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4-12-06

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精选4篇)

1.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和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有效的评价策略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结论。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条件和人员特点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主持人是安康市一小骨干教师,陕西省课改新秀,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年专门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员特点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对数学好学、乐学。

七、进度安排。

(一 )、4月至5月: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206月至年10月:理论提升阶段。

1. 3013年5月至6月,理论学习阶段。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深刻体会,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撰写教学反思。

2. 2013年7至8月,理论提高阶段。结合上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撰写教学案例。

(三)、2013年10月至1月:教学实践阶段。

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展示课堂评价策略,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202月至3月:总结阶段。

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及相关教学经验,收集课堂研究成果,完成课堂报告或论文。

(五)、年4月至5月:验证阶段

对课题报告、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反思得失、修改完善。

2.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策略与方案 篇二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作业要求一个样,期望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这么做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都存在差异,我们实施“一刀切”的作业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适宜的锻炼,两极分化会更为严重。

一、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题单调,内容陈旧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二)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盲点,使学生普遍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类作业中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作业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教学理念,因而,为了尽量更好地培养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作业效率,教师必须擅长从多个角度方面权衡考虑,这也是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考验。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与落实

教学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解决教育中的普及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

2.个性差异原则。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3.素质教育理论。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就课内作业如何分层设置,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作业,教师与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督促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

以下是分层设计的几点策略:

1.学生的分层。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每一名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一般的分为A组,A层为基础类,也是必做类,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分为B组,我们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公式;基础好的学生分为C组,要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锻炼他们综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于各层次的学生,老师都应该注意对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的指导,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2.作业的分层。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把作业设计成自选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学生在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完成作业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B类中的两道题目。B层为拓展类,是选做类,适当地增加了难度,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讲评时,A层内容重在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B层内容以理思路、讲方法为重点,从而保证各类学生学有所获。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课内综合部分同样应注意分层设置。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堂作业设计中B层作业:

(1)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需要交1%的汇费,汇费是多少元?

(2)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人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而A层作业的设计:

(1)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率的,其余部分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2)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以上作业中A类是基础题,B类是发展性题,是综合性练习,有一定思维难度。

作业的分层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归”作业自主权,从而推动作业内容能够和学生具体现状保持一致。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我满意。通常提到的基础性作业,即为从教材内能够轻松找到,难度比较低的作业。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我挑战。通常提到的发展性作业,即为将基本知识当作基础,不过应当展示自身观点的作业。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不断超越。通常提到的创造性作业,即为将基础知识当作前提,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还有创新性的作业。

另外,注意各层作业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的科学设置,确保学生完成所选作业总量时间不超过规定要求。

三、分层作业的指导与评价

对分层作业的评价既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也要考虑到恰当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作业中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从作业书写要求、整洁度,作业时间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习惯。

②作业中的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真地分析、对待,评价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利资源。于此同时进行分层式的后置处理,也就是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及其变化题,谁错了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的少,做的少,不错不做,这相当于“病人吃药”,不同的病人吃不同的药,无病不吃药。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主要指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从评价主体考虑,我们主要将从教育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研究与实践。

(三)评价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在学生作业评价表现上我们常见的主要有等级式等几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评语式、谈话式、提示语式等评价表现形式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3.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刘微 吴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对学生资助制度研究的历史比较短,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学生资助制度日益受到各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张民选著的《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版),是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较为经典之作。本书从研究各国大学生资助理念的发展,资助政策产生的原因、内容、实施条件、实施后果等方面出发,判断各国各个时代在资助政策上的共性与差异,并具体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学生资助政策,对我国学生资助提出了发展性建议,对现在我们研究学生资助制度仍有很多借鉴之处。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文和文献发现,各学者在论文和文献中都会涉及到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比如2001年张银成学位论文《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率探讨》中着重分析了各种教育资助方式的公平和效率性问题。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提出如下意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研究和分析中学的现状,寻找一个适合中学自己的途径,帮助中学完善的自己的资助制度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我们研究小组利用本校作为实践对象,以附近的乡镇的学校作为参考和研究对象,对中学的资助制度进行探索,拟建立适合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或者本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解读

(一)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1.所属地区的贫困家庭的标准,2012年江苏省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通过四年时间,到2015年全省400万左右列入帮扶对象的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江苏省贫困家庭标准就是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

2.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且抚养方无稳定生活来源,无法维持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父母因老、弱、病、残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无稳定工作,或是家庭人口众多,劳动力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开支的。

3.来自苏北的贫困市县;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或被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

4.学生身体残疾或重大疾病造成学习和生活困难的。

5.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6.其它特殊情况等的学生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情况要付相关说明性文字或是证明)。

结合上述,本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年收入低于4000元或者满足于(上述2-6中一条的)就可以判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指标体系:是指通过可以认可确定的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征,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经济、社会现象性质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形成的统计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采取不同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是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制定出的一套认定指标体系,对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得出一定人数的需要被资助的学生,然后这些学生再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得出最终的结论。(二)理论依据

2015年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为贫困学子创造公平成长环境。会议决定中关于中学的有,1.寄宿生资助比例进一步扩大。自2015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生资助比例由10%扩大到15%。

2.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完善捐资助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本地区的情况:

1.我校助学金种类有国家助学金、县农商行助学金、残疾人免学费、社会人士助学奖金。其中国家助学金人数400多人,县农商行助学30人,社会人士助学10人。

2.我校地处农村集镇,学校的生源来源多为附近的农村乡镇,学校里面学生85%以上为寄宿生,留守生的比例也有35%以上。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举措

(一)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展示,希望为学校的学生会工作、家长会工作、政教处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启发和借鉴。

2.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套有计划且时间跨度长度的诚信教育,为本地区的诚信教育工作做一个示范作用。

3.计划通过两年的时间,通过对本地区和本校的资助政策的研究,为本学校指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同时为本地区的资助政策的改革起到推进作用。(二)重点:

学校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和诚信档案(三)研究思路

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中三个年级,课题研究为二年期限,前期收集材料,各研究小组分配工作,中期各小组形成中期研究成果。后半年进行实践,同时在教育集团全面推广,并最终形成经验论文和研究成果。

具体的过程如下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1.对附近的学校进行原始材料收集。2.建立学生档案和诚信档案。3.制定诚信教育年的活动计划。

分配好各小组的工作,各年级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和诚信档案,组织小组人员去别的学校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结合传统的节日,以及班级班会和学校的国旗下的讲话,制定一系列的关于诚信专题教育课程。各小组在年级的教辅负责人对本年级的各班级的学生做一次全方位的家庭情况调研,初步形成课题的理论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1.对本课题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

2.完成不同学校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理论素材整理工作。3.实施诚信教育年的计划。

4.每学期班主任都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档案和诚信档案 5.初步制定上冈高级中学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6.完成本校本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7.把课题的方案实践于一年一度的学校各种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实践,采取从班级到年级,按部就班,不断总结和完善,采取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总结的方法,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在三个年级一齐开展,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和推广阶段(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

过程反思、总结评价、集团推广、结题研讨、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诚信教育研究和经验总结(经验总结)

2.上冈高级中学学生会参与情况经验总结(案例集)3.建湖县家庭经济困难分布及类型分析(论文集)4.联盟学校学习经验交流总结(经验总结)

4.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普及教育的难点与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低素质、低文化、贫穷的现象将在务工群体中世代延续下去。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繁荣,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于情、于理、于法,他们的下一代都没有理由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如果今天的务工子女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那么,他们长大成人后,就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当中,很可能成为新一代文盲。我校虽是一所区属小学,但是位于城中村的位置,学生生源差异较大,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本地学生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着搬运、建筑、小商小贩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素质也急需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使我们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在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诸多失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生理、心理教育;重提供物质,轻精神教诲;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缺乏客观冷静的评价;庸俗的处世态度;轻视体力

劳动教育;滥用奖赏;过度体罚或乱发脾气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就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希望通过实验,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水平,让家校形成合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了解本校外来人员子女家庭生活状况,孩子家庭作业完成状况,父母自身的教育状况及对小学教育的态度及对孩子的影响。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到2005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200多所私立民办务工子弟学校,他们已对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充分了解本校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重点是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作业完不成做一个系统的研究,使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居民的孩子一样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享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是以搬运、建筑、小商小贩等为主,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等。通过我们的研究,希望能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平等的享受教育的环境,在完成作业上和家庭教育上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进一步关心外来人员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为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促进他们不断发展。

(2)有利于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为基础教育遍及每一个角落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过去,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上学却是一件难事,其实这是一种不平等。现在学校向打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一举措使打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成为可能。

2、研究力量

本课题组成员由我校青年教师担任,与外来务工子女有可亲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水平,相信能通力合作,并能达到预期效果。

3、研究策略:

外来人员子女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研究;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父母的管理方式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外来务工子女:原籍非郑州市二七区,在王立寨附近打工人员的子女并且家住这个地方。这些务工者主要以保洁、建筑、小商小贩

等,收入较少。他们主要租住在村民的家中,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是指外来务工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情况。包括平时的书写作业、讲故事作业等,父母自身的素质及对孩子教育的态度等。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课题假设:如果我们能切实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切实了解他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并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那么更便于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么这些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上会有良好的结果,随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及实际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研究,树立家长及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七、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理论学习,端正对待外来务工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社区等了解这一群体的家庭情况,及存在问题。

3、利用多种形式端正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多多及时了解现代教育子女的信息。

八、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法:调查务工子女受教育的状况,实际水平,调查务工的家庭教育情况,以便在今后的研究有的放矢地采取方法、策略。

(2)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流动人口的报道、调查报告,了解社会生活中,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

(3)访谈法。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5)个案法:结合课题需要,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切实抓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并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6)比较法:针对课题研究中不同孩子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的方法。

九、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问卷调查和资料准备阶段,并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具体实施阶段。将实验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将实验的结果进行反馈和小结。在实验的基础上多次进行实验,记录并小结。

第三阶段:2010年—2010年11月,进行总结。

1、召开家长会,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总结好的方法。

2、写出论文。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明确研究的职责、要求。

1、明确课题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

2、明确研究过程、资料积累的要求:包括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做好资料积累的要求。

(二)建立研究管理制度。

1、时间落实:定期活动,每次活动内容做好书面记录。

2、要求明确:参加课题研究人员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定期写好心得文章,每学期完成一份专题总结。

3、资料积累:参加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活动内容注意积累保存,汇编成册。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撰写课题研究总结2010年11月

上一篇: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M10字词句练习下一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该如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