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和礼貌用语的中外差异(2篇)
1.问候语和礼貌用语的中外差异 篇一
一、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烦的了。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下级给上级写信,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不必考虑对方的年龄、头衔、地位等。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
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
刘师傅---Master...令郎---one’s son
丫头---one’s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 贵姓---Your name
久仰大名---I’v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Thank you.大作---one’s book/article,etc.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 耽误您的时间了。---Thank you for your time.惭愧,惭愧!---I’m flattered.I’m very much honored.2、寒暄语
您好!吃了吗?——Hi!/ Hello!/ How have you been?
上哪儿去啊?——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It’s a nice day, isn’t it ?
回头见。——See you later / soon.好久不见了。——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Long time no
see.How have you been for these days?
请随便。——Be at home,please.请留步。慢走。走好。慢点骑。——Take care.不见不散。——Be there,or be square.We won’t leave until we see each other,shall we?
3、问候
辛苦了。——You’ve had such a hard time.Thank you for your time.你一定很累了。——You must be very tired / exhausted.辛苦了,先生。——(Did you have a)Hard time,sir?
4、客套用语
劳驾。借光。请问。——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愿意效劳。——It’s my(a)pleasure.请便。——Please yourself.您(老)先走。女士优先。——After you./ Ladies first.里面请。——Welcome./ Come in,please.请随便。——Be at home,please.请自己动手。——Help yourself to...还有比如“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汉语通常表达的含义是客套、客气;英文则应该表达的是某人的工作、义务,非做不可。这句话中英结构、表达形式都类似,但实际含义则差异很大。如果翻译成“It’s my duty.”显然不合理,应该翻译成:It’s a(my)pleasure.造成中西方礼貌语言差异的原因与中西方文化背景、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联系,如果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规则直接搬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则往往会造成误会甚至冲突。中国人与西方
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从不同角度反映客观事实;
B.从不同的方面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 C.用不同手段表示自己的意图。
二、口译中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姓名称呼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使用全称来称呼对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汉语文化中直呼其姓名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直呼其名的现象也是共同存在的。例如:“李晓梅”可称“晓梅”,“Mary Lee”可称“Mary”。汉语中多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体现一种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但是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很常见的称呼方式,无论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年龄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在西方人看来这却体现了彼此间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英语中还可以直呼其姓,这在汉语中是没有的现象,汉语中更习惯在姓氏前加上“老”表(示年长、见识广博和具有丰富经验)或“小”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敬。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的体现,而这也是在英语中没有的现象,你决不会看到用 “little/old Smith”来对被称呼着表示尊敬,相反“old''在英语中涉及比较敏感的年龄问题.通常会给被称呼者造成“年老无用”的感觉
(二)亲属称呼
汉语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按照宗亲和姻亲血缘关系及长幼顺序,对亲属称呼进行了严格划分,以表示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西方人更多地体现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文观
念,因此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显得简单而且笼统化,往往一个英语中的称呼语要对应好几个汉语中的称呼语。1.宗亲和姻亲亲属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讲究父系传宗接代的正统血缘关系。具体体现在父系亲属(宗亲)和母系亲属姻(亲)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称呼语。在汉语中,父系亲属的祖辈称呼“祖父(爷爷)”“祖母(奶奶)”。母系则称“外祖父(外公)”“外祖母
