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监控系统解说(共8篇)(共8篇)
1.机房监控系统解说 篇一
机房监控标准是什么及机房监控系统常见故障有哪些
一、系统概况和说明
为提升信息中心机房动力环境设备、网络设备及其他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工作压力,特建立机房集中监控系统。
系统建设要求对机房整体动力环境设备工作有状态演示,故障迅速定位、故障及时通知、保存报警信息及系统运行数据、绘制分析图表、设备巡视分析记录等。系统建设要求将机房配电、UPS、蓄电池等动力设备,空调、温湿度、漏水检测等环境设备,门禁、视频等安防设备,消防设备,以及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进行一体化集中监控,并将各区局监控系统与市局监控中心联网,使市局能及时了解区局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对设备可用率等数据得到直接的数据。
二、集中监控系统要求
动力、环境、网络、安防集中监控系统旨在提高机房管理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及设备故障报警准确、可靠、及时通知,对监控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实现日后分析的要求。2.1 监控内容 2.1.1 配电系统监测
1)系统要能对机房市电配电的状态进行监控。例如:三相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有功、无功、视在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电度等;
2)系统能够实现电压过高、过低,电流过大,频率不稳,缺相及空气开关温度过高等报警;
3)系统支持管理人员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配电运行情况; 4)系统可以生成机房配电系统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5)系统对机房配电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6)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7)可通过IE浏览器实时查看机房配电实时状态数据,及其报警事件等。2.1.2 UPS系统监测
1)系统要能对机房UPS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UPS的各开关、整流器、电池、逆变器、旁路及输出等各部分的状态。要求系统标明UPS电流流向,可看到负载的供电状况,是否受保护等;
2)系统要能对机房UPS各部件的参数状态进行监控,如: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后备时间等;整流器与旁路的电压、电流参数;逆变器与电池的电压、电流及电池的后备时间、充电量,负载的电压、电流参数,并合理布局、形象显示; 3)具体监测的内容和控制的项目与卖方提供的该型号通讯协议规定的内容相符。能够实时反映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记录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4)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UPS运行情况;
5)如果UPS参数设置超过限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6)系统可以将机房UPS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7)系统对机房UPS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8)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9)系统检测到UPS电池供电,应自动记录电池2-4小时内放电过程,并能随时提供报表查询,该功能应完整集成到系统中;
10)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机房UPS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及其报警事件、电池放电记录等。2.1.3 蓄电池监测 1)系统要能对机房蓄电池组的每节电池的电压进行监测,对电流进行监测,并合理布局、形象显示;
2)具体监测的内容应能够实时反映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记录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3)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蓄电池工作情况; 4)如果蓄电池电压小于设定值,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5)系统可以将蓄电池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6)系统对蓄电池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7)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8)系统检测到蓄电池放电,应自动记录电池2-4小时内放电过程,并能随时提供报表查询,该功能应完整集成到系统中;
9)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蓄电池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及其报警事件、放电记录等。2.1.4 机房空调监控
1)机房空调监控分为精密空调监控和普通空调监控,系统应能实现对两类空调的监控,功能包括开关机、设定工作模式、设定温度、风速等,普通空调除上述要求外,还应具备来电自启功能,监控系统不许改动空调内部线路,避免产生事故隐患。
2)系统要能对机房精密空调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例如:压缩机、滤网、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通风装置等部件运行或停止的状况,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空调运行参数;
3)授权用户可通过软件在监控机上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精密空调和普通空调)设置温度、制冷制热模式等参数,并实现空调的远程开关机。要求系统记录操作人及操作事件。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能够自动报警; 4)如果空调部件出现故障,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5)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空调运行情况;
6)系统可以将机房空调数据生成报警报表和操作记录报表,并可按需求查询或打印;
7)系统可以对机房空调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8)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9)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机房空调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及其报警事件、设置记录等。
2.1.5 机房环境温湿度监测
1)系统能对机房温湿度实时监视,显示并记录其运行数据。系统支持机房电子地图显示温湿度分布;
2)根据预先的设定,系统可以对机房温湿度参数和状态异常设定自动报警; 3)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各监测点的温度和湿度情况; 4)系统可以将机房温湿度数据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询或打印; 5)系统可以对机房温湿度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6)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7)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监视机房温湿度实时情况,及其报警事件。2.1.6 机房漏水监测系统
1)系统能对机房可能的漏水区域实时监视,显示并记录其运行数据; 2)系统采用电子地图方式形象地显示实际漏水检测绳的分布;
3)系统应选用精确定位漏水监测设备,一旦发生漏水,应在监控画面上自动标示漏水位置;
4)根据预先的设定,系统可以对机房漏水设定自动报警方案; 5)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漏水状况;
6)系统可以将机房漏水检测数据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打印;
7)一旦检测到漏水,系统可以显示其实际漏水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形象显示; 8)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监视机房漏水监测实时状况,及其报警事件。2.1.7 机房门禁管理系统
1)将门禁系统完整集成到监控系统中;
2)应选用具有防潜返,双门互锁,多卡开门等功能的产品;
3)在集中监控系统中提供人员权限设置、开门/关门,及人员进出记录及查询; 4)根据预先的设定,系统可以对门禁人员进出进行实时显示并记录,并提供考勤功能;
5)如果门禁出现异常,应通过电话短信方式报告给设定的管理人员,便于尽快处理;
6)授权用户可通过短信进行开门关门操作;
7)可通过IE浏览器远程查询人员进出记录,进行开门/关门操作并进行门禁权限配置;
2.1.8 机房视频监测系统
1)系统完整集成视频监测系统,支持通过电子地图方式加载视频画面; 2)可以按照设定,对视频通道进行任意分组显示;
3)可以在视频画面上直接进行球机转动、拉伸镜头及调焦控制;
4)具有与门禁系统、红外检测系统和其他系统联动功能,一旦门禁系统、红外检测系统和其他检测系统发现异常,应自动转动球机,进行录像处理; 5)应在一体化的集成监控系统中进行录像查询、浏览录像视频; 6)可以指定移动侦测的区域;
7)可以在弹出窗口中显示视频,并支持视频与其他设备的监控画面混合组态; 8)显示视频可以动态组合,可动态改变分割方式,并可将任意一路视频显示到目标区域。
9)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监视机房实时情况,远程应能在统一平台下观看任意视频分组、进行球机转动、拉伸镜头等控制,并进行录像浏览,操作界面应与监控主机一致。
2.1.9 消防监测系统
1)通过机房电子地图,调用消防实时监测画面;
2)本子系统发生报警时可根据需要发出报警提示、联动门禁系统打开相应逃生通道,让工作人员迅速撤离灾害现场,并可启动综合排烟系统; 3)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消防状况;
4)一旦发生消防报警,必须在监控系统上手工复位,该报警才能解除; 5)系统应记录相关事件以备查询。2.1.10 发电机监测系统
1)通过发电机智能接口板对发电机实时监测; 2)显示并记录输出质量,工作状态,后备情况,备用燃油等完整参数及状态; 3)具体监测内容和控制项目与该型号通讯协议规定的内容相符; 4)能够实时反映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记录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5)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设备运行情况;
6)发电机运行参数超过设置的安全值或限制值,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7)系统可以将发电机数据生成报警报表和操作记录报表,并可按需求打印; 8)系统可以对发电机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9)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10)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发电机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
2.2 外配设备要求
外配设备应符合相关工业标准,可靠性高;通讯模块应具备电气隔离(光隔离),避免系统间串扰;采用通用标准协议,如JBUS、MODBUS、BACNET、OPC等,兼容性好;采用现场总线设备,确保精度不受环境影响。
2.2.1 温湿度传感器 1)要求卖方提供的温湿度传感器具备精密传感器要求,传感器可以设定通讯地址和波特率;
2)要求具备程序校准精度功能; 3)提供RS485输出等数字输出接口; 4)通讯协议支持标准MODBUS协议;
5)要求传感器具备液晶数码显示屏,显示实时测量值; 6)测湿范围:0 ~ 100%RH; 7)湿度精度:≤±3%RH; 8)测温范围:-10 ~ 50℃; 9)温度精度:≤±0.5℃
10)工作环境:-20 ~ 50 °C,0 ~ 100% RH; 2.2.2 漏水监测
1)结构合理,可靠性高:决不忽视任一报警状态,也不会误报警。无暴露的金属结构,线缆耐腐、强度高。快速检测、实时响应、使泄漏降到最小的危险程度。定位精度高,误差不大于30cm。2)控制器检测最大长度应不小于200米。
3)使用维护方便:简单易懂的监测指示,清晰明确地指示系统状态。自我校正,不需要模糊判断。直接安装和更改,扩充能力强。模块化设计,维护,替换方便。
4)检测沿其长度上任一点处的水的存在,线缆感知水的浸入,通过控制器触发报警,并且精确测定渗漏位置。5)电缆小而轻,可弯曲,安装简易。
6)可重复使用,漏水排除以后,清理干净后,可重复使用,无需更换。7)漏水监测的连接件必须密封防水,避免水直接渗入连接位置,腐蚀线缆,并引起系统故障。
8)应能感知系统自身故障,对绳子接触不良、松脱或断裂应能主动发现并报警。
2.2.3 电量检测仪
1)可实现三相四线或其它任意线制的电压、电流等全部电参数的测量,RS485网络连接,支持MODBUS规约,可编程设定功能,超强电磁兼容能力、性能优越,指示灯指示工作状态:运行、电能脉冲、通讯发送、通讯接收 2)电压、电流信号经过离散化计算得到,计算值为有效值(RMS)。3)可以测量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功率因数、频率,只要有一相电压存即可测量出频率。
4)对电度量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包括输入有功电度、输出有功电度、输入无功电度、输出无功电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给用户用为计费参考。
5)绝缘及耐压:输入/输出/电源之间:≥20MΩ(DC500V);2kV/min.2mA 6)电磁兼容:符合IEC61000-4„相关标准 7)稳定性:温度影响:100ppm/℃ 8)长期稳定性:≤0.2%/年
9)工作条件:温度:-30℃~70℃,湿度:10%~90% RH 10)存储条件:温度:-40℃~80℃,湿度:10%~90% RH 11)安装: 35㎜导轨安装或螺钉固定 2.3.4 数字量采集模块
1)I/O通道:8路输入(6路全隔离开关量,2路共地隔离开关量)2)输入/输出:RS-485(2线)
3)波特率:1200,2400,4800,9600,19.2K,38.4K 4)最大距离:1200m 5)数字输入:逻辑0:最大+1V 6)逻辑1:+3.5V到+30V 7)输入阻抗:3KΩ @ 0.5W 8)隔离电压:5000VDC 9)看门狗时钟:设定 10)供电电源:+10V~+30V 11)功耗:0.4W 2.3.5 电压隔离转换模块
1)监测机房或大楼高、低配电柜内的开关状态,每一个开关量转换模块能隔离转换8路高压信号。
2)输入隔离能力:直接接入电压最高600VAC 3)输入通道:8路共地隔离开关量 4)输出通道:8路全隔离开关量
5)输出隔离能力:直接接入电压最高48VDC
2.3.6 蓄电池监测仪
1)单节电压最大:12.5V 2)电压检测精度:0.01V 3)蓄电池节数:35节 4)蓄电池总电压最高:440V 5)检测电流:<50mA 6)电流检测精度:0.01mA 7)蓄电池组环境温度:2路 8)供电电源:DC+12V ~ DC+24V; 9)通信速率:9600bps 10)工作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10℃~50℃
工作湿度:10%~90% 储存温度:-30℃~70℃
储存湿度:10%~95% 2.3.7 空调控制器
1)通过红外遥控实现对空调的控制;
2)实现空调的温度、运行模式、扫风、风速等状态的学习与控制; 3)提供RS485接口,监控主机通过该接口,实现空调的完整控制; 4)可设定通讯地址1-255,通讯波特率9600; 5)通讯协议采用标准Modbus协议; 6)实时测量环境温度;
7)具有空调来电自启动功能,来电后空调自动恢复断电前运行方式; 8)供电电源:DC+12V ~ DC+24V; 9)测温范围:-10 ~ +50℃; 10)测温精度:±0.5℃;
11)工作环境:-20 ~ +50℃,10 ~ 100%RH; 12)可适用于各种品牌型号的空调。
2.4 安全管理
1)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要求提供完善的操作管理功能,口令验证及权限验证;
2)操作管理分权限管理。要求系统支持用户管理和组管理。每个用户组可以设定组成员特定的权限,包括允许查看的内容、允许控制的设备等; 3)所有操作要有详细记录,并存入历史数据库。每个远程用户的登录,其登录时间、主机IP及用户名均应完整记录,其所进行的操作:修改系统配置、控制设备运行等,也应完整记录,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检查每个用户所作的操作。
三、机房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在一个机房监控系统进入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以及交付使用后,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现象,这些故障现象是不能正常运行,或是系统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或是整体性能和质量不理想,下面就一些较为常见的故障,提供给用户、工程商参考。
1.电源的不正确引发的设备故障
