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2024-09-26

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20篇)

1.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加入了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想象中,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在中插入了《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需要协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一些科学理论。“金鱼在水里上浮和下沉”,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安排了一个“会沉浮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节课最后我安排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在不断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2.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创设情境,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事实证明, 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课始我创设小朋友野餐时分食品这一生活情境, 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 数学上称——平均分”, 简单的一句话沟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 突出了平均分这一关键知识点, 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接着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多少”为学生创设悬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生活语言得出“一半”。“这一半怎么表示呢?”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 建立新的认识平衡, 适时强调“1/2是一个分数”, 并出示课题, 突出了1/2作为数的含义引入课题。从整数到分数的知识飞跃, 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地过渡到分数。课尾, 我播放一段“多美滋3+1”的广告, 让学生从看到的几个画面中说说能想到几分之一, 并在对“第9个小朋友吃到的大约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的讨论中, 深刻感悟并认识了“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在整个过程中, 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不断进行着, 从具体的实物抽象成整数与分数, 变换着不同的认识场景, 学生凭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通过不断思索、合理推理, 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

●辅助学习,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必须借助于个体的亲历性, 即让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 也就是说, 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分“自学课文、填一填、估一估、比一比、广告中的数学”这5个版块, 鼓励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操作。自学课文“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时, 学生点击网络, 生动形象的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展示, 使学生的自学方便、快捷, 利于个性思考, 有效地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象, 分解了学习难点。在学生进入“填一填、估一估、比一比”这三个相关栏目后, 网络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一个“在线测试”的环境, 此时, 学生可以利用键盘上的功能键输入自己的答案, 并在点击“交卷”之后, 网络会通过教师设置的参考答案进行阅卷评分, 把学生的答案和评分结果显示给他们。当然,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还可以点击“重测”,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此过程中, 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的多种方法的参考, 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 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 都可以用1/2表示?”进而引导学生抓住本质, 进行适度抽象概括, “不管是一个蛋糕, 还是一个图形, 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使学生深刻理解1/2的意义,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人机交互,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强的特点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 人机交互可以快速反馈学生学习成果, 有效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填一填、估一估、比一比”这三个版块中, 学生自主测试后, 我运用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 及时地利用网络反馈哪个学生答错了, 错了哪一题, 错在什么地方;统计全班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每题正确率, 并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在线测试”这一网络环境将个体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及时进行了反馈, 通过师生、生生的合理互动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学生在交流、评价、矫正过程中, 不仅知识意义得到了有效的建构, 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此, 人机交互, 能快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便于教师有效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 及时地找出学生学习的差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取代的。

3.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是教学优化的前提,“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学生因素固然重要,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采用逐渐分化原则预设4步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①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2)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3)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4)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预设5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2)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①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④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3)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4)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5)总结述评。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找出CAr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捕捉反思灵感,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恩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①理解诗的字词能力;②理解诗句的能力;③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④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为基点,预设3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2)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3)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一反思一再尝试”为指针,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准确调整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设计4步教学程序:(1)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2)提出两个思考问题:①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②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3)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4)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陛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

三、课后反恩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陛,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夯实知识底蕴

4.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本学期我任三年三班的班主任,教语文·数学。因身体的状况开学的三月份在家休息了二十三天病假。由于惦记我班的孩子们。我提前上班了。但上班后身体虽然出现了多处不适。可从来没有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没请过一次假。把我的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首位。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本学期三年级期末考试是农场通考。无论成绩如何。我都尽力了。问心无愧。

一学期下来,值得我反思的是;我应该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数学方面,我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计算准确,认真审题,学会检查等。在语文方面;我注重学生的书写,朗读,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另外,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因此,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五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在复习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缺乏教学机智的我,真有些茫然不之所措,心慌了,按套路很牵强的导入到例题的学习中。还记得课下,那个扰乱我思路的孩子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问:“老师,我表现的好吗?”我勉强的笑了笑:“好!”看着那天真的孩子,我不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机智短少是其一,更主要是自己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有所欠缺。只是单线的考虑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与估算的关系,而未考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124÷3还是在努力快速的寻求答案,并未产生丝毫的估算意识。而我去想借此,让学生去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多牵强的想法。这是导致这一环节不尽人意的原因所在。还记得杨主任在以前导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好的课的开头,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所设计的环节能巧妙的溶为新知。”怎么来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呢,为此,我又对本课的开头做了新的设计:

(1)同学们,看我们班又多了老师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谁能说说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呢?

