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8篇)
1.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一
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提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深刻地指出:“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我认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人才、是教育”。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排部署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上,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教育部林惠菁部长助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我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这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力度大、措施实,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之中。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
一、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精神 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兴则陕西兴、教育强则陕西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解决问题。他强调,要确保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必须抓好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机制,落实制度规范,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突出教育发展,在调整经济布局时优先考虑教育;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教育,保证财政支持向教育倾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促进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二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要,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三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投向教育,突出教育的普惠性,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继续实施蛋奶工程,使孩子们从小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健康成长。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师资、设备、校舍等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四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协调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赵乐际书记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开放。要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制度障碍:一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三要健全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办学兴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对外开放。
赵乐际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探索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加强协调合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三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维护合法权益,关心身心健康,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以一流的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赵正永省长在讲话中强调,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进一步明确和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确保陕西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推进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实现教育富民目标不动摇。
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利当前、谋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财政将尽可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011年,省财政计划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比2010年投入增加48.2%;新增基础教育经费5.8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实现城乡一体、标准统一,逐年提高,到“十二五”末达到初中1000元、小学800元。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在省财政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省上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投入按时足额到位。
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要发展,动力在改革。当前要着力解决好7个突出问题:一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要加快建立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机构的整合与管理,使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教育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四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大对“985”、“211”学校和省属教学研究类大学的支持力度,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五要重视和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特别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孤残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享受社会进步的阳光;六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七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赵正永强调,强教必强师,要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和加强校长、教师、高校辅导员、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林惠菁代表教育部对我省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改善,改革深入推进,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教育部希望陕西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王侠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鼓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朱静芝副省长在会上指出,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要抓普及,二要抓均衡,三要抓提升,四要抓改革,五要抓投入,六要抓领导,七要抓监管,全力以赴发展好教育事业。
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对我省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二、《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
《实施意见》是今后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蓝图。其编制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亲自抓大问题、定大思路、做大决策。整个编制工作历时1年多,先后召开会议3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40多万字,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经过了15次大的修改,是我省动员人力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研究问题最深、社会参与度最高的一次教育研究和决策。《实施意见》的制定,把新时期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决策。我理解,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主要基于“四个迫切需要”: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知识和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占领了教育、科技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世界银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1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我国学者对制造企业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美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德国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长期战略,日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增强了科技优势,保持了经济领先。从国内看,许多发达省份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赢得了竞争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从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看,“十一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4%以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教事业的加快发展,得益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高。未来十年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大都市、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迫切要求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为陕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环境和机遇。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多次指出,陕西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来居上。
二是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省统计局“2010年陕西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受访群众希望增加收入,10.2%希望增加就业,普遍希望得到社会更多公平待遇、活得更加体面更为尊严。特别是在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群众提升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增收需要能力,就业要靠技能,归根结底依赖各级各类教育。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新愿望,顺应群众新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才能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保持陕西科教优势,建设教育强省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科教强是实现经济强、文化强的坚实基础。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高等学校107所、在校大学生120多万人,有3所“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民办院校数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中央领导多次指出,陕西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优势。但与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我们在教育规模、经费、人才、国际化等方面,面临着“前甩后追”的压力。如果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稍有放缓,就会被前面的省份甩得更远、被后面的省份赶上或超过,丧失我们的教育优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省市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区域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我省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考,就必须科学谋划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快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补齐自身短板,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推动陕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率先在西部实现“两基”目标,高等教育活力增强、民办高校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能力明显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全面落实,经费投入和办学活力依然不足等。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
《实施意见》共计16章50条,另有5项附录,约21500字。概括为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主题,重点工作任务,改革创新,保障措施以及附录等六大部分。体现了立足省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了与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人才、科技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社会各界对《实施意见》给予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这是一份紧扣国家纲要、遵循教育规律、汇集各方智慧、反映群众需求、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行动指南。文本分别于2010年12月20日在《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8日在《陕西日报》全文刊发,相关内容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为《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工作始终都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2010年8月6日,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实施意见》及召开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专题汇报,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制定好我省《实施意见》,提出了“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的原则。省政府成立了我省编制《实施意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赵正永省长任组长、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朱静芝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级1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小组由朱静芝副省长任组长。省长赵正永、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朱静芝主持召开相关会议14次,对《实施意见》从框架到内容、从目标到措施,进行了细致缜密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协调和沟通。赵正永省长对《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反复修改。省人大、省政协对制定《实施意见》给予了具体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多次对《实施意见》提供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等重要问题,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实施意见》文本和配套文件不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量力而行,又体现了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精神。
第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009年4月,省教育厅就着手开展前期调研、分析测算等工作,成立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宏观教育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及机制研究、教育规模需求预测等8个研究课题组,分别召开了市、县(区)教育局长座谈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研讨会30多次,听取意见、征询建议,征求意见。《实施意见》文本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集全省智慧、凝聚各方共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十余次专题会议进行修改。期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多次邀请教育部领导、国家规划纲要编制起草小组专家来陕,做有关解读和辅导报告,指导我省《实施意见》的起草编制工作。2010年11月22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随后经省委同意,并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第三、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了抓贯彻、抓落实、抓实效的特点,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实施意见》瞄准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宏伟目标,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单
