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2024-10-12

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精选9篇)

1.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篇一

化学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化学所特有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必须针对性的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备战高考化学考点

1.元素化学的“3条线”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可以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3个结合”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

(1)与基本理论结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2.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篇二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 对于该专业来说, 这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发现, 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谣传, 大部分学生带着忧虑进入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 而且他们错误的认为, 只要熟练的记忆就能通过“有机化学”这道门槛。大多数学生尽力去记忆课堂和教材内容而不是去理解它, 越学越觉得难学;考试一结束, 松一口气, 有机化学知识全部抛诸脑后。结果导致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信心下降, 教学效果较差。对于高分子专业的学生, 这样就违背了我们的基本目标:学以致用, 为后续《高分子化学》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摆脱这种误区, 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2,3]。在有机化学的教授过程中, 应该把基本的化学原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的统一, 学生一旦开始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 就会发现这些机理在整个有机化学中有规律的出现;只有真正的把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有机反应及其相互关系—即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机械记忆。这种能力的提高, 是学生的一个宝贵的经验, 能帮助他们开启看似复杂的有机化学之门,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信心。

1 布卢姆认知过程分类法

布卢姆将认知过程分为六个等级, 从简单具体到复杂抽象[4]。布卢姆认知过程分类法显示, 知识学习遵循一定的步骤, 必须按照步骤到达更高级的认知水平, 才能完全掌握该知识。因为我们不仅是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真正的理解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它。

具体分类方法如下[5]:

根据布卢姆分类法, 把信息转化成新形式, 或应用信息到新的情景中, 以及分析、综合、评价信息, 回忆和掌握前期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6,7]。然而, 大多数情况往往相反, 课堂时间主要被用在最低级的认知阶段, 学生和教师都被淹没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大量内容中, 传统的、教条式的授课方法无法摆脱这种情况。一个真正想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 必须帮助学生升级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而不是停留在信息搜集的低级认知阶段。

在课堂上, 不管是讲课还是做练习, 学生都必须接受应用、分析水平的挑战, 一旦学生理解和实践了这些重要的思考方法, 他们将能更好的理解考试目标。

2 将认知领域分类法引入到有机化学课堂

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 有机化学的入门也要从它的“语法”开始。这种引导要求教授者要讲有机化学的“语言”, 重新审视化学规律, 为有机反应和机理 (应用、分析阶段) 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课堂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 教师已带领大家进入高级的认知阶段, 并且开始深入到应用程序, 而大多数同学仍然还处在较低级的知识理解阶段, 记忆着看似无关的知识点, 而无法将它们联系起来。教师期望和学生表现之间的差异在考试时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 老师在学生处于较低认知水平下进行教学, 却在较高的分析、综合认知水平下进行考试, 考试情况不理想。其结果是, 学生抱怨考试太难, 而老师认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概念。

将布卢姆分类法引入有机化学课堂, 首先必须向学生介绍布卢姆分类法的不同认知阶段, 告知学生他们需要努力学习到达什么水平才能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 强调超越较低的知识理解水平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考试将侧重分析和综合应用, 而不是只有基本概念和简单反应, 鼓励他们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和基本化学规律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指出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处于哪个认知阶段, 据此提出高级的认知要求, 可使学生更好的衡量作业和考试的预期水平。目前, 大多数有机化学教材是按照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等进行章节安排, 每一章的结构、命名、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基本知识[8], 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 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卤代烃一章中, C-Cl键是极性的化学键 (电负性不同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 这是基本的化学规律, 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 容易被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是指带负电荷或带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基本的化学概念) 进攻, 发生化学反应, 在KOH/水溶液中一般发生水解反应, 卤原子被-OH取代, 而在KOH/醇溶液中一般发生消除反应, 生成烯烃。这作为卤代烃的基本化学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同时, 教师可提问:“同样是-OH作为亲核试剂, 为何溶剂不同产物不同呢?” (提出分析、应用的认知要求) ,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机理学习;在学生掌握了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SN1、SN2) 和消除反应机理 (E1、E2) 后, 讲授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的影响因素 (知识领悟阶段) 。在熟悉两种机理及其竞争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分析过程:因消除反应过渡态对电荷分散的要求更高, 故溶剂极性越大越有利于电荷的集中, 对消除反应越不利, 则对取代反应有利, 水相对乙醇来说, 是极性较强的溶剂 (基本化学知识) , 所以水溶液中发生取代, 而乙醇中发生消除。如果学生能正确理解, 并能解决类似的问题, 说明已达到更高级的认知水平 (分析、应用阶段) 。通过这种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反应机理的个人“心理框架”, 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而不会觉得很难。