(2)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读书小博士,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页,注意老师给你们30秒的时间,你能估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吗?想想用什么办法。

插曲二:争辩带来的兴奋。

6.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六

1.培养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索来解决问题,在教824除以4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让他们利用以前学的方法自己解决,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2除以4不够商,他们就直接在个位上商6,这样商就变成了两位数,聪明的孩子们一看就知道做错了,商应该是三位数,他们就开始思索该怎么做呢?这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汲取数学养分,亲身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抓好每一个课时。

7.浅析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方法 篇七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所掌握的知识还十分有限,学到的字词也并不多,那么写起作文来也就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学生接触语文以来的第一次写作,会有莫名其妙的恐惧。因为学生平时不论是为字组词,还是利用词组造句,都是非常短而且简单的,突然让学生写一篇超过600 字的作文,难免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三年级语文教材中超过600 字的文章数量也十分有限,如果学生课外阅读量再不足的话,那么更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因而教师平时对学生的督促就变得非常重要,即要多多读书。

读书是学习写作最好的办法。(1)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到一些很好的词汇、句子等,背诵下来后可以为己所用,而且适当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名人名言等可以显著提升文章的档次。(2)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如何叙事,如何写人,如何描写,如何铺垫等。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写文章了。所以,学生也许只是因兴趣喜欢读书,但是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读书对于写作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一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在这里我们要取现代人所理解的意思,即平时要多多积累,输出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学生读,也可以建议学生做读书笔记,哪怕是做一些摘抄,都会对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老师还可以每个星期专门选取一到两节自习课让学生来读书,或者是利用中午上课前的20 分钟,让学生自愿到讲台前为同学们朗读。长此以往,学生也可以有一定的积累。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还要督促学生读书。

二、讲授适当的写作技巧

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写作技巧。我们经常听到文学评论家说某某作家写作水平炉火纯青,文笔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非常强等。这实际上就是对其写作技巧的评价。也就是说,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成熟,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在功底。单单读了很多书也许可以写出与大家风格类似、行文洒脱的文章,但对于写作技巧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学习,那么写作的风格可能会比较乱。就像我们日常可以看到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很有学问的学者,虽然他们懂得很多知识,但是一个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也会比较差。

老师并非作家,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但是对于写作技巧却十分了解,完全可以教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此,老师在为学生讲解作文的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写作技巧,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句、例段来说明,这样学生可以记忆得更加深刻。

也许有些学生会认为不掌握写作技巧也一样可以写出不拘一格的好文章,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存在这种作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对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来说,这样的文章过于冒险。(2)如今的世界,相对于内容来说,首先被注重的是外在的格式、规范性等,不修边幅的作文容易被排除在外。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应该注意写作技巧的修炼。老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小学作文发展的主流,不要将自己排除在外。

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成为一个好的作家有三个条件必不可少:(1)要有一定的天赋。没有写作的天赋,写出的内容便没有灵魂。(2)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即多读书,学习一定的写作技巧与社会规范等。(3)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它的确是来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经历的人,才有可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多都是一些年迈的老人。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虽然学生并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要想写得一手好作文,那么必须要到生活中去经历、去感受,留心注意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思考,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好文章就出来了。因此,老师要时常带学生到户外去踏青,到大自然中去获得灵感,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仔细体会生活中的过往等。总而言之,要唤醒学生的经历意识,不要混沌地度过每天的生活。当学生开始认真关注生活的时候,学生的思想层次也就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生活中发生的细微小事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只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用心发现。

总之,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非常重要,三年级阶段处在中间时期,可塑性还非常强,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讲还是要教会学生多读书,多从书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要为学生讲授适当的写作技巧,并教会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利用。最后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多去户外体验,多留心观察生活等。

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是学生日后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如果打好了基础,在写作过程中再加以积累,那么日后写作会愈发有感觉。主要探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读书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老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第三部分主要阐述生活阅历对于作文练习的意义;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作者观点。

