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2024-08-02

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15篇)

1.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一

抖出来的教育智慧

教学叙事

前岗小学

周广波 23日下午,天气暖和,阳光明媚。学校的草坪上“嗡嗡”作响的空竹声和学生热闹的嬉笑声吸引着我,看着孩子们学着抖空竹正带劲,我也凑热闹的跟着学生们一起学习抖空竹(这学期我们学校才组织的学生学习抖空竹活动)。我来到一位男生前让他当我的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第一步绕线诀窍,先把右手的线绕空竹两圈,然后两手拉起绷紧,左手放低,右手抬高,让空竹自由下落,然后顺势抖动双手。他说这是基本动作。我根据要领练习了几次,可就是玩不起来,他又示范给我看,我这才勉强抖几下。但就是这几下我也尝到了甜头,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但始终不能玩的那么熟练。他说:“老师,你要好好的练习才行。”

我说:“行啊,你以后当我的老师。那你会些什么?” 学生涨红了脸说:“我„„我也是才学的„„不太会。” “没事,你抖得挺好的”

他在我的鼓励下,他玩起了空竹。霎时间一个小小的空竹在他的手中上下飞舞,他不时的做着提、拉、抖、盘、抛、接等动作。我在一旁被这情景所吸引,心想这孩子真了不起。空竹在他的手中不停地变换着,不停地旋转着,忽上忽下、忽前忽后,那空竹的啸声也就越来越大。我陶醉在其中,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结束了。当我回过神来,便向他询问:“你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抖得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吗?”

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不停地练,每天都练一个小时,甚至有一次练到晚上十二点。再就是自己睡觉时还想怎么练才能练得好。”我心想:哦,要不停练,不断的想。

“那你还会那些动作?”

“抛高、扬拉、下面条、上杆„„”

听着这些专业术语,我不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徐嘉含,四(1)班的。”

我深深记住这位同学的名字。便在下课的时候去班上打听,原来这位同学在班上学习成绩也挺好的。从他的抖空竹和他的学习表现我似乎明白了其中道理。一是教育需要长时间,教育学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个终生工程。我们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教育学生,拿出我们的耐心,要允许学生犯错。二是教育需要思考,我们上课后要写反思,同样我们教育学生也要学会反思,反思其方法得当不得当。正如姜校长所说,我们要做个思考者,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所作为。三是教育要学会表扬和鼓励。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那我们就要学会在别人犯错误时学会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四是教育的评价要多样。我们不能拿一种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要综合的来看。现在北大试行的在高中学校录取大学生的校长推荐制不正是体现了不以分数论英雄的举措吗?所以我们要多元的评价学生,努力实行素质教育,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2.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 篇二

非标准化式的答弟子问

孔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不同学生提出同一问题,他通常会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回答。《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教学场景:有一天,孔子与弟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在一起,子路问老师“闻斯行诸?”即听到就行动吗?孔子答到:“有父兄在,如斯何闻斯行诸”孔子要求子路先征求一下父亲、哥哥的意见,再决定行不行动。过了一会冉有又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到:“闻斯行之”。一齐听课的公西华感到困惑,追问老师,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解释说“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进之”。在孔子眼里,子路生性直率,做事鲁莽,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什么就行动,往往容易犯错误,于是教他征求父亲、兄长的意见,希望他做事谨慎,少犯错误。而冉有呢?他是一个优柔寡断,做事常常显得有些退缩,所以教导他听到后就要立即行动,以便养成做事果断的习惯。类似的教学场景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如颜渊、仲弓、樊迟问“仁”,子张、子贡、季康子问“政”,司马牛、子路问“君子”,孔子的回答也各因人而异。可见,孔子在回答弟子问题时,不强调问题答案的标准化,而是根据弟子的品德修为、思想状况和性格特质而做出不同的回答,善于因势利导使弟子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抑扬并用地引导弟子

孔子在教学中也常常碰到表现不令自己满意的学生,他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是严厉训斥,而是以抑扬并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既让学生明确自己错误所在,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据《论语·子罕》记载,有一天孔子表扬子路“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赞扬子路在富贵者面前无贪求与嫉妒之心,表现出不卑不亢之态,只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子路听到后“终身诵之”,听到老师的表扬喜过了头,整天将老师的话挂在嘴上。孔子见状后感到他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于是对他说“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批评子路要是仅仅这样就不算好,以此来激励他不断进步。《论语·先进》中还记载子路曾在孔子门前弹琴,孔子批评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其他弟子听到孔子的话后,对子路态度不友好。孔子知道后对弟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他赞扬子路的学问已造乎正大光明之域,只需进一步深入精微。孔子赞扬子路的目的在于肯定其长处,以改变其他弟子对子路的态度。从这抑扬次序各异的教学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无论是表扬弟子还是批评弟子,都注意弟子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就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调适,使弟子既有成就感,又克服自满情绪,既让他明白错误所在,又不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始终让弟子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之中。