此外, 在课堂上明确基本化学理论与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种联系应该通过问题和测验进行加强[9]。因为基本化学原理是把反应与机理联系起来的关键。学生在进入有机化学学习之前, 必须较好的掌握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大学化学的的基本知识理论。那么, 哪些化学基本原理与有机化学的联系密切呢?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只有掌握了决定分子结构和极性的相关原理, 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较好的理解反应及其机理[10]。因此, 我们认为学习有机化学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理论有两类: (1) 结构 (原子结构理论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 电负性理论等, 分子结构包括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离子键理论等) ; (2) 反应 (化学反应热力学包括热化学, 化学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等, 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 。这些基本的化学理论在各个认知阶段都是非常有用的, 可以促进学生的向更高级的认知水平发展。比如掌握了杂化轨道理论,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2, 提醒学生有机化合物中饱和碳原子都有4个σ键, 这样他们就能理解碳原子必须采用sp3杂化才能形成四个共价键, 四面体结构;同理双键碳原子有3个σ键, 需要3个杂化轨道, 因此是sp2杂化, 平面结构, 碳原子还有一个2p轨道未参与杂化, 与氧原子形成一个π键。提醒学生σ键与π键的区别: (1) π键暴露在平面外, 易被亲电试剂进攻; (2) π键重叠程度小, 稳定性比σ键差, 因此π键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 为理解烯烃/炔烃和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即加成或加成消除反应) 和反应机理做好铺垫。例如, 是亲电加成, 而是亲核加成, 为什么? (分析、综合运用阶段) 除了上述杂化理论和π键的性质, 帮助学生回顾共价键极性的定义 (形成共价键的是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 是极性共价键;否则, 是非极性共价键) , 进行分析:C=C是非极性的, 所以没有电荷的偏移, 4个电子的电子云为两个碳原子共享, 故电子云密度较大, 易被亲电试剂吸引, 发生加成反应 (即亲电加成) ;而C=O是极性共价键, 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 所以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 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带负电荷的氧原子较稳定 (符合电负性规则) , 故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较活泼, 易被亲核试剂进攻, 发生亲核加成。由此可见,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可加强反应与机理的联系, 使学生达到较高的认知阶段。

3 结论

综上所述, 将布卢姆认知分类法引入到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真正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而非浮于表面, 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误区。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之前, 使学生建立一种心理框架:他们能够在认知分类法的帮助下提高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学好有机化学。这样,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一旦把基本的化学原理与有机化学反应和机理联系起来, 他们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有机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而不是把知识点当做毫无关联的材料进行记忆, 来应付考试。最后, 学生与老师对考试期望值的差异会减小, 学生的自信心提高, 最终取得有机化学学习的成功。

摘要:把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法引入《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 在回顾基本化学原理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机理联系起来, 使学生达到有机化学学习的高级认知水平—分析、综合应用阶段,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布卢姆认知分类法,有机化学,教学,基本化学原理

参考文献

[1]孟晓荣, 杨清翠, 江元汝.理工类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12 (1) :1-2.

[2]欧阳新萍, 李辉.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4) :41-42.

[3]郑钧.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优化有机化学教学[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4) :37-40.

[4]高耀明,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0, 10 (5) :58-62.

[5]宗秋荣.教育目标分类学[J].中国电大教育, 1991 (11) :2-3.

[6]杨瑜.加强教学目标管理提高教学效果[J].情报杂志, 2004 (6) :125-126, 129.

[7]黄莺, 彭丽辉, 杨心德.知识分类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论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订[J].教育评论, 2008 (5) :165-168.

[8]高鸿宾.有机化学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9]江东, 江西.有机化学课堂论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6) :158.

3.关于垃圾分类的优秀作文高三 篇三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环卫工人,但是只靠环卫工人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靠我们的自觉。只要我们自觉的把垃圾扔进适合它们的“家里”,它们们分好类,这些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经过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把垃圾分一分,环境就会美十分。

你知道吗?因为市民随地乱扔垃圾,使垃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发霉,发臭产生病菌,还会让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上病毒;在偏远山区有的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虽然很方便,但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是附近的居民感染上病毒……

所以从现在起,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吧!垃圾的类别有很多,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类垃圾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污染。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非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方法。厨余垃圾一般指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垃圾,这种垃圾可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不可回收垃圾是指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可采取填埋将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污染。

4.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篇四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研究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特征,并分别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初沉池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分子质量>2 ku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溶解性有机物和UV260的`去除率分别为45.9%和38.7%,与城市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其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能力较弱;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是通过化学和生物作用共同实现的,其中生物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吸附作用.