一、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偏弱、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支持办好民办教育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并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保障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明确了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规定了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新增了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在治理“择校”方面,强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又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截止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已经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与国家规划纲要及其他省份的规划纲要相比,我省的《实施意见》有8个大的创新之处:一是采用《实施意见》体例,突出操作性;二是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三是硬件软件两手抓,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加强分类指导,巩固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六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七是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八是制定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项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教育强省的建设步伐。
四、关于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实施意见》的总纲,系统阐释了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发展原则即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和均衡,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策略,形成定位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育发展格局。四是坚持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战略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即“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其中,“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相辅相成,是建设创新型陕西、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加快我省现代化进程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此基础上,《实施意见》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一是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二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三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四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综合实力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五是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点是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精神,明确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8项主要任务,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具体谋划,丰富和完善了有陕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继续强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二是突出了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从而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提出要支持办好民办教育,一方面是支持做强,一方面是依法管理,努力保持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省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五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明确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民族聚居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八是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明确支持做强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提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持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这里,我重点说明五个问题。
第一、确立了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实施意见》第2章提出: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我们概括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这是今后10年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强省是一个相对概念,核心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全民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等3个因素。从国际上看,教育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2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9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5%以上;教育较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1.7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7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4%以上。我省到2020年,按照“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3万美元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其他各类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13.22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在4%以上。在编制《实施意见》时大家反复讨论,根据教育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数据分析,对照上海、江苏、山东、湖南等教育发达省份的指标,以及教育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适度超前发展的实际,到2020年,我省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开端,也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反映的突出问题有入园难、入园贵,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我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学前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谋划和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全省每个县(区)城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建成学前教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其中今年将新建、改扩建35所县城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和406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解决6万幼儿入园问题。在办园体制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工作思路上,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兴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级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统筹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等政策措施。在工作重点上,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考虑到学前教育普及难点在农村,设计了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编制了2011—201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第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超过了少年儿童的承受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坚决制止以任何形式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坚决制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依据评价学校和教师;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提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按照上述原则,教育厅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顽症。希望各地市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
第四、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实施意见》强调,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义务教育重大投资项目,提高农村寄宿学生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力求从制度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第五、积极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十五”以来,我省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省属高校和公办高中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国有资产,但由于财政投入较少,基础建设主要依赖贷款。《实施意见》提出,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按照“政府学校共担、多种措施并举”的思路,逐步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
六、教育改革创新
《实施意见》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各项改革,既把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全文,又集中提出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教育改革创新,我着重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育与社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形成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把培育创新精神贯穿到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之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探索高中阶段、高校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
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建立 “省市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是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四是完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革片面应试教育模式。按照科学、公平、规范、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考、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全省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五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交流水平。
七、保障措施 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强大的保障能力作支撑。《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作了整体设计。
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和“省考县选”的进人机制。实行教师资格五年一轮的定期登记制度。建立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倾斜。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在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意见》分别从投入政策、经费标准、资金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现有政策和标准等相比较,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增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特殊政策,明确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11年起,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新建小区收取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费用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等,有了这些硬性规定的落实,方可保证全省各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达到国家核定比例。对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做出了规定,便于量化考核。为落实各级投入责任,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经费投入水平。如“到2012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2010年分别为350元、550元),特殊教育学校高于初中标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水平,到2012年达到全国地方院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具体目标的提出,便于各级政府分逐步落实。同时,继续实行非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教育公平。新增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如“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建立学校审计制度。”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将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各类教育经费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规范经费支出程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2个平台建设:即综合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和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教育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体系。探索形成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机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
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把执政为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实施意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专门设计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项目。10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1)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3)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工程。(4)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5)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6)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7)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8)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9)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10)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10项改革试点项目分别是:(1)理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3)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和途径改革。(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5)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6)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改革。(7)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8)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9)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改革。(10)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改革。这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要载体。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我省昨天的成就依靠教育,我省明天的辉煌期待教育。抓教育就是抓我省的未来、抓我省的科学发展,就是抓民族的兴旺、抓全省人民的福祉。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施工。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继往开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一年,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充满激情地去工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够实现!