关键词:读书,写作技巧,生活经历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是读、写,阅读教学最终的收获仍然是读、写。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启步阶段,抓好读、写,至关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1、导语设疑。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五彩缤纷”我没有让学生换词理解或者直接读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课件中,我用黑色为底,把学生找出来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我还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说菊花还有哪些颜色?并给学生展示出其他美丽颜色的菊花。并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彩缤纷”。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学生对词语理解进一步加深。

2、走进人物内心,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抓住“犹豫”一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对英子的自卑、害怕的内心。在出示这一句话时,“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此时她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感受她此时矛盾的心情。再如: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抓住“沉默不语”一词体会金吉娅体贴家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朗读感悟其他孩子买完礼物后的表现——“兴高采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朗读金吉娅的句子,找出金吉娅的表现——“沉默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现截然相反。金吉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她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金吉娅因为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感到难过,这就是她体贴家人的表现。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昧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領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

三、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1、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要加强段的训练。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四、扩大学生阅读的数量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处理。因此小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认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面,从小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必要时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并提示阅读方法。定期检查阅读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接触新观念,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张扬.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

相关策略.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7):

37~38

[2] 李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新课

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84~85

9.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九

1、在教法上运用"学生猜想.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在验证两个面积公式,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做练习,这样学既注重了让学生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又发展与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讨论,自己总结概括,做到了“学生能操作的老师不示范,学生能叙述的老师不代替。”

3、在最后的巩固发散环节,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运用智慧爷爷的话,激励学生。

通过40分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没有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远不如我在本学校上课的效果。课上,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从开始用面积单位拼长方形或正方形到探索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师生共同验证并理解了“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由长×宽和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是由边长×边长得来的”道理。孩子们都主动去动手、思考,思维始终处在亢奋状态。他们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欣慰,还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他们不仅自己探索出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而且还明白了为什么要用长×宽去求长方形的面积,可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迁移类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们的出色表现体现在他们动手操作自己测量物体表面的长和宽来计算面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再也不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了,数学已经成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10.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

总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比较好,本课导入部分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纺织材料的来源,纺织材料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快速出示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孩子天生对我们的世界,对各种物质充满了好奇,爱问问题也是他们的天性,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更有想去探究的*和兴趣。所以,我采用了‘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的方式直接开课,大家看到,在课堂上,仅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就简单明了的出示了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活动,在思考中持续探究。通过这个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围绕主体提出较多、较有意义的问题的水平,又让他们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纺织材料的理解,再看影片验证。让学生体验了先猜测再验证的过程,同时,也可让猜测准确的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课堂中学生们的表情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在猜测时,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疑惑,不过当影片放完,当绝大部分学生知道自己猜对了之后,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让学生利用自己想用的感觉器官观察不同纺织材料的特点。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所以,我没有要求他们按顺序从眼到手一一对纺织材料实行观察,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个孩子都使用到所有的感官,时间不够。所以我让学生先站起来说说自己想用哪一个感官观察纺织材料,想观察它的什么?教师对他们的语言描述和观察方法加以引导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这样,在用时不长的观察之后,学生汇报出来的信息却显得比较丰富,在全班达到了资源共享。让学生想想:老师提供的简单工具研究纺织材料有什么特点。任何工具的用途都不是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向学生出示各种工具,让他们想想这些简单工具能够研究纺织材料的什么特点。我们也看到,在老师没有介绍的情况下,学生基本能说出这些工具的作用,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利用工具展开探究活动的方法,不是远比教师直接给他介绍的要来得自然、轻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通过这个环节,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方法不是教师强行给予的,而是学生自己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自己设计的.。当然,因为学生还小,所以在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还是要即时的给予归纳总结,并演示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验方法、现象的表述等实行引导、校正和规范。真正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实行探究,而不是完全的教师讲解。