作 者:张志斌 夏四清 赵建夫 ZHANG Zhi-bin XIA Si-qing ZHAO Jian-fu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92刊 名: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年,卷(期):22(3)分类号:X703.1关键词: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 分子质量分布 生物吸附

5.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 篇五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

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16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6.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复习教案 篇六

一、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其余为液体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硝基苯。

4、水溶性:

不溶: 烃.卤代烃...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醇醛 酯、烃 易溶: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 B)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官能团: ;通式:CnH2n(n≥2);代表物:H2C=CH2 B)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C)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2、H2、HX、H2O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氧化反应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苯及苯的同系物:

A)通式:CnH2n-6(n≥6);代表物: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共平面。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3、H2SO4等)

②加成反应(与H2、Cl2等)

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醇类:

A)官能团:-OH(醇羟基); 代表物: CH3CH2OH、HOCH2CH2OH B)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结构与相应的烃类似。C)化学性质:

①羟基氢原子被活泼金属置换的反应

②跟氢卤酸的反应

③催化氧化(α-H)

④酯化反应(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5)羧酸

A)官能团:(或-COOH);代表物:CH3COOH B)结构特点:羧基上碳原子伸出的三个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化学性质:

①具有无机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7)酯类

A)官能团:(或-COOR)(R为烃基); 代表物: CH3COOCH2CH3 B)结构特点:成键情况与羧基碳原子类似 C)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3、常见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结构和性质(1)单糖

A)代表物:葡萄糖、果糖(C6H12O6)

B)结构特点: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果糖为多羟基酮

C)化学性质:①葡萄糖类似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具有多元醇的化学性质。(2)二糖 A)代表物:蔗糖、麦芽糖(C12H22O11)

B)结构特点:蔗糖含有一个葡萄糖单元和一个果糖单元,没有醛基;麦芽糖含有两个葡萄糖单元,有醛基。C)化学性质:

①蔗糖没有还原性;麦芽糖有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3)多糖

A)代表物: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 B)结构特点:由多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所含的葡萄糖单元比纤维素的少。C)化学性质:

①淀粉遇碘变蓝。

②水解反应(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⑥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多种α-氨基酸。

(4)油脂

A)组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统称油脂。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代表物:

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

C)结构特点:油脂属于酯类。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分子结构为:

R表示饱和或不饱和链烃基。R1、R2、R3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为单甘油酯,不同时为混甘油酯。

D)化学性质:

①氢化: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烃基上加氢。如油酸甘油酯氢化可得到硬脂酸甘油酯。

②水解:类似酯类水解。酸性水解可用于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水解又叫作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皂化后通过盐析(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上层)。

5、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说明:若醇没有α-H,则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2)酯化反应

说明:酸脱羟基而醇脱羟基上的氢,生成水,同时剩余部分结合生成酯。

三、有机化学计算

1、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

(1)确定有机物化学式的一般途径

(2)有关烃的混合物计算的几条规律

①若平均式量小于26,则一定有CH4 ②平均分子组成中,l < n(C)< 2,则一定有CH4。

③平均分子组成中,2 < n(H)< 4,则一定有C2H2。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一,“单位物质的量”法

根据有机物的摩尔质量(分子量)和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推算出1 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最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例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的质量为14g,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解析:此烃的摩尔质量为Mr=14g÷=28g/mol mol 此烃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C)=28g×85.7%÷12g/mol=2mol n(H)=28g×14.3%÷1g/mol=4mol

所以1mol此烃中含2 molC和4molH 即此烃的分子式为C2H4 二,最简式法

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最简式),然后结合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或分子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1】另解:由题意可知:C和H的个数比为 :=1:2

所以此烃的最简式为CH2,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2)n

由前面求得此烃的分子量为28可知14 n=28 n=2 即此烃的分子式为C2H4。三,燃烧通式法

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的通式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利用原子个数守恒来求出1 mol有机物所含C、H、O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分子式。如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可设为CxHyOz(Z=0为烃),燃烧通式为

