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3篇)
1.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将循证的概念引入麻醉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具备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麻醉从业人员,有利于知识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循证麻醉促进了麻醉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对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 麻醉教学
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医学院校的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使其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关联,并且获得主动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我校麻醉教研室在2009届学生中选择一个班为试点,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循证麻醉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理念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学科,且与临床多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学科都有交叉,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极高。传统的麻醉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基础知识,由于教材和参考书出版周期较长,且多引用过时的经典资料和来自于临床的逻辑推理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1],课堂教学知识更新慢,科学性差,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教学模式依然是被动接受带教老师教给的实践经验。这种方法无疑是最简便的知识获得方式,但是缺乏科学性和时效性,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有效的、先进的麻醉方法因经验的遮蔽而不被临床采用,而另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在长期地被广泛应用[2]。
循证医学是近些年来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个方法体系,并已经显现出其优越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ekett于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3]。该定义强调了医疗决策的确定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将最有科学根据的医学信息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实现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的完美结合。基于此,我们在学习和吸取了循证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将“循证”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麻醉教学。
2 方法 我们选择了2009级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选择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办培训班和参加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讲授循证医学模式和方法,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培训结束,接受培训的教师需具备基本的循证医学知识,掌握循证教学的方法,熟练掌握Medline、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问题,然后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查阅资料,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得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锻炼不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自我知识的更新,也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师入手,以麻醉学领域权威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对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尤其是外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以往的被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学习阶段,把文献检索和分析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和重点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讲解联机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询文献、参阅教科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模拟性的指导学生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临床学习阶段,带教老师需与学生一起分析病例,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去寻找证据,比较所得证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最终得到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
三、具体教学实施。
组织麻醉专业经过循证教学培训的教师以麻醉学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专业文献资料,编写循证麻醉教学课程讲义,统一授课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试点班级进行专业教学。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本作为教材,开放学校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数据库,任课教师授课之前,给出一个临床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并立刻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将检索的到结果保存。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该病例麻醉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特殊身体状况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部位手术的麻醉方法该如何选择、不同原因休克病人麻醉过程中液体的给予方案及预后等问题。要求学生熟记患者疾病和基础状况,开展小组讨论,集合现有的循证资料,确定尚需补充的证据资料,然后在图书馆和数据库中集中查阅,如有必要,带教老师可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目录。得到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小组展开讨论会,分析资料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出有价值的、能够推论解决问题的资料,结合病例实际情况,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到临床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工作为组织、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注意在讨论时将范围控制在麻醉专业内,在遇到意见分歧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在思路出现偏颇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寻找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
2.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我院自2008年开始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循证医学课程, 现在已有6年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积极尝试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一个教学模块的评价, 双方得到反馈, 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其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反馈和评价的过程[6]。本文对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共16个班, 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大三开设, 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 开设9周, 2学时/周, 共18学时。
1.2 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 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 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 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 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 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 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 以便及时反馈,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结果
2.1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 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 并做相应记录; (2) 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 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 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 每名学生参与讨论, 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 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 课堂纪律良好, 互动效果良好, 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 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 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 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 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 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 (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 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 , 最后分析总结病案, 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 装订成册, 于学期结束前上交, 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 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 (4周) 内完成, 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 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 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 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 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 (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 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 和自由式 (即开放性问答题, 学生自由回答) 相结合方式, 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 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 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 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
调查结果还显示, 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 92%的学生认为优秀, 7%的学生认为良好, 1%的学生认为一般。
关于教材, 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 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7]第2版, 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学生对循证医学授课内容理解程度分章节自我评价结果见表1。
3 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 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8]。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 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 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 提倡循证临床,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9]。从医学教育角度看, 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 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 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 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10,11]。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12]。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 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 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 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13]。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 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 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14]。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或者通过理论考试, 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 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 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 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15~17]。
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 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 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 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 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 也不是考研课, 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另外, 课堂提问也督促他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有的学生还重新复习了上学期刚学过的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甚至很多学生选修或旁听文献检索课。平时表现评价形式还包括小组学习, 85%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效果很好, 能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 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端正学习态度,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评价部分得到学生的认同, 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重要, 通过做作业, 让其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得到了99%的学生认可, 他们认为它是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虽感觉病案撰写很辛苦, 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收获很大, 知道了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 应用证据解决问题, 并后效评价整个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很实用, 学会了阅读森林图、查外文数据库等。
学生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该门课的课堂表现、情感投入及变化、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努力程度等, 通过描述自身发展中的突破, 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总结学习循证医学的收获、体会及困难、困惑, 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好处。对教师来说,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 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求、情感、态度以及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针对性,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为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循证医学思想, 掌握循证医学理念与技能, 注重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3.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循证医学教学是将“循证”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中[1-3],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也称为病例学习方式。近年来,国内临床医学界开始探索循证医学这一学科发展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但其收效甚微[4]。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本科教育中,还停留在以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这一水平上,甚至是在医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仍以经验式的带教为主,满足于教科书知识和个人经验的传授,学生也往往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循证医学理念顺应了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5],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终身学习的医学教育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何在临床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使其在进入临床医院正式实习时具有一定的循证医学实践能力,使他们将来在临床工作中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是当今所有医科院校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临床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将循证医学应用到医学生临床诊断实验教学中,旨在探求一种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实验教学效果的教学新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抽取2012级湘南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5名,入选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EBM组,41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4人),两组学生性别、平均年龄、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诊断学》、《内科学》第8版。两组的教学总时数、大小课比例均相等,见习课带教老师无变动。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学科和疾病为中心,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用自己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验思维,指导临床诊断实验案例诊疗。
1.2.2 试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6~8人为1小组,在临床诊断学及内科学实验课中,利用教研室的病案库资料及病区的典型病例或模拟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模式)在临床-诊断实验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
1.2.3 循证医学教学方法: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由外聘或院内专家讲授循证医学的定义、网络医学技术应用、中英文文献查阅方法等。②循证医学思维示教:由实验课老师对一典型临床问题进行循证医学操作演示、批判性分析、讨论。③学生课堂循证思维能力锻炼: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引出临床诊断技能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课堂讨论纲要,教研室提供中文CNKI检索系统、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学生记录下临床实验具体问题,然后检索现有的、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掌握某一领域的最前沿、最可靠的知识,并将在临床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用于临床实验诊断的各个具体或模拟的病例中,最后由教师对实验诊断结果做出总结并验证其准确性。教师在整个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归纳与总结的作用。
1.2.4 评价方法
(1)成绩考核:本研究经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85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和循证医学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2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进行临床诊断技能考核,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总分100分。
(2)教学效果调查:考试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本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EMB组平均成绩(80.47±2.9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0.48±4.41)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 0.01
2.1 问卷调查
为了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采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对完成临床诊断教学实践任务后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习临床诊断技能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授课教师的责任心的评价、教学方法满意度及对自身获取知识效果的评价等,选项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否定,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②③④⑤P < 0.01
3 讨论
临床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医科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过渡阶段。本研究通过临床技能训练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锻炼机会。经过本次实验教学实践,结果显示:EBM组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两种不同臨床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学习兴趣、主动性的提高,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认同度,对自身进步以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循证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在临床诊断技能训练中对某类疾病教学中实行案例法和提出问题法,让学生独自进行操作、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自主、主动地学习疾病相关的知识、信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反复验证实验操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实践证明,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中,存在以下优点:在学生方面,循证医学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对临床技能训练及以后临床实践工作起到了良性推动的作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实践问题,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以便多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实验病例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促使其养成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在教师方面:学生了解的知识、掌握的临床技能越多,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就更高。一方面要求带教老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指导循证实验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带教老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不仅要训练学生学会对既有知识的应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对教师而言,教学难度大于从前,但却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加强和完善,使临床实验教学更赋活力和效果。
总之,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实验教学工作的思路是正确的。通过不懈地努力和探索,相信随着循证医学观念在临床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整个医学教育将会向着更科学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智成,李申,屈翔,滕长胜,张忠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05:512-515.