(外婆)”,母系亲属明显多一个“外”字,同样讲究这种父系正统思想的称呼有“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父系同辈亲属)孙‘子/孙女孙(辈)”,分别对应母系的“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母(系同辈亲属)”和“外孙,外孙女(孙辈)”。此外,汉语还包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呼(如“伯祖父/伯祖母(父系)”“叔祖父/叔祖母(父系)
舅‘公/舅婆 母(系)”等)、父母兄弟姐妹的称呼(如父系称呼伯父一伯母,叔叔一婶婶,姑姑一姑父;母系称呼舅舅一舅妈。姨妈一姨父)等。在西方国家,没有这种传统的守旧思想,并且大家族的血缘关系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英语中这类称呼就显得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英语称呼语对应几个汉语称呼语。如: “祖父„外‘祖父”都叫 grandpa; “祖母”“外祖母”都叫grandma;“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都称为uncle:“伯母”“婶婶”“舅妈”“姑姑”“姨妈”都称为 aunt;“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以及“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用cousin一词表示即可。
2、中国文化中讲究长幼尊卑,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生来平等。
在英语中,亲属称呼与名字结合可以用来称呼长辈,比如“Uncle Sam”、“Aunt Rose'’“Father Smith”、“Sister Linda”等。即使是两兄弟,也更多的是叫名字。这在中国文化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汉语亲属称呼属于叙述式,精细、具体、复杂,英语中哥哥和弟弟都用brother 英语称呼语中的表现就是称呼语显得较为简单自由。顶 多在前面加上“old(elder)/little(younger)”来表示长幼,但是它却没法区分“大哥和二哥„二‘姐和三姐”等。(三)职业、职位及职称称呼差异
汉语中一般可以将职位职称直接用于称呼当中,一般的方式为“姓+职位/职称”。就职业上来讲,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律师等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尚或者被人们称之为“白领”的职业可以采用这种称呼方式,如:张老师、王医生等,值得一提的是,像工程师这样的名称较长的职业,人们一般习惯用简化的方式进行称呼,如:李工。另外,某些职业还可以和亲属称呼结合构成称呼语,如: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司机大哥、护士阿姨等等。就职位上来讲,一般是高职位才会用于这种称呼,特别是管理者,如:王经理、刘局长、李总等,而且在称呼副职的时候常常将“副”字去掉以表示对被称呼方的尊敬,如直接称呼“李副局长”为“李局长”。就职称上来讲,一般只有“教授”一词用来作称呼比较常见,如:李教授、王教授 英语中除了“doctor”“president”“mayor”“judge”“ professor”“manager” 等少数几个职位职称词用于称呼外,一般少用这类词表
示称呼,通常情况下是在姓氏前面加上Mr./Mrs./Miss/Ms.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并且在稍微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了,这似乎在汉语中是很少见的。而西方国家的人如果在听到“Teacher Smith,Manager Liu,Engineer Zhang,Boss Yang等称呼时也同样会觉得不可理解。
2.问候语和礼貌用语的中外差异 篇二
关键词: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语用差异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文化差异, 而这种差异, 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从而导致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主要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在英语中分别对应thank you, please, sorry (excuse me) , goodbye, 汉语中分别对应谢谢、请、对不起、再见。英汉语中的这些用语, 在语义上基本对应, 但它们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
1.致谢语:“谢谢”和“thank you”。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基本语义是对应的, 但两者有着很大差别。首先, “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谢谢”更高。在汉语中, 家庭成员之间基本不用“谢谢”, 熟人、亲戚好友之间, 也很少用。而英美人则相反, 熟人、亲戚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均用“thank you”这句话。其次, “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也有差别。当讲汉语的中国人得到别人的恭维、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贬己尊人甚至是否认自己的方式, 而英美人在受到称赞或邀请时, 会高兴地表示谢意。此外, 讲汉语的人在接受服务时, 常常向服务员表示谢意, 而英美国家则相反, 往往是服务员向顾客表达谢意。另外, 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谢谢”和“thank you”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别人感谢时, 讲汉语的人会回答“不客气”或“没关系, 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话, 而讲英语的人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或“I am glad to help you!”等。如果将汉语的回答“没关系, 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为“Never mind.It’s my duty.”而在英语中“Never mind”是在对方表示道歉时才使用的回答语, 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用语, 表示是职责所在, 不得不为之的意思。最后, 英语的“Thank you”并不总是表示感谢, 有时作为一种窘迫下的解脱之词, 还表示要结束谈话, 甚至表示拒绝的搪塞之词。英语中, “thank you”也常用回答别人的恭维和赞美。