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2024-08-20

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精选16篇)

1.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一

《能干的家用电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导入部分,我通过使用自己家里的吹风机,引发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奋,我的提问还没说,他们就开始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家里也有吹风机,这是洗好头,用吹风机一吹头发就会干。”“老师,吹风机理发店里有许多。”“老师,那个插头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会触电!”孩子们的说的欲望很强,思路也很宽,这给活动带来了好的开端。

在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时,孩子们踊跃发言,在了解家用电器的用处时,我们以边看视频中的家用电器,边讨论家用电器的用处,在直观的`画面中孩子们的兴趣也被调动了,每播放出一样家用电器孩子就会积极讨论其用处。像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等大家在相互补充中,了解了这些家用电器全部用处,如在讨论洗衣机的用处时,许多孩子都围绕洗衣机能够洗许多东西,在讨论家用电器的用处时,孩子们不仅能够说出家用电器的用处,同时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论到使用时的注意点。

在讨论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时,孩子们从好几个方面展开。有的幼儿说家用电器的插头不能碰;有的幼儿说了几种我们小朋友不能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熨斗、电饭煲、电水壶等;有的幼儿说出了一些我们小朋友可以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空调开关、电视机、电冰箱等一些可以不接触电源的家用电器;还有的幼儿说出了一些危险动作如插头上不可以碰到水,使用电水壶、电熨斗等家用电器时不可以离开……

整个活动下来,活动气氛很活跃,活动效果也很好,因此我想:幼儿的活动应该选择较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进行,这样的话,幼儿感兴趣,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组织活动时,也能省时省力,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2.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二

一.关于教师教学

1、教师对课标中有关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耳熟能详,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新旧观念的并存、评价标准的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对课改有所迟疑、担心, 不敢轻装上阵。另一种倾向则是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弘扬个性, 面对课堂上学生随意讲话、不守常规, 教师却听之任之, 生怕担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之名。

2、教学策略的变化创新造就了生机无限的新课堂, 但是如果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组织活动, 缺乏对活动目的的思考, 课堂看似热闹, 实际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 片面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 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谈不上充分的合作, 更缺乏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关于教材

我市小学语文学科选用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通过几年的使用, 老师们感到教材编排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相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不发达地区而言, 一年级实验教材容量过大, 识字量偏多, 有的课文篇幅过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配套作业编排不够精练, 有的练习价值不高;教材的配套资源不够丰富, 尤其是配套的音像资料不多, 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关于评价

1、评价环节的操作滞后严重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发展。

2、有些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感染力与启发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二个问题呢?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课标学习。对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 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内涵, 更新观念,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其次在教学中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为之一新。但部分老师有一种错觉, 以为新课程必须与所有“旧”的教学彻底决裂, 在课堂上时时处处刻意求新。实际上, 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新””与“旧”的矛盾。对传统教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剔除糟粕、推陈出新。二是感悟与训练的关系。训练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 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感悟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 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处理好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其实也就是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然而,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处理训练与感悟关系的问题上, 却容易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只有训练与感悟相融, 才能相得益彰。遵循这一规律, 摆正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坐标点, 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三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正确运用教材的关系。新课标中“教师是教学资源重要的开发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材的神圣地位, 但是, 这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抛开教材进行发散, 就会走上另一种极端。譬如在拼音教学时, 学生对教材所提供的儿歌还没有完全读流利, 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补充了其他形式的儿歌让学生读, 目的是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这个环节下来后, 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课文读不好, 课外的也没读好。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任意拔高训练难度, 使其他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受到挤压。这样的所谓创造性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尺度, 尤其要警惕任意拔高要求的行为。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不偏不颇。

3.反思成长,感悟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反思 感悟

我于2003年参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整整13个年头。回顾这13年岁月,我明显感觉到我的教学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3年到2008年,对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实践了5年。

200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上课。2003年11月份,校长听完我的课后的评价是:太传统。原来前两个月我是在自己英语老师的影响下上课的,没有自我,没有创新。其实,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涯应该从那之后才开始。

校长的评价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从学生的角度反思,反思自己英语学习过程,反思英语学习最需要什么。最后我得出结论:英语学习最需要的是兴趣和联想想象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给学生这两样东西呢?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自学《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我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三次备课的理论。第一次备课主要是大致浏览某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话题、语法和词汇,并构思这一模块授课的整体性。第二次备课是针对某一模块中的某一单元设计理想课堂环节及具体推进过程,然后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再做适当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让语境完整,并使基本知识点在语境中得以很好的呈现、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要注意维护和激发学生兴趣,并注重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备课主要是花时间审视二次备课。一是审视课堂环节能否再优化;二是审视重难点是否突出并可以很好地突破;三是再次审视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三次备课后老师要达到的课堂面貌是:从容而有激情,带书但不翻书。三次备课理论的形成使我体会到英语课堂的快乐和成就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堂课后我都会认真反思成功和不足之处,因而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但是,个人的专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钻研、反思与实践,更要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的经验。在这点上也确实有一些经历对我触动很大。第一次是2006年11月份在铜陵十中所听的6为教师上的公开课。由于我已经工作三年,对英语教学有自己认识,因此我只仰慕两位教师的课。一位是曾获安徽省初中英语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的李琳老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另一位是铜陵十五中温建老师的无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后者,只用一支粉笔、一个录音机,但他的课幽默风趣,教学设计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展现的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也是很自然的,学生很高兴地、很自然地被老师引领着。课堂的突然结尾,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意犹未尽,但却给所有学生留下了回味课堂的欲望,也给所有老师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第二次是到黄山太平参加培训时听的南京十四中一位教师的课。他的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且语言习得在语境中自然引出和训练,也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第三次是2005年参加铜陵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近一个月的外教培训。期间了解了西方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第四次触动是在铜陵时认识的一位美国外教。我惊讶于他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他总是一步步引导,各环节训练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肢体语言丰富到位,很让人感兴趣。并且他的语调时高时低,抑扬顿挫,语言感染力极强。最后一个影响来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我曾反复观看他的《人生的境界》一课。从那里,我提高了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构建的认识,也反思并尝试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刚柔相济。