[2]王雷,任成山,赵晓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循证医学结合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846—2847.
[3]李俊红,艾克热木,木拉提.循证医学引入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2015,02:272-274.
[4]张婷. 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2,06:97-98.
4.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1循证医学对口腔医学教学的意义
1.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的不足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以经验医学为主,在医疗实践中,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教科书或权威参考书籍的观点处理病例。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暴露出很多缺陷:教学内容滞后,不利于新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等。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对口腔临床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被动地接受现成知识和死板的记忆过程,对问题不会质疑,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生历来受这种经验医学的教育与熏陶,并在毕业后以这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若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其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从而影响医疗质量。
1.2循证医学的价值
1.2.1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学科循证医学意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临床学习策略,是提出疑问,检索和评价相关数据,并将此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方法。循证医学就是寻找、评价与合理使用当前条件下所有最有效高质量的证据,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决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归纳为五个步骤: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1]。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是指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证据,追求证据的高质量和不断补充完善。治疗性试验证据根据其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可靠性最高;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可靠性次之;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可靠性最差[2]。
1.2.2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循证医学教育的模式首先要启发和鼓励学习者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其次是高效率地查阅文献,并对文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炼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争议颇多。例如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治疗,龋病的防治等。随着基础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材料不断涌现,如何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成为口腔临床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逻辑推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医疗技术可能显得苍白无力[3]。口腔医学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引入,为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证据。口腔医师应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使
用当代最佳证据,结合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受益。
2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循证医学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它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系统评价”的全过程。结合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医学文献和综合临床研究获得最佳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教育模式重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2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循证的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临床最佳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指导的临床实践要求自觉地将以下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临床诊疗决策,即:①临床相关的科学证据;②牙科医师的经验和专业判断;③患者的价值观和需求;④所处的社会环境[4]。口腔临床诊疗决策制定,不是口腔医师单方面的决策,患者也应该能够充分参与。在循证医学中,培养以病人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医生有义务将自己获得的证据如实告知患者,告诉对方有哪些有效诊疗方法、这些诊疗方法的副作用及价格等,帮助病人依据其价值观,作出知情的选择。通过循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副作用和并发症少、经济节省的最佳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2.3实施循证医学的条件
2.3.1循证医学实施所需的医学文献资源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为保证循证医学的实施,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除了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还应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EBMR),或相关的杂志如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循证牙科学杂志(Evidence-Based Dentistry,EBD)及书籍等。
2.3.2循证医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循证医学教育实践,对临床医学教师和医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培养一批能实践循证医学和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的临床教师。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临床医生对其了解甚微或理解较肤浅,在这种情况下,口腔医学教师应该转变医学教育的观念,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及进修等方式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贯穿循证医学教育理念。其次,要求医学生在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并对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医学专业知
识。对临床实习前的学生,要熟悉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正确评价医学文献,特别要学会文献检索的方法及技巧和网络医学资源的利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要善于在口腔医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思想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自主教育和学习的能力。
3口腔循证医学实践面临的问题
循证口腔医学在我国尚处于扫盲阶段,人们对其认识和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循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并非所有临床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其次,循证医学作为新型医学模式的出现,在医学界引起广泛争议,一直受到传统医学模式和专家意见的排斥;此外,临床医务人员信息资源获取的困难,对循证医学了解贫乏,及过多看重经济效益等也将影响循证医学的实施。
总之,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是培养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必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4年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循证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 篇五
[关键词] 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 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 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
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
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
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 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使临床医疗工作者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证据,图书馆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数据分析与检索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筛选、评价与合成,全面、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医师所需的有用证据。
总之,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提供优质的服务。
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终身教育观,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素馨.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准备好了吗?[J].医学信息学杂志,,(3):202-204.
[2]周祖文,循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的几个问题[J].医学信息,2006,19(5):990-991.
[3]温耀刚.浅谈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1(4):127,158.
[4]李珏,等.循证医学与电子信息资源[J].华西医学,,17(4):447-449.