解决方法:电源不正确大致有如下几种可能:供电线路或供电电压不正确、功率不够(或某一路供电线路的线径不够,降压过大等)、供电系统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断路、瞬间过压等。特别是因供电错误或瞬间过压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2.由于某些线路,特别是与设备相接的线路处理不好,产生断路、短路、线间绝缘不良、误接线等导致设备(或部件)的损坏、性能下降或设备本身并未因此损坏,但反映出的现象是出在设备或部件身上。特别是某些接插件的质量不良,连线的工艺不好,更是出现问题的常见原因。
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故障现象冷静地进行分析,判断在若干条线路上是由于哪些线路的连接有问题才产生那种故障现象。这样就会把出现问题的范围缩小了。比如,一台带三可变镜头的摄像机图像信号是正常的,但镜头无法控制,就不必再检查视频输出线,而只要检查镜头控制线就行了。另外,接插件方面,特别是BNC 型接头,对焊接工艺、视频线的连接安装工艺要求都非常高,如处理不当,即使调试和试运行阶段没有出现问题,但运行一段后就出现问题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带云台的摄像机由于全方位的运动,时间长了,导致连线的脱落、挣断是常见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的设备与各种线路的连接应符合长时间运转的要求。
3.设备或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一般来说,经过认真选择的已商品化的设备或部件是不应该出现质量问题的。
解决方法:即使出现问题,也往往发生在系统已交付使用并运行了相当长时间之后。除了上面所说的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外,最常见的是由于对设备调整不当产生的问题。比如摄像机后截距的调整是个要求非常细致的精确的工作。如不认真调整,就会出现聚焦不好或在三可变镜头的各种操作时发生散焦等问题。另外摄像机上一些开关和调整旋钮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系统的技术要求、解码器编码开关或其它可调部位设置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设备本身的正常使用或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性能。
4.设备(或部件)与设备(或部件)之间的连接不正确产生的问题
解决方法:
1)阻抗不匹配,如视频接在一个阻抗为高阻的监视器上,就会出现图像很亮、字符抖动或出现字符时有时无。
2)通信接口或通信方式不对。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有通信控制关系的设备之间。这多半是由于选用的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不是一个厂家的产品所造成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厂家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或传输的控制码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主机、解码器、控制键盘等应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3)驱动能力不够或超出规定的设备连接数量。比如,控制主机所对应的主控键盘和副控键的数量是有规定的。超过规定数量后将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解码器云台工作电源功率比实际云台低,就驱动不了云台。
5.云台的故障。一个云台在使用后不久就运转不灵或根本不能转动,是云台常见的故障
解决方法: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去产品质量的因素外,主要是以下各种原因造成的;只允许将摄像机正装(即摄像机坐在云台转台的上部)的云台,在使用时采用了吊装的方式(即将摄像机装在云台转台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吊装方式导致了云台运转负荷加大,故使用不久就会导致云台的传动机构损坏,甚至烧毁电机。
摄像机及其防护罩等总重量超过云台的承重。特别是室外使用的云台,往往防护罩的重量过大,常会出现云台转不动(特别是垂直方向转不动)的问题。室外云台因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防水、防冻措施不良而出现故障甚至损坏。
6.距离过远时,操作键盘无法通过解码器对摄像机(包括镜头)和云台进行遥控
解决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距离过远时,控制信号衰减太大,解码器接受到的控制信号太弱引起的。这时应该在一定的距离上加装中继盒以放大整形控制信号。
7.监视器的图像对比度太小,图像淡
解决方法:这种现象如不是控制主机及监视器本身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过远或视频传输线衰减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线路放大和补偿的装置。
8.图像清晰度不高、细节部分丢失、严重时会出现彩色信号丢失或色饱和度过小
解决方法:这是由于图像信号的高频端损失过大,以致3MHz 以上频率的信号基本丢失造成的。这种情况或因传输距离过远,而中间又无放大补偿装置;或因视频传输电缆分布电容过大;或因传输环节中在传输线的芯线与屏蔽线间出现了集中分布的等效电容造成的。
9.色调失真
解决方法:这是在远距离的视频基带传输方式下容易出现的故障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传输线引起的信号高频段相移过大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应加相位补偿器。
10.操作键盘失灵
解决方法:这种现象在检查连线无问题时,基本上可确定为操作键盘“死机”造成的。键盘的操作作用说明上,一般都有解决“死机”的方法,例如“整机复位”等方式,可用此方法解决。如无法解决,就可能是键盘本身损坏了。
11.主机对图像的切换不干净
解决方法:这种故障现象的表现是在选切后的画面上,叠加有其它画面的干扰,或有其它图像的行同步信号的干扰。这是因为主机的矩阵切换开关质量不良,达不到图像之间隔离度的要求所造成的。如果采用的是射频传输系统,也可能是系统的交扰调制和相互调制过大而造成的。
一个大型的、与防盗报警联动运行的电视监控系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构成复杂的系统。各种故障现象虽然都有可能出现,但只要把好所选用的设备和器材的质量关,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一般是不会出现大问题的。即使出现问题,只要冷静分析和思考,“对症下药”,不盲目地大拆大卸,是会较快解决问题的。
12.通信不良故障
解决方法:表现为受控的云台或电动镜头有时可正常动作,有时则不能(或延时)动作,或是动作之后停不住,这主要原因是通信线路有问题。在确认接线无误、线路无误的情况下,检查解码器上RS-485 通信终端匹配电阻(120¦¸)。或断开主机接口和最远端匹配电阻,用万用表测量单个通信片的端脚直流电阻RD 及整个系统的通信端口的直流电阻R2,并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R2=R0/n,其中n 为整个系统中所并接的解码器的数量),如果差异过大,则可认定是通信芯片有问题,并通过逐点排除法找到有问题的芯片。如果通信线路有很多支路,可以断开各支路来判断通信故障的大概范围。
2.机房监控系统解说 篇二
一、对解说理论的研究
张明珠,卢松等(2008年)主要阐述了国外旅游解说的相关研究以及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李渊(2010年)本文试从博物馆的特点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一个参考。张波(2011年)通过对旅游者旅游价值体现与解说系统构成的关系分析,试图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以丰富旅游规划的基础理念。
二、对解说媒介的研究
1. 对解说员的研究
陈健平(2006年)指出导游讲解系统建设存在大量不到位、不完善、质量不高的状况,并影响到文化旅游地的整体开发品质与发展态势。普素文(2011)指出很多导游解说方式单一,加之景区内旅游解说系统不够完善,在没有导游解说的情况下游客的旅游质量下降。孙鑫(2012)指出解说员对于提高观众参观质量、保证讲解有效性、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对标示牌的研究
陈咏淑(2008)提出建设古典园林解说系统,对人员导游,匾额、楹联与刻石解说,牌示设计和导游图等方面要予以特别重视。武娟,李宏(2006)从标识牌的设计、建设两方面入手,指出我国目前风景区旅游标识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3. 对电子解说设备的研究
周可华,罗明春(2006)分析电子解说系统的现状及与传统解说系统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策划的原则及要素,为景区发展电子解说系统提供了借鉴。彭仲,史烽(2008)以景区电子解说系统为基础,提出GIS技术在景区电子解说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方法及景区电子解说系统的发展趋势。刘文龙、毕圣凯、杨铁梅(2009)以单片机C8051F040为核心,结合GPS定位技术和语音技术,设计的电子旅游解说系统能够给游客提供该区域景点详细内容的全自动语音讲解。
三、对解说信息和解说翻译的研究
李华辰,梁留科(2007年)通过剖析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其在节点规划、解说物分类、解说物载体选择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相应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林竹梅(2011年)通过对辽宁旅游景区英语解说系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孙云花(2008年)对当前旅游景区英文解说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并以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指导,改进翻译质量。王淑,张皓(2004年)对当前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现状进行综述,提高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实用性。
四、对解说受众的研究
1. 解说员与游客沟通研究
罗燕,胡平(2008年)以周庄古镇为例,采用对解说员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解说角度分析研究周庄古题。
2. 对受众态度的研究
钟泓,李丰生(2008年)通过了解游客对桂林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的评价为桂林旅游业提供更好的建议。桑娅(2010)从游客对解说需求角度提出游客导向型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技术。赵明(2012)在充分考虑游客的旅游行为偏好及使用解说系统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样化的解说媒介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3. 对受众满意度的研究
江宁,陈建明(2006年)从游客观点了解对生态旅游的涉入程度并配合游客人口统计属性,进一步分析游客对解说服务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苏建军,王丽(2010)以运城解州关帝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的评价因子,采用模糊评判法对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黄平芳,胡明文(2010年)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从空间导引系统、服务设施告知系统、教育宣传及安全警示系统、景点内容解说系统、可携性(出版物)解说系统及向导式解说系统等方面,对将军园旅游解说系统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完善红色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议。杨前进,周善怡(2011年)以武隆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
4. 游客解说方式和需求的研究
张立明,赵黎明(2006)针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科学的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来完善其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陈飞(2008)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系统作为切入点,通过构建自导和向导的旅游解说系统来达到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加强文化遗产地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价值的作用。柯球(2009年)通过分析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功能及利用现状,探讨如何基于游客体验需求,规划设计博物馆解说系统。邓明艳、覃艳(2010年)对峨眉山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杨文华(2011年)分析游客的旅游解说需求差异,并提出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
五、对解说系统构建及优化的研究
冯淑华(2005)提出构建古村落解说系统由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以及空间游览线路解说等子系统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唐彩玲,叶文(2007年)针对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资源特征,提出旅游解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构建方案。旦珍(2007)指出拉萨市各大景区的向导式解说系统还是自导式解说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完备,存在着一些有待于改进的问题。林明太(2007年)指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由导游解说系统、地质展览馆解说系统、地质遗迹解说牌示系统和地学科普实践系统等四部分构成,并对这四部分构成的特征和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孔旭红(2008年)从场所依赖的角度讨论了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构建。赵建昌(2011年)通过对宝鸡金台森林公园的调研,得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必须从解说体系构建原则、媒介选择、解说内容甄别以及解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杨利丹(2011年)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了古城镇解说系统构建的持续性流程,以构建出有利于古城镇遗产保护的解说系统。阎丽(2012年)分析了云台山对旅游解说系统的需求,指出云台山解说系统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六、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的研究
何喜刚,高亚芳(2007)提出针对丝绸之路的线形文化特征,景区解说系统应以遗产宣传展示、愉悦游客心理、文化生态环境教育为目标,依据文化遗产型旅游景区的个性,构建由人员、非人员讲解系统和支持体系组成的三位一体景区解说系统。刘改芳,张东燕(2008)以遗产类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为例,对其现有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刘艳红(2009年)以甘肃大地湾遗址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其文化价值、旅游开发现状和解说系统现状,提出了构建建议,对于其他同类景区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杨利丹(2011年)讨论了古城镇遗产的属性、内涵及古城镇遗产在旅游中的真实性,并分析了古城镇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杨娟(2011)分析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解说系统现状和游客对解说系统的需求。凌生金,王梅(2009)从向导式和自导式两方面分析了颐和园景区内解说系统的现状。
七、旅游解说系统改进对策的研究
