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2024-09-09

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精选16篇)

1.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读《差异化教学》有感

李春琴

《差异化教学》是格利.格雷戈里等国际知名咨询师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体验编撰而成的一本书。本书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表格,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是一本集案例、理论于一体的教育前沿读本。

本书前言指出,自学校产生之日起差异化就一直存在,并在20世纪,随着世界各地移民和迁移现象的激增,课堂上的差异性日益增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们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强势登场。

格雷戈里认为,差异化教学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指身体上,也指智力上。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总感到被欺负,嘲笑,排挤,那么他就很难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其次,当他在课堂上感到压力时,大脑的认知功能主要被情绪控制,理性思维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学习障碍。这种感觉就好比,我们去参加教师面试,假如抽到的试题恰好不是自己擅长的,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我就要抽出部分认知资源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致无法全心全意去迎接挑战,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算了。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标高超过自身能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压力,担心说错话而引起同学的取笑,因而他们会选择放弃挑战。这便很好地解释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为什么课堂死气沉沉,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不活跃,为什么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一般以“中等”学生为标准设计教学,但这会使高水平学生因缺乏挑战而感到厌烦,而另一部分学生又会因难度过大而放弃挑战。所以,造成课堂效率偏低。但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恰到好处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要把这种“差异化”设计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也不现实。所以目前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分组学习的方法。挑战性大,思维量大的问题由水平较高的学生解决。基础性学习任务由学习态度好但缺乏挑战精神的中等水平学生承担。中差生则完成辅助性学习任务。

其次,格雷戈里等专家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是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前提。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优势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提到,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学习的。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擅长听觉学习,有的学习擅长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这就好比我们大多数偏好使用右手,时间长了右手就成了优势手。同样道理,很多人都有自己占优势的感觉通道。有的人视觉敏感,通过眼睛看到的信息记忆尤其深刻。如看图,看文字。有的人听觉敏感,通过听、说、读的渠道获取的信息印象深刻。而那些动觉偏好的学生,则在课堂表现出极“不安分”,上课时扭动身体,或做些小动作等;差异化教学研究的专家们认为,教师需观察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及偏好,在课堂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学习渠道,从而更快更容易获取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呢。斯普伦格指出,可运用黑板、投影、讲义、学生讨论、动手实验、演讲、表演等方式。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课堂太沉闷或太活跃都会使自己失去课堂掌控权。但斯普伦格还是鼓励教师们尝试2人一组或其他团体活动,细微的活动设置使那些动觉学习模式偏好者保持课堂注意力,帮助他们加快学习进度。

而关于如何识别学生的优势感觉通道,或者学习模式。斯普伦格简略提出两点。一种是由学生通过自查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另一种是由教师主动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听不懂或出现理解障碍时,教师借助“翻译”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好比,我们教师擅长用普通话教学,而学生却只能听懂方言。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需要一个“翻译”,如果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并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感觉通道,克服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书中还介绍了3种不同感觉偏好、学习模式的学习者的特点。如听觉型学习者,他们表现出好交谈,讨论中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擅长讲故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讨论、演讲等活动辅助教学,活跃教学气氛。视觉型学习者,则喜欢画画、看书,与人交流会注意说话者的脸,但这类学生理解困难对于这类学生,教学中如能将难懂的理论或公式的逻辑关系用图表、视频、ppt的方式展示,能很好的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种动觉型学习者,比较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但他们会破坏传课对于这类学生可多提供些活动机会,如:上讲台板书,收发作业等。帮助他们融入有序的课堂教学。

阅读了《差异化教学》这本书,我从比较科学的角度了解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明白了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识别学生偏好的学习模式,学会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学习方式,使教与学在差异化课堂中得到最佳匹配,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力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确,课堂教学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

2.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二

韩志昌

(沛县龙固中学,江苏沛县

摘要: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在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得他们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注重探寻学生在学习中的彼此差异和学习发展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指导、学习任务实现等方面予以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新课程英语教学人文关怀的理念,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英语个体差异学习发展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其个体认知差异应该是课程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和不同类型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层次,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是促进他们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内化生成的重要途径方法。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满足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关注学习任务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教学思维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体现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优化,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1.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内驱动力。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虽有所不同,但在学习情感上都有相同的,那就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这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激情,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主要体现在:(1)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得到学习发展需要的满足;(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发展需要,创设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以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构建一种团队合作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B Unit 6“A Charity Walk”的“Reading:We need your support Oxfam Trailwalker”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作了如下的安排:(1)鼓励学生利用同桌互相朗读的方式了解文章大意,并且进行表达交流;(2)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就“Oxfam Trailwalker”的意思进行深入交流探究;(3)建议学生思考探究如下题目:(1)What’s the mean of Oxfam Trailwalker?(2)Do you like Oxfam Trailwalker?(3)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学生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中定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2. 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满足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

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依据,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动力。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英语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时,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策略,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学习调控策略,要求学生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资源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来探索文本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多元化学习方法。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作了如下安排:(1)建议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理解ORBIS的含义;(2)建议学生合作探究完成“Reading B、C”中的习题;(3)鼓励学生就探究任务进行互相表达交流。

3. 关注学习任务实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是课程教学倡导的思维模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认为,关注学习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求,为任务的探究起到目标引导的作用;其次要注重任务探究的多样化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桌讨论等方式予以进行;最后要让学生能够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学习呈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中学生英语个体差异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遵循个体差异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教学策略,定能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摘要: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在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得他们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注重探寻学生在学习中的彼此差异和学习发展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指导、学习任务实现等方面予以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新课程英语教学人文关怀的理念,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英语,个体差异,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生珠.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第22期.

