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2024-06-13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共12篇)

1.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一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验,提出了一些新教法:切实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围绕教学大纲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一切有益 的社会活动,开发学生“多维”形式,解决学生写作畏难的问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 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 “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 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 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 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 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 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 、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 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 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 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 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 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 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 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 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 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 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 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 ―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 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 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 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 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 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 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 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 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 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 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 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 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 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 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 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 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 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 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 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 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 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 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 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 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 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 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 ,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 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 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 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 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 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2]下一页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 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 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 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 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 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 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 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 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 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 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 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 ,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 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 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 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一)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及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 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 、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 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 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活动内容:1. 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受社会主义现实 教育,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2.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的怎 样地位,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3.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获 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4.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 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5.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 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6.参加市区少年宫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发展 学生的个性特长;7.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节、假 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父母更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沟 通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9.“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有自己的兴 趣,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二)校内课外活动

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 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 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 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 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 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应要 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 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 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 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 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 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 起到督促检查作用。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 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 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学生自办小报,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 进,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低要求到高要求。4.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 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 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 ,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5.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 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 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等教育。“红旗下的讲话 ”、“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机很 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具备了方便的条件,教师积极引导,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 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6.竞赛。中学生往往 有上进心,不甘落后。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实验证明,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 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竞赛优于团体之间的竞赛。语文的竞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查字典比赛,汉语拼音 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诗歌散文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应有计划地开展。赛后 要总结评比,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 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 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另外,开展课 外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 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要注意的是, 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要防止和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 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 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 也就达到了。

上一页[1][2]

2.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二

进行实验不单是有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烈的兴趣, 物理的实验教学如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 是中学阶段里的基础教学重要的部分之一, 实验操作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物理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 教师该用什么方法, 才能激起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比如, 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例如, 在谈到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可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学校实验室里的水缸, 让学生轻松轻松, 借机带一些必要的小工具 (如硬纸片、塑料、橡胶等) , 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作示范, 比较它们在水里面的动静;或者是下载些相关的视频 (比如各种游船、或是其他的一些媒介) , 再加上些精彩的动画画面或是歌曲什么的, 最好是学生平时都喜欢的或者非常流行的,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出浅入, 制定个性化学习机制

对于初中生来说, 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 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 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得把他们带到实验中来, 让他们闻有所悟, 学有所得当然,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法, 这要求学生自己自定学习计划。

例如, 在研究物态之间的转化时, 可以提前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必要的知识预备, 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 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以及对此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 提出他们的要求 (如果条件可以的, 建议尽量满足他们所有合理的要求) ;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做出相应的处理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 比如将冰放入各种温度不等的水中, 看他们的反应程度, 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 由于水温的不同, 而冰块在水中的融化过程和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有所得,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有的物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 没有把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才能达到物理学科的最优学习效果作为物理教学者, 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关系, 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物理所蕴含的学科奥妙, 就必需得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所以, 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那么, 应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 教师在每次实验前, 可先给学生讲解实验仪器如何正确的使用, 再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规程里, 不仅要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 而且要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其次, 教师要加强指导的作用, 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再次, 要处理好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关系学生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能, 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 验证运用所学的理论;最后, 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原理指导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 而且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化繁为简”, 这样更加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 在试验电阻的大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明各种用电器的用法及其用途之后, 给学生演示一遍, 学生再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安全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疑问, 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做出处理和指导, 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总结, 得出概括

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以后,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 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 要求学生写成实验总结, 即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通过实验之后把自己所悟所得做出的总结写出来, 记录他们在试验中的乐趣和感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做出总体的评价与纠正。

例如, 在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按照平时习惯, 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 按照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 (学生可自由创新) 并且记录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建议在下一堂物理课上, 先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状况和出现的一些现象, 让不同小组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吸取有点, 以此来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再接再厉。