2.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二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 继续深入推进我厅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厅干部队伍结构, 可采取竞争性选拔、选调等方式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我厅工作。
(二) 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考核工作“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要求, 研究制定《厅管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三) 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研究制定《直属单位 (学校) 人事管理办法》, 规范招录调配干部员工、学校教职工的资格条件和程序步骤, 完善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提高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确保预算按时支出。
按照省财政厅的部署, 进一步完善厅机关及高等学校、直属单位的预算编审程序, 完善并推广“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健全预算执行通报制度, 增强预算约束。
(二)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八大教育工程顺利实施。
2011年, 重点组织和配合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八大教育工程。
(三)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保障受助学生权益。
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落实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体系, 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规范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管理, 加强检查与监督, 真正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一) 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积极推进“多媒体进教室”建设。在2012年前实现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具有网络条件的学校以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 农村中小学60%的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二是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按照《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2011年, 力争全省20%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达标。
(二) 创新“两个模式”。
一是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成果, 探索建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 真正把IP资源有效利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创新远程教育“班班通”模式。分村小、中心校 (含完小) 、初中制定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标准及规划方案, 2011年, 力争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由8%上升到25%。
四、强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力争校舍安全工程打好“翻身仗”
(一)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市县教育局要对2009年、2010年的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 狠抓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切实把滞后的项目抓起来, 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进展时间表;二是市县教育局要根据中央、省和市县下年建设资金额度及校安工程规划, 做好年度建设项目计划并于3月中旬前将计划报省校安办备案;三是市县教育局要争取财政安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经费, 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务必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下达后2个月内启动项目土建工程建设。四是推行项目集中联合审批的方式, 加快项目审批速度, 缩短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二)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各地要结合实际, 在做好布局调整的前提下, 建立详细的工程项目库, 加强项目管理。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和使用资金, 及时拨付工程资金, 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要切实执行校舍安全工程收费减免政策, 节约建设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倒排工期制。所有校安工程项目都要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共同制定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表, 放置在工地醒目位置, 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三) 抢抓校安工程“黄金工期”。
3.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三
2013年经济主要任务变化解读
刚刚介绍了十八大后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中关于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这些任务理解好,贯彻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就会搞好,做生意、搞企业的把这六项任务看成自己对号入座,做好哪项,生意就会好,就会为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看一看,2013年的六大任务跟2012年的工作任务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比较一下,2012年主要任务不是六项,而是五项: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继续改善宏观调控);2、坚持不懈搞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3年都囊括了2012年的,所不同的是什么呢?今年的新变化可以用这么几个关键词来概括:1、城镇化;2、深化改革;3、工作作风;4、社会管理。
1、城镇化方面,首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今年新增一项工作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单独提出来,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当中得出经验教训、结论,非常有针对性,为我国今后推进城镇化指明方向。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力度很大,一些地方错误理解,大量圈地,导致城镇化质量降低,推进过程当中也出现急躁冒进现象。未来在城镇化发展上面要有举措,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变化。
2、深化改革方面,要求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我在介绍这条时特别提出,特别要注意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的路线图、时间表,这不是说改革拖多长时间都可以,要有总体设计、路线图、时间表,在改革路线图、时间表上面,以前也中央讲过,但这一次提出来表明领导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以后,达到目前这个阶段需越来越有前瞻性的规划,过去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要总体设计,对推进改革开放更加理性化,可以从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去着眼,要明确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路径是什么, 2013年跟今后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完,要有一个时间表。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一系列的调整,未来实现平稳发展,必须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3、在工作作风方面,再提“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会议指出,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有担当,言必行,行必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决反对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约法三章,要政治局委员、常委率先做好。这些提法一直都是共识。
我从1991年底,正好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讲话的时候,几乎同时期到广东工作。那个时候我在银行工作,是第一次到深圳蛇口。蛇口的路口就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大标语,这是深圳改革开放老一辈人提出的口号。“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这句话实际上早已经形成共识,这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提出工作作风问题,应该引起认真思考,一些领导干部讲空话,热衷于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而不是做实事,在做项目上只考虑个人利益问题,而不是为全体人民考虑,导致出现很多劳民伤财现象。要彻底解决工作作风问题,说到底还是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进。
4、在社会管理方面,提出严格人口流动的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利益多样性、信息多元性等社会管理规律,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源头治理,依靠社会力量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技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家都知道人口管理是不能落后的,过去大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单位,我们叫做单位人,单位人一声令下各个层面,政府机关,一查到底都可以管到,户籍制度比较严格,谁在哪里居住、哪个单位工作都很清楚。但现在不是,我们都成为社会人,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你到原来的地方找还可以找到吗?在户口所在地找到那个人,户籍人口可以找到吗?找不到了。单位早已经变了,一些是国营企业,一些是事业单位,有一些是政府公务员,有一些是民营企业、外企,所以说企业已经不再管他了,我们社会管理工作就更加复杂,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口大量流动,社会管理工作要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
所以说,现在的提法很有科学性,现在的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人口大规模流动之后不同收入阶层,会有更多的接触机会,由于收入和机会不均衡会带来文化的冲突、教育资源分配矛盾、社会矛盾、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弱势群体人身安全,基本权益保障方面。比如近期农民工事件,这引发很多人的批评,要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城镇化大规模地推进,必然带来人口大规模流动,从乡村到城市,从不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而流动的迁徙必然带来社会变动,甚至动荡,特别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在一些地方的聚集,会形成一些城市的洼地,可能为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目前迫切需要改革国家户籍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人员有序流动。
广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路及建议
那么广东情况如何?我讲讲我的意见,讲讲广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思路及建议,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近年来广东经济运行是稳中有升,初步统计2012年全省GDP达到5.7万亿元左右——当然最后得以统计局的数据为准,比上年增长8.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加4%、8%、9.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是5:49:4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提高了6.7百分点,人均5.4万元,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19370亿,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0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9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5682亿美元,同比8.8%;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8%,低于年度调控目标1.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228亿元,同比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同比增长8%(这是广东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编者注,下同)。
nlc202309032248
当前广东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宏观政策环境和投资建设周期,有利于广东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同时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倒逼机制形成合力,企业应对竞争挑战主动能力增强,逐步形成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低迷,竞争加剧,使得我省出口面临需求不足,市场份额下降的双重挑战,因为广东的进口贸易总额占全中国贸易总额的25%以上,所以说叫四分之一左右,前几年三分之一,现在四分之一,这四分之一比重很大,国外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对我们挑战很大,内需增长的动力也不足,转型发展的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总体来看,未来广东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风险和挑战不容低估。我认为应该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与制定措施,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我总结了五条叫五个“必须”:
第一,必须着力增进内需增长。如何增?我列个提纲;1、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2、积极扩大消费需求;3、优化投资结构;4、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第二,必须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人才体系建设。
第三,必须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聚化发展,发展壮大现代化服务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实实在在地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规范税费管理,进一步清理对经济实体行政性收费,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
第四,积极推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千方百计稳定出口,积极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模式总体效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五,必须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投资管理职能转变,深化财税金融、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问答:通胀可控,金改可期
嘉宾一:城镇化可能跟房地产有直接关系,对于房地产方面有没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系统的改革?
