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2024-06-30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精选10篇)

1.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篇一

个人成长报告

某某单位 某某某

摘 要:本文对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回顾及概括,阐述了个人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深层次审阅并剖析了自我人格特征,揭示了内心对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热切追求和渴望。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和不足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我成长分析

在我的记忆中,幼儿园以前,我有大段大段的时间都是呆在外婆家或者奶奶家。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调动,母亲外出打工了几年。上幼儿园小班时是父亲独自带我,母亲在我五岁左右才回到家里。尽管那段时间没什么大事件,但回头看来,年幼时和父母相处时间相对偏少增加了我日后对家庭温暖的需要和渴望。

小学一二年级时随父亲工作变动从之前幼儿园所在乡镇转到了另一个乡镇。印象中那段时间家境很贫寒,但一家三口很齐心,有很多快乐的时光。只是,父母仍然经常晚归,这在锻炼我独立能力的同时也为我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埋下伏笔。

小学三年级再次随父亲的调动转到了县里的实验小学。那所学校以开展素质教育闻名,我在那里学到不少受用至今的东西。除了在文艺方面培养了一些爱好特长,如表演、舞蹈,我还在较广泛的学校活动开展中锻炼出了更加大方和活泼的交往能力。

升至初中,性格独立的我似乎比同龄人更早熟,俨然已经来到性格叛逆乖张的青春期。由于学习时间的加长,和父母就相处更少。初二至高一我都选择在校寄宿。也有学习压力增大的原因,这段时间和父母产生了隔阂甚至冲突。尤其是父亲,他对我学习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容易表现出失望甚至气愤。而我态度经常强硬,也有激怒他以至于他对我拳脚相加的时候。这种通过分数被判定个人价值的生活给我带来极大痛苦,社会和他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意志也让我强烈感觉到生命的不自由。我至今对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但这种反感促使我寻找出路,这便成为我找到心理学的机缘。记得我第一次在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上接触到“皮克马利翁效应”,那种感觉像是一种顿悟,我一下子理解了某些情况下我和父亲产生冲突时我自己的想法,确实如书上所说,因为父亲用消极言论评价我,比如“你就是脾气坏、不进油盐”,我便越发容易顺着他的这种期待去做,成为了他一直在说的那种特征的人,即我被贴上了标签。同时我又像是找到了一样武器,我可以去和父亲力争,向他证明,原来是他对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他不应让我感受到他那么多的消极期待,那样会让我更容易往消极方向发展,他应给我更多鼓励。从那一刻开始,我便真切地喜欢心理学,它让我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实魅力,我也开始利用它来进行自我理解以及武装。

可能是由于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形成了我相对独立的性格和对自我心理状况的关注。最难了解人的往往是自己,尤其在我接触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之后,我发现了解自己的过程有很多的玄机和乐趣,经常进行自我观察与分析,也应该是健全人格的需要。于是关注自我的心理发展成为我常规的心理实践,这个把心理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自发的,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功利心或职业目的。但内心也隐隐的开始产生一个想法,并不具体,但很憧憬,像一个远远的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我以后要从事真正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职业,致力于解救人的精神痛苦。这个想法太大,所以我并不太当真,这更属于愿望而不是切实的目标。但它能反映出我对人的内在心理能量的重视。至少在高中,我的这种价值观就已经确立:幸福与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等都没有直接的联系,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取决于他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结构。

也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对应试教育的不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恪守自己价值观的表现。我想证明的是,没有高分我同样可以活得有价值。这种想法在极端的时候曾经让我做出逃学、考试交白卷、顶撞老师等较为激进的行为。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并没有让我得到什么好的结果,我自己看来它却是非常可贵的体验。至少我曾经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去抗争、去努力,哪怕那种方式不成熟,它本身却也是成熟起来的一种途径。来到大学,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比周围的同龄人要成熟很多。有一些同学在遇到挫折时和我聊天,她们认为我在情绪的处理与掌控方面都很有方法,我给她们的建议和策略也让她们觉得很受用。比如曾经帮助同学克服自卑感,提醒她们改变自我否定的思维和避免消极暗示,注意累积成功的经验等。还有同学遇到感情困扰,我建议她们适当发泄情绪并适时转移注意力等。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我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大学学习环境的自由让我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本科期间我把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爱好,从没有放弃对它的学习。当然那种阅读比较随性,并不系统,也没有考试作为硬性目标,所以这种学习并不全面,直到我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

所有学科里,我最喜欢的一直是心理学专业。高考后出于家人的建议,本科学习了新闻学。读研时家人愿意尊重我的兴趣和选择,我也逐渐明朗了自己对心理学的职业追求,这一次我终于义无反顾、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心理学专业。尽管和科班出身的同学相比,我的理论知识基础有所欠缺,但我相信低一点的起点加多一点的努力也能力争上游也能换取成功。也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我要把心理学作为我的职业理想来付出行动。

二、职业行为分析

高中时期那个模模糊糊的想要从事真正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职业,致力于解救人精神痛苦的愿望,一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我前进,直到来到这里。我相信心理学就是致力解救人精神痛苦的科学,让人明白痛苦来源的机制,从而明白如何更好地去追求幸福。尽管追求幸福并不是心理学能完全解答的问题,但它确实是现在我能找到的最有用的武器。我明白了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适应能力的综合,而心理学正是提高这种综合协调能力的必备工具。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不但可以使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还让我有能力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为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做贡献,为此我感到自豪和欢快。当然,通过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任重道远,应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不断清理自身成长过程中一些未完成的事项,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加地开放、客观,更加肯定自己、悦纳自己,保持自信自尊。在我读研期间,我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幸接触到一些职业心理咨询师,并得到了机会向他们学习和请教。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给我一种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感觉,直到他们能给那么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这使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咨询师是一个助人也是自助的职业,我对它不仅仅是感兴趣,而且产生了由衷的热爱。

我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也只有真正的兴趣才能带领人穿越职业征途中的种种困难坎坷,不会轻易放弃,也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没有兴趣,就算天资聪颖能力超群,也不可能让人为以一个行业里长久甘愿地奉献精力;

第二、想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心理咨询师是复合型的职业,它要求综合掌握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技能和技巧,并能深刻领会心理咨询的内涵,从而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心理咨询师要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要有良好流畅的表达能力。面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各种心理紊乱的来访者,要能分别采取不同的咨询对策和技巧,通过言语沟通来解决问题,同时咨询师还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才能有助于良好的表达;

第四、心理咨询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师本人应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较好的自控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能更好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来访者,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咨询技能,从而提供帮助,更好地服务于他人。对比以上要求,我认为我有从事心理咨询的浓厚兴趣及强烈愿望,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而我的专业素质正在逐步提升。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我已经学会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不良认知,使自己正视现实,修正自我,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我也尝试了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周围的朋友和同学。现在,我更希望能把所学所想运用到更广泛的实践中去,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并不是一种超然的客观存在,他与来访者的互动行为是一种主观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这说明咨询师要做的并非仅仅单向对人提供帮助,却更是咨询师自我成长以及与来访者共同发展的过程。再这些过程中都还会有各种无法预计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冒出来等着我去解决,但我已经充分做好了准备。有挑战才会更有期待还激情。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不骄不躁,取得成绩会继续努力,遇到困难更勇往直前。学习和成长的脚步,用不止息。

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以来,我的心情是愉快、乐观的。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马上就能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来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让它泛化,随时注意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最高层次需要的追求,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人,这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我期待着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2.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篇二

一个多世纪以来, 参考咨询工作从最初的“帮助读者使用馆中庋藏”, 到“提供适当的情报源”, 及完成“知识信息转移”;从“手工检索”服务, 到“计算机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其目的只有一个, 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 存在相当数量的用户, 虽然有现实的信息咨询需求, 但并没有主动走向咨询台。G.A科萨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 在959个被调查者中, 37%的人找文献遇到问题时首先求助于朋友, 18%求助于流通人员, 10%求助于教师, 4%谢绝任何帮助, 走向咨询台的仅占31%。有的研究文献把这些有问题而不寻求参考咨询的用户称为“沉默的大多数”, “非提问型信息需求者”。作为图书馆员要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势必要了解用户信息咨询中的心理特点, 分析影响用户咨询行为的心理因素, 用“心”做好用户的信息咨询工作。

1 用户咨询的心理特点

用户咨询心理是指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获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心理。在信息咨询活动中, 用户的心理因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用户咨询心理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价值心理

用户的价值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价值而行, 总是希望获得最有参考价值的有用信息, 这里的“有用”完全是个人的认定, 依个人的需要与观念而定。另一方面是唯价值而行。即过份注重信息价值所形成的价值心理。表现为对自己以为无价值的信息进行排斥, 利用单一的标准判定信息的取舍。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作为知识, 其价值不能以个人标准来简单评价。

1.2 求便心理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 一般要求找到一个比较便捷、令人满意的方法, 这就是求便心理。用户在利用信息时, 总是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手续简便、容易获得的信息来源。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手头的现有资料, 其次才想到利用咨询部门的资料。

1.3 求全心理

在有信息需求时, 用户总是希望咨询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尽量全面, 并且可以通过不同手段、不同途径同时获取相关资源。

1.4 求新心理

用户的求新心理表现在对信息源的选择上, 倾向于内容新含量大的;在各类型信息的利用上, 除文献信息外, 还注重大众传媒信息的利用;在信息的时效性上, 希望获得最新, 最前沿的资料。

1.5 依赖心理

一方面表现在用户希望可以通过计算机, 网络等技术查找到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另一方面表现在, 有些用户对咨询人员的完全信任与依赖, 希望咨询人员可以帮助自己做任何事。

1.6 散漫心理

即脱离时空限制, 产生一种“即时利用”的趋势, 没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散用散记, 要什么就找什么, 找到什么就用什么, 浮于阅读的表层, 流于低层次的“眼到, 手到”, 而失之于“心到”。

1.7 对主动服务的期待心理

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满足于有问才答的咨询服务, 面对图书馆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资源, 用户有时也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因此就更希望咨询人员可以提供一些在他们想象之外的服务, 主动地向他们传递一些信息。