[5]王家良,等.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1循证医学之“证据“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均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循证医学之“证据”是研究“成果”,是采用科学的标准,对临床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分析与评价,被确认是真实可靠且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证据不断更新,永居前沿。
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就是结合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与外部的最佳证据对患者进行医疗干预;临床经验、外部证据和病人权益三者构成了循证医学的核心。因此,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核心之―。在医学研究中,只要是医学基础研究或临床上存在的知识,都可视为证据。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是证据,一组临床病例观察甚至是个案报道也是证据,动物实验结果是证据,实验室观察也是证据,正确的结果是证据,错误的结果也有可能被当成正确的证据,临床证据是多样性也是无穷性的。但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并非医学基础研究或临床上存在的知识都可视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循证医学所应用的证据必须是真实可靠,临床价值显著,经济方便,能被广泛应用,产生很好的防病治病效益的最佳的证据。在寻找符合循证医学证据时,首先应寻找可靠的系统评价,因为它综合了所有相关的原始研究,为医学决策提供了最全面、最可靠的证据;如无相关的系统评价,应寻找可靠的原始科学研究;如关于干预措施的效果,应寻找髙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而预后研究,除了大样本随机试验外,还应寻找高质量的队列研究;如未发现上述研究,可以搜寻正在进行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因此,最佳证据常来源于医学文献数据库。
2中医学之“证据”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证”是临床证型,是“症候群”,是中医临床诊疗的证据。“证”的`产生是机体在致病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下,整体体质反应特征和整体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界与社会)之间、脏腑经络与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的反应,是一种以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它可随着病情的进退而时刻变化着。因此,“证”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是有物质基础的;“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证据。
7.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1 循证医学在颌位关系记录中的应用现状
颌位关系的确定分为三个部分, 即铰链轴关系、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的确定, 而在临床工作中确定垂直距离的同时水平关系也随之确定, 本文分别从铰链轴关系及垂直距离、水平关系的确定两个方面来论述。
1.1 铰链轴关系的确定
铰链轴关系指的是上下颌骨与髁突铰链轴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用运动面弓或解剖面弓两种方法记录该位置关系, 但具体在何种情况下应用哪种方法更好, 业内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意见, 甚至对是否需要面弓, 也持有不同观点。冯海兰等支持使用面弓, 其认为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如果不使用面弓而将模型随意转移, 将会是前伸髁导斜度发生显著改变;Rudd等认为如果使用面弓, 在颌位关系记录过程中将很难准确记录致使修复体咬合不良, 二者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Cabot结合临床工作时遇到的情况提出当需要在颌架上改变垂直距离或需要保证义齿侧方及前伸运动协调性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面弓。Davies等提出应以患者的咀嚼形式为基础进行颌位关系记录, 以垂直运动为主可不用面弓, 但以侧方咀嚼运动为主则必须使用。Mc Cord提出当下颌为自然牙列或种植体支持式义齿时行上颌半口义齿修复也应运用面弓。所以意见不统一, 究竟在临床工作中是否使用面弓?在哪种情况下使用面弓?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 面对争议无所适从。查找MEDLINE、CBM及维普数据库, 从中检索“颌位关系记录及面弓”等相关临床研究, 并逐个阅读标题, 只在MEDLINE中发现了一篇与面弓稍微有些关系的文章, 笔者在文中采用了回顾性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 其研究目的是将传统方法 (个别托盘取模、面弓记录颌位关系、半可调式牙合架、完成后再上牙合架排牙) 和简易法 (一般托盘取模、简单牙合架排牙) 制作出的全口义齿相比较, 看是否有明显差别。最后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检索Cochrane图书馆后, 也发现了一篇题目为“全口义齿修复中是否使用面弓的双盲法研究”的文章, 实验中选用了五例无牙牙合患者, 根据是否使用面弓为每例患者制作两副义齿。受试者及实验者在皆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每副义齿进行舒适度、稳定固位性、发音功能、咀嚼功能以及组织保健功能方面的测评。结果提示, 不使用面弓的义齿性能皆好于使用面弓的义齿。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此实验的样本量较小,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扩大样本量将会更有临床价值。综上所述, 在铰链轴关系记录中, 循证医学有所应用, 但应用的力度远远不够, 需要加强。
1.2 垂直距离与水平关系的记录
现在明确垂直距离和水平关系的办法有很多, 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面部测量法、吞咽法、面部观察法、拔牙前记录法、自我感觉法等, 有些方法有时也在临床中应用, 像语音法、肌电图法、利用中立区法、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旧义齿法、头影测量法、正中检查仪、髁突及下颌位置指示仪分次确定咬合关系的方法等等。面对众多方法究竟使用哪一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结合能确定更为准确可靠的垂直距离呢?当然在临床操作中, 讲究的是简便易行,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因此, 对国内外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进行检索, 也发现了很多好办法和新思路。有人认为语音法最准确, 但有人却认为它与患者的初始牙合垂直距离并无关系。有人认为吞咽法最准确, 相反意见是吞咽法只是个主观标准。同时还有人认为将主观标准 (吞咽法等) 和客观方法 (面部测量法) 结合起来, 众说纷纭, 带着这些不同意见研究检索Cochrane图书馆, 试图寻找一个能够解决这些争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的最佳方案,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检索到。因此面对这些方法, 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 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有据可循。
2 使用循证医学在颌位关系记录中的必要性
在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 要制作出最适合患者的义齿, 必须准确地记录并转移颌位关系, 颌位关系有以下三种:铰链轴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大多数老年患者, 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需要记录颌位关系, 因其缺牙时间早晚不一, 导致髁突后移的位置和距离也有差别, 在下颌前伸的程度上也长短不一。由于颞下颌关节总是在终生不断改建的过程中, 行全口义齿修复后, 髁状突是否要回到关节凹的中央?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个问题, 依据存在着困惑, 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 而应用循证医学恰恰会帮助并解决这一难题, 给临床提供一个证据以便进行实践、研究。
确定垂直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垂直距离恢复得过低或过高, 改变了咀嚼肌肌张力和颞颌关节正常状态, 患者常感到肌疲劳和酸痛、张口受限等颞颌关节症状, 而且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软组织容貌。毕竟垂直距离只是一个范围, 但针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 究竟哪个范围最适合, 是否有办法来确定?这些疑问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循证医学也让学者们看到了希望。
对于水平关系该怎样确定, 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复杂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中, 在下颌骨和上颌骨之间存在着三个位置, 即下颌姿势位、后退接触位和牙尖交错位。要确定水平关系, 究竟选择在牙尖交错位还是在后退接触位, 是否还存在其它更好的位置?随着牙齿的磨耗牙尖交错位也在不断改变, 怎样才能确定一个最佳位置?这个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 而循证医学就能发挥其作用, 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当然上述三种关系的确定不是独立的, 而是密不可分的。对需要确定咬合关系的患者, 在修复过程中, 大多数医生对颌位关系的确定主要凭借临床经验。现在有关颌位关系记录方面的文献及资料较多, 难以辨别真伪。运用循证医学会很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 为解答一个客观准确的结果, 因此很有必要在颌位关系记录中采用循证医学。
3 如何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应用循证医学
3.1 树立循证观念、提出问题、检索Cochane图书馆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必须树立循证观念, 应用循证观念来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工作。如上所述, 颌位关系的记录是一个三维关系的记录, 对于三种关系的确定, 记录方法多种多样, 获得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 而且患者的心理诉求及精神状态差异也很大。因此, 就更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 怎样才能为患者量身打造一副最合适义齿?带着疑问可以去检索Cochane图书馆, 在这里能发现最新的可靠证据,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患者制作一幅适合自己的义齿, 临床医师的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2 寻找证据并评价证据
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寻找和评价主要依赖于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系统评价是指应用系统明确的方法去查询、选择和客观评价相关研究, 并搜集、分析各研究中的数据, 为解决某一具体临床问题提供最佳证据, 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现进行及时更新。Meta-分析是指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因此可靠的系统评价结果与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RCT) 同样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这也是循证医学质量最高的证据级别, 而且成为最重要的证据基础出现在权威治疗指南上。高质量的RCT是进行系统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检索发现RCT数量在颌位关系记录研究中比较少, 这可能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关, 因此最好以地域为中心, 将颌位关系记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分门别类建立原始资料库, 相关的几个资料库再密切合作, 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行Meta-汇总、分析, 最终形成确切的系统评价, 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定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价值。