于德珍,李核隆(2004)分析了森林公园的向导式旅游解说和自导式旅游解说。于曦颖(2005)以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公园游客相关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建议。姜红莹,杨美霞(2006)主要对张家界旅游解说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和建议。唐鸣镝(2006年)将解说教育消化运用到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解说体系。王娜(2007)分析了我国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闫利民(2008)从人员解说和物品解说两方面分析了云台山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现存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李丽娜,乌恩(2008)发现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模式的创建提供一些启示。朱伟霞(2008)分析国内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意见和对策。张徐,新玥(2010年)以丰林自然保护区为例,指出丰林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桑娅(2010)以国内外旅游解说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五台山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框架。宋劲忻(2010年)认为在进行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解说系统的人性化问题,重视环境教育和资源保护,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及环保组织的联系,构建公众环境教育网,开展解说子系统适用性研究。赵秋静(2011)以人造旅游景点重庆美心长江风景区(洋人街)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目的地解说系统的新思考。王祖良,张建国(2011)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令狐克鸿,冉景丞(2012)提出构建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对策。孟宁,张晓玲(2012)从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红色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成入手展开探究,找出雨花台风景区内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
八、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
唐伽拉(2003)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方式和规划理念。杨强,杨振之(2004)研究了自导式解说系统在设计中应当把握的四大要素,并对这四大设计要素在设计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颜磊,杨娟(2005年)阐述了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并对解说系统规划的主要职能和规划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峨眉山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节点路径的规划。武子宁,路紫(2005)以泥河湾为例,指出影响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定位的诸因素及设计目标和理念。钱小梅,赵媛(2006年)提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该从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方面进行规划地建议,并对各解说要素的具体规划进行阐述。屈银莹(2010)在分析景区解说系统要素的基础上,结合金竹寨的实际情况,构建金竹壮寨解说系统的设计方案。王艳(2010年)从系统学角度提出由解说反馈、解说对象、解说受众、解说内容、解说组织、解说媒介等六大要素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FORCOM框架。说系统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该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FORCOM框架进行规划设计。
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对旅游解说体系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基础等问题,而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并将其消化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构建一套完善的旅游解说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 篇三
[关键词]旅游解说;系统;述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1—0091—06
1引言
旅游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世界旅游组织也指出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是管理者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旅游解说服务自身的隐蔽性和琐碎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对发展成熟之后,要想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加回头率和推荐率,这都要借助并增强旅游解说系统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解说规划设计和完善的解说设施建设,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性质和特征的了解,深化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整体形象塑造,提高活动参与意识,改变游客的态度和行为,甚至产生某种情感依赖,达到更好地管理游客的目的。
国外关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较为成熟,如起步较早、拥有解说专项规划、大学设有专门解说专业、涌现大批解说著作和文献等优势。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旅游规划应用方面,概念与理论等深入研究不足。本文对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国内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2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概况
国外解说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与应用现已较为成熟。从广度上看,研究案例地涉及历史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和遗产中心等不同尺度;从深度上看,融合了环境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专门化上看,大学设有专门解说课程,拥有相当数量的解说行业,拥有专门解说著作、文献和网站等。通过浏览相关文献,国外旅游解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1解说历史
人类已知的最早解说是法国史前人类居住洞穴的打猎壁画,主要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随着工业革命和普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休闲时间增加,解说也获得很大发展。可以说解说起源于20世纪早期,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也分别是伴随环境保护和遗产保护而兴起。基思·黛瓦(Keith Dewar,2000)研究了大爆炸时代以来解说的不完全历史,例如公元前460年是解说这个职业的起源;伴随着金字塔自由导游和宗教地牧师的出现,公元2世纪罗马人发现荷马(Homer)时期也有许多导游;1560年开始是持续近3个世纪的年轻贵族基于教育的旅行;1880年导游和解说呈现出现代形式,并归纳出了不同类型解说和导游的主要年代表;泰德(Tilden,1957)《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是现代解说职业的第一个里程碑。汉姆(Ham,2002)将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解说研究分为4个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形成期,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描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媒介期,开始寻求沟通媒介和效果;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名正期,开始进行解说系统评价,向量化方向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初熟期,更多成熟理论的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偏向沟通过程的探讨。
2.2解说概念
泰德(Tilden,1957)强调解说是一种揭示自然资源意义、信息以及与人类关系的交流过程,并为了最终改变旅游者行为。泰德(Tilden,1967)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沙普(sharp,1969)认为服务、教育和娱乐的升华就是解说。泰德(Tilden,1977)提出解说的核心要素包括:是揭示意义和关系的教育活动,是艺术,是对信息的进一步揭示,是鼓励而不是说明,同时强调解说必须将地方或主题与旅游者体验相结合。艾萨特瓦(Istvan,1993)通过把自导式和向导式解说系统作为自变量,游客获得的知识与态度值作为因变量,构筑了“人—解说者—解说对象”的概念性框架。普兰提斯(Prentice,1995)认为解说的作用是给人们传达一个地方的意义,从而更喜欢它,理解它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的积极态度,解说是用来提高对场所的欣赏,传达符号意义,促进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皮尔塞斯(Pierssene,1999)强调解说是从信息交流到游客获得愉悦感的整个过程。
2.3解说目的和功能
解说的目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解说内涵发展而不断扩展的。从心理学上,解说的目的就是学习。沙普(Sharp,1982)认为环境解说的目标应该包括:帮助听众对造访地形成关注、鉴赏和理解;实现管理目标;促使公众理解管理机构的目标和目的。柯奈普(Knapp,1994)认为环境解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提出了包括三个层次的环境行为目标的环境解说行为改变模型。苏珊(Susan,2004)提出解说是为了让人们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及意义,使观众与资源之间形成智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关联,从而鼓励人们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解说不仅能够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而且有环境和遗产保护、环境教育、管理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可持续性、政治教育等功能。奥利桑(Olson,1983)通过对比解说前后游客对保护区管理理念的理解和态度差异分析解说教育的有效性,证明解说对游客理解管理规则以及自我行为约束有很强相关性。卡伯(Cable,1984)定量分析了解说设施为旅游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汉姆(Ham,2002)的研究说明解说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性。阿克雷格·沃特(A Craig Wight,2007)分析了立陶宛20世纪左右黑色旅游吸引物固有的悲剧,提出需要从开放和明晰的历史角度进行解说和教育,从而提高对国家过去历史的未来接受力。
2.4解说系统构成
哈米(Hamin,2003)指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的莫哈韦沙漠地带需要新类型的解说计划编制,规划制定者应该本着保护的原则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艾勒(Allen,1974)指出,环境解说规划需要制定目标计划和衡量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评估技术。曼斯伯格(Masberg,1996)主张将生态旅游者
需求数据作为外部资料列入到解说规划过程中,从而产生生态旅游者需求评估新模型。约翰(John,1982)提出将计算机模拟程序和方法列入解说规划中。托德(Todd,2007)表明最近20年来解说规划使博物馆旅游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解说只注重知识,而如今规划者要考虑到大量复杂信息的控制,不仅包括我们有什么(what do we have)、我们如何展示(how do we show),而且包括我们如何为游客创造一段难忘的情感经历。
2.5解说媒介
对解说媒介的选择及效果研究比较集中在20世纪70到80年代,谢雷姆(Chenrem,1977)探索了口头和非口头解说对听众接受信息的重要性。尼古拉斯(Nichols,1985)确定了听觉的交流设备也是解说中最有效的媒介工具。汉纳(Hanna,1986)对可视性设备向游客传达的信息效果进行了评估。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指出在博物馆黑色旅游解说中,应该通过网络电子交互媒介和新一代电视成为真实旅游者,真正去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解说方式和手段正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2.6解说理论和方法
解说在理论上采用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在方法上则是试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最早的解说理论是泰德(Tilden,1957)提出的解说模型。陈晨(2005)提出了环境解说理论:泰德(Tilden)模式、“启发内涵”模式和卢卡斯的环境教育模型。社会学方面,克瑞曼尼(Gramann,1987)的亲社会行为理论、费什贝(Fishbein,1975)的理性行为理论、阿吉森(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默斯卡多(Moseardo,1996)采用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游客分类,并提出了遗产地解说思考模型。尤森勒(Uzzell,1996)用社会认证理论分析博物馆在促进旅游者场所感和乡镇遗产意识中的有效性。埃姆·斯蒂沃(Emma J Stewart,1998)在解说评价中引入了场所感理论。奥森(Olson,1983)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证明游客对保护区的理解与自我行为管理之间有很强相关性;卡伯(Cable,1984)利用旅行费用法等分析解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黄石楠(shiuh-Nan Hwang,200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活动参与、场所依附以及解说满意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7解说研究的重点领域
解说研究的重点内容有:解说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研究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等。凯瑟琳(Katherine,2003)评价了解说在达到达特摩尔(Dartmoor)国家公园旅游可持续目标中的有效性。伊丽莎白(Elizabeth M P,2004)分析了大珊瑚礁航海公园的环境解说计划在达到教育游客珊瑚礁环境和保护问题中的有效性。埃姆·斯蒂沃(Emma J Stewart,1998)将场所感理论作为解说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进而将游客分为探索者(seekers)、困惑者(stumblers)、受影响者(shadowers)和躲避者(shunners)4种类型。默斯卡多(Moscardo,1986)将游客分为思考的(mindful)和非思考的(mindfuless)两种,解说的目的就是尽量促进前者的形成。里安(Ryan,1995)先将国家公园内解说人员分类后,然后对比游客接受不同级别人员的即刻解说和数月后知识获取与记忆的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级别解说者的沟通技巧与效率。黄石楠(Shiuh-Nan Hwang,200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活动参与、场所依附以及解说满意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活动参与和场所依附都对解说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场所依附和解说满意度也有间接的重要影响。
2.8解说研究的其他方面
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提到当博物馆涉及到黑色旅游时,即与死亡、灾难和堕落有关联时,博物馆解说应该特别敏感。戴维·阿谢(David Archer,2001)建议澳大利亚将解说和营销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工具。苏珊(Susan,2004)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众投入与参与,设计一个系统的解说计划。戴维·尤森勒(David Uzzell,2000)介绍了《遗产和环境解说的当代问题:问题和前景》一书,重点包括解说的理论问题、解说的环境问题、场所感、热点解说、解说设计和评估的实践部分这5大部分内容。