机智地诱导问难弟子

有些爱动脑筋的孔门弟子也会向孔子提出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论语·八佾》中就有一幕这样的教学场景。孔子要求弟子“贤贤,易色”,即亲近有才能的人,远离女色。有一天子夏读到《诗经》中赞美女子绝色之美的句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子夏想借机试探孔子对美女的态度,突然问老师“何谓也?”孔子采取避虚就实的诱人之术,他知道子夏已经理解了句子的字面意思,所以他就字面意思避而不谈,转而谈句子的引申意思,他非常巧妙地用比喻的方式回答道:“绘事后素”。孔子告诉子夏,人有美质而又加以修饰打扮,才质形相得益彰,尤如绘画需先以洁白的纸为基础,然后加以绘制五色,才会形成优美的画卷。子夏受到启发,有感而发:“礼后乎?”他由此联想到做人要以忠信为质,然后学习礼制,才能文质彬彬,成为君子。孔子听到他的话后,立即赞赏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既感到非常满意又十分意外,同时还明确告诉子夏,老师也从他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并愿意和他探讨《诗经》。可以想象弟子在听到老师这样的赞赏后心情是何等的愉悦与兴奋,自然会增强他学习钻研的劲头。

敢于在弟子面前承认错误

虽然人们尊称孔子是圣人,但研读《论语》后发现弟子也会指出这位圣人教学中存在的错误。当弟子指出他教学中的错误时,孔子能否悦纳弟子的批评呢?《论语·述而》描绘了这样一段教学场景,有一个名叫陈司败的人,知道鲁君昭公娶了同姓的吴国女子做妻子,按周礼同姓不能通婚,昭公为了掩藏真相就将其妻改称为吴孟子。由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又是鲁国人,因此陈司败就问孔子:“昭公知礼乎?”孔子回答“知礼”,课后陈司败就对同学巫马期说:“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姓,谓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陈司败认为孔子知道鲁昭公娶妻之事,只是因孔子是鲁国人,有意为尊者讳,偏袒鲁君,这违背了“君子不党”的做人原则。巫马期将这话告诉孔子,孔子当即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面对弟子有理有据的批评,孔子既不辩解也不恼羞成怒,而是一副闻过则喜的姿态,当着弟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为弟子树立了改过迁善的榜样,这的确是一种大智大勇的气度。可见,孔子教学中并不是以真理的拥有者的身份去训导弟子,而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这样弟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愿意与弟子分享成长经验

孔子以其博学多才受到弟子景仰,也是弟子效仿的榜样,有的弟子对他的成长充满了好奇心,想知道他如何能博学多才?据《论语·子罕》中记载,有一天弟子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太宰想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博学多才,难道他是圣人吗?子贡回答道:“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在子贡看来,孔子生而知之,生而能之,这是老天让孔子成为圣人,使他博学多才呀!孔子听到弟子的对话后说:“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认为弟子头脑中的天赋观会阻碍他们进步,于是告诉弟子,自己从小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所以经常干一些辛苦的劳动来养家,从中受到锻炼,才具有这样才智,况且我的才艺也不多啊,有时还不够用呢!孔子看到弟子如此崇拜自己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弟子,一方面消除弟子心中的迷惑,另一方面,也暗示弟子老师的才智是后天习得的,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只要你努力也能达到老师的水平,甚至超过老师。当弟子有了解教师的愿望时,孔子敞开心扉,与弟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无形中勉励弟子勤奋好学。

作为儒家四大经典之一的《论语》是本常读常新的书,以上是再次阅读《论语》的几点新体会。这本书是孔子去世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教育言行的回忆录,其中所记载的教学场景是弟子们记忆犹新的。如果学生多年后能时常回想起老师的教导,甚至其教学场景也历历在目,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这不得不令人叹服老师教学艺术的高妙!事实上,《论语》中有关孔子教学的场景是十分生动的,所蕴藏的教育智慧也非常博大,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教育文化遗产,当今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它、继承它、发扬它。