系统评价是针对原始文献的二级综合分析和评价, 因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对系统评价的观点和结论要持有慎重态度。同时在进行系统评价时, 也不能只选用随机对照试验, 一味排除非随机研究, 因为有时非随机研究的证据也会对系统评价的结论起到补充或循证作用。
当前循证医学在社会各界已得到大量使用, 但在颌位关系记录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 而且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口腔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医生不断强化循证意识, 自觉的遵守循证医学的要求, 使医生的医疗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摘要:颌位关系的记录是复杂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中关键的一步。在记录颌位关系时, 大多数口腔修复医生主要依靠个人经验, 缺乏指导临床实践的最佳证据。而循证口腔医学已诞生10余年, 在口腔临床实践中, 被口腔界内人士评为明确可靠的最佳工具和方法, 因此, 在颌位关系记录中有必要应用循证医学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介绍循证医学在颌位关系记录中应用的现状、必要性及其如何应用。
关键词:循证医学,颌位关系记录
参考文献
[1]冯海兰, 孙廉.用解析法分析全口义齿上HE架的有关问题[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 4 (4) :199-200.
[2]史宗道.循证医学与口腔医学[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2009, 12 (10) :289-291.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8.
[4]林永盛.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2) :167-176.
[5]史宗道, 石冰, 陈娥, 等.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9 (2) :55-56.
[6]范亚伟, 夏志卿.循证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7 (1) :12.
[7]叶萍, 陶小安, 程斌.国内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循证医学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 2010, 8 (3) :262-263.
[8]邱蔚六, 郑家伟.重视循证医学, 提高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和诊治水平[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6 (2) :439-441.
[9]徐凌, 赵承敏, 谢志刚, 等.循证医学与口腔修复学[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 7 (3) :24-26.
8.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分類号】R78-4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将临床证据、患者诊疗愿望及个人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是临床实践及医疗行为评价的方法[1]。循证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临床教学提供重要启示,对于口腔医学学科临床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其中口腔医学学科是医患纠纷的多发科室,因此医学模式已经逐渐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2]。临床教学应坚持与时俱进,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及就诊需要,及时作出科学诊断,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1口腔医学学科临床教学现状与不足
口腔医学学科解剖比较复杂,同神经外科及普外科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关系,信息量较大。而有限的教学课时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忙于记笔记,对于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充分的理解消化,难以发现并提出问题。强化记忆虽然能够让学生应对考试,但是考试之后,学生的知识会逐渐遗忘,导致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所以,在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口腔医学学科临床教学的发展趋势,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的选择都应以客观研究为基础,谨慎的查找证据、严格评价、分析探讨,将临床实践与恰当证据、临床经验结合起来[3]。
2将循证医学引入口腔医学学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为循证医学是临床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临床教学换发青春活力。因口腔医学学科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较强,临床带教医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权威的科学依据指导实践[4]。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3将循证医学引入口腔医学学科临床教学的措施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根据相关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资料提出问题,并检索相关文献,找到证据,对证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价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5]。学生提出问题、搜寻证据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医学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及时回答;为学生开展兴趣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对专科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①理论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启发,再强化重点内容。因为口腔医学学科的解剖较为复杂,理解记忆比较难,因此,教师应通过个体化教学,通过三维立体图、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②科研教学: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特点,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及见习要求,查阅资料,提出立题观点,经导视指导之后,确定论文科研方向,不断创新、不断发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③临床路径教学: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指的是医院针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制定的顺序严格、时间要求准确的一套诊疗计划,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研究指出[6],该项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医师的成本效益意识。我科将临床路径同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规范化、标准的临床路径计划,让临床教学能够有序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
④教学查房改革:教学查房讨论应遵循注重学术、注重交流的原则,指导学生提出自身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检索相关资料,在小组讨论分析之后,提出自身对病情的见解,在查房时进行系统的报告,再由师生共同讨论,然后由科主任进行点评,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展望
日益发展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口腔医学学科人才的培养注入活力。充足的教研经费、科学的教学体系、高水平的教学人员、先进的实验室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水的医学人才。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拔,制定优秀人才的培养计划,以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及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一支具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更好的为循证医学的教学创造优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明波,朱玉华,王秋菊,等. 循证医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2):334-336
[2]张彦聪. 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9):49-51
[3]Sadia Mahmood Malick, Julie Hadley, James Davis, e tal. I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directed at improving practice?[J]. J R Soc Med, 2013,10(3): 231 -238
[4]Gordon Guyatt, John Cairns, David Churchill, e t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 JA -MA,2012,26(8):2420 -2425
[5]Colin PW, Furman SM. Evaluation of a longitudinal medical schoo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curriculum: a pilot study[J]. J Gen Intern Med,2012,23(7):1057 -1059
9.浅谈循证医学 篇九