由于工作前四年不断自我钻研,向别人学习并经常反思、改善,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最主要的荣誉:第一届毕业班英语成绩遥遥领先;获得市级初中英语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在这一时期我的基本观点是:每一堂英语课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教师要精雕细琢这幅画,各环节层层铺垫,重难点训练自然、突出、到位。同时,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是一个语言大师,发音标准,语调抑扬顿挫且幽默风趣。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还必须是优秀的导演、演员和观众。

第二阶段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有信仰,也有困惑的经历。

2009年应该是我反思、内化并有进一步认识的一年。我首先反思了我的三次备课理论,决定继续坚持;其次,我反思了西方教学与那个外教朋友的影响;最后,我反思了魏书生老师的课。得出的结论是:一是第一阶段的认识是正确的。二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尝试着把中西方英语教学进行一定的糅和,把我对我有积极影响的老师的优点吸纳过来为我所用。

2009年到2011年是我严格实践这两大结论的两年。我得到的收获是一方面学生对我的课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理想。那两年我在肥东圣泉中学,34个班级中我带的两个班总是在中间,这让我很困惑。于是我开始反思,首先仍坚持我的信念。但对英语教学中的一种现象开始研究与思考,那就是课后辅导。我个人认为,每一个学科都有需要辅导的学生,但并不是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老师天天叫到办公室辅导。辅导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基础确实很差,接收能力、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好、能力也较好的学生,仍然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学生不一定喜欢,因为他们失去了休息时间,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那种牺牲学生健康而得来的成绩有多少含金量呢?

但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老师不尽责任,恰恰相反,老师一定要尽责任,但尽责任的方向要看清。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下工夫。其实,现在的学生没有几个笨的,但却有不少不爱学习的,为什么一些学生不爱学习英语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课上的太枯燥,抑或是太难?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不是因为我们老师本身对备课认识不够导致教学过程散乱而不得不进行大面积的个别辅导?

4.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实物讲解家电的作用。

难点:各种家电的用处不一样,幼儿会混乱。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2、老师分别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向幼儿介绍使用方法,放光碟,让幼儿说说看到什么,知道电视的作用。电风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样,介绍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种电器的作用都不一样。举例说几个,让幼儿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儿要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自己不能随便乱动。

教学反思

幼儿对某些不太常见的电器不太清楚作用。基本都达到目的。

5.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家中常用的电器,简单的小家电。

2、知道按照电器的使用要求操作,未学会前不乱动电器按钮。

3、感受家用电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搜集携带方便的小家电,如:小台灯按摩器等,每组一至两种。

2、萝卜条、小型电风扇、果汁机、水果若干。

3、幼儿用书第25页或多媒体教学资源《我可不能这样做》。

活动过程:

1、分组观察,尝试操作小家电,了解家电都有开关。

(1)说一说本组的家电名称和用途,找一找开关在哪里。

(2)轮流试着打开开关,观察电器的变化。

(3)请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本组的电器名称以及打开开关后电器的变化。

(4)找一找本班有哪些电器,说出它们的开关在哪里?!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老师试着打开电器,观察电器变化。

小结:很多家用电器都有开关,通上电源后只要正确打开开关,电器就开始工作了。

2、由案例《风扇打坏幼儿手指》帮助幼儿了解面对运转的电器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讲述案例,请幼儿说一说小波的手为什么被打坏。

(2)现场试验:风扇的威力。

教师操作小风扇,将萝卜条伸进风扇叶,幼儿观察萝卜条被打断的现象。

小结:扇叶很薄,通电后高速旋转,使空气流动形成风,这让我们感到凉爽。但旋转的扇页就像刀片一样,能打断伸进扇叶范围内的物品。

(3)说一说还有哪些电器会运转,它们在工作时可以触摸吗?

小结:正在运转的电器都很危险,如:洗衣机、食品加工机、豆浆机等,小朋友不能触摸正在运转的电器。

3、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操作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丰富幼儿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活动延伸:

请家长陪孩子尝试操作家中简单的电器,讲解正确使用的方法,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6.《感悟青春》教学反思 篇六

重温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回忆学生的课堂上表现,认为本节课讲授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上课时,对于青春误读的内容,情景设计按课文的案例来进行,显得单调,并且都是讨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显得重复。对于误区的导入,我采用直接用情景来讨论,课下思考后,我认为如果先让学生回想平时的行为,列出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然后在结合情景展开,可能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景。

在课堂中,学生讨论较投入,较强烈,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超出本课内容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未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并且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有一些细节上冷落学生,跳过学生的话题进入我的下一步教学,未能做到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案。

7.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七

在本课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总感觉教学效果和预期有一定差距。曾尝试依据对教学过程的回忆, 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但遇到了瓶颈, 怎样也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于是, 我认真观看了教学视频, 并对自己和学生的每一句话做了实录。随着对课堂实录的深入分析, 我渐渐明晰了教学的突出问题, 并找到了改进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一、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简况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 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合作学习和朗读, 对比体会凡卡记忆中乡下幸福的生活与现实遭遇的悲惨境遇, 了解沙皇统治下,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谋生, 深受剥削之苦, 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初定的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体会本文对比、反衬的作用。