在实验中, 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里所出现的每一个现象学生只有在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之上, 才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能, 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不仅能够对教材知识深入地了解, 还能通过对实验操作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不同于物理概念课的教学, 作为物理教学者来说, 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而且重在培养初中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它是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3.试探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6-01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和参考物,将既有的经验与知识、概念相联系,进而在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该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教学意义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的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其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的运用好这一优势,积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游戏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游戏,创设轻松的教学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样通过趣味游戏的引导,在加强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语文情景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挖掘其潜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让其求知欲不断扩大,还能够开发其探索能力及批判意识。疑问作为争论的出发点、导火线,有了困惑,才能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坚持己见,敢于争辩。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立足于课本,在导入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教师布疑启思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加强交流讨论,主动去学习、消化、理解其中的知识和道理,然后教师进行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疑问,解开思路疙瘩,这是理性认识的升华。此外,教师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再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学生寻求答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生活感知

生活犹如海洋,其中包含着各种知识和学问,关键是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的慧眼,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怀,背负着时代的印记。有些课文,其内容距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在,从而给他们理解文本带来了思维上的障碍,学习起来自然也就觉得抽象,晦涩难懂。对于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深化理解,深入感知。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我们可以先不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场景,接着教师又借助音乐进行朗诵,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如临其境的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使得学生离作品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渐渐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丰富。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我们应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黄河颂》,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到过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情境,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学生感受得真切,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

总结: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并且应该合理使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法,不断的创新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小青.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4.教学生学会“试探” 篇四

数学教育效率的提升建议

 

1.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准备得很充分,采用图片、测量工具等各种辅助教学器材,但是一节课下来,教学效率却是很低的,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很少。其主要原因是老师只是按照备课簿上的信息死板地讲解,而没有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老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却没有重视学生“怎么学”的环节,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其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1.2缺少合作式及探索式学习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调动起来,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1.3课堂提问单一,缺乏系统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老师会不厌其烦地问“对吗?”、“你们同意吗?”,还有的比如“为什么要选择A而不选B?”等问题。这些问题过于单一、思考价值比较低,会严重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也很低,学生总是重复着低层次的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1.4时间安排不合理良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复习、新授、练习、验收等几个过程,他们的时间比例为1:3:3:1.有些老师为了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一大堆情境,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不足。还有些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反复地重复同一个问题,浪费过多的时间,也是低效率的一种表现。

2.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2.1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只有时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才能增加老师的责任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被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更强调老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该由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被老师取代了,导致教学行为严重扭曲,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才能受到束缚。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求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老师作为教学主体,其主要作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锻炼他们的观察、操作、表述能力。

2.2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从实际出发,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将数学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实际的场景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其数学应用的意识。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能增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如此循环,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2.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新课标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个体性的指导,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使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有实际意义,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数学应用经验。

5.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五

在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中,语文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开始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它们与语文单元教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都是语文单元教学中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将单元目标恰当地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变单向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统一,都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以高中语文第四册议论文第一单元为例,谈谈本人采用的几种方法:

一、预习法

为了形成主动读书、自觉读书、学会自己读懂书的局面,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规定为“预习课”(或称为预习法)。基本步骤有四:

1.课题查读。要求把握课文文体,了解作者生平(包括姓名、生活年代、籍贯、代表作品、风格等),探求作品时代背景与单元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时,同学们主动查阅有关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文献,初步了解《改造我们的学习》、《个人与集体》以及《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在当时的指导作用及其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2.字词认读。在高声朗读每篇课文的基础上,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掌握不准的字词、课文有关的注释和词语表等,以查字典、抄写词语、在课本上做眉批和注音等方式,达到在特定语境中进行音、形、义的辨认。例如翻阅到该单元中“钦差大臣”一词时,同学们指出其中“差”字有四种读音,并联系“差强人意”一词的读法及含义,既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知识。