宋海:房地产业作为产业,它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之一,因此说房地产一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如果人为把它搞落是不明智的。我一直以为房地产业应该健康发展,如果要让它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对原有的政策进行反思,对原有的做法进行创新,包括刚刚提出来的在制度上、政策上、税收制度上都应该有一系列的改革,我想这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也应该是改革方向。房地产行业有其特殊性,本身既是行业也是金融业的延伸,大家想一想,如果房地产搞不好,盖房子的开发商用的是银行的钱,买房子的业主也是用银行的钱,这不是我们自己制造金融危机吗?
嘉宾二:刚刚您也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中求进,但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们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复杂,外贸出口仍然不理想,实体企业仍然经营困难,去年12月份CPI已经出现上涨苗头。在此背景下,您认为我们今年的CPI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宋海:去年前三个季度我国CPI还是比较乐观,由于天气转冷,特别是北方的蔬菜、农产品供给趋紧,所以蔬菜的价格在北方就涨了40%左右。现在来看的话,CPI上涨是因为菜价涨得非常明显所致,感觉到全年控制CPI(在合理上涨幅度)挑战性很大。其实我觉得没有菜价上涨,对CPI控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方面要改善我们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增加影响大家生活的日用品的供应,两边下功夫CPI应该会得到有效控制。我认为2013年的物价应该会有所上升,上升还是一个常态,但出现特别大的反弹,我觉得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政府会想办法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经济发展就像一个钟摆,如果我们假定35分钟的时候(为控制的高点),如果摆到25分钟就是失业,我宁愿现在高一点也不愿意失业。老百姓可以承受我们就可以渡过难关,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让更多的人失业了,就算能赚到钱大家也不高兴,为了大家好,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何况我们(的控制高点)在二位数。
嘉宾三:现在一些金融事件特别是温州事件之后,银行现在好象处于不作为状态,这对企业非常致命,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改革?
宋海: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重要讲话,里面提到金融体制改革,而且要适当地放大信贷规模,并且要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我是这样想这个问题的,一些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由于运作不慎,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有一些银行出现一些坏帐也正常。企业家做生意的时候某一笔生意或某一个项目赔钱这不是正常的吗?没有永远只挣钱不赔钱的事,所以有这些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看看不良资产有多少,如果你已经超过了标准就不行。当然,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要防范风险,有风险就要解决,使我们经济不断正常发展。
关于金融改革方面,我大胆讲,当前我们金融跟实体经济是有一些脱离的,接得不紧,由于一些制度的制约,作为银行来讲也确实为难,在客观上造成跟实体经济衔接不紧的局面。再说说利率市场化,因为利率不是市场化而是政府规定,就造成企业没有挣多少钱银行挣钱了,这就是利率没有市场化造成,如果利率市场化了就要受供需矛盾的制约,(银行服务)水平不好再低也是要信贷,水平高你的价格高一点,利率高一点企业也愿意,企业还图一个高兴。利率市场化很好,可以竞争,如果垄断就不好,但现在就处于垄断阶段,金融改革方面利率市场化确实是一个方向,利率市场化就牵涉到将来,凡是市场化、有竞争的行业,服务水平就会高,就会贴近市场,受到市场需求的欢迎。
嘉宾四:您在做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的时候提出一个政策“稳中求进”,请问我们是基于什么思考提出来稳中求进政策,为什么不是以发展促稳定政策?