根据教学重点,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 整体回顾课文, 提出质疑; (2) 阅读凡卡学徒生活的不幸遭遇, 产生同情; (3) 阅读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感受凡卡眼中乡下生活的快乐, 并在分析乡下生活真正的状况后, 深切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 (4) 体会对比的作用, 总结对比和插叙的写法。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 我选取了两个重点段作为突破口:一个是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述说学徒生活的痛苦经历 (第八自然段) , 一段是信的结尾。试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凡卡信里的内容, 了解凡卡当时所处的境遇。然后, 对比凡卡记忆中的乡下生活, 体会他当学徒的苦难遭遇比在乡下生活还要不幸。最后通过朗读第十自然段, 展现学生对前文的理解, 表现凡卡想尽办法说服爷爷把他带回乡下的急切心情, 并从孩子的话语中感受凡卡的懂事、善良、纯真, 从而在学生内心产生对凡卡这个孩子更深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憎恨。

二、对教学视频的量化分析

首先, 我根据教学实录对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分类统计, 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总的说来, 教师活动时间少于学生活动时间, 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 从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来看, 旨在解决本课重难点的第二、三环节教学时间安排有些不足, 教学环节安排的主次分配不是很恰当。这有可能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然后, 我将课堂实录文档中的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分别用红、蓝两种颜色来表示 (教师活动用蓝色表示, 学生活动用红色表示) 。标注后我发现, 蓝色的字明显比红色的字多很多。从颜色的巨大反差中不难看出, 虽然教师活动时间少于学生活动时间, 但是教师说的话却比学生说的多。也就是说, 教师“牵引”的痕迹比较重, 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教学过程细节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教学过程细节的分析和思考, 我发现, 本次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提问和教学要求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 使得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时难以达到教师预期要求, 而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不得不说更多的话来对之前的提问或要求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下面是对几个教学片段深入分析后形成的一些反思。

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打开书73页。上节课我们读了凡卡的信, 这节课我们浏览这封信的内容, 找找信中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做学徒所受的苦?

(生读第八自然段内容。师出示第八自然段。)

师:从第八自然段中哪儿看出凡卡做学徒所受的苦?他都受了哪些苦?用原来学过的方法做标注。

(生画批。)

师: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自读所画的句子。)

师:根据提示说说你的感受。

师:三个同学一组说说读到这些句子时, 你感到了什么, 想对谁说什么。

(生交流。)

1. 课堂提问和学习要求要有一定的连续性

在上例中, 教师意图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再谈谈感受。目的是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

仔细分析, 我发现此环节教学过程中, 提问的设计存在问题, 缺少将一个重点问题贯穿全过程的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从哪些词句看出凡卡受的苦?说说自己的感受”, 而对学生提出的回答要求却是“读到 () 时, 感到了 () ”。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急于规范学生表达, 给出了填空题, 看似是在降低交流的难度, 实际上对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造成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表达交流的内容缺乏连续性和层递性。这样的提问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朗读、思考和内化的时间, 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 反而给他们的思考造成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因此, 教学过程基本是在师生一问一答和教师不断追问中进行。原来, 这就是造成教师语言过多的原因之一。

2. 围绕课文主旨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实录2

生1:我读“老板娘……”感到难过、气愤和疑惑, 我想对老板娘说:“凡卡是来你这儿做学徒的, 而不是来当奴隶的。”

师:你的疑惑是什么呢?

生:老板娘让凡卡收拾青鱼, 凡卡去做了, 为什么还要戳他?

师:还有吗?

生:读到“老板……”时, 我感到很气愤, 想对老板说:“凡卡是来这里学本领的, 不是当牲口使唤的, 在看孩子时他睡着了, 人都有这样的时候, 你不该打他。”

师:王玲玲很有同情心。还有同学愿意说吗?

生:我从“稀粥……”这段话, 感到很疑惑和难过, 我想对老板说:“凡卡是来学本领的, 为什么不给他吃饱呢?”

师:凡卡干了很多的活儿, 却还要挨毒打, 挨饿, 这是为什么呢?请总结凡卡在信里诉说自己受了哪些苦?

生:凡卡在信里诉说自己受到了心理、生理、身体的苦。

师:身体上的痛苦?

(生:……)

师:用一个词, 说说凡卡受了什么苦?

生:挨饿。 (生板书。)

师:还有吗?

生:挨打。 (生板书。)

生:受累。 (生板书。)

师:这让你想起了谁?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他不仅受到身体的折磨, 心理上也十分痛苦, 再来读一读。

(生自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这个自然段, 我们体会到老板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板是个狠毒、自私的人, 他对一个孩子这样。

(师板书。)

在课堂实录2中, 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使学生深刻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不幸, 从而更好地理解凡卡这个人物的命运。但从提问的引导和反馈过程来看, 学生的注意力更多投入到老板身上, 变成体会老板的冷酷。学生虽然体会到老板对凡卡的冷酷、自私, 却拉远了与凡卡的距离, 偏离了课文的主旨, 对体会文章对比和反衬的表达方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现在想来, 学生和文章主人公凡卡年龄相仿, 比较容易心灵相通, 只有抓住与学生心灵相通的内容进行文本的朗读与对话, 才是解决问题最佳的突破口。在这里, 或许可以这样问:“凡卡的学徒生活在你看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朗读要求

课堂实录3

师:凡卡经历了这么多不幸, 他在信里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读第十自然段。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自读。)

师: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

生:哀求的语气。

师:女生用哀求的语气对爷爷说说这番话。

(女生读。)

师:男同学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

生:应该用乞求的语气。

师:男同学再读一读。

(男同学读。)

师:你感受到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凡卡是个非常可怜的孩子。因为…… (师板书:可怜。)

生:凡卡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为…… (师板书:孝顺。)

生:凡卡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因为…… (师板书:懂事。)

生:凡卡是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因为…… (师板书:……)

师:看到这样善良可爱、孝顺懂事的凡卡遭遇不幸, 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凡卡给鞋匠铺做学徒却没有鞋穿?爷爷为什么送走凡卡?老板为什么这样对他?