[3]段发亮.初中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

3.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8-02

一、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交际工具,学生要用它去表达某种思想和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因此说,从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水平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学生初学英语,他们除了认识上有差异以外,在语言接受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是一种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复杂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而且涉及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差异,学生由于个性不同,接受能力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同是一班学生,对同一句子的意思就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她很漂亮”,学生甲:“She is very beautiful.”学生乙:“She very beautiful.”学生乙表达的句子从语言知识上说是个错句,但不能说明他就没有语言意识,教师要了解并发现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已经达到的语言发展阶段和语言意识发展程度,克服不利因素,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还可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进入和通过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

思维发展与语言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而且会阻碍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常常感觉到压抑和负担,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依赖性,被动性。教师应通过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求异思维,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活动中习得语言。

二、学习动机与兴趣方面的差异

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与意愿程度是不同的,动机来源于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也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呈现被动态,即为了应付考试和谋取职业,主要来源于外部的压力。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外语及其文化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在动机起次要作用,内在动机是成功学习的主要条件。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与个体差异也有关系。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上有不同的优势。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引导他们采取与自己的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应该集中精力打球,而不是只看比赛分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和集体的技能,才会取得比赛胜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笔者教初中二年级Unit 9时,学生学完了“How to make shake”,“How to make puffed rice ”后,要求他们写一篇“How to make noodles”,学生表现很兴奋,可以看出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很多学生写得非常好,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词汇,如flour(面粉)、pot(锅),课本里都没有,可是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写出来,并且记忆非常深刻。这就是兴趣的动力,排除了外在动机的压力,表现出了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语言的习得。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也有密切联系。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采用奖励、表扬等正面评价比惩罚、责备等负面手段更能促进学习动机,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关心、爱护更能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述一件事,“我们明天去参观博物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说出了“We tomorrow go visit the museum.”虽然句子的结构上出现了错误,但我还是给予了肯定,因为学生都听懂了这句话说的要去做什么事。然后,我针对语法错误给予讲解,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也理解了并有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在课堂上一般不敢说话的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每次测试成绩总是最低,他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在有一次测试题发下去后,我告诉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做,可以参考课本,结果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好,看到成绩后特别高兴,从这以后他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逐渐有了提高。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便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获取和掌握知识所采取的计划、步骤及习惯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所采取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其个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独立的确定自己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能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有意义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来获取语言知识,有的喜欢阅读,通过看来获取语言知识,而依赖性强的学生则喜欢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完成作业获取语言知识。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各自不同的爱好方法、兴趣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获取知识。

个性上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方法,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程度。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会使有着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失去信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自己构建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实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之间的互补。

四、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差异

在成功的语言学习中,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待学生认识方面的差异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能使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学习英语是获取更多知识和进行广泛交流的手段。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识方面也是很肤浅的,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观察他们认识的程度。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认识不同,了解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异。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发展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分为差生和优生,应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在情感方面理应一视同仁,学习相对滞后、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在社会活动中,这些学生往往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他们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英语学科与社会活动,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谈到理想时: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这一问题,学生踊跃表达:“I'm going to be a doctor/teacher/driver/policeman.”你会发现一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想法并不比别人差。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为今后富有个性化的成长创造无限的空间,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可能是第一,都可能是最优秀的。

教师要有一种资源意识,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个体差异后面,有不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展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使教师走进一个全新的、广阔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学习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4.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篇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为首要目标,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应以学生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教材内容从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它并不就指数学内容本身的价值,而应体现在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教材,如何使学生实现其所学数学内容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滨河公园原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教师没有直接出示这一例题,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到公园去都玩过游船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一日常生活事例激起了讨论的热潮。于是老师又说:“我知道大家的感受一定很多,不过,今天我们不急着谈感受,而是游船的老板遇到麻烦事儿,想请大家出出主意。”一听说是帮忙出主意,学生的兴致更浓,个个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想听个究竟。老师告诉说:“王老板在公园承包了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国庆节就快到了,他也想趁这节日旺季多赚点钱,可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大家有什么好的合适的办法,给他出一个,行吗?”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建议增加每条船的租金,有的建议增加游船的只数,有的建议缩短每船每次的使用时限,还有的建议大大增加超时的处罚金,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应增强宣传力度,并增加一些奖项来吸引游客……。教师夸奖了学生有这许多方法,但并不做任何选择,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况,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得出比较合理的方法,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例题的学习。

教师这样的设计,使导入的情境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的主动权,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教学过程从增强学生个体体验的实践展开。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应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能充分地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够,为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两个不同的质量概念,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拿几颗花生或黄豆等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当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这一等量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再通过指导学生用天平称来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生动、直观的感性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还结合观察一堆煤的录像,拎一拎一袋大米,抬一抬杠铃,抱一抱班里某位同学,算一算客船的最多载客数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体验,初步地建立了对概念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初步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去寻找并交流“你所认识的1克或1千克的物体”、“几克或几千克的物体”。

这样,从根本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符合《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标准》提倡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师应重视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协商性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评价应当与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以及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联系起来。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应强调过程性评价,主要从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三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5.教学心得体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篇五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通常是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下来不但课堂上合作交流比较少,信息反馈不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差异和兴趣习惯差异。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语文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差异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语文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语文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充分

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现在大多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积极,同时课堂讨论时也总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会举手,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时,总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流利地朗读,但按照学生能力差异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优等生必须达到总目标,中等生则需要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且比较流利地朗读,差生只需要读准、读通课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6.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六

调查目标:民族农村地区数学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本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提升教学品牌有着长远指导意义。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8月28日 调查对象: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第二中学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民族文化别具一格。县第二中学75%以上是维吾尔族,许多学生来自于乡村,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接受的教育的差别,呈现出知识能力、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巨大差异,由于各民族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上的差异,在处事和自身的个性上也呈现出巨大差异。

根据中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为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现着重对“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增强课程对本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蕴涵着浓厚的参考价值,为本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提升教学品牌有着长远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有助于形成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们的实际出发,开发出适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的被动化

民族地区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起步较晚,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缺乏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渗透,难以直接接触到优秀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在后来的学习中,都必须靠自己的理解和探索来找规律。在学习时间上,也比较少,课外知识没有得到较好的巩固,同时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2、受“双语现象”干扰较大。