3国内解说研究概况
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1994年到2007年的解说类论文有685篇,其中旅游解说类有41篇,环境解说6篇,博物馆解说2篇,解说专业课程类2篇,大部分为2005年以后涌现的。可见目前我国旅游解说研究虽然数量较少,但前景可观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总的看来,我国解说研究除了台湾地区有一部分研究外,大陆相关研究比较少,内容多局限在解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没有专门解说专著,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国内解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3.1解说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唐鸣镝(2006)认为构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其内涵框架有3个基本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认识对象和使用者通过旅游解说相互沟通,以达到景区在使用、教育、保护等功能上提升互动的目的。
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3.2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吴必虎(1999)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类,并对北京与香港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将北京旅游解说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式解说系统4种类型。王辉(2005)将旅游解说系统在
空间上分为交通导引解说、接待设施解说、景区解说、游客服务中心、外部旅游协作解说系统5部分,其中景区解说又包括软件部分(解说员、导游员、咨询服务等)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手册、牌示、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柜等)。冯淑华(2005)构建古村落旅游解说的3个子系统: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和空间游览线路解说。张静(2005)还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原则,将牌示解说分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和忠告牌示;解说方式分为文字解说、绘图解说、牌示解说、定点牌示以及导游等,并进行详细节点路径规划。周可华(2007)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目的地诱导型、导览解说、安全解说、说明型解说和管理解说系统5类,并提出“双筛法”的解说规划方法。
3.3解说研究新领域
如果只研究旅游目的地解说供应情况而不考虑游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解说设施未尽其用从而降低解说有效性,游客解说满意度较低从而减少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研究从旅游解说供应的角度已转向注重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案例地解说研究与对比,并正在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我国学者罗芬(2005)让游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作出有效性评价,针对黄山园内解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李幸蓉(2002)认为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从而对解说的需求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提前分析不同游客的背景资料,了解游客对不同解说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的更好进行。洪艳、陶伟(2006)从游客需求角度定量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并探讨了游客人口学属性、出游动机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4研究述评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外解说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案例地涉及历史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遗产中心等不同尺度,研究理论和方法相对较为成熟,并出版了专著,如泰德(Tilden)的《解说我们的历史》、戴伟·尤森勒(David Uzzell)的《遗产和环境解说的当代问题》等,给旅游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鉴于国内目前解说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解说规划和著作,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体系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合国内外解说相关文献,认为目前有待加强的领域有:
解说相关概念的界定。目前解说主要分为:环境解说、遗产解说和旅游解说。三者的区别目前没有学者进行详细探讨。我国学者罗芬(2005)指出,从旅游解说资源自然与文化属性的归属,其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可分为园外解说与园内解说;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可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遗产解说在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对少于环境解说,而在我国又几乎处于空白,因此准确界定三者的区别,并加强遗产解说的研究是解说研究的新趋向。
解说主要内容的深化。解说系统的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国外解说系统有效性的研究相对比较早,但主要是对比解说之前和解说后游客在自然区域的知识获取、态度改变和行为修正的变化,未来有必要加强游客在历史文化遗产地的知识获取、态度改变、行为修正以及情感依附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游客解说分类研究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是大都还停留在通过自己设计问卷然后人为地进行分类,由于缺少一定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臆断性,可见有必要引入成熟的理论方法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的研究主要是评估解说员沟通技巧的效率和沟通过程的可靠性,相对来说难度很大,所以相关研究成果少,仅见于里安(Ryan,1995)首先对国家公园内的解说人员进行分类,对接受不同级别人员解说的游客在刚刚接受解说以及数月后的记忆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游客前后知识获取与记忆存储的差异,间接检测不同级别解说者的交流技巧;满意度理论模型研究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国内有必要引进其他领域的满意度理论来探索游客解说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解说理论和方法的丰富。目前国外解说研究成果丰富,引用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管理学等领域,作为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热点的场所感理论和社会认证理论更是成为解说研究的新视角;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要有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旅游前后独立样本分析、旅行费用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强化了解说研究的深度。国内由于旅游解说服务的辅助性、隐蔽性、零碎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没能引起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致使旅游解说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欠缺,因此,要将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旅游解说的研究中来,为我国旅游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解说系统规划和实践方面应用。国外大多数景区都制定专项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特别注重从游客角度出发,应用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方便、全面、系统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解说服务。未来国内各景区有必要制定解说系统的专项规划,并不断立足于游客需求完善景区的解说系统。通过解说可以让人们意识到旅游区的重要意义,增长知识并真正欣赏到旅游区的潜在价值,产生强烈的保护意识和情感联系。各个旅游地要鼓励当地社区、旅游者、管理者、企业以及学者等的投入与参与,制定高质量的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完善解说设施,加强与营销的联合,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4.机房系统、会议系统方案. 篇四
活动地板在机房中是必不可少的。机房敷设活动地板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在活动地板下形成隐蔽空间,可以在地板下敷设电源线管、线槽、综合布线、消防管线等以及一些电气设施(插座、插座箱等);其次,由于敷设了活动地板可以在活动地板下形成空调送风静压箱。此外,活动地板的抗静电功能也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活动地板的种类较多,根据板基材料可分为:铝合金、全钢、中密度刨花板。它们的表面都是粘贴PVC抗静电贴面。
地面 铜条 铆接 铜条铆接 电阻<1欧姆 机房专用地
机房活动地板敷设高度不低于为0.15米,活动地板安装过程中,地板与墙面交界处,活动地板需精确切割下料;切割边需封胶处理后安装。地板安装后,用不锈钢板踢脚板压边装饰。不锈钢板踢脚板与彩钢板、玻璃隔墙互相衬托,协调一致,效果极佳,地板的铺设应该从机房入口处,往2边分散式铺设。
机房楼地面必须符合土建规范要求的平整度。地面抹灰应达到高级抹灰的水平。而且地面需要进行防尘处理。通常在地板下的墙面、柱面、地面均刷涂防尘漆两遍。全部水泥面均经刷漆处理,达到不起尘的作用。
在抗静电地板安装时,同时要求安装静电泄漏系统。铺设静电泄漏地网,通过静电泄漏干线和信息机房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端子封在一起,将静电泄漏掉。
活动地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A)抗静电活动地板板面;B)地板支承系统,主要为横梁支角(支角分成上、下托,螺杆可以调节,以调整地板面水平)。地板规格主要为600*600*25毫米。防静电地板的板厚公差应在±0.2mm/m以内;常温常湿下地板绝缘电阻应大于100kΩ,小于100MΩ;地板的均匀荷载应在1000kg/ m 2左右,集中荷载应大于300kg/ m 2。2吊顶工程
机房顶棚装修采用吊顶方式,选用微孔600X600*0.8铝合金板材;根据机房实际情况,先在梁下用防火石膏板做密封石膏板层,顶棚内作净化处理,在所有吊顶内上层均刷防尘漆两遍做洁净处理,可起到提高机房洁净度作用。顶棚上面应留有300~500mm的高度空间。
1、选用铝合金板材吊顶板具有以下优点: 表面采用喷涂,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干扰; 漆面坚固、经久耐用、外观历久如新; 经测试具有良好防火时效; 吸音效果良好;
易安装及拆卸,轻质、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尘、不吸尘、易清洗。全部吊顶安装均采用钢性吊杆结构,以保证吊顶的安全性、可靠性。
2、机房内的吊顶主要应具有以下作用: 可用来布置通风管道; 安装固定照明灯具及走线; 防止灰尘下落;
在吊顶以上到顶棚的空间做为机房的静压回风风库; 安装固定各类风口等。3墙面工程
墙面采用亚光水性水泥漆墙面,可以美化墙面,也可以起到墙面防尘防潮。特性:
1)使用清水为溶剂,无公害无异味,低VOC及引火危险。2)以清水为稀释剂,可大幅降低施工费用。
3)具有微光外观,涂膜坚固,外表美观柔和,且清洗容易。4)耐水性、耐碱性优良,不易变色。
4配电工程
配电系统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只有一个良好供配电设备才能营造良好的供配电环境,才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保障。
1.机房进线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
2.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
3.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设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
4.重要负载设备采用两个独立回路的供电方式。
5照明工程
监控室需要24小时人员值班,故需要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为配合整体装修,将采用6套600*600嵌入式灯盘为监控室提供充足的照明。
灯具选用亚光不锈钢三管格珊灯并带电容补偿:3*20W(600*600)
6接地工程
接地方法是采用等电位共同接地方式,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TN-S接地系统,交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分别取自电源供电线上的N线和PE线。
接地电阻一般都小于4欧姆。在工程中应越小越好。弱电机房采用金属接线箱汇接它们,做直流接地端子排供直流地设备端接使用。通过等电位接地母排来实现接地,放电间隙或浪涌电压抑制器等保护装置,以防雷击时接地装置电位升高,通过接地线反击电气设备,引起直流地电位较大波动而导致电子设备工作失常。
B会议系统
1、系统概述
目前,我们国家正致力于推动信息化进程。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支持了信息化工程。多功能电子会议室的建设已提到日常的议事日程,特别是电子多媒体投影设备及控制系统的产生更方便视觉交流,已成为多功能电子会议室必不可少的设备。这种为团体服务的新设施,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军队、教育、医疗、商业„„等部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缩短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愈来愈显示出优越性。
多媒体声像演示系统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集成各种现代化的声、像演示设备如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可视电话会议设备等,并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监控系统等相结合,为现代化会议提供多媒体演示环境和手段。本音、视频系统的设计是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保证系统配置具备一定先进性,以实现演示、会议系统现代化、多媒体化,满足召开较高水平的多媒体会议、进行专业视听资料阅览和举办一定规模、较高档次专业学术会议的需要。
2、总体设计原则(1)工程目标定位
满足目前使用的功能需求,使用当今先进的扩声技术,并能为日后的升级提供余地。力求突出系统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2)突出以人为本、按需设计、量体裁衣的原则 充分考虑会议室的使用特点和需求,做到量体裁衣按需设计。工程上采用主流技术(先进、实用、成熟技术)、主流产品(符合主流技术要求的常用成熟产品)。(3)设备品牌与档次的确定原则
满足系统先进性要求:在确保设备技术参数指标的前提下,选用世界知名品牌并通过多年实践验证,为广大技术人员所认同的高可靠性产品(系统)。并保持所选器材、设备定位的一致性。
考虑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及系统,达到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与先进性很好地结合。
追求最佳投资效能比:使系统达到先进水平,而价格并不昂贵。
3、会议室具体设计
主要实现一下功能:
扩声系统以保证会议语言清晰度为主要设计目的; 采用会议专用的讨论系统
采用商业空间环境使用之音箱(主要采用吸顶方式),使之与装潢环境相融合
使用最新科技之自动回授抑制器,提高扩声可用增益、抑制啸叫; 配置高分辨率、高亮度的投影机实现各种场合使用的标准节目源展示;
4、扩声部分的设计 4.1扩声系统
由于该会议室只需实现简单的会议扩声及媒体播放的功能,同时又必须保证会场音箱不破坏会议室整体装潢效果,因此在小型厅堂的扩声设计里面,采用吸顶扬声器这样的安装方式较为理想!