3.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三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作为一个有着长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的一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困惑:那就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恰好,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这部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透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了解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读完此书,促使我反复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该如何应用教学机智,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2)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四

《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是加拿大著名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一本经典著作,翻开书籍引言,渗入我眼帘的就是所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长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细细品读过书中所例举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后,我深知:

1、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方向指引,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教育学的行动和反思就在于不断地对于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换句话说,教育生活是一个不断地进行阐述性思考和行动的时间这既是对于成人来说,同时也是对于孩子们而言的。

2、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职业教育者,老师是如何与他将要发生教育学关系的孩子相遇的呢?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老师与他相见,这种相见也蕴含了某种教育学的爱的可能性。它能将老师转变成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

5.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五

很多时候,带给我们心灵慰藉的是书籍。阅读给我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是灵魂上的驰骋,是心灵上的沉思,在更多时候引发我对人生的感悟。比如说,人们都说沉默是金。的确,沉默有着深沉的力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在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被纠缠不清的诱惑所干扰的今天,沉默更是比金子更有光彩。然而,沉默难道只是传达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吗?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对沉默有着更深刻、更细致入微的理解。“下课后,吉姆来到他的老师跟前。‘今天中午您能有些时间见我吗?我对您昨天布置的英语作业实在弄不懂。您能不能给我一些提示怎样来做呢?’老师说,‘当然可以。吉姆,你去将你的午餐带到这儿来。我们可以边吃边谈’。”在我们的眼里,学生如果有问题来问,那说明这学生就是勤学好问了,老师肯定会滔滔不绝,费尽心机地给学生一轮“唇枪舌剑”,直到学生“点头哈腰”为止。然而,马克斯・范梅南描摹的却是另一番的机智。“当他们开始吃饭时,吉姆很快就谈开了。他对一些东西不敢肯定,而且还有不少的想法。老师多数情况下,只是听着,鼓励地点点头,很少提出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吉姆在谈话。最后,吉姆似乎比较满意了。他仔细地概括出了他对作业的想法,然后向后仰靠在椅背上。老师微笑着,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老师站起来,‘好吧。该做下一堂课的准备了’。‘多谢了,您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帮助。’吉姆说。但是,老师知道,比起想法与建议来,他更多的是给予了吉姆默默的聆听。”

6.尊重个性生成 创造智慧课堂 篇六

关键词:数学课堂;个性生成;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2-0044-02

在一次“生成·导学”课题研究活动中,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是一节真实有效的好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课堂理应是精彩的、智慧的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也应是激荡着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进一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下面,笔者以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谁能结合示意图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生答略。

师: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生:长增加了,面积变大了,宽没有变。

师: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是怎样?

生1:根据增加的面积是18平方米,长增加3米,可以求到宽1米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最后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列式为:18÷3=6(平方米),6÷1=6(平方米),8×6=48(平方米)。

生2:增加的面积是18平方米,长增加3米,也就是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3米相乘的积。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再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列式为:18÷3=6(米),8×6=48(平方米)。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4:第一个同学将增加的长方形平均分成3个小长方形,先求出宽1米的一个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米,再求每个长方形的长是6÷1=6(米),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为6米,最后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为8×6=48平方米,这种方法是对的,想法很独特。

师:这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思维方法。

生5:第二个同学直接用18÷3=6(米),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再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8×6=48(平方米)。这种方法比较简洁。

师:对!这种方法不绕弯子,比较简便,是多数同学使用的方法。

片段二:

[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师: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师:根据画出的示意图,怎样求出现在鱼池的面积?

生1:把原来鱼池的宽平均分成4份,每份5米,可以将原来长方形平均分成宽为5米的四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面积是150平方米(也就是减少的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就是它的3倍。列式为:20÷5=4(个),4-1=3(个),150×3=450(平方米)。

生2:150÷5=30(米),20-5=15(米),30×15=450(平方米)。也就是先求出鱼池的长,再求出现在鱼池的宽,最后求出现在鱼池的面积。

生3:150÷5=30(米),20×30=600(平方米)。

生4:老师,他做错了。

师:他真的做错了吗?