在英语中, 一般遵循“一致准则”。当有人夸奖时, 受夸奖者的回答往往是“Thanks!”或“Thank you (very much) !”。但在中国, 面对夸奖则遵循“谦虚准则”。中国人通常是“否认”或“自贬”, 如:“哪里, 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2.请托语:“请”和“Please”。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使用这两个字使话语变得亲切、礼貌, 但二者存在着语用上差异。在中国, “请”字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是关系较为普通时才使用。比如, 陌生人之间、同事之间、一般的朋友之间, 或者面对长辈、上级时, 人们较多用“请”字, 但在亲戚、好友、家庭成员之间, 中国人一般很少用“请”字。一旦使用, 便会给人一种正式感和隔阂感, 而缺乏亲密无间感。英文中“Please”则不然, 不但用于正式场合和普通的熟人、同事、同学及陌生人之间, 也常用于家庭成员、亲戚好友之间。由此可见, 与“请”相比, “please”的使用频率更高, 范围更广。此外, 除在日常用语, 例如“请进”、“请稍等”等情况下, 汉语中的“请”通常只在说话者对不熟悉的人有所求时使用, 而“please”不仅能表示请求, 还可以表示提供或接受提供。例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Yes, Please. (接受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 “please”表示接受。如果拒绝的话, 英语中则用“No, thanks”之类的话语。—Please have a seat. (提供) 英语中“please”作为礼貌用语, 可以用来消除歧义。英语中常用问句来表示询问或礼貌的请求, 但有时会引起歧义, 为消除歧义, 人们常借用“please”一词, 例如:—Will you open the door? (询间或请求) —No, I won’t.—Could you close the door, please? (请求) 最后, 在有些场合, 讲汉语的人使用“请”字, 而讲英语的人则不用“Please”, 比如, 在餐桌上请人吃菜、喝酒或吸烟, 汉语中人们常用“请……”, 而英语中则常用“Help yourself”而不是“Please…”。礼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讲汉语的人一般会说“你/您先请”, 而讲英语的人一般都说“After you”而不是“Please…”。在接受邀请时, 中国人出于礼貌有时会说:我尽量来。这种回答让英美人很困惑:I’ll try to come来还是不来?该不该算他一份?这种情况下, 说英语的人则非常干脆, 或“Thank you.I’ll come.”或“I’d love to, but I’m afraid I can’t.”等。
3.致歉语:“对不起”和“sorry (excuse me) 。汉语中, “对不起”常被用来表示自己做错了事向别人表示歉意和愧疚。与此对应的英语表达主要有:“sorry”和“excuse me”。但“excuse me”除了表达歉意和愧疚, 还可以用来向陌生人打听消息;请求让路;请求中途离座;打断别人的讲话或问路等, 可以译为“劳驾, 借光, 打搅一下”、“不好意思, 请问……”。在这些情况下, 汉语中没有一直对应的表达法。在英语中, “sorry”和“excuse me”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一定的分工和区别, 上述情况中可以用“sorry”代替“excuse me”, 但在不小心踩了某人的脚或碰撞了某人, 或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 则只能说“sorry”或“I’m terribly sorry”, 而不能用“excuse me”。但汉语中的“对不起”一词却能适用于上述英语中用“sorry”和“excuse me”的所有场合。此外, 在英国, 当客人, 尤为海外客人来访时, 遇到天气不好, 英国人常向客人道歉时说“Sorry about the weather.”, 中国人却很少因天气不好而向客人表示道歉的。
4.道别语:“再见”和“goodbye”。汉英语言在道别时所用的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讲汉语的人, 道别时较少用“再见”。传统情况下, 人们在分手道别时多向对方说“慢走, 走好”、“改日再来”等表示关切友好的话, 作为客人,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使用“请回, 请留步”之类的回话。在相同的语境中, 讲英语的人则不说这些话, 他们常用“goodbye”、“see you”之类的话, 或一些祝愿以及让人感到愉悦的话, 如“Drive carefully”或只向对方招招手或以微笑来表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人们的礼貌用语有着诸多不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 受文化背景的影响, 礼貌用语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实际语用意义。
礼貌有利于人们之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维系社会和睦和促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现象, 与语言紧密相连。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的比较说明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看似相对应的礼貌用语, 在实际的语用中均有教导差异。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 而其文化差异性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不理解或不愉快。因此, 使用礼貌用语时, 要充分考虑交际的场合和对象, 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因此, 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 我们不仅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 还要增强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4]胡文钟.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问候语和礼貌用语的中外差异】推荐阅读:
回访客户时的礼貌用语09-05
酒店常用礼貌用语10-02
礼貌用语十个字09-22
行业人员礼貌用语规范12-02
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06-08
酒店标准服务礼貌用语08-07
十五个基本礼貌用语10-23
礼貌用语及散客服务流程10-30
考研英语面试礼貌用语必知10-26
关于诚实礼貌的励志名言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