大多数民族地区都自己的民族语言。以维吾尔族的学生为例,大家的日常生活交流语言都是用维语。另外,在词汇的音、形、义、遣词造句的语法上维语与汉语的差异都很大,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还饶有兴趣,跟上老师的步伐,随着教材难度和学习任务的增大,维吾尔族学生就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疲劳和惰性,阻碍了以后的学习。

2、学生及家长对学习重要性的意识淡薄

民族地区受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在日常的行为和交流中几乎没有用上汉语。另外,在部分少数名族地区,受当地经济的影响,家长对培养一名大学生或高中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自然降低很多。传统思想的观念也促使部分家长对女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而学习也只当做副科看待,没有意识到其有利于自身将来发展的主要作用,自然导致学生对掌握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加以重视。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现状与分析

1、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落后,而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和政策的发展。

(1)在教学条件上,民族地区的教学设备不及发达城市。在一些民族农村地区,最常用的数学教学工具是黑板,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设备是相当缺乏的。

(2)在师资力量上,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师资培训很难落实,特别是县乡的中学。

(3)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是否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也是制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校园文化建设薄弱

在一些民族地区,数学学习文化建设赶不上当地的民族文化建设,而数学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板块中又相当的缺乏,使学习环境和氛围都难以让学生的真切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学校是否经常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数学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爱好,开展数学学习交流会以提升学习效率等。

3、课程要求过高,课程资源不太适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模式要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其中在教学目标上对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求过高,在教材编写方面,部分教材的主旨、大纲要求和难度大大超出了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按目前来说,要达到现行大纲要求或《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增加实际学习时间将是大多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改善民族地区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势在必行。由此,本人有以下几条建议供参考:

1、转变教育观念,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无论是领导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及家长都要认识到它的必要性。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在和平、发展和稳定的状态下都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少数名族的融入,尤其是“到西部去”的发展策略,更说明了缩短民族地区和发展地区的数学水平差距的必要性。作为学生和家长,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到数学的学习是加强孩子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个体发展。

2、在政策的保障下,改善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 从外部条件上看,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都需要优惠的政策保障。如: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开展培训机构,发展远程教育以提高该地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在经济上制定优惠政策,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或高中生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援助;从少数民族学生中培养数学教师,使这部分教师能在当地民族文化中更深入的渗透数学文化内涵;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制定专门的数学课程标准,编制相应的课程资源,如教材、教辅资料、学习资料等;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配置数学教学、教辅设备,使民族学生能完全的接触到各种数学教学渠道和方法;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数学之前先开设汉语课等。

3、学校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

学校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的概念与教师为学生创设数学环境是不同的。只有学校加大对数学学习的重视,教师才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到教学方法的研究当中。民族地区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必要性的宣传,经常组织数学黑板报的评比活动,在开展演讲、写作比赛活动中涵盖数学部分的板块,组织与它校学生共同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的活动,开展校园数学文化艺术节等等使数学的学习成为学生必修而又业余的一门课程

4、民族地区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堂研究、钻研业务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职责。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责任重大,针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应该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力所能及的资源来教学,创设随处可见的数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它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天赋、智力、语言感觉的不同,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多元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于一部分后进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对他们的关爱,不离弃不背弃,让他们慢慢进步。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课后认真反思,备学生要求备层次,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

7.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七

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

(1)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实现自己价值的需求。教师要抛弃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思想,转变自己的角色,把学生看成是朋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2)鼓励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自信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用关注的眼神、赏识的话语或赞许的表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其学习数学的勇气。

(3)关爱学生,使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情绪饱满,最大限度地在情绪上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快乐学习。

2. 提倡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1)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一定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严谨、生动、丰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严谨生动、灵活丰富、独特而不乏创新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自尊心,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切记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虽然自己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但老师并不介意,而且努力帮助他进步,让他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适时进行个别化教学,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求

(1)设计合理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如下四个目标:①培养观察概括能力。②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③能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④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多种复杂问题。前三个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最后一个目标面向优等生。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结合,并能突出内容要点与水平层次相统一。

(2)实施分层教学。数学课堂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使不同学生尽可能地得到老师的辅导与正确评价,实现课堂教学与数学学习同步协调进行。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改新理念。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着眼,数学课堂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差异,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八

观点一:课堂上的教学只是机械模仿老教师的课堂。

拿刚接触教学的例子来讲,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虽然参加了教育局的考试,考试的分数也很好,但是我只会做题、说课,对于教学欠缺很多经验。由于刚接触教学,对所教的知识理解比较肤浅,每次都是快速把学案的题做好,然后就每天听一些老教师的课,自己没有事先认真备过上课流程,如何讲解、如何衔接、如何设置问题、学生会怎样想等。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就是不停地记笔记,记上课流程,有时甚至还会背他说的话,然后拿着笔记依葫芦画瓢地给班级上课了,结果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连我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就是觉得任务终于完成了,结果学生课后作业正确率大大降低,在第一次统一测试中考了倒数,自己很苦恼。

观点二:课堂上只关注整体教学任务,心中完全没有学生。

不少教师备课时习惯于简单地把学案上的习题做做,忽视这些题若让学生完成,学生会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呢?学生又会有哪些做法和错误点呢?这道题是大家都会还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呢?如果教师不研究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做题出发,课堂教学适应性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有时我为了赶教学进度,一节课讲了很多,还会在高一教学课堂中把自认为好题的高三学生做的题拿出来讲讲,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着拔高。

观点三: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学困生只是陪衬,伤了学生的自尊。

多年之后依稀记得有一位女生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我特别讨厌我的语文老师。”我说:“为什么呀?”她说:“这个老师只喜欢语文好的学生,一节课只喊语文最好的同学回答。”当时我听了心里很难受,本以为课堂上老师喜欢喊反应快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其他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背书、记笔记,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这样做会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为何习惯于记笔记而不积极思考所提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喜欢自己的学科,并且爱上自己的课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改变教学方式,就会出现好学生越来越好、学困生越来越差的局面。