宋海:之所以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就是因为国内的形势和国际形势不容我们再采取过去那种又快又好或者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应该是稳中求进,而不是又快又好或者又好又快——这个提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是国际国内形势让我们对这个基本判断必须要作出调整,给我们的机遇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纳入到社会的大分工,不是投资就可以,而且现在要符合规律,符合现代发展的国内外需求,符合我们自身发展规律,特别在“十八大”讲的融为一体发展,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都要求我们要稳中求进。
4.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四
时间:2011-4-20 9:32:37 按: 4月1日,省政府在西安召开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会,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普通高等学校校(院)长参加会议。会上,副省长朱静芝作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作了总结讲话,现予印发,请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朱静芝同志的讲话
省政府今天召开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会,目的是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夯实责任,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扎实落实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共陕西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期盼与日俱增。可以说,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教育改革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和单位深入学习、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媒体全文刊发;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制订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闲置校舍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同志分赴各地宣讲,其他省级相关部门深入调研,酝酿出台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各地也开展了广覆盖、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措施实,力度大,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对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必将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全省上下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奠基工程,是构建和谐陕西的民生工程、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工程;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满足群众新期盼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应有之义。
三是更加坚定了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十年,国家将继续给予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这些都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良好机遇。大家对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
四是形成了你追我赶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喜人局面。各地全力落实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西安、宝鸡、汉中、商洛等市已经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政
策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实施意见》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未来五到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任务迫在眉睫。当前,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已经明确,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教育科学发展,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抓
住关键,精心实施。
(一)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去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我省也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每个县城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成1000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使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形成学前教育县、乡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完成1.5万名教师和1800名园长培训任务;基本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省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2011年的任务是:全省建成35所县城标准化幼儿园,406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施好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城镇小区、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40%,全省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7%,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秋季全面启动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完成5000
名教师和600名园长培训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公办和民办、新建与改扩建、坚持办园标准和覆盖率四组关系,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将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纳入到“十二五”富民强省十大民生工程规划、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建设任务,统筹编制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建设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已经下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积极开发公办学前教育资
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制定完善标准。省级教育、物价、编制、人社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完善各类幼儿园办园标准、收费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实施办法。乡镇中心幼儿园
建设要统一标准、规范设计。
三是加大投入。除中央投入外,省上每年安排2亿元学前教育经费,其中省级预算内计划投资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各1亿元,用于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各市、县(区)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省上实行以奖代补,每新建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奖励
50万元,改扩建一所奖励30万元。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在资金、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城镇小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捐资、出资举办达标准、有规模的普惠性幼儿园。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建幼儿园,按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采取政策激励、专业培训、提高待遇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五是强化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标准化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开展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坚持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市、县(区)政府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制定考核标准,按照考核等次给予相应奖励。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按照实际需要,拓宽培养渠道,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对富余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任教的,做好转岗培训,“先
培训、后上岗”。
(二)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省教育厅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标准。到2015年,全省60%的县(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统
筹协调,强力推进。
一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首先,要调整学校布局,通过整合、重组等多种途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城镇、经济开发区、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等必须同步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其次,要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校舍抗震加固改造,确保2012年底前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今年,中央专项资金继续保持5亿多元,省级安排专项资金近10亿元,由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各承担一半,市县也要分担10亿元。第三,从今年起,启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城镇学校扩容改造项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项目等,使薄弱学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达到标准。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资金由中、省、市县共同承担,今年中、省资金约5亿元;县城学校扩容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县区新建或改扩建1—2所县镇学校,解决县镇“大班额”问题,资金以县级投入为主,中、省奖励补助约2亿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项目实行省级集中采购,统一配置项目学校,今年中、省资金约4亿元。第四,从今年春季起,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到2012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800元、初
中1000元。
二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首先,要把好教师入口关,严格实行中小学教师“省考县选”制度,省政府将制定实施方案。我要特别强调,自2010年12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之日起,除国家免费师范生免考从教外,各地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补充和聘用教师,否则追究县级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其次,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扎实推进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落实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进退机制,优留劣汰。第三,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定期合理流动,完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将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作为校长和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先进的必备条件。要落实工资、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各市县要将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房计划之列。同时,加大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引导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教书育人。第四,提高教师待遇,县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要积极为教师办理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坚决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今年要着力抓好两项工作:第一,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督查和问责制度,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第二,以治理奥赛班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突破口,坚决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奥赛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严厉打击地下考场,管住校长,管好学校,规范个别教师行为,坚决斩断奥赛班的利益链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四是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首先,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应该尽最大努力,积极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省教育厅要在年底前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其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第三,确保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和辅导,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行“蛋奶工程”,有条件的地方配备校车,并做好管理工作。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尽全力保障残障少年儿童和少数民族学生平等接受
教育。
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任务,还未接入的学校秋季开学前必须全部接入;加快优质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体系,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在巩固“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班班通”工程,使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三)推动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着力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到2015年,全省70%的高中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
一是做好布局结构调整。要根据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每20万人口设置一所、主要设置在县城或重点镇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生源变化预测,结合标准化高中建设,积极稳妥地调整普通高中布局结构,减少学校数量,提高办学效益。
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普通高中尤其是县域薄弱高中的办学条件,重视加强实验室、图书馆、通用技术教室等建设,至少建成20所省级标准化高中。
三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积极推行学分制,落实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
水平考试改革。
四是推进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战略,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凸显办学特色,形成各自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风格。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今年建成以9所普通高中和7所高校为依托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春笋计划”的深入实施。
