想 创新工作 从我做起》10-16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总结08-25
创造性地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创新07-15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11-03
民乐县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2-15
10月入党思想汇报:改革创新,新动力11-23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