2 影响用户咨询的心理因素

2.1 用户的气质和性格

气质和性格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性格特征, 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特征又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咨询行为。一般说接近于粘液质、抑郁气质类型和内倾型性格类型的人往往比较稳定、内向和敏感。遇到问题也常会不愿启齿, 不愿与人交流, 或者不善于表达。他们往往习惯于自己查找。而接近多血质, 胆汁质类型和外倾型性格的人, 相对要比前一类型的用户开朗, 热情, 愿意与人接触, 遇到问题也乐于走向咨询台, 接受参考咨询人员的帮助。

2.2 用户的“刻板成见”

美国政治学者Ualte Lippmann在其《舆论》一书中提出“刻板成见”的观点。它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由此容易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知。在咨询接谈中, 用户可能因为对咨询的馆员产生不良印象而形成某些成见或偏见, 将咨询馆员定型化甚至在潜意识中通过这种定型将某些品质归于咨询馆员。比如当用户在咨询台提出问题后, 咨询馆员若是神情冷淡或将嘴角一撇 (可能是无意的) , 但用户也许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 心理障碍由此形成, 随之将产生不满情绪, 影响到交流的进行。更严重的是, 在以后的咨询活动中, 该用户可能将已经形成的印象固定化, 势必将妨碍对对馆员性格特点和职业素养的真正认知, 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馆员, 应当注意用户的心理状态, 力求避免用户“刻板成见”的产生并及时消除已形成的成见带来的不良影响。

2.3 馆员的“意志疲竭”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调节行动以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心理。而“意志疲竭” (Burn 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典型现象, 在咨询接谈中表现为咨询馆员的情绪不稳定、行为倦怠、缺乏耐心等。咨询馆员长期从事固定且重复度较高的工作, 烦躁不安, 厌倦懈怠的情绪极易滋生, 此时意志已逐步丧失对行为的控制力, 从而导致咨询接谈的失败。但心理学上同时认为, 这种意志的波动是暂时的, 正常的, 只要咨询馆员针对“意志疲竭”产生的动因加以适时调节, 这种消极状态的产生是可以避免的。

2.4 双方的心理障碍

国外有关用户咨询接谈的调查研究一再表明, 用户在图书馆里会感到不安。而“图书馆员一般难以体会读者的这种心情, 特别是很少亲自去到生疏的图书馆, 不会充分察觉咨询者陷入脆弱的心理状态”。 (Grogan, Drnis.Practical Regerence Work[R].1978.) 用户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害羞, 顾虑, 自卑等, 导致其在咨询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一方面由于他们内心中的羞怯心理, 使其不能成功地将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化为显性的信息行为, 无法清晰流畅地表述想咨询的问题;另一方面, 在清楚自己信息需求的情况下, 他们也不愿意暴露自己某方面的欠缺甚至无知, 或是不确信咨询馆员能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因此对提出的问题含糊其辞甚至干脆缄口不语。不光是用户, 咨询馆员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可能对自身专业知识, 业务技能的不足感到自卑, 可能认为职业地位不高而困惑, 迷惘, 诸如此类的心理劣势都将影响咨询接谈的正常进行。尽管咨询双方的心理障碍都难以避免, 咨询馆员仍应当通过自身健康, 自然的言行举止和亲和力来逐步消除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 用户信息咨询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比如用户的性别, 年龄, 职业, 受教育程度, 专业特长, 以及咨询人员的素质, 咨询服务的收费, 信息市场的发育程度等。

3 如何用“心”做好咨询服务

3.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咨询接谈作为咨询馆员与用户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活动, 很多情况下都始于第一印象。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咨询馆员能够在咨询接谈开始之初充分展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友善态度, 激发起用户进一步提问的内心需求和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就确保了咨询活动的有序进行。从心理学上来说, 第一印象的产生有赖于人们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的互相结合。咨询接谈时用户的知觉, 主要包括用户进入图书馆时对咨询台及其周围环境的陈设, 布置等情况的整体印象以及对咨询馆员服饰, 谈吐,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等方面的综合感知。这些最初的印象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情感的变化, 从而影响到与咨询馆员的下一步交流。当前, 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间接方式所取代。这主要表现为网上虚拟参考台, 实时在线咨询, FAQ解答等, 使用户无须亲自到馆找咨询馆员就能享受到信息服务。咨询接谈中所谓的“第一印象”似乎已从台前退至幕后, 其实不然。比如在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页设计上, 要注意界面的有序化, 个性化和友好度, 咨询栏目和窗口设置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直观感受和心理, 要力求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其潜在的信息需求被调动起来, 产生咨询渴望和现实的情报行为。在咨询馆员利用网络解答咨询时, 同样需要在一问一答开始之初让用户于字里行间感受到馆员的热情与友善, 从而消除内心顾虑, 大胆明白地表达出提问意图, 为咨询活动的顺利进行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而愿意以愉悦的心情继续利用图书馆。

3.2 运用科学的咨询接谈技巧。

3.2.1 积极的倾听

一方面要做到积极主动, 专心致志地倾听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以全面客观的态度接收信息, 力求最大程度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 咨询馆员还应当有意识地记下关键信息, 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解释用户所说的主要内容。

3.2.2 有效的提问

在现代咨询接谈中, 当咨询馆员和用户通过BBS, E-mail, 网上聊天等方式交流时, “有效倾听”能使馆员与用户积极互动。应当特别注意的是, 网络的共享性, 互通性使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咨询馆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常识, 未经用户同意, 不能随意公布或传播用户的个人情况, 电话等信息。

3.2.3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在咨询接谈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用户面对咨询馆员时, 直接进入其认知范围的就是咨询馆员的衣着打扮, 表情动作, 举手投足等。咨询馆员的一颦一笑, 一个眼神, 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影响到用户的心理, 导致其咨询意图的转变。一位表情和善亲切, 微笑自然得体的咨询馆员必然会在用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用户作为图书馆活力的源泉, 其数量的增加对图书馆很重要, 因此对咨询馆员来说, 必须要认真分析用户咨询心理,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参考咨询,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用“心”工作, 在咨询馆员与用户之间架起一道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让“冰冷无情”的机器变得温情脉脉, 使图书馆服务中浓厚隽永的人文关怀通过快速便捷的网络得以有效传递, 使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服务特色得以经久不衰地传承与发扬, 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摘要:本文分析了用户咨询的心理特点, 及影响用户咨询的心理因素, 指出了做好参考咨询服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咨询,心理特点,心理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

[1]詹德优.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

[2]朱慧.利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解决读者心理问题, [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10.

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篇三

资格认证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中级)

姓名: xxx

身份证号:***000

培训中心: 临泉电大

工作单位: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自我成长经历和未来职业行为的分析,概括评述了自己的学习成长历程、基本的人生观、自我人格类型、为人处事的方法及基于现在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希望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并确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简要背景

我叫王晓宇,198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收入虽不多但有着幸福稳定的生活条件,但父母对我的教育投资从不吝啬,自小父母注意培养我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此也投资不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却都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为人正直,豁达,传统但又具有现代人的思想。我幼年时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父母因此对我更是疼爱有加,使我健康幸福的成长。1999年考入临泉师范,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成长大事记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有过很多次成功与挫折,在我的人生记忆里,第一次深刻的印象是第一次母亲带我上学的情景。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心里非常的不情愿,就对母亲说,腿疼,不愿去上学,但母亲却认真地说,那就先到卫生院请医生给你扎一针(指针炙)吧,我沉默不语,走了一段路后,只好说,腿不疼了。就这样,带着一丝的迷茫和恐惧的心理,和对母亲说谎后的内疚走进了学校,那时的心情真是很糟糕,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历程。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要靠你自己!只要一直向前,光明就会来到。由于每个人一生都有低谷和高峰,我觉得人只在在低谷时,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格魅力。无论是好,还是坏。善于体验和观察的人是会认真领悟的。

(三)自我品格分析

通过自我总结和别人的评价我认为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善良、负责、灵活性、韧性、助人,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具有的品质特点特别是教育工作,我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应重点寻求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长处,生活中不能求全责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在自信心、乐观、幽默感、易受暗示、果断性这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

(四)我崇拜的英雄

我最崇拜的英雄是特雷莎修女,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一生的奉献体现大爱精神的伟大,尽自己所能帮助困苦中的人,赢得世界的尊重。这种精神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弥补了战争,贫穷,疾病带给人的伤害,也真因为此我对心理咨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五)我的人生观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积极向上,努力日新,真诚地面对,并给周围的人以快乐。

大部分情况下,我的心态比较平和,但会给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可推动自己前进,不过我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想在学业、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所以有时感到焦虑和压抑。我要尽量使自己的目标合理化,减轻自己的压力。

我自身分析人格特点是性格总体偏外向,爱好是逛街、看书、旅游。朋友很多乐群性呈偏高分倾向,对人较为热情,但遇到刺激较强的情绪反应时,我会自我控制,无不理智行为,然后进行自省。适应环境能力较强。但我面对压力是我会找朋友进行倾诉。

通常我是冷静审慎、安详沉着、严谨自律。我富有责任心,我勇于学习新知识,能很快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兴奋性、自律性、有恒性、敢为性偏高,创新性中等不过忧虑性也偏高我意识形态里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独立性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

二、职业行为分析

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一直推动我探索,健康教育使我明白了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适应能力的综合。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不但使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还能帮助社会,为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做贡献,为此我感到自豪和欢快。但是,通过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任重道远,应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不断清理自身成长过程中一些未完成的事项,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加地开放、客观、肯定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尊。

我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必须具备一

些条件:

第一、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这是我深信不疑的;

第二、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复合型的职业,他要求咨询师综合掌握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和技巧,并能深刻领会心理咨询的内涵,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要有良好流畅的表达能力,心理咨询时要思维敏捷,反应快速,面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各种心理紊乱的来访者,要能分别采取不同的咨询对策和技巧,通过言语沟通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同时咨询师还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只有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才能有助于良好的表达。

第四、咨询师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师本人应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自控的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来访者,更优秀地服务于他人;