在音箱选型方面,选取主频音箱和吸顶扬声器,全频音箱采用高质量的二分频设计,由一个8寸的低音单元与一只1寸的高音单元组成,频率范围65HZ-20KHZ,灵敏度86dB,连续功率为50W,最大声压级达109dB。并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保证会场声场的均匀分布.4.2视频系统设计
鉴于目前投影系统设计国家尚未颁布相应标准,因此目前会议厅投影系统的设计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会议室建筑面积; 系统需显示的信号要求;
投影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实际安装许可;
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投影机主要有LCD液晶投影机和DLP投影机二类。DLP数码投影机为最新一代投影机,虽然在图像对比度、均匀度性能方面已超过LCD投影机,但在色彩还原方面还有待于改善,特别是高亮度的DLP投影机同样存在价格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LCD投影机是目前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投影机,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在支持高分辨率显示,还是在亮度方面均表现出优秀的性能,且价格及维护费用低廉,已成为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投影机。
综上所述,根据业主有关技术要求,并结合多功能会议室的主要技术及功能要求,采用以下配置构成大会议室视频显示系统:
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本着尽可能降低系统造价的原则,采用目前性能价格比很高的LCD投影机作为大会议主要显示设备。 会议室投影机采用前投方式。采用单面120″电动屏幕。
此方案基于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为根本出发点,在党委会议厅配置一台多媒体LCD投影机、一面120″电动屏幕及并配置强大的信号切换和处理系统,从而兼容展示来自各种信号源的信息。投影机的优良性能及真实的图像还原能力都保证了图像的完美无缺及获得良好和舒适的视觉感受。投影系统具体可实现以下功能: 显示LD、VCD、录像机及摄像机等各种视频信息; 显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
显示文本、图片、实物及照相底片等信息; 显示闭路电视和卫星电视的信息;
播发HDTV高清晰度视频信息(16:9模式); 配合现场摄像监控系统显示现场图像 可作为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的终端显示设备;
(二)施工方案
一、工程主要施工程序自我公司进入智能化安防行业以来,积累了丰厚的实际施工经验,根据我公司对安防系统工程的理解并结合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功能设计,我们认为,川北医学院项目将包括以下各项:
1.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现场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材料堆放地);察看现场并确定桥架和预埋管的情况;购进工程前期所需材料(如:管材、线材等)、设备、施工工具;
2.材料及设备的进场现场具备进场条件时,材料、工具进场,进场后及时填写报表送库房管理人及项目经理进行材料的验收、入库。如果现场不具备设备进场条件,要等现场具备进场条件后主要材料、设备才能进场;这一期间延误工程所造成的损失及工期由用户方签字认可。
3.管线的核实按照甲方确定的图纸和工程规范,按照已确定的方案进行线路的核查工作,并且一边核实一边进行自检工作;按进度填写相应的工程报验单或隐蔽工程报验单,报送监理部门验收;
4.进行管内穿线购进确定的线,报送建设方和监理部门验收,验收完后进行管内敷设;在穿线过程中按图纸统一编号,做好线标;如图纸无编号,自行在图纸上做出预埋标记及线号,防止配线时发生混乱;布线报建设方验收;
5.设备的安装准备购进确定的设备,报送招标方和监理部门验收;如果不具备安装条件,必须等到具备安装条件后再进行设备的安装;如因延误工期并造成损失由招标方及监理部门签字认可;设备安装完毕后报建设部门验收;
6.设备调试按照调试规范进行测试工作,在调试过程中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以保证调试通过;对调试结果进行整理并根据合同要求做好调试报告;调试完毕,提交完工签收单,请建设部门签字认可;
7.工程验收根据招标方、监理部门及参加工程验收单位的要求,做好工程验收的准备,及时做好整改工作;验收合格后落实验收报告,并请招标方、施工方及有关单位做出工程评价;
8.竣工资料工程竣工后要做出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工程概况、技术方案文件、主要设备清单、变更文件记录、竣工图纸、楼层配置表、地址配置表、调试报告等、设备说明书及合格证;资料要经项目经理及主管工程师签字认可;竣工资料交于招标方;
二.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能
1、施工组织机构根据长安10号小区监控和电讯外网工程的规模、特点,本工程施工实行项目施工法管理。组织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施工管理班子,全权负责本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班子优选有能力、有技术、有实际经验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该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及文明施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高效、科学、协调管理,确保本工厂质量优良,争创优良样板工程。
2、分工及责任项目经理: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班子,组织现场材料员、现场工程师、现场质量管理员、现场施工员仔细消化设计方案,充分了解业主的技术功能要求和特殊要求,全面掌握施工规范和标准,明确各方具体职责,对施工细节和施工进度作出详尽安排,并配合公司财务部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施工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协调项目业务人员,设计人员负责现场所需设备材料的加工和准备,特别注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管理。技术人员:具有大中型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设计、实施经验,技术知识、技能全面,负责组织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现场工程技术。
质检员:熟悉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程特点、技术特点及产品特点,并熟悉相关技术执行标准及验收标准,负责协调系统设备检验与工程验收工作。现场安全员:依照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在现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意消灭事故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有意外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通知有关人员,并作出事故调查报告。并要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自觉遵守业主制定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工程师:负责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把握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技术方面有关信息。现场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实施保管,按规定存放和发放,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统计工作。严格按照工程预算,合理使用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安全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负责巡视日常工作安全防范以及库存设备的安全。
材料员:熟悉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规格,负责材料、设备的进出库库管员:管理和库存管理,保证库存设备的完整。
会计员:负责项目中的资金流动和成本控制
三.施工规范与标准本工程选择国内标准为主,以满足技术和质量要求,故施工规范与标准是:施工依据文件及图纸: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
2、《中国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电气装查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
1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11、《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HYD41-2005)
1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3、国家或行业批准的相关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14、招标方提供的图纸、设计技术要求 四.施工组织和部署
1.施工组织和措施项目经理部分为若干职能部门,由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施工技术、计划、质量、安全、调度及施工变更、技术核定、交工资料整理和收集以及材料、机具、劳资、行政等管理。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主,以控制工程进度为辅,不断监督检查,以执行标准为设计依据,以工程验收标准为检验依据,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直至工程验收。
2.施工管理措施
2.1按项目法管理,采取流水法作业施工,提高工效,确保质量和工期。2.2强化计划管理,合理安排计划,定期做巡回检查工作,使施工计划各控制点的各环节及质量停止点的各环节受到全方位监控,确保工期和质量。
2.3强化施工调度,做好与业主、土建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单位配合,搞好服务,并主动争取和服从监理公司的监理。
2.4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消除安装、施工质量通病,并实行质量风险抵押。编制计划,实施按程序、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
2.5强化材料设备的采购、验收、检验、复检复验;不合格的材料、配件不得采购,不准使用,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3.组织部署及措施
3.1 组织部署由于工程时间有限、质量要求高、工程影响大,故此施工决策:集中优势兵力精兵强将,实行全面铺开,重点突破。抢时间、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实行施工流水作业。
3.2 组织措施以参加过大型工程施工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安装施工的基本力量,参加施工及安装。参施人员要组织培训、熟悉设计意图,搞好施工。抢工时期按二班制或12小时作业,保证工期质量。4.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措施
4.1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工程施工、安装将配合土建、装修确保长安10号工程的设备安装及使用功能,创全优工程、工程施工一次交验100%合格”。
4.2工程安全目标本公司一向以来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一般事故不得超过8‟,争创安全化标准工地。本工程安全目标为无任何事故发生,事故率为零,为实现安全生产,除必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外,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如下措施保障:
(一)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对工程安全工作负责。各施工队必须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并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有权及时予以处理,对违反操作规程及不安全隐患等随时纠正和处罚。
(二)工程中如使用有防火要求的材料必须为阻燃材料,防火等级必须达A类。
(三)工程开工前对全部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对未参加培训及学习不合格人员不准上岗。
(四)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保护装置;
2、正确使用电动机具;
3、使用临时电要注意用电安全;
4、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5、无证人员不能进场进行电气工程的施工与安装;
6、创造工程现场良好施工与卫生环境。5.文明措工、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
5.1文明施工措施为实现现场文明施工,贯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消灭违章”的要求,要求进入现场的施工队伍均应按照标准化工地的要求来进行。
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业主制定的有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2)、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人员必须带好安全防护器具。
3)、注意施工现场环境卫生,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和用火,勿随地吐痰。4)、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业主确定的平面布置图规划,机具设备、材料应按照制定地点安装或堆放,材料要有分类立卡,按手续领取;
5)、施工中的废弃物要及时打扫,干一层清一层,做到活完场清,保持现场整齐、清洁、道路畅通;
6)、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自觉遵守场容管理及有关部门规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穿戴整齐,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中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7)、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分片包干和个人岗位责任制; 8)、施工人员在工地期间不许打架、喝酒、泡工等;
9)、现场办公室要经常保持清洁、空气清爽,图纸等应整齐有序。10)、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场地文明卫生检查和督促工作,并按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5.2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要采取有准备的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粉尘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应该负责协调外部关系,施工单位、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现场,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袋装水泥、白灰、粉煤灰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在库内存放。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防止扬尘。运输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细颗粒散体材料时,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运时,以减少扬尘。
3)、除设有符号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1)、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噪声扰民。
2)、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3)、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加工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工艺6.施工技术措施穿线、安装专业队伍——负责本工程各子系统的线缆的布放、标记,负责系统中设备的安装。自检、测试专业队伍——负责本工程中各子系统的自检工作及系统的整体测试。
五.施工进度计划编排根据土建、及各相关协作单位的编制计划,来合理编制本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控制性实施计划,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要求,明确重点项目,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协调各工种的配合。及时编制各阶段施工计划,在各系统施工逐渐明朗时,组织施工计划人员编制总体的控制性网络计划。1.施工准备期 1)施工现场布置; 2)施工技术交底;
3)进行相关敷料的采购,并就该项工程确定安装计划; 2.施工第一阶段
1)对电讯外网的位置进行测量,划线; 2)挖掘机进场作业; 3.施工第二阶段 1)按甲方要求布放管材; 2)埋管; 3)砌弱电井; 4.施工第三阶段 1)开始布线; 2)对线进行标记; 3)安装设备;
劳动力投入情况大体如下:施工进度计划长安10号小区监控和电讯外网工程施工工作主要工期控制点如下
1)前期挖掘预计6个工作日; 2)管道敷设预计10个工作日; 3)砌井工作预计25个工作日 4)监控管线敷设预计25个工作日; 5)设备安装计划10个工作日;