3.结构识读。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比较单元课文层次结构的异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确是一篇标准的议论范文,其结构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相符合。但《个人与集体》为什么分为两大部分呢?同学们发现,原来课文为节选,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的结构完全符合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单元)的结构,为深入分析课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4.信息析读。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学会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基本要求是:能用百余字写出课文的内容梗概,参考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选择精彩语段,进行质疑辨析。

事实上,“预习法”的四步骤,也即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教是为了不教”,从“单元目标定向”开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人以为,只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法与学法并重的教学方法,才可能到达“由扶到放”,最后“不教”的境界。

二、例证法

语文教材采用“课文”作“例子”,主要不是验证知识、推导知识(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而是为了由“例子”带动其它相关的内容,充分动用归纳思维,由已知推向未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四册议论文第一单元教学时,我首先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第一部分(“肯定成绩”)为例子,从词语辨析、语段分层到内容理解、论证方法分析等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讲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该例子的分析方法,联系本单元其它语段展开讨论。在采用例证法的过程中,从思维训练着眼,语言训练入手,注意先后有序,重点突出,疑点明确,反馈及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比较法

同一单元的课文自然是因为“同”而组织在一起的。如果说运用“例证法”可使同学们举一反三,求得“大同”的话,那么,运用“比较法”则可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它们的“微殊”。前文“预习法”中“结构识读”提及结构不同是从选材角度入手,抓住整篇文章的特点。这里我们还可以从论证结构角度比较各语段的差异:有的是并列式,有的是对照式,还有的是层进式,还有的是总分式。我们还发现,议论文的第一单元侧重于文章内部思维结构的比较,而第二单元则侧重于语言特点的体现。在了解共性的前提下去抓住个性,在整体之后,深入分析局部,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变得科学有序,深入扎实。

四、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开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前例“语段分析”《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一部分,第一句话“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二十年”是分论点,第二句话概括回顾“幼年”时期与现在认识上的差距。按照一般思路,第三层则可根据“幼年”与现在的时间顺序具体阐述其重大意义,而文章为何从“一百年来”的时期入手?同学通过对全文的把握,语境的分析,发现该文无论从重要性正面论证,还是从必要性反面分析,甚至对比阐述迫切性时,都是紧扣“现状、历史和理论研究”这三个方面。有同学指出:“该文中心就是反对主观主义的坏学风,所以不能割断历史看待我党的成长发展过程。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的具体体现。”大家都信服地点了头。课堂上师生之间谈谈议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交换意见,互换信息,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五、达标法

“达标法”,即是让师生对自己教与学的结果进行测检。前面已提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这里提到的达标,自然是指能使师生产生某种观察、测检得到的行为变化。如高四册议论文第一单元的结束课上,从议论文体出发,学生自读《错字小议》、《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之后,教师以知识短文“修饰词句”、“段内层次的调整”两点要求,请每位同学具体修改一篇作文:找出毛病,分析病因,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学以致用,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做到了学有目标,查有依据,同学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住文章本身的具体内容,而在于把所掌握的方法、技能运用于“语文课”之外。达标法的目的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以为除充分利用现行课本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外,也不妨对现行安排的单元作些合理的重新分配。例如第二单元的《反对党八股》,早几年把它作为自读课文,不失为妥当之举。在第一单元结束后,我让学生们按四人小组形式,以该文为研讨对象,各选一个专题集体备课,最后推选代表上台讲析。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单元学习方法,又引导学生向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自学习惯培养等方向努力。

6.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六

河池市大化县 大化民族中学 韦敏兰 内容提要:

高效课堂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它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英语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小组合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组织高效的英语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听中求知、说中悟理、读中生趣、背中有悟和写中有感。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表现在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英语教学 教师 学生

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达标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它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游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因此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

1、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英语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上的矛盾,并就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境,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2.英语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情感层次,而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哲理和情感不一定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应。在谈到George Mallory为登上世界最高峰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曾在1922年两次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明知这一行动的危险性,为什么在1924年还要再登,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我进一步引导,我们如何来评价他的这一举动?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都认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生。为了让学生将这一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布置了课后习作;My Dream。