生5:第3个同学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600平方米求的是原来长方形鱼池的面积,减去150平方米就等于现在鱼池的面积,也就是600-150=450(平方米)。

(听了该生的回答,其他同学投以赞赏的目光。)

老师赞扬了该同学的回答,课堂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一、充分“预设”——课堂是精彩的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预设,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他提醒了我们每位老师:只有课前的充分预设,才会有课上的精彩生成。片段一和片段二中,教者能对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学生自然生成了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做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缘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二、生成“多样化”——课堂是灵动的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情。片段一中,生1的解法非常独特,先求宽1米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最后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学生的思考是多元的,教者充分认识到个体间的差异,善待差异。课堂上学生不能顺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善于挖掘每一个生成点,课堂就会闪现出创新的“火花”。相反,如果教师按部就班,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太枯燥,课堂就缺少了一种灵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善待“差错”——课堂是智慧的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片段二中,面对学生“差错”,教者敏于捕捉,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没有否定学生,而是耐心等待,通过巧妙点拨,因“错”利导,反而生成了另外一种解法,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课堂成了一片智慧的天地。

7.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七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

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如下条件。 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8.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八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认真拜读完马克思·范梅南的这部著作,感触颇深,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而且这本书绝对有珍藏的价值。书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犹如夜幕的星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只有具有教育机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教师,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教育机智还不仅仅表现在爱,希望与尊重,教育智慧的意蕴还很深很深。但总而言之,教育机智是是指向孩子的,是对孩子幸福的关心。范梅南先生的这部力作不只是用头脑而更多的是用心在创作,是用整个身心在表达。

适时地沉默会有出乎意料的作用

教育育机智就是通过温和的言语及适时的沉默来加以调和。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温和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甚至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所以声音和言语形成的气氛与教室里的教育关系的相关性说得再重要也不过分。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时时注意我们的语调、我们说话的方式。适时的沉默是机智的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聆听,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是对孩子的期望与信任,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了空间。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克制、沉默绝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没有限制和标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孩子们还是需要我们时时引导、指点,有时甚至是约束的。何时克制自己,何时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行事,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这些对于我而言,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值得自己去不断学习、体验、回味!

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才能像该书中所说的那样:“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地对待年轻人,始终能从孩子 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育者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只有针对实践和研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改进实践,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职责。简言之,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教学机智》就是呼唤我们回到实际的教育生活中,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我们身上担负着教育年轻一代的职责,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该让我们的教育刻板话,教条化,我们需要培养教学机智,需要教育智慧的滋养,飞速发展的时代召唤着鲜活灵动的教育学。《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通过生活中实际经历的实例,激发我们教师反思性的智慧和情境性的机智,激励我们成为一名灵魂生命的教师,鼓舞者和引路人。我们需要的不是生硬冷冰的教育学,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教育学。

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

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足以表达此书的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对待年轻人,始终能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试想我们在课堂教学及日常教育中,有没有都做到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了呢?“何为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到处充斥着五花八门、支离破碎、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不良事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的身份——教师进行再次的思考。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变得更淡了。就如我们学校的孩子,多数的父母一大早就上班去了,而晚上要等到孩子睡着了以后才回到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关心子女的成长。以致于有些孩子放学后就在外面流荡,接触着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直至很晚才回家。而此时,老师正与一群来自多元化的背景和有着不同的广泛经历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所以时常会听到老师的抱怨声,说自己班里的某某孩子怎么如此的差,根本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因此,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正发生着变化,从教书育人转为替父母照看的孩子的一种“教师替代父母”的职责。教师的含义就是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专业教育者必须尽可能地协助儿童的父母完成其主要的育人责任。因此,在本书中,很多例子都是家长的教育经验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不断地提醒我们自己作为教师与我们所教的儿童之间的“替代关系”。

那么,家长的心目中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我想,家长最关心的就是老师是否“喜欢”他们的孩子。本书提出了一个好的教师究竟要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素质:“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探求世界奥秘的激情,坚定的道德观,对世界的某种洞察力,面对危机时刻乐观向上,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9.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九

一、学习重点的转移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错别字陡增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低段到中段的鸿沟——从识字到句篇练习的转移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以学习生字词为主。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精力基本上都用在认读汉字、学写汉字、组词和造句上。在课堂上,学生用一大半的时间学习分清汉字结构和如何书写漂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识记得特别牢固。加上一、二年级汉字笔画较少、识字量不大、形近字和同音字出现得少等现象,整个低段中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力度是不错的。但到了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要应付比以往更多的生字词(这其中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同音字、形近字等),而且还要更多地学习阅读方法和作文方法,这让他们一下子无所适从。

(二)教师:教学重点的改变——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转移

作文教学的出现也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内容编排来看,苏教版三年级教材比二年级每学期都增加了一个单元,这不得不让老师在课堂上缩减识字教学的时间。加上二年级中的写话教学完全是一个鸡肋,由于分段教学和部分二年级老师对写话训练未重视等原因,刚进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运用上可能只停留在造句上,同时也不得不挪出更多的时间来教学作文,无意中又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语文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重点的转移是三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一个重要成因,识字教学的手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不可放开。