三年级是学生接触《科学》的起始年级,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所以,本课实验三是教师演示实验,以示范性、‘扶一把’的方式教孩子探究。本单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内容的开始,与前几个单元没有必然联系,是孩子们理解材料的起点,所以,教学环节设计的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利用简单工具探究不同纺织材料的特点时,我将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实行了详细的演示,并用幻灯一一出示了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注意事项,使得整个探究活动的展开显得井然有序。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用文字实行表述等方面还不成熟,所以,活动报告单我也实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明确对比内容,简化实验难度,提升了课堂的时效性。上课班的学生很‘乖’,特别是在这种上公开课的时候,怕说错话,所以都不敢举手发言。介于以上原因,结合该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本课具体内容,我打算用以下方式实行评价:以教师在现场的观察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为主,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实行语言上的鼓励,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鼓励星星。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让他们在课后研究纺织材料,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延伸。教学中,对课件的合理利用。多媒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工具,合理地使用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打破教学时空限制的作用。在本课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内容:一、播放棉布、丝绸、羊毛的大致来源和生产过程,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辅助探究活动,有效的突破了本课重点。二、出示实验表格:对表格实行细致的填写方法介绍之后,再让他们边实验边记录,使得整个探究过程显得井然有序。三、出示探究活动的实验要求,把它放在投影下,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讲,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让他们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随时提醒小组成员按要求有序实行实验。

11.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教学建议 篇十一

一、教材特点

1.字母领先

众所周知,字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好26个字母对今后的单词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字母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有的教材将这一环节放在起始教材的中间进行,也就是先进行了一段的英语口语教学,再进行英语字母教学,如旧教材(牛津版)。新教材则改变了这种方式,将字母教学提前至第一单元,也就是将字母教学和口语教学同时进行,即每单元教学一定量的英语口语和字母。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一节课单纯地听、说、读,让写也加入其中。学生在课上既动口又动手,课堂内容也可以变得更丰富,读读新学的字母,写写学过的字母组合,玩玩各自的字母卡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2.语音渗透

2012年颁布的最新《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语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单词的拼读、记忆,句子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语音是否正确,语调是否达意,都直接影响人们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因此只有打好了语音这个基础,才能奠定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三年级新教材充分认识到了语音的重要性,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Sound time”,教材从单词入手,提前渗透语音教学。如Unit1 In class,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b”的发音,列举了学过的单词ball,birthday,book,robot。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是,教材还将这些单词编成了一首韵律感很强的小儿歌:Big books,big books,Bob has two big ,big books(配套磁带中有伴奏带),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既感受到了字母“b”的发音,又体会到英语儿歌的节奏感,丝毫不觉得乏味。此后的每个单元都整理一个辅音的发音。教学时,可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竞赛中练,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歌谣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二、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初学英语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的能力,因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强,模仿能力强,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学习语言时,可以让学生仔细倾听录音,关注录音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等因素,指导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PK活动,看谁是班内“模仿秀”以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交际意识,同时也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设计了一个话题,让同桌进行对话、表演。如教完上册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设计以下话题:在你的生日派对上,来了你最要好的一个朋友,作为热情好客的主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人和他/她认识,并向他/她提供各种美食?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学完下册Unit3“Is this your pencil?”让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表演:一天,你捡到了一样学习用品(铅笔,钢笔,尺……),你问你的朋友是否是他/她的,想象一下,你会和他/她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就需要将本单元学到的新句型和前面学到的旧句型进行整合,同桌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语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2.关注学生语言的适度拓展

熟悉新旧教材的老师不难发现,三年级新教材上册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涉及26个字母和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如问候、自我介绍、朋友、家人、服装、颜色、食品和礼物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内容不成问题。他们都能熟练地掌握课本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千篇一律,不够丰富。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语言将会很丰富,甚至出人意料。如在教学三年级新教材上册Unit4 My family,教师在教学新词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时,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描述这些人物的简单形容词nice,fat,thin,tall,short,lovely,那么学生在介绍自己家人时的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几句,而变得比较丰富:This is my family.Look,this is my father.He’s ....This is my mother.She’s ....This is my sister/brother.She’s/He’s...This is me. I’m ...而且我发现学习了这几个形容词后,在很多地方学生会不知不觉中用它们来表达,如介绍自己朋友,自己喜欢的文具......