观点四:经常表扬成绩好的同学,对于学困生不予理睬或者大声训斥。

我曾经观察过很久,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课间的时候,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者谈心,而对于学困生则不愿意谈心,觉得谈心没有用,成绩反正上不来。而且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这道题我都让他做了好多遍,讲了好多遍了,还不会做,难道真的这么差?不行,我要把他喊过来好好教训一下。可是多次的训斥使学困生更差了。老师若对学生不予理睬,会使学生觉得这个教师不负责任,从而讨厌他所教的课程,降低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观点,我认识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即由传统共性和整体划一的教育到更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做好课前设计。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我们要站在学生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案顺应学生的学习,做到以学导教、以教促学,而不是依葫蘆画瓢地教学。

特别注意分层确定合理目标,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心学生成绩起伏。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让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也就是说,不仅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要发展活的能力,包括思维、表达、观察、合作等能力,在品德上获得发展等。如果教师仅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把学生训练成能自如遨游题海、从容应对考试的“能工巧匠”。那么那些单从成绩看上去的所谓学困生就会在反复演练中渐渐失去对学习本能的好奇,灵感的源头也会枯竭,想象的翅膀将会折断,这样,就会有一道无形的围墙圈住学生,学生会从“怕学”到“厌学”,最后甚至于“逃学”。这种恶性循环无疑是悲哀的,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只是成为一台具有高超解题能力和应试本领的机器。教师应时刻关心学生成绩的起伏,不要光看学生的成绩,应该帮其认真分析试卷的得与失,使其明确即使我考的分数不理想但是我把会做的都做到了最好。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以过高标准要求学生,因此学生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树立孩子自信心尤为重要。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长短不一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分析学生,学会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哪怕是不稳定的、不突出的,仅仅是一点“苗头”的优点,也要发掘出来,使他发光,帮助他树立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心。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爱迪生”的奇迹才会诞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关爱和体贴的心。

称职的教师对待不论是聪明的还是木讷的,是听话的还是淘气的,是家境优越的还是学困的学生都要一碗水端平,因为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是照亮学生心灵窗口的盏盏灯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以教师要坚信思想教育之船,必须借助感情之水,到达成功的彼岸。

9.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九

一、我国现今英语教学现状

1、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只有我国的高考制度最为令人费解,因为在注重全面发展、素质提升的今天,只凭分数来决定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每个个体的性格、能力、认知以及心理等多方面都需要加以教育。但是在我国现今的普通院校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很大范围内仍旧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弱,教师只要将当天课堂需要讲授的知识“教”完即可,完全不顾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

应试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以高分为目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心理的成长与成熟无关,以这种目的进行教育,很容易扭曲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令学生认不清当前的社会局势和学习目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不过是知识的搬运者而已,完全没有起到“授业解惑”的作用。

在我国偏远山区的教育,虽然在教学设施上要比城镇中的教育落后,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情感方面,山区地区要比城镇地区好得多。不过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教育也拜托不掉经济的影响,教学价值观的树立,在很多城镇教师心中已经模糊不清。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如此,英语是一门语言,和物理、化学不同,语言是活的,需要随时使用和锻炼,才能够学好一门外语,而如果以应试教育方式去对待英语教学,那么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可能提高。

2,教师教学态度有待改革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古时“授业解惑”的任务全部是由教师来承担,而学生要跟随教师很长时间,或是一位教师带领一位学生,或者多位教师带领多位学生,在学生跟随教师的时间里,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技艺,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品性和心理进行疏导,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积极的影响。

不过在现代工业化的社会里,教师传道以及授业解惑已经成了规模式、程序式的任务了,教师不再像古时那样洞悉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性格与特长了,当然也就不能够因材施教,对群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置若同闻,只注意自己的教学任务,忽略的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我国传统教学科目中的英语,在教学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社会中所需要的英语交际人才严重不足,学校培养出的英语人才供不应求。面对这一事实,不仅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急需改革,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英语语境的练习,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英语口语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3、新课标的普及还需时间

虽然我国传统教育存在众多的弊端,但是我国教育相关部门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对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讨,新课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教育界的一次深化改革,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一直到对学生群体的深入观察,再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达到真正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足以见证我国教育部门对传统教育尽心改革的决心。

不过我国的应试教育是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传承下来的,有千年的历史根基,虽然目前社会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功,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依然顽强,其根基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轻易被改变的,新课标的出现,是我国教育界的曙光,但却还需要时间,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和目标,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师心中还有残留。

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差异

1、语言的不同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也是民族聚集体,我国少数民族族群非常多,语言沟通已经成为了来自不同地区学生在一个学校进行学习的一大障碍,普通话的普及以及注重地区教育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学生在升学或者转学的时候依然面临语言沟通障碍,语言的不同导致一个学生在学生群体之间容易出现交流问题,因为学生往往都处于青春期以及心理发育期,因为群体的排斥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性格以及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不同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要求必须正确,如果普通话不过关,那么很容易导致英语口语不及格,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2,生活地域以及习惯的不同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因为地域生活习惯而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如果自己不加以调整或者教师不加以疏导,那么就会导致不合群,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这是任何一个学校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而在英语科目中,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从教师的能力以及教学方法上,学生在心中已经对英语科目有了一定的学习取舍,加上来自不同地域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上的差异,本就对语言敏感的学生对待一门外语的态度往往是英语教师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平衡学生能力差异的方法

1、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端正教学态度

我国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习主要的依靠对象就是教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应当扮演引导和解说的角色,在主体和客体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客体教师应该了解主体的需求所在,不能够反客为主,教师作为主体时就进入了灌输教学模式,所以在很多学校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张,关键就是教师将自己放在了主体位置,认为自己教好自己的课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这却远远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如何将教师的主体意识转变为客体,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教师应该作为客体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意识,这样教学才能够有成效,学生学习效率才能够提高。