我认为我有从事心理咨询的兴趣和爱好,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专业素质正在逐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不良认知,使自己正视现实,修正自我,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的职业,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助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对所取得的成绩我会正确的面对,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会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让自己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对于工作中遇到的责难我也会正确的对待,我会理智地去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正视它,解决它,对事不对人,尽量改正错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希望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相互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自己不断地走向成熟而完善自己。

我期待着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参考资料: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年第1版、上下册

4.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篇四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姓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周某,在校实习期间大学生,因为和同班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周某,女,19岁,湖北人,护理专业实习生。自述母亲性格争强好胜父亲软弱,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因外遇致离婚,离婚后跟随父亲。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健康,小学期间父母离异,从此觉得低人一等,与同学很少来往,没有一个好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得朋友大都是成绩家境好的同学。因高考成绩不理想,选择了录取率较高的护理专业,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朋友;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但性格仍然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也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与母亲关系疏离,在家里时常听到父亲对生活的抱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最近有男生向她示好,自己却因为家庭原因拒绝了对方,觉得爱情根本就离自己很远没有信心拥有美好的爱情,又感到很烦闷。

1.3个人陈述

最近三周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寝室里几个女生都很虚伪,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想一个人呆着。自学考试有一门挂科,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大一的时候同学关系还好,也许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一开始大家学习都比较轻松,她们也不怎么学习了,只顾玩,上网看小说,找男朋友什么的;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本地女孩,最近喜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去玩,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上周末她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我让她小点声,她还是弄出很大噪音影响了我休息,我和她就大吵起来了,借过我的笔记弄不见了也不帮我找回来,一定是在报复我。她肯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就是一天我回寝室发现她们几个在聊天,看到我进来就立马都住嘴,肯定是在说我坏话,从那天以后她们几个关系变得更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和同学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

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得分:P:67;E:60;N:74;L:32。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那个本地女孩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弄出很大噪音影响了我休息,我就和她就大吵起来了,借过我的笔记弄不见了也不帮我找回来,她肯定是在报复我。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偶尔的与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说错话,冒犯了室友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会说话。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同学搞丢了我的笔记,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同学弄丢了我的课堂笔记也觉得很抱歉,已经尽力找了但是没找到,不好意思马上告诉我,这件事与我跟她因晚归吵架那件事没有直接联系,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可能喜欢也擅于结交爱玩的朋友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说错话,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如果我真的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经过一次和同学的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4即使我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说错话了,会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同学孤立自己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范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某同学,内容为那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求助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

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阅读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开始看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求助者身边同学反映周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比以前善于沟通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参考文献

5.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篇五

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产品“美人K”货积压,导致心境低落,再加上和公公婆婆不和,与丈夫争吵,出现兴趣减低,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活着没有意思.半月前,经朋友介绍来到本咨询室求助。

初次印象:客人面容憔悴,衣服不整,虽来自城市富裕家庭,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似农村女性,但又没有农村女性因劳累所致的肤色苍老感。开始的时候,欲哭无泪。

初次咨询客人谈及公公和婆婆的关系,在家里公公脾气比较暴躁,说一不二,并爱管闲事,客人在家里感到不自在.刚开始结婚时,自己还会做饭,来到公公家以后,公公做饭比较好吃,女儿和丈夫也比较喜欢。所以自己由于做不好,长期下来饭就不会做了。现在虽然看不惯公公和婆婆,但由于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不敢提出来单独生活,尽管没有住在一起,但吃饭和孩子上学是公公和婆婆照顾的。所以目前离不开他们生活。

本次治疗主要解决客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客人的 心境。因客人有自杀的念头,在咨询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自杀的危害及对家人的影响,自杀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客人表示理解,最后嘱三天后来诊。

第二次咨询,客人如约再次来到咨询门诊,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但仍然有想死的念头。再次来诊。

这次咨询客人仍有疑问,特别是针对咨询师的信任,客人来诊之前,曾在本地某医院精神科治疗,诊断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治疗,客人因害怕服药未尊医嘱。回家后,找到一些小报,得知该病需心理和药物同时治疗最有效。并说出了初次来咨询的动机。

根据咨询师和客人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本次咨询除继续收集相关的发病资料之外,着重探讨了家庭的关系模式,找出客人抑郁的家庭和环境的原因以及个体内在的情结。在这次咨询中,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首先了解客人幼年的家庭模式,在童年客人兄妹四人,二兄一妹,父母经常地吵架,从小就在父母面前畏畏缩缩,从不敢大声的说话,感觉父母比较疼爱妹妹,妹妹健康活泼。小时侯每当父亲打哥哥的时候,非常地害怕,不敢说话,在家里无论对错,都会逆来顺受。目前在公婆家,公公比自己的父亲脾气不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感觉到他吹毛求疵,所以在公婆家更不敢说话。后来感觉就连丈夫的弟弟也欺负自己。自己很没有地位。其实自己也感觉到公婆更喜欢自己自强起来。

这次咨询继续纠正情绪障碍,改善心境。

第三次咨询,五天后,客人再次来咨询,述说仍有自杀念头,但情绪有很大改善,面容不在象先前那样憔悴。衣着打扮有了讲究,并主动上街买了一件新上衣,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这次咨询仍然是用沙盘游戏了解客人的情况,在家里,在丈夫面前,客人象一个孩子,不会

主动关心丈夫和女儿,更不会主动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用丈夫的话说,客人和女儿不象是母女,更象是姐妹。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更象是父女的关系,自己只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爱,而不会奉献自己的爱。再者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丈夫和家庭,只知道工作,自己的心一直在外面的世界,并感觉在单位也不会和同事相处,通过这次咨询客人了解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弱点,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并有了改善这些性格弱点的意向。

第四次咨询,客人述说心情大好,谈及伤心之处,也没有了先前的过度悲伤和痛苦,但客人仍心急,并述说自杀的念头,再次担心心理咨询的效果。

在这次咨询中逐步了解到客人的情感空虚,虽然自己很爱自己的丈夫,但对丈夫的暴躁脾气不能容忍,但又不敢或没有反抗的欲望,长期以来,受到了压抑。曾在2001~2003年单位与土耳其一家公司合作,有一土耳其人长的很象丈夫,又比丈夫温柔、体贴,内心生爱慕之情,这种心情只是保留在内心,情感并没有出轨,客人说出了这些话,内心就轻松了许多,在治疗中,客人感觉如坐云雾里,通过治疗师的协助,改善了客人的意象,并加以整理,客人最后感觉清醒,头脑不在晕胀,心情改善。

第五次治疗,这次治疗,直接把客人带入到了治疗的场景,客人突然说出了难以启齿的经历(客人的信任提高了)在儿时,大约4~6岁,感觉已经记事了,那时自己穿的 是 开裆裤,有一天,一位邻居家的大男孩子,比自己大5~6岁,想背着自己,在他背自己后,用手摸着了自己的私处,顿时疼痛难忍,由于胆小,不敢述说,也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件事就被压抑了二十多年,从没有被想起来,在前些日子,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中念头老是挥之不去,又不敢告诉丈夫或其他人,用客人的话说,打死我也不敢说。目前的困惑是感觉这件事对不起丈夫,感觉自己对丈夫不应该有任何的隐私,又想告诉他又怕告诉他,所以这种想法就老是纠缠在脑海里,这次治疗通过宣泄客人的情绪,彻底地改变并有了转机,两天后客人打电话来,说出了内心对咨询师的想法,有一种很想见咨询师的念头,并说现在开始对咨询师信任了。

第五次治疗仍然是用的情景重现技术:先引导客人出现意象,然后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景,用现实的感受重新评价,并教育客人改善原来的看法。

第六次治疗:

这次治疗仍然使用心理分析,采用意象对话。客人无意识里已经有了 反抗能力,心理开始成长,只是处理问题 的方式方法还不当。

开始看房子,客人找不到门,有丈夫在挡着,首先处理丈夫的情结,客人感觉丈夫不同意自己有心理问题,自己的父母兄妹以及妹妹的小叔子,公公婆婆都觉得自己没有病,感觉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在意象对话中,他们都依次出现,处理好了这个情结,客人开始看到了这个房子的门,并走了进去。房间比较小,窄而尖,走进去,灰尘比较多,灰暗。开始整理这个房间,首先搬动梯子,打扫房间,客人开始感觉不敢上梯子,有些担心,得到鼓励后,去梯子,然后帮她拿到了扫,开始打扫,打开窗帘,光线射近来,然后客人的意象是墙壁、桌子、椅子、条饥等,最后是毛主席像,做完后,客人的心境改善,比较愉快,出现在外面的一条小河,河水很浅,有鱼嬉戏,一会变成了人-----自己的丈夫-----变成了儿童,俩人骑在牛背上。

第七次咨询:

来访者诉说出了自己出次恋爱的经历,上中学的时候,自己只有16岁,朦朦胧胧地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初中的同学,后来两人就进入了恋爱,感情也不错,但由于对方家庭的阻扰,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断,但自己并没有后悔,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但对于这次恋爱经历,始终不敢告诉自己丈夫。也就成了自己的心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自己害怕告诉丈夫是受同年创伤的经历的影响,是一种儿童的思维模式,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第八次咨询:

这次咨询来访者提前来到了咨询室,来访者感觉还是有一些想死的念头,但不如以前强烈了,还有些心烦,但心烦的时间没有了先前的时间长了,比较短。仍然有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并感觉自己对不良想法有放大和缩小的习惯。

咨询师分析了来访者与人际交流的关系模式是:来访者不会和别人交流,特别是自己对情感的表达,这种模式是在儿童时期同父亲交往的关系模式形成的,在小时侯很惧怕父亲,总感觉自己没有错,别人找自己的错,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的原则是自己不找别人的错,别人也别找自己的错。但往往生活毕竟就是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所以当有摩擦的时候就会感觉是别人的错,是别人找自己的错。因为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的错。比如:在家里,感觉公公很唠叨,问这问那,自己很烦,不愿回答他,而他又什么都问,很烦,再者自己在长时期的生活中习惯了压抑自己,有什么话不会说,也不愿意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比如:这几天心情好些了,丈夫说自己胖了,心情好了,自己就想把咨询的事情告诉他,又担心丈夫不理解,会不会发脾气,随不敢说出来。