3.小组合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在英语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学校搞课改的一个倡导要点。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差,都来自农村,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课堂上,学生睡觉的,不听课的,搞小动作的。学生平时违反纪律的,爬墙的,逃课的,打架的大有人在。我们改革的目 标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也就是老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唱歌,跳舞,书法,会话,交际,要让在课堂上从不发言的学生能开口说话。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好好的运用。

二、组织高效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1、听中求知

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我将一篇文章分成A、B两部分,把学生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和B组学生分别听故事A和故事B。然后在原小组内将故事完整叙述,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如“Cody Saves the Baby”。这种听故事的方法打破了“听后对答案”的传统听力训练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2、说中悟理

课堂中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锤炼思维过程,促使情商和智商的发展。现行英语教材在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时确定了“一单元一话题”的模式。我就设计了围绕本单 话题的课前“热身”活动,“热身”活动形式可不拘,丰富多彩。我采用自由辩论式,让学生有话可说,下一步学习做铺垫。在“The Traffic Accident”中,“热身”讨论围绕“紧急营救”这一中心,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发事故,如碰伤流血、开水烫伤,食物中毒等。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检,帮助组织学生就以上事例作出简要说明,以及应有的举动,并知道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3、读中生趣

读是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速读、精读等,但我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并打印在不同的纸上,每个学生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要理解和记忆自己所读的这部分内容,并要准确的讲述给其他小组成员听,还要注意倾听和理解其它组组成员复述的部分。通过共同分享各人所获得的信息,各小组口头拼成一篇文章。故事拼得而准确的小组获胜。这种活动将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口头表达自然地融入阅读活动中,将无声的阅读和乏味的听力变为听、说、读多项技能相辅相成的趣味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效果。

4、背中有悟

背是给写提供了基础,每一个单元都有3A部分,3A是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的运用,我主要引导学生熟读后,让他们理清思路,自己探究,然后他们跟同桌探究学习,把3A背下来,给后面的写作提供基础。

5、写中有感

写是课堂教学中的迁移和内化的过程,写更能体现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我设计了同步写作活动,并将每一步骤具体化、细节化,做好信息交流,做好布局,板块的设计。要求学生写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启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学了“The Man Never Gave Up”之后,学生们对爱迪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完后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三、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中,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这就是我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挥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的一个方面,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配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力争做到人人参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视听感受明显,对学习更为投入。通过购物的真实场景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我通过 8个学生每人分别拿着一件新衣服,也就是8个新单词,配合音乐,演模特时装表演 引出本节课新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y’re 9 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 shorts? They’re eight dollars.呈现新句型后,老师就指着新衣服教新单词,学生跟着读,随后就由模特教单词,学生跟着读,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老师教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y’re 9 dollars.接着就由模特教句型,学生跟着练,气氛更加活跃。给学生注意单词,就给学生自觉到黑板地下自由写单词,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Free talk进行探究---怎样询问价格,How much are„,They’re„,How much is„,It’s„让学生站起来探究讨论,然后分组对话,学生的积极调动起来。加上巩固练习,做练习时,也是让学生自主到黑板底下写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购物超市,让两个学生当老板,其他学生演顾客去购物,这样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学到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给学生们足够自由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真正实施“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在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能促进使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一种是暂不评价,即在学生得出答案时,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我会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提出问题,常可引起师生之间热烈争论,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对老师和教材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在思辩中解决问题,在矛盾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另一种评价是“归谬法”,就是当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结论有什么不妥时,为了让他(她)有一个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寻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否定自己,从而获得真知.学生在这样的否定中探究着什么是他们该学的。延迟评价,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却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间。这个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3、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开展到课外,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学了“Shopping Ohline”后,我引导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学习,学习如何网上购物。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通过多种渠道查资料,找信息,补充课内的知识,并进行公开发布,共享获得新知的喜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即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也是改革封闭、僵化的学习方式的有力措施。