6)整体系统调试工作,计划工期为5个工作日。本工程施工进度和工期接点控制是和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及其它工程紧密配合、密不可分的,智能化工程施工工作属于跟近施工,其工程进度完全取决于土建及装修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工期的控制要和实际施工中的情况来调整。
六.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技术要求
1)系统安装施工开始前,施工图纸、资料应齐全,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已经业主批准;
2)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所有布线和局部电路制作、安装、实行 “工厂化加工”;
3)工程使用的电缆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4)已安装好的布线系统设备、器件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造成损坏和污染; 5)布线系统施工中做好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中间验收,并做好签证;
2.系统设备安装方法
1)系统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应完好,资料应齐全;
2)所有设备安装的高度都必须遵照设计指明的高度;
3)配线箱、盘、安装应横平竖直,垂直误差、水平误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线缆敷设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1、线管配线前应消除管内的污物和积水;
2、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3、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5、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6、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米;工作区为0.3~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7、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8、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线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线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线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线缆的加强芯上; 七.施工组织计划内容我公司将会以多次担任过重大项目的项目经理担任长安10号电话和宽带系统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配备技术全面的工程师进行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工作,组建强有力的项目队伍进行施工。
1.系统概况长安10号小区一期工程共7栋楼,18个单元,电话和宽带网络系统共包括734户,工程内容为外弱电井后楼宇内部分电话和宽带系统设备提供和配线。
2.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任务是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内部交流、报告、程序合约等事宜。我方的项目经理将负责此项工作并完成以下任务:
2.1 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需求、工地具体情况制定项目进度; 同业主的主管负责人共同讨论工作任务以及合约赋予双方的责任; 落实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安全施工教育、持证上岗、文明施工教育;明确详细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的关键阶段,分配好双方的每一阶段的任务; 制定整个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计划。
2.2.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我方会指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领导项目组进行进度控制,包括设计、施工进度、材料设备供应、成本控制管理及满足各种需要的进度计划的编制、检查;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各方面的协调,经常性地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调整计划等。根据长安10号电话和宽带系统工程的规模,在内装潢施工前,项目经理会与业主、装修公司一起,商讨施工计划及彼此之间的配合,在达到共识后,为实际施工创造便利。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将经常与业主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进度、要求和问题,同时听取业主的要求,争取实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2.3 工程项目跟踪报告根据项目计划衡量、跟踪和评估项目进展情况;与业主的主管负责人一起,解决有关项目计划与项目进度的偏差;监督项目内容、进度及技术力量并随时作相应修改;定期向业主的主管负责人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需要业主帮助解决的问题;分析并检查有关修改的要求,负责项目修改过程控制。
2.4 服从管理和友好协调在施工过程中,我方施工人员将完全服从业主的管理。同时,我方施工人员会有许多与安装公司及其他单位结合作业情况,我方项目经理将在努力完成系统布线穿线的基础上,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积极配合其他单位进行施工,争取实现双方都有利的局面。
2.5 工程变更管理工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变更,为了对工程负责,我方的项目经理会根据变更情况相应填写变更单(不管是哪一方提出的变更),报业主批准并签字后生效,以免因工程变更影响工程进展和工程验收。
2.6 质量管理控制项目经理除了选用相应的国家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外,还以国际响应的规范要求对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质量进行管理、要求。我方项目经理将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督导自检、监理检验,对施工质量严格层层把关,确保施工质量。我方将对系统实行质保期施工保证。除人为因素(机械损伤及不可抗力)外,在工程完工后质保期内,我方将对所出现的故障,免费提供工程维修。质保期过后,如果需要维护,我方将仅收成本费。
2.7 工程项目文档管理我方项目经理将用严格的文档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文档实施进行明细管理。具体包括:工程原始资料、合同、项目分级计划、项目进度、项目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依据和规范、项目工程记录、文件收发记录、文件存档、会议记录管理。相关数据管理等。定期提交进度报告;每一个阶段提交一份阶段报告,并由双方项目经理签字认同;项目完成后提供竣工图纸及测试报告;我方将会提交以下资料:设备说明书;施工组织、变更及其它施工资料;培训资料;安装资料;竣工资料:全部设备验收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施工记录、中间验收资料、竣工图纸、竣工文件、测试记录等。售后服务资料:定期保养时间及项目、紧急维修的联系方法(包括电话、地址及与负责人联系的方法)。在工程完工时,我方将依据建设方要求,提供全部文件和竣工图纸,并按照建设方要求,提供规定数量的技术文件。
2.8 工程项目验收管理我方将以下列文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和办理移交手续的依据:工程合同;工程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各种设备说明书等)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测试报告;竣工图及竣工报告;我方项目经理部先进行竣工自验,合格后邀请建设方进行正式验收,通过后双方在接收函上签字。
5.监控机房装修方案 篇五
监控机房装修解决方案
机房装修系统,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划分的作用,不仅包括一般机房装修所需要的铺抗静电地板、安装微孔回风吊顶,还包括为放置机架、设备、服务器、显示部分等设备的预留空间。
机房工程是一个集合多个系统的系统集成工程,它主要包括:供配电管理系统、独立地线系统、专用精密空调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专用气体消防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特殊室内装饰系统等的综合集成工程。本系统根据“帝景园小区”的安防系统来设计监控机房的装修及机房配套设施建设,现详述如下
根据“帝景园小区”的建筑结构及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同时考虑机房管理及技术方面的要求,我们对机房作如下布置:
根据“帝景园小区”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个安防监控机房:
监控机房位置:“帝景园小区”的监控中心机房设在地下车库消控中心内;监控机房用途:“帝景园小区”机房作为安防智能化系统的监控中心;由于机房内有多个系统,必须考虑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做到合理、美观整洁,既要保证系统设备的可靠运行,又可以节约空间,方便管理。监控机房的划分
根据监控中心的要求和实际状况,将监控中心分成四个区域:设备区、显示屏区、系统操作区,工作区。
1、设备区:安放系统中的主机设备及电源等设备,所有主机设备均放在设备柜上,后面留有维修通道,主机房的进出口线及与显示区设备和控制台上设备的连线均从设备柜上引出。故在设备区要考虑进出线的管路,其位置一般在显示墙屏的后面。
2、显示区:安放在系统中的图像显示终端,由于系统中由多台监视器叠加成大屏幕监视墙,故需要大屏幕监视器架来安置这些监视器。
3、操作区:系统中所有需要操作人员操作的设备,均安装在操作区的操作控制台上。
4、工作区:管理人员利用本系统展开工作的区间。
设备区、显示区和操作区需进行一般装修,建议安装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的工程由业主自理)和简单的吸音功能,为中心机房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
为使监控室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杜绝噪音与废气,监控室必须采用隔音、排气、通风措施。该做法是将设备区与显示区、工作区隔离,并在设备区与工作区分别安装空调,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加速对流速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将监控设备产生的噪音隔离,污浊空气及时排出;使得工作人员始终能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下工作。(如下图)
5、监控室划分布置图
机房设计目标
A.环境要求:开机时温度22±2℃,关机时3~35℃
开机时湿度45%~65%,关机时40%~70%
变化率<5%,不结露
B.尘 净 度:粒度<0.5μM
数<1000DM3
C.照度:地面0.8M处>220LX,禁止使用电感整流器
主要工作区和基本工作区的平均照度应不低于250LX
其他工作区的平均照度为200~250LX
D.噪音:5点测试平均值<750DB
E.专用地线:直流工作地电阻<1Ω
交流工作地电阻<4Ω
安全保护地电阻<4Ω
防雷保护地电阻<10Ω
静电释放地电阻<10Ω
F.供配电要求:电压380V/220V
电压变动-5~+5
频率变化-0.2~+0.2
波形失真<±5%
主机设备供电单回路控制
器材选用安全可靠,考虑最恶劣情况的安全。
G.结构装修要求:
1.地板:全钢地板:集中负荷(CONC.LOAD)2560N
桁梁桡度(DEFLECTION)<2MM
抗静电绝缘值(RESISITANCE)1×105/1×109Ω
规格(SIZE)600×600×35MM
均布负荷(UNFORML Lord)44500(N/M2)
2.墙面:主机房达到半屏蔽效果
3.隔 断 墙:质轻易改,牢固安全,通透明亮
4.天棚以上地板以下:必须不会结尘,纳垢
5.地板以下:具有保温功能,布结露。
6.其它用材也必须做到:阻燃、绝缘、不起尘、抗静电、易清洗、无眩光。
系统组成“帝景园小区”机房建设分为二大部分
一、机房装饰系统
1.机房防静电地板系统;
2.机房吊顶天棚装修;
3.墙面装修
4.机房的门窗装修;中心机房的门窗一般由土建装修负责,但要求要配有防盗门。
二、机房配套设施建设
1.机房电源系统;
2.机房照明系统;
6.电信机房监控方案 篇六
1.2.3.系统概述 系统构成描述 监控装置功能描述
3.1 图象监控
3.2 消防告警与自动控制 3.3 防盗告警 3.4 防水告警与监测
3.5 直流电源系统告警与监测 3.6 交流电源系统告警与监测 3.7 空调设备的控制与监测 3.8 及时通知 3.9 通信功能 4.监控中心系统功能 4.1 图象、信息记录与查询
4.2 监控中心控制及对无人机房的遥控功能 4.3 管理中心对无人机房的遥测功能 4.4 报表功能 5 监控装置的设计简单说明 5.1 主控模块 5.2 通信模块 5.3 图象处理模块 5.4 数据采集模块
1.系统概述
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无人机房的环境远程监控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它主要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技术,构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监控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监控点的图形,了解监控点的信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构成:监控装置、传输通道、监控中心。如下图所示,采用电话网或者互联网作为传输手段以及分级的结构形式,可以做到地区联网、省局联网乃至全国联网。
本地监控中心上级监控中心电话监控工作站电话电话记录工作站记录工作站监控工作站图象监控工作站监控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通信服务器路由器通信服务器更大的监控网络电话网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监控装置1监控装置2监控装置N路由器路由器2.系统构成描述
监控装置暂提供一个两个电话接口,一个以太网接口;电话接口为合乎V.90标准的56K MODEM或者是ISDN 2B+D接口,为提高系统的可用度,一个为主通道接口,一个为备用通道接;以太网口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如果提供接口的话)。
考虑到无人机房在发生火灾或被盗时,可能所有的有线通信手段都完全中断,所以一定要有无线通信的方式,GSM短消息接口作为一个紧急告警的备用接口在下一步的开发中一定要加入。今后提供V.35、E1接口、DDN接口、FR、xDSL接口、等。
采用标准的IP协议,所以网络的大小和拓扑结构可以任意。通信服务器可以采用现在的电话或ISDN接入服务器或其他接入设备。地区互联、地区上联、省级互联、省级上联都采用电话网与互联网互为备份的形式,协议采用统一的IP协议。
由于采取上述的结构,一个管理中心从理论上说可以管理无限多个无人机房。而且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与互联网一致,不要另外的培训和学习。
下面介绍系统中各部件的功能:
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以下几个模块:通信模块、主控模块、遥测模块、遥信模块、遥控模块、图象监控接口模块。
通信模块提供两个电话或ISDN口及一个以太网接口,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与本地监控中心的通信服务器通信。还提供2个RS232/422/485接口,用于与其他的系统通信,如数控云台、智能UPS电源等。对于ISDN方式,可以采用D信道传输监控数据,用B信道传输监控图象。考虑国内的ISDN普及率不高,故还保留MODEM方式。
遥测模块主要采集模拟的量包括:机房温度、湿度,电池电压、电池工作电流、漏电电流,电源系统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设备温度,交流电源电压、电流、漏电电流,烟感工作电流等。采用12位A/D转换,精度高,通过软件的处理可以达到非常准确的结果;对于交流电源的参数采集还可以通过互感器直接采样,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交流参数。
遥信模块主要采集开关量,主要包括电源跳闸、合闸、各种开关的通断、设备的投入与推出、进水告警、门窗开关状态告警、门禁系统告警、强行闯入告警、消防系统报警等等。遥信模块还可以用来测量电网的频率。遥信模块采用光电隔离输入,抗干扰性能好,容易接线。
遥控模块主要是遥控灭火、防湿、电源电网的管理、空调的开启、控制摄像头云台等。遥控的工作模式采取两步完成,第一步选中要控制的对象,并返回对象选中与否的信息,第二步确认执行,这样大大提高了遥控的可靠性,比如控制电源系统;也可以直接工作,比如控制云台。
图像接口模块把图象系统融入监控系统中去,用户只要接上数字摄像头就能工作,包括交叉矩阵和一个H.261或H.263的编码电路。考虑成本、开发时间以及用户不同的需求,可以考虑放到下一步开发中。
主控模块完成对系统的控制,它由一个高速的RISC CPU 最小系统,系统有16M SDRAM,4M FLASH,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算、判断和控制;用户可以用超级终端进行现场维护和设置。
系统规模:
提供4路的图象、32遥信量、16遥测量、8温度、湿度。两路电话接口(V.90 MODEM 或者 ISDN),一路以太网接口, 还提供2个RS232/422/485接口。采用220V交流/48V 直流供电,内部的电源系统可以维持系统工作2小时以上,保证在电源完全丧失时,仍然可以工作。在一条线路被切断时,另外一路立即拨号到通信服务器告警或者通过以太网口告警。
通信服务器: 采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器,如A8010,至少可以提供30用户的同时拨入,通信服务器可以采取一主一备,也可以两个同时运行,当成本是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个。通信服务器除了提供拨号接入外还要提供用户验证功能。通信服务器可以自己购买,也可以采用电信部门ISP的拨号服务器。
监控工作站、图像监控工作站、记录工作站:
采用IBM PC,操作系统采用Win NT 或者 Win2000,分别运行监控软件、图象监控软件、图象记录软件、通信协议软件、数据记录软件、WEB SERVER 软件。监控软件和图象监控软件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但图象记录软件必须在至少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上24小时运行,它不单记录图象,而且还同时记录各种告警数据,开机后24小时运行。图象记录软件还提供图象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按照给定的查询条件对存储于图象记录工作站上的图象进行查询和播放。通信协议软件主要完成监控装置与监控中心的的通信。WEB SERVER 软件主要完成 WEB SERVER 和主页的动态刷新等,数据记录软件主要把监控装置的数据记录在标准数据库中。
监控软件与图象监控软件可以运行于同一台计算机上,比如监控工作站;图象记录软件、数据记录软件、通信协议软件、WEB SERVER 软件运行于记录工作站上。记录工作站两台互相备份,保证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连续运行。
软件系统采用IE标准界面运行,监控主画面可以采用地理分布图,在地理分布图上标出每个无人机房,放置注超文本链接,链接到下一级画面,可以方便地进入每个被监控无人机房的内部浏览信息,甚至可以浏览设备的信息。各种开关、标志、门窗、设备、电池等都被做成IE5的插件,只要把它们放在主页上,设置好它的属性即可。只要会作主页就能生成自己想要的监控画面,画面可以随意生成,方便用户应用。也降低用户对设备开发商的依赖。
在有紧急的告警信息到来时,系统会立即推出发出告警信息的机房的画面,发出声光报警,可以帮助监控人员找出问题,及时处理。而且可以拨通当值人员的手机或者呼机,通知当值人员。
用户只要运行标准浏览器就可以工作。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拥有相应的权限就可以监测机房。控制权只能在本地的监控中心,保证安全运行。
各种数据和运行日志被记录于标准的数据库中,支持现有的各种办公软件直接生成相应的报表。也给用户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容易嵌入到用户现有的MIS系统中,组成复杂应用。
系统提供接口,可以与设备管理系统接口,为设备管理系统提供原始的设备运行数据。系统工作模式:
系统处于一直接通的状态,把电话线路或者ISDN线路当作专线来用。该方式有些浪费通信服务器的资源,但有着良好的实时监控性能,对于要求高的场合必须采用。为了节省图象记录工作站的磁盘空间,图象可以采取一直记录和告警记录两种模式。
3.监控装置功能描述
3.1 图象监控
监控图象采用现有的可视电话,传输速率虽然比较低,但对于图象监控已经是可以满足要求了。系统最大可以有4路摄像头,系统的选通条件下工作,既可以节省带宽,也可以满足全方位观察现场的要求。
图象监控在现场(指被监控机房)有一条电话或ISDN线路,监控装置设有1-4路闭路电视像摄影镜头选通工作电路。可控制1-4路中摄像头中某一路工作。以便录像系统能全方位地观察现场实况。摄像头的数量可需要灵活选择,最少为一部,最多为4部。在56K MODEM或128K ISDN 的条件下,每秒中可以传输 8~12幅 QCIF 图象,基本满足监控的要求。如果增大图象的象素数目,则图象的刷新率要降低。
3.2 消防告警与自动控制
监控系统设有1-8路报警输入电路。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安装数量的传感器最少了1路,最多为8路。其主要作用于火灾、防水、防盗等报警。
消防报警和自动控制可以选用STC-1或者STC-2模块。
STC-1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完成8路模拟量、8路开关量输入和8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STC-2交流数据采集单元,可以完成一条三相电路的数据采集,可以根据机房的时间情况增加或者减少。STC-2同时还提供2路模拟量输入,6路开关量输入和3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3.3 防盗告警
当非法人员强行进入时,门窗开启接近开关发出声音报警或红外线报警器报警,同时监察系统立即向管理中心报警。管理中心接到报警时,立即弹出画面进行现场监视。管理中心判断是否进行110报警
监控系统发现通信线路受到破坏,则立即启用另外线路报警,防患于未然。3.4 防水告警与监测
监控系统设有1-8路湿度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可灵活地选取安装数量。当发生湿度传感器报警时,监控系统可自动地开动通风设备。当发生地角水位报警时,则开动排水设备。防水告警和监测可以选用STC-1或者STC-2模块。
STC-1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完成8路模拟量、8路开关量输入和8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STC-2交流数据采集单元,可以完成一条三相电路的数据采集,可以根据机房的时间情况增加或者减少。STC-2同时还提供2路模拟量输入,6路开关量输入和3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3.5 直流电源系统告警与监测
监控系统设有1-8路直流电压监测接口电路,可分别监测直流电压工作情况。如蓄电池电压,整流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以此监测供电系统是否正常。
监控系统设有1-8路直流电流检测接口电路,可分别检测三路不同设备的使用电流。当相应设备发生报警时,监控系统则可自动向管理中心告警。由管理中心派人处理。
直流系统告警和监测可以选用STC-1或者STC-2模块。
STC-1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完成8路模拟量、8路开关量输入和8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STC-2交流数据采集单元,可以完成一条三相电路的数据采集,可以根据机房的时间情况增加或者减少。STC-2同时还提供2路模拟量输入,6路开关量输入和3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3.6 交流电源系统告警与监测
监控系统设有1路交流电压检测电路,分别组成对主供电交流电源和备用供电交流电源的入口电源和用户出口电源电压检测,三套三相电压检测手段,可分别诊断出主、备供电系统三相电源的断相、跳闸、接触不良、保险熔断、欠压、过压及三相电压不平衡等故障。
监控系统设有1路交流电流检测电路接口,分别测出交流三相电源的输出电流和零序电流(供电电流采用互感器的工作方式)一旦发生供电电流严重过流时,则呼叫管理中心进行设备告警。由管理中心进行遥控断电或派人现场处理。当存在较大零序电流时说明交流供电系统存在接地故障,需报有关部门检查修理。
交流监控采用STC-2交流数据采集单元,可以完成一条三相电路的数据采集,可以根据机房的时间情况增加或者减少。STC-2同时还提供2路模拟量输入,6路开关量输入和3路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3.7 空调设备的控制与监测
监控系统可利用温感传感器自动地进行机房内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在正常温度范围进行工作。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可自动或管理中心遥控两种方式启动空调设备。
监控系统设有空调的入口电压(单相220V),入口电流测检接口电路和空调设备通电、断电控制接口电路。
这样在入口电压正常时,电流过小或超载时,则说明空调设备与电路有故障。如果长时间不制冷和设备严重超载时,监控系统向管理中心告警,由管理中心协调处理。
由于无人机房一向情况下实际使用面积比较小,采用空调的容量也有限,使用上述方法可基本保证空调设备的检查与故障判断。3.8 及时通知
一旦监控装置发现紧急告警,就会立即拨通当值人员的手机或者呼机,通知当值人员赶往现场处理。避免延误事故或者情况处理。
3.9 通信功能
系统的通信模块提供2路电话或ISDN接口,一个以太网口,2个RS232/422/485 接口,用于与其他智能设备通信。
4.监控中心系统功能
4.1 图象、信息记录与查询
系统采用先进的图象压缩算法,可以在计算机硬盘上长时间记录图象。图象被存放于一个文件中。有关图象的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这样用户可以按照各种查找条件进行图象的查找。
各种告警信息也分类记录于各种数据库中,各种信息除了在告警的情况下必须记录以外,每隔一个固定的可以设置的时间间隔,就记录一次系统的各种信息,目的是为了生成各种日报,也是机房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还提供系统运行的各种日志文件。日志文件是只读的。日志可以分类统计。日志文件包括的内容:系统的运行与退出、监控装置的运行与退出、所有的拨号记录、用户登录与推出、网络的运行情况记录等等。
4.2 监控中心控制及对无人机房的遥控功能
管理中心自身可控制可视电话接通与对应的录像机的开通。除此之外对无人机房有如下遥控特点。①可遥控某无人机房可视电话的接通与关闭,摄像镜头的选择。这样可使管理人员随时对某现场进行实况观察。
②可遥控某无人机房的消防灭火器的电磁阀的开通与关闭,以便人工摇控灭火。为了防止非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管理系统在进入此项工作时有操作提示和操作密码输入控制,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方能执行动作。
③可遥控某无人机房排水设备的开通与关闭。用于机房进水进行排水工作。④可遥控某无人机房通风设备的开通,以解决机房环境过湿等问题。
⑤可遥控某无人机房的空调设备的开通与关闭,可向无人机房的监控系统下达是否进行机房温度自动调整的命令。
⑥可遥控某无人机房开通和关闭红外线报警器的报警,门、窗开启报警,IC卡防盗门的非法开启报警。无人机房的防盗巨响声音报警等。这些遥控也需有密码管理。
⑦可遥控某无人机房IC卡门的开门与关门,这样可防止维修人员忘带IC卡或因外界人员破坏造成IC卡读卡器的损坏。而不能开门。遥控机房开门和关门也要有密码管理。
⑧可遥控某无人机房的交流电源的主备用电源设备合闸与开闸及主、备用电源设备的倒闸等。可遥控某无人机房的直流电源部分的合闸与开闸等,这样以配合火情、水情和现场工作人员维修工作。
4.3 管理中心对无人机房的遥测功能
管理中心对无人机房进行遥测,每一分钟进行一次数据记录,如果增加拨号接入服务器的数量则可以管理更多的无人机房。
管理中心对无人机房进行遥测主要参数如下:
①遥测无人机房的烟感、温感、湿度的上限参数,下限平均参数及异常报警参数与时间。
②遥测无人机房的主供电系统的交流的电压,备用供电系统的电压,交流供电流的上限参数,下限平均参数及异常报警参数时间。
③遥测无人机房的直流供电系统中电压、电流的上限参数,下限参数及异常报警参数与时间。④遥测无人机房的防盗、防水和各种设备工作状态。正常与否,发生报警的次数与时间。⑤遥测无人机房的IC卡门的工作情况,有无非法开门和开门次数等。
⑥遥测无人机房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参数。即每分实时监测各种参数。无人机房最多可保留7天实时监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对无人机房中不稳定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4.4 报表功能
可以生成班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能够分类统计各种告警信息、遥测信息,生成报表或数据库,供人工或软件分析设备的运行性能。
监控装置的设计简单说明 系统结构:
V.90MODEM/ISDNV.90MODEM/ISDN驱动CODEC驱动驱动驱动RISC CPUETHERNET16M SDRAMRS232/422/4854M FLASHRS232/422/485切换电路单片机STC-1警烟雾报警防盗报STC-2空调电STC-1灭火装置温度湿度源
5.1 主控模块
采用RISC的嵌入式控制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RS232/422/485,HDLC,E1,X.25等。系统设计为16M SDRAM 4M FLASH 和实时钟电路及电源监控和看门狗电路。为今后的通信和网络接口的扩充奠定了基础。5.2 通信模块
采用现有的MODEM或者ISDN芯片,设计主要考虑抗雷,抗干扰。与主控模块接口的通信处理器接口。
5.3 图象处理模块
图象的输入采用数字摄像头,经过驱动直接传给图象处理模块,图象处理模块经过选择电路,选择其中的一路图象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压缩采用H.261或者H.263压缩标准。压缩后的编码信息传给主控模块,经主控模块变成IP数据包,传给监控中心。
如下图: V.90 MODEM/ISDNRISC CPUETHERNETV.90 MODEM/ISDNRS232/422/48516M SDRAMRS232/422/485驱动4M FLASHCODEC切换电路驱动驱动驱动
5.4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采用单片机及其外部电路组成。通过RS232与主控模块通信,传输信息和命令。STC-1数据采集模块(以下简称STC-1模块)是我公司针对各种应用场合,研发的通用数据采集模块,广泛应用于消防、供水、石化、环保等各个行业,为大多数系统集成商和自动化公司、研究所采用,是一种具有极高性格比、稳定可靠的数采模块。
8路开关量输出,可以作为遥控、跳闸或者告警。8路开关量输入,也可以作为脉冲量输入。8路直流采样,可以接各种变送器。
两个标准485通信口,支持MODBUS或其它规约,扩展更加容易。贴片安装,无外部总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卡式导轨或螺丝固定,现场安装更加便
STC-2交流数据采集模块是我公司针对用户对于供水自动化控制、城市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热力网络管道自动化控制、油田集转油站、热水锅炉、工业蒸汽锅炉监控、水源井、扬水泵站远程控制而专门开发的通用数据采集模块,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和稳定性。
三表法测量准确测量三相交流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功率因数、零序电流等电参量
具有3路独立的开关量输出,可以作为遥控、跳闸或者告警 6路开关量输入,也可以作为脉冲量输入
2路直流采样,可以接各种变送器;也可以支持1-WIRE协议,用于温度测量 两路485通信接口,支持MODBUS或其它规约,扩展更加容易 FFT算法,可计算1-15次谐波
贴片安装,无外部总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卡式导轨或螺丝固定,现场安装更加便
当出现上述信号之一出现时即向主控室发出报警指示信号,等待主控室的控制命令: 1)接受到灭火指令后执行 ·切断空调系统电源 ·启动灭火装置
·回送已经执行灭火指令信号
2)接受主控室确认为误报时发出的解除报警指令 执行部分
执行部分包括:
1)切断空调电源的控制电路 2)灭火装置的驱动电路
信息交换接口
主要组织与通信接口的信息模式 1)发送报警信号(串行编码)
2)接受灭火控制信号(串行编码)3)接受解除报警信号(串行编码)
整个系统电源采用两级结构,220V AC/ 24 DC,24V DC /5V ,3.3V ,系统内部有一个小的蓄电池,在切断所有供电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工作2小时。
因为系统采用RISC CPU 和实时系统,价格略高,批量生产价格会有下浮,但功能极为强大,为今后的系统扩充和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归易控微网公司所有,并受到法律保护。
联系办法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广源闸5号广源大厦420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86-10-6872-6710 传真:86-10-6872-6710 网址:http:///
技术:tech@econtrolnet.com
技术支持: support@econtrolnet.com 市场:market@econtrolnet.com
7.园林解说系统的技术创新探讨 篇七
关键词: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被纳入旅游资源范畴, 解说系统作为传播园林信息的有效手段, 对于帮助公众认识和体验园林事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解说系统, 不仅可以丰富公众的园林体验, 增加满意度, 而且能让他们形成深刻的园林艺术观, 并最终建立起良好的园林认知度。但是, 纵观我国当前园林解说设施的实施状况, 大多停留在空泛的“说教”上, 缺少“说服”力, 以致难以实现其教育、服务等基本功能。因此, 革除空泛“说教”, 提升“说服”力度, 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园林解说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也为园林解说系统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 园林解说系统可为公众呈现可看到的、可听到的、可触摸到的、可联想到的园林信息, 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真切情景, 唤起公众热爱园林艺术的丰富情感, 使园林体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而实现由“说教”向“说服”的精彩转身。
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 使特定的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 以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1]。基于园林的信息特征及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 园林解说系统就是运用多种媒介传达园林相关信息, 帮助公众认识和体验园林事物, 并达到服务、教育、使用等基本功能的信息传播体系。近年来, 园林解说系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董文渊等 (2009) [2]以昆明翠湖公园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城市园林休闲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黄平芳、胡明文 (2009) [3]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南昌市天香园的旅游解说系统构建;陈咏淑 (2008) [4]、朱华晟等 (2010) [5]专门探讨了古典园林旅游解说系统的特征及构建;陶伟、杜小芳 (2009) [6]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例, 分析了旅游解说对游客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影响程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学者们一致认同解说系统对园林发展的重要作用, 但针对目前我国园林解说系统的有效性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意见, 普遍认为园林解说系统对园林环境的深层知识和内在规律仍然缺乏有效的解读, 不少学者还基此提出了诸多完善和提升园林解说系统的对策建议, 但很少从技术创新层面进行专门探讨。因此,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园林解说系统的发展现状, 以南昌天香园为案例实证分析园林解说系统的有效性, 并在此基础上, 构建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模式, 提出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策略。