第九次咨询:

这次咨询首先分析上次咨询来访者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分析人际关系的障碍的内在原因,与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和改善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第十次咨询:

这次咨询时由于咨询师对冷空气过敏(室内有空调),有些咳嗽,来访者很细心的,很关切地询问,咨询师给予了解释,咨询师感觉到了来访者已经产生了移情,知道这是咨询产生的效果,但未给于行动,只给于解释。

这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前几次咨询的结果,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并加以改善。比如:来访者不会做饭,感觉在公婆家里,公公做的饭虽然好吃,但不是自己做的,自己吃起来很不开心,在治疗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自己不会做饭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在结婚后,一直不敢尝试做饭造成的,当初自己是做饭的,但自己做的不好吃,而公公做的比较好吃,以后就不在敢做饭了。通过给予来访者的解释和比喻,来访者突然得到了领悟,出现了强烈的改善的意愿。本次治疗结束给予来访者SCL-90的测量。并告诉她下次分析测量和治疗的结果。

第十一次治疗

来访者如约前来咨询,感觉自己心情完全好了,家庭也比较和睦了,与丈夫及家人的关系相处也比较和谐了。自己也非常地高兴。寒暄时非常地感谢咨询师。

本次治疗之前,给予来访者上次心理测量的结果的解释。SCL-90结果如下:躯体化:2.08 强迫:2.2 人际关系:2 抑郁:1.76 焦虑:2 敌对:1.16 恐怖:1.71 偏执:1.66 精神病:1.9

与治疗前的SCL-90的结果相比来访者有了显著的改善,两次结果比较疗效呈现显著差异。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来访者与没有了抑郁的情绪,兴趣提高了,穿着也讲究了,食欲提高了,人际关系也改善了,特别是和公婆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与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疗效是客观的。

第十二次咨询:

这次咨询主要是与来访者处理分离焦虑,来访者询问当自己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否求助于咨询师,咨询师给予肯定的回答,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来咨询,来访者同意。另外,来访者在咨询师给予终止咨询的建议时,出现了一些焦虑的情绪,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是正常的,并给予解释其原因。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躯体症状消除,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愿意和人交往了,与家人的关系也和谐了。生活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了。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SCL-90测试,相应的因子得分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通过半年的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了目标:症状消除,认知改善,消除了儿童的行为模式,自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挖掘求助者的自身的潜力,增强了求助者的生活的动力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6.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效果分析 篇六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前来心理咨询的一例抑郁症患者, 刘某, 女性, 20岁, 大二学生。15岁时家庭变故, 父母离异, 之后与同学、家长相处不断出现障碍, 患者近些年始终认为自己患有自闭症, 大学入学后文化成绩中等, 不能顺利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与同寝室同学相处较为融洽, 但刘某认为同寝室同学都与自己有隔阂。另外, 刘某严重缺乏安全感, 出门要反复锁门, 走路不敢靠近马路和楼下, 害怕车祸、重物落下。以上种种, 刘某十分困扰, 经常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多次有过自杀的想法。

1.2 方法

兼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 帮助患者整理情绪、明确自身优劣势、培养乐观心态, 摆脱负面心理[1]。

1.2.1 快乐因子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 与其和善交流, 积极开导患者, 引导患者放松心情, 疏导压力。交谈过程中始终给予积极正面的影响, 获得刘某信任, 相互交谈彼此坎坷经历中的成功经验、经验总结和感动瞬间、愉快片段, 让刘某在不知不觉之中明白痛苦与快乐并不是互相对立的, 坎坷的经历中必有独特的甘甜, 谁都不会独自走过单调、漫漫的漆黑旅途[2]。相互熟络之后, 医者以刘某朋友的身份与刘某交流其身上的卓越品质和为人处事的闪光点, 扫除刘某思维盲区, 并以刘某朋友的身份与其朋友、亲人、同学接触, 带头与刘某沟通和交流。

1.2.2 意象对话

让刘某静下心来, 想象心中有一座大房子, 引导刘某说出自己一步步走进房子的所看所想, 鼓励刘某打开房门, 步步深入, 点亮光源, 将房子内部不洁、让其痛苦的事物打扫干净, 引导刘某想象经过自己亲手打扫后的房子。刘某描述说打扫和清理过后的房子整齐、明亮, 自己感觉很舒服、很放松。此时, 刘某放声大哭, 她原本以为牢牢禁锢自己的东西, 原来只是自己牢抓不放的桎梏, 只要自己看开了, 放下了, 就没有什么可以牵绊自己的。

1.3 评价标准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3]作为疗效评分标准, 对比患者咨询前后抑郁状况。

2 结果

患者心理咨询前HAMD评分为21分, 心理咨询后SDSS评分变为6分, 证实心理咨询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P<0.05) 。心理咨询后半年再次寻访, 刘某情绪良好, 能够顺利学习和参加社团活动。

3 讨论

人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不愉快、恐惧、反感的事物相比喜欢的事物更容易遗忘, 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证实, 抑郁症患者因为本身具有自我攻击的倾向, 再加上兼具敏感、情绪化比较严重的性格特点, 所以如果在生活遇到负面刺激, 或经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表现的更为敏感、难以释怀, 但是患者内心深处仍然保存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只是当抑郁情绪比较严重时, 自我察觉的能力就会降低。快乐因子的刺激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挖掘出内心记忆里快乐的元素, 从而对抗消极的情绪, 缓解抑郁的症状。作者对前来咨询的抑郁症患者巧妙地运用了快乐因子法, 通过朋友式的经验互述和心理交流, 让刘某同时感受到别人的困惑和痛苦, 也更乐于彼此交流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只要引导患者打开心扉、直视快乐与不美好, 快乐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取代不愉快的情绪。意象对话的运用, 可以在掌握患者生活、学习、工作背景与心理状况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引导患者逐步将内心无法直视、难以释怀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成为想象中的某些具体的事物, 患者受到过的伤害和产生的负面情绪在具体化、形象化之后就显得没有无形之中一样的可怕、无孔不入[4], 引导患者面对这些东西, 并以自己的力量清除负面的情绪和记忆, 患者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内心世界一片明净, 原本的自责、怨愤、疑虑、过分自我保护都会消除, 内心无比轻松。

总之, 抑郁症的心理咨询工作应当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技巧, 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心理咨询技巧应用于抑郁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前来心理咨询的一例抑郁症患者, 兼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 帮助患者整理情绪、明确自身优劣势、培养乐观心态, 摆脱负面心理,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作为疗效评分标准, 对比患者咨询前后抑郁状况。结果患者心理咨询前HAMD评分为21分, 心理咨询后SDSS评分变为6分, 证实心理咨询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P<0.05) 。结论 结合患者生活背景与病情实际, 灵活运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等技术,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抑郁症,快乐因子,意象对话

参考文献

[1]尹芳, 张敏.沙盘游戏治疗重度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个案研究.教育导刊, 2011 (7) :28-31.

[2]桂梦荔, 马风红, 田润玲, 等.综合心理治疗对交往困难的影响.陕西中医, 2012, 33 (6) :678-680.

[3]李社芳, 任靖娟, 李瑞红, 等.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抑郁症焦虑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3) :767-768.

7.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篇七

(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目: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等级:二级

日期: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室有效的。

关键词:案例报告;人际交往;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孙某,女,汉族,21岁,贵州人,在读大学三年级学生。自述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很高。身高1.58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孙某是家中长女,与父母关系好,对孙某要求高。父母原来均为县城公立医院医生,后自愿辞职,自主创业回到老家所在镇上开办了私人诊所,因为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诊所经营得非常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庭因此经济状况很好。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但弟弟较贪玩,学习不好,而孙某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因此父母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家里其他长辈也对其期望很高。孙某兴趣爱好并不多,性格较为内向,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喜欢向别人诉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的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大一的时候也参加了学院的摄影团,但后来觉得耽误学习就退出了,很少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性格仍然内向,遇事喜欢闷在心里,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误会矛盾,常常错误地采用冷战方式解决矛盾,除了关系特别好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都觉得她很高傲,不好相处。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焦虑烦躁,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二)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经常失眠。现在忙着准备司法考试,父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有所作为,心里很着急,但一想到前段时间和室友谭某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书也看不进去。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算融洽,到大二以后,可能各人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习特别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有些时候会表现得较为自信,而谭某是内心好强的人,老是和我针锋相对,处处看不惯。再后来因为寝室熄灯、关门等等摩擦不断,关系越来越僵,特别是近一个月,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已经两周没说过话了。上周三晚上

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我的床铺刚好是靠近阳台的,风比较大,每次其他室友进出阳台都会顺手关门,但谭某总是故意不关,我提醒她好多次了,但她仍然不改,害得我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和心情。我只好自己买了块布把我的床铺书桌遮挡起来。但谭某又找茬说我故意针对她,在寝室搞冷暴力,有什么不满就说出来。可是我就是不想和她吵,她性格泼辣,我吵也吵不过她,干脆就不理她。可是寝室氛围很压抑,寝室其他同学也调解过,但效果不好。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但到激动处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压抑。

五、评估与诊断

(一)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苦恼。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感觉被室友孤立,与室友关系恶化,最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情绪焦躁,无法安心学习。

3.相关资料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大学后,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也没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4.资料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态度诚实。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注意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失眠等问题。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性格不好,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对自己片面的自我否定;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总觉得别人在讨论自己的年龄问题;主观推断,认为自己交往能力差,性格不开朗他人就会疏远自己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

(二)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75;抑郁2.10;人际关系

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四)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一个月,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知心朋友极少,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敏感,争强好胜。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孙某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孙某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学校内咨询,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二)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谭某的关系很糟糕。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谭某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上课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从周围同学中所了解的情况看,谭某本来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往。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注意不够,并不能断定谭某就是故意和我作对,成心要把我吹感冒。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这合适吗?首先我自己身体素质本身就不好,不喜欢体育锻炼,学习上家庭和自己施加的压力也特别大,加上我性格过于敏感,很多小事喜欢积在心里,不善于沟通,这些内外因素本来就容易导致身体不好。我不能因为影响了学习就把责任全部归结为谭某对我不好造成的。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寝室矛盾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三)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二)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三)同学的评估:孙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和谭某相处也比较平和,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尖锐,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四)心理测验的比较: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九、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匹配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不足是由于本人咨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够强,咨询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咨询的效率不高。以后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8.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篇八