7.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七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 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特征。作为传承记忆手段之一的故事, 其借助于口头传播, 可以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价值观念、民族文化加以传递——这样的作用往往有着“历史记录”的意义。但故事与历史相比, 其往往更注重描述事件过程, 并对其趣味性、生动性方面加以“锤炼”。故而更加能体现教学效果, 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 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往往更加符合故事性教学方式。由于其求知欲旺盛, 故而很容易记住故事, 记忆一些抽象性的概念也正好可以采取故事教学的办法。调查显示, 讲故事的授课形式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 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于故事来做到“事半功倍”。

2. 讲故事能使复杂、抽象变为具体、清晰。故事的特色在于将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叙述, 尤其是能够生动描述细节。借助于历史故事, 能够把很多传统方式讲解的历史课中难以记忆的内容有效地变为故事情节, 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记忆。而在对故事的理解过程中, 学生往往可以“不知不觉”地重现历史事件场景, 从而加深理解。

3. 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人类往往会用神话故事解读难以追溯的历史, 而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人们很习惯借助于故事来进行记录。为数不少的历史故事一方面体现了事件过程, 另一方面也穿插着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对人物、事件的评价。甚至可以说, 讲故事也属于传授知识、经验的手法之一, 也正因为此, 故事方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引入历史故事教学中同样也需要遵循原则, 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充分掌握了解课程内容, 从而选取历史故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者。选取时也应兼顾其趣味性和真实性。以此来在保证故事实际性、合理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去结合历史与现实, 以求真正做到生活中“以史为鉴”并对上课的效率加以提升。同时, 选择故事的过程中还应讲究针对性, 以求真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 并不失时机地提升其独立思考、思辨方面的能力。

三、历史故事的分类

1. 按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分。目前, 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以历史研究学中“分期理论”作为基础, 将历史以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阶段来划分。为此, 也应将初中历史故事同样按照上述方式加以划分, 从而不至于混乱。

2. 按故事的中心内容分。历史故事一般可分为“人物中心型”和“事件中心型”两种, 前者多以故事主角的经历来展开事件,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听者了解特定的历史人物, 并从人物的角度来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国民的状态。后者则讲究对事件过程和细节加以描述, 主要对历史客观性、真实性加以强调。而这样的故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场景, 并在其间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

3. 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分。此方法可以将故事划分为史实性、传说性、虚拟性三种类型的故事。一般而言, 初中历史教学中多采取前者, 然而因为各种故事往往都有着夸张和虚构部分, 其中很多细节真实性根本难以证实。所以教师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整故事内容 ( 前提是保证整体合理) 。由于这样的故事来源在于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其中情节和人物都有据可查。故而教师可以对其叙述方式在讲述时做出相应调整, 以之来有效加强学生的把握能力。传说性故事则多属神话范畴, 难寻来源和相应文献, 仅仅是口头传说而已。传说性故事则是真实程度难以考证的民间传说, 但史料价值却不可低估——为数不少的传说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一些相应的事件, 故而其在历史教学中也是“用得上”的。而虚拟性故事则多为虚构故事, 但其往往会借鉴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故事的背景或人物。此类故事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此类故事教学中按照自己所需来对内容加以“整改” ( 前提是保证内容合理) , 从而使得其可以和历史事实相互符合。甚至可以说, 这一类虚拟性故事实际上就是基于真实历史而开展的“再创造”活动。

四、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1. 内容生动, 激趣动情。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这一活动的目的, 在于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所以必须在有效地保证生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内容选择。故而, 应选择故事中具备相应故事情节者作为课堂讲授对象。从这一点可见, 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

2. 主题明确, 结构清晰。用于历史教学的历史故事要讲究条理清楚、情节清晰主题明确。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整个故事的框架讲清, 并尽量清楚地描绘其中的景象。同时, 应有效地关注是否有鲜明的主题, 以及故事内容是不是真正以这个主题作为中心。

五、结语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往往很缺乏重视程度——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教学问题。而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引入一系列历史故事, 往往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和提升课程所具备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摘要: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 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 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由于初中学生是刚刚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 故而其难度设置应把握分寸, 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从而活跃课堂, 故而,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教学模式效果颇为显著。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提问[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3) .