二、学生的心理、习惯和汉字辨析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心理与汉字辨析的矛盾

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处在发展阶段,影响识字写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如在教学 “满”“茫”两字时,必须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如若直接放手,学生易把结构写错;又如“舞”字不经强调,学生易把四竖写成三竖;“葱”“烧”“底”三字容易少写一笔等。2.感性认识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三年级的孩子理性认识非常薄弱,归纳理解能力弱。他们在识字过程中对汉字的记忆是孤立的,并不能像成人一样在脑海中自动归类,因此,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们就很难把所学过的孤立的符号一个个记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五六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学生能利用多种归纳方式学习汉字,作业中的错别字反倒减少了不少。这正是三年级成为错别字高发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思维定势。这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过的字影响生字的学习。如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飘”字学生易把左边部分写成“要”;“爬”字“爪”字会写成“瓜”字;写“晚”字受“兔”字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同音字、形近字之间的互相影响。如,整个三年级学生都很难搞清楚“在/再”“做/作”两组字;写“忧愁”时用单人旁的“优”,原因是对老师的优良等第很熟悉;“外/处”也常用错;把“眠”字写成“眼”字;写“怪”字时受“径”字影响等。

因此,书写汉字时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准确而完整的知觉,牢固的记忆,还要求具备精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一种高要求。

(二)学生不良习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

另外,三年级学习内容增加,作业量增多,学生忙于完成作业,一些尚未稳固的学习习惯就会被动摇,在作业中会出现以下现象:1.急于求成。2.粗心大意。3.缺乏责任感。这些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些,是他们的作业中错别字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字量增加,同音字、形近字增多与学生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學生已积累了1500个字,要求会写的也约有1000个字,一方面,在这些汉字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例逐渐增大。如飘-漂、壮-状、厉-历、涛-滔、再-在、豪-毫都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贷-货、招-召、钓-钩、辫-辩等也是作业中的错别字常客。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处在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不会主动去归类自己的错别字,建立错题本等。即便有些学生有心,但是他们缺乏解决难题的毅力和科学方法,也无从下手。三年级学生错别字呈现高峰和他们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相关。

四、“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语文书的编排上来说,每册语文书都分一类字和二类字,其中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二类字只要求会读。这种“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强化了对一类字的记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模式。但通过低中段生字表的比较会发现:学生进入中年级所学的大部分生字,与低年级所掌握的大量生字不是形近,就是同音,这虽是编者的好意——希望学生在识字与写字上能呈现螺旋上升。但在学生心里,他们自觉“认识”这些汉字,因此便不再像低段学习生字那样在脑海中进行字形拆分、重组的练习,甚至在老师讲解过程中也忽略听讲,使得这部分汉字只停留在记忆的泛化阶段,尚未建立字义、字音到字形的心理联系,临到书写时不是缺点少横,便是同音字形近字用错。

由此可知,三年级错别字陡增是有根可循的,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多发挥一些教育智慧,多和同伴探讨学习,肯定能帮助孩子减少错别字,重新建立孩子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减少家长的担忧,也提高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

10.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十

摘要:开放教育较之普通高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开放性,开放性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就是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工作要求重视学习者个性学习需求,探索适合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实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模式;开放教育

一、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界定

个性化学习是要让学习者居于教育系统中心,个性化教育体系应该贯穿教育始终,让学习者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想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样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更高效的接受教育。个性化学习是通过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实现个人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积极、可靠、和具有自我激励倾向,所以推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职业道德要求的。开放教育是公民终身学习实现的最佳途径,让教育资源多元化,但是仅仅提供平等多元的教育平台是不够的,还要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资源需求者的重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选用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都要围绕着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天资来构建和思考的教育体系,力求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而这种教育效果不是单独的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达到学习技能掌握、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过程生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既要追求高质量的专业水平,也要重视长期持续学习、以及深度参与。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学习不是简单的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强调的是以“个人”形式,脱离集体的学习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阻碍了学习者的社会或者集体的交往,对学习能力较差的个体又很消极的影响。个性化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在集体中学习,尊重个体的独特要求和风格等需求,所以个性化学习也不是简单的将学习者扔到集体中任其独自冥思苦想。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要根据学习者的智慧、心理、知识以及社会背景,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需求,教师根据学习者个体不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的一种呵护个体天资的教育模式。