CxHyOz+(x+y/4-z/2)O2 → xCO2+y/2H2O

【例2】某有机物0.6g完全燃烧后生成448mL(标准状况)CO2和0.36g水。已知该物质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量为30×2=60

0.6g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 = 0.01 mol

n(CO2)= =0.02mol n(H2O)= =0.02mol

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n(C)=n(CO2)=0.02mol,n(H)=2n(H2O)=0.04mol

0.6g该有机物中m(c)= M(C)×n(C)=12 g/mol×0.02mol =0.24g

m(H)= M(H)×n(H)= 1 g/mol×0.04mol=0.04g

m(O)= 0.6g-0.24g-0.04g=0.32g

CxHyOz +(x+y/4-z/2)O2 → x CO2 + y/2H2O

x y/2 0.01 mol 0.02 mol 0.02 mol

x=0.02 mol×1/0.01 mol=2 y=0.02 mol×4/0.01 mol=4 z=0.32g÷16g/mol÷0.01 mol =2 所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2 四,平均值法

根据有机混合物中的平均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平均值的特征为: C小≤≤C大 H小≤≤H大 【例3】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0.1 mol 该混合气态烃完全燃烧后得 4.48LCO2(标准状况)和3.6gH2O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和C3H8 B.CH4和C3H4 C.C2H4和C3H4 D.C2H2和C2H6

解析:由题意可知0.1 mol 该混合气态烃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n(c)= n(CO2)= = 0.2 mol

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n(H)= 2n(H2O)=2×= 0.4 mol

即1 mol该混合气态烃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n(C)=2 mol n(H)= 4mol

该混合气态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2H4,根据平均值的特征可知选BD。五,商余通式法(适用于烃类分子式的求法)

根据烷烃(CnH2n+2),烯烃和环烷烃(CnH2n),炔烃和二烯烃(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CnH2n-6)的通式可以看出这些烃类物质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为CnH2n,这部分的式量为14n,因此用烃的分子量除以14就可以得到分子所含碳原子数即n值,再根据余数就可以求得烃的分子式。其规律为: Mr/14能除尽,可推知为烯烃或环烷烃 Mr/14余数为2,可推知为烷烃 Mr/14差2可推知二烯烃或炔烃 Mr/14差6可推知为苯或苯的同系物

【例4】某烃的相对分子量为106,求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106/14差6能除尽即(106+6)/14=8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8H10 六,区间法

根据有机物燃烧耗O2量的上下限值及有机物通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确定其分子式。

【例5】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有2ml气态烷烃和13mlO2,点燃爆炸,生成的只是气态产物,除去CO2和H2O后,又在剩余物中加入6mlO2,再进行爆炸重新得到的也只是气态产物,除得到CO2外,还剩余O2,试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设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1ml完全燃烧时耗O2为(3n+1)/2ml,2ml完全燃烧时耗O2为(3n+1)ml。由题意可知13<3n+1<13+6

即4<n<6 所以n =5 分子式为C5H12 七,讨论法

当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确定或条件不足时应根据有机物的状态或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数为正整数等这些条件来讨论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6】吗啡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中含碳71.58%,氢6.67%,氮4.91%,其余为氧元素。已知吗啡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吗啡的分子式

解析:该题初看起来条件不足无从下手,但仔细分析题意就会发现吗啡的分子量不超过300,氮原子的百分含量最小,原子个数最少。根据有机物中原子个数为正整数的特点,不妨先设吗啡分子中氮原子数为1,由题意可知吗啡的分子量为:14/4.91% = 285 < 300,如果氮原子数大于1,很显然吗啡的分子量会超过300不符合题意。因此可以确定吗啡的分子量为285,该分子中所含N、C、H、O个数分别为:N(N)=1,N(C)=285×71.58%÷12=17,N(H)=285×6.67%÷1=19,N(O)=285×16.84%÷16=3。故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规律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成正比.规律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规律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 或 ⑵最简式相同 例1.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A.50g乙醇和50g甲醚 B.100g乙炔和100g苯

C.200g甲醛和200g乙酸 D.100g甲烷和100g乙烷 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甲烷、辛醛 B.乙炔、苯乙烯 C.甲醛、甲酸甲酯 D.苯、甲苯