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三年级新教材下册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单词有48个,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单词拼写在这套教材中的比重。这一信号提醒教师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要注重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从第一单元开始适度增加了学生“写”的作业,从简单的抄写单词,到抄写课文中划出来的词组,再到抄写课文,让学生慢慢地有了“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概念。学生由最初的速度慢,错误多,慢慢地变得速度快了,正确率高了,自信心强了,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再后来,我又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翻译词组,即看着中文写英文,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拼写单词,而且要注意词组的结构。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适度的课外知识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手段。我想这些都将为学生学好四年级新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决定选择怎样的教材,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认真研究、钻研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能。

12.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填空题

1.120是6的 () 倍, 120的6倍是 () 。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 它的周长是 () , 面积是 () 。

3.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

4. 两个因数的积是240, 其中一个因数是8, 另一个因数是 () 。

5. 今年2月份有 () 天, 全年有 () 个星期零 () 天。

6.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 宽是10厘米, 长是 () 厘米。

7. 一场电影18:40开映, 20:05结束, 共放映了 () 分钟。

8.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 比宽多3分米, 它的面积是 () , 周长是 () 。

9. 若△=O+O+O, △+O=40, 则O= () , △= () 。

1 0. 把8.02, 2.08, 2.80, 8.20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1 1. 一本科技书178页, 小英计划6天看完, 每天大约要看 () 页。

12.0.8里面有 () 个十分之一, 和它相邻的两个一位小数分别是 () 和 () 。

1 3. 小明2012年5月1日满10周岁, 他是 () 年出生的。

14.4平方千米= () 公顷7公顷= () 平方米

6吨-3000千克= () 千克 () 年=36个月

2千米50米= () 米10天= () 时

15.20.02读作 () , 十点二零八写作 () 。

16.教师节在第 () 季度, 这个季度共有 () 天。

17.0.89是由 () 个0.1和 () 个0.01组成的。

18.17时是下午 () 时, 24时是 () 时。

1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北京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0 () 小青的身高是152 ()

一辆小汽车载重3 () 小红跑100米用了16 ()

二、判断题 (对的打“√”, 错的打“×”。)

1.3平方米=30平方分米。 ()

2.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3. 零乘任何数都得零, 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

4.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

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可能是两位数, 也可能是三位数。

()

6.3千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 ()

7.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

8.小军向南走了100米, 他因有事转向北走了100米, 他又回到原地。 ()

9.0.4和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1 0. 小强已满12岁, 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 他一定是2月29日出生的。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个数相除, 余数是19, 除数最小是 () 。

A.18 B.19 C.20

2. 钟面上的时针走一圈, 分针要走 () 圈。

A.12 B.24 C.60

3.1元5角写成小数是 () 。

A.1.50角B.1.50元C.1.5

4. 一根钢管锯成2段要2分钟, 锯成5段要 () 分钟。

A.6 B.8 C.10

5.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8 () 。

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

6.25×40积的末尾有 () 个零。

A.3 B.2 C.1

7. 小丽5分钟做了150道口算题, 小华3分钟做了120道口算题, () 做得快。

A.无法比较B.小丽C.小华

8.250里面有 () 个十。

A.5 B.25 C.250

9. 篮球场长是28米, 宽是15米, 半个球场的面积是 () 平方米。

A.210 B.420 C.86

10.用24时计时法, 下午2点是 () 。

A.2时B.20时C.14时

四、计算题

1. 口算。

2. 估算。

3. 笔算。 (带*的要验算)

4. 脱式计算。

5. 列式计算。

(1) 294里面有多少个7?

(2) 一个数除以9, 商是15, 余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3) 203减去5除135的商, 差是多少?

五、看图填空

1. 学校在军军家的 () 面, 亮亮家在学校的 () 面, 月月家在学校的 () 面。

2.

小明从学校出发, 向 () 走 () 米到军军家, 又从军军家出发, 向 () 走 () 米到亮亮家, 再向 () 走 () 米到月月家, 最后向 () 走 () 米回到学校。他一共走了 () 米。

六、解决问题

1. 三 (2) 班37名师生去游玩, 每条小船限乘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 买5个小足球要用175元, 买15个这样的小足球要用多少钱?

3. 有864个乒乓球, 每8个装一盒, 6盒装一箱。这些乒乓球能装几箱?

4. 学校食堂运来面粉120袋, 运来的大米比面粉的3倍还多35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5. 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照这样计算, 这艘轮船一天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6. 妈妈说, 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上95分, 就带他到北京旅游。

如果他语文考得94分, 数学考得97分, 那么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去旅游?

7. 学校买了10箱钢笔做奖品, 每箱8盒, 每盒12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钢笔?