二、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目前,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是以大规模的知识灌输和个别化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者的个体需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个性化学习的导向意识、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根本上的区别,具体体现在:

1、教师角色定位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基本上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灌输和管理,教师的教学占有主导地位。即便是在个别化教育下,处于课堂外的教师也仅仅是远程教育的引导者。而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本人在课堂内外并无严格要求,教师需要具有传统教学的所有教育技巧和管理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同其他教师以及各种教辅人员包括教学助理、监护人、引导者、辅导人员以及其他满足学生特殊要求、增强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的人员。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能力和素质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要求提高很多。

2、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习效果评价大多局限于知识的辨识和掌握,学生的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样的学习评价标准,教师都是在考虑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的提高成绩,这就会出现教师大规模灌输知识或者远程发号施令,指引学生尽快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机械的教与学模式实现的教育往往僵滞低效能。过分关注学生平均水平,推进整体向前的教学模式让天资较好的学生被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不能实现多元化,只能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引导走,抹杀了天才学生的智慧资源;同时,相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存在得不到针对性辅导的风险。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基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需求,长期分享性的标准,成绩不是衡量学习者的重要标准,更致力于个体潜力开发,特别是个人学习技能的提升,以及创造力和社会能力等都囊括在内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在这种评价标准下,教师会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有针对性地排除学习中的阻碍以求是个体热爱学习这件事。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负责监控学习者每一个阶段的动态,各与不同个体所需要的支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有区别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内容也不是千篇 一律的。面对较强的学习者就可以给额外的发展和增强活动效果所需的教学资源,而相对差一些的学习者也会获得额外的教学帮助,达到平均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中占优势的教育不再是面向整个班级的教师教学,也不是信息通讯技术及远程学习系统提供的资源教育,而是利用整个集体、教辅团队和个人的资源整合,根据目的和需求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的动态教学模式。

3、教学资源设计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国家必修课程,其中也会有一些学习者自有选择的内容,但学生的权利也局限于决定何时、何地、学习的内容而已。传统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即便设置了实践教学,往往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很大原因是实践教学设置模板化,不能和学习者的需求相结合。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保留国家课程框架,向学习者推荐学习研究的方向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对原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压缩,给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资源。同时,要配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根据社会各个体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构建新型开放教育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以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导性地位向辅助性方向转变,这就需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教师和学校应该是学习的服务者,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选择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具备对促进学习者进步有积极作用的敏锐观察力,可以根据数据判断教学过程中个体的接受程度和当时最急迫的需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目标并指引其如何最好的实现。

2、确立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确立应该依照学生潜力是否提升为原则,标准不能为简单的成绩判断。确立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标准是构建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多元化学习效果标准首要的是按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标准。每个个体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效果标准衡量办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主要有:知识的接受程度、创造力的提升、社会实践性的增强以及逻辑思维方式的进步等几个主要方面。

3、整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

改变传统教育资源老旧、脱离现实、模式化等问题,重新整合资源,建设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资源选择。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新型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做到:第一,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计要有内在价值的理解和能力,为全体学生设置高期待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要根据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时间、方式、资源等支持和帮助。第二、课堂外多创造有利于个人创造力的机会,为能力强者拓展学习范围,也为较差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发展机会以刺激其未被发现的潜能。第三,提供更灵活实用的教材。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可以修改课程框架,压缩精炼之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主要方向,课堂结合线上教育共同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的知识资源,满足不同个体的具体学习需求。第四,设计真正符合个体需求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社会道德价值观等问题,不再单一性设计模式化的实践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联合,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师范类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爱好、知识能力等选择接受幼儿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或者商业培训等多方面的实践教育,让学习者从多个机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创新最好的尝试,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开放教育中认真研究和探索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来,对公民终身学习、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合理优化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也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既是大众的、又满足个体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莉.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11).