论文题目:一例择校失误导致的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刘某,男,二十岁,应届高中毕业生。因高考后选择学校时,怕不能考取省内的大学,就报考了外省合肥市的学校。当各大学入取分数线下来,刘某发现自己的分数可以考取省内的大学,于是就出现了反复说合肥热,该怎么办等症状。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与来访者协商,利用认知疗法和NLP程序语言技术对来访者进行了四次咨询,使来访者脱离原症状,开心地走入合肥的大学学习。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NLP、案例报告

一、资料整理: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男,20岁,应届高中毕业生。系独子,父亲是商人,母亲系事业单位职工。

刘某在出生后由祖父母带大,直到上初中才与父母同住。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

父亲联系方式139********;姑姑联系电话158********。来访时,精神无异常表现,思维正常,衣着整洁得体,说话有些重复。在当地医院未检查出器质性疾病,主动求助。

(二)主诉

求助者考上了合肥的商学院,可是听人说那里很热,说北方人在那里无法接受夏日的高温,自己觉得平时在东北的夏天就很怕热,如果去了南方会活不了。这一个多月以来,晚上没有休息好,失眠,因此来求助。

(三)求助者个人陈述

上个月接到合肥商学院的入取通知书,接到通知书后就觉得不是很开心。后来听其他同学说合肥的夏天很热,我在当地就感觉到很热,如果去了南方不是更受不了吗。我就觉得合肥一定很热,我该怎么办。爸爸妈妈说那里不是很热,可是我真的不想去合肥读书,但又没有其他的选择。弄得晚上睡不好觉,一直想着该怎么办。

(四)家长反映和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家长反映:

儿子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初、高中的时候也不错。情感方面同父母关系一直很融洽。这次高考分数下来之后,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怕考不上吉林大学,所以选择了合肥的大学,当学校分数线出来后,发现吉林的大学也可以走,但当时没敢报考吉林大学,他就一直叨叨“合肥热,怎么办?”这些话,到现在都一个多月了。

2、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随姑姑前来就诊,衣着整洁,精神正常。言语不多,有些羞涩。性格稍内向。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尤其他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平时总灌输要孩子上某某名牌大学。小学时成绩好,自尊心很强,初、高中学习也一直不错。没有受到什么挫折。这次择校本打算考取吉林大学,但怕分数不够没敢报这个学校,公布各学校入取底线时,求助者发现自己可以考到吉林大学,所以产生后悔情结。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反复重复“合肥热、怎么办”等话语。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与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异常,自知力正常,自动求助,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友新内心冲突的性质,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是高考择校而导致的后悔情结,属于常形,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所以可排除神经症。(3)根据求助者病程超过一个月(近四十天),痛苦程度浅度,社会功能影响轻度,无泛化(只限于这次择校问题),所以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根据求助者主要症状特征:既稍有情绪低落,失眠,不安等表现,属于心理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因此该求助者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主要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与重型精神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重型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病程不超过三个月,社会功能未受损,内心的痛苦程度为浅度,且未泛化,所以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神经衰弱相鉴别:该求助者没有出现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相关联,无过度紧张,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三)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无器质性病变。

(2)心理因素:关键是认知方面。他的高考分数已经达到内心期望的学校分数线,但因为没敢报考那所学校而导致的内心后悔,这是潜意识里的,并未上升到他的意识层面,所以他的表层表现就是一直说“合肥夏天很热,我该怎么办。”(3)社会因素:他失去了在理想的学校上学的机会,这让他产生了失眠,情绪有些低落。

(4)个性特征:责任心比较强,自尊心比较强,自信心相对弱。

三、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逐步改变求助者的“合肥热,难以生存”的观念,培养自信心,排解消极情绪。

2、最终目标:建立求助者正常的认知观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顺利完成合肥大学的学业。

四、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本例综合采用认知疗法和NLP程序语言技术。适用原理:

(1)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治疗者教导当事人如何通过评估过程,去辨认扭曲与导致功能不良的认知,并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使对方学会分辨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了解认知对感觉、行为、甚至环境中的事件的影响力。咨询员会教导对方去认清、观察并监控自己的想法与假设,特别是那些负面的自动化思考。

当他们进行自我观察,了解到不切实际的负面思考如何影响自己之后,接着便会检视那些支持或反对自己认知的证据,使自动化思考与现实做比较。这个过程包括:与咨询员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做家庭作业、收集自己所作的假定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以及做各种不同的解释。最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假设,并学会使用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对技能。跟理性行为疗法一样,认知疗法借用相当多的行为治疗技术。最后,当事人学会以实际、正确的解释去取代偏差的认知,也学会改变那些扭曲其经验并使功能不良的信念与假定。(2)NLP技术: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英文缩写。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放在一起,这三个词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使他们的思维、讲话和活动达到具体的后果所采取的具体行为。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略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五天一次,每次45分钟至9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与第二次咨询);

2、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与第三次咨询);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四次咨询)。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9年9月10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用NLP中的跟随技巧,建立咨询情境。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会谈,向求助者及其姑姑收集临床资料,探求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及改变意愿。

(3)对求助者进行SCL—90量表测验。(4)分析资料及测量结果,做出初步诊断;(5)向来访者姑姑反馈测验结果和初步诊断;

(6)商定咨询目标:第一次主要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和收集更多的来访者信息,并让来访者了解咨询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第二次:2009年9月15日 目的:

(1)继续营造咨询情境;

(2)提高来访者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能力。方法:利用认知疗法进行摄入性谈话。【主要细节步骤】

咨询师:小刘在第一次来这里做咨询的时候,我们相互间已经有了一份信任和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了解一下合肥市的夏季温度和咱们东北的温度到底差多少。(咨询师打开电脑,找到天气预报,把近期合肥市的温度与吉林地区的温度做对比。)

咨询师:其实,在夏季,东北与合肥的温度没有太大的区别,是吗? 来访者刘:是的,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小刘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咨询师:我的一位朋友叫李某,他就在合肥市生活了近五年了。我也去过合肥两次,都是在夏天去的,说实话,我也没感觉有太大的温度差异。这是我朋友李某的电话(138********),你有时间可以给他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合肥的夏季温度。(咨询师把写好的李某的电话给了来访者。)

来访者刘:好的。

咨询师:我觉得小刘不是怕合肥市的高温,而是在内心深处不想去合肥念大学。(来访者看着咨询师。)你觉得呢?

来访者:是吗?也许吧。(来访者点头。)

咨询师:小刘你看,一开始你填报学校的时候,你是怕考不上吉林的大学,所以就报考了和吉林大学差不多的合肥商学院。你在报考的时候就知道合肥在南方,对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但是在你知道你的分数可以被吉林的大学入取的时候,你就感觉很失落,觉得合肥热,这很明显是你知道了可以走吉林的大学,但却报了合肥商学院,内心很后悔当初的选择。所以对合肥商学院很拒绝,而不是害怕合肥市的夏季温度高。(咨询师笑着看着来访者。)

来访者:是的。您说得很有道理。我现在想象,是这么回事。咨询师:合肥是个很不错的地方。你生活在东北二十年了,现在有机会去合肥学习、生活四年,是个很不错的经历。而且可以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域人们生活习惯等。你觉得呢?

来访者:嗯。是这样的。能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

咨询师:就是。而且那里将是你的第二故乡。能认识很多生活在那里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来访者:听老师这么说,我也觉得很舒服。能离开东北,在南方生活几年是件很不错的事情。(来访者笑。)

咨询师:你会开拓你的视野和未来的交际空间。

来访者:是的。现在我的心情平静多了。觉得即使温度高些,也不是问题。那是我的经历,经历就是我的财富。

咨询师:这几天我要给你布置家庭作业,一是要看天气预报,记录每天合肥市与吉林省的温度;二是要给我的朋友李某打电话,真实地了解合肥的环境。好吗?

来访者:好的。谢谢老师。第三次2009年9月20日 目的:

(1)验证第二次咨询的成果;(2)培养来访者的自信心。

方法:采用NLP技术培养来访者的自信。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查看求助者最近五天天气预报温度差别表格。(2)利用NLP技术的借力法增加自信心: 【主要细节步骤】

咨询师:小刘在学习生活中有过你很崇拜的人吗?他们是很有力量和自信的人。

来访者刘:有。我很崇拜成龙的。

咨询师:哦,很好。现在请小刘站起来,走到房间的中间。(来访者走到房间的中间,站好。)现在请小刘闭上眼睛,想象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放松下来,头部、颈部、双肩、四肢、胸部、背部、腰部、手和脚都完全地放松下来,包括小刘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停顿大约两分钟的时间)现在小刘可以睁开眼睛,好像成龙就站在你的面前。你请求他给予你勇气和力量,你对他说“成龙先生,你是我很崇拜的人。你具有很多的勇气和力量,希望您能把您的力量和勇气给我一些。您不会因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而缺失您的能量。”(待来访者说完这些话。)现在想象成龙挥起手臂,把一些金色的能量洒在小刘的身体上,小刘可以大口大口地吸气,把这些能量吸进自己的体内。它将给予小刘无穷的力量和自信。(小刘不断地大口吸气。大约持续五分钟。)这份力量将永远流动于小刘的身体里,就像成龙的力量一样,在需要勇气的时候,只要小刘想到这一刻,就会发挥出自信。咨询师:很好。小刘和这种能量多呆一会儿,去熟悉它、运用它。它是小刘的力量了。(停留三分钟)好,现在小刘感觉怎样?

