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6篇)
1.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篇一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例2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使用范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p5页例2
作 者:郭晓燕
单 位:浙江省临海小学
撰稿时间: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2。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体验到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学习重点:
学会根据已有素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知道小侦探柯南吗柯南机智勇敢,破解了很多复杂的案子。柯南为
什么那么厉害呢他每当案件发生之后,总是仔细收集线索,开动脑筋,理清线索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分析推理,最后找出狡猾的凶手。今天,我们将要去数学世界里寻找一些使用隐身法的狡猾的家伙,只有像柯南一样聪明机智的人才能将它捉住,你们愿意迎接这个挑战吗让我们看看,谁是最厉害的数学小侦探。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小侦探柯南的故事引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教学
教学例2:出示书本第5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里,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1.选择两条已知数学信息,发现隐含数量: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
师:通过这两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第一队买了后,还剩下54—8=46(个)。
师:有不同意见吗哦,同学们真厉害,通过“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
朋友买了8个”这两条数学信息,我们推算出第一队买了后,还剩下46个面包。这个数量很狡猾,它使用隐身法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的数量我们可以把它叫“隐含数量”。
师:小朋友们还能发现隐含数量吗
学生略一思索,很多小手高高举起。
预设: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
可以推算出两队小朋友共买了30个。
师小结: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一个善于思考,分析
的头脑。不愧是数学小侦探。但接下来的案子会更加复杂,你们敢挑战吗
2。 根据三条已知数学信息,发现隐含数量: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课同桌讨论,你能发现什么隐含数量
生:同样,通过“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条数学信
息,我们推算出第一队买了后,还剩下54—8=46(个)。(让学生复述54、8、46分别指什么)
生:我知道两队买了以后还剩24个面包,用第一队买了后还剩下46个,第二队
小朋友买了22个,推算出来的。
师:你是把第一次推算出的46个当作新的信息,结合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
求出还剩24个面包。同学们能听明白吗
生:我还有不同意见。我是通过“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2个”这两条数学信息,推算出两队小朋友共买了8—22=30个。然后把共买的30个面包当作新的信息,结合一共做了54个面包,求出还剩下24个。 设计意图:发现、收集、整理信息的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抽象成为纯数学信息,在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有关的数学信息进行筛选组合,渗透分类的数学信息。
3。 呈现两种分步算式。(板书)
(1)54—8=46 (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要求全体学生说说每步算式的意义。
师:这两种算式的做法不一样,但最后求的都是
生(齐答):还剩多少个
课件出示问题。
4。 这两种方法能列成综合算式吗
(1)生轻而易举的完成第一种。54—8—22=24(个)。
(2)那第二种呢,又该怎样列式 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师:在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要先算22+8,但是又要把22+8写在54—的后面。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生6:我的方法是在22+8的前面和后面加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22+8。列式
为:54—(22+8)=24(个)。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你是学习的小主人。(出示课件5小精灵的话。) 师介绍小括号(点击课件6)。
“( )”的自述:
嗨,大家好!我叫——小括号,我是由法国数学家韦达发明的。别看我貌不惊人,作用可大了,只要有我在,就要先算我肚子里面的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我神奇的作用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方法的交流和提炼,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5。 读算式。
学生试读,老师范读,个别读,同桌互读(54减8加22的和)。
师:小朋友真聪明,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在这些方法中,有的用连减的方法(从总数里面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有的是用先加后减的方法(先把要去掉的两部分合起来,再用总数去减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连减,先加后减。
6。 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7。 在这两种解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提炼和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啊,听到小侦探柯南说你们很厉害,它们就想出几道题考考
你们,你们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改编成连线题):(喜羊羊的问题,见课件。)
(1) 指名说图意。
(2) 连线。
(3) 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一的3(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3.对比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一本故事书共58页,老师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有多少页没看(请用2种方法解答)
(2)一本故事书共58页,老师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19页,第三天看的时候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对比两题的异同,发现相同的条件,不同的问题计算方法截然不同。
4.学生找生活中用连减计算解决的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请个别学生先在班级交流。
(3)然后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有所评价)。
5.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归纳小结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今天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生2:我学会了如果算式在后面,但是要先算,可以用小括号。
生3:我学会了有小括号表示有先算。
生4:我学会了用我们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师: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课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五、作业
练习一第4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例题及习题大多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经验是用连乘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就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深化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价值,能用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正确解决问题。
2.运用几何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建模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激活经验
1.观察分析。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出示主题图)今天跟老师一起去图书馆参观一下吧。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收集信息: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
师: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到两个书架上,每层都要放,而且要放得一样多,应该怎样放?你能帮助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该环节的教学对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一番修改,这样使应用题变成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利于学生理解。“应该怎样放”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比教材中“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的问题更有探究性。】
2.交流思路。
(师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
方法(1):224÷2=112(本) 方法(2):2×4=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信息求的?