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C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规律4.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规律5.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例3.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C3H4和C2H6 B.C3H6和C3H8O C.C3H6O2和C3H8O D.C3H8O和C4H6O2 解析:A中C3H4的耗氧量相当于C2H8,B、C、D中的C3H8O可改写为C3H6·(H2O),C中的C3H6O2可改为C3H2·(H2O)2,D中的C4H6O2可改为C3H6·(CO2),显然答案为B、D。

例4.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 A.X+Y=5 B.X+Y=7 C.X+Y=11 D.X+Y=9 例5:有机物A、B只可能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A.8n B.14n C.18n D.44n 解析: A中的一个碳原子被B中的四个氢原子代替,A和B的分子量相差8的倍数,即答案A.如果A和B的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H2O或CO2 ,耗氧量也不变,即分别对应答案C和D。三.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规律6: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例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C.有机物必定含O

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

答案:B、D 例7.某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1),此烃可能是 A.烷烃 B.单烯烃 C.炔烃 答案:C

D.苯的同系物

例8.某有机物6.2g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0.3mol水,该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1.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答案:C2H6O(乙醇)四.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1.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①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 ②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 ③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 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烃类物质燃烧的通式通过差量法确定即可。

例9.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

(A)1(B)2(C)3(D)4 解析:要使反应前后压强体积不变,只要氢原子个数可以等于4并保证能使1体积该烃能在4体积氧气里完全燃烧即可答案:D 例11.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B)CH4 C3H6(C)C2H4 C3H4(D)C2H2 C3H6 答案:B、D 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例10:取3.40ɡ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则:3.4ɡ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 H______; O______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解析:设3.40ɡ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 x+16y=3.40ɡ-2.80L/22.4L·mol-1×12ɡ·mol-1......方程① x/4-y/2 =0.560L/22.4L·mol-1......方程②

⑴、⑵联解可得:x=0.300mol y=0.100mol 进而求得原子个数比。

答案:C.0.125 mol、H.0.300 mol、O.0.100 mol;

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12∶4 五.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1.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例11.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解析:产生的CO2与耗氧量的体积比为2:3,设该有机物为1mol,则含2mol的C原子,完全燃烧时只能消耗2mol的氧气,剩余的1mol氧气必须由氢原子消耗,所以氢原子为4mol,即该有机物可以是A,从耗氧量相当的原则可知B也正确。答案为A、B。2.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符合通式Cn·(H2O)m 3.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C2O)n ·(H2O)m。

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其通式为(CO)n ·(H2O)m。例12.有x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要相同状态下氧气y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

()

A. B. C. D.

例13.某有机物X燃烧时生成CO2和H2O,1 mol X完全燃烧时消耗O2 3 mol.(1)试写出X可能的分子式(三种):。(2)若X不跟钠和氢氧化钠反应,0.1 mol X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3.2 g银,则X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1、C

2、(1)C2H4、C2H6O、C3H4O2(2)OHCCH2CHO 四.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一、中学化学中同分异构体主要掌握四种: CH3 ①碳干异构:由于C原子空间排列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CH2-CH3和CH3-CH-CH3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如:CH2=CHCH2CH3和CH3CH=CHCH3 ③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不同而引起的。如:HC≡C-CH2-CH3和CH2=CH-CH=CH2;这样的异构主要有: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④顺反异构:高中仅烯烃中可能存在,且C=C同一碳原子所连的两个基团要不同。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回顾

以C7H16为例:

1、先写最长的碳链: C-C-C-C-C-C-C

2、减少1个C,依次加在第②、③......个C上(不超过中线): C-C-C-C-C-C

3、减少2个C:

1)组成一个-C2H5,从第3个C加起(不超过中线): C-C-C-C-C

2)分为两个-CH3

a)两个-CH3在同一碳原子上(不超过中线): C-C-C-C-C C-C-C-C-C

b)两个-CH3在不同的碳原子上:

C-C-C-C-C C-C-C-C-C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1、一卤代烃种数与烃的质子峰个数、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的种数的关系

[例1]某烃的分子式为C5H12,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显示三个质子峰,该烃的一氯代物有 种。

[解析]写出C5H1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同分异构体 质子峰数 一氯代物 CH3CH2CH2CH2CH3 3 3(CH3)2CHCH2CH3 4 4 C(CH3)4 1 1 【小结】

(1)烃的一卤代物种数 = 质子峰数 = 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种数

(2)分子结构越对称,一卤代物越少,分子结构越不对称,一卤代物越多。

[练习] 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8O,A能发生银镜反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二种,试写出A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2、丁基异构的应用

(1)写出丁基的四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2)写出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CH3-CH2-CH2-CH2-CHO 戊醛

(3)分子式为C5H12O的醇有 种能被红热的CuO氧化成醛?