8. 小花做了一回小当家, 她上街买菜情况统计如下:

(1)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 买 () 用钱最多, 买 () 用钱最少, 相差 () 元。

(3) 一共用去多少钱?

13.小学三年级科学《风》教学反思 篇十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概念。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研究“烟带来的消息”时,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我把有结构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现各种现象和规律,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的探索过程。比如在探究出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后,我就把准备好的气球、扇子、电吹风等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制作风,感受风。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风有大小、冷热等现象,从而引发新的问题风有什么好坏处呢?使他们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激起了探究的欲望。接着课件里出现风力发电、春景图及暴风后的情景,从而使研究引向更深一层。

三、相互合作,实现脑力资源共享。

14.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篇十四

篇一: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我想小学低年级队形队列一直是让体育教师颇感头痛的教学任务,可又不得不完成,因为只有完成队列队形的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队形队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好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若要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用来提高练习效果,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进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学中。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不是练习次数多了,学生厌烦。就是方法不适合学生,总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针对学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状况,引导学生从左右脚的交替时开始数数。此方法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踏步走、立定的动作方法。我又通过卷起裤脚的形式(一只脚卷起裤脚),来检查学生的整齐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动作质量。

通过以上实践,我体会到: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乐学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知识、技能的乐趣和自信心。

篇二: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我在上三年级体育课《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我演示了猴子滚动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滚翻时要团身的要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成完整动作。关键的原因在于低头的问题。于是,我让两个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动作,一位学生低头团身,完成了动作;而另一位学生尽管团身很紧,可是由于低头不够,使得他的前额触垫,怎么也翻不过去。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的学生明白了低头的要领,要后脑勺着地。但是明白了不代表能完成动作,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准备活动时的“低头看天”和“倒看人”游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后脑勺着地的要领,尽管有些学生团身不紧,但是一低头还是可以翻滚过去。在这样的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滚翻以后能站起来。刚刚有些学生低头能滚翻过去,但是由于团身不紧,无法很好的站起。学生明白了动作要领,在后来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在滚翻中团身,力求在滚翻过后能站起。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滚翻后站起,还有部分学生就差一点点就成功,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双脚用力蹬地。我请两个学生展示比较,动作快的学生很容易就滚翻过去,而动作慢的学生尽管滚翻过去了,但是站起来很艰难。我问翻得快的学生有什么秘密?他说:“要用力翻,脚要用力蹬地。”通过对比引导,超过90%的学生利用低头、团身、蹬地等动作要领,出色的掌握前滚翻的技巧。

在这节课上,我觉得我有两个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技能教学上,我采用发现问题——对比分析——改进方法——成功的方法,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较出色。大部分学生通过体验,或是观察老师、同学的示范,逐步掌握低头、团身、蹬地的要领,最后掌握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出色完成动作。在技能指导上,我充分强调要低头、团身、蹬地等要领,或通过动作比较,或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动作要领,突破重点,克服难点,最后顺利掌握前滚翻技术。

二是学生在自主练习时,我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比如一开始有的学生团身紧,但是滚翻不过去,我就引导学生要低头。通过前面的准备活动“低头看天”“倒看人”游戏,使学生理解前滚翻中低头的重要性,强调在前滚翻时要先低头才能滚翻过去。在学生滚翻过去后不能顺利站起时,又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理解要滚得快,双脚就要用力蹬地。在练习时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就更容易。

篇三: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15.浅议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篇十五

一、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一)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要用爱心和责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 使学生在信任教师的前提下产生师生情感的交互反馈, 从而借助双向情感反馈这个媒介, 达到口语教学的最佳境界。比如在进行句型模仿训练时, 由于英语语句本身的语言结构相对独立, 自然而然地受语言内容和说话人的情感影响, 因此不少单词或者词组都会在声调、读音等方面上产生变化。与此同时,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急于模仿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因素影响, 遇上发音有难度的单词或者不易上口的句型, 就会随之产生一些错误模仿的现象, 学生开口的积极性就会因发音错误的累加而受到挫伤, 从而产生“羞于启齿”的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用一种比较亲切的口吻去缓解课堂上紧张的纠错气氛, 帮助学生缓解由错误引发紧张、焦急、难为情的情绪, 多用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 寓教于乐, 让人人主动开口说。