循证医学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治疗措施”。循证医学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又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显然,现代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师既要努力寻找和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又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结合他人(包括专家)的意见和研究结果;既要遵循医疗实践的规律和需要,又要根据“病人至上”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实际可能性,尔后再作出诊断和治疗上的决策。其原则为①证据必须分级又指导临床决策②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订仅仅依靠临床经验是不够的,应当基于当前最佳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病人对治疗的选择、关注和期望,此即所谓的循证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具备以下特点: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证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前提;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病人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必要的硬件设备;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又恒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原动力。实践循证医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临床医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实践循证医学,即作为研究者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进行研究,尽可能提供高质量证据)或作为应用者在医疗实践中应用证据(将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尽可能使用高质量证据)。
10.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湖南省肿瘤医院(410006)王明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一个十年前涌现出来的新名词正在成为医学界讨论的热点。是国际临床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是对经验医学的一场革命。有人认为随着循证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成熟,开辟了医学上的新纪元,我们正进入一个暂新的时代——循证医学时代。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过去的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
一、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有据医学、求证医学或实证医学。循证医学的创始人DavidSackett教授2000年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包括三个要素:
1、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这些研究按质量分5个等级:1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又称汇总分析);2级,单个样本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3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4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其可靠性较上述级别降低:5级,专家意见。级别越高,质量越差。循证医学期望患者的医疗应基于证据,而不仅是专家看法,使医学在大量可运用的证据基础上由个人专断走向民主,形成“有权威的医学”。
2、医生需具备充分的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运用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迅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可能诊断及拟采用治疗方案,对患者无偏倚的观察、准确判断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
表1临床证据水平与推荐级别
水平
Ⅰ
Ⅱ
Ⅲ
Ⅳ
Ⅴ 证据类型 证据来自良好设技的多中心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低假阳性和低假阴性的随机试验(高权重)证据最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实验研究,高假阳性率或(和)假阴性的随机试验(低权重)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准实验研究。如非随机对照单组试验。前后队列研究、时序、病例配对研究试验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实验研究,如比较准的、相关性描述、病例研究 证据来自个案报道和临床案例 D 没有系统证据C 证据II,Ⅲ或Ⅳ但结果不一致: B 分级 A 推荐级别 证据I,或Ⅱ,Ⅲ,Ⅳ多组研究的相同结果; 证据ⅡⅢ或IV且结果基本一致;
3、客观评价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病人的选择与意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即针对每个患者对就医选择、疾病担心程度及对治疗手段期望的不同,遵循客观、真实、可靠的证据作出决策,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只有将上述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佳预后终点。
二、发展背景
循证医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失败的拿破仑时代的巴黎,是唯结果论盛行的产物。出于人们对唯结果论有诸多非议,故对循证医学的褒贬不一,加之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循证医学长时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面对基础医学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而临床医学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挑
战旧的临床医疗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Archiccochrane为代表的一批英国流行病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工作,提出只有低于20%的临床诊疗措施被证明有效而非有害,疾呼临床实践需要证据。1979年Archic cochrane在《疗效与效益:治疗保健中的随机对照实验》首次提出医疗保健如何做到既有疗效,又有效益。他们的工作使得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80年代蓬勃开展起来,进而为90年代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最典型的例子是1989年公布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表明长期应用于AMI的临床I类抗心律失常药竟然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真正的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还是归咎于加拿大克玛斯大学的Davidsackett教授,他在1992年正式提出了EBM。同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了以本国己故著名流行病学家、循证医学奠基人Archiccochrane的名字命名的科克伦中心,由此宣告了循证医学的正式问世。随着EBM的提出,大量RCT研究的惊人结论使得广大临床医生不得不接受循证医学,现代流行病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为循证医学提供了方法与支持。近十年来,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逐渐成熟。1992年《JAMA》发表了循证医学工作组对循证医学的全面阐述,1995年10月由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创办了《循证医学杂志》,1993年世界科克伦中心协作网成立,并建立了科克伦协作网图书馆资料库。通过http://www,cochrane,org可查阅其对世界各地医师提供的最佳综述资料。我国也于1997年经卫生部批准在华西医科大学设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并于1999年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成员国。通过该中心的网址http://或http://可链接到世界各地cochrane中心并获取cochrane和循证医学信息。
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山方国家,EBM普遍应用于临床实践,EBM与医学各个领域相结合,产生了循证医疗(Evidence-basedhealthcare)、循证诊断(Evidence-baseddiagnosis)、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decisionmaking)、循证医疗卫生服务购买(Evidence-basedpurchashing)等分支领域。EBM与临床各专业结合,产生了循证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护理等分支学科。
三、临床应用
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工作者必须清楚各种诊断手段是否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力度如何,这是循证医学的精髓所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大体上有4个步骤,分析如下:
1、提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处慢性疾病、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复杂,医学科学的发展已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如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诊断方法评价、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预后的估计、病人费用和效益分析等,具体到个体病人同样也应提出一些问题,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去解决。
2、搜集证据。就临床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搜集文献寻找最有用的相关资料作为证据。此证据必须具备5个先决条件,即可供使用性、可获得性、可被接受性、可应用性和可被审评性,方可开展循证医学系统分析。
循证医学所采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临床RCT的结果;二是在不能或没有RCT的情况下,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观察结果或描述研究,但可靠程序不及RCT。循证医学信息主要来自两类电子数据库。一类是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如MEDLINE、CBM等;另一类是Coc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是以光盘或软盘形式发表的一种电子出版物,每年4期,是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产品,由英国牛津Updalate Softwaer公司出版,主要是系统评价临床对照试验的资料,包括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cematic Reviews,CDSR)、疗效评价资料库(The database Ofabstracts Ofweviews Of effectiveness,DAW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 sreSistes,CCTR)及其他有关资料。
3、评估证据。评估证据是循证医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即严格评价资料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根据评估确定是否依据此篇文献所获得的结论作出临床决策。然而,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有地域性,受试人群的种族、病因分布、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医疗技术水平、卫生政策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对评估证据结果使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有证据的治疗手段对当地患者不一定有效和安全:二是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技术和手段对于特定的人群不一定能够接受。
在评估证据的过程中,对于诊疗性文献必须回答的、带有普遍性的三个问题:结论是否正确?试验结果如何?试验结果是否有助于处理自己的病人?