3、将“残基”拚成分子结构简式的技巧

[例3]某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CH3-、二个-CH2-、一个-CH-,写出该烃可能的分子结构并命名。

第一步:找中心基(支链最多的基):

第二步:找终端基(-R)构造分子骨架:-CH3(3个)

第三步:将中间基插入:2个-CH2-(1)插入一个“-CH2-CH2-”,三个位置等同,故只有一种:CH3-CH2-CH2-CH-CH3

(2-甲基戊烷)

(2)将两个“-CH2-”插入,三个位置等同,故只有一种:CH3-CH2-CH-CH2-CH3

(3-甲基戊烷)

[练习]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一个 ;一个-CH-;一个-CH2-;3个CH3-;1个Cl-,则请写出符合条件的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跟踪训练】

1、目前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是氟里昂(二氯二氟甲烷),根据结构可推出氟里昂的同分异构体 A.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2种

C.3种

D.4种

2、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其它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有两个甲基,两个亚甲基(-CH2-)和一个次甲基。则符合该条件的分子结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某苯的同系物,已知R-为C4H9-,则该物质可能的结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菲的结构简式为,它与硝酸反应,可能生成的一硝基取代物有

A、4种 B、5种 C、6种 D、10种

5、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D。则有机物A的结构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苯的二氯取代物有三种,那么苯的四氯取代物有 种.7、有机物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该有机物的一氯代产物有 种。

8、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共有6种,可用还原法制得3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 6种溴二甲苯的熔点(℃)234 206 213 204 214.5 205 对应还原的二甲苯的熔点(℃)13-54-27-54-27 54 由此推断

熔点为23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为 ;

熔点为-5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7.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不易溶于水,而纤维素易溶于水 B.葡萄糖是麦芽糖和乳糖水解的共同产物 C.糖蛋白仅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D.叶绿体能产生葡萄糖,而线粒体可直接分解葡萄糖 2.(2014·海南卷)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3.(2016·苏北四市模拟)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B.RNA是HIV的主要遗传物质 C.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物质是磷脂 D.所有脂质的组成元素均含有P 4.(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硒是克山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B.哺乳动物血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C.麦芽糖和果糖均可以继续水解 D.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共有4种

5.(2017·南京期初)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B.细胞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C.肝细胞中含有葡萄糖、蔗糖和糖原 D.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6.(2016·南通、扬州、泰州、淮安二模)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糖类主要以单糖形式存在 B.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果糖 C.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D.等质量的脂肪与糖原储存的能量相等 7.(2016·苏锡常镇二模)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功能

B.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 C.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小于糖类,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DNA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8.(2016·苏锡常镇三模)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膜的脂质都是磷脂 B.细胞中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9.(2016·淮安调研改编)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形成某些化合物 B.胆固醇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多糖都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D.DNA和tRNA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10.(2016·苏北四市联考)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性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 g·L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

B.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DNA、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

D.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12.(2016·海安实验中学)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由C、H、O 3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对维持生物体生殖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D.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13.(2016·泰州模拟)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

1()2 操作错误的是()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性糖 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C.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提取含DNA的滤液可用香蕉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

三、非选择题

14.花生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良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的检测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使用花生子叶的切片,方法二是使用花生子叶的组织样液,其中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方法。对花生子叶切片使用 进行染色,染色后需要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其作用是。

(2)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显著增加,增加的物质主要是 ,但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显著减少,原因是。

(3)某研究小组利用花生种子探究光照和黑暗条件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图中结果显示,黑暗对幼苗的生长有 作用。

② 正常情况下,光照组在第10 d后,幼苗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这是由于此时。

15.(2017·张家港模拟)下图表示的是生物体内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

(1)图中E含有的元素有 ,A是 ,A形成E的方式为。物质A的不同取决于 的 3 不同,现有A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E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A的数目为。(2)图中F为 ,B是。SARS病毒(RNA病毒)体内物质F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3)图中G在植物体内主要是 ,在动物体内主要是。(4)C是 ,由C构成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物质是。