师:为什么用除法或乘法?(课件动态演示每种方法平均分的过程)
方法(1):把224本书用一个大长方形表示,先平均分成2份,再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有112本书,最后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
[224本] [?本][112本]
方法(2):每个书架有4层,先求出两个书架有8层,再用除法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
[?本]
【设计意图: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探寻解决问题思路的过程。“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信息求的”等问题,既是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发问,又是综合法策略运用的体现。几何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既沟通了图形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丰富了知识的表象,建立了应用连除或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尝试检验。
师: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有28本书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检验?
【学生可以用28×4=112(本)、112×2=224(本)或2×4=8(层)、8×28=224(本)来检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既沟通了与前面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又使学生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4.反思比较。
师:这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比较的过程是反思的过程。这个环节,旨引导学生思路上求异、策略上求同,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二、尝试实践,迁移经验
师:刚刚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帮阿姨解决了问题。(课件出示下图)看,这里还有一些书呢!
[,][。]
1.学生了解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2.呈现学生的解题方法。
方法(1):2×5=10(本),30÷10=3(层);
方法(2):30÷2=15(套),15÷5=3(层)。
3.交流:根据哪两个信息求出了什么?为什么用乘法(除法)?
4.直观出示乘法和除法的解题图示。
方法(1):
方法(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上一个情境的延续,在同一个情境里安排了两次不同的放书活动,且这两个活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迥然不同。这个情境是“等份除”及“包含除”的综合运用,数量关系复杂,且不易发现。安排这一环节,既让学生用刚刚习得的方法、经验解决当前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数量关系,实现“以一例带一片”的教学目的。】
三、拓展应用,丰富经验
1.师:有位小朋友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瓶药(出示下图),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你能解决吗?试试看。
(若有学生质疑或做不出来,师追问:为什么做不出来?)
生:少条件。
师: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出示:这瓶药一共有150片)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一共有150片”这个条件省去,旨在引导学生寻找条件间的关联性,有效构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懂得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
2.出示题图(如下)。
[共384箱]
师: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箱?
师:用一句话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教学中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学生寻找条件之间关联性和构建数量关系模型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解决一个问题,再根据这个结果与已知条件的关联性提出另一个问题。同时,“用一句话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既是图文应用题向文字应用题的过渡,又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能力的需要。】
3.师:周末的时候,小明和小刚去买羽毛球拍(出示下图),请你来帮他们算算,每个羽毛球拍多少元?
(1)出示学生的三种解法。
方法①:192÷2=96(元),96÷4=24(元);
方法②:2×4=8(个),192÷8=24(元);
方法③:2+4=6(个),192÷6=32(元)。
(2)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对错。
(3)师(小结):看来,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教材中“我们每人买2个羽毛球拍”改成“小明买2个羽毛球拍,小刚买4个羽毛球拍”,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不让学生以为学习了连除或乘除解决问题,所有的习题都要用这种方法解答,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辨析,启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运算意义,弄清相关联的两个条件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关系。】
……
总的设计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用解决问题的理念指导应用问题的教学,具有问题色彩、探究意味,突出了综合法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应用,并借助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解决此类问题时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促进数量关系的理解,感悟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从而使他们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三(3)班 秦 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2日。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5)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指名板演。(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解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篇四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一定的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线段图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图理解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知
你能看图编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1) 24米
(2)14kg ?千克
1、出示: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1)补充条件(注意相关性)
①奶牛有( )头
②奶牛的头数是黄牛的( )倍
③黄牛的头数是奶牛的( )倍
④奶牛比黄牛多( )头
⑤奶牛比黄牛少( )头
(2)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指出:线段的适当长度
(3)突出:奶牛比黄牛多( 7 )头
奶牛比黄牛少( 10 )头
2、“想想做做”第6题
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独立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二、拓展深化
1、停车场有轿车37辆,比面包车多9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轿车和面包车?
(1)引导:轿车和面包车谁多谁少?
(2)独立画线段图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2、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41张,哥哥比弟弟多5张,两个人各有多少张邮票?