师:我们要看看凡卡生活的历史背景, 读一读。

(师出示资料, 生自读。)

师: (解释资料) 为什么老板这样对待凡卡?

生:老板想压榨凡卡, 社会黑暗。 (板书:社会黑暗。)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 问题“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最恰当的回答就如课堂实际一样, 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论“……的语气”。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说得多, 读得少, 难以深入课文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对文章主旨的体会和感悟也就难以深入了。如果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 应当是在提问后, 对学生的朗读提出明确要求, 比如先将“怎样的语气”批注在课文相应位置, 然后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练练朗读, 之后进行全班的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反思的收获

通过这一次对课堂教学视频的分析和反思, 我更加明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可不是在课堂中简简单单安排了读书就行了, 而是要根据教材文本不同的特点, 选取不同的重点段落,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 或是理解性的, 或是评价性的, 或是鉴赏性的, 或是创造性的。通过指向明确的提问和朗读要求, 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 有目的地朗读, 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

经历了这样一次教学反思后, 我准备在以后分析教材时多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例如, 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落实在哪儿?要求学生重点朗读的段落可不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这个重难点?课堂提问、学习提示、教学反馈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在课堂提问方面, 今后自己设计问题前, 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也就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然后再想怎么干。目的明确了, 提问才会有针对性;问题精准, 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引向重点学习内容, 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学习。

8.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篇八

【关键词】 政治课 感悟 反思 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9-01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决定认识,认识决定行动。这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维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为行动提供指南。由此可见正确思想的重要性。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思想的正确性和积极性,就一定要尊重科学规律,要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指示来引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领会先进的思想,用来进行自我感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让学生快速的成长起来。

一、正视自己,剖析自己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人之长,量己之短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要先正视自己,剖析自己,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拟定完善自己的方案,寻求自我提升的方法。用政治术语来说就是要认识自我,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都知道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这个人的内心,看这个人的思想和品格是否高尚,这就是内在美,也就是我们政治教师所要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外表再怎么美,如果品德不好,照样遭人唾弃,惹人嫌恶。相反的,我们要在政治课上多向学生列举正面积极的事例,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学会用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剖析自己,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反思是成长的最佳途径

先贤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许做不到那样,但是见贤思齐,经常反思依旧是学生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个性鲜明,思维的指向性很明确,很有想法。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老师引导得当,那么这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他们创新能力的萌芽,稀奇古怪的想法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无穷的创新能力。相反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鲜明的个性已决定他们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本质,将会成为老师们头疼的对象。我认为当前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把不同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梳理,逐个点拨,利用相互之间信任关系教会学生借助老师的力量调控心理矛盾,在反思中学会成长。

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现象导致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因此,政治老师要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要知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才能促进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当矛盾出现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自我反思,看看问题是否在自己身上,然后再进行自我疏导,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对方,那么矛盾就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三、控制情绪,调节心态

人的情绪是无法预测的,也是最复杂的。同时,情绪也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对人也有消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情绪变化也是反复无常,政治老师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学生能够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合理发泄法和理智冷处理法等。控制情绪,才能调整心态。在初中阶段尤其是要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逃课、上网、谈恋爱等不良行为的诱惑和思想上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坚定不移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努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为自己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又能够从小事一步步努力做起,不断战胜学习、工作中的惰性,能够吃苦耐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磨练中获得成长。

四、自我提升,做好楷模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其对学生人生的深刻影响力。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因此,要想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好榜样。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因此,政治教师自身必须要先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注意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良好楷模。

结语

9.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九

院桥镇中心小学

【案例描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立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发现有许多学生写成:15×15×6=1350(平方厘米)。显然,他们是受了有盖的立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而受这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解题时不良的思维习惯与模仿、记忆式学习方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先把错误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真地读题,想想看这样做对吗?如果错了,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起初,有的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这当中有几个学生不断地嚷着“错了!错了!”就使得他们的眉头先皱在一起,再渐渐舒展开来。有一位学生很快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无盖的立方体当成有盖的立方体来算了。”显然,这位学生属于“上当者”。另一位学生连忙站起来说:“我是受了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影响,没有看清要求就套用公式计算。” 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我赶紧抓住机会,让学生区别有盖的立方体与无盖的立方体之间的不同,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立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认为:“他们都是求立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是这道题是不带盖的立方体。”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立方体少了一个面,我们还要减去立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算式是15×15×6-15×15=11250(平方厘米)。”还有的学生想出了更简单的方法:15×15×5=11250(平方厘米)。知道了无盖的立方体只有五个面。我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有的学生认为方法一好容易记,跟立方体表面积公式统一起来,得出无盖的立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棱长×棱长。还有的学生认为方法二好,算时步骤少,简便,得出无盖的立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这位学生一语中的,其它学生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看来,学生更加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我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1说:“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看清楚。”学生2说:“不能因为课上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做。” „„ 学生们一个个若有所悟。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这令我欣喜无比。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的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体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解题发生错误后,教师没有包办分析错题,而是在留足充裕讨论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取得了很好的 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是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活动中,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与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我是这样做的:

1、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类比、迁移、体验反思的优势

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如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后,引发学生回忆:“刚才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以后遇到新图形时,可以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解决。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2、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偏差,品尝反思带来的喜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刚学了立方体表面积公式,对我出示的这道题目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运用公式,由于是普遍式的错误,我刚开始并没有否定这种方法是错的,而是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反思,排除了这一错误的结论,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反思中矫正了偏差,使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体验了因不断反思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反思。

3、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感受反思带来的好处

在数学活动结束后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发现自己思维过程的环境,孩子们在这种细腻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思维。事实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反思的对象,而且是反思的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我设置了个人(小组)反思“四步 曲”,第一步是“这样做合理吗?”,引导学生反思所获结论的合理性;第二步是“还有更简捷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反思、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三步是“解题过程有没有漏洞?”,让学生回顾与分析探索的过程,从中总结经验;第四步是 “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探索新命题。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减少解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探索能力,引发再创造。

4、在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造成的原因,在反思中纠正不良的解题习惯,享受反思带来的成果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很多错误,并非是方法不当,或是知识没掌握,而是因为某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计算小数乘除加减时忘了点小数点等。这些错误,即使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叮嘱,往往还是照错不误,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前是不是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怎样避免再犯同样的错?”„„建立错题登记本,抄出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通过作业过程的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使孩子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因此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

10.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 篇十

在以后的日子中,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黄老师的课总是能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动起来,还时常表现出很开兴的样子。这是为仕么呢?在认真听课和自己上课对比反思后,我发现原来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特别熹欢游戏和用动作来表达学习。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用游戏贯穿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断互动……于是一首首儿歌,一首首歌曲,一个个律动,孩子们和我一起学习着,互动着………

11.于学习中感悟,于考察中反思 篇十一

一、本次学习的主要收获

为期两周的学习我的主要感受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政府,重点在学校,核心在课堂。榆次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弱者变强,强者更强,整体办学质量都在提高,做到了学校的均衡发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学校办学也不是只盯着考试成绩,开展活动也不是只关注有基础、感兴趣的个别学生,不仅重视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仅重视科学知识教育,更重视艺术教育和体育锻炼,做到了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学校工作有思路、有成效;课堂教学有活力,体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既教知识更教做人;学生群体和个体做到了均衡发展;教师有理念、有作为。榆次区的教育体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实现了素质教育,贯彻了教育方针,办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相径庭。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展览、演示、现场观摩能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给别人讲,亲身经历,动手做能够记住90%。这一理论表明,采用“听讲”等被动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30%以下,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学习。其中,又以能够转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的效果为最好。因此,现在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学习方式是可行的,但不是万能的。大屏幕的板书及写字就没有老师亲自板书写字的效果好。老师生动形象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导,同样能够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印象深刻。许多学生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优秀教师时说,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老师嘴里,就像活了一样。只有老师的讲解,引导到位,学生理解才能深刻透彻。

三、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府谷县第四小学建校不到两年,我校的办学条件确实一流,大部分教师是经过考试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工作是敬业的,业务水平也是不错的。我们也开设了剪纸、绘画、手工制作、书法(两个班)舞蹈、健美操、电子琴、竖笛、管乐、聲乐、打击乐、民歌演出、足球、乒乓球共十四种(15个班)校本活动课程,将全校528名学生全部安排在各校本活动课程班内学习,并且在每周二、四下午活动70分钟时间,还临时聘用了五位校外辅导老师。我们还重视美、音、体课的教学,利用节假日开展了小组合作、家长参与的实践活动,每天早上有20分钟的经典颂读,下午有30分钟的阅读与写字课程,安排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时间,重视课间活动,打造课间文化。现在我们正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做法,特别是利用教学达标活动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但是和榆次的小学相比,我们的工作还不扎实,不规范,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如,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设计组织不到位,课堂教学改革氛围不浓,仍处在徘徊阶段,急需要专家引领,榜样示范,同伴互助。我们多向县内外学校学习,争取在本学期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路,真正把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教育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教育不是工业,不能一条流水线批量生产;教育需要爱心,贵在坚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四小的教育者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健康向上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收获一片茂密的森林。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第四小学

12.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德育,体验,实践,研究

“我听,我忘;我看,我记;我做,我学。”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德育教学这种以感化心灵的教育课程,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德育感悟,从心灵最深处得到成长。“体验式教育”所突显的是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帮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从而体现德育的优质功能和效果。

一、德育体验式教育之方式探究

1. 依托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素养

依托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体验式德育教学,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笔者以兴趣小组为载体,深入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为了让活动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笔者提早布置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活动前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人文遗迹,做到对要去参观的地方心中有数。活动时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拍照的拍照,记录的记录,忙着收集资料;回来时,有的撰写调查报告,有的撰写活动感言,效果显而易见。

比如,在“北管音乐进校园”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活动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乡村、剧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北管音乐工作者,了解现阶段北管音乐发展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学生们有的请教音乐老师,有的邀请专家现场表演,有的进行模仿秀比赛。学生们进一步亲近地方传统戏曲,将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使命感注入精神世界。

2. 结合地域资源,树立规范观念

教师可以充分与当地地域资源相结合,通过各方联系,在正能量的熏陶中全面形成行为规范。其一,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寻找当地革命根据地,带领学生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其二,以“环保”为主题,带领学生前往当地公园或污水处理厂等地参观,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其三,可以带领学生搭建小型的生态农场,让学生自主进行果蔬种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以培养学生勤奋劳动的观念。