2、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个别学生,因为地域或者习惯的不同,对英语这门外语的接受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疏导和耐心教育,很容易因为孤独感而落后,这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个别学生个别对待,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那此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尽可能地多传授一些知识,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那此学习能力以及智力和记忆力非常差的学生来说,学习外语应该以激发他们对与外国文化的兴趣为主,借助文化的力量带动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学好外语。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于分层教学也有提及,主要是对学生整体中的差异性而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才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要求。

四、结语

10.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篇十

滕兴伟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良好积极的班级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品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各有其长,人各有其短,大千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人人有才,人莫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有才,我们再也不能以不当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个性了,好好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了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是个性发展的环境,因为班集体的需要构成了个性显露的环境,良好集体的组成给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表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塑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我处处留心学生创新的火花。班集体中,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总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肯定,会成为实践创新的机会。例如,做值日时,负责的同学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工作,教室的环境布置甚至座位安排都有学生参与意见。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和发展起来,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我还注意及时鼓励,给学生以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他们自己安排的班级工作,完成了,我常常说:“你们真行!”“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居然被你们想到了,了不起啊!”

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新世纪人才的小学生必须学会竞争。竞争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快乐。要竞争首先要有自信心。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在我的班级中,常常采用“值日班长”轮岗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在众多当过值日班长的同学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值日班长,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新的主意,同学们才会更信服你。在“值日班长”这个舞台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乐趣,他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工作,而且自己的主意、办法越新,效果就越好,这便是创新的魅力。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我经常组织一些学生爱参加,乐动脑的活动。孩子们总能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参与,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给孩子一次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大队部总要开展“洁齐美”教室的评比,每当评比开始,我就动员班级里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装饰教室,别看学生们年龄小,主意可多了: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绿色植物装点教室,有的巧手剪出了好看的图案装饰教室,有的奉上了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大家齐动手,教室换新样。又如班级黑板报,从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到插图的安排,都由学生来创造构思。这点点滴滴,不都是孩子们最单纯的创新意识吗?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信任,就不会有这样崭新的思考。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去创新,充分体验了创造带给他们的无尽乐趣。

二、充满爱心和信任

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总有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对于这群孩子,我总是倾注更多的爱心,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我的班级里有个王×,父母感情不和时经常当着他的面大打出手,离婚后,他与父亲、祖父母生活,由于亲眼目睹过父母的“战争”,加上父亲、祖父母对其母亲的指责、怨恨,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环境中长大的王×,性格粗暴,动辄打人,特别对女同学更是深恶痛绝,只要同桌的女同学不小心“过界”,他毫不犹豫挥去一拳,哪个女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他会口出粗言,拳脚相向。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个别心理辅导,如:课问谈话(“三八”节前让他谈谈他心目中的好妈妈)、“我对老师悄悄说”等,和老师在纸上交流他的思想,班级活动课特别为他举行了“我在你身边”的合作游戏活动,纠正他的本来不良心理,调整他的个性行为。久而久之、王×改变了,在老师和同学的友好鼓励声中不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

三、重视个性差异

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

重视个性差异,比如我班上,有的学生懦弱、自卑,我就不过多的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记得九七年,我接收了一个名叫许胜的插班生,她的父亲不久前因车祸身亡,抛下了她和母亲。刚开始时,她胆怯、孤僻、不合群,缺少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和愿望的信心。为了帮助她,使她快乐、开朗起来,我利用班会课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故事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同情心,我要求大家关心许胜。后来,中队自发组织了“我为许胜做点事”活动,因为许胜是插班生,有的女同学领她去食堂,有的帮她复习功课,有的一下课就陪她说话、安慰她。不几天,许胜拥有了一大批好朋友。为了让她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扫除时,我有意安排她为组长,请她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出力出汗,在劳动后表扬鼓励她。在教学中,让她大胆发言,渐渐地,她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她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得到了安慰,感受到人间真情,她适应了新环境,苍白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在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要安排活动的程序,掌握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协调,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爱好,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很好的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喜欢足球运动,一有时间就会出现在足球场上,甚至在上课时,偷偷用手势在表示足球的射门,听他妈妈说,睡觉前念叨的还是足球,这使他的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一度下降,于是我让他进入学校足球队,使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教育他把训练和学习区分开,在他的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期中考试进步很快。另外,班主任应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迁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我班的一个学生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美术的有关书籍、进行美术创作。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与他谈心,先赞许他的爱好和特长,并安排他加入班级板报小组,并教育他:爱好美术,并且有一定的水平,理想是成为画家,老师衷心希望你能达到目标,但没有一定的成绩是不能达到目标的。他听后,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对学习有了兴趣,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学生个性才能的道路,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我们班主任应该尽力而为之。

11.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十一

【关键词】个体差异 学习需要 新课程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5-01

我国基础教育正迎来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新课程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教育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每个人的能力都是这八种智能不同的组合结果。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范畴呈现差异。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下面,结合我的教学谈谈几点见意。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个体。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教学时,尽可能和学生探讨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则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想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要永远满含期待地对待学生,善待学生。切实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自主学习活动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数学课是一门实践性、个性化的课程,教师是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正如梨子是酸是甜,只有让学生亲口去品尝,他们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其次,要拓宽探究的范围,沟通课内外,融合学科间,让探究学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既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又是一个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应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

四、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術的再创造,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从而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参与。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

总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参考文献:

[1]许洁英.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研究——从适应到超越[D].兰州:兰州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2]韩华球.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个别差异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课程&教学研究,2000.