五是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互沟通与融合。积极探索融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加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两类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普通高中学生到中职学校选修职业课程,中职学校学生到普通高中选修相关文化课程。构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互通融合的“立交桥”。
(四)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我们的目标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到2015年,建成60所国家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10个区域性和20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创建30个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办好50个综合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成15个综合性实训基地和150
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性实训基地。
一是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今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归口管理,抓紧做好非教育厅管理省属职业学校划转工作。省政府已经成立了划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实施办法,按照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7月底前完成划转、清产,并逐步开展整合、规范、提高等项工作。第二,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尽快出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扎实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达标验收,清理整顿不合格职业学校和办学机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全省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第三,按照省政府要求,严格规范职业学校与培训机构命名,4月底以前完成更名手续并向社会公布。第四,着力推进市级统筹,各市要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加快组建市
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二是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与富民强省十大民生工程职业教育项目对接,编制印发工程实施方案。“十二五” 期间,中、省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4亿元,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省和市、县7︰3比例分担外,其它项目的分担比例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今年继续建设10个综合性实训基地,新建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10所省级示范性学校、10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特色)校,培训1000名“双师型”教师。目前,这些指标任务已经下达,各地要合理确定项目,落实建设资金,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
三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重点建设50所综合性、多功能的县级职教中心,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一网两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工程,今年力争建成6个示范县。
四是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首先,深化校企合作,认真实施国家和省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总结经验,2012年出台我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其次,完善就业资格准入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要加强劳动监察和用工市场监管,定期开展劳动用工执法检查。第三,建立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省教育厅要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胜选手免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制度,大幅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比例,今年要达到13%的全国平均水平。
(五)实行分类指导,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高等教育学生总规模达到128万人,在校生达到121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6.66%,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对经济社会
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
一是提高生均经费标准。今年省属本科高校生均经费标准由4600元提高到9000元;2012年本科高校生均经费提高到12000元,高等职业院校达到7000元。
二是化解高校债务。截止2009年底,全省公办普通高校债务余额104.08亿元,其中省属公办高校102.68亿元。省属高校化债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省级财政安排的化债专项资金、调整现有教育支出结构统筹整合的专项资金、高校自筹化债资金和
其他来源资金。
省属高校化债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2010-2012年,省财政安排专项并统筹中央奖补资金和高校自筹资金,化解高校债务总额的70%以上,将高校债务风险降至合理区间;2013-2015年,高校统筹省财政化债奖补资金、事业收入、老校区置换资金等,自行化解剩余的各类债务本金及利息。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债的高校,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配套奖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银监局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加强省属公办高校债务的审计和管理,今后高校贷款都要报省政府批准,严禁未经批准新增贷款债务。此项工作已列入校(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对擅自向银行或企业个人新增贷款或融资的学校,将酌情调减直至扣回中、省化债奖补资金,并减少或停止安排有关专项
资金。
三是实施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首先,加强统筹管理,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责权明确、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和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年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次,开展分类指导。加大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其继续做优做强,从今年开始,这些高校在陕招生比例要分别达到30%和35%;指导和争取若干所高等学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实施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选择10所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优势明显的高等学校予以重点建设;积极支持其它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施陕西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6所国家级、10所左右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省财政计划安排经费16.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我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和10所省属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第三,推进学科专业类型相同或相近的高等院校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高校联盟,充分
发挥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增强工学学科优势,提升理学学科水平,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培养新兴、交叉学科,推动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学科优势。在学科建设中,既要重视投入,更要重视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等“产出”。积极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支持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国际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五是提高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建立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10个行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大对已有的20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强力推进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互联互通及共享;建设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支持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与宝鸡市政府在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六是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与规范管理。推进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依法管理民办高校,健全民办学校准入、变更和退出机制,落实法人财产权,完善督导专员制度,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学行为。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适时调整我省民办高校学费标准。
三、夯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抓好全教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政贵在行”,要实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夯实政府责任。首先,夯实政府管理责任。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学前教育坚持“省市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坚持“以县为主”,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普通高中教育坚持“市县两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职业教育坚持“政府统筹、以市为主、行业参与、社会支持”;高等教育坚持“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优化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省企共建的管理模式。其次,夯实政府投入责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投入及使用的监督管理。今年省级增加教育支出24.8亿元,比上年提高48.2%,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省政府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
构,确保投入“三个增长”。
二是夯实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发展与改革部门要落实教育基本建设资金,加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与监管机制;编制部门要集中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机构的编制标准和编制办法,并根据实际需要动态核编、适时调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育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完善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归口管理教师招聘、录用和考试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优先保障教育项目的建设用地,合理简化教育用地项目的审批手续,合理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审查城镇新建居民小区、新农村建设中学校(教学点)设置,并按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征收学校建设补偿金,划拨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新建学校;地方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确保足额入库,及时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公安部门要制定周密的安全防范预案和有力措施,强化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坚决取缔工商企业超越经营范围非法办学行为,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审计、监察和教育督导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执法检查监督和教育督导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侵犯学校、师生合法利益和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是夯实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协调、改革、管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责任;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会同有关部门,对我省承担的6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0项省级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市县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夯实督导责任。省委、省政府已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等作为今年考核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县两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要加强教育项目的管理与审计,推行教育公告制度,对重大教育问题、重要决策部署等要向全社会公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同志们,全面推进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希望大家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希文同志的总结讲话
去年12月18至19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为进一步交流经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省政府召开本次推进会。
今天上午,朱静芝副省长作了很好、很重要的讲话,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全面部署了当前我省各类教育的重点工作,就夯实责任、抓好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讲话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安排的工作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的要求都是贯彻全教会精神的关键环节,强调的事宜都是推动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一、要下定决心锲而不舍抓落实
未来5年,我省要实现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三个上台阶”,要实现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的跨越,要实现由经济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迈进,可以说,“十二五”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
二、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抓落实
全教会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我们的任务不是小修小补、局部改革、部分发展,而是要全面启动,深入落实,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三、要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抓落实