通过不同的德育教育活动,可实现德育教育与地域资源的结合,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不仅了解社会,同时也灌输了相应的德育知识,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3. 进行公益活动,培育公民公德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局限在课堂,在课外也一样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与同社区的同学组成爱心伙伴,帮助做一些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在体验中认知社会,实践中回报社会。

还可以组织开展“为树木整衣裳”的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亲近校园,以小组为单位修剪树木花草。学生参与其中,不但能够进一步认识树木的品种,还能够激发学生“花草树木”是我们生活小伙伴的想法,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同时组织学生设计人性化的标语,在校园、社区合理位置放置,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将传统德育教育中单板的说教转化为实践,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4. 融入历史脉络,培养爱乡情怀

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相结合,通过社区等各方面的帮助,组织“寻找同姓宗亲”的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同姓氏名人小组,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家和爱乡情怀。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向家长进行询问,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包括其中经历过的迁徙,后来分散的情况等。在了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调查家族分支中的各个名人,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掌握。或者学生经过调查,发现自己家族中并没有名人,那么可以搜集自古至今同姓氏的名人,将其生平事迹进行收集与整理。学生在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我国一些名人事迹,同时也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学生将所调查的同姓名人进行展示,在其展示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自身形成深刻的影响。

通过组织“寻找同姓宗亲”可以收获一定的体验,也可以组织其他类似的探究历史的活动,例如“了解传统节日”“村名的由来”等,学生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能够对其发展来源、存在意义等进行了解,由此提高爱乡情怀和民族自信。

5. 组织当家活动,提高独立能力

社会上“娇生惯养”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组织“小当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可以以周为单位,设置“每周班长”,采取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负责管理的那一周,要负者组织升旗、出操、课上纪律、值日等班级中的日常活动。学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不容易,从而真正意识到要从我做起,维护班级秩序;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

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管理,跟家长交换一日管理身份,定期选择一天跟着家长买菜、做家务,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难处,同时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

二、德育体验式教育之实践反思

1. 突显知行合一的持续发展

体验式德育要立足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养成适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具有的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在思想品德构成的要素中,知和行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思想品德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他们受到深远影响,发展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 强调德育主体的真实体验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个体在德育过程中独立的体验、感悟和自我的内化;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适合学生的体验式活动。体验是最真实的、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探索体验性德育课程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的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基础。

3. 强化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验式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适合社会的德育,使德育生活化,让德育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学校德育工作讲究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师生共同立足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加强德育教育力度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教学体验获得感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式德育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鲜活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力使力,结合周边的活动进行实践,也要善于创新形式,创造性开展活动进行体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J].教育研究,2010(12).

[2]何远清.活动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2009(09).

13.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教学反思 篇十三

师:喜欢吗?

生(齐声响亮回答):喜欢!

师:这些柿子里面藏有我们这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生字、新词。谁要是读对了这些词语,而且还能读出它们的意思,这个诱人的大柿子就送给谁了。

(学生满脸兴奋,个个跃跃欲试)

师:请看!(CAI课件展示白茫茫的一片大雾,配图出现词语“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生(惊叹):好大的雾啊!

师:谁来读读词语!

生(平淡地读):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师:你读得真准!可是柿子还是不愿下来,你能不能再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雾好大呀!

生(重读“大”字):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师:有进步!(电脑小博士给予奖励,该生高兴地坐下)

师:还有想读的吗?

生(重读“白茫茫”):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师:你们满意吗?

生:老师,我还可以把雾读得再大点!

师:真勇敢!请你试试!

生(夸张地延音重读“白茫茫”):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师:大得我都看不清远处了!你们觉得呢?(学生们点头)大家都试着读读,可以配上你喜欢的动作,找找在大雾中的感觉!

(学生纷纷自读,配以各种动作)

(教师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朗读课文中其他的词语,如“隔着一层纱”、“发出淡淡的光”、“射出光芒”、“厚厚的一层黄叶”等)

反思

14.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十四

深圳市建文中学高三英语组:周满云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每年广东省高考书面表达部分分值高达15(基础写作)+25(读写任务)=40分看,就足以说明它的份量。在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写和听、说、读不一样,因为它要求语言精确(书法,拼写,语法要正确)、文字通顺,结构严谨,文体恰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通过这连续两年的高三备考和教学,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写作教学方面的教学反思和感悟,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日里的教学反思,借此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以后更好地备考和教学。

一.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其实英语写作和阅读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写作基础差而觉得写作教学难,批改作文更是难,所以在平日里有时便忽视了或者说没有很重视学生写作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只看中了阅读,其实英语写作训练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与阅读一样重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把写作和阅读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把读和写放到一块,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教学中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做法,有效果。

1.认真设计课堂提问

大家知道,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环节,在阅读课的问题设计中,教师提问问题中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可以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或句式结构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在稍加思考基础上才能够理解,这样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式,从而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

长句短写的口头和笔头练习,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的词语及句式结构,以及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很大一部分不因素就在于长难句不会分析,句子主干找不出来,只要学生能准确熟练的进行长句短写,说明他已经深刻的理解了句子结构,与此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句中所用的词汇及句式结构,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准确运用和表达。

3.利用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复述课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好的途径。复述课文以课文为基本依据,即使较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讲,老师可借助于关键词、图片、表格、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复述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目了然,鼓励学生大胆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步发展。能够经常坚持复述,不仅会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和语感辨别能力。说得准、讲得好,就能写得好、概括得准,这是所以说复述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年高三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复述法,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我相信,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根据不 1

同的文体和体裁选择适当的复述方法并指导学生复述,利用合理并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阅读后的知识积累