来访者刘:很舒服。觉得自己真的具有成龙一样的能力。

咨询师:很好。以后小刘要努力学习。无论在哪里学习,知识都是自己的。像成龙一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来访者刘:老师,我会努力的。谢谢老师。第四次2009年9月25日 目的:

(1)巩固治疗效果;(2)结束咨询。方法:放松冥想。过程:

(1)利用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使来访者更有信心去面对。【主要细节步骤】

咨询师:小刘可以闭上眼睛,慢慢地呼吸。当你把一些慌乱、烦躁都随着气流呼出体外的时候,你会觉得胸口越来越舒适、温暖„„当你感觉胸口很舒适、很温暖、很平静的时候继续慢慢地深呼吸„„慢慢地呼吸„„你的心灵在这一呼一吸间慢慢地飞到了合肥大学的校园„„那是一个很理想的学习之地„„花团锦簇,书声琅琅,多么美好的地方啊„„小刘经过走廊,那里有很多的同学,他们的口音不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小刘将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生活、一同学习„„在这个学校里,小刘会接触更多优秀的人,也会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大学这四年是最让人留念的时光„„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而小刘拥有了这份时光,这是与你平时的努力分不开的„„未来的思念大学时光,小刘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和那些同学们一起努力,为了内心的渴望„„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努力着„„快乐着„„努力着„„快乐着„„和这种舒适、自信的感觉多呆一会儿„„多呆一会儿„„(停顿十分钟)

很好。现在小刘带着那份自信、快乐回到你坐的沙发上来„„我会从一数到三,当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就会睁开眼睛,带着那份自豪感睁开眼睛。

一、二,当我数到三的时候小刘就睁开眼睛,带着自信和快乐的心情睁开眼睛„„三。(来访者睁开眼睛。)

(2)基本结束咨询,解除咨询关系。略。

六、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报告:愿意去合肥大学上学,觉得别人能承受夏日的高温,自己也不会有问题,心情很好,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很自信。

(二)家长反映:不再叨咕“合肥热。怎么办”。对未来的合肥大学生活很有信心。

(三)咨询师评估:观察求助者,其情绪状态良好,人也十分开朗自信,测量结果正常,达到了咨询目的,完成了咨询目标。

(四)测验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SCL—90,躯体化1.8,强迫症状1.6,抑郁1.2,焦虑1.5,人际关系敏感1.7,总分110。

效果评估:完成咨询任务,达到咨询目标。

七、咨询师的反思

这个个案是求助者因为选择学校的失误而导致的内心冲突。高考、择业都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选择,咨询师需要走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心理辅导中去,为青少年人群做好心理咨询与干预工作。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心理咨询师(理论基础)。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9.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倦怠分析 篇九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对于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国家、社会对于此行业的关注也日益提高, 心理健康工作者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长而久之, 心理健康工作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为了促进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欲从角色压力、专业特点和个人特点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 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

1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倦怠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心理健康工作者很容易就面临职业倦怠的威胁, 大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Petrazzi Woods&Antoinette (2005) 的研究发现发现超过70%的心理健康咨询员有高度或中度的情感衰竭。而高校环境下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Wilkerson, Kevin (2006) 对78名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调查发现, 情感耗竭能解释工作倦怠变异的45%。

一般来说,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心理枯竭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 理想阶段。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初期会有很强烈的使命感, 会高度投入工作, 并充满陶醉感。 (2) 迷茫阶段。随着对高校心理工作的日益深入,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咨询效率逐渐降低, 同时他们还需要处理大量繁杂的行政工作, 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心理枯竭。 (3) 挫折阶段。随着咨询个案的流失、咨询困难个案的逐渐增多,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日益降低, 感到强烈的无助和疲倦。 (4) 冷漠阶段。在这个阶段, 心理健康工作者开始消极工作, 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厌弃感, 并有强烈的放弃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

2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

2.1 角色压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往往具有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或是思政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两种角色, 因此他们往往会有角色冲突的困惑。作为教师, 相比于学生他们经常会有一种优越感, 这无形之中拉远了与来访者的距离, 而在咨询中他们也会常常指导甚至指责来访者, 进行价值干预。而学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信任和尊重, 也会使他们迷失了自己, 在咨询中追求那种权威感和控制感, 从而导致过强的帮助他人和改造他人的期望。另外, 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归属于学工处, 很多时候会被指派思想教育工作, 从而增大了咨询中的阻抗, 降低了咨询效果。

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逐步提高关注, 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心理健康工作者予以大量期望。在人们心目中, 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是亲切的、成熟的、富有智慧的、能言善道的等等, 这样的角色定势无形之中也会给心理咨询工作者很大的压力。

2.2 专业特点

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做到高度投入、全身倾听, 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就极易产生枯竭和倦怠的感受。而在咨询过程中, 与来访者的反复互动、长期的卷入、来访者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也常常会给咨询师带来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长期的、稳定的督导支持。督导是心理健康工作者个人成长和专业化朝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 很多心理健康工作者并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 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着宣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任务。仍然有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认为精神疾病和心理咨询是相联系的。要消除人们这些根深蒂固的成见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这也给心理健康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个人特点

年龄、性别是常用来分析职业耗竭的人口学变量。研究显示, 随着咨询师年龄的增长, 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加成熟的咨询应对模式, 对于来访者以及自身表现的接纳程度也更高, 对自身的倦怠情况也能及时地做出调整, 因此年龄较大的咨询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较低。还有一些研究发现, 男咨询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显著低于女咨询师, 而在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则显著高于女性;其他的研究则没有发现这种关系。性别差异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仍不清楚。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健康人格对于咨询起着支撑作用, 他们不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咨询技巧来治疗来访者, 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以自身的健康人格力量感染来访者。因此,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人格成熟程度越高, 他的咨询效果越好, 咨询感受越好;反之, 混乱的人格会破坏咨询效果, 给来访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心理健康工作者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师的低外向性和低愉悦性的人格类型与高倦怠水平往往相关, 另一些研究显示高集体自尊与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低倦怠有相关。

3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干预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解决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枯竭的重要保证。首先, 需要建立心理咨询督导机制。因为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团队建设, 治疗师之间在专业知识和情感上的强有力相互支持是减少枯竭现象的重要因素。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心理咨询督导机制。选派有经验、资历深的咨询师作为督导员, 或是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建立督导互助网络, 这样可以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不断反省自己咨询中的问题, 不断提高咨询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孤独感。其次, 需要保证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数量。目前, 很多高校仅仅只有一至两名心理健康工作者, 他们很难应对全校多达一万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高校应配备足额的心理咨询教师, 因为大学生群体是高压力群体, 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第三, 心理健康工作者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 深入了解自己, 对有可能出现的心理枯竭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蒋奖, 许燕.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 :26.

[2]王贵林, 孙悦亮.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问题的多维思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 , 2005 (9) :150-151.

[3]林琳.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闽江学院学报, 2010 (4) :118-121.

[4]王艳喜, 吴海银.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之探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5) :74-76.

10.二级心理咨询师真题0905技能 篇十

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实习医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失恋一月余。因为是初恋,很在意这段感情,内心非常痛苦。那个女孩觉得和他在一起心中不踏实,所以提出分手。他说:“我为她付出了很多,对她那么真心实意,为什么她就不知道珍惜?”很多人劝他,失恋是很正常的事,将来说不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其实,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总是难以从痛苦中走出来。最近他又准备考研究生,由于竞争很激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却无心看书,脑海里常会出现那女孩的音容笑貌。他觉得她太心狠,很可怕。自己内心割舍不下,痛苦不堪。为此常常借酒消愁,睡不着觉,能照常工作但效率下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性格温和。南方人,家境很好,家庭教育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则的习惯。

多选:1.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往往是()的问题。

A.最先提出 B.最困扰自己

C.最后提出 D.最需要解决

多选: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失恋 B.失眠

C.考研 D.实习

多选:3.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以排除的包括()。

A.抑郁性神经症 B.强迫性神经症

C.恐怖性神经症 D.焦虑性神经症

单选:4.对于该求助者,最恰当的咨询方法是()。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认知疗法 D.阳性强化法

多选:5.在本案例中,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具体技术包括()。

A.关注 B.语言交流

C.沉默 D.非语言交流

多选:6.在本案例中,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包括()。

A.明确指出其心胸狭小 B.接纳其负性情绪

C.不厌其烦耐心启发他 D.理解其内心痛苦

单选:7.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不包括()。

A.巩固阶段 B.测验阶段

C.咨询阶段 D.诊断阶段

单选:8.针对本案例评估咨询效果时,应围绕()进行。

A.求助者意见 B.咨询目标

C.咨询师意见 D.双方意见

单选:9.“我为她付出了很多„„为什么她就不知道珍惜?”反映求助者使用了()。

A.等价规则 B.黄金规则

C.游戏规则 D.反黄金规则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5岁,公司业务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所在公司平时业务繁多,人际关系复杂,他需花大量时间处理工作与人际关系问题。儿子不争气,常与一些问题少年一起玩,老师经常通知他到学校给孩子做“保证”。或是派出所打电话叫他去领儿子。近两个月来求助者经常出现厌烦情绪,容易生气,一想到工作上的事或儿子学习的事便觉得心慌和无所适从,人变得憔悴、疲惫不堪,食不知味,连话都懒得说,为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只有周末带妻儿外出郊游时才感到放松。同事都说他生病了,他去看了医生,吃了几副中药,仍不见好转,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多选:10.首次心理咨询开始阶段常用的语言包括()。

A.进来坐到那张椅子上吧 B.你需要我帮你解决哪些问题呢

C.先来做几项心理测验吧 D.你希望我提供哪些心理帮助呢

单选:11.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A.抑郁 B.焦虑

C.恐怖 D.强迫

多选:12.该求助者“为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说明其()。

A.社会功能受损 B.存在强迫症状

C.工作效率下降 D.自我要求严格

单选:13.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问题 B.行为问题

C.性格问题 D.情绪问题

单选:14.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能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单选:15.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应按()进行。

A.求助者的要求 B.共同商讨的目标

C.咨询师的要求 D.家人的期望目标

多选:16.对该求助者的躯体不适,正确的说法包括()。

A.坚持口服药物治疗 B.不属于心理问题但需关注

C.进行全面系统体检 D.可通过心理咨询得到改善

多选:17.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共情时应注意()。

A.不能因人而异 B.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C.善于把握角色 D.进入求助者的框架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是某部局长,由于年龄的原因,半年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原来每天非常繁忙,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自己分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少了。对新局长的思想有些不理解,但又不好干涉别人的工作,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新谈的女朋友让他反感,劝儿子不要与之交往,但儿子根本不听。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为此经常发脾气。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经过医院检查。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近工作时经常出错,效率也下降了。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无心照顾。觉察到老人的不满,自己觉得委屈。最近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单位和朋友间的活动,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竞争副部长失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心里有些不平衡。