英语口语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又不易迅速掌握, 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需要特定的情境体现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心组织教学材料, 不断引入适合学习的背景, 多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听到、看到, 甚至能触摸到, 做到将自己完全置身于进行英语口语的环境中, 这样就可使学生把学习乐趣放在第一位, 教师只有寓教于乐, 才能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主动开口练。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借助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等教学工具, 降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难度,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创设、模拟出生活的语言情境, 带着学生大胆联系英语口语, 避免或者至少降低机械练习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心理压力。

另外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各种交际性游戏。游戏为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严肃有余但活泼不足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节奏,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交际游戏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口语实践活动, 带动那些在课堂学习中感到“羞于启齿”的学生, 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主动开口, 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在共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 角色从一个单纯的负责发号命令的指挥人员转变成游戏活动的组织参与者, 淡化师生间的代沟和心理差距。

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频数与分析研究

(一) 相关概念。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训练频数决定了口语教学的质量, 口语训练频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英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次数。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提高英语口语的频数训练,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因此, 要使教学在合理的频数下进行口语训练。英语口语学习的最关键时间是小学期间, 这一时期正是学生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英语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 对于奠定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基础有重要作用。因此,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应用英语口语的能力。

(二) 研究结果。

在进行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口语学习调查中发现, 英语口语的掌握水平是和口语频数密切相关的, 如果学生相应地增加口语训练频数, 其口语能力就会越强, 尤其是对于学习状况相似的学生, 如果其一天的口语重复频数为30次, 其口语水平就会比一天重复15到20次的学生口语掌握能力更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 增加口语训练频数,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 分析研究:实现英语口语的生活化目标。

1.调查研究显示, 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 教师在每节课中安排10到15分钟的口语训练, 取得的教学效果最佳, 同时可以充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 在进行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训练频数的设定上, 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 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复习方法, 同时参考学生的记忆曲线进行强化记忆训练, 才能获得最佳的口语训练效果。

2.校园资源。目前, 在小学三年级英语的口语训练中 , 教师如果高效地利用校园内的资源, 就不仅可以大大强化学生口语训练的效果,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练就更佳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校园中开设英语角, 如在每年圣诞节或母亲节等节日期间, 设立不同的主题, 进行交流与讨论英语口语训练活动。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 既保证口语交流的活跃性, 又不流于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进行万圣节派对等活动时, 可以多引入一些英语口语表达的游戏与活动, 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说英语。

3.家庭影响。学校与家庭是小学生接触的主要环境。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在某种程度上, 家庭比学校影响更大。在对英语相对重视的家庭中,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优于那些在家中很少说或者不说英语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 应有意识地布置关于进行口头英语表达的家庭作业。可以采用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监督下听录音的方法, 复述当天所学习的课文中的对话。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频数和表达习惯养成的速度, 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学生间的交流, 是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4.其他。学校应当组织各项英语口语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提倡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走出校门, 到有英语氛围的环境中, 通过对话增加训练频数,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16.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教学;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活,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迎合了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三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三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三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1)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法简介。情境教学法于20 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 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小学三年级语文特点分析。语文作为小学三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②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因为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和提高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要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3.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三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4.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5.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活起来。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话语系统,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超常吸纳语言的本领,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离经叛道”,只要是合理的,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付诸实际的过程里面,老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以及各位学生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的乐趣,并意识到沟通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在融洽而灵活的氛围当中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如何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到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并得到最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不断的探究以及总结,唯有借助上述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很多实践证明此类举措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笔者的理解,情境创造在未来的岁月里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融入主流的教学方法当中,令其作用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史秀玲. 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6) .

[2] 李雪盈.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2).

[3] 嵇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1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七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精致浅显的童话故事,故事好懂有趣,学生喜欢,故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朗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说、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文字的魅力,课中我设计了“文字串门”游戏,让学生变换标点和文字顺序改变句子的意思。学生对这个游戏尤为感兴趣,连平日里不怎么爱动脑的陈卓都举起了小手,很多同学在游戏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我不由想到,如果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相应的在教学中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和语言活动,不是更能激发孩子们学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与阅读的主动性吗?“文字串门”游戏从形式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8.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篇十八