(1)学习画线段图,观察了解各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画线段图:(线段图略)
(3)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理解
解一:41+5=46 哥:46÷2=23 弟:23-5=18
解二:41-5=36 弟:36÷2=18 哥:18+5=23
5、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26张,若哥哥给弟弟3张,则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两人各有几张邮票?
(1)提问:谁的邮票多?多几张?
(2)讨论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3)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4)小组共同完成画线段图,列式计算,交流思路
(5)全班交流
三、课堂延伸
妈妈: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小芳:你比我大27岁。提问:你知道妈妈和小芳
各多少岁吗?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三、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7、8、9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养牛场有黄牛25头,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①奶牛比黄牛多7头 ②奶牛比黄牛少10头
25头
黄牛 黄牛
多7头 ?头 10头 ?头
奶牛 奶牛
25+7=32(头) 25-10=15(头)
25+32=57(头) 25+15=40(头)
课前思考:
本课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第2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的编排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巩固在例题中初步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放方法,第二类是通过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提高,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
课后反思: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能很快地根据已知条件想出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学生中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总会将中间的问题当成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题目文字叙述越多,这种遗漏的现象就越多。实际上,细细分析,学生都会处理。就连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能随着老师的分析有很清晰的思路。但是,做题缺乏耐心导致学生就这样做题草草了事。这种粗心的现象还出现在看图计算中,很多学生就只数了多的一段,总把单位“1”的那份忘了,因此这样的错误给学生前进的道路有很大的阻碍。
课后反思:
这本分内容可以说是对上一节课的巩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这种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和讲解,学生对此类方法已然不陌生,同时也使学生养了在计算类似题目时,先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求解。在整个的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能明确方法,运用方法独立数据成图,并根据线段图解决诸多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练习中帮学生巩固一下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的能力,所以大部分题目我是让他们自己来分析的,再引导,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谁比谁多或少,没有从实际情况去分析,看到多就写加,少就写减。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课后反思:
在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感觉原本会的题目,一画线段就混淆了,特别是有关倍的问题,他们总是搞不清楚。今天这堂课继续学习画线段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5.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篇五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了关于两步计算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同的是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更能够进行不同的`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收集信息更需要去选择分析有用的或者是关联的信息,使得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篇六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年10月27日
周次 8 课次 24
授课课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基本内容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初步熟知课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今天,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2、验证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2、教学例题(1)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4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3、教学例题(2)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三、练习
1、P49(1)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P50(2)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3、编题练习
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的条件,也可以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验,说个条件再编。
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1 课次 2
授课课题 练习五(1)
教学
基本内容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学法指导 说思路练习和笔算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练习题校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完成P51(1)
口算卡片出示。
指名口算。
先比较前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再比较前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明白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之处。
2、完成P51(2)
同桌两人合作练习。
一人操作,一人口算,再交换角色继续练习。
三、综合题练习
1、完成P51(3)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
在书本上用“○”圈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用“□”圈出得数比50大的算式。
交流订正。
2、完成P51(4)
直接写得数。
注意速度。
3、完成P51(5)
要求提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
指名提问,并口算出结果。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四、练习小结
作业 P51(5)
板书设计 练习5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周次 8 课次 26
授课课题 练习五(2)
教学基本内容 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着重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感受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明确思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补条件,提问题
(1)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2)白兔有15只,,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几只?
二、应用题练习
1、完成P51(6)
看图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
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2、完成P52(7)
看图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
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3、完成P52(8)
看图理解题意。
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组织提问。评评谁提的问题好。
4、完成P52(9)
看图理解题意。
选择你想购买的体育用品,再自己解答问题。
组织交流。
5、完成P52(10)
独立完成,交流估计方法。
集体订正。
三、讲解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
组织分组讨论。
尝试写出相应的算式。
交流。
作业 P52(8)
P52(9)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
周次 8 课次 28
授课课题 24时记时法
教学
基本内容 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实物展示,联系生活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课前认识钟表,日历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复习旧知
谜底:钟
你们认识钟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1)在钟面上拨出一个整点时刻。让学生说说是几点。
(2)请学生拨出起床的时间,并说一说。拨出吃午饭的时间,说一说。
(3)说说一日有多长。1日=24时
2、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小明看节目预报知道星期六有《大风车》的节目,他急忙告诉了好朋友小红和小强,他打电话让他们星期六六点半准时收看中央台。可是星期六的早上小红和小强一早就等候在电视机旁,等了很久,还没看到《大风车》。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让学生拨出《大风车》播放的时间。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3、导入课题。
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讲解0时到12时
24记时法是怎样记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盼望以久的新年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请生在钟面上拨出这个时间。说明,这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在线段图上写出)
24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
新的一天开始了,(继续拨时针)接下去是几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一步一步往下拨,让学生边看边说,2时、3时……6时。(在线段图上依次写出,其中板书2:00,其他让学生学写)天亮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该起床了,7时,吃早饭了……中午11时30分,我们该吃饭了,中午12时。问:这个时候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几小时?