(5)图中H是。1.B 【解析】 淀粉在一定温度下可溶于水,而纤维素不溶于水,A错误;麦芽糖水解产物为2分子葡萄糖,乳糖的水解产物为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二者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B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仅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还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C错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H]和ATP,线粒体直接消耗的是丙酮酸,D错误。2.A 【解析】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固醇类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三大类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子中O占的比例比糖类少,彻底氧化分解时比同质量的多糖耗氧多、产能多;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3.C 【解析】 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脂质中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D错误。

4.C 【解析】 麦芽糖可以水解,但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人体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5.A 【解析】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脂肪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A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肝细胞中无蔗糖,C错误;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错误。

6.C 【解析】 细胞中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A错误;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B错误;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C正确;脂肪中碳氢比例高,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时比糖原释放的能量多,D错误。7.C 【解析】 有的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外也能发挥功能,如消化酶、抗体等;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属于结构物质,一般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脂肪分子中碳氢比例大于糖类,含氧比例小于糖类,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NA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8.C 【解析】 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除了磷脂外还有胆固醇,A错误;组成细胞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但不一定每种蛋白质都含20种氨基酸,B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单体)都是葡萄糖,C正确;组成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被相应的酶水解,D错误。

9.C 【解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参与形成复杂的化合物,A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纤维素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错误;DNA的两条单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在tRNA中有的碱基能通过氢键形成局部双链,D正确。10.D 【解析】 番茄呈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应该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且含糖量高的材料,A错误;切片时,破损的子叶细胞会释放出少量脂肪,细胞间会出现橘黄色小颗粒,B错误;脂肪鉴定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避免影响观察,C错误。

11.ACD 【解析】 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12.BD 【解析】 磷脂是由C、H、O、N、P 5种元素组成的,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脂肪不仅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在植物细胞中也有,如花生种子;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因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3.AC 【解析】 胡萝卜汁有颜色,会形成颜色干扰,A错误;检测脂肪应滴加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B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摇匀后再滴加B液,C错误;用植物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时,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D正确。

8.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篇八

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从衣食到住行,无一能离开有机化学,可以说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而塑料,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机化学。

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可见,有机化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基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线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第二种是体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称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有些高分子带有支链,称为支链高分子,属于线型结构。有些高分子虽然分子间有交联,但交联较少,称为网状结构,属于体型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性能。线型结构,加热能熔融,硬度和脆性较小的特点。体型结构硬度和脆性较大。塑料则两种结构的高分子都有,由线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塑性塑料,由体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固性塑料。由此可见,由于结构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这就使得生活中最常见的有机材料就是塑料。

塑料很常见,优点很明显,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可以用来装运酸碱。塑料制造成本低,可以大批量制造。耐用、防水、质轻,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此外,它还是良好的绝缘体。最有利用价值的是,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

同样的,缺点也不少。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吸入有呕吐等症状,PVC燃烧也会产生氯化氢有毒气体,除了燃烧,就是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等。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塑料埋在地底下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不会腐烂。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由于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性,它已成为人类的第一号敌人,也已经导致许多动物死亡的悲剧。比如动物园的猴子,鹈鹕,海豚等动物,都会误吞游客随手丢的1号塑料瓶,最后由于不消化而痛苦地死去;望去美丽纯净的海面上,走近了看,其实飘满了各种各样的无法为海洋所容纳的塑料垃圾,在多只死去海鸟样本的肠子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无法被消化的塑料。可见,塑料对环境危害还是非常大的。

9.高三化学有机物的分类 篇九

()A.2 kg B.1.5 kg C.1 kg D.0.5 kg 2.(2018·全国卷2)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2016全国2)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4.(2015浙江)如图所示,用一块长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面高H=0.8m,长。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

(用正切值表示)(2)当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sin37°=0.6,cos37°=0.8)(3)继续增大角,发现=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 5.(2018全国1)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0×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6.(2014全国2)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1、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f1、W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F2>4WF1,Wf2>2Wf1 B.WF2>4WF1,Wf2=2Wf1 C.WF2<4WF1,Wf2=2Wf1 D.WF2<4WF1,Wf2<2Wf1 7.(2014·江苏卷)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8.(2015天津)某快递公司分拣邮件的水平传输装置示意如图.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保持V=1 m/s的恒定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 kg的邮件轻放在皮带上.邮件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设皮带足够长.取g=10m/s2,在邮件与皮带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求(1)邮件滑动的时间t ;

(2)邮件对地的位移大小x ;