除了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之外,阅读的目的更重要的就是在读中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基础知识。所以,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生词的下面划线,在长难句和不理解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题目答案所在地画括号并标上题号等等,完成阅读及练习题之后,自己查字典标记词汇,长难句分析,进行上面提到的长句短写训练,其实我们建文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阅读写作都很差,其原因就在于词汇量太过于贫乏,对于他们根本就谈不到阅读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就是夯实基础,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之后的词汇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每次评完阅读后我会把文中出现的常用生词、重点需强调的句型句式呈现在黑板固定的地方,之后让学生把这些东西连词成句,或者写成一小段话,作为补错的形式写到错题本上,无意中就已经牢固的掌握了重要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仿写后再创造

模仿写作是我们常用的写作训练形式,但为了使学生能更加自如地学以致用,我想模仿后再创造的训练更能使模仿训练的作用发挥极致。具体操作如下:先有针对性的选好文章,让学生读几遍,了解文章的内容,句子结构等等。指导学生抽出关键词后再读原文,然后按关键词的提示凭记忆写出原文,然后与原文对照修改,纠正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再换内容重新写一篇文章,把原文的关键词打乱顺序用进去,这样练下去,学生就可以慢慢的丢掉拐杖,会重新创作。

三、书写长期严格认真

我们都知道每年高考写作的评分标准规定同样水平的作文书写整洁美观的得分高一个档次,这说明书写的好坏,卷面的整洁与否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书写就像一个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能改变,只要我们平时不厌其烦地多强调严要求,提早入手,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

四.让写前审题养成习惯

每当批改作文时,我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如人称、题材、甚至时态错误,更多的同学要点不全,这样的作文写得再怎么精彩也不过十分左右。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并使审题成为习惯。

平时的写作训练,我坚持要求学生做到不审题不写作,审题必须做到以下五项:审题材、审人称、审时态、审要点、审结构。

1.认清体裁。我们广东高考的基础写作题的体裁、内容和篇幅都有明确的限定。体裁、格式、风格是紧密联系的,一定的体裁要有其特有的格式。但是,相同的体裁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风格。这就需要考生仔细考虑之后才能确定。

2.要考虑文章中要使用的主要时态。时态错误多也是考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的显著标志。因此,在写作中考生要力求避免错用时态。

3.要审好人称。人称的恰当选择对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描述事物及情节都很有帮助。

4.心中形成写作框架及提纲

依据要点,自己在心中要有初步的提纲,即文章准备分几段写,每段写什么。英语作文一般三段、四段式居多,读写任务尽量避免两段式。

五.合理安排写作时间

为了使写作提高效率,面批面改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面批面改,或者每个的每个人都面批面改,但至少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为了使时间能够得到保障,我一般会把每个班的写作不安排在同一天进行,这样就可以有时间跟学生面对面批改作文,指出他的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此同时也跟学生进行了感情交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作文的批改及评讲形式更行之有效

批改作文是最令大家头疼的事情,看着卷面上一堆堆诸如拼写、标点符号、时态、汉式英语等等的低级错误,甚至有的作文从头到尾没有看到正确的句子,这时我们会感到无比沮丧和失望,评讲是也不知从哪入手,不防我们试试以下方法:

1.选择最具代表性错误进行评讲,每次有针对性的指出3到5种典型的错误类型,然后提供学生作文上的错误范例,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做好记录,之后将此呈现在黑板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改,并总结错误类型及注意事项。

2.作文最好当堂限时训练,并叫两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在黑板上作文,然后当堂评讲,并给出分数,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领会老师的给分原则,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时间充足的话,可让其他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读出自己的文章,让班上同学给其打分,并说出给分理由,从而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七.严格改错修改

写作一般没有一次成功的,一定要进行反复修改。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在区教研室陈式老师的指导下,我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内容有五项:一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二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四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五是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修改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坚决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字迹不工整的作文,一票否决,拿回去重写。

2.我鼓励学生先两人互改,纠正错误之后在上交给我。

3.循环修改。每次基础写作我都会按评分标准(篇章8分+信息点5分+连贯性2分=15分)给出三个分数的总和,并要求10分以下的作文通篇重写,10分以上的作文采取自愿原则,但改错至少必须以句为单位改错,然后再次上交,直至达到12分以上。这样,学生虽然写的是一篇作文,但是反反复复练习的机会很多,而且每循环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较之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文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5.家用电器教学反思感悟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下诞生的有效教学理念, 它的主旨是强调课堂行为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主导教, 学生被动听的过程, 而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教学行为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体系。其中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是衡量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学生是否真正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在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全面地评价和指导教学行为, 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因此, 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指标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目的, 自2011年1月开始我校5名课题组成员以地理学科为例开始研究探讨更好的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反复探讨, 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好的完善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现就个人在这两年参与研究中的感悟陈述如下:

通过两年来的课堂实践, 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之间的互相研究讨论, 笔者逐渐感受到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发展的反思评价体系。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的方向导向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 并且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 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学生智力提升活动上。现在研究的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时关注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个体差异。

如在我们研究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当中, 关注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求知欲是否旺盛、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等方面评价参与状态;从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是否畅所欲言、每一个问题是否都得到尊重与回应等方面评价交往状态;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是否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是否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或分析问题、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或具有创造性等方面评价思维状态;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学生的课堂口头答问和书面练习正确率是否高、好中差各层次学生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或期待的成果是否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否能前后融会贯通、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是否都达到了高效和现有条件下的最优化等方面评价达成状态。

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与认知, 全方位地评价有效课堂教学使新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的目的, 不仅仅是给一堂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反馈、改进和提高的功能, 使教师能依据反思与评价表进行有效的反思, 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 得在哪里, 失又在何处, 进而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有效课堂的反思与评价体系, 更使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基本作用

