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来历

2024-07-05

对联来历(共10篇)

1.对联来历 篇一

前一段时间写过一些对联趣谈,其中有一个读者问道:“那个时候就有对联了吗?”,今天又翻了一下相关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下对联的由来和几种比较有意思的对联。

说起对联,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每年过年贴的春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元日》有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贴春联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了。但春联只不过是对联的一种。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等,起源于桃符。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题桃符”。这要算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但也有其他说法,中国最早楹联出现在唐代,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敦煌遗书为据。

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桃符”指的是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者写着门神名字,用于辟邪的桃木板,相当于门神像。“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介于唐朝和宋朝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朝代更换频繁,因为很多人对于历史阶段只是一个大概了解,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阶段,包括历史书都没有详细讲述,所以怕大家不太清楚这个时代,稍带一提。

但是呢,从文学史上来看,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就是对偶阶段,骈偶阶段和律偶阶段。

对偶阶段的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古诗文中出现了对偶句,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类的;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是以对偶句组织的骈文;律偶阶段始于魏晋,到了唐代正是形成,即一般的五、七言律诗。

所以对联起源很早,至于起源时间,看你整么定义了。因为很多对联不是说一定是贴在门上,叫做楹联,从先秦两汉都有对联的痕迹了。你可以认为起源于唐朝或五代时期,也可以看作是更早起源于先秦时期,那么我本人倾向于后一种。

事实上对联的形式有很多种,只要对得上都算作是对联,只是有好坏之分罢了。甚至胡乱对也是一种对子,对得好的讲究一个对仗工整,平仄合宜,先后呼应。所以我认为对联起源时期倾向于更早一些。

在给大家分享两种对联,一种是“绝对”,一种是“回文联”。

所谓“绝对”,一般是经历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难度很大的对联,有些已经有了下联,有的至今无人能对。

“烟锁池塘柳”就是一个很有名的“绝对”,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出自晚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迄今为止已经超过3。

“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因此下联也应该有与”五行“相对之意。有人以”灰堆镇海楼“为下联,但也只是形式上对仗,上下联雅俗差距很大,还有人将”灰堆“改为”炮堆“,依然不够好,这就属于对的不好的对联,但也算是对联。还有什么”炮架镇江城“,虽然气势上比前者要好,但仍然不够好,平仄对仗存在缺陷。

后来有人对出了不论是平仄还是意境上都非常协调的下联:”茶烹凿壁泉“,这个下联不仅意境上和韵律上对得好,更为难得的是对仗的偏旁均在下部,殊为难得。补充一下,”烹“字下面四点水是”火“得意思,”凿“字繁体字下面是”金“字,因为我们的现在的汉字都是经过简化的,所以对一些繁体字不熟悉,也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回文联即以回文的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颇有意思。自古即今传下来的回文联相当多,摘录几副,与君共赏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2.对联来历 篇二

卫国渊源,河南世泽;

华山懋绩,东海名流。

——全联典出康姓的源流、郡望和堂号。

名族相承京兆郡;

高楣共仰华山堂。

——全联典出康姓的郡望和堂号。

景贤书院传名远;

天笃山人享誉高。

——上联典指元代康里国康里脱脱,元世祖时大破叛王海都,拜中书右丞相。解职家居,延师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御赐额曰“景贤书院”。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康涛,号天笃山人。工山水花卉,善书。

艺贯《彩楼记》;

名成《八阵图》。

——全联典指川剧演员康子林(1870-1930)。擅演文武小生。与川剧演员唐广体、杨素兰、萧楷等组成三庆会,将流行于四川的昆腔、高腔、胡琴、灯戏等五种声腔合为一体,形成五种声腔同班演出的剧种。

附:

斯文在天地;

至乐寄山林。

——此联为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1858-1927)自题联。

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

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

3.对联来历 篇三

卧雪堂守正堂怀楚堂诸支挺秀;

汝南郡彭城郡襄阳郡各郡争芳。

——全联典指俞姓的名郡和名堂。

笔扫千军,书藏万卷;

疏陈五弊,著书百篇。

——上联典指晋·袁宏,所著《咏史诗》《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世称其美。宋·袁抗,喜藏书,至万卷。下联典指明代进士袁恺。崇祯时上疏陈时弊五事。西晋吴郡太守袁松,曾著《后汉书》百篇。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才厚随园添笔韵;

节高卧雪对梅花。

——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袁枚。号随园老人。乾隆进士,入翰林。辞官后定居江宁。于南京小仓山筑随园,创作诗文。著有《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下联典指东汉司徙袁安,在职,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