[3]曾继耘.论差异共享的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12.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文化差异,翻译水平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总是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困惑。不论是外国人学习中文,还是中国人学习外语,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词句都是行不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交际能力仍然较差。把英汉文化差异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解决翻译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文化差异问题来探讨如何做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的文化差异,一般来说是一种语言中蕴藏着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固有的或特定的社会传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思想特征等深层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与其他文化特征表现出的差异,常会影响语言的习得 (acquisition) ,造成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与英语专业的学习者不同,作为公共大学英语的学习者,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的翻译学习、训练,更缺乏对翻译要求及过程的一些常识性东西的基本了解。而且翻译涉及的语言往往是跨文化的,这么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又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所以,探讨英汉文化差异,研究英汉翻译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因素,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1. 词汇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明显表现于词语的意义上,这是为大众所熟知的。赵本山就曾在春晚小品中提到过,红茶是“redtea”,而事实上是“blacktea”。由此可以看到词汇意义上的差异显而易见。

再比如一些习语,例如,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指让人不能再忍下去,又如a bolt from the blue (晴天霹雳)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等。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翻译,也就是常说的在翻译中不能望文生义。

2. 习俗上的差异。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形态和心理因素的差异尤为重要。在招呼语上,中西方存在着差异。中国熟人见面问候用“吃了吗”“去哪了”这两句话来表达问候功能;而英美人见面谈论天气,运用拥抱、接吻等招呼方式。另外,中国人在买东西时喜欢讨价还价 (bargain) ,而西方人尤其英国人却不喜欢,所以才有“A bargain is a bargain.” (一言为定) 的说法。

3. 民族和宗教的因素。

由于中西方的民族差异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在对事物的理解上的差别。比方说,“龙”在中国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西方人则将“龙”(dragon)理解为是猛兽,带有贬义色彩,而且外型和中国人所说的龙是有很大区别的。

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信仰“佛主”,因此便有如“借花献佛”等类似的语言表达。而在西方,尤其是在英美,基督教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而就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而今,《圣经》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有了新的意义,成为某概念的代名词。如,玛土撒拉 (Methuselah) 是诺亚的祖父,活了969岁,它的名字变成了“寿”的代名词。如:“My grandfather is as old as Methuselah.”英译为“我爷爷岁数很大”。还有Doubting Thomas (怀疑的多马) 表示多疑的人、怀疑主义者等。

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在翻译时也是要引起重视的。

4. 英汉民族的理解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有学者认为英美民族重形合,重视理性和逻辑思维,而汉民族重意合,重视悟性和辩证思维。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里,if直接就表明了两句的逻辑关系。而翻译成汉语时无需表明假设关系。汉语句子常常看上去松散混乱,推理不严,逻辑关系不明,但句子间的意思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如,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如果直译为“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那就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了。因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体现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所以,正确的译文应为: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二、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的对策

1.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课和英语课本外,再不愿花精力和时间来旁顾外国文化方面的知识,结果便是当老师谈论到“文化问题”时,多数学生便无法作出回应。狭窄的知识面和有限的词汇量更难以使学生的翻译水平提高。

对此,很多的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很多选修课,其中就包括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方面的选修课,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还有实用翻译课程,训练翻译技巧,这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培养语用能力,教会学生巧译。

对英语翻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能增强学生对翻译的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讲授英美社会文化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现有教材,扩充背景知识。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各具特色,涉及文化差异的地方也不少,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介绍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坚持实用、适度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讨论式”、“参与式”、“讲说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切资源,把跨文化交际情景现实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了解汉英文化差异,培养“文化差异”意识,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及网络教学。

大学生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读英文原版书及英文报刊、杂志等。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学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自学,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网络通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学习等。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协调统一起来,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 (competence) 的同时,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习得,培养学生具有使用两种语言的 (bilingual) 能力的同时,又具备理解两种文化的 (bicultural) 能力,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宗旨所在。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只有正确分析学生滞后的原因,巧下针砭,积极引导,才会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将迈进一个新台阶,会有更多的学生对翻译产生兴趣,能自信大胆地用英语翻译和表达自己,切实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志恒, 毕会英.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5) .

[2]张蕊.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 2006, (4) .

[3]王春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传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10) .

[4]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 2002, (3) .

[5]杨永芳.文化差异与翻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2) .

13.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十三

引言

高中的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采取科学新型模式,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制约着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物理的能力,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制作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使教学效果的更加的好,本文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促进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学生以及国家能适应经济大发展的需求。

一、个体差异的概念

所谓的个体差异指的是一个人在他情感方面,认识以及意志这些个人的内心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既稳定但又和别人不相同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它又可分为质的差异以及量的差异,所谓的质的差异就是说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和行为举止的`不一样。发展的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速度的快慢则是量的差异。

二、个体差异的原因

1.个体能力的差异

能力是体现个体的学习以及自身外在表现的体现。对于个体的活动以及举止有很大的影响,是个体最为明显以及重要的差异之一。个体的能力差异有三个方面包含质和量以及发展。个体能力高低的不同就是在量方面的差异。个体能力类型的差异指的是质的差异,说的就是个体可以利用自己不同的能力以及能力资源来获得自己的成就。

2.个体兴趣的差异

个体的行为举止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以及维持与鼓励或者是激励的推动。兴趣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兴趣是一个人发展学习的方向所在,如果他有兴趣去学习那么他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不同的兴趣导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交流而有的人喜欢研究。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教学

正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很多所以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个体的差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更新,学生学得更好,也更加的喜欢物理这一门课。

1.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中心

在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个体的差异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以及思考的方式都是各不相同,所以高中的物理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尽量的使设计更加的接近每个人的个体的差异,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例如,针对个体兴趣差异不同,在讲《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中,安培力方向的判断,通过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按照图的装置进行实验。(1)将实验装置接通电源;(2)改变电流的方向;(3)调换磁铁两极的位置来改变磁场方向,发现安培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认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受安培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存在着一个规律―――左手定则。

2.高中物理中要重视开设差异性的教学情境

老师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物理知识来建立一个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通过设立一定的情境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包含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学习,并且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情境模式,这样就能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特点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满足每个学生不同需求。如讲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所用到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绳套、磁铁。老师将学生按照原来的物理知识准备水平分成几组,每一组都有老师设计的课堂学案。第一组物理水平较高的,学案上要求:利用所给的器材,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并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第二组物理水平中等的,学案上就可以有提示,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实验,并通过总结得出结论。而物理水平较差的同学,老师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写在学案上,学生按照学案进行实验,最终总结出结论。这样分层次的设计,尽可能的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自动动手实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总结的能力。