8.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篇八

一、立足新课标,确定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

例如笔者这样设计《走向全球化》这一节的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科学意识和全球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渗透于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当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立足学科特点,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而笔者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①历史教材;②学校图书馆;③社区历史课程资源;④历史音像资料;⑤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获得途径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可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尽可能挖掘其他资源,为教学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走向全球化》时,笔者是这样整合课程资源的:①课前预习时,指导学生查阅报刊,了解当前各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②新课导入时,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跨国公司的著名商标,如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宝洁、海尔等,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③在授课过程中,再利用历史图片和音像资料,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标志,其突破点在于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最终要形成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形成个性化学习的局面。

如在讲解《挑战“两级”》这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三幅图片,即《欧盟旗帜》《欧元》《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并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①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三幅图片中隐含的历史信息;②设计一道探究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摆脱‘和平宪法’束缚,从专守防卫正式踏上了海外派兵之路。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有明显的抬头倾向。阅读有关背景文章,思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的原因。”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就能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局限性。选用时,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9.暧昧期男生试探女生 篇九

暧昧期间,男生怎么样对女生说情话?看看下面吧!

1.无须太多的语言,只要那深情的注视,一切便都会烟消云散,只留下两颗跳动的心。

2.遇上你是今生的缘份、爱上你是我今生的幸福、守护你是我今生的选择、为你我今生无怨无悔、我会爱你一生不变、嫁给我!

3.在能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别走得太远,小心把我的心累坏!

4.小心肝:你的付出给我门的家庭带来了和谐的家庭,你比以前变了,变得更可爱更丰满了,老婆是最可爱的老婆永远是天使!

5.爱的浪花既然已经激起,那就让我们的心船在爱湖中幸福地遨游、嬉戏。

6.希望睡前可以轻吻你、希望睡时可以抱着你、希望醒来可以看见你!一直都这样希望、直到永远。情话最暖心短句给女生

7.我想将对你的思念寄予散落的星子但愿那点点的星光能照进你的窗前伴你好眠

8.你的话已经锁在我的记忆里了那钥匙你就替我保管一辈子吧。

9.我感到世界上的一切,全部属于我了,因为你爱上了我。

10.你想我是应该的,你应该还要更想我才对,因为你已经偷走我的`心啦!

11.没有你,我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你,我的天空没有白云;没有你,我的躯体没有灵魂;没有你,我的生命只有悲剧。

12.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和你一起看天上的星星,和你一起收集浪漫的气息!

13.对你,我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你就签下爱情合约吧。

14.哦!但愿上帝把她的嘴唇放到我的嘴唇上,让她一口气饮尽我心灵的烈酒!

15.你看到的,就是最真的我!一种永无止尽的感动!感动这世界有你与我这最美的存在!

16.我愿意用一千万年等待你初春暖阳般的绽颜一笑。

17.把那誓言轻轻戴在你的手指,从此以后两个人要一生一世,仔仔细细看你美丽的样子,将是我未来杯抱里唯一的名字!