彦伯扬风惠政;

邵公卧雪清操。

——上联典指东晋东阳太守袁宏,字彦伯。少有逸才,文章艳美。著《后汉纪》等篇。下联典指东汉司徙袁安,字邵公。曾客居洛阳,恰值大雪,洛阳令巡行至他门前,见关着门没有行迹,扫雪入内,见他僵卧在屋里,他说:“大雪天人们都在挨饿,不好去麻烦别人。”便认定他是贤人。

附:

登龙望重;

倚马才高。

——佚名撰袁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南朝梁·袁昂,雅有人鉴,入其室者称“登龙门”。下联典指晋·袁宏,于军中作书,倚马立就。

抚射衔道义;

接武在文章。

——康有为撰明代军事家袁崇焕祠联。祠在北京市左安门内新西里三号。

到处自开诗世界;

无人不拜老神仙。

——此联为黄之纪赠清代诗人袁枚联。

黄初词赋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此联为孙子潇赠袁枚联。

明德自有达人后;

忠臣心求孝子门。

——此联为上海袁公祖德祠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此联为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袁崇焕(1584-1630)自题联。

政得民心,后刺史称前刺史;

春交郎手,小登科兆大登科。

——佚名撰袁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袁滋。下联典指唐代名人袁筠的事典。

水东追祖源,姓字尝开传帝后;

埭南立门户,农桑自可乐田园。

4.对联来历 篇四

卫国渊源,河南世泽;

华山懋绩,东海名流。

——全联典出康姓的源流、郡望和堂号。

名族相承京兆郡;

高楣共仰华山堂。

——全联典出康姓的郡望和堂号。

景贤书院传名远;

天笃山人享誉高。

——上联典指元代康里国康里脱脱,元世祖时大破叛王海都,拜中书右丞相。解职家居,延师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御赐额曰“景贤书院”。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康涛,号天笃山人。工山水花卉,善书。

艺贯《彩楼记》;

名成《八阵图》。

——全联典指川剧演员康子林(1870-1930)。擅演文武小生。与川剧演员唐广体、杨素兰、萧楷等组成三庆会,将流行于四川的昆腔、高腔、胡琴、灯戏等五种声腔合为一体,形成五种声腔同班演出的剧种。

附:

斯文在天地;

至乐寄山林。

——此联为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1858-1927)自题联。

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

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

5.对联来历 篇五

湖湘世泽;

东海家声。

——上联典指明代鲍德。知华容县,兴学业劝农,惩奸理冤,治称“湘湖第一”。下联典指鲍姓望族东海郡。

玉树生庭东海郡;

凤毛仪世清懿堂。

——全联典指鲍姓的郡望和堂号。“清懿堂”为颂扬鲍氏历代烈女贞妇而建的纪念馆,是中国少有的“女祠”。

东海参军诗俊逸;

南朝司隶字端方。

——全联典指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世称鲍参军。长于乐府,尤其擅长七言行歌,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等多有影响。有《鲍参军集》。

吏民丰岁歌神父;

朋友厚谊重叔牙。

——上联典指东汉人鲍德。西汉鲍宣的曾孙,任南阳太守时,很多地方都受了灾,只有南阳大丰收,吏民称他为“神父”。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与管仲相知最深。

附:

远瞻城池山色里;

俯聆弦管水声中。

——此联为唐代女诗人鲍君徽《东亭茶宴》诗句联。

法正风规汉太尉;

诗才俊逸鲍参军。

——佚名撰鲍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汉代太尉鲍煜。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鲍煦有《鲍参军集》。

春礿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6.百家姓对联:屈姓对联及屈姓来历 篇六

敖瑕绵世泽;

临海振家声。

——全联典出谈姓的源流和郡望。

湘水怀忠作赋;

翁山削发为僧。

——上联典指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后人辑有《屈原赋》二十五篇。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清兵入广州,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著有《翁山诗外、文外》等。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二屈无私传美德;

一师申义促联盟。

——上联典指“二屈”典指唐代名吏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为李世民部将。消灭薛仁杲后,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突通之弟突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时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美誉。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完的事典。齐桓公伐楚,成王使屈完如师。完乘对桓公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者以力,楚国方城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因与诸侯盟。

附:

望崦嵫而勿迫;