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而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当大,这就要促使我们改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计算不仅仅是计算法则的掌握,计算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以用引算。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就是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到计算方法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用促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问题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些算式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学。在口算方法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理并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口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口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加强计算应用能力,以算激用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计算问题,如生活中的乘车、乘船、买东西等等都要用到计算,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计算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从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实践应用的能力。

19.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九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是备好课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 ,只有尊重学生差异,才能备好课,教好学。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

2.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面前的一个个学生 ,并不是“白纸”,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与能力进行预设。

3.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备好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不致出现“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情况。

二、充分备课,编好导学案

1.充分利用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导学案就像是建筑中用到的“脚手架”,它将与课堂上所要教学的知识更简单易懂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在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的帮助下,了解一些数学知识与定理的形成过程,这样就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却不会导致学生因理解不了而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划拨出更多时间用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时,这样就给学生课前一定要自学的隐性压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摸清重、难点的基础上,提出预习任务:首先复习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次让学生明确圆的面积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能对其自习能力达到的水平作统一要求。

2.通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要在导学案中设置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 不强求所有学生全部解答出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问题,而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理,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赞扬,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让课堂灵动起来

1.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应用。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知识 ,只要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广泛应用。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知识的理解会随着对知识的应用而加深。例如可以出题考考学生,商场的一种彩电现价为1440元,现在搞活动,比原来降价10%,问学生这种国产彩电的原价是多少元? 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2.应用现代教育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 ,小学数学课堂随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广泛,最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口授与板演单调地学习,而是可以借助多媒体集文字、声音与视频等于一体的优势, 使视听等感官受到强烈刺激, 提高学习效率,且不易遗忘。

3.活跃课堂气氛,做学法指导。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敢于踊跃发言,提出异议,或是提出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教师要做的是参与学生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比较忌讳的是直接给出答案。

4.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特别强调自主探究与交流,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了害怕出错的心理负担,大家共同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在同学的提示或是帮助下,深刻理解新知,取得进步。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请先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根据你画的圆,自主提出两个问题,并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感觉很新鲜,他们纷纷开动脑筋提出问题,都想难倒自己的同学,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 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反馈结果需要做一定的分析,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不能不管不顾地按照教学计划往前赶, 否则会导致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反馈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时常选用的反馈方式包括: 提问式反馈、板演比较式反馈和小测试反馈及作业反馈,等等。

五、结语

20.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篇二十

关键词:生活化;意识;转化;应用

当前随着数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其对数学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公式的死背硬记上,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能力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将数学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数学源于日常生活,但是却又高于日常生活。在进行提高教学观念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和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相径庭,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墨守成规,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感觉其太深奥,使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数学就已经对其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带有一种不安或者胆怯心理去学习,会大大分散其注意力,更别提提高数学成绩和能力及在数学中寻找学习的乐趣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都比较重,非常容易引起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三年级的数学基础对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前两年的学习为数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年级就是大多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若数学教师认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并且能利用好这一个学年的学习时间,将会对数学教学生活化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肯定会让三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理想的目标。因此要想全面推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的重要性。

二、将专业性术语进行转化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语言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进行现代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大多数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多运用专业的词汇去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为其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目的和想法是好的,但是对于接受教育只有三年的小学生而言,专业化的词汇让他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到困惑和不解,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其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性,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对课堂内容感到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频繁出现。因此三年级的数学教师,特别是刚刚来到教学岗位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情况而定,要尽可能地把数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单位认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还可以去实践,带领学生去操场上用尺子量出500米的距离,让其了解500米的概念和大小,让其了解一步一般是多少米,再考虑一下要达到500米一共需要走多少步。这种与生活相结合并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应用的领域,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消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知道数学还能跟生活进行结合,让其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还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热情。

三、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进行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单单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还远远不能实现目标,还必须让教师多使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例如,三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调皮,教师可以在课间带大家一起游戏,着重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共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一下团体的力量。为了提高学生的速算能力,可以隔一段时间就举行相应的比赛,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教师平时要将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目大量转化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例如,计算30+88等类似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将式子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与生活进行结合提出相应问题:爸爸到超市买了一个花瓶花了30元,又到商城买了一件外套花了88元,那么今天爸爸一共花了多少钱呢?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式子的时候,还可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综上所述,身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不但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要通过这种与生活接轨的方式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胡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

[2]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

上一篇:稻草人读书笔记800字下一篇:村上半年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