深刻理解“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深刻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牢固树立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新理念,与时俱进,用新魄力、新思路、新办法来破解教育工作中的热点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和首要任务。安全不保,何谈教育,稳定不保,何谈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什么也干不成。对高等教育来说,重点是要抓好稳定工作;对基础教育而言,重点是要抓好安全管理。要切实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日常管理,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学校建筑、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控等工作,落实各项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措施,关心师生切身利益,及时解决合理诉求,把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这里要强调一下曾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补贴落实问题。2009年省政府出台政策,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对曾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这些人大多在农村偏远地区,在特殊时期弥补了当年师资不足的问题,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省政府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位领导、同志们,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努力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工作思路上有新拓展、在破解难题上有新措施、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 2011年月8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9年版)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在 全 省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上 的 讲 话
(2010年12月18日)
赵 乐 际
同志们:
在即将收官“十一五”、开启“十二五”的重要时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大战略超前部署、有效实施、扎实推进。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部署《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美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德国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长期战略,日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增强了科技优势,保持了经济领先。从国内看,许多发达省份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强化人才洼地效应,赢得了竞争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作为欠发达省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来居上。
第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满足群众新期盼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期待出现新的变化。省统计局“2010年陕西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受访群众希望增加收入,10.2%希望增加就业,普遍希望得到社会更多公平待遇、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特别是在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群众提升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增收需要能力,就业要靠技能,归根结底依赖各级各类教育。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新愿望,顺应群众新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才能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应有之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科教强是实现经济强、文化强的坚实基础。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高等学校107所、在校学生120多万,有3所“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民办院校数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但与兄弟省区市相比,我们在教育规模、经费、人才、国际化等方面,面临着“前甩后追”的压力。如果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稍有放缓,就会被前面的省份甩得更远、被后面的省份赶上或超过,丧失我们的教育优势。我们只有加快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补齐自身短板,才能加快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不断促进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西部强省目标。
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率先在西部实现“两基”目标,高等教育活力增强、民办高校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能力明显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勤勉工作,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付出了大量辛劳,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全面落实,经费投入和办学活力依然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阻碍了教育潜力释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解决问题,更加自觉地办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更加自觉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突出重点,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未来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意见》已经作了部署。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结合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切实把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一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利益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机制,落实制度规范,切实做到教育发展“三个优先”。要发展规划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突出教育发展,在调整经济布局时优先考虑教育,整体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安排,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衔接融合。要资金投入优先,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财政支持向教育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教育领域,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要公共资源配置优先,继续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继续把教育领域作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点,继续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救助的重点,促进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
二是贯彻素质教育主题。促进人的发展,基础在教育、素质是核心。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绷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根弦,实行育人为本、有教无类,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制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传承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塑造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陕西形象,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能力为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创造自由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生存生活、适应社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为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三是落实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以经济社会发展促公平,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把发展成果更多投向教育等社会事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落实公共财政投入主体责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以政策支持促公平,突出教育的普惠性,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残障少年儿童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继续实施蛋奶工程,使孩子们从小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健康成长。要以改革促公平,突出义务教育的均衡性,调整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师资、设备、校舍等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四是注重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协调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学前教育要加快普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要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指导体系,落实质量监测制度,推进教学方式转变,巩固和提高教育水平。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培养人才为第一职责,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职业教育要结合人人技能工程,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三、深化改革,完善教育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开放。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制度障碍,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一是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政府管教育,责无旁贷。要按照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真正把该管的管好、该放开的放开。要继续解放思想,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要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学校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帮助高中和职中创新办学模式、开展合作办学。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改变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让教育真正回归社会事业。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事业的成效关键要看人才培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按照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要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发挥学生特长,尊重个人选择,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拘一格培养,注重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密切与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互动联动、合力培养人才。要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陕西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健全办学体制机制。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办学兴教。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是我省教育事业的显著特点,也是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成果。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排忧解难,使民办教育优势更优、特色更特。要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虚心学习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先进经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促进我省教育与国际接轨。
四、凝聚合力,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实现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探索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 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学校和师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安全。
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振兴教育、人人有责。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加强协调合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
三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维护合法权益,关心身心健康,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农村教师远离繁华,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市县要格外关爱他们、厚待他们,在工资待遇、保障性住房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和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尊重教育的价值和规律,爱教育、懂教育、献身教育,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人才培养与学校管理上,改革领导方式,发扬校内民主,加强社会监督,以一流的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5.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意见 篇五
(2012年2月10日)
县人民政府党组
县委常委会:
2012年2月8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西宁胜利召开,在一天的会议中,列席了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聆听了王建军副书记、邓本太副省长的的重要讲话。水利厅曹宏厅长作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我省水利跨越发展的报告,报告围绕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水利发展实际,从重点工程建设、农牧区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利管理等8个方面回顾了2011年的工作,总结了水利发展思路、水利投入、水利前期、水资源管理四个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深刻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2012年的水利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非常重大。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实现门源水利快速发展,2012年我县水利工作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 1 —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与我县水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一是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会议的主要精神,特别是曹宏厅长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当前的重点工作,围绕抓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团结稳定发展的民生水利工作,争取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取对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二是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会议报告,展开讨论研究,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我县水利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全面掌握会议的各项部署和安排,明确2012 年工作重点、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制定目标和措施,联系我县实际,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发展的新举措,推进我县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抓好几项工作