18.人说相思苦、离人心上苦缠绵。我说相思难、山高路远难相见。一点愁感慨万千、红豆应无言。

19.我想将对你的感情化作暖暖的阳光期待那洒落的光明能温暖你的心房

20.因为有你世界变得更开朗,因为有你社会变得更祥和,因为有你使我变得更快乐。

21.谈一场长久的恋爱,心里知道,情缘砺尽的记忆如风霜黯沉,自卑感自然就产生了。那么贫穷的根源究从何来呢?它就是从贪得无厌而不肯布施修福,依然觉得彼此是今生的最爱。-世界上最美的情话说说短句

22.今天风很大,你站在风口,我的世界满是你的味道。 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的头发长了,像是比别人多活了好些年;但你一笑,我又傻了,就好像只是下楼买了瓶水。 我听过最美的情话。

23.我总能说出最恶毒的言语,你总能说最煽情的情话,我总说信你我就是白痴,但我却会信。虽然每次我总是笑话收场,我不会怪任何人究竟是我太傻。

24.白承灿说,希望人生可以像真人秀那样倒退重拍,我就能更完美地喜欢你。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写年下的男主,只有年轻男人才适合这般真诚到笨拙的情话。

10.广州试探社区居家养老处事模式 篇十

题目

资源分手处事打点不足类型

据相识,广州从启动社区居家养老处事试点,起在全市全面推广实验。颠末近十年成长,社区居家养老处事起源形成了当局主导、社会参加、处事多样、运行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处事名堂。

广州市民政局最新陈诉指出其“不敷之处”称:社区居家养老处事资源较为分手,在街道层面有家庭综合处事中心、日托机构、居家养老处事部等,社区层面有星光晚年之家等资源,但缺乏同一有用的运营打点机制,布点不足科学公道,未能举办有用整合,没有施展最大效益。

同时,当局购置居家养老处事包围范畴窄,处事打点不足类型,处事进程难以监控和评价,处事质量东倒西歪,处事内容多限于提供家政处事。

昨日上午,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在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处事事变视频集会会议指出,成长社区居家养老处事是当前妥善办理广州市养老题目的有用途径,要求“进步资源整协力度,与当前正在奉行的都市社区网格化处事打点、有用整合社区处事、园地办法、社区医疗等资源,形成一盘棋事变名堂”。

对策

创立和谐小组同一整合伙源

昨日下战书,市民政局就“社区居家养老处事”题目召开媒体宣布会。该局社会福利处有关认真人暗示,来岁是广州列为世界养老处事综合改良试点的第一年,广州将借此契机深入改良,试探创新切合地区现实的处事模式。

由此,市民政局将有用整合社区养老机构、星光晚年之家、居家养老处事部、日托机构、家庭综合处事中心等为养老处事园地办法、人力和处事资源,将社区顾问和医疗照顾护士、家政处事、志愿处事、公益慈善处事有机团结。

个中,星光之家将怎样整合引起存眷。此前,星光之家因其处事成果单一、运营存在紊乱等环境而屡受诟病。

对此,上述认真人透露称,按照起源筹划,星光之家将按照其所处社区的养老需求从头定位处事成果,“好比可以和谐日托所,改为食堂场合等等,要充实操作星光之家的园地”。

该认真人透露,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发改委正在筹办创立一个关于养老处事事变的和谐小组,届时同一对全市各区(县级市)的养老处事场合办法、人力和处事资源举办整合,也思量将星光之家、家综等居家养老处事办法“打包”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以引发运营活力。

11.试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导课艺术

初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的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 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 引人入胜, 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 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提高初中化学导课艺术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如初中化学第三章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 学生理解困难, 没有兴趣, 很难进入新课状态, 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的情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 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 马上我又提问: 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 学生们在积极地思考, 我适时地点出: 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 那什么是化学式? 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 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 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12.试探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语言艺术 篇十二

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增添魅力

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 是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 是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 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所以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一) 教师要有上课的激情, 语言含情。

课前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有演员入戏的投入, 以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如在讲“维护国家尊严”时, 我引入南京大屠杀事件, 以悲愤的语调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 尸横街巷, 血流成河, 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 在中国地各国的租界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随着我声音的颤抖, 同学们眼中闪动泪花。我高声询问学生:“没有国家的尊严会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尊严?”学生动情地说:“不会!”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人民在世界上受到的尊重, 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 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 国尊我尊”八个字。