4、实施证据。对这些文献证据进行鉴定性评估以后,临床医生可直接将其用于患者或作为医院或科室的决策指南,在临床实施这些有效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团队行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临床小组。最基本的条件包括能够提供完善的文献资料和高年资医生的支持。
四、实用价值
循证医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医学界人士关注和接受,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医学应列入我国医学发展的日程,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临床医学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等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循证医学将变革临床医学的思维模式。众所周知,传统的临床医学是建立在经验医学基础之上的,循证医学出现使临床研究、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经验医学阶段,临床诊疗多以经验和推理为基础,主要以医生个人经验为主,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上级高年资医生指导、教科书与医学刊物上零星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由于经验医学的研究观察缺乏严格的科研方法保证,往往造成结论带有一定的偏倚。大规模的RCT结果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错误的结论给予纠正,例如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当初认为是安全有效的,20年后的今天人们才发现其安全性存在问题。
在循证医学的实施中,有利于临床诊疗原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基础医学的成果转化并应用到临床实践,有利于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利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可以使许多疑难疾病的诊疗得以解决,临床诊疗手段得以规范,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临床。因此,临床医学将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是新世纪的临床医学。
2、循证医学为卫生技术评估提供了方法。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其结果就是循证医学的证据。利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对卫生技术评估,从而为卫生决策提供证据,指导卫生工作。
卫生技术评估的范围应该涵盖所有的卫生技术领域,包括诊疗技术、药物疗效、卫生政策、医疗保险、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医学教育、科研项目等。
卫生技术评估不仅对个体的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整体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卫生评估中,一定要在全面搜集所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报告,继而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形成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决策过程。
3、循证医学对当前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医学是科学,但在严格的科学证明上评估,即使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医学仍具有经验科学的性质,然而,循证医学对于促进医学的科学化,提高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发端于临床医学,但其涉及的问题和领域包括医学整体,循证医学的意义不仅从医学各分支学科(如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发展的层面来认识,而
应当从医学整体进步的层面上来评价。
当前,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循证医学的介入。一是医学模式转变需要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明;三是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加快医院管理科学化进程同样需要循证医学。
另外,我要强调一点临床医生为什么要了解EMB。临床医生为什么需要了解循证医学?多数医生从离开培训教育体系那天起,其知识就开始停滞不前,技能也开始过时。Sacken教授基于他的人生经历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过时,不这样看的人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这种认识促使他重新回到医院做了两年的内科住院医师,并尽力实践自己所信奉的循证医学:以病人为研究对象、追踪证据、严格评价证据、综合证据、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他今天仍在接受继续教育,追踪当前的医学文献。
临床医生不能仅仅阅读医学文献,还必须追踪和鉴别医学文献才能保持知识更新。因此,临床医生应具备严格的评价技能才能鉴别有效和有用的研究。临床医生怎样才知道一份研究报告对临床实践有用?医生首先需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合格有效。一种治疗方案是否利大于弊,仅有一种方法能确认治疗方案的利弊,即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医生鉴别—篇文章的简单原则是:当浏览一篇有关治疗的文章时,若文章没有涉及随机对照试验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读它。就诊断本身而言,应根据诊断的“金标准”来检查是否所有的病人己被测试,同时还应检查这种测试是否采取“双盲”法。用这种方法严格地鉴别文献,会得到非常有用的信息并学会怎样实践循证医学。
实践循证医学将提高医生的权威,可使医生保持知识的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约占三分之二的临床医生采取两种方式来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或是学习实践循证医学,或是从医学杂志上筛选合格有效的证据。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那些墨守成规者了,他们逃避进取、抱怨不停、压制新人。然而,他们的日子屈指可数,不仅年轻一辈比他们具备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病人也很快能够借助Cochrane协作网了解医疗决策的正确与否,企图简单地利用已有的地位来树立自己权威的少数人,将很快陷入绝境之中。
总之,我们不能期望循证医学解决当代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但我们完全有理由有相信,它能解决它应该解决的问题。
五、应用方法
在具体的EBM实践中,临床医生既是证据提供者,也是证据的使用者。EBM能帮助医生提高使用医学文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将医学研究的结果用于临床,为病人提供最佳医疗服务要求临床医生在开展临床研究时,要按照EBM方法学的要求,力争使自己的研究方法,能为临床实践提供货真价实的证据。中国医生要主动靠近EBM,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在临床工作中,EBM的思想为临床科研选题开辟了广阔天地,因临床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或回答。要想利用证据,或生产证据,首先要学会最基本的方法学原则。EBM与临床实践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
循证医学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包括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诊断准确性、应用有效的措施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科学化,故与临床医疗实践息息相关。许多国家都强调循证医疗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也称“病例学习”(casestudy)方式,即: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体检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疾病诊断、治疗、预后、预防),根据提出的问题查寻现有最好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研究证据真实性及重要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应用于诊断治疗决策中。接受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培训,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Cochrane图书馆,特别要注重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和实施,学会对多个RCT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和特定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临床表现、病因、诊断试验、预后等。根据上述问题有效地检索、鉴别有关医学文献,获得解决问题证
据。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看这些证据是否有利于改善健康、提高医疗水平,分析其真实性、可靠性,评价其临床意义、统计学意义及证据的适用范围,尽量选用RCT及汇总分析证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特点和特定需要,将评价的结果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了解研究结果是什么?是否正确可靠?是否适用于处理自己的患者?对这一临床决策的应用效果进行追踪和再评价,修正失误、发现更好方法,进一步完善证据并由此提高自己临床技能和水平。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但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在循证医学的实施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并在今后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为保证去伪存真,必须使用统计学技术进行处理,如汇总分析、临床决策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按照研究方法,随机化分组、有对照的临床实验的质量最好,观察性研究其次(前瞻性优于回顾性),个人的临床经验或病例报告的质量较差。汇总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统计方法,目的是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分析,揭示各个研究间的差异性,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从说法不一的研究中获得较为可靠统一结论,其结果就是循证医学重要证据。汇总分析的突出特点是:①提高统计功效;②评价各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或矛盾,定量综合评价效应的大小;⑧验证假设,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④具有处理大量文献的能力而不受研究样本量的限制。汇总分析的过程包括:①确定研究目的,并作简单的陈述;②制定分析设计书;③查找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资料;④文献复习及资料提取;⑤偏倚的控制;⑥Meta-分析统计学计算分析;⑦结论敏感度分析;⑧讨论、总结成文及结果利用。