下面开始走第二圈,把时针指向下午1时的位置。问: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
用24时记时法,我们可以表示为13时。(在线段图上注出)
2、讲解12时到24时
再拨到下午2时,这时24记时法可以怎么表示呢?让学生说说。(线段图上写出)这一部分不急于给学生说时道理,而是让学生感知,自己感悟出记时的方法。
接着往下拨,指向2点30分,问:下午2点30分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板书14:30)
时钟在往下拨,到7点,让学生说怎样表示。这时,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宿舍。时间一晃就到了20时,也就是我们说的晚上几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这个时候,我们称为晚上12点,用24时记时法是几时呢?
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在时间线段上找找普通记时法和24时时法的联系。
明确: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针在走第二圈时,就把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时刻分别加上12。
想一想,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同桌说说怎么想的。
3、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来记录时间。
把小明看的节目预报用普通记时法说一说。
4、交流,练习
出示情景图。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
试着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来。
交流订正。
三、练习
1、完成P54(1)
出示情景图。
说说银行储蓄业务上午几时几分开始营业,下午几时几分停止营业?
2、完成P54(2)
出示情景图。
说说这一路公共汽车最早是几时几分开出?最晚呢?
看火车票。弄清13:37开的意思,回答所提的的问题
3、完成P54(3)
看着钟面想一想,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
4、完成P55(5)
5、完成P55(8)
四、课堂小结
P55(4)、P55(6)、P55(7)
读一读“你知道吗?”
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
周次 9 课次 29
授课课题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基本内容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节目预报表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找寻节目预报表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二、新授
1、教学整时的计算
出示节目预报表。
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各要多少时间。
思考“六一剧场”播放了多少时间。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2、教学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计算
思考“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
出示时间线段图。
在时间线段图上找出8:50和9:30。
交流怎么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再算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一共播放了40分钟。
(2)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三、练习
1、完成P57(1)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2、完成P58(2)
看图理解题意。
先估计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再计算实际营业的时间,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3、完成P58(4)
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时间晚上8时到晚上12时是4小时,再算第二天的时间凌晨0时到清晨6时是6小时,合起来是10小时。
(2)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再计算经过时间。
4、完成P59(5)
P58(3)
读一读“你知道吗?”
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9日
周次 9 课次 30
授课课题 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
基本内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结合实际,能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www.xkb1.com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1、了解小华的作息时间表
出示小华的周末作息时间表:
6:30起床
6:40-7:00早锻炼
7:00-7:30吃早饭
7:30-8:10做家务
8:10-8:40做作业
8:40-10:00到新华书店购书
10:00-11:30看课外书
11:30-12:00吃午饭
12:00-13:10午睡
13:20-16:20参观动物园
16:20-18:00看电视
18:00-18:30吃晚饭
18:30-20:00制作航模
20:30睡觉
从这表中了解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说说,自己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受到哪些启发。
2、解决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1)小华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2)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制作航模呢?
(3)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制作一张时间安排表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哪些方面与小华的安排相近,自己还准备安排哪些活动,然后各自设计一张时间安排表,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活动,使活动安排得更合理、更有意义。
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www.xkb1.com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
周次 9 课次 31
授课课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基本内容 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发长自己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画,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看了这些美丽的画片,你有什么感想?发现了什么?
2、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3、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揭题)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2、操作验证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反馈
4、归纳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5、比较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好朋友,它们之间有干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第一网
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3、4、5题。
板书设计 板书: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
周次 9 课次 32
授课课题 认识周长
教学
基本内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复习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1、初步认识周长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研究周长。你能猜猜周长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
拿出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
指一指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
出示游泳池的图片,你能指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学具盒面的周长在哪里。你能知道它的周长有多长吗?想办法算一算。
交流算法。
(2)三角尺的周长在哪里,你能算一算吗?
(3)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想办法算出树叶的周长。
学生交流算法。
先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再实际量一量,算一算,然后交流是怎样计算的。
3、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沿着图形的边描出一周的边线,增强对周长的理解。
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
然后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P66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推荐阅读: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后记11-26
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06-18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07-14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教案09-25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07-09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评课稿08-05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说课稿08-07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08-14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