(3)邮件与皮带间的摩擦力对皮带做的功W。

9.(2016全国1)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固定直轨道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点,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的小物块自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点(未画出)随后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点。已知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取,)(1)求第一次运动到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运动到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的质量,将推至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点。点在点的左下方,与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求运动到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的质量。

题型二、动能定理与变力做功以及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10.(2019全国2)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总等于动能Ek与重力势能Ep之和。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总和Ep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图中数据可得()A.物体的质量为2 kg B.h=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 C.h=2 m时,物体的动能Ek=40 J D.从地面至h=4 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 11.(2019江苏)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 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 12.(2018·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在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经过O点时的速度最大 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 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3.(2013江苏)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

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滋。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14.(2015北京)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在水平桌面上沿 x 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µ。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x 时,物块所受弹簧 弹力大小为 F=kx,k 为常量。

(1)请画出 F 随 x 变化的示意图;

并根据 F-x 的图像求物块沿 x 轴从 O 点运动到位置 x 的 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15.(2016全国2)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 16.(2015江苏)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杆OA、OC、AB和CB与两小球以及一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l,球和环的质量均为m,O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与小环之间,原长为L,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AB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

(3)弹簧长度从缓慢缩短为的过程中,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W。

17.(2015天津)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 最大距离的过程中()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mgL 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 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18.(2015江苏)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C.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19.(2013山东)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0.(2014·福建卷)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21.(2014·广东卷)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题型三、动能定理与圆周、平抛运动等结合的综合类问题 22.(2018·全国卷III)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

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

[来源:学。科。网](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23.(2019天津)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取得成功。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是与水平甲板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长,水平投影,图中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若舰载机从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到达点进入。已知飞行员的质量,求(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

(2)舰载机刚进入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多大。

24.(2018·天津卷)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25.(2014全国2)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B.C.D.26.(2014·福建卷)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段轨道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水平相切.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为R,圆心O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1)若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上的D点,OD=2R,求游客滑到B点时的速度vB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2)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点,又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求P点离水面的高度h.(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向=m)27.(2016年天津)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奥运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末端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J,取(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

28.(2016全国)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简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

(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得质量的取值范围。

29.(2015重庆)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题8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 板上部有一半径为的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为最高点,Q为最低点,Q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N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的小球从P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水平距离为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求:

(1)距Q水平距离为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2)小球运动到Q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30.(2015新课标).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 =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W > ,质点不能到达Q点 C.W = ,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 < ,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31.(2016全国2)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32.(2015海南)如图,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登高。质量为m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A.B.C.D.33.(2017全国2)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34.(2017全国2)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A.B C.D.35.(2015广东)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v0=6m/s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2)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3)碰后AB滑至第n个(n<k)光滑段上的速度vn与n的关系式。

36.(2015福建)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vm;

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题型四、动能定理与牛二定律运动学相结合的综合考查 37.(2019北京)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雨滴间无相互作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质量为m的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u,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

(2)将雨滴看作半径为r的球体,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kr2v2,其中v是雨滴的速度,k是比例系数。

a.设雨滴的密度为ρ,推导雨滴下落趋近的最大速度vm与半径r的关系式;

b.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r1、r2(r1>r2)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v–t图线,其中_________对应半径为r1的雨滴(选填①、②);

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t图线。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将雨滴简化为垂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S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v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 ∝v2(提示:设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空气分子质量为m0)。

38.(2018·天津卷)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1.6×103 m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80 m/s。已知飞机质量m=7.0×104 kg,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求飞机滑跑过程中(1)加速度a的大小;

(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39.(2014·全国卷)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θ和 B.tanθ和 C.tanθ和 D.tanθ和 40.(2015浙江)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

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m,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m/s。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A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 B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 C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D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41.(2018·北京卷)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与弯曲滑道BC平滑衔接,滑道BC高h=10 m,C是半径R=20 m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4.5 m/s2,到达B点时速度vB=30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长直助滑道AB的长度L;

(2)求运动员在AB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大小;

(3)若不计BC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

42.(2014·安徽卷)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

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A.v1=v2,t1>t2 B.v1t2 C.v1=v2,t1

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1×106N,匀速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3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2)如果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体污染物3×10-6克)题型五、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考查 44.(2018全国1)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

bc是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 B. C. D. a b c R 45.(2015新课标)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题型六、做功与功率的综合考查 46.(2018·全国卷III)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

上一篇:低调冯骥才阅读答案下一篇:信息工程学院见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