[2]姜新生.个别化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7。

[3]龚正行.学习方法指导[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1.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十一

摘要:时代在发展, 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依旧不转变观念, 势必不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 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也就成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而重要的课题。围绕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一主题, 重点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旨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 个性化; 实践; 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育教学不应该在实践中将学生的个性特点抹杀, 应该充分地让学生的这种个性特点得以张扬。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导致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毅然如此。为此, 有必要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主体意识, 放开对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感觉的束缚, 让他们在其作品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个性特点, 表达他们的自己的情感。相信只要这样, 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就传统美术教学来说, 在美术教育中关注的最多的是学生的`绘画技巧, 在教学中采用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的创作思想的关注过少。原本美术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土木周边等社会、自然环境的一种想法和感受, 本质就是一种情怀的抒发。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在新课标中, 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们积极设置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 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1. 应当在材料上呈现多样性

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材料,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的个性,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应当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选择花、草, 或者树叶、蛋壳、玻璃等材料。在大自然中材料如此地丰富, 这众多的材料都可以根据需要, 用他们来表达学生们的情感。毕竟采用这戏而具有个性化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 其美术作品也就具有了个性化特点。作为教师, 不必要对学生的思维禁锢, 只要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皆可以。

2. 在表现技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一个特别美好而又新奇的世界, 不是成年人所能够猜想的。如果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势必会影响到初中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就美术的表现技法而言, 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比如, 放开对绘画工具的选择权利, 让学生在美术绘画中选用他们自己喜爱的工具进行创作,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展现出来。

3.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作型的思维,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 在色彩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 他们对于色彩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学生偏好暖色调, 有的学生偏好冷色调,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 会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暖色, 有的学生则更多的是冷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只要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就应该放开对学生的过多约束, 毕竟过多的约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 在表现效果上的创造性引导

不可否认, 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 作为常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不公平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都存在着一种被关注的心理, 他们会以标新立异的方式来体现这一心理, 当然也存在一些新奇的想法, 不论哪种状况, 作为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正确地引导, 对于不符合教师的想法的创作就否定学生, 正确的要给予积极鼓励, 特别是学生的标新立异的东西中, 有些东西具有创造性, 且具有艺术的含量,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点, 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张扬。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发展学生的个性

初中美术教育中,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应该积极进行有效评价,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黑格尔曾经说, 绘画的实际上就是绘画者自我存在的一个主体性。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 其中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评价。何为有效评价?就教育评价而言是所进行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初中美术评价中, 应当从学生的作品中感受学生的思想, 即有学生的思想内容者, 我们应当给予肯定, 而不能够仅仅看学生的作品像还是不像来评判。在进行评价过程中, 宜根据实际的情况而确定评价的标准, 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积极展开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展开个性化教学, 应当在材料上呈现多样性、在表现技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在表现效果上的创造性引导, 希望能够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谈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 , (08) :93.

12.人性化是智慧城市的灵魂 篇十二

(美)安东尼·汤森

中信出版社

定价: 49.00元

当你靠近一栋建筑,大门会自动滑开;当你进入一间房屋,室内灯具会自动亮起;当你在屋内运动,恒温器会自动启动空调;当你随意走动,动作感应监控摄像头会慢慢转向并跟踪你……这些场景也许你已经习焉不察,然而在并未远去的若干年前,它们都不可思议。安东尼·汤森在《智慧城市》一书中,以如此开篇引导我们进入他侃侃而谈的情境之中。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以《智慧城市》为书名的同类书籍在网上能搜索到四五种之多,这些书主要从管理与技术层面探讨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路径与方法,未免显得有些“冷冰冰”。安东尼·汤森的《智慧城市》与这些同类书籍迥然不同,它除了也从管理技术层面诠释智慧城市,更是通篇贯穿强烈人本城市理念。作者指出,互联网与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动力支撑,而人性化是智慧城市的灵魂。在书中作者更是以摩尔多瓦为例,指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摩尔多瓦坐落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群山之中,是一个狭小的内陆国家,曾经一度沦为欧洲最穷的国家,在十年前摩尔多瓦的经济趋于瘫痪,1/4的青壮年远走他乡。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摩尔多瓦借助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使经济极大复苏,而且也使国家走上民主发展道路。

作者认为,智慧城市不仅在于科技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不仅在于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空前便利,更在于市民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用美国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所言“只有在所有人都参与建设的前提下,城市才能为所有人提供一些东西。”作者强调,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包容性。另外,智慧城市还是具有温度和充满温情的城市,彰显容纳穷人或边缘人的气度,尽力帮助穷人找到改善生活的机会。

智慧城市理念,对世界特别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经营。如今中国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大量人口涌入,其速度远快于城市的物质供应和社会基础设施扩建所能承受的程度,随之产生诸如住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这给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瓶颈制约。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农民工2.69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6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与其说农民工在务工城市未能享受到与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是因为存在身份歧视,不如说是城市整体资源供给不足所致。城市管理者要从人口有序落户、产业梯次转移与升级、大刀阔斧推进城市更新等方面用心经营,智慧城市美好愿景才不会落空。