除了汇总分析,对预后终点的评价证据的获得还可以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途径获得,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针对替代终点的研究等,对于所得证据我们应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作到去伪存真。
11.质量管理在医学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56-01
为了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室内质量控制系统,这是管理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基础[1]。我国已开展了常规的质量控制,做好临床检验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完善,降低误差。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在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名临床检验医师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10名。两组检验人员在性别、年龄、工作经验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行质量管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检验前质量管理
检验前应做好标本的采集、运输、处理等操作,从检验起始环节开始严格操作。标本的转运、收取等操作大多由护理人员以及医生完成,由于经手人较多,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先对偏大,存在较多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在此方面,各部分人员的沟通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只有让信息有效的流通才能够尽可能减少检验前干预因素。另外,应对受检对象予以干预,避免生活习惯、年龄、昼夜变化、妊娠、经期、采血时间、基础用药等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2.2检验中质量管理
检验人员应做好每日质控与校准工作,保障室内质控图的准确性[2],对异常先兆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若发现失控应超出失控原因并加以防治,调整仪器性能、仪器状态以及人员操作,严格根据检验项目完成检测。另外,需对检测标本的质量加强筛选,例如出现脂血、溶血时应再次采血,避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1.2.3检验后质量管理
检验后程序包括处理医疗废弃物、保存检验后标本、审核检验后的结果、规范格式以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审核检验后的结果主要是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若假性结果或者对酶类有多项指标升高而个别指标降低趋于零时,提示因酶活力过高耗尽反应底物,需要再稀释检测标本并计算其真值;若多项指标检测过低,可能因标本中含有大量输液液体或者加样针堵塞,试剂瓶内无试剂或试剂过少、标本处理不当导致标本中含有纤维蛋白凝块等原因[3]。对于以上这些异常的情况都需要重复采样复查,才能确认报告结果。而对于一些血糖、血钾、尿素氮等急诊检验项目,结果是过高或过低都需及时的向主治医师汇报沟通,将准确无误的检验数据提供给医师,使其能更好的为病患诊断。为了复查核对,通常需要将血液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留至少48h,而免疫标本和生化标本则需在冰箱中保存一周以内。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临床检验中的血液检测为对比项,分析在质量管理下血液未出现溶血时在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几项检测结果与对照组中实施常规管理而出现溶血现象的检测结果差异性,详情如下:
3 讨论
临床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诊断准确性,因此检验医师应严格控制操作,保障标本检测各环节质量。除本次研究中提到的检验各环节质量控制外,还应针对不同检验类型针对性控制质量。以血液临床检验为例,由于溶血現象对于血液检验影响众多,故而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防范,提升质量管理效力,具体如下:①采血时要对器具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干燥、洁净;同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②标本不可放置过久,经处理后应即刻送检;⑥防止样本接触到消毒液或者化学试剂;③进针后若有回血则应缓慢拔除注射器活塞,采集到标本后将其注入试管中,控制好速度,防止过快致使红细胞出现破裂现象;④采血时要对止血带的松紧度予以控制,过紧或过松都会引发异常;⑤在室温下使标本分离,而后自主凝集,控制好离心速度;⑦一旦出现溶血,应该即刻查找原因,并且及时再次检验。
总之,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在检验各阶段控制质量,降低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让各检验人员将检验步骤标准化,让检验结果准确性得以控制。总之,临床检验需要极高的严谨性,相关人员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控制,提升检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第9卷)总目次[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4(32):3169-3204.
[2]刘忠民,高月亭,肖洪广等. 6σ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2010,03(21):224-227.
12.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列为第8位。2009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膀胱癌为死亡率最高的10种肿瘤之一 。由于膀胱癌发病率高, 病因复杂, 其高发和持续增长的发病率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对膀胱癌病因的关注[2,3]。
此时, 按照传统的教学查房, 教学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但是, 如果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 可能学生对此教学查房的重点没有能够完全接受, 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另外, 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结论, 学生在将来的使用中有可能仍然不知所措。为此, 笔者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应用于膀胱癌病因学的教学查房中, 现总结如下。
1教学查房的实施与大纲
与传统教学查房相似, 查房前要求教师选取典型患者, 尽心准备并且准备必要的多媒体用于教学查房的总结。但是, (1) 在教学查房中教师要提出问题, 即目前对于膀胱癌发病诱因意见不一, 应该怎么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2) 引导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的思想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循证医学思想并提出解决方案。 (3) 1周后, 要求学生提交自己的结论, 并由教师以自己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例, 进一步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循证医学思想的理解, 并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解决问题。
本次教学查房中, 笔者通过对近25年间已发表的有关膀胱癌病因探索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汇总分析, 试图探讨目前我国人群膀胱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并估计其相对危险度 (OR) , 为膀胱癌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检索方法、剔除与纳入标准及统计学方法
分别以“bladder carcinoma”或“bladder neoplasm”、“smoking”和“膀胱癌”、“吸烟”、“咖啡”等为检索词, 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1979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检索语种分别为英语与汉语。
文献纳入标准: (1) 1979-2005 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2) 研究对象为膀胱癌 (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腺癌) ; (3) 各文献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相似, 有研究开展或发表年限; (4) 对样本大小有明确规定; (5) 原始数据提供OR值及95%可信区间 (95% CI) 或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OR 值及95% CI; (6) 暴露的定义基本相似; (7) 不包括特殊职业人群的研究资料。文献剔除标准包括: (1) 动物研究 (如大鼠等) ; (2) 膀胱癌细胞系的研究; (3) 非原发性膀胱癌的研究 (如转移癌) ; (4) 重复报告、质量较差数据提供少等无法利用的文献。
按照文献纳入标准, 有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阅读并采集数据, 本次Meta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对多个对立研究的OR值用Cochrane-Q和Breslow-Day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 如果各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式 (Peto法) 进行加权合并, 反之则用随机效应模式 (D-L法) 对统计量进行加权合并。对综合估计出的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和判断, 最后计算合并OR值的95%可信区间 (95% CI) ,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同时, 对不同BCG菌株与T1G3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的关系进行分层分析。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软件有: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RevMan、Excel 2003等。
3研究结果
共检索到75篇文章, 根据文献资料入选及排除标准, 经筛选并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23篇。文献内容涉及地区有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发表在20余种杂志, 累计病例7 600 例, 对照5 002例。
从表1可以看出吸烟、接触化学物质、饮用酒精、饮用咖啡、膀胱癌家族及遗传史、性别与膀胱癌的合并OR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危险因素。