3.教学中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评价

14.浅析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分级教学 篇十四

高职英语学习者由于入学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使得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存在显著的障碍。随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寻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差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美国学者汤姆林森 (Tomlinson C A) 指出:分级教学的核心思想是, 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重要因素, 教学要从学生不同的差异因素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 最终促进二语习得实践。

1 高职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

1.1 母语能力

语言间迁移问题研究发现,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与相同会产生一定的母语迁移。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即正迁移与负迁移, 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二语学习者大脑中若存在着良好的母语语言知识体系, 并对语言及语言的学习规律有着较为深刻地认知能力, 将会比较容易地理解, 学习及运用大部分外来语传输的文化知识。反之, 二语学习者若没有良好的母语能力, 缺乏语言共性感知, 将会抑制非本族语的学习效果。

综合衡量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我们发现母语对二语学习的作用是利大于弊。母语迁移的作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有益的。母语水平因个体学习者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而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 有较好的母语知识及母语能力的人, 其二语学习的参照系统就更为丰富和富有活力, 该学习者对语言的共性就有着更为深刻和敏锐的感知, 因此其二语习得过程也就更为顺畅, 反之亦然。

1.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普遍认为, 学习动机可分为两类:即融入性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性动机 (strumental motivation) 。融入性动机即指二语学习者因对第二语言的社团和文化感兴趣而选择学习的心理因素;工具性动机即指二语学习者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去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会影响和决定语言的输入与产出, 最终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实践活动。同时, 动机与第二语言学习成就是互动的关系, 强烈积极向上的动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增加学习投入, 也将获得较大的成就, 成就及成功感反过来又会维持甚至强化学习动机。当然, 也可能出现恶性循环。 (Ellis, 1999) 。所以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动机的适度问题, 过强或者过弱的动机都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的情感, 给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及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1.3 认知方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和认知是不可分的, 自然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的结果, 又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赵艳芳, 2001) 。大脑的生理机制是认知的基础, 而相对的外部世界包括语言现象。语言是要通过人脑的加工处理, 大脑将它们分析、判断、归类, 从而实现理解和认知的目的。由于每个人的大脑的工作能力、工作方式、过往的信息处理经验、心理感知和生理感觉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也表现出很大的区别。

认知方式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认知因素。认知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方式。场独立的学习者喜欢独立于外界与他人, 交际能力较差, 但是组织分析能力强;场依存的学习者喜欢与外界与他人交往, 善于交际, 善于获取社会信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将会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有不同的利弊与倾向。

1.4 社会文化坏境

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也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二语学习者因所在的社会环境不同, 就会受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及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模式、文化倾向、对其他文化及语言的态度等等 (Brown, 1994) 。二语学习者如中国西部地区学生大多数一直处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接触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机会较少甚至几乎没有, 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 个体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使用, 第二语言的文化, 对自身文化中的地位等都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些态度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态度都是在学习者所处的环境中后天习得与养成的, 并且深深地打上社会成长环境的烙印。尤其是其中一些片面及偏激的观点, 这些负面情绪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及效果。

2 高职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

高职院校入学群体的差异性及多样性, 使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象比一般本科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突出。同时由于地区城乡差异所造成的英语水平不同现象特别明显, 加之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使得高职英语教学难度加大。但随着高职大学英语改革的日益进行, 打破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统一性与无差别性, 实施分级教学, 实现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教育家哈里斯创办的“活动分团制”是西方最早实施分级教学形式, 是根据能力差异实施的最早的分级教学。实践证明, 分级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情况, 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母语能力, 学习动机, 认知方式, 社会文化坏境等方面的差异而采取具体的分级策略。

首先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的分级, 比如针对母语能力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 可以缩短基础知识传授时间, 扩充一定的课外内容, 正确引导母语的正迁移, 而对于场依存的学生, 教学方法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法, 采用情景, 交际等多种动态教学方法, 并且教学内容要丰富化, 情景化及趣味化;而场独立的学生, 则反之。

其次学习内容的分级, 母语能力和学习动机较强且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 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 加大听说交际训练, 避免传统词汇句法讲解;反之则亦然。场独立的学生, 应该加大词汇句法分析和阅读的讲解, 避免口语交际的内容;而场依存的学生, 却要注重口语听说能力的训练, 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

再次, 评价分级, 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划定不同的评价等级, 注重形成性评价及过程评价。比如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那么分级教学中不能采取东部地区院校的评价标准, 应该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而操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但是, 在分级教学的实践操作中, 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例如学生自主参与分级摸底工作;学生构建合理的英语认知水平;教师科学合理的定量, 定性分析数据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将会促进和抑制分级教学的实施。

3 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及高职教育院校的扩招, 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的显著个体差异日益突出, 分级教学有助于改善和消除学生们的自卑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 同时也是未来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如何探索出一套有益的、成功的、可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是今后高职英语教育者面临的新问题, 也是高职英语教育者今后努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 1986.

[2]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s[M].NJ;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3]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l.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戴炜栋, 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 2002 (6) .

[6]唐力行, 叶华年.多种智力理论及其对语言教育的启示[J].外语界, 2002 (4) .