1. 反馈信息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 以便师生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导教学活动。通过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用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的实施,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反思与评价体系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变“学会”为“会学”。

2. 评价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查, 更好、更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3. 指导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 它规范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行为, 促进教师由主向导的转变过程,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4. 激励作用

全面、科学、公正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可以检查教师之长补其之短, 激励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积极学习课外知识, 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 扎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在挖掘教师潜能的同时,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因,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学会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1. 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平等教学理念, 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创新上, 更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平等上, 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平等观念, 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也体现在课前和课后。教师如果具备这样的观念和态度, 才能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为学生量身设计, 使得师生在教与学上和谐共处, 共同进步。如在地理课堂上曹老师在讲授大气的热力状况时, 课前教师准备了学案,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发言的时候学生不是很积极主动, 甚至有些学生趁机偷懒, 这时他并不是声色俱厉, 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 “有些同学很活跃, 但是要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来, 也许你的观点就是对的”, 做到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 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拓宽教学思路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反思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评价体系将反思放在了首位, 使得教学工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整个团队的事情。如进行地理教学工作, 集体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集全体地理教师的智慧结晶, 主要的流程是:主备人精心准备, 初显个性→全组教师共同交流, 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全组形成共同方案→个人面向班级, 再现个案→深化研究, 课堂展示→教后反思, 查漏补缺, 完善。这样循环集众人的智慧完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3. 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在听课和评课的同时, 换位思考——如果我讲授这些东西, 会如何处理这个内容?处理的程度会如何?别人在评价的过程中我是否想到了这些, 找到问题的所在?这样的反思与评价拓宽了自己的思考范围, 活跃了自己的思路。

16.家用电器维修“四步教学法” 篇十六

关键词:家电电器维修 四步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 动手能力

家用电器维修课是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门主要的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用行动研究法,时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这门专业课的教学进行大量的科研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逐步形成了家电维修课教学的“四步教学法”。

一、“四步教学法”的含义

“四步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它是借助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改进而来,非常适合家电维修教学。

1.课前准备。演示家用电器故障发生时的现象。这一步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家电故障能用眼睛看、耳朵听,培养其观察和识别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推理。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家用电器理论,培养其分析和推理能力。把握理论依据,让学生会总结检修规律,克服维修过程中的盲目性,找出正确的分析方法,达到维修理性认识的目的。

3.检修操作。这是在学懂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会动手操作,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4.提炼总结。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系统地掌握起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整理,以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使知识有效地储存和输出。

家电维修“四步教学法”与实际检修家用电器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实践,亲自操作,实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四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一)演示故障现象,提高学生感知记忆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积极性会就会高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首先确定故障实例,在课堂上认真地演示并指导,让学生精心听、细心看、仔细观察家用电器发生故障时的现象。教学之中,把多种家用电器(如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等)的各种故障演示,作为课题的切入点。这样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授课内容上来,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激发了兴趣,为下步教学打下了基础。例如,我们在讲电视机“场不同步”一节内容时,把预先设置的一台有故障的电视机搬上讲台,进行了细心的演示,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电视机的情况,转动机壳后面的场频旋钮也不起作用,学生一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语气重重地告诉学生说:“像这种故障的现象叫做电视机‘场不同步’。故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下一步的教学设置了悬念。

(二)分析、归纳故障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电子整机产品既抽象又复杂,线路与零部件像人体的神经,密密麻麻,布满全身各个器官。在维修时,不能急于求成。这一环节教学,我引导学生,既然是场的故障,就与学生一起把所学的有关场扫描电路和积分电路一起分析,把电路与“场不同步”故障联系起来,让学生大胆地思考讨论,判断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所在部位,并及时指导。

在解决电视机“场不同步”这一故障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故障由于场扫描频率偏高或偏低引起的。此时,我就及时引导和启发:“如果场扫描频率偏低或者偏高,只能造成图像上下一个运动。为什么在转动场频旋钮时,图像能分别向两个方向运动呢?”于是认为是同步信号不好的学生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及时修订了自己的想法。我就及时地肯定了推理的正确。“场不同步”是由于积分电路发生故障后失去了对场扫描的控制而造成的不同步现象。在维修过程中,有时虽然故障的原因找到了,但具体损坏的元件不易查出,造成“老虎啃天,无处下口”的局面。因此掌握各种家电故障的检修规律和检修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检修效率。对于上面讲的“场不同步”故障,我凭自己的维修经验告诉学生们:“像这种故障首先要转动场频电位器进行观察,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场振荡级;其次要测量积分电路动态同步电压,判断是否场同步脉冲信号电压进入了振荡级。”这样,学生对于此故障的排除可尽快查出。

(三)动手检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所授内容,课堂上首先进行修理操作表演,把修理的过程用录像进行演示,讲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并且验证本课堂实施方案的正确性。由于课堂时间的所限,不可能拘泥于一节课的时间,所以应开放实习室,有組织地分组实习。教师巡回指导,查漏补缺,随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社会大课堂边实践边服务,让学生深入到维修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维修,让学生充分接触实际,开阔视野,及时反馈。

(四)提炼总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为充分发挥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我采用了每学完一种家用电器故障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写出自己的体会小论文,并定时召开家电维修讲演讨论会的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提炼升华,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几点体会

1.“四步”教学法不仅适应家电维修课,同样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但总的原则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时时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专业课教学必须做到知识前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社会结合,教学与服务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3.“四步”教学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知识和维修经验准备,在实践中大胆使用,并逐步完善总结,使我们的教法带来更高的课堂效率,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要求。

上一篇:网格员工作任务清单下一篇:中铁十二局四公司迎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