注:ORrandom、ORfix分别表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的比值比;Nfs0.05、Nfs0.01分别表示P值为0.05与0.01时的失安全系数;χ2值为合并OR 值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df=1) ;化学物质包括2-苯胺、联苯胺、4-氨基苯胺及芳香胺;*P<0.01, #P<0.05。
4教学查房总结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职业、饮食、家族肿瘤史及性别等。目前研究这些因素与膀胱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多, 但结果不尽一致。笔者采用Meta分析方法, 综合近25年探讨膀胱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 表明我国人群膀胱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接触化学物质、膀胱癌家族及遗传史、饮用酒精与咖啡、性别等, 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5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医学运行与再生的过程, 是延续一种“知识经验积累-临床再现-局部修正-重复运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以知识 (经验) 为中心, 强调知识的吸收和经验的积累, 有人认为其本质上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传统临床教育模式与之相适应, 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以培养知识经验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教学方法偏重灌输, 忽视学习者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塑造;而且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 知识更新周期长, 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 部分概念不严密, 结论不准确甚至错误等问题[4]。
近年来, 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它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当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 也就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 其目的是为了临床医学决策的科学化。循证医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也是一种系统的医学模式;既是一种临床科研手段, 也是一种临床思维学习方法。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 它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 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 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
6结语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有助于造就既有扎实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摘要:笔者以膀胱癌病因学为例, 针对目前对于膀胱癌发病原因例如吸烟、饮用咖啡、酒精及接触化工原料的文献报道结果不一, 在教学查房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要求学生应用循证医学解决问题, 并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并以笔者对于此类肿瘤循证医学研究为例, 指导学生学习文献采集、纳入、剔除及最终结论分析。让学生了解循证医学思想及指导学生在以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学,膀胱癌,循证医学,病因学
参考文献
[1]王德盛, 何勇, 周亮, 等.应用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外科学教学质量 (J) .医学信息, 2011, 24 (9) :6006-6007.
[2]韩瑞发, 潘建刚.中国人群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4) :243-246.
[3]韩瑞发.膀胱腔内灌注BCG治疗膀胱上皮癌 (M) //马腾骧, 主编.现代泌尿外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81-508.
13.循证医学的学习心得 篇十三
·核心思想---- 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
·基本要素---- 最好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和技能(医生针对个体病人的诊治经验及专业技能)
患者的选择(患者的权利、价值、需求和愿望)
·基本步骤---- 提出可回答的问题,寻找最好的证据,严格评价证据,将证据 应用于病人,对用证的效果进行再评价
·基本要求---- 尊重病人的利益,结合病人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诊断治疗 方案
·方法学特征----按照特定方法对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行收集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并及时更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认识和预防疾并提高诊断准确性、应用有疗效的措施、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科学化。循证医学提倡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因此主张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应使用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等)而不是实验室或影像学改变等中间指标。
循证医学中的p.i.c.u原则是p 人群/病人(population/patient i 干预措施 (intervention/exposure)c 比较(comparasion/control)o 结局(outcome)
临床医生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实践:
1.怎样将循证医学的证据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本步骤:
1、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
2、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
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
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当收集到证据并通过评价知道证据是真实可靠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时,就要考虑该研究结果是否可用于我面对的这个具体病人。应将证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是首先应该回答的:
1)我的病人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纳入的病人有很大差异以至研究结果不能用于我的病人?应考虑我面对的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病理生理特点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病人有太大的差异而阻止对证据的使用。
2)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如何?病人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费用是否能够接受?包括治疗、监测和随访的费用。本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药物或是否能开展相应的技术?
3)治疗措施对病人是否利大于害?首先要考虑如果不治疗,病人会有什么后果发生?治疗以后是否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利大于害的疗法而不是只考虑药物的效果而忽略其导致副作用的一面。
4)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及对疗效的期望。
2.证据的来源及证据的评价:
(1)循证医学的检索方法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查找临床证据。
a. cochrane图书馆 b. ngc c.一些权威的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 d.网站:sumsearch
(2)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帮助医生鉴别和评价临床证据。
a. rct被认为是确定治疗措施是否利大于害最可靠的依据,sr(或meta-分析)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繁忙的临床医生获取证据困难的问题,使一线临床医生能更快地得到更可靠的研究依据。目前发达国家已将sr和rct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质量可靠的rct,联合起来进行meta分析,得出简明的综合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还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b. 循证医学将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分为五级:
一级:所有rct的系统评价;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五级:专家意见。
c. 证明某种疗法是否利大于弊的金标准是rct和rct的系统评价结果。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依次使用其它级别的证据,但可靠性依次降低。
我学习循证医学的感想:
1、循证医学决不是“食谱”医学。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在循证实践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技能、病人价值和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结合,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决非盲目地“照章办事”。
2、循证医学不是使用陈旧过时的证据。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证据源源不断地产生,或填补证据的空白,或迅速的更正、替代原有的旧证据
【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整体医学在妇产科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论文08-11
病例讨论法在临床医学质量中的应用价值论文10-31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09-07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论文10-14
光山县职称论文发表-医学循证临床医院教学论文选题题目09-08
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09-29
中医学中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01-04
临床护理工作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作用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