2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基于天香园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为了实证分析园林解说系统的有效性, 笔者分别于2013年11月24日和12月7日两次对天香园解说系统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园区向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共180份, 回收有效问卷167份, 有效率为92.8%, 有效样本特征如表一所示。同时, 对于公众普遍表达的解说期望进行专题访谈。天香园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大道, 占地面积84公顷, 园区生态环境良好, 草、灌、乔、鸟类、盆景、民宅艺术融为一体, 形成独特的生态园林空间, 被誉为“鸟类的天堂, 盆景的海洋”。天香园目前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 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解说系统, 选择该园区作为案例, 对于研究园林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
调查问卷的内容是根据解说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公众的诉求, 主要从受众主体、媒介形式、解说内容、服务水平、导游素质、活动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7] (见表二) 。每个调查项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 即“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 分别给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 然后利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顺畅、有效的信息表达与沟通是增强园林解说系统“说服”力的关键。从调查样本情况来看, 园林解说系统的受众复杂多样 (见表一) 。由于他们的爱好、兴趣和知识体系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园林信息存在多层次的需求。而调查结果 (见表二) 显示, 天香园在解说系统的针对性 (A) 、媒介形式 (B) 、信息表达 (C) 等方面, 公众的有效性认同偏低, 分别只有2.4分、2.4分和2.3分。可见, 尽管天香园解说系统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标识、图文介绍等媒介可让公众自由地获取信息, 但毕竟目前大多数解说媒介受篇幅、容量限制, 其提供的信息量较为有限, 而且多数是静态的, 缺少趣味性乃至情境性。正因如此, 公众对天香园解说系统在空间布局 (F) 、植物种类及寓意 (G) 、造景艺术 (H) 和文化科学价值 (I) 等项目的有效性认同总体较低, 分别只有3.5分、2.4分、2.9分和3.5分。而解说人员往往缺少园林知识的专业化培训, 对解说教育也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 以致难以向公众提供满意的园林解说服务, 从公众对解说人员 (E) 的有效性认同结果 (3.0分) 可以得到印证。另外, 公众对天香园解说系统的科技应用及效果 (J) 也不满意, 平均得分只有1.9分, 也反映了公众对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充满了期望。
不难想象, 公众置身这样缺少科技元素的园林解说系统, 面对抽象的理论、陌生的情境、枯燥的表达, 必然无法获得个性化的服务和丰富的信息, 也无法“读懂”园林世界的魅力。可见, 园林解说系统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 注入新的活力, 增强解说的“说服”力, 从而提高公众的园林体验质量。
3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模型
3.1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目标
教育、使用和服务是解说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1]。对于园林经营管理部门来说,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目标无疑是为了实现教育、使用和服务三大功能的最优化;而对于公众来说,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目标则是: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园林解说系统, 以更加形象化的符号、更加专业化的方式来演绎抽象而又深邃的园林生态及文化内涵, 将园林世界以生动的形式、立体的形态表达出来, 让公众从中获得高质量的园林体验。
3.2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模型的构架
一般认为, 技术创新是企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 (工艺) 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8]。根据技术创新的概念、园林解说系统的内容体系以及自己从事园林规划管理的实践, 构建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理想模式为:在创新激励机制的推动下, 结合园林环境特征及公众的园林体验需求, 借助技术创新手段和相应的反馈、修正策略, 优化园林解说的条件和要素, 构建生动、立体、科学、高效的园林解说系统, 扩大公众参与的机会, 丰富知识展示的内容,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从而让公众获得高质量的园林体验。如图一所示。
4 园林解说系统技术创新的策略
综上所述, 园林解说系统要增强“说服”力, 不仅取决于公众的认知水平, 还取决于解说技术的保证。为了适应现代园林建设和广大公众认知的需要, 园林解说系统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扩大公众参与的机会, 丰富知识展示的内容,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以增强解说的“说服”力。
4.1 以技术创新为平台, 扩大公众参与的机会
园林解说系统作为一种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 只有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普遍的适应性, 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元素的注入无疑大大提高了园林解说的普适性, 但是, 当前的科技投入成本过高, 以致产品的普及程度仍然偏低, 而且普遍缺少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为了扩大园林解说的公众参与机会, 应以技术创新为平台, 加大研发力度, 降低技术成本, 力求使解说设备经济实用, 还可以采用“搭便车”的形式, 在手机、导航仪等既有产品上增设解说功能。解说设备还应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收入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差异化、专门化的设计和操作, 尤其考虑残障人、儿童、老人、非汉语人群等特殊人群的需要。比如采用智能导游机, 不仅携带方便, 还能自动根据观众的位置和需要确定解说的语言和内容, 使观众根据个人喜好享受个性化服务, 获得自己所需的完整信息;设备还可以通过VGA/CVBS连接到LCD显示器, 实现声音、图像、文字同步解说, 极大地提高园林解说的质量, 也满足一些听力障碍人士的需要。
4.2 以技术创新为窗口, 丰富知识展示的内容
展示园林知识是园林解说系统的重要内容。当前, 园林解说展示的园林知识普遍较为浅显和单一, 无法满足公众的求知需求。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 扩充和优化园林信息, 不仅要向公众展示丰富的园林知识, 揭示园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作用及其艺术品味, 而且要宣传园林建设的成就以及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 并介绍与园林相关的文化遗产、森林资源、低碳经济、健康养生、隐逸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使公众树立起“小园林, 大生态, 大文化”的思想, 增强生态文化意识, 提高生态环保技能。尤其要进一步开发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园林解说的动态化、网络化, 将园林知识准确、生动、全面地展示给公众, 并尽可能科学地解释园林环境的内在规律, 真正提高公众的园林认知。比如, 在园林的公众聚散中心、园艺展示平台、交通节点等地方配置触摸屏导览系统, 公众可以获得更丰富、更精彩、更符合个人需要的园林信息, 使园林解说系统发挥更好的解说效应。
4.3 以技术创新为载体,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高效顺畅的传播媒介是实现园林解说效用的关键。要提高园林解说系统的信息传播效果, 就应以技术创新为载体, 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在硬件设计上, 应严格遵循生态规范与标准。比如, 解说牌示要做到安全环保, 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尽量采用吸声、防腐、防反光的高科技环保材料, 造型上应具有空间的美感和时间的连续, 体现艺术性和独特性。在软件设计上, 尽量使信息传播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备, 尤其是在人机之间实现互动交流。比如, 采用声光电技术进行特装布展, 可奇妙地展示多姿多彩的园林情境, 让观众身临其境, 在惊喜中获得了真切、亲切的享受, 从而达到深度体验的效果, 有效实现媒介—观众—解说者之间的园林信息沟通与情感牵动。甚至还可尝试开发解说机器人, 通过计算机控制, 让机器人一边进行解说教育, 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还可以现场解答观众的提问, 使解说生动有趣, 产生极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5 结束语
园林解说系统的精彩转身, 是技术创新与园林建设的完美融合, 是认识深化和实践深入的结晶。我们相信,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下, 我国园林解说系统必将注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 为公众营造起生动、立体的园林景观, 从而实现由“说教”向“说服”的精彩转身。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董文渊, 邹彪, 赵敏燕, 等.翠湖城市园林休闲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 2009, (01) :53-55.
[3]黄平芳, 胡明文.生态文明:旅游解说价值的新取向——兼谈南昌市天香园的旅游解说系统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02) :122-126.
[4]陈咏淑.古典园林旅游解说系统探讨[J].社会科学家, 2008, 132 (04) :99-102.
[5]朱华晟, 付晶, 吴骏毅.中国古典园林旅游解说系统改进——以苏州拙政园为例[J].旅游论坛, 2010, 3 (06) :687-691.
[6]陶伟, 杜小芳.旅游解说对园林遗产地游客的影响研究——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例[J].热带地理, 2009, 29 (04) :384-388.
[7]黄平芳.旅游解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02) :110-115.
8.通信机房接地系统的设计探讨 篇八
【关键词】 通信机房 接地系统
前言
接地系统是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机房及通信设备的良好接地,为通信网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本文详细介绍了通信机房接地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对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
1. 接地系统组成
接地系统由大地、接地体、接地引入线、接地汇流排、接地配线、接地点汇集线组成。
1.1地
大地,即一般的土壤,有导电特性,且有无限大的电容量,可以用来作为良好的参考电位。土壤的导电特性用电阻或电阻率来衡量,其主要取决于土壤类型及颗粒大小、含水量等。
1.2接地体
为使电流入地扩散而采用的与土壤成电气接触的金属部件为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钢材,其规格要求如下:
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mm;
角钢:应不小于50*50*5mm;
扁钢:应不小于40*4mm;
圆钢直径:应不小于8mm;
接地体也可采用石墨电极、混凝土包封电极等。
接地体之间的所有焊接点均应进行防腐处理,尽量避免埋设在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区域。
1.3接地引入线
把接地电极连接到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成为接地引入线。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4或50*5镀锌扁钢,应做绝缘防腐处理。
1.4接地总汇集排
接地总汇集排可用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安装在地下室或底层,距离墙面(柱面)宜为50mm左右,汇集排安装在电力室。不同金属材料互联时,应防止电化腐蚀,接地线不得使用铝材。
接地总汇集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确定,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铜排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1.5接地配线
把必须接地的各部分连接到地線排或地线汇流排上去的导线称之为接地配线,接地配线的选择和安装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5.1直流电源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电压降确定;
1.5.2各类设备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电压降确定。
1.5.3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并应做防腐处理。
1.5.4严禁在接地线、交流中性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1.5.5严禁利用其他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1.5.6由接地总汇集线引出的接地线应设明显标志。
1.6接地网络
接地网络主要有两种形式:星形连接、网状连接。
采用星形接地网络的系统组成相对较小,所有设备及进线于一点进入系统。星形接地网络的单电接地结构可以避免环路电感,由于单点连接,因此闪电产生的低频电流不能进入信息系统;同样的,系统产生的低频干扰也不会有地线电流产生。这种单点连接方法对于运用浪涌保护设备抑制过电压也是一种理想的保护方式。
采用网状连接的系统组成相对较大,设备间有许多连线及电缆,设备及进线于多点进入信息系统。网状接地网络对于高频信号来说具有很低的网络阻抗,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在信息系统中相邻设备间的高频电磁干扰。
2. 通信机房接地方法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的接地、机房的接地、铁塔的接地与天馈线系统的接地等几部分组成。根据机房、铁塔的情况不同而略有不同,下面分几种情况分别介绍。
2.1供电系统的接地
供电系统的接地,应从室内地线汇集排上就近引接。室内接地汇集排一般由1*95mm2规格的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由机房接地总汇集线引接。
2.2机房及铁塔的接地
地面集成仓机房及铁塔,一般由集成仓厂家在建仓之前即做好机房的接地系统,由40*4扁钢从接地体分别接引至室内地线排及室外地线排,其中,室外地线排用热浸锌钢管保护,室内电源设备及通信设备的接地由室内地线排接引,室外设备及天馈线系统的接地由室外地线排接引。
楼层站或位于楼顶的基站,可由1*95mm2规格的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由建筑物地网直接引接。同理,室外地线排及室内地线排需分别引接。
2.3天馈线系统的接地
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如下三点接地:
第一点:馈线顶部(1/2吋和7/8吋连接处)就近连接至避雷带上;
第二点:馈线中部就近连接至避雷带上或室外地排上;
第三点:馈线尾部(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连接至室外地排上。
3. 接地线的布放
接地线的布放在工艺及外观上有一定要求,如下:
3.1机房内设备接地线应从室内地线箱或厂家自带地线排上引出。
3.2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
3.3多股接地线与汇流排连接时,必须加装接线端子(铜鼻),接线端子尺寸应与线径相吻合,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汇流排(汇集线)的接触部分应平整、紧固,无锈蚀、氧化,不同材料连接时应涂凡士林或黄油防锈。
3.4一般接地线宜采用外护套为黄绿相间的电缆,大截面积电缆应保证接地线与汇流排(汇集线)的连接处有清晰的标识牌。
【机房监控系统解说】推荐阅读:
机房监控系统解说--温湿度篇11-06
机房温度监控系统方案10-26
机房环境监控报警系统08-22
系统机房运行日志10-2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11-20
机房消防系统解决方案07-01
论广电网络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技术安全08-16
深圳市公安局技侦科技大楼机房系统设计12-08
机房整合规范06-10
中心机房建设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