(二)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 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语境, 唤起学生的激情。

充满激情地讲故事, 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教学《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时, 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洪战辉的故事》,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介绍洪战辉家庭的贫困和小时候艰辛抚养妹妹, 带着妹妹求学的故事。在老师创设的语境中学生被他付出代价不言回报的精神所感染。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 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 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我通过这种激情的语言描述, 让学生充分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道德提升。最后我问:“他们这样做值得不值得学习呀?”学生由衷地说:“值———得!”

二、用如行云流水的语言, 润物无声, 传情达意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 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想品德课如果是呆板的说教, 是达不到此目的的。因此, 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 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 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 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 非下大气力不可。

(一) 精心备课, 也是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 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如果课堂上两眼老盯着教案, 看一句, 讲一句, 再重复两句, 可想而知教师讲起来难受, 学生听起来难懂, 根本谈不上知识的体系是否完整, 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

(二) 松弛有度, 快慢相宜。

教师讲课的语言, 应该有一定的速度。那么教师讲课和语言速度应达到什么程度呢?我认为, 既不能快得使学生感到精神过度紧张, 又不能过慢而使学生听得来恹恹欲睡。一般说来, 对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 速度要快一些;对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 速度要慢一些。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 语速应有明显变化, 体态、表情应是爱憎分明, 既启迪心智, 又能调控学生情绪变化。如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 或高昂热烈, 或深沉凝重, 或重炮似的排比, 或雨丝般的描述, 娓娓道来, 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三) 多学多练, 语言才能流畅。

思想品德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 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多听听相声、评书, 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 有恒, 就必有所获。

三、使语言有活泼的生命力, 从中能感受“情”, 领悟“意”

生动的授课语言,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 往往会给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语言生动, 我是这样做的。

(一) 活泼多变, 在不同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本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而蕴涵在教材之中的思想品德往往比较抽象, 教师在讲述技巧上应做到思想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把抽象的理论通过自己的语言技巧转化成通俗的道理, 易于学生感受、接受。首先在漫画中配以恰当的语言。漫画是同学们喜闻乐风的艺术形式, 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把深刻的哲理深入浅出地送入学生心灵。比如在讲《我国的环境国情》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第一幅漫画, 配上恰当的语言“地球的叹息:垃圾太多了, 我难受”, 再出示第二幅漫画, 配上的语言是:“地球的叹息:我皮肤痛!”接着出示第三幅漫画, 语言是:“地球的叹息:我气喘不过来了!”通过生动的漫画, 配上简洁、有感情的语言,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环境国情,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在实践课中配以恰当的语言。如, 我在讲社会主义祖国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取得的成就, 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每位同学回家收集改革开放以取得成就的事例、数据、图片等资料。上课时我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中交流, 并上台交流。对于每位同学的交流性发言, 我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节课我用语不多, 学生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语言的多变性可以按老师的教学需要而定, 当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 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二) 语言幽默。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 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 它令人捧腹, 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 大家心情愉悦, 效果更佳。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 有些同学午睡刚醒, 昏昏欲睡, 于是我说:“现在我好有一比!”学生说:“比什么?”我说:“枯藤老树昏鸦。”学生哈哈大笑, 睡意全消。还有, 有的学生做试卷时, 不注重卷面设计, 东一个箭头, 西一个箭头, 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 我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 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 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 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 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很明显的。有些教师, 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 他们的教学都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源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 扬长避短, 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有了良好的语言技能,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摘要:语言, 是人们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不可缺少的一种交往工具。而思想品德教师集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于一身, 其语言艺术有无感染力关系到学生的知、信及行, 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语言艺术,教师用语

参考文献

[1]张惠芹.教师的语言艺术.

[2]罗康宁.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

[3]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民主与管理下一篇:校园体育节闭幕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