恐鳾鴂之先鸣。

——此联为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离骚》中联句。鲁迅曾书此集句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上联大意是让太阳神羲和停车,不使很快迫近落日之山;下联大意是要及时作为,莫待鹃啼花谢,青春空逝。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董必武撰书湖南省汩罗县玉筍山屈子(原)祠联。屈子祠始建于汉代。

抚巡以仁,军士皆优挟纩;

会盟申义,楚子独使如师。

——佚名撰屈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屈巫臣的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完的事典。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提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7.百家姓对联:阮姓对联及阮姓来历 篇七

氏源承偃姓;

郡望出陈留。

——此联典出阮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桃源仙骨;

竹径高风。

——全联典指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阮瑀的儿子。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常用“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对政事则极为谨慎,不轻易评论人物,常以醉酒的方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昭曾为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婚,他大醉六十天以回避。

音律高风传万古;

竹林仙骨播千秋。

——全联典指阮籍及其侄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并称“大小阮”。旷达不拘礼法,通音律,善弹琵琶。官散骑侍郎,出为始平太守。

学士倡修《文苑传》;

嗣宗醉赋《咏怀诗》。

——上联典指清朝两广、云贵总督、仁阁大学士阮元。他倡修《清史》《文苑传》,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阮籍,字嗣宗。博览群书,尤好庄老。为“竹林七贤”之一。有《阮嗣宗集》,他的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附:

三朝内阁;

九省封疆。

——此联为清代体士阁大学士阮元自题联。

堂上置玄酒;

室中盛稻梁。

——此联为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阮籍《咏怀》诗句联。

四海具瞻,尊为山斗;

同朝钦羡,望若神仙。

——此联为清代潘世恩赠阮元联。

神话离奇,天台巧遇仙女;

世风险恶,竹林并列贤人。

8.百家姓对联:季姓对联及季姓来历 篇八

源自排行,望成渤海;

行排为姓,忠孝传家。

——全联典出季姓的源流和郡望。

楚游侠信凭一诺;

鲁大夫事必三思。

——上联典指汉初楚人季布,是楚地著名“游侠”,后为项羽部将,重信义、诺言,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文子,相继任鲁宣公、成公、襄公三世相,生活节俭,办事谨慎。《论语》:季文子做事三思而后行。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得金百万岂值楚人一诺;

买宅千间何如邻里诸家。

——上联典指汉初著名游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驰名。下联典指梁代名人季雅的事典。

附:

义贞金石;

气挟风霜。

——佚名撰季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鲁季路(子路)。下联典指汉季心。

刻舟寻已化;

弹铗末酬恩。

——此联为唐代诗人季广琛诗句联。

三迁太学博士;

数让侯国君王。

——佚名撰季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末学者季陵。下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

一诺千金传佳话;

满门全孝树淳风。

9.对联来历 篇九

系承炎帝;

源出会稽。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高士箕山开姓;

真君旌邑成仙。

——上联典指尧高士、得姓始祖许由耕于箕山。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曾拜旌阳令,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

掬泉洗耳颍阳水;

解字说文训诂堂。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崇宗赫赫神仙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本祖堂堂宰相家。

——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唐·睢阳太守,遭安禄山部将围攻,他坚守睢阳,后因兵粮俱尽被俘、杀。许逊,曾拜旌阳令)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事。

巾帼英雄勇夺闽中宝地;

和平旗手精编鲁迅华章。

——下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支持黄华、陈桂龙、陈吊眼起义军,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附: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联。唐代诗人许浑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联。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10.对联来历 篇十

渊源承帝裔;

郡望出千乘。

——全联典出倪姓的起源和郡望。

系衍邾封,世承鲁绪;

书呈八策,画列四家。

——上联典指倪姓起源出于姬姓。下联典指明末倪云璐和元代画家倪瓒,云璐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曾上书《制实八策及制虚八策》,抗击魏忠贤余党杨维垣压制东林党的行为。倪瓒,擅长画山水,创造了“折带皴”写山石法,后人把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有《清閟阁集》等。

笔疏墨淡名吴越;

学博词幽誉浙江。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词家倪稻孙,名播吴越。性嗜金石,精篆隶。善画兰,笔疏墨淡,饶有逸情。下联典指清书法家、诗人倪灿。参与修篡《明史》。才学淹雅,书法诗格,秀绝一时,有《雁园集》。

附:

宋朝遗逸;

汉吏循良。

——佚名撰倪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福安人倪文一。下联典指西汉千乘人倪宽。

劝农缓刑,政令孚于黎庶;

修学训士,教化洽乎儒林。

上一篇:科技周发言稿下一篇: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