13.六安凹凸个性教育学生教学规划 篇十三

姓名 :

葛同学

年级 :八年级

辅导科目 :数学

教师:王老师

一.性格现状:

1.性格安静,不爱主动说话,但很懂事。

2.缺乏自信,有点粗心。

3.但上课很认真,不懂能主动提出。

4.对有些事情缺少自己的判断力。

5.乐于学习,能主动和老师讨论学习问题。二.孩子现状根源:

由于初中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一些事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思想,又有自己 的一些见解,可能和别人相处时不一定能够随波逐流,这都是比较正常的。在性格方面,葛同学同学是让家人和老师比较省心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是很出色,懂事听话,课本学习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灵活性不够,应用题理解不够好,可能是课后没及时巩固和多练习。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三.辅导方向: 对于葛同学,我们需要与他多沟通,是他能增添自信心和能主动和别人沟通。他的初一课本知识点掌握的不错,复习时多进行辅导,不能留下任何盲点。再是他做题灵活性不够,多讲例题并指导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帮他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四.数学学习方案:

初一上册的数学知识点掌握的不错,下册主要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的不够熟悉,应用题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以致不能准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但是他的学习态度很认真,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希望以后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加练习,遇到问题主动大胆说出来,主动和别人沟通。

数学学科整体安排如下:

1.因为孩子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不够灵活牢固,学习态度很好,所以先要建立数学自信心。2.学习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有理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复习与巩固

第二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练习与巩固

第三课时: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与巩固

第四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正比例函数

第五课时:一次函数

第六课时: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第七课时: 一次函数复习

第八课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第九课时:命题与证明

第十课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复习

(一)第十一课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复习

(二)第十二课时: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第十四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二)第十五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一)第十六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二)第十七课时:轴对称图形

第十八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十九课时:等腰三角形、角的平分线

第二十课时: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复习

总结:实数的讲解,实数是初一下册比较容易的知识,但有时会结合其他章的知识一

起出现在中考的试卷中,这章题目是中考中一定不能丢分的题目,得打牢基础,挣得中考中必拿的分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讲解,这章在中考试卷中的比重不会太少,应用题考到的可能性很大,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清晰,先打好知识基础,再强调应用题的解法和灵活应用。专题训练掌握好解题技巧。整式乘法和分式是中考计算的给分题,基本方法掌握要牢固,再加强灵活练习,掌握运算技巧,多练习,注意强调不能粗心。平行线,相交线的讲解,这章是中考证明应用题必考的内容,该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基础知识不错但实际应用不能很好结合,灵活性不够,多加专题训练并掌握解题技巧。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再给学生上学习的同步课程,主要是一次函数的讲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解法和应用题练习。这节是为二次函数的学习打好基础也是中考生的必考点。巩固好基础知识,找到不错的学习方法,为初二的学习打好根基,争取走在同级孩子的前列。

五.老师建议:

14.智慧教育个性化教学 篇十四

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该书的简单介绍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作者是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此书由李树英译。马克思·范梅南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的,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

认真拜读完马克思·范梅南的这部著作,感触颇深,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而且这本书绝对有珍藏的价值。

书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犹如夜幕的星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例如,当孩子在呼喊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在召唤我们;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教育学的行动和反思就在于不断的识别对于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教与学的关系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他在他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了它自身的意义;它是一种充满了痛苦和欢乐的强烈情感;任何一种教育学理论如果不提供一种应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视角,就不会令人满意;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会生存;教师是站在关心孩子的位置上的人;生活故事激发了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是一种机制的调和艺术等等。

他以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等等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本书的宗旨是反思教育,本人由于教育实践缺乏,仅从受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几点思考。

15.农村快乐教育之个性化美术教学 篇十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美术课堂的构建,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发展。而对于刚刚接触美术的学生而言,其最根本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能够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的兴趣逐步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全面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所谓的美术活动,是指其观察、情感以及能力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其本身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随着学生社会阅历以及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色彩以及线条将会有不同的认识,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更多独特的想法,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先进行绘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故事或者诗歌进行配画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将绘画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优化个性,开阔视野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是具有个性的,同时,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也存在差异,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处于中低年级时,对美术绘画具有良好的兴趣,在进行绘画时往往天马行空,能够绘画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以及创造力的作品,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的扩展,使得学生的创造力降低,绘画也缺少了个性化,因此,教师在此时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积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小学美术个性化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学会知足作文600字下一篇:成语流年似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