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我县2012年水利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一件一件的安排部署,一步一个脚印的抓好落实,确保我县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抓好水利前期工作。按照《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方案》明确的目标要求,加大前期工作 — 2 —
投入,保证前期工作进度,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增加项目储备。完成我县21个村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开展纳子峡水库引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完成讨拉河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我县农灌老化失修工程规划和设施农牧业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完成老虎沟、乱海子水库工程可研报告,使我县水利前期工作明显得到提高。
(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抓好白水河、老虎沟、大通河河道治理项目,这是我县水利投资最大的三个工程,总投资1.44亿元。二是加大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争取力度,截止2011年底,我县32个行政村,3.38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未解决,尚有22个行政村3.5万人饮水工程需要维修改造。2012年完成5-7项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加快推进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11年小农水专项节水灌溉工程,2012年争取一项小农水专项节水灌溉工程。
(三)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争取阴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完成2011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争取5000亩口粮田建设任务。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抓好兰青铁路弃渣场管理,实现平整、绿化、路通、美观的目标。
— 3 —
(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进一步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制,按照“防大讯、抗大旱、抢大险”的要求,切实抓好抗旱春播和汛前准备工作。完成那龙河山洪灾害工程实施方案的报批。启动实施门源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继续增加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
(五)坚持依法治水,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依法治水,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提升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与水平。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关,水资源费足额征收。加强河道建设项目审批、河道采砂许可、河道排污口设置管理。抓好县城供水水源地保护,落实水源地保护项目,完成青石嘴镇、东川镇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实施老虎沟水源地保护工程。完善《门源县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门源县河道管理办法》。
(六)健全工程建设运行体制和规范管理。组建门源县水利工程专业项目法人,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成立海北州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门源分站,实行水利工程全程监管,确保“工 — 4 —
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健全完善水管单位内部机制,加强管理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探索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成立3-5个水利工程重点村农牧民用水协会,完成东川镇水管所维修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任务。
(七)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按照《青海省水利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培育我县水利建设和管理人才,面对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人才是关键,做好我县水利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必须开拓进取,实现工作主动、项目增多、投资增大、效益提高、管理规范。
6.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六
(2010年12月27日)
2010年12月27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四大班子领导、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发改委主任、省直各部厅一把手、各市县县委书记、县长全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副书记付志方主持,省委书记张云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分组对云川书记、全国省长的讲话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下面,我重点传达一下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
(一)张云川书记的讲话。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讲话充分肯定了全省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认为一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讲话明确指出,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迈出新步伐、通胀预期得到有效管理。
第二,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要求,统筹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讲话指出,明年国家财政政策的规模和重点有所调整,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明年全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9%以上;在质量和效益上要看“四个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企业效益增长、社会消费需
求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提升消费能力,研究制定我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要采取更灵活务实的措施,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三是要树立更开放的意识,进一步优化河北的投资环境;四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上迈出新步伐。讲话强调:我省的产业实际,特别是“三低、一缺乏、三个过度依赖”的现状充分说明,调结构、转方式是决定河北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明年要在四个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有新突破。要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在我省重点行业建设十大工艺技术研究院,并以企业为主体,汇集国内外优秀人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企业的“对标行动”要有新成效。三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要有新举措。四是节能减排要形成新机制。
第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话在肯定三年大变样工作成果、意义和作用的同时,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体现:一要体现在聚集优质产业和先进生产要素上。二要体现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上。三要体现在发挥辐射带动、统筹城乡发展上。
第五,下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一是政策要落实;二是保障要得力。三是重点要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明年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二是深入持久地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三是完成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陈全国省长的讲话。共分四部分:
第一,肯定成绩,振奋精神,坚定做好全省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讲话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
第二,把握主线,围绕主线,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要求。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削减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第三,抓住关键,强化举措,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进程。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重要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切实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扩大消费需求。二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根本取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三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抓好粮食生产,抓好农业产业化,抓好蔬菜产业基地,抓好新民居建设。四是以推动工业集聚集约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积极推动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园区)建设,积极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积极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搞好工业生产运行调节。五是以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六是以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为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在建设风貌上出特色,在聚集产业上求突破,在惠及民生上见成效。七是以培育新的增长极为重要途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推进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八是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深化改革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
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九是以促进全民创业为广阔平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要求思想观念要更解放,政策措施要更有力,发展成效要更明显。十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切实稳控市场价格,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安居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完善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强化基层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7.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8.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八
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交流了经验,安排部署了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并为第一批通过验收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颁发了匾牌。
在回顾总结2015年的工作时,尹洪斌讲到,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厅党组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扎实工作、奋力而为、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紧扣“三改一抓一构建”和“六路并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品牌示范校、特色校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体现在:职教改革不断深化;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农村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再上台阶;招生就业宣传工作稳步有序。
针对2016年的职成教工作,尹洪斌强调,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四项计划”,有效增强办学活力;二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三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四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六是认真抓好学校建设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七是开展农村职教和继续教育工作,引领全民学习风尚。
尹洪斌最后要求,全省职成教工作要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严肃经律,强化大局意识;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进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今年是国家和我省对职业教育一系列重大部署的贯彻年、落实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强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积极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加快建立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为的状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工作上新水平、上大台阶。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副局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科长,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部分行业、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推荐阅读:
全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08-13
中共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贯彻落实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10-23
全省财税工作会议讲话10-10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11-04
全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讲话稿08-25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要10-25
**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08-07
在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会议上发言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