15.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十五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

一、注重学生差异对于完善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中职英语立足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倡导“做中学”,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差异较大,对单一的或是不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排斥。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使教学矛盾更加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大纲中这样写到考核和评价:

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要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突出激励作用。

评价要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兼顾策略、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二、中职学生学习英语中体现的几种差异

1.性格差异:学生脾气秉性各有不同,按气质类型划分,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我们以目前流行的性格色彩对学生进行分类的话,学生可以分为红黄蓝绿四色性格。每种色彩的性格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比如红色奔放但冲动,黄色善掌控但固执,蓝色严谨但内敛,绿色友好但胆小。这种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2.基础和能力差异:在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很大。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同,有些学生小学开始学英语,有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二是学生英语的积累过程不同,有些学生步步稳扎稳打,英语基础扎实,有些学生学习过程破碎,问题不断累积,英语基础薄弱。三是学生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学习英语不仅积累了足够的知识,还具备了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尽管具备英语知识,但听说读写某些能力欠缺。

3.兴趣和态度差异: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高度。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在兴趣和态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是他们的英语成绩分化的一个原因。对英语感兴趣,上课态度积极的学生在课堂上必然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大的提升。而觉得英语寡淡无味,消极对待上课的学生则走入恶性循环,自动屏蔽课堂内容,对英语越来越漠视。

三、注重差异完善评价的方法

1.根据学生差异调整评价标准。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致,评价的标准也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标准时,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不同标准的评价既不会让优等生感觉过于简单缺乏挑战,又让学困生保有了积极性和自尊心,还让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通过获得成就感点燃对英语的兴趣。

2.掌握学生特点选择评价方式。以性格特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性格色彩的测试,确定各自的性格色彩。再结合平时的表现,可以更加了解学生不同性格的特点,为学生选择能符合其性格的优点并限制其局限性的评价方式。在我校进行的调查中,对于形成性评价,红色性格学生更喜欢采用课内外活动的形式,而绿色、蓝色性格则倾向于作业、测试等形式,黄色性格则觉得希望几种形式都能掌控。在终结性评价方面,绿色,蓝色性格学生希望采用传统笔试,而红色,黄色性格学生希望尝试听力测试,英语口试,甚至真实性任务等形式。

3.扩展评价角度注重纵向比较。我们评价学生最简单的方式是笔试,而判断学生是否进步最便捷的方式是看排名。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横向比较,排名提前就是进步,排名落后就是退步。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简单粗暴的,让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这时纵向比较就很重要,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不同英语能力层次的学生寻找到自身发展的节奏,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四、注重差异完善评价的最终结果

面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取得不同的效果,充分地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以人为本,这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指导作用,评价将“指着优秀学生走,领着中等学生走,扶着学困学生走”,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评价带给自己的挑战及成就。

教学评价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完善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由于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了完善,评价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正确积极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先导,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得到最大的鼓励,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每个学生内心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

注重学生差异,优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在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会让学生的感知体验更加深刻。此时教师的评价能像火一样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而不会像冷水一样,扑灭学生的上进心。只有教师的评价积极、公正、完善。学生也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除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完善的教学评价也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乐嘉.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16.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篇十六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工作流动、求职过程和对大学生涯的评价,并对各个方面进行了个体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的本科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工作评价与工作流动原因、对大学生涯的评价与工作评价均显著相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个体差异就业现状

(1)岗位与薪酬。岗位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为普通员工,处于中高级管理层面的毕业生为少数。主要是因为毕业时间在1~5年之内,而HRM岗位属于行政岗位,一般需要晋级的年限至少为2~3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4.9万/年,而处于这个水平之上和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经典的2∶8,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毕业生处于“富人”级别工资,80%的毕业生处于“大众”级别工资。职位等级与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正如上文所述,职位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年限相挂钩,因而,越早毕业的年级职位总体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薪酬水平上处于优势,一方面男生本来在这个行业属于少数,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虽然行政类工作女性较多,但是高级行政类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与职位差异相类似,随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会随转正、定岗、调薪等环节,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从表1中描述统计的详细数据中发现,2008、2009届毕业生工作喜欢度和薪酬满意度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应该也较高,事实上是2008、2009届的工作满意度均值小于5届总均值,究其原因,可能为对于

早毕业的同学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纵向看比较满意,但是横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几年,进展不大,从而对现有工作处于不太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这满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员工也可能越来越觉得报酬与他或她的资源不匹配”的论断。工作流动

毕业生中将近一半同学没有转换过工作,1/4的同学只转换过一次工作,平均流动次数为1.9,流动率较低。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一旦有相对稳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工作2~3年以积累经验,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类工作本身稳定性较高。

(1)工作流动原因的个体差异。毕业生工作流动最主要原因为职位前景不满意、待遇不够高和寻求更好机会。此外想积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满、想尝试自主创业和工作厌倦是影响毕业生流动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工作转换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也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动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可得在工作流动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很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钱、地位等压力,如果在职的岗位不能很好地释放他所面临的压力,那么很可能通过转换工作获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另外寻求更好机会、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厌倦和对公司前景不满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流动原因与工作状况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自主创业与员工工作喜欢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方面的评价显著正相关,与“对HRM前途的认识”异常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自主创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精力投入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较满意的工作不太会选择自主创业。

工作待遇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相关看,与工作喜欢度、薪酬满意度和“对HRM的发展前途认识”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满意度必然会随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状况评价。

职位前景与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及HRM发展前途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对HRM发展前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对职位前景的认识相关。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满意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对于该职位的前景比较满意,更加不会因为此原因离职。3 求职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普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要容易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充分拓宽信息渠道,挖掘就业途径,促成自己的就业。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因素首先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缺乏需求信息、对社会缺少了解和企业了解不足,并且这些困扰因素在不同的毕业生身上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社会了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低,对社会了解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略显稚嫩,从而影响其求职。职业素养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

明显比女生所受影响大,对于在校生,普遍认为女生总体综合素质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职业素养,女生总体情商高于男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对于男生而言这方面欠缺,成为求职困扰因素。性别歧视方面,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别歧视,但总体数据看,歧视程度不高。专业不对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年级均值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递增递减趋势。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社会关系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各个年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可能是因为各年级踏入社会的不同,也就是进入职场的时间造成的交际圈效应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先增加,后减小。大学生涯评价

对于大学生涯的评价中,兴趣得到很好发展和强化了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结交有影响的朋友、学到有用新知识、认识有影响的老师、获得锻炼提升能力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五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涯评价与工作喜欢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涯的收获对工作喜欢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可能的因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收获颇多,大学的较大收获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优势下,发生连锁反应,较高的综合素质,寻求较好工作,较好工作具有相当满意的薪酬,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职级。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愈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整个大学生涯评价对工作状况评价产生显著的相关性。调查研究总结

上一篇:党员电教下一篇:致我们永不散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