多选:18.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应把握的原则包括()。

A.说明测验的意义 B.争取多做测验项目

C.征得求助者同意 D.客观解释测验结果

多选:19.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

A.个性特征 B.对职务变化的认知

C.情绪症状 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

单选:20.该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

A.情绪问题 B.认知问题

C.性格问题 D.行为问题

多选:21.寻找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应将重点放在()。

A.职务变动原因 B.有无躯体疾病原因

C.对儿子的要求 D.对职务变化的看法

单选:2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单选:23.对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A.改善情绪改变认知 B.减少心理不平衡感

C.不管儿子恋爱之事 D.委屈感觉减少一半

多选:24.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儿子恋爱问题进行了自我开放,自我开放应把握的原则包括()。

A.促进求助者深化认识 B.树立恰当榜样

C.促进求助者自我开放 D.加强咨询效果

单选:25.对本案例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该求助者()。

A.解决儿子恋爱问题 B.改善情绪症状

C.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D.矫正行为偏差

多选:26.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时恰当的维度包括()。

A.咨询师的观察 B.儿子婚恋进展程度

C.求助者的体验 D.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5岁,大学本科,公司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近一年来失眠,体虚,怕冷,爱出汗,两腿发软。浑身无力,不想做事情。在当地一家最有权威的医院做了全面体检。无器质性病变。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

求助者:需要解决失眠问题,我睡不好觉,睡眠质量不好。

心理咨询师:请你详细说说你的睡眠情况,好吗?

求助者:我在公司负责销售,总希望把营业额提高,我很努力但营业额就是不如人意。我很烦,经常睡不着,现在每晚只能睡4至5个小时吧,以前我可是睡6至7个小时,我怕长此以往身体会垮掉。

心理咨询师:你的意思是你希望营业额提高,怕自己身体垮掉?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完不成定额着急。但你要知道情绪和睡眠的关系。是越急就越睡不着,这是情绪对睡眠的干扰作用。睡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兴奋向抑制的转换过程,你这个过程没有转换好,消极的暗示就会交得焦虑、恐惧。不知最初你不能入睡时是受什么情绪干扰,你愿意谈谈吗?

求助者:就是总想怎样提高营业额,万一完不成定额怎么办,因此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造成焦虑情绪是因为你的信念,你认为你只要努力了。营业额就会上去了,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是这样么?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营业额提高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如果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地面时会怎样?

求助者:当然有两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

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我就要求出现一种结果。

心理咨询师:你对营业额提出要求,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你把这种“要求”变成“希望”.当你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自己也就不会焦虑了。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好吧,今天的咨询就到这里,你回去好好思考思考。

多选:27.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所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A.开放式提问 B.直接提问

C.封闭式提问 D.间接提问

多选:28.“请你详细说说你的睡眠情况,好吗?”所使用的方法与技术包括()。

A.具体化 B.开放式提问

C.合理化 D.封闭式提问

单选:29.“你的意思是你希望营业额提高,怕自己身体垮掉?”使用的技术是()。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情感反应 D.情感表达

单选:30.“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完不成定额着急。”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情感反应 D.情感表达

单选:31.“但你要„„你愿意谈谈吗?”这段话心理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是()。

A.指导 B.解释

C.引导 D.释义

单选:32.“造成焦虑„„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咨询师所做的是()。

A.启发求助者领悟 B.咨询师的评价

C.实施教导求助者 D.咨询师的议论

单选:33.硬币的例子表明心理咨询师想矫正求助者的()。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

C.反黄金规则 D.糟糕至极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在读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研究生入学后不久因车祸导致骨折住院治疗,缺了许多课。求助者不想因此而休学,于是抓紧时间补课,但因缺课较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此后每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半夜会突然醒来。时常感觉不到饿。吃什么都不香。最近求助者又要面临大考,但他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感到身心疲惫。考试一天天临近,烦躁也一天天加剧,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也会心跳加快,全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考试时常常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所以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在学习上一帆风顺,以全省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又因成绩优秀被保送研究生。因车祸影响,第一学期成绩不理想,但考试都通过了。研究生第二年成绩一般,第三年课题研究进展不顺利。求助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

多选:34.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包括()。

A.失眠 B.消瘦

C.疲惫 D.头痛

单选:35.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A.恐怖 B.焦虑

C.抑郁 D.强迫

单选:36.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A.记忆力下降 B.紧张害怕

C.注意力不集中 D.成绩下降

单选:37.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能是()。

A.焦虑性神经症 B.疑病性神经症

C.恐怖性神经症 D.强迫性神经症

单选:38.按照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该求助者应评()。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多选:3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

A.考试连连失利 B.自我要求严格

C.缺乏有效帮助 D.家长期望较高

多选:40.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主要包括()。

A.从小自尊心强 B.存在错误观念

C.车祸耽误学习D.成绩连年下降

多选:41.对于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A.模仿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厌恶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单选:42.本案例最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A.顺利考取博士 B.考取全系第一

C.保证充足睡眠 D.减轻考试焦虑

多选:43.对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包括()。

A.SDS B.EPQ

C.SAS D.SCL-90

多选:44.本案例中如果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不一致,心理咨询师应()。

A.以测量结果为准 B.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C.以临床观察为准 D.重新进行会谈测评

案例六: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两年前大学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理想,不是路远,就是挣得少,索性在家上网、玩游戏,自得其乐。但其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一年经常批评指责他。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但又觉得上班太辛苦。两月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女孩,双方互有好感,开始见面约会,花销明显增加。求助者跟父母要钱,父母明确指出,需要自己挣钱生活、谈恋爱。求助者很不满,觉得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父母还这么小气。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搬到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房子去住。半月来因缺钱,向父母索要未果。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和女朋友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

单选:45.该求助者未出现的症状是()。

A.内心苦恼 B.情绪低落

C.社交恐怖 D.食欲欠佳

单选:46.对该求助者病程的判定是()。

A.半个月 B.一年

C.两个月 D.两年

单选:47.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躯体性疾病 B.一般心理问题

C.精神类疾病 D.严重心理问题

多选:48.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恰当的处理包括()。

A.不必处理 B.转介治疗

C.宣泄情绪 D.改变认知

多选:49.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

A.家庭教养 B.个性特征

C.身体状况 D.自我评价

多选:50.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测试.较适合的量表有()。

A.SAS B.SCL-90

C.SDS D.LES

单选:51.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A.内心苦恼 B.家庭矛盾

C.内心冲突 D.恋爱失败

多选:52.对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时,方法包括()。

A.补充提问 B.比较不同的来源

C.心理测验 D.多个咨询师会诊

多选:53.心理咨询师赋予资料具体意义时的方法包括()。

A.就事论事 B.行为评价

C.迹象分析 D.认知评价

多选:54.从心理咨询师方面来看,良好咨询氛围的基础包括()。

A.求助者的人性观 B.咨询师的人性观

C.求助者的人生观 D.咨询师的人生观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未婚,医院检验科化验员。

求助者自述:近半年来,总感到哪里都脏,尤其是门把手,所以反复洗手。反复擦门把手,把手都洗破了也不行,知道不用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年前去医院实习,每天与大、小便样本打交道,有时来不及洗手就开关门,被领导看见了并受过批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次回家没洗手就拿杯子喝水,被母亲训斥。从此以后,每天都要认真洗手。半年多前,为一艾滋病病人化验了尿样,尽管知道艾滋病病人的小便不传染,但心里还是担心,做完化验后反复洗手还总是感到不干净。这以后两年前的问题又出现了,怕摸门把又反复洗手。明明知道已经干净了。但心里总感到不踏实,控制不住要反复洗手,否则就心慌,总担心“万一没洗干净呢?”,为此耽误了大量时间,也影响了工作。许多同事、朋友都不理解,自己为洗不洗手的事很烦恼,情绪低落,经常头痛,失眠。

求助者父母反映:求助者是独生子,家庭管教严格,尤其祖母要求很严,小时候一般不让他自己独自出去玩。上学后学习很努力,听父母的话,做事很认真,比较胆小,同学关系一般。实习期间有过一阵反复洗手的情况。近来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担心自己的前途。

多选:55.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A.焦虑情绪 B.刻板行为

C.恐惧情绪 D.强迫行为

多选:56.求助者出现的生理症状包括()。

A.心慌 B.失眠

C.头痛 D.消瘦

多选:57.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主要包括()。

A.反复洗手 B.反复询问

C.反复擦洗 D.反复思考

多选:58.该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包括()。

A.担心害怕 B.情绪低落

C.脾气暴躁 D.紧张恐怖

单选:59.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焦虑性神经症 B.抑郁性神经症

C.强迫性神经症 D.疑病性神经症

单选:60.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是()。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多选:61.判断该求助者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包括()。

A.有自知力 B.症状严重程度

C.主动求医 D.社会功能受损

多选;62.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工作因素 B.父母因素

C.性格因素 D.认知因素

单选:63.该求助者性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家教严格 B.从小听话

C.工作环境 D.反复洗手

多选:64.该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包括()。

A.严于律己 B.追求完美

C.多愁善感 D.自以为是

单选:6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A.自卑和父母批评 B.担心和害怕患病

C.焦虑和要求过高 D.抑郁和失去工作

单选:66.影响该求助者的生活事件主要是()。

A.小时候父母要求严 B.小时候不能单独去玩

C.给艾滋病病人化验 D.不洗手吃东西被训斥

多选:67.排除求助者抑郁症的依据包括()。

A.无思维迟缓 B.无生活兴趣缺乏

C.无食欲下降 D.抑郁症状时间短

案例八:

一般资料:孙某.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春节后开学,孙某和同学就学校新的宿舍楼层数打赌,同学们都说是二十九层,但他坚信是三十层。从那以后,每天下课后他都到楼下反复数楼的层数,每次多达几十遍,数不清或数不对就重数。孙某明知没有必要.自己也觉得无聊和厌烦,但始终控制不了自己,非常痛苦。老师同学发现后劝他不要这么做,但都无效。三个月前因教师节排练节目。十分疲劳。一周前孙某突然明显话多.滔滔不绝,同学反映他说话不连续,晚上也不睡觉,好像很精神。白天四处游荡,说看见校园里有鱼拿着棒子打人.太有意思了,兴奋地告诉同学但别人都不相信。吃饭时突然摔盘子,将碗中的排骨往外扔,他说:“看到排骨就想到别人骂我骨瘦如柴,心里不高兴。”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孙某由父母强行带来,介绍孙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非常固执。家里的东西都要按他的意见摆放,位置不对或不在原来的地方,他一定要改过来,很在意衣柜里的衣服是否按“他的意见”摆放,书架上的书是否摆放整齐,觉得乱了肯定反复整理才行。为此耽误了不少时间,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但不整理很难受。目前老师建议休学看病,而孙某不承认有问题,在家长的强迫下来到心理咨询室。

多选:68.孙某的性格特点包括()。

A.思维敏锐 B.个性偏执

C.富于幻想 D.追求完美

单选:69.孙某说看见校园里有鱼拿棒子打人,可能是()。

A.编讲故事 B.想象

C.出现妄想 D.幻觉

单选:70.孙某整理书架的行为说明其()。

A.焦虑不安 B.强迫行为

C.要求严格 D.刻板行为

单选:71.孙某说“看到排骨就想到别人骂我骨瘦如柴”所表现的症状是(A.强制性思维 B.超价观念

C.逻辑倒错性思维 D.特殊意义妄想

单选:72.孙某“明显话多,滔滔不绝”,说明其()。

A.知识丰富 B.思维插入

C.思维奔逸 D.思维散漫

多选:73.孙某的不良行为包括()。

A.回避行为 B.冲动行为

C.自伤行为 D.强迫行为

多选:74.孙某的精神症状包括()。

A.错觉 B.病理思维奔逸

C.幻觉 D.特殊意义妄想

多选:75.对于孙某,心理咨询师能做的工作包括()。

A.摄入性会谈 B.制定咨询方案

C.选择心理测验 D.整理资料与评估

多选:76.对孙某可以使用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包括()。

A.CRT B.MMPI

C.BPRS D.WAIS-RC

单选:77.孙某心理冲突的性质是()。

A.分形 B.常形

C.异形 D.变形

多选:78.孙某心理冲突的特点包括()。

A.与现实处境没有关联 B.无明显的道德色彩

C.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连 D.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多选:79.孙某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A.有思维内容障碍 B.不伴有人格缺陷

C.幼年起病病程长 D.已损伤社会功能)。

多选:80.对孙某的诊断可以考虑的包括()。

A.焦虑性神经症 B.人格障碍

C.强迫性神经症 D.精神分裂症

单选: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症与精神障碍不会同时在一人身上存在 B.神经症与精神障碍可以同时在一人身上存在 C.诊断精神障碍不能再诊断神经症

D.诊断神经症不能再诊断精神障碍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四川地震灾区某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所在学校的两座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所幸当时正是当地午休时间,师生们没在教学楼内,因此幸免于难。求助者从小胆小,这次地震使其非常恐惧,地震后不敢到房子里去,连活动板房也不敢进。无奈学校已经开学,必须要给学生上课,求助者多次请假,明明知道现在即使有余震,也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为此很痛苦,强烈要求尽快解决恐惧问题。心理咨询师先进行认知矫正。但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并与求助者签订了治疗协议。地点为灾区心理治疗室,与学校活动板房大致相同,心理咨询师同时准备了药物和抢救仪器等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求助者被强行带入治疗室,立即惊叫起来,呼吸急促,四肢颤抖,不敢挪步。求助者多次要求停止治疗,心理咨询师明确拒绝。大约半小时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所减轻,情绪有所缓解,呼吸逐渐平稳,结束治疗。两天后又进行同样治疗一次,最终治疗获得成功。

多选:82.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使用了冲击疗法,该疗法也称为()。

A.厌恶疗法 B.满灌疗法

C.现实疗法 D.暴露疗法

单选:83.冲击疗法中所谓极限的标志是求助者出现()。

A.如释重负 B.回避行为

C.情绪逆转 D.恐惧消失

单选:84.心理咨询师在本次治疗中的失误是()。

A.构建焦虑等级过少 B.未进行身体检查

C.选用厌恶刺激过大 D.未签订治疗协议

多选:85.冲击疗法的禁忌对象包括()。

A.老人 B.健康儿童

C.孕妇 D.年轻女性

多选:86.冲击疗法中所给刺激的特性包括()。

A.强烈的 B.间接的 C.快速的 D.直接的

多选:87.系统脱敏疗法与冲击疗法的主要区别点在于()。

A.治疗程序 B.治疗时间

C.基本原理 D.咨询关系

单选:88.在实_施冲击治疗时,遇求助者要求停止,心理咨询师通常的做法是()。

A.尽快同意 B.视情况而定

C.坚决反对 D.拒绝或漠视

单选:89.冲击疗法的原理是()。

A.逆反性抑制 B.经典性条件发射

C.消退性抑制 D.操作性条件反射

多选:90.冲击疗法的特点包括()。

A.见效快 B.方法简单安全

C.疗程短 D.求助者痛苦大

案例十: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言语测验

6

操作测验 33 16 34 10 知识 领悟 算术 相似 数广 词汇 合计 数符 填图 积木 图排 拼图 合计 15 7 13 69 16 53

言语 操作 总分

原始分 22 15 17 10 14 65 量表分 13

量表分 69 53 122

智商 109 100 106 多选:91.龚耀先(1983)通过研究选出六个有代表性的分测验,其中包括()。

A.知识 B.领悟

C.词汇 D.填图

单选:92.如果可信限水平为35%~90%,该求助者FIQ的波动范围是(A.90~110 B.95~105

C.101~111 D.104~114

单选:93.根据该求助者智商结果.正确解释是()。

A.言语技能比操作技能好

B.可能有言语缺陷

C.可能有阅读障碍

D.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差异不具有实际意义

多选:94.关于本教材中介绍的儿童行为量表,正确的说法包括()。

A.英文名称是WISC-CR

B.用于筛查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

C.属于4~16岁儿童家长用表

D.根据儿童最近一年情况填写

案例十一: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量表 Q L F K Fb TRIN

VRIN ICH Hs D Hy Pd Mf 原始分 1 5 27 14 6 6 4 5 ? 34 33 21 28 K校正分

T分 44 47 69 52 52 54

65 71 56 50 多选:95.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错误的说法包括()。

A.Hs量表的原始分为22

B.370题以后项目的回答无效

C.不加区别地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

D.两点编码类型属于突出编码

多选:96.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包括()。

A.疑病、不适 B.依赖、天真

C.忧郁、悲观 D.内向、退缩

单选:97.临床量表剖面图模式属于()。

A.A类神经症 B.B类神经症

C.C类神经症 D.D类神经症

多选:98.关于BPRS量表,正确的表述包括()。)。Pa Pt Sc 16 22 31 36 45 57 59 60 Ma Si 17 36 20

52

A.该量表为躁狂症状量表 B.评定方法为交谈与观察

C.评定求助者一周内的症状 D.可以用于临床鉴别诊断

单选:99.按照Davis JM的划分,求助者若出现轻或中度抑郁,24项版本的HAMD量表总分应超过()。

A.35 B.24

C.20 D.17

单选:100.对于采用0~4评分的SCL--90量表,筛查阳性的总分分界值是()。

A.160 B.90

C.70 D.43

第二部分 案例问答题

本部分采取专家阅卷,1~8题,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用钢笔、圆珠笔按要求作答。

—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待业人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专毕业后曾在几家公司工作过,都因和经理或员工搞不好关系而未能持久。后经熟人介绍。又来到一家私营电脑公司,工作很辛苦。每月收入两千元左右,而且经理要求很苛刻,就是这样经理还总对员工说像这样的工作有很多人抢着要干。求助者有一次上班时玩游戏被经理看到了,扣了当月的奖金约300元,求助者不服,找经理讲理,遭到了经理斥责,为此,对经理非常气愤,故意把客户送来修理的电脑损坏,经理一气之下,将求助者开除。求助者认为经理故意整自己,看不起自己,非常痛恨经理,但也非常无奈。被开除后,求助者不再去找工作,每日在家上网玩游戏,父母多次教育他要自食其力,他始终认为连父母都嫌弃自己,故意不让自已过好日子,经常为琐事对父母发脾气。三个多月前的一天,求助者在家吃话梅时,不小心被噎住了,当时喘不上气,脸憋的通红,心慌。出冷汗,当时非常恐惧.求助者认为话梅掉进肺里,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做过检查,医生告诉他话梅如果掉进肺里,会表现出咳嗽、发热等症状,而且话梅很可能经食道进入到胃中。求助者不信,坚持认为话梅掉进肺里,后逐渐认为话梅掉进肺里就会腐烂,腐烂了就会生痰,痰堵住了自己的喉咙。吃不下东西。此后只吃面条,喝粥等,后来索性就不吃了。刚开始时觉得饿,后来不觉得饿了,但体重从120多斤减少到90多斤,头发变黄,皮肤很粗糙。期问多次到医院看病,均被告之肺部无明显异常,父母多次批评、规劝都没有效果,求助者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很残忍,多次与父母吵闹,自己内心很痛苦,为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而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生长在普通工人家庭,父母为退休工人,母亲在年轻时“曾被诊断为精神病”,求助者从小显得有些怪癖,不合群,没什么朋友,总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学习成绩一般,自费读大专勉强毕业。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2.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3.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10分)

4.对该求助者可考虑做哪些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10分)

5.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原理及特点是什么?(10分)

6.若鼓励求助者进食而使用阳性强化法,其原理及注意事项是什么?(10分)

7.若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其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10分)

上一篇:共筑中国梦班队活动下一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